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36:1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高校社团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在现代高校中,社团已然是学生热议的话题之一,社团活动、社团生活贯穿学生大学生活的始终,各高校动辄上百,少亦十数的社团数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它独立于课堂之外,又存在于校园之中,既是课外缤纷生活的发源地,又能弥补课堂知识的漏洞。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培养人才博专并重,广精兼修,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了当务之急。高校社团担负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而且随着时展,社会对高校学生社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高校社团在工作管理方面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高校社团管理的主体
要想把握高校社团管理问题的实质,首先必须认清管理主体是谁。因为成员构成的特殊性,高校社团不同于社会社团,既有学生自发因某一兴趣爱好而结成社团,同时又有学校作为校园管理者的介入和支持。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而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踏入社会的跳板,在社团中学生能粗略感受到社会的氛围。大学生社团不仅是传播校园文化的载体,为学生提供了全面发展的平台,更是学生之间交流成长的窗口。社团学生和学校双方都成为高校社团的管理主体,二者缺一不可。学生自身作为社团自律的主体,对社团内部的制度建设、人员分工等有当然管理义务及权利,而学校作为社团他律的主体,对社团的身份认定、活动行为等亦有天赋之权能及责任。高校社团管理,既需摆正学生自治管理的位置,同时亦需学校统筹管理。
二、高校社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社团管理工作是高校文化建设的艰巨任务。近几年,各大高校都加大了对社团的支持和投入,物质条件的限制并非社团发展桎梏之主因。社团建设与管理的软件方面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以笔者的经验体悟,现就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做简单分析。
1.社团内部制度建设尚不完善
一般而言,现在大部分高校社团都挂靠在团委之下,由团委统筹管理,并有相应的社团管理规范、活动准则作为制度支撑。实践证明,这种社团管理模式可以让学校全面了解和管理社团,发挥共青团阵地的前沿优势,发挥社团作为学生课外思想工作载体的价值。但同时应注意到,在社团的内部管理上,社团体制单一随意,各种社团趋于娱乐性,违背了社团建立之初衷。有不少社团都缺少或惰于执行完善的内部团体管理结构,达不到使学生提前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的目标。
健全的制度是保证社团合理发展的前提,是提高社团管理的有效途径。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大学生社团管理必须建立起一种机制,主动督促和帮助社团成员。但现在大部分学生社团在此方面存在缺陷,会员流动性也特别大,社团对会员缺乏足够的约束力。由于大部分社团缺少正确的规范指导,也没有完善的奖惩制度,导致社团人员涣散,很难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
2.缺少专业指导
大部分社团指导来自于团委教师,但由于团委的职能和具体负责教师的专业知识领域的限制,除了原则性的方向与活动指导外,很难有更具体的指导。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社团,也很少有学校或者社团能够请校内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或顾问。即使有专业的指导教师,也难以对社团的具体事宜一一躬亲。如此便导致了一些社团在组织上的低效化和活动上的散漫化。学生难以从社团活动中汲取充分的知识,无法估算参与社团的预期收益,从而降低对社团活动的期待。
3.社团创新能力欠缺
高校社团通常举行讲座、座谈、辩论、比赛、聚餐等种类繁多的活动,不一而足。不少社团除了常规的讲座、座谈模式之外,就很少有所突破,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联系实际、关注焦点、引领潮流方面作为甚微,无法走出一条创新发展、提炼精品、打造品牌的道路。
社团制度建设的不完善,无法引入专业导师的指导,从而社团本身会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社团管理上,无论是学生自律还是学校他律,都当从以上症结入手。
三、改进高校社团管理工作的建议
高校社团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的延伸与发展。一个好的社团可以成为影响学生大学生活的重要因素,而好的社团管理工作能够创造和改造出一批好的社团。针对此前分析的几个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拙见:
1.完善社团管理结构与制度,自主管理与学校管理协调发展
从管理学角度来看,管理结构与制度建立的目标是减少管理成本、增加管理收入。同样的,高校社团也需要完善的管理结构与制度去减少社团不必要的付出、增加团员的收获、增加整个团体的荣誉。同时,自我管理是所有团体与组织成败的关键因素,这对于高校学生社团也不例外。
由于大学生社团管理的特殊性以及大学生的特殊性,高校社团管理工作应该协调好大学生自主管理与学校管理的关系,在遵循学校管理规定的同时侧重突出自我管理,正视高校社团管理中自我管理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自身在高校社团管理工作中的组织协调能力。校、院团委在建立健全相对完善的“一体两翼”格局的同时,应当深入考察各社团内部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特别是奖惩机制、选举机制、档案制度等,落实社团内部制度。
2.加强社团专业指导,引入常态化的导师体制
无论从专业知识还是社会经验来看,高校学生虽不乏天资卓绝者,但知识结构以及经验视野毕竟有限。大学生社团要想有长远发展以及层次提升,就一定要有专业性的指导。从目前的高校实践情况看,有两条道路可以借鉴。一是将部分高校推行的“烛光导航”和“班级导师制”引入到社团层面,通过学校学院相关制度的确立,尝试将社团的专业指导制度化,固态化;二是社团可以自主聘请专业指导教师,将指导教师作为社团设立的必须要素。
虽然说聘请专业教师或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都会增加社团的成本,但获得的收益却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才能显现。可以预见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社团更容易进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社团的管理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社团的文化内涵与传统宗旨也会得到加强与传承,从而更能增强社团的创新能力,扩大社团品牌的影响力。
3.致力于提高社团成员素质,加强社团成员培训
无论何种社团组织,人员稳定都是其强有力的支撑。相对而言,学生社团更具自主性和开放性,不同年龄、地域、学科、性格背景的社团成员,差异性较大,因为某项共同的兴趣爱好聚集在一起,人员之间的需求也不尽相同,这就给社团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特别是当前高校社团中,不少对社团活动十分热心的新生,刚刚进入校园就不甘人后,跟风而进,而不考虑自己的兴趣与时间问题。甚至有些学生进入社团的理由也蒙上了浓厚的功利色彩。
因此,为加强高校社团的管理,在强调制度建设和导师引入之外,还需严格贯彻纳新和换届制度,有针对性地对社团成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和教育。这种培训和教育并不只限于社团内部的人员培训,更需贯彻到学校的新生入学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既有思想教育,又有专业培训,一体两面,共同作用于社团成员的成长过程中,形成推进社团良性发展的合力。
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是时代对高等院校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贯彻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义。学生社团是校园进行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唯有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社团管理的方式方法,寻求切合时代需要的社团管理路径,方能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为高等院校教育改革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余喜文.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1).
[2]张留山.加强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8,(04).
[3]吕文慧.关于高校社团管理的有效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4).
但由于高校管理者对学生社团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够,学生社团还存在一系列发展问题亟待解决,如:
内在空间不足,活动资源有限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的前提之一就是要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突出表现在社团经费的来源与支持上。随着社团数量和活动规模的精品化要求,社团经费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增多的社团的正常运转,这一方面基于高校对学生社团的经费分配和管理,另一方面更与社团自身的经费筹备以及使用情况密切相关。而学生社团在资源稀缺方面引发的“冰山效应”也不可小视:部分社团不仅难以维持社团自身的正常运转,更有甚者在未取得校方允许的情况下自行外出筹资,由于缺乏必要的防范和法律意识,严重者与非法组织结上关系,令社团、会员及自身发展毁于一旦。
内容缺乏创新,质量水平不一 虽然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的种类繁多,活动内容丰富,但是被真正大范围认可的高水平社团数量并不多。不少学生社团活动层次较低,缺乏创新,发展方向不明确,活动缺乏科学策划与有效组织。久而久之,部分学生社团薄弱的组织文化使其难以形成自己的活动特色,社团的吸引力、影响力以及生命力都在逐渐下降,直接限制了学生社团的长久发展和良性循环,更直接影响到每位学生社团成员综合素质的锻炼与提高。
内部管理松散,成员稳定性差 社团的真正意义之一就在于将有着共同爱好的人聚集到一起,通过协作以达到共同学习和提高的目的。然而由于学生社团天然具备的自发性、结构松散性等特点,加上部分社团负责人疏于管理、社团管理规范不健全等影响因素,社团内部建设薄弱、管理松散、成员流失现象较为严重。有些社团即使建立了自己的社团章程和管理制度,但由于流于形式,制度无法有效执行,内部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大量存在。
【专家观点:】
合理布局 优化管理
西北民族学院副教授 朱杰
每个学生社团的工作由于受性质及活动宗旨的限制,大都表现出相对单一性和较强的针对性。如果学生社团的布局合理,由多个单一方向的社团组成的社团群落便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而如果学生社团设置重复,便从根本上造成了资源浪费,影响了高校社团群落的发展。换句话说,学生社团的布局是否合理从很大程度上推进或阻碍着高校的素质教育。比如兰州大学,其很多理科应用性社团设置很合理,而参加者也不局限于理科学生,文科学生也为数不少,这非常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从学生社团的种类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学术性社团、文化娱乐性社团、综合服务性社团。目前从各大高校的学生社团来看,文化娱乐性社团居多,而那些科技知识含量高的社团较少。这里面当然与一个学校的学术氛围有关,但更多的是因为学生自身能力的不足。另外,也与学校管理层领导能否大力支持有很大的关联。一个学术性强、科技含量高的学生社团从它的成立之初,亦即成立意向形成之时,学校的管理者就应该悉心指导、大力扶持。
由于学生社团本身具有群众性的特点,因此在活动当中易于迷失方向。大多数学生社团的负责人常常是从个人及小集体的利益出发制订活动计划,往往与学校大的决策、利益发生分歧甚至冲突,这就需要加以引导,从宏观上有效调控。但是,如果学校管理层仅靠高压性的强制命令,管得太死,学生社团就没有自主性,从而也就丧失了活力,就容易使社团产生抵触情绪;反之,如果放任自由,不加约束和适当的引导,学生社团又难以把握方向,有时还会走向歧途,甚至破坏影响校方的全面计划及整体利益,所以管理单位要注意自己的管理方式。实践证明,扶持与指导监督相结合的方式是最具操作性的有效的一种管理模式。管理者着重把握的不是社团活动的细枝末节,而是着重把握社团领导层的思路、方向,审定社团活动的年度总体计划,划定其工作区间,监督社团的工作进程。
社团管理需注重制度建设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李安英
由于学生社团具有很强的自发性,因而学校对社团从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到活动方式,都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规范其行为,保证社团在健康的轨道上成长。首先,要逐步完善社团管理规章。社团的设立、活动要在法律法规、校纪校规的约束下进行。学校可根据现在社团活动的特点,制定《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对社团的成立审批、年度注册审核、重大活动申报的审批程序以及社团的活动经费等管理制度作出明确的规定。在社团内,也要建立规章制度,主动接受学校有关部门的管理。其次,要理顺和完善学生社团的管理体制,把学生社团的管理纳入学生工作的正式管理轨道,由校团委履行对学生社团的管理职责,把学生社团直接纳入校团委的活动单位,列入团委的活动方案。最后,要建立和完善社团的考核评比和激励机制。“激励”有利于奖优罚劣,树立典型。很多高校如北大、北师大、复旦、交大等开展的一年一度的“十佳社团”“特色社团”“精品社团”的评选,就是一种较好的方式。学生社团评优制度一方面是对社团成绩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激励和鞭策大学生的社团工作热情。
在管理中突出培训和服务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工部副书记 陈爱民
高校学生社团由于其自身的性质和特点,社团的运作情况通常与社团负责人和主要成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和管理水平有着密切关系。社团负责人及主要骨干成员素质高、能力强,社团发展状况就好,社团负责人及主要骨干成员素质低、能力差,社团就可能一团糟。因此,负责对学生社团指导和管理的部门必须把对社团负责人及骨干的培训放在首要的位置。制订培训计划,实施培训行动。通过培训,使社团负责人和主要骨干能正确认识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规律,在社团建设和发展的具体工作中,学会用人,学会管理人,学会培养人,社团才能上水平、上档次。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和指导部门负责社团干部的培训,培训后的社团干部负责社团的管理。在这里,既体现了对学生社团的指导,也体现了学生社团自主发展的原则。
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指导部门,其职能之一,就是要为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在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有许多问题不是社团自身所能解决的,特别涉及社团发展理念、社团环境等。因此,管理和指导部门既要积极探索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模式,为社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南,又要积极热情、认真努力地为社团发展提供各种帮助,解决社团存在和发展中遭遇的各种具体问题,包括力所能及地帮助提供社团活动的场地、设备、资料;协调各社团之间的关系,组织社团之间的沟通和经验交流等。
实现对高校学生社团的有效管理和指导,才能使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从自在状态转为自由状态,保证社团的发展方向,促使社团在育人成才方面功能和作用的发挥,体现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合理分配活动经费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教师 王学军
社团经费紧张是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通病。学生社团的经费来源主要是会费收入、学校拨付和社会赞助。会费收入是学生社团的基本经费,但学生社团会费一般较低,大多数学生社团收费在10~20元,而且一般是一次性收取会费。以一个400人的学生社团为例,大学四个学年平均一年只发展了100个会员,会费大多在1000~2000元之间,要用这些会费维持400人的社团开支是严重不足的。公益性、理论性、学术性社团收取会费更加困难,学校拨付经费也很少。大多数高校学生活动经费本身比较紧张,而且这些少量的经费习惯于向团组织和学生会等组织倾斜,有的高校由团委代管学校拨付给学生社团的经费,团委再分配给学生社团的经费就更少。经费紧张的学生社团只有把眼光投向社会,寻求社会赞助。寻求社会赞助本身就不易,加之社团与社团之间的竞争,有的社团组织之间甚至出现相互恶意攻击、只注重眼前利益无限承诺或不履行赞助承诺等不当行为,造成赞助市场的混乱,制约着社会经费的再投入。我国高校社团的经费管理也比较混乱,一般都是学生社团自收自支,缺少监督。学生社团经费的短缺与管理的不当必然会影响社团活动的开展,成为社团发展的最大障碍。
因此,社团管理和指导部门必须通过对经费的有效调配,来引导社团的运作。如对于公益性社团(环保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学生科研性协会(创造社、大学生科技协会等),以及一些宣传性社团,应用行政拨付的方式给予重点扶持和保障。另外,按照“谁得益,谁付酬”的原则,对于社团提升内部成员自身素质、技能的培训,如摄影摄像技巧的培训、英语口语提高训练等,经费的主要部分可以由参加培训的社团成员自筹自支。但对于社团组织的、面向高校广大学生的、影响力大、反应效果好的活动,可以将其纳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和活动的整体范畴,其经费可以采取行政支付的方式。
发挥党团组织的引导作用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李卓慧
学校党委要积极支持学生社团活动,大力促进和引导学生社团健康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领导小组要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的核心工作来抓,促使学生社团成为大学生坚定政治信念、提升道德素养、完善知识结构、学习多种技能、培养综合能力与促进身心健康的新天地,整体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发展动力。
加强共青团组织对学生社团的组织领导。共青团在团结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提高思想认识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密切关联的组织,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切实承担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工作的具体任务,把学生社团工作纳入到整体工作的统一格局,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育人环节中的阵地作用,努力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共青团组织对学生社团的方向引导。所谓方向引导,即共青团对学生社团的指导要具备一定的导向作用,这不仅体现在思想方面,也体现在对学生社团的实践工作指导当中。加强共青团组织对学生社团的方向引导,具体指积极引导学生社团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尤其在具体管理学生社团涉外活动方面,要体现出兴趣爱好发展与思想认识的统一、个性发展与思想建设的统一、提高综合素质与思想正确的统一,为学生社团的发展壮大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态环境
链接
哈佛大学学生社团管理经验
哈佛大学十分重视学生社团的管理。目前,有一名副院长、一名院长助理和一名学生活动主管负责学生社团管理工作。学生社团接受哈佛学院院长办公室和生活委员会的双重领导。
哈佛大学在学生社团管理中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其中主要有年度审核制度、活动申报制度和活动管理制度。
每年秋季时,学生社团必须到院长办公室重新注册登记,以获得延续认可资格。学生入学时学校发放的入学手册上注明了学生社团年度注册的时间与地点。哈佛大学《大学生社团管理规则》要求社团负责学生干部每年秋季入学时尽早进行年度登记,以便于尽早讨论社团学年活动方案。如果连续两个学年没有登记,社团就会被学校除名。
哈佛大学建立了一整套系统的学生社团活动申报制度,学生社团举办的活动必须在哈佛大学活动注册体系(Event Registration System-use to register your events)注册,每个学生社团在社团活动注册系统中都分配了专用的户名与密码,以便学生社团即时申请。社团只有通过活动注册体系的申请,才能得到学校的经费与其他支持。社团活动要使用室内外空间也要通过不同的申请系统予以申请。学生社团要提前数周使用户外空间申请系统(Applica tion to use Outdoor Spaces)和校内建筑申请系统(Application for Use of University Buildings)。
哈佛大学《大学生社团管理规则》除了规定社团成立条件、财务管理、活动场地申请,还特别规定了哈佛校名、校徽的使用、办公室的申请、知名人士的邀请、宣传管理与对外合作交流等细则。规则规定只有正式批准成立的学生社团才能在社团名称中使用“哈佛”和“哈佛大学”等字样和哈佛校徽;社团负责人有任何改变都要立刻告知院长办公室;社团章程有任何改变也要即时向院长办公室汇报;社团负责人在筹备会议之前必须得到院长办公室的许可;任何学生社团不能出现在商业性的电视广告与广播中;任何学生社团在媒体、出版物、广播电视、公众活动中的观点不代表哈佛大学或学生所在院系的立场与观点。
关键词:社团管理;SQL Sever 2008;Java;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7)02-0-02
0 引 言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各高校的生源不断增多,加入大学联合社团的学生人数也在不断攀升。社团在校园生活里起着关键作用,它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尽情展现才华的舞台,还有效提高了学生自身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因此各高校都很重视社团开展的每一项活动,但由于社团活动的信息量较大,导致学校管理不能及时到位、社团内部管理混乱及信息资源无法及时共享等问题出现。若想充分利用巨大的信息资源,我们需要借助互联网平台,创建一种高校社团管理模式,有效提高社团管理质量,使得大学社团发展紧跟时代步伐,创造更多价值。
面临堆积成山的工作,我们可以通过强大的互联网资源平台实现高校社团管理系统模式,有效提高社团管理工作服务一体化,使社团管理具有价值性、高效性及信息资源共享的及时性。
1 系统功能设计
综合各高校对社团管理的不同需求,设计出符合各高校社团管理系统需求的子功能模块。将该系统划分为九个子功能板块,依次为系统登录、社团管理、成员管理、物资管理、活动管理、新闻和通知管理、个人信息修改及查询、社团活动查询、论坛模块。高校社团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如图1所示。
管理员及社团工作者能够管理图1所示的所有功能模块,而普通会员只能查询及登录论坛。需要注意的是个人信息的修改及查询无法修改登录系统的用户名,此举的目的在于避免造成主键重复,为管理带来不便,甚至会为后期带来编码困难等问题出现。论坛模块构建了一个交流的虚拟社区,里面有不同的主题,而不同的主题也有多种主贴,主贴的回复多种多样,且主贴用户有权删除回复自己的跟帖。物资管理及活动管理都实现了申请及审核功能。物资管理主要负责活动物资的归还与外借的及时申请,审核新添物资及删除已损坏或弄丢的物资。活动管理主要是审核活动的申请等。这些功能模块都根据社团的实际管理需求来设计,真正解决了一些社团管理问题。
2 系统数据库设计
高校社团管理系统的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8数据库。SQL Server 2008系统功能强大,因此成为高校社团管理系统的最佳选择。数据库表主要包括用户表、社团表、成员表、社团活动表、学生参加活动记录表、新闻表等。社团表见表1所列,社团成员表见表2所列,社团活动表见表3所列。
3 系统实现
由于社团活动信息量大,所以在社团活动管理功能模块上添加了一个活动的模糊查询功能。老师、社团人员及非社团人员可以通过输入一些关键字快速查询自己想了解的社团活动信息。此举大大提高了查询社团活动信息的效率,使社团有纸化的查询转变为网络快速查询,减少了社团人员的工作量。
本系统涉及的填表信息很多,如物资及社团活动的申请,新闻及一些社团信息的通知等,都需要填写表格,但为了减少因填错而重新填写的工作量,本系统采用一些完整的插件,使用JavaScript函数来控制。在提交信息时,若信息不完整就会有相应提示,由此杜绝了因日期格式不对等小问题的存在而导致申请者重新填写信息的现象。当申请者输入日期的样式不符合规范性时,就会有相应的提示,因此在提交信息时不会成功,必须重新填写日期样式,而其他信息就不需改动,大大减少了重新填写的工作量。类似的还有个人信息管理功能模块,个人的邮箱格式不对也会有相应提示。
4 结 语
本系统已初步达到了预期想要实现的功能效果,实现了社团管理、物资管理、活动管理、个人信息查询与修改、社团成员管理、论坛社区等功能效果。关于论坛社区,主要是为社团成员与非社团人员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具有操作方便、交互友好、响应快捷等的优点。真正为社团管理解决了与非社团成员交流困难的难题。
高校社团管理系统采用SQL Server 2008数据库和Java来实现,为高校社团统一管理提供了平台。该系统使社团管理工作服务一体化、信息资源共享的及时性、规范化的管理及工作效率等都不断得到提高,加强了社团内部的管理及老师及时、全方面的管理。解决了高校社团管理的实际问题,使高校社团管理的有纸化向无纸化转变,提高了高校社团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雪梅.大学生社团建设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7.
[2]沈世根,汪承焱,许小东.Web程序设计: 实用网站开发[M].北京:清A大学出版社,2014.
[3]李超燕.数据库设计及应用项目教程SQL Sever 2008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余俊杰,林启灼.高校社团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广场,2011(11):104-106.
[5]徐兰芳,彭冰,吴永英.数据库设计与实现[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6]黄炳强.数据库原理与SQL Sever[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关键词:学生社团;管理;高校
0 引言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大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众性组织,是学校对广大学生进行思政建设、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特别是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
1 高校学生社团的定义
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将学生社团定义为:“学生社团是本校学生自愿组织的群众性团体。”也可以理解为:学生社团是经学校批准注册的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在校学生,按照一定的组织程序自发组织起来,通过开展各项有益的社团活动,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学生团体。
2 高校学生社团的作用
2.1 高校学生社团已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随着学分制的实行和社团对大学生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大,班级概念逐渐淡化,而越来越被大学生接受和认可的学生社团,以其活动灵活、寓教于乐的特点,调动了大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际性。
2.2 高校学生社团是繁荣校园文化的重要力量。
学生社团的种类多样,涉及文学艺术、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体育健身、社会科学等各个方面,且活动形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它能够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向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形成高校民主的思想环境、浓郁的学术氛围、健康的文化信息、蓬勃的创造精神。
2.3 高校学生社团是构建大学生人格体系的主要途径。
学生社团打破了专业、班级、年级的界限,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感情、合作分工,并且在发展社团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知己好友,丰富了感情生活、扩大了社交范围;同时在处理社团事务的过程中,还可以锻炼自身的管理、领导、社交等方面的能力。可见,高校学生社团为构建大学生人格体系提供了有效平台,是构建大学生人格体系的重要途径。
3 高校社团发展的对策
3.1 发挥社联作用,整合社团优势。
社团联合会是校级学生社团在平等的基础上组成的联合体,由校团委领导,作为学生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载体。社团联合会通过为学生社团筑建各种平台,加强交流互动,增进社团间的友谊,指导开展大型的社团活动,做到社团工作整体规划、各级联动、分步推进。广泛吸纳学校与社会资源,科学地统筹资源,有效地利用资源,大力促进学生社团的发展,使高校学生社团更具生命力。
3.2 健全社团制度,规范社团发展。
为了更好地促进社团组织健康、持续有力地发展,在健全和完善组织机构设置的基础上,应制定相应的神团管理办法及各种规章制度,形成一套较完善的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和建设的管理体系。理顺各方面关系,整合多方面资源,明确日常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学生社团成立的条件、登记注册程序、开展工作和活动的要求、考核评定的办法等,使社团管理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3.3 引入品牌意识,打造特色社团。
社团的特色是其生命力和品质的集中表现。社团品牌化建设即利用社团自身的优势,创造性地举办适合大学生发展的富有时代特色的活动,将这些活动持续下来,树立活动的品牌效应,并通过这些活动扩大社团的影响力。品牌活动要找准定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为重点,针对现代科技文化发展前沿的热点来开展品牌活动,真正做到继承和发扬社团精神,构建真正体现当代教育特色的社团。
3.4 依靠社会力量,促进社团社会化。
高校校内资源在一定的时期是有限的,而社会资源是无穷的,社团应立足校园,面向社会,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为自身发展寻求外部动力。学生社团社会化是学生通过实践,逐步认识社会的一个过程,也是社会对其施加影响的一个教育过程,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客观要求。学生通过广泛参与社团活动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不断地用社会规范约束和校正自己的行为,同时,将自己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从而满足学生个体社会化发展的需要。
学生社团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基地,它不仅是大学生课外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载体,还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大熔炉。在这里,从政治到文化,从社会到人生,从理论到实践,其内容无所不包,社团会员学习知识、培养兴趣、展示特长,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等。我们应立足于社团自身优势,及时、动态、科学地调整社团发展机制,保证高校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社团在高校育人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社团;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7-0097-02收稿日期:2016-04-07
作者简介:宋坚(1988―),男,浙江绍兴人,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汽车技术系辅导员,法学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社团是兴趣、爱好、特长相近的学生群体形成的一种群众性活动组织。高校社团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高校社团的合理化构建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与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息息相关。
一、高校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联系
(1)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传承者”。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一方面使得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得到了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也成为高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着广大学生群体参与其中。社团活动能够帮助广大学生更快地融入校园文化的大环境之中,更好地去体会校园文化的滋味,而随着学生的新老交替,社团活动自然而然成为校园文化的“传承者”,这也是众多高校校园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2)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的“缔造者”。心理学认为当人处在一个相对安逸、宽松的环境当中,而且拥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以后,人的个性就能得到十足的发展,创造力也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社团活动具有群众基础广泛、灵活自主等特点,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才使得高校社团永远在学生心目当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深受学生们的欢迎。通过参与社团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校园文化,而且在感受文化的同时也能不断促进学生发挥创造力,改进社团活动的形式及内容,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3)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者”。“以人为本”一直是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灵魂。“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提倡人的个性能够得到张扬,人的发展空间广阔而又自由,提倡人与人之间要学会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合作。高校社团是青年大学生中一批具有相似兴趣、爱好、特长的学生群体所形成的一种群众性活动组织。社团为学生提供了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学生们之间提供了互相了解、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改进的机会。因此,社团活动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实践。
二、社团活动在提升校园文化中的制约因素
(1)品牌化社团数目稀少。在学校“双百双进”的政策引导下,我校各系都于近段时间成立了大量的社团,据数据统计,我校目前社团数已达68家,其中院级社团18家,再过不久便能达成“”的宏伟目标。但是,一味追求社团数量,虽然在量上有了保证,但是在质上能不能同样得到保证,这是需要打问号的。与其他兄弟院校相比,我校的品牌化社团数量远远不够,这也是学校社团力量薄弱其中一个重要表现。
(2)社团活动缺乏自主性。社团要有活力和凝聚力,必须靠开展活动,这是社团发展的基本保证,同时也是发挥社团自主性的重要前提。但是,以我校社团的活动数量而言,着实有些偏少,多数活动也是学校老师安排的,这大大制约了社团自主性的发挥,不利于社团的长远发展。
(3)资金不足,活动空间有限。社团活动要有无限的动力,一方面必须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便是要有一个相对宽广的活动空间。但是,从目前多数高校的社团发展情况来看,多数社团无论是从资金支持上也好,还是从活动空间来说,都出现了物质资源条件不足的情况,严重制约了社团的长远发展。就我校来说,在经费方面,虽然社团的成员人人都会上缴会费,但是这些小额的会费想要支撑起一个社团一个学期乃至于一个学年的正常运行,实在是颇有难度,加上各系的学生活动经费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团活动的开展。活动场地方面,除小部分社团拥有相对稳定的场地之外,绝大部分社团都需要靠“打游击”才能开展活动。物质资源的匮乏,极大制约了社团的进一步发展。
(4)缺乏专业指导,社团之间联系不够紧密。要使一个学生社团得到良性的发展,专业老师的指导必不可少。学校每个社团在成立时都配备了一名专门的指导教师,但是由于大部分指导教师都不够专业,因此,在指导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并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再加上学校缺乏对社团指导教师的奖励机制,导致某些指导教师仅仅是挂名而已,并没有真正地去履行自身的职责。另外,系社团之间、院社团与系社团之间、校内社团与校外社团之间的联系甚少,社团建设与管理的经验没能进行有效的交流,使得社团在发展过程中远远缺乏专业性和创新性。
三、健全高校社团管理模式的路径
(1)完善制度建设,实现社团的“良性化”发展。
科学、合理、有效的社团管理制度对实现社团的良性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学校已制订出了《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社团管理方法》,其中包含了社团申请、成立、资金管理、考核等全过程的管理制度,但是由于各系缺乏配套的社团管理措施,导致学院社团管理办法难以落到实处。因此,学院团委应加强与各系之间的联系,督促各系制订出符合本系社团特点的社团章程和工作制度,对社团成员的日常行为加以规范化管理。
(2)加强对社团骨干的培训,提高社团自主性。社团能否正常有序地发展,社团骨干是关键。因此,必须加强对社团骨干的培训工作,通过各种专业社团指导培训以及经验交流学习等活动,有效提高各社团负责人的综合素质。同时,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联合会这个自治组织的作用,以此为抓手,充分调动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3)加强教师指导,实现社团的“专业化”发展。
在保证社团活动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前提之下,应加强指导教师对社团的指导力度,以实现社团的专业化发展。学校应出台相关的社团指导教师奖励措施,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此基础上组建出一支专业的社团指导教师团队,充分发挥教师队伍在社团建设中的作用,使教师的教学活动与社团活动形成一种合力,促使社团的运行及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确保社团活动在每个运行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这样不仅能切实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而且还能以此形成一种核心,增强社团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4)培育精品社团,实现社团的“品牌化”发展。要实行品牌战略,大力培育精品社团,对那些活动主题鲜明、效果好、成绩突出、管理规范合理的社团进行重点扶持,通过扶持这些精品社团来达到引领校园文化的目的。实践证明,一批专业化的精品社团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高雅、和谐的校园主流文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