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36:2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现阶段,要想提升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科学的教学目标是基础,它能够指导教师设计各种教学活动。新时期,在积极加强中小学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以学生未来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重点教学目标。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深入掌握新课程改革相关要求,并对义务教育的内涵进行充分的理解,将其作为最终目标来设计并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才能够真正做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阶段,我国的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将审美作为音乐教学开展的核心,并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为中小学学生的全面培养做努力是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理念和关键指导思想。在以上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将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引入课堂,促使学生对我国音乐历史和文化进行充分的掌握,从而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加深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和历史文化的了解,从而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因此为我国综合型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制定教学策略
(一)应用创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创编活动的有效实施,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抓住课堂活动中的细节,鼓励学生应用发散性思维展开思考,从而为创新精神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中小学学生的日常生活通常相对丰富,课余活动较多,而生活中存在大量的节奏,这些节奏对音乐艺术作品的内涵、情感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抓住这一机遇,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学习中切实存在的“铃铃铃,铃铃铃,下课了”等节奏,自主的展开音乐设计,并逐渐增加难度。这种创编活动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过思考和大胆的设计,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都得到了培养,对于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构建充满特色的音乐课结尾
在设计音乐课程结尾的过程中,应努力做到首尾呼应。例如,在进行《光辉的历程》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程之初,应以《当兵的人》一首歌作为开头,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紧紧围绕“当兵”这一主题展开教学。而在课程的尾声部分,应将《中国军歌》作为结束曲。这样首尾呼应的教学模式,充满了特色,学生在对类似歌曲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此类型音乐中雄壮有力的特点,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这样一首曲调、节奏的背景下走出课堂。生动、个性的音乐课程结尾设计,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根据学生特点科学应用教学方法
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根据学生喜好选择并应用教学模式,更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新时期,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而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都仅仅围绕学生这一中心展开,才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对知识进行思考和掌握。
例如,在进行“节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实际存在的“节奏”,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各自进行思考,并通过合作提升任务完成质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促使学生对大量的音乐信息进行搜集,并对节奏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中,还可以增加对多媒体等先进教学设备的应用,新鲜的事物能够有效吸引中小学学生注意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为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人文素养,能够极大的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而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也能够从小培养其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对于学生内在素养的提升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现阶段,为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我国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对中小学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必须增加音乐教学比例,并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实现人才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李静玉,丛林.多声声乐表演课中获得的启迪——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形式的拓展[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04).
[2]袁国贤.回归本位教学关注内涵发展——论中小学音乐教学思想的核心及策略[J].音乐天地,2014,(07).
[3]周顺平.论高师音乐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基于两份调查结果的评价与分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15,(03).
[4]袁国贤.回归本位教学关注内涵发展——论中小学音乐教学思想的核心及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5).
[5]刘畅.生态系统理论:一个中小学音乐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新思路[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4,(02).
(作者单位: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土里学区)
【关键词】 小学音乐课堂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121
音乐教学在我们的小学教学阶段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由于小学生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他们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教师的教学方式而决定自己是否喜欢某一门学科,进而培养某一方面的能力。这对我们的教学来说也是一次考验,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意到学生的这一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而全面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这对于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明白,在进行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还要让我们的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培养他们的学习激情和动力。现阶段,音乐已经无处不在,我们走在大街小巷都可以听到各种各种的音乐。而且,我们这个时代听音乐的形式也比较便捷和多样。所以,很多学生在入学之前可能就对音乐这门学科感兴趣了,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好好地加以引导。这样,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开始阶段就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针对那些有音乐爱好的学生我们可以着重进行培养。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放弃大部分的同学,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认真地观察学生们的课堂表现和课后的反应,这样,我们才可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取得更好地发展和进步,这对我们的教师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小学音乐教学实际来谈一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活动。
第一,我们在具体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树立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这也是我们新课标中提倡的做法,我想对于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我们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因此。利用好课堂这个场所在我们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我们的教师在明确了课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之后,还要抓住新课标中的相关理念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在新课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也是告诉我们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角色的转变。教师只是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的,而不可能代替学生学习,所以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主动去参与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这和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有区别的,因此,我们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积极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进而有效地促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实施,这对我们的整体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二,鉴于音乐课程的特殊性,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意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要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实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进而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在我们传统的音乐课堂上,往往是一片沉寂。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音乐教师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介绍有关的音乐理论知识,而对于具体的音乐实用技术的教学并不多,所以这对于我们很多学生来说在学习方面是很有困难的。因此,在今后的课程教学中,我们的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让我们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切实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细胞和学习音乐课程的整体意识和能力。这对于我们所有的小学生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可以将小学生们比较喜爱的音乐融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和互动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一定要善于甄别学生喜爱的音乐,这对于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针对小学生的具体特点,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进行教学,这也是对我们教师的一个要求和提醒,也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将整个音乐教学切实地落到实处,给我们的学生带来真正的收获和提高。
现阶段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和我们这个时代的发展是有很大关系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善于选择各种合适的音乐作品,这对于更好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整体教学效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我们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也是需要不断的进行经验的积累的。所以,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要善于不断地进行思考和反思,进而有效改善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整体的课堂教学效率。
第四,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网络技术已经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普及了,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也要紧紧抓住时代的步伐,将多媒体网络技术与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实现我们的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乐教育 音乐 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28
我校提出的“乐教育”文化主张,体现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追求,而“乐活课堂”的价值取向是“让每个孩子因学习而快乐”,着力于课堂教学改革,着眼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习快乐全面发展”双向突破,促进课堂教学的规范、有效、卓越。而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师生的精神、思维真正乐起来,“乐思”“乐想”,真正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则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问题。
一、转变学习方式,把课堂主体的权利还给学生
音乐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形式为客体,通过施教者编制指导的内容安排和实践活动,使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渗透和作用,让学生从中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审美教育活动。新课改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音乐教学,一直是接受式的学习方法,教师以“讲”好为课堂准则。我在学校听课时经常发现这样的状况:老师教一句唱一句,孩子听一句唱一句,处于被动状态。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让教师从传统的课堂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把课堂主体的权利还给学生。以学习歌曲《踏雪寻梅》一课为例,“XX.X”这个节奏中前八分休止符相对比较难懂,如果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味地根据教材对学生进行灌输,那么,只会让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对此的记忆也不长久。为此,我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来解决本课“前八分休止符”这一教学难点。有学生说:“我唱到这里会在心里默默嗯一下。”有的说:“我用脚打节奏强调。”还有的说:“我唱到这里会点一下头。”……同学们开始交流起自己的解决办法,使音乐课堂不仅显得生气勃勃,也让本课难点不攻而破。在本课的教学中,以自主讨论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以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帮助学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把课堂主体的权利还给学生。
二、改变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习积极性
(一)利用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好奇心
教师要根据音乐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诗歌、语言、故事、游戏、猜谜语、歌曲、舞蹈、律动、绘画、图片、动画、录像等手段创设情境,导入课题。一是用故事导入。如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可以给孩子讲的故事,让孩子了解歌曲背景、人物及事件,让孩子对歌曲产生兴趣,更容易让孩子对歌曲进行学习和掌握。二是用谜语导入。如歌曲《柳树姑娘》,歌词是“辫子长长,风儿一吹,甩M池塘,洗洗干净多么漂亮,洗洗干净多么漂亮,多么漂亮,阿里咯!”是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柳树比做了姑娘,把柳枝比作了人的头发,还比喻人在洗头发,让孩子从谜语中,猜出了歌曲的名字,以及内容。三是用录像导入。在欣赏《万里长城永不倒》这首歌时,利用媒体播放电视剧《霍元甲》的片段,然后听主题曲,从视觉的角度去感受歌曲讲述的内容,体会歌曲的感情。四是用歌曲导入。比如我们在学习《哦,十分钟》时,可在上课时播放歌曲,让孩子们讨论课间十分钟所做的那些事,让孩子们形成一种积极性。
(二)教学形式多样,培养学生音乐素养
1.生活中的节奏训练。我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节奏:XXXX,XXXX(快点快点,大家快来);XXXX,XXXX(跑过来呀,跑快点呀)等,再借助朗诵、视谱、拍手、拍腿、跺脚等动作中训练节奏,提高了学生的兴趣,避免了节奏练习的平淡无味。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和节奏有关的事物,学会举一反三。
2.结合游戏进行听音训练。在听音训练中,我以“打电话”的游戏方式,在琴上弹一二度或者三度的音程,然后问“喂,你是谁?”学生回答:“我是domi。”就这样,学生在游戏中愉快的完成了抽象、枯燥的听音训练。类似游戏、儿歌的形式妙趣横生,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利用儿歌进行识谱训练。如学习五线谱时,编儿歌“张开左手掌,手心向外翻;五个小手指,就是五条线;四个手指空,就是四个间;从下往上数,一二三四五;好像上楼梯,越爬楼越高。”生动又形象地描绘出了五线谱,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音符的时候,把音符比喻成一个黑色的小豆芽,不同长短的“豆芽”后面长了不同数量的小尾巴,它在五线谱上,可以“脑袋”朝上,也可以“脑袋”朝下,让孩子们在五线谱上绘出他们想绘的小“豆芽”,练习他们对音符的书写能力,也增强音符在他们心中的印象。
4.利用表演激发歌唱热情。如四年级欣赏课《乒乓变奏曲》,书上有一幅音乐高低变化的走势图,是一些乒乓球连起来的,形象的让孩子们感受歌曲进行音乐高低的变化,像一个一个乒乓球跳动一样,让他们自己想象玩乒乓球时,球在桌上快慢跳动的情景,使孩子们更加形象的感知了音乐,让孩子们把音乐中的景象绘画出来。当孩子们把自己心中对歌曲的感受,用不同的线条、色彩、图案画表现出来的时候,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引进激励机制,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
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单一、机械的评价模式,这就要求教师能够重新认识评价的功能与效用。在课堂评价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评改的活动中来,在自评与互评中,培养学生探索、发现的能力,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1.分组比赛。孩子们的好胜心都比较强,让他们与自己的同学比赛,让他们对歌曲的记忆有一定的作用。在学习完一整首歌曲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两大组,进行演唱比赛,让孩子们在竞争中互相学习,互相进步。比如一首歌曲有两段的,可以让学生一组唱一段,师点评、生互评。
2.表演歌曲。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都想来表现一下,老师要启发他们,根据歌曲的情绪,用不同的动作来表演,在创作中培养了表现力和想象力。
3.问题质疑。如在欣赏《梁祝》“化蝶”部分时,大部分教师都是以虔诚的态度和服从的品质对名家的经典之作顶礼膜拜,一成不变地灌输给学生,反而导致学生不敢、也没有机会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质疑。为此,笔者在课上就《梁祝》中“化蝶”部分的创意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果不其然,有的学生认可殉情的做法,认为在世俗的威胁下,殉情可以让爱情永恒。但也有学生发出了这样的质疑:“在‘化蝶’的大团圆中结束一个悲壮的爱情故事,这是否暗示着作者对封建婚姻制度的默认和赞同?”“《梁祝》的最后是祝英台撞死在碑前,而尾声‘化碟’部分的音乐却只是对爱情主题的简单再现,缺乏应有的荡气回肠的千古遗憾之感,这样的尾声会不会大大削减了其艺术的感染力?”……瞧,民主的课堂让学生敢于敞开心扉,在一片质疑声中,笔者惊讶地发现,二胡叙事曲《新婚别》的创意比《梁祝》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在上述过程中,正是教师的一次转变,不以“讲”好为课堂准则,才让学生有了突破名人和权威思想的机会,让学生在创新、求异中实现心灵与音乐的相融。
4.多样表达。以学习《茉莉花》一课为例,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江苏民歌,学生小时候就已经会唱,因此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显得无精打采。考虑到这首民歌有多个版本,很多不同风格的演唱家都曾演绎过,笔者灵机一动,何不让学生自己来评一评自己最喜欢哪个版本?喜欢在哪里?你能为大家表演一下吗?这样一来,原本死气沉沉的音乐课,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有的学生说:“我喜欢宋祖英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演唱的F场版,很经典”;也有的学生说:“喜欢霍尊改编的《茉莉花》,很现代、很独特”;还有的学生表示:“我喜欢梁静茹版本的《茉莉花》,小清新风格很好听”“我喜欢周彦宏版本的,很甜美”。学生以自己喜欢的风格演唱这首苏北民歌,感觉着音乐中的美。在教学中,因为教师机智的处理,重新调动起学生积极的心理,让学生充分领略民歌的独特魅力,在评价中实现个体价值,通过欣赏、演唱,体验乐曲的风格、情绪,真正让学生了解音乐、爱上音乐、喜欢歌唱。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但不管是哪一种教学模式,都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否则,再完美的教案也只是纸上谈兵。我们教师应秉持新课标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音乐课堂变为开放性的,充满活力的音乐殿堂,才能真正以“音乐和旋律把灵魂引向奥妙”。
参考文献
[1]金亚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2003.7
[2]韩兴发.快乐教学法:幸福在其中[M].2012.9
[3]薛成秀.小学音乐教学中快乐教学法的运用[M].2012.19期
[4]邹倩.快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M].2012.24期
[5]张颖.运用愉快教学法,让小学音乐课变得更加生动[M].201223期
[6]章连启.音乐教育教学经验[G].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9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策略
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因此要高度重视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合唱教学,这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音乐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在教学方法以及理念方面都需要提升,以消除学生的顾虑,使其投入到合唱学习当中来,因此实施正确的教学策略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对具体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一、兴趣引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潜在动力。在开展合唱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产生兴趣,这样才能提高积极性。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对于自身感兴趣的事物投入的注意力会多一些,因此要进行正确的兴趣引导,让小学生对合唱产生兴趣。具体的方法还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规划,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引导方法。首先从自身方面进行引导,教师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具有启蒙意义,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在合唱教学中也是一样,教师可以先加强综合素质,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展现人格魅力,让学生感受到合唱学习的魅力。小学生的兴趣点和成人不太一样,可能对于某一学科的喜欢只是出于对这一学科教师的喜爱,因此,教师应该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小学生喜欢自己,然后在自己的带领下逐渐喜欢上合唱。另外就是选择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合唱歌曲,作为兴趣的切入点,让学生愿意参与到合唱练习中来,比如,《在希望的田野上》是一首比较轻快的歌曲,可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一般来说是受学生喜爱的,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这样的歌曲作为合唱曲目来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和鉴赏能力,逐渐对合唱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技巧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合唱并不是简单的唱歌,需要多个声部的配合才能演绎出完美的歌曲,各个声部之间要互相协调,达到平衡统一才能完美演绎歌曲。合唱也是讲究方法技巧的,不论是气息的控制还是各声部之间的配合、音准都需要一定的技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唱技巧,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合唱技巧,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先要让学生控制好自己的呼吸,调整气息,掌握好呼吸的节奏才能使演唱更加平稳,通过一些吸气呼气的训练加强学生的气息控制技巧,教师在教学中就要让学生不断训练这一技巧,通过有效的示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让学生保持身体直立,面部放松,自然呼吸,反复练习,最终让学生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呼吸。另外在换气的时候,也要采取平和的方式,尽量均匀平和,避免出现大幅度的换气影响合唱的效果。还有就是节奏的把握,对于学生音准以及节奏把握还需要加强练习,如果音准达不到理想的要求,就会严重影响整体的和谐,即使是一个学生的音准没有把控好,也会严重影响这个合唱团队的水平,因此一定要加强音阶以及音准的练习,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渐掌握演唱的技巧,把握好音准和节奏。比如,在学习《爱我中华》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分声部合唱练习一下,互相找一下存在的音准问题,并且指出,改正明显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要寻找问题,将出现的问题罗列出来,一一进行指导,按照教师的指挥演唱正确的音阶。一般来说,通过交流讨论,存在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解决合唱中出现的音准问题,掌握合唱技巧,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调整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度
在合唱教学中,声部的划分要按照一定的原则,根据每个学生音质音色分成不同的声部,但是在演唱过程中各个声部之间的配合存在一定的难度,不同声部的学生要唱好不同音高的声音,否则很容易出现相似声部之间弄混或是串音的现象。如果歌曲演唱的难度确实比较大,小学生对于各个声部的把握比较困难,就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选择降低声部或者是改变声部的方式让学生适应,调整到符合学生认知的难度。不能用难度太大的歌曲要求学生,以免小学生产生畏惧和消极的心理,对合唱学习失去信心,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降低难度,让学生可以更加轻松地学习,从而感受到合唱带来的乐趣。比如,《我相信》中,可能副歌部分的音比较高,教师可以适当降一两个音阶,降低难度,让学生更容易把握。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要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师需要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引导,让学生对合唱感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另外,合唱技巧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包括气息控制以及节奏把握,让学生能够有技巧地演唱歌曲,做到各声部之间互相配合,协调演唱,在适当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降低一些难度,以达到轻松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乔苏吉.小学合唱教学初探——合唱和畅和谐[J].才智,2011,(7).
[关键词]音乐 有效策略 导入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8-068
音乐属于艺术,具有震撼心灵的独特魅力。然而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音乐科目在小学的地位相对低下。虽然学生对音乐课感兴趣,但是他们更多的是对唱唱跳跳感兴趣,而对音乐本身却缺乏兴致。所以教师要正本溯源,让音乐课不仅仅是唱唱跳跳,更重要的是洗涤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精心设置课堂导入
相对而言,学生对音乐课程也感兴趣,然而,很多学生不是对音乐本身感兴趣,而是喜欢音乐课中宽松的氛围。所以教师需要精心设置课堂导入,尽可能地在最短的时间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顺利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
例如,在教学《小小牵牛花》一课时,笔者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曾根据歌词内容,用彩笔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牵牛花的简笔画。笔者问:“同学们,你们认真瞧瞧,老师在黑板上画的是什么呀?”学生一致回答:“牵牛花。”“你们答对了!”笔者接着引导学生,“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关于牵牛花的歌,好吗?”这样既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导入新课,一举两得。当然,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文本内容出发,采取最合适的导入方法。
二、充分把握音乐律动
音乐是有节奏、有律动的,教师在音乐课中应多运用拍手、点头和跺脚等肢体语言,强化课堂节奏,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音乐。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给学生搭建平台,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音乐律感。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例如,教学管弦乐曲《瑶族舞曲》一课时,在学生试唱过程中,笔者不仅引导学生跟着唱,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积极运用跺脚、捻指、击掌等肢体语言,让学生一边跟着唱,一边做动作,培养其节奏感。学生兴致高昂,对节奏、音调把握得非常准确。音乐律动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还可以引导学生深刻体验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三、积极引入流行音乐
对于流行音乐,十个学生八个爱。教师需要正确认识流行音乐,不要视流行音乐为洪水猛兽。教师应尽可能地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在课堂上积极引入流行音乐。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流行音乐出发,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学识简谱,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他们学好音乐奠定基础。
例如,对于《对面的女孩看过来》这一首歌,曲调简单,旋律相对优美,教师可让学生跟唱,使学生在熟悉歌词和旋律的基础上,再去接触曲谱。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学习难度,而且能保持学生的兴趣。当然,流行音乐并不是全都适合学生,教师要给学生把好关,选择与教材内容、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流行音乐。这样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毋庸置疑,很多学生对音乐课感兴趣,但不是对内容感兴趣,而是对课堂上的唱唱跳跳感兴趣,一旦教学涉及乐理或者音乐知识,必然会“冷场”,而及时引入流行歌曲,可以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知识。
四、不断丰富教学形式
小学生容易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音乐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开展实践活动或者采用其他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只有把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营造一种节奏感和形象感都很强的课堂氛围,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让学生感知音乐就在身边,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例如,教学音乐游戏《森林音乐会》时,笔者就曾积极创设情境,并准备了小羊、小猫、小鸭以及大公鸡的头饰。笔者让学生先听各种动物的叫声,接着让学生识别动物,引导他们进行模仿。在这里,笔者用钢琴进行伴奏,然后让学生听音乐、做游戏,引导学生识别哪段音乐属于哪种动物的叫声,接着,戴相应动物头饰的学生就跟着哼唱。这种游戏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识别能力,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悟和体验。方法虽然简单,但是效果却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