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4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1担保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1.1担保的基本概念
(1)金融信用中介
担保机构本质上是以自身的信用为资源、通过为受保企业增信而开展业务,承担着连接供给和资金需求的功能,是一种信用中介行为。通过介入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企业或个人这些资金的出让方与企业、个人资金需求方之间,作为第三方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信用担保,保证债务人履行资金约定的金融服务中介。
(2)物权担保
担保物权主要有两种方式,抵押和担保。抵押通过对不动产,有形资产的所有权的转移的形式,来确保债务人履行其义务。担保,强调的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一种协议。
(3)保证担保
我国担保法中有五种担保方式,保证担保是不同于其他四种的一种,区别在于其担保效力来自于保证人的信用,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信息不对称下的一种需求。
1.2担保的分类
担保行业分为融资性担保和非融资性担保,在我国只有融资性担保公司可以跟银行发生业务,并且是需要审批,持证上岗的,纳入政府监管的,属于传统的银行担保业务。本文主要针对融资性担保进行分类介绍。
按业务种类主要分为融资性和非融资性担保,可以理解成为一种合同履约行为。担保一方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债权人约定好,当被担保人没有按时履行对债权人的融资性债务时,由担保一方来主动承担合同约定的担保责任。
而融资性担保业务又有直接和间接之分。
直接融资担保的形式有债券、基金、信托计划等等一些资产证券化产品类的担保。所谓资产证券化指的是一种以特定的资产组合或者特定的现金流为基础的金融创新业务的融资模式,最终通过发行可以交易的证券来实现。由于在资产证券的过程中,发起、发行、投资方的信息不对称以及金融市场的固有风险,需要专业的信用担保机构来增信。担保公司从中收取担保费,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模式的融资成本相对而言比较低。常见的有企业私募债、信托、基金等。
间接融资担保主要包括银行贷款担保,民间贷款担保。通过向从银行贷款条件不够充足的企业或个人提供担保,提高其信用等级,使其能够从商业银行得到贷款,然后收取担保费用。这是最为常见也是最基本的融资担保的模式。
非融资性担保是不同于融资性担保的,不可以吸收存款、集资、发行承兑票据等国家监管机构的信用性业务。一般常见的有诉讼、财产保全类担保,工程履约、支付、投标类担保,预付款、尾付款如约偿付类担保,融资租赁类担保,还有一些涉及经济合同类的担保以及一些在投融资咨询和财务顾问中需要担保的中介服务。
按社会属性可分为政策性担保和商业性担保。政策性担保公司是由政府出资组建,为实现政府政策目标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有特定的服务对象。小额贷款公司、农业担保公司,目的在于解决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以及三农问题。但是,在我国政策性担保公司功能定位不准确,并未完全贯彻政策意图,扶贫济弱,而是追逐商业利益。
商业性担保公司以营利为目的,没有政府保障,自负盈亏,依靠自身的风险把控能力,通过杠杆效应,放大资金运用比例,实现收入。
2我国融资担保公司发展现状
2.1融资规模低速增长
受经济下行压力和产能过剩矛盾加剧的严重影响,担保行业主要担保对象的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较大,担保行业与中小企业的矛盾开始显现,融资增速较之前三年的快速增长阶段有所回落,我国信用担保行业开始进入了低速增长阶段,但是银担合作总体上基本保持稳健状态,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作用实质在增强,行业发展潜力很大。
从行业结构调整来看,竞争分化趋势明显,民营中小型担保机构发展受困。市场下行期往往是考验企业竞争力最显著的时期,一批规模大、资质高、国有背景的担保机构在近几年的市场竞争中以明显的规模效应优势占领了大部分市场
2.2担保代偿率压力加大
2013年担保行业融资性担保贷款代偿金额较2012年末增长了近一倍,担保代偿率同比增长了0.4%为1.6%。担保损失率为较上年也有所增长为0.12%。这些状况的发生归结于我国经济所处的特别阶段。企业的资金链紧张,致使正常运行困难,违约的风险就会加大。特别是小微企业和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受到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小微企业所特有的相对高风险特征开始逐渐显现。中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率很可能会进一步的上升,宏观经济的影响也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下去。担保机构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代偿的压力在加大。
2.3行业扶持政策逐渐完善
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相关成员单位继续完善并实施中小企业和商贸企业专项资金补助政策;地方政府更加重视扶持,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融资性担保机构争取国家专项资金补助和税收减免。部分省市在中央扶持政策的框架下,出台了相应配套措施,如设立中小微企业担保风险补偿专项基金,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担保业务奖励性补助、保费补贴政策,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增资入股融资性担保机构等。虽然扶持政策的覆盖面还较窄,但对促进融资性担保业务发展起到了重要引导作用。2014年,在全面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下,融资性担保业务相关监管部门加进改革创新,健全担保行业的法制建设,严防行业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不断提升担保机构的实力以便更好的服务中小微企业,使担保行业在国家政策的保驾护航下健康的发展。
3担保公司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3.1尽职调查,获取可靠信息
担保机构与被担保企业的合作属于商业合作,要了解合作方的本质从而避免受骗,合作一方如果蓄意造假,合作意图就十分值得怀疑。所以在企业数据资料获取的过程中,项目调查人员应秉承严谨的工作态度与职业道德操守,实事求是的态度,尽可能收集详细的企业信息,并通过交叉印证法,从银行流水、完税凭证、能源消耗等方面,对企业的真实收入进行估量与判断,对还款意愿可通过各种外部信息与企业交往的细节进行多角度、全方位观察。
在项目调查过程中,担保机构与贷款银行访谈最多的是企业法人代表以及财务负责人,虽然这两个职位的人员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最为了解,但是他们也是企业中熟悉贷款套路的人,为了获得融资,可能会给项目调查人员设置盲区,应当尽可能的多接触既熟悉企业情况又不是专门负责融资的工作人员,如生产负责人或销售负责人等,这样能使调查获得的信息数据更加贴近企业的真实情况。
在实地考察项目的过程中,应当留意一些细节方面的情况,这些细节可以直接反应出企业的经营状况。如考勤表可以较大程度的反映企业的开工情况;通知通告栏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发放工资可以估算企业的欠薪程度;员工的精神面貌和繁忙程度可以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设备及库存存货的落灰程度可以反应设备的使用率和存货的周转情况等等,这些细节虽然不能直接提供企业的准确信息数据,但是能够使调查人员对企业形成一个形象的感性认识。
通过银行征信可以了解到企业的负债。但是由于财务不规范以及企业刻意隐瞒等原因,企业的隐性债务即未入账的债务比较普遍。在做项目风险评估的时候,应当将隐性债务加到企业的负债规模里。目前,企业在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的负债是在征信中体现不出来的,所以在调查时要全方位的了解。大多数中小企业多会有民间负债,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要了解到大概数额与利息。企业的对外担保,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未决诉讼、未决仲裁等,属于或有负债,应纳入企业负债结构里去。特别要注意的是对外担保情况,这意味着企业的非经营性风险,并且企业经营者无法直接掌控,要注意对被担保方的侧面了解,分析风险。对于对外担保过量或单户较大的企业需要谨慎操作。
项目调查人员在项目操作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应该注重对项目人员的培养。提高培训质量,充分利用客户、专家顾问的知识和经验,加强业务人员对宏观趋势、目标行业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全面提高项目人员的综合能力。
3.2加强保后监管
企业出现不良一般发生在获得资金之后,在资金发挥效用的过程中。这时,要关注企业的资金流向,了解资金在企业各个生产模块的分布情况,以此推算出贷款资金发生的效益和机会成本,再结合保后监管了解到的信息,可以推断出企业经营的方向、层次和现状。通常采取的方法有几种,与银行沟通,了解企业资金流的异常变化;通过周边同类型企业等渠道了解企业现状以及经营者的品行爱好;定期收取企业财务报表;对水电费的缴纳金额的对比,职工工资的正常发放情况是否正常;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了解企业关联企业及个人情况是否正常;对贷款即将到期的企业,提前电话通知,督促其按期还款。如果出现预警,可以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减少损失。对在保项目的贷后监管,是降低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
3.3合理设置反担保措施
对于反担保措施的合理设置也可以防范风险的发生。反担保方案的制定,要以控制企业核心资产,核心人物资产为目标。担保公司在对企业实际控制人夫妻双方和相关股东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和企业财产抵押、股权质押等反担保措施的同时,还要对参与经营的实际控制人的子女承担无限连带,以及实际控制人的个人固定资产进行抵押。在项目调查过程中,企业实际控制人的家产要进行深入挖掘,围绕着企业资产状况、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进行收集,对企业资产的多少,其权属、状态进行了解,并取得书面证明。将来一旦发生风险可以采取有效措施,以其牵制违约。在合作初期对项目风险进行深入了解,合理设置反担保措施以分散风险,另一方面,反担保措施也应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适时调整,不能一成不变的根据以往的判断和经验进行融资担保合作。
3.4建立风险分散、转移机制引入再担保机构
融资性担保公司虽然收取3%左右的担保费,但是却承担了所有的风险。担保机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企业增信,分散银行的风险。在国外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法,就是根据所担保的额度不同,银行与担保机构进行比例分担,体现风险共担的理念,要争取与协作银行进行风险共担,不能仅仅依靠担保机构的努力,还需要国家出台政策措施进行“顶层设计”。
加入再担保体系是分散风险的有效手段。由再担保公司为担保机构的担保业务提供再担保服务,承担一定比例的代偿损失。通过再担保对担保机构代偿能力的确信有助于化解银行和担保机构之间的信用危机。不仅可以提高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整合担保资源,也可是适量减少担保机构的代偿损失。而再担保的选择,政策性质的是最理想的。因为通过政策性再担保建立体系,把强大的政府公信力注入到担保行业,转化为其社会公信力。对担保资源进行整合,强化对担保资源的管理,帮助融资性担保机构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获得更多的信息。而且政策性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不用压缩担保机构的利润空间,打消其积极性。同时,也更容易被社会认可,更加公平、公正惠及整个行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4担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分析
作为中小企业增信中介机构,在我国发展普惠金融的政策下担任重要的角色,担保公司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在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业内也出现了非法集资放贷等违规经营的乱象,行业正在经历规范整顿的“洗牌”阶段。因为国内外金融信用环境不同,担保机构在国外大多是以银行的形式出现。德国是以中小企业为基础的经济强国,中小企业对德国经济增量的贡献占了51.3%,但在近几年的欧债危机中,德国所受影响很小,这都归功于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起的支撑作用,融资担保体系的作用不可忽视。现对德国下萨克森州担保银行进行具体分析。在借鉴其担保行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思路建议。
在德国,担保银行采用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经营运作,具有显著的政府买服务的特征。政府主导着担保银行的发展,下萨克森州以政府财政为出资主体,设立州担保银行,从商业银行获取长期低息资金支持。运用杠杆的放大效应撬动银行资金投向中小企业,下萨克森州担保银行担保余额达到本金的16倍。对项目的收费按融资额收取评审费1%,按年度费率1%左右收取担保费。对于担保贷款项目代偿损失的分担比例,商业银行自行承担20%,担保银行80%;担保银行的80%再由联邦政府再担保分担31.2%,州政府20.8%,担保银行实际只承担28%。担保银行的损失率一般要求控制在3%以内,如果超过的话,可以通过提高政府损失承担比例或者提高担保费等方式予以补偿。在税收上也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如果担保银行的利润仍用在主营业务上,则不需要缴纳税费。
国内的信用环境比较差,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担保公司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必然产物。目前,我国融资担保行业在经历快速发展之后,存在的问题开始显现,进入了一个整合的阶段。我国的担保机构分为国有控股的政策性质的、民营性质的,结构比较单一,抗风险能力不足。所以可以参考下萨克州担保银行的发展模式,做大做强的民营担保机构可以引进国有资产,实行混合所有制。有政府的信用背景可以使担保资金充分发挥杠杆功能,提高资金放大倍数。把银行与担保机构紧密联合起来,银行不再是单一的客户渠道,而是要和担保机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利用银行强大的的客户信息网,双重把控风险。国家可以在税收上对担保机构进行减免政策,通过对担保机构业务分级,采取不同的税收政策。在鼓励担保机构更好的服务中小企业的同时,避免其他投机行为的发生。引导担保行业健康的发展。
在项目融资过程中,除了客观的真实资料数据必不可少之外,对于各行业的经验判断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建立中小企业行业经验数据库是必要之举,中小企业行业数据库是行业的相关数据和信息的汇总和集合,是项目调查人员的情报库。在担保机构首次介入某行业时,主要的数据可能是通过对经营者的访谈以及项目人员的实地考察获得,会需要进行同行业企业间的横向对比,从对比中分析出经营平均利润和经营风险。这些都需要中小企业行业经验数据库的支撑。同时,这也为项目人员调查前的准备工作提供较为充分的依据,使项目人员在调查过程中更有针对性。
大数据时代到来的当今经济形势下,多方机构合作,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企业信用有比较权威的三方机构进行评级,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提高企业违约成本,从而降低担保机构的风险。银行和担保的合作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大数据与云服务相结合,提升风险把控能力。组建云服务大数据征信平台,利用云计算管理软件采集动态的企业经营大数据,准确的分析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更有效的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参考文献:
[1]杨锡怀,杜辉.中小企业信用探索[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
[2]张国祥.小微企业融资:风险、机遇与未来[J].科学决策,2013.
[3]巴曙松.信用风险缓释技术研究――押品风险管理与新资本协议[J].金融市场研究,2008.
关键词:项目投资;风险分析;对策
项目投资作为现代企业扩张式发展的重要形式,是扩大企业经营规模、促进企业经济增长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手段。另一方面,企业选择项目进行投资虽然能获取长远的高收益,但在项目投资过程中,由于企业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信息本身的滞后性以及项目环境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使得投资项目始终伴随着高风险。有数据显示,实践中企业项目投资的成功率仅30%左右,因此,对企业而言,在项目投资全过程中多角度、多层级、全方位地做好风险分析,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将项目投资风险控制在所接受的范围之内,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以及跨越式发展,意义深远,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一、项目投资风险分析
整个投资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往往会面临数量大、种类多、内在关系错综复杂的风险因素,众多研究者结合研究角度的不同,将项目投资风险大致划分为外部风险与内部风险、静态风险与动态风险、主观风险与客观风险、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可管理风险和不可管理风险等类型,不同类型的风险因素结合具体项目情况再做细分。以项目投资外部风险与内部风险为例,外部风险又具体包括自然风险、政治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内部风险又具体包括技术风险(如可行性研究数据不全、施工工艺落后、施工方案不合理、工艺流程不合理、设计错误等方面风险)、非技术风险(如项目管理、组织、成本控制等方面风险)以及目标实现风险(如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及费用投资等方面风险)等。实践中,业界一般将风险分析划分为风险识别、风险估计以及风险评价三个阶段,此三部分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其主要流程包括如下几大步骤:搜集项目信息利用问卷调查、信息收集等途径进行风险因素搜集进行风险识别并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各个风险因素间关系调查判断建立风险分析模型风险权重向量求解风险因素排序风险因素评价。其中,风险识别是风险分析的基础,只有全面、正确地对投资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识别,才能实现对风险的估测和风险控制。实践中,可通过问卷调查、信息收集、专家访谈、敏感性分析等途径,对可能造成投资风险的各种主要因素、次要因素、明显因素以及各种隐含因素或是各种难以预料的因素进行总结、归纳,从而尽可能全面地发现投资项目可能包含的风险问题。进行了项目风险识别以后,再在此基础上结合各种影响投资风险的子因素,对造成影响的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估量、归纳,并构建起行之有效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根据所面临风险的性质、影响程度等风险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有力的防范和解决措施,从而通过有效的预警和事前预防达到降低风险发生,减少项目不必要损失的目标。
二、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
(一)运用科学的决策程序进行投资决策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决定了项目投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但项目投资风险虽然不可消除,却能够通过人为努力而降低,因此,在进行项目投资前企业应根据客观条件和投资项目的特点,运用科学的决策手段和方法进行投资决策,对项目建设的发展过程及所涉及的各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明确企业在项目投资全过程中将要面临的风险和压力,在此基础上将项目自身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企业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以及企业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等进行统筹结合,从可采取的多个投资决策方案中选取最满意的,从而达到降低投资风险、提升投资回报率的目标。实践中,企业因投资决策的随意性、盲目性和独断性而造成投资失败的案例普遍存在,这就需要项目决策者在项目投资过程中,按照“提出问题确定日期调查与预测拟定方案评价与选择方案纠正偏差补充新方案实施与控制反馈检查,修正目标更正决策的科学程序,多角度、多层级、全方位地分析项目可能存在的各种变量,依据可靠的数据资料以及科学的决策程序制定投资决策,切忌盲目决策和主观臆断的不负责任行为,从而有效地保证项目投资决策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 海洋石油工程项目 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海洋石油工程项目主要有工程投入高、风险高、造成损失大,涉及专业、界面多,技术复杂等诸多特点,随着海洋石油工业在国家能源战略地位的的提升,海洋石油工程建设项目向着高技术、大型化发展,海洋石油工程日趋复杂,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也随之增加,风险越来越大,而由风险造成的负面影响和损失也越来越高。如何有效控制风险,降低风险对整个工程的负面影响对整个工程项目能否顺利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风险的辨识评估
为了有效应对风险,应在项目启动之初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并对其发生的可能性和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估,找出最有可能发生且影响最大的风险,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应对方案。
1、风险的辨识
项目启动后,项目经理应立即着手结合以前项目的经验教训及当前项目面临的条件组织各方相关人员进行风险识别,必要时相关专家、相关方应参加。
由于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建造、安装等各阶段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风险辨识应针对各施工阶段分别进行,重点是有可能严重影响施工质量、进度、成本等的、造成重大安全环保事故、重大影响的风险事件,从人、机、料、法、环、测等各方面充分分析,找出所有可能的不确定因素,并逐一分析其可能造成的影响/损失。针对海洋石油工程建设项目特点,主要风险集中在船舶、场地等资源材料、施工环境条件、人力资源、计划工期的影响、基础数据、采办、厂家、外委等方面。
应对风险进行分类,工程项目风险由其来源可分为内部风险、外部风险,针对内部风险可分为:管理风险、技术风险、船舶、施工场地等资源风险、人力资源、资质能力等带来的风险等。
外部风险可分为:外委工作带来的风险、采办的风险、厂家资料、设备带来的风险、业主变更带来的风险、基础资料的风险等。
例如:海油石油工程建设项目在设计阶段的外部风险中有上一阶段设计深度不够或基础数据无法及时冻结的风险,导致工程详细设计阶段工作量增加,存在潜在的技术变更风险;设计技术方案审查风险,可能造成设计成果安全质量不符合要求;缺乏管网规划,3D设计前相关专业沟通不到位的风险,导致3D中后期3D大幅度调整;专业间界面不清的风险,导致扯皮现象,影响工程进度;3D模型审查不及时不全面的风险,导致各种问题无法及时发现纠正,影响后期设计等。
2、风险的分析评估
针对已识别的风险,项目经理应组织各方对风险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评价的方法主要是建立风险清单,要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造成影响/损失的程度进行排序,高发生率、高影响的风险放在上方,依次类推。项目经理应组织相关方对排序进行研究,并划分重要和次重要的风险,对次重要的风险再进行一次评估并排序,对重要的风险要进行管理。
例如在海洋石油工程建设项目中,通过对各阶段风险进行分析排序,典型风险清单如下:
序号 风险类别 风险描述 发生概率 影响程度 风险等级
设计阶段
1 输入风险 详细设计开工后,业主修改基础资料或提出新的要求。 2 5 10
2 重控风险 重量超出可控范围,或重心偏离 2 5 10
采办阶段
1 产品质量风险 产品质量不能满足相关技术要求。 2 4 8
2 采办风险 主要材料、大型主要设备到货不及时或材料到货质量不满足要求,造成无法正常施工或返工,或施工不能连续进行,增加安装风险,导致进度落后,项目成本增加。 4 4 16
建造阶段
1 安全风险 高空、动火、吊装作业,存在安全风险 3 5 15
2 施工风险 焊工焊接合格率低下,影响工程进度与成本。 2 3 6
3 资源风险 建造过程中重大方案施工相关资源未锁定。 2 5 10
4 管理风险 大型结构物建造投入人员较多,管理、组织、反馈、协调等流程可能存在不畅。 2 4 8
5 外部风险 施工分包商、业主等相关方因素带来的施工变化。 2 3 6
安装阶段
1 安全风险 大型吊装作业,存在坠物伤人、损坏设备的风险 3 5 15
2 资源风险 船舶资源未锁定 3 5 15
3 安装作业风险 海上安装作业时,吊装、铺管等的安全风险。 2 4 8
4 天气风险 突然的恶劣天气对海上施工影响 3 4 12
风险评估矩阵
风险的严重程度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评分 1 2 3 4 5
不会 有可能 有较大 有极大 肯定
发生 发生 可能发生 可能发生 会发生
1 1 2 3 4 5
可忽略
2 2 4 6 8 10
微小
3 3 6 9 12 15
中度
4 4 8 12 16 20
严重
5 5 10 15 20 25
关键
二、风险的防控措施
所有风险分析评价活动都只有一个目的――辅助工程项目组制定处理、防控风险的方案、措施。工程建设项目组应结合风险分析评价结果,针对不同重要程度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措施。
从管理的角度来考虑,风险的影响及概率是起着不同作用的,一个具有高影响且发生概率很低的风险因素不应该花太多的管理时间,而高影响且发生率从中到高的风险以及低影响且高概率的风险,应该首先列入管理考虑之中。通过分析评估,可提高工程项目在对项目风险防控的效率,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三、风险的监控跟踪
工程建设项目组应对风险情况进行监控跟踪,对不同的风险项要建立不同的风险监控的计划,确定在工程建设项目推进过程中已识别的风险还会有哪些变化,以便及时修正风险防控措施。
风险监控计划必须考虑如何有效规避风险、风险监控管理难度及意外事件的发生。风险跟踪应重点针对以下方面内容:
(1)实施对重要风险的跟踪,对于关键重大风险,应专人重点跟踪监控,对其发生的变化或产生新的风险应将及时进行分析研究,采取对策;;
(2)定期对风险进行一次跟踪。对于一般风险或影响微小的风险,如其没有造成后果,可定期跟踪。
(3)风险跟踪应与项目管理中的整体跟踪管理相一致;
(4)风险项目应随着时间的不同而相应地变化。
通过风险跟踪,进一步对风险进行管理,从而保证工程建设项目的如期完成。
四、结束语
风险会给工程建设项目造成影响,只有做好充分准备,分析预测,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有效规避风险的负面效应。同时,风险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风险及其影响程度也会随之变化,新的风险将会不断出现,因此,应对风险紧密跟踪,不断识别评估,调整策略和控制手段、措施,才能保证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大家在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方面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孙世鹏、邱明、赵德生《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及解决对策》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3)61-63。
关键词:工程项目 风险分析 风险控制 预案
一、工程案例
某火电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工作已经全部完成,现场的设计和服务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目前施工图设计已全部完成。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等主机设备及辅机设备采购全部完成,装置性材料采购完成97%。
安装工程中1#锅炉水压试验完成;1#汽机台板安装完成;2#锅炉钢结构及其附属结构安装全部完成,钢结构工程量1000吨;2#锅炉汽包吊装完成;1#、2#汽机定子吊装完成;循环水管道安装全部完成。烟囱钢内筒顶升完成,保温材料施工完成。
取水明渠砼完成2550m3(总量约为3962m3),取水口砼完成590m3(总量约为685m3);排水明渠砼全部完成,砼工程量约为4900m3;排水箱涵砼全部完成,砼工程量约为1600m3。主厂房装修工程完成;化水楼、网控楼和电气实验楼装修完成;材料库及检修间、海水淡化间彩钢板围护完成。为了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经济效益,需要对于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的应对预案,下面详细的分析一下工程的潜在风险。
二、工程项目风险分析
(一)项目所在地社会环境带来的风险
项目所在地社会环境复杂、各种社会势力经常阻挠和干预工程项目现场工作,造成项目工期延误和成本增加,并给项目履约带来风险。
(二)自然灾害风险
由于工程所在地处于地震和海啸等自然灾害高发区,地震和暴雨等自然灾害频发,不可抗力因素经常造成陆路交通中断和海上运输困难,造成项目工期延误和成本增加,并给项目履约带来风险。
(三)分包工程风险
业主指定码头和防波堤项目分包商资源严重不足、现场施工组织不能满足施工进度要求,施工进展缓慢,工程项目存在很大的履约风险,并造成工期延误和成本增加。由于业主行为的不规范(如:业主推荐或指定的分包商资源配置严重不足,施工组织不足以满足施工进度要求;业主对推荐或指定的分包商管理不到位,分包商滋事、阻工事件时有发生,对履约带来风险)和不能及时支付工程款等造成的风险。若项目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又无法通过其它方式予以解决,将增加项目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使项目履约产生困难。
(四)设计风险
EPC项目业主要求主要是面对项目功能的实现,没有明确的工作量,因此设计工作尤为重要。工程项目所在地气候条件、地质情况非常复杂,设计风险极大,然而EPC/交钥匙合同条件下承包商将承担项目风险的大多数(例如:码头工程成本远超投标预算),尤其是火电工程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不可知因素较多,这些都给项目部的设计实施和管理带来了很多无法预控的风险。
(五)分包风险
由于受工程所在地社会环境影响,当地分包商或潜在分包商考虑自身规避风险因素,致使项目选择分包商难度很大。分包商或是采取试探性方式进入当地建筑市场,资源投入不足以满足施工生产需要;或是增加分包成本约直接费的30~35%,项目成本远超预算成本。另外业主推荐或是指定的分包商资源配置不足,施工组织不力,不能满足施工进度要求,对履约造成潜在风险。
三、风险化解措施总结
(一)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深刻认识风险对EPC总承包项目的危害性、EPC总承包项目风险源的大量性。对于已知风险,动员项目资源予以减少;对可预测性和可管理性的风险,超前分析,认真识别,可靠评估,科学、慎重地进行风险管理规划、决策、控制和监督;对不可预测风险,应尽量通过假定和限制条件,使之变为已知和可控风险,再采取措施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项目风险管理人员制订项目风险管理计划,并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进行动态管理,实行目标管理,进行有效的指挥和协调,发现问题及时纠偏和处理。
(二)强化生产经营管理,创造经营效益,减少各种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
项目部加强设计管理,加强设计控制;加强分包管理,工程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工程施工整体经济策划,根据相关工程施工经验,分析项目履约过程中是否存在遗漏项目,在充分了解当地分包市场行情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工程分包单价,以投标价分析分解作为成本控制标准严格控制分包成本,同时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并充分考虑工程单价之间的平衡。同时加强对分包合同管理和现场的施工管理以减少和规避分包商的索赔;加强设备采购和租赁管理,严格控制采购和租赁成本;加强市场调研,掌握当地劳务、材料、施工设备供应信息,优化资源配置。
(三)积极采取技术性对策,回避、减轻、预防、分散项目风险
包括购买工程相关保险、分包履约保函和分包质量保证金等等,尽可能把风险分散给其他单位,包括业主、分包人、供应商等,合理地转移和消化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风险;与当地专业的律师事务所对接,聘请有工程经验的专业人员参与项目的管理,提高法律意识,依法签约和索赔,依法维权,依法经营,依法抵御风险,及时与业主做好结算及索赔相关基础性工作。
(四)项目履约潜在风险规避
项目开工前,要充分调查和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各个社会团体势力,优先选择当地具有实力和势力的建筑分包商施工,尽可能利用其本身的信用、融资和支付能力,并周全考虑分包合同,规避分包商索赔,分包合同履行时加强对分包商的监管,杜绝和避免其违约的事件发生。
对于设备物资采购,要充分利用银行承兑汇票,搞活短期融资,尽量采用延期付款和分期付款方式,以缓解资金压力。
继续加强同设计院的沟通,严格控制设计标准,加强与业主沟通尽快对图纸审批满足施工进度;加强市场调研和信息收集,掌握当地劳务、材料、施工设备供应信息,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减少施工人员、机械的大量进出,努力降低工程施工成本。
(五)项目其他经营风险化解
项目部申请进度款支付时,根据合同条款完善提供的资料,并须注意在日常的运作过程中严守合同,减少违约的事件发生;在审查我方提供的资料是否已符合合同规定的要求,在符合的情况下,业主故意拖欠款项,可以先举行双边谈判和协商,如不能解决,可由出面,如仍不能解决,可以考虑诉诸法律。
对于资金收支树立“紧收、紧支”观念,即支出要从紧,收入要追紧,要加强成本控制和费用管理,细算账,增收节支,开源节流;严格按照公司相关体系文件精神执行,提高项目部员工全员成本意识,各部门严格控制非生产性费用开支,不得超标准开支费用。
项目部积极开展资金测算预算工作,根据项目的现场施工进展情况等及时调整资金预算,提高资金收支预算的准确性;深挖资金潜力,进行资金统筹安排,通过资金预算和计划管理,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尽可能少融资或不融资,提高资金运作水平;对于可能存在的资金缺口,及时谋划,对融资成本进行综合分析,寻求最佳融资方法,确保项目资金链的畅通,降低财务费用支出。
四、结束语
在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对于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影响施工的因素进行细致、认真的判断和分析,能够对工程项目相关风险进行一定的预测与判断,从而能够针对性的作出响应,使风险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此外,随着项目进展和环境的变化,项目管理人员应当时刻关注项目面临的风险形式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否有新的风险出现,这些变化是否会对项目造成重大的损失。为确保能将风险事故的后果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不断将风险水平同评价基准相对照,最大程度上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将风险的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王克娜.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应用分析[J].管理观察,2014,15(28):106-107
[2]董芳芳.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控制[J].山西建筑,2014,40(2):258-259
[3]于波.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J].江西建材,2014,21(20):269-269
1.1国家政策的影响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在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方面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然而对其来讲,由于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系统相对落后,无法适应当前的宏观市场环境,企业投资项目内部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一是,市场经济的活跃,促使物价一再提高,劳动力价格也有所增加,国有企业的经营成本不断提高,由于其自身的生产能力的有限,以及缺少一定的外部政策,使其利润空间逐渐减小,面临着收益分配以及结算等多方面的风险。而且,今年来,我国中央银行不断对带看利率进行上调,导致国有企业在融资及投资方面的风险加大。另外,国有企业在投资项目的内部管理与控制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投资项目的内部控制与管理规章制度缺乏,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混乱,缺少科学完善的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体系,导致其投资项目与外部市场、政策环境的失调,无法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更不能对相关政策及市场机制的调整做出响应和预测,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1.2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力度不足
目前,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内部管理与控制独立性比较差,结构不尽合理,缺少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在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的内部,管理者常常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独断专行,使内部控制与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投资项目的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的不够完善,使得其防控监管的职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执行起来较为疲软,使得企业项目管理出现较多漏洞。而且,国有企业投资项目中的内控监督功能失衡严重,尤其对审计部门给予的重视与权力不足。在企业的管理和运作的过程中,内控监督对企业风险目标的理解分析和处理应对无法完成,其项目风险导向的作用丧失。
1.3风险控管机制不健全
评估及防控管理项目风险是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的主要职责。目前国有企业识别投资项目风险的能力较为滞后,合理的风险分析和管理机制缺乏,内部控制与管理对项目风险的“预警防控”作用处于被忽略的地位。在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中,国有企业不能有效连续地识别、监督、计量和评估项目风险,加大了企业在战略执行、产品组织运作和经营等方面的项目风险,使企业的发展增添了潜在的危害。另外,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制度一定要在全面有效、科学合理和及时实用的原则基础上建构。要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目标执行、资产保护以及生产经营效益的提高,合理科学的组织分工协作规划是重要条件。但是,目前国有企业科学性的投资项目内控组织分工不合理,组织规划设计不足,难以有效地进行内部控制与管理,致使投资效率低下,管理混乱。
1.4内部控制与管理的监督功能失衡
2014年12月30日,国有企业投资项目中的内控监督功能失衡严重,尤其没有给审计部门没有应有的权力,且重视不足。在企业管理运作的过程中,内控监督对企业投资项目风险目标的分析理解和应对处理无法完成,不能够发挥其项目风险导向的作用。国有企业投资决策机制不完善导致,资金流通不顺、流失严重,资本缺少安全性和完整性等问题。不能及时发现潜在的投资项目风险,更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致使投资经营决策出现重大失误,导致出现巨额的损失和不良资产。对资本结构的科学规划的缺乏,陈旧的投资管理模式,负债高垒,投资和融资成本高,投资项目风险高危不下,使企业的发展存在严重的隐患。
1.5投资项目风险预警系统体系的缺失
第一,缺少投资项目风险防范与预警意识。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投资环境,企业投资活动风险日益突出,但是,很多企业缺少投资项目风险预警系统体系,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投资活动健康有序运行。第二,缺少投资项目风险防范与处理相关制度。在进行投资项目风险防范环节上缺少预警机制,投资人员没有对相关投资项目风险评估的能力,更没有对投资项目风险预警的体系建设的科学方法,在投资制度和管理上严重缺失对投资项目风险额预警。国有企业在战略决策过程中,风险防范与预警意识淡薄,在企业进行战略决策时,也往往忽视对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规划风险投资管理体系不健全,甚至欠缺,在很大程度上使投资项目风险的危害加大,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降低,使得企业资金的最大效用无法发挥,更没有形成系统的、稳定的、科学的风险预警体系,导致企业战略决策滞后于风险的发生,往往在风险产生之后,才进行“亡羊补牢”式的补救,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损失。即使企业拥有相关的预警系统,由于没有与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有效联动,造成投资预警信号的精准性较低,实效性也相对较差。而且在投资项目风险评估方法上也缺少一定的科学合理性,导致企业风险预警功能的实效。
2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对策
多年实践经验表明,对所有企业来讲,建立完善内部控制与管理制度,对于企业投资项目收益有着举足轻重作用。投资行为是国有企业日常管理中极为重要经济性质活动,对于当前企业可持续发展影响越发深远,企业对其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基于此,该文接下来就对上述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存在主要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
2.1国家宏观环境方面
有关政府管理部门应从国有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健全相应有利于国有企业投资发展的制度政策,从宏观方面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一,加快推进对国有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成立国有企业资产评价机构,为国有企业的融资和投资进行指导,成立国有企业联合会组织,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第二,发挥政府的监督与调控职能,加强对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的监督与指导,建立专门的监督管控机构,对国有企业的经营运行进行有效地监管,以此提高国有企业财务及会计信息的质量,为其创设和谐地外部运营环境。
2.2优化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环境
使国有企业的投资内部环境从根本上得到优化,内部需求得到满足,健康积极的企业文化被建构起来,是建立健全企业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的重要的措施。健康正确的企业价值观有利于财务人员对企业使命感和认同感的培育,企业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增强,推动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得带有效的实施。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创造和谐、民主、公平的企业氛围,使内部控制与管理对投资风险管理作用最大化。强化投资风险防范能力,建立有效的投资风险管控制度,才能够使企业规避投资风险、查漏防弊得到有效保障。所以,企业应建立专职投资风险评估分析及管理防控部门,培养内部成员正确的投资风险意识,强化内部控制对投资风险的管理力度,扎实推进投资风险“预警”建设,建设科学严密的投资风险管理系统,使投资项目风险的发生得到有效防范。
2.3健全投资风险管控体系的监督机制
有效监督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情况,并及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措施,在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以,国有企业应将监督机制加入投资项目管控体系,定期的规范性监督投资风险管控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分析其发生原因,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应对措施,使投资风险管理的有效发挥受到保障。另外,还要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和内部控制力度,使得投资风险监督管理和两者合力,促进风险管理有序开展,推动企业可持续的、健康的发展实现。制定并实施以内部控制为依托的投资项目风险管理方案。该方案在起初制定投资风险管理目标的时候,就已经有效地结合了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方法,并且定期监测投资风险方案,进行及时整改,建立了科学规范的投资项目风险管理体系。
2.4完善内部控制与管理监督系统
在进行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的时候,将以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到底,使内部控制监督制度建立健全,以审计部门为主体,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在此基础上增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风险能力。内部控制能否实现有效的执行,需要审计客观公正的评价,独立的审计体制有利于使国有企业资源的安全性和国有企业财政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得到保障,找出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的薄弱之处,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测,提出应对的策略及发展的建议,进而使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臻于完善,并使投资管控实现自我诊断,实现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的自我诊断。坚持以审计部门为主体的政策路线,以预防为主的内部控制监督的系统,采取积极措施,有效监测,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了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审计需求是客观和公正的评价,建立独立的审计制度,以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实际和企业资源的安全性,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通过分析评估指出,应对策略与建议,从而达到完善的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的最终目标,实现监督管控的自我诊断。
2.5建立健全投资项目风险预警系统
在国有企业投资项目风险内部控制与管理工作中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投资管理更加高效便捷,风险管理信息的畅通无阻得到保障。企业财务工作与投资风险管理实现无缝对接,保证企业的风险投资管理人员最快地获取最有效、真实、精准的信息,并及时地反馈。强化财务信息管理的透明、公开化,最大化“预警”企业财政风险,建立健全企业风险投资管理体系,促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积极建构合理的风险财务审核体系,确保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的安全,并能够及时精准地分析和处理相关信息数据,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力,建立监管分开的责任制度,最大化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