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36:1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土木工程施工概论,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14-02
前言
土木工程概论是在教育部1998年进行专业目录调整,大土木专业建立后新出现的一门面向入学新生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新兴课程。主要介绍土木工程(专业)内涵、土木工程形式、特点、最新成就、发展方向以及土木工程材料、建造方式等内容,还包括土工程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目的是使学生一入学就了解土木工程的广阔领域[1],感觉到专业成后可以大有作为,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建立对专业的深厚感情,树立投身祖国建设事业的信念。
该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课程较新,不同于力学、建筑学、结构设计等传统课程,还未形成非常成熟的教学体系;
(2)受众特殊,面向的是没有任何基础的新生,讲授的却是专业性较强的内容;
(3)内容涉及面广,涵盖土木工程(专业)的方方面面,即包括专业情况、知识体系、能力要求及学习方法,还包括各种工程形式、建造以及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4)教学目的特殊,其他课程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主,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不多,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大土木的内涵、树立专业观念、培养专业学习兴趣、了解研究发展的方向。
由于上述原因,导致在目前的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未能很好地发挥该课程的的重要作用,为改善教学效果,许多开设土木工程的院校对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分析了目前土木工程概论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我们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实践。
1 存在问题
重视不足。由于课程的新兴性和介绍性特点,一些学校对该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选派教师、安排学时、教师授课以及学生学习等环节往往不如骨干课程受重视。
课程内容把握差距大。这有教材的原因也有教师的原因,有些教材内容带有很强的作者或学院背景,本人(学院)哪些方面比较强,往往重点介绍;有些教材重理论介绍,有些教材重建设实例展示;有些教材注重过去发展,有些教材注重未来展望,故此教材内容、形式不统一。因为该课程内容相当宽泛,很少有教师能够熟悉课程涉及的全部内容,教学实践中有些授课教师熟悉部分多讲,不熟悉部分少讲、不讲,所以各院校该课程的学习相差较大。
讲授方式不固定。目前教学实践中一般由一名教师主讲和多名教师共同讲授两种方式。一人讲存在局限性,如前述,土木工程涵盖过去的多个专业,涉及工程建设的各环节,某一教师不可能是各方面的行家;有些院校组织各方面资深学者就土木工程的某些方面作专题讲座的形式来讲授,深度和前瞻性都能满足,但作为课程的系统性不能保证。
教学方法单一。我国高校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只关注教与学,对学生怎样学、学什么、学多少及学生的认同感关注不够[2],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教”虽然起着指导作用,但终究是外在的东西,只有“学”才是内在的。学生只有通过主动刻苦的学习,才能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才能[3]。目前土木工程概论的教学实践中也存在重知识、轻方法,重灌输、轻互动,重教师、轻学生等问题。
教学改革实践
选择优质教材,结合专业方向设置制定教学大纲,课程内容既考虑土木工程丰富内涵和知识的系统性,又有学院自身的特点。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共开设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两方向,拟开设港口工程方向。首先参考了江见鲸等[4]、罗福午[5]、丁大钧等[6]、陈学军[7]等多版本教材,最终选定了江见鲸先生、叶志明教授主编的土木工程概论教材及相应CAI教学课件作为教材,其余作为参考教材。江见鲸教材的优点,根据我院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对其内容做适当的详略处理,30学时课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土木工程施工各用4课时,工程材料、基础工程港口工程、土木工程师设计方法各用2学时,其余适当介绍主要内容。
由于教材编制的时效性,至少落后工程实践2年以上,所以教材使用中,应注意及时将土木工程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及新建典型工程等信息补充至教学中,保证课程的先进性。
2.组织课程组,系统授课。结合前述两种授课方式的特点,我们成立了以专业负责人主的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组共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2人,专长涉及建筑工程、岩土、交通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等方面,这些教师不但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还有深厚的工程或研究背景。课程组共同讨论修订教学大纲,由负责人进行课程统筹,制定教学计划,基础工程、交通工程、施工和设计方法等章节由4名教师主讲,其余内容由课程负责人讲授。
3.根据课程特点采用启发性、典型工程实例引导等教学方式。总理在会见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代表和北京市优秀教师时提出,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八个字的意思就是要实行启发式教育,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使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保持着主动性,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地思考问题,主动去发现,主动去探索。启发式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所谓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要使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创新的能力。该课程面向刚入学还没有建立工程、专业概念的新生,既要向他(她)们介绍土木工程形式、建造技术、发展等知识,更要传授他(她)们专业的知识体系、学习方法[8],包括课程学习、设计、实习和实验等环节的注意问题,帮助他们转变思维方式,还要帮助他(他)们树立专业观念、工程意识,通过课程学习让他(她)们热爱上建设事业,热爱上土木工程专业,激发起学好专业的兴趣,使学生在进一步接触专业的其他课程前,充分了解将来可能的工作岗位、工作环境,极大提高学生在本科的学习过程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向,有目的性地学习,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结合课程内容进行专题演讲,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能力,效果更好。
有条件的话课余时间安排若干场有关土木工程各领域发展前沿的讲座,聘请设计或施工企业知名的设计、建造师、和其他专家,让学生与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见面,探讨土木工程发展成就、专业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等弥补课程教学之不足。
五、采用丰富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典型工程实例介绍、工程现场讲解、教师网络答疑等多种方式,配合课堂教学。充分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有效使用各种媒体的信息传递手段,提高授课效果与效率。为使土木工程专业的新生能尽早对本专业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其学习兴趣,多媒体授课时,尽可能采用图片、动画、视频内容,充分展示了土木工程各个领域的典型实例,以生动活泼的方式,以声音、视觉的冲击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师的个人特点,利用自己丰富的专业背景和工程及研究经验,将他们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以自身的经历与成就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专业荣誉感,才可能给予刚入大学校门满载热情、焦虑、迷茫的新生指明专业方向[2], 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现能力。
改革学生成绩评定方法。应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表现、知识水平、能力水平,要真正了解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所以学生成绩至少应由四部分组成:平时出勤情况,大约应占10%左右;课堂互动环节表现,大约占10%左右;课程作业,应作为主要考察内容,可以用小论文形式或调查报告形式。考虑到要求受教育者接受综合课程的教育, 以便他们能够在从事工程活动的同时考虑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普通联系, 并且学会从综合的角度对这样一些问题加以思考和解决[9],作业不应是简单的问答形式,一般需要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通过观察和思考,需要学生的主观思维和逻辑判断才能做出,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方法和自学能力,例如关于工程实例的调查研究报告或学习某种工程材料、形式、建造方法的收获体会,通过作业还可以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既增加学生对土木工程的充分了解,也锻炼了写作的能力,此部分成绩至少占50%;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测验形式检验,可安排2-3次测验,成绩占30%左右。通过这样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好、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更符合课程的性质及特点。
经过几年的改革探索,本院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团队已基本形成,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有明显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十分浓厚,学生对该课程的评价在同专业内名列前茅,由主讲教师编制的的教学课件获得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二等奖和河北省第十二届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三等奖。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努力进行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改革探索,为更好的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利群.“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的思考与探讨[J]. 中国建设教育,2009,(6):12-14.
[2] 刘岩,谭宇胜.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探索与思考[J]. 高等建筑教育,2006,15(1):74-76.
[3] 叶志明,宋少沪,汪德江,等.把教的创造性留给老师 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J]. 中国大学教育,2006(8):8-9.
[4] 江见鲸,叶志明土木工程概论(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5] 罗福午,土木工程概论(第三版)[M].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7.
[6] 丁大钧,蒋永生.土木工程概论(第二版)[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9.
[7] 陈学军.土木工程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1、改革内容
1.1优化整合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知识体系在课堂教学之前,施工课程教师要优化、整合课程知识体系,明确本节课需要教授的基本理论知识及重点、难点,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优化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突出重点、难点,并与工程的施工实际保持一致,并及时查找相关资料及最新研究成果,以补充教学知识。
1.2将整合的课程体系加工为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对于知识容量比较大的教学章节,要根据实际施工的连续性、理论知识的内在联系等,分别设置为多个模块。比如,进行桩基工程案例教学时,需要把握以下知识点:预制桩的制作、运输、沉桩;灌注桩成孔及施工;桩基施工的质量事故分析和处理措施。进行吊装工程案例教学时,要突出以下内容:起重机的参数计算机选择方法;单层工业厂房的吊装;塔式起重机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1.3确定各教学模块涉及的教学环节施工课程教师在设置教学模块及案例时,要有针对性,即一个案例对应一个模块,每一个案例的组成部分应包括有关本案例的施工现场录像、工程环境介绍、可能出现的工程问题以及演示工程原理过程的flas。
2、改革的教学环节
首先,可通过播放工程现场录像,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激起其学习兴趣。录像内容可以包括施工场景、工程概况、地质条件、施工关键点及与施工有关的施工机械等。其次,可以以施工场景为基础,用专业工程语言提出地质、材料、设备等工程参数,并介绍工程施工中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营造浓厚的施工现场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再次,要用课堂教学方式讲解案例的关键知识点,构建各个模块涉及的知识理论体系。由于施工操作具有动态性,因此,课堂教学课结合flas进行演示。最后,理论知识的运用、检验。让学生分析案例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实践问题,在讨论之后,有针对性的完成工程实践问题报告。
3、改革措施
首先,要优化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破除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弊端。第一,教学团队要结合社会实际编制教学大纲,目前采用的教学大纲大多是根据社会需求编制的,而忽视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及设备等内容,容易导致学生在以后就业中难以适应工作条件及环境。第二,改革学时分配,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如根据情况,将课时分别安排为教师课堂讲授、专题讲座等,不仅可完成教学内容,也能够丰富教学形式,激起学生积极性。其次,丰富教学手段。目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笔者以为,要进行教学改革,就要丰富教学手段,如举办讲座、收集施工现场资料等进行教学。专题讲座如旋挖机灌注桩施工、混凝土施工工艺等,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够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其对施工技术的就业热情。因此,教学模式及手段的改革,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实用性,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
二、结语
关键词:技术;要点;特点;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建筑工程项目中基础工程的施工关系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对工程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对基础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解决是非常必要的。
一、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要求分析
(一)基坑土方的开挖
进行基坑的开挖时应遵循如下原则:“分层开挖,先撑后挖”,先进行开挖顺序以及分层厚度的确定,然后进行连续施工,以防地基土出现扰动现象。整个开挖过程都必须认真进行检查,进行地下水位以下的挖土施工应进行科学降水。
(二)土方填筑及其压实
在进行土料的选用过程中应注意如下问题:一是碎石类、砂土及其含水量同压实要求相符的黏性土可选为填筑土料。二是淤泥,膨胀性土,冻土及有机含量超过8%、含硫酸盐超过5%的土等不能当作填筑土。压实的方法包括振动法、碾压法、夯实法及通过工具进行压实等方法。压实过程中必须注意压实功、土的含水量及每层铺土厚度。填土应由低到高,由下向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碾压或夯实。填方要分层实施并尽可能使用同类土进行填筑。要在相对的两边或者周围一起进行回填和夯实。并且当天的填筑要在当天进行压实。而且要保证填土压实的质量符合规范的要求。
二、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特点分析
(一)复杂性分析
我国工程地质条件非常复杂,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冻土、溶岩地质等广泛分布。同时我国地震频发,地基基础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此复杂的地质条件加大了地基基础工程的勘察设计处理以及工程施工的难度。
(二)严重性分析
从某种程度上讲,建设工程一旦建成投入使用,地基基础出现质量事故问题往往是无法弥补的,它所带来的损失远远大于地基基础工程建设所要投入的成本。地基基础工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往往会引起地基失稳。建设工程整体结构的破坏,这是建设工程致命性、毁灭性的重大质量事故,直接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由于地基基础承受上部建筑实体的全部荷载,因此一旦出现局部损坏,其损坏程度扩散很快,而事故的发生又往往是突发性的,加剧了其危害性和严重性。
(三)隐蔽性分析
从主体结构本身复杂的工序衔接来看,房屋建筑地基及基础工程施工后一道工序都在不同程度上覆盖前一道工序,工序质量具有明显的隐蔽性,这就是加强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的原因所在。
(四)多发性分析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地基基础设计或施工不当等原因导致的房裂屋倒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五)困难性分析
由于地基基础工程是地下工程,具有隐蔽性,事故处理的施工操作困难性较大。另外,地基基础承担了上部荷载,如果发生质量问题,采取措施进行必然会影响到建筑物上部结构的性能因此它的处理是非常困难的。
三、 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
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基坑开挖技术包括浅基坑的开挖技术和深基坑的开挖技术,以下分别对其进行阐述。
(一) 浅基坑的开挖及其支护技术
1、土方的边坡应以当地的土质、开挖的深度及其方法、边坡的留置时间、坡顶的荷载情况、排水及降水状况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等因素为依据进行确定。
2、在土质均匀及湿度正常,基坑或管沟地面的标高高于地下水位,且敞露时间较少时,在挖土深度一定的情况下可不进行放坡和加支撑,但是,开挖深度不可超过相关规定。再次,土质及其湿度适宜,且地质情况相对较好的情况下,当基坑或管沟的底面标高高于地下水位时,开挖深度应不超过5m,且可不加支撑。
3、对于永久性的挖方边坡而言,应根据设计的相关要求进行放坡。最后,在山体整体稳定的情况下,临时挖方的边坡若相对使用时间较长且高度低于10m 时,可以以实际条件设计坡度。浅基坑的土壁支撑技术一般包括灌注桩、板桩、横撑、深层搅拌桩及地下连续墙等。
(二) 深基坑的开挖及其支护技术
在深基坑的开挖过程中,为了保证坑基开挖过程中土壁的稳定性,通常采用临时支挡来确保深基坑土壁的稳定性。对于透水挡土支护结构而言,可采用工字钢桩加横挡板、预制桩、双排灌注桩等进行挡土;对于止水挡土结构而言,主要包括了钢板桩、地下连续墙、化学注浆桩以及深层搅拌水泥土墙等结构;对于支撑部分的结构而言,可采用悬臂、锚拉式支护,或土层锚杆、型钢水平支撑等结构。
四、 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一)土壁的稳定
土壁稳定的关键在于土体内粘结力与摩擦阻力之间的平衡。如果土体失去此平衡,就会发生塌方,从而影响工程工期,也会给周围的建筑和人造成危害。要保证土壁稳定,应先放足边坡,并且边坡的留设要符合一定的要求。另外,边坡坡度的大小则要依据土壤特性、地质条件和施工的条件和方法等多种因素而定。比如,粘性土质的边坡应陡些,人工或机械挖土、明沟排水时边坡不宜太陡,应平缓些;基坑旁边有主要建筑物的情况下,边坡比例宜在1∶1.0~1∶1.5 范围内;无地下水且工期较短,可不放坡而留设直槽时,开挖的深度不能超过以下数值:以砂土为填充物的密实、中密实砂土及碎石类土为1m;可塑、硬塑的轻亚粘土和亚粘土为1.25m;以粘性土为填充物的可塑、硬粘粘土及碎石类土为1.5m:坚硬粘土为2m。此外,为了土壁的稳定,还应设置支撑,不仅可以降低土方量、减少施工面,还可以使放坡不受场地限制。在坑槽的边缘应尽量不要堆置大量的材料和土方或者机械设备;在挖好坑槽后应当立即进行地下和基础结构的建造;雨期不宜对滑坡地段进行挖方,应先整治,然后开挖,开挖顺序为由上至下;如果有危险不稳定的情况时,应先进行妥善的处理。
(二)排水技术要点
土体干燥是土方施工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排水工作一定要做好。一般而言,施工的排水可分为两种:明排水法,即运用截、抽和疏的排水方法。截,截住水流;抽,开挖基坑时,在坑底留设集水井和排水沟,使水流顺着排水沟汇集到集水井中,之后用水泵将水抽出;疏,疏干积水。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在开挖基坑之前,在基坑的周围安设足够数量的滤水管,将水抽走,在工程完工之前,保证地下水位始终在坑底之下。保证了坑基土体的干燥,可以有效的防止流砂,并改善施工条件。尽管如此,在降水前,一定要考虑原有的工程建筑物可能产生的附加位移和沉降引起倾斜、开裂、倒塌及地面塌陷。因此,在施工必要时,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三) 填土及压实技术
设计合理的填方边坡,选择合适的土料及填筑方法,可以确保填土的强度和水稳性。土壤中如果有机物含量较大或石膏含量超过2%,则不能作为填土所用。施工时,填方工程宜分层铺土然后压实,若用同类的土壤来填筑最好。如采用了不同类型的土壤填筑时,应当把透水性较小的土壤放置于透水性较大的土壤之上。为了避免填方内有水囊形成,严禁将不同类型的土壤混合且不均一的使用。
(四) 基坑监测技术
基坑监测技术是为了防止基坑施工发生意外,确保安全,一般分为以下几方面:
1、基坑边坡变形观测,了解基坑支护的变化状态,以监测数据为依据,结合开挖的地质情况,对支护参数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如果发现基坑支护存在异常情况,则应该采用支撑或者回填等方法,提高基坑边坡的安全系数。
2、监测的内容除了量测基层位移情况和观察地表开裂的位置和列宽,还要对基坑的渗水情况和漏水情况变化进行观察。
3、布置监测点,选择在基坑支护变化最大的地段,或者局部地质条件不利的地段。
4、监测技术的施工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以施工单位为主体,量测基坑的位移,如果基坑支护工程已竣工,则由建设单位负责测量,将测量点布置在基坑支护的施工图纸上;在支护的施工期间,保持每天监测一次的密度,在完成基坑开挖或者基坑变形稳定后,再适当减少监测的次数;雨水季节的监测和支护安全水害来源的监测,要查明渗水的原因,譬如生产排水、生活排水、管道渗水、贮水池、化粪池渗漏水等,以便及时采取排水措施;在施工开挖期间,加强基坑顶部侧面位移和开挖深度比值的观察,及时分析原因,为提出适当支护方法和加固措施提供基本条件。
总之,对土木工程中基础施工技术进行科学的研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施工的进度和施工的质量,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肖淼. 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要点刍议 [J]. 江西建材 .2014(4).
关键词:土建工程;施工技术;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行业的效益不仅受到了建筑工程质量的制约,人们的安居乐业的正常生活也受到了影响,一直以来施工质量基础与安全施工管理都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作好土建工程的施工技术工作,就可以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不会因建筑物的质量问题而受到损害,以及避免由此而带来的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破坏。因此,土建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对土建工程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土建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的建筑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建筑企业要想开拓市场站稳脚跟,谋求更大的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来增强企业实力,保证施工的关键技术设备紧跟国际发展趋势,与行业先进水平同步。靠增加科技含量来提高工程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创造最佳效益。由于我国整体的建筑技术水平不高,与此同时,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也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这些因素都将直接影响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前进与发展。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能否有效的结合进行的科技成果,将直接影响着工程日后的使用性能。同时,要想提高建筑技术的整体水平,其唯一途径就是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将科学管理以及大量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科技成果广泛地应用到工程中去,应用到建筑业的各个领域。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也为施工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土建施工技术的现状
2.1 安全性技术不高
土建工程的安全性要求是比较高的,在这方面,我国的技术还没有能够达到最佳水平。在工程结构的设计与建设互补方面,必须对建筑的牢固性能进行研究和分析,使材料构件的支撑能力能够达到最强。而恰恰是这样的要求,在我国的土建工程的施工方那里还是不能做的很好的。因为这需要较多方面进行有力的思考和整合,并且最重要的是我国一些土建材料存在着不完备和多方欠缺的问题,使我们不能够做到绝对的兼容并包。
如果工程的底架或支撑物不能够做到绝对的牢靠,就会出现塌陷或者崩裂的现象,导致更多的安全问题的不断出现。有近年来的数据来看,不论是泥石流造成的公路塌方问题还是桥梁的倒塌问题,都在日益增加,使得我们的出行安全遭到的重创。所以,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应该就安全性技术方面进行有力的提高,以免更多的安全事故产生。
2.2 耐久性技术不高
桥梁和港工的基础设施工程耐久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由于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层和本身结构质量不强,导致竣工几年后会出现钢筋被锈蚀、混凝土出现开裂的现象,致使桥梁或港工码头在支撑人或车辆的安全性方面遭到重创。
耐久性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近年来,有多个建筑工程出现断裂现象出现,在工程施工技术方面,遭到了多方人士的质疑。但是现代土建施工技术的落后,导致对耐久性技术进行提高与创新的方案不能如期进行,使越来越多的工程进行重新施工、重新不填支撑物含量,让土建施工方也感到很费神。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土建施工技术在工程的牢固性方面做得还是不够好,使得我们在日常出行方面不能够有很好的安全保障。施工技术人员应该加大整改和创新的力度,进行有效研究,磨刀不误砍柴工,真正把技术提升上去了,才能使工程的质量能够保障的更好。
三、土建施工技术改革与创新的途径
由于土建工程项目施工中,常常会出现各种质量问题,为此,对施工技术进行创新已经成为必然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施工质量的发生,进而确保土建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土建工程涉及的领域相对较多,这给施工技术的创新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若是仅从某个方面进行进行改革与创新,势必无法满足工程项目建设的总体要求,所以,施工技术改革与创新必须全面、系统,这样有助于进一步确保土建工程的整体质量。下面本文分别从几个不同的领域中选取一些极具代表性的技术创新成果进行介绍,并就此展开分析。
3.1 新型高分子材料
在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应用能够显著增强地基基础的承载能力,并且还能对地下水系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有利于增强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而达到延长其使用年限的目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改善混凝土的性质,提高建筑自身的保温、耐腐蚀和耐火等方面的性能。下面介绍几种目前最新的高分子材料及其相关技术。
⑴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该技术在土建工程项目施工的应用进一步改善了混凝土自身的性质,显著提升了建筑的整体坚固性,其抗震性能也随获得有效提升。目前该技术已经在高层建筑以及大跨度建筑结构的施工当中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高性能混凝土较为常见的种类包括聚合物混凝土、浸渍高分子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碳纤维复合型混凝土等等。
⑵土工复合物。这种材料最主要的作用是能够对土体起到保护的作用,并且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土体自身的强度和改善土体的特性,通过该材料的应用能够明显改善土体的排水性能和承载能力,该材料现已在大量土建工程施工中获得广泛应用。在土工复合物中,由于土工织物本身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和耐侵蚀性,因而其常被用于水利工程以及环境保护工程中,而超轻填土材料则被用于软弱土地基的强度改善中,在公路工程和铁路工程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中应用较为广泛。
⑶高分子化学灌浆材料。这是一项最近年里新兴的技术,其在土建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时间相对较短,然而由于这种材料在化学性能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故此其对建筑物尤其是水利工程建筑的加固和防渗漏都有着良好的效果。目前,较为常见的灌浆材料主要包括环氧树脂类、聚氨酯类和甲基丙烯酸酯类等。
3.2 新型结构振动控制技术
结构振动控制技术属于结构动力学中的一个新兴分支,其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当中,而土建工程施工的应用仅仅是诸多应用领域中的一个。该技术主要是通过在建筑结构上附加人造控制装置来减轻建筑自身的结构振动,进而达到提高建筑的抗风压和抗震性等目的。为此,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较为广泛。目前,在土建工程项目施工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结构振动控制装置有主动质量阻尼器以及调频阻尼器等等。
3.3 新型抗震技术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但是这也给土建施工增添了一定的难度,究其根本原因是土建工程施工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地震频发地带,这就需要应用一些先进的抗震技术来确保建筑结构的整体安全性和稳定性,抗震技术的研究也是土建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一个主要方向。在地震高发的区域上进行土建施工时,可以采用复杂结构抗震设计,这样便可以将抗震、隔震与消能这三个结构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进而达到降低建筑结构自振周期增强抗扭性能、提升结构安全性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建工程作为建筑工程建设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土建施工技术发展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因此,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的过程中,只有对土建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才能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而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重视建筑施工中的土建施工技术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任保胜.土建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7)
[2]谷春梅.对我国新时期土建工程管理的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
技(上旬刊),2012(3).
土木工程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参加实习的学生多,指导教师数量不足
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建筑工程方向,2006-2008级参加实习的学生人数均达到100人以上,2009级更是将达到134人,尽管学校和学院都非常重视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研室指定的实习队也非常认真地组织实施生产实习教学,但每年参加生产实习的老师也只有3-4人,所以,老师亲自指导实习的时间就很少,实习的质量就受到影响。
(二)实习单位接收容量有限,实习单位联系困难
我校的生产实习都是安排在每年暑假,这一时间段几乎所有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都在实习,特别是应用型高职专科学校的学生,他们到工地的时间早,实习时间长。而每一个施工项目由于在这一时间段都是在赶工期,施工安排的很紧凑,建筑工程施工场地本身就比较狭小,学生到工地后由于没有任何经验且给工地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施工项目部一般都不愿接受较多的学生实习(一般一个项目部只接受3-4人实习),甚至是不接受学生在这一时间实习,或者要求实习的时间增加到3个月或者半年,这样,施工项目部经过短暂的培训,学生上手后也能为企业做出一些贡献。因此,每年建筑工程方向实习要联系的实习工地就多达20-30个,这给实习队老师前期联系实习单位增大了难度。
(三)实习时间太短,学生实习真正参与生产的机会少
按照教学计划,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时间为4周,对实习接收单位来讲,实习4周的时间太短了,学生在实习期间基本上只能到实习单位熟悉施工项目的基本情况,跟着施工人员在现场参观该工程的一些基本施工情况,所以大部分学生在实习工地也只能是以参观者的身份去实习,而不是土木工程培养计划所要求的亲自参与实践锻炼,甚至顶岗实习,因此也就谈不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参与现场实习的时间一般都在半年甚至是一年的时间,因此企业就能有针对性地安排现场技术指导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学生一般也能完整地参加一个项目的施工和管理,学生可以深度参与到施工和管理活动中去,动手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对整个项目的施工管理也非常清楚,真正达到了生产实习的目的。
生产实习教学改革探讨
(一)人才培养方案实践环节改革
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导人才培养的大纲,现有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中,实习教学时间为4周,在现有的社会环境和企业体制下是远远不能达到土木工程专业对学生实践性能力培养的目标的,一方面希望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一定的土木工程实践技能,一方面企业生产需要提高劳动生产率,需要现场得到安全保障,就不希望有其他外界因素干扰,因而企业不希望接受学生实习。笔者通过今年指导生产实习发现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的真正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学生到工地实习,有安全风险,现在项目的管理都是安全责任一票否决制,而学生没有经过一定的现场安全培训,如果接受必然给管理带来一定分不确定因素;第二,学生实习的时间短,即使项目上安排一名指导人员指导学生实习,让学生能得到一定的锻炼,但学生刚刚上手能干一点实际工作时,学校的实习时间就结束了,企业花费人力物力培养学生,得不到任何回报,对于那些小企业更是如此;第三,现在学生在工地上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愿意主动参加实践锻炼的人很少,安排的任务不能完成。根据我校前几年生产实习反馈的信息可以知道,学生认为在实习期间所进行的工作重复性很强,没有必要跟着项目的进度去完成实习,这刚好是企业所不希望看到的。实事上,很多企业只要学生能遵守纪律,吃苦耐劳,勤学好问,他们还是愿意做出一定的奉献来培养土木工程的接班人。为了更好地配合企业生产来达到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应该从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增加学生参加生产实习的时间,提高实习效率,这样实习接收单位能很好地安排学生参加生产实习,学生也能完整地参加一项工程的施工和管理工作,全面接受土木工程实践锻炼。在实习的安排上要让学生建立完整工程概念。学生将来在市场激烈竞争的现实中面对的是完整工程,而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是分散在每门课程里面,对一门课程来讲是完整的,但对一个工程来讲是局部的,所以要让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将所学的各门课程的知识串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充分理解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同时让学生能在实践中体会实际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让他们形成完整的工程概念。因此,需要建设一个良好的工程训练环境,让学生在一个工程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工程、接受工程,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完整工程概念,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学生通过这样的实习一定能很好地锻炼动手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校企合作建立长期稳固的实习基地
1906年,美国的辛辛那提大学首次推出“合作教育”,即:一部分专业和一些教育项目的学生,一年中必须有1/4的时间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公司或企业等单位去实习,以获得必要的知识。近百年来的实践证明,合作教育方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目前,美国开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形式合作教育项目的院校已有1000多所,参与全美国高等教育合作教育的大公司和企事业单位已达5万多家[2]。教育部新近推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提出了采取“3+1”模式实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该模式必须实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才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3]。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是开展实习工作非常重要的基础。我校现有土木工程的实习基地有3个,但真正能长期合作,给学生提供实习平台的不多,这就要求实习队临时去联系大部分实习工地。临时联系实习工地一方面大大增加了指导教师的前期准备工作,而且企业也不是很愿意接收,即使接收学生实习很多单位也是敷衍了事,没有真正安排现场指导人员让学生参与生产实践,与教学要求相差甚远,也就很难达到实习的目的。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可以加强学校和企业的联系和沟通,能让企业更加理解学校对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需求,让企业更加愿意接收学生实习,更好地安排学生进行现场顶岗实习,学生完全以项目施工技术人员的身份参与到工程施工的实践中去,从工程的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工程质量控制、施工管理等方面进行实践锻炼,从实践中学习知识,把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并跟随一个完整的工程施工全过程,建立整体工程的理念,学生通过长期与现场技术人员的沟通交流锻炼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非常有利的是能满足灵活机动的实习要求,企业往往会有多个项目同时在施工,而且每个项目的施工进度是不一样的,学校可以根据专业课程的进度灵活地安排学生在实习基地的施工现场进行短暂的现场参观等实习活动,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在理论学习是对抽象概念的认识,做到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还可以通过在现场实习也更加深刻认识到土木工程需要他们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以促进学生自觉学习。所以,学校应该进一步探索与建筑企业合作建立长期实习基地的模式,建立更多的、有效的实习基地,为实习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校企合作制定培养计划和任务
校企合作可以让学校从与企业的交流中掌握目前土木工程人才市场对学生能力的需求,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的人才培养计划,更好地执行人才培养计划,学校也可以与企业共同制订专业培养方案,根据建筑企业生产、管理的实际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让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更加贴近企业的需求,让学生具备更高的市场竞争力。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学校主要承担土木工程理论教学的任务,而实践教学主要由企业承担,学校只是参与实践教学管理和指导。结合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与素质,系统地制定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目标、任务及实施计划,确立可操作性强的企业培养方案。其主要内容应包含建筑企业文化学习,施工技术训练和施工管理。学生通过在企业实习认识企业文化、深入了解企业发展战略和管理模式,如何培养企业文化。施工技术训练,这是培养计划的主题,培养计划应包含建筑工程各个施工工序的操作技能培训,让学生通过在企业参加实习,建立完整的工程概念,对各个工序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有深刻的认识,达到能独立组织项目施工的目标。项目施工管理先行,培养计划应该让学生参与到施工管理中去,让学生深入掌握项目管理的内容、程序和规律,学生通过实习初步掌握项目施工组织编制能力,掌握工程量清单编制,初步了解工程成本控制、合同管理和进度控制等项目。
(四)校企合作加强教师实践经验的培养
专业教师在拥有丰富的学科知识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需要的在经济建设一线工作的专业技能,要善于研究所授内容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作用以及所教内容与学生工作实践的结合[4]。企业技术人员长期从事工程实践,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因此可以加强校企合作让高校教师有目的地到企业锻炼,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教师的实践锻炼可以根据教师承担课程分别到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让他们参与完整的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教师参加工程设计应该更深入地掌握工程设计的程序、设计的关键方法和技术、设计软件的使用和注意事项、设计规范的应用等诸多工程设计问题。教师参加工程施工应该从施工组织、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等方面全面掌握现场施工实践技能。教师通过到企业锻炼实践经验得到丰富后,在理论课的授课中必然更加生动、具体,也更加有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