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级会计财务课程范文

初级会计财务课程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3:3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初级会计财务课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级会计财务课程

篇1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财务会计;课程改革

一、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设想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要求高职院校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会计专业作为高职院校的传统专业,要想提高其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就必须先明确其人才培养目标。

武汉科技职业学院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湖北省及周边地区,服务与企业的财务会计岗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财务会计岗位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财务会计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财务会计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通过三年职业培养,达到会计电算化综合素质高,并可从事企业财务会计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武汉科技职业学院的“财务会计”是继“基础会计”之后开设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专业核心课之一。这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课程。但从目前的教学效果来看,老师普遍感觉难教,学生普遍感觉难学。要想改变目前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两难的状况,须从以下几点来进行改善:

第一,教师教学观念普遍落后。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强、操作水平高是他们与高校的会计专业学生竞争的主要优势,也是他们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然而,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境界,会计实践性教学还主要停留在会计模拟室以实习为主的境地,使得实践效果不甚理想。

第二,教学方法脱离实践。在财务会计课堂上,主要的教学方法还是讲述法,黑板上的一段文字或是老师口里的一段描述就是一笔业务,学生在脑海里想象这是一笔什么样的业务,然后照葫芦画瓢地编制会计分录。学生不理解业务,老师要浪费时间在这些解释和描述上,而学生仍然会对业务涉及的原始凭证及业务流程没有连贯性的认识。

第三,考核形式单一。由于学生多,教学内容较多,课时有限,加之平时缺少考核的机会,多积累到期末以试卷进行考试,故卷面试题量难免会膨胀,再者学生平时听多练少,考核成绩可想而知。单一的考核形式,四个月的学习内容都汇集在一张试卷上,试卷恐难载其重。

三、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进一步改善方案

第一,新的课程教学模式――以会计岗位设置课程体系。财务会计课程按会计实践工作岗位设置如下教学模块:出纳模块、往来结算模块、存货核算模块、固定资产模块、投资模块、职工薪酬核算模块、借款核算模块、收入与税费核算模块、利润分配与管理模块、总账与报表模块共10个模块。每个模块的教学,以每个会计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岗位职责)为目标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注重实务操作,为学生学习会计业务提供了高仿真的会计工作环境。根据具体操作的需要,安排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教学活动安排在实习场地或模拟实习教室进行,内容讲授与操作练习同步进行。

第二,改革会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应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以及实验法,废止单向灌输式教学方式,引导发现法、自学辅导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应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授课、利用网络教学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减少使用黑板字、作业本等教具,直接使用教学课件、图片、彩色文字、生动画面进行课堂授课。

第三,丰富考核形式。可以增加阶段测试,改变一卷定终身的考试方式。通过缩短考核间隔,增加考试频率的方式,一方面起到督促学生平时认真学习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随时了解并发现学生在知识消化上存在问题的作用。通过阶段测试,将期末集中的考试分数分配到平时,降低了学生期末承担的风险和压力。加强平时考核,加大学生平时的学习压力,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及时消化。

《财务会计》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应该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会计人才为标准开发。设计课程内容应以会计实际岗位为导向,以会计的具体工作任务为目标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注重实务操作,为学生学习会计业务提供高仿真的会计工作环境。教师应认真组织好本课程教学内容,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学生应克服各种困难,转变就业压力为动力,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学校应做好教学保障工作,保证各项教学内容能按量保质完成。

参考文献:

1、姜雪梅.关于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与考核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3).

2、陈丽琴.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3、郑兰玉,张文彩.高职会计专业《财务会计》课程设计的思考与探索[J].武夷学院学报,2009(6).

4、陈素兰.高职财务会计课程设计新探[J].会计之友,2007(4).

篇2

关键词:财务管理 基础会计 职业能力

一、引言

随着市场对财务管理人才需求与要求不断变化,具有良好会计职业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越来越成为用人单位择才条件,这就迫使当前应用型高校对以理论讲授为主的《基础会计》(也称《会计基础》或《会计学(原理)》,以下统称为《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将良好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教学内容的基础。良好会计职业能力是指财务管理人员遵守国家会计规范、恪守会计职业道德,能够将所掌握的会计理论和技能熟练应用于实务工作中的一项管理能力。为此,应用型高校有必要对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中不适应的、落后的内容进行改革,以使培养出来的财务管理人才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能力,从而满足市场需要。

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相关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就《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相关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了大量富有成果的研究。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总结起来主要围绕以财务会计相关专业开设《会计学》课程内容进行研究为主,如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内容介绍顺序上通常是先概述会计职业和岗位,对学习者的专业知识起到起点式教育从而发挥其在整个后续专业学习中的基础作用,并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接着通过让学习者了解或观看诸如专业背景相关知识(专业入门教育)与当前专业有关时事新闻来使其对专业有个整体框架认知,为后续专业课程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在国内,相关研究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一是体现为从财务管理人才职业特征出发,提出应用型高校如何根据专业特征来有效实施《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从而在整个专业学习过程起引导性和开创性作用,培养具有会计职业思维与职业操守,并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邵瑞庆,2007)。二是从培养目标转变方式出发,要求培养出具有“管理型”财务管理人才;从具体培养内容上如强化师资力量、完善课程体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等角度对以《基础会计》课程为起点的一系列教学改革(裘益政,2008)。三是进入新世纪后,大部分学者和实践教学人员结合各自的教学经验,从教学方式与手段、教材建设、师资教学水平提升方面提出提升应用型高校《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措施,以突出培养的财务管理人才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能力。

三、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在教材、师资、教学内容等方面。

(一)所用教材内容结构不合理。纵观国内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所使用的相关优秀教材,内容的编排几乎是前三分之一是会计基本准则(如会计假设、职能、方法、要素、等式、核算基础及记账规则)的相关基础理论;中间部分为以工业企业为例介绍具体经营中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如何进行相应的、简单的会计处理;余下为相应财务报告内容介绍及简单会计核算组织或程序介绍。归纳起来,最基础的内容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占据大部分课时,而财务报告和核算组织及信息化的内容往往在后续教学中由于课时不足未能深入的介绍和进一步操作。这就造成应用型高校《基础会计》课程内容讲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围绕会计做账等基础性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而这些内容根本无法培养出具有良好会计职业能力的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

(二)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目前,应用型高校该专业师资大多是来自“学校―学校”招聘模式,具体到《基础会计》授课教师,理论水平能够胜任,但并没有过多的实务操作经验,由此导致在教学中涉及诸如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财务报告编制以及会计信息化相关软件操作过于理论和理想化,致使学习者学习了该课程后从事基础性财务会计工作时往往缺乏独立操作能力,甚至不知从何下手,不但增加了用人单位的岗前专业培训成本,而且也影响了用人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理论教学占主体。

1.教学内容以理论为主。目前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以课本理论内容泛泛而讲居多,比如通过黑板或多媒体演示教学会计分录和简单证证、证账、账账之间的勾稽关系,很少展示实务中相应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与账簿账页格式和精美的账本,更没有涉及在具体填制凭证与登记入账过程中如何填写以及需要注意哪些细节问题。

2.实训教学内容单一。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分别构成《基础会计》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其中,实训内容通常安排在理论内容介绍之后进行,在具体实训课堂操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方面,实训时间较短,长为一个月左右短则一周左右时间;另一方面,实训内容几乎是选择一套理想化设计好的例子编成的教材和相应凭证与账本供学习者进行手工操作,或者购买相应教学软件进行理想化操作来完成实训教学。

3.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信息规范方面。(1)会计职业道德介绍笼统甚至缺失。在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整个教学中,教学和教材内容中几乎没有提到作为一个财务会计人员应当遵循哪些具体会计职业道德,甚至在后续的会计组织中涉及到相关内容亦是简单介绍。(2)会计信息规范介绍不够深入。对国家或者财政部颁布的相关会计信息规范法规内容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并没有进行重点介绍,致使学习者走上工作后不了解甚至不能熟练地、规范地进行操作。

四、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之建议

针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应用型高校应在该课程教学改革中实现“一中心,双轨制,三注重”特色教学模式。

(一)“一中心”。是指以强化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会计职业技能训练为中心。为了满足市场所需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应用型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始终要围绕这“一中心”开展教学,使教学内容既要包括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又要使所学内容能够满足学习者对会计职业技能的训练学习与操作。为此,《基础会计》课程教材建设就成为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一项重要内容。

为实现培养财务管理专业良好会计职业能力目标,应用型高校《基础会计》课程教材内容应按一定顺序合理编排包括专业导入、基本理论、会计信息化等内容。

在专业导入内容方面,结合实际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通过会计职业和岗位、专业相关背景的导入来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促使其思考专业与课程相关问题。

在基本理论上,可以采用案例导入方式,从介绍实务例子的财务报告出发,首先,引导学习者能够初步对以财务报告中报表为主的内容产生整体框架认识并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其次,教学中应逐步从实务实实在在的凭证与账簿中看到操作内容和相互勾稽关系,由此过渡到会计含义、职能、对象、要素、账户及记账方法等基本理论知识的介绍,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相关内容,当完成上述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操作后,通过介绍相应会计信息化规范和财务软件具体操作使课堂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达到边学边做,学做同步来强化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二)“双轨制”。在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教学部分,应当建立“双轨制”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见下图)。该体系包括基础技能实训、岗位模拟实训、会计综合实训、专业实习及企业顶岗实习等四个环节,并且这些环节构成的整个过程既要对学习者手工处理能力进行训练,又要通过财务相关软件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对学习者进行信息化处理能力训练。

为了实现“双轨制”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高校《基础会计》课程的授课教师在“教、学、做一体化”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具体可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种方式。

1.“走出去”方式。“走出去”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将校内教师外派到相关合作企业中进行锻炼(或挂职),通过一段时间实践操作后将考核合格的教师安排回校从事实践教学;另一方面,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将部分学习者以顶岗实习的方式安排到相应实习单位实习,通过具体实务操作强化学习者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引进来”方式。采用“学徒制”教学模式,将用人单位财务经理引入到课堂进行实践课程教学或担任课程指导,将实际业务展现在课堂上并指导学习者如何操作。有条件的应用型高校还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达成在校内设置企业财务工作室的形式,让学习者不出校门就能够亲身观察或参加企业财务会计业务操作实习。

(三)“三注重”。 “三注重”主要包括注重基础性、注重开放性及注重实践性。

1.注重基础性。《基础会计》课程作为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不仅表现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具有基础性,也为培养具有良好会计职业能力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

2.注重开放性。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要实现良好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教学改革就必须与市场接轨,不仅要发挥校内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应和市场用人单位密切合作,以“双导师制”促进学习者理论学习和实务操作相结合的机制建立。

3.注重实践性。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一方面需要理论知识来支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良好会计职业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应当发挥应用型高校和市场联动效应,实行诸如“校企合作”教学方式,通过到用人单位实际操作与“双导师制”指导,促进《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实践性运用,以实现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人才良好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在“一中心,双轨制,三注重”特色教学模式中,“双轨制”中的“基础技能实训”环节是“岗位模拟实训”、“会计综合实训”等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同时《基础会计》课堂理论学习服务于后续“基础技能实训”环节;“三注重”中的注重基础性、注重实践性的首要环节是会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因此,“一中心,双轨制,三注重”的人才教学模式能否顺利实施,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良好会计职业能力是否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

五、结束语

本文针对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从财务管理人才良好会计职业能力培养角度出发,通过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在教材、师资、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为满足目前用人单位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需要对《基础会计》进行教学改革,应采取“一中心,双轨制,三注重”特色教学模式。J

参考文献:

1.王跃堂,赵娜,魏晓雁.美国财务业绩报告模式及其借鉴[J].会计研究,2006,(5):66-72.

2.葛家澍.建立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总体设想[J].会计研究,2004,(1):9-19.

篇3

【关键词】ACCA;英国特许注册会计师;会计课程设置

【基金项目】湖南工程学院教改课题。

现今,国际财务报告已经得到世界上各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的认可。在调查中发现,全球有多数国家及地区愿意与国际财务报告中体现的准则保持一致。尽管国际财务报告不可在各个国家被强制执行,但各国都不能忽视国际会计准则所拥有的影响力。可以知道的是,依据国际准则编制且在各国中得到承认的财务报告,其权威性及实施效力是可预见的。而这项报告在全球范围内的推行也将促进国际贸易的开展更加顺利,推进跨国公司实现在全球的投资行为,加快国际投融资资本的流动。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是已经进驻国内市场的最著名国际性会计协会。现今全国范围内已经有多家大学及培训机构按照ACCA推出的以国际会计准则为标准的会计资格考试设置课程及考试内容。很多跨国的国际性企业也对ACCA证书的价值进行认可。对ACCA会计证书进行调查发现,其有很大部分可与我国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衔接,并对現今会计专业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互相作用,发挥优势。

一、我国会计学在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结构不够完善

在我国很多高校中,会计专业一般分为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及管理会计,按照这些分类来开展有重点的专业教学。但对于本科会计专业来说,只有财务会计可细分为初级会计、中级会计及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则一般只分为成本会计及管理会计。但现今管理会计在理论创新上也有较大空间可发展,单单依靠一门管理会计的概述性已经不能适应现今的教学需要,需要按照教学需要将其分为中级管理会计、高级管理会计与管理控制系统等等。同样地,也应该将财务管理分为中级财务管理与高级财务管理。

(二)缺乏理论及应用内容

我国高校对于会计学专业学生一般更注重对其技能性知识的详细介绍,但缺乏对会计理论的详细阐述。尽管对于会计本科学生来说,只需要具备初步应用专业知识的技能,但如果在课程设置中缺少对理论的详细阐述,就会导致学生对会计整体知识的把握不够,也不利于学生之后向更高阶段的学习及发展。同时,会计专业教学中缺乏对学生会计知识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导致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应用出现脱节。

(三)缺乏国际型知识框架

一些高校也认识到会计学在这一方面的不足,纷纷开设了国际会计专业,但多是局限于开设专业英语课,或涉及一些国际领域内的议题课程,未全方位根据学生需要应用国际会计准则设置会计框架,只是在现有基础上对原有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充。这种做法使得学生很难一窥国际会计准则的全貌,且对国际会计准则的精髓也很难真正理解。

(四)专业课更新较慢

随着现今经济的发展,学科间的交叉越来越多,现代商业社会对学生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除了现今大学中已经设置的基本课程,大学还需要及时推出新的课程,使得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及能力,更好地应对新出现的各种会计问题。

二、ACCA与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差异

(一)教学目标

现今我国本科阶段设置的会计专业,其培养目标为培养可掌握翔实会计学基础知识的专业性人才。在这种目标的指导下,高校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核算人才。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中外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若财务人员只通晓本国的会计财务,是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的。在现今复杂的经济社会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多,企业竞争加剧,为赢得挑战,企业对内部人才的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看重。因而大学不仅要培养专业技能过硬的会计人才,还需要对会计人才在现代社会中应具备的素质进行培养,如创新能力、想象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等。ACCA注册会计师证书不仅要求每位学员都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广博的知识,还要求道德职业操守跟上要求。另外,除了对学员技能上的专业知识有要求,还要求学员应具备市场、管理及战略等学科知识。ACCA为企业输送的人才不仅仅是知道如何去记账,更对学员的现代思维及国际视角进行了培养,培养的是高级财务管理人员,这样的人才在现代社会中更有竞争力。

(二)教学内容

1.语言要求。ACCA证书对学员的英语水平有着很高要求。在ACCA举办的考试中,除了F1/F2/F3采用的是客观题及多项选择题,其他科目都是计算题,有论述分析题和案例题。随着考试级别的不断提高,对学员的英语水平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以财务管理(F9)试题为例,在考卷上的4道题目中,无论是投资分析类题目,还是融资类题目,都需要在解题后对计算结果或结合公司具体财务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由于考卷采用英语答题,这就需要学员可准确熟练运用英语,利用英语对各种财务理论进行解释,并对其中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从整张卷面来看,约有一半以上的题目是需要学员配上分析的。由于全球有大量的学员来自非英语国家,且每位学员的语言水平具有很大差异,因而ACCA考试机构特推荐ICFE金融英语证书考试,从而对学员的专业英语水平进行提高。而在我国高校设置的会计学课程中,对专业英语的要求体现在一两门专业性英语课程中,如金融英语及会计英语等。而在一些中外合资大学中,双语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可利用到原版教材,这对学生学习财经专业术语有较好作用。但由于ACCA是英国推出的职业证书类考试,要求应试者不仅可理解复杂的财会问题,还需要应试者能利用英语对各种商务决策的分析过程进行表达,并能看懂其中运用的各种复杂原理,这就需要参加ACCA考试的考生财经英语水平很高。针对这种情况,在大学中设置的会计专业课程中,可利用ACCA课程,使得学生财经英语应用能力得到提高,使得学生具备直接应用英语分析财会问题的能力。

2.课程衔接。由于ACCA是基于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会计职业证书考试,在考试体系中就需要深入理解国际会计准则。这不仅体现在需要在知识及技能上加强对国际会计准则的掌握,还要能在现实案例中对会计处理技能进行分析,并及时发现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大学中开设的财务会计专业为例,大学内的会计专业主要是以会计学基础为知识学习基础,中级会计学及高级会计学再对知识进行渐次深入学习。这种课程设置的顺序与ACCA课程设置有一定程度对应。在教学内容上,大学会计专业更加强调学生对会计业务知识进行学习。由于会计是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因而如何将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实践,是会计学专业设置以来长期考虑的问题。可对ACCA课程中强调职业技能培养这一特点进行借鉴,对大学会计专业实践方面的不足进行改善。就财务会计来说,ACCA对财务会计方面知识的考核大致是通过F3板块开展的。F3主要以财务会计原则为课程基础,利用复式记账法,按照独资公司、合资企业及有限责任公司的顺序来开展。且在围绕业务记账及财务报表编制上使得会计记账循环得以完成。F7是F3的深入,主要是在基本记账方法基础上,对国际会计准则的框架及规则进行讲述,并对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了解释,还分析了财务报表问题及合并财务报表问题。就管理会计来看,F2主要对基本概念及成本核算、短期决策等问题进行介绍。F5则是在F2基础上,围绕管理会计探讨预算及决策、管理控制等问题展开讨论。P5主要对学生在不同企业环境下可熟练运用各种战略性的管理会计技巧,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就财务管理来看,F9主要围绕企业投资决策、资本成本决策及融资方式等问题展开讨论,其中知识理论学习及案例应用都是考察方式。P4高级财务管理则是针对高级财务人员面对企业的兼并重组问题、投资评估问题及风险管理问题、道德操守等特定的更高级别的财务决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三、结语

在市场化经济及全球化经济大发展的情况下,将我国的会计资格考试及课程内容与ACCA课程及考试内容保持一致是必然的。为了使得我国会计学可的教学水平得以显著提高,可以在設置课程时借鉴ACCA证书的课程设置,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但由于两者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语言上都存在差异,在借鉴时不能照搬照抄,需要依照实际情况,合理借鉴。

【参考文献】 

[1]高利芳,李庆华.会计学本科专业建设思考——基于国家标准与国际认证标准导向[J].财会通讯,2016(16):44-47. 

[2]汤景辉,李春玲.会计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建设现状分析及优化[J].商业会计,2014(01):110-112. 

[3]王昕.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与美国奥本大学统计学专业培养方案之比较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09):78-79. 

[4]刘楹林,徐红涛,龙含金.会计电算化专业中高职新旧培养模式对比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7(12):68. 

[5]胡晓.工科院校会计专业实验教学研究——基于30所工科院校会计学实验课程设置的调查[J].财会通讯,2013(04):39-41. 

[6]刘凌波.会计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研究——以会计学(注册会计师专门化)专业为研究对象[J].中国外资,2013(20):337-338. 

篇4

关键词:用友软件;畅捷通T3软件;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F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2-0384-03

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是学校培养会计财务管理人才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要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必须重视学生在实践和实训的教学环节,突出职业教育教学的特色。借助用友公司专门研发的畅捷通T3会计电算化软件帮助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搭建一个企业会计与财务管理的模拟环境,为学校培养适合中小企业对应岗位的会计电算化类职业人才,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营造一个真实的企业会计环境氛围,让学生系统地学习会计电算化的知识,学生在步入企业之前就能学习到具体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会计电算化综合技能水平。通过以会计类职业岗位的要求来训练学生,开展会计电算化技能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1 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需求

1.1 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的教学需求

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强化会计电算化基础能力、核心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一般关键能力,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还能学到会计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完成从理论到实践、从专业技能到综合技能的培养过程。为了达到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会计电算化岗位人才的教学目标,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应该集中优势资源,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构造与企业实际接轨的实训环境。

1.2 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特点

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里教师进行教学课程的实际操作,所有教学内容都是围绕具体的企业会计案例开展的。学生在实训课堂上应该能够得到与企业环境一样的真实体验,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按照企业的岗位分工来进行会计业务工作的实践操作和专业训练。

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应该拥有一个与真实企业会计系统相同的软件平台,会计电算化软件是一个企业正在使用的会计业务处理的软件平台,只是数据与真实系统有所区别,软件的使用和操作过程都是相同的。

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1)全面、系统的实训环境。在实训项目的编排上,依据教学的规律,循序渐进,全面、系统、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训内容,既有单项训练,也有相互联系的综合训练;既有企业基本会计业务也要兼顾企业产品购存销的基本业务。

2)真实、新颖的实训情境。依据最新的法规、制度,选用目前企业使用的最新票证、单证、印章,以一个企业真实、完整的会计业务为例,所选的内容要真实、新颖。

3)操作性和实用性强的实训案例。所有实训项目均采用案例来训练,学生在真实企业模拟环境中进行会计业务操作和处理。

1.3 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适用对象

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是为学校会计类专业需要培养中小企业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而建设的,通过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软硬件建设,又进一步促进学校会计类的专业建设和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升学校会计类专业的教学水平,例如会计电算化专业、市场与营销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等相关专业都可能用到会计电算化实训室。

1.4 建立以工作过程为能力导向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室

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一个以知识管理为主导的信息化时代,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能力行为,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建设中应该具备对学生以下能力的培养:

1)能够熟练使用各种电算化设备和网络工具;

2)能够熟练使用各种业务管理软件;

3)能够用会计业务数据制作各种动态信息,以帮助领导做出决策;而这些能力的获得正像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说的: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工作,要将企业运作模式搬进课堂里,设计有效的培养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的实训方案,该实训方案的宗旨是帮助学校建立有效的实训体系,与企业一起共同解决传统教学体系与实践脱节的症结,有效训练学生信息化管理能力,培养信息化时代复合型人才。由于知识是通过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在快速复制和传播,所以必须学会掌握适应这个时代的科学方法,才能够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管理方法主要有如下四点:

1)制定以工作结果为检验标准的教学体系;

2)训练达成结果的过程控制及执行方案;

3)在真实的管理平台和环境下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4)通过真实的过程问题,训练学生如何解决工作问题的思维能力。

2 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功能概述

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是一个对会计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加工、传输并输出大量会计信息的系统。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中选择用友畅捷通T3软件,一方面,从课程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计,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方法,学习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与业务管理的专业技能,帮助企业提高财务的管理水平、优化企业各项业务的处理过程;另一方面,充分考虑教学的需要,以及学生参加会计电算化考证和会计电算化技能竞赛的需要,该软件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训测评系统,可以满足授课教师从备课到教学再到考核的全部需求。

会计电算化软件应该包括账务(项目管理、现金银行、往来管理)、出纳、报表、工资、固定资产、财务分析、汇算、业务(采购、销售、库存)、核算、票据管理、实训测评系统等模块,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测试与评价系统主要用于对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的考核,不仅能满足会计电算化课程普通客观题的练习,还包括对真实环境下专业账套的操作进行测试,通过实训测评系统的自动评分,自动检查学生提交的帐套,并且生成考试成绩或者进行试卷分析,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实训测评系统应该包括考试报名系统、客观题命题系统、考试系统、阅卷系统等,其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3 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模式

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面向中小企事业单位,在生产、服务第一线能从事会计核算、会计分析、财务业务管理等工作的职业人才。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设置可采用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开设会计类的具体相关课程,培养企业会计岗位适用的电算化应用型人才。

在教室里要培养学生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理论,使学生具备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理论知识。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里可以培养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实际操作能力,在会计电算化软件环境中让学生学习企业的实际财务处理方法。在创设学习情境时,会计电算化案例的难度续步增加,所涉及的内容也逐渐复杂,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有内在的联系。学生通过会计电算化软件来处理相关的会计业务,解决在软件使用过程中的错误操作问题,保证所有会计业务的正常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测评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评,由计算机对学生提交的答卷文件提进行自动评分,不仅对理论客观题进行自动评分,还要对会计电算化软件账套实训题进行分步自动评分,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指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学习提供参考依据。

在考试方面可以实行用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代替学生的专业课程考试,在会计电算化专业考证通过后,学生可以取得财政部门颁发的初级或中级会计电算化职业资格证,再通过会计基础和财经法规考试后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开展会计电算化的技能竞赛活动,竞赛内容以一个企业在一个月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具体包括期初建账、日常业务处理、报表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通过竞赛活动来促进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改革,完善会计电算化学科建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在会计岗位的团队协作精神。

4 会计电算化的实训课程

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是为学校会计类专业的实训课程设计的,所承接的具体课程体系包括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与实训、财务业务一体化教学与实训、毕业综合实训等。在学生已经掌握和具备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基础上,通过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教学和应用技能的培训,使学生了解企业会计数据处理的流程,学习会计业务管理与购销存业务处理的基本知识、操作方法和工作过程,掌握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会计财务管理技能和实际业务的操作技能。课程的内容设计要符合会计工作岗位的任务要求和真实的工作过程,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通过综合实训课程来训练学生对专业课程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问题,用一个真实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正常生产经营发生的业务为实训案例材料,按照最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管理的基本要求,采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处理,分角色在岗位设置、业务流程等方面进行实训操作,模拟企业会计岗位的工作过程,使学生完整地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来处理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让学生应用并检验所学的专业知识,体会到一个企业会计管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之目的。

5 结束语

通过对政府、企业公司、工厂等各方面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调研,以及会计相关岗位的工作过程的分析,结合学校的专业课程培训体系,建立基于用友畅捷通T3软件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优化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的结合,优化课程体系、教程、教具的资源,利用软件方面的优势资源,使教学与企业紧密接轨,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开拓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应连军.浅议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实训[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2] 倪建英.电大基于网络环境下《电算化会计》课程教学与考核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9).

[3] 高复骏.浅谈技能大赛新增会计电算化项目组队与训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2).

[4] 郭茵.浅谈中职会计电算化技能竞赛的赛前培训与指导[J].现代企业教育,2012(14).

[5] 沈国兴.畅捷通T3企业管理软件实验操作中常见问题处理的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 2012(2).

[6] 顿卉.畅捷通T3财务软件在财务处理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3(7).

[7] 周晓红.校企合作开发中职会计专业课程的实践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0.

[8] 刘秀峰.“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ERP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4).

篇5

【关键词】会计;实验教学; 优化

2007年教育部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都对加强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方面作了重要规定,对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给予了高度重视。会计作为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其实验教学体系已经凸显了不少问题,如何贯彻教育部的精神、顺应市场需要变化而对其进行优化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一、会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教学意识不强

一直以来,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不如理工科实验那么受重视,实验手段也不够丰富,造成高校激励机制与管理体制跟不上,实验条件和实验设备落后。以江西省高校为例,有的高校由于软件费没有具体的开支项目,不得已选择盗版软件;有的高校电脑数量无法满足需求,有的高校电算化实验内容侧重于核算型内容,如账务处理模块,而轻管理型内容,如销售模块等;有的高校根本没有手工实验室,只能购置实验教材和资料在教室完成所有的实验过程;甚至暂时让位于理论教学。这些情况都真实反映了高校因为场地、经费、师资等条件的限制,对会计实验不够重视,使得实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实验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层次较低

大多数高校的会计模拟实验内容让人觉得会计就是处理数字,方法是唯一的、答案是确定的,会计与企业的管理无关。具体表现如下:

1.被模拟主体单一,忽视了会计主体内部及与外部的联系。

目前手工会计实验的内容只是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的单一方式,不考虑企业内部其他部门和企业外部的实际情况。电算化实验内容虽然包括了以财务处理模块为主的其他模块,但并没有涉及企业外部。然而,会计部门不是孤立存在的:不但存在不同分工,而且与企业内部其他部门以及企业外部单位都存在关联。而在目前这样的“封闭型”的试验环境中,学生无法体会到会计工作的协作和主动性,更无法提高实践能力。

2.被模拟经济业务难度较低,忽视了会计主体经济业务的多变性

目前,高校的手工实验教材主要来源于市场上公开出版的实验教材,电算化教材主要来源于软件公司提供的教学辅导资料。这些资料仅限于基础会计学、中级会计学等理论课程。其缺陷一方面,一些业务复杂、核算难度大的新内容如债务重组等基本上没有涉及;也很少涉及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其他专业课程知识,更不必说专业外经济管理类课程,从而割断了学科的系统性;另一方面,对于会计业务中由不确定因素引发的错误、违规等经济业务也不在考虑之列,与现实情况完全脱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三)实验指导老师缺乏实践能力且知识面较窄

以江西省为例,无一所高校具备实验专职教师,一般是由会计专业教师和实验员共同完成实验课程。实验员主要负责实验室的管理,不参与具体教学环节。而会计专业教师从事过会计实际工作的寥寥无几,缺乏实践经验。即使部分教师有从业经验,因缺少后续培训,也渐渐与会计实务脱节,因此专业实践能力不强。另外,会计专业教师的知识面较窄,懂基础会计实验的不懂会计电算化,懂会计电算化的不懂企业资源计划,造成经济与管理综合知识与运用能力不足。

(四)实验教学形式传统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是教师提供原始数据、介绍业务流程后,由学生独立完成。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感觉是在做作业,无法体验实验课应有的互动性。具体表现在:

1.缺少会计岗位分工。现行会计综合实验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独自全程模拟全部会计岗位,完成所有流程。学生由此陷入会计分录题海之中,手工记账过程则更令人望而生畏,影响学生参加实验课程的积极性,更令学生将会计工作与繁琐、枯燥视为等同。电算化试验课也面临同样的尴尬。学生以同样的身份、同样的密码在不同的用户之间来回地切换,漠视了电算化会计的安全保密性,而大量记账凭证的输入工作也分散了学生对账务流程的注意。

2.缺少不同的会计主体。目前,高校试验课程都是模拟同一会计主体的不同经济业务进行实训的。因此,所有学生的实验结果都是一样的,学生把握这个规律后课堂上懒于思考,不屑于讨论,坐等他人实验结果。对于会计主体这个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并没有通过实验课程而加深对此理论问题的理解。实际上,同一笔经济业务对于不同的会计主体结果是不一样的,如同样是投资,相对于被投资方而言则是融资行为。若高校能选择两个发生同一批经济业务但相互对立的会计主体作为模拟对象,学生参与其中如同比赛,课堂气氛将全然不同。

二、会计实验教学的优化对策

(一)加强实验教学的优化意识

2007年,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可见教育部开始关注高等教育中的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80后本科生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者,对于所学的知识第一反映就是“有什么用?”,同时,他们学习、创新、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因此,高校应该改变传统观念,将会计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视为同等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优化现行会计实验教学体系,以适应教育环境的变化。

(二)优化课程体系,建立合理教学内容

建立合理的教学内容,构建三个层次的实验课程:

1.第一层次:非独立实验课程。为把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得更紧密,笔者建议在《基础会计学》课程中开设一定的实验课时,这是整个实验体系的初级阶段。如在60个学时的课程中开设10个学时的实验课时。这10个学时的实验课时应在相关教学章节结束后即同步进行。例如,学习完原始凭证的格式、内容等章节后,让学生立即在实验室亲身接触一下现实中存在的各种类型的原始凭证;在学习完记账凭证的格式、内容等章节后,让学生立即在实验室根据上次填好的原始凭证编写记账凭证等。教师在选择经济业务时不求多但求精,只要能基本反映企业的基本业务,便于完成账务流程即可。这样既可以实现学生实验课程的连续性,又可保持其继续学习的兴趣。

2.第二个层次:独立的会计综合实验。该实验课程必须在学习完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等所有的专业课程后设置。具体如下:

(1)设计财务管理学中所涉及的筹资等业务。现行的会计综合实验课程仍停留在对某企业业务的会计核算,数据都是给定的,如给定企业向银行借入资金30 000元,学生根据相关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然而实际中,企业筹集该笔资金的方式可选择向银行借入也可以向股市筹集,筹集金额也可有高有低,企业应如何进行决策呢?设计此类业务既可以让学生运用财务管理课程所学知识为企业进行决策,又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一组数据。

(2)设计财务会计学中所涉及的准则业务。可以设计相应数量的准则业务如投资业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这类业务设计的主线不是分析同一会计主体对不同业务的会计核算,而是分析不同会计主体对相同业务的会计核算。如投资业务对于投资方这个会计主体是资产的增加,而对于被投资方这个会计主体则是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3)在学生完成以上两个环节后,可以由此编制被模拟的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并通过所学的财务报表分析理论知识对该企业进行财务分析。

(4)设计需要职业判断的业务。2007年新《企业会计准则》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强调对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因此,在实验教学内容设计时,可以设计一些增强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内容。如资产减值的确认、无形资产资本化的确认、错误或违规业务的判断、合理避税的选择等。

3.第三个层次:独立的会计电算化实验。目前高校都引进了ERP软件,ERP软件包括账务处理模块、工资模块、采购模块等多个模块。建议财务处理模块中引用的数据与第一层次的基础会计实验使用同一套数据,进而实现同一套数据、两种实习、双重效果。通过电算化实验,让学生亲身经历电算化对会计的巨大影响。

笔者将会计学专业优化后的实验课程列示如表1。

(三)优化实验教学队伍

随着高校对会计实验重视程度和实验教学层次的提高,对实验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实验教师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深厚的管理学科和经济学科知识;不仅要具备理论知识,还要具备比较丰富的会计工作以及经济管理实际工作经验;同时,还要求掌握信息化技术和手段。为此,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优化:

1.走出去。应支持高校教师到企业兼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2.引进来。聘请会计行业的专家参与实验课程的设计和指导,将会计相关政策法规的前沿动态尽快地融入到教学实验中。另外,还可聘请部分会计实务工作者做兼职实验教师。3.加强互动性。会计专业教师应与其他相关专业教师一起共同研究、开发实验项目;会计专业教师可以与经验丰富的软件公司共同编写教材;高校教师定期参加相关培训;高校之间定期开展交流研讨,建立资源共享平台等。

(四)优化实验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也要作相应调整,由“传授”转变为指导,指导形式可采用课件演示和现场答疑方式。对于第一层次和第三层次的教学内容,如会计核算流程宜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对于第二层次中涉及的综合知识,教师宜现场给学生答疑。教师除指导外,还可模拟外部角色,如银行、税务、主管部门。“学”形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学生分工的设计上。对于第一层次的非独立实验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实验本身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每个学生应从头到尾模拟所有会计岗位,便于系统地了解整个账务流程。对于第二层次可以将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模拟成两个不同会计主体,分别对以上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同时,每个会计主体中的学生再分成若干小组,每一个小组中设计若干个岗位,由不同的学生担任不同角色。对于第三层次的电算化实验内容,应该设计若干个岗位,由不同的学生担任不同角色,让学生体验协作乐趣,同时也体验电算化会计的安全保密性和内部控制的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