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会计实务知识范文

会计实务知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3:3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会计实务知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会计实务知识

篇1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要素与特点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要素

    在知识经济时代,只是肯定是最为基本也是最本质的要素,除此之外,信息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推动力,是时代的主要动力因素,当下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如果不能掌握信息的主动权,就很有可能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文盲。人才与教育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核心的要素,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教育水准的提升和人的素质的健全,人才也是整个社会能够取得长远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最后一个影响知识经济时展的决定性的因素就是管理系统,管理系统的先进与否决定着企业是否能够偶在变化迅速的市场环境之中迅速准确的做出应有的反应,并可以为客户以及消费者提供令他们满意的产品与服务。无论是企业还是一个企业的财务系统来讲,都必须要在自己的组织结构、行为方式等多个方面适应当下的这种变化,从而建立起一个全新的管理系统。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点

    在知识经济时代,有四个主要的特点,其一是它能够有效的促进人和自然、社会互相协调发展的可持续经济;其二是它所投入的主要是无形资产;其三是知识经济所处的大框架其实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最后,知识经济最主要是以知识的决策为推动力的经济。

    二、关于知识经济对会计实务产生影响的简单分析

    (一)知识经济要求会计工作的重点发生转移

    在传统的会计理论之中,会计工作最主要是用来满足包括投资者和债权人在内的信息需求,在当下的知识经济时代,由于计算机产业的蓬勃发展,会计人员在日常之中的绝大多数工作,譬如说相关凭证的填制以及数据的查询等都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将会计人员从繁琐的日常工作中解脱了出来,而他的工作重点,更多的是进入企业的管理系统之中,提高会计工作的整体层次,在经济管理活动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当然,这对于广大会计人员的素质,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二)知识经济改变了会计活动的主体

    在传统的会计实务中,会计主体都是各种各样的经济组织,但是在当下的知识经济,会计实务的主体并不局限于是实体企业,而是存在很多虚拟性质的企业。这种虚拟性质的企业将现代化的通信技术来作为最基本的平台,和制造、经营、供应商家以及消费者共同联合,从而追求产品开发的多元化以及对用户需求的满足上。

    (三)知识经济时代,持续经营的内涵发生了改变

    持续经营会假定会计理论在整个会计实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会计信息的处理都是建立在这种假设上的,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假设理论面临非常大的挑战,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指会计主体之间的重组或者兼并的浪潮迭起,单个的会计主体逐渐失去了持续经营的可能性;其二,随着虚拟企业的不断兴起,它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以往的那种假设,这主要是由于,虚拟企业都是假设性质的,也都是长期的,这就对经营者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也相应的改变了传统的假设会计理论。

篇2

关键词:知识经济;会计;实务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2-0236-02

在知识经济时代,现行会计系统受到怎样的影响?对会计实务会带来哪些新的发展?自全球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伊始,这些问题就不断地浮现于人们的思想里。知识经济作为新的经济概念和经济形态,对传统会计产生了重要影响和严峻挑战[1][2][8]。本文对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主体、会计目标和会计前提等进行讨论以探讨知识经济对会计实务的重要影响。

1 知识经济时代会计环境的变化

知识经济时代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智力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二是信息技术与高科技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知识经济的这些特征使得会计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 生产要素的变化

生产要素的变化――知识取代劳力和资源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据西方学者测算,20世纪初,知识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仅为5%~20%,到 20世纪末已经达到60%~80%,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预计将达到 90%。农业经济的价值体现在劳力和体力的占有,工业经济的价值体现在资源的占有,知识经济的价值体现在对“智力”和“知识”的占有。由技术进步所体现的知识将在企业的产出价值量中占有重要比重,成为核心生产要素。

1.2 资产存在方式的变化

资产存在方式的变化――无形资产大有超越有形资产之势,虚拟经济资产异军突起。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的投入为主,并且日益成为企业越来越重要的资产。据统计,目前美国的许多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已经超过了总资产的60%,其无形资产的价值大大超过其帐面有形资产的价值。“实体经济”是用于描述物质资料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的概念。虚拟资本是指通过信用手段为生产性活动融通资金,虚拟经济,包括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等,日益发挥出对实物经济巨大的促进作用。与1980年相比,1996年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金融资产总额均成倍增长。

1.3 管理内容的变化

管理内容的变化――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现代管理的最具活力的要素。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投资取向逐渐转向智力投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价格取决于其对企业的贡献的质与量以及其在市场中的稀缺程度。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增加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增加重要的多,发达国家是最明显的例子。美国在1990年人均社会总财富大约为42.1万美元,其中24.8万美元为人力资本的形式,占人均社会总财富的59%。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现代管理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4 企业目标的变化

企业目标的变化――社会本位的经营目标的多元化“取代”利润最大化。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整体的经营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当工业经济进一步向知识经济转变,企业的组成是高智力的“文化人”为主体。企业作为文化人的集体,就会适应“文化人”的特点和要求,采取以服务于“社会本位”的更高层次的多元化因素作为经营目标。更进一步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再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

2 知识经济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2.1 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传统会计理论中,会计目标的确定是以满足投资者与债权人的信息需求为主要标准的。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除了有上述需求之外,还会对企业知识资本拥有量和知识创新能力的信息提出相应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会计目标仍然是为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管理和正确决策的会计信息,但是提供信息内容需要大大丰富与深化。会计的目标不仅要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对物质资本增长和创造的兴趣,更要满足他们对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源增减变化的信息需求;既有历史信息,还要有预测信息;既要关注“现金流转”,更要关注企业知识资本拥有量、知识创新能力及其增值能力。此外,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高投入和高风险特点,导致市场信息瞬息万变,仅仅应用历史性信息进行的决策风险极大。会计应及时提供相关的预测性财务信息以使企业规避决策风险。

2.2 对会计主体的影响

传统的会计主体都是处于现实空间中的各种经济组织,界定会计主体就是明确只核算该特定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在知识经济时代,存在一种 “虚拟企业”。 虚拟企业以现代通信技术为平台,联合制造商、供应商、经销商、顾客,以共同地、及时地开发、生产、销售多样化、用户化的产品。如果业务需要,虚拟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将数家至数十家经营体或几百、几千甚至更多的个人联结起来一起工作,而业务完成后就解散或续延,即具有寿命不确定,即分即合的特点。如何对这种不确定性会计主体进行有效的核算与管理,以降低其带来的风险,这对会计是一个有力的挑战。

2.3 对持续经营的影响

持续经营假设在会计理论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许多会计处理方法都是建立在这一假设基础之上的。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一假设面临着挑战,具体表现在两方面:第一,会计主体间重组兼并浪潮迭起,增加了单个会计主体失去持续经营的可能性。第二,“虚拟企业”兴起及发展。虚拟企业可能是临时性的,也可能是长期性的,具有即分即合的特点,对持续经营提出了最直接的挑战,引发了“弱持续经营”的热论。虚拟企业这种很有前途的合作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和采用。可以认为,在知识经济社会仍然要坚持持续经营假设。但是当企业一旦获得不能持续经营的证据时,会计处理应当按照清算价值进行。

2.4 对会计分期的影响

会计分期假设为定期报告企业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损益提供了前提,同时它也是权责发生制、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依据。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后,风险的加大和管理决策的需要,要求会计人员及时提供信息,即实时报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会计信息的核算从事后转变到实时提供了现实保证。只要需要,无需等到会计期末,击点鼠标即可生成所需的会计信息,丰富了会计信息的内容,提高了信息的质量和价值。会计分期与实时报告并不矛盾。实时报告只不过方便了信息用户。原有的会计期间都是等距期间,根据需要也可以设置不等距期间,以满足对信息的不同需要。

2.5 非货币计量作用凸现

货币计量假设的两个主要限制因素之一是会计信息应理解为基本上是可按货币计量或带有财务性的,将会计理解为关于计量和传递货币性活动的学科。货币计量假设这一局限性把大量的非货币性信息排斥在会计信息系统之外,严重影响了会计学在企业管理中应发挥的作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可以根据不同会计事项,不同的性质,选择适当的计量属性,增加对使用者有重要参考价值的非货币信息,如企业员工素质、市场份额、企业背景、行业资料等信息,使得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全面、完整,满足新时代信息使用者管理和决策的需要。

3 结语

一个深刻的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变革的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现代会计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从会计实务的角度,深入探讨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环境的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各种变化,分析知识经济对会计主体、会计目标和会计前提的影响,对于会计实务实践的丰富与发展必将产生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孙玉环. 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发展的十大趋势[J]. 财会月刊,2000:34-35.

[2]吴志坤.浅论传统财务会计存在的缺陷及其改进[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74-75.

[3]朱瑜,王雁飞,蓝海林.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产增值路径探讨[J]. 企业经济,2007:36-38.

[4]斌. 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会计若干问题探讨[J]. 现代管理科学,2004:112-113.

[5]蒋衔武. 知识经济下企业无形资产基本特征的哲学思考[J]. 山东社会科学,2002:44-46.

[6]余绪缨. 论知识经济的社会文化观与现代管理会计[J]. 财会月刊,1999:3-8.

[7]王连月,陈艳,高玲俐. 论虚拟企业与人力管理[J]. 企业经济,2008:50-52.

[8]郑智勇. 试谈信息时代的会计信息变革[J]. 财会月刊,1999:27-28.

[9]靳能泉. 会计基本假设的价值和功能再造[J]. 财会月刊,2008:3-5.

[10]李海燕,陈锦,解文铎. 网络虚拟资产的会计确认与计量[J]. 财会月刊,2007,(11):39-41.

[11]袁仁玲. 浅议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创新[J]. 财会研究,2004,(6):8-10.

[12]宋小明,侯金良. 网络化会计体系架构及其他[J]. 财会通讯,2001,(8):37-38.

[13]曾瑞玲. 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J]. 财会月刊,2005,(9):31-33.

[14]陈一鸣,陈宏明,曾小青. 虚拟企业会计有关问题探讨[J]. 商业研究,2006,(4):41-43.

[15]王永生. 摈弃传统会计基本前提持续经营之辨析[J]. 商业研究,2006,(20):92-94.

篇3

Abstract: Accounting is an applied discipline with very strong practice, but there is a more serious phenomenon of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accounting teaching, and accounting teaching is relatively lagging behind. This paper from the practice of enterprise accounting, t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reason, points out the specific path to improve accounting teaching,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ccounting teaching, deepe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accounting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键词:会计实务;会计教学;课岗融通;一体化综合课程

Key words: accounting practice;accounting teaching;curriculum and post integration;integrated curriculum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7-0251-02

0 引言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及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逐渐趋同,会计教育面临着与以往发生重大改革的会计环境。同时,从教学内容与会计实务的对比来看,二者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无法实现全面完整的对接。在这种背景下,完善会计教学的方法和内容,以满足核算环境与会计实务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1 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分科教学导致会计实务与会计教学脱节

现有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是按照不同学科、不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会计核算课程讲授如何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核算和监督;财务管理课程介绍如何进行筹资、投资等资金运作规划;税法课程介绍现行税法的内容和使用方法。各门学科之间缺乏融通性,这种课程间的断裂忽略了一个现实的问题:企业的会计实务是多学科并存的,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如何正确核算,还要熟悉与税务有关的处理过程。学生即使分别把会计、税务等课程学习得再精通,在面对企业的一个实际业务时也会无从下手,束手无措。虽然很多学校也在实施会计模拟实训、税务仿真等教学方法,但这些方法无一例外是在会计、税法本学科领域分别进行,与“一项业务同时涉及会计、税务”的企业实务尚有差距。同时,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参加综合实践的机会,自身也不具备对知识进行综合整理的能力。学生刚开始参加工作时,难免会无法找到所学知识与实务之间的共同点,这些都是由于分科教学所导致的。

1.2 教材与实务相脱节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财税制度不断改革,高职教育理念也在发生转变,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与之相适应的教材体系改革显得尤为重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提出要加强教材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1]。反观现在的会计实训教材,很大一部分是根据会计理论教材编写,案例中企业发生的会计业务都是虚拟的,与实践活动相距较远。同时,教材中所附的原始凭证真实性不够,缺乏生动性,业务的具体发生和完成过程需要学生通过书面表述来揣摩体会;实训教材缺乏岗位性,教材内容一般是按照经济业务编写,或者是选取企业中一定会计期间的业务,岗位分工不明确,这些都是学生无法从实训教材中真正扎实掌握会计实训技能的原因。

1.3 学生技能单一

会计人员应具备的技能包括技术技能、智慧才能和人际关系技能三个方面[2]。其中,技术技能是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最基础的职业技能,包括熟练进行会计核算、履行不同的岗位职责、对会计工作结果进行分析、对财务工作进行审计以及运用计算机进行电算化下的软件操作。智慧才能是一种发展技能,指在不熟悉的新环境中找出、取得和组织信息,并对复杂信息进行抽象化和概念化的才能。人际关系技能是指会计人员能积极妥善处理工作中的各种人际交往问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维护财经纪律。主要包括正确接收和表达信息、协调岗位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有效进行冲突化解。

目前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重点,无一不是放在如何培养学生的业务素质,加强学生的技术技能,对于智慧才能和人际关系技能的培养相对欠缺。课堂的教学内容侧重于具体知识的讲解与习题的演练,这会误导学生认为会计工作只是与数字打交道,而不涉及与人相处。而现实的会计工作实务中,会计工作不仅仅是处理加工会计数字,更关键的是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会计工作需要其他部门的支持与协作才能顺畅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作效果和效率。同时,会计问题本身及其解决方法,由于环境与背景不同,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3]。因此,会计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在培养学生基本职业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培养学生处理非确定因素时,如何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梳理出清晰的思路并找到解决办法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建立亲近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能力。

1.4 专业教师理论过硬,实践能力欠缺

专业教师的素质是决定会计实务教学效果的核心要素。目前我国会计教师队伍中,有些教师主要从事会计理论教学工作,对实践操作和经验得不到及时的更新;还有一些教师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虽然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践工作的经验,使得教师在实训环节上很难做到举一反三和灵活应用。再加上教材资料有限,实践机会少,也使教师很难从中获取有价值的实践信息。同时,教师队伍中 “偏科”众多,会计教师不懂税务知识,税务教师不懂会计核算,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2 改进会计教学的具体路径

2.1 探索课岗融通的教学理念

“课岗融合”的教学理念就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基于岗位任务和工作过程的分析,在理论教学中融入相应的工作岗位实践,通过真实工作任务的具体实施来实现专业课程和工作岗位的深度融合[4]。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让学生在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中学习相应的知识,熟悉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流程,主要包括:

①会计岗位与学习情境相融合,通过分设不同的会计岗位,将岗位与学习情境对应起来,比如:“存货对应存货核算岗”、“应收及预付款项对应往来核算岗”、“固定资产对应固定资产核算岗”、“流动负债对应职工薪酬核算岗”、“收入、费用、利润对应成本核算及财务成果核算岗”、“会计报告对应总账报表核算岗”,以此实现教学内容与会计岗位的融通。

②岗位职业技能与理论教学相融合,在总课时中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增加学生对岗位认知、工作过程、岗位技能的实际演练,提高学生的岗位处理能力。

采用分层次模拟实训构建实践教学机制,在分岗位模拟实训阶段,要求学生掌握每个具体的会计岗位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如存货核算岗位,学生应掌握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并据此填制记账凭证,能够进行实际成本法与计划成本法下成本的结转,掌握存货收发的计量和核算方法。在综合岗位模拟实训阶段,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处理一套模拟实训资料,熟悉会计岗位之间的业务关系。在社会顶岗阶段,以在校期间所学知识为基础,加深对理论与实务理解,提高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③会计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融合。以往的会计实务考核往往是以考核知识点为主,考核内容重理论轻实践。为此,应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理论考核沿用试卷测验,实践考核通过岗位技能测试、实践操作来实现,并加大实践考核在最终考核结果中的比重,引起学生对于实践能力的重视。

2.2 建设面向实践的一体化综合课程

整合课程资源,以实践为依托,打破传统的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与会计实务相关的会计、税务等课程,建设面向实践的一体化综合课程。根据会计与税务在实践活动中的内在联系,将财税知识及其处理办法有机结合起来,依据企业从创立到终止的过程开展教学活动,还原企业经营业务中财务、税务处理的真实场景,对于实践中的同一具体业务,在讲解会计处理的同时,也系统讲解税务处理,有效解决知识的断裂和学以致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2.3 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方面,会计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效果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实践水平。专业教师不仅应具备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应有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学校层面应制定激励机制,鼓励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并有组织、有计划的构建教师后续教育培训和相应的激励制度[5]。同时,以多种方式鼓励教师拓宽知识体系,丰富知识层次的深度和广度。政府层面应发挥主导作用,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积极寻求高职院校和企业间的合作契机。教师层面应树立双师型的职业发展目标,主动参与实践锻炼提高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2.4 完善会计教材改革

应按企业会计业务及交易事项之间的联系来构架会计实务课程教材体系,打破原课程教材体系将会计业务归于不同会计要素的做法,还原企业交易事项的前后联系。比如,大多数教材将企业“购货”行为归于企业“存货”的会计核算,将企业“付款”行为归于“负债”的会计核算,而在现实的业务中,购货与采购是贯穿于同一笔业务。完善会计教材改革,应将企业购货环节及与之密切联系的付款业务组合,构成业务循环式课程体系中的“购货与付款”学习单元。以此明确会计业务处理与经营交易事项之间的联系,将企业经营业务流程的全貌置于学习情境中,使学生在掌握会计帐务处理方法的同时,加深对实践的理解和认识。

3 结语

会计教学与实务的对接是会计教学的核心问题,在重视会计理论教学的同时,积极探索出一条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实现会计教学中教育与实务的完整对接,对推踊峒平萄У姆⒄梗进一步深化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世文.会计实训教材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4(26).

[2]乐,杨贞斌、刘苏雨.会计实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J].会计之友,2010(11).

[3]李永清,杨鹏霄、刘强.如何创新高校会计教学与实务的对接[J].会计之友,2008(4).

篇4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改革;教学实施

一、《中级会计实务》课程模块化教学在我院的改革情况

一直以来,我院的《中级会计实务》采取的都是以教师主动教授为主,以学生被动接受为辅的传统授课方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实现现代职业教育提出的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更难以满足企业对经验型人才的需求。根据“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和职业类院校的教育特色,我院于2008年开始对《中级会计实务》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改革的重点是《中级财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即采用了理论和实践融合为一体的模块化模式。(1)《中级会计实务》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为指导,构建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全面学,教师启发教、辅助教、因材教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是我们设计《中级会计实务》课程模块的基本理念。(2)《中级会计实务》课程模块化改革的方法。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对授课内容进行改革。对《中级会计实务》的改革也就是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全面实施全新教学手段的改革,以模块式模式重新构建教学内容体系,以实训来总结理论组织教学,形成了理论知识点与手工操作技能有机地、系统地、全面的结合在一起的一体化教学模块。(3)《中级会计实务》课程模块化的考核方案。检查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水平,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考核课程的质量与效果的最直接途径就是进行课程考核,课程考核也是是教育改革者与教师获得教育信息的重要渠道。由于“课程模块”中的每一模块的教学完成都是相对独立的,每一模块都有各自的中心,有确定的教学情境和教学结果。因此,《中级会计实务》课程模块化后,其考核要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激励功能,并达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4)《中级会计实务》课程模块化教学框架构成。针对《中级会计实务》的课程内容,结合各业务的特点,分别开设:货币资金、金融资产、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财务报告11个模块。每个模块下又设置若干个子模块,以任务驱动设置若干教学单元。

二、模块化教学实施的成效

(1)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模块化教学,解决了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难的难题,让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够体验真实的工作状态,以形成学生自我负责的学习态度,并在手工实践的基础上建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技能操作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通过规范化、标准化训练,学生的整体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初步形成“会认知”、“会做事”、“会生存”、“会与人合作”、“会探究”的基本技能。(2)模块化教学使每个教师成为专家。模块化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行动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的设计者与方向的掌握者。在实施模块化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宏观层面的对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课程资源三个层次的编制,还是微观层面的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式、制作教学媒体、编写教学资料,教师不可替代的是实施模块化教学的根本。(3)有限的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模块化教学,课程内容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可以在同一时间开展多个班级不同模块的教学工作,提高了教学设备的利用率。(4)解决了传统会计教学相对封闭与现代会计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的矛盾。“课程模块化”将会计课程内容分解为小的课程组块,模块与模块之间是相对独立的。从其内容上来说,模块是围绕着某一个或某几个主题展开的,这样就有利于适应时代变迁和会计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及时地对课程内容做出调整。

模块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在我院会计系的教学中还只是迈出了成功的一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另外,目前我们还只是在《中级会计实务》这一门课中实现了模块化教学,其他课程的模块化教学的推广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邓朝霞.电子技术专业基础课程整合优化探讨[J].职教论坛.2007(3)

[2]吴必尊.当前国内外流行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结构和特征[J].2008(5)

篇5

关键词:教学模式;综合素质;高职院校;会计实务

经济越飞速发展,会计就越重要。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基地,行业会计实务课程的开设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性”的特点,突出了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理念。《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行业会计实务》主要涉及施工企业、物业管理企业、饮食服务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运输企业等行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兼顾实用性和专业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是一门多元化企业财会人员必修的业务课程。然而就现阶段教学现状来看,笔者发现高职行业会计课程存在一定的失调状况,不仅教学内容陈旧,课堂管理难度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高,也严重影响了会计实务的教学质量和未来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于提高高职行业会计实务课堂教学质量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所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一定的课时内,通过改善教学模式以及师生的相互配合,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获得与之能力相匹配的岗证能力,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

一、影响高职行业会计实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影响高职行业会计实务课堂有效性的因素进行阐述。

(一)教师因素

首先,行业会计实务教学内容陈旧单一,教师没有及时的对知识更新换代,很多教师为了图省事,在备课时在网上下载课件,经过略微修改或调整后直接用来讲课,十几年的教学内容都大同小异,与时展严重脱节。其次,很多教师仍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既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也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为了提高出勤率,在教学活动中采取了很多“硬性”控制和约束,导致个别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与老师“唱反调”,使师生关系逐渐僵化。

(二)学生因素

首先,较之普通本科,高职院校学生生源的质量起点较低,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水平参差不齐,加之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扩招,使生源标准逐年下降,使得很多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集聚一堂,为会计实务课堂教学带来较大难度。其次,行业会计实务教学通常采用大班授课制,由于学生性格、学习基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使课堂管理和秩序的维持变得不再得心应手,基础较好的学生会觉得课程进程慢,较差的学生觉得跟不上,甚至会故意扰乱课堂秩序。此外,高职学生的学习态度值得关注,很多学生在进行会计实务学习时存在较强的盲目性和被动性,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这个科目,学了有什么用,从而导致学习热情和效率大打折扣。

二、提高高职行业会计实务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模式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下面,本文就如何提高高职行业会计实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模式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更新教学方法,重构教学模式

提高行业会计实务课堂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和学生双重配合,共同努力,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重新认知自身的角色。教师不仅仅要传道授业,还要扮演财务经理的角色,使教学内容与经营过程挂钩,将企业中可能涉及到的业务以及交易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也要有双重身份,既要听从老师的指挥,也要扮演员工的身份,在实践教学环节独立自主的完成老师布置的电算化操作任务。其次,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更新改善传统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案例教学法指的是根据具体的业务案例,如采购、销售、存储、核算等流程,在教学中将这些流程穿去,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加强对经济实体的认知。而角色扮演法指的是设计特定的场景,由学生扮演存货会计、会计主管、出纳员等角色,使其对会计这个岗位有更深层的认识,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创造性。

(二)创建理论与实训一体化的实践教学环境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行业会计实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校方的积极配合与资金支持,建立高标准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训一体化的实践教学环境。通过在虚拟财务室、POS实训、ERP虚拟经营实训等环节,循序渐进的将“教”与“学”融为一体,也将企业文化渗透到学校教育的环节中来,达到教学与实际会计工作相结合的目的。同时,学校也可以与会计师事务所开展长期的合作,让学生去顶岗实习,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三、总结

综上所述,提高高职行业会计实务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的多方共同努力,这样才能使课程成为学校与市场的柔性接口,为社会发展源源不断的输入高素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星宇.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系统——ACS系统的有效性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

[2]黄昕.加强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有效性的思考[J].吉林金融研究,2016.

[3]林汉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①——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

篇6

关键词:社会实践 双师型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161-01

1 会计实务教学存在的必要性

(1)我国会计教育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且范围极广,从中职教育到本专科教育以及研究生教育星罗棋布。不同阶段的会计教学,要求不尽相同。大体上分为三种:技能型、管理型和理论型。中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符合现代制造业商业和服务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以市场为导向确定培养方向,从重点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出发,使学生掌握会计人员基本技能,“既有必须、够用、管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会计实务教学既是会计学科的要求,也是经济进步的要求。

(2)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检验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果最重要最直观的指标就是实际账务处理能力。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不仅能反映出他们的工作能力,也能反映出学校的教学质量。对学生个人来说,,工作能力决定了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对学校来说,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校在鳞次栉比的中职学校中能否长期可持续发展下去。

2 中职学校会计实务教学现状

2.1 重视理论教学,忽略实训教学

会计教学一般分为三部分:理论教学,模拟实训教学,校外实训教学。中职生大多基础差,又由于课时紧,内容多,再加上实训设备不足,实习单位落实不到位等种种原因,实训教学大多只能纸上谈兵。笔者认为这三者合理的安排比例应当为3:5:2。理论知识讲授30%即可,会计概念职能对象,要素等式,账户科目等等纯理论知识用30%学时完成。至于凭证、账簿、报表对账和错帐更正,以及各会计要素,须在具体的实训中掌握。这是会计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应当占有50%的比例,不可或缺。完成校内教学后应当空出20%的学时安排学生参加校外实训。

2.2 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实训课质量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培养目标是突出职业性和实用性的应用型人才,要求专业技能强,而不过分强调理论研究能力。只能讲不能练、不会操作、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实践动手能力强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能力强的学生。目前职业学校教师普遍从高校毕业,未参加过系统的专业实践操作,自身的实地操作经验尚有欠缺。未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始终只是空中楼阁,不仅理论授课受到影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3 课程设置合理化欠缺

会计专业课程门类繁多,每门课都面面俱到地估计几乎不可能。在课程设置上,应当考虑到培养目标,挑选典型代表的核心课程,系统学习。(1)专业课与文化课的关系.不仅会计专业课程之间内在联系应当密切,和文化课之间的比重关系也不容忽视。有些学校文化课比重过大,导致专业课课时数一再压缩,使学生感觉没学到东西,加重厌学情绪,直接影响毕业生质量和学校声誉。(2)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关系。专业课设置上应当循序渐进,充分考虑到课程特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先理论后实践,实践中渗透理论,不可贪多,也不可颠倒次序。每门课程都要为后续课程做好铺垫,使老师教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轻松有趣。(3)各行业会计学之间的关系。会计按行业分起来种类较多,基本大类有工业会计、商业会计和预算会计,这几者之间差别还是存在。(4)核心课程与边缘课程的关系。会计专业除了会计类课程外,有些貌似无关实则相关的课程必不可少的。比如经济学、银行学、经济法规,它们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所学到的会计知识。尤其是会计电算化的广泛运用,学好计算机类课程迫在眉睫。对于这类课程的设置理应密切配合会计课程的设置。

2.4 教材繁多,但内容大多滞后,脱离实际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会计教材版本很多,琳琅满目,参差不齐。学校在选择教材时,要因地制宜地挑选难度适中,宜于学生掌握的教材。选择教材时,重点考虑以下因素:(1)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学校培养学生注重哪方面,教材的主旨力求与此保持一致。(2)知识的系统与否。从基础会计,会计实务到财务会计,最好选择同一版本的教材,各个重要知识点的诠释保持一致。(3)知识更新是否及时。在逐步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会计法规更新频繁,学生目前所学的知识,三年以后才完全运用于实践,所传授知识应当尽可能的与时俱进。

3 中职学校会计实务教学的改进建议

对于前述问题,笔者提出了若干改进意见。

3.1 将会计实践课纳入教学计划。

将会计实践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给予足够重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如工业会计实务,商业会计实务等等。(1)强化模拟实训。模拟实训接近实际。这除了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需要有专门的模拟实训教室,创设情境,仿真练习。(2)加强社会实践教学。模拟实训的效果还是差强人意,学校也可以多联系单位,企业事业行政各种单位,安排会计专业学生最后一年或者半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课本上和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拿回学校来和老师同学一起探讨。

3.2 创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

学校在招聘教师时,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考虑优先录取;对现有在校教师未参加过实际工作的,可安排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者相关脱产进修,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业务能力和责任心是教师基本素质的体现。同样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也可以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这全在于教师的业务能力;同样的45分钟,也可以有收获,也可以作为自习课,这全在于教师的责任心。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也很重要。

3.3 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会计工作的性质细致入微,会计课程的教学有过之而无不及。整个专业的系统性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的一览无余。基础会计中有知识点学生普遍掌握得不好,教师没有及时采取措施矫正和补救,学财务会计的时候就会立竿见影,某些后续相关内容学生就不明白。

3.4 合理选择教材,整合教材知识点,讲义符合实际,不断更新

选择教材要合理,知识点根据实际有所取舍,设计讲义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还要符合时代需要,及时更新讲义内容。

以上观点,望与各位同仁探讨,以期共同为提高中职会计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会计人员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陈小林.高滨.中国会计教育改革的历程、经验与未来发展[J].会计研究,2008(10).

篇7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实务;具体运用;建议

公允价值引入新会计准则,这是我国会计行业的一件大事。这一项重要改变对我国会计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下面,笔者就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有关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公允价值的概述

公允价值是指买卖双方共同遵循公平交易、自愿交易的原则,在双方都很熟悉市场情况下,对某项事或物共同商定的价格。也指无关联的双方,在自愿、公平交易的原则下,一项可以被买卖的资产或者一项可以被清偿的负债的交易价格。在新会计准则中,将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是将负债和资产按照公平、自愿交易的原则,交易双方在熟悉情况的条件下,进行债务清偿或者资产交换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的实质是在完全熟悉市场信息的情况下,对负债或者资产效用价值进行行之有效的评价。在满足自愿性、公平性要求的情况下,将市场对负债或资产评价所得效用价值,是通过交易双方对负债价值或资产价值的认定来体现,这就使得计量公允价值从抽象的理念变成了具体化的可行性操作。例如购买企业在开展合并业务时,都需要运用到公允价值的相关信息。在会计实务中,对被合净资产的评估通常是由专业的资产评估机构负责完成的。

二、我国会计实务中公允价值的具体运用

随着会计行业的进步,当前我国新会计准则在不断地完善,会计理论得到了不断地发展。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在我国会计行业中,公允价值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其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将越来越广泛。但是,从目前来看,广大会计人员在使用公允价值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下面,笔者根据自身的在会计实务中运用公允价值的经验,通过下面几个案例,试着对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公允价值的具体运用进行阐述,不妥之处请专家批评指正。

(一)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方面的运用

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指的是买卖双方通过存货、无形资产、固定资产以及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资产的形式来实现的交易。

例:祥云公司以一台机器换取龙翔公司的一条生产线,该台机器的账面原值为500,000元,已经计提了200,000 元的折旧,那么其公允价值就是350,000 元,龙翔公司生产线的账面原值为350,000 元,已经计提了30,000 元的折旧,其公允价值为300,000 元。经祥云公司与龙翔公司谈判达成以下协议:龙翔公司补给

祥云公司50,000 元的差价,并且由祥云公司承担运杂费20,000 元以及其他相关税费10,000 元,龙翔公司承担相关税费12,000 元。龙翔公司的生产线已经提取减值准备金10,000 元。

对于上述业务的处理有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处理方式:认为该项业务不具备商业性质,那么祥云公司对换入的生产线的入账价值则会做出如下核算:换入的生产线的入账价值=300,000-50,000+20,000+10,000=280,000 元

第二种处理方式:认为该项业务具备商业性质,那么祥云公司对换入的生产线的入账价值则会以公允价值作为计价基础做出如下核算:换入的生产线的入账价值=350,000-50,000+30,000=330,000元

(二)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方面的运用

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非现金资产的计量方面。下面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方面的运用:

例:祥云公司将一批设备销售给龙翔公司,含税价格为21,000 元,但是此时由于龙翔公司资金周转困难,经双方协议,祥云公司允许其用产品抵偿应付账款,龙翔公司抵偿产品的市价含税价格为18,720 元,其中,增值税2,720 元,产品成本14,000 元,存货损失准备1,000 元。龙翔公司对该笔业务作出如下处理:

转让资产收益=(18,720-2,720)-(14,000-1,000)=3,000 元,债务重组收益=21,000-18,720=2,280 元

(三)公允价值在企业合并方面的运用

新会计准则明确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实质上不是一项公允交易,合并方在合并中取得的被合并方资产、负债应按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量,其会计处理方法接近于权益结合法。

例如: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吸收合并:祥云公司和龙翔公司是两个独立的公司,2010 年3月20 日两公司协定,祥云公司将龙翔吸收合并,祥云公司以公允价值30,000 万元账面价值为19,000万元的固定资产作为对价合并了龙翔公司,龙翔公司的资产负债情况如下: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0,000 万元与被合并方净资产的公允价值23,000 万元的差额7,000 万元确认为商誉,若两者之差小于0 则确认营业外收入。

三、促进我国会计实务中公允价值运用的建议

笔者从浅析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公允价值的运用现状出发,提出两条的建议,旨在与同行交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夯实公允价值的会计理论建设基础,促进我国会计行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正在逐渐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在不断深入发展,在这一大背景下,人们对公允价值的会计理论的了解和认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的公允价值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会计准则的内涵和外延也必须进行不断的丰富、完善、拓展与创新。因此,我国在将公允价值引入新会计准则,是符合我国社会现实的。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对会计工作发展的迫切需求。但是,从目前我国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人员素质来看,还处于整体素质偏低的水平,对公允价值的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还远远不能满足会计实务工作日益发展的需要,因此,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能力和水平还相当匮乏。针对这一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我们引入进来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由于我国目前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对于公允价值运用的实践经验十分匮乏,因此,我们首先应从夯实公允价值的会计理论基础入手,不断完善会计理论,建立健全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规范,从而确保会计报表反映出最真实、客观和可靠的财务信息。

(二)健全市场经济信息化平台,为公允价值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

为了进一步确保公允价值的真实性、公允性和可靠性,一方面,就必须完善市场经济体系,不断规范市场的运行秩序,确保市场经济的稳定、健康和繁荣。另一方面,应不断健全市场经济信息化平台。广大企业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构建市场信息化平台,尤其应快会计电算化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只有如此,才能确保会计部门能随时了解、把握市场市场信息,实现方便、快捷、准确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目的,为公允价值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

总之,从目前来,公允价值对于我国会计行业来说,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理论研究尚不成熟,实际应用更是处于摸索前进的时期。因此,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不断研究其理论知识,更要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建烨. 浅谈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运用[J]. 中国经贸导刊, 2010.

[2] 李娟.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J]. 中国国情国力, 2009.

[3] 王丽红. 浅谈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运用[J]. China's Foreign Trade, 2011.

篇8

摘要:2006 年颁布一套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会计人员在职业判断能力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本文以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为研究对象,从会计职业判断理论着手,论述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理论。通过对会计实务中资产减值准备和存货计价选择等问题的研究,揭示会计职业判断在其中应用,并根据问题探讨导致会计职业判断问题的发生原因,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会计职业判断;会计实务;企业会计准则

会计职业判断的准确运用以及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有效提升是目前我国会计界发展的重要目标,在会计实务中会计职业判断的地位也显得越发重要。对会计职业判断课题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使会计理论体系得到完善,还可以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帮助解决会计实务中存在的职业判断问题。会计职业判断的涵义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下,根据对企业当前和将来的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以及对经济业务性质的分析,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对会计事项处理以及在编制会计财务报告中所采取的原则方法等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会计人员在此过程中所具备的选择能力体现了其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一、会计实务中会计职业判断的应用

1.资产减值

⑴任意计提减值准备,唯利是图。证监会在2010年对国内近千家上市公司进行了问卷统计,调查投资者对于盈余质量与资产减值准备关系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的投资者觉得资产减值准备能够提高盈余质量,有四分之一觉得资产减值准备会降低盈余质量,近五分之一的人认为二者相互没有太大影响,极少数人觉得没有影响。对于投资者来说,盈余质量是判断被投资企业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准,但当企业运行产生危机时,管理人员可以随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纵企业会计数据,营造出企业良好运作的假象来误导投资者,并以此获得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其中,控制资产减值准备的方法就是控制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职业判断行为。

⑵少计资产减值准备,编制虚假会计报告。在企业扭亏为盈当年,有很多企业少计资产减值准备,其原因之一是通过此手段从亏损转为盈利,避免企业破产;之二是通过此操作来粉饰企业业绩水平,达到避免退市的目的。在2005 年财务舞弊研究中心国家会计学院总结出的十大舞弊财务报告中,通过少计资产减值准备手段操纵报表的公司有六家,分别是科龙电器、ST 圣方、ST巨力、ST天一、大冶特钢、天津磁卡,达到了总数一半以上,表明很多企业在核算利润时会不正当地利用会计准则中预留的职业判断空间,通过诸如少计或不计资产减值准备的方法,或者冲回之前年份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以达到一定水平的盈利要求。

⑶相关概念模糊,缺乏实践经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做资产减值处理时如果遇到无法确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情况,那么该资产应该被分到其他相关资产中,这就引出了资产组认定的问题。资产组的概念对于我国会计人员来说较为陌生,资产组是根据它能否可以单独产生现金流来认定。许多会计人员因为对资产组的概念理解不透彻导致在会计操作中时常出现差错。

⑷滥用资产减值准备。万福生科曾在本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并于2011 年上市,在公司提供的上市前三年报表数据中,存货占总资产比重一直较大,而所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却非常少,专家及业内人员据此质疑万福生科的招股说明书。该公司主营业务属于农牧业,因此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较高属于正常情况,但报表中计提的减值准备却一反常态的少。根据已有研究得知,万福生科在四年间的存货周转率平均下来不到行业平均值的一半,存货的储存风险事非常大的,而公司四年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数平均不足存货的1%。万福生科于2012 年9 月19 日公告称公司虚增利润0.4亿元,虚增收入1.88亿,存在严重的业绩不实问题。

2.存货计价选择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人员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需要对该资产的可变现净值进行估算。在活跃交易市场的环境下,会计人员能够较为方便地获得相关数据,进行会计判断的过程也相对容易,而如果没有活跃市场则完全由会计人员自己判断。存货计价选择是会计职业判断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进行存货计价选择时会计人员应当坚持客观公正的理念,如实反映存货价值。物价变动情况下不同的存货计价选择对会计利润和纳税产生的影响也不同,下面以物价水平的不同变动情况为例探讨存货计价选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果物价保持相对稳定,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都能准确反映存货的真实价值,并且不影响纳税和利润的实际金额。如果物价上升,加权平均法对存货实际价值的反映较为真实,但会使企业多计利润从而导致纳税额增加,不利于企业长期的稳健发展,属于较为激进的选择。相反如果物价下降,加权平均法对存货市价价值的反映则较为真实,可以为企业少计利润进而减少税收,属于较为保守的选择。在会计实务中会计人员很少会考虑到外部通膨对会计信息造成的影响,在进行方法选择时缺乏小心谨慎的态度。部分会计人员考虑到物价因素却在方法选择上无法保证恰当,导致会计职业判断结果受到影响。

3.其它事项中存在的问题

⑴会计政策选择。为达到企业利润的期望目标,在会计政策选择中提前确认收入,延迟确认费用。利用会计估计的不确定性操作利润,选择会计方法时做出利己却不符合实际状况的选择。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相关概念模糊,在会计实务中无法准确操作,从而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⑵利用会计差错调整调节利润。在企业的本期盈利目标没有实现时,会计人员通过在期后将项目处理判断为会计差错,调整之前年度损益以达到多计收入的目的,之后可以调整会计差错更正错误处理,总体看来虽然财务数据没有变化却违背企业的真实情况,属于造假行为。

二、会计职业判断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会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会计职业道德意识淡薄。会计是一个道德与技能共同要求的行业,单纯注重会计技能发展而轻视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这会导致越来越多缺乏职业道德的高水平会计人员出现,他们极易受外界利益诱惑而无视道德约束,编制虚假的会计信息给信息使用者造成损失。

工作责任意识的缺乏。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具体操作者,工作时也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监督。现实中很多会计人员只是机械地完成本职工作,对会计工作相关的信息很少关注,导致会计工作与其他重要信息失去联系而孤立存在。对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法规缺乏重视,部分会计人员知识老化,职业判断能力较低。部分会计人员工作态度不严谨,操作随意,判断结果常常违背会计准则。

2.会计准则体系不完善

会计准则对会计职业判断结果有着重要影响,当前经济活动复杂多变,会计准则需要不断更新完善。当会计法规与相关利益者发生冲突时,部分会计人员利用法律的不完善之处谋求私利,如果相关法律体系足够完善,就能给会计人员良好的指导性,避免违规行为。会计工作存在大量的对最佳估计数的判断,会计准则只给出了大致可操作范围,但是会计准则对会计人员的判断是否准确并没有给出明确标准,判断结果或许和会计准则的期望背道而驰。

3.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

在我国公司制度下,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分别拥有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三股力量相互制约,维持企业正常运行。公司治理结是否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职业判断结果。

4.内部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

管理层在获知公司重大决定或事项后应该及时告知股东,同时让公司会计人员及时生成和披露相关信息,但实践中公司内部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股东无法及时了解公司的变动情况,信息往往只停留在管理层导致会计人员难以掌握,相关利益人在企业发生重大事决策时只能白白蒙受经济损失。

5.缺乏会计职业判断理论体系指导

关于会计职业判断的理论研究在我国发展较晚,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对会计实践起到的指导作用微乎其微。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很多会计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时感觉手足无措,而会计准则又给会计人员预留了很大的自主判断空间,因此形成一套系统有效的理论体系显得更加必要。

三、确保准确运用会计职业判断的策略

1.更新教育理念,能力与道德并重

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普遍处在偏低的教育水平,在所有会计人员中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会计师比例不足两成,更高学历的从业人员更是难得。要想完善会计教育机制改变现状,必须加强会计基础知识的学习,因为会计属于技术性行业,进行会计职业判断尤其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及经验。可以对已经工作的会计人员进行定期指导培训,不断更新所学的会计知识,适应会计职业判断环境的变化,同时根据岗位需求学习与会计相关的税法、贸易、金融等相关知识。

会计工作不仅注重技能提高同时也注重道德培养,在存在利益矛盾的情况下,会计人员的道德选择往往决定了事态的发展方向,所以认识到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努力使会计人员时刻用道德标准约束自己的行为。

2.完善会计准则体系,缩小职业判断的选择余地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更符合了国际会计准则发展趋势,并给予了会计职业判断更大的自主空间。但同时也为企业的舞弊行为埋下隐患。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产生的逆向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因为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企业管理者获得决策权的同时又被企业所有者制定的种种规则约束,在某些情况下管理者出于利益考虑会操纵会计信息,做出虚假的会计结果。财政部根据会计实践中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修订了原先的企业会计准则,新的会计准则加大了对操纵利润行为的惩处力度,对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提出了限制,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会计准则的制定无法涉及到会计事务的各个细节方面,单纯依靠会计准则的约束是不可能完全消除会计人员的违规行为的。未来可以设立独立的第三方监督协调机构,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财务报告的审计,发表结论与意见的同时判断其是否是真实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调节企业内审人员和管理者在会计职业判断领域的重大分歧,在企业与政府机关对报告意见发生分歧时给出恰当的意见。

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维护良好的会计环境

⑴加强董事会建设。目前我国的董事会制度还不完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独立性缺乏,董事长和总经理常常由同一人担任,决策权和监督权混合使公司的监督机制失灵,企业的经营风险被明显提升。二是董事会中独立董事人数偏少,董事的独立性缺乏导致本应该起到的作用无法发挥。三是忽视了小股东和相关利益者的诉求,可以在董事会中为他们安排一定的比例,这样不仅能保证他们的利益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作用。

⑵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就目前而言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相当薄弱,内部控制系统往往因为内部审计人员被管理层管制而无法有效进行公正的监督。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企业可以将内部审计进行外包。作为独立审计部门的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这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起到帮助。

在会计实务中,资产减值、存货计价选择等方面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时极易发生偏差,根据会计职业判断社会性、主体性和会计事项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等特征,将导致会计职业判断问题需要在会计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无法一劳永逸。研究会计职业判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会计人员工作,缓解当下存在的滥用或错用会计职业判断的情况。

参考文献:

[1].浅谈畜牧业企业生物资产会计核算[J].财会通讯,2010(3):91-92.

[2]任坐田.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J].财经论丛,2007(4):51-53.

[3]黄芳.试论现行准则下的会计职业判断空间及其监管[J].会计之友,2012(7).

篇9

关键词:会计实务;融合;创新;ERP模拟实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4-0098-02

一、会计实务与ERP的发展趋势

《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实务》的前身,在《会计实务》的基础上,合适地增加一些实训课程,突出了“实务”的功能,在经济核算的整体中处于最基本的位置。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会计实务》这门课程存在着一些比较困难且不容易克服的问题:一是《会计实务》中的理论知识比较枯燥无味。即使对其有所了解也难以解决“模拟”这个课程的效果。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与社会现实相比相差太多,导致学生对学习会计专业的热情不够高涨。在课堂内的实践结果,虽然是模拟出来的,但是效果也不够全面;二是大多数学生只局限于在课堂上学到的会计运用的方法,一旦接触稍微离自己专业远一点的知识,掌握的能力非常差。有些人虽然考取了会计相关技能的证书,真正踏入社会工作的时候,面对大部分的会计计算工作也解决不了,能力明显不足。在现实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对于职业判断和应变能力等方面,都难以在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中解决。如果想弥补课堂上枯燥无味的学习和模拟实训的不足,并且提高会计专业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更好的教学效果的话,引入ERP教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ERP的全称,即为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它是通过将企业之中的管理理念、客户关系上的管理和对业务熟悉的流程等合并起来的一个信息管理操作系统。ERP课程的发展是在1978年的瑞典工学院中,从对非财务方面的人员中的管理角度所开发建立的,且遵循体验、提升、应用、分享的过程,透过不同的角度熟悉掌握企业的运营过程,体现了企业负责人对市场各个环节的运筹能力。

国内外对于在学校使用ERP教学的研究表明,ERP实施有助于对会计工作相关人员会计知识和实践操作性的提高,并且在自身的职位上所处理事物的能力和对企业的重要性都有比较大的提高,所以说,会计工作人员在未来的时间里也能成为重要的参与者和评价者。从未来的发展趋势观察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会计人员对于会计知识和ERP模拟实验都将密不可分。当然,无论什么企业如何实施ERP,还是学习ERP的沙盘模拟实验,对于会计知识的基础都是离不开的;对于熟悉会计基本知识和综合技能的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和熟练运用,将关系到ERP所实施的成效与企业经营方面的业绩。所以,在教学中,将会计实务和ERP沙盘模拟实验两者融合起来,给两者的对接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这将成为会计实务的发展趋势。

二、会计实务与ERP融合的必然性

1.会计实务与ERP的融合符合当前经济发展对培养人才的要求。在20世纪90年代,ERP企业信息管理在欧美已被广泛地应用,而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如上海、北京、珠三角、长三角等都已开始运用ERP信息管理。尤其是2008年的金融海啸过后,随着深圳、珠海、东莞等珠三角地区产业的升级,使那些污染严重、产能低、附加值低的落后产业遭到淘汰,逐渐迈向高科技产业,ERP也被迅速地运用起来。对于珠三角的学生而言,对ERP的基本原理和具体运作进行学习势在必行。

2.会计实务与ERP的融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传统的会计实务课堂教学以讲授法为主,把课内手工实训作为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的主要手段,教学目标缺乏多样性,这样的教学方法是比较落后的,不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很多学生往往在学习和考试中觉得比较难,觉得学了没什么用处,缺乏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然后,把会计实务与ERP融合起来后,在ERP沙盘模拟中融入有关会计实务的知识和内容,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还能使学生知道自己存在哪些缺陷,并及时查漏补缺,使他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

三、有关会计实务和ERP融合和创新的路径

在会计实务和ERP沙盘模拟实验中,对于融合和创新有多种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会计实务是ERP教学的基础,也是会计专业学生未来在社会中对工作的管理和运营的方法,因而必须加强对会计专业这方面的理论知识传授。从基本的会计要素开始,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到有关企业的投资、融资、订单等方面,让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上,了解会计实务最基本的知识,掌握会计事物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并且能融会贯通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行会计各方面的经营管理活动,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工作提供坚硬的垫脚石。

2.在实践中,结合ERP沙盘模拟实验探索的实训方式。如果要全面掌握会计实务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还需要进行相关的课内实训。可采用手工操作的内容进行课内实训,如建账、核算、填制凭证等工作。这样不但可以加强学生对会计方面的感性认知,又切实地与中小企业的需要连接在一起。对于比较枯燥繁琐的信息收集、报表编制等工作,ERP沙盘模拟实验更能使这些枯燥繁琐的工作变得图文并茂,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既能加强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综合技能。所以,以会计基础为主,ERP沙盘模拟试验为辅的手段,采用在实践中提升自我的实训方法,重点突出会计这门专业课程的“实战性”,就可以弥补过去做法中的实训不足,而优势在于能加强学生本身的动手能力,且融合了ERP沙盘模拟实验,更有效的提高了会计实务的趣味性,学生的思维和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3.通过技能比赛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许多学校每学期都会举办一次“沙盘大赛”的比赛,这种比赛虽然主要是针对企业管理,不过这也是对会计实务的课程和ERP沙盘模拟实验课程的一次比赛。通过比赛,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管理和思维创作的能力,还能够清楚地知道学生在会计实务和ERP沙盘模拟实验中所掌握的程度,并且能让学生在失败中总结和归纳,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学习能力,也为社会提供这方面的优秀人才,代表学校在更大的舞台展现和锻炼自身的能力,为学校带来荣誉。既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心理素质,也可向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动手实践能力和经验,更有兴趣地参与会计实务课程和ERP模拟教学课程的学习,还能全面提高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技能和综合素质,为踏足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才是ERP模拟实验教学和《会计实务》融合创新的真正目的。

综上所述,将会计实务与ERP沙盘模拟实验融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适应当今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钟宜彬.传统会计模拟和ERP沙盘融合[J].财会月刊,2010,(09).

[2]叶舟.ERP沙盘模型中实验模型缺陷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3).

篇10

一、中职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实务教学的特点 

第一,目标定位。在我国,技术应用性人才通常分为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两类。企业对人才的运用一般是以技能人才、技术人才、经营和管理人才的排列顺序构成宝塔形,以技能人才为基础,经营和管理人才置于塔顶,技术人才位于中间。中职以培养技能人才为主要方向。 

第二,培养复合型人才。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要求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要突出实务性特征,要熟悉企业会计原理、会计帐务处理程序,能够熟练从事手工会计操作和运用财务软件,熟悉新的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及行业会计制度。 

第三,既重理论又重实践。成本会计实务要求学生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 

二、中职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实务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课程目标定位不准。成本会计实务课程的开设虽然有相当一段时间了,但迄今为止,却没有一本较为理想的教材,因而给教学及学习带来了不少困难。大多数的老师在教学中普遍对这门课把握不准,大多是只重视成本会计理论,不注重实践。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应该把会计电算化应用于成本会计实务中。 

第二,课程讲授方法不当。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和灌输式的讲课方法,将教学内容固定化,论述过程同类化,形成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被动化,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成本会计实务主要是通过实务中的成本核算凭证、表格等单据反映的,上课时没有实物单据,而教师又受课时、教具等限制,只能从书本上针对表格解释某些数据在各表格中的关系,学生听起来乏味,使得教学效果不佳。 

第三,内容覆盖不全。成本会计实务是研究如何通过提供成本信息来加强成本管理的一个会计分支。成本会计工作是在各方面的配合下,对成本水平及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拟订各种方案,进行成本决策,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严格控制,事后进行成本分析,为企业发展提供信息。但在实际中,部分学校只注重简单的成本核算方法,而没有把成本的事前预测决策,事后的考核和分析作为重点。 

三、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成本会计实务教学的改进途径我们不仅要突出“教”,突出“学”,更要突出社会实践性 

第一,从“学”的方面来说,要注重实践。成本会计实务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又可为《管理会计》《审计》和《财务管理》等后续课程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所以,对于两门基础课《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一定要好好掌握。《基础会计》讲的是一些简单、基础的会计知识,比如,简单的固定资产购买分录。《财务会计》则是一些具体的、详细的知识。 

第二,从“教”的方面来说,要改进方法。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大对成本会计实务教学力度。在开设成本会计实务之前,要安排《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应用》等相关理论课程,而且还要有实习课程《现代企业会计模拟实操》。 

二是重视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计论式的教学方法。 

三是改进教学方法必须与改革考试制度相联系。先要有理念考试,后要有实习考试,并且应该提高实习考试占的比重。 

四是充分应用多媒体,一方面要加强对老师的培训,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也要在有能力的前提下增加更先进的设备。 

五是培养“双师”型的教师人才。首先,可以组建一支由社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等组成的兼职教师人才。承担一些实训课程的讲授任务,由专职教师讲解理论课,这样与学校的专职教师形成优势互补。其次,是从社会上招聘各种具有专业实践知识的人才作为专职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的“双师”型教师,优化整体师资队伍结构。 

篇11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实务

一、公允价值的概念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而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由此可见,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与IASC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大体一致。

二、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随着会计准则和会计理论的不断完善,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有了较多但是相对谨慎的应用,主要表现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等的会计处理中。

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

2.企业合并。新企业会计准则把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两种。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视同两个企业之间的交易,可以有双方的讨价还价,是双方自愿交易的结果,因此有双方认可的公允价值,并可以确认购买商誉,其会计处理方法就是所谓的购买法。

举例对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吸收合并进行说明:大力公司和利民公司是两个独立的公司,2007年1月1日两公司协定,大力公司将利民吸收合并,大力公司以公允价值为15000万元,账面价值为9,500万元的固定资产作为对价合并了利民公司,利民公司的资产负债情况如下:

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5,00万万元与被合并方净资产的公允价值11,500万元的差额3,500万元确认为商誉,若两者之差小于0则确认营业外收入。大力公司的账务处理:

借:固定资产8,500

长期股权投资6,500

商誉3,500(15,000-11,500)

贷:长期借款3,500

固定资产清理15,000(固定资产公允价值)

3.投资性房地产。新准则规定: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同时还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可见并不是所有的投资性房地产都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三、公允价值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相关的公允价值难以确认和计量。在公允价值难以取得的情况下,会计准则要求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将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有许多会计要素如资产和负债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可供观察的交易价格,将未来现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在的现金价值的现值计量,往往就成为估计相关价格即公允价值的最重要的技术手段。

2.关联方交易严重影响交易价格的公允性。我国上市公司和大股东之间的交易非常普遍,尤其是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关联公司进行债务重组,资产交换等交易中,交易价格缺乏公允性的情况时有发生,很多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粉饰报表,虚增会计利润。

3.会计人员素质影响准则实施。就公允价值而言,采用现行市价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及时收集和应用交易商品的市价,采用估价技术,熟悉理财学方面的知识,经过综合分析、判断,才能熟练地操作。同时,会计人员还应具备计算机方面的技能,以摆脱复杂的计算,减少人工计算的失误,提高精度。客观地讲,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离这一要求尚有差距。

4.公允价值再次可能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很可能会在公司出现亏损的情况下,或者出于维持公司业绩或者配股的需要,通过债务重组确认重组收益来改变上市公司的当期损益。

四、会计实务中有效运用公允价值的建议

1.建立市场信息数据库。网络信息技术运用是未来实现公允价值计量的关键。在数据资料收集到之后,应先由指定的部门进行分析整理,得出一个或几个较为客观、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信息,然后再交由信息使用者使用,作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参考标准。这样才能使公允价值变得客观、可靠。

2.加强信息披露。建立完善的公允价值审计制度,加大监督力度和惩处力度,监督企业做好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的正确应用。

篇12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实务;金融工具;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的关键是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而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核心则是计量属性的选择。会计发展史在相当程度上就是一部会计计量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史。公允价值的应用是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一大亮点,作为多种计量属性的集合自然成为研究的重点。它考虑到我国市场发展的现状,在金融工具、非金融工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通过对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计量中的运用研究,提出了我国在应用公允价值计量中存在的问题,及应该采取的对策。

一、我国公允价值发展历程

(一)公允价值首次出现在1998年6月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这段期间里,财政部大力提倡使用公允价值,所颁布的涉及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有《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易》;此外,在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和租赁准则中也有涉及。

(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之后由于我国缺乏活跃的市场,公允价值时常难以获得,导致企业在运用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易及投资准则中,出现了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现象。因此,在2001年新修订的准则中,绝大多数涉及公允价值的内容被取消。但是,原准则在执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从而给一些企业利用准则调节利润留下了一定的空间。为了防范问题继续发生,并及时解决已存在的有关问题,财政部决定对原准则进行修订。

(三)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股权分置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在交易所挂牌上市,这类金融资产的交易已经形成了较为活跃的市场,为我国应用公允价值创造了必备条件。经过几年的努力,新一轮会计准则于2006年2月15日正式,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被重新提出,从此,我国会计准则基本达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

二、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运用存在的问题

(一)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难以把握

就市场价值而言,相关资产活跃市场的存在是必备的条件。目前来看,证券和产权交易市场等都不成熟,价格难以真正反映价值,绝大多数资产的公允市价难以获得。虽然也可以运用现值技术等估计公允价值,但现阶段未来现金流量以及折现率的信息都很缺乏,判断常常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现值的主观估计成分偏大。

(二)公允价值计量实际操作难度大

公允价值表现形式较多,在实务中如何选择使用,如何选取同样或类似资产和负债的市价,如何采用估值技术,这些都是公允价值计量在实际应用中的可操作性问题。

首先,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信息获取渠道通畅与否、获取信息及时性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当前,企业主要是通过经纪商、资产评估机构等获得活跃市场中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企业如何建立与这些部门的联系,这些部门如何强化他们的服务功能,另外这些部门所的公允价值信息是否滞后于市场信息都直接关系到公允价值的取得。

第二,在公允价值计量中,有许多会计要素如资产和负债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可供观察的交易价格,将未来现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在的现金价值的现值计量,往往就成为估计相关价格即公允价值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但因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货币的时间价值等等都是不确定的,在计量的操作上往往难度很大。

第三,如何在制度安排上建立会计界与资产评估界的联动机制也面临障碍。所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

(三)现实的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公允价值不易取得

现实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交易的公平性难以保证,很多的交易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特别是目前我国没有足够活跃的交易市场,会计准则不完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证券市场不发达,证券市场监管不力,流动性不强;要素市场不成熟,市场化程度低;公司治理不完善,导致公允价值很难把握。因此,现实经济环境成为一个公允价值得以广泛应用的制约因素。

三、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运用应该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市场经济建设,健全市场机制

交易双方自愿进行交易的市场是公允价值得以运用的一个前提条件,因此要深化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努力构建一个完整、统一、开放,充分竞争的市场,为公允价值的采用创造好的大环境。

(二)各监督部门密切协调,加大监管力度

建立监管部门定期检查制度,扩大稽核人员的队伍,充分发挥证监会、注册会计师、国家审计部门的作用,加大监管力度。首先,通过加强评估工作和审计工作的配套建设,如协调资产评估和会计中对公允价值定义和计量的规范,加强资产评估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完善对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准则和评价标准。其次,加大对会计信息质量、资产评估师的评估质量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完善立法加大对造假者的惩治力度,改善公允价值会计、评估、审计的执业环境,为公允价值的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公允价值的运用较历史成本在技术和人才的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现值技术的应用需要有专业技术高超、诚信的评估师队伍;同时公允价值的计量与核算变得相对复杂,需要高专业水平的会计人才进行会计处理。因此在加强诚信道德建设的同时应完善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技能,为公允价值的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量模式改革非一日之功。我们在注重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的同时,必须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培养具有公允价值观念、懂理论、会实务、职业道德高尚的会计和审计人员。一方面,公允价值应用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要求会计和审计人员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尽快熟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掌握对其的具体运用,保证公允价值会计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公允价值应用中大量不确定因素的使用,为企业利润操纵提供了机会,因此要加强对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守法意识和道德的教育,从主观上消除利润操纵的动机。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会计实践性教学 存在问题 对策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旨在培养符合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做为中职学校普遍开设的会计专业,必须从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对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会计人员的基本技能,达到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统一,提高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培养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技能型会计人才。

一、会计实务教学存在的必要性

(一)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培养符合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当前会计教学对中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要求是“既有必须、够用、管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特别突出对实践技能的要求。因而开展会计实务教学是会计学科教学的客观需要,更是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经济进步的需要。

(二)提高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的要求

学生的会计实务工作能力是教学质量的体现,保证教学质量是提高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的基本要求。会计实务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际账务处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毕业竞争力,实现全面就业,促进职业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前会计实务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养目标和定位不准确

遵循中职人才培养规律,突出实用性,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强化学生动手能力,满足社会需要以及学生自身就业的需要,培养合格的实用型人才,是中职学校会计教育的基本目标。但在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下,一些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学,没有突出这个特点,忽视了实务教学,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适应市场的需要。

(二)实训教师实践能力不够

目前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师一般都是高校财会专业毕业后直接到学校参加工作,缺少相应的专业实践经验。大多数中职学校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都具备的“双师型”教师为数不多,缺少专门的会计实践指导教师。

(三)会计实训资料内容单一

主要表现在,有些教学资料只是将企业某一个时期的会计资料毫无遗漏地照搬,没有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加工、整理,使学生学起来难度较大;而有些资料则是完全靠几个老师编造出来,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这种过于真实或过于虚假的资料都影响了实务教学及训练的可操用性。

三、推进会计实务教学的对策

(一)实施单项实训操作与综合实训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改进会计实务教学模式可以解决学生难以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为学生以后更快适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所谓单项实务操作,也就是课程实务操作,将学生两年会计所学内容根据教学进度分成若干阶段,并在不同阶段安排与之相适应的实务训练。它是以技能训练为主要目的,与学科教学紧密联系,各学科除完成课堂授课任务外,还必须完成相应阶段的实务操作。在课时上,将其学科总课时分解成授课课时和实务操作课时两部分,授课课时用于该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教授,实务操作课时是专门用于技能系统训练。从而克服了等到所有课程上完才安排训练的缺点,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

综合实务操作,就是在进行实务操作时,强调任务驱动下各岗位之间的积极协作,每个学生各自担当一定的角色,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小组精心设计的任务,并在完成一段任务后,各小组之间的岗位进行轮换,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具体操作方法是:根据训练资料中模拟单位的经济特点、组织结构、规模大小,模拟设立不同的工作岗位,主要是与财务关系密切的部门岗位,让学生分别担当不同的角色,各司其职,让单位运转起来,并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担任的岗位进行轮换,使学生体验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职责及其联系,最终完成会计任务。

(二)实施手工会计实务操作与会计电算化实务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会计电算化进一步普及的今天,掌握相关的会计知识、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已经成为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现在,各个学校的财经专业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把通过手工操作的模拟实务资料,在电算化实务操作中利用财务软件再次重演,从而加深对整个会计核算流程的掌握,进一步了解和体会到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同时训练了学生掌握和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处理的能力。

(三)培养实训师资队伍,完善实训教材体系

中职学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实训师资队伍。引进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专、兼职优秀会计人才;鼓励教师进修或脱产学习,补充实践知识的不足;紧密联系企业,选送会计教师到企业兼职或任职,使教师能及时了解企业会计的工作实际,弥补自身不足;强化会计教师的终身学习思想,把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化;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聘请职业会计师来校任课或举办讲座,或者对教师进行培训等,这样既可以优化师资队伍整体结构,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还可以对在校专职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会计实训教材的选定,对于提高会计实训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教师要慎重选用教材。一是选定和编写的会计实训教材要结合中职财经类会计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实用、内容新颖;二是教材要形成体系,各实训教材之间相互联系,各有侧重;三是注重实训教材中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结合,实训教材中不仅要训练会计核算方法,同时也要编写一些有问题的凭证,让学生识别、审核。

篇14

关键词:知识经济;会计理论;会计电算化;信息技术

1知识经济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1.1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传统意义上的会计目标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即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有助于做决策。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会计人员赋有更高的技能,能够将网络和会计目标相结合。打破传统的会计模式,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按照财务会计的要求,按照企业的财务状况一系列的流程,对许多会计信息进行重新编程分类,以适应现代企业瞬息万变的管理要求。

1.2和基本会计的关系

在传统会计概念下,企业是主要以劳动力材料等实际存在的经营进行一系列财务活动。在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时代里,已经将实体交易提升为实体与无形资产的特别市场交易,不像以往单纯地投入资产或实物形成的体系进行的约定。

1.3对利润概念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时代冲击下,利润不在仅靠劳动和服务所创造,而是由智力资本和劳动资本共同构成的,相对于以往的利润,实体经营创造的利润比重正在逐渐减少,智力资本创造的利润逐渐增大,人们的智力和能力完全可以在企业运用现代科技和技能,能够省时省力,创造出利润。

1.4对资产的影响

工业经济上的利润要求企业从事生产或出售商品不仅获取利润换取货币,而且要求获取最大利润。在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所创造间接的利益远大于实体交易。举个例子,像微软、华为、戴尔等现代科技企业,主要以智力研发的科技为主营业务,以设备,房屋为副业。因此可以分为智力和非智力利润。

1.5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传统意义上的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它反映的是将实体经营结果,将许多虚拟的无形资产忽略,对于公司反映的财务报告信息不全面,缺乏预测性和价值性,不容易对管理层做决策起正面作用。为了减少这种风险,要求知识经济下的网络与财务报告相融合,提高及时性。

2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

2.1对会计主体的影响

传统上的会计主体是指在经营上具有独立性或相对独立性的单位。如果是营利性经济组织,就是一个企业;如果是非营利性的单位,就是一个事业单位等,现在在知识经济的冲击下,这种会计主体的定义变得模糊,知识产生的长远利益,也属于盈利的范畴。无实体经济逐渐演变成网络经济,几百万甚至上亿的经济业务通过互联网可以一瞬间成交,也可以解约等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知识资本的增强,将会出现新的多层次、多方位的会计主体。知识和信息的持有状况将成为企业创造利润的主体,加速转换会计主体成为重中之重。

2.2对持续经营的影响

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对于持续经营的企业,投资者需要通过其现在的财务状况与过去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来预测其未来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据以做出投资决策。这是传统意义上的企业会计,都是以实体经营并持续的企业,但是在知识经济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互联网组成临时性的网络企业,这种企业并没有店面和设备等,这使得企业的持续经营假设不再适用,表示临时性企业按照其经营策略并没有固定期限,也没有多大的限制。

2.3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

传统的会计分期假设就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一种补充,它和会计的基本职能息息相关。会计分期假设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现在的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中,传统的会计分期假设已经受到了十分严重的影响。会计信息的时效性显得愈发重要了,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他们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就是最及时最有效,只有这样最新最有效的会计信息才能够更好地为他们的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知识在创新阶段,投入的人力大,效益少,投入产出效益相对较少。如若分期,前后期会出现较大差异。虚拟公司的出现对持续经营假设的挑战,使得人们对会计分期的必要性和期间划分方法提出了质疑。网络虚拟临时性的特点比较强,比如在一定的时间内,有可能是一两年,一两个月,甚至一两天,所以没有严格的意义会计分期。

2.4对货币计量的影响

传统的货币计量方法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管理者了,首先传统货币提供的会计信息有滞后性,从而无法让管理者及时了解到信息,无法及时做出有效决策。单一的货币计量在知识经济冲击下,变成多元化。随着国际化交易的增多,外币业务和物价变动更是影响着货币的单一性和稳定性。现在的货币计量就同时采用货币和电子货币,以完善货币的不足,同时电子货币加快了企业资金周转速度,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3对会计原则的影响

传统的经济环境中,会计信息的客观性不那么准确,因为都是由会计人员主观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完整。但是会计人员的个人主观原因,或者个人情绪等等都会影响判断,然而智能化时代的来临,帮助人们精准地分析数据,也有些计算机精英设计一些程序,完成客观反映财务状况。任何情况下谨慎性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传统经济下,会计人员容易受管理层影响,产生高估资产或者其他不客观的报告。

4对实务的影响

4.1对会计电算化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的模式下,电算化发展越来越规范细致成熟。因为电算化必须满足会计人员的工作需求,作为一个系统的企业财务软件,要经过多次调试,多次实验。电算化也会被逐渐开发更简洁方便操作的系统。同时社会上的企业也对电算化人才高度重视,未来电算化人才需要掌握更高端的专业知识。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保护企业信息还有其他的文件信息也成为会计人员的研究问题,需要会计人员的高度重视,开发更多的保护软件。

4.2对会计工作重点影响

传统的会计工作是包括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使用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管理会计档案等一系列工作,在过去,大家大多数采用手工方式,有些误差不可避免。现在会计人员都重视电算化,熟练操作一系列财务软件,开始从机器得出的数据中,对公司的经济业务做出预测,更好地为管理层和债务人服务。

4.3会计核算的重心发生转移

工业经济条件下,传统的会计核算往往渗透到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经济业务事项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会计核算通常是有形资产和服务上的运营。然而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还有会计信息系统的飞速普及的情况下,会计核算的对象不仅仅实体资产、设备等等,更是包括无形资产、商誉、知识产权、人力资本。像现在的很多公司以交易证券还有以互联网技术领域为主导的公司,都是没有实体的,完全靠知识在维持公司的运营。据我所知,一家连锁集团顺应知识经济的趋势,以经济发展常态的体制机制为发展方式,以信息化产业链融合建筑产业链为产业发展战略,形成多要素,两领域高效益的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像这种公司完全依赖无形资产,而且发展越来越好。相信会计核算的重心将慢慢向无形资产上转移。

4.4对会计人员的影响

会计人员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下,越发感受到压力。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要求更高。为减少知识更新所带来的决策风险,首先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要过硬,因为计算机技术普遍使用,基础的一些会计工作已经可以由科技代替。会计人员要从事高端的脑力劳动,突破专业问题,从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从事管理上的工作,及时掌握信息,从而真正分析数据,从数据中预测企业的趋势。面对现在信息国际化,跨国企业的兴起,会计人员也应具备外语能力,以适应现在时代潮流,不至于被淘汰。

4.5对会计信息实效性和多样性的影响

伴随计算机技术在现在社会的普遍广泛的使用,打个比方,稍微正式的公司,都会采用用友财务系统,更加系统地进行一系列公司的流程。在很多大学课程中,都把ERP设为必修课程,一再地训练,更加体现了社会对知识经济的重视。以往无法及时并很麻烦提供的一些手工内容信息可以被会计数据设定出一些相适应的会计程序和编程,只要前期输入,各个会计人员在各自权限就可以及时在电脑上查看。会计工作者可以利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相结合的方式编制出适应在新经济环境下使用的会计报表,在现在经济模式变化迅速的情况下得以生存。会计信息复杂多变,假如还用传统的记账方法,无法跟上高速发展的经济。知识经济发展下,会计人员有足够的智慧就能很好地从多样的信息中筛选出有效的信息。

5预测知识经济对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影响

随着知识经济的日益成熟,会计人员的能力将得到提高,除了强硬的专业能力之外,还要熟练掌握电脑操作、外语等等。会计理论中,虚拟的知识的比例会越来越大。而对于会计实务,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将信息加工储存检索,在知识经济影响下,伴随着计算机的蓬勃发展,会促进会计实务的发展,会渐渐取代时常有错误繁琐的手工操作。现在大家身处于经济时代这个大环境中,传统的会计工作无法满足现在的发展趋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场变革是把双面剑,对现代会计学来说是一个突破和创新的好时机。因此会计人员一定要从学会从实际出发,面对现在的经济环境,要学会及时调整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践,变革传统财务会计体系,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做出一系列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调整,指导会计实践能够有效进行,勇于突破传统会计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服务,帮助促进我国经济的正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青,邓家姝.新经济与会计转型[J].商业研究,2004(22):90-92.

[2]贾俊富.知识经济对会计假设的挑战[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1,19(3):5-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