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36:0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校的网络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教育;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美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应用网络媒体进行现代远程教学,网络远程教学已逐渐成为美国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培养各类人才的重要形式。目前,美国网络教育已经基本覆盖了美国高校的所有学科和专业。有关资料介绍,美国是最早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国家,有350多所大学(包括学院)提供了通过函授和因特网的远程教育,其中包括78个博士点,100个MBA点,300个硕士点。美国远程教育的市场年增长率大约平均为30%,而美国别的行业平均年增长率只有3%,其差别可见一斑。
美国提供远程教育的高等学校有两个特点,一是公立高等学校中提供远程教育的高校所占百分比远高于私立高等学校,二是规模大的高等学校提供远程教育的比例高于规模小的高校。美国在为学生提供网络教育的同时,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例如为学生提供更为方便的课程选择、从地理位置角度扩大教学范围,还有的高校看中的是增加经济效益。另外,网络教学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灵活的互动空间,有利于学生运用知识形成能力,并且有丰富的网上资源库可供学生调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网络教学可以说是最好的远程教育方式。
至今全美已经有100多所著名大学将利用网络开展远程教育,包括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在内的名校都在网上免费提供了一些课程材料,其中耶鲁大学是第一个提供教学视频的名校。
2中国远程教育现状
互联网的发展给中国的网络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网络教育是近年崛起的新型教育模式,源于20世纪60年代,发
展是在90年代以后。1994年,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交互式现代远程教育在我国开始起步。目前中国已经有68所经教育部批准的网络学院,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的高校,其中报读网络大学的学员据统计90%以上是在职人员。近几年我国网络教育正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5年中国网络教育用户达到795万人,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预测到2008年将达到1510万人,2010年将达到2350万。
中国网络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网络大学实行的弹性学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时限,专科层次最长允许学生在5年内毕业,高中起点本科最长期限达7年。而且,网络大学采取的是远程教育方式,学生可以在家通过网上课件来完成课程学习,这为无法全天在学校上课的上班族提升自己提供了极大的可行性。
现代远程教育是传统教育与现代网络技术结合的产物,进一步的发展趋势是将教育的内容与国际接轨,教育手段趋于信息化,应面向世界,从国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围绕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宏伟目标,推动远程教育向高层次、开放性发展。像西北工业大学就与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进行联合办学,该大学号称全球最大的网络学校,曾被福布斯杂志刊载,目前设有30多个本科学位及10个硕士学位。
3我国与美国网络教育的差距
由于网络、教育模式等的不同,中美的网络教育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首先,网络带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网络教育的进一步推广。美国大学的远程教育采用了各种技术手段,其中采用最多的是视频技术和基于Internet的信息技术,特别是利用Internet的非同步教学、双向交互式的视频教学和单向式预录视频教学技术。国内大多数网络教学以文本、图形、动画、课件等为主要的教学资源,辅助以部分的视频和音频资料,其观看和下载速度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其次,根据美国的远程教育技术标准,用户只需要一个浏览器就应该可以播放所有的资源文件,能适合多种网络传输速率,适应不同的互联网接入方式或同一网络的不同拥挤程度,充分体现远程教育学习中的交互特性和获取教学资源能力强的优势。国内的课件点播系统由于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基本上都是在局域网内进行的,远程教育随时随地的特点并没有充分体现。再有,中美两国对网络教育的认识不同,美国的高等教育比较发达,不像中国的学生升学压力较大,所以比较容易接受网络教育,并将其作为一种培养素质和能力的方法。中国最近几年对网络教育的投入和宣传也在加强,但需重视配套环节,如边远地区的网络设施建设、广泛的资源合作、远程教育标准的制定、网络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用于网络教学特点的自主学习型课件等等方面。
4中美网络教育比较与分析
4.1资源整合与共享
美国的网络教育在资源整合和共享方面很早就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例如,哥伦比亚大学投入2500万美元建成一整套网络远程教育设施,同时还与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等高校以及一些出版商进行课程资源的共享。斯坦福大学网络远程教育的办学则始终遵守的一个潜在原则――坚持多方合作,它没有像哥伦比亚大学那样耗费学校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是跟450多个公司以及政府组织合作,通过广播、电视、录像带以及互联网等为5000多名学生提供网络远程学习服务。
目前,我国对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不比美国逊色,在资源共享方面应更多的由政府出面进行协调。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高校网络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应借助于电信部门、教育平台开发部门等所拥有的设备与技术优势,推动资源整合,并加强教育机构间的合作,促进资源共享。与国外的高校开展进一步的合作也是提高高校网络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已有部分高校开展了相关的合作,还应继续拓展这方面的合作,使国内的网络教育具备更大的竞争力,并提高网络教育的文凭质量。
4.2网络教育技术标准
国际上已有不少国家和组织致力于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的研究。在美国,有航空工业计算机辅助训练委员会(aicc)最早提出的计算机管理教学标准;美国国防部提出的可共享课程对象参照模型(scorm);还有ims全球学习联合公司提出的学习系统技术规范。目前在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学习技术标准委员会(简称ieee ltcs)的主持下,若干个工作小组正开展网络远程教育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将形成ieee1484标准。
我国教育部对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化建设工作极为重视。2000年11月,组织国内8所重点高校的有关专家开展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研制工作,并成立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简称CELTSC (chinese e-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committee)。其主要规范如下页。
该标准的制定保证了标准的国际兼容性,同时又考虑了中国国情,做好标准的本土化工作和具有中国特色。这套标准不仅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开发的基本技术规范,也可作为在网络条件下开发其他各种教学应用系统的参考规范.标准研制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需要经历试用、修订、再试用、再修订的多次循环,才能真正达到适应不断发展的中国网络教育。
4.3在线交互
在线讨论工具、电子邮件、即时聊天和信息传输工具、多媒体、动画效果、在线视频/音频会议系统等等都是目前美国高校为了加强网络课程互动所采用的方法。很多人认为网络教育在师生互动上要逊于传统的课程授课,其实不然。在美国,网络课程工具本身实际上具有强大的交互潜力,其中在线讨论和电子邮件是使用最多的工具,可以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甚至学生与教材内容之间的互动。另外,网络课程同样延续了课程授课常用的分组方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小组可以轮流进行主题讨论,作业也按自傲组作业的方式布置,必须由小组的不同成员分别完成并进行合成,使学能够集思广益、增强了他们的交流机会,培养他们的交流能力和互助能力。
国内的高校从网络课程带给学生的仅仅是课件、视频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也逐渐开始加强网络课程的在线交互,不再停留在教师与学生不同步的状态。需要加强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在线帮助、在线反馈等,使学生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答。再有,教师应对在线学生加强讨论环节,及时给出积极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最后,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学会如何寻找有用资源是网络教育中应掌握的关键因素,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对学生的各种活动进行及时点评,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的思路。
5网络教学体系结构
网络教育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自制力和自主性,能自主计划和安排学习,同时需要有配套的教学平台以及网络教学系统加以支撑,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式教育网络。以下给出网络教学的基本架构,以供参考。
这里列出了基本的网络教学体系结构应具备的简单功能,并未将所有功能列出,例如课程管理中应包括课程定制、课件点播、成绩管理、作业提交等等功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扩充,满足网络教学的需要。
在线交流平台中的视频直播系统非常重要,应满足较高的要求。视频部分需基于MPEG-4的多媒体压缩技术,适应从56Kbps到宽带的网络环境,可以提供清晰流畅的视频图像,音频采用MP3压缩,支持单声道和双声道两种模式;具备录像功能,可以在直播的同时把直播的内容录制下来,可以降低课件制作的成本,解决课件制作难和技术要求难的情况;具备在线交流功能,在线的学生可以选择与老师进行音视频聊天,从而实现师生互动;课堂直播支持单播(Unicast)和组播(Multicast)方式,以单播方式可以跨网段进行直播,以组播方式可以支持更多用户数,这样系统可以灵活得满足用户的不同网络环境和实际应用。
6结束语
网络教育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得网络教育具有社会和教育意义上的极大优势,比如:信息的及时传递,网络教育资源的最充分共享和更有效利用,实时或非实时任意交流、讨论等等。中美高校的网络教育都在蓬勃的发展,中国应充分了解和分析美国的网络教育模式,取其精华,建立起真正适合中国国情和教育方式的网络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关键词:网络;教育资源;服务
1.网络教育资源使用综述与现状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内高校已普遍建设自身的校内网,初步实现网络教育资源的共建与共享。网络教育资源作为高校数字化教学的核心、信息化服务的基础,有效地整合高校的各方信息资源,一方面为高校的教育管理提供良好的服务,一方面为师生的课程信息传递交流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基于网络教育资源平台,对于教师,可进行课件制作、教学资源收集、发现学生对教学的问题等,从而使教师更具针对地开展自身的教学计划,在有效辅助其进行传统教学的同时,可通过网络多媒体技术进行课件内容的展示;对于学生,在发现课程问题时,网络教育平台的应用为其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网络课程、课件、案例库、学科阅读资料、习题题库与解析等拓展了知识来源的途径,打破了传统的“有问题找老师”的学习模式,并可通过在线答疑系统、在线测评系统进行学习疑难的交流与学习成果的检测。
从上面的介绍可看出,网络资源共享学习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克服了时间与距离的障碍,让学生面对的授课、教学对象不仅有传统意义课堂上的老师,还有网络共享教学资源这一无形的助手。据了解,学生运用网络教育资源却并不在多数,其更倾向于书本学习,更多去寻找网络资源的时候,可能也是在老师所给的资料不能满足同学的需要,或者说学生想通过一些测试检验自己的学习能力时,会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去寻找一些自己想要的内容,很少考虑通过学校的精品课程这样的模块,或者说一些专业的权威性网络课堂来实现学习。
2. 网络教育资源使用现状原因分析
首先从微观的层面考虑,主要以高校老师与学生的参与度展开论述。(1)现实任课老师不同,教学风格、培养偏重点有差异。网络资源中所展示的是一些共性的东西,这些资源大多数情况下标准化程度极高,主要表现为流程化的教学模式,有些重点知识点或难度较大的知识点的讲解不如现实课堂讲解生动有力;(2)学生被告知情况以及学生主动挖掘因素。试想,如果一个任课老师将自己的授课内容在学院精品课程的网站上,并附加课本上相关习题的解析等内容,学生可能就会增加对网络资源的依赖性;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学校学院的信息资源,让信息的存在价值最大化,实现这一方法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将自己的授课内容与网络信息资源形成最大的贴近度,并使得网络资源作为课堂内容的补充与扩展,并提供学生留言提问的板块,学生可以自行选择问题是否可视化,可视的时候也许正好也解决了学生共有的问题。由于学生目前对此使用并不多,所以第一步先培养其对于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粘性,今后,随着技术的提高与规模的扩大以及效益的提升,再让网络教育资源慢慢实现由“替补角色”到“主角”的转变。
再从更宏观的角度分析高校间的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的运作,发现高校教育资源的共享还存在着缺乏整体协调运作等诸多问题。(1)高校同高校或其他建设机构缺乏整体沟通与规划,未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使资源利用价值最大化。观察一些高校或相关机构对于“精品课程”的设置可以发现,许多在课程设置上有相似与重复之处。学校利用了大量的经费致力于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却可能有不少在进行着低水平的重复性工作,此种现象容易导致用户在选择上由于资源水平相差不大而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与被指向性,网站普遍会被“光顾”,然而其“成绩”平平,没有突出的特色,既不利于网站建设的效益,也不利于用户的选择与使用。由于各高校、机构独立建设网络教育资源平台,缺乏有效的沟通与规划,使得一些高校的专业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资源种类繁多,组织性、条理性差,容易造成网站整体资源结构的混乱,有碍于用户的遴选与评判,甚至会降低整体网络教育资源的服务质量。(2)网络信息技术与现实需求脱节。目前,各高校虽然已经开始进行了网络技术的建设和规划。但是各个学校网络技术的普及的程度较为悬殊,同时网络信息缺乏前瞻性、兼容性和规范性。甚至有的还需升级换代,网络建设缺乏远景规划,各个学校的网络资源仅为满足学校自身的需要,网络互联程度极差,不利于网络资源的共建共享,也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用户的使用障碍。[1]
3.针对提高网络教育资源服务功能提出的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提出的微观和宏观层次方面的问题,笔者提倡的解决方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突出网络教育资源在高校网站中的位置,由教师引领学生进行网络课程的参与。首先学校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参与度,因此在网站的建设上,可以从其内容的丰富度、与课堂授课知识的互补性与关联性、网站的美观度、网站的链接位置、重要事项的告知等方面入手,使学生无论从外表感知还是从网站内容的服务效用上,都拥有强烈的认同感和依赖性。此外,要充分发挥教师对于学校或学院自身建设网站的推广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向网络教育资源网站提供实验课程、课后作业、课下测评、教辅资料等方式,使学生参与体验网站的服务功能。该途径一方面能够充分整合教学资源,为教学提供一个特定的网络平台,并通过网络技术帮助各学校学院实现自身关于教学的特色数据库,加强其自身的教育水平。另一方面也可因教师与学生的广泛参与为网络的建设提出合理的评价意见,通过“用户是主体”的服务理念,最终强化网络教育资源服务功能。
二,加强高校、相关机构间的沟通合作,努力形成资源组织规范,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最终整体协调提升高校教育资源服务质量。具体可从以下途径实现:1)制定规范的网络教育资源项目体系,各高校按照有关标准严格实施;2)各高校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高校间形成优势互补,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知识产权的问题;3)高校与高校间、高校与相关机构、企业间形成商业合作,整合有效资源,摒弃与预防重复低水平资源的组织开发,通过规模效应降低开发成本,同时增强品牌效益;4)在网络技术的规划与建设上充分考虑未来的网络教育资源平台的发展形势与用户需求,在网络的构建、网络间的互联等方面具有前瞻性。(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网络教育正在我国迅速地发展着,许多高校已经具有自己的网上教学资源。但纵观目前高校网络教育的建设现状,普遍存在着缺乏整体规划、未能形成完整多功能的系统、各方面结合较松散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进一步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结合网络方面的技术知识,为给高校网络教育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提出了一套系统规划与建设的方案。
关键词 网络教育,系统规划,课件,素材
[Abstract]
From observing the current conditon of the network education construction in Campus, we can see than many of the Universities build their own system lacking of a integrated scheme. Aim at resolving problems in network education, this paper raise the thoght how to build a stronger base via a thorough plan, and how to administrate this kind of system in hardware and software.
[Key Words]
Network Education, System Planning, Courseware, Materials
1.前言
近几年,随着网络建设的发展,通过网上进行授课已经成为可能。网络教育由于其以学生为中心,不受时间、地点、次数及进度的限制,能自由利用网上资源等优点,成为教育方式的发展新趋势、教育也随之进入网络教育的新时代。迫切需要发展网络教育;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最主要阵地,发展网络教育责无旁贷。近年来,有较多的高校都将电教中心与网络中心合并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这种合并也说明了在高校中,充分发展现代的网络教育成为高校的发展与进步的新需要。如何充分利用这种合并所带来的人才资源与技术优势,为网络教育建设服务,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问题。
目前,较多高校都加入了网络教育建设的行列,从网上不少的主页都可以找到远程教育的内容。但是这些教学网页普遍存在相同的一些缺点,反映出高校网络教育建设的速度及总体水平仍停留在起步阶段,还需要加强建设的力度,才能真正形成一个能胜任网络教育工作的系统。通常,网络教育容易出现如下缺点:
(1)网上教育的科目较少、内容也较简单且易流于呆板不生动,缺乏网络课程应有吸引力的优势;
(2)网络课程内容更新的速度慢,往往几个月都维持原状;
(3)课程的交互程度低,网上通常都是些以文本方式出现的课件,偶尔有些高校制作了实时点播视
频课件,却多是收费资源;
(4)上网的课件一般内容较分散、缺乏系统性;
(5)上网课件的可重复利用性小,不利于与其他资源共享等。
分析这些现象,我们不难发现,造成这些缺点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一个有组织的、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项专题建设,在进行这项工作时也没有系统地为以后的发展做好规划。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探讨一下如何进行整体规划,才能为建立一个有序、有强大生命力的现代教育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机构的建立与分工设置
从长远看,高校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对促进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口素质的提高、实现"科教兴国"有深远的意义,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这项工作亟需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通过从各方面进行的深入分析、严谨的策划,有目的、有规划地做好这项工作。
目前在通常情况下,上网的课件一般是由专业教师自己制作,然后由网络负责机构将其上载至网站。使用这种方式,由于一般的专业教师普遍不具备很高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因此由其开发的课件通常就是一些较简单的文本课件,多有单调死板、不够生动灵活的缺陷,这样等于简单地把书本搬到网上。有的学校制作了一套网上教学交互系统,然而缺乏专业教师进行长时间的专门辅导等交互教学。也有学校受到网络线路带宽的限制,制作的实时视频点播课件无法高速传输。提高高校网络建设水平首先就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从以上提到的几个方面看,这个专门的机构必须胜任网络教育的建设,也就要求机构的人员不但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知识、各类型多媒体素材的制作知识、不同形式课件的制作知识、而且更要有足够的网络知识。以目前高校的发展形势观察,从新成立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中组织起这样一个机构最为合适,因为它集中了上述所要求的各类人才。我们可姑且称这个机构为"网络教育系统建设部"(以下简称"建设部")。
由于建设部需要组织起多方面的人员进行系统建设,就必须要对这些人员进行适当的分工,并且要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协调、策划、管理以及实施,以达到建立起一个整体系统、并正常运行的最终目标。所以建设部还要求具有一个高水平的管理核心。通过系统对系统进行功能分析,根据一个系统所应该完成的各方面工作,网络教育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功能组,他们所担任的工作分别如下:
行政管理:建设部的核心组织者,负责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管理、协调;
硬件维护组:对用于网络教育的硬件进行定时的检测与维护,包括排除线路故障、系统使用机器硬件的正常工作等;
资源库开发组:包括对各种资源的开发,如多媒体素材、课件、试题、案例等,并将这些资源按照约定的方式组织成数据库形式存放,再分别建立索引以备资源共享时检索使用,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和维护。
课件制作组:与专业教师进行协作工作,根据专业教师对所需课件的内容要求、授课的思路组织,调用素材库中符合要求的素材进行制作。
系统开发维护组:建设具有交互功能、可提供网上资源共享途径的教学系统,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及维护,同时组织专业教师安排上网教学的进程。
当然,这些只是根据一个网络教育系统所需完成的工作类别进行的最基本的组别设置,如果分得更仔细些还可以有培训组别、信息采集组别等等。也可以通过另外的分类角度将工作分成对外、对内的部分等等。
3.硬件基础及其建设
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是建立在网络建设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没有宽广畅通的信息高速公路上,无法跑起满载教育信息的快车。网络教育最典型的例子是多媒体课件的传输、视频点播的实时性,这些应用对网络速度(体现为点击反应速度)有非常高的要求,所以良好的网络硬件基础的建设至关重要。
网络发展前期,快速以太网无法提供足够的带宽,而ATM网络技术则由其实现了音频、视频、数据的统一传输,成为了以多媒体应用为主要业务的网络建设的唯一选择。然而选择使用ATM技术的网络存在一些无法克服的缺点,使得它无法为大多数的高校所接受。首先一点就是硬件建设的投资问题,支持ATM网络技术的设备比较昂贵,要负担起这种费用不是普通高校能普遍承受。另外,事实说明,近年来Internet和TCP/IP协议的迅速普及,网络被越来越多的用于传输IP业务。而这正是ATM的弱项,据资料显示,ATM传输IP信包会增加30%的额外开销,这主要是因为需要把一个IP信包拆成多个信元分别传输。最重要一点,使用ATM网络对于原有以快速以太网为网络主干的高校无法利用原有资源。值得庆幸的是,最近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的出现打破了ATM网络在多媒体应用上的垄断,使得大多高校完全可以通过无缝升级快速以太网到千兆以太网节省大量的时间与金钱的投资。以千兆以太网为主干的校园网完全能够提供给多媒体传输系统足够的带宽。以下是从快速以太网升级到千兆以太网的一些方式,适用于原有以快速以太网为网络模型的高校。
(1)升级从交换器到交换器的连接,获得信道。升级方法是将快速以太网交换器之间、或中继器之间的100MbpS的链路升到1000MbpS。从交换器到交换器的链路可以使100/1000交换器支持更多数量的交换式或共享式的快速以太网网段。
(2)升级从交换器到服务器的连接,可获得从应用到文件服务器的高速访问能力。最简单的升级方法是将快速以太网交换器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可获得从具备千兆以太网网卡的高性能的超级服务器集群到网络的高速互联能力。
(3)升级交换式快速以太主干网可以通过用千兆位以太网交换器或中继器汇接快速以太网交换器来实现。连接多个10/100交换器的快速以太网主干交换器可以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支持多台100/1000交换器,以及其它的设备如路由器,带有千兆以太网接口和上联功能的集线器,在需要时也可以是千兆以太网中继器和数据缓冲分配器。一旦主干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高性能的服务器可以通过千兆以太网接口卡直接连接到主干上,为使用高带宽的用户提供更高的访问吞吐能力。同时网络可以支持更多数量的网段,为每个网段提供更高带宽,使各网段支持更多的节点接入能力。
(4)升级高性能的台式机,用千兆位以太网接口卡连接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或中继器可以实现。在采用千兆以太网的最后阶段,当快速以太网或FDDI连接的台式机带宽也不够时,千兆以太网网卡NIC就派上用场,用千兆以太网的连接能力升级高性能的台式机。高性能台式计算机就连接到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或数据缓冲分配器上。
对于正准备开始校园网建设,正在规划中的学校,建议使用千兆以太网为主要模型,以便为日后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软件系统的构筑
图1
网络教育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服务应用系统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资源库:包括多媒体素材库(格式、组成)、课件库、案例库以及试题库;
支持平台:提供教师上载、下载素材,上载课件的界面,同时提供学生下载界面;
应用系统:提供学生与教师用于教学用的交互式界面,包括保证安全的身份验证、课件的点播、各种实时的交互方式等。
上图是一个网络教育软件系统的简单结构图,系统图中包括两大模块:数据库模块与实时交互系统模块。数据库是一套资源库,内中包含有多媒体素材库、课件库、试题库以及案例库,这些数据以约定的方式组织起来,供教学交互系统使用。每个库都应该定义好数据以多种格式保存、建立高效的索引,为在网上进行方便的资源共享打好基础。实时教学交互系统则要求有较强大的功能,除了能够提供实时的课件点播外,还必须实现多种的交互方式如电子邮件、BBS讨论区、电子白板、CHAT等功能。
这样一个多功能的系统,完全建立好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可以从简单的功能开始实现,但是一定要先做好扩展规划,以满足日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网络教育 高校 影响
一、网络教育是一种文化范式
在日益迈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中国的社会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劳动岗位,即使是在以制造业为主的企业中也是如此。这种转换对中国的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需求,也为教育工作者满足这些需求提供了新的工具。它们代表着教育改革的“推动力”和“牵引力”。如果说新的教育需求正牵引着中国的教育体制走向新方向,那么,新技术则推动着教育体制走向新方向。然而,我们可以说,远程教育不单单是教育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应该把她看作是一种文化范式,诸如声音、色彩、结构布局等都会呈现文化内涵,当我们有如此的观念的时候,观念会引领我们向前进取,观念决定着这种文化范式的走向。
二、网络教育的当下特点
根据何明升的观点,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美国学者称之为Compunication(计算机通信)。俄国信息专家格莉米扎认为:“在全世界组建全球性信息网络,并将它们联成统一的信息空间,简要地说,建设将世界上所有贮存的信息变成每个人的财富的人类共同体——就是信息化”。何明升把这种信息化的技术特性归纳为四点:(1)数字化——称之为“信息DNA”;(2)网络化——目前人们熟知的国际互连网就是全球性的各种计算机“网络的网络”,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干线;(3)大容量——计算机将产生巨大的存储能力和极快的处理功能;(4)高带宽——光纤通信技术是解决信息通道带宽问题的有效手段。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这些技术特性在社会过程中的普遍使用而导致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类自身生存状态的变革,并由此引发的与之相应的社会行为模式、社会结构形态和社会规范体系的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 “网络化社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三、网络教育对高校的影响
1.高深性的趋弱与淡化
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将使大学与社会成员的关系更加密切。大学不再以智商和精尖划界,上大学也不仅仅只为学习一门技艺或专门知识;它不仅是每一个人的生活权利,学习过程本身也可以成为一种乐趣或“成为利用闲暇的最高目的”。当网络化将这种潜在的权利和乐趣变为现实时,对更多的社会成员来说,大学原有的以学习高深学问为核心的单一价值取向就将退居其次。正如洛韦尔对大学之所以存在所作的价值判断:“因为它们满足了人们的永恒需要”。这一需要是什么?就是社会所有成员的个性意识的觉醒和对精神享受的追求。“大学”将真正名副其实地变成“大家学”。为此,未来大学的理念将发生重大改变,它将重新弘扬以人为本的理念,追求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合谐统一,在新的层次上为提高人的生存质量和个性多样化的自由发展提供服务。这将是未来大学角色和目的与当代大学的根本区别之一。
2.地域性的削弱与丧失
以城市命名往往是大学的地域性体现,大学的发展与当地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相映成辉,构成独特的大学城文化现象。特别是知名大学,更成为众人仰慕的科学殿堂。但能超越时空限制的网络将改变这种状况,它可能形成这样两种趋势:一是由某种学科组成的虚拟课程成为全球在学人员的课程,这一课程的制作将由来自数个大学的全球最好的教授、专家、设计人员来完成。他们的制作基地和教学论坛交流密集处就成为其“核心地带”。这一“核心地带”可能是一种松散联盟的形式,可以在某个大学校园内,也可以不在大学校园内。二是如果把这种类型称为一个教学单元的话,谁拥有这样的单元数量多,谁就将成为主导全球学科和教研交流与服务的中枢站。可以认为,谁先拥有这样的中枢站,谁将是未来大学的雏形。这种情形意味着未来大学不再具有当代大学地域上的中心意义,它将在教育、科研网络的支配下进行全球的战略性重组。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当今最知名的大学在未来有可能成为“外围地带”,如果它依然按照传统模式和理念办学的话。这样“核心地带”与“外围地带”成为网络教育的方向所在。
3.校园性淡出,但大学精神仍在
历史告诉我们大学特有的品质有两个:一是“它提出了一种毫不动摇的忠诚于探索精神的宗教”,二是“始终致力于在传统与变革之间不断建立和维持平衡”。在面临现代信息技术的巨大影响面前,大学从它的社会角色、功能、目的以及组织形式到教学模式等都将发生重大变革,有的变革将会超出现在人们的想象。但是,如何使大学这座人类精神的圣殿继续存在?大学独有的品质将给予未来大学以某种启示:当学生不再受时空限制,以多种方式出入无围墙的大学时,大学作为知识之泉的传递功能就不再是唯一的了。但是,作为探索“天地万物之源”并建构人类所需的知识大厦,同时将人类探索知识的方法传递给后人这些功能则是大学独具的。一方面,网络化将使大学更趋向世俗化,它将更贴近社会,服务于社会;另一方面,它可能会在迎合和服务社会需求的过程中失去其方向。长此以往,大学也许将与世俗同流,失去个性。因此,大学在不断世俗化的趋势中要找回它赖以长存、永葆魅力的生命点,这就是大学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大学的神圣就在于它具有追求完美理想的使命,保护真、善、美的权利,共享不同学术观点的自由以及享有尊严的批判精神,这是大学之灵魂。
当大学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学术共和国”时,由于网络化,人们在瞬间可以领略到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事件,人们可以同时观赏到一种文化现象,特别是当网络文化(尤其是当它被某种文化强国领先占据主导地位时)作为一种世界语和世界文化渗透于地球村的所有居民时,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地区文化将被淹没在一种单一世界语的通俗文化之中。未来大学的责任就在于当它自身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学者共同体”时,它将清醒意识到大学在继承、发展、丰富、创新多元文化上对维系这个原本就丰富多彩世界的平衡的深远意义。
实际上,人们已经预见到,由于信息爆炸带来的这个机器世界在给予人们更多方便的同时,也给予了他们更强烈的精神冲击和压力,人们将更加迫切地寻找一种能够摆脱现存信息垃圾带来的精神压力的一种解脱方式。他们不仅需要有一个能够指导他们消费、利用、选择、处理信息的方法,而且他们更需要寻求一块宁静的思维空间和温馨的情感家园。未来大学应该成为这样的“精神家园”,它将满足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重塑人的自尊,张扬人的个性。
4.综合性的冲淡与缺失
首先,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分支学科的不断涌现,出现了各分支学科不断融合和渗透的趋势。为了加强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学生的通识教育,由单科性学院过渡为综合性大学的趋势成为当代大学发展的一大特征。但是,这一特征将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化在教育领域的开发而不断减弱,或者说,网络化将解决因地域的局限所带来的单纯综合性问题。网络化将把无数的学校、研究和学术机构以及企业、商店、医院、办公室和家庭等都联系起来,以解决知识和技术共享,以及科学探索和发现所涉及到的综合性问题。人们不再需要在同一个校园内设置所有的学科,以呈现出综合型功能。
其次,未来大学为满足社会成员终身教育的多种需求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所承担的功能将不断泛化,逐步向多样和分散化发展,即由原来少数单元所承担的功能改由多个子单元去承担,这些子单元之间的学科综合将主要依赖网络。当这些子单元经网络半游离开原有大学的组织系统时,便具有了自己相对独立的内部组织系统和原则。从组织系统的宏观角度看,这些子单元呈现出一种分散化的状态,而且将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状态。因为这些子单元可能将以跨校际、省际、国际的形式存在,这将导致大学组织结构和管理形式上的重大突破。
最后,未来大学的高度分化使得大学之间的学术观念和思想交流更加迅速、更加开放,也更为充分,同时也使得那些分化的子单元或其之间的教学人员有更多的精力从事知识的更新、融合和传授工作。这将意味着大学未来的组织结构需要一种不同于现有的科层结构和教授自治结构,它将体现出一种高度的整合功能。这种功能体现为一种灵活高效的运作机制,它不仅将形成有利于激活各个子单元的创新潜能,而且持续不断地激励各个子单元在国际大学间保持独特优势的学术竞争实力。
四、教师在网络教育中的角色转变
进入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21世纪,人们对教育需求日益增加。在这样的形势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1.学习进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在网络教育中,要使学习者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必须为学习者的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多元化学习、“会话”学习提供多媒体形成的信息资源。特别是网上资源,要让网上学习者都能部分或全部地享受这些资源,充分发挥网络中资源的效用。同时教师还应结合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组织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主动发现,更多更好地获取关于客观事物规律与内在联系的知识,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意义的建构的方向发展。在远距离协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教师要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使学生感到课堂教学轻松,从而主动观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发表意见、交流信息、相互启发、畅所欲言,学习者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
2.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协作者
在网络技术支持下的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习者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通过计算机网络,使身处各地的学习者可以互相听得清、看得见,实行异地同步辅导、讨论和交流,学习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营造创新思维的形成条件,培养协作精神,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在这样的群体中进行协商和辨论。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学习者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的共享,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因此,学习者用自己的活动对人类已有的知识建起自己的正确理解,而不是去仔细地吸取课本上的或老师讲述的现成结论,所以这种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活的概念或思维活动的组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习的知识的意义,并且在尽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3.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
在一个基于多媒体计算机、Internet网络和通讯技术的远程教育中思考、积极参与、发表意见、交流信息、相互启发、畅所欲言,学习者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建立师生平等交流的氛围,要求教师要爱护学生的创新意识,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发言和争论。教师要收集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认真分析学生思维的差异、特点、方法和过程,以实现有效的教学指导。通过在设定的友好的人——机界面上,师生双方共同传播、接受信息,使学习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学习者的自主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五、我们的启示及对策
从各国政府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影响这一事实,可以得出两点重要启示:(1)现代信息技术刮起的这股飓风不是区域性的,而是全球化的,任何国家、任何地区都不可小视。(2)计算机通讯技术是20世纪人类思维能力得以飞跃和升华的最重要的一项发明,它启动的将是全新的世界经济与社会的变革运动。这两点启示告诉我们网络教育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
我们要抓住时代转折的契机,把网络教育作为战略关节点,保持前瞻性的共识,实施教育领先与顶尖人才领先的战略,加大国家投资力度。投资建立信息高速公路,谁投入最早,投得最多,谁就会受益多多。
总之,网络教育是一种文化范式,有着自己的突出特点,对高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要重视对差异性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建设一种开放的、丰富的、多元性的网络教育。这种教育对于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批判能力及创造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网络网得住生活吗.北京晚报,1998-12-10.
[2]祝智庭.信息技术与创新教育:技术哲学观的透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78.
云架构是一种建立在可编程的基础设施上,按需分配资源的网络架构。云架构通过虚拟化的方式整合了云中的各类软、硬件资源,并通过互联网将这些服务提供给终端用户。典型的云架构分为三层: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同时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提供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三种类型的服务。基础设施层将经过虚拟化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以基础设施即服务的方式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使用和管理。平台层位于三层架构的中间,它以软件为核心,利用基础设施层的能力,面向应用层提供通用服务。它的主要功能是为用户或高层次的平台提供开发、运行环境,按照应用的性能、流量和其他运行状态的变化,按需地为底层提供服务资源。应用层是一组应用集合,每一个应用都对应一个业务需求,实现一组特定的逻辑功能。应用层提供多种类型需求服务,既有标准应用,服务应用,也有个性化应用,通过服务接口与用户交互,最后以软件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服务。
二、云教育平台设计构想
1.云教育平台建设特点、意义。云教育平台是云计算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探索,根据云计算的原理和特点,在平台设计建设过程中可以大大降低学校对于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同时引入云教育,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技术、教师培训方式、学生学习等,给广大师生带来全新的教学理念。云教育平台将各种资源虚拟化后以服务的方式通过云端提供给用户,随时按需获取,具有实时、可靠、灵活的特点,能方便快捷为广大师生提供各种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云教育平台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答疑解惑的渠道,也进一步解决了教师、专家在答疑解惑时受到的时间、空间、地域限制问题;不仅充分调动了教师、专家答疑解惑的积极性,同时还给施教者及机构提供了自动分析工具,在改进教学质量及策略问题上提供了有力的现实依据。
2.云教育平台安全策略。云教育平台应充分考虑系统在运行环境下的网络安全,组成系统的各个设备皆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来自网络的非法入侵,确保云平台的安全可靠运行,主要采用以下手段。系统通过对用户登录身份进行识别和统一管理,为系统提供可靠、安全的认证保护机制;使用安全的数据加密方法、数字摘要和数字签名技术,保证信息传递的保密、完整,确保传输的数据安全;利用防火墙对接收的数据包进行过滤,实时监控访问数据,及时、定期升级病毒和木马数据库,保障网络安全;重视日常数据备份,利用双台主机互相备份,当主机出现问题,备用机自动接管,保障系统可靠、连续地运行,数据完整。
3.云教育平台模块功能设计。
(1)考试系统。考试系统可以说是模块中最重要的环节,它需要拥有在线测试、考试、阅卷、评分等功能。题库中试题的类型应该丰富,难度呈正态分布,考试方式应该多样,除了采用传统的文本方式,也可以采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进行测试。在线测试必须知识点针对性强,方便学生自学。学生在检验自己所学知识的时候,既可自主选择相关题型、难易程度、知识点进行自测,也可以使用系统或者教师组成的试卷,测试完成后由系统给出参考答案,并自动评分,同时可以针对错误的地方提供相关的知识点,供学生修改订正,加深知识点的学习。在线考试必须对考试过程进行全程实时监控,考试的流程例如试卷分发、成绩批改、成绩公布都由系统自动完成,学生只需输入学号就可进入考试,教师只需要生成试卷并对试卷进行审核即可,大大简化了师生考试过程。系统要赋予教师适当的权限,方便修改分数和备注,以应对一些缺考、缓考、免考特殊情况学生成绩输入。
(2)微课系统。微课是目前兴起的一种以短小视频传授知识点的教学方式,最初兴起于美国,创始人是可汗,也被称作可汗课堂模式。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在文章《微课的含义与发展》里给出了“微课程”的简明的定义:“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微课教学和传统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它采用的是翻转的课堂教学,知识传授在课外,知识吸收与掌握在课内,采用先学后教的方式。微课教学可以进一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微课系统须提供教师制作微课的常用工具软件,例如:会声会影、CamtasiaStudio、FormatFactory等,同时还应具有视频上传和格式转换功能。老师可以灵活利用工具软件,制作并上传相关的微课视频,视频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以由易到难的进阶方式互相衔接,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点介绍,供学生自学。微课视频可以按照课堂教学主要环节来进行分类: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整理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实践课类、操作类等。学生可以在相关的页面浏览教师上传的微课,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可以有选择的观看操作类微课,能加深印象,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同时系统应该设计练习系统,忠实记录学习者对每一个问题的完整练习过程,教学者针对操作记录,可以容易得出学习者薄弱知识点。
(3)资料系统。资料包含图书、报纸、论文、期刊、专利、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料库建设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学术水平。报刊、论文等学术资源可以通过和中国知网CNKI或者万方等有名的学术资源平台合作,通过采购相关资源数据库方法解决。视频平台需要支持多种视频格式,可以自由流畅的拖动在线视频。目前国内主流的视频系统采用超星公司的TCMS系统,该系统处理视频快速、稳定、流畅,同时提供多种交互、辅助功能,方便用户使用。课件资源来源渠道很多,公共课程可以采用借鉴国家精品课程中的相关课件,专业课程主要由教师结合课程情况和本校实验设备自制上传来解决。除了需要有高清晰的多媒体课件,还要注意采用加密技术,保护知识产权。
三、结语
关键词 体育 网络教育 资源建设 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同时,也在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当下,多媒体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多媒体互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在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于高校体育,就需要广泛应用体育教育网络信息技术,从而进一步促进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然而,就目前的网络教育资源现状来看,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的发展还比较滞后。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对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
1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分布及发展变化
“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快速发展,但在各个地区呈现不均衡的状态,其建设水平也差异明显。本文通过对2011年度和2015年度我国各地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情况的一项调查,来研究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分布和发展情况。采用网络调查法来获取相应的调查数据,登录各个院校的体育教学网络教育平台,了解并统计其相应的体育教育资源建设水平,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资源特色以及设计水平等。再将两个年度的调查结果进行分组统计并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1)从时间上来看,2011年至2015年,我国各个地区高校数量不断增加,已建成资源高校数量随之增加,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水平也不断提高。从地区上来看,高水平资源建设院校主要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从院校类型上来看,高水平资源建设院校的比例存在不均衡态势,其中综合型院校高水平资源建设高于一般类院校,师范类体育专业学院高水平资源建设高于普通高校。由此可见,各个类型的高校对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重视度、人力财力的投入力度是不同的。
(2)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在高校体育教育网络资源拥有量和建设水平上也存在巨大差异。其中,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高水平的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所占比例差异最为明显,一般水平所占比例和中等水平所占比例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以看出,中西部地区的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受到经济水平和人才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建设水平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而2011年和2015年相比,我国各个地区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的拥有量均在增长,且中、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超过东部地区,说明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开始重视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并不断提高自身建设水平。
2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对策
高校体育实现网络教育有很多优势,如体育教学模块,利用高校体育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更好地对高校体育教学过程进行展示和辅助。该模块中包含课程简介、电子教材、教学教案、网络课件、网上教学等内容,教师将授课的信息资源上传至该平台,学生就可以随时对体育课程进行了解,从而进行自主化的体育学习。所以,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尤为重要,其主要发展对策为:
(1)不断推进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应用。对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在教育过程中加入多媒体网络技术,对教学方法、教师培养等进行创新,并结合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不断补充新的内容,从而使教育资源更加丰富,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需求。(2)要形成体育网络教育资源的专业性特点。当前,我国各高校体育专业的网络资源还不是十分丰富,尤其缺乏原创性资源。为此,不能仅仅依靠体育教师的力量来进行资料的开拓,而是应该将体育理论专家、网络技术者和体育教师的力量结合起来,相互协作。(3)充分发挥发达地区的经济优势和资源优势,引导并带动周边和其他地区高校的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从而形成稳定的网络应用平台,为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4)近年来,我国对中西部地区的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给予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但是,这种高校体育网络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仍未改变。因此,今后,国家应该一如既往地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教育的扶持力度,促进该地区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水平的提高。
3结语
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地区不均衡,而真正拥有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的高校更少。在我国,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建设地域差异明显,中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学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数量少于东部地区,其中,受经济因素的影响比较大。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其教育资源也相对比较匾乏,体育教师队伍也远远不及东部地区。但是,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的推广有利于改善这一问题,利用其平台资源共享的功能可以有效弥补教学资源分布不均的缺陷。就我国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发展现状来看,虽然其资源数量每年都在增长,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其地区差异仍然较大,资源不均比较明显。因此,今后国家有关部门、高校与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不断改善高校体育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发展态势。
论文摘要:提高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建设与发展水平,是保障我国网络教育质量的关键.教育质量评估是教育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做好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佑工作,不仅要构建符合我国特色的高校网络教育质量评佑系统,包括评估主体、教学管理、网络教学过程和网络技术支持几部分,而且应认真抓好我国高校网络评佑系统的实施工作.
在我国,虽然政府对网络学院的办学资格进行了规定和限制,但并非所有的网络学院都是按照政府的规定行事,各标准也不统一,网络高等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提高和保障我国网络高等教育质量直接关系着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健康发展,教育质量评估不仅是教育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也关系到整个教育教学改革的长远发展。
一、我国高校网络教育质里评估的原则
评估体系是评估的依据,制定符合我国高校网络教育人才培养特色的评估体系十分重要。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有助于促进学校的教育质量提高,反之则起到较大的反作用。具体应遵守以下原则:(1)一致性原则是制定评估体系的关键性原则。一致性在这里主要是评估标准与总体评估目标相一致,下级评估指标与上一级及总目标相一致。(2)可测性原则指评估体系中的评估内容应该是具体可测量的,即要求具有可操作性。(3)独立性原则指同一层次的评估标应相互独立,不能相互包含,同一级评估指标的含义应明确。(4)可比性原则指考虑评价对象的共同属性,评估标准的尺度必须在同值的基础上比较。(5)科学性原则是制定评估体系的基础性原则。科学性在饮里主要是指评估体系的构建必须建立在真实、合理和可行的基础之上。(6)完备性原则是制定评估体系的前提。高校网络教育中的要素如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学生的因素、教学环境、课程设置等都是独立的因素,但又互相联系,构成高校网络教育这一有机的整体,所以应以全面提我国高校网络教育质量为目标,构建我国高校网络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二、我国高校网络教育质且评估系统的构成
(一)网络教育质量的评估主体
评估的主体可以是政府、学校或学生。政府作为评估主体,主要评估学校是否具备办学条件;评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否满足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要;学校作为评估主体,是因为学校考虑自身发展需要以及培养的毕业生是否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而开展的自我评估,评估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评估促进学校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学生作为评估主体,是评估他所选择的学校和专业能够为他提供多少知识和能力。在这三三位一体的评估系统中,政府评估具有指导和导向作用,学校自身评估起检查和管理作用,学生对学校的评估,将对学校的自身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我国高校网络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构建
网络教育是采用一种新的方式和手段不断重复地培养人才的新生事物,只有依据培养目标,制定出网络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才能有效地把网络教育各个环节中的各种要素合理地组织起来,以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真正实现网络教育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因此,质量标准是网络教育质量评估系统的基础和依据,也是评价和衡量网络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质量的一个尺度。没有网络教育的各类标准,就无从进行管理,也就谈不上质量保证体系。
网络教育的质量标准可以直接采用国际或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如ETB质量研究“欧秒财政部浏览器项目质量研究项目”,ISO 9000(1944)映射“美国地方授权委员会网络教育指南与ISO 9000 (1994)条款的对照”、DESIRE“欧洲研究与教育信息服务的开发”、ECC标准网络课程认证标准。也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依据,制定本校、本部门的质量标准。
将网络教育的各种质量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就形成了一个网络教育的质量评估体系。网络教育质量是衡量网络教育工作的综合指标,它几乎涉及到网络教育的各方面,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标准是对网络教育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技术支持以及其他管理事项所使用或制定的标准。高水平的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尤其是根据国际教育发展提出的教学理念和根据自己学校的定位与培养目标提出的适合自己学校教学的指导思想,更是教学工作的灵魂。在此前提下制订的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及一整套严格规范的对教学过程每个环节的管理措施是抓好教学质量的前提。
2.网络教学过程。网络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支持学生学习。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准备、开展教学活动、评价反思三个基本环节。教学准备和评价反思是成功教学的基础,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是师生交互的过程。(1)教学准备。包括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加工、教学方法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写等。教学准备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习者。教师要了解、明确教学任务和学习者的特征;学习者的任务是明确学习目的,为学习活动作好物质和心理的准备。(2)开展教学活动。即师生围绕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开展有意义的交互活动,这是教学过程中最复杂、最关键的环节。(3)评价反思。其目的是发现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从而优化教学和学习效果。教师通过评价学习者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情况,来判断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活动的恰当性。学习者需要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监控,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3.网络技术支持。网络技术作为支持网络教育的辅助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网络技术支持包括网络硬件技术支持和网络软件技术支持。网络硬件技术主要指网络仪器设计的建设,如服务器、客服端、路由器、网关、网桥、网线、网络教室等的架设。网络软件技术支持是开展网络教育的核心,包括通信协议、网速、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网络教育系统体系结构等。
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规范:(1)从资源的技术开发方面考虑,提出一些最低技术要求;(2)从方便用户使用考虑,需要对素材的属性进行标记,因而对属性的数据类型及编写类型进行规范;(3)从管理者的角度,提出对资源管理系统以及远程教学支持平台所应具备的功能要求。(4)网络教学支持系统的功能要求,网络教学支持系统不仅是先进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水平的体现,更重要的是要符合现代化教育的一般规律,使得网络教育成为一个真正高效的现代化教育手段。
网络教育系统建设包括四个层次:(1)教育资源库建设,教学资源应包括:丰富的题库、多媒体素材库、网络课件库、案例库;(2)网络课程库建设;(3)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4)通过网络教学支持平台的开发。所有教学资源的建设应该围绕课程这个核心来组织,统一服从网络课程的建设要求,在网络课程建设中所用到的媒体素材、题库、网络课件、案例和文献资料等,应该纳人到网络教学资源库中统一管理冈。
三、我国高校网络教育质且评估的实施
(一)我国高校网络教育质量评估的具体实施步骤
成立该评估体系的评估小组。评估小组应该是多维的,不能只单一包括某一层级的人员,应包括管理人员、教师、学生。评估小组应根据评估体系的要求,制订详细的实施计划,要做到目标明确,分工落实,进行有序,限期完成。
评估工作应由主管部门领导,成立下属的专家组,专家组由评估组根据待评估的指标项的性质聘请若干专家组成。评估专家组应该在评估实施正式开始前召开准备工作会议,就评价尺度作统一认识。评估专家组应采取专访、审查材料、现场考查和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被评对象的各项指标水平,并根据评估体系中各评估要素的要求逐个量化打分,进行对比分析,对被评对象进行评级、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努力方向等写出详细评估报告。
评估结束后,应再次召开会议,由专家组向综合评估小组通报评估结果和有关情况,并征求多方面的意见,以便对评估体系进行修改再实施,直至达到尽量完善。
(二)我国高校网络教育质量评估的作用
1.通过对高校网络教育质量评估工作,促进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基础建设。
2.通过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增强我国网络教育建设。虽然有些地区高校的网络教育工作做了不少,但效果并不明显,其中主要原因是因为缺少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详细的规划以及恰当的评估系统。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成为现在教育模式的主题,跟不上信息的及时更新就跟不上这个社会的发展,它所带来的是一场对人们教育观念的思想改革,尤其高校生是我们祖国未来发展过程中的主力军,是祖国建设的新鲜血液,为了能让他们及时的学到当今社会上最新的知识,网络就变成了必不可少的工具,网络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是人们在获取知识的旅途上的一种全新的模式。
关键词:信息环境;高校教育;网络教育;策略分析
1.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现状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提高人口的平均素质一直都是关系到我们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在现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网络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其发展势头良好,恰恰满足了现代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目前,网络教育在全世界范围都得到了有力的发展,对每一个国家都有着一定的影响,但在中国,这还是一种新生事物,还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有很多人都会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尤其是上一辈的一些老教育家们都不认同这种新生的教育模式。从网络教育这几年在高校中开展的情况看来,国民中大部分还是认同这种教育模式的,觉得网络教育可以随时的,及时的将新鲜咨询显示在网络中,不用花费大量的时间去书中寻找信息。现在每一个高校中,不管规模大小,不管学的是什么专业,对学生都会开设计算机信息技术这门课业,为的就是让学生了解一些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这对将来的工作是会有很大帮助的,需要这些技术的不仅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已,每一个学生都有必要得到这样的教育,不然将来走向社会,很快就会被这个信息化的社会所淘汰。所以我们不难预见,网络教育在我们国家发展起来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它会在我们未来发展过程中显示出不可低估的价值。
2.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网络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它之所以可以得到现在高校生的广发运用,就足以证明它的重要性。通过网络,学生们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料,但同时,网络教育在高校中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挑战,最普遍的就是利用网络来进行犯罪,这是一种新的犯罪技术手段,有些人心存侥幸,以为网络这种虚拟的世界可以自由使用,孰不知,这对社会造成了多么大的影响。其次,很多学生利用网络的时候,不是在学习,而是在进行一些其他的文娱活动,有些学生甚至染上了网瘾,成天成夜的迷恋在网络世界里,课也不上,更别说自主学习了。网络上有正面的东西,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好的信息对学生有不良的影响,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也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这就需要去进行心里辅导。但是,我们不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就去放弃网络教育,毕竟,站在大部分学生的层面上来分析,现在的社会是网络环境所覆盖的社会,网络教育已成为所有高校所普遍认可的一种教育模式。
3.我国高校开展网络教育的策略
首先,就是要转变人们对网络教育的观念,很多人会误会这是不好的,就是因为对网络教学模式的不了解,让人们认知到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它的技术形式远远高于传统教育。网络教育绝对是所有高校都可取的一种模式,它虽然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经验,但这不代表我们还在起步阶段就去放弃,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从国外借鉴网络教学模式的经验,结合自己本国学生自身的特点,来寻求适合我们中国高校生自己的网络教育模式。其次,要给网络教育模式有个合理的定位,虽然大力开展网络教育是一种必然趋势,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完全放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把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结合起来,使两者相会融合,相互补充,努力将这种模式发展成为我们现代高校教学中的教育新体系。最后就是要大力的建设网络基础,每一个高校,无论规模大小,都必须配备一个网络资源教学教室,这属于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教育部在每一个高校中做好统筹安排,充分利用有价值的资源,大家要资源共享,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网络教育为我们中国高校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机遇,越来越多的高校都接受了这种教学模式并且参与其中,涉足在这个领域里面的人也越来越多。高校的网络教育是实现我们国家在高等教育这个课题中,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更好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战略措施,虽然这种教学模式还只是起步阶段,不论是从理论方面出发也好,还者是从实践方面出发也好,我们都是缺少经验的,所以在网络教育兴起的初期,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对于高校网络教育的实践目标,教学定位以及其根本的性质都存在偏颇,少数高校的领导和网络教育的管理人员对这种模式认识已存在一些不认同的感觉,这对网络教育的发展有着很严重的影响,甚至有些人单纯的想要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学生们的利益,因此,对这种模式,要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宣传。
总之,大力发展网络教育是国家政府,教育领域专家以及远程教育专家所共同商讨出来的新兴教学模式,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现在这种信息环境的影响下,网络教学模式很快的就会普及到现代的每一所高校中去。优胜劣汰是这个社会存在普遍规律,不发展网络教育就必然跟不上世界的脚步,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的提高,网络已经成为每个人必不可少的工具,整个社会已然成为一个网络信息覆盖的社会,对现在正在高校中求学的莘莘学子来说,运用网络已经成了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是这些高校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现在是整个世界中发展最快也是最好的国家之一,所以,教育模式也要改进,要跟上世界的步伐,才能为我们祖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信息化人才,才能在这个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杨琳瑜.我国网络教育发展的机制创新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0,(07).
[2]孔德博,冉冉,宋晓惠.高校网络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经济导刊 ,2010,(8).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网络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素材,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和具体,教学思想上也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这些对于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到大量的体育与健康方面的知识,加深了对体育的认识,了解到终身体育的重要性和意义,为终身体育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依靠网络查询知识,解决问题已经成为学生课后学习的一种常用的手段。网络教育技术更能体现出教师主导地位,学生主体地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大多是通过询问老师和同学来解决问题,而网络教学模式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需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三、网络教育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在体育课堂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增加学生了解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是现在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然而网络恰恰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料。通过网络,把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成生动活泼内容,更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知识学习兴趣和爱好。由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多方面地取得相关信息,使有价值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可以得到体育教师的适当引导和启发,从而最大限度地构建体育课堂学习的良性循环,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四、让运动技术的掌握更加容易
关键词: 健康教育;体育与健康;北京高校;网络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 G 811.5文章编号:1009-783X(2012)04-0335-05文献标志码: A
健康教育学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和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1]。我国2004年颁布的《全国学校卫生条例》第13条明确提出:“每个学校都应当把健康教育纳入到各个学校的教学计划中来,普通中小学必须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同时普通高等学校则要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以及讲座。”[2]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在达到健康这个最终目标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很多高校已经把体育课改名为“体育与健康课”,而2008年奥林匹克科学大会上,《中国大学生健康与生活行为调查报告研究》显示:我国大学生不良生活行为习惯令人担忧,健康意识淡薄,健康教育课程参与率不高,健康知识匮乏,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有待加强,健康教育课程并没有在高校广泛开展起来[3]。由此,分析高校健康教育开展制约因素及解决办法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北京市35所普通高校关于健康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在每个学校随机抽取了8名体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参阅了《大学生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学》等专著,并通过检索中国数字期刊网,查阅了大量关于健康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网络资源建设等方面的论文及相关资料。
1.2.2问卷调查法
北京市35所高校,每所高校发放问卷8份,共发放调查问卷280份,回收问卷280份,其中有效问卷共计28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采用5级量表请8位专家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问卷具有有效性。采用再测法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R=0.84,问卷的信度较高。
1.2.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 2003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指标进行统计与检验,分析北京市高校健康教育的开展现状和体育教师及专家对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建议。
2结果与分析
2.1北京市高校体育教学中健康教育开展现状
2.1.1北京市高校体育中健康教育课程开展情况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目前北京市高校体育中健康教育的开展形式主要有单独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融入到体育教学中进行和没有进行健康教育3种形式;北京市高校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的学校数量还很少,这些学校都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开课率和课时往往达不到健康教育的开课要求。开课教师有的为医生或运动医学专业教师,她们的教育内容更多的偏重于医学卫生方面的知识;有的是体育教师开设,课程的名称叫健康教育,但实际内容是民族传统体育介绍或体育保健卫生知识,也有的是以饮食健康和体育运动常识为主要内容。由此来看,已经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的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并不统一,也不全面,因为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示范性的指导体系。另外,部分高校已经把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一般在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或风雨天进行,大都由体育教师来教学,讲授内容以运动保健常识和健康饮食为主;大纲里没有健康教育要求的学校占了最大的比例,这些学校仍然是体育技术技能的教学为主,说明每个学校主管体育的领导的决策对开展健康教育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普通高校开设课程少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当前全国医学院校开设健康教育专业的不多,健康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才刚刚开始起步,全国仅有20余所高师院校开设健康教育专业。全国的体育院校也仅仅培养兼职的健康教育师资,并没有单独开设健康教育专业,尽管这些渠道培养了一批健康教育专业人才,但仍不能满足学校健康教育对专业教师的需求[4];另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促动下才开始开展健康教育课程,在此之前,只有从“体育保健学”可以学到少量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5],所以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职前没有受过健康教育相应的培训或学习,直接开展健康教育课程难度很大。
2.1.2北京市高校体育中健康教育理论内容分析
已经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的学校,有2所是医学常识更多一些,因为开课教师是医生和医学专业毕业的教师。课程主要结合大学生常见的疾病及心理健康等问题,介绍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医学常识,增强疾病的自我监测,自我防护,增强急症自救与互救的常识。另外3所是体育传统养生、运动损伤预防及急救和营养与健康更多一些,由体育教师开设。
在没有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的学校中,有的学校是融入到体育理论课中进行的,有的学校没有要求,教师自行安排。调查发现,在体育理论内容的选择上,正如图1所示,体育技术技能相关理论、运动保健常识和体育比赛欣赏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理论内容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有一部分老师已经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已经开始尝试把营养与健康、健康行为习惯与健康和体育锻炼与健康等知识融入到了体育理论教学中。只是由于师资水平或课时限制等原因,他们进行健康教育的内容还比较片面,关于对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营养与健康和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等内容不够普及,没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大家都在探索阶段。说明体育教师对学生的理论传授正在从过去纯粹的运动技术技能和运动保健等内容向着体育与健康教育融合的方向发展。
2.1.3北京市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分析
北京市高校体育理论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范围在5%~40%,绝大多数在10%。以年教学时数64学时计算,年理论课教学时数调查结果,见表2,达到要求的院校占57%。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规定:“理论课时数不得少于总教学时数的10%”[6],这些院校的教学大纲中理论课教学时数是达到要求的,但在每学年8学时的情况下,教学内容的选择肯定会受到限制,调查中发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老师们更多的选择了体育技术技能相关理论、运动保健常识和体育比赛欣赏等。关于健康行为习惯、营养和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等内容不够普及,没有系统的知识体系,教材不统一,很多学校都采用自编教材。教学形式有课堂教学、看视频、上网查资料和课后作业等形式。
体育理论课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既要注重培养大学生体育素养(体育知识与技能、体育兴趣与习惯、体育态度与情感以及自我评价健康的能力)[7],又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健康知识、最终采取健康行为习惯的教育。2001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始试行,健康教育课采用了渗透、整合的方式在学校教育中体现,增加了体育教师对健康教育的要求,但同时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上增加了体育教学的难度。然而,目前高校体育缺乏成熟的示范性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指导体系,相对应的研究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在健康知识传授的内容、方法、技能、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还不完全清楚;受传统的体育理论观念影响,以竞技运动为主的教学思想束缚着人们,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机制还没有转变过来,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上缺乏培养健康教育专业指导者方面的体系;学校体育专业教师们没有形成相应的现代健康观,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不能把体育教育专业转变成为实施终身健康教育的人才培养基地等[8],所以,尽快完善体育教育专业理论体系,规范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和延伸教学时数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教育教学;网络课程资源;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终身教育的需求,网络教育呈现出更加强有力的发展势头,网络教育的出现给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使现代的教育无论是在教学形式、教学观念、师生关系、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高等学校在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高校都把开展网络教育作为面向21世纪拓展学校生存与发展空间、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适应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在高校的实施将会在教学观念、模式和机制上促进高校在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提高。
一、学校开展网络教育教学的基础与现状
(一)具有设备先进、功能完善的现代教育信息网络
近年来,学校与中国电信公司合作,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开展数字校园建设,建设了国内一流的网络设施。目前,校园网采用三层交换技术,连接教育网(1000M)、电信网(1000M)、中国联通网(1000M)和第二代互联网IPv6(1000M),出口带宽达到4G。建设了网络与远程教育平台,应用当前国内外信息与通讯技术,以及学习与教育理论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最新成果,高起点、高标准构建全面支持网络教育的数字化教学综合环境。
(二)数字化教学综合支撑平台已部署完成
数字化教学综合支撑平台由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根据学校现代远程教育未来发展的需要以及办学实际情况构建,平台集远程教育、成人教育、非学历培训三种模式为一体,结合在职硕士研究生培养和大学本科生网络课程选修,实现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中涉及到的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的网上教学和管理活动进行全方位的支持。目前平台系统功能完整、运行稳定,并已先后多次实施教师与管理员培训。
(三)数据接口已实现,平台内数据完备
数字化教学综合支撑平台已与教学、教务管理实现了数据接口,完成了数据的导入与初始化。平台内注册教师用户1852人,学生用户19979人,开设课程教学空间3466门,各项数据完整,具备开展网络教学的条件。
(四)已有部分教师率先、自发的开展网络教学
2010年9月开学以来,部分教师已自发的开展网络教学,目前平台总访问量近120万,近百门课程上传了教学材料,课程问卷、课程作业和论坛等互动栏目应用良好。网络教学平台已经得到了大部分教师的关注,全校范围的“课程上网工程”也已启动建设。
(五)技术支持部门已调整到位
学校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已调整完成,教育技术部的领导和老师通过访问学习、相关培训、参加研讨交流,目前对平台应用熟悉,对开展网络教学的意义认可,可以说从观念和技术上具备了开展网络教育教学的技术支持和服务能力。
二、开展网络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开展网络教育教学的定位和基本要求认识还不到位
首先,学校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工作重视不够,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理解也比较片面,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还停留在传统教学的阶段,没有意识到教学资源在一个学校的总体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由于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的经费不足,使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受到了一定影响。再次,没有充分实现现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享,使许多已有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不足,资源质量参差不齐,课程建设开发流程环节缺失,传统课程的复制形式现象普遍
网络课程是网络教育的核心,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网上资源的丰富程度决定着网络教育教学活动适应学习者个别差异的容量,资源质量的高低也决定着信息传递的有效性。近年来,虽然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应该看到现有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都不能适应网络学习者的需求,网络课程普遍存在教学设计粗陋,可用性和共享性差等问题。
目前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质量很大一部分是教科书的网络版或者是电子书形式,教学内容大多是文字教材“搬家”,传统课程的复制现象普遍。在网络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网络课程整体规划与设计环节相对缺失,对网络课程的开发设计不够重视。目前大部分的网络课程建设往往从技术角度出发,根据技术条件,而不是以教学设计的思想和网络学习的特点,来进行课程开发。这样的课程,往往重教学内容呈现,轻学习环境设计,没有根据教学目标对整个课程作统一的规划,教学资源缺少整合,不能体现教师导学的效果,大部分课程强调“教”,强调知识的传授,缺乏网络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设计,这使得这些课程缺乏符合网络学习的教学设计,势必影响到网络课程开发的进程,以及课程的质量和课程的运行。如何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将教育技术结合到教学中, 已成为网络课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三)适应网络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网络教育教师大多由本校普通任课教师兼任,几乎没有专门从事网络教学工作的教师,而网络教育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不仅要懂得如何教学,而且要懂得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开发设计出适合网上教学的网络课程,同时还要能进行教学管理,主持学生的在线讨论,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指导和评价等,因此。适应网上教学的师资力量明显不足。
(四)学习支助服务体系不完善,缺少交互和监控
目前网络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能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教学信息、课程内容、网络与信息化作业提交和考试等简单的学习支助服务。师生间缺乏人际交流与基于媒体的双向通信交流。在学习过程中“人―机”交互、“人―机―人”的交互增多,但“人―人”交互明显减少,这对于学习者知识的学习和交流存在着巨大的影响。同时学校对学生利用网站进行学习的监控机制也不强,网站对学生利用教学网站进行学习的监控能力还不够,缺少一个较完善的评估体系。而没有完善的学习支助服务系统,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与沟通,会很难适应网络教育形式。
(五)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缺乏统一规定和标准,质量监控环节薄弱或者缺失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工作是保障网络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主要指学校为了实现网络教学目标和要求而专门设计和实施的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的结构、程序、过程和活动。目前,由于没有专门的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机构,缺乏统一规定和标准,加上从事网络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严重短缺,致使网络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工作实施难度大,涉及的具体工作环节,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失,质量监控环节薄弱或者缺失。
三、发展思路和建议
(一)准确定位,加快教学资源建设的开发速度和力度
网络教育的理念是要利用网络教学系统为学习者创建一个能够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环境,而网络课程是网络教学系统的资源核心,是创设网络学习环境的基础。因此,要科学发展网络教育,学校应转变观念,准确定位,重视教学资源开发工作;从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入手,强化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加强资源建设的规范化和共享性;应根据网络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加快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开发速度和力度;同时应注重加强网络教学研究和过程管理,提高网络教育课程资源的设计、开发水平,重视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避免各种方面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强教学部门、管理部门和科研部门的合作与交流。
(二)规范网络课程资源开发流程,重视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加强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人员培训力度,提高网络课程建设质量
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中,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应严格遵循规划、设计、开发、集成和测试、以及五个基本步骤,应充分考虑网络教育师生时空分离的基本特点,建设“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课程资源,并按照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相关标准,规范网络课程资源建设,重视网络课程整体规划和教学设计环节。网络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应以实现课程目标为宗旨设计师生间交互活动和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注重课程导学活动、自主学习活动、协作学习活动、课程辅导活动、学习评价活动的设计,以实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习者学习进程,监控网络课程的学习等意图。在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交互。网络课程应合理应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学习活动、开发学习资源。根据学科内容选择恰当的媒体形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条件差异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和传播方式。并基于网络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提供支持学生网上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条件,特别要把握好课程导入、学习活动、学习支持和教学评价等关键环节。
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是一个应用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但是目前非常缺少有经验的专业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人员,因此应加大对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人员培训的力度,并加强主讲教师的培训,促使其较好地掌握网上教学的模式与方法,使其由传统教学观念向网络教育观念转变。与此同时,应该建立相应的机构与机制以确保培训能够规范有序地开展。
(三)建立一支合格的网络教育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
一方面要建立起规范的教师培训机制,另一方面要尽快建立起一支适应现代远程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教学、管理和技术队伍。“人才”是网络教育课程建设的决定性因素。学校应该引导和激励学术造诣和教学水平较高、具有丰富网络教学经验的教授担任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负责人和主讲教师,要逐步形成一支包括教学、辅导、研究、设计、技术和服务等人员,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资源设计和制作能力强的网络课程建设团队。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发展网络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在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的同时,要建立并落实鼓励教师队伍参加网络教育教学工作的制度,推动名师名家和骨干教师参与网络教育教学工作和资源建设,并制定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评价标准,帮助教师更好地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使教师获得更多的免费教学资源,努力提高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实现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
(四)完善学习支助服务体系,加强师生双向交流
应尽快完善学习支助服务体系,构建协作化的学习环境,灵活运用多种导学策略、设计多样性的学习活动,特别要依托公共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支持服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完善学习支助服务体系时,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一是信息服务;二是学习资源服务;三是学习策略服务;四是交互服务;五是学习评价服务。
(五)加强网络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保障网络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工作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培养方案制定过程的质量监控;教学资源质量的监控;学习支持服务质量的监控;严把考核环节,开展教学检查、督导、评估工作。应成立专门的网络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立网络教学督导机制,成立教学检查领导小组,定期对任课教师的授课情况以及对其所编写的自学导读书、所录制的课程辅导光盘、学生的考试成绩等资料进行检查,对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并及时反馈给院系和教师,以便于教师不断地改进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同时有必要对网络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进行明确的规范,提出具体的要求,为网络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提供依据,对网络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各项工作规范基本的环节,并对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提出基本的要求,从而促进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鼓励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积极参与网络课程建设,并将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纳入评级考核的内容,设立相关的奖励和竞争机制, 激发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对网络教育课程建设参与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同时应加快建立健全网络课程评审和奖励机制,实现以评促建的良性循环。
(七)重视网络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
网络教育教学研究是网络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应将网络教育教研活动纳入教学工作计划,根据教学工作计划制订教研活动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活动。同时应及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适时的开展针对专业或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网络时代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新规律,以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四、结语
网络教育的发展为我国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放眼未来,不仅要巩固已有成果,同时更要深入研究,分析并解决现存的问题。网络教育教学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从长远看,它的发展注定是任重而道远。因此,必须要面对现实, 正视矛盾和问题,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推动网络教育事业稳步而快速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计算机网路;网络教育;教学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覆盖范围的日益扩大,拓宽了网络的应用。高校的教学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发生改变,应运而生的网络教育日益蓬勃发展。利用网络的各种功能开展教学,提供教育资源,给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提供教学与学习的环境,通过网络传送教学活动的相关内容,完成教学活动。
1.高校教学的现状
目前的高校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育方式依然是主要的教学方法,而由于科技的发展,教学内容的逐渐增加,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在有限的课时中完成教学内容的教学。如何解决有限的课时与日益增多的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的冲突,是每一个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告诉发展,全国各个高校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多年的建设,大多数高校都已经拥有自己的校园网,开通了办公系统,部分高校通过自己研发或者购买网络教育平台,已经具备了开展网络教育的硬件基础。比如笔者所在的高校,就已经拥有了自己的Blackboard教学平台,且已经进行正常教学使用。
2. 网络教育的特点
2.1教学灵活性
传统的教学由于受到时间、地点等的限制,教学活动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离开课堂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而网络教育由于自身的特点,不受上述时间和空间因素的影响,可以灵活的实施教学。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学习,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辅导,有效的补充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解决疑难知识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时间。
2.2丰富的教学资源
覆盖全球范围的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载体。通过网络学习,学生不仅可以进行课本内容的学习,而且可以接触到大量有关教学的学习资源。这些学习资源通过各种多媒体技术手段展示相关知识点,如文本、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等技术手段,使知识点形象化、生动化,学生更容易接受并掌握,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3个性化学习
高校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生源地,知识基础存在差异;而传统的课堂的教学,在一个教师开展教学的时候,对所有的学生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讲授相同的教学内容,实施相同的教学进度,这就无法兼顾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而网络教育则没有上述的问题,打破了教学内容、进度和模式的限制,实现了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地点的选择自由,学生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需要,学习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网络教育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保证。作为学生,可以非常方便的从网络教育资源中获取所需的各种学习资源。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教育课程,下载所需的教学教材和参考资料,对自己所喜欢的课程进行更广泛的学习,对自己学习不足的内容可以进行多次补习,使学习行为由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行为,学习目的更明确,对知识的掌握也更有效。
2.4教学交互方式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的交流局限于学生与教师之间或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方式也比较单一。而网络教育的交流,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可以在所有的网络教育参与者中开展内容丰富、形象的教学交流,如通过文字、声音、图像、图表甚至视频等方式进行交流。
3. 网络教育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3.1建立网络教育平台,提供学习资源
绝大多数的高校都已经建设了自己的校园网络,覆盖了整个校园。基于学校的校园网络,建立自己的网络教育平台,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在课外能得到较好的教学补充,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如我校的blackboard教学平台,就为学校的教学提供了极大的辅助,教师在平台上上传自己的课件、教学参考资料、课程作业,学生在线进行学习,教师和学生通过平台提供的交互功能,在线进行答疑,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高质量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是网络教育平台的基础,需要丰富的网络课程提供给学生选择,并且提供相应的教学课件、虚拟实验室等相关的网络教学辅助,使学生在网络上实现自主学习,有效掌握所涉及的课程知识。
3.2利用网络教育的多媒体功能,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多媒体信息在网络上的传递可行化,在网络教育开展中,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把教学内容形象化的展示,增强视觉效果,更好的诠释教学内容,使教学活动更加形象生动,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在高校教学中引入网络教育后,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善传统教学活动的缺陷。可以生动形象的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更易于掌握相关的知识,如笔者在学校承担的计算机图像处理课程,就利用学校的校园网络,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在线教学,学生可以在线看到具体的操作以及听到相应的解释,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直观,有效。
网络教学资源的多媒体功能,使原来平淡的教学内容生动,学生更容易接受相应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视频和教学课件,可以生动的展示各种教学内容,对知识点的解释更形象生动,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习的效率。
3.3开展网络教育,加强教学互动
利用网络开展教育,做好教学设计,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学习环境,自由的表达、质疑、探究和讨论学习内容。网络教育除了给学生提供教学资料这些基本应用以外,更重要的是加强教学互动,网络教育的特性,使其本身具备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课外及时教学互动,而教学中的交互,使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网络中的互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笔者就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学校提供的Blackboard教学平台的论坛和腾讯QQ即时通讯软件提供的群组功能与学生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和互动,以提高教学效果。
4.结语
网络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模式,具备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能有效的拓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网络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教育大众化进程,使全民教育成为可能,同时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可以使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并能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资料的创 作。如何在网络中开展教学活动,选择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时效性,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是每一个教师应该做好的思考。
网络教育的发展十分迅速,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展了自己的网络教育,在学校开展网络教育,享受网络教育带来便捷的同时,除了做好自身的工作,提供有效的教育资源以外,还应该对网络教育的质量进行监控,了解学生对网络教学资源的需求,以及学生对网络教育的有效使用率,规范管理网络教育,促进网络教育的发展,保障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网络技术 高中英语 语用教学
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俨然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种电子产品更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让人们更好地享受生活。然而,网络技术对高校英语语用教学的影响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1.网络技术对高校英语语用教学的意义
我国在教育方面已经大规模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在高校教育中,互联网几乎已经遍布各高校校园,师生基本上具备上网条件。如何利用网络来更好地教学,值得英语教师进行研究探讨。
1.1网络技术为高校英语语用教学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
其实语言的学习最重要的是有真实的环境,即使不精通,在潜移默化中也能慢慢地理解和领会,就算一个完全不懂英语的中国人,让他在美国生活一段时间,他就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这就是真实的语言环境的作用。然而,在我国大多数的高校英语教学中,普遍在脱离真实的语言环境下进行教学,基本上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纯粹的传统式授课方法,这样的教学效率非常低[1]。从最佳的语言学习环境基本条件可以得出,真实的语言环境是学好外语的必备条件,而大量的相关研究表明,网络技术在创造真实的英语学习环境方面具有巨大的潜能。相较于传统的英语教学资源不足、单一教学、没有交流等缺陷,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很大的优势,首先是它强大的综合处理能力还有交互式教学特点,其次是教师通过计算机创造出形象生动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1.2网络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
在传统教学中,语言学习交流的机会很少,交流的方式比较单一,大多是师生之间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简单交流,单调而乏味,学生上课热情不高,更不用说积极主动,甚至有逃课的现象。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网络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查找想要的资料,关注最新动态等。学生是学生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引导辅助的作用,所以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己学习,而网络能更好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学习,避免课堂封闭教学带来的弊端,利用网上的各种途径加强英语交流[2]。
2.网络技术对高校英语语用教学的影响
2.1网络技术能够提高高校英语语用教学水平
现代高校普遍都有自己的校园网,而且高校学生普遍具有上网能力。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网络辅助教学的重要性,还有专门的网络知识培训,帮助外语教师利用网络技术提高英语语用教学水平。首先,高校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形式多样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可以教授学生如何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英语学习,借助网上的各种视听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3]。在听的时候,可以先整体听一遍,然后细听,一句话一句话地听,在听的过程中把听懂的词写下来,这虽然是最笨的方法,但是最有效的听力练习法。教师也可以自己设计课件,然后将它放到网上供学生练习,并且进行成绩统计和分析,做到及时反馈。在网上进行自主的听力练习,不但能为学习者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还可以在听不懂时停下来思考,适当的休息再听,这样不会感到厌倦和烦闷。
2.2保证网络技术对高校英语语用教学的正确辅助功能
国家对网络技术教育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为了规范网络应用,出台了很多的相关法律政策,但是在网络使用方面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传播不健康的网络信息、不正当地使用网络技术等,针对这些问题,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有效杜绝,相关的方法如下:(1)要规范网络教育管理,在教学质量得到充分保障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网络教育;(2)学校和企业双方合作,利用经济实用的网络硬件和软件,有效加快网络教育的进程,让计算机网络实现大小面积覆盖,促进现代化远程教育的发展;(3)建设网络课程,充分利用网络教学中的优势资源,加强英语语用能力的练习,在网络创设的真实语言环境中尽情交流和沟通,提高英语语用能力;(4)加强网络教育人员的相关培训,培养有专门技能且责任心强的教育人员;(5)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培养社会人才。总之,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辅助模式,需要正确使用,保证其对高校英语语用教学的正确辅助功能,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达到更高的水平。
3.结语
互联网技术在我国的教育方面应用越来越普遍,对于高校英语语用教学的影响比较明显,正确地使用网络技术,对提高高校英语语用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语用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有效地利用。
参考文献:
[1]彭洁.形式教学视域中的语用教学路向[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6).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迅猛发展,网络思想教育正日益成为思想教育领域的一个崭新课题,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围绕网络思想教育的涵义及所具备的内容的扩充性及趋异性特征,着重研究了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方法,希望有助于推动该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而且能为网络思想教育的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随着国际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的双向交流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语言方式,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尤其计算机在高校的高度普及,互联网也为中国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变革提供了全新的媒介生活条件和网络生活空间,大学生的思想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李岚清同志在第九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也强调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展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师生在享受因特网传播信息便利、快捷的同时,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因此,正确认识网络文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教育方法研究,已成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务。
一、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涵义及其特性
1、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涵义
通过几年的研究,学者们不断深化了对网络思想教育内涵的认识。刘梅从技术特征角度出发,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传播学和思想宣传的理论,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了解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知识,掌握现代传播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制作、传播和控制网络信息,引导网民(或受众) 在全面客观地接触信息的基础上,选择吸收正确的信息,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韦吉锋则从人的本质角度,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看成是指抓住网络本质,针对网络影响,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网民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
2、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特征
网络思想教育是思想教育与信息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传统思想教育在工作领域、工作方式及工作手段上的拓展和延伸。与传统的思想教育相比,网络思想教育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1)网络思想教育内容的扩充性
网络是个开放系统,网络的隐匿性使得上网者的主体地位大大提高,虚拟上网过程中,受教育者即使认同网上的内容后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再虚拟上网。这种带有传承意义的虚拟行为,在更深的层面上深化了教育者上网的内容,造成了言论自由度大幅度的扩张,使新的理念、认识等有价值的东西, 在开放平等的关系中得到认同、肯定、传播,这在客观上添增了新的网络内容。同时,网络超密度、超高速的传输技术,使任何信息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增量扩容,在扩张中也实现了网络教育的巨大效能。
(2)网络思想内容的趋异性
一般情况下, 网上内容趋异性是由网络教育者决定的。网络教育者可充分利用社会职责、话语权力以及其它方面的优势, 充分利用掌握信息资源的优势, 把各级各类教育网站建设得更好, 内容丰富多样。广大受众为满足认识启蒙、认识补缺、认识偏颇及认识超越,就需要上网寻找这方面的答案,这是一种自组织行为,它既是一种通过教育者表现出来的社会组织行为, 又是一种单个自组织行为, 二者的结合, 使受众完成了对网上内容的自主选择。受众上网, 一般说来是“求其友声”, 以求同性为指导, 但要实现这种求同性, 又必须以趋异性为前提。因此, 在网络思想教中,如何样解决趋异性与求同性这对矛盾, 是有待于网络思想教育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于是研究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方法也就成为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方法研究
1、坚持疏导方法。
网络思想教育,是一种社会组织行为。单个的组织系统必须服从整体组织系统的需要。在网络思想教育中,教育者组织行为的目的是提高广大受众及自身的政治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处于主体地位的教育者,就必须科学设置网上教育的内容,上网的受众在思想观念上认同主流社会。这种相容性,为网络思想教育者坚持疏导方针,提供了基础性的前提条件。在网络思想教育中,客观上要求网络思想教育者, 对受众思想认识问题,以及工作、学习、生活、家庭中的具体实际问题,尽可能做解惑析疑的工作,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受众愿意接受网上教育,并保持受众思想趋上行为的相对稳定性,以发挥网络思想教育的更大效能。在整个网络思想教育过程中,受众出现认识上偏差、反复、片面、偏激甚至错误,是经常存在,为了达到教育者的目的,必须坚持疏导方针。
2、强化自我评判能力。
网络思想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对象化实践活动,它是以网络作为载体的庞大系统工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具有显著的人为性。在网络思想教育中,人不仅是教育主体,同时也是教育最直接的目的。网络不仅是传播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培养人的知识技能的工具,而且使人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主体可以自主能动地进行选择,必然导致对行为主体的网络行为合理有序的困扰,特别是信息一体化进程的加剧,各种价值观念纷呈,不同文化意识相互碰撞,排斥在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冲击下,网络思想教育中的知识滋长出不确定性和相对性,不再具有绝对的权威性、确定性和垄断性。由此可以看出,保证网络背景下的思想教育正确导向,提高主体自我评判能力,必然有助于主体在虚拟化的自由环境中提高价值判断能力,正确决策,对自我高度负责。
3、建立长效的网络思想教育机制。
目前,高等学校教育手段现代化已初具规模,接受和参与网络教育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时尚,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在工作机制上,高校若要推动网络思想教育健康发展,保证网络思想教育持续性和有效性,必然要求建立明确的网络思想教育原则和指导思想;建立长效的网络思想教育工作机制;建立网上信息资源利用制度、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网络用户操作规程和网络服务制度、网络思想教育队伍建设制度。所以,我们要结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特点,定期组织网络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考察学习、交流取经,通过各种形式培养一批网络技术骨干。鼓励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优秀学生干部、学生社团成员和学生积极分子参与网络管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逐步形成全方位的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群体。
三、一点启示
互联网对思想教育就其特点来说是全面和深刻的。一方面,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我国意识形态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各种文化观念和社会思潮相互交锋,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对思想教育的有效性提出挑战,应对网络环境的思想教育理念、方法就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深刻地改造着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必然出现新问题、新特点。因此,在实践中不断深入网络思想教育研究,将网络对目前和未来可能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对思想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产生基础性的影响,在对大学生知识的传播所具有的开放性、以及受众在网络环境中创造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可以反作用于受众,重塑受众,网络文化的虚拟性)等特征上,都显示出网络思想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而网络思想教育的方法研究就成为网络思想教育发展和改革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作为一柄“双刃剑”,其负面社会问题还会不断出现,对此,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文化警觉,应从增强国家竞争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角度着眼,来对大学生的网上行为进行心理上和思想上的导向,提高运用网络开展思想工作的能力,以适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马萍,张世梅,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基本途径[m],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
[2]彭雪开,论网络思想教育的趋异性[m],长沙大学学报,2003(3)。
[3]彭雪开,论网络思想教育内容的扩充性[m],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
[4]张瑜,网络思想教育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m],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