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治安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治安管理基础知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4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治安管理基础知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治安管理基础知识

篇1

【关键词】商业银行 基础管理 立行之本 当务之急 重点内容

基础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核心,是商业银行健康持续发展的保证,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的根基。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国内金融业繁荣昌盛,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快速发展,为刺激国民经济可持续增长注入了无限活力。然而,在各项业务高速发展的同时,内部基础管理严重弱化,与业务发展形成鲜明的反差,给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带来新的风险隐患,进一步强化基础管理切实成为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

一、强化基础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强化基础管理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当前,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时期,科学发展的实质就是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作为商业银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首要任务是强化基础管理,夯实发展根基。过去,如果说银行管理存在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不相协调的诸多方面,那么,基础管理薄弱就是“软肋”,这不仅影响科学发展要求的落实,甚至威胁到银行的生存和员工的职业生涯。因此,基础管理不是抓不抓的问题,而是要下实功夫、下苦功夫,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抓。不是某个部门抓,而是要整体联动,齐抓共管。不是出了问题才抓,而是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不是阶段性地抓,而是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各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只有积极投身于基础管理工作之中,强化打基础、夯基础意识,认真抓好基础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基础管理水平,才能为科学发展打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二)强化基础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发展是企业的第一要务,基础管理作为经营管理的根本性要素,是支撑银行稳步发展的基石,只有打好基础,立足长远,各种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经营战略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我们只有把强化基础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彻底转变落后经营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陈旧工作习惯,真正实现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才能为各项业务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基础管理是加强风险控制的有力举措

从1995年巴林银行破产到2008年席卷全球的美国金融危机,从2006年山东德州建行刁娜案件到2007年河北邯郸农行金库被盗案件,虽然直接起因、案发过程和结果各不相同,但根本原因却惊人的一致,即基础管理不实。近几年,国内金融形势总体稳定,虽然金融大案要案和重大风险事件呈下降趋势,但商业银行内部突发性违规事件时有发生,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现象仍然存在,业务运行过程潜伏着诸多风险因素,虽然都持续开展了基础管理系列活动,但收效甚微,发展根基还没有真正夯实,需要继续下大力气狠抓各项制度落实,堵塞各种漏洞,消除各种隐患,继续夯实管理基础。因为,强化基础管理是控制各类风险的最有效形式。

(四)强化基础管理是打造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当前,银行之间竞争已经从单纯的业务竞争逐步转向了基础管理、员工素质、企业文化等多领域、全方位的竞争,其中,基础管理至关重要。因为,优秀的员工队伍、良好的企业文化出自于良好的管理,而良好的管理是业务快速发展的源动力。因此,各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必须把打基础作为银行和个人的共同责任,通过打牢基础,实现市场竞争力和综合盈利能力的显著提升。只有把基础管理水平提上来,才能打造出领先同业的竞争优势,才能在竞争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五)强化基础管理是应对金融危机影响的根本保障

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已经演变成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并由虚拟经济蔓延至实体经济。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国内经济下行趋势明显,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受来自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等方面的压力明显加大。虽然没有西方商业银行那样的切肤之痛,没有走到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但能否成功战胜危机,安全、平稳、健康的走下去,已经成为当前的首要问题。要抵御风险,必须抓住根本,切实强身健体。世界金融危机启示我们,不发展是最大的风险,而没有坚实基础的发展是盲目的、不可持续的发展。要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必须眼睛向内,苦练内功,着力强化基础管理,打牢基础,提升能力,在“危险”中找准“机遇”,在规避风险中健康发展。

总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商业银行必须坚持把全面基础管理作为紧要任务、重要前提和安身立命之本,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才能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有力支持。

二、当前基础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通过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构建内控体系、创新企业文化等措施,风险控制能力不断增强,各项业务取得长足发展。但基于“高速度、高增长、高指标”的压力,各级机构在基础管理上有所放松,管理意识减弱、管理能力下降、管理方法滞后、管理成效甚微。“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旧习显得较为突出,内部管理“虚多实少”,发展跟基很不牢靠,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思想认识不清晰

在争份额、抢市场、拼速度的大环境下,少数经营管理者对基础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部分员工岗位尽职意识不强,对苗头性问题缺乏敏感,工作粗心、经营粗放,普遍存在轻管理、轻规范、轻质量的现象。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Q016.5+5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越来越显现出其命脉作用。建筑是决定经济水平的参照,所以建设高水平工程成为了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而建筑工程机械又是建设的臂膀,所以,严格的管理施工机械,才可以为工程质量和工程效益提供保障。

1 施工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

对于建筑工程,不仅是基础施工阶段还整个工程施工期间,对施工的机械设备都有着不同需求,建筑工程施工环境恶劣,设备复杂多样,机械设备操作技术要求高,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要合理的调配工程的机械设备,对各类设备的运行情况要详细掌握,随时对设备的安全情况进行检查,以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2 当前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机构不健全

目前,部分建筑施工企业过分注重企业的经济利益部分,而忽视了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这对于建筑施工的分布广、设备、人员调配频繁的施工现场来说,机械设备的安全问题成了最大的隐患。施工企业为了节约开支,精简了部分管理人员,把机械设备归纳为现场的一部分,觉得和管理部门没太大关系,这样就造成了建筑施工企业对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极大漏洞,严重影响了施工的安全,做为一个建筑施工企业来说,需要建立完善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健全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职能。

2.2 机械装备落后,设备盲目购置

建筑工程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程,不可预见的因素很多。施工机械的数量种类都要根据施工的环境、条件等因素来决定。先进多样的机械设备配置,对施工方法和工艺的多样性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虽然设备配置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工程质量和进度,但是施工企业也不能只盲目的追求量数量而忽视其对自己企业的适应度。要切合企业实际,根据正式的需求进行购置,才能全方位的发挥机械的高效功能,而且还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购置成本。这就要求施工企业要真实的了解自己的公司现状,对设备配置要有长远规划,才能有效避免造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发生。

2.3 机械管理与生产管理存在矛盾

一个企业要保证科学合理的运作,就要重视制度的约束作用。完善的管理,科学的考核,就能极大地调动职工、机械设备的工作积极性,消除“大锅饭”意识。科学全面的管理制度也消除了很多管理上的死角,使机械管理不再仅仅是车辆机械的油料和安全的管理。

3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企业管理首先就是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市场需求的发展演变带动企业的管理机制的改进,才是一个市场化的良性循环。合理的管理机制包括很多方面,但是能真正完全调动全员积极性,群策群力,认真主动的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方法就是完善的奖罚兑现机制。经济利益与施工管理有效结合。而且为了更大限度的扩大有利面的影响,要遵循奖大于罚的原则。

3.1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实施规范化的管理机制。

3.2 制定严格的管理方案,并下发到所有操作人员手里,详细了解施工中的各种相关细则。

3.3 严格控制工程机械操作人员的的使用情况,实行严要求,高标准,减少事故的发生率。

3.4 坚持机械设备的质量检查制度。机械设备部每月定期进行一次质量检查,每次检查结果通报,并与奖惩挂钩。

3.5 奖罚分明,对在关键岗位和关键工种上的机械工作人员,实行奖金上的倾斜政策。

3.6 实行机械设备管理例会。在工程施工的工地,按时招开机械设备管理的例会,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机械设备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使在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的运行问题和进度等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得到及时的沟通,并进一步加以完善,设备管理例会使机械设备在施工中的具体使用问题得到了及时的调整及落实,使工程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工程机械设备的合理使用,及工程进度的顺利进行。

4 加强设备维修和保养,提高设备完好率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是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一部分,施工是一个连续性的活动,所以对机械设备的需求就更加严格,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稳定的运行情况是保证工程施工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所以在机械设备现场,需要有专职检修保人员对设备进行及时有效的维护,以避免因小故障累积成大事故,导致整个工程停工。所以对于机械设备的检测是保证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各部门相关人员的协调配合,特别是设备的操作人员,更要及时发现设备的不正常状况,及时采取措施,以免故障变大,影响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

由于施工的特殊性,对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感觉还存在着很大的困难,部分设备的维护状况还很不尽如人意,如完成施工任务的设备没有清洗,严重的会造成影响设备的使用效果;部分陈旧的设备维护起来很困难;设备的专业维修人员缺乏,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

5 强化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素质

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提高其技术素质和业务能力,是强化现场机械设备管理,为安全生产服务的基础。班组在“三级”安全教育中,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是其中主要内容之一,但设备的完好与否,是同等重要的。我们要杜绝“三违”现象,同样要强调施工设备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它不仅关系到设备的本质安全,同时直接危及操作人员的人生安全。试想,若一台残缺不齐的设备,操控困难、运行不稳,或是安全装置失灵,甚至缺失,其将要产生的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要强化安全教育、全员参与,使“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的自觉行为,在学习教育中,努力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质,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积极主动参与设备管理和安全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施工设备,朝着大型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设备的操作人员以及检修人员、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技术水平、必须与其相匹配,否则,不仅不能发挥设备的正常功能,反而容易造成设备非正常损坏,影响设备的本质安全和使用寿命。因此,建立和落实设备的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地进行技术培训,制定可行的安全操作规程,是保证设备安全的必要条件。

结语

设备安全管理,不仅属于安全管理的范畴,而且也是设备管理的业务范围,两者是交叉相融的。设备的管理不能不讲安全,安全管理必讲设备的安全。所以,提倡“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和“安全无小事、安全从我做起”的全员安全意识,是促进设备安全管理迈向新高度的推动力,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袁鲁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9):134.

[2]施宝印.论工程机械的安全管理问题[J].科技与管理,2009(3):45.

[3]段红升.工程机械安全管理之我见[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1(4):57.

篇3

一、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机制之问题

自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总量持续扩大,相关法律制度相继完善。2011年国家质检总局在《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中建立了风险预警制度。2015 年实施的新修订《食品安全法》进一步强化了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对进出口食品监管的主体地位,厘清了尚无国家安全标准的进口食品检验程序,明确了境外出口商和生产企业、进口商的义务,并规定了进口食品安全风险的应对措施,同时建立了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的进口和销售记录制度、进出口食品危机监测预警制度、进出口食品安全信息及信用管理制度等。

此外,TBT 协议和SPS 协议都规定了各成员国在制定和修改相关食品安全贸易措施时要告之利益相关国,并允许其提出质疑。如利益相关国提出要求,该成员国还应提供制定和修改的理由。对WTO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限制条件的利用,原本可以有效减少我国食品进出口企业在面临食品安全危机时遭受的损失,但是我国在进出口食品安全危机应对措施中却缺乏与以上两个协议的衔接,往往避开WTO 另辟解决途径。这样不仅耗时耗力,不利于危机的顺利解决,也让WTO 的相关规则在实际操作中成为了一纸空文,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发达国家进出口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机制之分析

在机构设置上,日本设立了独立的食品安全委员会。以此为核心,协调与农林水产省、厚生劳动省针对进出口食品安全的危机管理的工作。食品安全委员会主要负责各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和协调,同时通过搜集、分析国内外食品安全危机信息,向国民提供科学建议。在制度保障方面,通过修订《食品安全基本法》和《食品卫生法》,规定了政府的危机应急管理体制的事项,设立了进出口食品身份认证制度。美国采取由中央政府各部门按照食品类别或环节进行分工、共同管理的模式,由多个部门组成的总统食品安全委员会来协调全国的食品安全工作。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食品安全检验署(FSIS)和动植物卫生检验署(APHIS)及环境保护署(EPA)则分别负责食品的安全管理与执法,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监督处理外来动植物疫病传入和残留农药标准的制定。在法律体系上实行权力分立,使立法、司法、执法机构在出口食品安全体系中均承担责任。同时重视出口食品安全的风险管理,建立了预防、处理和食品召回制度。

三、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机制之改

进出口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涉及准入标准、检验检疫、贸易壁垒等问题。改进与完善我国出口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机制,应当立足于出口食品安全危机的特殊性,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特殊的食品经济体系与具体国情来设计。进出口食品安全危机平息之后,通常会出现危机受害者的经济损失问题、食品进出口企业如何重新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等一些衍生性问题。我国虽然经历多次进出口食品安全危机,但却没有形成危机的善后管理体系。因此,有必要对进出口食品安全危机管理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客观评价,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此外,由于进出口食品安全危机有时会持续较长时间,对进出口企业而言往往要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有必要形成以企业出资为主、社会出资为辅,行业协会主管、政府监督的专项危机管理善后基金,通过该基金对进出口企业予以经济安抚,减轻物质损失。

同时,对损失严重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一定的扶持,帮助其反思食品安全危机发生的原因,扶持企业重新进入正确的发展轨道。

篇4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

引言:

近两年来,在施工中房屋倒塌的事故和工程质量所产生的事故越来越多,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建筑市场的混乱所造成的,使房屋的建筑施工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加强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措施。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影响的因素

1.1人的因素难以实现全面有效控制由于建筑现场施工的操作型工序产品都具备了劳动密集型的特性,因此,在施工的时候所投入的劳动力就会更多,所以很难对每一个操作人员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在工程的实践过程中,许多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行为也大大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质量。

1.2部分施工材料质量存在隐患

由于在建筑施工中其所需的材料是较为广泛的,例如水泥、沙石和钢筋等等。此外,由于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操作型工序产品的面广且量大,因此,如果想要对施工的材料进行全面的检查,是较难实现的一个方向,所以大部分施工企业都是采取抽验的方式来对施工现场材料进行检查。这也就造成部分的施工材料质量问题没有被检查出来,使得施工材料的质量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出现施工材料隐患。

1.3其他方面影响因素

除了上面两方面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外,许多的劣质工程也是来自于施工过程中,只要包括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淡薄,管理人员的监管的力度不足、质量监管体系不全,质管人员配备和素质和先进设备的配置等方面。在施工的过程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不运用正当的手段来承揽工程的施工任务。

2.加强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措施

2.1要完善建筑市场,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建筑施工企业如果处在于一个不对称的环境中,就无法正常的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因此,要全面完善建筑市场,把无形的市场变成有形市场,把无序的市场变成有序的市场,一步步的规范建筑市场,使竞争有序、行为规范,从而建立起一个稳定健康的建筑市场体系。

2.2施工单位内部对工程质量的管理

2.2.1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其质量的好坏与施工单位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要全面保证施工的质量,施工单位就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来颁布和执行施工规范,明确施工的责任和义务。按照资质等级来承担相应的工程任务,不能够超越施工资质的等级和业务范围,不能够转包工程,施工单位一旦开始接受工程,就必须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负责,全面落实质量责任制,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加强计量、检测等基础工作,广泛采用新技术和适用技术。

2.2.2施工单位对建筑材料、构配件及建筑设备的管理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施工单位所使用的原材料、建筑设备等都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不合格的坚决不能使用到工程中去。在施工开始之前,必须对建筑材料的合格证进行全面的检查,还要连同监理方对材料进行试验检查,对一些钢筋的强度、塑性等指标也要抽样检测。建筑设备必须有使用说明书、质量认证编号和许可证编号。

2.2.3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施工人员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保证人”,想要全面加强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就必须先对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包括质量知识、施工技术和安全知识,让施工人员能够熟悉操作中的要点和难点,从而有效的控制施工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质量问题。

2.3全面加强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施工质量意识

工程质量监督是一项集法律、技术、经济和行政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属行政和技术的监督执法。因此,监督队伍素质的高低,执法能力的强弱是搞好工程质量监督的基础。要振兴建筑业,必须提高监督队伍的质量意识。监督机构是工程质量认证的专门部门,它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人员素质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目标的成败,是工程质量高低、优劣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控制工程质量首先要从严格人员准人和提高人员素质抓起。在新的形势下,培养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建立监督机构的内部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监督站的地位和作用,是我们提高整个建筑业质量意识,解决处理质量问题的关键所在。

2.4加快市场击规建设, 使建筑市场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企业全面的进入市场的形势下,建筑业立法在保护行业的合法权益,深化改革建筑业,使其发挥应有的效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建筑业的发展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由于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建筑业的立法工作也将市场经济活动中所出现的各种新经济关系作为了需调整对象。由此可见,全面运用法律来保证市场运行和市场主体的行为规范化,是实现建筑市场法制化的基础。

3.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确保措施

3.1要加强重视质量意识,提高施工人员整体素质,加强施工质量的予控教育和素质教育工程质量管理是一项集法律、技术、经济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因此,良好的管理队伍素质,是搞好工程质量管理的基础。

要增高人员的素质涵盖参与施工活动的人群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控制能力、作业能力及道德品质等诸多方面。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目标的成败,是工程质量高低、优劣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控制工程质量首先要从严格人员准入和提高人员素质抓起。目前在一部分施工单位,管理人员技术力量薄弱,技术人员对钢筋或混凝土工程的一些基本常识还不清楚, 就仓促上岗,因此在施工中常常发现钢筋的正负筋搁反、搭接长度不一、对抗剪钢筋如何制作、水灰比如何控制,施工缝如何留置等掌握不住,有的技术人员对施工验收规范, 检测标准很不了解,因此,予控教育便显得十分重要,必须将素质教育落实到人,明确责任。

4.施工单位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质保体系

质保体系的完善与否将直接影响施工期间能否真正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施工单位一定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质保体系,才能真正保证质量控制的实施, 要建立一个质保体系,最重要的是使其有效运行。其次,建立和运行质量保证体系。再者,从工程调研和任务承接、施工准备、材料采购、施工生产、试验与检验、建筑产品功能试验、施工交验、回访用户与保修这8个环节完善和改进质量体系结构,并使之有效控制运行,旨在严密控制建筑产品质量。人人提高质量意识,才能确保质量的提高。

6、结语

综上所述,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工程的整体质量的好坏与国家经济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就会产生许多的全副隐患和质量事故,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把质量管理作为头等大事,只有具备良好的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能力,才可以使整个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果和产品得到有效的保证,从而全面提高房屋建筑施工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永涛.浅议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与安全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09(10).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管理

建筑企业包含许多危险的因素,但是近年来屡屡发生不少施工事故,给国家和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安全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对于生命来说,在生命消逝后才来后悔和补救,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建筑企业要做好预防工作,提高施工进程的安全性和保障性,防止类似的事故重复发生。

1 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主要因素

1.1 没有建立健全有力的监督体系

建筑企业风险高,但利润大,不少企业受利润的驱使,没有建立健全有力的监督机制。有的企业本身安全意识就淡薄又落后,对企业的监督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因此监督工作很难做到位。政府对建筑企业的监管能力有限,企业自身又没有加大监督的力度,靠市场的调节时间长而且往往很难收取到想要的效果,因此建筑施工安全情况难以好转。

1.2 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

员工是企业的血脉,没有员工的辛勤工作,也就没有企业的蓬勃发展,因此员工的对企业的影响甚大。然而大部分的建筑工程员工的安全意识淡薄,对自身的安全保障能力有限。同时建筑企业的领导者也没有建立很好的安全意识,企业领导者不能以身作则,也就很难把安全意识灌输给手下的员工。领导者对安全工作不重视,也就没有办法在企业建立完善的安全体系。人是经济活动的承担者,不从思维意识上转变理念,也就没有办法改变企业上下员工对施工安全的行为。

1.3 施工的机械或者工具不及格

工程建筑施工离不开施工材料和施工机械,但是劣质的施工材料会在无形中增大施工的风险。在工程施工前期,有的材料承包商为了谋取私利,以次充好,加上材料的抽检不能保证全部材料都及格,这些都会导致假冒伪劣的材料参与到建筑施工的环节,增大建筑施工的安全隐患。施工机械作为大型的工具,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危险性,操作技术不当或者机械老化维护不当,都会增加施工过程中的风险。

1.4 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建筑工程的施工会制定严密的施工方案,包括在建设时采用的技术方案,施工设计等等,但有的施工单位虽然有施工的方案,但是没有严格执行,甚至有违规操作的行为,例如随便串联电线导致短路、高空作业把拆模和支架往下扔、工人疲劳作业等等,这些都容易导致施工事故的产生,影响了工程的施工安全。同时建筑企业也有自身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但有的员工没有遵守规章制度开展施工工作,因此导致施工事故的产生。

2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2.1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法制管理

建筑企业要建立健全有力的监督机制,才能对建筑企业有一定的约束力。对于建筑工程中有可能出现违章现象的环境进行监管,监督企业的工作人员,防止,私相授受的现象出现。政府要加强法制管理,完善安全法规,建筑企业要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保障员工和工人的劳动权益,提高他们的安全保障。建筑企业也要加强日常的监督工作,在法律的监管下,对于有出现违规作业的建筑企业要进行长期监督和举报,对于屡次出现违章的建筑企业要进行惩处,甚至让该企业退出建筑市场。做好企业监督工作,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降低施工风险,保证施工安全。

2.2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建筑企业要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培养职业道德,加强他们的安全教育管理。建筑企业要扩大人才招聘的渠道,不断吸收高素质人才,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能降低企业的施工风险,加强企业的质量管理。对于已招聘的员工,要灌输安全意识,做好员工培训工作,对于工地施工的工人更加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对于违章操作的员工要进行处罚,建筑企业只有做到赏罚分明,才能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对于在施工现场的农民工,建筑企业也要做到一视同仁。由于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低,企业甚至要更加注重对农民工技术的培养。建筑企业要统一对农民工进行培训,理论结合实际,采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对农民工灌输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技能,只有具备安全意识和受过技能岗位培训的农民工,才能持证上岗。而且建筑企业要不定期对农民工的证件进行检查,防止有人造假,对于出现伪造证件或者技术不过关的员工,一定要及时停工,并且给予一定处罚,以儆效尤。施工单位要确保每一个进入施工现场的员工和民工,都是具有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的。

2.3 加强企业建筑材料和机械的管理

造成施工事故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施工的材料和施工器械不过关,因此建筑企业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管理,对于建筑材料,要首先保证材料购入的渠道合法。建筑企业要挑选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强的正直员工来把好采购的关卡,要广泛地收集建筑材料的信息,做到货比三家,择优录取。建筑企业要定期对供货商进行突击检查,防止供货商们以次充好,鱼目混珠。施工企业要定期对建筑材料进行抽样调查,检查材料的说明书和检测报告等资料,保证材料质量安全,再由监理工作人员进行验收,只有合格的材料才能为施工单位所用。

大型机械是施工中最常见的工具,对于施工用的机械,要做好维护和保养,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对于部分损耗严重的机械,要进行及时的更换,破格使用只会增加安全隐患,为工人施工增加使用风险。对于施工机械的验收同样要把好质量的关卡,只有经过检测的良好的施工材料和机械,才能提高施工的质量,好的质量自然会为企业带来好的收益。

2.4 不断开发新设备,提高技术

21世纪是快速发展的世纪,一切都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创造比制造更加重要,因此建筑企业要不断优化自身的产业结构,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同时拨款作为研究经费,对施工的设备和技术进行研究,做好安全科学研究工作,有条件的还可以成立设备研究机构,不断开发出新的设备和新的技术,提高建筑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扩大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企业施工风险,做好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同时也为建筑企业提供安全咨询的渠道。建筑企业要做好成本控制,减少成本支出,提高施工技术才能减少施工事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5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

建筑企业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落实员工和工人的安全责任,保证当每个环节出现问题的时候都可以找到人来承担责任。同时企业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每一次的施工事故对企业来说就会带来一次负面的影响,因此企业要尽量减少施工事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建筑企业要做好安全检查工作,当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不安全行为的时候,要及时指出并制止,从而消除施工事故隐患。施工事故是难以避免的,当施工过程中真的出现了事故时,企业不能逃避,要以认真严肃的态度对待,做到不隐瞒不谎报,有人员伤亡的时候要积极抢救伤员,安抚伤员家人情绪,事后要分析事故形成的原因,作出深刻检讨,防止下一次类似事故的产生。

我国建筑业正处于上升阶段,为了让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要求建筑企业要做好产业升级调整,把好施工安全的关卡,提高建筑企业质量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扩大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又快又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钟炳芬.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与质量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1).

篇6

1.1设计目标

系统总体目标是:一套部署于省级节点、地市核心节点、网络终端接入用户等互联网环境下各信息中心单位的网络安全事件警务应急处置与管理平台。

1.2总体设计

为保障信息安全性,不少单位在信息网络中配置了安全产品,如防火墙、入侵监测、防病毒系统等等。这些系统部署在信息网络中,安全信息分散在这些系统中,为了及时有效地了解这些系统的运行状况,对整个网络的安全状况做出评估,可以通过部署一套网络信息安全监视及管理平台解决这一问题。平台设计定位应该将各级单位信息网络中与安全相关的信息集中,利用数据仓库技术作灵活的展示。应该能够实现对网络安全产品、网络组网产品、网络节点及服务器等产品、系统进行信息搜集、分析处理及预警等功能。应对相关信息生成定期报表,对安全事件做出预警及辅助决策等等。

2实现功能

首先,要实现对所有接入教育科研网高校信息中心设备的漏洞扫描,能够及时发现漏洞及风险点。其次,对扫描出的漏洞、风险点能够实现科学地统计、分析、排名。再次,能够对各高校信息中心发生的安全事件进行扫描、上报、报警并进行统计分析。并且能够对安全事件进行应急处置。能够根据不断更新的专家知识库,为应急处置工作组提供专家辅助决策功能。具体如下。

2.1完整的Web服务支持

软件系统应该能够提供完整的、可移植的Web服务支持、能够进行互操作。

2.2自动收集安全事件

由于网络设备都是在热运行的,因此应能够在线完成安全数据的收集。由于用户安全数据随网络运行实时产生,数据量呈海量增长态势,因此手动收集数据是不可行的。系统应该提供在设备热运行的过程中收集安全数据,不需要停机或者中断,对于用户的网络几乎没有额外的负担。所有数据收集应具有实时性,自动性,可以实时反应网络的安全状况。

2.3自动进行安全事件分析

设计出的系统应该实现对于安全事件的自动分析,用户提供一些基本的设置信息,例如安全等级,是否忽略警告信息等,系统就应进行及时、准确响应,自动过滤掉非安全事件等等。

2.4安全预警

发现及分析出网络存在的安全事件后,该系统应根据用户配置自动生成预警报告,并且通过各种方式通知警戒单位。

2.5查看、管理设备

应能够快速、简便地查看和管理设备,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节省用户的培训时间和成本。

3结论

篇7

车间认真贯彻学习集团公司制定的《有限公司基础管理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质量、计量和标准化管理部分)》。车间紧紧抓住《方案》中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工作目标,通过多种形式展开对基础管理建设工程方案的学习。

车间领导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将其主要精髓通过例会和班组活动的形式传达给车间的每一名员工。让大家真切的了解《方案》在实际生产中产生的有效作用。并在班组活动中与员工积极讨论、学习,联系现场操作,制定出提高现场标准的质量要求,完善生产过程中计量与自动化系统,仪表与控制系统的检定,进一步加强了生产标准化管理水平。

车间作为产品的最终质量控制工段,根据方案中加强过程质量控制出版报宣传,对生产装置严格按照工艺指标进行质量控制,平稳操作,确保表活剂产品一次性合格率。生产工段的特点就是多种原料按一定比例注入反应釜,这对每种原料的质量要求更是严中有细。操作人员对生产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进行调整,避免出现质量事故,全面提升产品质量。   按照分公司的要求,车间出色的完成了公司安排的生产任务,截止2012年9月24日,生产128批次,756釜,累计生产15521.94吨。其中使用5#酸替代B段烷基苯生产63次,累计消耗5#酸12358桶(平均每天抽取50余桶),生产成品4780.59吨,创历史新高。

为强化工程建设质量控制,技术员及安全员制定工程质量培训教案,对每一个班组进行质量培训,考核指导活动。今年车间多处检修同时展开,车间领导确定建设工程的质量要求,制定并实施质量控制措施。每一名现场监护人,认真把握质量控制点,要求与措施,严格监督施工程序,确保施工建设质量。

通过开展本次方案,车间从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两大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开展质量管理,技能提高、安全知识等培训,提高队伍操作水平,为公司的安全生产平稳高效运行提供保障。

篇8

一、积极安排部署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各项整治工作取得圆满成果。

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是09年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工作,活动涉及多方面、多部门,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及取得全面胜利,我处积极安排部署,通过成立领导组织、制定下发整治方案、组织召开会议、定期进行督导等方式,推动了各环节的整治工作全面顺利进展,同时及时收报整理信息,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先后两次代表全省接受农业部的检查,得到农业部和省局检查组的充分肯定。

活动期间,全市共检查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企业3870家(次),检查畜禽养(来源:文秘站 )殖场24075家(次),立案查处饲料兽药案件149起;活动期间共发放各类宣传材料6.6万份,指导培训86场次,接收培训人员达12800人次;监测场所615个,抽检生鲜乳、饲料及兽药、畜产品样品1994批次,总体合格率达到97.5%。

二、重点开展瘦肉精等违禁物质专项整治工作,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一是坚持对养殖环节进行检查和排查。为打击在养殖等环节使用瘦肉精的违法行为,组织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春季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和打击滥用非法添加物专项整治行动,并针对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突出问题,开展了3次集中排查和抽检活动。

二是精心组织安排部署。先后召开3次专题会议,对整治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三是加大案件查处力度,打击不法行为。在春季瘦肉精专项整治中,根据外省反馈的检测信息,严厉查处了使用瘦肉精的违法行为,移交公安机关批捕了一名诱导养殖户使用瘦肉精的生猪经纪人,行政拘留2名养殖户,在当地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力。

四是为拓宽监督渠道,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打击瘦肉精违法行为,在局党组的大力把持下,在《__日报》上公布了瘦肉精举报电话,并设立了5万元的瘦肉精专项举报奖励基金,鼓励广大群众举报违法使用瘦肉精的违法行为,形成全民参与监督、全面联打的良好局面。

三、全面开展饲料质量安专项整治工作,确保畜产品生产投入品安全。

一是认真做好饲料生产企业年度备案工作。二是配合省局做好饲料企业生产证、号的审核发放工作。三是重点开展了蛋白饲料原料的专项整治活动。四是于年初组织饲料生产行业座谈会,会上我市15家大型企业负责人代表饲料生产行业向社会郑重承诺“合法生产和经营,自觉抵制违使用禁药物和添加剂,保证质量安全”。

四、积极开展无公害畜产品专项整治工作,加大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步伐。

一是实行项目与认定认证挂钩,提高养殖企业完善生产条件、申请认证积极性。

二是为加大推进我市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步伐,借助扶持政策和沿黄畜牧业发展项目资金,完善提高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同时在全市落实获证和新申报企业实行"六个一"规范工程,并印制200套生产记录无偿供企业使用,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

三是加强现场指导和培训,为提高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质量安全意识与标准化生产意识。

篇9

关键词:建筑施工 给排水 安全管理 质量管理

一、我国目前建筑行业给排水施工的存在的问题

1.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问题

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安全管理存在如下问题:(1)施工期间没有或很少到各施工现场检查指导,造成很多违章作业(2)监督检查各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机构能否正常开展工作,施工前安全教育以及施工中各项安全措施没有具体落实;(3)各施工单位开挖管沟断路时,没有提前上报总承包单位,导致承包单位不能根据施工道路布置施工,在同条道路上不能统一安排施工挖管沟时间,导致不能按期完成施工并恢复道路交通;(4)凉水塔安装施工不以防火工作为重点,施工顺序混乱,使用电动工具时,对导线绝缘性和工具安全性没有进行检查,有时导致电火花引起火灾;(5)总承包单位没有统一规划埋设临时施工用水管网,管线没有埋设在冰冻线以下,在施工用水主管网内设置消火栓数量不能确定。

2.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2.1施工过程中工艺粗糙造成的现象,如水管连接处渗水,设备安装尺寸不精确造成的噪音过大等;建材质量不过关造成的现象,如材料进场不按规定验收,造成使用时发现水管开裂水嘴、阀门关闭不严等现象,设计考虑不周造成的现象,如阀门数量不足、泵房内未考虑排水等;在建筑设计时,对管道及设备的设计安装缺乏精确的计算,致使在实际安装操作时接口不准,设备位置不准,坡度、标高、位置发生偏差,有的对管道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缺乏必要的说明,造成施工质量不合标准,有些单位为降低工程造价,忽视工程质量,片面压低造价,导致施工单位购买劣质产品。

2.2施工程序不规范,管道安装施工与其它建筑施工一样,有着内在的规律性,这就要求施工时严格按科学的程序进行,防止随意性和盲目性,如管道的安装,如果前后顺序颠倒,就会使管道无法安装到预定的位置。

2.3技术水平未达标准,在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中,因施工技术水平不高,而造成质量问题的占很大比例,很多技术工人,连起码的施工工艺都不懂,就滥竽充数,在一线施工;有些施工技术人员,没有施工经验,甚至连图纸都吃不透,就独挡一面;一些监理人员未经培训,连上岗资格都没有,直接影响了给排水工程的质量。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抓好给排水工程质量,要按程序施工,重视人员的素质、材料的选择等,这几个主要环节其核心是建立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严格的管理,落实到施工过程中。

二.建筑给排水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管理的对策

1.管道安装材料的质量和尺寸标准要统一:(1)安装要符合给水、排水施工的标准,用材质量标准要统一,实施要到位,如在排污、雨水管道立管上应设置排水检查,其中心距楼地面为1m;(2)管道试验压力及介质按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要求进行,不要在施工过程中妄加改动;(3)排水管、雨水管应作灌水试验,确保实施顺畅;4)管道支吊架安装要根据《管道支吊架安装标准图册》和设计要求及施工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施工。

2.室内给水管道安装施工质量管理:(1)隐蔽管道和给水、消防系统的水压试验结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并办理验收手续,符合标准方才接收,以杜绝隐患;(2)管道及管道支座(墩)严禁铺设在未经处理的松土上,这会由于地势高低不一导致设备安装高低不一,导致断开,破损等;(3)给水系统竣工后或交付使用前,必须进行吹洗,保证管道清洁投入使用和用水安全。

3.管道附件及卫生器具给水配件的安装施工质量管理:(1)管道附件安装要注重质量选材,自动喷洒和水幕消防装置的喷头位置、间距和方向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2)自动喷洒和水幕消防装置头安装应在管道系统完成试压和冲洗后进行,以防止堵塞和不能正常投入使用,同时应注意与土建吊顶和装饰施工的配合。

三.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安全质量管理的实施

1实行跟踪监理,加强过程控制

1.1给排水项目施工的质量是在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分项工程中创造出来的,而不是靠检验和评定出来的。因此,要求管理人员对每道工序均进行过程控制。特别对于进场的要投入使用的原材料由监理工程师按规定比例和频率进行抽检,确定符合质量要求后才允许使用。合格材料在场内应分类堆放,不合格材料要清退出场。

1.2在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要进行跟踪监控督促承包商坚持实行工序施工活动前的操作技术交底制度,向所有参与者明确施工质量要求,由全员自觉维护工程质量,提高质量;密切注意承包方在施工准备前各阶段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各方面的因素和是否发生了不利于保证工程质量的变化,以及工艺与操作情况是否始终符合要求等。

1.3总监和总监代表要督促专业工程师、监理员认真执行质量安全巡视检查制度,质量控制部门至少每周进行一次大型巡查活动,要求专业工程师每天至少有6O%以上的工作间用于现场巡查,发现和纠正承包商的错误做法,对使用不当材质、使用有缺陷的机械,要责令及时纠正,以免影响工程质量;

1.4若发现承包方有违反合同、施工规范的行为,如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工艺或操作不符合要求,现场上岗的操作工人、技术人员不符合要求等,监理人员有权且应该予以处理。确保制定的各种制度得到实施,质量保证体系得到落实。同时由于环境也对质量产生影响,监理工程师要加强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监理力度。

2.严把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关

分项工程质量是形成工程项目质量的基础,是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的前提,为确保质量,监理工程师要督促和帮助项目经理积极在工人中开展质量控制小组活动,按照《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中规定:各分项、分部工程质量的评定,分先评定后核定两个程序,其质量检验评定的程序及组织检验过程,要求监理工程师参加,且工程项目质量检验、评定及核定程序由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可以对质量评定和核定有效地起到监控作用。另外,要求评定核定用数据说话,以实测数据取代感观印象,确保每一个分项工程质量都在控制之中;如果某分项工程达不到预定的控制标准,就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以工序质量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这样,每一个分项都达到预定标准,每一分部工程至单位工程就定会达到标准。此外对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评定要持慎重态度,对增加造价、不成熟或没把握的技术绝不批准使用;对于变更要求和技术要核定,要认真地进行审核。

给排水施工过程中做到用材、工序、人员等各项指标到位,确保了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我国目前由于给排水造成的给水、排水问题令人困惑,造成的水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水问题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所以给排水施工过程中,加强给水、排水管道工程的施工管理,提高施工技术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做到安全生产,节能减耗,提高经济效益,保证安全与质量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可以减少水资源浪费的问题,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安全用水、排水,可以提高我国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水平,保障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机电工程;电气安装;质量控制

一、 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工程存在的问题

在机电安装工程中的电气施工人员的教育程度低,施工的素质相对校差。在施工的工程中,施工工程大多是包工包料进行施工的,同时机电安装工程的材料市场相当的混乱,材料的把关不严,在利益的大力驱动下,大多数不合格的材料流进到施工现场中了,造成工程的质量严重的低劣。再者大多数施工企业资质较低,对施工中电气安装的施工质量不够重视,企业内部往往只重视利润,不顾安装质量和安装规范,忽视安装的环节。还有就是在施工的工程中土建施工人员不考虑电气的安装过程,在施工中不按要求进行电气施工的预留,导致的结果是很多控制箱上下挤砖,控制箱不能水平的安装到墙上等。房间的开关太远,插座不能设置在统一个水平线上,给建筑的功能和使用上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严重的影响了电气安装的施工。

二、 机电安装工程中的电气安装阶段的质量控制

首先,在施工准备的阶段进行质量控制。电气安装施工的指导依据是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好坏对施工质量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开工之前必须对施工工序、施工方法、施工保证措施的各项技术措施进行核实和审查,在开工前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提前做好施工设计图纸会审工作,对电气安装施工的每个阶段,都进行仔细的管理纠错,将每一份设计以及设计修改的地方都描绘在图纸上,在施工之前,电气安装的人员要全面仔细的审核施工的图纸,了解计划进度与施工的方法。

其次,在基础的施工阶段进行质量控制。在此阶段,及时配合土建工程做好箱体的预埋预留工作,以及做好进户电缆穿墙管,安装技术管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素质,做好全面的质量控制,提高施工的质量。施工的技术人员要认清工程中的重点,确保配电箱、电力电缆、配电装置合理布置,根据标准规范进行超前监控,预控工程质量。

最后,与土建施工单位密切配合,做好线管的敷设工作,加强紧密配合使土建施工与电气的安装都能够正常的运作,不影响质量与进度。

三、机电安装工程设备电气设备安装施工工艺实现

配电箱的安装施工,配电箱的安装要安设在绝缘的非金属或者木板上面,然后整体安装在紧固的控制箱内,保证配电箱的安装正确和合理。配电箱必须与金属板做好电气连接。

配电箱和开关箱内的各种管线和电气设备固定的位置安置正确,没有歪曲和松动的现象。同时里面电器设备之间、设备与边缘的距离符合安装设备的工艺要求和标准。

同时配电箱内和开关箱内的工作零线要保证接地等措施。保证配电箱内的各种线路的安全和合理。配电线和开关箱内的连接线采用绝缘的导线,使用的导线和连接线要保证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的,其各种导线的截面要保证符合规范的相关要求,同时要尽可能的使用铜导线进行安装。各种导线的接头不要在外面,要保证各种接头的绝缘性和接头的连接紧固,不能松动和有外漏的现象。

电气安装中的各种电气配电箱的安装中的金属构件、金属箱体、金属电器安装板以及箱体内电器的正常的,不应该带电的金属底座、金属外壳的安装等等,都要做好接地保护,保证里面的金属壳体都能良好的接地和绝缘不带电。接地线与接线端子板进行可靠连接。

配电箱里面的各种的导线要排列整齐,多于三根的要捆扎成束,同时要保证钉牢与墙面之上,后面引出的线要留有适当的长度以便于检修和维护。

导线的连接时,剥削出的导线出不应该预留的太长,导线的丫头应该牢固可靠,多股导线加装线鼻子压接,且不得随意减少导线的股数。

四、 机电安装工程中电气设备的防护工艺管理

机电安装工程中在建的工程不得处在高压线或者是低压线之下进行施工,在这些区域不得建设作业棚、施工生活设施、材料堆放、构件的假设等等各种杂物的堆放。

机电安装工程中电气工程的各种架具的外侧边缘与周围的架空电线等保持一定的作业距离,按照规范的规定进行边缘设距。如果外电线的输送电压是在1千伏以下时,要保持4米的安全操作距离;当外架设的输电线在10千伏以下1千伏以上时,要保持6米的安全操作距离;当外架电线的输电线输电电压在35~110千伏时,要保持拥有8米的操作距离。同时施工中上下脚手架的斜道严禁搭设在靠近有外电线的一边。各种塔吊或者升降机等严禁靠近有输电线的位置搭设。当不得不靠近搭设时,要保证上下左右各有2米的最小距离。

外架电线如果和地面下的运输通道交叉时,架空电线的最低处应和地面保持规范要求的安全距离,保证地面的运输通畅和安全。如果地面上的输电线的电压为1千伏以下时,应保证有6米的高空距离进行运输;如果外面输电线的电压为1~35千伏时,要保证具有7米的垂直距离进行安全运输。

如果在电气设备的安装施工现场保证不了具有最小的安全距离时,施工现场必须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如增设屏障、架设遮拦、设置围栏、设置保护网等,同时也要设置醒目的警告标示牌等等,架设防护设施时要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同时要有现场的施工人员或者是监督人员进行现场的指导和监督。

对于在施工安装中既不能达到安全距离,也无法搭设相应的安全措施的施工现场,施工单位可以与相应的有关部门进行深度的协作,可以采取停电、迁移、改变线路、变更工程位置等措施进行安置。如果不能很好的协商好就不要进行施工。

五、 实施现代化的管理和专业化的管理相结合

机电安装工程中的电气安装施工中,工程人员的素质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很重要。要重视工程安装操作人员的素质,保证安装施工人员持证上岗、把好施工的质量关。在实际的施工中要实事求是,量才而用。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设施符合工程的班组,这是施工安装工程质量的一线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班组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分工明确,分工落实到位,前道工序要保证拥有良好的工序质量,这是后道工序质量保证的基础。同时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激励安装操作工人努力工作,这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

机电安装工程中的电气安装过程中要发挥监理单位的作用,认真对施工单位的现场工作状况进行审查,发现施工安装中不符合规范规定和规范要求的及时同时施工安装单位,及时更正调整。对于施工承包单位的重点工序要认真审查,审查其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和实际性,对于重点工序要重点把关,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规范进行施工。

机电安装工程中的电气安装要把好最后的验收关,电气器具的安装设置、各种管线及其管线的固定材料的穿线、连接线、接地线、绝缘线的设置、相应避雷网的设置、上下引线的设置等等多必须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验收。对于不符合相应要求的部分要求其及时整改,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决不能予以验收。

结束语

在机电安装工程的电气施工中,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是施工人员应具有的技能,除了要在工作中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进行施工外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这样就做出更好的电气安装工程。

参考文献

[1]GB50052-95.建设部.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

[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169—92.

篇11

高职院校基本建设档案(简称基建档案),主要指的是高职院校在基本建设中形成的具有保留价值的文字、图像、影音等资料,包括地上建筑、地下建筑、基础设施建筑与维修养护施工的设计图纸、施工资料等[1]。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基建项目也随之增加,基建档案的相关材料也大幅度增加。如何科学收集、管理、利用这些基建档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高职院校基建档案的类型

根据《四川省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四川省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高职院校的基建档案归档类型有:

1.综合类档案

这类档案包含:上级批示的基建工作的文件、各种规章制度、工作计划、总结、基建工作总体规划以及各种季度性财务报表、预算决算及其批示文件、工程设计总图(总体规划、总平面图)、电气水利管道设计总图、地质勘探报告等。

2.可行性报告档案

该类基建档案包含:基建项目可行性报告及上级审批回函、环境监测、调查报告、计划任务书等。

3.设计类档案

该类档案主要包括各种设计方案以及工程勘测报告等,比如:设计的一稿到终稿的原稿、设计变更说明、技术参数、施工图纸、技术专利文件、技术实验报告、设计评价、鉴定及审批等材料。还有工程的地质、水文、环境勘查设计报告、土地征用说明、地形地貌报告、水文气象报告等。

4.工程管理档案

该类档案是基建项目的主要管理文件,包括:征用土地批文、土地使用协议(包含拆迁补偿协议等)、施工管理文件、产权证书、竣工使用说明书等。

5.施工档案

该类档案包括:土地施工文件、开工竣工报告、设备及管线安装报告、电气仪表施工安装报告等。

二、当前高职院校基建档案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忽视基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基建档案管理人员在思想上缺乏对档案管理的正确认识。在平常工作中工作没有尽心尽责,延迟资料归档,造成日期、资料管理混乱等问题。二是高职院校对于基建档案的管理没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通常是临时抽调别的部门人员来整理档案资料。这些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的资料、档案管理经验和技术,也缺少必要的集体荣誉感,基建档案的收集、整理十分混乱,从而导致利用基建档案十分不便。

2.缺乏完善的基建档案管理制度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没有完善的基建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档案管理处于“谁办谁管理”的状态,这又进一步加大了档案管理、查阅、审核的难度。并且这种管理方式容易造成档案的遗失、损毁,会给高职院校基建档案的利用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3.基建档案的存储、管理纸质化

目前,高职院校基建档案的存储、管理,大多数学校仍然以纸质版为主,且没有备份资料,一经损毁,无处可查。

4.基建档案的利用没有实现资源共享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资源共享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但是在我省高职院校的基建档案管理中,尚未实现这个目标。各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尚未完全展开。这限制了高职院校综合实力的提升。

三、高职院校基建档案的管理措施

1.提高认识,完善制度

加强高职院校的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完善基建档案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前我省的高职院校应当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在实践中探索适合本校的基建档案管理模式,制定出一整套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2]。比如:《基建档案收集和归档管理制度》、《基建档案利用制度》和《基建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职责》等。

除此之外,学校的人事和行政部门要加强绩效考核力度,将工作成果与薪酬、奖金挂钩,通过制订相关的考核制度,实行定期的基建档案管理工作评价,贯彻奖励与惩罚措施,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引入信息技术,构建高职院校基建档案网络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不断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自动化办公体系逐渐被引入到办公管理领域。在基建工程中,建设、设计、施工单位电子化办公成为主流趋势,而且我省大部分高职院校均配有大分辨率扫描设备,对于基建档案、图纸等资料的扫描要求可以满足。所以,为了符合今后基建档案收集和管理的需要,高职院校必须建立数字化的档案管理体系,以方便电子文档的查询,降低工作成本和工作量[3]。同时,增加电子文档还可以提高学校设备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设备的空置和浪费。

3.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基建档案在高校基本建设中的作用

基建档案不仅记录了工程建设的过程,而且也记录了高职院校在建校经过中的各种得失与经验。一套科学、完整的基建档案,会给本院的其他工程以及其他院校的相似工程带来不少启示。从这一点上,基建档案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教育价值,更具有经济价值。它是高职院校宝贵的智慧结晶,对于指导基建工作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篇12

关键词:环磷酰胺;肾病综合征;不良反应;处理措施

肾病综合征(NS)是一组以高脂血症、大量蛋白尿、水肿、血浆蛋白小于30g/L为基本特征的综合征,该症的致病因素繁多,主要因素为肾小球基膜的通透性增强,可分为遗传性、原发性及继发性三类[1]。现代医学认为其与机体免疫紊乱密切相关,因此治疗时主要选择免疫抑制剂,其疗效虽满意但容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笔者特于2012年4月-2013年2月期间对我院收治的60例肾病综合症患者进行研究,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门诊收入的肾病综合征患者60例,患者均符合肾病综合征的原发性诊断标准,18例患者有血脂增高。60例患者均经激素治疗无效,肾脏功能正常。根据治疗时是否辅以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3-42岁,平均(34.1±2.3)岁;病程2-6个月,平均(3.3±1.4)个月。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13-42岁,平均(33.5±2.1)岁;病程2-5个月,平均(3.2±0.8)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均对研究过程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给予由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环磷酰胺(国药准字H32026196,2010-09-30)进行大剂量冲击治疗,根据患者情况每次取环磷酰胺0.4g-0.6g溶于500ml生理盐水中,混匀后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每次滴注至少持续2h,1次/d,连续应用两天后间隔两周再用。若患者尿蛋白转阴可改为间隔1-3个月后用药,在使用总量达150mg/kg时,每次用药前均对患者肾、肝功能进行检测,白细胞计数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得出清洁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在完成治疗后均发生不同程度不良反应。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n;%)

注:两组患者治疗后在骨髓抑制、疼痛、药物外漏、胃肠道反应、焦虑、膀胱炎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肾病综合征患者接受常规激素治疗后,若治疗效果欠佳或者患者出现疾病反复发作、药物依赖性强、耐受性不良等现象,则称其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寻找一个有效的治疗方式,是临床医学当前的重要课题。临床在对患者进行常规降脂、降压、抗凝等治疗的同时,常常联合激素和细胞毒药物进行治疗,但目前临床对药物使用疗程、剂量等并无准确定论[2]。

相关研究证实[3],环磷酰胺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对细胞增殖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药物持久性强。但治疗的同时其导致的不良反应也是不容忽视的。本组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胃肠道反应(30%)、疼痛(25%)、药物外漏(20%)、焦虑(42.5%)、骨髓抑制(25%)、膀胱炎(20%)等不同

程度的不良反应。我院在治疗前对研究组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研究组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7.5%)、疼痛(0)、药物外漏(0)、焦虑(7.5%)、骨髓抑制(7.5%)、膀胱炎(2.5%)等,两组在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确切,但不良反应较多,且对临床治疗效果有较大影响,治疗前应综合考虑患者一般情况,对可能发生不良发应进行预防性处理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生活水平,延长寿命。

参考文献:

[1]刘建琼,朱小利,原爱红等.来氟米特治疗顽固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3):310-313.

[2]吉雅菲.环磷酰胺冲击联合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34):167-168.

[3]龚广欣.环磷酰胺冲击联合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180-181.

篇13

关键词: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安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4-0009-02

1概述

核行业发展的同时带来了很多高放射性的源项废物(简称高放废物,HLW),高放废物的地质处置及安全评价会产生大量数据。当前对这些数据信息的管理大多处于人工阶段,数据共享性差,使用不便,不利长久保存。随处置时间的推移,处置数据必会增加。互联网信息时代,用数据库管理技术,实现对高放废物各阶段数据信息的长久管理、共享化应用,是信息化的趋势。

国内外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要么是商业软件(使用费用高、维护难、功能浪费),要么针对审批流程,要么是特定处置阶段的管理系统,要么是PEFs清单系统等。利用JavaWeb开发技术,结合oracle数据库等开发基于B/S模式下关于地质处置安全评价流程的信息管理系统,能综合管理数据、提高工作效率、为其他地质处置提供参考。

2系统架构与基本功能

该系统的开发与实现采用3层体系结构,即Model层、View层、Controller层。其中,View层是展示给用户,由HTML元素组成的界面,是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后的显示,依据模型数据创建。Controller层处理用户交互,从视图中读取数据或请求,根据要调用的模型构件去处理请求,最后用视图来显示返回的数据记录。Model层用于处理数据逻辑,负责数据库的数据存取。

该系统各个功能模块都具备增加、删除、查找、修改、条件检索、批量删除功能。所有使用人员都必须登录才能进入系统,没有账户的需要系统管理员创建并授权。

3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根据地质处置流程、用户需求,该系统分为七大功能模块:源项数据模块、包装容器层模块、缓冲/回填材料层模块、围岩层模块、生物圈模块、其他数据模块、系统管理模块。每个功能模块设计如下:

1)源项数据模块包含源项废物的分类、工程设计相关的数据信息,如处置库设计尺寸。地质处置主要考虑的废物类型是高放废物玻璃固化体,还有仅废物、CANDU反应堆废物、乏燃料以及其他高放固体废物。

2)包装容器层模块对源项废物所使用的包装容器相关的数据进行管理。随着时间推移,由于腐蚀等将导致外包装材料机械破损,这导致某些性质发生变化,核素信息随之改变。

3)缓冲/回填材料层模块是对缓冲/回填材料相关数据进行存取。长期的水饱和状态下玻璃固化体有一定的腐蚀膨胀而导致包装容器破损,此时缓冲材料层中的孔隙水与玻璃固化体接触后引起玻璃材料的化学分解。玻璃基质一旦溶解,核素会从玻璃固化体中释放出来,即核素扩散。核素扩散的释放速率取决于玻璃基质的分解速率。

4)围岩层模块是对围岩层相关的数据进行管理。该模块记录了预选区围岩的岩性、围岩裂隙发育情况、岩石的物理学性质、水理学性质和力学性质以及区域地应力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后取得的相应的数据资料。

5)生物圈模块记录生物圈中测试的物种信息,核素在生物圈含量等。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最终目的是不能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地质处置中关键的是核素衰变。在生物圈中使用测试后得到的核素辐射剂量作为主要评价指标,以此来确定高放废物的处置是否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

6)其他数据管理模块则记录NEA的特征参数,国外一些代表性国家的Feps,可作为我国处置评价的参考依据。

7)系统管理模块记录了基本的系统管理功能,如用户管理、部门管理、授权等。

在对系统进行功能模块的确定后,利用JDK7、My-Eclipse10、oracle11gR2、Tomcat7这一系列开发软件,结合Ja-vaWeb开发技术、struts2技术框架、JQueryEasyUI前端框架完成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安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具体实现技术如下:

1)数据库连接:与oracle数据库的连接使用JDBC驱动方式,采用数据库服务器连接名、数据库端口号1521、数据实例名、实例对应的用户名与密码来进行连接。连接成功后方可对Oracle数据库里的记录进行操作。

2)数据的增删查修:用户通过web页面发出请求操作,反馈到数据模型进行处理,对数据库里的记录进行操作,利用对应的SQL语句根据关键词对该请求进行处理,处理好之后反馈给json,json传给前端界面显示出来。

3)权限管理控制:用户只能账号密码验证码三者符合才能登录系统。验证码可对恶意攻击网站的行为进行拦截。当非法输入系统某个网址时将强制跳到登录界面。该方法使用ses-sion缓存,当直接输入网址且缓存中没有当前用户,直接跳回登录界面。

4)用户友好界面设计:对已输入数据进行缓存。对于增加、删除、修改操作会弹出确认对话框,提示用户是否继续该操作。

5)封装操作:重复用到的操作进行单独封装。如json格式转换,string类型字符转换,日期格式转换,统一文本格式设置等,都单独封装在类中,需要用到的时候直接调用,避免代码重复。

6)数据库的设计:使用Oracle数据库,采用SQL语句。但oracle主键不能直接自增时,需要先建立表,再建立序列,序列中关联自增的主键、自增量,最后设计触发器,一旦有新数据插入,触发器触动,主键自增。

7)struts2框架

Struts框架由表示层、控制层和模型层组成。本系统中通过ActionServlet接收表示层的HTTP请求,根据请求⑹以及Struts配置文件中Action Mapping的配置信息,将请求反馈给对应的Action对象来处理。处理结果再反馈给表示层。

篇14

关键词:治安管理处罚法;问题;完善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以下简称《治安管理处罚法》)的颁布实施,对于维护社会治安,保障公共安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公安法制建设和治安管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一方面,有利于公安机关依法实施治安管理,查处各类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与旧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比,《治安管理处罚法》无论是在立法技术还是总体结构、内容等方面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该法作为一部涉及内容十分广泛、集实体法和程序法为一体的法律,在立法和有关执法解释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疏漏,在该法正式实施以来,公安机关在执法当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治安管理处罚法》在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是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实施治安管理处罚的重要法律依据。该法不仅充分考虑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而且体现了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法制精神。但是,该法在实施多年以来,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具体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未引入限制人身自由的听证程序

我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这表明对于比较严重的影响当事人权力的行政处罚,应当告知当事人听证的权力,以达到使具体利害关系人通过听证程序参与行政行为,使其直接与行政主体对话、协商解决利益冲突,使行政行为公开化,最大限度的保护当事人的利益,从而使处罚更公正。但是,纵观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却并没有将拘留这一严重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处罚列入听证的范围,这不能不说是《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一大不足。对于公民来说,自由是最宝贵的,也正因为如此,我国法律明确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只能由法律来设定,其他任何行政法规或规章都无权设定。毫无疑问,相对于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较大数额罚款处罚来说,拘留的处罚更重。因此,该法未将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引入听证程序,是一大问题。

(二)警察的自由裁量权过大

治安处罚权是公安机关的的专属权利,主要由警察来实施。公安机关在行使治安处罚权时,也无可避免的会行使自由裁量权。事实上,现代国家没有哪项行政权的行使能够完全消除自由裁量,适当的自由裁量权可以充分发挥行政机关的能动性,有可能使个案正义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但是,从《治安管理处罚法》可以看出,该法并未对警察对违法行为人进行处罚方式、幅度、程序等进行明确的规定,各个部分都不可避免的有自由裁量权,而且明显的过大,不易控制和监督,警察的自由裁量权过大,极易导致滥用行政裁量权的情况出现,导致虽然是在其职权范围内行使,但权力行使的出发点、目的都与法律规定的精神相违背,这必然会对处罚相对人的权利造成损害,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执法监督操作性相对较差

公权力的行使必须受到有效的监督,最大限度地防止滥权和腐败现象的产生,但有效的监督需要完善的法律规定才能依法控制。《治安管理处罚法》设立了专章来执法监督制度,但却并未规定执法监督的主体、监督手段、措施等具体的操作内容,也未规定相应的保障措施。如《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办理治安案件,不严格执法或者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行政监察机关检举、控告;收到检举、控告的机关,应当依据职责及时处理。"但该法对"及时"的时限、不及时受理与处理应如何追究责任、不予受理是否应向举报人或控告人说明理由等规定却并不明确。而且在这条规定中,监督的主体虽然很多,但谁来监督的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如公民进行申诉,向哪个部门申诉更快捷有效?接受申诉的程序是什么?发生警察违法时,如何及时纠正和给予什么样的处罚等,法律规定依然不明确。

二、完善《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建议

(一)确立拘留处罚前的听证程序

确立拘留前的听证程序对于规范公安机关的执法行为,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的治安处罚应该确立拘留处罚前的听证制度。自由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行使和享受其它权利的基础。我国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这充分体现了自由是公民的最基本的权利。而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是最严厉的处罚,一旦处罚错误,其后果是不可逆的,因此必须慎重,必须严格规定处罚的程序,以使处罚尽可能的公正,在进行拘留处罚前告知当事人听证权,可以使处罚权力人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最大限度的保障当事人的权利,如此做出的处罚才是公正合理的。同时这也符合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要求,同样也是行政处罚公开公正原则的要求。

(二)加强对警察自由裁量权的控制

所有的自由裁量权都可能被滥用,这仍是个至理名言。因此,必须加强对警察自由裁量权的控制。首先,在立法上进行控制。处罚的幅度、范围尽量在立法中明确,通过立法缩小自由裁量权。对于法律条文则尽量明确具体,减少弹性条款。其次,行政机关内部控制。通过体制内的各种力量管控公权力的任意行使,如裁量基准,它是一种确定裁量权如何具体行使的规则,其是以行政自我约束的方式实现裁量空间的一种制度模式,能够有效的控制裁量权。再次,定期对警察进行培训,不断提高警察的素质。通过对警察进行培训,使警察提高执法能力,以便更准确高效的执法,同时也可以减少同案不同罚的现象的发生。此外,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东部沿海和西部山区差异巨大,因此,各地区也要根据各自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找准自己的平衡点,在不违背立法目的的情况下,结合自己的情况,对《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解释,以便更好的在当地适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警察的自由裁量权进行控制。

(三)细化监督程序,强化执法监督

公权力是人类为应付外部世界的挑战和协调内部关系,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然而,公权力一经产生,又极易导致滥用和腐败现象的产生。因此,对于公权力不仅要涉及它产生和运作的机制,还必须强化对公权力的监督机制。在各种公权力中,行政权与公民的权利有着最直接、最广泛的联系,行政权力的滥用,最容易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造成损害,也最容易产生权钱交易等腐败想象。所以,对于警察权力等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将警察权力运作程序化,既方便公民寻求法律的保护,又能有效解决警察权力运用中存在的腐败、滥权和低效率等顽症。监督程序的完善可以通过公安部以人民警察行为规范的方式予以规范,也可以通过行政解释的方式予以确认。公安机关应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执法、谁办理;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加强对办案民警的法制教育培训,着力提高执法理念和执法水平,自觉接受社会和公民的监督,杜绝特权思想,把监督措施落实到实处。立法机关还需要以立法变动的方式,对具体的监督机构、监督程序、监督权限、处罚方式等进一步规定。

参考文献:

[1]魏继华:论行政法治视野下《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不足[J],郑州大学学报, 2007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