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商业模式的概述范文

商业模式的概述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4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商业模式的概述,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商业模式的概述

篇1

商业模式受到企业家和投资家的高度重视,是创司评判创业企业的重要标准之一。国际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称: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不同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一、企业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的定义至今在学术界还未有统一的认识。Ramon Casadesus-Masanell(2013)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的逻辑,描述企业如何运营、如何为它的利益相关者创造和抓住价值。Zott&Amit(2010)则认为:商业模式是一系列相互依赖活动组成的体系,从核心企业扩展到多个边界;这一行为制度使得企业和他的相关伙伴企业共同去创造价值的分享价值。

当前大家比较认可的观点是Osterwalder(2005)所讲的:商业模式是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概念性工具,用以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业逻辑,它描述了公司所能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以及公司的内部结构、合作伙伴网络和关系资本等用以实现这一价值并产生可持续盈利收入的要素组合。

㈠商业模式的两个特征

1、商业模式是一个系统层面的概念而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组成因素

如收入模式(广告收入、注册费、服务费等),向客户提供的价值(在价格上竞争、在质量上竞争),组织结构(自成体系的业务单元、整合的网络能力)等,这些都是商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非全部。

2、商业模式的组成部分之间必须有内在联系

这个内在联系把各组成部分有机地关联起来,使他们相互支持和互补,共同作用,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㈡商业模式要素

Osterwalder的九要素模型

㈢商业模式的设计工具——价值链分析

1、价值链是把业务分解成战略上的相互关联的价值创造活动的一个工具,是其他渠道成员,如供应商、分销商和客户完成的一个更大的活动的一部分。关于价值链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是重视价值链中各种活动之间的关系管理;二是关注竞争优势的构建;三是关注从供应商到最终客户的产品流信息,以便减少缺陷和库存,加速到达市场的时间,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2、价值链分析

3、保险业价值链演变

传统保险业的价值链主要包括产品研发,市场和品牌推广,保单销售,承保,理赔管理和客户支持,再保管理和投资管理等多个环节。

全球领先的保险集团基于价值链的战略选择的本质在于对价值链各环节的选择和组合,表现为整合与进一步发展、共享与内化、外包等多种类型,以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价值链整合与专业化发展产生了产品专家,外包产生了平台/交易专家,共享与内化产生了渠道专家。

⑴产品专家:聚焦于产品创新和价值增值服务的创造,具备卓越的、基于客户数据的精算技能和深层客户分类知识,重新整合保险价值链,并与整个保险价值链结成合作伙伴。

⑵平台专家:具有市场导向的商业模式,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解决方案导向方法,提供客户所需的架构、维护和相关服务,规模经济是关键。

⑶渠道专家:聚焦于客户需求、理解客户,不仅限于保险产品销售,而是聚焦于客户需要,通过多渠道和方法,扩展可能的销售渠道,探索与保险产品相关的附加服务。

二、保险集团的商业模式

随着全球保险业进入渐进性产业演变的成熟阶段,整个行业的增长也趋于放缓,传统保险价值链和原有模式正在受到质疑和挑战,保险价值链也在发生着演变,逐步被分解成独立的价值片段。

为了适应客户价值主张的变化,保险集团不得不通过在分解后的保险价值链上进行重新定位,设计新的商业模式,以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由于价值链是设计新商业模式过程中考虑得重要因素,因此保险集团实际上的新商业模式与前述三种保险价值链定位基本一致。

㈠第一类:渠道专家和价值链整合模式

综合性(金融)保险集团为了充分利用其庞大的客户群基础,以强势品牌为立足点,发挥渠道优势,都选择了渠道专家和价值链整合模式。选择这种模式的保险集团必须是产品专家,同时具备强大的价值链整合能力。

综合性金融保险集团通过交叉销售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将业务线扩展到其他金融业务领域(如养老基金、投资基金、资产管理、贷款、储蓄、甚至租赁和信用卡等等),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金融服务,以期更好地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的同时,在不同业务间产生协同效应。这类保险集团的盈利模式是:利润=承保利润+其他金融服务利润(如利差)+投资利润。这种盈利模式的关键成功因素是承保业务与其他金融服务之间产生协同效应。

综合性保险集团通过发展保险关联产品和服务,将业务扩展到与保险业相关联的产业(如与意外险相关联的救援救助业、与健康险相关联的医疗产业等等),向客户提供保险与关联综合服务。这类保险集团的盈利模式是:利润=承保利润+保险相关服务利润+投资利润。这种盈利模式的关键成功因素是承保业务与保险关联服务之间产生协同效应。

㈡第二类:平台专家模式

在保险业外包需求的刺激下,还产生了一批专业化平台公司(如专业保险公司、专业理赔公司、专业再保险公司、专业模型公司等)。其中,全球领先的保险经纪集团(如Aon-Benfield、MMC、Willis等三大集团)通过为(再)保险客户提供(再)保险市场研究与分析、保单销售和客户技术支持及咨询等外包服务,逐步发展成为平台专家,以满足客户的外包需求。保险经纪集团的盈利模式是:利润=保险经纪业务+咨询服务利润。这种盈利模式的关键成功因素是以保险经纪业务为基础的高增值咨询服务。

㈢第三类:产品专家模式

产品专家模式是将资源、能力和业务聚焦于某个细分市场(如RGA聚焦于寿险再保险市场、安泰聚焦于健康险市场),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好地专业化服务。这类保险集团的盈利模式是:利润=承保利润+投资利润。这种盈利模式的关键成功因素是产品创新和稳健投资之间的平衡。

㈣第四类:投资模式

除了以上所述三种类型商业模式外,实际上还有一种商业模式,那就是投资型保险集团的代表——伯克希尔-哈撒韦集团采取的一种与众不同的价值链整合模式——以“零成本”保险资金为核心的产融投资价值链模式,即以保险业务的浮存金为股票投资提供零成本资金,而股票投资的收益又转化为实业投资的资本金,实业投资的利润成为保险业务扩张的流动性后盾。这类保险集团的盈利模式是:利润=承保利润+投资利润。这种盈利模式的关键成功因素是严格的低成本承保、流动性和高收益投资。

三、保险集团商业模式案例

㈠安盛集团——渠道专家和价值链整合模式

安盛集团的新商业模式是价值链整合商业模式的典型代表,即向客户(包括个人、小型、中型和大型企业)提供范围广泛的金融保障产品和服务,包括满足客户生命周期内的保险、保障、储蓄、退休计划、财务规划等需求。

为了实现全方位金融服务模式,安盛希望巩固、增强、发展内生增长,保留现有客户并吸引新客户,保证集团能够抓住真正的外部增长机会,将发展努力集中于更有盈利性的部门,集团寻求巩固在发达市场和高增长市场的地位。

安盛设置了五条运营优先权或称变革催化剂——即五个增长引擎:

1、产品创新:是差异化的源泉,反映了安盛每当在其市场引进新产品时希望提供价值增值的渴望。

2、核心业务专长:安盛的目标是以最优价格提供最好的服务。

3、渠道管理:是差异化的第二个源泉,反映了安盛通过减少渠道管理压力增加销售业绩的渴望。

4、服务质量:是安盛不断追求的目标。

5、效率:安盛致力于减少运营成本和改善运营质量。

为了实现卓越运营,安盛倾听客户声音,采用了员工持续的流程改进计划。全球战略是利用集团规模和网络,鼓励本地化发展和开发协同效应。

㈡AON(怡安奔福集团)——平台专家模式

AON是平台专家模式的典型代表,他们认为其优势就是聚集客户,由战略客户管理人和客户关系管理人与客户合作,共同理解客户的独特需求,通过在保险产品、功能和客户行业等方面提供专业化解决方案,满足客户需求,实现与客户业务的无缝连接。

㈢RGA——产品专家模式

RGA集中于寿险再保险业务,目前在全球寿险再保险的市场份额已经跃居第三位,仅次于慕再和瑞再。其远景是成为以客户未来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全球领先的寿险再保险人。其使命是,利用在寿险再保险的专业技能,提供创新解决方案,提高交易便利性;对客户的需求做出有效而快速的响应;雇佣有潜力的员工,为他们创造高效环境;为股东提供持续增长和盈利。

㈣伯克希尔集团——投资模式

伯克希尔集团是最为成功的投资型金融保险集团,其业务分布广泛(涵盖财产保险与再保险、公用事业与能源、铁路运输、金融、制造、服务和零售业等)而且相关度不高。其中,保险业是其组合的核心,为证券投资提供了低成本的资金,而证券投资获得的收益又成为其实业投资(公司收购)的资本金,最后实业投资的利润为保险业务扩张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在这个后盾的推动下,保费收入与浮存额进一步扩张,证券投资业务有了更充足的资金,然后是更大规模的实业投资。在这个产融价值链的循环中,伯克希尔的资产和收益都在快速增长着。

㈤瑞士再保险集团——(再)保险金融创新模式

作为领先的全球再保险人,瑞再为管理资本和风险提供再保险产品和金融服务。瑞再2007年提出新战略,认识到全球风险转移市场的环境正在快速演变,为赢得持续的盈利性增长,瑞再努力革新商业模式,采取更加整合的业务处理流程,着眼于扩大客户基础和有效率的风险转移解决方案范围。

瑞再的商业模式是,瑞再捕捉到对于融传统再保险产品和保险相关资本市场工具集于一体的解决方案的市场需求,希望在创新解决方案的开发中扮演主要角色,新的商业模式有助于为客户提供巨大的风险承保能力及更多的解决方案。

篇2

关键词:充电桩 新能源 技术标准 商业模式 意义

中图分类号:U46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c)-0087-02

1 充电桩技术的趋势是智能化

要想解决充电桩安装困难的原因就必须对充电桩的工作原理和核心技术进行一定程度地了解。我国现在可见的充电桩一般按照充电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接触式充电桩和非接触式的充电桩。非接触式充电桩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磁场感应的方式进行对电动汽车充电,和手机的无线充电工作原理是一样的。但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还是接触式的充电桩,因为这种方式的充电桩的经济性和功率性是好于非接触式的充电桩。

充电桩要想得到广泛应用就必须实现智能化,通过对充电设备的电池进行智能识别,然后控制相应的充电电压、电流,最终使充电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也保证了设备的安全性。充电桩的智能化是靠相关的研发人员在研发时对其进行程序的编写,最终保证充电桩的智能化,使时间得到合理的控制,因为时间如果太长,一般人就会没有耐心等待了,所以这也是充电桩技术研发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2 充电桩的成本高

前面的一些问题即使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但是建设充电桩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主要是建设充电桩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就是购买充电桩设备所花费的费用,而间接成本包括一些时间、人力等方面的成本投入。随着我国相关的技术逐渐成熟,充电桩的直接成本逐渐降低,但是间接成本依然很高。尤其是个人在建设充电桩时需要协调的相关成本是非常高的,在这种情况下使得本来想购买电动汽车的一些车主最终放弃了购买。

还有就是投资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在这种形势下就迫使许多投资人在即使解决技术问题以后的充电桩仍然考虑的问题。非常高的投资成本以及日常的维护成本,使得一些投资人在考虑投资时考虑回收成本的周期。所以国家应该对其进行宏观干预,让投资者看到投资充电桩的希望,最终达到推广充电桩,使充电桩向着商业模式的方向发展。

除此之外,充电桩的建设以及审批程序还涉及到建设用地和并入电网的一系列问题。因为充电桩一般都是用快速充电的模式,所以这就造成了充电时的电流比较大,这给电网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对充电桩进行合理地建设布置,最终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3 充电桩要出台标准政策

首先就是充电桩的充电口要采用统一的标准,不能出现各种各样的充电口形状,给充电设备在充电时带来麻烦。在目前的充电桩之间存在一些设备不兼容、不能互联互通的现象,这也是充电桩没有统一标准要求所带来的问题。当然充电桩的标准统一不单单是指充电口的标准统一,还包括其他的许多方面,比如:充电桩的建设、审批等。国家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克服充电桩不兼容、不能互联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标准化的建设,并出台相应的强制政策保证其标准化,这样不但使得充电桩各设备之间能够互联互通,也给充电设备带来了许多便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充电桩在资费上也应该出台相应的标准政策,保证社会的公平性。

4 充电桩商业模式的探讨

随着我国电动汽车的迅速增长,充电桩和电动汽车的比例已经严重失衡,所以当前的充电桩的商业模式也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要想克服这些问题就必须对充电桩的商业模式进行适当地改变。

4.1 充电桩+商品零售+服务消费的模式

通过对充电桩的建设,以此为中心,通过建立与充电桩匹配的商品零售,以此促进充电桩的相关设施的发展,这样的商业模式会成为城市发展电动汽车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健全相关设施的服务,通过和相应的电动汽车厂进行合作,通过建立电动汽车的商业平台,提高一些在线的服务,使用户体验到充电桩给生活带来的更多的便捷,增加用户体验,促进用户的服务消费。通过这种充电桩+商品零售+服务消费的商业模式,最终带动充电桩的消费。

4.2 充电APP+云服务+远程智能管理的模式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互联网技术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充电桩实现智能化的充电模式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相关的公司可以研发相应的智能APP,通过智能APP软件实现充电桩和用户以及充电经营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充电APP软件可以让用户实时地了解到充电的时间、充电的电量,或者出现一些意外等情况。在出现一些一些故障的时候可以对其充电状态等方面进行远程智能管理,最终增加了用户的商业体验,给各方面都带来一定的便捷,使大家共同受益,共同创造财富。最终在这种发展的商业模式中开拓充电桩广阔的市场,使更多的投资人看到希望,最终加入充电桩的运营中来,也给充电桩的高成本投入带来一定的缓和。

4.3 整车厂商+设备制造商+运营商+用户的商业模式

通过与相应的汽车工厂进行合作,增加用户的电动汽车的试驾体验,培养更多的电动汽车用户,使更多的用户加入电动汽车的行列,促进充电桩的更广地推广。这种模式不仅增加了各方面的利益,也使得各方在销售自己的产品时更加方便。

5 结语

随着我国能源的不断消耗,电动汽车必将成为一种新的代步工具。所以就必须对电动汽车的充电桩的相关方面进行完善。通过对充电桩的技术标准通过不断完善和改进,促进充电桩更好地服务用户,让用户在体验充电桩的时候得到满足。当前的充电桩商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急速增长的电动汽车的现状,要想解决相关的充电桩的问题,就必须不断地对充电桩的商业模式进行相应的研究探讨,提出更先进的商业模式,最终促进充电桩的广阔应用,最终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涛,张东华,贺智轶,等.电动汽车充电桩的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J].湖北电力,2011(1):11-12.

[2] 张允,陆佳政,李波.利用有源滤波功能的新型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J].高电压技术,2011,37(1):150-156.

[3] 黄少芳.电动汽车充电机站谐波问题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

[4] 陈玉进.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特点及对电网影响探讨[J].湖北电力,2009,33(6):48-50.

[5] 滕乐天,何维国,杜成刚,等.电动汽车能源供给模式及其对电网运营的影响[J].华东电力,2009,37(10):75-77.

篇3

[关键词]社会企业;商业模式;残友集团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2)04-0224-04

彭劲松(1969-),男,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副研究员,高级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广东珠海 519090);黎友焕(1971-),男,博士,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广东广州 510610)

本文为2011年度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社会企业商业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20118031400013)和2011年度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社会创业组织商业模式构建与实证研究”(项目批准号:S2011010000230)的阶段性成果。

社会企业是近几年在世界各地兴起的一种新型社会组织,其不仅有别于一般的商业企业,也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非营利组织。英国社会企业联盟为社会企业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定义——运用商业手段,实现社会目的。商业手段正是社会企业区别于传统非营利组织最重要的特征,也是社会企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所在。

作为一种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的新型企业形态,社会企业受到中国有关学者和非营利组织成员的广泛关注,并在全国诸多城市得到尝试性的实施。本文对社会企业商业模式的一般范式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探讨,力求为后续社会企业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一、社会企业概述

要探讨社会企业的商业模式,首先要从社会企业本身的特征着手。尽管由于社会企业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实践形式的多样性,国内外学术界及相关实践领域对其定义尚未达成一致,但有关社会企业的基本特性,仍存在以下几点共识:

首先,社会企业具有传统非营利组织的基本属性,即公益性。公益性是社会企业区别于一般商业企业的本质特征。与传统非营利组织一样,社会企业具有明确的社会目标,如满足社会需要、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员工培训、建立社会资本、推动可持续发展等。为实现既定的社会目标,社会企业采取商业手法,所得利润用以贡献社会,而不在股东之间进行分配。在员工构成上,志愿者在社会企业中占相当比例,带薪雇员占较小比例。

其次,社会企业作为一种新型企业形态,具有企业的基本属性,即营利性。营利性是社会企业有别于传统非营利组织的显著标志。为赚取利润,社会企业也从事与商品或服务的生产、流通相关的经济活动,并参与市场竞争。与一般商业企业一样,社会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也具有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能力,并积极追求核心竞争力以获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社会企业公益性与营利性的双重属性,我们可将社会企业定义为一种介于公益与营利之间的新型社会组织,正如J,格雷戈里·迪斯提出的“社会企业光谱”概念,如表1所示,社会企业是纯慈善组织(非营利组织)与纯营利组织(商业企业)之间的连续体。

社会企业是非营利组织与商业企业之间的有机结合,或者说社会公益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是通过创新来完成的,创新是社会企业的最大特点。社会企业通过创造新的产品、新的服务、新的方法、新的模式来解决社会问题。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非营利组织向社会企业的跨越;没有创新,也不可能有一般商业企业向社会企业的转型。创新是社会企业在公益性与营利性之间实现可持续平衡的桥梁,如图1所示,创新在社会企业中既体现为社会问题解决方案的创新,也体现为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

二、社会企业商业模式的理论分析

按照国内学者李振勇的定义,商业模式是指为了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提品和服务使系统持续达成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商业模式既是企业的立足之本,社会企业作为企业,也应有商业模式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

篇4

【关键词】团购网站 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创新

2013年我国全年网络团购市场交易额累计达532.89亿元,与2012年相比环比大涨52.8%,交易额净增184亿元。网络团购是团购活动的互联网化。团购网站是网络团购的组织平台,是一种专业化的服务中介,开发团购商品的同时,借助互联网将具有相同购买意愿的零散消费者聚集,提高与商家的谈判能力,以谋求最优的价格。

一、我国团购网站商业模式概述

早在20世纪50年代,商业模式在国内外已经受到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商业模式是组织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 Johnson 等( 2008) 认为,商业模式由顾客价值命题、盈利模式、关键资源、关键流程四个要素组成。查阅相关文献后,本文将从商业模式构成要素角度,对我国团购网站的商业模式进行分析。

定位:企业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的方式。团购网站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团购商品的消费者和供应者,二者皆为其客户,团购网站作为一个专业化的服务网站,处于价值链的中心位置,起到促成交易,实现客户价值的作用。

盈利模式:企业的收支来源与收支方式。团购网站盈利来源有多种:作为团购商品展示的信息平台,可收取广告费;根据商品特点、成交额等与商家签订佣金协议,获取佣金费;作为中间人,可将商品的价格设定为高于与商家结算的价格,从中赚取差价收入;团购网站还可收取会员费,提供VIP专享服务,比如,持有会员卡可以享受更优惠的价格。

关键资源能力:强调支撑交易结构的重要资源和能力。企业持续盈利能力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关键资源能力水平的不同。笔者认为团购网站的关键资源能力主要来源于:强大的市场开拓团队,专业的网站设计与运营管理能力与忠实的客户资源。

业务流程:业务流程是一系列为达到特定的价值目标而形成的活动集合。团购商品开发流程:主要包括策划,搜寻,审核,磋商,敲定,签协议等环节。用户团购流程:主要包括浏览,选择,注册账号,填写信息,付款,退款等环节。资金流程:大多团购网站选择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结算,成交后,资金先流入团购网站,然后再分步结算给商家。

二、我国团购网站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

网络团购引领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顾客处于被动消费状态:团购网站上展示的团购商品,多由团购网站与合作商家协定形成,并非根据顾客的购买意愿形成,使顾客处于一种被动的消费状态。团购网站对合作商家的监督不严:商家诚信水平参差不齐,提供的团购商品在数量和质量上可能大打折扣。对于这类现象,若团购网站没有及时监督与沟通,会损害更多顾客的利益。团购网站的运行管理能力不足:数据显示,我国团购网站倒闭率达86%。由于团购网站不仅需要线上经营,还需要线下拓展业务,许多团购网站规模较小,没有相应的资金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最终逃不过倒闭的下场。

三、我国团购网站的商业模式创新

目前我国团购市场已进入拼速度、抢市场的激烈竞争阶段,想要有一席之地,必须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结合前文的分析,本文将提出如何对我国团购网站商业模式进行创新。

基于价值链整合的创新。前文已述,企业的商业模式围绕价值进行,在以团购网站为中心的价值链中,合作商家、第三方支付、物流企业、消费者等都被囊括在其中。价值链进一步整合可以使各方的资源能力进行优势互补,可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商品可获得水平,加快资金周转率,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目标。

基于盈利模式的创新。团购网站盈利模式较为单一,尤其是中小型团购网站为增加销量常常将商品价格压得很低,会入不敷出。团购市场变化较大,企业应重新思考其盈利模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例如,可以建立分站,发展加盟者,实质上是价值链的分拆,使商家与团购网站之间多了一个中间人。加盟者的任务是搜索本区域的合作商家,开发适合团购的商品,并与合作商家签订协议;团购网站为加盟者建设团购网站分站、宣传品牌、网站推广、管理资金、指导培训和提供客户服务等。

基于关键资源能力的创新。在市场开拓团队方面,开拓人员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谈判能力和沟通技巧。虽然一线城市团购市场接近饱和状态,但二三线城市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实力的团购网站可以将团购市场进一步开发,使商品更具地域特征。在网站设计与运营管理能力方面,要着重将分类导航部分进行设计,网站界面力求简洁,易于操作。在客户资源方面,团购网站可利用原有的客户资源开展团购业务,形成自己的关键资源。例如大众点评网,是最早建立的独立第三方消费点评网站,后来开展了团购业务,拥有稳定的客户资源。另外开发团队还可以研发手机APP,方便用户在移动终端使用。

四、结语

本文对网络团购、商业模式进行了简单概述,分析了团购网站的商业模式,指出我国团购网站发展过程中存在顾客处于被动消费状态,对合作商家服务质量把关不严,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基于价值链整合、盈利模式和关键资源的商业模式创新,希望能够对我国团购网站发展有一定的启发。

参考文献:

[1]王瑜. 团购网站商业模式分析与创新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 2011.

[2]Linder,J. and S. Cantrell,2000,Changing Business Models: Surveying the Landscape,Accenture Institute for Strate gic Change.

篇5

目录

报告摘要

1云通信发展概述

1.1云通信的概念定义

1.2云服务与云通信概述

1.3云通信的核心价值

1.4云通信的分类

1.5云通信的应用场景

1.6云通信市场发展环境分析

1.7中美云通信发展比较

1.8云通信产业链

1.9云通信产业图谱

1.10云通信的商业模式

2云通信企业典型案例

2.1融云

2.2梦网科技

2.3云之讯

2.4声网

3云通信的发展趋势

篇6

[关键词] 商业模式价值创新企业联盟应变能力

在网络技术日益深入的今天,网络虚拟商品以及其催生的经济业态--网络虚拟商品经营公司,已经植根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并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探讨网络虚拟商品经营公司商业模式的创建,藉此进一步研究其商业运作规律。对于我们总体规划我国网络虚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对策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虚拟商品及其交易概述

网络虚拟商品是指在网络特定的虚拟环境中,经过设计、通过系统平台的运行而在交易中显示的、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网络物品。网络虚拟商品借助于虚拟网络这种虚拟环境而存在,对环境有高度的依赖性,这相对于实体商品来说发生了质的变化。它一般包括游戏虚拟商品、网页虚拟商品、环境虚拟商品。从网络虚拟环境角度来看,网络虚拟商品至少应当具有虚拟化、数字化、全球化、惟一性、个性化、期限性的特点。网络虚拟商品交易的要素一般包括:网络交易平台(公司网站)、客户需求、商家服务、网络和交易组织。

二、网络虚拟商品经营的商业模式创建

商业模式,是对一个组织如何行使其功能的描述,它包含大量的商业元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显示一个公司的价值所在。用一句话概括:商业模式就是公司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来赚钱?

大多数实体商品经营公司的商业模式都要依赖于现有资源的有效整合,其商业模式从经营的角度可分为不外乎销售、运营、资本模式等。但是,网络虚拟商品经营公司与实体公司的商业模式有所不同。在借鉴实体商品经营公司商业模式的基础上,大多数网络虚拟商品经营公司的的商业模式创建既要依赖于现有的商品和新兴的技术更要遵循以下战略来进行:

1.以价值创新为灵魂创建战略

价值创新是网络虚拟企业竞争的一个新理念,它不是单纯提高虚拟商品的技术竞争力,而是通过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来开辟一个全新的、非竞争性的市场空间。价值创新的途径包括:透过定义新目标市场来创造网络虚拟的价值优势;经由重新定义顾客的认知质量来达到价值创新;经由价值链的重组与价值活动的创新等方式来增加网络虚拟的价值优势;透过创新网络虚拟组合,包括增加功能、增加服务、改变虚拟商品定位、改变交易方式等不同途径,来达到价值创新;透过利用引进新科技或是提升系统平台来达到价值创新。美国康柏计算机公司正是充分利用三个平台(产品平台、服务平台和交货平台)经过价值创新,使销售额和利润额将近翻了三番。

2.以占领客户为中心创建战略

虚拟商品经营公司在创建商业模式时必须以客户为中心,由占领市场转向占领客户,为客户创造价值。首先,要精心研究客户需求。网络虚拟商品经营公司更有条件针对客户的特殊需求,实现“差别化”、“个性化”服务。其次,要实施大客户管理。再次,要实施客户互动管理。公司更有条件运用网络技术让顾客提供意见、建议,参与虚拟商品的设计、制作、定价等过程,真正满足顾客的需求,有效提高顾客的忠诚度。最后,要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戴尔公司的理念就是:按照客户要求制造并向客户直接发货,公司通过互联网进行客户直接沟通,让公司更好地理解客户的需要。

3.以企业联盟为载体创建战略

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之间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的战略目标而达成的长期合作安排,其核心思想是为合作而竞争,以寻求企业竞争优势。从价值链角度分析,一个产品的价值创造是由多个企业完成的,其中的三分之二在企业外部创造,全部的价值创造是由一条供应链来实现的。虚拟商品经营公司必须以联盟为载体,通过合作,聚合彼此价值链上的核心能力,创造更大的价值和形成更强的群体竞争力。

虚拟商品经营公司发展联盟,主要做到以下三点:

(1)强化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是经济资源联盟体,这种经济资源联合体是以价值链创造为共赢,这是任何企业个体无法抗衡的,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香港利丰集团正是实施了供应链管理才从一家传统贸易商成功转型为以供应链管理概念运作的现代跨国贸易集团。

(2)专注于核心竞争力并且外包非核心业务。虚拟商品经营公司一定要注重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把主要精力聚焦在主业上,以形成最具优势的核心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其价值潜力。思科公司正是成功运用了“外部资源生产法”(把产品制造的整个系统委托设计、委托制造、委托销售),才将生产能力扩大四倍,使得新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缩短三分之一,员工只是传统企业的四分之一,每年节省开支达5亿美元。又如耐克公司,作为世界上驰名的运动鞋制造商,公司未生产一双完整的运动鞋,只生产其中最关键的部分――耐克鞋的气垫系统,而其余部分都是由外部供应商提供的。

(3)开放式创新。在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且庞大的研发队伍和巨额研发投入已成为企业越来越难以承受之重的新形势下。虚拟商品经营公司可以把发展的重心放到创造新的附加值上面:一是提高文化附加值。即满足人们追求视觉的、听觉的或者其他感官的享受,这就是所谓的“体验消费”。二是增加服务附加值。即通过提供服务来增加附加值。比尔・盖茨认为,今后微软80%的利润将来自产品销售后的各种升级换代和维修咨询等服务,只有20%的利润来自产品销售本身。三是扩展附件附加值。现在产品本身获利越来越小,而主要的盈利点在于附件。最为典型的就是越来越多的网络游戏,提供给玩家免费使用,真正的卖点是买卖道具。

4.以应变能力为关键创建战略

企业市场应变能力是指企业适应整个环境条件变化的能力。如果说商业模式的选择决定了企业的成败,应变能力则是成败的关键。实践证明:能够取得持续发展的企业,都是那些应变能力强,具有先发效应的企业。目前,网络通讯工具越来越多,但是这些工具都很难撼动QQ的垄断地位,因为QQ一直保持了先发优势。

5.以信息网络为平台创建战略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全球经济网络化、数字化已成为时代主旋律。对于企业而言,互联网就是交易平台。企业的所有商务都可以实现电子化,通过商务电子化创造新的价值,进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企业必须具有敏锐的商业意识,抓住商机,驰骋在网络世界,同时很好地与现实相衔接。四年前,杭州绿盛集团与做网络游戏的杭州天畅科技结成战略联盟,尝试“牛肉干+网游”催生的“虚拟+现实”的商业模式。这是一种全新的商业创意,是国内首次将传统产业嵌进网游产业,形成网络内外的互动对接。今天,这个商业模式已催生了“全球首个虚拟景点”和“全球首个以虚拟土地换回真实土地”等多个成功案例。

商业模式创新的五条核心战略也是创新商业模式的指导原则和基本要求。当然,在实践中应当因企制宜,灵活应用,结合实际进行创新。任何商业模式都有其适合的环境和生存的土壤。好的商业模式必须始终保持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只有具有动态匹配商业模式的企业才能获得成功。中国网络虚拟商品经营企业的发展经历了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两个阶段后,现在已经进入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技术创新固然重要,但必须以商业模式创新为先决条件,否则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将无法实现。现在,中国网络虚拟商品经营企业最缺的是成功的商业模式,如果我们能够寻求到一个恰当的商业模式的话,虚拟商品交易作为存在且发展迅速的商业行为,最终会在现实的商业世界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因此,其商业模式的创新就已成为当今中国网络虚拟商品经营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Robert Rubinoff:如何量化用户体验UE (J/OL).省略) 2007-09-19

[2]ASP是Active Server Page的缩写,意为“动态服务器页面”

[3]梁硕:虚拟商店电子交易模型的构建[J].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第23期

[4]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新浪科技(tech.省略)讯2008年 7月2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5]GDNX全球域名交易组织的英文缩写

[6]2Q5Q网游交易平台是由汇通网络公司打造的一个大型网络游戏交易电子商务平台公司,网站域名为省略

[7]万山:网络虚拟货币具黑市性质.省略w.省略 2006.11.02

[8]私服是未经授权,非法设立的网络服务器

[9]郑磊:网络虚拟货币-财富魔棒还是潘多拉盒中妖怪?(J/OL)价值中国网省略2008-11-2

[10]宕机:游戏服务器停机,或者重启.也写作“当机”。

[11]钱志新:商业创新模式的五大核心战略[J].省略

[13]戴尔公司官方网站(DB/OL) 网址 省略

[14]钱志新:新商业模式:企业竞争的最高形态[N].江苏经济报,2008-11-11

[15]香港利丰集团官方网站(DB/OL)网址:省略

[16]思科系统公司Cisco Systems, Inc.官方网站(DB/OL) 网址省略

[17]耐克公司nike 官方网站(DB/OL)网址省略

[18]于成龙:比尔・盖茨全传[M].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3月

[19]钱志新 创新商业模式[J].新华文摘,2007年第11期

篇7

[关键词]商业模式 国内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信息化及市场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企业之间的竞争从产品、品牌、服务等逐渐转向商业模式的竞争。商业模式的重要性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本文将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商业模式的研究进行综述。

一、商业模式发展概述

商业模式作为专用术语出现在管理领域的文献中大约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孔切尔和多托雷(Konczal&Dottore)在讨论数据和流程的建模时,首先使用了 Business Medels一词。在此后的信息管理领域,商业模式被应用于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中。20世纪80年代,商业模式的概念开始出现在反映IT行业的文献中。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成为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之后,使得构想企业如何运作这一新“理论”在技术上有了可能性。此时商业模式的内涵也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即从信息管理领域扩展到了企业管理领域的更广阔空间。近十年来,商业模式逐渐成为国内外实务界和企业关注的热点话题,相关研究成果已相当丰富,国内外学术界在商业模式的概念定义、体系构成及评价方法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较有价值的成果。

据详细统计,在1929年~1999年期间涉及商业模式的文献共计207篇;商业模式作为一个独立领域被研究者关注之后,从国外商业模式研究状况走势来看,国外商业模式研究呈现一种逐步上升的趋势。2000年至2010年,商业模式全文索引篇数已达到5438篇,仅仅2011年全文检索篇数就已达到856篇。由此可见商业模式已经成为时下学术期刊、报纸,甚至人们日常谈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热门术语之一。

二、国外研究现状

在有关模式的分类研究方面,国外学者主要集中在分析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上。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阿兰・阿福亚赫博士和瑞士洛桑联邦科技学院科技管理学助理教授克里斯多夫・图西博士(Afuah&Tucci,2000)在《互联网商业模式与战略:理论和案例》中,提出了商业模式的分类:应当将商业模式看作公司运作的秩序,公司依据其使用公司资源、超越竞争者和向客户提供更多的价值,从而获利。因此,应当把商业模式看成是企业为自己、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创造价值的决定性来源。美国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拉菲尔・阿米特教授和法国枫丹白露大学助理教授克里斯多夫・左特(Amit&Zott,2000)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创新的焦点和企业为自己、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创造价值的决定性来源。印度班加罗尔管理学院教授马哈迪温(Mahadevan,2000)则认为,商业模式是对企业致关重要的三种流量――价值流、收益流和物流的惟一混合体。

加里・哈默尔(Hamel,2000)在商业模式的研究中提出,商业模式应分为四大要素:核心战略、战略性资源、顾客界面和价值网络。在要素之间,由于彼此相互配合的不同,产生三种不同的连接:连接核心战略与战略性资源的配置方式;构成核心战略与顾客界面之间桥梁的顾客利益;构成公司的战略性资源与价值网络之间的公司疆界,这些连接的重点是企业如何赚得应有的利润。

国外学者对商业模式的研究在近几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主要研究有:罗素・托马斯(Thomas,2001)对商业模式的定义,它认为商业模式是展开一项有利可图的业务,涉及流程、客户、供应商、渠道、资源和能力的总体构造。瑞士洛桑大学学者马格利・杜波森(Dubosson et al,2002)等人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为了进行价值创造、价值营销和价值提供而形成的企业结构及其合作伙伴网络,以产生有利可图且得以维持收益流的客户关系资本。麦肯锡公司管理咨询顾问贝因霍克和卡普兰(Beinhocker&Kaplan,2003)强调了商业模式的综合性、直觉和创造精神。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迈克尔・拉帕教授(Rappa,2004)认为,“商业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指做生意的方法,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模式――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商业模式规定了公司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并指导其如何赚钱。”并进一步指出,商业模式明确了一个公司需要开展的活动来创造价值、在价值链中如何选取上下游伙伴的位置,以及与客户达成产生收益的类型。奥斯特瓦德等(Osterwalder,2005)认为,商业模式是一种建立在许多构成要素及其关系之上、用以说明特定企业商业逻辑的概念性的工具。弗兰克・代尔夫特 (Frank van Delft,2008)认为社会创业组织的商业模式对其价值创造的影响是明显的,商业模式的四个主要构成(客户互动、核心战略、资源战略和价值网络)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社会创业组织的价值创造过程,其价值创造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组织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体来看,国外已经有不少学者对商业模式这一领域进行了许多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客观地讲,这些研究并不很成熟。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补充,这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商业模式这一领域,以下对国内专家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予以表述。

埃森哲咨询公司的研究者王波和彭亚利2002年在《经济观察报》上发表的“何谓商业模式?”一文认为,人们对商业模式的理解有三种不同的表述:商业模式的组成部分、企业的运营机制、对运营机制的扩展与利用。他们认为,只有后两者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商业模式。企业的运营机制也就是经营性商业模式;运营机制的扩张与利用,即战略性商业模式,是指一个企业如何在动态的环境中改变自身以达到持续盈利的目的。王波和彭亚利研究属于应用性研究,缺乏理论色彩和深度,也没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西南财经大学罗珉教授在2003年出版的专著《组织管理学》中,研究了“商业模式”的理论架构。罗珉教授认为: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建立及运作的,那些基础假设条件和经营行为手段和措施。从研究的思路上来看,罗珉教授沿用了彼得・德鲁克(Drucker,1994)的公司经营理论的路线,试图对德鲁克的思想进行更进一步地演绎。但不足之处在于没有能够提出分析商业模式的理论维度和结构体系。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翁君奕教授在2004年出版的著作《商务模式创新》中,通过对企业内外经营环境及平台环境的细分,把商业模式界定为一个类似“魔方”的三维空间,由价值主张、价值支撑、价值保持构成的价值分析体系提供了商业模式创意构思和决策的一种思维方法。他将商业模式定义为核心界面要素形态有意义的组合。厦门大学程愚博士(2004)认为,企业的全部活动不但是系列价值活动,也是有序的“交易”活动,企业活动可以用“交易――价值”范式做出更一般性的解构,并以此为基础认识商业模式的构成,有望获得更高的理论效率。程愚的研究不足之处在于其研究局限于“交易――价值”层面,对构成商业模式的要素和理论维度涉及甚微。

国内其他专家学者关于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南开大学商学院王伟毅博士与南开大学创业管理研究中心核心研究员李乾文(2005)对商业模式的要素结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商业模式要素的组成结构可以分为横向列举式和网状式两种基本类型,但是不论哪种类型,要素之间都需具有较强的逻辑关系,这体现了商业模式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东南大学李庆华教授(2007)从技术创新方法和客户导向理念两个维度来考察,认为现实中存在着四种代表性的经营模式,即技术驱动型、需求满足型、市场创造型、模仿竞争型。这种方式是通过逻辑推理构建商业模式框架,再根据框架要素差异区分类别。

学者原磊及其合作者通过对国外商业模式研究方法的对比分析,提出“3-4-8”构成体系的商业模式分类方法,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原磊(2006,2007,2008)、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张婷婷与原磊(2008)等,其中“3”代表联系界面,包括顾客价值、伙伴价值、企业价值“4”代表构成单元,包括价值主张、价值网络、价值维护、价值实现“8”代表组成因素,包括目标顾客、价值内容、网络形态、业务定位、伙伴关系、隔机制、收入模式、成本管理。

相比较国外对同领域的研究而言,国内研究尚处于跟踪阶段,理论界对商业模式研究远落后于国外,在这一领域还需要多借鉴国外现有的理论,并探讨出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商业模式。

篇8

(全面解读阿里巴巴、腾讯、中国平安、苏宁、电信运营商等企业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作者简介

胡世良,男,安徽当涂人,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现就职于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总工助理。长期从事电信市场经营分析、商业模式研究、战略规划等工作,对移动互联网有着较深的研究,被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产业网聘为特约专家,思路敏捷,洞察力强,对行业发展、企业运营管理有着独到的见解。现从事电信产品开发相关工作,具有20年的电信行业从业经验。迄今在《通信企业管理》、《中国电信业》、《邮电经济》、《人民邮电》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数百篇论文,著有《赢在创新:产品创新新思路》、《移动互联网:赢在下一个十年的起点》、《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与变革》等书。

内容简介

打造平台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根本,《互联网金融模式与创新》从平台经济的角度,对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第三方支付、P2P网贷、电商金融、众筹模式、直销银行模式和余额宝模式进行深度分析,并系统介绍了阿里巴巴、腾讯、中国平安、苏宁、电信运营商等企业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生动展示互联网金融发展新动态,在此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趋势、面临的经营风险进行了系统阐述,其中互联网金融向移动互联网金融转变大势所趋,并提出加快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策略和建议,对互联网金融企业、传统金融机构以及政府监管更好地推进互联网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互联网金融模式与创新》适合互联网公司、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政府监管等行业的从业人员阅读学习,也适用于对互联网金融有着浓厚兴趣的投资者、研究人员以及高校的广大师生等相关人士。

目录

第一部分互联网金融本质及特征

第1章互联网金融本质内涵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优势和风险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实意义

第2章为什么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

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

我国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原因分析

正确看待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发展为大势所趋

互联网金融发展利远大于弊

第3章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理解和认识

模式决定互联网金融的命运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本质是平台经济

互联网金融平台模式的主要特征

互联网金融平台模式成功的判断标准

第二部分互联网金融六大平台模式

第4章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

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概述

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主要特征

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现状和问题

第三方支付:支付宝盈利模式分析

支付宝发展迅猛

支付宝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石

第5章P2P网贷平台模式

P2P网贷平台模式的内涵

我国P2P平台模式发展现状

P2P网贷平台模式经济分析

P2P网贷企业案例

拍拍贷

宜信网

好贷网

有利网

Lending Club

平台间竞争的三个关键点

第6章电商金融模式

电商金融服务模式发展背景分析

电商金融服务平台模式概述

电商金融模式本质是大数据金融

电商金融模式分类

以阿里小贷为代表的平台模式

以京东为代表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电商金融面临的主要挑战

第7章众筹模式

众筹模式概述

什么是众筹模式?

众筹模式的参与主体

众筹融资的运营模式

众筹模式的分类

我国众筹模式发展现状

众筹模式案例——天使汇

对众筹模式的认识

众筹模式关键成功因素

第8章直销银行模式

直销银行模式的内涵及主要特点

直销银行模式的内涵

直销银行模式主要特点

对我国发展直销银行的认识

直销银行模式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微信银行商业模式分析

对国内银行开展直销银行的建议

第9章余额宝模式

余额宝引发群雄之战

余额宝模式案例分析

百度百发——创新互联网金融模式

微信理财通——注重打造理财平台

余额宝模式盈利模式分析

正视余额宝模式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第三部分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案例

第10章阿里金融

阿里金融战略——打造金融平台

布局互联网金融,打造阿里金融帝国

阿里金融成功的关键要素

第11章平安玩转互联网金融

明确的战略定位

以金融切入生活,进行互联网金融布局

壹钱包——移动金融服务平台

壹钱包定位为社交金融

壹钱包与余额宝形成差异化竞争

陆金所——打造网贷平台

陆金所的互联网基因

架构全新商业模式

构筑担保风控机制

第12章腾讯金融布局

腾讯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独特优势

腾讯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

腾讯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

第13章苏宁进军互联网金融

苏宁“全金融”的互联网金融战略

苏宁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特征

苏宁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及策略

苏宁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苏宁互联网金融发展应对策略

第14章电信运营商互联网金融发展之路

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是电信运营商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电信运营商进入互联网金融

积极拓展移动支付市场

推出互联网理财产品,角力互联网金融

关注供应链金融

电信运营商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电信运营商互联网金融发展对策建议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电信运营商互联网金融发展关键举措

第四部分互联网金融发展和未来

第15章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趋势

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是大势所趋

互联网对传统金融业影响将更大

互联网金融向移动互联网金融转变不可逆转

我们正阔步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

移动互联网金融活力限

移动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展望

第16章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与出路

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创新不足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风险

加快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建议

打造良好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

实现商业模式差异化创新

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有效监管

参考文献

后记:

篇9

HANA是一个软硬件结合体,提供高性能的数据查询功能,用户可以直接对大量实时业务数据进行查询和分析,而不需要对业务数据进行建模、聚合等。用户拿到的是一个装有预配置软件的设备。

SAP HANA为构建新一代创新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使客户能够实时地分析来自几乎任何数据源的大数据量。由于SAP HANA采用整合的方法和新型编程范式,SAP正在简化现有的计算层次,使应用软件第一次可以直接受益于硬件性能的改进。借助主存储器、处理器技术和应用诀窍领域的最新成果,SAP HANA充分发挥内存数据处理的威力,使分析应用软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效能,并由此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应用软件类别。

企业管理者和人力资源高管可以使用预测性建模功能模拟企业人员总数需怎样增长、人员配置应如何变化等,这使他们能就人员配置或调整做出基于数据的明智决策,尤其是当企业要进入一个新市场领域的时期。

HANA不是一个数据仓库,而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用户可以构建数据仓库或集市、报表和仪表盘等。HANA能做的,首先是作为内存数据库,提供数据插入、修改和高效的查询功能。其次,作为一个平台,在HANA之上,BO报表系统可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用户几乎不需要等待数据返回。由于采用了独特的多核处理算法,SAP HANA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就可以基于5000亿条销售点记录生成非常复杂的分析报告并可以进行查询。

编辑点评:HANA助推企业计算

新技术的出现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HANA推出时的宗旨,仅9个字就能概括,即“更睿智、更强劲、更简洁”。字面意思很明白,但是仔细揣摩这9个字,其意义却更深远:第一,为什么更睿智?因为有新的技术,尤其是内存技术,能够通过快速的方式,把海量的信息很容易分析出来,不但是商用上的分析,还有应用上的一些分析。那就是把所有产品,从一个操作层、工具层提升到一个计划层,那些做商业管理软件的厂商,最重要的是做分析,有大量的信息是需要产品来做分析的,所以要把时间放在分析上面,而不是在再找信息。从这点来看,HANA能够让客户更睿智,使客户将更多时间放在怎么去分析,怎么做决定。

篇10

一、《京华时报》云报纸的商业模式概述

《京华时报》作为从2001年创刊至今已十余年的老牌报纸,在面临新媒体冲击的浪潮之下,在各种所谓的“报纸已亡”等悲观论调充斥于耳的环境下,于2012年推出的云报纸可谓是重新打开了纸媒的生存之门。目前,《京华时报》云报纸主要是指每周四的“云周刊”,在其他日常新闻版面上,《京华时报》每天选择一些关注度比较高、可读性比较强的新闻,包括国际国内等重大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娱乐新闻等,做一些“云体验”新闻。京华时报社作为人民日报旗下的传统报刊类出版社,能够审时度势,运用新媒体技术包括现在比较热门的云技术,将传统报纸和新媒体这一旧一新相结合,开拓云报纸,不失为传统出版社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和改进的典型案例。

《京华时报》云报纸的商业模式可以概括为“内容盈利+平台盈利”的商业模式。在内容方面,云报纸的内容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传统的纸媒上呈现的文字或图片新闻,这些新闻具有真实性、导向性和权威性;另一个是云端上用多媒体形式表现出来的“云新闻”,这些新闻主要具有海量性、深度性和可视化特性。云报纸在内容方面设置为封面、新闻、文体版、应用版、购物和姻缘这几块,首先,云报纸信息表达方式不同于传统报纸,比起传统纸媒的满篇幅的文字,云新闻内则涵盖大量的视频和图片,用视频新闻能够消除和缓解读者阅读文字新闻的视觉疲劳。并且读图时代的到来使得新闻记者利用图片和视频生动的还原和再现新闻事件的原貌,将文字所无法展现的那份即视感和现场感在云新闻中展现出来,让云报纸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感官信息;其次,云报纸的新闻不仅有传统纸媒的记者经过采编形成的内容,还有许多用户自己生产的内容。云报纸依靠记者和读者共同的合作,增进报纸与读者的互动。基于这种良性互动,《京华时报》相比其他传统报纸拥有更广阔的视野,能够拿到更多的第一手新闻资料;第三,云报纸采取了云联盟的方式进行更大范围内的内容聚合。将更多主流媒体、主流声音汇集到一个共同的平台上,打造“一报在手,便知天下”的局面。

云报纸的平台创新为云报纸的广告模式创新和云报纸的电子商务模式创新。云广告的运作方式是读者在阅读传统纸媒的平面广告基础上,用手机对广告信息进行拍摄,便能观看到除文字、图片以外的动态视频,这样的云广告既拥有纸媒的稳定客户群,能够长期保存,又拥有网络所提供的互动体验和无限延展功能。并且根据客户的需要还能够制作出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特殊广告,通过云广告,广告商可以在广告中添加回答问题、评论、投票、抽奖等环节和活动,在向用户传达商品信息的同时也能够获得潜在用户信息,为广告的精准投放打下基础。

同获知云广告的方式相同,《京华时报》云报纸的电子商务创新点在于其读者通过专门的客户端,在报纸上就能实现自己的娱乐、购物、获得信息的需求,这种媒介融合的方式也让报纸变得有趣起来。另外,不像一般的购物网站有可能会出现诸如病毒或者不良商家的情况,《京华时报》云报纸对在其平台上投放广告的商家都进行严格的审查,所有商品链接也都在监督之下,尽可能地避免了不必要的网络购物纠纷。

二、《京华时报》云报纸商业模式的几点质疑

从前文所述来看,将《京华时报》云报纸的商业模式概述为“内容盈利+平台盈利”模式,并分别在内容、平台和终端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但是看似融合了新技术、创新了传统报纸形态并极具吸引人眼球的商业模式中依旧存在诸多质疑点,而这些质疑点将会成为《京华时报》云报纸成为报网融合的标杆范式,以及探索其云报纸商业模式的前进之路的阻碍。

(一)用户到底会不会“云拍”?

不论从是《京华时报》云报纸的定义来看,还是从云报纸的商业模式中及其每一个创新点来看,如果《京华时报》的云报纸能够成功,必然是建立在用户愿意并且会多次使用“云拍”这一举动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读者拿到报纸到底会不会拿出自己的手机拍摄新闻图片并到云后台里观看相关新闻信息。

1.用户的二维码拍摄习惯并没有养成

虽然《京华时报》主编李洪洋强调云报纸采用的是图像识别技术,是比二维码技术更为先进的一种技术,但是不论是图像识别也好,二维码也罢,其本质都需要用户对纸媒上的信息拍摄才能嫁接到云端的新闻数据库当中,实现这种较为“高端”的读报方式。根据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硕士李晗在其硕士论文《<京华时报>“云报纸”传播效果研究》中所给出的关于“使用京华云拍每周次数”表显示,经常使用即每天都会使用的受访者只有8.7%,24.1%的受访者每周只使用一次,而下载后基本为使用或者特殊情况才使用的受访者占到了67.3%。从数据可见,用户并没有经常进行云拍的行为,可以推测大多数用户第一次云拍主要是因为觉得新鲜好玩,但这种行为不具备长期性,不能为云报纸带来长远的利益和发展。所以不论云报纸炒作的多么风生水起,或者其商业模式的亮点多么目不暇接,归根结底仍然需要用户有经常性的使用行为才能算得上成功的商业模式。

2.创新型媒介形态必须考虑减少用户使用信息的费力程度

许多人读报纸主要是为了快速地了解最新的资讯,甚至就是单纯为了打发时间随手拿起手边的报纸大致浏览,看完了可以随手一扔,而云报纸需要用户下载相应的客户端,还要拿起手机对准图片拍摄这两个步骤,才能达到与直接上网浏览新闻同样的目的,在使用上相反给用户增加了不必要的步骤和麻烦。云报纸的技术路径虽然实现了传统报纸内容和云端新闻信息的联结,但这种联结需要通过手机或移动终端完成,对于用户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会有一定的耗费。而用户使用新媒体很大程度上就是图方便快捷的获取自己所需相关信息,特别是对于非专业性质的资讯类信息哪怕是信息量少一些都可以,但是使用过程中的方便快捷会成为用户是否使用该产品的首选。所以使用时很麻烦的新媒体不会是用户追逐的对象。

3.流量花费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特别是现在并没有做到全部无线网络的覆盖,云报纸的阅读成本比较高。在没有无线网的环境下,观看一个云端的视频就可能耗费几百兆流量。而且,在移动网络中,手机打开视频的速度比较缓慢,如果缓冲一个视频都要耗费好几分钟,那为什么不直接打开电脑更加方便省事,这对于用户来讲显然是不划算的,而在家里或者学校办公室等有无线网络覆盖的地方,如果要想获取新闻信息或购物娱乐完全可以手机或电脑上网,云报纸相对来讲就显得比较多余。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云报纸的电子商务来讲,在一些公共的有无线覆盖的领域,例如咖啡店、麦当劳、肯德基之类的场所,用户如果利用公共网络进行云报纸的网购还有被不法分子盗取个人账号或密码的风险,这无论如何对于用户来讲都是非常不方便的。

(二)内容应该做加法还是做减法

《京华时报》云报纸的云端新闻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给读者提供丰富的海量的深度挖掘的新闻内容。读者在接触云报纸以前,看到的只是纸媒上呈现的信息量有限的信息内容,而通过云拍之后,便能弥补报纸新闻的不足,给新闻信息做加法。但是这种加法是否为用户所接受还是有待考察。根据《<京华时报>“云报纸”传播效果研究》这一论文在列举“不愿阅读云报纸的理由”这一表格看出,56.1%的受访者认为云报纸内容重复,几乎了解不到其他资讯,用处不大,没有特别的需要阅读的意义。

尤其在现在这样的信息资源泛滥,信息数量以几何倍数增长的时代,人们可能缺乏的只是具有专业性质或带有学术性的内容,而对于日常的新闻信息,由于获取的途径太多已经是应接不暇,注意力分散了,特别是对于时效性强的报纸新闻更应在内容上为读者做减法,精简相关内容,减少内容的重复性。把读者从注意力缺失拉回到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中来,从海量的网络信息中用新闻人的专业角度,提取最有价值最提炼性的内容吸引读者的注意,在满足读者获取信息的需求的同时,节约读者时间,让读者不至于在庞杂的信息中迷失方向。

(三)云报纸是注重内容还是注重渠道

报社、出版社等内容提供商应该坚持一项不变的原则,那就是内容应该成为其立身之本,内容为王之句话不应该成为一纸空谈。云报纸不论是利用先进的图像识别技术还是时下非常热门的云技术,都应该清晰的认识到,云报纸的技术或许能给用户带来一时的新鲜感,但是这种新鲜感不会持久,真正让用户从第一次新鲜的体验内化为用户持久的使用习惯的还是报纸的内容。

篇11

关键词: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模仿壁垒;技术创新;品牌效应;价值链改造

商业模式作为管理学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早期处于概念和要素分类的研究阶段,如今已经转向了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商业模式创新,意味着以不同于常规的战略,指导企业的运营并获得成功。而商业模式一旦被竞争对手大量模仿复制,公司利润空间将缩减,达不到期望的效果。面对被模仿的风险,企业该如何应对?建立模仿壁垒是一种不错的途径。

关于商业模式模仿壁垒的研究比较匮乏,对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时该如何建立模仿壁垒的探讨待于深入。因此,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在此基础上,借由案例研究的方法,本文还进一步验证了策略的可操作性,以期为企业避免该风险。

一、文献综述

对于商业模式的概念界定,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见解。总的来说,商业模式应描述出企业如何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的内在逻辑,准确表达企业的战略定位、运营特点和收益机制,清晰地反映出企业与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联系与交易机制。商业模式的核心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同时也是企业的一种盈利方式。

商业模式的本质是创新。最近十年,通过学者和企业家在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大量商业模式创新成功案例和研究成果涌现出来。在创新动力研究方面,从要素推动的角度来看,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动力包括技术、知识及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机会等;从竞争理论的观点出发,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是期望改变行业前景,摆脱竞争及经营压力。

商业模式创新和企业实践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不仅在于其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还在于如何在短期内避免被竞争对手模仿赶超。理论界已经有学者针对商业模式复制理论发表了见解。Whiter和Szulansk(2001)认为复制并不是简单的方案重复使用,而是由复制者创造性地复制方案或者商业模式。他们提出 “Arrow core”,且以此作为描述复制一个特定的商业模式的理想权重。“Arrow core”确定了模式中可被复制且值得被复制的特性,并描述了这些特性是如何产生的。

如今,关于商业模式创新方面的研究硕果累累,针对如何建立商业模式模仿壁垒的研究却十分匮乏。因此,本文将以企业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时,如何防止自身的商业模式被模仿为切入点,制定建立模仿壁垒的策略;最后通过案例研究,分析策略具体实施的可行性,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现有的研究成果。

二、建立模仿壁垒的策略

(一)通过技术创新建立模仿壁垒

如今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要在其中获得一席之地,需要建立市场的标准。然而“标准”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企业取得技术上的突破。一旦成功,企业将筑起一道技术屏障,获得利润保护机制和政府的政策支持。

市场标准是指居于主导地位的技术规范,具有较高的市场认可度、与商品的基础特性相关;也指一种标准产品,可以用来判断同类产品的好坏。企业建立了市场标准后,将获得其掌控权,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通过技术创新建立特有的技术标准是一个动态过程,具体地,如图1所示。首先,企业应重视新技术的研发,率先在技术上取得突破,迅速地获得市场的支持。同时企业也面临威胁:市场对技术的接受程度越高,技术被模仿的难度越低。这是归因于技术的特性以及市场强大的学习能力。所以,企业接下来应凭借政府的政策支持,建立标准框架,筑起一道技术屏障。这样一来,不仅来保护了自己的技术不被侵犯,保护了利润,而且使要想进入的其他企业,迫于政府强制手段的压力,必须先获得该技术的专业认证。如此看来,企业得到市场标准的掌控权,相当于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将获得高额的利润。这些利润又将被投入下一轮的研发中,一个良性循环的商业模式形成了,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由上述分析可知,企业以防止自身商业模式被快速模仿为动力,与政府合作,构建标准框架并通过认证体系,逐步对同行施加压力,完成技术壁垒的建立。

(二)通过树立并强化品牌效应建立模仿壁垒

品牌效应是企业价值在商业社会中的延续,品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的商品定位、经营模式、产品的消费族群和利润回报。企业获得品牌效应,将为其带来辽阔的市场。以买方为战略中心,为其创造价值,实现价值上的进一步突破,帮助企业能够很快获得良好的口碑和忠实的拥戴者。当某一品牌被买方充分信任,并被确信只有它能提供自身所需的价值时,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将很难抢夺其客户,抢占其市场份额。如果强行模仿,对手将付出巨额成本的代价。权衡成本与收益后,这使得很多竞争对手徘徊于利润大门之外。

企业可以通过一些后续措施强化品牌形象,如:广告代言和公益宣传等,扩大影响范围。同时,企业可以选择性的赞助或者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以此树立企业形象,起到强化品牌的作用。在具体实施该策略前,企业应根据自身商业模式特点把握好宣传、强化的力度。

(三)通过价值链改造建立模仿壁垒

迈克尔・波特首次提出了价值链理论,并指出构成企业的基本活动(如计划、生产、销售、交货)和辅助活动可以表示成价值链的形式;对价值链上的相应环节进行重组就形成了新的商业模式。因此,进行价值链的改造是建立模仿壁垒的首要任务。找到待转变的价值链环节,在不减少利润的前提下,增加或者重组相应的价值链,改变原有的价值链。这要求企业要考虑从购买原材料直至售后的各个环节。如企业在采购原材料阶段可以考虑联合上游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筑高竞争者的进入壁垒;在设计研发阶段,通过申请专利,以法律手段阻碍竞争者模仿;在生产阶段,外包非核心部分,从而全力自主生产核心部件;在售后阶,考虑买方的需求,为其提供价值上的飞跃,获得品牌口碑及拥护者。总的来说,价值链的改造可以降低商业模式被模仿的威胁。

三、案例验证

雅昌(文化)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雅昌)是中国印刷行很有名气的企业。用制作艺术品的态度进行艺术品印刷,凭借这种严谨的态度,它在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尤其是“拍卖图录”印刷市场,占据了95%以上的市场份额。当印刷企业普遍开始落寞时,雅昌的成功与周围环境显得格格不入。雅昌凭借其创新的商业模式,实现利润不断增长,并成为行业的领导者。由此可见,雅昌的商业模式的壁垒构建地很成功。下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研究雅昌模仿壁垒的构建。

(一)技术创新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印刷行业可谓是“暴利”行业,许多企业扎堆“挣快钱”。随着市场的饱和,竞争愈演愈烈,大多数企业沉浸在一片红海中,经营状况堪忧。然而,雅昌却不在其列。从一开始,它就没有“扎堆”,而是选择攻克最难的印刷技术环节,形成自身的技术优势,立足于市场。在进入艺术印刷领域后,更是精益求精,将现有技术完善的同时,仍继续研发新的技术,为客户提供更高品质的印刷服务。2005年,雅昌率先了“雅昌COLOR”――行业内首个色彩标准。此举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雅昌成为中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应用研究基地。

雅昌在艺术印刷市场上建立了标准,逐步成为了行业的领导者,为其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回报及良好的业界声誉。

(二)强化企业形象

雅昌凭借其高品质的印刷,树立了企业形象,并通过一系列公益活动强化了企业形象。雅昌为4000余位艺术家制作了数字化全集,建设了艺术家个人数字资产管理库。此举,被赞为“建立艺术家的‘瑞士银行’”,避免了相当麻烦的作品鉴定环节的同时,也为后人保存了珍贵的艺术品。“艺术家公益榜”――1949年以来,全球华人艺术家向中国范围内公共艺术机构捐赠藏品的信息征集、数据采集与,让世人了解并感谢热心公益的艺术家。这也是雅昌倡导并实施的。

雅昌,不仅代表了高品质的印刷服务,成为质量的象征,同时也为社会做着贡献,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雅昌的企业形象是保护其商业模式的一道高大的屏障。

(三)建立中国艺术品数据库及艺术网站

印刷行业的大多数企业的价值链大体由采购、研发、印刷、订单交付构成。这条价值链的普遍性使得行业竞争环境激烈。雅昌之所以能异军突起,成为行业老大,离不开其创新的价值链。如图2所示,实线为普通价值链,虚线为雅昌增加的环节。对于印刷后的资料,许多企业将之视为废弃物处理,然而雅昌将其“变废为宝”。基于多年的资料存储以及印刷经验,雅昌建立了中国艺术品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创办“雅昌艺术网”。凭借着数据库的存在,雅昌进行再一次的印刷时可以避免许多繁琐复杂且成本很高的步骤,如:数据的采集、反复修正等,将成本优势进一步扩大。其增值服务――雅昌艺术网,更是成为其第二大主营业务,不仅宣传了公司,而且创造了价值。网站为客户提供各种需要的信息,如艺术品行情指数、拍卖指数等,其对客户的影响力相当大。客户想要在网站上做预展就需要先在雅昌进行印刷。这又促进了印刷业务增长,形成良性循环。其他企业要想模仿雅昌创新的模式,首先要拥有如此资源丰富的数据库。

(四)案例小结

通过上述对雅昌案例的研究,了解了其创新的商业模式以及它是如何在商业模式创新时,进行模仿壁垒的建立,详细总结如表1所示。

四、研究结论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企业如何在商业模式创新的同时建立模仿壁垒,阻止同行竞争者的模仿,避免自身利益的损害。基于文献研究,本文提出了三种建立模仿壁垒的策略:通过技术创新形成市场标准;通过树立并强化企业形象形成品牌效应;改造价值链实现再创造,改变成本结构,建新的利润增长点。

研究贡献在于针对目前商业模式模仿壁垒的研究比较匮乏的现状,对企业建立模仿壁垒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概述,在一定程度上对现有成果进行了补充。本研究提供的三种策略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对于其他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研究不足在于所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的个数较少,在结论的普遍性方面略显不足。文中三种策略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若要使用本研究结论,需持谨慎态度。

参考文献:

[1]项国鹏,周鹏杰.商业模式创新:国外文献综述及分析框架构建[J].商业研究,2011(04).

[2]原磊.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10).

[3]成文,王迎军,高嘉勇,等.商业模式理论演化[J].管理学报,2014(03).

[4]Timmer P. Business Models for Electronic Markets[J].Electronic Markets,1998 (02).

[5]Rappa M.A. The Utility Business Model and the Future of Computing Services[J].IBM System Journal,2004(01).

[6]Magretta J.Why Business Models M

atter[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2(05).

[7]刁玉柱.商业模式创新:理论视角与研究观点评介[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04).

[8]Winter,S.G.,Szulanski,G.Replication

as Strategy[J].Organization Science,2001(12).

[9]罗珉,曾涛,周思伟.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基于租金理论的解释[J].中国工业经济,2005(07).

篇12

关键词:营销组合;名创优品;商业模式

一、市场营销组合的内容

市场营销组合就是将多种营销手段

结合到一起,从而达到帮助企业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策略方式。企业经营的关键因素分为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其中可控因素指的是企业的内部环境因素,通常会从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四个方面进行控制,而不可控因素多是指企业所遇到法律、环境、经济等外部环境。普遍情况下,企业会通过调整内部环境因素,同时适应外部环境因素来达到顾客满意度,从而实现企业的营销发展目标。市场营销组合主要有四种营销策略,分别是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

(一)产品策略

产品策略包含前期对产品的设计、产品的发展计划预测以及产品交货期限等内容,其中产品的外观、质量、品牌、包装以及售后服务都是影响产品销售的关键因素。

(二)价格策略

企业对产品的定价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对产品的成本、加工、运输等元素合理制定价格目标。

(三)渠道策略

产品的销售渠道很大程度决定了产品的销售量,企业要思考如何将产品采取更合理的渠道进行销售以及采用哪些途径更为便利。

(四)促销策略

促销的目的在于促进消费者购买欲望,从而实现企业扩大销售的策略,一般情况下。多数企业会选择打广告、人员推销和推广等方式。

二、名创优品的商业模式创新

(一)商业模式创新概述

在实体零售业门店岌岌可危的萧条阶段,如何建立新的商业营销模式才是至关重要的挽救措施。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以及消费者消费行为、习惯的改变,商业模式创新是实体零售业不断发展必不可少的动力,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为顾客创造新的价值,全力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这种创新模式更有助于实现绩效达到逐年递增的企业愿景。

(二)名创优品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内容

名创优品成立于2013年,至今在国内已经拥有1300多家连锁门店。作为实体零售业的优秀典范,名创优品的商业模式更好的满足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传统的零售企业商业模式对于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关注度不够,缺少对企业价值的正确认识及引导,过度重视渠道经营中的投入与产出,而忽视了产品的质量与价值。名创优品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低质低价”理念,通过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低价”的商品来赢得消费者的认可,这种商业模式大大提高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顾客满意度,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零售业的优势就是低成本、低价格、低利润,名创优品的商业模式创新就是抓住了“低成本”这个核心,而在商业模式创新中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也就是商品的性价比。性价比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最关注的元素,名创优品提出的成本领先战略并不是所谓的价格最低,而是在确保了盈利目的的基础上将价格放到最低,以合理的价格和便利的销售渠道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三)名创优品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

1.明确客户定位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更关注的是产品的质量和价格,这两点是购买行为的关键性影响因素。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设计产品,才能达到销售目标的实现。现阶段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偏向于个性化趋势,名创优品通过科学合理的大数据分析,将目标消费顾客定位在青少年及中年的时尚群体,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查消费者的消费喜好和需求来制定企业经营计划,将产品定位在创意、优质的家居生活百货,小礼品小饰品以及美容护肤等九大品类。

2.供应链协同

供应链协同指的是多个企业拥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趋向,通过长期合作的方式将双方各自的资源和能力整合,从而实现互惠互利,提高双方市场竞争力的目的。企业间的供应链协同仍然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名创优品就是以消费者为价值核心,与供应商联手进行商品的设计与研发,通过大规模的采购以及买断货源等手段实现零售市场的竞争优势。

三、名创优品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名创优品大规模的迅速发展与它独特的营销理念息息相关,名创优品商业模式的创新,并不是对传统的营销模式进行调整,而是以消费者为出发点进行战略重组,主要从四方面采取市场营销策略。

(一)产品策略

1.贴近生活的设计风格

名创优品的产品设计理念是营销的一大亮点,整体风格更注重以简约、清新为主,让产品更贴近生活,并且从视觉上为消费者打造舒适的购物体验。

2.创意生活百货为主要经营

名创优品主要经营生活中所必需的休闲百货,任意一款商品无论从外观、质量或是实用性来看,都具备很高的性价比。同时名创优品门店会保证每七天上线新品,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所要购买的日常生活用品需求,不必东奔西走,在一家门店就可以把自己所需要购买的物品一次买齐,一方面增加了消费者购物的新鲜感,另一方面也可以做到随时调整商品线,从而增加消费者满意度。

3.消费者需求至上

为了保证“高质低价”的销售模式能持续发展,名创优品选择的供货源大都是主要为国外市场供货的供应商,这些供应商的优点就是对自己的货品要求及标准都很高。与此同时,名创优品会将设计过后的产品专门配送到工厂,对生产环节进行亲自监督以及跟踪调整,严加把控产品的质量。同时,还会专门成立调研小组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市场热销产品的优势,从而吸取其中的优势,来保证自己产品的更高品质。

(二)价格策略

名创优品走的是“成本领先”路线,在零售业“低成本、低价格、低利润”的背景下,名创优品从低成本着手,打造“高品质低价格”的价格策略。

1.低成本

选择好优秀供应商之后,名创优品开始进行大规模采购原材料,同时通过买断的手段让采购成本大大降低。产品直接从工厂到实体店铺,省掉了中间各种分销费用,保证了产品的成本不上涨,又同时设有自己独立的物流管理体系,快速送货到店。

2.低价格

名创优品的低成本得到保证,营销推广方面也尊崇零成本,让商品的成本和价格统一达到较低标准,从而促进消费者购买欲望。

3.低利润

名创优品的商品从前期设计一直到后期销售都是自己的品牌,定价的权利自己掌控,商品所得的利润也就都属于企业自己,但因为商品低成本低价格,所以想要保证一定的利润,就要在营销方面加入销售量的增长策略,实行薄利多销的销售模式,通过不断扩张门店来实现规模化的经济效益。(三)渠道策略名创优品拥有独特的渠道销售模式,通过缩短渠道来避免成本价格的增值。名创优品从供应商到工厂再到门店采取直接对接的模式进行经营,这样不仅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同时也保证了产品的成本价值不被恶意增长。

(四)促销策略

在品牌宣传上,名创优品采用的是新媒体营销宣传。通过让消费者扫描微信订阅号来快速传播宣传,同时积累粉丝流量。同时名创优品也很注重品牌知名度,通过新媒体微信公众号互动平台定时推送一些软营销商品,从而调动消费者对品牌的关注度。

篇13

关键词:宠物可穿戴设备;商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TN8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2

引言

2013被誉为可穿戴设备的元年[1]。这期间Google推出智能眼镜Google Glass,Google智能眼镜的预示着可穿戴设备的黄金时代终于到来[2]。2014年上半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超600万部,并将以78%的复合年增长率激增[3]。虽然在数量上还无法比拟智能手机,但可穿戴设备俨然已经引发科技公司、和设备制造商及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在可穿戴设备受到业界追捧的同时,可穿戴设备的市场依然没有完全打开。很多消费者出于新鲜感而购买可穿戴设备,设备本身的功能没有真正抓住用户的刚需[4]。在这种投资者热情高涨市场反应冷淡的情况下,宠物可穿戴设备垂直市场显示出巨大的商机。根据易观智库的《中国互联网宠物服务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5》,在2014年,中国宠物市场的规模达到1058亿人民币,十年间的复合增长率达59.5%,2014年全国宠物数量超过1.5亿只[5]。学术方面,专门针对宠物可穿戴设备的商业模式研究少,难以找到权威、全面的研究论文或报告。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以宠物可穿戴设备为研究对象,探究宠物可穿戴设备商业模式,研究成果对宠物可穿戴设备的产品定位和推广有指导意义。

一、可穿戴设备及宠物可穿戴设备定义

可穿戴设备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发展结合的产物。可穿戴设备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6],随着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技术的发展1994年Steve Mann研制出一个可以无线上网的头戴式摄像机,有点类似与今天的Google Glass。因此Steve Mann也被称作可穿戴设备的鼻祖[7]。他在1998年发表的《可穿戴计算机的定义》(definition of“wearable computer”)的著作中对可穿戴设备下了如下定义:“A wearable computer is a computer that is subsumed into the personal space of the user, controlled by the user, and has both operational and interactional constancy, i.e. is always on and always accessible.” [8]

“可穿戴设备是由用户个人身体穿戴的计算机设备,它受用户控制,运作和交互是持续运行并且可以持续获取信息。” [9]

随着技术的发展,可穿戴设备接入移动互联网后新增了云端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显示等功能,可穿戴设备也有了更丰富的含义。宠物可穿戴设备是可穿戴设备在垂直市场的新应用。由此可以总结宠物可穿戴设备的定义:宠物可穿戴设备是可穿戴设备的一种,它是给宠物使用的一种便携式设备,不仅包括硬件设备,更包括了通过软件数据的计算、存储、交互、输出等各项功能。

二、宠物可穿戴设备分类及特点

宠物可穿戴设备作为可穿戴设备在宠物垂直领域的应用,是目前可穿戴设备在同质化困境中做出的差异化的竞争选择。一方面,在技术和设计上可穿戴设备都在人的领域e累了经验,为宠物领域的应用提供可行的借鉴。比如:GPS定位技术、计步、卡路里消耗等技术在人类使用的设备上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设计上的可穿戴设备在给人使用的领域产生了眼镜、手表、手环、服饰等多种应用形式[10]。另一方面,宠物领域不受资本寒冬影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宠物行业的规模已经接近300亿元,2015年规模已达到500亿元,同时保持着30%以上的高速增长。据估算,未来的宠物市场规模可达千亿。广阔的市场前景,催生了宠物可穿戴设备的诞生。

目前宠物领域的可穿戴设备主要通过把移动互联网、专家系统、大数据处理等技术结合起来给宠物和主人提供服务。

三、宠物可穿戴设备商业模式分析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宠物可穿戴设备企业开始将设备接入移动互联网,使收集到的数据得到更好的利用。一般来说宠物可穿戴设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用于收集基础数据的硬件。第二部分是与之相配套的手机APP,用户可以在APP上随时查看数据和使用一些附加功能如:商城、社区、百科等。第三部分是数据云存储平台。有了这三部分可穿戴设备收集到的数据可以形成一个使用闭环,其商业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移动互联网可以演化出以下五种模式:低成本硬件销售模式、O2O平台佣金模式、宠物商城模式、大数据服务模式、宠物社交加精准广告模式。而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从进入期到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宠物可穿戴设备企业可以采用不同的一种或者几种商业模式。

参考文献:

[1]陈浩.可穿戴计算机信息捕获及处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北京科技大学,2008.

[2]何源.Google Glass引爆可穿戴设备时代[J].南方企业家,2013(8):81-81.

[3]李颖.面向可穿戴设备的软件开发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4,(11):131-131.

[4]宋博林.可穿戴设备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概述[J].硅谷,2014(8):9-9.

[5]易观智库.中国互联网宠物服务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5[R].北京:易观智库,2015.

[6]张红.穿戴式产品的概念开发及提案[D].上海:东华大学,2007.

[7]王玉洁,姚允聪,王怀威等.可穿戴设备计算机及其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J].北京农学报,2005,20(3):77-78.

[8]徐迎阳.可穿戴设备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J].现代电信科技,2014,8(4):74-75.

篇14

【关键词】商业模式 价值 关键因素

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的普及促使人们开始思考除了产品生产和服务能够提供商业价值之外的其他获取方式,商业模式概念也随之应运而生,并且首先受到实践界对商业模式的追捧。埃森哲(Accenture)在就“公司创造和获取价值的核心逻辑是什么”针对这个问题对40家美国公司70位高管进行访谈时发现,他们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商业模式(Linder和Cantrell,2000)。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在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这促使了学术界对商业模式开始进行大量研究。正因为如此,本文围绕苹果公司的案例深入分析商业模式对于企业价值的重要性以及商业模式如何创新使企业获得价值。

一、商业模式与企业价值

(一)商业模式是什么

商业模式涵盖了企业做什么、如何做、如何实现赢利等问题,实质上是商业规律在经营活动中的应用,它包含了企业从获取资源、组织生产、营销产品、售后服务到研究开发、合作关系、客户关系、获得收入途径等几乎一切企业活动。PaulTinuners(1995)认为,商业模式可以看作是由产品流、服务流和信息流构成的一个流程系统。之后Wikipedia又提出,商业模式是企业(a business)为了创造收入(revenue)和利润(profit)的方式与方法。Mitehell和Coles(2004)两位咨询师把商业模式定义为“7W”即:一个组织在何时(when)、何地(where)、为何(why)、如何(how)和多大程度(how much)地为谁(who)提供什么样(what)的产品和服务,并不断开发新的资源以满足这些的一种组合。哈佛商学院的教学参考资料上定义商业模式是“企业赢利所需采用核心业务来进行决策与平衡”。 我国清华大学雷家X教授概括出商业模式的定义认为一个企业如何利用自身资源,在一个包含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商业流程的特定环境中将商品和服务提供给需求方,并收回投资、获取利润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所谓商业模式,它是指为了能够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同时使系统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当今是一个由速度和差异化决定的社会,独具特色的商业模式必将成为一个企业为了寻找生存和发展机会的最佳手段。找到并能够正确选择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商业模式必然有助于企业的成功发展。

(二)企业价值的概述

企业价值可以是一种价值理念,反映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让自身价值在市场中得到认可,从而会不断寻求价值增值的途径,并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战略目标从事各项经营活动;企业价值也可以表示为一种具体指标,如企业总资产价值、股权价值、公司价值等,用来衡量企业在某种市场状态时的价值量大小;可以表述为社会价值,来描述企业创造的社会财富、带动的就业、满足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等。

但就其实质来说,企业价值其实是企业的一种价值属性,它的功能是能够满足主体需要,是企业对社会的一种贡献值。因此,企业价值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不同主体对企业价值的认识不同,同样研究者研究和分析企业价值站的角度不同,对其内涵的理解和衡量标准就会不一样。

二、商业模式创新在企业价值中的重要性

在谈论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性这个问题上,本文将以大家熟知的苹果公司作为案例来充分的剖析这一点。2010年5月份26日,美国发生了一件大事。那一天,苹果公司以2213.6亿美元的市值,一举超越了微软公司,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科技公司。2003年初,苹果公司的市值也不过60亿美元左右。一家大公司,在短短7年之内,市值增加了近40倍,如果说这是一个企业史上的奇迹,估计没人会反对这一观点。为什么苹果公司的市值飙升?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回顾苹果公司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做了什么。

在苹果公司岌岌可危,市值不到40亿美元的时候,乔布斯再次回到了他亲手创立的苹果。乔布斯回到苹果所做的首先一件事情就是重塑了苹果的设计文化,推出了iMac,让苹果电脑重新定位在“酷品牌”。但当时的资本市场并未对乔布斯的举动做出反响,iMac和以前的苹果产品一样,使用者仍局限在所谓的“非主流”。 之后,乔布斯为了进入音乐播放器市场推出了后来创造了奇迹的iPod。不过,当时的这一举动并同样没有受到资本市场的欢迎。因为它既不是最早推出数字音乐播放器的公司,同时一家名为Best Data的公司也推出了一款新的产品,产品性能优良,既可方便携带,外观上也新颖时尚,而苹果公司推出的iPod,在各方面也并无太多优势之处。一直到2003年,苹果公司的用户主要还是大部分局限在“非主流”用户。尽管大家都知道到苹果的产品性能很好,但大多数的人不愿花如此高昂的价格去购买。就在2003年,苹果推出历史上最具革命性创新的产品――iTunes,它推动了苹果市值的快速飙升。可惜的是,苹果的成功中大家都恰恰低估了它的价值。最初,iTunes只是一个用于iPod产品的音乐管理软件。而现在,它已然成为苹果终端的管理平台,无论是iPod、iPhone还是iPad,都是通过iTunes来管理的。iTunes是苹果的创新枢纽。不夸张的讲,没有iTunes的产生,就不会有之后iPhone和iPad这样创新性的产品出现。

iTunes为什么会如此重要?因为iTunes并不仅仅是大家所认为的一款软件产品,它的出现标志着苹果公司转型的开始。iTunes出现之前,苹果只生产实体产品,尽管它所生产的产品非常不错,但与其它同等品牌生产的产品比较,它的产品同样是可以被替代的。然而iTunes改变了这种状况,因为iTunes的出现,让苹果公司开始打开音乐市场,不再是仅仅依靠卖产品赚钱,同样可以依靠卖音乐来赚钱。不过3年,iPod + iTunes组合就为苹果公司带来了近100亿美元的收益。 ITunes受到了来自用户和合作伙伴等更多人的支持。因为iTunes的存在,能够让更多喜欢音乐的人去轻松找到好音质的正版音乐,从而大大增加了iPod的销售量,也让ipod与其它品牌的播放器产生了很大的不同,迅速的占领近90%的市场。iTunes同样也受到唱片公司的欢迎,Itunes的出现似给唱片公司带来了福音,来解决他们面对泛滥成灾的音乐盗版无能为力的现状。最高兴的仍属苹果公司,它不仅能够靠销售iPod赚钱,iTunes同样让它赚音乐的钱。

随后,苹果在2007年了首款iPhone智能手机,掀起了一场智能手机的变革。Iphone手机除了产品本身的设计创新外,并将iTunes+iPod组合中的技术进行了引用,在2008年推出了App Store软件,与iTunes相对接。iPhone + App Store的组合,使苹果公司占据了手机市场的主导地位。在2010年,苹果公司又一次成功了iPad产品。这款新产品所采用的操作系统与iPhone同样,看起来像是一个放大版的iPhone,应用软件方面也是沿用的iPhone + App Store的模式。尽管这款产品遭受外界的质疑,但同样得到了“苹果粉”的追捧,销量同样可观。

在说了那么多众所周知的事实之后,我们再来谈苹果在商业模式的创新。因为正是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才会有苹果脱胎换骨的变化,商业模式的创新远远超越了其在产品创新方面的意义。可见,商业模式的创新对于企业价值增值的重要性。

三、如何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

商业模式的创新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如何进行呢?

正如苹果公司所做的那样,第一就是知道顾客需要什么。管理大师德鲁克讲过:“企业的目的不在自身,应当存在于企业本身之外,必须存在于社会之中,这就是造就顾客。顾客决定了企业是什么,决定企业生产什么,企业是否能够取得好的业绩。由于顾客的需求总是潜在的,企业的功能就是通过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从而激发顾客的这样潜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