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36:1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课程改革;小学语文;语文教学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一步步深入,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对于小学语文教学都有着新的要求与特点。为了保障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要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普遍不高的现状。这是一条需要付出很大努力的道路,需要课程改革的建设部门深刻了解教师的综合素质,关注目前教师教学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自身存在对于学习阻碍,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
一、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
(一)小学语文师资无法满足需求,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之所以对于我们的课程改革的进程有着刻不容缓的要求,是因为在目前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还是有大量问题的存在,导致我们小学语文长期不能取得良好教学成效的窘境。首先是“以学生为本”的观念较为淡薄,我们的教师总以为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想还没人养成对于问题看法也是十分简单,于是在教学中忽略了对于他们的看法的表达;其次,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效果不佳,是因为探究性学习对于目前的小学生来说是不适合开展的,文学深度太深稍微掌握不好还反过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我们教师对于教材的利用还不够精妙,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对于教材中的内容直接照抄照搬,不会加以理解用新的方式尽心阐释,使学习的内容简单单一,学生积极性也不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课程改革迫在眉睫,我们有必要从源头抓起尽心课程改革,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与综合素养。
(二)促进学生成长,课程改革是最佳办法
学校作为培育人才的机构,促进学生的成长是我们的共同目标,那么人如何更好的服务与学生的教学,促进他们的成长,新课程的改革是我们的最佳办法。简单来说我们可以从两个个方面进行努力:第一,要求我们以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为标准,为此我们来进行合理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法的选择,进而让学生真正掌握新课程改革时期对于小学语文的新要求,同时对他们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都有正确的引导作用;第二,我们常说“年轻即出发”,我们可以抓住年轻教师的加入这一契机,年轻人没有思想上的条条框框,思想放得开更容易接受新课程的理念,这对于新时代学生的培养十分有利。少了对于标准答案的追求,多了对于个性理解的表达;少了对于严明纪律的要求,多了对于愉快宽松的解释。这些改变都是适应我们新课程改革的,为我们的学生成长营造一个有价值的氛围。
(三)配合综合人才输送,课程改革优先选择
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一年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都会随之更新那么我们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会做出改变,为了配合综合型人才的输出,课程改革是优先选择。比如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通过增加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水准;其次,我们可以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如网络论坛、三下乡等活动的开展,扩展学生视野;最后,可以改变我们的培养形式,突出个性教育,培养出新世纪人才。源源不断的人才输出,还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
二、课程改革的具体建议与策略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科学的教学评价
“以人为本”是我们新课程改革中基础思想,一方面是在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上,满足更大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准,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我们为此务必要做好两件事情,第一是要科学落实我们的教学评价,不单单是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整体上的评价与细节上的反思改善,同时要求学生可以对我们的教师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让他们的提出对于老师的建议,更直观地了解到学生对于老师的要求;第二我们可以先进地引进导师制度,我们教师虽说已是经验丰富,但是教学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可以组成一对一的团队,适时地对于教学活动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的优化性改善这对老师的成长也是极其有利的。
(二)构建新课程改革新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
我们对于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有两个最基础的要求,那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所以建立一个“工具性”和“人文性”俱佳的教学体系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我们也可以从两个基本点入手。第一,加强对教师汉语言课程、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的专业建设,这是学生提升综合能力的直接途径,也是学生体会语文学习工具性的直接接触;第二,是文学课程的优化,是让学生接受文化熏陶的有效方法。“工具性”与“人文性”相互交融,让小学语文的各方能有机结合。
(三)增加创新成分,创设创新型课程
为了改变现阶段小学语文探究性课程开展不力的窘境,也回了弘扬当代创新思想的要求,开创创新型教学课程显得尤为重要。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网络论坛的讨论活动,开拓视野与强化逻辑,同时也可以开展三下乡活动,与新的同学探讨语文学习的心得体会,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讲都是很有帮助的。
三、结语
以上是笔者针对新课程改革展开的简要议论,以新语文课程理念与新生成的教学标准为尺度,来衡量我们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会发现有很多的问题急需我们解决,为此我们广大教育同仁还要一同为了更好的明天做出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田慧生.关于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的几点思考[J].人民教育,2005(9)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离不开教材。这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章可循,有“材”可用,可以更加凸显语文的工具性。但是仅仅围绕教材、教参、练习册而开展的语文课堂,显得非常的沉闷、呆板和枯燥。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彻底转变观念,要有针对性地扩展语文教材的使用空间,提高使用效果。所以,在语文教学上,教师要善于挖掘课程资源,丰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一、巧用教材资源,提倡个性阅读
教材是最基本的教学资源和课程资源。唯“教材”而教,语文教学必将呆板无味,缺失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在新课程的引领下,教师要认真研透教材,把握教材,吃准教材,让教材成为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载体。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把教材“研厚”一些,把教材“研深”一些,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将不再是见“材”用“材”,而是见“材”巧用“材”。
新课程标准提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现行教材所选课文经典名篇越来越少,如何充分利用好语文读本,是我们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之一。语文读本包含了很多经典名著,但是很多学校并没有重视语文读本,没有给予充分的时间阅读经典名著。在教学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提倡个性阅读。
二、转变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资源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学习上的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应大力鼓励学生激发自己的潜能,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性。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我们的教学资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是建立在自己原有的经验基础之上。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自我实践,一种是通过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学生的经验教训是他们获取新知识的基础。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建构能力。教师在掌握了学生知识构成的前提下,开设新的课程,必将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小学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学生错误资源的价值。教师改生字作业本时,总能发现易错字,而且主要错在字形结构上。教师就可以在下节课的课堂教学上,抽出时间集体纠错,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很显著。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的错误资源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
三、灵活运用教育理念,发挥教师的资源价值
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执行者,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教师的生活阅历、知识构成就是一份宝贵的资源。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不但有利于学生课外知识的增长,而且可以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来,这也是在创造语文课堂教学资源。教师还可以开发适合本地学生学习的校本课程,把研究性学习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教授《金色的鱼钩》时,我在教学中渗透德育,让学生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同学之间要像老班长一样相互照顾,以实际的感悟激发学生的认知。
教师作为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能够在课堂教学上促进学生快速地成长和发展。教师除了能教好学生教材知识外,还可以编制适合当地学生的校本课程,如具有广州番禺特色的校本课程《番禺古牌坊现存状况的研究》,学生更加有兴趣参与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而不把学习当做是一项任务,这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探究与写作的能力。
四、整合有限的课时资源,充分利用有效教学时间
课时资源是师生宝贵的学习资源。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课时资源都是必不可少的。课时资源是师生开展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时间保证。没有课时资源,谈不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学也就形同虚设。所以我们不但要有足够的课时资源,而且还要充分利用好课时资源。为了保证用好有限的课时资源,教师必须规划好教学课时安排,而不是盲目、毫无计划地开展教学。倘若教师不懂得利用课时资源,学校也应以科组为模块做好整体规划,整合语文课程资源与课时资源。教师做好计划以后,要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而不能使教学计划和目标流于形式,更不能使浪费课时资源成为常态。这种行为是不负责任的,是不可原谅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新课程 特点 理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2.137
新课改已经进行的如火如荼,这次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内涵十分丰富,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创新精神,它标志着我国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而我们不能为了课改而课改,必要的时候,一定要停下脚步,来审视我们走过的课改之路,一是看它是否偏离了方向,背离了初衷。二是总结它的经验,以便加以巩固,最终应对自如。
一、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
1.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出发点。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逐渐呈现出它的特点。首先,与传统教学相比,加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其次,新课程加大了对学生的要求,要求学生加大对信息、人际交往等的认识;最后,强调学生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的结合。其中纵向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横向指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五个方面。
2.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总目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做到让学生自主、客观地喜欢上语文,要求学生做到可以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此外,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更多的凸显出现代社会对能力的新要求,比如口语交际、创造性思维等。最为重要的是突出了实践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做到在实践中学习,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以求最快适应新课程下的教学方式。
二、新课程要求树立大语文教学环境的理念
首先,大语文教学环境的提出是基于学生学习母语的特点。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母语的学习并不是从一无所知开始的,而且母语的学习也不是只发生在语文课上,学习的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其次,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语文能力的获得必须在广阔的、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完成。事实上,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有很大一部分就发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之外。著名语言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就认为,从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看,得自课内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即大概有30%得自课内,70%得自课外。具体比例因人而异,各有不同,但课外的途径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来源。可见,要想搞好语文教学,就必须重视和充分利用语文课以外的语文教与学的广阔空间,这是学生进行语言学习和语言实践的大课堂。这就要求我们彻底改变语文教学的封闭局面,创建一个开放、多维的大语文教学环境,实现四个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语文教学同学校的其他教育相结合,语文教学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
三、新课程对学生主体的教学要求
1.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就是通过听说读练等方式,学生被动式的接受教师的灌输,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也就很难提高。所以,必须要重视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给学生一定空间和时间进行思考,教师把握好讲课的时间和节奏,避免出现机械式的讲解,让学生感到烦躁,要让学生自主预习和思考,然后找出不会的题目,积极的讨论,然后由教师讲评。
2.重视学习中的合作。
学习合作主要是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师生之间在课堂上可以积极的进行互动和交流,讨论难以理解的问题,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情绪。避免教师问,学生答的死板模式。另外还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对于不明白的问题,小组之间都可以进行交流和探讨,并实现“互补”,通过开展答辩、座谈会、小组活动、演讲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应用能力。
3.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提高动手和思维能力。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的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没有进入高层次的自主学习。通过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问题,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发现,得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题目印象更加深刻。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需要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新课程要求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材更趋生活化,有着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要呼唤生活的回归,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也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走向。生活化的小学语文教学主要表现在:
1.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传统的课堂环境过于强调了学习的功能,忽视了乐学的环境。而生活化的课堂环境,可以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情感。
2.用生活的理念来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将课堂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中。新课改下的教材非常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但是小学生的活动区域局限,生活的积累相对贫乏,我们作为老师在教学时就需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链接、拓展。
3.创新教学方法。语文课活动的主要方式是听、说、读、写及其综合。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自主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如通过看、做、唱等方式,让小朋友把有利于语文学习的非传统的活动方式统统拿来。
总之,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思考、总结。只有教师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游刃有余,才能让素质教育的花朵盛开得更加鲜艳。
参考文献
[1]王永成,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新思考,《中国校外教育》,2013年第04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不足;教学策略;教学方式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名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弊端需革除,但我们不能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新课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的思考,不断地反思,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的走进新课程,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更加高效。
一、小学语文存在的不足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之所以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引入有效教学是因为小学语文还存在一些不足,这些问题急待被解决:
1.我国有很大一部分小学语文老师还处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受传统教学理念的长期影响,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小学语文就是单纯学习知识、书写汉字、阅读课文的学习过程,并没有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纳入到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这种行为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只把语文当做是一种工具,因此在语文课堂上经常出现教师将文章肢解,分成几个部分,使得学生在理解上出现困难,不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涵义,对语文的学习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久而久之会降低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有一部分老师没去了解学生的差异,没因材施教有一部分老师在课余时间没有去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并不清楚学生现阶段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不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很多时候小学年级之间的语文教学没有差别化,教师没有考虑语文系统知识的梯度,导致出现教学计划和目标不合理的现象发生。另外,教师对于学生在个性、潜能方面的关注较少,在课堂上讲解知识时一概而论,没有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学过于表面,没有强化学生的深层理解。
二、小学语文教学优化策略
1、优化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新课程标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教学活动一定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去听、去说、去读、去写、去想,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听、去说、去读、去写、去想。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不学不行,不学难受,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定注重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讨论中互相学习、合作中互补彼此的不足。每一个学生存在不同的差异,他们的认知结构、经验水平、个性发展是不同的,合作学习时每个学生都能从别人不同的观点及方法中得到启发,取长补短。
2、倡导因材施教,面对每一名学生,张扬学生的个性
作为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这种教育体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一名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师一定注重教材的研究,了解每一名学生,因材施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情况的学生,实施相对应的教学方法,让优秀的学生更优秀,中等学生再进一步,较差学生学到基础知识,实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把语文能力素质的培养和知识传授有机结合在一起,把语文能力素质的培养寓于知识的领会、理解、运用、掌握之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再现语文教学的魅力。
3、注重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根本宗旨是育人,教师教学一定注重教书育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教书,最终达到育人的目标。无论如何训练学生,一定不能忘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忘记育人的使命。小学生的可塑性极大,个性鲜明,教学时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材内容的实质,学生思想实际实施教育,巧妙的运用教学方法,恰当运用教学艺术,挖掘教材一切可以利用的德育因素,把思想教育于知识讲授之中,让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充分发挥语文教育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中的作用,注重语文课外活动教学、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教学有机结合,这样,既可以发展学生的智育,也可以发展学生的德育、审美、品质修养,让学生多方面素质协调发展,互相促进。
三、如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1.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教师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并且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2.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生朗读《可爱的草塘》课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了一步。
3.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一位教师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教师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还比较抽象,他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他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他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他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四、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把握学生学习动向
1.创造学习氛围,点燃学生求知欲望
自主能动的课堂需要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点燃其求知欲望,就为自主能动课堂做好铺垫。可以以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需要注意的是,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问题大小难度适宜,尽量使所有人都参与。如在学习《说勤奋》一文,我主要采取巧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童第周的贡献有哪些”,“少年童第周取得了哪两个第一”,“滴水石穿是怎样一个故事,和本文主人公有什么关系”,“昂贵的显微镜讲述的是什么内容”,“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有明显的教学目的,针对教学内容展开,从头至尾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且难度大小合适,班上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选择针对性强的练习,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离不开练习,练习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好的练习可以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练习在于“精”,而不在于“多”。现如今,老师给学生留的练习越来越多,有的作业负担甚至已经到了孩子能力的极限。试问,学生天天疲于应付作业,哪里还有时间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哪里还有心情对语文保有一份愉悦的感受?此时的练习,学生不是应付,又能是什么呢?而好的老师留给学生的练习是适度的,练习的难度也是适度的,练习的含金量是高的,这样学生做几道题,不仅一天的学习知识可以扎实巩固,而且剩下的大量时间可以在愉快的心情下积累生活中的语文知识。举一反三的练习,使学生摆脱大量的繁琐工作,还可以为他们保留一份爱学的心,何乐不为?这样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则需要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收集和总结质量好的练习,在需要的时候拿出来与学生分享。这就需要老师的经验和直觉,也需要老师对整个学习课堂上学生学习状况的整体把握,这无疑又是给老师提供的一个需要攻克的难题。
五、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问题
1.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家长乃至学生可能都认为多练习写作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好途径。但是,与此同时也就出现了一个小学生写作的误区,就是写作的数量多,质量却不高。让小学生大量地写质量不高的作文,是既耽误时间又浪费精力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小学生的思维是十分活跃的,其想象力非常丰富,但是在现在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常常忽略了对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致使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陷入一种程式化框架,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无情地扼杀。教师经常会依据教学的需要,安排学生写读后感。
2.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对策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其中有学生年龄偏小的原因,也有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不适当的原因。小学生本身处于体能的活跃时期,爱玩的天性使他们很难长时间精力集中地投入作文的学习当中,在写作时,他们也常常是开始认真,越写精神越涣散。所以,小学生应该在有效的时间里练习高效的写作。小学生在语文写作课上不仅仅是在练习运用汉字和语法,更重要的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描绘美好的景物,抒发或喜悦或忧郁的情绪。应试的写作是枯燥的、无益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具有其特殊性、重要性和困难性。教师应该在按教学计划教学的时候更多地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让小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快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教师应该努力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写作变得更幸福。
六,总结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的正确教学方式是提高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注意运用准确规范、生动形象、风趣幽默、明白晓畅的教学语言,以保证教学质量,促使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玉秋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 课堂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摇篮,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促进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是学校语文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所以,课堂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策略指导并开展课堂教学,对教学价值的体现,学生成长的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采取哪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呢?首先,巧设导入语激趣。上课伊始,教师应根据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重难点,设计一段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导人语引入新课,以激活学生学习动力,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其次,设计擂台赛出情趣。小学生表现欲强,爱争强好胜,喜欢受人夸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抓住小学生这一年龄特点,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会兴致盎然,热情高涨,学习空前活跃。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选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激趣方法,会使语文课趣味盎然,迭起;会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2.灵活运用教材
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善于运用教材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第一、领会编者意图,提高驾驭能力。是否领会编者的意图是衡量教师对教材内容理解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在教学之前应从小学语文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和与之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全面了解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小学语文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二、结合教学实际,适当调整内容。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到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同时也要注意改革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不合理因素,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补充或调整,进行教学再加工,从而真正达到优化教学之目的。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不仅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具创新、探索意识的新世纪人才,就成为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第一、树立创新意识,着眼创新培养。课堂教学作为教师施教、学生求学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光要注意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和学生素质能力,着眼于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结果是不是唯一的、能否找出新的方法和手段,能否有更简便、快捷、方便的途径。第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创新。只有学生主动地学习了,才能使教学落到实处,创新思维才能得以发展。第三、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思维,语文是思维的体操,语文课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能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和发表创造性见解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他们主动创新的能力。
4.倡导小组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法适时地引导学会合作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独立的群体,每个小组成员都是这个小组的一分子,小组的健康成长需要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支持、合作、促进。小组的点滴进步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大家共享的荣誉。这样,学生的团队精神就会逐渐得到培养和加强。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教师必须明确这样一个道理合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自然生成的,它与其他技能一样离不开后天有意识、有计划的训练与实践。
总之,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特点,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努力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语文素质在和谐、民主、快乐、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孝大.教学创新的探索[J].中小学管理.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