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出口企业风险管理范文

出口企业风险管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6:0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出口企业风险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出口企业风险管理

篇1

关键词:出口风险出口信用保险风险管理

自去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开始,全球金融系统被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之中。部分国外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不足问题,个别国家或地区进口商恶意逃债或违反合同的现象明显增多,我国出口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进一步加大。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出口企业如何重视运用出口信用保险,降低出口企业风险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出口企业风险种类分析

出口信用保险作为保障企业出口收汇安全的重要手段,为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国别风险动向和业务风险防范,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意识与水平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出口企业风险主要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本文主要分析外部风险。目前,出口企业在其出口行为中所面临的外部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下二个方面。

1、国家风险。国家风险是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在一定程度上由政府控制的事件或社会事件引起的给国外债权人(出口商、银行或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是受国际间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出口贸易信用风险。

相对于商业风险,国家风险的显著特点是其产生于跨国金融贸易活动中,与国家有密切关系,是由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的,并且具有强制性,非合同或契约条款所能改变或免除,因此带有巨大危害性。

2、国外客户风险。国外客户风险又称商业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有意欺诈。有的企业一开始就没有还款意愿,以种种借口恶意拖欠出口方货款,逃避债务。这种人为欺诈所导致的出口贸易信用风险行为危害最大,欺诈的目标可能是定金、预付货款、货款、货物、保险金等等。

(2)技术贸易壁垒。近年来,许多国家为了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结构,纷纷制定严格苛刻的质量标准、环保标准、安全防护标准、卫生标准、包装认识标准等,限制、阻挡他国产品的进入。

(3)合同纰漏。由于我方合同履行不严谨,外方找借口不付或少付款;或由于质量不符、单证不符,遭对方拒付货款。

(4)客户企业的经营不善,无力偿还货款。此类客户往往处于破产的边缘,负债多,产品积压滞销,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没有能力还款。

二、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

1、风险保障功能。出口信用保险主要承保上述国家风险和商业风险,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提供对外贸易过程中的外部风险保障,为出口企业的稳定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也为国家对外贸易的平稳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出口促进功能。出口信用保险为出口企业提供有效的风险防范和转移渠道,因此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率地选择贸易伙伴,更加大胆地开拓新兴市场,以更加灵活的结算方式、交易手段提升竞争力,从而扩大交易机会,创造出口增量。

3、融资支持功能。出口信用保险可以提升企业的信用条件,构建多种方式的融资渠道,使企业在国际、国内资金市场上获得融资便利和资金支持,满足其出口和对外投资的资金需求。

4、政策导向功能。出口信用保险通过倾向性的保险政策和灵活的费率调节手段,有针对性地体现国家的政策导向,配合国家外经贸和产业政策的实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历程,鲜明地体现了国家政策导向的特征。

5、损失补偿功能。出口信用保险对企业的风险保障作用,最终体现在对企业的赔款上。无论是政策性风险还是商业性风险,一旦发生都将给国内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赔偿可以帮助企业避免损失,保障企业的正常经营。

由于以上的功能特性,出口信用保险对促进各国的出口和对外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目前,世界贸易额的12%~15%是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实现的。

三、我国出口企业运用出口信用保险的必要性

1、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大。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地区性或全球性经济动荡。另外反恐战争、局部地区金融、政治危机、印巴局势、中东形势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使我国国际贸易风险显著上升,使用出口信用保险可有效帮助企业防范和控制出口贸易风险。

2、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是实施市场多元化的重要手段。开拓新兴市场、接洽新客户,国家能够通过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帮助企业解决收汇风险问题,实现开拓国际市场的目标。

3、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势头加剧。一些国家滥用反倾销措施,制定相应的技术和卫生标准,使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风险加大。出口信用保险依据国家外交、外贸、财政、金融等政策,通过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手段支持货物、技术和服务等出口,弥补了商业保险业务的不足和缺陷,有益于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

四、我国出口企业的对策

目前,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与外贸的大幅增长不相符合。在我国出口总额中,大概只有1.1%投保了出口信用险,还有相当于我国出口总额98%左右的出口贸易并没有办理出口信用保险。我国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企业仅占我国出口企业的3%左右,有的企业甚至不知道出口信用保险的存在。2009年5月,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对金融危机下出口企业现状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发现全区近2000家出口企业只有20多家出口企业采用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来降低出口风险。因此,我国出口企业还应进一步主动了解和运用出口信用保险,保证企业降低贸易风险。

1、建立信用管理体系。西方企业几十年的经验说明,外贸企业必须建立独立的信用管理体系,全面管理外贸企业出口信用的各环节。很多外贸企业负责人认为,信用管理就是追收账款,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实际上,追账只占信用管理很小一部分。当货物出口时,应对出口的货物和国外买家时时监控,保证货物的安全和国外买家得到满意的服务,争取早日收回货款。信用管理部门还应将有关信息反馈给市场销售部门,了解国外买家的资信优劣,为做好以后的出口提供决策依据,从业务流程上控制风险的发生。结合采用出口信用保险来逐步建立外贸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达到控制外贸风险的目的。

2、熟悉出口信用保险条款,积极配合保险公司。采用出口信用保险,必须熟悉出口信用保险条款,不能认为购买出口信用保险就万事大吉,外贸企业就没有了风险,有的外贸企业有深刻的教训。如某外贸企业与信保公司签订综合保险保单,国外买家提货后即申请破产保护。该外贸企业于获悉国外买家申请破产保护后第3日向信保公司报损,同时提出索赔。但是在审理贸易合同时发现:该外贸企业与国外买家签订贸易合同中承诺于1月后支付某外贸企业20%的预付款,但是截至破产之日,国外买家也没有将预付款支付给该外贸企业。企业明知国外买家此次交易中未支付预付款,也未在申请限额时说明,存在故意隐瞒不良交易记录和知险后出运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信保公司对其未来收汇风险的评估和判断,极大地损害了信保公司的权益。信保公司以该外贸企业在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方面存在重大瑕疵为由,最终决定对A公司的出运损失拒绝承担赔偿责任,并不退还保费。由此可见,购买信用保险,不等于就没有风险。因此,只有了解出口信用保险条款,积极配合保险公司,才能最有效控制风险。

3、积极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充分发挥其作用。中小企业在从事外贸业务时,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资金,二是在目前汇率风险。目前,出口信用保险项下支持外贸企业融资和规避汇率风险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赔款权益转让方式和出口票据保险方式,外贸企业应积极利用这两种方式。

赔款权益转让方式是应用比较广泛的支持融资的方式,是指在外贸企业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基础上,通过外贸企业、中国信保与银行三方签署“赔款权益转让”协议,将保单项下外贸企业从中国信保获得赔款的权益转让给银行。比如,一个外贸企业在中国信保投保了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同时希望得到银行的融资,但由于该外贸企业在银行的授信额度已经用完,这样中国信保可以在外贸企业投保的基础上,与外贸企业、银行三方签订一个“赔款权益转让”协议,银行则在此转让协议的基础上,结合外贸企业自身情况,在中国信保批复的信用限额以内,考虑在具体的每一笔业务出运后给予出口押汇、出口贴现或者其他贸易融资支持,部分自身信用比较好的外贸企业,甚至可以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获得出运前的融资,或者银行放弃追索权的票据买断业务。如果到期国外买家未支付货款或者发生保单规定的其他收汇风险,中国信保将在外贸企业提出索赔后,根据保单规定将原赔付给外贸企业的赔款支付给银行,从而使外贸企业实现了规避汇率风险和融资的目的。

出口票据保险方式是以银行为投保人,重点解决出口企业获得出口票据项下资金支持的保险业务。由银行将其为外贸企业提供的出口票据融资业务,包括以L/C、D/P、D/A方式交易的跟单汇票融资业务的收汇风险,直接向中国信保投保出口票据保险。中国信保将在对银行票据融资项下的国外买家进行调查给予授信的基础上,承担因国外买家商业风险和国外买家所在国政治风险而导致的银行票据融资业务项下的收汇损失,从而实现出口信用保险对融资和规避汇率风险的作用。

总之,外贸企业应该增强风险意识,建立科学的信用管理体系,大力采用出口信用保险等风险规避工具,促使外贸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向红、陈强:出口信用保险的国家风险初探[J].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5).

[2]杨永刚、罗凡:出口信用保险在推动我国重点行业出口中的政策性作用[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1).

[3]杨光:浙江企业出口贸易信用风险成因的调查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7(5).

[4]王艳:论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模式选择[J].南方金融,2007(3).

篇2

【关键词】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企业;风险管理;应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同国外的交流日益频繁,在此背景下,我国出口企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何规避风险成了每一个出口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出口信用保险应运而生,在解决该类问题上发挥出了相当积极的现实作用。下面将针对出口信用保险及其在出口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首先介绍了出口信用保险种类及保险对象,其次阐述了我国出口企业运用出口信用保险的必要性,出口信用保险于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出口企业出口信用保险的相关措施。

一、出口信用保险种类及保险对象

所谓出口信用保险指的是,一国为保障出口企业收汇安全而制定和实施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准备金的且具有非营利性特点的政策性保险业务。出口信用保险能够通过促进出口的方式来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同时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出口信用保险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另一类是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对于出口信用保险而言,其承保对象是参保出口企业的应收账款,其承保风险也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商业信用风险,另一类是政治风险。

二、我国出口企业运用出口信用保险的必要性

首先,当今世界贸易环境日益复杂,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几乎每隔数年便会爆发一次地区性甚至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所以,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着不断增多且日趋严重的国际贸易风险。出口企业若能很好地运用出口信用保险,则能够有效规避这一类风险。

其次,出口信用保险属于一种政策性保险,运用该保险有助于企业开拓和适应多元化市场,与此同时,国家借助这一保险可帮助出口企业更好地应对以收汇风险为代表的相关问题,从而促进出口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最后,当前世界整体经济发展态势不容乐观,出口企业因而面临更加严峻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问题,如部分国家制定和实施了近乎严苛的反倾销规则等,如此一来,给我国出口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出口风险。所以,出口企业有必要高效运用出口信用保险,弥补商业性保险业务存在的不足,从而保障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出口信用保险于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1.保障企业安全,规避收汇风险

对于出口企业而言,当其参与出口信用保险投保之后,其对应的收汇风险将会转嫁到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身上,从而使企业规避收汇风险,这对于出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言具有相当积极的现实意义。2009年~2012年已决赔款分别为1.9亿美元、2.4亿美元、3.3亿美元、11.8亿美元。上述数据呈现出一种不断上升的趋势,一方面说明出口信用保险的保障作用开始为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所认同,另一方面说明出口信用保险作为一种积极的保障措施开始在出口企业收汇风险管理方面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

2.把握国外客户资信,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出口信用保险能够帮助出口企业更好地了解与把握国外客户的资信情况,从而促进其风险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出口企业面临十分复杂的贸易环境,然而受地理位置的制约,很难全面且深入地了解客户的资信情况。出口信用保险便能够为参保的出口企业提供这一方面的专业服务,主要包括:①买方资信调查服务;②买方国家风险报告;③制定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等。

3.利用保单融资,规避汇率风险

现阶段,部分商业银行对已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出口企业提供一定的融资授信额度,并在额度允许范围内受理以押汇为代表的相关业务。出口企业可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借助对出口信用保险适度投保的做法以取得更为便捷且更大数额的贷款,从而保证企业资金的高效融通。在我国现阶段条件下,汇率制度存在较大大的弹性问题,虽然企业可借助某些种类的金融产品来规避汇率风险,然而大量实践显示,其仍旧暴露出各种不足。信保融资模式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汇率风险。出口企业积极且合理地运用保单融资,能够通过自主选择适宜的货币来有效规避可能存在的汇率风险,另外,假若外贸企业预期有几率遭遇剧烈的汇率波动,为避免和降低由于汇率改变而导致的损失,可借助该融资模式以提前获得相应的货款。

四、我国出口企业的对策

1.企业应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利用出口信用保险规避信用风险

中小出口企业的出口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可交由经理和财务共同负责,大规模出口企业建议选调专业人士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国外大规模出口企业通常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以信用保险为工作对象,对其进行全方位和立体化的管理。该机构的相关职责如下:①对相关管理政策进行制定;②对客户信用档案进行管理;③对客户资信进行调查;④对客户信用限额进行适度授予;⑤对客户货款进行管理等。该机构的成立有助于出口企业有效规避信用风险,同时为出口信用保险机构提供详实的参考资料,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最终提供更容易为出口企业所接受的保险承保条件。除此之外,我国出口企业还可以借鉴日本企业的相关做法,如组建出口商协会,借助集体的力量以有效规避出口信用风险。协会借助会员制的形式为所有参与成员提供相应的综合保险。具体操作是,协会成员定期向协会上缴会费以及相应额度的保险费,协会以保险人的身份统一向出口信用保险机构购置相应的出口信用保险,当遇到贸易风险时,参保会员便能够及时且有效地享受到投保数额的保险补偿。该制度为成员企业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和实惠,如以相对较低的保险费来获得更大的风险保障。总而言之,出口企业应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利用出口信用保险规避信用风险。

2.充分熟悉出口信用保险条款

在运用出口信用保险的过程中,出口企业应充分熟悉出口信用保险条款,不可想当然地认为只要购买了该保险便保证了自身的零风险。如某家出口企业和信保公司签订综合保险保单,国外买家提货之后即申请破产保护。该出口企业获悉这一消息后的第三天向信保公司提出相应的索赔。然而在贸易合同的审理工作中发现,国外买家承诺的百分之二十预付款根本没有执行。该出口企业在未收到预付款的情况下便发货,同时也没有在申请限额中明确指出,存在严重的知险出运行为,给信保公司正常的评估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信保公司以此为由拒绝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其后法院也给出了同样的判决。由上述案例可知,出口企业有必要充分熟悉出口信用保险条款,从而有效规避风险。

3.积极利用出口信用保险

中小出口企业在开展外贸业务时,将会面临两大严重问题,一个是缺乏资金,另一个是汇率风险。现阶段,出口信用保险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两种方式,一个是赔款权益转让方式,另一个是出口票据保险方式。对于出口企业而言,应灵活、合理地利用以上两种方式。

赔款权益转让方式在支持出口企业融资方面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指的是出口企业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基础上,通过出口企业、信保公司、银行三方签署“赔款权益转让”协议,将保单项下出口企业从信保公司获得赔款的权益转让给银行。

出口票据保险方式指的是,以银行为投保人,以帮助出口企业获得票据项下所对应的与资金支持有关的保险业务,主要包括L/C、D/P以及D/A这三种交易模式下的跟单汇票融资业务所对应的收汇风险,以直接的方式向信保公司投保出口票据保险。信保公司将对国外买家予以全面且细致的调查,并给予不同等级的授信,承担银行票据融资业务项下所对应的收汇损失,如此一来,可通过出口信用保险这一途径帮助出口企业有效规避融资风险以及汇率风险。

五、结束语

在国际贸易中,出口信用保险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出口企业有效规避诸如收汇一类的风险。出口企业应积极运用出口信用保险以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出口风险 出口信用保险 风险管理

自去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开始,全球金融系统被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之中。部分国外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不足问题,个别国家或地区进口商恶意逃债或违反合同的现象明显增多,我国出口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进一步加大。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出口企业如何重视运用出口信用保险,降低出口企业风险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出口企业风险种类分析

出口信用保险作为保障企业出口收汇安全的重要手段,为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国别风险动向和业务风险防范,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意识与水平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出口企业风险主要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本文主要分析外部风险。目前,出口企业在其出口行为中所面临的外部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下二个方面。

1、国家风险。国家风险是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在一定程度上由政府控制的事件或社会事件引起的给国外债权人(出口商、银行或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是受国际间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出口贸易信用风险。

相对于商业风险,国家风险的显著特点是其产生于跨国金融贸易活动中,与国家主权有密切关系,是由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的,并且具有强制性,非合同或契约条款所能改变或免除,因此带有巨大危害性。

2、国外客户风险。国外客户风险又称商业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有意欺诈。有的企业一开始就没有还款意愿,以种种借口恶意拖欠出口方货款,逃避债务。这种人为欺诈所导致的出口贸易信用风险行为危害最大,欺诈的目标可能是定金、预付货款、货款、货物、保险金等等。

(2)技术贸易壁垒。近年来,许多国家为了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结构,纷纷制定严格苛刻的质量标准、环保标准、安全防护标准、卫生标准、包装认识标准等,限制、阻挡他国产品的进入。

(3)合同纰漏。由于我方合同履行不严谨,外方找借口不付或少付款;或由于质量不符、单证不符,遭对方拒付货款。

(4)客户企业的经营不善,无力偿还货款。此类客户往往处于破产的边缘,负债多,产品积压滞销,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没有能力还款。

二、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

1、风险保障功能。出口信用保险主要承保上述国家风险和商业风险,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提供对外贸易过程中的外部风险保障,为出口企业的稳定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也为国家对外贸易的平稳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出口促进功能。出口信用保险为出口企业提供有效的风险防范和转移渠道,因此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率地选择贸易伙伴,更加大胆地开拓新兴市场,以更加灵活的结算方式、交易手段提升竞争力,从而扩大交易机会,创造出口增量。

3、融资支持功能。出口信用保险可以提升企业的信用条件,构建多种方式的融资渠道,使企业在国际、国内资金市场上获得融资便利和资金支持,满足其出口和对外投资的资金需求。

4、政策导向功能。出口信用保险通过倾向性的保险政策和灵活的费率调节手段,有针对性地体现国家的政策导向,配合国家外经贸和产业政策的实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历程,鲜明地体现了国家政策导向的特征。

5、损失补偿功能。出口信用保险对企业的风险保障作用,最终体现在对企业的赔款上。无论是政策性风险还是商业性风险,一旦发生都将给国内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赔偿可以帮助企业避免损失,保障企业的正常经营。

由于以上的功能特性,出口信用保险对促进各国的出口和对外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目前,世界贸易额的12%~15%是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实现的。

三、我国出口企业运用出口信用保险的必要性

1、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大。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地区性或全球性经济动荡。另外反恐战争、局部地区金融、政治危机、印巴局势、中东形势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使我国国际贸易风险显著上升,使用出口信用保险可有效帮助企业防范和控制出口贸易风险。

2、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是实施市场多元化的重要手段。开拓新兴市场、接洽新客户,国家能够通过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帮助企业解决收汇风险问题,实现开拓国际市场的目标。

3、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势头加剧。一些国家滥用反倾销措施,制定相应的技术和卫生标准,使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风险加大。出口信用保险依据国家外交、外贸、财政、金融等政策,通过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手段支持货物、技术和服务等出口,弥补了商业保险业务的不足和缺陷,有益于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

四、我国出口企业的对策

目前,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与外贸的大幅增长不相符合。在我国出口总额中,大概只有1.1%投保了出口信用险,还有相当于我国出口总额98%左右的出口贸易并没有办理出口信用保险。我国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企业仅占我国出口企业的3%左右,有的企业甚至不知道出口信用保险的存在。2009年5月,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对金融危机下出口企业现状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发现全区近2000家出口企业只有20多家出口企业采用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来降低出口风险。因此,我国出口企业还应进一步主动了解和运用出口信用保险,保证企业降低贸易风险。

篇4

在全球贸易环境复杂化的大背景下,外贸企业面临的出口风险日益突显。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选择通过出口信用保险来控制出口风险的发生。本文以S外贸公司为例,深入研究了S外贸公司出口信用风险管理的流程,分析S外贸公司出口信用保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了外贸企业出口信用保险应用策略,以期给刊用出口信用保险进行出口风险管理的外贸企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

出口信用保险;风险管理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期,总体表现复苏乏力、需求疲软,国际贸易增长动力不足。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国内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等问题交织,使中国外贸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压力和风险明显上升。买方市场下,外贸企业赊销业务比重增加,出口信用风险不容忽视。据中国信保数据统计,截止2015年6月出口贸易信用保险覆盖率提升至26.5%,出口信用保险被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应用到出口风险管理中。出口信用保险,也称出口信贷保险,是国家为了推动本国的出口贸易,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而制定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准备金的非赢利性的政策性保险业务。其是以商品出口赊销和出口信用放款中的国外债务人的信用作为保险标的物,在国外债务人未能如约履行债务清偿而使债权人遭致损失时,由保险人向被保险人即债权人提供风险保障的一种保险,通常由政府指定机构办理。通过投保出口信用保险,降低收汇风险,保障企业安全收汇;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开拓多元化市场。

一、出口信用保险在S外贸公司出口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一)S外贸公司经营概况及信用保险现状母公司J公司以自身强大的生产制造实力,成为多家国际品牌公司的供应商,于2004年因业务拓展需要,成立了S外贸公司。S外贸公司以企业转型改革为契机,创新进取,为企业发展不断注入活力,经过十年多的高速发展,S外贸公司的品牌贸易伙伴已有426家,总资产、净资产、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长。S外贸公司财务数据统计表显示(表1):至2014年底,公司总资产超过17亿元人民币,净资产3.8亿元人民币。2014年营业收入近30亿元人民币,利润总额达1.92亿元人民币。2004年S外贸公司成立之初,就与中国信保合作,积极采用出口信用保险这一新型的保险方式转嫁赊销带来的收汇风险,不断培养客户群,扩大业务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S外贸公司出口信用保险数据统计表显示(表2):S外贸公司信用销售额逐年增加,其中2013年增幅最为明显,到达27%,2015年全年信用销售额达4亿美金。2012年国家出台政策扶持外贸出口,调减出口保险费率,2013年S外贸公司升级为中信VIP大客户,保险费率有优惠,因此近年来保费年支出总额波动幅度不大。S外贸公司总体出险不高,仅有4‰,索赔金额于2011年达到峰值333万美金,其他各年年均也就几十万美金。从索赔赔付率来看,2010~2014年索赔申报530万美金,实际赔付292万美金,索赔赔付率55%,远低于中国信保给出的协议赔偿比80%~90%。赊销业务盛行的买方市场下,S外贸公司借助出口信用保险不仅仅为了防范出口风险、保障企业出口收汇安全,更重要的是促进公司全面了解国别风险动向,提升公司风险管理意识与风险控制水平,激励公司业务人员增强自身风险意识,用全球化的思维评价贸易风险,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促进公司外贸出口更上一级台阶。

(二)S外贸公司出口风险管理流程近年来,随着赊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S外贸公司越来越重视信用交易业务的管理,确立了全程出口风险管理模式,公司专门设立信管员岗位,加强应收账款事前跟踪管理。S外贸公司结合出口信用保险申报程序的要求,将出口信用保险管理融入到企业出口风险管理制度中,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出口风险管理流程(图1)。1.筛选客户业务员结识客户后,订单签订前,根据预计销售额申请信用限额。审批后,信管员向中国信保提交信用限额申请表。中国信保公司经过10~15个工作日的资信调查,给客户批复一定的信用额度。信用限额是由保险公司批复的,保险人对被保险人向适保范围内特定买方或特定开证行开立的信用证项下可能承担赔偿责任的最高限额,其具有可循环的、有限的、可调配的及动态的特征。对于未批复限额的客户,S外贸公司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不予接单。2.签订合同业务员与买家签订的合同必须经由信管员复核,满足信保要求。同时,信管员还要跟踪限额使用情况,避免超限额出运,如批复的限额不能满足需要,可向中国信保申请追加限额。另外,信管员要审核该买家项下的逾期未收汇情况,如果存在逾期未收汇,需要报经财务科审批已知风险日后买家出运,财务科敦促业务员追讨欠款。3.申报出运业务部门根据合同要求备货、发运,并在收到货代提单后,将相关的出运资料录入到外贸ERP系统内。信管员每月定期将外贸ERP系统内信保信息汇总、复核、整理成表,导入信保通①系统“出运申报”模块下。中国信保计征保险费并承担保险责任。按屮国信保公司的规定,外贸公司对特定买家项下的出运必须在货物发运10个工作日内逐笔进行申报,申报必须及时、准确,不能漏报、挑保。4.确认收汇在收到国外客户的汇款之后,业务员要在外贸ERP系统的模块中进行收汇确认,逐票拆分水单。信管员在信保通系统下做收汇申报,及时释放被占用的信用限额,逾期未收汇的情况统计成表,向业务员确认。5.报损理赔信管员依照业务员坏账反馈意见表,在已知风险日后30日内向中国信保提交《可损通知书》。(图2)按屮信保公司的规定,应收汇日30天后未到款,说明拖欠风险已产生,被保险人已知风险日后须立即催款并暂停出运以减少损失。已知风险日后出运的保单,保险公司将不承担赔付责任。报损期限为应收汇日后的60天之内,超过此时间为迟报损。保险公司可以根据情况降低赔付率或拒绝理赔。在提交《可损通知书》后4个月内,如果仍未成功收汇,信保员要及时准备全套索赔材料,向中国信保提交《索赔申请书》。

二、S外贸公司出口信用保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出口信用保险不是投保了便万无一失,如果实际应用中某些环节的操作不符合中国信保的规定,一旦出险,有可能得不到应有的赔偿,失去了投保的意义。例如S外贸公司出口信用保险应用中就存在信用限额晚申请,投保申报有错误和遗漏,收汇确认与实际不符,索赔资料不齐全等问题,其发生的原因还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不足。

(一)业务员风险意识不足,配合度不高S外贸公司作为大型的外贸公司,业务环节流程繁多。业务员操作过程中往往疏忽一二:像限额申请环节,部分业务员急着接单,认为客户实力强、国际知名度高,就可以不走信保流程,直到交单出货时,才发现没有信用限额可用,匆匆提交信用限额申请表,等到限额批复下来已是两周之后,延误出货不说,有时还会碰到问题买家,中国信保不予批复限额,公司只能冒着高风险出货,最后能否成功收汇都将成为问题。另外,出运申报环节也时常出现问题。按规定,S外贸公司每月申报一次出运,业务员在每月20日前要将本月出运票号的信保信息录入外贸ERP系统。由于业务员平时工作繁忙,隔三差五要出差,经常会错过填报时间,加上马虎粗心的人也有之,部分票号存在迟报、漏报、错报的现象。

(二)信保管理手段落后S外贸公司目前配备的外贸ERP系统为杭州华元计算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研发的外贸业务管理系统2005版,使用至今已有十个年头。虽然现今软件还能有效运行,但影响工作效率提高,对于业务量不断上涨的S外贸公司而言,相对落后的ERP系统无疑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鸡肋。由于S外贸公司现有的ERP系统无法进行EDI数据转换,不能与中国信保公司的“信保通”系统实现集成对接,导致信保申报时必须将公司外贸ERP系统中填报的信保信息输出,按中国信保公司的要求汇总整理成标准格式的表格,再导入到“信保通”系统中,加上申报数据都是业务员手工录入的,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其与真实单证的相符性还有待考量,需要信管员针对填报信息进行逐票复核,造成人力物力的重复浪费。

(三)应收账款管理不精确S外贸公司自2012年起逐步完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财务部专门设置了人员跟踪管理收汇事宜,定期分析账龄,实时动态催收,现今应收账款坏账率已有明显下降。笔者也发现,S外贸公司的收汇管理离“精确化”还有一段距离,特别是大客户(贸易额亿元以上的客户)的收汇,其单次付汇金额往往是成百上千票订单的总额,其中部分订单可能存在退换货、报关差异、推销样等多种问题引起的多付汇或少付汇情况,时常要跟客户反复核对才能确认,严重影响出险订单的理赔申报。另一方面,尽管S外贸公司现有的外贸ERP系统具备催收提醒功能,可是其应收账款逾期推算的基准为业务员制单时填写的出运预估日期,并非是准确的装船日期,由于其技术相对落后,无法与海关的数据系统对接,不能获得精确的报关出运信息,导致应收账款逾期提醒常常失准。更不能排除业务员有私心,故意将出运日期填写晚一点,以逃避逾期催收的追责,致使企业错过追偿的最佳时机。

(四)客户管理过于被动出于对“中国信保”强大的资信调查网络及数据分析能力的信任,S外贸公司弱化了客户筛选和管理:1.S外贸公司没有对其客户群进行资信档案管理,只要中国信保批复信用限额的买家,S外贸公司就会在有效限额内安排接单和出运,一般不会对客户的资信情况进行再调查;2.客户动态信息获取不及时,比如客户突然宣告破产,往往要到应收账款超期未收回,财务部通知出险后,才去了解客户的实际情况;3.客户信用评价体系不健全,未按客户的付款情况划分信用等级,也没有针对不同评级的客户制定相应的信用管理政策。总之,S外贸公司的客户管理策略存在诸多不足。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发生的首要原因是买方信用风险,如果不能做到“知己知彼”,将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业务资料未存档从S外贸公司索赔情况来看,2010~2014年索赔案件申请金额530万美金,实际赔付292万美金,索赔赔付率55%,远低于中国信保给出的协议赔偿比80%~90%。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1.迟报损,怕保险公司介入追讨会影响客户信誉,破坏贸易关系,使客户流失,一再拖延理赔申报;2.未按规定提交全套索赔资料,由于理赔时需要提供真实、齐全的文件信息,业务文件的缺失、客户信息的不符、付款条件的变更、往来函电的保存不当等问题,将使信保公司拒绝理赔或降低赔付率。近年来S外贸公司业务量不断上升,业务员在订单执行过程中要制作大量的单证,平时又对其业务资料疏于管理,等到理赔申请时才寻找,可要大海捞针了。

三、S外贸公司实施出口信用保险的对策建议

目前,S外贸公司虽然逐步完善了出口风险管理流程,但是流程执行缺乏监督,约束力不强,出口风险管理仍然处于粗放型管理阶段,信用风险防范手段比较单一,对客户的风险预警缺乏精准的数据评估。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和贸易风险走高的大环境下,外贸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不能仅仅依靠个人的经验和智慧,必须要有先进的管理手段、科学的管理方法作保证。

(一)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人员风险意识员工业务能力建设是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体现,他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与工作质量密切相关。S外贸公司可以针对基层业务员定期开展出口风险管理培训课程,宣传出口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指导出口信用保险的应用。培训课程还可以邀请信保公司的风险管理专家,向业务员传达国际市场的出口风险信息,分享实用的信保管理案例。培训后可以组织知识竞赛,考核培训质量,确保每位业务员都能学有所获。通过反复宣贯和流程监督,切实提高业务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促进出口风险管理举措全面落实。

(二)全面升级外贸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模式的载体,能整合数据资源,优化业务管理流程,全面降低企业运作成本,提高公司的整体运作效率,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现今,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数据管理的重要性愈加突显。现阶段S外贸公司正在推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对原有管理方式进行重塑再造,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对外贸管理软件进行全面升级。此次升级应注意以下几点:1.预留标准的EDI数据接口,可以方便地实现与关系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交换;2.拥有决策支持系统,提供图形化、报表化的市场分析数据,能够对未来的公司业务发展、客户需求发展、市场发展作出预测;3.与企业网络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交互,国外客户可以通过平台即时下订单,数据能直接传导至外贸管理系统,快速反应成制单信息,实时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大大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三)应收账款精细化管理业务员作为应收账款催收的责任人,货物交割后应向客户询问本次交易的满意度情况,确认是否能按期支付合同金额,有收汇风险的尽早向信管员备案,收汇时要求客户提供明确的付汇清单,审核确认后,发给财务科进行系统拆分和关账。外贸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造之后,对于应收账款精细化管理的实现也大有裨益。收汇水单拆分后,ERP系统里的收汇信息通过数据交互快速反映给信保通系统,自动进行收汇申报,及时释放信用限额。另外,报关出运的数据准确后,应收账款逾期情况也可以一票票精准跟踪,便于应收汇日前提醒客户付款,如发现客户有故意拖欠的行为,可尽早采取应对措施,杜绝漏网之鱼的产生。

(四)建立客户档案化管理制度1.客户资信建档积极与中国信保寻求合作,依据中国信保出具的买家资信调查报告建立客户档案,从经营状况、资信情况和偿付能力多个方面考量买方实力,对客户的交易价值进行评估。2.客户信用评级根据往期的交易记录,对客户进行信用分析和信用评级,并根据不同的评级分类管理客户档案,便于业务员调档查阅,为业务洽谈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有助于企业筛选信誉良好、竞争力强的客户,优化客户结构。3.客户动态跟踪与国外买家保持联系,了解客户的发展需求,广泛收集客户信息,全方位解读信息后,及时更新客户数据,做好风险预警和防控工作。

(五)落实业务资料归档工作业务资料的完整性对于理赔成功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S外贸公司的业务部门应该安排专门的理单人员,管理各类单证的存档。在出货当日,业务员将订单相关的采购合同、销售合同、发票、装箱单、提单、发运通知书、报关单、质检报告等相关资料交给理单员归档,理单员做好单证接收记录。每月20日前理单员分类后,交给信管员存档。信管员根据单证资料核对信保申报填写的准确性。每月10日前,业务员将上月与客户重要往来函电(邮件形式)统一打包发给信管员,信管员对相关信息进行电子存档。

四、结论

S外贸公司作为大型的外贸企业,非常重视企业风险管理,日常工作都是流程化管理,出口信用保险应用的基础环境比较良好。投保出口信用险的目的,是为了规避出口风险,减少收汇损失,然而出险后理赔的成功率却受到公司内部多种因素的制约,客户限额申请不及时,出运申报错误率高,收汇申报有遗漏,理赔资料提供不全等。通过S外贸公司的案例研究,发现业务员风险意识不足,企业外贸系统老旧,应收账款管理不精确,客户管理过于被动,业务资料未存档是企业出口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可以通过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人员风险意识,全面升级外贸管理系统,应收账款精细化管理,建立客户档案化管理制度,落实业务资料归档工作,保障出口信用保险的高效应用。出口信用保险是外贸企业控制出口风险的有效手段,然而其也是一把双刃剑,可能保证了出口企业的收益,也可能增加出口企业的损失。

主要参考文献:

[1]应晓红.运用出口信用保险,控制企业出口风险[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8,01:77-79+83.

[2]凌智.利用出口信用保险降低企业出口风险[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3,05:45-46.

[3]吴婷.分担出口风险保障收汇安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J].中国外汇,2014,09:3.

[4]郑云,徐林萍.合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管理出口风险[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4,03:11-13.

[5]徐林萍.出口信用保险在出口风险管理中的运用[J].对外经贸,2014,07:19-20.

[6]林茵.Y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管理案例研究[D].暨南大学,2014.

[7]陈有军.出口信用保险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7.

[8]金辉.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在宁波外向型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9]熊艳丽.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业务经营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

篇5

关键词:出口信用保险;外贸企业;风险管理

一、引言

1.出口信用保险概念

出口信用保险是一种非盈利性的保险,各国政府设立官方的出口信用保险机构承保,承保范围包括企业收汇风险、收汇损失等内容,增加了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灵活性,是政府的间接经济调控手段。出口信用保险以国家财力为后盾,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出口商的收汇风险和银行的信贷风险,为企业在出口贸易和对外投资等经济活动中提供了风险保障,促进了各国的对外贸易。我国的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为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

2.出口信用保险对控制我国外贸风险的作用

(1)资信调查和评估作用

企业进行对外贸易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外贸企业对购买者缺乏了解,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外贸企业如果仅仅只是侥幸的采用赊销的方式出售商品,那么一旦资信情况不好的购买方申请破产,损失将会非常巨大。中国的一些企业采用信用证的方式规避风险,但信用证并不向客户提供资信评估,仍然无法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为了保证在交易进行前企业对客户有充分的了解,保证本国企业的收益,中国信保就不断调查国外企业的资信条件,形成庞大的数据库,并及时进行跟踪和更新,外贸企业如果购买了出口信用保险就可以享有中国信保公司的数据库,并可以上交材料由信保公司进行评估,信保公司分析客户所在国家的经济状况、客户本身的财务和信用状况,以及存在的其他潜在风险,根据分析报告,向企业提出最优的出口量和支付方式供企业参考。

(2)经济补偿作用

外贸企业出口后,应收账款的额度会大大增加,当进口方申请破产或外汇风险发生时,外贸企业就发生了坏账损失。出口信用保险主要承保的就是外贸企业的应收账款。如果进口方没有按期付款,信保公司就会组织进行调查,如果确认坏账已经发生,则信保公司按合同的比例支付保金给外贸企业,并相应的将外贸企业的应收账款转移到信保公司名下,这样就大大的减少了外贸企业的损失。2008年11月10日,美国第二大电器产品零售连锁店——电路城向美国法庭申请了破产。这个公司的供货商在全球15个国家分布了约7000多家,其宣告破产导致了很多企业损失巨大,然而中国的某公司由于向信保公司购买了出口信用保险,因此得以安全脱身,一个月后顺利得到补偿523万美元。

二、我国外贸企业利用出口信用保险规避风险的现状及问题

1.外贸企业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我国的外贸企业发展时间不长,对危机管理的经验非常不足,尤其是中小型外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没有长远的眼光,无暇顾及整个经济环境的变迁,通常不采取任何方式就进行交易,导致在经济危机发生后损失惨重,过于相信某个客户或者过于相信某种结算方式都是我国目前外贸企业风险控制的误区。

2.投保费率过高

相比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投保费率非常高,据资料显示,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平均保费率近1%,对东欧、南美、非洲等急需投保的国家和地区,平均保费率高达2%。再加上损失发生时信保公司只承担80%-90%,剩下的10%-20%需要企业自己承担,这种程度的投保费率使很多外贸企业,尤其是很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的商品大部分为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本来就不高,出口信用保险过高的费率加大了出口产品的成本,大大降低了中小外贸企业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因此很多外贸企业往往走节约成本的路线,放弃投保。

3.承保方式单一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中国信保推出了十余个品种来保障出口企业的权益,然而相比起其他贸易大国,我国的承保方式仍然过于单一,尤其是针对一些小型的外贸企业,目前基本没有适合其购买的险种。为了改变这个局面,应该更灵活的根据企业的规模和外贸的方式来设计承保的方式,以此来促进贸易,规避风险。

三、促进外贸企业更好的利用出口信用保险的措施

1.从外贸企业的角度合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

(1)提高对出口信用保险的认识,转变传统观念

我国的外贸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其危机观念和保险意识都非常薄弱,许多企业对出口信用保险的认识很少,甚至不知道有这种保险的存在。然而出口信用保险能一定程度控制企业出口的风险,因此提高企业对出口信用保险的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提高外贸企业对出口信用保险的认知度。另一方面,外贸企业要强化风险意识,大额的应收账款发生时要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保障安全收汇。

(2)规范条款内容,避免纠纷

外贸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合理的购买出口信用保险的产品,只有当合理的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才能规避自身风险,减少损失。近年来,购买出口信用保险理赔的纠纷越来越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外贸企业没有合理分清楚不同的出口信用保险的产品,并且没有按合同规定的方式进行出口,违背了合同的内容,导致了纠纷的发生。例如,某物资公司于2007年8月向信保公司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综合险,并就其韩国买方鲜宇通商公司向保险人申请信用限额。保险人于2007年8月10日批复信用限额后,某物资公司组织货物向韩国出口并向保险人进行申报。2007年12月,上述已申报货款发生逾期,某物资公司向保险公司提交《可能损失通知书》。信保公司经调查后发现,实际签署贸易合同、收取货物并拖欠货款的合同买方是韩国公司新乌木材商社,而非此前批复信用限额的韩国买方鲜宇通商公司,信保公司于是以限额买家与合同买家不一致为由告知某物资公司无法承担保险赔偿责任。外贸企业和信保公司在签订合同时严格审核合同的条款,对内容核实后才进行签约,只有这样才能使出口信用保险充分发挥其有效性,将外贸企业的成本降到最低。

2.加大政府对出口信用保险的扶持力度

出口信用保险在我国实施的时间还不够长,因此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出口信用保险作为政策性的保险,是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承保的。因此要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的参保率,就需要财政资金不断进行支持。国家财政应该定期评估信保公司的经营能力,实时增补风险基金,可在外汇储备稳定的情况下,提取一部分资金进行支持,以此鼓励我国的出口。也可通过财政手段进行调节,通过对出口信用保险机构进行税收的减免,支持其发展。另一方面,对于外贸企业而言,由于保费费率太高导致其成本大幅提升,政府可以加大对企业购买信用保险的补贴来降低其购买出口信用保险的成本,如2010年投保宁波信保公司的企业,宁波市政府补贴一半保费的政策,大大增加了保险的覆盖面,在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对于外贸企业而言,尤其是中小企业而言无疑是一种扶持政策,增加了企业的出口,同时降低了信保公司的负担,使外贸企业和信保公司得到双赢。

3.从信保公司的角度完善出口信用保险

(1)制定合理的保险费率

投保费率过高的问题一直以来也是抑制我国外贸企业购买出口信用保险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近年来对降低费率做了很多的努力,但相比发达国家而言仍然显示出高费率的问题。2009年为了鼓励企业出口,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费率平均下调了30%,平均值从0.65%降低到0.45%,同期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为0.1%。高的出口信用保险费率增加了外贸企业出口经营的成本,尤其对于很多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而言,经营情况原本就处于微利状态,高费率引起的成本的增加又大大降低了其盈利程度。因此,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费率在总体下调的基础上,更应该针对不同的企业实行差别待遇,信用评级高的企业享有更低的费率,以此鼓励企业规范生产,促进出口。

(2)推出多样化的信用保险种类

随着出口的增加,外贸企业的经营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企业规避风险的实际需要也越来越个性化,这就要求信保公司推出更为个性化的保险种类来适应企业的需求。我国信保公司过去推出的一些产品已经无法适应处于不同生命周期和不同规模的外贸企业的需求。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行一票一保、单客户或地区投保。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市场,保障我国外贸企业的出口,规避风险。

参考文献:

[1]国明臻:出口信用保险的比较与现状研究[M].北京大学学术论文文库,2004.

篇6

一、石化出口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环境影响石化出口企业的发展必然会受到环境空间的影响,这是企业存在的物质基础。诸如国外客户、产品外销途径、财税政策、石化产品技术等等,石化出口企业的这些子系统与它本身以外的市场形成了外部环境。而企业的管理、财务、经营场所等则是内部环境。上述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对石化出口企业的财务风险产生持续影响。如果不能适应这些环境,或者企业内部环境脱离外部市场环境,那么其财务行为就会存在风险,容易遭受较大的财务损失。

(二)经济形势变化市场经济形势的持续变化使得旧有的需求被新创造出来的需求所代替,石化出口企业需要不断通过改变原有的财务管理方式来适应新的发展空间。石化出口企业此时做出的财务管理调整就是风险变动的根源。譬如,石化出口企业与国外客户商谈购销产品数量、价格和其它事项,应该事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全面的预估,不然就会因为事出突然而没有形成科学的应对措施。当财务风险出现时,如果还是因循守旧,那么等到风险发展到不可补救的地步,就会给企业的财务造成大风险。另外,要是不能对不断变化的汇率有最佳时机把握,那么在货币兑换过程中也可能产生财务风险。

(三)认知差异石化出口企业的出口经营和财务风险中存在很多难以预料的变动因素,比如货源组织、外销、资金运作等环节。财务风险的不确定因素源于利益分配的不同,企业很难立刻针对风险来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由于对经济变化全局缺乏把控能力,因而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的认知也有限。企业容易在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影响下因为不正确的判断而导致财务风险发生。

(四)人为运作风险产生并不表明石化出口企业就会失败,风险之中也隐藏着转机。石化出口企业把财务风险压力转化成动力,了解已知风险,争取以有利措施避免风险发生。因为风险出现,通常石化出口企业的财务系统可能会因为而被破坏,进而必须做出调整。例如,企业缺乏偿付能力,那么就可能造成支付危机,石化出口企业利用谨记措施对资金结构进行改进,盘活资金存量,在出口经营中做到临危不乱、蓄势反弹,需要不断纠正出口经营中的人为运作错误,引导企业财务活动运作正常,规避风险再次发生。

二、石化出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一)科学认识财务风险管理风险是无处不在的,牢固的风险意识是石化出口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法宝。必须科学认识风险,要知道风险和利益是相辅相成的,石化出口企业的出口经营就是财务管理上的一种利益诉求。回报越高,风险越大。石化出口企业必须要善于占得先机。风险不可能完全不存在,需合理应对风险,才能在出口业务中最大限度减少财务风险。另外,不能以侥幸心盲目化风险。在出口业务中,不要做出违背税法、信贷及经济合同等规定的行为,重视出口业务中的企业信誉,以阳光利润,依法办事为原则,以保证企业的财务资金安全。

(二)完善财务风险组织体系随着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石化出口企业也在广泛运用局域网管理软件,对生产企业和外商客户的基本资料、内外销合同、协议等材料进行登记,也能进行网上审查,并了解出口业务业务中的收汇核销、出口退税、项目资金结算等财务情况。石化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情况将这些软件上的作业流程当做财务风险管理的依据,通过全面监管的方式对财务风险的各个方面进行全景式掌握。石化企业在出口业务中,必须派遣风险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调查、处理,以分段跟踪、定位扫描的方式将财务风险信息总结出来,并提出解决对策。从企业高层到风险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需建立起三位一体的风险管理体系,以职责分明、制定有效、监督严格为原则,提高相互间的合作效率,形成匹配的监管机制,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2]。

(三)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石化出口企业必须对自身的财务情况及财务变动有切实的分析,通过经营状况分析,找出财务风险源。财务风险管理者必须要善于在财务变动中发现经营风险,以方向思维、逆向思维做好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对于风险信息和资料的了解,需通过大量的事实作为依据。具体来说,石化出口企业在产品出口贸易中应该利用数据库或者数据建模的方式将财务活动与业务经营联系在一起,并做好财务报表及相关数据收集,因为这是企业了解自身出口经营、债务、利润的直接途径,有着很强的经营和财务风险防范参考作用,必须要长时间地完整保存。把当前的经营资料和过去的作比较,在企业财务风险测评中带入新数据进行运算,然后将结果用来对比,就能对风险情况有清晰的了解。这种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对于石油化工出口企业财务管理者来说,是必须要具备的管理素养。

(四)强化财务风险预案的实施石油化工出口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需要有多种备选预案,用以不断地对经营中的风险进行对比、权衡、鉴别、论证,折优选取稳定、妥善而且风险损失最小的管理预案。用风险对抗风险,用风险消除风险,善于利用风险来获得经营上的成功。例如一些国家对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的出口产品进行反倾销,为了减少损失,需要以合理的应对方案来识别财务风险。从风险管理角度来讲,可以牺牲部分利益,对于发生的财务损失,以内部资财或者持有的风险基金作为补偿。充分根据法律和经济合同条款来抵御财务风险,利用责任分解、风险转嫁给金融或者进口商及生产企业,将风险损失降低。比如在出口信用保险上进行投保,则按照国家优惠政策享有理赔服务。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时,石油化工企业对风险预案的检验需通过不断的权衡利弊、完善、补充的方式缓解内部财务资金紧张及周转不灵等问题,从企业自身的长远利益出发,建立起完善的财务风险预案及实施机制。

三、结语

篇7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信用风险;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据国际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6,420.6亿美元。对外贸易的规模近年来不断扩大。无论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还是中小民营企业,都不可避免地被卷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参与对外贸易的企业逐年增加。这些企业在经营对外贸易的过程中,绝大多数都存在着涉外信用风险管理缺失,管理系统相对滞后等问题,而一些外国公司也利用我国引进外资和扩大出口贸易的急切心理,利用各种手段损害我国外贸企业的利益,使我国外贸企业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损失。随着对外贸易规模的逐年扩大,对外贸易产品种类日益增多、贸易方式趋于多样化的同时,也使得国际贸易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贸易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不可避免地会使外向型企业在贸易活动中所面临的出口收汇风险也更多、更大。

信用是一种支付方式和支付能力的反映。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不能按期偿还债权人的债务造成债权人出现呆、坏账的可能性。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猛,灵活多样的贸易方式不断产生,在交易中所引发的信用风险也越来越大,外贸企业遭受拖欠货款和坏账问题变得十分突出。因此,如何加强对风险的管理,化解信用风险,避免给外贸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成为摆在我国外贸企业面前的突出问题。

一、我国出口企业对外贸易信用风险管理薄弱

1、应收账款逐年增多。信用风险首先表现为我国出口企业出现了大量逾期应收账款不能收回的问题。根据外贸管理部门的统计,我国出口企业由于进口商信用差和驻外机构有意拖欠而逾期未能收回账款的约占50%的比重。最近一些年来,我国出口贸易的坏账率一直在5%以上,以2011年我国出口总额18,986亿美元测算,5%的坏账率意味着2011年一年,我国企业出口所产生的坏账就多达950亿美元。而2006年一年产生的出口坏账仅有230多亿美元。这表明在近5年间,坏账金额随着出口贸易规模的快速发展而也不断增大。2011年,我国外贸企业协会信用评估部门,联合北京国商国际资信评估公司对我国近15万家外贸企业进行了“外贸企业信用信息跟踪调查”,得到的统计数据是,在这些外贸企业中,“曾经因信用问题而受到损失”的占63%,绝大多数企业,在对外贸易中都或多或少的遇到过信用问题,出口信用风险时有发生,所蒙受的损失巨大而惊人;但另一方面,反观我国外贸企业自身的信用风险管理状况却不容乐观,信用风险管理缺失成为蒙受损失的主要原因。

2、企业普遍缺乏有效的信用风险内部管理机制。防范信用风险,不仅要求企业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而且还需要制定合适的权责连带机制。而在我国的出口企业中涉及应收款项管理的部门往往只是外贸业务部门及财务部门的事,多数企业仅依靠一些相关的职能部门来监督和防范风险,各部门缺乏配合且各自为政。对于应收款项,只是由财务部门来负责客户的对账及客户所欠账款的统计、应收账款账龄分析等工作,而对应收款项的催款则由业务部门进行,两个部门缺乏协调,又相互推责,使得对信用风险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二、对我国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1、树立对外贸易的信用风险意识。一是要求企业在盲目扩大出口贸易之前,充分了解和调查贸易对方的信用状况,把防范风险放在首位,切勿因贪大而忽视了求稳。比如,发生在长虹集团出口亏损事件的案例中,美国的APEX公司在长虹之前就已经在同中国的宏图高科、天大天财和中国五矿等发生贸易往来中出现了巨额货款拖欠的问题。而长虹在与这家美国公司合作前,就应当对该企业的过往信用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评估。与这样一个存在许多污点的企业合作,表面上看可以获得扩大出口,占领更多国际市场的利益,但由于对方信誉较差,发生风险的概率也极高,必然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因此,如果忽视了对进口方资信的深入调查,或者一味地贪图出口规模与利益,就会给这些企业以可乘之机;二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努力获取外商的资信状况。对外商的资信分析应该放在合同订立之前,其目标是为交易的完成,货款的结算提供科学的参考信息。只有综合的对资信进行分析的评测才能构筑信用风险防线,防患于未然;三是应采用灵活、稳妥的对外贸易结算方式与技巧。应结合不同结算方式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对自己有利的结算策略,比如在采用信用证和承兑交单方式结算时,我国一些企业总是等到最后的付款期才到银行办理收款业务。而国外的企业则以“落袋为安”为原则,往往会在拿到所需单据后立即通知银行办理收款,甚至不惜向银行缴纳一定数量的贴现费;四是应积极追讨和应对信用风险。企业对外追讨账款固然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我国企业在风险发生时的不积极态度和无作为,只会给最终解决问题带来更大的障碍,也给违约对方以更大胆的冒险心理。有美国专业的国际讨债机构称,在收到来自中国的追债委托中,许多货款都已经拖欠了长达18个月以上,而来自其他国际的追债委托拖欠时间最多是120天。

2、构建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在企业内部,应专门设立独立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来应对外贸信用风险。当前,在我国无论是外贸出口企业还是专业的外贸公司都很少成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外贸企业的信用管理职能一般仅由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来承担,可是这两个部门由于各自的经营目标不同,很难在风险管理中配合和达成共识。想方设法扩展市场,增加销量与销售额是销售部门追求的目标,为了达到销量目标,不惜采用赊销的结算方式来保全顾客,而对信用风险的防范则抛之脑后。而财务部门虽然注重资金的安全性,但有时力不从心。因此,如果建立一个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来承担和协调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为充分发挥信用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公司应授予该部门相应的权限,比如重大经营决策的参与权,客户资信的调查权,外贸合同的否决权等。使之真正发挥防范风险、加速资金周转、改进客户关系,增强企业整体运作稳定性、实效性等作用。因此,出口企业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十分必要。

3、利用担保机构降低和防范风险。对于卖方而言,在交易中要求买方提供一定的信用担保也是十分必要的。当买方现金流量难以取信时,卖方通常要求买方提供这种担保。担保制度是否完整则取决于对以下三个环节的把握:①担保的选择。物的担保优于人的担保,流动性好的担保优于流动性差的担保,是选择担保的原则。按照担保变现能力的强弱,其优先次序为:现金或现金账户-流通证券-应收账款-房地产-设备-存货-收藏品(古董、珠宝等)-第三方保证。比如,就应收账款而言,信用额度(即担保价值)应在账面价值的60%~90%之间;而对存货而言,信用额度应在存货成本或市价的40%~50%之间。也就是说,如果信用额度相同,那么担保品的流动性越大越好,其必需的数量也越少;②担保的检验。担保的真实性、受偿顺序以及担保品价值评估的可靠性需要通过担保检验并进行评估。在检验真实性和受偿顺序时,出口企业可以要求担保方提供担保品“走出去”的金融风险及防范所有权(或处置权),证件及该担保品近3年的担保记录,并通过当地的律师复核。在检验实物价值时,则主要可以通过独立的评估人进行专业估值;③担保品的监控。是指在担保交易成立后,债券方对担保品或担保人审核控制的动态行为。主要目的是保证担保价值不受影响。对于那些市场价值波动比较大的担保品,债权人有必要建立专门的监控程序,然后依法处置,以保护自身利益。由于担保制度下的法律技巧众多,而各国的担保法律又也有不同,就要求出口企业应随时向有关机构咨询,以降低担保制度下的法律风险。

除以上方法外,合理利用我国现有的信用保险工具,也是当前外贸出口企业防范和避免出口信用风险的重要途径。总之,对于外贸出口企业的信用风险,企业自身完全可以通过采用适当的方法和进行综合治理,来使风险消除或降低影响。在贸易业务中,我们既不能因出动存在信用风险而因噎废食,也不能不加分析地盲目扩大出口。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利用科学的防范措施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主要参考文献:

[1]胡小娟.国际贸易风险管理与案例评析[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

[2]戚安邦.现代项目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

[3]吴建功.中国对外贸易学[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篇8

金融危机下进出口企业运营现状

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破产资金链断裂的现象常出现在国内部分规模小的进出口企业,由于抵抗金融危机的能力小,导致企业内部资金得不到良好的周转,进而导致企业破产。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利润降低而无法维持中国的进出口企业利润率不高,加之产品难以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导致金融危机出现后,人民币利率随之发生改变,产品原料以及劳动成本逐渐提升等原因叠加到一起,导致企业运营举步维艰。当前,我国大部分进出口企业运营阶段都面临着上述问题。金融危机下进出口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融资风险企业的融资风险主要包括企业没有偿还已筹集的运营资金的能力、经济市场的利率等相关因素将随之波动。通过大量数据分析能够明确,融资行为作为企业开展正常生产、经营的基础,企业运转阶段的经济行为一旦存在问题,不能按时回款,将大幅度降低资金的运转效率,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投资风险当前进出口企业面临的投资风险主要来源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企业将面临大幅度的利率波动现象,导致本金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在开展投资风险决策时,应引起重视,保障企业的风险投资能够获取到高额利润,如果不能保障获得高额利润,应避免对项目进行投资。信用风险进出口企业在金融危机的前提下,也面临着严重的信用风险。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将导致企业融资难度提升,而资金链也将面临断裂的现象,进而引发严重的信用风险。因此,企业为降低风险,应从企业融资角度出发,保障资金链的完整性,从根源上降低信用风险。汇兑损益风险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将带来严重的汇率变动,汇率变动将对于企业后续运营产生负面作用。企业应配置专业的分析人员开展汇兑损益分析工作,降低其对于整体企业运行的风险,对于汇率波动情况进行分析,配置专业团队开展专业性风险防控工作。经营风险进出口企业在经济危机下,面临着严重的经营风险。由于进出口企业货物在销售过程中周期比较长,而金融危机将带来全球市场的波动。因此,在经营过程中将面临着一定的货物跌价风险,应引起重视,不断对于商品价格进行控制,对于市场环境进行分析,拓宽国内市场,保障商品利润率。

金融危机下进出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措施

结合国家扶持政策调整企业运营定位结合经济形势可知,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不仅对企业运转产生严重负面影响,还将带来全球性的市场萎缩,对进出口企业的发展前景起到严重的负面影响。而进出口企业为了能够化解这部分的危机,应结合国家出台的扶持政策,不断明确产品的定位,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从而对自身产品定位进行合理规划,最大程度上提升生产效率。金融危机对于进出口企来说,不仅是危机也是全新的发展及进出口。企业如果能够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产品精准定位,提前开展营销策划工作,就能够从根源上提升产品的销售量,保障新型产品具有良好的利润率。与此同时,自20世纪初期来,我国逐渐对服务制造、纺织业、电子、钢铁等产业引起重视,并且提升了出口的退税率。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发展情况,不断调解产品定位,向国家出台扶持政策的产业进行靠拢,强化对这些部位的投入和研发,及时进行技术升级以及改造,保障产品产量,提升企业利润率以及利润空间。重视自主创新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受到波及较大的主要为沿海城市的中小型进出口企业,而这类的企业仅仅负责产品的生产以及加工,不能掌握产品的核心技术,加之对产品的定位不准确,不能结合市场经济变化对产品类别进行调整,导致整个企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严重,进而导致企业破产。因此,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进出口企业应对产品核心技术进行控制,在原有生产步骤上,对生产步骤进行革新,结合自主创新,保障企业能够在市场中获取到自,使企业在经济市场动荡的环境下,也能得到良好运转。在金融危机的不断影响下,自主创新能力将决定企业未来能否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如果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将自主知识产权投入到产品生产中,这种新型的技术是前所未有的,并在最快速度内占据市场份额,而这样的形式不仅有利于企业的良好发展,还能够从根源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金融投资风险降到最低。因此,进出口企业要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确保企业具有抵御经济危机的能力,不断投入技术研发资金,掌握产品核心生产技术,从而掌控国际市场经济的主动权。企业应在开展自主创新时,不断投入资源以及资金,从市场中引进创新型人才,并且给予其良好的发展空间以及待遇,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产品制造技术,并且引导人才开展技术自主创新工作,提升企业内部每位员工的自主创新意识,从而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应明确自主创新工作主要是通过人才才得以实现的,因此,应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给予人才可观的福利待遇和晋升条件,确保企业能够留得住人才,为后续自主创新工作良好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不断拓展国内市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良好发展,国际一线品牌在我国占据的市场通常为一线城市。当前,二、三线城市市场竞争相对薄弱,可供给的市场空间大。因此,进出口企业能够充分运用产品低价、高质量的优势,开发国内市场,从而降低企业面临的财务管理风险。进出口的企业运用同种类的产品,寻求国内新市场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企业需承担的风险,还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市场占有量,从根源上降低金融危机对企业的不良影响。寻求新型融资渠道中小型规模的进出口企业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也存在着较低的占有率,不仅缺乏市场的资助选择权以及抵抗风险的能力,还将受到金融危机的不断影响,导致市场经济不够惊奇,资金链流通受到严重阻碍。与此同时,与国有企业相比较而言,中小型资金基础差,抵抗风险能力不足。在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局势下,外界基金环境不断恶化,资金链发生断裂,融资方面不够顺畅,更是给中小型进出口企业再来了负面影响。部分企业将由于资金链条不够完善,将出现破产倒闭现象。与此同时,部分企业管理人员为了保证资金链的完整性,将陷入负债危机,不惜运用低价销售股权的方式获取到周转资金。在我国金融管控体制下,政府部门无法直接向中小型规模的企业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因此,政府部门要不断引导中小型进出口企业通过民间融资的方式解决资金链断裂问题,保证中小型企业能够在金融危机环境下获得良好生存。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进出口企业如何获得良好的发展,确保能在激烈的思想竞争中获取到一席之地,将是每一个进出口企业都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金融危机对于进出口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是难以预估的,并且财务风险带来的影响还将继续下去。企业只有不断提升自身风险防范意识,保证自身具有良好的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能够从根源上提升企业效益,确保企业能够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立于不败之地。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指标完善的财务分析指标作为财务预警系统良好运转的基础,而各个企业的财务分析指标不完全一致,企业应引起重视,不可一味“抄作业”。完善的财务分析系统应包含以下方面内容:首先,资产获利方面需包含成本费用利润率以及总资产报酬率;其次,偿还能力方面应重视资产负债率以及流动比率,确保二者处于平衡状态;最后,在经济效率方面,应对于产销平衡率以及资产运营指标等方面引起充分重视。企业只有按照上述方式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系统,才能从根源上保障企业的盈利能力,清偿债务以及对外筹资的能力,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风险管控策略建立完善的、可行的风险管理制度,在面临财务风险时,可充分运用控制风险,回避风险,分散风险等策略,降低风险对于企业运转的负面作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不断完善的情况下,运用财务杠杆开展资金筹集工作以及负债经营工作,将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从大量负债经营实力中能够得出以下经验:首先,企业经营决策出现失误,导致投资更为盲目,并未进行严密的财务分析以及市场调研,从而引发严重的失误;其次,尽管适度负债作为企业经营发展的核心环节,但企业也应保障自身的偿还能力,以自有资金为基础,开展负债筹划工作。一旦资金中债务资本数额大,将形成严重的恶性循环,严重时将引发企业破产,需予以重视。此外,企业应充分运用负债经营的优势,保障资金运转效率。金融危机将对于企业带来不可小觑的运转压力,同时也为企业带来有效的发展机遇。企业只有不断提升风险防控意识,强化各项风险防范措施的落实工作,才能从根源提升自身实力,保障自身核心竞争力。重视资金的集中管控资金的集中管控能够有效规避企业经营风险。首先,资金的集中管控能够实现资金的集中分配,企业可以通过资金规划统筹管理资金,从根源上实现资金的有效控制;其次,企业在开展资金集中管控时,能够明确当前资金运转分配情况,管理人员能够对于企业运转进行充分了解,为后续统筹规划工作良好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企业集中管控资金能够保障资金运转与企业运营的一致性。避免出现脱节现象。企业需重视外币资金池和人民币跨境资金池的使用,降低汇兑损益风险重视制度建立。企业应不断对外币资金池的使用引起重视,以达到降低汇兑损益风险的目的。企业应与人民银行或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在提升便利性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开展制度设计工作,结合企业运转实际情况开展统筹规划工作,确保外币资金池的合理使用。企业应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逐步拓宽境内外相互放款的业务,开放跨境双向资金业务,建立完善的、合理的操作流程,明确资料审核方面内容,有效运转外币资金池。开展账户设计。账户设计作为外币资金池运转的核心内容,只有重视账户设计,才能从根源上保障后续资金运转。首先,企业应制定境内子公司作为核心公司,在银行开设人民币存放账户,此账户内的资金运转应配置专人进行监管,此账户也将作为资金池的母账户。而后,境外成员应在公司所在地开设银行账户,并签订母账户的境外群组账户。只有完善上述账户设计,才能从根源山保障资金合理运转。

通过期货等对冲手段降低贸易过程中的跌价风险

期货作为降低跌价风险影响的核心手段,企业应引起重视。首先,应对与企业经营项目进行合理分析,明确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能够应用期货管理的内容;其次,应对于国际贸易市场运转状况进行系统化分析,明确具体的贸易跌价风险,制定有效的对冲策略;最后,企业应配置经验丰富的人员严格按照对冲方案开展工作。在开展期货对冲时,应对于期货进行合理分析,尽可能提升货品的利润率,从根源上降低商品跌价的风险。

结语

篇9

[关键词] 出口赊销交易风险措施

从2004年开始,中国已连续两年进出口贸易额超过一万亿美元,成为继美国、德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但如此同时,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中国企业的海外欠款至少超过1000亿美元,相当于2004年出口总额的五分之一,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年均150亿美元的净值增加。如此巨额的海外欠款的主要原因就是赊销交易。

一、赊销交易的原因

自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经济正在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当中,这对中国的企业来说,既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是惊涛骇浪的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国际市场已经形成了买方市场。出口商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除了加强商品质量、价格、服务等传统竞争力外,还必须提高一种新型的竞争力 ― 出口赊销能力。出口赊销,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结算方式,属于信用销售。国际结算方式一般有三种:汇付,托收和信用证。信用证是银行信用,汇付和托收属于商业信用,也就是出口赊销的具体体现。信用证对出口企业有安全收汇的保障,但由于手续繁杂,银行费用高,所以很不受进口方的欢迎。再加上中国产品绝大多数为初级制成品,技术含量低,竞争力差,在这种背景下,出口企业为了赢得客户,扩大市场份额,不得不采用出口赊销的方式。

二、出口赊销交易风险的因素分析

所谓风险,是一种可以通过分析,推算出其概率分布的不确定性事件,其结果可能是产生损失或收益。用函数式表示如下:

风险=f(事件发生的概率分布,事件可能产生的损失或收益。)

出口赊销交易风险是指出口商在给进口商赊欠信用后,由于症状或商业原因所产生的不能及时收回货款或部分或全部收不回货款的风险。

1.政治风险

出口赊销交易由于是跨国性的资本的转移,再加上路途遥远,进出口手续复杂,从签订交易至收回货款的时间较长,目标国常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政治风险,如、战争、罢工及政府办事效率低下、政府官员不够廉洁等风险。

2.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在经济领域中各种导致企业的经营遭受损失的风险。由于出口赊销交易周期长,所以存在着外汇波动的风险,物价上涨或下跌的风险和进口商支付能力变动的风险。一旦这些变动对进口商不利,如签约后物价下跌,那么对于信誉不佳的进口商来说,在付款交单的托收方式下,就可能故意寻找某种理由拒绝赎单;在先发货后T/T的汇付条件下和承兑交单的托收方式下,就可能寻找种种借口拒付货款。一旦进口商拒绝赎单,那么出口商就只能将货物运回国内,承担运费和保险费的损失;或将货物就地减价处理。而如果进口商提货后拒付货款,出口商则面临货、款两空的风险。即使对信誉较好的公司,如果突遇意外,导致其支付能力下降,出口商也可能面临不能及时收回货款的风险。

3.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主要是指合同条款风险。合同条款应本着平等、公平、诚信、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的原则。在合同订立中,一些不法进口商常常设置一些模糊条款,令出口商在不知不觉中违约,以达到进口商收取货物而不付款的目的。所以,出口商在合同签字前,一定要检查所有条款。合同是进出口双方规定各自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契约,具有法律威慑效力。如果违约,进口商清楚自己要付出很高的商业信誉代价和法律代价。

三、出口赊销风险管理措施

在对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后,出口商就应该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对出口赊销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一般来说,出口赊销的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救济四个方面。

1.风险识别

所谓风险识别,就是按照某一种风险分类的方法,将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列出,进行初步的归纳分析。在出口赊销交易中,风险因素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合同风险,尤其要注意的是经济风险中的进口商信用风险。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采用适当的理论方法,结合过去类似风险发生的信息,分析发生损失的概率分布,并争取定量评估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为做好出口赊销的风险评估,出口商应做好客户资信评估和制定措辞严谨的出口销售合同。出口商采用出口商业信用的基础是进口商的诚信。因此,做好客户资信调查是十分重要的。可在国际市场上,商人良莠不齐,如何才能辨别真伪呢?这需要从调查方式和调查内容两方面进行。调查方式很多,一般是通过银行,保险公司,驻外使、领馆,专业资信调查公司,或直接派人出国考察。调查的内容通常采用“5C”系统:一是品质(Character),指客户的信誉;二是能力(Capacity),指客户的偿债能力;三是资本(Capital),指客户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四是抵押(Collateral),指客户拒付或无力支付款项时能被用做抵押的资产;五是条件(Condition),指可能影响顾客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根据调查的情况,对客户信息进行认真识别、分析和评估。对资信状况好的客户,给予较大的信用额度。而对资信状况差的客户或有不良记录的客户,采取主动放弃或拒绝承担风险的方法。

3.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采用风险规避或风险转移等方法,主动控制风险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弱风险带来的损失,进行风险防范。在出口赊销交易中,主要应规避两种风险:一是资信状况很差的进口商;一是政治风险很大的国家。例如刚果(金)和津巴布韦等国,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于2005年11月的《国家风险分析报告(2005)》中,其风险在9级评估体系中参考评级为最高9级。那么我国出口企业在出口赊销业务中就应当坚决回避这些国家的客户。

风险控制的另一种方法是风险转移。出口企业可以通过利用风险融资手段,转移出口赊销交易风险。比如,通过开展出口信用保险,将赊销交易风险转移给信用保险公司。出口信用保险是国家为了推动本国的出口贸易,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而制定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准备金的非赢利性的政策性保险业务,是国际上公认的支持出口、防范收汇风险的有效手段。当前出口信用保险已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全球贸易额的12%~15%是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实现的,发达国家的出口信用保险涵盖率在20%~30%。我国承办出口信用的公司是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公司。

风险控制的第三个方法是出口企业建立出口赊销管理制度。从商业发票开出的那天起,企业就要进行赊销款跟踪管理。货物一旦发出,就要立刻提醒客户;快到付款期限时,再及时向客户催收。同时,要管理好平时的业务资料,尤其是进口商确认付款的传真、信件和电子邮件等。除此以外,还要建立预警机制。一般来讲,任何的进口拖欠或欺诈,事先总有一些征兆,譬如:几天不回复传真、电子邮件等,打电话也没人接;突然增大购买量,一般是平时的三倍以上等。如果发生上述征兆之一,出口企业就要引起高度警觉,并对此征兆进行分析、判断,及时采取措施,以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降低风险的破坏程度。

4.风险救济

在出口赊销交易中,一旦发生进口商拖欠货款,出口商就应该立即采取救济措施。很多中国出口企业没有意识到拖欠的成本和风险。据邓白氏(Dun & Bradstreet)国际信息咨询公司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应收账款逾期的时间越长,追回账款的成功率越低。当逾期时间为一个月时,追账成功率为93.8%,当逾期半年时,成功率急降到57.8%,而当逾期两年左右时,成功率只能达到13.5%。对于逾期应收账款,出口企业要认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然后迅速做出最佳处理策略。一般来讲,有四种处理办法:一是自行积极催收;二是交国外专业追账公司追收;三是通过仲裁追讨;四是通过诉讼。

篇10

【关键词】出口企业 外汇交易风险 管理策略

2005年7月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盯住汇率8.27就此终止并逐步开启市场化进程,如图所示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总体呈现一定升值态势,但同时伴随着较强的阶段性双向波动行情。按官方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6.43万亿元,同比增长2.3%;国内生产总值(GDP)初值63.64万亿元,同比增速7.4%,预计外贸对GDP增速贡献10.5%,可见外贸业务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而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汇率环境,我国出口企业经营风险逐步加大,如何有效规避和对冲外汇交易风险尤为重要。

图1 2012年1月~2015年1月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趋势图

外汇交易风险指企业以外币计价的各种交易中因兑换汇率变动造成本币数额减损的不确定性,是经济业务外币交易额已确定而在后期实际清算时出现的交割兑换风险,外币经济业务包括:信用结算方式下的商品或劳务贸易、国际信贷及贸易融资、跨国投资并购、收取境外分红、外汇头寸保值增值等。浮动汇率体制使得未来货币走势更具波动性,企业需提高外汇风险敞口管理水平,采取适当的对冲策略,本文试对我国出口企业外汇交易风险管理策略做出分析与探讨。

一、明确外汇交易风险管理目标与原则

我国出口企业应以外币经济业务为基础,引入外汇交易风险预警、监督和考核机制,通过识别、评估外汇风险,借助各种风险规避、对冲手段,将风险锁定在可控范围内并保障预期利润,切忌不可偏离主业,盲目追求投机获利,这应作为外汇交易风险管理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外汇交易风险管理应坚持以下原则:效益最大化原则,尽可能压缩风险管理成本,灵活运用对冲工具以获取更大收益;风险源头控制原则,首先考虑在外币经济业务中规避、化解、消除外汇风险;全面性原则,外汇交易风险敞口对冲覆盖率目标应为100%,不可超出敞口上限;动态管理原则,根据业务和外汇市场变化情况制定风险敞口及对冲方案滚动预算,并按预测、识别、评估、对冲和合约交割各环节往复循环,实时掌握外汇风险状态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职责分离原则,健全外汇交易风险管理体系,实行决策、操作与稽核职责相分离。

二、外币业务合约风险规避策略

外币经济业务谈判时可通过对合约条款优化设置来规避外汇交易风险,以做好风险源头控制。

(一)合理选用计价结算货币

货币汇率会随着一国经济和金融状况的变化而变化,国际金融市场上汇价坚挺并能自由兑换、币值稳定、可以作为国际支付或流通手段的货币为硬货币,而汇价疲软,信用程度低不能自由兑换的货币为软货币。为规避汇率风险,原则上资产权益类款项以硬货币收取,负债信用类款项以软货币支付,如:出口收汇首选硬货币,进口付汇首选软货币,借用外资首选软货币等。同时,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深入,国际业务中应积极争取以人民币计价结算,开展跨境人民币贸易。

(二)订立货币保值条款

在合约中明确结算货币、保值货币并约定两者之间比价关系,在后期支付时若汇价变动超过一定幅度,则按约定比价关系调整结算货币金额,以达到保值目的,保值货币主要包括黄金、硬货币和一篮子货币。以一篮子货币保值为例,如出口企业2014年9月初贸易项下形成应收账款100万欧元,以美元、英镑、日元构成一篮子保值货币,三种货币权重分别为40%、30%和30%,与欧元间约定比价为:EUR1=US$1.32、EUR1=£0.8、EUR1=J¥137,则欧元权重价值分别折算为52.8万美元、24万英镑、4110万日元,2015年2月初结算时这三种货币与欧元间比价变为:EUR1=US$1.13、EUR1=£0.75、EUR1=J¥133,则按此汇率将以美元、英镑、日元计价部分重新折算为欧元,欧元相对一篮子货币整体贬值9%,我国出口企业可收回货款109万欧元,实现货币保值目的。

(三)确立外汇风险分摊机制

为避免汇率变动对贸易双方的影响,签订协议时可协商确立外汇风险分摊机制,明确基本汇率和商品基价,支付时汇率变动导致结算货币价值增减额由双方按约定比例分摊,并调整反映在商品价格及结算金额中,形成加价保值或减价保值,进而化解外汇风险对双方预期利润的影响。

三、外汇交易风险自然对冲策略

出口企业可利用资产、负债业务组合或某些具有汇兑损益负相关性质业务组合的风险抵消特性实现敞口自然对冲,本币现金流量根据币值变动进行自然调整,并在汇率波动中保持相对稳定。

(一)外币资产负债调整

外币资产、负债受汇率波动影响将产生溢价或折价,对外币资产、负债组合在币种、期限、数额等方面进行合理安排可实现总体保值甚至增值,出口企业应争取持有硬货币资产、软货币债务,且保持期限相同或相近,数额相等或相当,以有效降低和消除外汇风险敞口,例如当企业新增一笔外币应收账款时,则同时可在银行叙做一笔同币种、等数额、同期限的融资借款,以消除外汇风险敞口。

(二)外币借款-即期交易-投资(Borrow-Spot-Invest,BSI组合)

拥有应收账款的出口企业先借入与应收外汇等值的外币,以消除时间因素导致的外汇风险;同时在即期外汇市场上将借入外币兑换成人民币,以消除币种因素导致的外汇风险;之后再将人民币纳入运营进行理财或投资,以理财及投资收益抵减借款利息和手续费;最后应收账款到期收取外汇直接归还外币借款,有效规避外币应收账款交易风险。

(三)提早收汇-即期交易-投资(Lead-Spot-Invest,LSI组合)

拥有应收账款的出口企业与进口商协商以给予一定折扣优惠为条件而提前收取外币货款,以消除时间因素导致的外汇风险;同时在即期外汇市场上将所收外币兑换成人民币,以消除币种因素导致的外汇风险;之后再将人民币纳入运营进行理财或投资,以理财及投资收益抵减提前收汇的折扣损失,实现外币应收账款保值增值。

四、金融工具外汇风险对冲策略

若无法有效利用合约条款消除或化解外汇风险,自然对冲组合构建不完整,还可积极选用金融市场相关工具来对冲外汇残余风险。

(一)境内远期结售汇(Deliverable Forwards,DF)

出口企业可与银行签订远期结售汇协议,约定未来结汇或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期限与汇率,到期时按照该协议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结售汇,这样通过确定未来兑换汇率可以锁定预期成本或收益,起到保值避险作用。企业可以选择固定期限交易,如7天、20天、1个月、2个月、3个月至12个月等;也可选择择期交易,在起始日至到期日间根据客户需求任意选择交割日;若不能确定外汇结算具体日期,还可选择具有期权性质的远期外汇交易,企业将被赋予在交易日后的一定时期内执行远期合约的权利。

(二)境外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Non-deliverable Forwards,NDF)

新加坡和香港人民币NDF市场是亚洲最主要的离岸人民币远期交易市场,该市场的行情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人民币汇率变化的预期,出口企业可通过设立在新加坡和香港的贸易中转子公司操作NDF交易,NDF与DF一样均须有国际贸易背景,两者在汇率风险控制功能上并无差别,NDF在合约到期时只需将按约定汇率与实际汇率计算的交易差额完成交割清算。

(三)外汇期权交易

出口企业可以签订外汇期权合约,在支付期权费后便可享有在一定期限内按约定汇价向权利的卖方买进或卖出约定数额外币的权利,期权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套期保值者可根据未来即期汇率走势判断是否行权,将风险损失上限锁定为期权费,同时保留理论上无限的获利机会。

(四)外汇利率期权

出口企业借入浮动利率外汇贷款后,为规避市场利率不利变动影响可选择买入或卖出外汇利率期权,一般分为三种情况:买入利率封顶期权,锁定浮动利率最高限,可避免市场利率大幅上升带来的融资成本增加;卖出利率封底期权,可获取期权费收入来冲低债务成本,锁定融资成本,但也失去了市场利率下降带来融资成本减少的机会;买入利率封顶期权并卖出利率封底期权,实现利率两头封,以期权费收入抵减期权费支出,企业利率成本将被锁定在该封底至封顶的利率区间内。

(五)外汇货币掉期

结合外币需求情况,出口企业可与银行约定在近端交割日按约定汇率交换人民币与外币的本金,在远端交割日再以相同汇率、相同金额进行一次本金的反向交换,期间双方定期向对方支付换入货币按固定利率或浮动利率计算的利息,以规避汇率、利率变动风险,降低融资成本或提高资产收益。例如,企业在境外取得外债借款1000万美元,期限3年,按浮动利率计息,企业收到美元借款后结汇为人民币投入使用,此时可叙做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交易,以锁定汇率、利率变动风险。

(六)外汇利率掉期

出口企业取得外币贷款后,根据国际资本市场利率走势,可与银行约定在未来一定期限内将其自身的外币浮动利率债务转换成固定利率债务,或将固定利率债务转换成浮动利率债务,双方只交换利息,不交换本金,企业可基于利率掉期市场价格,选择最有利的贷款付息结构,规避利率变动风险,降低融资成本。

(七)其他金融工具

为规避外汇风险,出口企业还可以叙做贸易融资提前收汇,如:出口信用证押汇、出口信用证贴现、福费廷等,同时对于成熟的跨国公司还可尝试运用相对复杂的金融工程技术研究外汇衍生品组合,实施更加精准、目标更高的外汇风险管理策略。

五、集团外汇风险管理策略

国际金融市场汇价瞬息万变,这对集团型跨国公司外汇风险驾驭能力提出较大挑战,集团需有效整合子公司资源,建立外汇风险统筹管理系统。

(一)外汇资金集中运营

集团型跨国公司需积极争取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资格,尝试集中管理子公司外汇账户信息和外币资金,进行分类归集与监督,打通境内、外资金双向流动渠道,实现集团层面资金统一运营与外汇风险统筹管理,有助于提高集团资金运营效率,优化外汇资源配置,拓宽资金融通渠道,降低集团财务成本,提升集团国际竞争力。

(二)创新财务公司外汇业务

多数大型集团均通过组建财务公司来统筹资金集中管理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财务公司应发挥集团内部金融机构的独特优势,控制外汇风险并提高外汇运营收益,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创新外汇经营业务,如:申请成为中央外汇交易中心会员办理即期结售汇业务,同时做好结售汇综合头寸限额管理;申请外汇资金集中收付业务资格,并将付汇业务扩大至异地成员单位;申请远期结售汇业务资格,完善头寸平盘模式,制定风险防范及应急机制;平衡集团外汇风险敞口,提高外汇头寸运营收益。

我国出口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外汇交易风险管理体系及相应策略机制,准确认识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适度选用避险工具,坚守锁定风险及保障预期利润底线,防止陷入投机陷阱。在全球贸易新格局下人民币国际化的诉求不断增强,我国出口企业外汇交易风险管理策略也必将进一步丰富与成熟。

参考文献

[1]吕晖和李建平,金融衍生工具在企业外汇风险管理中的运用,财会研究.2009,第5期:56-57.

[2]胡小荣,如何应对跨国公司经营中的汇率风险,时代金融.2013,第10期下旬刊:202-203.

[3]李柯,浅议我国海外企业跨国经营中的外汇风险管理,经济研究导刊.2014,第2期:151-152.

[4]朱文蔚,跨国公司如何应对外汇汇率波动,会计师.2014,第10期:40-41.

篇11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让我国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迎来了新的机遇。但是,外贸企业作为一个从事对外贸易进出口事务的新型企业,与其他企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它存在着其他企业在经营中不存在的外汇风险。特别是在国际汇市波动比较大的时候,外贸企业要承受的汇率风险要更大。可见,管理好外汇风险有利于外贸企业的稳定发展,可以有效提升外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外汇风险管理

外汇风险管理作为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的是外贸企业在国际汇市波动下国际货币的比价或汇率产生变动,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投资风险和资产贬值风险。因此,外贸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都会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来尽量消除和降低汇率波动给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实际上,外贸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并不是要让企业通过管理的手段获取高利润,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外汇风险管理手段来控制外汇风险,降低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保障企业的稳定经营和正常经营活动。可见,外汇风险管理的本质是“求稳”而不是“套利”。

汇率的变动一直都是外贸企业经营过程中关注的重点,也是直接影响外贸企业营业利润的重要因素。为了保障国内企业的正常经营和稳定发展,各国政府纷纷制定了符合自己发展规律和基本国情的外汇政策,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体系来适应目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汇率转变时势。从2010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以增强人民币的汇率弹性。随着中国主权表现力的增强,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也不断地深化,使我国外贸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外汇风险的影响变得更大。为了保障外贸企业的稳定发展和正常经营,对自身进行外汇风险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企业外汇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外贸企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是由于汇市波动、国家汇率变化而导致的交易风险、经济风险,而企业本身在恶劣的交易环境中又难免会遇到会计风险和信用风险。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所采用的规避方法也不尽相同。

1.交易风险

规避交易风险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或者是改变经营策略来规避企业交易当中的不利影响。金融衍生工具,指的是以金融工具作为买卖对象,以这些金融工具作为交易前提,通过金融工具(比如股权、利率和货币等)衍生出来的这些能有效控制交易价格的工具。比如远期外汇合同、货币期货、货币期权以及互换等等。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衍生工具诞生,也给外贸企业规避交易风险提供了更多的可选择项目。

运用贸易经营策略也能实现规避交易风险的目的,比如提前收付汇、延迟收付汇、利用转售中心等方法利用时间上的提前或延后来作为规避外汇风险的弥补措施,以此降低企业在面临外汇风险时的损失。当然,这种策略方法具有很大的投机性,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应当谨慎使用。

2. 会计风险

外贸企业要面临的会计风险,主要是币种之间的折算风险,这也是外贸企业管理上独有的经营风险。折算风险一般指的是跨国企业在编制母公司与境外子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所引致不同币种的相互折算中,因汇率在一定时间内发生非预期的变化,从而引起企业合并报表账而价值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折算风险一般都只体现在财务账面上,与现金流无关,因此也叫做会计风险。目前规避会计风险的措施主要有集中套期保值、调整暴露在外汇风险下的资产与负债结构、远期合同套期保值这三种方法。

3. 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主要发生在实际衡量汇率变化的过程当中,企业所持有的现金流与实际价值很可能存在差异性,进而导致损失。目前,全球经济的快速推进,使得国内市场逐渐纳入到全球风险体系中,国内企业面对的经济风险也就更大,对企业经济风险应该予以重视。根据目前影响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市场结构因素和市场生产因素来看,外贸企业在面临经济风险时,可以采取科学的市场营销策略、生产经营策略、经营多样化策略、筹资分散化策略来实现降低外贸企业经济风险的目的。

4.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交易对手的不诚信行为导致的一系列企业损失。信用风险作为企业竞争和交易中不可避免的经营风险,外贸企业在面对时也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提高自身的信用防范能力,控制外部信用环境对企业的不良影响。企业可以通过客户资信管理、采取科学的信用管理政策以及收账政策等措施来提升企业内部的信用防范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外贸企业可以多多运用出口信用保险这一损失补偿保障机制,来保障自己在外汇交易当中的合法权益,并降低所要面临的交易损失。

三、我国外贸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现状

1. 风险管理意识有待提升

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仍存在着很多的提升空间,与发达国家之间相比,仍存在着很大的管理差距,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把控缺乏丰富的经验,对外汇风险的管理也不够熟练。汇率的不断变化,难免让企业在经营中遭遇经营风险,致使企业可能面对较大的经济损失,这种高风险的管理方式会使外贸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另外,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人民币的汇率一直都比较稳定,导致我国很多企业管理人对汇率的风险管理工作不予重视,部分企业甚至仍采用传统的风险管理方式,没有将外汇工作纳入到企业风险管理??中去,致使企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2. 缺乏专业的外汇风险管理人才

我国外贸企业管理人对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外汇风险管理工作在企业内部不能顺利地开展起来。而且,对于外汇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数量不足,在工作中也很少聘请专业的外汇风险管理人员来负责企业的外汇管理工作。因此,我国外贸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工作水平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升。目前我国外汇风险管理工作一直都处于人才短缺的状态,很多外贸企业会将外汇风险管理工作交给非专业的管理人员,致使外贸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水平提升受到制约。

四、有效控制国际汇市波动下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途径

1. ??化外贸企业管理人员的外汇风险把控意识

在改善我国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工作过程中,首先需要提升外贸企业管理人对外汇风险管理的意识,充分认识到外汇风险管理工作对外贸企业长远发展的意义,并在企业内部积极地培养外汇风险专业管理人才,将外汇风险管理工作交给专业的管理人才来负责。目前,我国采用的是浮动式的汇率制度,主要是根据外汇市场货币的供求情况来决定汇率的大小。但是外汇市场的货币供求情况很容易受外界经济因素、环境因素、政策因素的影响,造成国家货币需求量的增长与减少,国家的外汇汇率一直处于不停波动的状态。然而,汇率变化的大小和汇率风险的大小是成正比关系的,当汇率变化增大时,外贸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也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外贸企业必须聘请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来对企业的外汇风险工作进行管理,只有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能对外汇的变化形势做出较精准的预测,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专业性的参考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发展在外汇上的风险系数。

2. 处理好外贸企业与交易公司之间的协商问题

外贸企业在进行进出口经济活动时,为了保障自己的经济权益,保全自己的经济利润,一般会选择与交易对手进行合理协商的工作方式来控制外汇风险。因为,如果在交易过程中适当地提高国外产品的价格,就会导致产品效率的降低,致使企业的营业利润降低。另外,人民币的升值也会导致进口商品的大量流入,使国内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挑战。如果人民币贬值的话,进口商品的价格就会有所增加,进口商品的供应商则会面临来自国内企业的价格挤压,导致进口商品供应商遭受经济损失。因此,为了保证我国外贸企业的健康成长和进口商品供应商的合理权益,外贸企业可通过与贸易方协商的方式来降低外汇对企业经营的不良影响,达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共赢”。

3. 加强监督力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监督作为控制风险的有效途径,是管理工作中风险控制的最后把门人。因此,外贸企业在面对国际汇市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时,更应该加强自身管理工作中的监督力度。通过一定的监督手段,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把好风险防控这一关键管理环节,对企业落实的保值条款进行严格监督,协调好客户、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灵活运用我国政府在外汇管理上的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提升外贸企业的盈利空间,最终达到强化外贸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篇12

【摘要】在国际贸易环境日趋复杂的情况下,我国出口贸易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给出口企业带来的损失也越来越大。本文主要介绍了出口贸易中存在的外部风险,分析了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以及我国出口企业运用出口信用保险的必要性,指出出口企业应该进一步增强出口风险管理意识,积极运用出口信用保险这种风险规避工具,促使企业稳定发展。

【关键词】出口风险出口信用保险风险管理

自去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开始,全球金融系统被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之中。部分国外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不足问题,个别国家或地区进口商恶意逃债或违反合同的现象明显增多,我国出口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进一步加大。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出口企业如何重视运用出口信用保险,降低出口企业风险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出口企业风险种类分析

出口信用保险作为保障企业出口收汇安全的重要手段,为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国别风险动向和业务风险防范,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意识与水平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出口企业风险主要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本文主要分析外部风险。目前,出口企业在其出口行为中所面临的外部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下二个方面。

1、国家风险。国家风险是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在一定程度上由政府控制的事件或社会事件引起的给国外债权人(出口商、银行或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是受国际间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出口贸易信用风险。

相对于商业风险,国家风险的显著特点是其产生于跨国金融贸易活动中,与国家有密切关系,是由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的,并且具有强制性,非合同或契约条款所能改变或免除,因此带有巨大危害性。

2、国外客户风险。国外客户风险又称商业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有意欺诈。有的企业一开始就没有还款意愿,以种种借口恶意拖欠出口方货款,逃避债务。这种人为欺诈所导致的出口贸易信用风险行为危害最大,欺诈的目标可能是定金、预付货款、货款、货物、保险金等等。

(2)技术贸易壁垒。近年来,许多国家为了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结构,纷纷制定严格苛刻的质量标准、环保标准、安全防护标准、卫生标准、包装认识标准等,限制、阻挡他国产品的进入。

(3)合同纰漏。由于我方合同履行不严谨,外方找借口不付或少付款;或由于质量不符、单证不符,遭对方拒付货款。

(4)客户企业的经营不善,无力偿还货款。此类客户往往处于破产的边缘,负债多,产品积压滞销,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没有能力还款。

二、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

1、风险保障功能。出口信用保险主要承保上述国家风险和商业风险,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提供对外贸易过程中的外部风险保障,为出口企业的稳定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也为国家对外贸易的平稳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出口促进功能。出口信用保险为出口企业提供有效的风险防范和转移渠道,因此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率地选择贸易伙伴,更加大胆地开拓新兴市场,以更加灵活的结算方式、交易手段提升竞争力,从而扩大交易机会,创造出口增量。

3、融资支持功能。出口信用保险可以提升企业的信用条件,构建多种方式的融资渠道,使企业在国际、国内资金市场上获得融资便利和资金支持,满足其出口和对外投资的资金需求。

4、政策导向功能。出口信用保险通过倾向性的保险政策和灵活的费率调节手段,有针对性地体现国家的政策导向,配合国家外经贸和产业政策的实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历程,鲜明地体现了国家政策导向的特征。

5、损失补偿功能。出口信用保险对企业的风险保障作用,最终体现在对企业的赔款上。无论是政策性风险还是商业性风险,一旦发生都将给国内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赔偿可以帮助企业避免损失,保障企业的正常经营。

由于以上的功能特性,出口信用保险对促进各国的出口和对外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目前,世界贸易额的12%~15%是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实现的。

三、我国出口企业运用出口信用保险的必要性

1、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大。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地区性或全球性经济动荡。另外反恐战争、局部地区金融、政治危机、印巴局势、中东形势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使我国国际贸易风险显著上升,使用出口信用保险可有效帮助企业防范和控制出口贸易风险。

2、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是实施市场多元化的重要手段。开拓新兴市场、接洽新客户,国家能够通过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帮助企业解决收汇风险问题,实现开拓国际市场的目标。

3、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势头加剧。一些国家滥用反倾销措施,制定相应的技术和卫生标准,使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风险加大。出口信用保险依据国家外交、外贸、财政、金融等政策,通过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手段支持货物、技术和服务等出口,弥补了商业保险业务的不足和缺陷,有益于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

四、我国出口企业的对策

目前,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与外贸的大幅增长不相符合。在我国出口总额中,大概只有1.1%投保了出口信用险,还有相当于我国出口总额98%左右的出口贸易并没有办理出口信用保险。我国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企业仅占我国出口企业的3%左右,有的企业甚至不知道出口信用保险的存在。2009年5月,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对金融危机下出口企业现状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发现全区近2000家出口企业只有20多家出口企业采用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来降低出口风险。因此,我国出口企业还应进一步主动了解和运用出口信用保险,保证企业降低贸易风险。

1、建立信用管理体系。西方企业几十年的经验说明,外贸企业必须建立独立的信用管理体系,全面管理外贸企业出口信用的各环节。很多外贸企业负责人认为,信用管理就是追收账款,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实际上,追账只占信用管理很小一部分。当货物出口时,应对出口的货物和国外买家时时监控,保证货物的安全和国外买家得到满意的服务,争取早日收回货款。信用管理部门还应将有关信息反馈给市场销售部门,了解国外买家的资信优劣,为做好以后的出口提供决策依据,从业务流程上控制风险的发生。结合采用出口信用保险来逐步建立外贸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达到控制外贸风险的目的。

2、熟悉出口信用保险条款,积极配合保险公司。采用出口信用保险,必须熟悉出口信用保险条款,不能认为购买出口信用保险就万事大吉,外贸企业就没有了风险,有的外贸企业有深刻的教训。如某外贸企业与信保公司签订综合保险保单,国外买家提货后即申请破产保护。该外贸企业于获悉国外买家申请破产保护后第3日向信保公司报损,同时提出索赔。但是在审理贸易合同时发现:该外贸企业与国外买家签订贸易合同中承诺于1月后支付某外贸企业20%的预付款,但是截至破产之日,国外买家也没有将预付款支付给该外贸企业。企业明知国外买家此次交易中未支付预付款,也未在申请限额时说明,存在故意隐瞒不良交易记录和知险后出运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信保公司对其未来收汇风险的评估和判断,极大地损害了信保公司的权益。信保公司以该外贸企业在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方面存在重大瑕疵为由,最终决定对A公司的出运损失拒绝承担赔偿责任,并不退还保费。由此可见,购买信用保险,不等于就没有风险。因此,只有了解出口信用保险条款,积极配合保险公司,才能最有效控制风险。

3、积极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充分发挥其作用。中小企业在从事外贸业务时,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资金,二是在目前汇率风险。目前,出口信用保险项下支持外贸企业融资和规避汇率风险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赔款权益转让方式和出口票据保险方式,外贸企业应积极利用这两种方式。

赔款权益转让方式是应用比较广泛的支持融资的方式,是指在外贸企业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基础上,通过外贸企业、中国信保与银行三方签署“赔款权益转让”协议,将保单项下外贸企业从中国信保获得赔款的权益转让给银行。比如,一个外贸企业在中国信保投保了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同时希望得到银行的融资,但由于该外贸企业在银行的授信额度已经用完,这样中国信保可以在外贸企业投保的基础上,与外贸企业、银行三方签订一个“赔款权益转让”协议,银行则在此转让协议的基础上,结合外贸企业自身情况,在中国信保批复的信用限额以内,考虑在具体的每一笔业务出运后给予出口押汇、出口贴现或者其他贸易融资支持,部分自身信用比较好的外贸企业,甚至可以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获得出运前的融资,或者银行放弃追索权的票据买断业务。如果到期国外买家未支付货款或者发生保单规定的其他收汇风险,中国信保将在外贸企业提出索赔后,根据保单规定将原赔付给外贸企业的赔款支付给银行,从而使外贸企业实现了规避汇率风险和融资的目的。

篇13

    关键词:出口风险出口信用保险风险管理

    自去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开始,全球金融系统被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之中。部分国外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不足问题,个别国家或地区进口商恶意逃债或违反合同的现象明显增多,我国出口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进一步加大。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出口企业如何重视运用出口信用保险,降低出口企业风险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出口企业风险种类分析

    出口信用保险作为保障企业出口收汇安全的重要手段,为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国别风险动向和业务风险防范,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意识与水平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出口企业风险主要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本文主要分析外部风险。目前,出口企业在其出口行为中所面临的外部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下二个方面。

    1、国家风险。国家风险是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在一定程度上由政府控制的事件或社会事件引起的给国外债权人(出口商、银行或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是受国际间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出口贸易信用风险。

    相对于商业风险,国家风险的显着特点是其产生于跨国金融贸易活动中,与国家主权有密切关系,是由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的,并且具有强制性,非合同或契约条款所能改变或免除,因此带有巨大危害性。

    2、国外客户风险。国外客户风险又称商业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有意欺诈。有的企业一开始就没有还款意愿,以种种借口恶意拖欠出口方货款,逃避债务。这种人为欺诈所导致的出口贸易信用风险行为危害最大,欺诈的目标可能是定金、预付货款、货款、货物、保险金等等。

    (2)技术贸易壁垒。近年来,许多国家为了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结构,纷纷制定严格苛刻的质量标准、环保标准、安全防护标准、卫生标准、包装认识标准等,限制、阻挡他国产品的进入。

    (3)合同纰漏。由于我方合同履行不严谨,外方找借口不付或少付款;或由于质量不符、单证不符,遭对方拒付货款。

    (4)客户企业的经营不善,无力偿还货款。此类客户往往处于破产的边缘,负债多,产品积压滞销,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没有能力还款。

    二、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

    1、风险保障功能。出口信用保险主要承保上述国家风险和商业风险,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提供对外贸易过程中的外部风险保障,为出口企业的稳定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也为国家对外贸易的平稳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出口促进功能。出口信用保险为出口企业提供有效的风险防范和转移渠道,因此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率地选择贸易伙伴,更加大胆地开拓新兴市场,以更加灵活的结算方式、交易手段提升竞争力,从而扩大交易机会,创造出口增量。

    3、融资支持功能。出口信用保险可以提升企业的信用条件,构建多种方式的融资渠道,使企业在国际、国内资金市场上获得融资便利和资金支持,满足其出口和对外投资的资金需求。

    4、政策导向功能。出口信用保险通过倾向性的保险政策和灵活的费率调节手段,有针对性地体现国家的政策导向,配合国家外经贸和产业政策的实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历程,鲜明地体现了国家政策导向的特征。

    5、损失补偿功能。出口信用保险对企业的风险保障作用,最终体现在对企业的赔款上。无论是政策性风险还是商业性风险,一旦发生都将给国内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赔偿可以帮助企业避免损失,保障企业的正常经营。

    由于以上的功能特性,出口信用保险对促进各国的出口和对外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目前,世界贸易额的12%~15%是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实现的。

    三、我国出口企业运用出口信用保险的必要性

    1、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大。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地区性或全球性经济动荡。另外反恐战争、局部地区金融、政治危机、印巴局势、中东形势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使我国国际贸易风险显着上升,使用出口信用保险可有效帮助企业防范和控制出口贸易风险。

    2、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是实施市场多元化的重要手段。开拓新兴市场、接洽新客户,国家能够通过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帮助企业解决收汇风险问题,实现开拓国际市场的目标。

    3、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势头加剧。一些国家滥用反倾销措施,制定相应的技术和卫生标准,使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风险加大。出口信用保险依据国家外交、外贸、财政、金融等政策,通过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手段支持货物、技术和服务等出口,弥补了商业保险业务的不足和缺陷,有益于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

    四、我国出口企业的对策

    目前,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与外贸的大幅增长不相符合。在我国出口总额中,大概只有1.1%投保了出口信用险,还有相当于我国出口总额98%左右的出口贸易并没有办理出口信用保险。我国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企业仅占我国出口企业的3%左右,有的企业甚至不知道出口信用保险的存在。2009年5月,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对金融危机下出口企业现状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发现全区近2000家出口企业只有20多家出口企业采用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来降低出口风险。因此,我国出口企业还应进一步主动了解和运用出口信用保险,保证企业降低贸易风险。

    1、建立信用管理体系。西方企业几十年的经验说明,外贸企业必须建立独立的信用管理体系,全面管理外贸企业出口信用的各环节。很多外贸企业负责人认为,信用管理就是追收账款,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实际上,追账只占信用管理很小一部分。当货物出口时,应对出口的货物和国外买家时时监控,保证货物的安全和国外买家得到满意的服务,争取早日收回货款。信用管理部门还应将有关信息反馈给市场销售部门,了解国外买家的资信优劣,为做好以后的出口提供决策依据,从业务流程上控制风险的发生。结合采用出口信用保险来逐步建立外贸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达到控制外贸风险的目的。

    2、熟悉出口信用保险条款,积极配合保险公司。采用出口信用保险,必须熟悉出口信用保险条款,不能认为购买出口信用保险就万事大吉,外贸企业就没有了风险,有的外贸企业有深刻的教训。如某外贸企业与信保公司签订综合保险保单,国外买家提货后即申请破产保护。该外贸企业于获悉国外买家申请破产保护后第3日向信保公司报损,同时提出索赔。但是在审理贸易合同时发现:该外贸企业与国外买家签订贸易合同中承诺于1月后支付某外贸企业20%的预付款,但是截至破产之日,国外买家也没有将预付款支付给该外贸企业。企业明知国外买家此次交易中未支付预付款,也未在申请限额时说明,存在故意隐瞒不良交易记录和知险后出运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信保公司对其未来收汇风险的评估和判断,极大地损害了信保公司的权益。信保公司以该外贸企业在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方面存在重大瑕疵为由,最终决定对A公司的出运损失拒绝承担赔偿责任,并不退还保费。由此可见,购买信用保险,不等于就没有风险。因此,只有了解出口信用保险条款,积极配合保险公司,才能最有效控制风险。

    3、积极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充分发挥其作用。中小企业在从事外贸业务时,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资金,二是在目前汇率风险。目前,出口信用保险项下支持外贸企业融资和规避汇率风险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赔款权益转让方式和出口票据保险方式,外贸企业应积极利用这两种方式。

    赔款权益转让方式是应用比较广泛的支持融资的方式,是指在外贸企业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基础上,通过外贸企业、中国信保与银行三方签署“赔款权益转让”协议,将保单项下外贸企业从中国信保获得赔款的权益转让给银行。比如,一个外贸企业在中国信保投保了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同时希望得到银行的融资,但由于该外贸企业在银行的授信额度已经用完,这样中国信保可以在外贸企业投保的基础上,与外贸企业、银行三方签订一个“赔款权益转让”协议,银行则在此转让协议的基础上,结合外贸企业自身情况,在中国信保批复的信用限额以内,考虑在具体的每一笔业务出运后给予出口押汇、出口贴现或者其他贸易融资支持,部分自身信用比较好的外贸企业,甚至可以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获得出运前的融资,或者银行放弃追索权的票据买断业务。如果到期国外买家未支付货款或者发生保单规定的其他收汇风险,中国信保将在外贸企业提出索赔后,根据保单规定将原赔付给外贸企业的赔款支付给银行,从而使外贸企业实现了规避汇率风险和融资的目的。wWw.gWyoO.Com

    出口票据保险方式是以银行为投保人,重点解决出口企业获得出口票据项下资金支持的保险业务。由银行将其为外贸企业提供的出口票据融资业务,包括以L/C、D/P、D/A方式交易的跟单汇票融资业务的收汇风险,直接向中国信保投保出口票据保险。中国信保将在对银行票据融资项下的国外买家进行调查给予授信的基础上,承担因国外买家商业风险和国外买家所在国政治风险而导致的银行票据融资业务项下的收汇损失,从而实现出口信用保险对融资和规避汇率风险的作用。

    总之,外贸企业应该增强风险意识,建立科学的信用管理体系,大力采用出口信用保险等风险规避工具,促使外贸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向红、陈强:出口信用保险的国家风险初探[J].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5).

篇14

论文关键词:出口信用保险调查评估追偿风险管理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面临着较大风险,更需要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来获得保障和支持。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保险公司可以利用其强大的网络对国外买方的资信等进行调查评估;在企业的收汇过程发生异常时,及时进行追偿债务或赔付款项;通过出口信用保险,能够帮助企业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提升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

在全球经济危机冲击下,一些国家的对外偿付能力、汇率稳定性等都受到很大影响,国外银行的信用风险也在增大。在国际市场上买家拖欠、拒收等违约风险剧增,而部分国家的信贷紧缩政策更加大了这些企业拖欠货款的风险,甚至不少企业还面临着海外买家破产的局面。曾经是国际上著名的一流银行频繁陷入困境,对即使是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下的货款收回也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因此出口收汇风险成为我国外贸出口企业面对的最大外部风险,出口收汇安全成为出口企业普遍担心的问题。目前在我国企业出口困难加大的情况下,更需要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来获得保障和支持。

出口信用保险是以国家政策和财政为后盾,以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代表的一种政策安排。它对于出口企业的积极作用表现在为出口企业提供信用和融资服务的同时,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风险管理服务,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降低出口信用风险,减少风险损失,提高其在国际市场发展的能力。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出口企业提供收汇的安全保障,可以补偿企业由于买家的商业信用风险或买家所在地发生的政治风险而遭受的损失,从而保障企业经营的持续发展。

一、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对国外买方风险进行调查评估

在跨国交易中对交易对象的资信、经营状况等进行了解和分析,都是降低交易风险的基础。而我国的出口企业普遍缺乏对境外客户的资信调查和分析。许多出口企业在信用交易前对境外客户的注册资本、盈亏状况、业务范围、公司设备、开户银行所在地址、经营作风和经营历史等情况的未作深入了解,缺乏对客户周全、真实、详尽的企业资信调查和信用评级。在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后,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会对国外买方及所在国家的风险进行调查评估,可以指导出口企业选择更有利的贸易对象和贸易条件,避免和防止收汇风险。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有着先进的网络资信系统和相关国际级合作伙伴,以及专业的调查评估人员,因而对于国外客户的资信情况能有较准确的了解。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拥有强大的信息资源,因此它可以随时检查国外买方的业务量、信用等级等,使得出口商更多地了解其客户和潜在的商业伙伴,还可以帮助出口商建立预警机制。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信保专门成立了金融危机跟踪研究机构,强化了风险监测和管控机制,加大了对欧美买家信用风险的监控力度,并随时向企业风险动态、国别风险和行业风险等信息;对出现信用风险异动状况的国外买家列入“黑名单”,及时向投保企业发出预警;加大了对企业海外应收账款的跟踪和定期排查力度,及时与企业沟通信息,帮助企业加大风险控制力度;借助遍布全球的资信调查渠道,及时为广大出口企业调查海外进口商的资信状况并提供专业的资信报告,适时向市场和企业推出《金融危机下的国家风险监控报告》。

在当今欧美等传统低风险出口市场面临衰退之时,非洲、中东、南亚、南美等地区仍具有较大市场开发潜力。面对这些新兴市场国家政治不稳、效率低下、法制不健全、外汇管制苛刻等不利因素,以及企业在开拓新兴市场时面临信息匮乏、风险无法保障的难题,中国信保充分运用专业化和国际合作优势,帮助企业全面调查、分析和把控出口风险,结合国家外交和外经贸政策,倾力支持企业开拓这些新兴市场。

二、帮助出口企业对外追偿欠款

2008年7月14日,中国信保收到一家公司提交的可能损失通知,通报德国买家拖欠其货款高达2000多万美元。中国信保立即抽调业务骨干成立了理赔追偿专案小组,迅速制定海外调查减损方案和多方联动工作机制。中国信保追偿专家从多角度强力推进追偿进程,最终在11月12日,被保险人书面确认收回全部拖欠款项及利息2109万美元。据了解,这是自中国信保成立以来,出口贸易险项下发生的单一损失金额最高的案件,也是追回款金额最高的案件。1

通过成功追偿为被保险人减少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其追偿过程体现出中国信保的集高效、优质、专业于一身的理赔追偿手段,能够有效增强出口企业抵抗国际金融危机风险的能力。如在此案件中,债务关系复杂,涉及德国、西班牙两地买方、项目方、担保方和融资银行等多个债务关系人。中国信保在前期追偿中充分发挥中国信保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和谈判能力,协助被保险人向买家及各担保方施加追偿压力;同时,利用海外追偿网络的专业力量和当地优势,密切跟踪项目验收完工进度和融资款项到位情况,落实物权保留、担保效力和仲裁程序等法律手续。随着全球经济危机愈演愈烈并迅速席卷欧洲各国,欧美大中型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瞬息万变,中国信保及时调整追偿策略和追偿手段。中国信保的追偿专家一方面依托追偿渠道从多角度强力推进追偿进程,一方面持续向买家负责人直接施加追偿压力。为了克服时差对工作效率的影响,追偿人员保持每天晚上与追偿渠道进行书面和电话的沟通,确保掌握最新动态并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在中国信保追偿的积极介入下,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斡旋,终于划上了完满的句号。

三、出口企业可从出口信用保险机构获得损失补偿

出口信用保险对企业的风险保障作用,最终体现在对企业的赔款上。无论是政策性风险还是商业性风险,一旦发生都将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有时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但是,通过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赔偿可以帮助企业避免损失。如发生保单所列的风险,企业可按规定向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对企业的赔付比例为损失的80%至90%。出口信用保险会使企业在出口贸易损失发生时得到补偿,这就减少了出口企业的损失,保证了出口企业的平稳运行。

“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在买方发生破产、拖欠货款等商业风险时,卖方可及时获得损失赔偿。”泉州一家出口企业负责人说。今年初,该公司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险,累计出运了40多万美元的货物。刚开始对方正常付款,但到了10月份,买家反馈说,资金流动比较紧张,需要延期付款,该出口企业向福建出口信保公司通报了可能损失。出口信保公司介入调查后,发现买家已于11月初正式申请破产保护,已无追偿可能,因此进入赔付程序。2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面临越来越频繁的贸易摩擦。据专家估计,今后数年我国仍将处于贸易摩擦高发期,企业出口将面临诸多技术性贸易壁垒,同时出口企业还面临买家拖欠、破产甚至欺诈风险。信用保险作为规避应收账款风险最直接有效的工具,能够为我国出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四、有利于出口企业提高自身风险管理能力

通过出口信用保险,能够帮助企业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提高企业抵御国际贸易风险的能力。目前,中国信保提供专门的“资信评估业务”,利用公司的国内外数据收集渠道和科学技术手段,帮助企业从资金实力、信用程度、道德风险等多方面对客户做全面的资信评估,从而防患于未然,提高企业的竞争和赢利能力。

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可以帮助出口企业筛选优质客户,稳定业务结构。如“好孩子”集团在开拓国际市场过程中,针对中国信保对买家的客观评估,对不同信贷类别的客户定下相应的发展战略,这让该集团能更加系统地发展海外市场。在中国信保的管理及信息支持下,公司开始着手优化公司的客户群体。在三年时间里,该公司申报量突破千万的海外买家已由3个增至2007年的6个。客户结构的优化帮助企业分散了业务风险,为“好孩子”的稳定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信用保险的赔付增长明显。今年上半年中国信保共接到索赔案件936起,涉及金额2.34亿美元。3虽然整体经营风险在升高,但作为政策性保险公司,中国信保公司不会因为国际金融风险的提高而上调信保产品的费率和免赔额等,帮助出口企业建立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始终是公司坚持的目标,仍将积极为出口企业提供保障。

在当前国际贸易信用风险显著加大的情况下,中国信保不断采取措施和地方政府合作,实施针对性措施,支持辖区内企业参加信用保险。对于我国出口企业来说,强化风险意识更为重要,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才能保障企业安全收汇,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出口企业应将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作为自己开展业务的参谋,根据保险规定和履行保险手续的程序,健全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加强核算和监督,降低企业出口创汇成本。

参考文献:

[1]靳茂,充分利用信用保险,积极应对次贷危机.中国经贸.2008(6):58-60

[2]潘乐,“好孩子”怎样利用信保防范海外买家风险.国际融资.2008(6):52

[3]杨玉真,善用出口信用保险,拓展企业出口渠道.商场现代化.2008(3中旬刊):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