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的意义范文

财务风险的意义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3:3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财务风险的意义,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财务风险的意义

篇1

    1.在筹资方面,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偿付能力严重不足,或有负债形成的风险具隐蔽性,对企业的潜在风险也大。

    2.在投资方面,部分企业投资决策随意性大。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

    3.在资金营运方面,存货流动性差,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还要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

    4.在收益分配上较少考虑资本结构问题。股利分配政策不仅影响与企业相关的各方面的利益,而且与公司的筹资问题和资本结构问题密切相关,涉及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及特征

    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地,财务风险就分为:筹查。同时,执法人员应更新观念,提高政策水平,深入了解企事业单位的特点,在帮助单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监督。转变监督思维方式,从单纯的检查转到帮助企事业单位提高经济效益,协调好国家与企事业单位的利益方面来。

    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不确定性。主要是与企业的财务管理有关,企业财务管理得当,就能将引发危机的因素在事前一一化解,财务风险便会得到抑制;否则,财务风险便会不期而至。

    2.危害性。如果企业不能及时化解财务风险,致使危机爆发,轻者企业资信等级下降,部分或全部丧失融资能力;重者则可能导致企业破产。

    3.与负债经营有关。财务风险主要是因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而引发的,因而总与负债相关联。

    4.与企业发展有关。一般而言,企业举债的目的一者是扩大再生产,形成规模效益;再者就是对外投资,向多元化发展,以期分散经营风险。

    二、财务风险指标

    对于企业财务风险,可以通过下列指标综合分析,进行监控。

    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通常情况下,资产负债率越低(<50%),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越高(>1),则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也就越小。

    如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一般来讲,周转速度越快,企业的变现能力越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也就越强。

    企业现金流量充裕且现金净流量与短期债务之比越高,说明企业用现金净流量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越强,企业财务状况就越好;反之说明企业支付当期债务的能力就差,企业的财务状况不佳。

    三、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具体有如下内容:

    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又称理财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外部条件。企业财务决策更多的是适应它们的要求和变化。财务管理环境涉及范围很广,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等因素。

    企业财务活动的复杂性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内部原因。企业的财务活动涉及的问题很多,遍布于企业活动的全过程,企业的财务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

    企业作为一个财务主体必然面临财务风险,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许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不能从根本上把握风险的本质,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

    四、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防范措施

    但大部分财务风险的形成与企业财务管理不善及缺乏风险意识等等有关,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改变陈旧观念,从思想上重视财务管理。企业应自上而下形成重视财务管理的风尚,重视财务预算、营运资金管理、财务控制等工作,紧紧围绕企业目标,从大局上把握企业经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层次。

    2.努力建立和保持昀优资本结构,合理进行筹资。企业应当调整好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综合权衡各种筹资方式的成本与风险,达到昀优资本结构。

    3.树立风险意识,健全内控程序,降低或有负债的潜在风险。订立合同后应跟踪审查被担保企业的偿债能力,减少直接风险损失。

    4.科学地进行投资决策。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搞好投资的概预算,充分考虑到所面临的风险,做好投资项目现金流量预测。

    5.加强流动资金管理。加快现金周转速度,控制现金持有规模。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注重对客户的资信调查工作,并提高信用分析能力,控制应收账款规模。

    做好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分配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

    2.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3.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企业可以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

    4.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式。企业可以通过付出一定代价的方式来降低产生风险损失的可能性。

    1.全员风险管理。财务风险不但与企业的负债和投资有关外,而且与企业的经营有关。实行全员风险管理机制,就是将风险机制引入企业内部,使管理者、职工、企业共同承担风险责任。

    2.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财务危机管理。企业应建立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该系统不仅应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对财务管理实施全过程监控,一旦发现某种异兆就着手应变,以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

篇2

[关键词] 医院;财务;风险;防范;控制;措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5. 010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5- 0014- 02

目前,医疗行业竞争愈演愈烈,医院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所以医院需要提高风险意识,积极迎接医疗市场竞争并采用各种操作性强的方法,避免财务风险,适应医疗市场变化,从而保证医院稳定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及控制风险,减少医院经济损失,是值得我们广大医院财务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1 当前我国医院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1.1 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欠缺

当前我国很多医院财务工作人员风险意识淡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我国很多医院一直以来都属于公立性质,很多财务工作人员只是将报表编制和财务问题处理视为财务工作重点,严重缺乏风险意识;其二,很多医院都未构建内部风险应对机制和管理方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院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1.2 缺乏必要的资金安全管理机制

医院未建立健全有效的资金安全管理机制是增加医院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医院在进行采购时,并未对医疗产品进行深入的市场分析,更没有采用科学论证方法对医疗资产必要性进行分析[1]。这就导致医院购进了很多价格高但没有很大的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这些固定资产创造的经济效益较少,并且造成资金在很长时间内难以回收,增加了医院资金风险。

1.3 缺乏财务核算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当前,在医院各项物资的采购和发放工作中严重缺乏应有的管理和监督,未对物资运用全过程进行核实,常常出现物资不齐全、破损、过期等问题,这样无疑增加了医院财务风险,损害了医院利益。

2 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2.1 完善财务分析体系并严格控制医院各种费用的支出

建立完善科学的医院财务分析机制,合理组织收入,控制支出,医院系统每个环节进行财务核算,然后汇总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及时了解医院不同时期的费用组成和变化,掌握资金规划实施情况,并分析找出导致财务风险的最主要原因,从而探究出预防财务风险的有效方法,增加经济效益。另外,医院还可以实行定期总结或开展专题分析,从而提升财务风险控制能力。同时开发成本核算管理信息系统,与医院物流管理、经费报销、固定资产管理等业务相结合,将各个独立的业务数据整合成一个共享的数据库,加大信息共享力度,提升管理效益。

2.2 加强医院财务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

财务工作人员严重缺乏风险意识也是导致财务风险加大的主要原因。需要广泛宣传财务风险的危害,积极开展风险管理的教育培训活动,切实增强财务人员对预防财务风险的重大意义的了解,掌握各种财务风险控制的方法和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2.3 完善资金管理制度

完善医院资金管理机制,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严格依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根据医院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要切实保障资金管理落到实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增强财务管理意识,健全医院内部财务管理机制,要求财务人员合规开展财务业务活动,有效控制资金风险,避免资金浪费。

2.4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是一种控制制度和规范化的程序,是预防和控制资金风险的有效方式。医院财务预算机制可以反映医院资金风险控制机制的完善程度。预算机制完善是医院有序开展经济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医院加强财务监管、控制、审计、考核的根本依据[2]。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将过去单一的财务资金规划拓展到采购、工程建设、投资等方面开展全面的资金预算活动,从而形成资金的集中管理模式。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涵盖医院有助于医院量入为出、精打细算、科学理财,有效避免资金风险。

医院是我国社会保障系统的重要构成部门,确保其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财务风险是每个医院都会面临的问题。随着我国医院管理机制的改革,医疗市场竞争食愈演愈烈,医院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对于医院财务风险,财务管理部门必须增强风险意识,深入探究风险出现的原因,做出正确的判断,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完善资金管理机制,减少财务损失,提升医院经营水平,加强医院的综合竞争力,保证医院安全、稳定、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篇3

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意义重大,作为一个连续性较强、牵涉面较广的工作环节,必须全面开展相关方面工作,方能有效做好财务风险控制工作。

(一)加强产品创新

要改变保险公司粗放型的发展模式道路,不能仅仅依靠价格抢占市场,而要将业绩的增长点放在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和独特的经营模式上,具体表现为产品的创新和营销的创新,推出满足市场需要的保险和金融服务。对此,保险公司一要加强市场调研工作,发现客户的真实需求、同行业竞争者的发展策略和具体产品定位,再此基础上创新产品和服务。比如针对广大农村市场,就要求研发出能够符合农村消费水平的医疗险、养老险等。二是要加大创新工作的投入力度,因为我国保险业发展较晚,竞争不充分,已经形成了寡头格局,后果就是大公司不重视产品研发、中小保险公司没有足够财力和人力进行研发,所以为了以后长远竞争考虑,无论大小公司都要正确把握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什么地方,从而能够积极筹集创新资金,适时适度引入外部资金,不断加大创新力度,使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为突出。三是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合力推进产品创新工作。产学研合作机制是新产品和服务的良好孵化器,要将保险公司和学界联合起来,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险产品,让整合后的资源创新更具活力。

(二)利用财务杠杆提高保险资金运用效率

保险公司的资金运营能力是直接决定公司负债、盈利能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公司必须能够合理利用这些资金辅以财务杠杆,充分提高保险资金运用效率,从而提高自身资本运转能力、负债能力和盈利水平。一是要积极拓展保险资金的运用途径,应该注意把握市场机会,积极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力求最大限度拓展资金运用渠道二是加大对资金使用的管控,公司应该建立健全保险资金运用托管制度和监督机制,对风险及时有效科学地加以识别,并采取多种措施加大监管力度和提升外部约束力。

(三)完善再保险体系

再保险是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和良好的制度保证,也对规范保险公司的各种业务行为、控制内部财务风险有帮助。为此,笔者建议,一是要全体重视再保险,将再保险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加以考虑,并结合市场和内部管理制度对再保险充分利用。二是加大人才和资金投入,和高校合作培养更多的内生性人才,与国际化、多元化的经济市场接轨。三是强化法律支持,制定更多关于再保险方面的法律法规,以迎接外资再保险公司的挑战和内部管理困境。

篇4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面临的风险很多,其中对企业的影响最大的应属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支付风险(本文主要也就是针对该种风险),这种风险是由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与债务的到期日之间的矛盾引起的。许多企业正是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甚至最终破产。所以如何减小财务风险、回避财务风险就成了企业财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财务预算是企业全面预算的一部分,企业想要回避财务风险,获得顺利发展,必须要搞好财务预算。一般而言,财务预算所考虑的不是利润,而是现金流量的确定性与到期债务之间的关系。企业在编制预算时要充分考虑到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企业财务部门应尽量通过预算安排好资金的使用,从而回避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如何通过财务预算回避财务风险

财务预算着眼于公司资金的运用,同时可以指导公司的筹资策略,合理安排公司的财务结构。在公司的各种资产中,流动性资产过多,流动性虽相对较好,但会影响其盈利能力。公司财务结构中,短期负债的资本成本较低,但相应的财务风险较大。企业的财务预算就是要处理好资产的盈利性和流动性,财务结构的成本和风险的关系。而财务预算的核心是企业的现金预算。现金预算通过对现金持有量的安排,可以使企业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同时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并根据企业资产的运用水平决定负债的种类结构和期限结构。现金预算的具体作用体现在:(1)解释企业的现金从何而来,用到那些地方;(2)企业在未来何时需要现金,如何筹集用于到期支付的现金;(3)如何通过现金预算避免不合理的现金支出;(4)如何抑制现金流量的滥用。

一般而言,若公司能确定知道未来的销售量、应收帐款回收情况和生产情况,它就可以将付款到期日与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对应起来,这时企业不必持有多余的流动资产,也不必进行不是绝对必要的长期融资。若不能,企业就必须保持较大的安全边际,增加流动资产的水平(尤其是现金和有价证券),同时延长融资的到期安排。需要强调的是,财务预算必须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消极应付。在进行财务预算的时候,一方面要考虑到公司的业务情况来安排企业资金的使用,并在风险和收益之间作出选择,同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安排企业的财务结构。例如公司若没有近期到期的负债,盈利状况、现金流动状况较好,这时可以适当提高公司的负债比率,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财务杠杆的效用,提高净资产收益率。芝公司近期的负债即将到期的较多,则要特别注意现金流动情况,在编制现金预算时,减少一些可以延迟的支出,加强应收帐款的回收,推迟大的固定资产开支,必要时还要考虑其他资产的变卖。

三、企业处于不同阶段时的财务预算

企业在初创时期,必然是现金流出较多,除了固定资产开支以外,其他方面的开支也相应较多,使得企业净现金流量为绝对负数,同时新产品开发的成败及未来现金流量的大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投资风险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首先要搞好投资项目的总预算,对投资项目的总支出进行规划,并对项目的可行性和优劣进行选择;项目预算要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充分考虑项目所涉及的风险因素。若公司是从无到有建成的,这时全部是自有资金,对应的财务风险就较小,公司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创建自己的品牌,迅速打入市场,为顾客所接受。项目预算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决不能忽视,既不要盲目上项目,也不要放弃企业发展的契机。若要回避财务风险,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在时间上考虑项目支出的时间安排,进行筹资预算,满足资本开支的需要。

企业在成长时期,急于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开发市场潜力,这时预算管理的重点是借助预算机制与管理形式来促进营销战略的全面落实以取得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现金预算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支持营销策略是财务预算的核心工作,进行财务预算时要考虑应收帐款收回的可能性。同时,这时公司各项借款较多,要注意在时间上进行安排,必须为未来长期负债的偿还作准备。假如公司的财务状况不佳,现金流动状况不好,有即将到期的债务,到期展期的可能性又不大,公司营销策略就不能单求扩大市扬而应以现金回收为主,其他各项开支也必须有所减少,以度过难关。企业成熟时期,市场增长虽减缓,但企业已占有相对较高、较稳定的份额,一般来讲现金流量为正数,且能保持较高的稳定性。此时公司的潜在风险:一是成熟期长短变化导致持续经营的压力与风险厂是成本控制压力与风险。这时成本控制是伦业预算管理的核心,企业欲达到期望收益必在成本上进行挖潜。邯钢经验正是强调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与主线,以达到增大现金净流量的目的。若企业考虑上新的项目,成熟期的末期最为合适,因为此时企业资金压力相对较小,市场销售情况较为稳定,利于筹资。

企业衰退期时期,销售出现负增长,这时不该继续扩大产品的生产,编制财务预算要做到监控现金有效收回并保证其有效利用。此时公司有较多现金,若无较好的短期项目,应该归还可以还掉的负债,减少公司财务成本。

四、预算编制方法上的选择

固定预算也称静态预算,它是根据未来固定不变的业务水平,不考虑预算期内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发生的变动而编制的一种预算。这种预算对业务较为稳定的企业比较合适,但是,对业务水平经常变动的企业就不合适了。相对而言,弹性预算则是考虑了业务的变化水平,把产品的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部分,这样就可以比较清楚地反映企业工作成果的好坏。滚动预算的主要特点是连续不断地始终保持12个月,每过去一个月,就根据新的情况调整和修订后几个月的预算,并在原来的预算期末补充一个月的预算。这种预算一年中头几个月的预算要详细完整,后几个月可以粗略一些。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较粗的预算逐渐由粗变细,以此反复,不断滚动。滚动预算不但可以保持预算的完整性、连续性,而且由于预算的不断调整与修订,使预算与实际情况更加适应,有利于充分发挥预算的指导和控制作用。所以,对于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建议采用固定预算,而处于其他时期的企业则采用弹性预算和滚动预算更为适宜。

篇5

关键词:财务风险评估 中小企业 财务风险

一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评估的基本概述

(一)财务风险评估的定义

企业在财务管理及营运过程中,总是会有缺陷和危机的发生,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估可以使企业的事后控制为事前、事中控制,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将财务危机解决于萌芽状态,保证企业以合理的方式确定和追求经济利益,且在接近或实现理财目标时能够灵活规避财务风险,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各种财务漏洞和生产经营中的浪费。

(二)财务风险评估的意义

企业在整个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都将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但是,每种风险最终的变现形式都使以财务表现出来,财务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只有做好财务风险评估才能更好地对企业整体发展做好评估。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是中小企业由于其生产规模小、资本和技术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加上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的影响,使得企业财务风险方面总是居高不下,其的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风险意识不强,损害企业集体利益

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大部分是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自身风险意识不强,对企业的发展没有一个长久的发展计划,当初发展企业大部分是由于为创业而去创业,由于投资人的独特眼光或者投资人自身无与伦比的技术或者能力使企业可以初步发展。这种情况下,没有财务风险意识的投资者是很难对了解企业需要财务风险评估系统,忽视财务风险评估体制,当企业一旦真发生资金链的断裂后,给企业造成了无法承受的负担。

(二)机制不够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评估发展慢

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小,科学管理更是很难做到,企业内部的针对财务风险评估的机制可以很好地预防企业财务风险。但是,企业总是出于各种理由,资金和能力的问题,总是回避这些看似费神的机制的建立,监督机制更是很难实施,导致企业很容易出现财务风险,让企业追悔莫及。

(三)企业过分追求财务目标,忽略企业财务风险评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小企业也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的投资者建立企业的目的是获得尽可能多的财富,过分不明智的扩张,不关心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的问题时有发生,使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低下,甚至严重流失,极有可能导致重大的财务危机。没有一个合理的财务风险评估,使得企业把自己裸的暴露在危机下。

(四)企业忽视环境的重要性,企业财务风险滞后

中小企业只关心自己企业的发展,对企业外部的市场环境和政府的调控环境都漠不关心,不了解大环境是可以影响企业的发展,当大环境不是很优越时,企业的财务风险也相对要高很多,财务风险评估机制就明显滞后。

三、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评估的对策和措施

当企业出现财务风险时,企业才去进行补救就有点晚了,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实行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机制,如何建立起一个既合理又有用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呢?需要考虑一下:

(一)树立企业员工正确的风险意识,了解财务风险的重要性

经营者和财务管理人员以及普通的财务人员是否具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和专业知识是风险控制工作成败的关键,也是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机制建立是否合理的关键。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专业的分析、判断及丰富的操作经验,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评估漏洞并迅速采取快速合理的反应措施,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来规避风险。

(二)完善企业机制,为财务风险的实施奠定基础

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是企业有效应对环境变化的基础,也是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机制建立的基础,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应清晰明确,财务管理的流程和会计核算流程适应企业经营方式与发展模式的变化,有效地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明确财务风险评估机制在财务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赋予其应有的权利及相应的责任,并通过监督机制使监督工作、加强,减少工作失误,使财务风险评估机制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 企业财务目标的设定要包含财务风险

中小企业的财务目标的设定要有一定的预见性,要把财务风险包含进去,这样可以使财务风险评估机制更加完善,并且,从基础的部门就去关注财务风险,可以使财务风险评估机制进一步有优势。

(四)重视环境的影响,随时调整财务风险评估

每个企业都生活在这个环境下,外部环境变幻莫测,环境的更迭导致企业战略的更改,当然,企业财务评估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所以,作为一个想发展壮大的中小企业要时刻跟随企业外部环境,对环境的变换要有一定的敏锐度。

总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每个企业都要采取各种措施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评估机制是个很好并且很实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帮助企业规避掉一些不必要的财务风险,使企业能更快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海洋.浅议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估与防控措施[J].价值工程,2011年

[2]张祖敏.企业财务风险成因与防范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

[3]许琳.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J].市场论坛,2010

篇6

关键词:医院管理;财务风险控制;预警

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医院领域必须要重视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与预警的重要性。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医院合理进行财务分析与预测,掌握医院内部财务变化情况及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增强财务风险意识,有效控制医院内部财务管理出现的各类风险问题,尽可能降低因财务风险控制不足引起的医院财务管理危机,为医院健康、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概述医院财务管理风险

医院行业开展业务的过程,同时也是形成经济活动的过程,各类事件在所难免,这些事件对医院发展可能会产生不利或有利的影响。出现负面影响的事件,表示其存在风险,不利于医院的正常发展;而形成正面影响的事件则能够抵消负面影响或产生新的机会。财务管理风险就是对这种风险与机会进行的一种管理,目的在于明确对医院财务有影响的潜在事项,对其进行有效监控,以免出现不良风气,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医院控制与预警财务管理风险的意义

(一)医院决策科学性的进一步增强

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必须加大风险控制和预警的工作力度,才能最大限度的促进医院财务决策科学性的有效提升,而这也是从根本上避免医院发生财务管理风险的主要措施,是医院廉政建设工作开展的基础。

(二)医院财务管理更加规范

目前不规范问题在很多医院财务管理中比较常见,加强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与预警,能够推动医院财务管理的法制、规范与制度化等工作的发展,预防财务管理出现混乱问题。尤其是医院构建与财务管理相关的风险控制与预警体制,使得自身财务管理预防能力不断提高,各类不规范与违法行为得到抵御,医院财务管理朝向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三)医院财务效能提高

依照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规定,在医院管理中,财务管理已成为核心工作内容,常态化特点日益凸显。目前我国很多医院在实际运行中,不重视财务管理,管理工作难以发挥其实际效能,所以医院只有深入推进建设财务管理风控与预警机制,尽可能降低财务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风险,例如不断完善医院内审机制、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平缓体制,有效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效能。

三、提高医院财务风险控制与预警措施

(一)对外部环境进行优化

在医院运行中,外部环境对其生存条件有一定的决定性作用,直接影响到其运行中的财务风险大小。因此,要想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医院不能只注意内部因素,还要尽可能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外部环境的改善,需要医院与国家相关宏观调控政策共同实现。具体而言,目前,要想对医院所处生存环境进行优化,就要从以下两方面采取行动,首先,审核医疗体制改革,为医院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其次,政府管理部门要根据目前医疗行业发展情况,合理调整补贴标准,以此降低财务管理存在的风险隐患。

(二)建立健全审核机制

在医院运行中,管理对财务风险有很大的影响,必须要重视,不断完善相应的管理体系。目的在于通过规范化管理,尽可能降低财务管理存在的风险隐患。在执行中,完善审核机制,对医院管理非常重要。主要体现在:完善审核机制的前提下,医院实现账目有序核对,资金支出查询有了保障依据,有效降低管理与人为等因素对财务风险产生的不利影响。总之,审核机制的完善,对降低医院财务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已成为目前医院首要推进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正确对待费用拖欠与医保的影响力

医院自身属性,使其无法像其它机构以追求最大化利益为主,面对病重患者,首要责任是先救治。患者得到救治后,随之而来的就是费用拖欠造成的风险隐患。在流动资产份额中,上述两者占很大比重,因而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这两部分费用造成的影响,加强防控。为了确保医院资金正常流转,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当前,医院必须要制定有效措施应对该问题,在此基础上尽可能降低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风险隐患。

(四)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

对于医院财务管理而言,将财务信息预警系统作为契机,对信息进行分析与评测,合理评判医院实际财务与运营情况。结合其它部门工作与财务管理间的联系,发出对应的风险预警信号,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抵御财务风险。所以在新时期,医院信息与现代化管理深入推进过程中,对预警系统进行逐步完善,以防发生财务危机。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非营利单位,医院的特殊性比较突出,管理人员必须要正确认识财务管理,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与科学管理。医院领导重视财务管理,为内部员工定期组织财务知识培训,增强员工全面认识财务管理,做好全面监督。以此将被动财务风险转换为主动风险预警与防范,防患于未然,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推动医院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光耀,李静,李兵.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及预警措施探析[J].财会学习,2016(19):78.

篇7

[关键词]民营企业 财务风险 成因 对策

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进行研究,以降低风险、提高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现状

1.机构设置不健全,人员素质偏低,财务管理职能未得到发挥

我国民营企业的组织形式以独资、合伙及股份合作制形式存在,其经营方式多数以家族式经营为主,这必将造成企业管理水平落后,内部分工模糊,职能不清等诸多问题。会计机构的设置上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设置会计机构,但分工不明确,兼职多;二是有些小企业根本不设置会计岗位,只是在必须提交报表和纳税时才突击编报予以应付。民企的特殊性决定了会计机构相对简单,但各种性质的经济活动都会发生,这就决定了民企的会计人员业务技能要求比较全面,综合能力要强。但目前很多民企在财会人员的任用上任人唯亲,致使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直接影响民企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产品的升级换代,如果还认为会计就是“记账”、“算账”,那么财务管理的职能就无从发挥,有效的财务分析与预测信息就不能提供给管理者。

2.财务会计制度形同虚设,内控管理乏力

目前民企的投资者和经营者缺乏基本的会计知识,企业自己设计规章制度的很少,会计凭经验和直觉做事较多,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曾轰动全国的庄妈妈净菜社宣布关门,负债近百万元,究其原因是不懂财务管理和资金运作,从而导致破产。

二、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我国民营企业存在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财务管理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及缺乏风险意识等原因造成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1.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本内因

负债经营和资金周转慢是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本内因。财务风险主要是指无法偿还到期的负债而产生的危机,它与企业负债融资相伴而产生。对民营企业来说,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合理的债务有利于降低民营企业资金成本,给投资者带来超额利益。反之,过度的负债则会加大民营企业经营亏损,使企业增加财务危机成本,甚至会加速企业破产。同时资金周转慢直接导致现金流量少,从而影响偿债能力,由此产生的财务风险严重时可能会影响企业生存。

2.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外因

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外因。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国民经济整体的形势及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以及外汇等政策的调整、银行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程度等等。财务管理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因此财务管理系统必须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否则将直接威胁民营企业的生存。

3.财务决策失误是催化剂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企业财务风险的催化剂。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例如,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由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和系统的分析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使企业承担着到期付款的威胁,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风险加剧。

4.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内部财务控制不合理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由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上级之间存在权责不明、职责不清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例如,企业库存周转率不高,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无法实现销售,或者材料物资变质等。这势必造成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造成资金无效占用。同时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进而不进行赊销对象的资信调查,盲目扩大赊销金额,而且各部门之间没有明确收款责任,导致大量坏账的发生,加大了财务风险的出现。

三、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作为一个财务主体必然面临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导致企业财务机制不稳定并可能带来财务损失,因此必须对财务风险加以控制。所以,民营企业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企业内部有效的企业制度和治理结构

制度建设是保证企业能够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家族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的逐步规范化,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决策制度、财务制度、监督制度、法人治理结构等。要丢弃企业创业初期凭经验管理的模式,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体制以及能够相互制衡和约束的权利分配机制,保证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理措施的实现。设置专门的机构来讨论与经营相关的家族事务,包括家族理事会、家族控股公司和家族股东会等形式。这样董事会成员能够从繁杂的家族事务中脱身,集中精力考虑公司的战略问题和创造长期的股东价值。

2.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的理念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管理,把强化财务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由于资金的使用周转牵涉到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企业经营者应充分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不单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大事。所以要层层落实,共同为企业资金的管理做出贡献。

3.增强企业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

3.1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即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建立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专项准备金。如产品制造业可按一定规定和标准计提坏账准备金、商业流通企业计提商品削价准备金,用以弥补风险损失等。

3.2建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监督制度。民营企业应定期对相关财务比率进行考核,加强流动资金的投放和管理,提高流动资产的周转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增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另外,还需盘活存量资产,加快闲置设备的处理,将收回的资金偿还债务。

4.提高财务决策水平,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投资决策是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主要内容之一,其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进行决策时,切忌主观臆断。

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对于经营者来说,它能够在财务危机出现的萌芽阶段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企业经营;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在企业财务风险初露端倪时及时处理现有投资,以避免更大损失;对于供货单位来说,可以在这种信号帮助下制定商业信用政策,以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等等。

5.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营运能力

加强企业资产管理,防止不良资产产生,提高资产的变现能力是防范财务风险重要的管理手段。从长期看,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而保持高盈利水平的企业往往是其负债能力高、财务风险相对低的有效保证和标志,一个健康企业的偿债资金一般来源于其盈利,而非负债资金。因此,企业应通过合理配置资产,加速资产周转等措施,促进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同时,较高盈利能力的企业往往享有较高的信誉和良好

的企业形象,这也使得企业有较强的融资能力,相应使企业有较强的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参 考 文 献

[1]潘秀庆.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中财务管理的若干问题[J].广西会计,2002(11).

[2]贾明月.改进民营企业财务管理[J].商业时代,2004(32).

[3]王晓东.关于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工业技术经济,2005(1).

[4]唐红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其改进方法[J].企业经济,2005(6).

篇8

一、医院财务风险原因探析

(一)医院财务人员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医院财务人员的防范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医院财务风险的大小,很多医院的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将工作的重点和时间都放在了财务问题的处理及财务报表的制作当中,使医院这一公立单位的性质得到了表现。然而,医院内部却没有专门进行风险管理的完善制度,对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培训也同样缺乏,导致财务人员没有认识到财务风险可能会给医院带来的消极影响,也就不能够在风险出现之前进行及时的报告,导致医院的财务风险出现可能性极大增加。

(二)财务监督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健全完善的财务监督及管理机制是保障医院财务问题的有效条件,能够对医院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很好的预防及控制。然而,目前许多医院并不具备完善的财务管理及监督机制,财务监督及管理仅停留在表面,没有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开展实践,使得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在实施时遭遇较大难度,也不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财务部门出现的漏洞和问题,使医院的财务风险逐渐增加。

(三)行业性质决定财务高风险性

医院作为基础的医疗卫生单位,并不具备较强的变现能力,而医院其自身的特殊性和特点导致医院将大量的流动资金用在了医药用品及医疗设备的购买和存储上。同时,利用拖欠药物费用等的不正确方式来减少储备也使得医院的负债情况加重,医院的自身特点及行业的性质导致了较高的财务风险危机。

(四)缺乏财务风险管理整体意识

尽管部分医院对于财务风险的问题有较高的关注,然而由于其并不具备长远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在没有考虑到医院经营性质及整体目标的情况下,医院的整体和谐性遭受了极大程度的破坏。对于医院内部各项资源的最优配置同样形成了负面影响,使医院的财务风险在无形中增加了。

二、防范医院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财务制度

完善的财务制度是保障医院能够进行科学财务管理的有效条件,因此医院管理者与财务部门管理者在进行财务制度完善的过程中,要充分进行严密的验证和相关讨论。将国内先进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和自身情况进行有效的结合,并且确定和保障财务制度一经确立和使用就不能够随意更改。建立与完善财务部门的管理制度是预防医院财务风险发生的有效措施,医院应当将财务制度的完善作为预防风险发生的重要前提工作,并且严格的考察和跟进财务制度实施和贯彻的效果。此外,在实施完善的财务制度同时,还需要积极纠正和改进现行财务制度的不足和缺陷,并且在大面积投入使用之前进行及时的改进与调整,促使医院的财务制度能够符合时展的需求,实现医院发展与时俱进。然而,目前还是有部分医院存在着缺乏完善财务制度的情况,这对于医院财务风险的预防工作是极为不利的。

(二)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在医院进行财务监督与管理的工作过程中,医院领导者应当充分贯彻和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提升财务管理部门人员的素质,进而为医院的财务风险预防工作打好基础。为了进行财务风险的预防,医院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对院内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与素质提升,如在医院内部进行培训,或者将工作人员送至专门培训机构进行培训,进而使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都实现大幅度的提升。同时,还要在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建立和健全科学高效的考核制度与体系,使财务人员能够定期接受专业素质考核,确保其能够在财务管理及财务风险预防的工作中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相关知识,确保医院的财务风险能够得到有效的预防。

(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制度

在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中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必须要保证客观、公正、全面及独立等特性,并且在这样的内部审计制度原则之上进行医院经济工作的处理和各项严格的测试和评估,确保医院的各项财务管理工作正常运行。同时,还应当对医院财务部门各种经济资料的真实性及业务性进行确定和证实,并且保障内部审计制度能够对医院的财务活动进行综合审计,对医院的财务目标实现及完成情况进行最终评估与确定。与此同时,财务部门工作人员还应当及时的向管理者反馈财务方面的问题,并且提出专业性的意见建议,确保内部审计制度能够发挥其作用。

三、有效控制医院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健全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控制系统

建立和完善医院内部财务风险系统有利于对医院各项经济活动中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监控,同时能够对一定时期内财务管理的实际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监督。医院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要进行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结合与汇总,进行不同财务风险预警与控制指标的确定,以财务报表、预算标准及其他类型的财务资料为主要根据。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数学模型及相应的比例分析等方法,控制医院内部的财务风险。医院可以采取对医院负债率进行动态监控及现金流量监控的方式进行财务风险欲将与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为医院量身定制一整套监督和控制财务风险的机制。

(二)加强医院财务预算管理,有效控制财务风险

在医院内部进行财务预算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医院财务风险进行很好的控制,消除一部分不稳定因素,确保财务风险不对医院正常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医院应当注重财务预算的编制及分析和考核等重要过程,在明确而具体的资金预算项目当中进行预算具体标准的确定,对预算过程中出现的差异进行严格的分析与有效的控制,并且进行有效措施的应用,确保资金预算能够得到实际施行。同时,医院还要加强对于未来阶段内财务支出的控制,确保每一项资金的使用和支出都包含在预算范围当中,防止盲目投资使医院遭遇财务风险。从而综合全面的进行医院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

(三)健全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系统

篇9

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

一、建立健全医院各项财务制度

财务制度是根本,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医院没有财务制度,那它的财务管理将是一盘散沙。财务制度要根据《会计准则》及《财务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制定,在此基础上,要符合专科医院的实际情况,体现出其自身特点。制度的制定要进行充分的讨论,一旦确定下来就不容易改变,可以说,制度的确定为进行财务风险的管理提供了主要依据;贯彻执行是关键。只有在实际活动中严格按照制度办事,才能发现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进行调整,使之积极符合现实需要,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医院没有完整的财务制度,这极大地影响力财务工作的开展,将不利于医院财务管理。

二、加强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教育和培训

以人为本,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越好越能较好的适应改革发展的新要求,从而医院财务管理能得到更好的实现。笔者认为应建立财务人员考评体系,对于一名财务人员上岗之前应进行专业知识测试和岗位技能培训,通过培训考核后,方能上岗。在岗人员应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以适应新时期新要求,对没有能够通过考核的人员应再集中进行培训,同时要实行薪金与考核成绩、工作业绩挂钩。

三、加强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教育

随着国家各种法律法规的健全,熟悉掌握法律知识,加强法律规范意识成为财务人员新时期的新要求。在财务制度中严格实行“一支笔”签字制度,责任明确,杜绝财务人员的随意性,使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

四、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不仅要独立、客观、全面、公证审查医院各项经济业务,了解、监督、测试、评估医院内部财力控制系统是否健全有效,确定有关经济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业务活动的合理性和效益性,评价医院财务目标是否达到,而且要及时向管理层揭示、反馈医院当前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风险、薄弱环节与制度缺陷,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以便进一步完善财务控制系统,改善医院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综合效益。财务控制系统融于医院财务活动各方面和全过程,关系到财务工作的成败,上述各项财务控制制度绝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有机整体。因此,在实践中医院不能仅强调某一方面,忽视其它方面,而应在财务控制目标统筹下加以综合设计,通过有效控制,使医院财务活动按预期方向和目标有序进行。而一套设计科学的财务控制系统,无疑能为医院财务管理目标乃至医院整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卓有成效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

一、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控制系统

财务风险预警控制系统是对医院各项经济活动中潜在的财务风险和财务管理指标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贯穿于医院经济活动全过程,通过对管理对象分别制定相应的财务风险控制指标,以财务报表、预算指标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为依据,采用数学模型、比例分析等一般方法,达到整体控制风险的目的。医院应建立以动态监控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量等指标为主的风险预警控制系统。资产负债率制约着医院的发展规模与结构,同时医院的生存与发展也离不开一定的现金流量,要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就必须在改善自身资产负债结构、优化现金流量两方面下功夫。

风险预警控制系统的建立对医院确定长期发展思路意义重大。医院在确定其自身发展规模时应重视其规模的质量,即规模结构的合理性。其中,资产结构的合理性主要指:保持合理的现金储备;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加速资金周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保持合理的比例。负债结构的合理性主要指:能动态地根据自身实际,考虑现有资金以及未来的财务收支状况,确定银行融资规模与结构;动态地平衡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负债比率;动态监控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财务指标。权益结构的合理性主要指:精心设计权益架构,重视投入产出率,增加自身的资本积累。此外,还要优化现金流,也就是主要通过建立有效的财务信息系统,强化财务预算管理,合理调度资金,加快资金周转,提高投入产出率,动态平衡自有资金、借贷资金和预收资金的规模和结构,确保资金的边际效用最大化。

二、规范债务管理控制

医院举债规模是防范财务风险的关键。医院举债规模涉及国家的有关政策和发展规划,涉及举债医院的发展方向、医院规模、医疗水平、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以及医院所在地的经济水平等因素,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医院应立足自身条件,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一步规范债务管理,有效防范债务风险。

建立贷款监督机制。监督内容包括贷款额度、使用方向、使用效益等。医院对贷款项目的论证必须实行“三公开”,即立项公开、论证公开、结果公开,自觉接受群众、银行、社会有关部门的监督,形成由主管部门牵头,社会、银行和广大员工共同参与的监督机制。

加强贷款资金使用和管理。医院必须加强贷款资金管理,形成一套“严格审批、专款专用、封闭运行、跟踪监督、考核效益”的贷款资金使用机制,通过对贷款项目实行“目标分解、责任落实、日常检查、验收考核”的办法,形成对贷款资金的使用管理机制。

篇10

[关键词] 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控制

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使企业价值增加或减少的可能性。本文主要对财务风险的负面影响加以阐述。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的每个阶段,因此财务风险具体可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运营风险、收益分配风险。

小企业规模小,在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方面与大企业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同时小企业内部组织机构不规范,企业管理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因此小企业不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极大的经营风险,而且因为外部环境的难以控制和内部管理的松懈而面临极大的财务风险。小企业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很差,任何一次财务风险都可能导致企业的财务失败,从而对企业造成致命的打击。因此增强小企业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对促进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小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小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就外部因素而言,主要有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技术进步的影响等,从内部因素来看,主要受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影响,具体表现在(1)忽视信用管理,企业筹资困难。一部分小企业缺乏诚信意识,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经常出现失信的情况,从整体上降低了小企业的信用程度。信用不足使得小企业筹资的能力和渠道都受到了很大限制,从而降低了企业资金供应能力。(2)缺乏决策控制,投资失误率高。由于许多小企业投资决策权集中在所有者个人手中,使得投资过程缺乏内部控制,同时小企业也缺少投资方面的专门人才,使得小企业的投资决策带有一定盲目性,缺乏科学评估过程,往往造成投资效果偏离预期目标。(3)轻视资金管理,资产流动性差。企业生存的前提是保证如期偿债,而企业现金流量的数量和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偿债能力。小企业在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上具有很大随意性。小企业的管理者往往非常重视销售情况而忽视对资金的管理,造成资金过多占用在变现能力相对较差的应收款和存货上,降低了小企业资产流动性和偿债能力,增加了小企业的财务风险。(4)缺乏长远目光,收益分配政策失当。在一部分由多方投资的小企业,投资者缺乏长远投资意识,在剩余收益的分配上采取过高比例分配策略,导致企业积累不足,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能力,同时造成资金需求增加,降低了企业的偿债能力。

二、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对策

对小企业而言,外部环境的变化较难预计并难以控制,因此小企业应立足自身,在增强对外部环境适应能力的同时,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能力。

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是一个不断扩散、不断发展的过程,并且在企业财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因此应当采取风险集成控制的方法对财务风险实施防范和控制,争取及早发现风险征兆,将风险控制在潜伏期,防止风险扩散和积累产生连锁反应而对企业造成致命打击。

1.树立风险意识,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在小企业树立全员风险意识,是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并积极应对风险的前提。企业管理者应首先提高自己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应充分考虑到财务风险的存在和影响,并将财务风险的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要加强对员工风险意识的培育,提高企业整体风险意识,使每一个员工都能在工作中主动规避风险并及时发现风险产生的征兆。

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是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保障,对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和控制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具有财务核算能力, 而且要具备进行信息处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但小企业普遍缺乏高素质的专业财务人员,因此小企业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一方面采取措施增强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创造各种机会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并通过建立合理的激励和控制措施,增强财务人员的责任感和风险意识,全面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2.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提高财务风险预警能力

通过事前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实现对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是小企业积极应对财务风险的重要方法,而在小企业建立适合自己特点的风险预警系统则是及时发现潜在风险的有效措施。小企业应根据“生存第一”的特点,有重点地选择现金流量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和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构成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指标体系,通过对同行业和本企业历史数据的比较分析,科学设立预警指标的预警值。同时建立定期财务分析制度,通过对企业基础财务数据的整理计算,将企业各项财务指标与预警值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是否存在风险征兆,并结合企业整体财务状况,合理预测财务风险的程度及产生的原因。对企业财务数据的定量分析因受小企业的不同特点影响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小企业还应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定性指标,如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客户满意度、内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等, 甚至利用分析人员的直觉判断,以充分发挥风险预警系统的作用。

3.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防范财务风险产生

财务风险伴随财务活动的进行而存在,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提高企业对财务活动的控制能力,是防止财务风险变为现实风险的最直接也最有效的途径。

(1)增强信用观念建设,保证企业资金供应。小企业受自身条件的限制,较难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大部分小企业必须通过负债解决资金需求问题,但普遍存在的信用缺失严重降低了小企业的筹资能力。因此小企业的管理者应加强信用观念,坚持以诚信为本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努力在外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企业信用形象,逐步建立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银行间良好的信用关系,以争取更多企业间的商业信用政策和获取更多银行贷款的支持,从而保证充足的资金供应,防止因筹资能力不足造成企业资金断流。在另一方面,负债的增加意味着企业财务风险的增加,因此,小企业应考虑自身承受能力,科学预测企业资金需求,合理控制负债规模,避免因负债过度而产生新的财务风险。

(2)加强营运资金管理,提高资产流动性。企业财务风险演变为财务危机的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无法到期偿债。而能否如期偿债 并不取决于企业资产的多少,而在于有多少资产能变现。因此,加强以现金流量管理为核心的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内容。首先,应增强现金流量意识。企业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应充分认识到现金流量对企业的特殊意义,在处理日常经营业务时应考虑对现金流量造成的影响。其次,应实行现金预算管理。通过对企业发展战略和市场状况的分析,科学编制现金预算并定期分析预算执行差异,及时发现现金流量的风险。第三,建立客户信用管理体系,降低坏账风险。通过对客户资信情况的调查,根据客户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信用政策;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执行信用政策;通过建立欠款的追踪分析控制系统,动态地掌握客户欠款情况并及时采取催收措施。最后,应通过对市场需求状况的分析,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合理控制企业存货资金,做到既能保证生产经营的需要又能尽量降低存货的资金占用,以加快存货的周转速度。

(3)建立集体决策制度,避免投资失误。小企业的投资分为扩大经营规模的投资和扩大经营项目的投资,小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力,往往在企业初期即进行一系列投资活动。但投资活动是企业资金需求多、控制难度大,财务风险也最大的活动。投资活动的成败,关键在于投资的决策,因此,小企业必须改变凭经验办事的作风,在投资的决策上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坚持稳健投资的方针,避免决策失误。首先,应组成有专业人员参与的决策小组,对投资决策通过集体研究决定,其次,应组织有关投资、技术、财务、营销人员共同对拟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以确定投资是否必要,能否实现预期收益,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是否有超出企业承受能力的风险,第三,应在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制订二至三种投资方案,并应考虑投资过程可能出现的负面因素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然后提交决策层研究决定,最后,投资决策一旦形成,应立即付诸实施,并随时监控投资进展情况,保证投资项目能够及时投入运行并产生效益。

(4)树立长期投资理念,合理制定分配政策。投资者急于收回投资的短期行为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最终也将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小企业的投资者应树立长远思想,在收益分配的决策上本着促进企业发展的原则,结合企业的发展阶段和自身实际财务状况,在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合理制定分配政策。尤其在企业初创期和发展期,小企业正处于需要快速发展阶段,资金的需求量很大,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都处于多发期,应降低现金股利的分配比率,以保证企业有足够的资金积累用于企业发展和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4.综合运用各种防范策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小企业应坚持谨慎性原则,通过综合运用各种防范策略,尽量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和影响。

(1)风险降低策略。小企业可以对容易引发财务风险的活动设立专项储备,如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对投资项目计提风险基金等。

(2)风险回避策略。对于预期风险超过企业承受能力或风险较大且影响因素很难控制的经营行为和投资项目,小企业应谨慎权衡收益和风险的得失,决定是否采取回避政策。

(3)风险分散策略。风险分散方式主要有企业联营、多种经营和多元化投资等。多元化投资是现代企业分散风险的重要方法,但小企业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应谨慎使用,尤其不应跨行业投资不熟悉的产业,以免因市场变化或经营不善反而造成有限资源被分散使用,而加剧企业投资风险。小企业可以通过企业间的合作经营实现风险的分散,也可以通过同时经营多种相关产品,避免单一经营造成预期收益不能实现的风险。

5.采取果断应对措施,减少财务风险的损失

事前的防范并不能绝对避免现实财务风险乃至财务危机的产生,因此,现实财务风险一旦出现,企业应在最短时间内查清风险产生的根源,并预计可能的损失,同时应迅速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如通过加大欠款催收力度、处理闲置资产和积压存货以迅速回笼资金;通过压缩费用支出和效率较低的产品生产减少资金流出;通过主动与债权人商洽,争取延缓偿债时间;通过投资者追加投资以共度难关;通过推出新产品或新营销手段扩大销售等手段,争取将财务风险造成的损失控制在企业可承受范围内。

参考文献:

[1]韦德洪:财务控制理论与实务[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2]杨松令:中小企业会计管理问题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姜雪琴:我国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问题探讨[J],江苏商论,2006(2)128-130

[4]马美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5(12)(中)323

篇11

关键词:煤炭资源整合 财务风险 防范措施

随着资源开采和生态能源建设要求的提出,对我国煤矿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越来越多的煤矿通过一定形式和渠道的整合,来科学的调配资源,实现优化生产系统的目标。为此,加强对我国煤炭资源的整合力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于此同时,在煤炭资源整合中,由于资源重组或兼并工作的实施,对并购中的财务管理带来新的要求,也暗藏着各类财务风险,本文将结合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如何就财务管理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和防范展开论述,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一、加强对煤炭资源进行整合的现实意义

煤炭资源整合是贯彻落实国家煤炭产业政策,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整顿规范煤炭资源开发秩序,实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对煤炭资源进行有步骤、有秩序的整合,以实现对煤炭资源的有效开采和各类资产的重新配置,达到对资源的科学调配和优化生产系统能力的目标,因此,强化对煤炭资源的有效整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煤炭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能源,为了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通过整合,以实现对资产、技术、人力等方面的全面重组,提升了煤矿企业的生产水平,也体现了我国实施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导向。

二、在煤炭资源整合中产权关系的整合方式

煤炭资源整合在实施过程中,对于煤炭企业的产权归属问题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不改变原有企业产权关系的整合,如租赁方式或托管方式;另一种是改变了原企业的产权关系,如并购。不同的产权归属关系在实际操作中遵循着不同的程序限定和法律依据,比如针对第一种不改变产权关系的整合中,由于煤炭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离,在实际的操作中就会产生更多的产权模糊的问题,作为过渡性的改制方式,其弊端是比较多的。而对于第二种改变产权关系的整合,有兼并和收购两种模式,对于兼并,主要是通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型企业,通过合并组成一家独立的企业集团,在其中占优势的公司通常引领着企业集团的发展总方向。而收购则是一家企业通过现金或有价证券作为资本,来购买另外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资产,以获得对该企业全部资产或个别资产的所有权,也就是所说的实际控制权。

在2010年,由河南省政府颁布的《河南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意见》,正式拉开了河南煤炭资源整合的帷幕,在这次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河南神火集团作为六大资源重组主体之一,先后实现了对许昌九华山、隆祥、隆源等22座煤矿,郑州昶达、生达、金源等7座煤矿的资源整合。

三、在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通常面临的财务风险

河南煤炭资源整合于2010年4月开始启动,河南神火集团迅速组成资源整合领导小组,抽调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在全省范围内展开资源整合工作。同时,在整个资源整合过程中,各个环节(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整合可行性分析、整合资金的来源、价款的支付方式等)都有可能产生风险。

(一)对煤炭企业的定价风险

在企业并购实践中,对煤炭企业进行定价是关键性的一步。一切并购财务决策行为都是以定价为基础,这也是关系到整合成功的基础。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分析,定价越高财务风险就越大,定价越低财务风险就越小。但并购定价并不等于评估价值,评估价值只是并购定价的依据,而不是最终的交易价格,最终的交易价格还需要经过价格谈判等形式来决定。河南神火集团主要通过第三方机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来实施的,以确保在整合过程中对煤炭企业评估的公正和合理。

需要说明的是,在对煤矿企业进行评估时,通常需要依赖于中介机构提供的相关的财务信息,然而其信息的有效性又需要与被整合煤矿进行全面的配合,尽管河南神火集团在并购前期做了大量细致的调查和分析,仍然无法确切得到个别煤矿企业的真实信息,比如有些煤矿由于长期的停产,有些资产还处于井下,无法下井进行全面的普查,有些煤矿的财务资料等信息不完整,从而为资产的评估带来不确定因素。

(二)对企业并购中的融资风险

企业并购通常是建立在资金的基础上,对于煤炭资源整合同样需要大量的资金。具体到实际中,在并购前要支付大量的前期费用,在并购过程中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此外,并购后还需要注入大量的资金对被并购企业进行整合和技改等。因此,能否及时足额的筹集到整合所需资金是关系到整合活动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河南神火集团在对煤炭企业进行整合过程中,对资金整合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比如利用自身资产进行申请贷款,委托金融机构筹集资金,以及发行新股来融入资金等方式。

(三)对企业进行支付时存在的风险

企业并购中的资金支付方式主要有现金支付、股票支付、混合支付等形式,作为整个资源整合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河南神火集团在对资源整合中的支付时,主要是通过现金来实现的,因此,数目巨大的资金支付很容易给企业集团的整个资金链带来很大的压力。

四、在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加强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的措施

从以上分析中,了解并熟悉了煤炭资源整合中各类风险要素的影响,对此展开针对性的控制,以防范整合工作中的风险,为此,河南神火集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突破资源整合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有效降低了定价风险

信息不对称是煤炭资源整合工作中的重要风险因素,为此,河南神火集团在着手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前期,充分利用各类有效措施和方法来全面的掌握和分析煤矿企业当前的财务信息,最大化的挖掘和争取到有效的煤矿生产经营状况等信息,比如在通过与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密切的合作,借助于财务分析工具和分析策略,来对被并购煤矿企业进行全面的资产盘点,并对各类资产进行签字确认,对于井下的无法核实的资产,则通过对原始财务信息的筛选和分析,以推断出有价值的资产数据等信息,对于后续的资产评估和定价工作,大大的缓解了暗藏的风险。

(二)对财务筹资进行通盘分析,细化到各种方式来降低融资风险

融资、筹资是企业整合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于巨额的现金融资风险,河南神火集团通过煤电公司的担保,向金融机构的申请获得了一部分贷款,同时,与金融机构进行协调,通过实施分批还本计划,有效的规避了集中还本带来的资金压力,另外,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上市融资,募集了大量的资金确保了小煤矿兼并重组的顺利进行。

(三)从资金支付过程进行全面的规范,有效降低了支付风险

资金支付是煤炭企业整合工作中的重要阶段,河南神火集团从自身的资金实际出发,通过制定相应的分段支付流程,对整合款项支付也是按照相应的进展程度来进行。注册资金的支付采用分期缴纳的形式,第一次支付20%,第二次支付30%,第三次支付50%。应付的资源价款作为合资公司对被并购方的负债,合资公司以现金,按照以下方式分期付款:已与被并购方签订设立合资公司合同生效、合资公司成立、实物资产交割后十个工作日内,合资公司向乙方支付全部负债的20%款项;被并购方的煤矿经评估的全部资产交割完成(不含债权债务),各类证照(包括但不限于采矿权证、土地使用权证、房屋产权证、车辆登记证等)全部依法过户至合资公司名下后十个工作日内,合资公司向被并购方支付全部负债的30%款项;合资公司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并通过有权部门组织的复工复产验收或通过有权部门的技改验收后十个工作日内,合资公司向被并购方支付全部负债的余额。

(四)加强财务监督与管理,对财务人员实行委派制

河南神火集团在取得并购目标企业之后,需要从财务管理中实现平稳过渡。为此,在财务管理和工作中,通过实施财务人员委派制,从而实现对被整合煤矿的各项会计工作和核算工作的接手,掌握了相应的数据资料,并对矿井的管理有了充分的熟悉,同时,委派人员与矿井管理的相互独立,更加公正有效的对矿井进行了生存和经营的有效监督和控制。

综上所述,煤炭资源的整合是较为复杂的系统过程,只有把握好整合过程的各个环节才能使所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这也是关系到煤炭整合的关键。我们神火集团公司在这次煤炭资源整合中,抓住机遇、合理出资、规避风险,积极推进了小煤矿兼并重组工作。

参考文献:

[1]胡永山.《煤炭资源整合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会计之友,2010.11

篇12

关键词: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一、问题引入

党的十报告指出:保险业要在完善社会管理体系中建功立业,通过引入保险机制参与社会管理,推进各种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责任保险发展,减轻政府的社会管理压力。保险公司作为朝阳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内外经营环境,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保险企业管理工具,在现代保险企业生产决策、目标考核、绩效评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保险企业实现顺利健康发展,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

但是,与此同时保险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已经成为保险企业发展中所必须面临的潜在风险因素。所谓财务风险,即作为会计主体的保险企业为完成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而实施相关财务活动,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或者难以控制的因素造成保险企业的财务工作未能完全按照预定的财务目标进行,进而导致可能发生损失,致使保险企业经济利益受损的可能性。强化财务管理,规避财务风险对于保险企业顺利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往往因内部控制制度制定时考虑不全面,或者制度制定本身没有问题但在执行时因人为因素影响而出现执行走样,都可能导致企业陷入巨大财务风险,这些都不利于保险企业的顺利健康有序发展,并严重制约着保险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二、完善保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几点建议

1.强化财务风险管控意识和管控水平,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全员参与财务风险管理

在日常的生产管理中,首先应强化保险企业管理层财务风险管控意识和水平,并不断加大对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理念教育和业务培训。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职责分工,将财务风险管控工作逐级逐项落实,最大程度上减少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保险企业发生财务风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保险企业管理层缺乏风险管控意识,没有有效的风险管控手段,有必要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防控水平,增强财务人员及时发现运营过程中财务风险的能力。

企业财务管理不光是财务部门的职责,也不是仅依靠公司高管就能实现,需要依靠全体员工的集体智慧和强有效的执行力才能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保险企业一般采取集团化模式运作,企业管理层级多,战线长,基层人员往往更清楚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在政策制定及实施过程中应积极听取基层员工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员工建言献策,及时识别财务风险,未雨绸缪,有效应对。形成人人参与管理,事事有人负责的有序发展状态。

2.强化内部控制,增强内部牵制,建立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机制

保险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现金流入流出量巨大,保险业务包括客户开拓——出单——缴费——承保——理赔查勘——保险给付等众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严重的财务后果,必须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立和有效实施,增强内部牵制。

在日常管理中不相容岗位的设立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如:出纳人员不得兼任应收应付台账的登记与保管工作,不得兼任财务档案的保管工作,营运与财务岗位分离,单证管理与资金管理相互分离都是较好的管理手段。同时还需加大经济事项的复核力度,加强内部牵制,定期轮岗和对重要岗位设立AB岗也能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点。

3.设立专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并保障其应有的权限与独立性

确保内部审计机构在开展审计活动工作时,不会受到各部门的掣肘,保障内部审计工作客观、公正、有效地开展,准确直观的反映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针对管理控制中的较为薄弱环节,进一步创新控制制度和控制方法,完善制衡机制。

4.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企业应当强化预算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控制,及时审核控制和反馈分析。应当坚持以进度控制为主线,对预算的执行情况实时监控,重点控制关键的业绩指标和盈利水平指标预算。并避免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病,结合实际运行过程实施指标控制,保证各项预算费用支出的可控性,增强企业把控能力。并及时召开预算分析会,对预算的实施情况及时分析,寻找差距,纠正偏差,针对性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并切实落实责任,保证预算管理的效率。在此基础上强化预算考核,对于推进预算管理的落实,发挥预算的约束作用具有积极意义。要分解落实责任,实现分层考核,确保考核意见的真实可靠,将考核部门与执行部门相分离,保障考核部门的独立型和客观性。并设置科学的考核标准,既要重点突出又要详细可操作,根据不同的指标性质和重要程度,实施月度、季度或年度考核。

总之,保险企业应当积极结合企业自身及行业特点,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有效规避财务风险,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保险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积极发挥财务管理在现代保险企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只有强化财务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规避各种财务风险对保险企业的冲击和影响。

参考文献:

[1]陈静.我国保险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问题浅析[J].中小企业科技,2010(7).

[2]张春生.现代保险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辨析[J].现代商业,2009(35).

[3]刘欣.我国民营保险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探析[J].中小企业科技,2011(10).

篇13

【关键词】 财务风险指标;比率指标;局限性;完善

一、引言

财务风险是因企业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它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汇率风险等。

企业财务风险指标是基于广义的财务活动,从动态和长远的角度出发,设置敏感性财务指标并观察其变化,对企业潜在的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进行监测预报的财务分析方法。它是财务指标和财务预警模型的统一。前者是企业财务评价分析体系对财务风险报告的体现;后者是在多个财务指标组合的基础上,选取多个企业样本,建立多变量数学模型,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的更全面、深入的分析,具有宏观分析价值。本文拟对企业财务风险指标中的比率指标进行分析。

二、企业财务风险指标的设计原则

分析财务风险指标的目的是在检测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设定财务风险预警警报指数来识别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为财务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防止和减少风险损失。

财务风险指标的设计原则主要有:

(一)预见性原则

预见性原则是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的方向,即选取的指标变化应超前于企业的实际财务活动及其产生的问题。这就要求所选指标能准确预测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及趋势,并以此有效界定能使企业生产经营处于稳定发展态势的合理界限。

(二)灵敏性原则

灵敏性原则是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的根本目的,即所选指标能够快捷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遵循该原则能够通过改变财务系统的控制参数和变量,及时调控企业资源分配,使企业财务状况的异常变动得到收敛和控制,从而使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始终运行在合理的置信区间内。

(三)配合性原则

配合性原则指各项风险指标能够相互协调和配合。企业在分析财务风险指标时,要保证将可能产生财务风险的经营领域都纳入考察范围,这就要求所选指标既包括传统的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的指标,又包括企业成长能力的指标;既包括静态指标,也要包括动态指标。

(四)稳定性原则

稳定性原则是评价企业财务风险指标运作效果的重要条件。企业应先通过相关的财务模拟操作,对所选指标的变化幅度进行科学、有效地划分,使指标能够在较长的经营周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从而更好地揭示风险。

三、我国现行的财务风险指标及其局限性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将公司各种分散的经营活动归纳为客观的数据信息,并通过财务报表呈示出来。财务管理人员借助财务分析指标,将财务报表数据转换为具有决策支持价值的信息,帮助相关利益集团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预测企业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的对象是企业所进行的、即将要进行的,可能产生财务风险的一切经营活动。

我国现行的财务分析指标主要由1999年财政部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主要指标组成,以会计利润及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指标。目前,企业普遍采用的指标主要有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依赖这些指标分析财务风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这些财务分析指标几乎都局限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对于最易反应潜在危机信号的现金流量状况缺乏分析

多年的实证研究表明,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只能静态地反映一定时点的存量流动资产、速动资产偿债的能力和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并且这两张报表的数据也最容易被粉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对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要客观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和潜在财务危机,就应该转向按收付实现制编制的现金流量表为核心的财务分析。这就要求更加广泛和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指标来适应当前的财务风险预警。

(二)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不能准确反映出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的均衡情况

对于企业潜在的现金收支缺乏动态预期,对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效率的估计不准会影响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准确评价。

(三)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给现行财务会计计量带来强烈冲击

衍生金融工具既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收益,也会使企业面临更多的风险,这就决定了信息使用者必须对其格外关注。但现行的财务风险指标中却缺乏有效的指标来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的收益风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这些指标的局限性。

四、完善企业财务风险指标的建议

(一)以现金流量分析为核心设计财务风险指标

现代财务管理学认为,企业的内在价值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企业价值评价应当侧重于参考未来获取自由现金流量的规模和速度。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是价值评价的基础,也是财务风险评估的主要依据和核心。现金流量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其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企业现金流量的主要来源,也是企业偿还债务、降低财务风险的根本保障。因此,笔者建议在设计财务风险指标时考虑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并构建现金债务比率指标。

1.现金到期债务比,即企业本期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与到期债务之比。

本期到期债务包括本期到期的表内、表外债务,通常不能展期或调换。该比率可以灵敏地反映企业的近期财务风险变动,集中和直观地表达本期财务风险的高低。当该比率较低时,企业到期债务责任加重,财务风险增加;反之,到期债务责任减轻,财务风险降低;到期负债资金为零时,表明企业的资金来源是单一的权益资金,没有财务风险。

2.现金流动负债比,即企业本期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与流动负债之比。

该指标表明企业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作为偿还保证,以反映企业短期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通常该比率越高,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权益越有保证,企业财务风险越低。

3.现金债务总额比,即企业预计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与债务总额之比。

债务总额包括表内和表外债务。计算公式为:现金债务总额比=(预计年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债务到期年限)/债务总额。该指标表明企业在债务期内预计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对全部债务的保证程度,反映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越多,能够保障企业按期偿还到期债务,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4.现金利息倍数,即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与利息支出之比。

这一指标不仅反映企业获取现金能力的大小,而且反映获得现金能力对偿付债务利息的保证程度。它既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前提依据,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的重要标准。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反之表明企业将面临偿债安全性与稳定性下降的风险。

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设计的现金债务比率指标能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科学地评价财务风险。但从经营角度看,现金债务比率指标也不是越大越好,过高的现金债务比通常意味着企业的闲置现金过多,会造成企业机会成本的增加和获利能力的降低,所以应该综合考虑。

(二)对周转率指标的改进

1.将“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配合“应收账款平均账龄”指标分析。

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表明应收账款收回越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以将计算出的指标结果与该企业前期指标、行业平均水平或其他企业的指标相比较作出判断。但一些影响该指标计算的因素却未能被全面反映,如:季节性经营的企业;大量使用现金结算的销售;年末销售大量增加或下降。所以,在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同时还应分析应收账款平均账龄,以全面反映企业的资金周转能力。后者计算公式如下:应收账款平均账龄=∑(某项应收账款账龄×该项应收账款金额)/Σ各项应收账款金额。

2.将“存货周转率”指标配合“存货平均占用期”指标分析。

通常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占用水平越低,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提高存货周转率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但有时存货水平高、存货周转率低,未必表明资产使用效率低。存货增加可能是经营策略,如因短缺可能造成未来供应中断而采取的谨慎行为、预测未来物价上涨的投机行动等。因此,企业应增加“存货平均占用期”指标进行分析,计算公式为:存货平均占用期=Σ(某项存货占用期×存货金额)/Σ各种存货金额。

(三)对盈利指标的改进

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时,应注意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分析潜在的风险,故笔者建议增加以下指标:

1.现金销售率,即经营现金净流量与销售收入之比。

现金销售率用以反映企业主营业务的收现能力。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销售款的收回速度越快,坏账损失的风险越小,企业财务风险也越小。

2.资产现金率,即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平均资产之比。

资产现金率越高,企业的现金经营能力越强。这也是衡量企业资产的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3.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

企业利润总额中包括了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等因素,这些因素是与成本、费用不匹配的收入。将成本费用利润率计算公式中的分子改为营业利润,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状况。

研究、完善现行企业财务风险指标,能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揭示潜在的财务风险,及时调整经营管理决策,有效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从宏观的角度看,完善企业财务风险指标有助于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提高灵活应变力,并提高我国市场经济的国际地位。目前,我国所采用的一系列财务风险指标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现金流量研究的深入,建立一套融合现金流量指标分析为一体的,更加系统、完整的财务风险指标将成为未来企业财务风险指标发展的趋势。

【主要参考文献】

[1] 田媛. 正视财务分析指标的局限性[J]. 企业研究,2006,(4):77-79.

[2] 何峰.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J]. 商场现代化,2006,(12):229.

篇14

关键词:规避;医院;医保财务风险;策略

一直以来,在我国老百姓心中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困扰着他们。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在意见中提出一定要减轻广大居民的就医费用负担的标准,这是新医改的近期目标;还要在我国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这是新医改的远期目标。这其中,基本医疗保障的建立、完善牵涉到城乡每一位居民的日常就医。基本医疗保险在保障公民的基本医疗、促进社会的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医院在整个医保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目前,在很多医保的定点医院中,由于财务管理执行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经常会出现乱开药、开贵药、增加患者的检查项目等不合理现象的发生。这不仅损害广大参保群众的利益、还加大医保基金的拒付风险,更严重影响了我国医保体系的可持续运转。因此,加强医院医保财务风险的管理、合理而有效地规避医院医保风险的发生是保证我国医保体系正常、可持续运转的基本前提。

一、医院医保财务管理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财务管理缺乏科学性、完善性

随着我国医保体系的不断完善,各定点医院应针对医院的具体情况,积极配合国家相关政策的规定制定出医保财务管理的新措施,并将这些新制度切实落实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加强对医院医保财务的精细化管理。目前,纵观我国大多数医保定点医院,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漏洞,例如:每日财务结算、每月或每季度的财务对账、财务预算等方面的制度与要求还需要不断的规范化。而医保的审计部门,应积极联合医院的内部财务审计、政府的相关审计部门真正将医保的思想贯彻到实处,并建立完善的、统一的医保财务管理制度,从而实现医保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通过审计发现,个别医院的医保财务管理制度存在问题,个别人员擅离职守、假公济私现象严重。只有对医院医保财务管理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对违规的相关责任人进行严惩,从而在制度上保障医院医保财务管理工作科学、规范。

(二)医院医保财务管理人员工作量增加

随着参保就医人数的不断增加,医院医保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加大,短时间内工作质量、服务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这是医院医保财务管理中错误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医疗保险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也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责,未能及时对医院医保的财务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管与控制,对医院医保财务工作仅停留在计算、查证的肤浅层面。还有的医院医保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与业务流程并不完全了解、熟悉,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医保相关管理规定无法及时落实。只能凭借自己掌握的有限的财务管理知识来对医院医保财务进行管理,这就很容易出现理论与实际管理的脱节,从而使得医院医保财务管理工作不能顺畅、高质量的完成。显然,这对医院的稳定与发展、对促进我国医疗保险制度高效运行极为不利。

(三)医院医保财务管理体系尚不完善

由于目前我国定点医保医院的领导缺乏对医保财务管理的足够认识,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使得很多医院医保财务人员对相关政策的把控、执行不能及时到位,对于医院的医疗活动缺少主动管理、积极参与、认真思考的过程,对于制度的可操作性、可控性、实效性的研究严重不足,这就使得医院医保财务人员无法对财务管理中出现的医保结算资金盈亏、医药费用违规扣减等财务管理问题不能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更无法将医院的长远发展目标与医院医保财务管理目标联系在一起,对于医保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也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医院领导层的科学决策,阻碍了医院的正常发展、制约了我国医保制度的全方位覆盖与推行。

二、有效规避医院医保财务风险的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医院医保财务核算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中,对于不同的患者类型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和规定。例如:定额医疗、门诊医保限额管理、单病种核算等管理。对定点医院医保资金采取多种结算方式,如按病种付费、按项目付费,按结算控制指标以及总额预付等。创新医保谈判机制,探索医院协商模式。这些都是对医院医保财务管理工作的挑战。随着我国医保制度改革的深入与不断推广,定点医院、医保单位、患者之间的关系将日益密切。因此,加强定点医保医院的会计核算对于医院医保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完善的医保会计核算体系还是保障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对资金流动的合理性进行监督的重要方式,更是约束会计人员的重要手段。其实,在医院与医保患者之间的医疗活动背后所蕴含的、隐藏的是医疗保险部门与医院之间的资金上的流动,这种资金上的流动直接关系着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关系着医院为医保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正是由于现行的新医院会计制度中并没有对医院医疗保险财务管理作出明确的、统一的规定,各医保定点医院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医疗保险的会计核算方式。而定点医院的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理论素养、实践水平、职业道德素养各不相同、参差不齐,导致医疗保险会计核算方式不统一、账目不清晰。因此,医院医保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加强会计核算、分析成本核算的层级关系、细化医院的财务核算管理流程,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二级明细账,有效规避医院医保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树立现代化理念创新财务管理方式

为了确保定点医院的医保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有序进行、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医院应加强对医保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从医院的领导开始,先组织医院的中层以上领导对相关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的学习,再结合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实现医院战略长远发展目标与医院医保财务管理目标的统一。同时,医院领导和全院医护人员要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利用现代的科学观念、技术、财务管理方式,杜绝各种资金的浪费,有效而合理的使用资金,避免医保财务风险的

发生。

(三)加强对医院医保财务管理信息的监控

为了尽量规避医院医保财务风险的发生,医保定点医院充分利用院内信息系统,对一些常见、多发医保扣费情况进行重点监控与计算机预警。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加大参保知识宣传。定期向医保管理部门及院领导汇总、上报本单位的医保会计信息执行情况,加强沟通。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反馈、传达至具体的科室,具体的当事人。通过对参保人员的各类会计数据的分析,减少不合理费用的发生。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有效监控,确保医院医保财务风险的及时发现,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总之,随着我国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医保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全民参保不仅解决了大部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有效的增加了医院的收入。因此,在医院医保财务管理中,领导者和广大医务人员应树立全新的理念与认识,重视医保财务风险的发生与防范,切实保证医保资金能够真正为人民服务,从而保证医院的发展,促进我国医保制度的深入推广。

参考文献:

[1]邵岩.如何避免医院医保财务风险的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