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民办高校的管理范文

民办高校的管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6:0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民办高校的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民办高校的管理

篇1

关键词:“改变” 民办高校 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082-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办高校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不仅办学规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而且人们对于民办高校的认知度越来也高,民办高等教育已成为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政策和管理的不规范,我国的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着“五高”,即办学高投入、招生高规模、管理高压力、政策上高风险、社会高期望,民办高校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鉴于此,民办高校要创新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实现民办高校管理层的“改变”,不断加强行政管理建设水平,打造一个特色鲜明、有针对性、高效率的管理层,是促进民办高校良性发展的迫切要求。

1 民办高校管理层的特殊性

简言之,民办高校就是指除国家机构外的组织或者个人,用非国家财政性的资金,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创办的高等院校。我国民办高校的办学历史已经快30年了,办学规模已不再是以前的“三无”(无资金、无师资、无校舍)状态,而是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逐渐涌现出了一批资金实力雄厚、办学质量高的院校,它们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与公办高校相比,更加注重自身的办学特色,倡导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民办高校管理层是民办院校的行政决策层,关系到高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等方方面面。比起企业组织的管理层,民办高校的管理层具有以下特点:其一,管理层既涉及行政管理,又设计学术管理,两者相辅相成,统一于学校的发展战略。其二,管理所涉及的对象及其广泛,不仅涉及到广大师生,还涉及到职工、后勤人员等三大群体。其三,管理层队伍专业性强,因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往往会涉及到大量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其四,管理层所从事的管理既包括行政管理,又包括教学管理,两者缺一不可。可见,民办高校的管理层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行政执法能力以及相应的专业水准,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 “改变”管理层民办高校的必要性

在每个企业中,如果没有管理者的领导,“生产资源”始终只是资源,永远不会转化为产品。同样的,对于民办高校,管理层的素质与绩效是高校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但是,目前我国的民办高校管理层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其一,行政管理理念落后,对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以及民主建设缺乏必要的认识,同时服务意识淡薄;其二,机构臃肿,人事管理体制僵化,导致人浮于事,管理混乱;其三,管理层兑取整体素质不高,且存在“终身制”的弊端,打击了年轻行政人员的积极性。

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改变”民办高校管理层对于整个高校建设的益处:

(1)“改变”后的管理层办事效率将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直接提升民办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如果现在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的管理层能够得到改变,那么民办高校行政管理建设将不断加强。精简管理层,无疑将提高管理层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同时他们的民主意识和服务意识将有一个很好的改观,从而使得管理层的行政效率、办学水平和质量得到改善,自然而然地将提高民办高校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2)“改变”后的管理层将对学校的教学和学术建设起到推动作用。由于高校行政管理的特殊性,管理层不仅需要进行行政管理,还需要进行教学和学术管理,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一个良好的行政管理体制,是高校进行学术建设,提高办学质量的保证,也必然将对高校和谐校园环境的建设起到促进作用,使得广大师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科研和学习上来。

不难看出,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地“改变”民办高校管理层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对于提升民办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非常重要。

3 实现民办高校管理层“改变”的对策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就民办高校管理层的“改变”而言,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转变过去“管理者”的角色,更加强调管理层的服务意识

在国家行政机构转变职能的大背景下,民办高校也应转变以往落后的管理理念,突出服务意识。这就要求董事长、校长和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善待教师与学生,树立“为高校的发展服务,为师生服务”的意识,民主决策,做一个真正的“教育家”。此外,高校应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避免公办高校同质化发展的路径,而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差异化竞争,找准市场需求、找准自己的特色,突出技能培养。

3.2加强管理层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和专业水平

一方面,对董事长、校长以及各级行政人员加强教育培训。根据西方国家的经验,所有能够进入高校管理层队伍的人员都应该是依法进行了专业知识培训的;另一方面,提高管理人员的准入门槛,也就是说,要完善聘用制度,严把入口关,对于政治素质不高、管理经验不足、专业能力不强的人员一律挡在门外。同时,还应当完善管理层人员绩效评估机制,竞争上岗,对工作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人员给予奖励,对于工作作风不正、服务意识不强的人员给予通报批评,以此来提高管理人员服务的积极性。

3.3健全管理层人事管理体制

对此,就要取消行政人员“终身制”体制,吸引和招录一批年轻的优秀人才,使管理队伍年龄结构逐渐年轻化,为管理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同时,还要在管理层队伍中树立民主意识,体现出师生在高校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高校的发展真正为师生服务、为学术研究服务。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民办高校; 财务管理; 问题及改进建议

《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使我国民办高校在逐渐宽松的政策与社会环境中,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正在迅速兴起和发展。很多民办高校已经有资格进行统招,尤其是被教育部批准为民办本科招生的院校。许多民办高校已经利用政策优势,通过办学者艰辛的努力,由无校舍、无资金、无教师的“三无”学校起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坚持规模和效益并举的发展理念,为学校办学积累了难得的资金,初步实现了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完善。可以说,目前少数民办高校的办学条件与公办高校相比已不逊色,甚至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过公办院校。

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在这种大好形势下,民办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但是其规模的急剧扩大与管理的脱节,严重影响了我国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比如:有的民办高校以营利为目的,乱打广告、乱招生、乱收费;有的民办高校投资者任意抽逃资金;还有的存在产权关系不清、“家族式”或“企业化”管理、经营不透明、校务不公开、财务管理混乱、资金“体外循环”问题严重。所以加强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已经刻不容缓。

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是民办高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高校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基础工作。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工作混乱,势必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影响学校的大局。搞好财务管理工作,维护学校经济秩序,搞好财务经济活动分析,是保证推进教学工作、维护学校发展的前提。所以,认真研究财务管理工作,探索民办高校财务活动的最佳方式,是民办高校财务部门的责任。

一、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

(一)基本思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

财务管理体制是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的先决内容,是组织财务活动、划分财权和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根本制度。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作为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首先必须与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相一致。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及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现状,建议民办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采用董事会或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模式,校长为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规模较大的学校可以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但是,从我国现阶段民办高校实际情况来看,“分级管理”的条件并不具备,包括规模较大的民办高校在内,所以应以建立“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为宜。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运行体制,有利于民办高校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有利于确立学校独立的法人财产权;有利于学校在自主理财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集中财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也有利于避免因管理层次过多造成的决策迟滞,增强民办高校适应市场的能力。

(二)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

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是指学校内部财务各项工作分工与协作的层次与框架。从国外情况来看,民办高校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超脱型,即由董事会委派财务总监主管学校财务工作。其特点是既能体现董事会的授权,又有利于充分体现财务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校长“超脱”于学校财务工作之外,不利于激励校长的办学积极性。二是专家型,就是在校长统一领导下,授权由与副校长职位平行的总会计师负责具体分管学校的财务工作。这种体系框架充分体现了学校财务管理的专业性和财务决策中专家意见的权威性。三是分权型,即专门配置分管财务的副校长,代表校长对学校财务工作实施统一领导。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财务副校长与财务机构负责人都需对校长的授权负责,有时会形成冲突。笔者认为,我国民办高校以采取第二种类型较好。因为设置总会计师,有利于“规范高等学校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相对于公办学校而言,民办高校的法人治理结构独特,财务管理也相对复杂,设置“精于理财”的总会计师,更为必要、迫切。

二、民办高校收入与结余的分配

民办高校的利益相关者广泛而复杂,出资人、办学者、管理专家、教学科研人员、学生及其家长、国家政府和社会公众,共同组成了学校的交互式财务关系。妥善处理各方财务关系,合理安排各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关系,是民办高校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的核心内容。

(一)民办高校的“收入”与“结余”

民办高校的基本财务特征是社会资源的教育化和教育资源的社会化,这是社会资本营利性与教育事业公益性的一种结合方式。社会资本的营利特征要求我们不能漠视社会资源提供者获取适当的、合情合理的回报。

教育不能以营利为目的,并不排斥教育有可能甚至需要赢利。这不仅是因为教育的运作需要有一定的经济作为支撑,而且也因为教育本身需要不断发展,需要不断地投入。民办高校的持续发展,需要“收入”“结余”来积累资金,更需要用“收入”“结余”给予资源提供者适当的回报来激励其对教育不断投入的热情和积极性。

民办高校的活力与生机也主要体现为财务的活力与生机。民办高校相对于公办高校而言,机制优势产生效率优势,效率优势必然反映出更好的成本效益比。社会化的教育资源配置,完全有理由产生“盈利”和“结余”。

(二)收入与结余的分配原则

民办高校收入与结余的分配不能等同于企业,一方面是因为教育事业的公益性;另一方面也因为教育资源的多样性。教育事业的公益性要求学校分配必须有利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资源的多样性,又要求学校分配不能采取单纯的投资者剩余权政策。为此,民办高校的收入与结余分配应遵循以下原则。

1.风险防范原则。民办高校的“市场性”使学校面临多种风险。如:生源风险、财务风险、政策风险、责任风险、事故风险等。为了防范风险,避免学校发展的不稳定性,民办高校就有必要从学费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保证金。风险保证金计入学校教育成本,主要用于弥补各种风险导致的亏损或收支不平衡。

2.发展优先原则。民办高校在安排与调节各方面利益关系时,应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要有利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3.分享原则。民办高校的资源形态具有“资、智并重”“财、才共生”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货币资源、实物资源、智力资源、机制资源、品牌资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民办高校的收入与结余就应该让各种资源的提供者共同分享,惟此才能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4.出资人合理回报原则。《民办教育促进法》第51条明确规定,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必需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

(三)民办高校结余分配的基本模式

结合《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有关规定,建议民办高校结余分配在不违反国家有关法规制度规定的前提下,按下列要点进行。结余是指民办高校年度总收入与总支出相抵后的余额。民办高校的结余(除国家拨的专项款以外)可以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还可以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剩余的部分为事业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的收支差额,形成滚动发展的态势。民办高校的收入大部分为自筹资金,来自于学生,来自于社会。学校要做好预算,要统筹安排,在保证收支平衡的基础上,做到有结余,使学校的财务运行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以维护学校工作稳定和发展的需要。学校越要发展越应考虑到这一点,对民办大学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在没有国家经费支持的情况下,在财政上保持发展后劲,对于学校立于不败之地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民办高校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一,我国《会计法》规定: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也就是说一个自然年度为一个会计年度。但是对于教育部门尤其对民办大学用一学年度为一个会计年度更为适宜,更能反映学校的实际情况,更能合理地安排资金。一般对学校来说每年的9月是学校新一年的开始,次年的8月是一学年的结束,学校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围绕着教学活动而展开的。按学年度编制财务预算,报送会计报表,进行财务管理,更有利于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

第二,民办高校应注重加强财务管理,按《会计法》的规定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业务素质相适应的会计人员,建立健全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民办高校的会计人员要加强对预算管理、经济法规、财务制度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 瞿延东.民办教育的投资主体与校产属性.中国教育报,2001-5-29.

[2] 纯收入分享制的理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于1984年提出.参见《分享经济》,中国经济出版社,1986,(6).

[3] 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1章第1条,1997.

[4]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高等学校建立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意见.教财[2000]14号,2000-6-13.

篇3

1 民办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现状

1.1 制度不健全:国家对于民办高校开展科研活动不重视,主要体现在申报省部级以上课题方面有种种限制,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高校教师申请省部级、国家级等课题处于劣势。因为职称的限制,青年教师根本就没有申报资格,只能依附于从高校退居二线的老教师,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科研潜能。民办高校的教师中级职称以上的很少,科研队伍不健全。

1.2 科研兴趣淡薄,缺少积极性。为了做好教学工作,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基本无暇顾及科研,更谈不上开展科研。虽然一些教师意识到科研的重要性,但不知从何入手,或是由于科研经费等问题中途放弃,或是认为最后发表几篇论文,就取得了科研成果。再者,有些教师在科研上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对参与的科研项目积极性不高。有的青年教师存在偷懒心理,考博以后或者等到晋升职称需要的时候再做科研,眼前还没有把科研提到日程上来。高校中论资排辈的现象和观点普遍存在,与公办学校相比,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申请省部级、国家级等课题处于劣势。

1.3 科研档案意识不强。从政府和学校层面上说,由于历史和成长过程的原因,民办高校大多只重视招生人数、校园建设、规模扩大等硬件建设,普遍没有开展足够的科研活动。另外,和公办高校相比,政府对于民办高校科研工作不重视,没有提出硬性要求。很多申报的科研信息均将民办高校排除在外。在高层次的课题申报和方面,对于民办高校教师均有限制,导致了民办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经验缺乏、较为落后的局面。近几年,许多民办高校开始重视科研工作,鼓励教职员工大力开展科学研究,但也没有充分认识到搞好科研档案建设与搞好科学研究工作的必然关系。再者,大部分教师认为参加科研目的是就是为了晋升职称,不注意资料的积累,甚至担心科研课题文件资料特别是技术成果泄密对自己造成损失,不愿上交或不主动上交给档案部门。

1.4 科研人才缺乏,科研档案无连续性。相对于公办高校来说,民办高校一般只能吸引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和年龄普遍在55岁之上的离退休老教师,以及从公办高校聘请的兼职教师。这就使得民办高校从一开始就在科研建设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滞后:一方面离退休教师大多数都以授课为主,且在本专业的理论研究方面已经和当前前沿问题脱节,无法对年轻教师在科研方面进行“传、帮、带”;另一方面,兼职教师还要兼顾本单位的任务,在教学方面未能全身心投入到民办高校的教学工作中,科研方面更是贡献甚微。近几年,绝大多数民办高校已经大批引进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以及少数博士生。但由于民办高校待遇相对较低,以及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的担忧,导致高学历者心理失衡,一旦有机会找到更理想的工作,就会辞职。这就导致本应成为民办高校科研队伍的中坚阶层的人才流失,缺乏有层次的科研梯队,仅有一些校级厅级等级别较低的项目,省部级以上的项目少之又少,更有甚者,很多课题刚立项,主要参与人员就已离职,导致科研成果没有连续性。科研档案的不完整、不系统,影响其开发利用价值,反过来也影响了原本薄弱的民办高校科学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

1.5 科研工作缺乏组织和制度保证,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一方面,机构设置不完善。专门科研机构及科研管理机构是科研工作的组织保障。目前设有独立科研管理机构的民办高校很少,大都依附于教务处或者信息中心等一些校级的行政部门。学校的科研制度也不规范,比如,关于科研课题和经费的申请、科研考核制度、科研奖惩制度和科研档案管理等方面,基本缺乏明确的规定和管理。这些都制约了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另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员配备极少,大多数民办高校的科研干事都是兼职,主要工作还是教学,没有太多精力收集、整理归档材料。与档案工作相关内容的培训更是没有参与过,对档案工作管理意识不强,许多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认为,科研档案管理就是把科研活动的资料收集起来,递交给学校综合档案室就行。无视法律规定,常常以复印件应付归档。我国《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归档的科研材料必须是原件,根据需要可复印若干份。但是有些科研人员却将原件据为己有,以复印件交档案管理部门应付了事,容易给一些人造成舞弊的可乘之机。

1.6 科研经费投入不足。民办高校科研经费普遍不足。其主要原因:一是民办高校的科研工作没有纳入主管部门的统一管理,不像普通高校那样每年都有数量可观的科研经费下拨,实行专款专用,为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较多的经费支持。二是民办高校经费来源主要靠收取学生学费,科研投入相对不足。三是自身对科研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1.7 科研材料收集不齐全,科研档案难以集中管理。由于民办高校师资较为紧张、教学任务繁重,有能力的教师即使挤出时间来从事科学研究,但缺少时间对科研过程形成的原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有序上交。有人认为科研档案的收集、归档是档案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因此,档案部门收集到的常是项目申请、立项表格、鉴定材料等一般性资料,而真正的科研原始记录材料很匮乏。由于学校知名度和科研水平不高,承接不到重要的科研项目,不少教师常会以个人身份参与强校、外单位的科研工作,这就构成本校科研项目的“流失”,导致本校科研档案的收集困难。

1.8 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和规章制度。由于民办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一般起步较晚,再加上档案管理意识不强,管理手段和规章制度不健全,因此,档案部门经常难以收集到建档所必需的完整的原始资料,这就造成科研档案中一般性技术资料多、关键性技术资料少。由于科研档案的不完整、不系统,影响了它的开发利用价值,反过来也影响了原本薄弱的民办高校科学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

2 民办高校科研档案建设的对策

增强师生员工的科研档案意识,提高对科研档案价值的认识。

2.1 学校方面。首先,重视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对科研档案管理的意识。民办高校要改变只重视课题项目立项数量和论文的数量,而忽视科研档案整理的局面。要对校领导到全校师生加强对科研档案的重要性的宣传。科研档案不仅是申请立项、研究课题、调研、总结研究成果、、结项等具体工作,也包括了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总结、积累的过程。科研档案的整理也并不是单纯的某个部门或某个人的行为,而是所有做科研的师生在研究的同时,要有意识地积累科学研究的过程稿,包括调研材料、研究报告、应用证明等资料。这样才能使得科研档案起到应有的知识传承的作用。其次,要健全科研机构,制定完善的科研制度,加大对科研工作的奖惩力度。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例,从2008年本科评估开始,就专门设置科研处,并在二级学院设立科研干事,以方便科研工作的展开和科研档案的收集整理。2010年成立经济研究所、纳米研究所等九个研究所,由主管教学校长主抓。在制度方面,先后制定《黄河科技学院科研项目经费资助管理办法(试行)》和《黄河科技学院科研奖励办法(试行)》。最后,给予必要的设施支撑。科研档案的整理,并不是单纯地收集资料就行了。需要配备计算机、扫描仪、网站网络环境、储存载体等,才能够保证科研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师生层面。首先,要转变思想,重视科研工作,正确认识科研和教学的关系。一方面,教学可以促进科研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能发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一系列问题,科研活动可以围绕这些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活动;另一方面,科研活动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在科研活动中能接触到更多的新思想、新知识和新信息,并在教学活动中传播给学生,这有助于改进和丰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水平。其次,在做科研的同时,要注意资料的收集。完善的科研档案为其他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成为本领域前期的研究成果。其他科研工作者可以在不违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利用和借鉴这些成果,能够避免重复劳动,减少各方面的浪费。

2.3 业务层面。民办高校要配备与业务工作相适应的专兼职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同时要加强对全校师生宣传科研档案业务的培训和指导。要明确各类人员对科研档案收集的范围,以及其归档范围。

2.3.1 学校科研档案管理要综合管理的是科研的准备阶段、研究阶段、结项阶段、成果推广利用阶段的各类材料资料,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资料都要归档。主要包括上级科研部门关于科学研究课题的题目征集、课题的批准立项的文件、任务书、委托书、项目结项证书、获奖证书等,学校内部的科研规划、各类科研成果的统计报表、总结材料,学校组织承办或师生个人参加科研交流、学术会议的会议材料等。

2.3.2 科学研究的课题组或者要收集整理的包括:科研课题审批文件、任务书、委托书,开题报告,课题研究计划,经费预算,方案论证和协议书、合同等文件。另外,重要的是研究阶段中,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设计文件、图纸,关键工艺文件,重要的来往技术文件,研究工作年度进展报告等。总结鉴定验收阶段、成果和奖励申报阶段中的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经费决算材料、成果和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推广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证明材料等。最后是项目的推广应用阶段,包括推广应用方案、总结,扩大生产的设计文件、工艺文件,转让合同,用户反馈意见以及专利证明等。对于这些较详细的资料要求装订成册,制成统一形式交给科研部门或档案部门存档,需特别注意的是归档材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原始性,要以原件归档。

篇4

【关键词】老子 管理思想 民办高校管理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国的教育现状也越加引起了中国人民和世界的关注,尽管这些年我们国家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在增加,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总体而言,中国还没有真正地可以与公办高校竞争的民办高校出现,更别说像美国哈佛和斯坦福这样的世界级的私立大学了,众所周知,只有出现民办高校的百家齐放,才能刺激和带动我们国家整体的高校质量。本文拟从老子的思想中挖掘可供民办高校的管理精髓,为民办高校的发张、壮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的探索和支持。

一、不争而胜的战略思维

我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民办高校要想在处于劣势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打响品牌知名度,需要管理者具备高瞻远瞩的视野和对学校发展的长期规划,更需要与众不同的战略思维。老子在《道德经》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里的“不争”并不是在现实中无所作为,被动应对,而是在战略上高过对手,找到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最快的抢占战略制高点,不做太多的同质化恶性竞争。众所周知,同样是国际顶尖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研究在美国名列前茅,享有盛誉;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以培养商业精英而著名。每一所知名大学就像每一个成功人士一样,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个性,正是因为这种与众不同的特质造就了他们各自的辉煌,而这一切要归因于成功的大学的另辟蹊径的战略思维。马云曾说过:“心中无敌,无敌于天下。”就是对老子“不争而胜”的最好诠释,目前中国的很多民办高校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一定要结合中国发展和世界一体化的新形势,在战略高度和战略定位上,高屋建瓴,高人一筹,独辟蹊径,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这样才能为民办高校的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对于还在发展初期的民办高校而言,一定要学会聚焦,打造自己的独特竞争力,最终达到老子所说的“不争而胜”的境界。这正如paypal创始人彼得・蒂尔在他的畅销书中所说的:每个垄断企业都是靠解决一个独一无二的问题获得垄断地位;而企业失败的原因却相同:它们都无法逃脱竞争。民办高校虽然不是企业,但是其发展规律也遵循着类似的竞争规律,因此学习老子的不争而胜,就要求民办高校的管理者能有大胆尝试的战略眼光。

二、上善若水、知人善任的管理之道

从古至今,一切伟大是事业无不得益于人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是一起伟大事业的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刘邦说的好:“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可见,善用比自己优秀的人才是成功的关键。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也认为:管理的核心在于人,管理的目标是为了促进人自身价值的实现,管理的良好绩效要通过人的努力方可实现。民办高校要想和公办高校竞争中胜出,要有良好的留住人才的机制,更要有独到的管理人才的制度,尊重人才,“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高校是知识分子集聚的组织,领导者要想让所有的人充分发挥其工作潜力,不应该高高在上,指点江山,而应该学会“上善若水”的管理之道,乐于奉献,满足员工物质需求的同时,还要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做到“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管理者要严于律己,淡泊无私,行不言之教,同时,管理者要像水一样谦卑处下:“天地所以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道德经》第七章)。高校的管理者应该具有先生那样的雅量和识人之明,相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任人唯贤,尊重人才,让每个员工各得其所,各施所长。管理者不仅要研究每一员工的潜力、创造力和精神需求,还要研究整个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形成整体的强大合力。“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道德经》第三十三章)领导者只有知人善任,发掘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和优势,因势利导,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积极性,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治学和育人氛围。因此,一个有竞争力的高校,就应当是通过激发每个个体的高尚的动机,锻造齐心合力、配合默契、协同作战的团队,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良性的循环。

三、循序渐进的提高竞争力

老子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道德经》第七十章)。又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可见对于高校的管理者而言,最难的不是“知”,而是不折不扣的行动能力。对于民办高校的领导者除了要指定长远的战略规划,更要有“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的实干精神,因为“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比作于细。”大生于小,多起于少。(《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正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第六十四章)。民办高校现在面临着巨大的挑张的同时,也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如果管理者能够理性地面对现实,每日切实的处理好主要矛盾,不断地改进工作效率和整体效能,就可以最终由弱变强,由小变大。一个高校的综合实力提升有赖于它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而这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需要开弓没有回头箭的持续努力,更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平实努力,所以领导者要开创一个良好的平台,让高校的所有工作人员在不断得精进中保持科研和教学的动力,形成良性的循环。纵观国外名校,无论是哈佛,还是牛津和剑桥无不是经过长期地可持续发展,才造就了如今的巨大知名度和良好声誉。我们相信未来的中国高等教育必定会因为民办高校的参与而产生“鲶鱼效应”,让中国的高等教育更上一层楼。

四、结语

老子的思想言近旨远,充满了辩证思维,体现了他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洞察。中国民办高校的发展面临着机会和发展并存。如果高校管理者能够有清晰而独特的发展目标,学会道法自然的管理之道,在行动中提高竞争力,这样在不久的将来,定能超越公办高校,提升中国整个高校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应鼓.老子注释及评价.中华书局,1984.

篇5

关键词:民办高校;招标;档案管理;措施

民办高校在迅速发展过程中,各类教育教学设备投入不断增加,民办高校招标采购工作内容日趋增多。民办高校招标采购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任务目标实现的前提。在招标采购的过程中,招标档案积累的数量逐步增多,科学、合理的做好招标档案的管理工作,是保证招标采购工作规范开展、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做好招标档案规范化管理,是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式,是衡量民办高校管理水平、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准。招标档案作为民办高校招标活动的重要历史记录,是民办高校各项招标采购活动的真实反映,在民办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招标档案规范化管理是民办高校必须要给予充分重视的内容。

一、民办高校招标档案管理的现状

招标档案是招标项目具体实施及验收执行的依据,是对招标项目完整、真实的历史记录,是不断完善民办高校招标体制、实现招标采购工作规范化的重要环节。虽然很多民办高校都建立了符合自身实际的招标采购制度,并建立了相应的招标采购档案管理制度,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缺乏具体实施的机制,对招标采购档案管理工作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招标采购档案管理制度有待健全

各民办高校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及自身实际,建立了档案管理制度,并形成自身的档案管理体制。但招标采购档案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真空,在制度层面不健全,招标采购部门与学校的档案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在招标采购档案材料移交归档时,经常出现档案材料不全的问题,这为日后的档案管理、查阅、利用带来很多问题,没有实现档案应有的作用。同时,由于很多民办高校负责招标采购工作的人员是兼职,对招标采购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责任心不强,对档案的搜集、整理、归档工作不熟悉,容易造成档案材料的丢失。因此,从制度层面完善招标采购工作内容,强调招标采购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形成相应的问责机制,确保档案材料的完整、真实、有效。

(二)招标采购档案管理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招标采购工作本身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复杂性的工作,从采购申请提出、招标文件的制作发售、招标会召开、招标项目的评议确定、合同签订、合同执行、合同内容验收、招标采购项目材料的整理归档等,涉及诸多方面,这就对招标采购档案管理人员提出较高要求,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但要对招标采购的各项制度、程序、实施方式等熟悉掌握,而且要具备坚实的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熟悉档案管理的各项要求。但是,目前很多民办高校招标采购档案管理人员都是兼职从事此项工作,没有固定的专业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招标采购档案的管理工作,部分民办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学历较低,专业水平有限,这给招标采购档案管理工作产生较大的困难,没有形成招标采购档案规范化管理模式,档案管理的随意性较大,无法充分发挥档案的历史鉴证的作用。重视招标采购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是民办高校适应我国高校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民办高校自身档案管理建设的必然要求。

(三)招标采购档案管理手段有待完善

招标采购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每一项采购都会形成大量的纸质档案材料。每一项采购发售的招标文件都具有时效性,要求投标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容做出投标的响应,这些都是通过纸质材料进行反映,保证招标采购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得以实现。但纸质档案材料的保管在现实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保管年限问题,由于纸张在经过长时间保管后,容易出现字迹模糊、纸张断裂、粉碎的现象,会出现重要数据、资料丢失的可能。因此,必须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保证招标采购档案材料完整有效,同时提高查阅效率。

二、民办高校招标采购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健全招标采购档案管理制度

民办高校招标采购档案内容主要涉及学校货物、工程、服务三大类,要保证招标采购档案管理的科学、规范、有效,必须健全民办高校档案管理制度,从学校层面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内容,从具体业务部门层面完善相应的招标采购档案管理措施,对不同层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予以明确;健全相应的监管、安全保密、奖惩等制度,形成有效的问责机制,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及责任感,实现招标采购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操作,确保招标采购档案材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二)提高招标采购档案管理人员业务能力

招标采购档案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档案管理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而招标采购档案管理工作又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复杂性的管理工作,要求从事管理的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具备相关的业务知识,具有较强的工作服务、责任意识。

首先,要有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业务能力的高低是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提升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论是学校档案管理部门还是具体招标采购业务部门,都要重视档案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的提升,以此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其次,要具备相关的业务知识。做好招标采购档案管理工作,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档案管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工作过程中要认真思考,深入研究,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提高业务技能,既要掌握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又要熟悉、掌握有关招标采购的业务知识,具备较高的综合业务素质和能力。

再次,具有较强的工作服务、责任意识。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服务性的工作,要积极主动的做好档案管理和服务工作,不论是档案材料的搜集、整理、装订、归档,还是档案材料的借阅、保管工作,都要严格按照相应制度执行。同时,又要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确保招标采购档案材料的安全。

三、结语

招标采购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细致繁琐的工作,是学校在其发展过程中重要历史鉴证内容之一,对学校的权益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招标采购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招标采购专业知识、技能和档案管理专业知识、技能,同时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和较强的责任心,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出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建议,对工作认真负责,保证招标采购档案管理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燕.高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大学学报,2011,(21)

[2]赵淑琴.论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要求[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10)

[3]程灿华.加强高校教学档案的建设与管理[J].梧州学院学报,2008(6)

[4]赵丽华.浅谈高校档案管理创新[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2)

[5]王亚军.浅议招标档案的规范化管理[J].中国招标,2006,(37)

篇6

关键词:班级管理;问题;对策

2017年1月18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指出,民办高校在我国高等学校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民办高校的迅猛发展,不仅极大的丰富了我国的教育服务供给,还有力的创新了我国的教育机制,使更多的老百姓能够享受高等教育的发展成果,为我国社会稳定、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形成创新型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1982年我国第一所民办大学中华社会大学建立,截至2017年1月,我国共有742所民办高校,在校学生达到616.2万。30余年的时间,民办高校的数量和教学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当然,这种迅猛发展也带来了很多问题,给我们高校辅导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1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

1.1学生基础较弱,但是思想较为活跃

大部分民办高等院校是指第三批及以下的高等院校,录取分数线不高,例如安徽省2016年文理科三本录取分数线分别为453、446,相比公办学校而言,民办院校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学生对课外活动更感兴趣,各类兴趣社团常常人满为患,而学科知识类的社团却无人问津,一些学生宁愿在文体活动中投入更多的时间,而不愿意在学习上投入大量精力,导致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更加薄弱,但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

1.2自卑感较强,心理压力较大

民办高等院校在录取分数线上低于第一批和第二批公办高校,因而民办高校的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民办高等院校学生的自卑感常常表现为成就动机低、习得性自弃、压抑情绪等。自卑感较强的民办院校学生在面临困难时常常退缩,并且害怕失败,他们无法像自信者一样将积极的情绪带到学习和工作中,而是独坐一隅,自怨自艾,觉得自己孤苦无依,甚至引发抑郁症。

1.3自尊心强

民办高等院校的学生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当她们的想法与周围意见出现分歧的时候,会尽量坚持自己的观点,不会轻易作出让步。自尊心强的人内心敏感,他们很容易受到身边的老师或者同学语言和行为的影响,在心理上对自己进行剖析。

1.4自律性较弱

民办高等院校的学生自律性较差,在思想和行为上对自己的约束性不够。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学生拥有丰富的课余时间,但旷课、迟到、早退、沉迷网络已经成为部分民办高等院校普遍的现象。

1.5目标不高,讲究实际

大部分民办高校学生对自己的水平和能力都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在职业的选择上也较为谨慎,不好高骛远,能够从自己的能力和实际出发,选择自己能够驾驭并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具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2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对策

2.1帮助学生尽快完成角色转变

由于大一新生刚刚进入大学校门,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还不熟悉,可能有较多的同学认为大学跟高中差不多,只是寄宿在学校而已,而真正进入大学之后才发现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高中时期紧凑的生活、学习模式,在大学发生了完全的改变,老师不再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详细讲授,更多的要靠学生自主学习。这种变化让很多学生不能完全适应,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辅导员便要帮助学生尽快转变角色,努力让他们实现角色转变,达到角色适应。

2.2塑造良好的班级文化

人的一生会接受到各种各样的文化熏陶,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班级是学生在学校活动最多的场所,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塑造班级文化的时候,要注意结合班级同学的性格特点,从各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塑造出良好的班级文化,以促进班级的整体进步。

2.3培养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

要在班级里培养一支能力强、责任心重、自律心强的班干部队伍。好的班干部队伍能让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当然如何选择好的班干部是一个复杂的工作,有的同学刚进入大学,做事比较积极,但是这种积极性能否延续四年?这是一个未知数。所以选择班干部得讲究方式、方法,首先要让有心去申请班委的同学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要让他们带有责任感的去工作。其次,要选择那些能很好处理班级同学关系的同学,树立他们在同学中的威信。指导他们正确处理和同学们之间的关系。

2.4充分调动家校联系,以提高班级管理的工作成效

对于学生来说,家庭和学校是其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境,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对其成长成才产生重大影响。学生的培养仅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要将学校与家长联系起来,通过家校联系的方式,将高等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双管齐下,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作为民办高校辅导员,我们在工作中也面临着很多问题,承受着较大的压力。我们不仅要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还要探索更好的方法去管理班级。我们在授业解惑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民办高校的辅导员的工作是动态的,在日常工作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找到最适合学生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志春,王小红.优化班级管理探析[J].现代教育论坛,2008,(8).

[2]刘永善.班级管理初探[J].新西部,2008,(12).

[3]王新利.班级管理浅见[J].中国农村教育,2008,(7).

[4]梁晓.从习惯培养切入,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J].现代教育论坛,2008,(7).

篇7

关键词:民办高校;行政管理;绩效;策略

高校行政管理是校园建设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除了具备协调校园内外关系、保证校园日常管理秩序以外,还关系着学校教师工作热情的高低和工作态度的优劣。除此之外,行政管理绩效的提高也有利于学校社会形象的树立。

一、我国民办高校教师的特点

(一)缺乏稳定归属感

民办高校由于建设规模小,建校时间短,校内教师资源相对也就较弱,其主要的教师资源大多数为大学毕业生。一般来说刚步入社会的应届大学生对于自身的工作期望都很高,民办高校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他们累计经验的地方,一旦出现更好的就业岗位,大学生就容易辞职另谋出处,还有一些大学生则使将民办高校当成了暂时的栖息地,作为自己学习之外的一处住所。而其他具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往往因为自身在原单位可以享受退休待遇,在民办高校的工作积极性就比较低,并且有部分老教师认为在民办高校任教,随时都可以辞职。这些情况也就使得民办高校难以拥有稳定的教学资源。

(二)知识能力水平有限

应届毕业大学生参加工作时还缺乏社会经验,社会历练较少,对于教学工作的意识也很薄弱,在进行教学时往往难以发挥创新意识,其文化知识底蕴也难以应对高校的日常教学工作,缺少文化背景知识作为支撑的大学生在教学时往往就容易出现逃避心理,学生在课堂上吸收不到新的知识,教师学识视野狭窄也限制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倦怠感,降低学习主动性。对于民办教师职称评选工作,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也容易自我满足,缺乏奋斗心理,而年级教师又由于知识单薄,在自我学习方面主动性较差,就导致自我完善能力缺失,缺乏提高工作效率的积极性,从而导致民办高校整体教师教学水平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我国民办高校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考核指标缺乏科学性

高校教师工作数量难以进行统计,教师绩效考评中的达标要求也就因此难以设定。传统高校绩效考核指标设定通常是以品行、能力、工作表现和业绩四种来进行教师考核工作,但对于教师来说,并不是所有工作都能够转变为数字进行统计的,这就造成了在实际考核工作中教师工作业绩数据统计不全的现象。尽管现代高校绩效考核已经逐渐摒弃了传统考核方式,采用计算机技术对绩效考核进行全面的统计,但如何提高高校绩效考核业绩,增加科学性和客观性仍然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

(二)绩效考核方法过于单一

绩效考核评估尽管采用的是全方位考核方法,但实际进行操作的还是只有各系部主要负责人,虽然学生评教在近几年开始受到各大高校的推广,但耗费了众多的精力、人力和财力,学生的评价结果也还是难以得到合理的接收,上级部门对于教师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也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导致了在评教过程中出现单一性。而民办高校教师的工作性质又决定了其难以得到在领导面前表现的机会,不公平的考核方法很容易引起教师的不满,加大评估片面性。

(三)绩效考核过程不透明

民办高校绩效考核由于体制尚未完善,至今还存在着上级考核为主,下级评教为辅的考核现象,考核目的也只是单纯的对于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学生评教的结果不予公开显示,造成绩效考核过程不透明,教师根本无法得知评估标准。对于考核结果较差的教师却采取各种惩罚政策,打压教师工作积极性,导致绝大部分教师出现懒散应付工作,缺乏上进行,业务提升能力得不到拓展,绩效考核难以取得良好的反馈效果。

三、民办高校行政管理绩效的提高策略

(一)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

要想提高高校绩效考核质量,各大高校就要做好相应的考核前准备,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目标,以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工作建设为根本统筹考核指标,绩效考核指标还应重视教师工作量化的问题,找准考核指标平衡点,最大限度保障教师的根本利益,让教师能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取得专业性的进展。除此之外,科学化的绩效考核指标还应该有公开、明确的指标定义,让评教者在进行教师考核评估时能够准确把握考核定义,减少考核结果的偏差。

(二)制定全员参与的绩效考核指标

在民办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过程中,作为相关考核人员应该按照实际情况制定绩效目标,其目标的制定要与校园发展目标保持一致,教师要全员参与到绩效目标的制定中去,通过绩效目标的制定来提高自身对于学校发展目标的认同并且能够依照形势调整自身绩效目标,只有这样,民办高校教师才会主动投身于绩效考核中来,才会对绩效考核产生认同感,并以积极的心态进行教学,提高自身工作效率,从而有效落实高校绩效行政管理工作。

(三)注重绩效考核结果的分析和应用

绩效考核成绩要做到及时反馈给上级部门,同时多关注教师在考核过程中的表现,通过绩效考核结果的分析来针对不同教师的问题找出解决对策。为了提高考核反馈效果,教师绩效考核要及时加大鼓励的力度,可以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比、酬薪高低等指标,还可以将考核结果收集起来,作为培训年轻教师的教材,对于考核成绩不理想的教师可采取有目的性的培训活动,使其能够正确意识到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努力提升自身实力,总结在工作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使其达到理想化的进步。

总之,民办高校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高校行政管理绩效,在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既要善于找出工作中的不足,同时还要加强对于教师的有效管理与培训,从而有效促进民办高校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切实提高高校工作绩效。(作者单位: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篇8

物流产业在很多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但是我国的物流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物流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技术水平较落后,物流教育起步较晚等滞后因素,所以我国物流业总体水平不高,产业规模不大。一方面,国家对老储运企业进行改造、重组,以适应新的形式发展需要;另一方面,为了应对国外物流企业的挑战,我国也在积极建设一些现代物流企业。但是,我国物流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国物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专业化程度低,管理体制和法规、技术标准不完善

目前我国物流业的管理基本上仍沿袭计划经济体制,物流业的管理权限分割为铁路、交通、民航、海关、商贸等部门,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主管部门进行宏观管理和协调,物流中横向联系被纵向的管理体制隔断,使物流资源分散化,物流企业效率低;每个部门从自己的角度制定相关法规、技术标准,导致企业间运行不通,整体的运作效率低下,运作成本上升。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不合理、不科学并且投入不足。特别是自动化信息设备方面,对客户不能提供咨询、跟踪服务。许多物流的环节都没有做到合理化,特别是运输、装卸搬运。导致大量资源的浪费以及货物的损坏、丢失,严重影响物流质量。

2.区域发展不平衡

东部沿海的各大城市由于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好。更加促进了物流的发展;而中西部是在东部的带动下发展的,没有自己的理念和先进思想,在加上经济欠发达,因此物流的发展很坎坷。对于我们中西部的大学生来说,这又是制约我们就业的因素。

3.信息技术水平较落后

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企业是否能在诸多同类企业中脱颖而出。2010年9月公布的中国物流企业信息系统调查报告表明,在被调查的企业中,大约70.5%的企业建立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而仓储管理(WMS)、运输管理(TMS)、客户关系管理(CRM)这些是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最主要的功能,比例占70%。那么,如何运用这些现代信息技术管理企业亟待解决。

4.物流管理人才短缺

我国物流业正在快速的发展,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很大。根据专家预测,未来五到十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年增长率将超过25%。但是具备物流管理知识的人才却很匮乏。

二、如何帮助民办高校物流专业的学生更好的实现就业

1.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加强实践环节的建设

通过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强实践环节。具体地说,就是在校内建立物流实训基地和各种模拟实验室,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将校内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建成模拟实训教学、案例分析、实证研究及应用研究的平台,通过仿真企业实务环节,将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融合成一个系统。学生通过实训可以掌握采购与仓储管理、运输与配送管理、调度等各方面的技能。在校外,利用社会资源,与本地区知名物流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可以通过实习参观、顶岗实习等多种方式完成理论知识到实践知识的转化,最后毕业实习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环节,它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前最后一次实践,是学生在大学毕业前进行全面综合训练、掌握和应用理论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能力的重要环节。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毕业实习安排形式,使毕业实习与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出现学生因择业而不实习。

2.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合理、正确的运用教学方法,可以实现教学最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一是改革常规的课堂教学方法,使用“案例或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法”即将“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与“研究性学习法”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与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二是以网络为基础教学平台,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如课堂内小组模拟游戏,案例项目讨论。三是进行现代生产仿真实验。通过对仿真模拟实验软件的操作可以有效解决针对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某些课程在课堂教学和实训基地无法实际操作的困难。

3.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具有专兼职“双师”素质与结构的师资团队,鼓动和支持现有专职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每年送部分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把一线的操作经验补充到教学中来。根据教学需要,对一些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如物流实务)聘请企业高层物流管理人员来作

篇9

自改革开放,民办院校随着我国的发展而逐步增多。1997年底我国具备颁发学历资格的民办院校仅有20所,2005年,我国民办普通高等院校达到249所,截至2013年底,我国民办高等院校达到386所。但随着民办高校的增加,伴随而来的院校管理问题也接踵而至,大致的问题有如下几方面:

(一)过分注重招生情况而忽视了教育的实质内涵。民办院校的所有权属于国家,但是经营使用权是属于院校投资方,他们需要自负盈亏,所以每到高校招生期间,大部分高等民办院校会大量的抽取资金去为学校招生打广告,其实这些也无可厚非,但却忽略了校园文化和底蕴建设,也确实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

(二)师资队伍满足不了日益增加的教学需求。高等院校的师资队伍一般要满足双师型骨干教师要求,即一个是满足学历上的要求,另一个是拥有企业的工作经验。但大部分高校有高端师资队伍的需求,薪资福利方面却满足不了教师队伍的要求,导致队伍很难建立起来,而且大部分的高校教师队伍出现年轻化的趋势,究其原因在于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和薪酬福利改革方面的不完善。

(三)为节约资金导致许多教学项目无法很好落实。建立高等院校的投资者大都是商人,那么商人就具有追名逐利的社会属性,他们往往衡量一个项目是否可行的重要标准就是能否给他们带来利润,这使得许多具有教学特色但是不具备盈利色彩的项目被扼杀在了摇篮中。

(四)管理分工不明确,部门重叠,行政效率低下首先体现在高层管理者身上,管理分工不明确,当出现问题时各自指挥;其次各个行政管理部门,也没有很好的管理分工,出现问题相互推诿的情况发生。

二、民办高等院校精细化管理的误区

误区一、讲节约资源理解成过分的减少开支。有的院校为了节俭资源,将许多教学项目停办,导致许多有教学特色的项目都无法开展进行;减少教师及行政人员的薪资,导致优秀的管理人才流失,教师队伍建设的缓慢;校内设施建设投入少,为的就是所谓的“节约资源”。误区二、误把精细化人力资源当成增加员工工作量。大量增加教师的课时以及课头,使教师的教科研时间和精力被占用。像辅导员也会因为分配学生太多压力太大而选择离开,行政管理也是如此,大量的工作交给基层人员完成,巨大的工作量导致其不堪重负。误区三、将精细化管理当成口号。错误的将精细化管理当成口号,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没有很好的将其落实到实处,让全员参与全员共同完成。精细化不应该是一句口号,它是一种管理理念,一种企业管理文化,它需要全员参与,共同发展。

三、对于民办高等院校精细化管理的几点修改建议

(一)建立专业化的高等院校岗位职责体系。首先,制定各个部门间的岗位职责说明书,明确每个部门、岗位的工作,要负责的义务以及拥有的权力,这样就会避免有问题就相互推诿扯皮。其次,结合高等院校内部工作流程,以及具体的岗位描述,明确员工的绩效考评标准,使员工得能力以及业务水平的优差有章可循,通过每周,每月,每年的绩效考评,将员工的薪酬福利以及岗位晋升与绩效管理体系挂钩,充分刺激员工的积极性。再次,分配好各个部门岗位,各个教师工作任务,不要把精细化当成是增加员工工作量,过多的工作只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削减教师们教育科研的精力,应合理的分配好工作,比如控制教师的合理上课课时以及科目,减少辅导员的管理学生人数,减轻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二)建立完善的薪酬管理体系。精细化管理强调的四大原则“精、准、细、严”,“精”指的是做精,求精,最求最佳,“准”是准确、准时,“细”是做细,具体是把工作做细,管理做细,流程管细,“严”就是执行,主要体现对管理制度和流程的执行与控制。

(三)要做到全员参与,别把精细化当成口号。要做到精细化管理,事先应该在校内征询校内职工对于精细化管理的看法以及意见,收集各方面的意见,也可以设置优秀建议奖等的方式,刺激员工积极参与。在精细化管理实施过程中,必须做到让员工也全员参与进来,在员工参与管理过程中,积极收集员工反馈回来的意见,为日后的精细化管理改进提供数据依据。同时能够让员工在参与进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体验到自己本身主人翁的身份。

(四)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将培养人才做为管理的一大重点。无论企业也好,高等院校也罢,都应该把人才培养作为企业长远发展的一大重点,只有拥有了大量的专业化人才,才能撑起企业将来的一片天,作为二十一世纪最宝贵的资源,人才资源,我们要做到如下两点内容以加强:首先,高等院校要有自己一套完整的企业人才培养机制,做到人才的招聘,聘请,培训,以及任用其适合的岗位,这一完整的体系,做到选择正常的人才,培养高端的人才,以及让人才进去其适合的工作岗位。其次,要有自己的人才晋升培养机制,做好新晋员工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将员工的未来和企业紧紧地绑在一块,同过完善的晋升机制,增强员工的企业向心力以及企业归属感。

篇10

关键词:民办高校;方法研究;管理改革;分配机制;财务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7?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008-02

一、民办高等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

1.校长负责制。校长作为学校的权力实施的核心,拥有办学的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和财政支出权,并且全面负责学校的各项工作。

2.董事会或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为学校最高权力机关,也是学校的核心机关,学校的校长受董事会的领导,主要负责管理学校的一切事务。多数民办高校实行的都是校董事会领导体制。

现在许多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都是由许多个体筹集组成多合一的整体形式,从而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也就形成了董事会。由个体出资人担当各个董事,由董事决定高校的一切事务。从目前我国高校体制的改革后来看,民办院校飞速发展,众多民办院校的出现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的人才,民办院校建立起校董事会领导体制的同时,也制定了董事会的章程条例,详细规定董事会人数、职责、权限、选举和任期年限及会议制度。对学校负责进行领导机制,由董事会做出抉择和任免校长。校长作为学校的最高行政负责人,受董事会领导,负责学校的一切事宜。

二、校长的权力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充分发挥领导作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法律法规。

2.实施学校的发展规划方案。

3.组织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及聘任教师职工。

4.审核学校的决策和管理学校的财政预算和支出。

5.享有董事会的选举权,对学校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民办高校是一种不同于公立院校的独立民办院校。在组织和管理上,不同于公立院校的管理模式,民办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学校进行整改和探索,并积累成功的经验。民办高校的组织机构建制是管理体制的具体形式。民办高校根据各自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类型、专业性质和办学环境,把不同的院校按等级分类划分成不同级别的院校。目前我国公立院校都呈现负担重和人员众多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学校自成一体化办学宗旨。然而,民办学校自主的寻求切合自身发展的管理体制,组织结构简单,负担轻,无包袱的管理体制适应当代学校的发展模式。

三、民办院校也面临诸多困难

在城市的大多数民办高校都存在这种问题,很多人认为民办高校的教育实力和师资实力没有公办院校的雄厚,同时也存在就业问题。大多数学生的家长对民办院校的就业不看好,他们认为民办高校的学历在社会中不被国家和企业认可。其实不然,很多民办高校都是经过国家认可的,在社会中也具有很强的实力。民办高校的资金支持和硬件设备方面是无法和公立院校相比的,因此在科研和学生活动方面,无论在规模和参与人数上相比公立院校都是比较薄弱的。

四、民办高校的教师资源管理的特点

很多优秀教师在民办高校中担当主要教学任务,从投资主要团体和投资经费的来源可以看出,我国的民办高校办校的宗旨是一种企业行为,属于“私立”性质,和公办学校有着很大的区别。教师与学校是在平等与自愿的前提下的“合同”关系,前提是双方在具备合法的资格的条件下建立合同。校方根据自己的办学需要安排教师工作,教师则在校方规定之内完成教学任务并取得合法报酬。这种聘任制的劳务关系,一方面节省了大量的资源,提高了人力办事效率;另一方面给教师更大的选择空间;同时也利于充分体现教师的自身价值。只要安排得合理,运用得得当,对民办教学的管理将起很大的积极作用。

1.分配机制的灵活性。民办高校打破了公办院校长期以来存在的“论资排辈”的现象,省下了过剩的教师资源,使整个学校的负担减下来,在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工资水平是以市场为定向,以能力来说话。民办高校可以灵活地顺应市场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引入人才,不断地调整教学方向、教师结构,顺应市场开展教学。实行绩效制的工资制度,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

2.建立适合民办高校的财务制度。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高校有在扣除办学成本和预留发展基金的基础上,可以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从办学节余中取得合理回报。改变了以往的“报账型”为主的财会工作模式,财务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民办高校要想投资有所回报,就必须合理安排民办高校的收支结余,在民办高校净资产保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要实现这一目标就一定要制定一套完善的资产财务体系,引入权责发生制原则,精确核算教育教学成本,合理地安排每个阶段的成本费用,使当下的收入与当下的支出相平衡,这是加强经济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同时这也是加强资金利用率以及加强资产管理的有效方法。在资产核算中要改变以往的只作原值核算,不做折旧累计,只按提取累计,不计折旧的这种方法是不能真实体现资产净值的。这种核算模式也是不能够正确反映和计算学校当下的实际教育成本的。在财务分配顺序的安排中,要在每一次核算结余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保证金,作为不动资金。这部分资金可以用来弥补因各种风险可能造成的收支不平衡,提高应对经营中应对不稳定因素的能力。具体操作的比例可以按具体情况具体安排,也可以作为下一步发展的预留发展基金。预留发展基金的留存可以按净收入的比例提取,也可以按年度净资产增加值提取,并制定新的报表体系。注重财务分析。要确立报表体系,要让报表体系来反映出现债务和盈亏及其分配的损益表情况,为学校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

3.注重办学特色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的培养一直是任何形式的团体发展的不竭动力。民办高校要想取得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就要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要有别于其他院校。自我国实行民办高等教育以来,从其走过的路程来看,部分国民办高校还是值得参考研究的。特色办学已成为办学发展的重要之路,民办高校在已经市场化的道路上独具一格、独具特色才能吸引人民的眼球,引起人们的注意。特色办学可以体现有学科专业的具有特色、融资渠道上别具特色、教学体制上会聚特色、人才类型上具有特色、毕业分配的会聚特色等等。这种现象是由教育教学面临的市场环境造成的,现在的就业形式也要求我们的学生们成为复合型人才、特色型人才,才能有竞争力。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渐已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单就实资环境、教育资源与公办体系相比。但在其特色教学的前提下,与公办学校相比我们还是有着很大市场和优势的。北京吉利大学、河北传媒大学、大连商务学院、上海电影学院等等,这都是我国民办高校在现实发展中显露的特色,都是在高等教育市场竞争环境下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办学优势风格。

显然特色也意味着质量,但今天高等教育质量的追求已经发生了质的转变。前几年,在我国高等教育人才供给不足、机会不多时,民办高等教育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在这种情况下,为很多高等教育提供了机会,我们从某种意义上说,机会给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但是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也不容被忽视,因此民办高等教育的质量一点也不比公办院校低。然而现在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需要从“机会需要型”向“质量需要型”转变,高等教育质量决定着优质教育。

发展民办教育有利于完善我国教育人才结构的培养。改革产权制度、夯实民办高校的管理体制。完善董事会组织、提高民办高校科学决策能力。加强校长团队建设,提高民办高校决策执行力。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提高民办高校的和谐度。深化管理制度建设,推动民办高校管理法制。积极开展院校研究,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还是缓解升学压力、提高国民素质、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不可忽视的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吴玉林.民办高校财务会计制度的设计思路[J].江苏高教,2003,(2).

篇11

1 学生管理工作是民办高校发展和建设的重要保障

随着社会的进步,民办高校已经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和传统公办高校出现了很大差别,形式独特及要求具体。确切的说民办高校比公办高校管理要严的多,这正是由于有一部分学生是高考失利,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欠佳,作为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开展的学生管理工作,如果按照公办高校的管理方式去管理是很难行通的,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更多的给予鼓励与关怀,才能走入他们的内心,才能给高考失利的学生以信赖,让他们从失利中走出来,挺起胸膛,面对现实,做有德之人,做有为之人。同样也要给与自我管控能力欠佳的学生更多关注与关心,恩威并重,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百折不挠的毅力,点石成金,造就真正的英才。对学生管理工作要人才,向学生管理工作要质量,不仅仅体现在人文关怀,更多的体现在制度建设和管理平台的构建上。

2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民办高校建设之初的“立校之本”

在民办高校建设之初,由于资金的短缺和学校硬件设施的不足,以及教师资源配置的不完善,学生管理工作更显得尤为重要。资金短缺从银行贷款,承担风险的同时更促使民办教育者下大气,花大功夫发展建设,教师资源不足更要从其他优秀院校请教师来代课,硬件设施不足则加快发展建设,积极购置,给学生更好的条件,学习其他高校的管理之道,学生管理工作者更是跟班陪读,及时解决学生的各项困难,与学生交心,做学生的导师,做学生的朋友,这样才能稳住生源。一线的辅导员更是学校里集教学、管理、服务于一体的集大成者。他们默默的拼搏着,奉献着,耕耘着。

3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民办高校发展建设的“动力源泉”

民办高校不仅开展教学工作,而且要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在民办高校的发展建设上上一个台阶,才能向高水平民办大学转型。随着民办高校的发展,校园规模日益扩大,学生生源更是遍及全国各地,管理机构和教学教辅工作人员也丰富起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紊而不乱。作为学生管理工作更是要求恪尽职守,服务于学校,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表现,负责学生的评优入党,升学就业,学籍管理等各项事务,更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校园稳定,学生步入学习的正轨,保障良好的教学,促使学生成才就业,步入社会,赢得良好地口碑,使民办高校拥有不竭的发展动力和生源保障。其实培养出来的优秀毕业生在各行各业做出成绩也是对母校的无声宣传,为母校的发展赢得不断建设的空间和机遇,同时也能吸引优秀生源报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为学校的发展建设做出更大的动力之源。

4 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助推剂”

篇12

关键词:民办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培养

一、民办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的重要意义

(一)民办高校管理工作和管理人员的重要性。人类社会中“组织”的出现与发展是一个特别现象,尤其当组织结构较大时,只有通过管理才能实现它的的有效运行。民办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具有与一般企业不同的文化性质,必须实现培养人才和为社会服务的功能,这也让民办高校的管理工作有区别于其他组织。

管理人员是民办高校做好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的基本要素,随着社会的发展,民办高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要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需要大量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二)管理人员职业化的意义。教育越来越普及,要求接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多,民办高校在我国教育体制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竞争也更加激烈。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民办高校要求有一支专业、职业化的队伍对高校的管理工作进行规范。从管理人员的角度来看,实现职业化是他们提高自身素质的途径,也是适应民办高校管理发展规律的要求。

二、民办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的问题

(一)缺乏对管理人员职业化的理念。目前,部分民办高校为提高管理人员职业化的程度,开始试点实行教育职员制度,试图推进高校管理工作的发展。但是在试行的过程中发现,无论是高校领导、教职工还是管理人员对于管理人员职业化都没有树立正确的理念,所以在推行工作的过程中偏离了方向。部分民办高校仅仅在对教师的学历和专业上做出要求,仅仅重视教师的发展,而对管理人员却未做相应严格要求和价值取向。

(二)管理机制和管理体系的不健全。民办高校在加强管理人员职业化的过程中没有建立或者建立之后没有完善相关机制,导致管理人员的分工不明确,管理队伍之间不规范,人员对于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更不会有所创新。

三、推进民办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强化理念。首先,转变民办学校中一部分的人员对管理人员职业化培养的错误观念,如有些人认为管理没有任何的技术要求,是一件任何人都能做好的事,也无需进行职业化的建设。另外,在学校中,对于领导决策部门来说,必须知道管理工作作为一种职业是有其发展要求和发展规律的,必须让高校的管理人员跟随社会的需求发展,重视管理人员的地位。对管理人员自身来说,也要重视自己的岗位和工作,强化职业化的理念,才能投入工作中去,提高工作质量。

(二)建立健全管理人员职业化培养的机制。一套完善的机制可以保证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权责分明,建设一支优秀的管理队伍,更好的完成工作。其中职业化的考核制度和对管理人员的激励惩罚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定期对管理人员的职业化水平进行考核,促使他们积极学习。对考核以及管理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奖励,例如把管理职业化水平的高低与管理人员的评职称联系在一起,不仅可以激励他们主动提升管理水平,还能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探索最适合民办学校的管理方式。对于工作不认真负责的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惩罚,督促他们提高工作质量。

(三)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的培养要求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随之提升。学校应当组织管理人员开展各类培训,包括上岗前培训、在职培训以及管理人员定向培训等,更新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使之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管理人员自身要加强危机意识,不断充实自我,提升自己的能力。通过多阅读书籍和学习相关知识的途径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通过与同事之间进行交流,获取他人优秀的管理经验。

除开专业技能之外,管理人员加强自身思道德素质的建设,增强岗位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的管理工作中去。

结束语:对于民办高校来说,虽然教学才是主体,但是对教育教学的管理工作也不容忽视。只有通过转变陈旧的观念加强理念建设,完善管理人员职业化体系建设以及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才能推进管理人员职业化培养的进程,实现民办高校的教学目标,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社会做出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篇13

民办高校在办学软件和硬件方面,办学机制、办学模式等方面,和普通公办院校存在根本不同:首先,民办高校的师资主要是专兼任教师结合,其中专任教师是作为学校的支柱,以年轻教师为主,学术水准有限,而兼任教师是从各个高校退休以后被返聘到学校的,他们有经验、学术水准较高,这是学校的中坚力量,起着引领作用。其次,学校硬件建设主要来自于学校的收入,大部分是学生的学费,学校收费相比公办院校较高,在学生管理中这是值得关注的情况。第三,在教学方面和管理方面严格,教职员工工作效率高,对学校决定的服从意识浓厚,自主独立意识较公办高校稍逊,队伍纪律性好,这也是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特点。第四,学校民主氛围让位于对效率的追求,有时也存在过于形式化倾向,本来在公办院校的官本位意识在民办高校也有市场,致使学生管理中权威成分过多。第五,民办高校发展的危机感时时困扰着大家,这给民办高校发展带来压力,在学生管理中追求秩序稳定是首先考虑的,追求稳定使学生管理者对创新管理的探索有较大局限性。最后,国家对民办高校与公办院校政策待遇的不一致性,使得学生管理队伍极不稳定。

二、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分析

目前,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主要有三,其一,传统管理模式,此模式主要是通过现有规章制度和管理者命令式安排对学生或者学生组织进行刚性控制,是一种外部控制的管理模式,个体、组织和社团完全处于外控之下,其自我民主管理成分甚少。其二,组群之准自我管理模式,在传统外控的管理模式下发展起来的,组织和社团实现准自我管理,但个体仍然在外控中,其组织和社团的柔性管理是自由民主开放的,但其自主性是受控制的,其自主性受控主要来自于对个体的控制。其三,群体与个体自我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所有的组织、社团和个体处于内部控制之中,实现民主自我管理,其管理方式基本是柔性的。黄河科技学院,作为我国民办高校的先行者,学生管理模式属于第二种管理模式,以外部控制为主,内部控制为辅的管理模式,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处于学工管理者的完全控制之下的。这种模式易于贯彻执行,效率较高,但这种模式侧重于学校而不是学生,过于功利化。造成学生管理者埋头于学生事务性管理之中,对学生内心关注不够,忽视了学生个性和权利,造成对学生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不利的影响。另外,学生管理者存在服务意识不到位情形,在民主氛围仍不浓厚的校园文化熏陶下,学生管理者习惯于外部强制,对学生内心研究不够,缺少对学生质的尊重,行政性的外控太多,缺少了大学应有的精神———理解、尊重和包容。民办高校,不是一个工厂,而是一个孕育希望的思想发源地。故此,民办高校需要创新学生管理理念,创新学生管理模式,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开创新路径。

三、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探索

(一)高校学生管理的理念创新

首先,树立人本观念,学生是社会中的人,人和人是平等的,相互之间应该尊重理解。要充分挖掘学生作为学校主体的内涵,将学生作为平等的教育对象,而不只是管理对象,管理和教育一体化,对学生实施人本化管理,要利用人内心所追求的东西来教育学生,撬动其主动培育自我意识。其次,要树立民主法治育人理念。学生权利意识浓厚,学校和学生是一种准契约关系。树立法治意识,一方面可以预防学生与学校的不利诉讼,一方面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学校的民主建设也是社会民主建设的一个方面,我国要真正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高校的民主建设势在必行,例如班级民主管理,学生会民主直选等,校长治校、民主建校在民办高校可以做些大胆的尝试。

(二)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模式创新

首先,要深化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自主管理,强化自我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管理逐渐由外部控制为主向内部控制为主转化,强化学生自主管理,让直接管人成为个案,制度管人成为基础,自我管理成为常态。学生自我管理应该成为民办高校管理价值观选择的主要形式,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是其自我成长,自律意识的开发,对其成长大有裨益的,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素质,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和潜力,这是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主观条件。为促进素质教育真正落实,适应民办高校教科研改革,学生管理高效化,培养创新性人才,客观上亟需学生管理自主化。黄河科技学院适应民办高校的学校和学生特点,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其中校卫队的自我组织管理很有特点,颇有成效。校卫队是借鉴军事院校管理模式,建立的学生自治组织,其成立基础是在新生军训的基础上,选拔优秀学员,为进一步锤炼学生工作的中坚力量成立的。校卫队组织严密,工作计划周详,是一个全面锻炼人的平台。队员通过校卫队的各项工作,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学会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在工作中,增强了责任感,提高了才干,为今后走上社会打下了良好的能力基础。校卫队是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它尊重学生的个体自由和尊严,形成自我锻炼培养的意识,通过校卫队平台给与学生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校卫队自主管理既培养了学生,也锤炼了组织,同时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对于学生自主管理很有意义。其次,优化学生信息管理工作机制。当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网络给学生管理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影响,随着网络信息交流的加快、网络教育冲击着常态教育,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在网络中凸现,网络交往方式平等化,这些都使学生受到影响和冲击。学生管理者应该具备管控网络影响能力,增加正能量减少负能量侵袭。学生管理者要通过网络技能的学习,构筑网络学生管理平台。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学籍信息管理,建立每位同学个性信息数据库,数据库要包括学生的入学时基本状况、在校期间的政治修养,道德素养,专业素质、人文素养、身体素质各个方面的表现情况,奖、助、贷基本情况、性格等综合考评的个性化内容。作为信息化管理的一个方面,毕业时,将其在校发生的各种故事作为礼物赠送给学生,相信学生会有心灵的感触。另一方面,构建网络教育平台,利用网络进行政治、道德、文化、心理等方面专门教育,构筑网络交流平台,日常学生事务可以在网上处理,通过飞信群、QQ群、微博、博客等方式进行沟通。以上都是手段,关键是手段中要有学生工作的思想、内涵和素养。这不仅可以提高效率,更能体现学生工作的超前性。第三,加强学生管理队伍自身建设,走专业化、职业化道路。学生工作是基层工作,是琐碎,但有规律可循的工作。应该讲他是集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实践性和艺术性的工作。在现实中,无人否定学工工作的重要性,学校一方面非常重视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要更加关注对学生工作队伍利益需求方面需求,这样才能使学工队伍茁壮发展。

篇14

1.研究民办高校教学改革创新的意义 

为什么要研究民办高校教学改革创新?研究民办高校教学改革创新又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其实很多人都是不太了解这方面的内容的。民办高校教学改革创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第一,民办高校教学改革创新符合国家的要求。一个国家想要不断的发展,就需要对国家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一定的发展与创新,教育本身就是国家的一个重点发展对象,因此为了适应国家的发展[1],教育也是要进行一定的创新与改革的;第二,民办高校教学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的宗旨就是教书育人。高校有权利也有义务不断的寻求更好的方法对教育进行改革,这样的学校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2.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不得不承认的是,民办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接下来就给大家简要的分析一下,民办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2.1专业特色不突出 

一个学校要有一个学校的特色,我们国家是一个人口大国,对教育也是非常重视的。我国也是一个教学场所非常多的国家。然后发展一个学校,让学校在每年的招生中吸纳更多更好的人才是每一个学校都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除了升学率是吸引家长的一个重点之外,还有一个方面可以吸引家长的眼球就是专业特色。然而,许多学校在进行专业建设的时候,仿佛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没有什么特色。专业特色不突出是民办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2.2教学管理体系不健全 

一个学校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存在必然有它的原因。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教学管理体系。教学管理体系是一个学校在进行教学活动等方面事情运转的核心。也就是说,教学管理体系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一个学校的教育水平。教育本身就是一项管理工作[2]。然而虽然每个学校都能认识到教育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并不是每一个学校都能够拥有一个健全的教学管理体系的。教学管理体系的不健全也是许多民办高校所面临的一个问题。 

2.3教学管理队伍素质不高 

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艰难的工作。它并不是由一个人就能够完成的,而是要靠一个团队之间的相互合作才能够更加出色的完成教学管理的工作。一个教学管理队伍就会涉及到许许多多的人。也就是说教学管理的主体是人。这就涉及到人的素质问题。这里所说的素质并不是指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而是指一个人的专业素质。如果教学管理团队中每个人都能够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那么管理工作进行起来就会事半功倍[3]。然而现阶段我国许多的民办教育出现的状况就是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有的学校甚至选一些人身兼数职进行教学管理工作。 

2.4教科研的非一体化教学 

大家或许并不是很了解教科研的非一体化教学指的是什么,那么首先给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教科研一体化指的是什么。其实所谓的教科研一体化就是指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这是近几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与科研能力。可以说教科研一体化教学是一项非常有利于学生们发展的教学模式。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只在国办高校中展开了。许多的民办高校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并没有开展教科研一体化的教学。 

3.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路径探索 

既然民办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上述诸多问题,那么就要想办法对问题进行解决。本文根据民办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的问题,给出了以下的解决方案。 

3.1开设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 

民办高校想要在教学管理方面进行一定的改革与创新,可以采取的第一条有效措施就是开设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对以往的教学课程安排进行研究与总结。对以往课程进行研究与总结主要是找出学校最具有优势力的专业是哪些,和那些发展比较缓慢的专业是哪些;然后,对那些具有优势的专业进行一定的特色化发展。进行特色化的发展是需要一定的试验的,可以先小范围的进行试验。然后将最终最好的成果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 

3.2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 

民办高校进行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可以采取的途径还有就是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对以往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总结。对以往工作进行分析与总结工作是为了找出以往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找出来的教学管理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措施实施。这里所说的措施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接着,进行教学管理体系的试推行工作。一个体系的实施必经的一个阶段就是试推行;最后,在体系进行试推行期间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体系。最终进行体系的全校推行工作。 

3.3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 

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也是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路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大资金的投入,聘请专业的人员进行教学管理工作的进行;然后,学校要定期的对教学管理团队进行一定的素质培训工作。让他们掌握最新的教学管理知识;接着,学校也应该定期的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素质考核,这样可以督促他们不断的进行学习;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一定的选拔制度。通过选拔选取一些人员进行教学管理工作。 

3.4开展教科研的一体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