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数字化管理模式范文

数字化管理模式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7:1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数字化管理模式,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数字化管理模式

篇1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城市政府通过改进管理方式与手段,充分利用城市数字化信息资源,实现精确、高效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为贯彻建设部《关于推广*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意见》(建城[2005]121号)精神,现就我省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

城市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省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城乡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在坚持运用必要的行政手段的同时,综合运用法律、市场、技术、教育和数字化等多种手段,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是建设和谐社会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运行表明,政府依托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应用信息实时采集与传输等手段,再造城市管理流程,既实现对事件(部件)的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覆盖的动态管理,又依靠同步建立的综合评价系统,从区域评价、部门评价和岗位评价等方面,实现对各专业管理部门工作绩效的综合考核评价。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是城市管理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充分利用城市信息资源,研究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城市管理数字化运行模式,探索建立"监督"、"管理"两个轴心并行的城市管理新体制,对于有效解决城市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理顺城市管理相关部门间的职责,切实发挥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加强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建立起政府监督协调、企业规范运作、市民广泛参与,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相互配合的城市管理格局。

(二)目标

搭建城市管理信息平台,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动态化,及时发现、处理与解决城市运行中出现的多种问题,逐步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沟通快捷、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三)1、稳步有序原则。要结合本地实际,统一规划、稳步推进。在起步阶段,应以强化市容环境卫生的日常管理为基础,管理系统和内容不必追求大而全。

2、执行标准原则。信息系统的建设、单元网格的划分与编码、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地理编码的制定等要执行统一的部颁行业标准,便于市、区之间信息共享与交流,有利于各地相互交流,学习提高。

3、资源整合原则。要本着节俭、务实、高效的精神,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城市现有数字化资源,对人员、设备、信息等进行整合,避免重复建设。

4、因地制宜原则。要注重对系统建设的研究分析,结合自身实际,注重创新、敢于超越;尤其要突出管理效果,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避免生搬硬套。

5、成果共享原则。要注意总结推广试点城市(城区)的成功经验,系统建设可采取合作开发、联合招标、技术转让等多种形式,尽可能降低基础研发费用和学习成本,努力实现成果共享。力求避免因重复研发等原因,造成资源、资金、时间的浪费。

三、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基本步骤

(一)建立推广平台,学习试点城区的工作经验。有条件的城市(县)要按照建设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试点实施方案》的要求,积极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创建工作。认真学习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增强创新意识;加强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等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科技水平。

要立足日常管理,因地制宜地制定创新城市管理模式的具体方案。要加强培训学习,掌握实施新模式的数字化技术、标准、规范和工作方法,严格按照建设部颁布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建设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对涉及城市管理的职能进行整合,建立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新运行机制,落实组织、资金保障,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二)因地制宜,开展试点工作。要按照标准化、信息化的要求,拟定工作计划,制定实施方案,切实做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要突破传统的城管模式,优化机构建设,落实人员编制和资金投入,通过建立指挥处置和监督机构,实现管理与监督相分离。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备,经济基础较好,且具有较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城市,要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数字化城管模式。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可先挑选基础条件较为成熟的一个或几个城区作为工作试点,待试点管理系统运行稳定后,再在建成区乃至更大范围全面推行。

(三)立足长效,完善工作机制。要注意城市管理系统的扩展性,尽可能对现有数字化资源实施有效整合,并为系统的升级换代预留发展空间,为城市内各行政区之间的系统联网留下接口。要积极探索建立新的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构建多元性、全程性、综合性、可控性的城市长效管理体制机制框架。

四、认真组织,有序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

篇2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

医院档案管理实现数字化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简化了工作流程。传统医学档案管理是人工整理、登记,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出错率比较高。现在采用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模式,极大地简化了工作流程,数字化档案管理是采用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摄影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存储技术等,将传统纸质的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据库的形式进行储存[1]。数字化的存储模式能够实现及时利用、有效共享,对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使用和传播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可以随时修改,随时调动,既方便又迅速。其次,数字化管理灵活,直观性强。在医院中如果想要查询档案的借记情况,在计算机上直接输入借记人的信息就可以查 阅,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地查到相应的信息,方便灵活,减少了管理人员的很多时间,而且提高了检索的准确率。在不接触档案的情况下就可以检索到相关信息,这对档案原件来说是极大的保护,可以延长纸质档案的存放时间。在档案的录入及整理上,数字化技术有着人工档案管理没有的优势,可以减少出错率,提高档案的利用率。最后,传统模式将逐步被数字化模式取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人工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进程,行业在进步,所需管理的工作也在日益剧增,传统工作模式已承受不了工作的负荷,数字化技术的运用给传统模式带来巨大冲击,在过去传统的手工管理中,档案统计工作量特别大,实施数字化模式后,统计工作变得轻松、高效[2]。医院档案管理是医院里比较棘手的问题,现在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模式,极大地简化了传统档案工作模式,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对医院整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针对医院档案数字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对应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1医院档案数字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医院认识不足

现在很多医院对档案管理并没有投入较大的关注度,对医院的发展形式的认识也不到位,所以大多数医院对于档案的管理知识在于初步阶段,并没有形成规范的数字化体系[3]。医院普遍认为档案管理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他们认为档案管理的好坏跟医疗水平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在档案管理上并没有太大的投资。

1.2专业人员缺乏

虽然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但是在医疗方面并没有在相应的技术上有过硬的要求,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明显不高,而且医院档案管理处多是年纪较大的或是转岗的人员,他们只会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再加上医院对档案管理的不重视,数字化技术在档案管理上的应用则可想而知,缺乏专业性的档案管理人员的现象较为普遍。

1.3基础设施不达标

医院档案想要数字化模式必须要有先进的、齐备的软硬件系统设施,这是档案管理数字化模式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目前很少有医院在数字化建设中配套设施齐全[4]。建设设施速度缓慢,技术力量、技术基础以及数据库建设等方面较为薄弱是档案数字化建设进程中一个较难的关卡。

1.4数字技术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数字化技术不受实践和地域的限制,电子文件不受载体的限制,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下,数字化的信息内容和位置易发生变化,在安全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特别容易发生信息泄漏的问题。虽然数字化技术比较方便,但是其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在国家相关网络法律还不健全的情况下,档案室需要加紧落实把关环节,建立网关、防火墙、安装防病毒软件等来维护电子档案,保证数字化信息的安全,保障电子档案网络管理的有效运行[4]。

2数字化管理模式的策略

2.1培养专业化人才

人才培养是数字化建设的关键,现在医院医护人员中,低学历者较多,不喜欢从事档案管理者居多,缺乏相关计算机技术的专业人才,所以要想发展数字化管理模式,首要任务是培养专业性人才,包括专业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后续储备人员[5]。要深刻认识到自己人力资源缺乏,首先在现有的人员中进行信息素质培养,有关网络技术的专业培养,使之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数字时代的医院档案管理人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档案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与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化解心理障碍。

2.2提高思想认识

医院要摒弃档案管理与医疗水平无关就不重视的想法,档案管理作为医院的基础工作,应该引起医院领导的重视。医院应将档案管理列入医院工作的日程,对档案管理工作者增加保障力度,根据规定安排合理规范的档案管理工作室。医院可以建立自己的局域网络,这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利契机,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档案工作人员随时提供信息查询的通道,提高档案利用水平,通过系统化联网,提供信息在线检索和阅档服务,为档案工作人员提供便利。2.3加强硬件设施,保障信息安全要实施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对医院的硬件设施也有较高的要求,硬件靠谱,数字化发展才能有序进行。医院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灵活的结构化布线系统,这样才可以为医院数字化建设留下发展的空间。内部设施完善后还需要外部的配合,包括打印设备、扫描设备、拷贝等方便信息的输入、输出和利用。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得以数字为载体的信息安全性较低,由于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电子文件不受载体的限制,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下,数字化的信息内容和位置易发生变化,在安全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特别容易发生信息泄漏的问题[6]。加强硬件设施还可以保障信息的安全性。有必要建立医院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系统,确保数字档案的安全和完整,应采用相应的信息安全技术,在技术上应加强防范,可以使用防火墙、防病毒软件、认证与授权技术等[7]。要加强对档案中价值较大的文件的保护,价值较大、保密性强的文件容易遭到黑客的侵袭,医院有必要最大限度的加强防范。

3结语

现在大型医院的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还是比较广泛的,数字化建设为档案的管理开发和利用创造了空前有利的条件,使得档案在医院中的价值得以体现,加强数字化建设,推进医院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是顺应时展的要求,符合医院现代化管理的发展,是新时代档案管理的必由之路,现代化数字技术的发展是代替传统档案工作模式必然趋势,这样才能够促进医院快速全面的发展。

作者:王坤 单位:通化市结核病医院

参考文献:

[1]赵全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运用数字化的探索与实践[J].管理观察,2014(3):98-99.

[2]罗娟,高江苓,符峰钊,等.医院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J].医院管理杂志,2014(5):439-441.

[3]郑玲玲.医院实施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分析研究[C]//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浙江省基层档案工作者论文集.2014:257-259.

[4]马清.档案数字化管理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C]//今日财富杂志社.2016年第一届今日财富论坛论文集.今日财富杂志社,2016:1.

[5]沈燕.医院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3(9):173,175.

篇3

一、传统城市管理模式 所存在的弊端

当前,政府部门普遍感到我们的城市越来越难以管理了,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城市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所引起的。传统城市管理模式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一)城市管理各专业部门之间职责不清,职能交叉,且缺乏统一调度,有的事情无人管,有的事情多头管,有利益的事都抢着管、抢着办,没有利益的、难办的事就互相推诿或拖着不办;(二)在城市管理方式上过多地依赖突击式和运动式管理,城市管理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三)管理粗放,城市管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均显得被动和滞后,且处理问题的效率低下,有的城市管理问题长时间得不到妥善解决,不能做到精确、高效、处理及时;(四)对涉及城市管理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成效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及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监督及奖惩机制,对各职能部门的制约和监督流于形式。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基本概念

数字化城市管理主要是指基于“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法”的一种管理新模式。“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法”是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想,以一万米为基本单位,将所辖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网格单元,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万米单元网格实施全时段监控,同时明确各级地域责任人为辖区城市管理责任人,从而对管理空间实现分层、分级、全区域管理的方法。这种管理模式以万米单元网格为基础,以城市管理要件为载体,以快速先进的信息采集和信息管理为手段,以多种数字城市技术为支撑,以两个轴心和管理流程再造为保证,以评价体系为护航,从而在理念、流程和方法上实现全面革新,有机地形成了一套高效的城市管理法。

从管理体系上来看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法采用双轴心管理体系,在原有的城市管理职能部门中新成立一个城市管理监督机构,实行监督和管理两项职能分离,改变原来城市管理职能部门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管理模式。从管理流程上看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法实现管理流程再造,健全问题发现和上报机制,建立一套完整的、分工明确的监督和考评系统。

从技术层面上看,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法把地理信息(GIS)、卫星遥感(RS)、全球卫星定位(GPS)、移动传输(WAP)等高科技手段运用到城市管理工作中,构建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的城市管理模式,实现了城市管理信息的快速传输、指令快捷、问题及时处理,大大提高了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理效率, 增加了城市管理部门的办公效率,降低了处理成本,同时方便了社会公众的参与,增加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三、五华区引入数字化 城管模式的基本情况

2005年3月至6月,在学习借鉴北京东城区“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新模式理念的基础上,五华区自主开发、研制了一套符合昆明城市管理实际需要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管理新模式体系,即“五华数字城管快车”系统,从7月份正式运行以来,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实效:

第一,集成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相结合,实现管理理念的创新。五华区从解决城市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抓住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环境整治等基础工作,吸取北京东城区“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综合利用当前国际先进的GIS(地理信息)、GPS(全球卫星定位)等多种技术和各类业务平台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闭合的城市综合管理系统,改变了传统被动管理模式,初步探索出一条城市管理工作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精确敏捷型转变的新途径。

第二,分离城市的日常管理与监督事权,建立指挥和监督“双轴心机制”,以监督促管理,成立了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和城市管理服务中心,形成监督和指挥两个互动轴心,建立了城市新的日常管理和监督评价机制,设立城市管理监督员,实现了跟踪服务,主动发现问题,实地核查监督办理结果。强化了社会监督,可以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将发现的问题直接反馈到监督中心。处置的过程和结果,监督中心能够随时查看。通过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把政府部门的行为置于社会的直接监督之下。系统生成的有关信息,已成为客观评价职能部门工作的重要依据。

第三,整合多个政府部门管理城市的职能,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在网格管理区域内,落实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各个层次的责任。在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下,把城市部件分类划分,统筹协调分散到城管、市政、公用、国土、环保、园林、环卫、交通等专业管理部门的管理资源和执法力量,使个多不同的城市专业管理机构形成综合治理城市环境的合力。

四、数字化城管模式推广建议和发展前景

在总结五华区成功试点的经验在基础上,建议各地建立和推广数字化城管新模式的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相应的市级工作机构,扎实做好各项基础性准备工作,以保障全市推广工作有序开展。要建立起领导责任制,明确工作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同时加强市、(县)区两级的配合力度,做到统一调度、协同作战、上下联动、形成合力。

(二)推广“数字城管”新模式要按照稳步有序、统一标准、资源整合和成果共享等四个原则进行。在推广和应用中要切实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要解决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立足点不准、综合性不强、成本不受控制等几个问题。

(三)积极探索高效、精简、低成本的数字城管机制,尽快建立数字城管信息中心、城管综合执法及快速反应部门,合并职能交叉、重合的机构和部门,整合城管系统的人力资源,组建起一支拥有专业知识、业务精湛、作风优良、战斗力强的城市管理人才队伍。

(四)认真做好数字城管快车知识产权的申报工作,力争使数字城管快车既产生社会效益,又能产生经济效益,增强政府信息化再投入的能力。

(五)加大“数字城管快车”的宣传力度,要通过各种措施和途径,加大“数字城管快车”的宣传力度,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城市管理、运用城市管理信息化手段的积极性,力争构建起“人民城市人民管”的和谐局面。

篇4

关键词:数字化管理 探索应用 新型用工

1.数字化配置基本概况

数字化管理主要包括管道运行管理、工业安全管理和企业应用信息系统(SCADA控制系统,终端工业电视监控系统,站库红外周界报警系统,会场视频会议系统,电教中心系统,电话通信系统,MIS综合信息系统,安全巡检系统,管道泄漏检测系统、企业网络),涉及输油工艺、自控仪表、通讯网络、计算机及数据库等若干专业。

2.新型用工模式的探索应用

在“用数字说话,听数字指挥”的管理不断渗透入该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时,“扁平化及矩阵化”的组织机构与用工形式较好地解决了新形势下的用工需求。

2.1探索实施,组织机构扁平化

随着数字化管理广泛应用于一线生产组织,该企业结合人员实际,探索实施了生产组织及单元设置的相适应的数字化用工管理。

2.1.1推行生产组织一级管理。该企业着力提高生产管理数字化程度,推行机关直接指挥到基层岗位的一级管理。企业调度中心实时对阀室、设备和参数进行全面监控,直接与基层站控岗联络指挥生产。

2.1.2精简优化基层管理单元。为了缓解用工紧张,该企业将基层部分功能单一、规模较小的站点从行政管理上予以合并。

2.1.3优化基层生产岗位配置。根据各输油站的生产组织结构,该企业实行岗位兼并,将材料、资料岗合一。

2.2优化组织,用工形式矩阵化

该企业积极优化劳动组织结构,探索形成了矩阵化用工形式,即从点、线、面出发,探求最为经济实效又具有一定内在规律的矩形方正式立体用工管理模式。

2.2.1“点、线”管理彰显特色

该企业通过数字化生产管理平台和视频监控系统,使生产现场的实时画面通过工业电视监控系统传输至中控中心和基层站控室,实现了调度中心对全线场站以及基层站控对本场站生产现场的实时监控。

(1)数字化站控岗成为生产组织管理核心“点”。站控岗是数字化管理模式下的核心岗位。在人员配置上,将文化层次高、责任心强的人员配置在站控岗。由于站控人员实时掌握、分析场站生产状况,指挥各岗位工作,在提高安全运行能力的同时降低了工作强度,充分发挥了数字化优势。

(2)上下联动与同步联动成为生产组织管理“平行线”。该企业积极发挥生产管理“平行线”效应,在紧急状况下,调度中心与基层站控的应急措施与设备自动保护同步进行,上下联动,减缩环节。生产数据自动采集与现场查看同步进行,岗位人员得到优化的同时,员工日常工作考核实现了信息化、科学化管理。

2.2.2“垂线”管理彰显张力

该企业把数字化建设应用于组织管理各个环节,优化了用工形式,呈现出最具效应的“垂线”特征。

(1)办公自动化优化用工。该企业开发应用的MIS综合信息系统集办公、生产于一体,能使所有生产、经营信息实时到达人员“桌面”,且具有人事调配、网上请销假等“阳光”功能,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优化了劳动力组合结构。

(2)管理工作智能化优化用工。数字化系统的应用,使传统的经验管理转变为智能管理,降低了安全风险和工作强度,解决了用工紧张和混岗问题。

(3)防护体系信息化优化用工。管道泄漏检测系统和工业电视监控等安防系统,构建了生产安全“全方位、全天候”防护网络。该企业对值守性岗位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阀室无人值守,降低了人力成本。

3.新型用工模式的成效

数字化在生产管理工作的运用,为企业带来了便捷、清晰的目视化管理功效,助推了多个方面工作的开展。

3.1运行管理目视化。该企业将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MIS系统、水击泄放系统等广泛应用生产管理中,中间环节得到减缩、管理单元得到精简,岗位配置得到优化,促使了生产组织简洁明了;因生产数据的在线采集,工业视频的实时监控,巡检系统的实时录入,管道泄漏检测系统的远程控制,使得基层站控人员对本场站生产运行情况清晰掌握,调度中心和企业管理层对全线生产运行情况一目了然,实现了输油管道运行目视化管理。

3.2生产安全可控化。由于全线控制系统具备水击自动保护和全线紧急停车(ESD)功能,场站主要设备(机泵、炉)、关键工艺参数和设施(重要阀门)自动化控制有效运用;由于管道泄漏检测系统和工业电视监控和红外周界报警系统的全面覆盖,生产巡检系统的电子化录入、智能化考核,极大降低了管道遇险几率和危害后果,构建了生产安全防护网络,实现了生产安全可控化管理。

3.3会议视频高清化。对承担上级部门会议接待任务的该企业,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对企业内部会议视频进行了互交式高清升级改造,提高了对外会议接待服务质量和企业内部生产会及其他会议、远程培训等视频效果,降低了人员频繁流动带来的交通安全风险,缓解了用工紧张局面,同时实现了工作、学习为一体的有效立体功能。

结束语

该输油企业围绕数字化管理,探索应用了扁平化运行机构及矩阵化用工形式,取得了运行管理目视化、生产安全可控化、会议视频高清化的成效,进而提高了企业规范、科学的管理水平,对其他输油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冯艳,基于价值链的中国企业数字化管理、现代情报,2005/05

2.吴量福,城市数字化管理之二:数字化管理的全面性特点、信息系统工程,2008/11

篇5

[关键词] 图书馆; 管理; 特点; 数字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3. 049

[中图分类号] G250.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3- 0085- 02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迅速发展并且被广泛地运用到管理工作中,尤其是对档案文件和资料的管理。在图书馆管理领域,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渐渐取代了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出现了多种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这些模式各有利弊,需要具体进行分析。

1 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

对概念的明确是一切研究的起点,要探讨数字化图书馆管理,首先要明确的就是数字化图书的含义。所谓数字化图书,顾名思义,就是指纸质版的图书经过数字化技术处理之后,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储存并可以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上阅读的“图书”。数字化图书馆就是储存这些数字化图书的地点,但是与传统的图书馆不同,因为数字化图书是无形的,因此数字化图书馆也是无形的,它主要以服务器以及相关的无形的电子管理机构形式出现。管理数字化的图书馆不同于管理传统的有形的图书馆,这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包括对以电子信息形式出现的数字化图书的收录、存储、分类以及排序等,此外,数字化图书馆在管理中还涉及设计检索数字化图书的工具、检索权限的授予、维护存储数字化图书的服务器等。

从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和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的现实情况来看,目前数字化图书馆仍然处在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或者统一的管理模式。现在的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主要有4种:静态的网络服务器终端模式、交互式的网络服务器终端模式、传统图书馆索引与静态网络服务器终端结合的模式、传统图书馆索引与动态网络服务器结合的模式。

2 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的特点

2.1 静态网络服务器终端模式

静态网络服务器终端模式是指主要依靠静态网络技术设立的,最终以纯网络形式出现的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是由网络服务器终端到数字图书读者的单向供给,读者可以直接输入账号或者密码,或者无需账号、密码,直接通过静态网络连接进入数字化图书馆页面进行数字图书的查询检索和下载等操作。静态网络服务器终端模式的优点在于图书归类十分清晰简单,便于查找、梳理和阅读,与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差别不是太大,主要差别就在于一个以电子数据载体的形式出现,另一个则是以实体的形式出现。但是,由于图书馆和读者之间是单向供给的关系,采用静态服务器终端模式管理的图书馆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发展的瓶颈,而且通常来说,这类数字化图书馆前期的建设投入都比较大。总的来说,静态服务器终端模式的数字化图书馆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图书馆前期一般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图书馆后期的维护工作较少,并且此种图书馆的规模因数字化图书资源的大小而定。

2.2 交互式网络服务器终端模式

交互式网络服务器终端模式,是指依托交互式网络服务器终端进行数字图书馆管理的模式。与静态网络服务器终端模式相同的是,两者都是单纯的网络电子图书馆,但是静态网络服务器终端模式采取的是用户与服务终端的单向直接交流,而交互式网络服务器终端模式则是采用交互式的网络平台。通过交互式网络平台,用户和数字图书馆之间不仅可以实现从数字图书馆到用户的单向信息传递,而且用户和图书馆之间还可以进一步交流,用户甚至可以参与数字图书馆图书的收集和分类。交互式网络服务器终端的出现得益于动态网络技术的发展,典型的利用交互式网络服务器终端进行管理的数字化图书馆有百度文库、IT168文库等。

在利用交互式网络服务器终端进行管理的情况下,本来最为复杂、工作量最大的电子化图书资料的收集过程将不必由服务器终端独自承担,而是通过交互过程与用户一起分担,因此自然大大降低了网络服务器终端收集整理电子化图书资源的成本,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的,对于交互式网络服务器终端运用与数字化图书馆管理也是如此,虽然可以使服务器收集资料的过程得到简化,但是由于用户数量庞大,信息更新快,因此也会使服务器终端对众多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编排变得困难。这样的话,传统的按照编号进行资料检索的方式就不可行,应当采用输入关键字的方式进行资料的检索。此外,由于用户并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而且他们也并不关注传递给服务器的资料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因此,服务器从用户那里获取的资料常常是不完整的,或者格式不规范,或者只涉及所论述问题的一个片段,如果交互式网络服务器终端不对这些资料进行再加工,那么将很难满足其他用户检索的需要。

2.3 传统图书馆索引与静态网络服务器终端结合模式

这种模式是传统的图书馆索引模式和静态网络服务器终端的结合体。前已述及,静态网络服务器终端由于自身的限制,在数字化图书的藏书量和完整度上都可能遭遇发展的“瓶颈”,而藏有大量实体图书的传统图书馆,刚好可以弥补利用静态网络服务器进行管理的图书馆的缺陷。但是为了实现传统的图书馆和数字化图书馆有效的结合,必须要用科学的手段对传统图书馆的藏书编制数字化目录或内容索引,以便用户和读者能够快速查阅到想查阅的资料。这样的管理模式适合于有大量藏书的图书馆,一般来说,各大高校图书馆内部运用这种混合型的模式进行管理的比较多。

传统图书馆有大量的藏书,但是按照编号来寻找图书效率低,工作量大。而静态网络服务器管理的便捷性刚好弥补了传统图书馆在这方面的缺陷,传统图书馆对于静态网络服务器也是如此,因此,传统图书馆索引与静态网络服务器终端结合的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传统图书馆和静态网络的优势。这样的管理模式具备这样的特点:由于加入传统的图书馆,以传统图书馆的书源和藏书作为依托,继承了传统图书馆系统性强的特点,但前期的建设投入一般比较大,而后期管理则比较简单,主要包括图书借阅登记和编排索引、目录等。

2.4 传统图书馆索引与动态网络服务器终端结合模式

这种模式是传统的图书馆索引管理模式和动态网络服务器终端管理模式的结合体。交互式网络服务器固然具有资料收集量大且迅速的特点,但收集起来的资料难以分类,往往缺乏系统性,给用户的检索带来了困难。而传统图书馆的超大藏书量和传统图书馆在图书检索编排上的系统性刚好弥补了交互式网络服务器管理模式欠缺系统性和藏书量有限的缺陷,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吸引用户参与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和建设。典型的采用传统图书馆和动态网络服务器结合模式进行图书馆管理的是奥克兰大学图书馆管理系统、美国国会图书馆管理系统。

和前面3种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相比,这类图书馆管理模式不论是在管理系统的复杂程度方面还是在藏书的数量方面,都胜于前三者。它兼具两种图书馆管理模式的优势,信息量是最丰富的,管理也是最系统的。相应的,这种模式对管理的要求也更高,既要求具有纸质图书的借阅数字化管理流程,同时还要求图书馆在管理上运用数字化技术对图书收集整理,对交互式平台进行经营和管理。因此,建立这样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这种管理模式的特点是:这种图书馆一般规模很大而且系统性很强,因此管理稍显不方便,同时图书馆藏书量很大,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不断完善。并且随着客户和读者的参与互动,这种图书馆的规模会不断变大,但最终仍要以实体图书馆为依托。

3 未来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信息的多样化需求也大大超越以往。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图书馆,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一定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而且在资料的检索和携带方面都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高效率的追求,因此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既是一种趋势更是一种主流。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数字化图书馆管理会越来越人性化、便利化、系统化。然而小规模的数字化图书馆同样也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因此大型的,甚至超大型的系统化的数字图书馆管理平台将应运而生。由于数字化技术的有限性,数字化图书馆无论怎样发展,依靠传统图书馆实现资源的共享在短期内仍然是无法取代的。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化图书馆相互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趁势。

根据上文对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和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的介绍,可以发现,系统性的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是未来数字化图书馆管理发展的方向。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是一个系统性极强又十分庞大的工程,其中涉及到图书资源的知识产权问题、用户和读者的身份验证问题、图书资源的索引编排以及图书借阅等问题,需要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妥善解决。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冠强. 数字图书馆管理论纲[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 郭卫真.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篇6

关键词: 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3-0217-02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文书档案的管理模式也在不断更新。整理和收集文书档案的电子文件,不断推行电子化管理方法,是目前文书档案管理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文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模式主要是应用不断发展的数字化技术,比如,数字压缩、文件扫描、影音文件以及视频文件等,通过文字识别技术获得图片文件,并且利用先进的存储管理手段将图片储存于数据库中,有利于对文书档案的及时检索,同时凭借网络技术实现文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基于数字化管理模式的文书档案管理模式可以实现网络共享和文书档案的远程传递,可以建立起及时、快速、精确、全面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从而能够实现文书档案的智能检索,最终能够提高文书档案的利用率。

1 建立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1.1 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是信息交流的基本要求 目前经济正在飞速发展,文书档案的使用需求不断增加,在各部门之间进行文书档案的交流日益频繁,因此,人们需要一种更加便捷、有效的途径获得各类所需要的文书档案,需要文书档案管理部门能够建立一种有效的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从而实现部门之间文书档案的信息共享。

目前,数字化技术水平飞速发展,并且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文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是文书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关键。

1.2 文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主要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文书档案的管理应该紧跟时代前进脚步,不断地进行文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创新,极大地提高文书档案的管理效率,转变传统的文书档案管理的模式,因此,文书档案的管理模式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方向,充分地发挥出文书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功能。数字化管理模式是文书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关键方法,是文书档案管理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数字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文书档案管理应该得到全面的推广,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文书档案信息管理的创新发展,能够有效地满足各部门对文书档案的实际需要。

2 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文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模式是提高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主要方式,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模式中,档案管理机构在进行文书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对文书档案进行了非常烦琐的数字化加工处理。数字化加工需要将文书档案通过图片扫描的方式转换为电子文档,并且将电子文档录入到数据库中的某个路径下,文书档案的需求者可以通过相应的路径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档案信息。

然而文书档案管理机构在对文书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关注文书档案数字化信息的元数据,缺乏对文书档案数字化信息的管理,因此,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地解决。

2.1 文书档案的形式多样,整理和储存困难 目前,各部门的文书档案内容比较繁多,形式也多种多样,假如还利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对其进行分门别类地管理,流程会非常复杂,而且管理效果也不够好,同时一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对众多的文书档案进行管理,文书档案管理的水平无法达到要求。传统的文书档案管理模式存在着比较大的缺陷,由于文书档案的数量较多而占用较大的空间,如果文书档案的储存环境不佳,可能会导致文书档案的损坏,因此在数字化管理方法上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2 文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所需要的软件技术发展迅速 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基础保障是文书档案管理的配套设施、管理软件以及操作系统,这些因素是文书档案能够进行灵活录入和检索的前提。

目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升级速度惊人,因此,经常出现文书档案的管理软件和计算机硬件之间不兼容的现象,经常产生无法读取文书档案信息的情况,一些情况下,新的软件无法使用,因此,这一方面给文书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2.3 文档信息的安全性不稳定 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尽管文书档案信息管理具有很好的便利性,但是它的信息安全性还具有很多的问题。在网络环境下,导致文档信息保密性差和安全性低的原因有:首先是文书档案信息管理人对文书档案造成的安全隐患。这是因为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较低,没有较强的安全防范意识和保密意识,尤其是在对某些得向公众的信息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管理,加之操作人员没有具备相关的计算机安全和网络安全的知识因而对信息的管理操作没有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没有备份好相关的数据资料等。另外,这是因为在现代网络技术、计算机病毒盛行,或者某些黑客们对信息管理系统的蓄意攻击导致文件没有安全的信息保证。这些都使得让现代文献信息的收集管理受到威胁和挑战。

2.4 文档信息管理人员素质亟带提高 在传统的文件管理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懂得专业的文件管理技术就可以担任起文件的管理。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文档的信息数字化管理技术的发展,需要文档的信息管理人员与时俱进增强个人的的素质。在具备有一些专业的文档管理知识基础之上,掌握网络信息技术才能够操作某些特殊的系统软件。

篇7

首先,交通流量要想真正成为被调控的对象,必须全而数字化。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指标:

一、交通流量数量指标。它是指流量可被精确数字量化,且量化标准必须唯一,以便于计算和评估。

二、交通流量流向指标。流向是流量单元的方向。在多组分动态流动状态下的交通流量单元方向都是唯一的。任何一条单独流量路径都可以进行直线单项双向通路转换,流量路径可以多条交叉,且可以弯曲重叠。

三、交通流量循环指标。它是指交通流量必然是一个循环系统,其流量不能随意产生和消失,也不能随意停滞和超速。交通流量的循环特征为:总体闭环流动、流量连续持久、流量域总体综合均衡和流量载体身份稳定。

四、交通流量流速指标。它是量化表示和计算流量的基准数据。交通流量的流速具备可精确量化、衡量标准唯一、多速度不可叠加和交叉速度会相互干扰四个特点。

其次,交通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经济价值目标的最大化。即先进行经济化价值量计算,综合评价交通流量的途径路线、流向、流速和循环程度的经济价值量化指标,再决定交通流量单元的优先级别和交通调控措施的优先级别。

在现实生活坚辛,物流需求是导致交通流量变化的人为因索,而交通调控措施是人为改善交通流量的主要技术方法。交通调控是一个动态的数字化调控过程,其实施方式包括数字化统计、数字化计算、数学模型优化调整和数字化指令管控,它们前后衔接,组成了一个连续的动态循环螺旋上升过程和一个实用的数学模型。

交通和物流路径的科学设置,是决定交通和物流路径畅通的基本因素。最基本的交通调控手段是对静态道路网和动态路线网的规划,主要包括:交通道路网流通化规划、运载工具路线优化规划、物流能力优化规划和交通网点优化规划。交通规划最重要的原则是以精确的动态交通流量最佳路线,作为道路规划参考标准。静态道路网的作用是多功能通用载体,道路设施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组装式结构,而不是目前的土木工程固定式结构。只有基于多功能通用道路的动态交通路线成为交通流量的主要通过路径,交通管理的动态调控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篇8

关键词:多校区;数字化;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93.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9-0053-05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人口过快增长,使城市入学数量激增[1];又因社会对公平、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城市中小学“一校多区”办学模式也就应运而生,成了时展的新需要。通过课题组的走访调查发现,很多地方中小学都出现了多校区办学现象,此种情况几乎都出现在城市,且是在某一地区的优质学校,示范学校,如重庆的巴蜀小学、人民小学、重庆八中、巴蜀中学等。多校区办学模式开拓了新的教育发展空间,弥补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不足,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地区教育差距。

多校区管理既统一又相对独立,尺度把握很重要,在目前多校区的管理中,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统一和践行难度增大。(2)团队合作精神减弱。(3)优质资源共享不够。(4)师生员工对学校的认同感减弱。(5)管理成本增加,费时低效。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多校区管理值得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研究与探讨。当今国内数字化校园的技术日趋成熟,就其多校区管理本身而言,如何利用“数字化校园”的管理优势,让多校区协调发展,是我们探究的目标。

2.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通过文献检索,目前关于“多校区管理模式”的研究较少,并大多针对的是高校的多校区管理,提出了一些比较好的管理策略和模式,常见的有集权式管理模式、分权式管理模式、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分层与归口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等。数字化校园管理与传统管理比较,有其独特优势,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是多校区管理的有利手段,也是今后多校区管理的发展方向。而关于“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的研究大都局限于高校或者是单校区。如:李湘海、刘淑梅等人提出了“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探讨”[2];公安院校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的建构(陶珑.2009),高校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探讨(孔繁之.2010)等。常见的高校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有三种:一种是直管式,即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式、网管中心式、宣传部式和学校办公室式;一种是代管式,由图书馆或教务处等代管[3];还有一种是CIO式,实行CIO(Chief Inform-首席信息官)式[4]-[6]。

从上述研究情况来看,对中小学多校区管理模式的研究涉及极少,而利用数字化来进行多校区管理模式的相关研究更少。目前国内数字化校园的技术已经成熟,但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基于以上原因,本课题把研究的核心指向于“借助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进行多校区管理,弥补或解决中小学多校区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3.课题研究的意义

(1)多校区办学是社会发展、城市优质教育资源扩散的必然产物,今后会越来越多,对多校区管理问题的研究,不仅仅是解决本校的管理与质量发展的需要,也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及借鉴意义;(2)多校区办学是一种分散式布点,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能很好发挥其管理功效,提高办学质量;(3)当下均衡教育、公平教育成为教育发展与研究的重中之重,而对多校区管理的研究会缩小地方或者片区的教育差距,促进均衡教育、公平教育的实施。

二、研究设计

1.研究目标

(1)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开发出高效、便捷的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2)提炼出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的有效措施及应用策略;(3)构建城市小学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

2.研究内容

(1)调查分析多校区的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归因;(2)开发利于多校区高效管理的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3)探索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的有效措施、策略;(4)探索及构建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

3.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首先经过文献分析和调查,了解多校区办学管理的现状,及我校多校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现象背后的归因,提出解决方式,即借助数字化校园管理的优势进行多校区管理;在实践中开展行动研究,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构建数字化校园基本架构,开发完善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加强培训及应用,在应用中不断总结,并不断修改完善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反复在实践中去验证,分析提炼出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的有效措施,最后形成城市小学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其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三、研究结果

对该课题的研究,解决我校在跨校区管理上的时空局限,减少人力、物力成本,使我们的管理更有效、更高效,促进多校区协调发展。通过近5年的实证研究,在多校区常规管理基础上,探索并构建出本校特色的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简称七层管理模型),其模式构建如下:借助数字化校园管理功能,依托学校常规管理模式(统筹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以数字化管理方式实现多校区的高效管理。即在核心校区(主校区)的资源统一配置、管理下,各个校区又相对独立,且各有特色,即统筹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借助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的管理功能,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将环境、资源、信息及管理活动全部数字化,通过校园网络这个高速通道,完成校园的信息传递和服务,从而实现多校区的数字化管理,突破管理的时空局限,提高管理效率[5]。其模式结构如图2所示。

图2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结构图共七层(简称七层管理模型),自上而下,中间部分有交叉,形成管理逻辑结构图,下面从“功能应用、元素解析、环境建设、应用措施等四个方面对七层管理模型分析如下。

1.七层管理模型的功能及应用

第一层:校长是首席执行官,具有最高管理权限,是管理体系的决策人;

第二层:核心管理团队是管理CEO,直接给校长提供管理思路及策略,负责信息化管理的统筹规划,并分别与课程部、德育部、服务部、信息部衔接与沟通,深入了解课程、德育、服务的应用需求,制订相应的应用及管理策略,是管理机制与保障机制起草者;

第三层:在多校区常规管理模式中,管理团队是校长的智囊团,是学校课程、德育、服务的顶层设计者,在虚拟的数字化环境下,管理团队给核心管理团队提供应用需求分析,为顶层设计提供建议和策略,同时为下层管理部门提供理论指导,督促与检查部门应用情况,实时回传统计数据。

第四层:管理部门是具体应用执行机构,对下层的应用模块进行具体操作,总结好的应用措施提供给上层分析。管理部门与管理团队是管理的中间层,也是管理应用的核心层,两者即交叉、又并列,可直接作用于应用模块和应用对象,对上提供应用思路及决策,对下进行应用检查、督促管理。

第五层:应用模块部分直接面向应用对象,是课题研究与探索的重点,含办公、教学、教务、德育、学习、教研、科研、资源、评价、后勤等10个管理模块,涵盖学校常规管理的方方面面,怎样把这10个管理模块用好,真正发挥它的实效,才是实施数字化校园管理的关键。

第六层:应用对象是虚拟数字化管理终端应用的执行者与作用者,师生及家长会在这个虚拟的管理环境中受益,同时也会促进这个虚拟环境中各大管理平台的应用。

第七层:基础环境是数字化校园基本架构,是底层建筑,要实施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只有上层建筑是不行的,必须得有基础设施支撑,既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平台的支撑。

2.七层管理模型元素解析

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七层管理模型结构图中,其基本元素只有3个如图3所示,即“人、环境、机制”。“人”是指在这个虚拟数字化环境下活动的所有“师生、管理者、家长”;“环境”是由虚拟数字化环境及基础环境组成,虚拟数字化环境是指实施数字化校园管理所需各类软件管理支撑平台;基础环境是指实施数字化管理所需的基础硬件设施、校园网络平台、基础服务等,这里主要指基础 数字校园建设;“机制”包含相应的管理机制及保障机制,管理机制是管理团队制订的管理、应用、奖励措施等,通过实践应用达成研究预期目标;保障机制是由顶层设计的相关应用制度,以及软硬件平台及虚拟环境建设所需的各种支持保障。

人、环境、机制三者是个有机的统一体,同时又相互影响,在七层管理模型中,环境是基础,是先决条件,机制是管理应用的保障,是必要条件,人是应用者和实施者,是主体,三者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存在并有机协调才能发挥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的有效性与高效性。

3.七层管理模型环境建设

该模型的第七层是基础环境,是底层建筑,要实施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只有上层建筑是不行的,必须得有基础设施支撑,只有根基稳健,才能为上层访问、应用服务提供强有力的后台保障,为了达到研究目的,从2012年课题立项到现在,学校累计投入500多万元,用于完善多校区数字化校园基础环境建设。

(1)完善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硬件建设。主要包括班班通建设、网络中心建设、移动终端教室建设、功能室建设、无线网络建设等。(2)数字化校园软件校本化。学校筹资自购一套正版“综合数字校园管理系统”,并获得70%的源代码开放,学校技术人员进行二次开发,为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提供了软件平台保障。

二次开发的多校区数字化管理系统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从各个管理部门实际使用出发,按需定制,分管理模块构建,针对性更强;二是减少原系统很多无关程序干扰,二次开发后使用更简单,更方便;三是定制开发系统的可移置性更强。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的建成,实现统一接口、统一认证,实现真正意义的数字化管理。

4.七层管理模型应用措施

该模型中的第五层应用模块的实践研究,使我们的管理落到实处,并提炼出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有效应用措施,解决为了多校区在常规管理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如表1所示。

在管理过程中,课题组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加强应用,对以上10个模块反复进行调整修改,以满足我们管理的需求。

四、分析和讨论

1.研究成果分析

经过近5年的研究,本课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达到了研究预期目标,解决了我校在多校区管理上存在的诸多难题,在区域范围内起了引领示范作用。

七层管理模型的构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借助数字化校园管理功能,依托学校常规管理模式,以数字化管理方式实现多校区的高效管理,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该模型把与“人+环境+机制”有机结合,线上线下的结合,数字化与问题的结合,有效实现多校区跨越时空的管理,其结构合理,操作简单,可移置性较好,具备数字化校园环境的多校区学校都可借鉴,目前我校应用效果较好。具体应用效果如表2所示。

2.社会反响分析

(1)远程帮扶,引领示范。

借助课题研究成果,为12所捆绑帮扶乡镇学校远程送去优质教育资源,分享我们的优质课例,助推乡镇学校发展。

(2)经验介绍,成果分享。

课题研究经验多次在区内交流,市级平台交流2次,国家级平台交流2次。

(3)媒体报道,引领创新。

多篇研究成果论文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重庆日报、重庆商报、巴南日报等用大版面,对我校课题研究成果进行了专题宣传报道。

(4)云课堂,示范引领。

多次举办市级区级“云课堂”现场展示课,得到全国领导专家的好评。

五、反思与建议

该课题是针对我校逐年扩大办学规模,形成集团化办学后带来的管理瓶颈所提出的,目的在于解决跨校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多校区协调发展,使我们的管理更有效、更便捷,通过前期的探索,尽管取得了以上成果,但有不少问题还亟待进一步研究。

1.研究反思

(1)经费保障问题。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每年用在数字化建设上的费用相当可观,设施设备和技术的更新需要大量资金,需要学校持续的投入。

(2)教师应用的问题。

在推进数字化管理上的应用相对比较好,而一线教学整合上还有差距,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意识相差很大,因而,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整合应用推进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3)资源和平台不完善的问题。

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要依赖于七层管理模型的第五层10个应用模块,但目前的多校区管理平台还不够完善,地方和国家大的资源平台正在开发以及后期衔接整合问题等都需在今后的推进研究中解决。

2.推进建议

在今后的推进深入研究中,针对前面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操作措施,分块突破。如:一是教师应用可加强培训,提高应用水平,加大奖励力度,调动积极性;二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可适当引进社会力量,校企合作;三是多与市级、国家级研究管理部门沟通衔接,寻求指导与帮助,解决学校研究力量不足等困难;或借力高校,聘请专家、顾问指导课题,增强其课题研究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谢利苹.教育公平理念下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6(1).

[2]李相海.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探讨[J].大众科技,2009(5).

[3]孔繁之.高校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探讨[J].教育信息化,2006(7).

篇9

关键词:房屋权属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探讨

房屋交易权属档案是房产管理部门在房产权属登记、调查、测绘、产权转移和房屋变更等房屋权属管理工作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和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所以,房屋权属档案作为一种房地产凭证,它的重要性更是不用多说的,这就对相应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好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也发展的越来越壮大起来,在科技和电脑技术的迅猛推动下,房屋权属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也迅速发展起来,就像雨后的春笋层出不穷。由于旧式的纸制化档案的缺点,所以这种数字化档案管理更显示了其先进性,为各个部门的相互和谐和沟通提供更为便捷的条件,为我国的房屋权属交易档案的完善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一、房地产权属档案数字化的必要性

现在的社会飞速的发展,社会服务向着更深更广发展,不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某一项服务,而是向着全面的范围发展。社会服务的更加全面就要求房地产权属管理采取更新更先进的方式展开,这样才能适应新的形式和情况。现今,人们的物质文化不断的提高,对住房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增加,为了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住房建设突飞猛进,这就关系到房地产权属档案的管理。随着房地产权属档案的日益增多,纸制档案不断的增多,工作人员的任务非常的繁重,工作效率非常的低下。所以,房地产权属档案数字化的产生就成为了一种潮流和趋势,就成为一种必然。

二、数字化管理的原则

1.实用性原则

所说的实用,一般是指的是要想对房地产权属档案进行有效管理,就必须采用稳定的、并且是能够兼容的设备,使得更好的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服务,使其走上一条正规的轨道,为房地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不能一味的追求新的技术,而与房地产的管理脱节,这样就会使得新的系统出现很多的错误,使新技术瘫痪。

2.安全性原则。安全在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中非常的重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做到档案的安全化管理,才能确保所有人的切身利益不被非法分子索盗取,才能保护所有人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如果在管理中,采取的措施不当,或者是对新的技术保护措施不够完备,就会使业主的信息被泄露出去,给业主造成很大的危害。新的技术虽然先进,但是新的技术也会有很的弊端,比如信息的共享等都会使得信息泄露。所以,一定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使得新的技术不被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阻止档案泄露。

3.真实性原则

档案最为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真实。只有真实的档案才是有效的,才能为数字化提供有效的信息。不真实的信息会给社会的各个部门提供虚假的信息,给社会造成混乱,使社会对信息无从利用。在对房地产权属档案进行管理中,一定要及时发现错误,并及时修改。一旦发现错误,要做到及时的修改和修正,避免发生房地产权属不必要的纷争,给当事人带来很大的损失。所以,在房地产权属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一定要从各个方面杜绝虚假信息的介入,要建立一套强有力的措施,使档案真实。

三、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

1.数据库选择

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就是要建立房屋产权数字化档案馆(室)。因此,要想对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实行数字化,就要采取先进的存储系统。由于,数字化管理安全性非常的高,所以在采取先进的技术的时候,一定要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不要被非法分子索盗取。还有,要对动态进行及时的更新,只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新的技术才能够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做到档案管理的及时更新,做到系统的快捷便利。这才能保证二者的同步性和协调性。所以说数据库的选择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既要选择先进的技术,又要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系统的优势,又能使档案的管理及时的更新。

2.利用计算机辅助立卷,促使房屋产权档案整理规范化

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更是新技术的社会,计算机普遍运用到了各个领域和部门。在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中,计算机已经悄然无声的发挥着作用。通过利用计算机进行各个环节的工作,从而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数据。从而为使用新的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为,房地产的各个行为活动,可能都会使房地产所有者发生变化,这就需要对数据进行及时的更新和更正。通过使用计算机,不但可以使原来的工作负担减轻,而且使档案更加的完善和整洁。

3.录入、扫描及备份

工作人员培训了以后,这样工作人员才能够熟练的掌握工作的程序,才能对新的技术进行及时的掌握和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使得房地产权属档案从纸质档案向数字化进行快速转换。第一,录入房屋权属档案的资料。要想做到档案资料的正确录入,工作人员必须认真负责,要有一颗积极负责的心,要有过硬的计算机操作技术,要保证对输入的每一页档案都能够正确无误,要符合档案管理的原则。只有这样,数字化档案才能够做到有效,才能够真正发挥数字化的作用,真正做到房地产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第二,扫描房屋权属档案的资料。扫描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对所扫描的每一页进行认真的整理,做到不漏掉每一页,没一个字,使资料的保护做到完整和全面。第三,检查录入和扫描的整个过程。房地产权属档案的每个过程,每个环节都是非常的重要的,都能够给档案管理带来很大的危害。所以说每一个小小的环节都有可能影响档案的真实、安全、可靠。所以,这就要去检查者必须对每个环节都要负责,对检查的错误进行及时的更正和改进。第四,档案完成以后,还要进行必要的备份。房地产权属档案数字化虽然先进,但是容易丢失和破坏,数据很容易丢失,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这就需要对档案进行备份,这样就可以防止档案丢失后,无法恢复数据,给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备份后,就会给工作带来更大的方便,为以后的工作做好了坚实的基础。

4.开放性管理

我们所说的开放性管理,就是指的是依据我国的法律法规,通过公开的方式,查阅和变更房地产信息,使社会的各个部门都很好的掌握信息,更好的进行决策,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这种开放性管理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权利人可以对自己的房地产权属信息进行查阅。这样权利人就可以随时对自己的权属进行了解,及时掌握信息,更好的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权利人的权利要受到法律的保护。第二,权利人有权利对房地产信息进行及时的变更。在变更中,要出具最为原始的凭证,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自己的利益不会受到侵害。

篇10

 

作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之一,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大学生进行交流与实现课外学习的重要途径。由于信息化技术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以数字化为基础的多样化媒介层出不穷,并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促使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行为面临考验。因此本文对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应用进行研究,进一步提升当前图书馆管理服务水平。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图书馆存在的目的就是作为信息或图书的一种载体,在其存在过程中拥有大量的阅读者与图书资料,因此在信息数据统计与管理工作等方面有较大的需求。当前很多图书馆结合计算机技术对读者权限、图书的借阅情况以及借阅时间进行针对性管理,并且增加了数字检索功能,相较原始的人工而言,在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的同时,其精准度大幅度提升,但仍然存在不足。针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现有的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发现在信息管理方式方面仍较为缺乏,部分知识虽实现计算机化,但与数字化仍存在较大的距离。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文献资料、信息资源及数据库等方面内容的数字化研究。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建议

 

(一)强化图书馆管理人员数字化管理的观念

 

高职院校在进行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增强其工作人员的建设意识及关注度,唯有让工作人员足够重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才能够继续进行,可以说工作人员直接关系数字化管理模式最终是否成功。而提升图书馆人员数字化建设的观念,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强化图书馆有关管理人员的数字化理念,着重发展数字化建设,确保相关技术能够有效执行,并积极参与到建设过程之中;第二,全面提升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数字化建设观念,可以定期进行针对性的讲座,从而确保管理人员对数字化管理模式建设的重要性或含义进行理解;第三,全面提升图书馆管理人员专业性的服务意识与能力,确保其在数字化管理模式应用过程中能够起到相应的作用。

 

(二)强化人才培养,增强图书馆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同时增加资金投入

 

随着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落实与应用,对于管理人员的综合技能及专业性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进一步增强,所以提升数字化管理模式应用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全面增强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当管理人员专业水平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就需要相应的技术装备对管理模式的实施进行保障。所以需要增加在科技设备方面的资金投入,强化计算机软件或硬件的配置情况,完善有关附件配置,从而实现现代化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建设与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信息及相关资源的共享,而对该方面的完善行为,可以经由专业的信息技术中心对其信息资源系统的维修及构建行为进行完善,进一步强化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管理,避免出现黑客入侵等不良事故。

 

(三)增加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服务范围

 

从实际情况出发,数字化管理模式的构建目的就是为所有学生及教师提供更为优质化的服务,因此在其构建与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满足读者的相关需求,从而提供更好的服务,而完善服务行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第一,实施全开放式服务,为了促使师生阅读过程中更具便捷性,可以结合网络技术实现图书资料的开放性查阅功能;第二,构建完善的沟通平台,使图书管理人员与读者可以进行交流;第三,强化科研支持力度,部分专业性资料可优先购买并尽早录入网络资源中,并且构建相应的目录,使学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找到需要的内容;第四,构建读者反馈论坛网站,安排工作人员及时了解读者的有效建议,强化管理者与读者间的互动行为,为完善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提供帮助。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建设工作迫在眉睫,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而言,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代读者的需求,文章以此为研究方向,针对有关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提出完善建议,希望促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篇11

关键词: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建立措施

中图分类号:G275.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对于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而言,建立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较为重要,也是现代化文书档案管理环节中最为必要的工作。因此,在文书档案管理期间,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建设,提高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建立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在现代化经济与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化技术被应用在各个领域中,为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带来较多发展机遇。在此类背景下,文书档案管理人员应用现代化数字化技术较为必要,文书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将信息存储系统作为档案信息载体,进而提升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目前,在文书档案人员应用现代化数字技术的时候,会对文书档案信息进行扫描、储存,然后建立档案数据库,转变传统的纸张档案储存方式。由于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较为复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特点,传统的纸张储存与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相关管理工作的需求。然而,在应用现代数字化技术之后,可以通过网络系统将文书档案信息储存,并且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避免出现档案信息流失的现象,进而提高了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在建立现代数字化文书档案管理模式之后,可以有效提高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增强其发展效果,推进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建立数字化文书档案管理模式,可以促进现代信息的交流,提高文书档案信息利用效率。主要因为数字化技术可以加强各个领域的交流,文书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快速的找到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方式,M而提高文书档案信息利用效率。同时,在日常生活与工作期间,利用数字化技术文书档案管理模式,有利于提升文书档案管理水平,增强信息资源共享效果,达到预期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目的[1]。

第二,建立数字化文书档案管理模式,可以满足当今社会发展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书档案工作受到广泛重视,主要因为文书档案信息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产生直接关联。传统的纸张文书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需求,而数字化文书档案管理模式,可以加强对文书档案信息的管理,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文书档案信息,进而发挥现代数字化文书档案技术的应用作用[2]。

第三,建立现代数字化文书档案模式,有利于完善档案管理工作方式,促进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发展。随着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方式开始不断完善,相关部门对文书档案管理方式的创新要求逐渐增高。相关技术人员应用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开展工作,可以有效提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价值,发挥其在文书档案管理中的作用,进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

第四,加强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文书档案信息安全性,增强文书档案保护工作效果。主要因为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网络信息技术安全性受到广泛重视,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然而,在应用数字化技术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可以有效鉴别文书档案管理系统的优劣,科学选择文书档案管理信息技术,进而提高文书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增强管理工作效果[3]。

综上所述,建立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只有积极应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才能逐渐提高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确保文书档案信息内容的安全性,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立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具体措施

在建立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科学选择工作方式,保证可以提高文书档案数字话管理工作水平,进而提升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效果。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建立文书档案管理数字化平台

在文书档案管理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建立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平台,保证可以提高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效率,提升数字化技术应用水平。首先,技术人员要科学构建数字化管理网络,保证可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其次,技术人员要科学调整数字化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模式,逐渐提升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同时,技术人员还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逐渐优化文书档案信息的阅读与使用方式,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提升网络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最后,技术人员要重视信息资源共享,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文书档案信息进行远程的检测与传播,这样,才能提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效率[4]。

2.完善文书档案数字化模式的管理制度

在建立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之后,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可以提高其工作效率。首先,管理人员要构建信息管理制度,要求技术人员可以积极应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开展管理工作。其次,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综合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保证可以提高文书档案管理水平。最后,要制定完善的岗位培训制度,阶段性的对文书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数字化管理知识的培训,使其可以掌握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同时,还要对其进行专业的岗位训练,使其全面掌握文书档案管理岗位知识,进而提高其发展效率。

三、结语

在文书档案管理过程中,建立数字化文书档案管理平台较为重要,主要因为在建立数字化文书档案管理平台之后,相关管理人员可以有效提高自身工作效率,增强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效果,有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查荣.建立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J].价值工程,2012,31(23):217-218.

[2]李娟.建立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0):127-127.

篇12

关键词 电力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模式;服务器系统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7-0174-02

电力营销的数字化管理即数字化营销,具体是指电力企业的电网建设在市场营销的领域中的智能化延伸。电力营销数字化的管理模式不仅可以使电力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而且也可以为电网智能化运行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本文以电力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模式构建的关键技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电力企业实施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进行阐述,进而对数字化管理模式在电力营销业务中构建的关键技术做出了具体研究。

1 电力企业实施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使包括电力企业在内的众多企业实现了管理工作方面的质的跨越。对于电力企业而言,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实施一方面可以使电网业务的管理与分配变得更加智能化,另一方面,对于协调企业内部资源、提高各类信息在企业内各部门的传播速度和利用效率、并最终实现电力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整合、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要符合现代化和信息化的企业发展趋势,电力企业有必要实施数字化管理[1]。

2 电力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模式构建的关键技术

2.1 服务器系统

数字化管理模式得以构建并实施的关键技术问题在于对服务器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和配置,其具体的构建方案如下。

1)在数据库服务器的选择方面,由于考虑到小型计算机具有运行效率较高且安全性能较好的优势特点,所以企业所应用的数据库服务器应该选用两台小型计算机进行设置,并以双机热备份的形式作为其主要的运行方式,进而提高整个服务器系统的高效性与稳定性。

2)考虑到电力营销业务的开展需要由多个部门与其配合,在进行服务器系统的构建时,应充分考虑各部门信息的交互

性[2]。因此,在系统服务器本身的选择方面,应该选取多台PC服务器共同作为整个数字化管理的系统服务器,通过服务器群实现对营销业务中各项数据信息的处理。

3)为了保证服务器系统可以得到有效的优化和维护,在对数据的处理方面,服务器中的数据系统应该以集中处理的方式将电力营销的中心数据存储到数据库服务器中,并通过对服务器群进行集中布置,进而实现客户端与应用端服务器的交互以及数据级和对象级对系统的访问限制[3]。

2.2 建立并优化系统的体系结构

数字化管理在实际电力营销中可被分为三个管理层次,即应用表示层、业务处理层以及数据存储层。应用表示层主要负责系统对客户交互的分析和相关数据信息的表示工作,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显示数据信息进而向系统的业务处理层申请核心服务的调用与处理,并将具体的处理结果显示出来。业务处理层的主要功能则是进行营销管理中核心业务的逻辑处理工作,具体包括了服务器系统的校验、统计和分析以及系统组件的更新工作。数据存储层的主要功能是对相关的数据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具体来说就是对数据资源的更新、调用与检索。此外,应用如上三层体系结构可以有效地将业务处理与数据表示进行分离,进而在客户端与系统服务器端之间加入应用服务器(位用服务器)[4]。在加入这种服务器后,当系统需求改变时,相关维护人员只需要修改中间层的服务器即可满足用户的相关需求,而不必对客户端的应用程序进行大量改动,这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应用性的同时,也提高了电力营销的业务效率,促进了电力企业自身的发展。

2.3 工作流技术

作为电力企业营销数字化管理模式技术创新的一项重要突破,工作流技术一方面使得电力服务系统得以简化,降低了系统维护人员对其维护的难度,另一方面,其也方便了用户对系统的应用,促进了电力营销业务的发展[5]。工作流技术在数字化管理模式中的应用可以省去系统的复杂编程对服务器应用效率的影响。同时,也可以使服务器快速建立起适合企业业务需要的工作流程,有效提高了计算机的应用效率。工作流技术工作的具体原理为:将数字化管理系统中的每一个组件均以图形的方式进行表示,通过拖动图形的方式将系统中的每一个组件连接起来,进而生成包括电力营销业务在内的电力企业的多种业务的工作流程。在工作流技术的具体应用中,每当电力营销的业务需求发生变化时,其均可以通过对相应组件的修改(以图形的方式)使管理系统适应不同的业务需要,从整体上提高电力营销业务的工作效率。

2.4 中间件软件技术

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服务程序和系统服务软件,中间件技术在数字化管理模式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电力企业内部不同数据信息的资源共享和系统不同节点在应用进程中的均衡负载,而且对于服务器系统中相关应用的调度以及流量监控和数据传输等功能的实现也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6]。从目前电力企业的营销数字化管理模式分析,现阶段,较为成熟的中间件技术包括了OMG和CORBA技术,且二者的应用对于优化并整合整个电力企业的内部资源具有重要作用。但基于Java系统的EJB(服务器端组件模型)技术的应用尚未成熟,且由于该技术的扩展性和可移植性较低,并不能适应目前电力企业发展的具体需求。因此,为了保障数字化管理模式中技术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未来电力企业还需要加强对EJB中间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3 电力营销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以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电力营销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应用

数字化管理模式在电力营销业务中的应用首先要求电力企业转变经营战略。由于在数字化管理模式下,电力企业营销部门的商务门户始终处于开放的状态。因此,通过相关技术的应用在使得企业客户得以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电力企业的营销业绩。电力企业营销需要从传统的个人逐一拜访的营销模式转变为以数字化管理为基础的高度信息化的电子商务经营模式,从而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并促进企业发展。此外,企业还应该加强对相关技术的投资力度和设备支持。电力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实现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和设备支持。一方面,企业经营者需要对数字化管理模式构建中所应用到的技术进行具体分析,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相关技术的资金投入力度,从而使各方面技术可以有效地支撑并推动电力企业自身的发展。

3.2 电力营销数字化管理模式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电力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模式应用时应首要注意的问题就是电力企业营销管理部门的调整和改革。现阶段,我国多数电力营销企业的营销部门仍然沿用了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体制和组成模式,而这种管理模式和部门组成形式并不能对市场经济体制下高度信息化的企业发展需求的予以满足,严重影响了电力企业营销业务的发展。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加强自身营销部门特别是营销管理部门结构的优化与改革,从加强部门构建合理性的角度为数字化管理模式提供良好而稳定的实施环境。另外,企业还应重视人才的开发和利用。目前,国内大多数电力企业对人才特别是技术性的人才的要求过低,使得一些未掌握真正技术的人员进入企业,严重影响了数字化管理的效率。因此,为了使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模式构建的相关技术得以有效发挥,电力企业应提高相关人才的录用标准,并加强对既有人才的技术培训,从而使其为企业实现数字化管理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电力企业实施数字化营销管理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在结合了电力营销数字化管理模式构建的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对数字化管理模式在电力营销业务中的应用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可见,未来加强对电力营销业务中数字化管理模式构建的关键技术研究,对于实现电力企业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郑群明.福建省电力公司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云南大学,2013.

[2]贾依达尔・沙敏.基于工作流技术的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3]马晓丽.电力营销客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4]彭辉.某企业的电力营销风险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篇13

[关键词]医疗处方;二维码技术;数字化管理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4.100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4-0-02

0 引 言

医疗处方是病人就诊过程中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开具的书面性文件,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给药名称、药品剂型、计量、用法等详细信息,是药剂师和患者调配药品的依据。国家对处方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其具有法律、技术和经济责任。我国的法律对处方的管理有着严格的法律规定,但在实际的运行中还有很多问题存在,如,普通病人难于鉴定处方开具者是否具有处方权;处方具有一定的区域局限性,处方往往只在病人就医的单位内部使用;在药店购买处方药不用或不完全遵照处方,处方药随意出售现象严重;处方真实性难于鉴别;职能部门监管难度大等诸多问题。目前,处方在形式上分为手写处方和电子处方两大类,电子处方是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发展的产物,对医院信息化的管理的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随着医药分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实现处方科学、系统地使用和监管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维码是计算机图形技术与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医疗处方采用二维分布的黑白图片进行图形化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相比于一维条形码,其在存储量、保密性、可追踪性、校验修复性和成本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也被广泛应用于物品追踪、安全保密、证件管理、报表等各个方面。二维码集信息存储、信息传递和信息识别技术于一体,对管理的数字化水平、管理流程的优化、管理的效果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应用型研究的热点,如二维码支付应用、二维码食品安全追溯等。本文重点关注了二维码在处方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形式,进而解决目前处方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 采用二维码技术的医疗处方数字化管理模式

采用二维码技术的医疗处方数字化管理系统是基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公共服务性的信息化网络管理平台。政府或企业通过组建“云计算”网络中心服务平台,实现二维码处方的信息化管理,对处方以二维码的形式进行生成、组织、存放和管理。二维码处方的相关使用者(医生、病人、药品销售单位、政府监管部门及药品生成单位等)通过网络终端(PC或智能移动设备)与管理中心进行网络通信,进行处方的真实性核查、处方内容核对、处方药销售和处方使用监管等各项相关活动。

医生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通过申请二维码生成带有二维码的电子处方,一方面将其上传至二维码处方管理中心,另一方面将带有二维码的纸质处方交由病人。病人可以通过手机等智能网络设备扫描二维码获取处方的详细信息(如处方当前的状态,处方开具者的详细信息,处方相关药品的信息,药品销售信息等),在购药时将带有二维码的处方交由药品销售单位。病人还可以通过用户回执功能,将二维码处方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上传给二维码管理中心。药品销售单位通过网络化终端扫描二维码,自动与管理中心通信,对处方的真实性和时效性进行核验,如果真实性、时效性没问题,根据处方内容将药品销售给病人,同时将销售药品的详细信息(药品名称、药品量、药品销售时间等相关信息)上传至管理中心进行管理。药品生成企业通过网络终端上传和查看药品相关的信息。政府医药监管部门是整个系统的组织与建设者,通过与管理中心交互获取二维码处方运行过程中的监管统计数据和报警信息,进而对医生、药品销售单位和药品生成单位进行相应的管理,如图1所示。

2 采用二维码技术的医疗处方数字化管理的关键管理问题分析

2.1 模式的运营

采用二维码技术的医疗处方数字化管理系统,其本质是提供给医生、病人、药品生成及销售单位的公共平台,政府医药监管部门是系统的主要提供者,也负责体系的运营活动。从管理的角度,医生管理、药品生产管理和药品销售管理是政府医药监管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其工作的电子化管理,是电子政务的内容。因此,政府医药监管部门是数字化管理模式平_的直接投资建设者,负责整个模式的运营与管理。

医生与患者诊疗活动的开展依托于医院信息系统,药品销售依托于相应的电子商务平台,药品生产企业依托于企业信息化系统(如ERP),三者相互独立,各自为政。要实现二维码处方数字化管理模式的运营与管理,必须实现其与医院信息系统、药品销售电子商务系统和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接口化对接,设立接口模块,设计对接协议和数据传输格式,在运营与管理上实现处方业务的一体化。

2.2 数据管理

二维码处方的数字化管理是集二维码处方的生成、输出、查询、使用和注销的全程性业务链条,整个链条的正常运转依赖于相关数据的科学组织和管理。

首先,相关数据库的建设。辅数据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执业医生数据库。执业医师是处方开具的权力方,只有在执业医生数据库登记注册的医生才有权力申请二维码并开具处方,其相应的数据为结构化数据,因此,可采用关系数据库系统进行组织与管理。②药品及生产单位数据管理。药品是处方的直接对象、生成单位是药品的提供者,是处方业务链条的基础信息保障,可基于结构化的形式采用关系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③药品销售单位数据管理。药品销售单位是二维码处方的直接使用场所,涉及处方内容的实现,是业务链条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药品销售单位的管理包括药品销售单位的注册和资质数据管理,其实现同样要采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由主数据库完成业务链条执行过程中相关数据的管理。相关信息要记录业务执行过程中每一步产生的数据,做到来源正确、有理有据、格式统一、传递流程完善与严格控制时效,并能够实现互相印证。同时,业务链条数据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其数据量随时间的推移会异常庞大,因此,需要关注大数据管理技术的实现。采用列表式数据库的技术取代关系数据库技术其将在分布并行计算、网络化存储、时效计算、数据备份等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

其次,二维码处方数字化数据管理平台的选择。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网络化中心平台具有远程访问、建设成本低、功能拓展灵活、数据存储量大等不可替代的优势,已成为数据管理的必然选择。

2.3 数据监控与分析

二维码处方管理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基于数据库、模型库和知识库的二维码处方相关数据的监控和分析是管理中心的重要任务。

数据监控。①认证性数据监控,主要是指对医生、药品销售机构和药品生产机构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实时认证。医生注册、登陆到管理中心平台首先要通过执业医师数据库调取相应的医师资格信息并进行资格审查。同樱对药品生产和销售单位注册时要进行资质的审查和备案,在登陆时进行数据认证。②处方数据完整性监控。国家对处方的格式、内容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处方数据的完整性监控就是在二维码处方生成时,依据相关的规定对处方内容的完整性进行核查,内容不完整的处方是不能开具的。③处方时效性数据监控。医学处方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时效性,一般处方的时效性在1~7天之间,超过期限的处方应停止使用并进行停用原因的调查。在处方的二维码中可以加入时间信息,在管理平台通过时效数据计算处方的时效性并给出明确说明。④处方运行过程数据监控与数据完善。二维码处方是一个过程化链条,每一步操作都会生产相应的数据信息。尤其是病人在药店买药时,所购药品的名称、产家、药量等信息数据都需要纳入相应的处方数据库进行管理。⑤药品分布与库存监控。药品分布与库存监控主要针对药品销售和生产单位,药品的分布和库存信息会随着处方的使用而不断变化,通过处方的销售统计和实时库存核查,实现对药品生产销售行为的规范和监管。

数据分析。二维码处方管理系统的数据分析以系统内各个管理相关数据库生成和存储的数据为依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探索性分析和验证性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形成分析报告,服务于系统的各个用户,这也是管理模式的质量保障性支持。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医生为中心的数据分析,分析以医生为主体进行展开,如医生的常用处方统计学分析,医生处方开具的效率分析,医生处方的应用效果分析等;以二维码处方为中心的数据分析,如处方应用流程分析,失效处方分析,处方效果分析等;以处方药销售为中心的统计分析,包括药品销售热度、药品库存等数据分析;针对政府职能部门监管职能的数据分析。

3 结 语

采用二维码技术的医疗处方数字化管理模式,将先进的二维码信息处理技术应用到医疗处方管理的全过程的目标是构建二维码处方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处理平台体系。本文从管理模式的系统组成入手,就系统功能和数字化业务流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针对模式运营、数据管理、数据监控的重点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内容顺应了医疗信息化管理建设的要求,致力于解决现今处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国家医药分家改革的关键时刻,研究内容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夏保京,王少清.慢性病管理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4.

[2]PA Braveman,C Cubbin,S Egerter,et al.Socioeconomic Disparities in Health in the United States:What the Patterns Tell Us[J].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10(1).

[3]G Ellrodt,DJ Cook,J Lee,et al.Evidence-based Disease Management[J].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1997(20).

篇14

一、传统数字化医院管理模式简介

传统数字化医院管理模式,是运用数字化医疗设备、计算机网络平台和各类应用软件,及时、准确、系统、便捷地对医疗服务和管理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和反馈,实现疾病的预防、保健、诊疗、护理等业务管理,行政管理数字化运作和智能化管理,并与医院外部的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具有无纸、无胶片、无线网络的三无特征的医院管理模式。如联机业务处理系统(OLTP)、医院信息系统(HIS)、临床信息系统(CIS)、联机分析处理系统(OLAP)、互联网系统(Intranet/Internet)、远程医学系统(Telemedicine)等。医院所有的临床作业全部实现了无纸化运行,病人的门诊和住院病历、检查结果等各类信息都完整地保存在医院数据库中;医生们扔掉了纸和笔,不管是开具处方,还是各类检查检验、图像采集、传输,一切都在电脑前进行,在网络中传递;护士们每天测量完病人的体温、脉搏、血压等,都录入电脑,在电脑上自动形成曲线,并按时段图形显示,病人的生命体征一目了然。住院患者对治疗方案、用药情况及药费、手术费、护理费等随时可查。从而为医生、护士、患者提供更为快捷有效的信息纽带和相互交流的广阔空间。

二、新医改体制下,数字化医院管理如何适应新型管理模式需要

(一)新型城乡卫生一体化管理运行模式

在新城乡卫生一体化管理模式下,在政府的积极参与协调下,将乡镇卫生院合理分配托管给县级医院管理,乡镇卫生院的生存与发展与县级医院兴衰捆绑在一起,从而让乡镇卫生院在人才、技术、物资、管理等方面得到县级医院支持。县级医院要选派部分业务骨干到乡镇卫生院坐诊,从而将县级医院业务技术带到乡镇卫生院。在政府的参与下,县级医院每年要对乡镇卫生院进行资金和物资支持,可将部分闲置设备投入到乡镇卫生院,也可对乡镇卫生院投资购置必须的医院设备,或进行收入分成多种方式共存。这样,就在城乡之间为广大患者就医搭建了一座桥梁,方便了病人就医,使广大患者不进城也可以享受到县级医院的诊疗水平,从而分流了大医院部分病号,解决了长期以来广大患者挤到县级大医院排队就医、乡镇卫生院门前冷落的现象,也为乡镇卫生院的生存发展增添了新生力量。

(二)新医疗体制下提出新的数字化医院管理目标

新体制下的管理目标就是要在县级医院实现数字化管理模式基础上,实现与各托管医院、社区医疗门诊组成的大的数字化管理信息网络,实现在特定“医疗区域”内医疗信息、人员、技术设备等全面共享,从而更好地为广大患者特别是农村患者提供及时、正确的医疗、保健、公共卫生等服务。

新型城乡卫生一体化管理运行模式下,数字化医院管理要实现医院管理数字信息化、医疗服务数字信息化、城乡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其中,医院管理数字信息化模式包括:门诊区域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病区区域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病区药房信息管理系统、病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医院内部服务、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统计或院长查询系统、异质系统接口、健康体检接口系统、远程在线健康服务、个性化健康咨询与规划等。医疗服务数字信息化模式包括:医学影像系统、检验信息系统、放射科信息系统、临床管理信息系统。城乡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包括医院与托管乡镇卫生院及各托管乡镇卫生院之间实现人员调配、物资调拨、医疗信息资源共享、病人远程挂号、远程影像、检验、放射科信传输、远程诊治等。

三、在新型城乡卫生一体化管理模式下,建设数字化医院管理的意义

新医改体制下数字化医院的重要标志是城乡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信息数字化和数字信息网络化,要求形成县级医院与托管乡镇卫生院信息共享的同时,实现共享信息的通用化,最终提升医院整体的医疗服务和管理水平。数字信息化实施为病人保存了区域医疗就诊的所有电子处方、电子病历、诊断结果、影像资料等记录,实现了远程挂号、远程传输、远程诊治,从而减少了病人重复检查,降低就医费用,减少病人等待时间,缩短就医流程,有效缓解病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一)信息支撑优化工作效率,提高诊疗水平

通过全面建设数字化医院,规范医院管理,实现了医院与社区、医院科室之间、医院科室与托管医院之间在电子病历、电子处方、医疗检查单等信息共享,从而达到对托管医院及社区服务机构业务的直接指导,建立长期稳定的信息通道和业务技术支持,进而实现医院、社区、托管医院组成的区域医疗管理、医疗人员、医疗技术、医疗设备、医疗物资等资源共享和统一调配,充分发挥医疗系统现有资源的作用,最终达到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为区域卫生系统人、才、物资源合理配置创造有利条件。电子病历系统直接提高病历的效率和质量。医学影像系统即刻传输病人的影像检查资料,使病房医生能够尽快做出准确诊断。检验信息系统使化验申请、标本识别处理、报告反馈等环节完全实现网络传输,让临床医生可以在办公室或护士站直接阅读并打印化验报告,方便又快捷。全面、完整地保存了病人的各种诊疗信息,便于门诊医生在第一时间掌握资料;通过诊断系统开具的电子处方、电子申请,很快就被网络传送到相关部门,推动了医院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全线升级。

(二)全程控制提高管理水平

通过基于基层数字的决策分析、基于数量库存的药剂管理、基于科室成本的经济核算、基于个人考核的工作指标等的综合管理查询信息系统,为管理人员掌握医院总体运行状况、发展趋势、存在问题提供全面、准确的重要信息,让管理者可随时了解从医院到各科室及托管医院的各类数据,为医院改变管理方式、增强管理决策能力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成本与绩效管理系统能有效提高医院成本与绩效管理水平。数字式智能监控系统便于医院领导和职能部门随时了解医院各部门的状况,杜绝安全隐患,保障病人安全。

(三)流程再造亮化服务形式,便于医患沟通

病人通过电话、网络等通讯工具可享受网上挂号及预约服务、电子处方、电子病历等实时查询服务、住院病人网上费用实时查询、日常保健短信提醒服务、家庭跟踪治疗与医疗护理咨询、关怀慰问、回访服务、投诉受理建议等特色服务,并享有终身电子健康档案。

(四)搭建远程教育平台全面提高医院从业人员业务水平

利用宽带和多媒体系统开通远程会诊、远程教育,实现病人、本院专家和远程会诊专家的面对面交流,实现医务人员便捷的在线继续教育,也可开展视频会议及网上招投标等活动。医院可在院内局域网安装“中国医院知识仓库”、“中华医学应用系统宝库”、“医院图书馆管理系统”、“合理用药系统”等知识库,涵盖医药领域的各个范畴,为医务人员获取、使用和传播知识提供有效的共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