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精准医疗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

精准医疗现状及发展趋势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6:0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精准医疗现状及发展趋势,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精准医疗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1

关键词:康复机器人;现状;发展趋势

1 康复机器人研究的意义及现状

1.1 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

截止2014年底,我国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据预测,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超过4亿,届时每3人中就会有一个老年人。

民政部部长、全国老龄办主任李立国表示,我国空巢和独居老年人近1亿人,60岁以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3500万人,帮扶困难老人已成为我国老龄事业的重中之重。

伴随老龄化过程中明显的生理衰退就是老年人四肢的灵活性不断下降,进而对日常的生活产生了种种不利的影响,已严重影响老年人生存质量。此外,由于疾病、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造成的残疾人数量也与日俱曾。截止2015年9月,我国有各类残疾人8500万,通过人工及现有的助残设备已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老龄化、残疾人这些特殊群体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保证其生存质量的康复和服务产品质量也应有相应提高,因此,康复机器人及设备的研究和应用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1.2 技术发展的内在需求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图像处理、以视觉、听觉为代表的传感技术等电子信息技术的反战,给生物医药工程领域的医用康复机器人发展带来的极大的契机。用于科学诊断、手术辅助、脑中风、帕金森综合征后遗症辅助康复机器人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将人工智能、视觉、听觉、图像处理等技术融入康复机器人技术成为未来康复机器人发展的内在需求。

1.3 产业升级的必然趋势

随着我国泉州2025计划的提出,机器人技术已成为我国未来工业产业升级的需要突破的核心技术。当前,我国机器人,尤其是以助残、手术辅助为代表的康复机器人核心技术还未能突破,核心部件、主控系统还需进口,成本较高。国产康复机器人在整个市场占有率偏低。康复机器人的技术突破成为我国工业产业升级的关键节点。

2 康复机器人研究现状及进展

2.1 医疗手术机器人研究现状及进展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工业机器人技术日趋成熟,并成为机器人应用市场的主流。随着老龄化、残疾人口的不断的增多,康复机器人的收到各国的极大关注。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介入治疗机器人,上肢、下肢康复机器人、智能价值、智能轮椅、外骨骼辅助机器人、航天员运动能力恢复机器人已经开始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目前,用于辅助医生进行手术的外科手术机器人是在外科一生的操控下,协助医生共同完成手术过程,一般情况下,外科医生利用一个远程手术场景,操纵一个主输入装置,根据手术的要求,向放置于手术室内的手术机器人下达手术指令。手术机器人根据该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与传统的微创手术相比,手术机器人具有比医生更高的操作灵巧性、超越人类手术动作距离的局限,易于实现更微笑的手术动作,手术精准性也更高。

由美国直觉外科公司制造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目前手术机器人领域应用做最广的手术机器人之一。该手术机器人融合了三维高清晰度视觉系统,在视觉辅助系统的帮助下,控制能完成精细运动的机械手,该机械手的弯曲及旋转运动自由度均不是人类手腕可比拟。该手术机器人可提供灵巧操作、精准定位、术前规划,手术创面大幅减小,患者恢复迅速。

目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经累计销售3000多台,为超过250万患者成功实施微创手术。由于昂贵,我国拥有数量还不足三十台。研究适应我国国情的手术机器人以迫在眉睫。近年来,我国科研工作者和医疗卫生部门紧密合作,积极开展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针对腹部手术的手术机器人、利用视觉、互联网技术,结合人工智能的神经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介入治疗机器人、脊柱外科手术机器人均已实现国产化,进入动物试验阶段。

2.2 功能恢复性机器人研究现状及进展

目前,功能性恢复机器人的研究重点集中于上肢、下肢的功能恢复、运动辅助、可穿戴设备的研究上。国内以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中科研、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研究单位掌握功能恢复性机器人研究的技术核心。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合作展开了“神经的运动控制与控制信息源的研究”。其研究目的是提取神经信息,利用神经信息来控制电子假手.具备7个自由度的运动模拟假手以研制完成,具备很高的应用前景。

功能性恢复机器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肌肉电信号的拾取、肌肉电信号特征分析、脑电波的信号的拾取、脑电波信号的特征分析上。

3 康复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3.1 机械本体技术:康复器械的机械本体技术应向着智能化、集成化、轻型化、微型化、舒适化及美观化的方向发展。以碳纤维、石墨烯、记忆合金为代表的新型材料相继问世,且价格逐步降低,将对康复机器人的机械本体制造、研究产生极大的促进。此外,传统的针对上、下肢的康复机器人已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以单关节为控制和新的额关节康复机器人、用于脊柱矫正的脊柱矫正机器人逐步出现,极大的拓展了康复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3.2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将极大的促进康复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融入以视觉跟踪技术、听觉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为核心的感知系统,融入VR虚拟技术、融入智能穿戴设备,以嵌入式控制系统为核心,将极大的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康复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实现康复机器人的高度智能化,集成化。

康复机理的研究:充分利用现有的医学临床经验,与医疗卫生领域的专家紧密合作,积极开展康复机器人相关肌肉、病理研究,对康复机器人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发展,康复机器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康复机器人的研究与发展还未能有效满足社会需求,智能化、集成度水平还有待提高。因此,开展康复机器人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及技术价值。

参考文献

[1]Gert K, Boudevijn K, Hermano IK. Effects of robot-assisted therapy on upper limb recovery after stroke: a systematic review.Neuro-rehabilitation and Neural Repair,2008,22:111-121.

[2]Grdienke P, Michile J A, Catherina G M, et al. Systematic reviewof the effect of robot-aided therapy on recovery of the hemipareticarm after stroke.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06, 43:171-184.

[3]杜志江,孙立宁.外科机器人技术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35(7):773-777.

篇2

一、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特点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是一种聚合物材料,主要用于制造人体内脏、体外器官、药物剂型及医疗器械。按照来源的不同,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可以分为天然生物高分子材料和合成生物高分子材料2种。前者是自然界形成的高分子材料,如纤维素、甲壳素、透明质酸、胶原蛋白、明胶及海藻酸钠等;后者主要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加以制备,常见的有合聚氨酯、硅橡胶、聚酯纤维、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醚醚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醇、聚乳酸、聚乙烯等。按照材料的性质,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可以分为非降解材料和降解材料。前者主要包括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芳香聚酯、聚硅氧烷等;后者包括聚乙烯亚胺—聚氨基酸共聚物、聚乙烯亚胺—聚乙二醇—聚(β-胺酯)共聚物、聚乙烯亚胺—聚碳酸酯共聚物等。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作为植入人体内的材料,必须满足人体内复杂的环境,因此对材料的性能有着严格的要求。首先,材料不能有毒性,不能造成畸形;其次,生物相容性比较好,不能与人体产生排异反应;第三,化学稳定性强,不容易分解;第四,具备一定的物理机械性能;第五,比较容易加工;最后,性价比适宜。其中最关键的性能是生物相容性。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StandardsOrganization,ISO)的解释,生物相容性是指非活性材料进入后,生命体组织对其产生反应的情况。当生物材料被植入人体后,生物材料和特定的生物组织环境相互产生影响和作用,这种作用会一直持续,直到达到平衡或者植入物被去除。生物相容性包括组织相容性、细胞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

二、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历史

人类对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经过了漫长的阶段。根据记载,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人就用棉花纤维和马鬃缝合伤口,此后到19世纪中期,人类还主要停留在使用天然高分子材料的阶段;随后到20世纪20年代,人类开始学会对天然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使之符合生物医学的要求;再后来人类开始尝试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得到了飞速发展和广泛的普及。1949年,美国就率先发表了研究论文,在文中第1次阐述了将有机玻璃作为人的头盖骨、关节和股骨,将聚酰胺纤维作为手术缝合线的临床应用情况,对医用高分子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这被认为是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开端。

在20世纪50年代,人类发现有机硅聚合物功能多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致敏性和无刺激性),之后有机硅聚合物被大量用于器官替代和整容领域。随着科技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美国杜邦公司生产出了热塑性聚氨酯,这种材料的耐屈挠疲劳性优于硅橡胶,因此在植入生物体的医用装置及人工器官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后人工尿道、人工食道、人工心脏瓣膜、人工心肺等器官先后问世。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也从此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三、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现状、前景和趋势

据相关研究调查显示,我国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研制和生产发展迅速。随着我国开始慢慢进入老龄化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植入性医疗器械的需求日益增长,对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需求也将日益旺盛。2015年1月28日,中国医药物资协会的《2014中国单体药店发展状况蓝皮书》显示,2014全年全国医疗器械销售规模约2556亿元,比2013年度的2120亿元增长了436亿元,增长率为20.06%。但是相比于医药市场总规模(预计为13326亿元)来说,医药和医疗消费比为1∶0.19还略低,因此业内普遍认为,医疗器械仍然还有较广阔的成长空间,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也将迎来良好的发展前景。

根据evaluateMedTech公司基于全球300家顶尖医疗器械生产商的公开数据而得出的报告《2015-2020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预测,2020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将达到4775亿美元,2016-2020年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1%。世界医疗器械格局的前6大领域包括:诊断、心血管、影像大型设备、骨科、眼科、内窥镜,其中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在其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往的医学研究对组织和器官的修复,更多是选择一种替代品,实现原有组织和器官的部分功能。随着再生医学和干细胞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生物技术再生和重建器官、个性化治疗和精准医学已经成为趋势。因此传统的生物医药高分子材料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需求,需要模拟生物的结构,恢复和改进生物体组织与器官的功能,最终实现器官和组织的再生,这也是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在医疗器械领域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人工器官、医用塑料和医用高分子材料3个领域。

1.人工器官

人工器官指的是能植入人体或能与生物组织或生物流体相接触的材料;或者说是具有天然器官组织或部件功能的材料,如人工心瓣膜、人工血管、人工肾、人工关节、人工骨、人工肌腱等,通常被认为是植入性医疗器械。人工器官主要分为机械性人工器官、半机械性半生物性人工器官、生物性人工器官3种。第1种是指用高分子材料仿造器官,通常不具有生物活性;第2种是指将电子技术和生物技术结合;第3种是指用干细胞等纯生物的方法,人为“制造”出器官。目前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主要应用在第1种人工器官中。

目前,植入性医疗器械中骨科占据约为38%的市场份额;随后是心血管领域的36%;伤口护理和整形外科分别为8%左右。人工重建骨骼在骨科产品市场中占据了超过31%的市场份额,主要产品是人工膝盖,人工髋关节以及骨骼生物活性材料等,主要应用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高密度聚乙烯、聚砜、聚左旋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液晶自增强聚乳酸、自增强聚乙醇酸等。心血管产品市场中支架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此外还有周边血管导管移植、血管通路装置和心跳节律器等。

目前各国都认识到了人工器官的重要价值,加大了研发力度,取得了一些进展。2015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轻量级的柔性材料,并准备将其用于创建一个人工心脏。在我国,3D打印人工髋关节产品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注册批准,这也是我国首个3D打印人体植入物。

人工器官未来发展趋势是诱导被损坏的组织或器官再生的材料和植入器械。人工骨制备的发展趋势是将生物活性物质和基质物质组合到一起,促进生物活性物质的黏附、增殖和分化。血管生物支架的发展趋势是聚合物共混技术,如海藻酸钠/壳聚糖、胶原/壳聚糖、胶原/琼脂糖、壳聚糖/明胶、壳聚糖/聚己内酯、聚乳酸/聚乙二醇等体系。

2.医用塑料

医用塑料,主要用于输血输液用器具、注射器、心导管、中心静脉插管、腹膜透析管、膀胱造瘘管、医用粘合剂以及各种医用导管、医用膜、创伤包扎材料和各种手术、护理用品等。注塑产品是医用塑料制品当中产量最大的品种。与普通塑料相比,医用塑料要求比较高,严格限制了单体、低聚物、金属离子的残留,对于原材料的纯度要求很高,对加工设备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在加工和改性过程中避免使用有毒助剂,通常具有表面亲水、抗凝血等特殊功能。常用医用塑料包括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四氟乙烯(PTFE)、热塑性聚氨酯(TPU)、聚碳酸酯(PC)、聚酯(PET)等。

目前医用塑料市场约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10%,并保持着每年7%~12%的年均增长率。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每人每年在医用塑料领域消费额为300美元,而我国只有30元,由此可见医用塑料在我国的发展潜力非常大。

我国医用塑料制品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纱布、绷带、医用导管、药棉、化纤制一次性或医用无纺布物服装、注射器等一次性耗材和中低端诊断治疗器械等成为我国医疗器械的出口大户。但是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医用塑料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医用塑料的原料门类不全、生产质量标准不规范、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创新能力薄弱,导致一些高端原料导致国内所需的高端产品原料还主要靠进口。

目前各国都认识到了医用塑料的重要价值,加大了研发力度,取得了一些进展。2015年,英国伦敦克莱蒙特诊所率先开展了塑胶晶状体移植手术,不仅可以治疗远视眼或近视眼,还可以恢复患有白内障和散光者的视力;住友德马格公司推出一种聚甲醛(POM)齿轮微注塑设备,在新型白内障手术器械中具有重要作用;美国美利肯公司开发了一项技术,可使非处方药和保健品塑料瓶的抗湿性和抗氧化性提高30%;MHT模具与热流道技术公司开发出了PET血液试管,质量不足4g,优于玻璃试管;Rollprint公司与TOPAS先进高分子材料公司合作,采用环烯烃共聚物作为聚丙烯腈树脂的替代品,以满足苛刻的医疗标准;美国化合物生产商特诺尔爱佩斯推出了一款硬质PVC,以取代透明医疗零部件中用到的PC材料,如连接器、止回阀、Y接头、套管、鲁尔接口配件、过滤器、滴注器和盖子,以及样本容器。

未来医用塑料的发展趋势是开发可耐多种消毒方式的医用塑料,改善现有医用塑料的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开发新型的治疗、诊断、预防、保健用塑料制品等。

3.药用高分子材料,

药用高分子材料在现代药物制剂研发及生产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改善药品质量和研发新型药物传输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主要包括2个方面:用于药品剂型的改善以及缓释和靶向作用,此外还可以合成新的药物。

药物缓释技术是指将衣物表面包裹一层医用高分子材料,使得药物进入人体后短时间内不会被吸收,而是在流动到治疗区域后再溶解到血液中,这时药物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药物缓释技术主要有贮库型(膜控制型)、骨架型(基质型)、新型缓控释制剂(口服渗透泵控释系统、脉冲释放型释药系统、pH敏感型定位释药系统、结肠定位给药系统等)。

贮库型制剂是指在药物外包裹一层高分子膜,分为微孔膜控释系统、致密膜控释系统、肠溶性膜控释系统等,常用的高分子材料有丙烯酸树脂、聚乙二醇、羟丙基纤维素、聚维酮、醋酸纤维素等。骨架型制剂是指向药物分散到高分子材料形成的骨架中,分为不溶性骨架缓控释系统、亲水凝胶骨架缓控释系统、溶蚀性骨架缓控释系统,常用的高分子材料有无毒聚氯乙烯、聚乙烯、聚氧硅烷、甲基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海藻酸钠、甲壳素、蜂蜡、硬脂酸丁酯等。

我国的高分子基础研究处于世界一流,但是药用高分子的应用发展相对滞后,品种不够多、规格不完整、质量不稳定,导致制剂研发能力与国际产生差距。国内市场规模前10大种类分别为明胶胶囊、蔗糖、淀粉、薄膜包衣粉、1,2-丙二醇、PVP、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微晶纤维素、HPC、乳糖。高端药用高分子材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专业药用高分子企业则存在规模小、品种少、技术水平低、研发投入少的问题。

目前,药物剂型逐步走向定时、定位、定量的精准给药系统,考虑到医用高分子材料所具备的优异性能,将会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未来发展趋势是开发生物活性物质(疫苗、蛋白、基因等)靶向控释载体。

四、结语

虽然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推广,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出功能有局限、免疫性不好、有效时间不长等问题。如植入血管支架后,血管易出现再度狭窄的情况;人工关节有效期相对较短,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主要原因是人体与生俱来的排异性。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隶属于医疗器械产业,其发展备受政策支持。国务院于2015年5月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重点发展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以及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可以预见,在未来20~30年,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就会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奚廷斐.生物医用材料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6(5):1-4.

[2]张真,卢晓风.生物材料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的现状与趋势[J].生物医学工程学,2002,19(1):117-121.

[3]董亮,何星.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世界复合医学,2015(4):340-342.

[4]奚廷斐.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3(8):1-5.

[5]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中国生物医用材料研究领域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34):186.

[6]胡帼颖,张志雄,温叶飞,等.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三)——组织工程用生物材料的研究[J].透析与人工器官,2009(3):9-27.

[7]张镇,王本力.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发展研究[J].新材料产业,2015(3):2-5.

[8]章俊,胡兴斌,李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在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08(1):30-35.

[9]梅建国,庄金秋,汤少伟,等.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其表面改性技术[J].材料导报,2014,28(19):139-142.

[10]黄琼俭,徐益.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在药物控释系统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3(2):82-82.

[11]吴桐.浅谈几种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29):52-52.

[12]王建营,朱治国,孙家跃,等.聚醚醚酮人造骨关节材料研究[J].化学世界,2004,45(1):53-54.

[13]高茜斐.生物塑料发展现状及前景[J].广东化工,2015,42(15):87-88.

[14]龙先鹏.浅析我国生物塑料前景[J].科技创新导报,2011(14):96-96.

[15]全球医药塑料产量及潜力巨大[J].国外塑料,2013(9):69-69.

篇3

关键词:医疗器械 发展现状 发展环境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c)-0107-02

医疗器械产业涉及医药、机械、电子、化工、材料等多个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医疗健康产业专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稳固、产业链条完善,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其制造技术涉及生物医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等多个技术交叉领域,具有行业壁垒高、集中度不断提高等特点,是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材料、传感器、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及行业的崛起正在为医疗器械产业注入新鲜活力。我国医疗器械工业现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科研开发、生产和管理体系,已成为我国高科技领域颇具发展前景的生力军。

1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

1.1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需求格局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中,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时间早,国内居民生活水平高,对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要求较高,市场需求以产品的升级换代为主,市场规模庞大、需求增长稳定。中国、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医疗保健系统改善空间较大,庞大的人口基数对医疗器械有不断增长的刚性需求,存在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1.2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

近年来,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发展,贸易往来平均增速达7%左右,是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两倍左右。据统计,美国、欧盟、日本共占据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超八成的份额。其中,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生产国和消费国,消费量占全球的40%以上,2015年强生公司以2 584亿美元的总收入位居全球榜首。2011―2015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规模稳步增长,2015年达到3 903亿美元,复合增长率(CAGR)为1.90%。预计该市场规模在2020年将增长至4 775亿美元,2015―2020年期间将呈现4.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1.3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晚,但增长强劲,市场销售规模2001年、2013年、2014年分别为179亿元、2 120亿元、2 556亿元,2014年的增长率为20.06%。我国医疗器械2015年市场总规模约为3 080亿元,为2007年535亿元的近6倍。2015年全国医疗器械类销售总额为568.58亿元,新华医疗以75.54亿元的收入位列国内医疗器械公司收入之首。2010―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CAGR)为17.01%。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大大高于全球增速,预计2017年将达到4 942.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5.4%。

1.4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格局

在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中,跨国企业在高端市场中占据着绝对优势,尤其是医学影像设备和体外诊断等技术壁垒较高的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75%。国内的三级医院一般都采用进口医疗器械,即使是二级医院,也有2/3的医疗器械是进口产品,我国医疗器械企业主要占据中低端市场,出口的是部分高端医疗器械产品。进口的主要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大型医疗设备,当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重点是X线设备中的高频高压技术、全数字化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电子内窥镜生产技术等。进口医疗器械垄断高端市场,国内产业竞争力有待提升。

2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面临的发展环境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器械工业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发展较为滞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国家对医疗器械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把医疗器械纳入战略发展,“十三五”医疗器械已经到了蓄势待发,大发展的趋势,国内医疗器械行业面临新的发展环境。

2.1 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2.1.1 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近年来,国家有关监管部门采取了积极措施,为医疗器械行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2015―2020年期间,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为重大装备研发、前沿和共性技术创新、应用解决方案研究、应用示范和评价研究。未来我国数字诊疗装备行业将实现突破、收获及继续高速发展。

(2)医疗器械市场前景广阔。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稳步增长,我国由于社会老龄化人口比例提高、新医改政策的深入贯彻、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施以及居民支付能力增强等因素,国内存在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广阔的成长空间,必将推动医疗器械市场迅速扩张、高速发展。

2.1.2 不利因素

(1)国外企业具有从上游材料研发到下游产业化应用的完整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其中,产品设计与研发、分销与品牌建设是医疗器械产业主要利润的关键环节。

(2)新进入的企业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医疗器械企业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3)研发创新能力薄弱,产品附加值较低,缺乏核心竞争力。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是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关键,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

2.2 政策强力支持,助推市场需求增加及产业优化壮大

(1)国务院通过“十三五”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精准医疗等领域将启动新的重大科技项目,以创新型国家建设引领和支撑升级发展,高性能医疗器械被确定为医药工业与医疗卫生方面重点突破的领域之一,这必会加快我国医疗器械“国产化”进程,助推产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2)在国家政策导向及医疗装备新需求下,国内医疗器械消费市场需求增加。卫生部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明确指出,对于自主研发药品、医用耗材、医疗器械和大型医用设备等,卫生部将专门推出100亿元的民族健康产业重大专项,可见医疗器械市场需求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3)医疗器械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成行业未来的主要方向,尤其小微医疗器械科技公司作为医疗器械新产品研发的主力,成为大公司重点收购对象,致使医疗器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壮大。

3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由小到大,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连续多年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产品出口的数量和科技含量也不断提升。当前,现代医学对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需求。

(1)医院高端医疗器械的配备以及便捷的家用医疗器械都将迎来高度的需求增长。

医疗器械创新体现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支撑的特点。加强医疗器械工业共性技术和基础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和生产技术的现代化。高新技术医疗设备是多学科、跨领域的现代高技术的结晶,其产品技术含量高,利润高,因而是该行业相互竞争的制高点。近年来,我国加强对创新产品的政策支持,高度重视医疗器械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对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临床急需的产品提供支持。预计未来中国医疗器械产业与世界医疗器械市场的关联度将愈加紧密,对我国的医疗器械制造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水平等势必产生巨大影响,促使我国医疗器械产品从中低端向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转化。

(2)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将重点发展数字化诊疗设备、健康监测装备等五个领域。

医疗器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战略指导点,国家对医疗器械和医疗装备有很高的支持。数字化诊疗设备将作为“十三五”重点专项的首发。高端医疗影像产业化方面,主流的、高质量、高分辨率及多功能的影像设备仍是“十三五”重点关注的部分。诊疗一体化特别是高端影像相结合、可再生组织修复的材料和可吸收植介入材料都是非常重要的趋势。智能医疗有助于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难题,医疗器械高端设备及前沿技术如云诊断等多由发达国家所掌握,大量的健康信息智能检测微型化需要我们整个行业来发力。医学影像设备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借助互联网技术为远程医疗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帮助,借助手术机器人实施远程操作或通过现代通信方式指导前方术者操作。同时以人机工程学为背景进行医疗机械改进,改善医疗器械中的弊端,保证相关机械性效能更高更好,人机工程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战略要以全球性医学目的的调整和医学模式转化为导向,以产品质量为根本,加快产品的二次开发和技术改造,建成一个高新技术和常规诊疗技术有机结合,既适合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近期目标,又能与全球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高技术制造产业。企业必将从未来的医学发展方向、国际市场环境、国内市场政策及自身发展战略三者联动过程中抢占先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必将真正成为一个产品门类比较齐全、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内外市场需求更加旺盛的朝阳产业。

参考文献

[1] 医疗器械行业经济运行态势[J].财经界,2009(1):43-46.

[2] 2016-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行情动态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R].

[3] 盘点:2016年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及企业排行[EB/OL].(2016-08-11).中商情报网.

篇4

关键词:医疗仪器;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应用

1 机电一体化

1.1 机电一体化的概念

机电一体化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日本提出,是通过软件系统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相结合,把微电子技术应用到机械的各项功能中的一体化系统。机电一体化不是简单的将机械、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组合在一起,而是通过微电子等技术赋予机械系统自动检测、自动控制、自动诊断、自动保护的功能。机电一体化技术涵盖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伺服驱动技术等诸多方面,是现代机电发展的前沿和高新技术,强调了机械与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广泛出现在现代工业中,在现代医疗仪器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1.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

人类发明机械以来,一直希望机械设备能够更加智能和便捷,在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各项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早期的机电一体化应用如雷达伺服系统,展现出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巨大潜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工业的生产方式和理念逐渐落后,信息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从而推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革命。机电一体技术渗入到生活和工业生产的方方面面,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空调、电视、复印件、汽车等都运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生产中大量引进的数控机床、工作机器人等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对国家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机电一体化技术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重视机电一体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经三十多年的努力和发展,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有了巨大进展,满足了人们对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需求,生产制造业已经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生产安全。

未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节能化、光机电一体化。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机械实现了智能控制,利用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控制器具有智能判断和决策的功能,实习了设备智能化控制,保证了机械设备操作的精确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网络化成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方向,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来说是极大的利好,计算机网络使得机电一体化产品能够实现远程控制,机电设备与互联网相联也使得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更加丰富和便捷,如网络家电系统,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控制家电,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科研人员一直致力于机电设备的微型化,设备体积减小能够保证更加灵活的操作和更少的耗能,在医疗领域微型机电系统有着更广泛的应用前景。传统机电设备耗能巨大,人们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目的之一就是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浪费,提高设备工作效率,实现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节能化成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方向。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光学技术不断地交叉渗透,逐渐产生了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相比于传统设备,光机电一体化设备有着更小的体积、更少的质量、更精准的操作。这给当今医疗领域提供了更加精准的各种医疗检测仪器和治疗仪器。

2 机电一体化与医疗仪器

2.1 诊断仪器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

医疗诊断仪器是现代医学诊断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心电图仪器、脑电图仪器、超声诊断、核磁共振、血管造影设备等仪器在诊断病因时扮演者关键角色。如血管造影设备在诊断心脑血管疾病中得到广泛的运用,通过对患者注入造影剂,将造影剂在到达患者病灶前后图像分别记录在计算机中,然后利用软件系统对两组图像的像素变化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患者血管的模拟分布信息,方便医生对患者的病情更加准确的进行诊断。

2.2 临床检验仪器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基因和分子生物学高速发展,为了科学地对患者进行临床检验,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人们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化学技术等结合在一起,研制出血细胞分析仪、血气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等医疗仪器。这些机电一体化仪器保证了医护人员从血液学、免疫学临床理论角度对患者进行检验和诊断,避免了传统检验方法效率低,精度差的问题。

2.3 治疗仪器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

为了满足治疗过程中的高效性和精确性的要求,机电一体技术在治疗仪器中得到很大重视,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结合微电子、激光和数控等技术研制出伽马刀、手术机器人等仪器,在对患者进行微创手术治疗中大展身手,治疗仪器通过捕捉医生操作动作,系统将指令传达给仪器的机械臂,进行相对应的各种手术操作,机电一体化设备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改变了传统手术方式,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手术效率和成功率。

2.4 监护仪器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

心电图仪、脑电图仪等监护仪器对收集患者的生命体征信息来说非常重要,能够随时监控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实时信息,随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在综合监护系统中,使得生命体征监控和分析更加方便,未来远程监护仪器使得监护仪器的使用不仅限于医疗场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会有更多的使用,对患者的监护也会更加方便。

3 结语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创新提供了条件,人们对机电一体化的需求不断增加,机电一体化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方式、生产理念、工业产品和产业结构。医疗仪器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为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持。现代医疗对医疗仪器的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微型化要求越来越高,机电一体化在医疗仪器的发展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应用,机电一体化在诊断、临床检验、治疗、监护等各方面都有着巨大潜力,随着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的创新和相互促进,医疗仪器中的机电一体化将会有更多的发展,为提高人们的医疗水平作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黎洪洲.智能控制及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4(03).

[2]姜新嘉.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电子制作,2013(04).

[3]谢邦军.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企业技术开发,2013(08).

[4]杨勇.国内企业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0).

[5]李圳,耿镇中,冀龙飞,桂堂军,杨强.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创新发展的探讨[J]. 科技传播,2013(06).

[6]李景涛,韩英.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0(01).

[7]李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及结构模型[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0(01).

[8]单策,于灏.关于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J]. 职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2).

[9]董默,韩婷.我国医疗仪器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4(08).

篇5

关键词:垂直网络广告;现状;优势;趋势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

垂直网络广告是指广告主体利用网络广告投放平台,为不同行业的广告客户提供针对其特定目标客户群的细分广告服务,让广告的受众能够从互联网快捷地获得所需要的行业或商品类别信息。以CPM为主要计费方式。从内容可以看出,垂直网络广告的目标对象更精准、行业针对性更强、技术要求更高,而CPM作为品牌广告的计费方式也是相对科学和客观的。

一、垂直网络广告现状

(一)垂直网络广告的价值得到广泛认可。2009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核心媒体网络广告营收排名前十位中,共有两家搜索引擎运营商和五家综合门户网站。值得注意的是,有两家擅长做垂直网络广告的网站进入了前九位,分别是电子商务类的淘宝网和视频分享类的优酷网。这说明垂直网络广告的价值已经得到网络受众的广泛认可,广告主在网络广告投放策略上有了更多选择。2009年淘宝网网络广告收入达15.0亿元,排名第四位,淘宝网上的网络广告形式主要包括淘宝直通车广告、品牌广告、钻石展位广告等几类。优酷网网络广告收入为2.4亿元,排名第九位。艾瑞咨询认为,电子商务市场近年来的高速增长在推动中国网络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以淘宝网为代表的电子商务网站和以优酷网为代表的视频网站的垂直网络广告价值得以提升,且得到了广告主的广泛认可,受到越来越多广告主的青睐。

(二)垂直网络广告仍需发展空间。中国垂直网络广告市场集中度较高,搜索引擎与门户网站作为垂直网络广告的主体仍占据市场主体地位。2009年两大搜索引擎运营商百度、谷歌分列中国网络核心媒体垂直网络广告市场份额排名的前两位,其份额分别达21.5%和10.8%;新浪、搜狐、腾讯、网易和MSN五家综合门户网站分别位居第三、五、六、七、八位,市场份额分别为7.4%、5.8%、4.8%、1.8%和1.5%。百度、谷歌两大搜索引擎运营商共同占到垂直网络广告市场32.4%的份额;而五家综合门户网站市场份额共计21.3%;七家媒体合计份额达53.7%。淘宝位列垂直网络广告市场份额的第四位,其份额为7.2%;优酷网的市场份额为1.2%,分列第九位。九大核心媒体市场份额总计达62.0%,垂直网络广告市场集中度处于较高水平,垂直网络广告仍需进一步扩大发展空间。

二、垂直网络广告的优势

(一)效果优于传统网络广告。传统网络广告的平均点击率为3‰,而垂直网络广告可以达到1.5%~4%,独立访问客户和页面浏览量更是超过了传统网络广告几百倍。

(二)服务流程更专业,整合营销效果明显。为广告主提供受众分析、策略制定、广告投放、优化提升、效果评估的综合服务。在投放过程中保持软文广告与硬性广告的有机呼应,通过主题推广扩大品牌影响力,通过论坛营销建立品牌口碑,在网络上实现360度立体行销。通过科学的分析、专业的流程、精准的投放、全面的服务,整合能有效影响目标人群的媒体资源,充分传播、树立品牌形象。

(三)制定科学的营销策略。利用丰富的网络营销工具,深入分析媒体受众特征、媒体的受众地域分布特征、受众行为特征、媒体特性和广告价值、广告主的竞争对手,通过调查问卷建立更详细的用户数据,利用第三方进行广告活动,最终为广告主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

三、垂直网络广告发展新趋势

根据“艾瑞”统计的数据,2006~2007年的两年间,博客已成为网民使用最频繁的网络服务,2007年博客季度总访问次数首次超过网页搜索,居中国各大网络服务之首;用户对搜索服务的使用趋于稳定,中国网页搜索和网站导航服务访问次数分别在80亿次和30亿次左右。目前,网民认可度最高的几类网站有网上购物、IT类网站、新闻门户类网站(指新华网等纯新闻的网站)、财经类网站、网络游戏类网站、房产网站、汽车网站、医疗网站、化妆品网站、服装网站等。这说明网民对网络的细分使用已达到了比较深化的阶段,这对垂直网络广告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其作为垂直渠道与电子商务对接,蕴含的商机很大。基于以上分析,垂直网络广告服务的发展将呈现几种趋势:

首先,呈现从服务大众向聚焦分众转变的趋势。综合网络广告媒体的服务逐步细化,垂直网络广告在网络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垂直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分众,这也是垂直网络广告的价值所在。分众不仅能体现出垂直网络广告的价值,其广告效应还可以渗透到电子商务、虚拟社区中,延伸出来的盈利空间很大。

其次,呈现门户网站与搜索引擎相融合的趋势。各大门户网站不断升级和改进自身的搜索服务,以百度和谷歌为代表的搜索引擎已成为新型的主流门户网站。

最后,呈现出多元化扩张的趋势。根据艾瑞咨询的《2009~2010年中国网络广告行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网络广告核心媒体中百度的网络广告收入高达44.5亿元,排名首位;谷歌、新浪、淘宝紧随其后,分列二至四位。2009年两家搜索引擎商与五家综合门户网站合计份额达53.7%,搜索引擎与门户网站仍占据中国垂直网络广告的主体地位,而在这一进程中,淘宝网和优酷网、土豆网等优秀的垂直网络广告媒体价值凸显,垂直网络广告市场开始出现多元发展趋势。

四、市场价值及前景分析

(一)市场价值。说服广告主投放广告,首先要让广告主认可垂直网络广告的市场价值,垂直网络广告的市场价值可以通过垂直网络广告的成长性、垂直网络广告收入增长潜力、有效浏览时间、目标用户广告曝光单位成本等方面来衡量。

第一,从垂直网络广告的成长性来看,垂直网络广告面临的是一个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广告市场。垂直网络广告年增长率在40%~50%之间,而整体的广告(包括传统广告和网络广告)年增长率在15%~20%之间,2006年中国网络广告主数量达到3,545家,比上年增长3.7%,而广告主网络广告投放金额平均达到131万元,比上年增长43.5%。这可以看出垂直网络广告的成长性是很高的,这也是广告主普遍看好垂直网络广告的原因。

第二,广告主行业集中度呈下降趋势,网络广告市场份额趋于分散,垂直网络广告收入增长潜力巨大。2001~2006年三大门户网站虽然网络广告收入一直增加,但是比例越来越低。新浪在整个广告市场的收入比重由41.5%下降到20.4%,而搜狐由18.5%%下降到13.9%,网易不足10%。目前,垂直网站广告收入规模与门户网站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广告收入总体呈上升趋势,未来增长潜力巨大,IT类网站和房地产类网站表现尤为突出。

第三,有效浏览时间指的是同时打开不同的页面,按当前激活页面计算访问时间,其他非激活的浏览页面属于无效访问时间。按有效时间来看,网上购物的时间是最长的,然后是博客社区、财经网站。通过有效浏览时间,既可以说服广告主投放广告,也可以让广告主认可垂直网络广告的发展前途。

第四,垂直网络广告的目标用户广告曝光单位成本更低。从垂直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媒体在目标用户的广告价格、用户数量、曝光成本方面是属于比较高的,因此单位成本也比较高;与此相反,垂直网络广告的单位成本不仅低,而且垂直网络广告的价值也是很高的。因此,无论做品牌推广还是做产品推广,垂直网络广告都可以从传统广告商那里分得一杯羹。

(二)前景分析。目前总的来看,综合门户在网络营销市场仍具有显著优势,但垂直服务应用的兴起,对综合门户的优势具有明显分化的作用。综合DCCI的关注度与参与度数据来看,作为广告载体,搜索、视频、社区的这两方面指标均有显著优势;另外,DCCI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网络视频、网络社区和搜索引擎广告收入规模分别为5.9亿元、7.8亿元、70.1亿元,同比增长73.5%、18.2%、37.9%,预计2010年涨幅将分别达67.8%、47.4%、42.2%。因此,随着搜索、视频、社区用户规模的不断增加,相关广告产品的发展完善,网民对相关广告产品关注度、参与度的提升,搜索、视频、社区等领域网络营销的增长潜力是显著的,并将成为2010年网络营销市场增长的驱动力。

未来3年,垂直网络广告将占据国内网络广告市场50%以上的份额,数额可超过100亿元人民币,成为大部分广告主较信赖的投放方式,同时成为支撑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如今国内领先的垂直网络广告媒体营销平台已经研发出领先的网络广告投放技术,为品牌广告客户提供针对青少年、女性、汽车、金融等精准定位的垂直网络广告服务。随着众多专业垂直网络广告媒体营销平台不断涌现,相信中国在不久的未来将迎来广告产业新的发展机遇。

(作者单位: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晓玉.论我国网络广告的现状、前景及发展对策[J].民营科技,2009.2.

[2]马艳.我国网络广告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J].今传媒,2009.2.

[3]马燕妮,杨瑾.当前网络广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09.6.

篇6

一、我国老年人供养体系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成就,但同时老年化进程加快、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达到了1.8亿,对我国老龄化现状以及以后的发展进行充分研究和了解,这对我们及时制定相应措施和政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所谓的老年人供养体系也就是老年人生活经济来源的组成状况。在我国1994年和2004年两次对老年人经济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根据1994年的调查可以看出,中国老年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依次为子女或其他亲属供给(57.1%)、劳动收入(25.0%)、离退休金(15.6%)、社会保险或救济(1.2%)、其他(1.1%);2004年则分别为45.0%、19.3%、31.5%、2.0%、2.1%。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我国老年人的自给自足的能力已经有了很大提升,不再过多的依赖于家庭成员;而城市的老年人已经将以往主要依赖于子女供养的状况进行了彻底扭转;但是从整体上来讲,家庭养老仍将在很长时期内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的养老方式。因而当下中国年轻人面临的问题除了子女教育问题,父母赡养的问题,居住空间问题......同时还要面对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高强度的工作。而当前城市的现状则是———许多老人现在都处于独居状态,因为与年轻人生活节奏,观念......存在一定的差异,很难融入到一起;而在农村地区,由于资源匮乏,个人发展空间受限,所以通过高考走出农村的学子一般都不愿意再回到家乡,而是选择向城市进军,并随着农村科技作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不断的增加,而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的同时,劳动力匮乏,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造就了诸多的农村空巢老人,相依为命或孤苦伶仃的生活。上海财经大学相关课题组于2014年对河南、甘肃、安徽、广东等21个省份537个村的养老状况的调研结果显示,尽管有七成农村老人希望能与子女同住或住在子女附近,仍有86.5%的老人对与子女间的关系现状表示满意。“流着眼泪说满意”,成为很多农村老人的真实写照。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不断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因为这个基数太过于庞大了。基于当前的情况来看,因为独生子女的增加,导致了年轻一代所承受的生活压力在不断加大。早在2000年,由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进行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项目中,也对老年人的养老经济保障来源选择进行了意愿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老年人把子女保障作为第一选择的人数最多,然后依次是自己储蓄保障、社会保障、商业保障。所以,老年人更期望能够获得多支柱的经济保障体系,而且他们对自身和子女的保障非常重视。这项指标可以说是进行的一项意愿性的调查指标,但是调查群体是老年群体,他们的回答在很大程度上会基于现实的养老保障基础,因此,也可以作为中国老年人供养体系现状及发展趋势的一个参考指标。

二、社会保障覆盖面低,国家财政负担重,是加快老年商业保险发展的重要社会基础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78亿,其中农村老年人已超过1亿。全国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000万,其中1200万生活在农村。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10年末,我国城乡失能老人总数达到3300万,其中完全失能老人达到1080万,约80%的失能老人住在农村。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11年3月的《全国城乡失能老人状况研究》报告指出,到“十二五”期末,完全失能老人将达到1240万,农村有照料需求的占61.8%,农村照料需求增长速度远高于城市。早在2004年的全国人口抽样调查就已表明,33.5%的老年人主要依靠退休金及社会保险,其中城市老年人中这一比例达到62.8%,农村仅7.9%。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参加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有436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退休人员3761万人。从我国经济社会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不能够一蹴而就的,还需要走长期、渐渐的发展道路。商业保险所具有的灵活、方便、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不受就业与否、城乡与否限制的特点使得这部分人将成为老年商业保险的潜在需求群体。从老年人供养体系结构角度来看,虽然当前依靠退休金养老的群体占比不到三分之,但是由于该群体的基数较大并且增速极快,已经为我国财政带来极大压力。在1978年时,我国养老金占GDP比例只有0.5%,但到2002年,这个比例已经提升到3.57%,并且在2025-2030年间,比例将达到10%,已经严重逼近或将超过“警戒线”。所以,快速发展老年商业保险,能将养老负担分担到个人、社会、保险公司上,同时也能大幅减轻由此带来的财政负担。

三、老年人个人经济收入的提高及家庭供养模式的长期存在,是加快老年商业保险发展的经济基础

1.我国老年人收入的逐步增多是促进老年商业保险快速发展的经济基础。根据调查研究可以得出,在2000年我国老年人的自身经济基础相比1994年来说已经有了巨大幅度的提升,较低年龄的老年人主要经济收入来自于劳动;据2000年对我国城乡老年的一次抽样调查显示,虽然把商业保险作为养老保障的老年人占比最低,但是将第一养老保障选择为个人储蓄的占比达到了25.9%,而把个人储蓄作为养老第二保障的甚至已经达到了61.5%的比例。老年人所储蓄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来自于其工作劳动期间,依照储蓄目的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五种类型,这五种类型中主要的两种类型是应急储蓄和养老储蓄,并且这两种消费储蓄的主要群体则是老年人。在当前拥有诸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当中,个人储蓄保险有着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个人储蓄养老保险也就是个人根据自己意愿选择机构进行保险办理的方式,这些机构包括了保险公司、银行等,虽然说储蓄具有安全和稳定的特点,但是从近些年的情况来看,国家为了刺激国内消费,对存款利率进行了屡次的下调,并结合通货膨胀所产生的影响来看,事实上银行存款的收益基本上是负数。商业保险的种类繁多、发展迅猛,收益比储蓄高出许多,在出现较大疾病或是事故的时候有极强的保障。所以在个人储蓄的很大一部分能够转化为老年人的商业保险来源。

篇7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市场应用;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8-0081-02

1 引言

当前,新一轮的数字化制造浪潮已在世界各国悄然兴起,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竞争力的持续下滑,“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3D打印”将成为实现数字化制造的关键技术。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经在2012年4月份发表了一个封面故事《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个故事在论述数字技术给我们的世界带来变革的同时,特别的提到了3D打印技术会因为对传统工业制造规模效应的冲击将得到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第三场产业革命的标志之一,3D打印技术已在全球制造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该技术已经不是研究员、科学家的专用技术,3D打印机甚至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的应用也相当普遍。它已经从实验室和工厂逐渐走进学校和家庭。3D打印的服装已频频出现在全球各大时装展上,3D打印的曲奇和糕点已成为许多家庭餐桌上颇受欢迎的小点心,就连3D打印的个性家具也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在自行车和汽车等交通工具的设计中也日益呈现3D打印元素。从小朋友的定制玩具,到父母的立体婚纱照,再到爷爷奶奶的义齿,3D打印能使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感到惊喜并从中获益。3D打印技术逐渐从打印物体外包造型过渡到打印物体的内部构成,最终发展到打印物体的高级功能和行为阶段。总而言之,3D打印技术在世界上的发展速度已经开始加速。

2 3D打印技术的市场应用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3D打印技术已初步形成了一套体系,同时该技术可应用的领域也逐渐扩大,已涵盖产品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材料工程、医学研究、文化艺术、建筑工程等各个领域,前景远大。显然,只有不断提高3D打印技术的应用水平,才能持续推动3D技术的发展。3D打印技术的实际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产品设计领域

在新产品造型设计过程中,应用3D打印技术能快速、直接、准确地将设计者的思想转化为具有一定功能的实物样件,缩短了工业产品的设计开发周期和降低了开发成本。该技术建立了一种全新的产品开发模式。

2.2 建筑设计领域

传统的建筑模型设计制作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化的高端设计要求,借助打印技术强大的优势和无可比拟的逼真效果,现今大多设计机构在大型设施或大型场馆设计中采用3D打印技术先期构建精准的建筑模型来进行效果测试。

2.3 模具制造领域

传统的玩具模具制造耗时长,制作成本高,3D打印技术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大大缩减了开发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3D打印技术在模具制造方面采用直接制模和间接制模两种,前者是指利用3D打印技术直接堆积模具,后者是先制出快速成型零件,再由零件复制得到所需要的模具。

2.4 机械制造和家电制造领域

3D打印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内主要用于单件制造和小批量金属零件的制造,具有成本低和周期短的优势。在家电行业,许多大型家电企业,如江苏的春兰、小天鹅,广东的美的、华宝、科龙,青岛的海尔等,在3D打印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上都走在了国内前列,这些企业率先采用3D打印技术开发新产品,成效显著。

2.5 生物医学领域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应用研究的增多,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人体器官模型,进行医疗模型和体外医疗器械制造,个性化和永久化的组织工程植入等,应用前景极为广泛。

此外,在文化艺术、美学教育、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3D打印技术都展示了其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3 3D打印技术的市场发展瓶颈

当前,我国3D打印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发展缓慢,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这项技术显然还不够重视。一是由于尚无主导的技术标准、缺乏产学研一体化机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基本处于无序状态;二是由于当前3D打印的产业规模化程度低,尚未形成有效产业链,产业整合度低;三是有效的市场机制还未建立,主要依赖国家项目资助进行技术研究,企业的主体作用还未体现;四是缺乏社会的大力推广,3D打印相关课程尚未列入机械制造、材料工程等学科的教学课程体系,企业对3D打印技术的发展趋势认识不到位导致整个产业需求不足。

无疑,3D打印技术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理念,对传统工业整体格局和规模化生产方式将是一种极大的挑战。然而,不容乐观的是,目前3D打印技术不得不面临打印材料、打印成本、规模经济等多方面的瓶颈,并且在短期内较难解决。

首先,关于打印材料,由于耗材对3D打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应用于3D打印的耗材及其有限,市场上常用的耗材包括PLA(生物降解塑料聚乳酸)、ABS树脂、橡胶、石膏、塑料、可粘结的粉末颗粒等,以及少量价格高昂的进口材料。并且,多数耗材主要应用于家电制造、玩具等轻工业民用产品领域,在汽车、航空等领域应用还较少,尽管有部分金属材料应用,但是离规模化大批量生产尚有相当大的距离。

其次,关于打印成本,由于打印的设备成本偏高,导致3D打印成本总体成本居高不下,单个产品的制造成本依然处于较高水平。使用3D打印机制造产品,缺乏规模经济,使得单间产品的打印成本远远高出规模制造成本。一方面前期投资成本大,另一方面资本回报率却并不乐观,因此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还未形成。此外,3D打印速度偏慢,对于一件较为复杂的产品,花费时间可能是好几天甚至几个月。

而关于规模经济方面,由于受传统格局的制约,3D打印的推广进展缓慢。众所周知,传统制造业之所以能实现规模化大生产得益于生产过程的可重复与标准化制造,相比之下,3D打印更倾向于个性化与定制化,普通个人或企业的个性化与定制化需求显然难以满足规模化要求。

此外,3D打印技术还存在研发技术落后、产业的统筹规划不到位、知识产权保护有待完善及消费者市场有待开拓等多方面的的限制。从整个产业的角度来看,由于缺少大型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加之政府尚未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植措施,3D打印的整体产业体量还处于较低层次,离成熟的产业化运作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4 3D打印技术的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随着3D打印机的普及,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和延伸。据预测,2016年,中国有望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3D打印市场。3D打印也将促进中国企业提升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3D打印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是随着技术的成熟,打印速度和打印效率将逐步提高;二是随着新材料的研发,打印材料更加丰富,成本更低;三是打印设备价格会越来越低;四是3D打印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大。

可以预见,3D打印前景广阔,将对社会生活及生产方式带来一场革命性的变革。而作为主导作用的政府,应具备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进。

首先,针对当前3D打印产业发展的热潮,政府应明确提出产业的整体目标,从战略的高度确定3D打印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将3D打印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对推进步骤、重点领域和具体措施都做详尽的规划。

其次,相关部门应加强产研互动和统筹协作,共同打造提升3D打印技术的研发水平。

最后,政府必须逐步完善3D打印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保护知识产权拥有者的合法权益,坚决打击复制抄袭者的违法行为,促进3D打印技术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5 结束语

3D打印技术如今被各国所认可,并不断有业内人士、学者评论“3D打印技术作为一项前沿性、先导性非常强的新兴技术,对传统制造业的工艺改造和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具有颠覆性的意义和作用。”面对新的生产方式的变革和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我国应该高度重视3D打印这一新技术可能带来的制造业革命,深入分析全球3D打印技术的市场发展趋势,研究建立3D打印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市场培育和应用推广力度,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3D打印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同时,加快3D打印的试点示范,选择诸如高端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等重点行业领域进行推广应用,积极探索和积累3D打印的市场运营和行业管理经验,积极有效地应对3D打印技术并使之为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晨.3D打印技术及其产业化[J].今日科苑,2013,(9):104-106.

[2]江洪,康学萍.3D打印技术的发展分析[J].新材料产业,2013,(10):30-35.

[3]张倩,冯冬磊.3D打印技术在国内科普场馆中的应用[J].华东科技,2014,(3):57-59.

[4]王文涛,刘燕华.3D打印制造技术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结构转型的影响[J].科技管理研究,2014,(6):22-30.

[5]陈雪.国外3D打印技术产业化发展能先进经验与启示[J].广东科技,2013,(19):22-25.

[6]沈荣琦,贾龙飞,王颖,展学鹏,高胜.浅谈3D打印技术[J].商情,2014,(6):218-218.

篇8

【关键词】现代电子技术;应用;发展

0.引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现代通信产业的发展和融合,促使电子技术及其产业也获得了一定的技术支撑和巨大的市场需求,特别是近年,无论是技术发展水平还是产业规模等都获得了高速发展。因此,本文重点介绍了电子技术在气象、机械、商务、电力等领域中的现状和应用。

1.现代电子技术现状及应用分析

1.1现代电子技术应用于气象通信领域

天气预报是我们每天都需要收听的,他可以较为准确的提前一天或几天预知当日的天气状况,从而使人们根据天气预测的结果进行衣物的更换,进行生产和工作。我国的气象通信技术很久之前便已经十分完备,随着当代电子技术的发展,气象信息的获取更加精准,预知时间逐渐加长,电子技术应用于气象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作用。通过电子技术发明的各种遥感遥测设备,各种通信卫星的升空,不断的加强了通信质量,提高气象资讯的收集速度与精度。

我国当代的气象通信主要以气象卫星为主,新加入的微波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加快了我国通信网数字化的进程,通信技术采用VSAT 微型卫星地球站可以再信号站稀少的情况下建立卫星通信网,提高偏远山区的通信质量,使气象资讯的播报传播范围更加广阔。我国的气象通信使用现代电子技术根据发射的气象卫星为基础建立国内卫星通信网,形成以北京为主站的联通全国各地的省、市气象通讯系统,整合成国家气象中心通信网。

气象通信是我国各行业发展的神经系统,农民根据气象信息进行农务劳作,建筑工人根据气象信息进行修建,配合气象信息,可以将工作效率提升至最大,于是,气象信息传播是必不可缺的,同样,现代电子技术应用于气象信息的传播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现在电子技术应用于机械制造行业

现代机械制造业更离不开现代电子技术,仅以汽车为例,现代社会大部分名牌汽车其内部构造都需要电子技术的支持,GPS车载定位,远程通信等等,甚至一些高端汽车更是将电子技术应用于驾驶方面。

电子控制系统的出现标志着现代汽车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时代拉开序幕,一部分控制动化的汽车可以在操作上大大简化,与传统的繁琐的挂档——油门——刹车的驾驶方式相比,半自动化甚至自动化的驾驶方式更加适合驾驶技术并不十分熟练的人士,电脑控制的自动排挡,不需要理会起车刹车的无级变速系统,将汽车的驾驶要求不断的简化,另大部分人都可以熟练快速的进行驾驶学习,将自己的爱车在几天之内操作熟练又不失安全性的驾驶上道。同时紧急制动,自动弹出的安全气囊,自动控温系统,自动空调控制,车内噪音控制系统,完全的将汽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另车内空间变成一个舒适、安全的另类环境,增加了汽车的适用性,更加人性化,简单化。甚至许多汽车可以连接因特网,在不进行驾驶的情况下可以在车内进行适度的娱乐,起到放松的作用,让人更加轻松的进行下一步工作。而做到以上这些,电子技术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1.3现在电子技术应用于商务领域

电子商务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概念。它通常是指处于全球不同地方的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Internet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Browser/Server的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即消费者进行网上购物,商户之间进行网上交易,以及买卖双方进行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电子技术涉及了商品的整个运转周期中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商业活动。这里仅说说电子化采购。电子化采购是由采购方发起的一种采购行为,是一种利用Internet网络进行的不见面的交易,如网上招标、网上竞标、网上谈判等。电子化采购不仅仅完成采购行为,而且利用网络技术对采购全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可有效地整合采购资源,提高采购效率,帮助供求双方降低成本。

1.4现代电子技术应用于电力行业

电力系统中的电子技术称为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可以提高输电能力、改善电能质量、提高电网运行稳定性、可靠性、控制的灵活性并降低损耗。电力电子技术可以帮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现有的电力资源,并利用这些电力能源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我国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对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来说非常经济、可靠,而且具有一些交流输电所没有的优势。新一代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中,已经使用了GTO、JGBT等可关断器件,以及脉宽调制等新型的电子产品。目前,一些学者已着手开始研究FACTS技术。

另外,电力电子技术支持下的电机调速、供电电源、电力较配电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广泛的应用。这些无论对改革传统工业,还是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和高效利用都至关重要。经济发展的巨大需求,刺激着电力电子技术以每年百分之十几的高速度增长,使其成为本世纪重要的技术支柱之一。电力发电系统也是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之一。电子技术的发展改善了电力系统发电机组的多种设备的运行特性。总之,在电力行业中,电子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电子技术与电力行业的结合推动电力行业的长足进步和发展。

2.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

2.1微型化趋势

主要的表现形式为纳米电子学,其主要为在纳米的尺度下对于事物进行运动规律和特性的研究,用以利用纳米级的事物专属的特性进行研究和开发。主要利用与生物科技以及医疗工程中,纳米检测仪器,纳米电器器件等将逐渐被广泛使用,再一次引发电子器件的变革。

2.2智能化

高度智能化的电子设备可以更大程度上的代替人类完成各种各样危险的、枯燥的工作,智能化的电子焊接,智能化车载控制系统,甚至智能化的机器人。高度智能化的电子技术将广泛用于各行各业,将人们的劳动力由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人们有空闲进行更加轻松、安全的工作,比如智能组装流水线,智能矿脉探测等都是智能化电子技术的应用范畴。

2.3精确化

社会在不断进步,我们更加关注的是信息流传的精确程度,现代电子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观测、传输性行业,如气象预测、信息传输、医疗检测等更多方面,提高观测的精确度,做到在最小程度内的信息精确,做到最小的信息传输损耗。

3.结束语

现代电子技术作为现今社会新技术革命的成果之一,它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深入的运用,并派生出很多新的子技术,已经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和重视。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而且积极地看待和推进电子技术的发展,并增加其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投入,充分发挥电子技术的增值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争鸣.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系统发展热点综述[J].变频器世界,2010(01).

[2]鲁冠华,刘星.浅析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J].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院刊,2009(04).

篇9

Abstract: BIM applications in the process from the design stage to the construction stage, there will be "information attenuation" phenomenon. 3D laser scanning technology integration with BIM can be used to make up for this deficiency, through practical case analysis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applications, summarize the problems in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3D laser scanning products to reduce costs, shorten the data processing cycle, to improve scanning accuracy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to integrate with other technologies. Finally proposed to clear the market demand, hot as the leading, comprehensive advisory services and necessary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principle of promotion.

关键词:3D激光扫描技术;建筑信息模型(BIM);集成应用;发展趋势

Key words: 3D laser scanning technology;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BIM);integrated application;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TN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4-0202-03

0 引言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又称3D激光扫描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丰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一项高新技术,把传统的单点式采集数据转变为了自动连续获取数据,由逐点式、逐线式、立体线式扫描逐步发展成为三维激光扫描。[1]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又称为“高清晰测量(HDS)”,也被称为“实景复制技术”。该项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工业制造、木雕展品、文物保护、教学、医学、军事以及娱乐等各大领域。随着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不断加速,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领域的应用也不断加深。

本文总结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BIM模型的结合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的现状,分析在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提出二者集成的发展趋势,促进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

1 应用现状

1.1 BIM的应用现状简述

[2]BIM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主要经历了概念导入阶段、理论研究与初步探索阶段、快速发展及深度应用阶段。在概念导入阶段,主要是对IFC标准的研究;在理论研究与初步应用阶段,主要是对BIM标准、技术及软件的研究;在快速发展了深度应用阶段,主要是大规模工程实践、标准制定及围绕“BIM+”的深度应用。“BIM+”主要是BIM与云计算、物联网、GIS、虚拟现实技术、3D打印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九大应用的集成。我国BIM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与深度应用阶段。

1.2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应用现状简述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已然相当成熟,尤其在文物保护、古建筑物的修缮、医疗等领域的应用。由于BIM技术的发展,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施工阶段才得以初步应用。

在三维激光扫描的产品研发上,针对于施工阶段,主流的三维激光扫描仪包括美国的Trimble公司的天宝TX5和GX200,加拿大的Optech公司的Real―work系列激光扫描仪,瑞士Leica公司的Scanstation等激光扫描系列。除此之外,还包括武汉大学自主研制的“LD激光自动扫描测量系统”以及北京天远科技有限公司的OKIO系列。

1.3 三维激光扫描与BIM模型的集成现状

1.3.1 集成应用的意义

[3]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整个三维数据获取和重构技术体系中的最新技术,其实现了直接从实体进行快速逆向获取三维数据及模型的重新构建。

在建设工程施工阶段,将BIM模型用于现场管理需要集成有效的技术手段作为辅助。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以高效、完整地记录施工现场的复杂情况,与设计BIM模型进行对比,为工程质量检查、工程验收带来巨大帮助。所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连接BIM模型和工程现场的有效纽带。

综上,[2]三维激光扫描与BIM模型的集成是指对BIM模型和所对应的三维扫描模型,进行模型的对比、转化和协调,从而达到辅助工程质量检查、快速建模、减少返工等目的。

1.3.2 集成应用的热点

现阶段,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BIM模型的集成在项目管理中的主要应用包括:工程质量检测与验收、建筑物改造、变形监测以及工业化精装修等。

①工程质量检测与验收。

传统的工程质量检测主要是采用量角器、直尺和锤球等工具直接量取建筑物构件的尺寸和记录相应的文字信息。但这种方法无法满足完整记录建筑物信息的要求,也就无法对项目整体质量进行有效检测,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则弥补了这一缺陷。在施工现场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对现场进行扫描,所得到的点云数据经处理后,可以导入到BIM基础软件中生成可以反映施工现场的实际模型与设计BIM模型进行对比,及时发现问题以辅助决策。

以龙湖地产某项目为例,利用Trimble公司的天宝TX5三维激光扫描仪对结构及外墙进行三维点云实测(所测即所得),获取三维模型以修正BIM模型更新深化设计,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在此过程中,与BIM模型相结合,形成精确的三维激光扫描仪电子化存档,以BIM技术应用的思维方式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以解决深化设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此项目中,由于项目的体量大、复杂程度高,工作人员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全部扫描任务和内业数据处理任务,而只是进行了部分楼层的扫描工作。

②建筑物改建。

以迪士尼中国实验中心楼(上海)项目为例,该项目在原有建筑保留的基础上进行改建工程,但由于该项目为全专业、全过程的BIM设计,项目设计团队远在国外,其建筑物的图纸数据已无法获取。

该项目采用天宝TX5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建筑物的外立面和内部点云数据,该点云数据可以提供dxf、dwg、asc、xyz的输出方式。将扫描后的点云数据导入到Trimble realworks中进行处理,把每站的点云数据合并到一起,合并成完整的点云模型。由于点云数据本身数据量较大,很难直接在其他建模软件中使用,故基于点云数据使用Trimble SketchUp2014中进行建模,同时为客户提供点云数据和模型数据。在内部点云数据的获取过程中,由于隐蔽工程中的设备、管线等难以扫描,这也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③变形监测。

传统的建筑物变形监测方式的可靠程度主要取决于在建筑特征部位埋设的变形监测点的合理性,并且传统方式并不能最大程度反映建筑物的最大变形。[4]而基于三维激光扫描仪的监测方式能够对建筑物进行全方位的测量,可以有效地获得高精度、高密度的观测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完整地覆盖整个被监测对象。[2]比如在施工现场的幕墙体系、钢结构体系中,可以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有效检测其变化范围和量级,起到高精度的变形监测效果。

以大连某体育馆为例,由于在施工过程中钢结构发生变化,原设计外装饰板无法安装,利用天宝Trimble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现场钢结构三维点云数据,进行再设计完成外装饰板的安装。此外,三维扫描技术与BIM模型的集成还常被用于钢结构预拼装、土方等体积的测量等方面。

BIM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建筑施工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步伐,使得建筑行业的全生命周期更加集成化,更好地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降低工程成本,减少返工、浪费,加快建筑行业的发展。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为BIM技术向施工阶段的延伸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随着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激光扫描产品的不断更新和多元以及与BIM技术的集成应用的范围和深度不断加强。现阶段,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BIM模型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处于快速发展和初步应用阶段。

2 二者集成应用存在的问题

在项目管理中,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为BIM模型应用与现场管理提供了技术辅助。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实现更精准的BIM,推动BIM技术从设计阶段向施工阶段延伸,实现了BIM模型在施工阶段的应用价值,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2.1 导入到BIM模型的数据不完整

在实际的施工现场,扫描环境复杂程度各不相同。针对一些隐蔽工程如设备管线的扫描常常很难进行,对于质量检测存在盲区。导致导入到BIM模型的扫描数据的不完整,使得在进度控制和质量检查过程中存在盲区。

2.2 导入到BIM模型的数据存在误差

影响精度的因素包括影响扫描数据的因素和影响点云数据的因素。影响扫描数据的的因素很多,包括仪器本身的误差、与目标物体的误差、与外界环境有关的误差等;[5]影响点云数据处理精度的因素包括原始点云的粗差与点云拼接精度的误差。除此之外,[6]与其他测量技术如全站仪、GPS的结合产生的误差。这些误差的存在导致导入的BIM模型的信息的不准确,从而影响工程质量检测的效果。

2.3 导入到BIM模型的数据不及时

基于BIM技术的4D进度控制的有效性必须依赖于及时有效的实际进度信息的采集和反馈,但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采集的数据内业处理周期较长,跟不上项目的实际需求,从而影响计划进度中关键路线的纠偏及调整方案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的二者集成应用的价值。

2.4 缺乏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

[7]三维激光扫描的数据处理主要依靠厂商自带的软件进行,导致各商家的数据处理软件分析的结果标准不统一。并且导入到BIM基础软件中的格式也缺乏统一的标准,最终导致不同软件间的互用性不足。同样,导入到BIM模型中的数据也没有统一的格式标准。

2.5 硬件设施难以支撑导入到BIM模型中的点云数据

由于扫描的点云数据存在大量的冗长数据和噪声数据,[6]噪声是指点云数据中错误的点和含粗差的点,这些数据是无效的。需要先对扫描的点云数据进行处理,才能导入到BIM基础软件中进行实际模型的构建。并且过于庞大的数据增加了对硬件设施的要求。

3 发展趋势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被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在建筑工程施工行业的应用也有其独特的优势。现阶段,如何将三维扫描技术进一步扩大或深入应用到该行业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在此,仅依据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BIM模型的集成在施工阶段应用存在的问题,简述如何能够进一步发展和推广。

3.1 制定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

国家及地方BIM标准的相继出台,但对于实际需求来说仍不完善,存在不足。制定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统一行业数据处理标准、格式标准,有利于信息间的协同共享,提高各个相关利益方的沟通效率,降低沟通成本。就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将外业采集数据导入到内业处理的过程中,天宝TX5的数据保存在SD卡上,可以方便而又安全地传输到电脑上。数据用SCENE软件处理和配准,可以无缝地导入到天宝RealWorks软件上。而对于将处理后的数据导入到BIM模型的过程中,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通过生成DWG、DXF、PTS等格式,以满足REVIT、ArchiCAD等BIM软件。

3.2 三维激光扫描仪的采集数据更加精准

影响精度的因素包括影响扫描数据的因素和影响点云数据的因素。影响扫描数据的的因素很多,包括仪器本身的误差、与目标物体的误差、与外界环境有关的误差;影响点云数据处理精度的因素包括原始点云的粗差、点云拼接精度的误差。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传统测量手段相结合,克服测距和测量之间的矛盾,[7]通过侧重研究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核心下的新型测量方式和数据算法,实现外爷处理的长距离、高精度采集,以提高三维激光扫描仪的精确度,减少扫描过程中影响精度的因素,从而保证导入到BIM模型的数据的准确性。如Trimble公司开发的天宝TX5高速扫描仪能够以976,000点每秒和最高120米的测程进行测量,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

3.3 基于BIM技术的三维激光扫描与云计算的集成

利用云计算强大的存储能力,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数据从后处理及导入到BIM模型的过程都可以在云平台进行。首先,将采集的点云数据和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将其导入到Real―work中进行匹配颜色、删除噪声、点云过滤,在剔除无效数据之后再次将其导入到云端,以降低硬件设施的要求。同时可以提高扫描数据的共享能力,降低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和BIM技术集成应用的门槛。

3.4 减少内业处理周期,满足实际项目的需要

通过后处理软件的进一步开发和完善以及处理方式或方法的改进,以缩短内业数据处理的周期,使数据导入到BIM模型更加及时,满足实际项目需求信息的及时性、有效性,从而保证进度控制中关键路线的偏差调整以及调整方案的制定。

4 总结与展望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BIM模型在项目管理中的集成应用处在初步应用阶段。本文通过应用现状,分析二者集成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缺乏统一的标准,导入到BIM模型数据存在不完整、不及时、不精准,对硬件设施要求高。最后提出发展趋势:制定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基于BIM技术的三维扫描激光扫描与云计算的集成、数据采集向更加精确化发展、减少内业数据处理周期,以满足实际项目的需要,提高BIM信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率。随着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BIM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二者在项目管理中的集成应用会进一步扩大和加深。

注:由北京市教委社科类一般项目“BIM与RFID技术在建筑物流管理中的集成应用研究”资助。

参考文献:

[1]欧阳俊华.近距离三维激光扫描技术[J].红外,2006(3).

[2]赵昕,马智亮,张建平,等.中国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15)BIM深度应用与发展[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5.

[3]花向红,马立广.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5.

[4]唐琨,魏成,夏真.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建筑物变形监测方法研究[J].测绘地理信息,2013(4).

[5]张洪栋,刘翔,时振伟.影响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数据质量的因素分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2).

篇10

关键词:新兴媒体;媒体用户;创意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3-0006-04

一、现实与理论关注的议题

从产业视角动态研究新媒体早已成为国家层面的重要主题,所谓的新媒体也日益广泛地渗入人类社会生活,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早已从战略布局上确立了新媒体的相关主流地位,这是一种交互性的全媒体融合形态。所谓的新媒体逐渐发展成我国传媒产I领域的新发之力。

从全球领域、国家战略发展高层来看,如何拓展所谓新媒体产业也是当下与未来文化传媒娱乐领域的重大问题之一。所谓新媒体产业是文化产业、娱乐产业的新业态,是国家政策扶持重点。中国新媒体应用已有20余年,新媒体研究也有十多年,毫无疑问,新媒体是“当前最热的研究领域”,其现实与理论意义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媒体与社会化应用:各类智能终端,以及移动互联网开放平台的应用服务技术,成为新媒体传播的核心技术基础;新媒体改变了媒体的传播路径,也改变了媒体与政府监管的关系,新媒体的开放、互动对政府规制构成了新挑战。

2.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彼此融合:各类新媒体生态中的传统媒体如何转型,如何与新的媒体进行融合,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主题,所谓传统媒体如党报、图书出版、电视、电影等都尝试突围、创新和变革;传统新闻内容生产模式、传播通道被打破,新的新闻生产机制正在孕育和成形。

3.新媒体商业及盈利模式的创新: 新媒体是信息科技与媒体产品的紧密结合,新媒体带来的媒体创意新经济,使得原来传统媒体从规模经济转向了范围经济、共享经济等模式,各类高新技术手段不断创新着人类支付问题,并通过尝试个性化的特质服务,不同媒体皆试图把握一条独特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比较热门的新媒体,如智能手机,内载各类新媒体内容产品、新媒体软件创新产品,同时也属于新媒体硬件生产领域产品,其内含新的媒体经营模式。

4.新媒体不断提升自身营销价值,营销属性加强。新媒体从内容产品,到渠道多样化的营销价值日益成为广告主、广告公司、公关公司等营销机构的关注焦点,新媒体已然成为企业整合营销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5.新媒体促进了主体文化的包容和开放,通过技术手段,促进新的亚文化圈的形成;新媒体促进了不同文明的对话。

6.我国新媒体产业同样呈现严重的区域差距,发展不平衡现状。一是各级城市间,以及城市与农村间的不平衡;二是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陆间的不平衡;三是各大官方媒体机构各自作战,缺乏协同效应思维与行为,导致境内外各类资本云集,媒体大鳄积极渗透,抢先我国新的媒体市场。

概言之,目前所谓新媒体已然发展成就为全球最具发展活力与潜力十足的前景产业。随着各类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不仅人们的生活方式被潜移默化地改变,世界传播新秩序也不断被重塑着。当前,在全球化趋势下,对新媒体产业现状与趋势的研究尤显必要。

二、相关研究梳理

(一)“新媒体”的界定

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是网络基础上的延伸(熊澄宇,2008)。美国互联网实验室认为,“新媒体是基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广播等,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脑、电视、手机等实现个性化、细分化和互动化,能够实现精准投放,点对点的传播”。陆地认为,是媒介终端或功能创新的媒体(2014年);新媒体已成为我国传媒产业领域的新生力量(鞠立新,2013);有学者从文化学角度解读新媒体是一种新的文化(2012)。本研究认为,应动态地研究新媒体,是新兴媒体(emerging media),目前是“交互式数字化融合媒体”,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等服务,信息技术是新媒体必要的技术保障;用户多元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是新媒体产生的社会基础;新媒体变革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用户从以往的被动接受媒体到当下可自主媒体传播。社会化媒体用户不仅是新闻的消费者,也是新闻内容生产者、推广者,用户新闻信息传播系统发生“传-受”、“受-传”的互动变迁,传统媒体必须动态把握用户。社会化媒体中的口碑量应作为传统媒体测评受众的补充。

(二)“新媒体”发展现状

我国从 2004 年新媒体发展的初级阶段开始,如今是突飞猛进,向“用”、“玩”与“互动”等多功能转变(陆地,2014年);新媒体消费群体与日俱增,催生了诸如“容器人”、“宅男女”等,社交媒体、移动媒体盛行,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基金的关注;新媒体是国家发展规划的重点(柳斌杰,2007年)。随着新媒体相关产业的制度、政策环境的不断放宽,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在美国,新媒体产业凸显出两大特点:有效的新市场开拓和新技术研发;全球新媒体出现“媒介融合”(郭小平,2012)。

本研究认为,我国新媒体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目前新媒体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也涌现出新媒体领军企业。新媒体市场广阔,影响力日渐凸显,正吸引资本大规模流入,其营销价值增强,与此同时,其国际化竞争也加剧,整体相关产业向纵深挺进。

(三)移动互联网持续创新改变着新媒体发展态势

新媒体更加广泛地渗入人类社会生活,进入 “大数据”时代(严三九,2013);媒体更加注重用户的需求,为用户生产定制内容;在盈利模式方面,随着互联网支付手段愈加成熟,一些媒体产品获得用户的直接付费;社交媒体将成为新媒体发展的焦点(张艳,2013)。本研究认为,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是全球新媒体发展的主要动向,已经形成相关联的新媒体产业。该产业基于互联网、电信网等数字化网络,通过实时、互动、点对点的自由传播模式为主体,形成借助规模化内容产品的生产、传播为主业的各类经营实体,以及相关价值链集群体,产业前景巨大,在这个技术与创意高度集中的新媒体行业,行业引领力量将会诞生,并发挥强劲的引领价值。

三、本研究路径、发现

本研究关注用户自主传播的媒体创意文化产业效应,在此视角下去探讨新媒体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研究查阅与翻译了大量中英文相关资料;对腾讯、阿里、百视通、上海报业集团、上海广播电视台,以及韩国自媒体做了实地调研、访谈;参加相关学术会议,与相关业界专家进行交流、沟通;进行受众控制实验,并做了大量问卷调查,通过SPSS统计软件并结合相关深度访谈进行分析,认为:在宏观的视野下,以下一些关键点将是未来媒体突破的靶向,这些靶心较为明显地预示全球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

具体如下。

(一)新媒体对人们未来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在新的传媒时代,新媒体更加广泛地渗入人类社会生活,从“互联网+”到“+互联网”都重要,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能”,电商、人工智能,各类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简称VR),AR(Augmented Reality,即增强现实,也被称之为混合现实技术)将极大地改变人们未来的生活。

“互联网+”是用互联网技术去对接配置、迭代甚至取代传统的或者现有的一些生活或者商业模式,有机会重塑传统行业。

“+互联网”则更多是从传统的行业思考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现有要素,有一个有序的增效过程。

我们正在从“万物互联”走向“万物智能”,如何通过技术,感知场景,使用户连接服务变得更加智能,而且让人机交互不为人们所意识,这是未来媒体的系统工程。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在未来5到10年会很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经济、商业,将覆盖大数据、机器学习等很多方面,包括语音,包括图象处理,还有很多感官方面的一些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各类机器人在社会中广泛承担着服务型角色,不断介入现实工作与生活,机器智力汇聚着各方人类智慧,甚至有望在某些方面超越人类。人类的角色可能也会发生改变,人类进化可能会走向 “人-机合一”状态,一些人工机器人可能会具备自我学习与思辩能力,甚至程序驱动下,会自我机器智能生成,人类难以驾驭。人工智能能否做出情感性复杂答案合理判断?种种因高科技发展带来的问题必将引发更多的发展探索。

从虚拟到现实,比如黑科技全息眼镜。更多的黑科技在向我们走来,今天它们可能是虚拟的,甚至是匪夷所思的,但是这些黑科技将在不久的将来变成现实,并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将很大地加速这一进程。国外一些IT业巨头,如Facebook、谷歌、微软、索尼等,无一不在向虚拟现实领域拓展。著名财务咨询公司高盛估算,到2025年,VR、AR的硬件软件营收将达800亿美元,如果能走向大众市场,年营收有望达到1820亿美元。受相关产业发展及技术接受与普及因素等影响,保守预y,到2025年时,VR与AR产业的年营收也有230亿美元,特别是在新媒体相关娱乐产业,如游戏、影视、动漫、体育领域将提速率先,越早投资布局的企业,越可能有更多发展前景,不过,本研究认为,VR适用于给人类带来愉悦的场景,非愉悦场景给人的不适感以及VR引发人类身体与思维脱节性也是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

新媒体科技改变人类生活的案例,阿里巴巴最为典型。以电商起家的阿里巴巴,在过去的十几年,从B2B到C2C再到B2C,构建了一个电商生态体系。互联网经济不断发展,阿里的视野和脚步也早已超出了电商生态体系,并引入AR技术强化销售。自2014年开始,阿里巴巴马不停蹄,展开了在文化产业领域的一系列收购,如投资收购文化中国,并更名为阿里影业,将在影视版权、电影投融资、在线售票、数字音乐、数字出版领域烙下深深的阿里烙印;还斥巨认购华数传媒非公开发行股份。华数传媒号称为国内有线电视和新媒体行业的领导者,拥有全媒体完备经营资质,以及多样化的终端、传输渠道,这些都是阿里在家庭互联网方面的生态拓展的借力因素。

除了阿里,京东、中国网库、苏宁等电商巨头还纷纷加紧布局农村电商,不断将触角伸向农村深处。“得农村者,得天下”,已然成为电商巨头们的共识。

(二)新媒体发展进入“大数据”时代,“智能云”成为各类企业走向国际化的路径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资料、生产资料在管理、查询、交易、计算上的能力用在云上面,这能有效降低企业在IT资源的投入,让企业更专注于主业和核心竞争力。这是中国和全球的趋势,特别适合创新型的中小企业。微软把公有云引到中国,通过本地的合作伙伴来运营和交互。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里,已经创造了超过5万家在Azure公有云的企业用户,以及35000家在Office 365的用户。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型,并助力中国的创新性企业走向国际化。

来看上海广播电视台(SMG)全面拥抱互联网,与阿里合作的案例。曾经一统天下、“朝南”的传统媒体电视,最想从阿里那里获取什么?显然,一是阿里随着互联网发展而积累的用户数据;二是寄望通过电商、手游等方式,将媒体注意力直接转化为点击量,获取广告之外新的盈利模式;三是放开节目制作链条,强化用户在节目制作前、中、后期的全方位参与。

如今,阿里斥巨资12亿元入股上海文广集团旗下第一财经,双方将在多个领域展开合作。双方合作第一步,第一财经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率先成立,研发资讯产品体系、财经数据移动终端、互联网金融智库等各项业务都在积极推进之中。其他一些合作业务,如第一财经已经成为基于支付宝用户数据的股票行情系统的资讯服务商,第一财经相应的一些财富资讯管理也将登录手机淘宝。

正如马云所言,当前社会正处于从IT时代向DT(data technology)时代跨越中,建立与开发数据分享的机制、产品,飞速提升数据使用效率,才能使数据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和生活,同时也才能真正使社会在数据时代全面均衡发展。上海广播电视台在集团两家上市公司(东方明珠、百事通)吸收合并之时,植入与阿里在数据服务领域内的互联网合作基因。

未来,一定程度上承担我国新媒体发展方向的阿里巴巴,进军全球化将是最重要的方向,也是阿里巴巴新消费者的开发地。当然,这个战略目标要实现,阿里巴巴同样也面临着挑战与困难。例如,要实现支付全球化体系,支付宝必须要支持多币种同时交易;要克服物流全球化的困难等等。

与此同时,大数据时代,云计算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之一。目前,我国政府成为云计算最为积极的实践者之一,云计算在推动电子政务、政府公共服务,智慧化应用、传统工业、金融业、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催生创新创业企业发展方面均成为关键因素。

马云的愿望是将阿里打造成一个DT时代的大数据公司。就目前阿里云的发展态势,阿里云服务涵及政府管理、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数字娱乐、医疗健康、气象等多个领域,阿里云正在构建强大的阿里云生态,涵及政务、金融、电商、手机、智能家居、汽车等几乎所有的领域,为国际化进程打开一条技术通道。

(三)移动互联持续创新与改变新媒体的发展态势

中国毫无疑问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一个移动终端市场,天猫、淘宝在每年双11这天惊人人民币数额的成交额当中,有68%来自于移动端交易。移动端是为人看好的趋势,尤其是当它将移动互联的技术用于交易。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地选择各类媒体。于是,传统媒体(报刊、广播、电视、书籍等)不得不与移动互联产生融合,形成各类所谓融合媒体,适应,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试听、阅读体验。移动互联基本特征是数字化,最大优势就是便于携带,具备交互强大、信息获取量大且快速、传播即时、更新快捷等基因。以移动广播为例,搭上移动互联网的广播,使得多向互动成为现实:受众可以在线收听,也可回放节目,并随时、随地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即时参与节目。与传统广播节目相异,移动互联广播倾向于个性化、自主化的节目。

电视观众与传播机构的互动也因移动互联而更加灵活。电视用户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依然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方式,与电视传播机构进行互动、相互交流。而且随着各种美图、摄像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用户本身的拍照、摄像功能也使得原先传统媒体的受众的身份,转变为新媒体信息的提供者(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全民参与的新媒体形式不断诞生。视频移动客户端用户接受影响因素需着重“内容体验”、增加“娱乐性”,降低“风险性”、提升“易用性”。

(四)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依然是新媒体发展的焦点,“分享经济”的媒体创意效应出现

移动无线彻底解脱人类,也成为是未来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将在移动观看中成其所示。但是从科技发展现状来看,移动互联网完全超越有线互联网,尚待时日。

不过,社会化媒体却非常迅猛地转移到无线互联网,借助移动终端的使用,使得人类对其利用率增幅远远高于桌面PC电脑。社会化媒体不仅融入主流社,而且如今可与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电子商务相匹敌,并基于社会化媒体平台不断延伸出第三方应用,蝴蝶化效应地引发各类崭新社会化商业变革。

社会化媒体一方面成为人们进行有效交往的社交工具,改变着人们的社会资本,一方面也逐步被政府、企业组织体系广泛应用,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并吸引应用开发商转移到社会化媒体的传播平台,研发各类用户所需个性化的服务,所有种种,必定将带动更多的投资汇聚社会化媒体领域,使其成为新的产业增长点。

社会化媒体的商业策略与传统媒体迥异,会以:免费、搜索、移动互联、网络综艺、平台策略、认知盈余、权力终结、社交红利等方式取胜。各类“疯传”策略,蜻蜓策略(概括为Focus+GET),即Focus(专注):确定一个以人为本、具体的、可测量、能让利益相关者乐意的目标;Grab Attention(赢得关注):用一些私人的,出人意料的,发自内心的,以及形象的内容,在嘈杂的社交媒体中赢得关注;Engage(吸引参与):创造一种个人联系,通过同情心和真实性逐渐接近更深的感情层面,或者通过讲述一个故事,拉近与受众的心理距离。这种参与能使受众足够地关心,从而促使他们想自己做点什么事;Take Action(采取行动):授权他人采取行动,可以将受众变成潜在顾客再变成队友。社会化媒体中的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发展出现新的趋势:一是“转化率”问题,即对于微信广告来说,极高的广告投放成本,如何转化为产品的销售额或者APP的下载量,有待考量;二是“差异化整合营销”问题,即制定符合个性的创意,精准营销,考虑用户体验、用户隐私。

而且,更多公众借助社会化媒体平台,分享自己闲置资源,与他人共享资源,并促成消费的“分享经济”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在教育、医疗、广告创意、培训、家政服务、租赁、二手交易等领域,正颠覆着人们传统消费观念,改造着传统社会各个领域,如交通出行、短租住宿、旅游等。

未来,用户自主传播的媒体创意效应将以更多的 “分享经济”形式崛起,向更多领域拓展,如餐饮外卖、家庭美食分享,一些闲置厨房资源也将被盘活;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基础上的中国发达的快递物流,也将出现人人快递物流众包模式。

用户自主传播的媒体创意效应因各类媒介技术的应用越发彰显其魅力。

动态看待新媒体发展,从媒介技术、用户需求、媒介生态与资金投入四维度宏观分析,结合传媒产业升级与转型的产业功能特性,同时关注媒体的社会整合功能(舆论引导、协调社会、娱乐大众、传承文化)。上述是未来媒体突破的靶向,这些靶心较为明显地预示全球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严三九.“2013年全球新媒体发展态势探析”[J].现代传播,2013(7).

[2] New Media Art, Participation, Social Engagement and Public Funding----Taylor & Francis.2013.3.

[3] New Media Cloud Computing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2013.2,IGI Global.

[4] 王荣.十二省市引入阿里云[N].中国证券报,2015-01-06.

[5] 佚名.阿里云将在硅谷建数据中心欲拓展海外云业务[J].互联网天地,2015 (3).

[6] Convergence of new and old media: new media representation in traditional news, Taylor & Francis,2013.2.

[7] We Can’t All Be Obama ,The Use of New Media in Modern Political Campaigns,Taylor & Francis,2013.4.

[8] 童清G.中国新媒体产业发展的现实议题[J].新闻记者,2012(2).

[9] (美)安德森.免费:商业的未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10] 陈威如.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11] (美)舍基.认知盈余[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12] (委)莫伊塞斯・纳伊姆.权力的终结[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13] 徐志斌.社交红利[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

[14] John Allen Hendricks ,Social Media and Strategic communi -cations,Palgrave Macmillan

[15] (美)罗宾・蔡斯.共享经济[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16] (美)凯文・.凯利.必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17] (美)Ray Kurzwell.奇点临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篇11

(一)支付服务总体良好,数字支付需普及

2014-2016年,账户、银行卡和数字支付交易笔数逐年增加,说明庄浪县支付服务总体发展趋势良好。2016年,“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人均拥有量”大于3户,“银行卡人均持卡量”大于1.5户,而“人均移动支付开通量”和“人均网上支付开通量”均小于1户;“银行卡人均交易笔数”大于1,而“人均移动支付交易笔数”和“人均网上支付交易笔数”不足0.1笔,表明农民群众更倾向于选择传统的支付服务工具。非现金支付工具在2016年开通量快速增加,但每户的拥有量仍不足0.1,“人均非现金支付交易笔数”指标值小于0.5,说明数字支付工具在农村地区普及率较低。

(二)扶贫贷款数额较大,民生信贷不足

从数据来看,2014年,“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占比”高达93%以上,扶贫支持力度较大。但是“创业担保贷款余额”不足0.05%,“助学贷款余额占比”、“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均为0,没有为民生领域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除此之外,由于小微企业缺少有效抵质押物、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和征信不良记录等原因,大约三分之一的企业无法获得贷款,例如:2016年,“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低于75%。

(三)保险品种发展不平衡,部分业务发展空间较大

2014-2016年,“保险密度”降低了64元,降低到55元,“人寿保险普及率”小于0.1,原因是部分保险机构盲目追求数量的增加,不注重服务质量提升,甚至存在信誉不良情况,导致群众不愿意在保险方面投入更多资金。另一方面,庄浪县为农业大县,且自然灾害频发,为防范风险,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农业保险,积极引导农户参保投保,使“农业保险普及率”指标值高达1.36。

(四)物理网点布局较合理,但金融服务设施少

调查显示,“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大于1,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个以上银行网点。但“每万人拥有的银行网点数”、“每万人拥有的ATM数”和“每万人拥有的POS数”均不高于10,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需要,尤其在节假日,办理业务需要长时间排队等待,影响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五)信用建设整体趋好,个人信用档案还需完善

调查数据显示:2014-2016年信用档案建档率逐年提高,尤其“企业信用档案建档率”、“农户信用档案建档率”均高于88%。而“个人信用档案建档率”低于50%,还需完善提高。

二、对策及建议

(一)推动数字支付工具使用,提高农村支付结算质量

一是涉农金融机构要遵循“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原则,结合农村经济活动的特点,不断丰富创新支付结算品种,提高非现金支付业务量。二是通过有效地宣传方式,逐步推广数字支付工具,提高农民对现代化支付工具的认知度,鼓励农民积极运用数字支付工具,提高结算效率。三是政府财政可以根据涉农金融机构非现金支付服务的不同业务品种、不同业务量给予一定的费用补贴,并免征涉农金融机构费现金支付服务收费收入税费,从而调动涉农金融机构推广运用数组支付服务的积极性。

(二)加快发展农村人寿保险,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

一是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招募在当地具有广泛社会关系、活动能力强、品行端正、和信誉良好的农民业务人员,积极做好保险知识的宣传工作,真正了解农民对保险的需求,提供所需的保险服务。二是采取为农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和相关产品咨询服务,扩大公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改变农民对保险的片面认识。三是根据农村地区整体消费能力不强的特点,创新适合农村的保险产品,完善产品结构。

(三)健全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一是政府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网络覆盖范围;二是涉农金融机构增加ATM、POS等金融基础设施在乡镇和行政村的布放量,方便农民就近选择金融服务;三是推进多功能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进一步丰富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的功能。

篇12

卢旺盛教授的这一观点,引起了记者的高度关注。沙龙活动结束后,本刊记者就这一核心观点和其他神经外科的热点话题,深入采访了卢旺盛主任。

复合手术治疗

颅内动脉瘤优势显著

据记者了解,颅内动脉瘤多为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事件中,颅内动脉瘤出血是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的脑血管意外。由于其病变位于颅内,手术治疗中发生的任何问题都将对病人产生巨大影响。

一直从事神经外科临床一线工作、开展过大量颅内动脉瘤手术的卢旺盛主任谈及此话题时首先介绍说:“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远比人们想象的高,据统计约为0.7%至7.9%。这种疾病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大多发生在40至60岁之间。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致死致残率极高,首次出血病死率高达35%,再次出血病死率则达55%,幸存者亦多有残疾。同时,由于颅内动脉瘤在破裂出血之前,90%的病人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只有极少数病人因动脉瘤影响到邻近神经或脑部结构而产生特殊的表现。因此,生活中极易被患者忽视,从而错过最佳救治时间。”

“鉴于上述情况,”卢旺盛教授继续说,“对于有手术适应证的颅内动脉瘤应积极干预这一点,已在业内获得广泛认可。”他进一步介绍说:“在手术治疗方面,颅内动脉瘤主要有开颅夹闭和介入治疗两种方式,二者各有优缺点。颅内动脉瘤的手术属于难度较大的手术之一,手术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并不是绝对安全。”卢旺盛教授还强调,“关于这一点,医生一定要让家属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在术前取得家属的理解。”

卢旺盛教授继续阐述说:“颅内动脉瘤的手术并发症主要包括:术中破裂出血,造成脑出血,脑血管痉挛或脑血管分支闭塞,造成脑缺血,这就比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另外就是有部分病例可能会有复发。那么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呢?结合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这两种手术的优势是最佳选择之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复合手术’。”

卢旺盛教授接着介绍说,“颅内动脉瘤复合手术的优势包括:外科手术为介入手术提供通路、保驾护航;介入手术为外科手术控制血供、无血手术创造可能性;同时提供术中实时影像学评估,指导手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先进的理念与先进的外科技术将给更多的病人带来福音,也给脑血管病专家提供更好的辅助手段,它将在一段时间内引领颅内复杂动脉瘤比如血泡样动脉瘤、巨大动脉瘤、蛇形动脉瘤,多分叶动脉瘤治疗的创新思维模式。这种优势在神经外科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复杂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开创了新的思维方式,大大地提高了手术质量,而手术风险则明显降低;除复杂颅内动脉瘤外,治疗高分级脑动静脉畸形、慢性闭塞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体瘤、颅内富血运肿瘤等疾病优势也很明显。”

多位专家力推

颅内动脉瘤复合手术

谈到刚刚结束的“京津冀颅内动脉瘤青年医师沙龙”活动时,担任本次会议执行主席的卢旺盛教授首先说,这个学术沙龙简称“3J颅内动脉瘤青年医师沙龙”。“3J”即代表京津冀。当前,京津冀三地正在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而医疗也存在同样的发展趋势。三地在医疗方面的合作有很高的互补性,必将迎来医疗行业的迅猛发展。本次沙龙活动开幕当天,来自京津冀三地的老中青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就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据卢旺盛教授介绍,在沙龙活动上,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的吴中学教授在阐述颅内动脉瘤复合手术的学科背景时介绍说,英国牛津大学一项研究发表在2014年10月的Lancet,结果表明,血管内介入治疗有效且具有稳定性,这在治疗1年后即可显现,在随访第10年仍然维持。在最长18年的随访中,原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和死亡的风险很小,临床实践正在逐渐改变破裂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方式。至少在英国,目前已有85%的患者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的李桂林教授则强调,在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中,复合手术室就是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安装在常规外科手术室――洁净手术室内,以满足医务人员联合为患者同时进行常规外科手术和介入手术――即复合手术室Hybrid Operating Room,也称为杂交手术――的要求。复合手术室实现了介入医学、外科医学和影像诊断学技术的完美结合。它将传统的外科手术室和介入治疗室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实现了多学科同步联合的最佳治疗方式。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同步进行,可以避免患者在手术室与导管室之间转运的风险,降低患者损伤程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医院的医疗效率、医疗质量和患者的生存率。复合手术室开展的手术类型涉及心血管外科、血管外科和神经外科等临床领域,目前在心血管外科和血管外科开展相对较早较好,而在神经外科开展相对较慢,这主要与前者的手术量较大、相关设备投入较多,而后者从业人员的观点相对滞后有关,这与这几个学科的发展基本是同步的。

来自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的常斌鸽教授指出,复合手术的优势在神经外科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复杂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开创了新的思维方式,大大地提高了手术质量,而手术风险则明显地降低,尤其是对一些复杂颅内动脉瘤、高分级脑动静脉畸形、慢性闭塞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体瘤、颅内富血运肿瘤等疾病,优势较为明显。复合手术在神经外科必将大有可为。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吕彦锋教授认为,复合手术的优势包括:外科手术为介入手术提供通路、保驾护航;介入手术为外科手术控制血供、无血手术创造可能性;同时提供术中实时影像学评估,指导手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先进的理念与先进的外科技术将给更多的病人带来福音,也给脑血管病专家提供更好的辅助手段,它将在一段时间内引领颅内复杂动脉瘤比如血泡样动脉瘤、巨大动脉瘤、蛇形动脉瘤、多分叶动脉瘤治疗的创新思维模式。

北京大兴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赵保钢在发言中也表示,基层医院、基层医生其实面临颅内动脉瘤这类患者很多,但如何保证这类患者得到最优的治疗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对于复合手术在处理颅内动脉瘤的优势是可见的,但作为基层医院,建立一个这样的复合手术室存在成本太高的问题,而复合手术平台可能是一种当前形势下最可行的解决方案。

另据记者了解,卢旺盛教授就职的天坛普华医院的复合手术平台是亚太地区第一家顶级手术平台。在本次沙龙活动中,卢旺盛教授在发言时,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复合手术在颅内动脉瘤领域的治疗优势之后,着重介绍了该医院利用复合手术平台的临床经验。他坦陈:“我院的复合手术平台的确不同于一般医院的复合手术室。它不仅对所有相关专家完全开放,还为需要进行复合手术的病人提供了最佳的设备保障和最佳的服务品质。我们医院的复合手术平台由天坛普华医院与GE公司共同打造。截至2015年年底,我们已经在此平台上完成了各类介入手术131例、共计20多种手术;其中部分手术由外院专家来院主持完成。从当前运行的状况来看,这个平台是非常安全有效的。它能够保证患者获得良好的医疗质量,同时结合普华团队各方面的努力,也能使患者达到较高的满意度。这个手术平台中的IGS 730,无疑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行业中的佼佼者,而且我认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因“预设轨迹,精确移动,优质影像与精确移动完美结合”的特点,而被称为“移动机器人血管机”。它引领介入从二维导航时代进入三维导航时代,其优良特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概括:简单――各科室多源影像直接引导手术;精确――多源三维融合影像术中实时精确指导手术;便捷――床旁或控制室操控一键完成。另外它还具有超大孔径C臂、最佳成像质量的高清CT、彩色血流评估、多模态影像融合中心等特点。这些特点均为高端复合手术平台的功能实现提供强力支持,保证手术更有效、更安全、更便捷地完成。

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将迅疾发展

前不久,机器人AlphaGo在与韩国围棋棋手李世石之间展开的围棋人机大战中取得胜利这一事件,在社会各领域引发了高度关注;而与此同时,机器人在各医学科室手术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使用机器人辅助的手术在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此外,卢旺盛教授不仅多次参与国家“863”计划“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关键技术与实验系统研究”等多项研究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同时,他参与开展“便携式机器人应用于血管介入手术的关键技术研究”又荣获了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而且在以往的临床工作中,卢旺盛教授还曾在多个病例的治疗中使用机器人付诸手术。因此,记者希望他能够结合自身的科研和临床实践,谈一下手术中使用机器人的心得体会以及机器人辅助相比纯人工操作的优势和劣势。

对此话题,卢旺盛教授首先表示:“近年来机器人技术在医疗外科中取得了迅速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与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远程医学的发展,它的优势在于突破了常规手术的空间限制,增强了医疗专家的能力辐射,从而更好地服务患者。”

卢旺盛教授继续介绍说:“目前,血管介入手术已经成为医学的第三大支柱,并成为微创外科的代表,但也存在明显缺陷,如暴露在射线环境、人手操作不稳定和医生疲劳等各方面的不足。为减少这些缺陷,将机器人技术引入血管介入手术是必需的,而且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也使其成为可能。我们正是在此基础上申请到国家‘863’计划的支持,经历长达10年的研究工作,最后成功地应用于临床,从整个系统上看,基本上达到减少医生接受辐射的初步目的,同时通过操纵手可完全掌控导管运动,减少了人手震颤的影响,同时在图像导航加强基础上方便了介入操作,缩短手术时间,为提高手术质量创下有利条件,但本系统还有一些不足,有待下一步继续研究并完善。”

卢旺盛教授认为:“机器人AlphaGo在围棋人机大战中取得胜利这一事实,虽然不能说机器人在人机大战中已经取得全面的胜利,但这表明人工智能、机器人时代离我们已经不远,因为AlphaGo背后显示的是深度神经网络的成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外科中会取得更为迅速的发展。”

记者还了解到,天坛普华医院从天坛医院国际部发展而来,神经内外科是医院的发展重点,介入科也应运而生。因此在采访中,作为天坛普华医院介入科主任,卢旺盛教授提及该科室的发展现状、未来规划,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规划时谦逊地表示:“就整体而言,我们介入科的发展现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这正是我们发展的动力。借助天坛医院的神经学科优势,我们将发展的重点放在了神经介入领域,同时兼顾向其他专业拓展,主要包括:立体定向微创治疗、机器人外科、肿瘤介入等方面,以后的科室重点方向将定位于微创外科。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希望广泛联合其他专家的力量,包括京津冀三地医学专家,借助三到五年的时间,打造一支精英骨干队伍,借助互联网的优势,顺应时代的需求,打造一个开放的复合手术平台,更好地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采访到最后,话题又回到了刚刚闭幕的“3J颅内动脉瘤青年医师沙龙”活动上。作为这个沙龙的执行主席,卢旺盛主任最后展望说:“目前,京津冀三地在实施经济一体化的战略过程中,医疗行业无疑也存在同样的发展趋势。缘于此,京津冀三地在医疗方面的合作将会有很高、很多的互补性,它将在国家的宏观政策上迎来医疗合作发展的春天。所以,我们将持续高举京津冀一体化旗帜,联合三地的医疗力量,以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为核心话题,共同就脑血管病的治疗持续地举办青年医师沙龙,以期形成自己独特的影响力!”

篇13

[关键词]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维护;培训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0.109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0-0-02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在当下各大医院运用广泛,极大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效率,同时也提供给人们便捷的就医体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可将医院药物、病案资料、物资储备、财务、行政人事信息等都纳入数字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提升医院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与现代化水平。

1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

1.1 门诊管理

在门诊管理中,信息管理系统可将门诊收款、用药、检查等具体情况做统一管理,所有内容通过信息化管理后,患者通过医院发放的磁卡来进行相关流程的操作,提升了相关流程的透明度,所有收费、药物、检查明细一目了然,同时也较好地指导患者进行相关明细的执行。提升了患者就诊的流畅度,节省了时间。同时也降低了相关操作的违规频率,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规范性。

1.2 住院管理

住院管理信息管理系统操作中,包括住院登记、护理工作管理、药方管理、费用结算管理等流程。所有流程都可通过信息化管理进行统一记录监管。所有的治疗流程都具有科学的分类记录与处理,治疗流程情况明确化,其中包括患者个人基本信息、疾病诊断治疗情况、ID账号等,医护人员可轻松地通过信息系统将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调取,同时,对于各种检查、治疗情况等方面的录入,系统会依据录入情况做对应的取药及费用扣除,随时还能为患者提供便捷的信息查询服务。而通过系统化管理,相关物质和数据的调配也需要按需求做管理,保证需求的满足。

1.3 药品管理

药品管理系统操作上主要包括住院、门诊药房医技药库的管理。药品可以从计划、采购、进库、价格调控、取药、出售、药品使用监控等都采用信息化处理,对于药物情况有更为全面的掌控和规范性处理。药库可通过对药物的入库处理,再依据需求规范来做发药,将药物按照标准的送到发放到门诊和住院药房。而收费人员与护理工作站的人员则依据药物价格来对患者的药费划价,提升了药物划价的精准性。因此,信息系统可将药品从购进到出售的各环节做的明确记录与指示,充分做到药物的合理科学化运用。所有流程可进行随时的调取核对,及时观察药物库存、价格、账目等情况,提升了药物管理的监督效果,避免了不科学管理的疏漏。

1.4 人事行政管理

信息化系统管理在行政人事管理上的运用已经广泛的扩展到各行各业,在医院管理中也较为实用。特别是医院本身由于属于人力资源集聚的地区,对人员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可提升人员管理的效率。其中包括行政文件资料、人事档案、绩效管理、晋升考核管理等全面资料,避免了传统纸质管理系统或不规范化的信息管理所带来的滞后于低效率管理的现象,促使资料管理达到随时录入、调取、监督审核,提升管理的便捷性,节省了人力与空间,同时便于资料的长久保存,避免资料因为时间久远而损坏或查找困难。

1.5 其他管理

管理上还可以包括其他科室的管理,如医疗器械、检查等资源的管理,及时做好定期维护和补充,避免取物不方便或短缺,提升管理效率。

2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的重要性

信息管理系统运用能提升管理效率和规范性,由于全部采用连贯的信息处理,减少了中间流程所耗费的时间,提升了流程管理效率,可以加快取药、缴费、检查等的速度,避免相关流程中的差错,将各流程的操作与管理更加的透明化,让医患双方更加清晰的了解相关流程的费用、药物与操作名目等,提升费用支出和操作开展的准确性。由于信息化管理可进行数据整理,有利于医院管理上有调整依据。对现存物品采购、人员安排、疾病主攻方向以及相关的医疗基本服务做好调控管理,也能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在减轻工作任务的同时,提升了操作准确性,给与患者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3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的注意事项

3.1 系统设计的个性与科学性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要贴合医院管理实际情况,同时,系统也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期的升级维护。但现实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存在较大的共性设计,并不能充分照顾到各医院自身的需求,更多的采用较为通用的系统软件,少有医院会依据自身医院情况做系统设计。

一方面源于系统设计制作本身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医院在系统设计方面并没有经验,因此更愿意选择已经成熟和流行性的系统软件。由于无法贴合医院自身情况,在系统操作上存在一定弊端。特别是在我国,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发展并不成熟,还处于初级阶段,其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不断地调整升级。系统设计中要做好试运行阶段,一般只有试运行后才能发现操作系统本身的设计问题,进而做进一步的调整。

但在试运行阶段,没有真正大量运行,因此,系统自身问题的发现也存在较多的局限性。因此系统设计上最好依据专业系统操作模型为基础,尽可能避免系统设计的漏洞。当下更多的选择方式都是依据国外成熟经验,减少系统设计的成本。但是国内外在相关系统操作的习惯和医疗服务的流程上有差异,因此,也要充分留意到医院自身情况,进一步完善。

3.2 加大系统维护人员与物资的投入

在医院信息系统的日常管理维护上,要储备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快速做好系统日常的维护保养,避免系统自身差错、崩溃或其他故障问题。系统自身属于一种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受到其自身设计、操作设备和使用人员技术的影响。因此,要设置信息系统管理员,及时处理突发性问题,保证医院信息系统正常运转。其中,特别要避免病毒入侵,系统自身要设计具备防毒的自我防御能力,维护人员也有应该做好日常的操作规范指导,制定相关操作细则。此外,系统自身要做好备份功能,定期对重要数据做完善性修复。如果有病毒入侵,可通过数据备份做修复。

在操作系统等安装上,要采用正版系统,同时要定期做升级。系统维护人员要有防御意识,一旦出现病毒入侵,要及时通知相关操作人员,减少病毒等影响带来的损失。在日常操作中,杀毒软件要采用正版,提升杀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自身要安装防火墙,对恶意的侵入或相关操作有较强的抵御能力。在系统管理中,对于资料的下载或相关设备接入要做好管理,避免资料外泄或移动设备,如带毒U盘等带来的电脑损害,只有经过允许后才可以进行相关操作,或依据各操作人员的级别来设置不同操作权限的设置。

每个人员应该都具有各自的账户和密码设置,同时说明相关账号如果属于个人,切勿告知他人,避免账户随意被他人登录而导致相关信息随意篡改或删除。并且各账户的操作都具有相关痕迹记录功能,能做相关资料记录与修改的跟踪,对于异常情况操作能够的做跟踪调查。因此,系统维护人员不仅能及时修复问题,提供系统操作的顺畅性技术提供,也能对系统内操作做监督管理,避免违规操作或其他异常情况发生。

3.3 强化培训管理

对于系统的操作,要加强所有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只有了解系统特点才能的应用。特别是新进人员要做好入岗培训,对于系统日常的升级变化要进行全员的通告。面对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对系统做不断改善和操作思考,提升系统运用操作的科学性。同时,系统的日常使用要做好操作人员的指导和系统内的通知,确保操作人员能正确高效地处理系统。培训中要以系统自带功能以及日常容易的差错做培训内容,提升人员系统操作的可执行性。同时系统操作要加强相关操作的操作手册制作,提升人员自身的操作学习与问题及时处理能力。在系统的培训上,特别要强调初期的培训。初期培训可发现系统自身的问题及操作不便问题,监督系统做及时修复。一般人员在操作之前对系统都缺乏实际的运用体会,因此无法发现系统自身的问题。而培训需要以实际丰富操作为基础,发现其中的难点和问题,而后在培训中做提示。

3.4 提升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视

在医院整体的管理上,首先需要在领导层认可并推崇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在信息系统的建设、人员召集、培训等各流程上提升重视程度和投入,保证信息系统管理的整体效率。但目前可能会存在后期的经费投入不足,人员技术不达标,导致操作系统的漏洞或日常运用的故障等问题。大多数医院之所以在信息管理系统运用上没有达到较高水准,与各医院重视程度有密切关系。更多医院系统仍然有很多不足,与当下不成熟的系统建设环境、资金投入缺乏有密切关系。在相关技术管理上,日常维护的不重视,往往会导致系统运用中发生重大问题。

4 结 语

医院管理中运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是时代的趋势,虽然在操作中存在繁琐、不便捷或异常的问题,但这种操作所带来的高效与便捷性会随着系统建设不断的完善,操作熟练程度的不断提高而显现出来。当下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操作局限性,但是不能因为当下的不习惯或不完善而否定信息系统管理方式的优势。

随着信息共享的发展趋势,对于当下各院的信息系统管理而言,当下的问题相对于未来全部联网化的趋势发展,总体来说难度更小,因此,如果不能适应当下整个医院信息系统管理的操作,对于未来全部联网性的操作会存在更大难度。即便有难度,但也不能遏制未来发展的趋势以及政府相关部门所提出的发展导向。

主要参考文献

[1]赵世明.医院信息查询系统的管理与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6).

[2]谢敏.试论如何优化医院管理信息系统[J].科技与创新,2015(2).

[3]邵峰.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促进合理用药中的作用[J].中国处方药,2015(1).

[4]钟雪青.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3).

[5]薛文元.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5(9).

[6]刘秀淑,王丽云.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对医院现代建设的重大意义[J]. 哈尔滨医药, 2003(2).

[7]刘志国,林朝英. 我国医院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医学信息, 2004(1).

[8]刘秀淑,王丽云.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对医院现代建设的重大意义[J]. 哈尔滨医药,2003(2) .

篇14

关键词 电子技术 生活 照明 节能 发动机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1子技术应用于照明系统

人们通过电子技术创造出了LED灯,并使其替代了白炽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能量的消耗。它的技术原理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不同于原始的钨丝灯的发光原理,是通过电子进行光能的转换,因此就使得LED灯的体积远远小于钨丝灯,可使用的时间也就相对较长,节约能耗。

1.1显示屏中使用电子技术

现如今人们使用的电视显示屏、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交通信号灯灯源的制作都是利用了电子技术。其最大的优点是低能耗、出现故障的频率低。而在信号灯中通常使用的颜色单一,往往只有红色、黄色以及绿色,就更加适合LED三源色,使形成的信号强度较强。

1.2医院照明中使用电子技术

医院由于其特殊性,在灯光的使用中需要使用无影灯,这一点要求普通照明系统是无法满足,但是通过电子技术得来的环形无影灯可以能够轻松地实现。并且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现已研制出新型的无影灯,这种新型无影灯的好处就在于可以使形成的光源更加的均匀,灯光产生的热量较低这样也更加有利于医生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光源下的人体组织间形成的色差易于医生辨认,方便了手术的进行。总的来说电子技术为现代医疗提供了许多的便利,间接地造福了许多的患者。

1.3娱乐设施使用电子技术

现如今,市面上出现了很多有趣的新奇的灯光玩具以及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小工具,例如掏耳勺等等,方便了生活,这些无一例外的都采用了LED光源。LED光源体积小,安全系数高。因此玩具的制造商都会选用其作为儿童玩具的发光光源。

2交通运输中使用电子技术

现在新型电动汽车的发展越来越被人们所看好,而电动汽车就是以电机为动力驱动车轮行驶。这种新型的电动汽车完全符合国家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电动汽车,与传统的汽车相比对环境的污染小,不过其技术尚不成熟,还需要一定时间的发展。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为超微型磁体、微型集成电路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为汽车的集中控制奠定了发展的基础。在将来汽车电子技术一定会在汽车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具体的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首先是电子的点火装置,该装置由微机、传感器以及执行机构三个主要的部分所组成,其根据传感器传送的参数来精准的点火,这样一来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汽车燃料的使用,降低汽车产生的气体对空气产生的污染。不仅如此,新型的发动机的电子装置还可以自适应控制的特点等。其次是电子控制喷油装置,在现代的新型汽车中,原有的机械式以及机电混合式的喷油系统已经被淘汰,而替代它的是电控的喷油装置。此装置根据汽车供油的规律编制成电子程序,并将其储存在微机中,当汽车发动时,微机根据传感器传输的参数,并根据程序进行运算,再根据最佳工况点的参数两者进行比对,以便于对供油量做出及时的调整,使得汽车的发动机一直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

3在通讯中使用电子技术

如今的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也是数据爆炸的时代。通讯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而手机等通讯工具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无法替代的物品。当人们将注意力放在信息通讯上的时候,只将目光放在了通讯运营商的发展、计算机编程、网络运行等等,却单单忽视了电子技术在其中的作用。而电子技术在信息通讯中一般表现在三个方面上:其一,表现在手机的设计方面。最基本的就表现在电路的设计上。怎样设计才能让电路的各个部件搭配的最为合理,这也是保证手机正常通讯的最基础的保证。由此可见,手机的设计和生产与电子技术息息相关;其二,表现在手机的测试方面。测试内容包括手机是否可以正常工作、在通讯中通讯信号的强弱等等,都需要用相关的通讯仪器进行测试。这些用于测试的仪器的测试原理也都是根据电子测试的原理进行工作。最后表现在信号的传递与转换上,在通讯过程中,人声的传送是要转换的,而人耳听见的人声实际上是由模拟信号以及数字信号转化合成而来的。其中涉及到调解与解调,同样与数字电路以及模拟电路有一定的联系。

4结语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早已离不开电子技术,它作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有时不会注意到,但只要稍加思考,就能发现电子技术和我们生活的距离如此之近。无论是交通、通讯、娱乐、生活还是医疗,都离不开电子技术。由此可见,电子技术对于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会真正的迎接一个电子技术的世界。

参考文献

[1] 林海瀚.我国电子技术的现状及应用[J].科技传播,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