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企业管理风险控制范文

企业管理风险控制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4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企业管理风险控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企业管理风险控制

篇1

摘 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成为管理的重要关键点。本文阐释了国际货运企业的财务风险的概念,客观认识国际货运企业的财务风险的原因。提出了国际货运企业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企业制定财务风险防范的管理策略,对客户要进行信用评估,确保财务安全;健全企业内部的风险控制制度与机制。

关键词 企业管理 财务风险 控制 国际货运

一、引言

当前,在全体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航运市场里国际货运企业数量上的激增,给国际货运业务带来了竞争。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贸易业务下滑的风险逐步显现。国际货运企业的业务作为国际贸易的一个环节,受到市场外部环境的影响。国际货运企业其获得的佣金和费的减少等,导致其存在着财务风险。为了能够获得较好的盈利,国际货运企业必须在错综复杂的国际贸易市场和国际金融风险情况下,加强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保障企业获得市场机遇的同时,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

二、国际货运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国际货运企业的财务风险的概念

国际货运企业的财务风险源于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财务收益与预期不一致,而给企业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企业的财务部门任意一项业务出现问题,都可能产生财务风险,导致企业的发展不稳定。国际货运企业的主要财务风险就是提供货运服务后,能否及时全额地收回资金,这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未来的发展,也是国际货运企业的最大财务风险。

(二)客观认识国际货运企业的财务风险的原因

国际货运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其具体原因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货运企业掌握市场信息不充分。这是由于国际货运企业面临着动态变化的错综复杂的外部经营的市场信息,经营决策的不正确,就可能直接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与此同时,国际货运市场产生的剧烈竞争,对买方市场有着巨大变化,因而对购买货运服务的客户信用评估不准确,也容易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这些客户在未来的经济能力难以预料,在潜伏着巨大风险的国际贸易及航运中,不可抗力因素造成客户拖欠国际货运企业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直接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

2.国内外相关政策的变动影响国际货运企业的经营。国际货运企业是连接上游的国际贸易企业与下游的国际航运企业,受到国家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因素的制约,都能够对国际货运企业回收资金带来财务风险。

3.国际货运企业的投资风险和财务内部控制风险。国际货运企业与不同行业客户进行业务来往,但是,新客户的项目需要配备新的人员和设备,不断增加的投入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以至于出现经营亏损,这些就是投资风险。此外,国际货运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也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内容。如果财务内部控制出现问题,企业的财务风险就没有防范的屏障,企业缺少管理制衡机制,企业就难以控制项目投资和资金的流转最终使得企业资金缺乏安全,以致产生企业资产的流失。

三、国际货运企业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

(一)企业制定财务风险防范的财务管理策略

国际货运企业为了应对财务风险,应提前制定相关管理策略,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对于影响到企业经营业绩的不利因素,应想方设法进行控制其影响范围和程度,以确保企业的能够获得相对稳定的资金收入,并且能够保持风险与利润的适当平衡。这些适合的财务管理策略包括:回避和减少风险策略、转移风险策略。根据国际货运企业的经营情况, 减少风险财务管理策略具有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功能。这种管理策略的选择目的就是能够将风险进行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这样有利于将国际货运企业的财务风险提前进行预防和采取措施,防止财务损失的发生,即便发生了财务风险,也可以进行抑制,将经济损失等降到最低。在金融危机后的国际货运市场中,企业的应收账款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增加,企业应加强财务风险的预防性控制,防止企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

(二)对客户要进行信用评估,确保财务安全

国际货运企业应根据以往的客户坏账损失率作为客户信用的标准,为给企业造成坏账,就要评估和降低这样客户的信用,避免企业遭受财务损失。国际货运企业对客户的评估应包括:客户的商业信誉、客户的经济能力和财务实力等。

(三)健全企业内部的风险控制制度与机制

国际货运企业应加强内部的风险控制制度,要设立专人进行账款的回收,并对业务进行考核,实行催收责任制。根据客户的不同经济情况,采取多样性的资金回收方案,如通过债务重组、债务减免、实物抵债等,为企业争取利益,避免财务风险。与此同时, 要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这样才能使国际货运企业将财务风险与经营管理、发展战略相联系, 密切关注可能引发经营与财务风险的部分,加强风险控制和资金成本控制,稳定企业的财务工作,加强预警分析, 施加财务的有效控制。

四、结论

通过对国际货运企业管理中财务风险控制的分析研究,得出国际货运企业应重视在经营活动中的财务风险防范,应构建三位一体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建立和健全国际货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严格财务预算控制,加强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最终实现国际货运企业在运费降低,面临收回运费风险和国际金融汇率风险情况下,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春生.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研究.中国证券期货.2012(07).

篇2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企业的发展比之前更加完善、迅速,但是也带来了众多的企业管理风险。通常而言,大多数的企业管理风险都来自于经济环境,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降低管理风险出现的几率和可能性,为企业的稳定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以如何有效控制企业管理风险为中心话题,展开具体的讨论!

关键词:

企业;管理风险;控制措施

一、企业管理风险的定义分析

首先,企业整体资源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企业整体资源在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没有可预见性,我们通过预测完全测不到,通常都表现为一种无形的经济损失,这种工作失误被看做是管理风险中最高层次的风险,发生的频率比别的风险要高太多,属于不确定性的高度风险类型。其次,企业资本、资产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企业资金资产在工作中出现失误的原因很多,其中的绝大部分原因是由于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可预测或者是不确定性造成的,但是也有小部分是因为经营过程中工作人员运筹安排不够合理导致的,资本、资产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可以被归结于中级风险中,这是一种比较容易控制的风险类型。再次,企业的财务资金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假如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财务资金出现分配失调的问题,就会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这种风险一般都被归结于企业的基础性风险,通常情况下是比较容易解决的,但是还是需要工作人员在工作时认真监督,防止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

二、企业管理风险产生的原因

1.企业管理风险产生的内在因素

在我国,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中小企业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都进行了相应的改变,但是毋容置疑它们还是受到了计划经济时代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在管理模式上和现代的管理理念之间存在大量的矛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管理高度。就目前而言,导致我国企业管理风险的内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管理人员在职业技能方面做得并不到位,无论是培训还是教育工作都和当下社会发展的需求之间出现矛盾,并且这些管理人员对于法律法规的认识处于较浅的层面。所以,导致许多企业在管理上存在违规违法的问题,这些都酿成了企业不同的管理风险。其次,许多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对相关企业制度的执行和遵守问题提不起足够的重视,在整个工作的过程中总是会受到人情关系的影响,致使管理方面出现不平衡,影响到员工对企业的信任,这无疑是非常不利于企业和员工的全面发展的。第三,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在开展管理工作时态度非常消极,只要这件事情影响不到自己的正常工作就选择不闻不问,但是这种思想很明显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特别是现在,我国的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都非常复杂,企业管理人员如果一意孤行,坚持传统的思想观念开展工作,是会抑制企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的。最后,企业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严重的还会有收受贿赂的现象。企业管理人员检查材料质量时非常马虎,看不到企业原料质量对企业成品质量造成的重大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

2.企业管理风险产生的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具体来讲会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从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角度进行分析,截止到现在,我国相关企业的法律法规仍旧处于不断完善的状态,而且相应的规章制度也处于不断地完善中,假如面对这些法律法规的变化,企业不能够非常好地适应,消除法律盲点就非常容易导致运营管理上出现各种偏差,长此以往,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必然面临众多风险。其次,政府政策的变化给企业管理工作所造成的风险问题。这种因素主要涉及到的是企业的税收和相关的年检等政策给企业造成的影响,部分地区的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达到某种目标,比如吸引投资,会尝试着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但是只要外部条件稍微发生点变化,这些政策就会被取消,这种变化导致企业的管理成本出现变化,假如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政策上的种种变化,造成管理风险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升。最后,现在,我国在不断加大法制建设的力度,劳动法等和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普及率都在不断提升,无论是普通劳动者还是企业的竞争者都已经尝试着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假如企业本身对这些法律法规的利用和掌握不牢固、不扎实,那么面对激烈的竞争出现违法的可能性就会不断增大,进而企业所面临的管理风险也随之增大。

三、如何有效控制企业管理风险

1.重视并不断落实企业法律风险的控制工作

企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法律法规做必要保障,这种保障能够对企业的管理风险实行合理、有效的控制,进而能够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经济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我国现如今的各类企业不要将眼光局限于国内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落实,还要将目光投向国外,参考外国的法律战略,因为现在的经济是全球型的经济,我国的经济也要不断与国际接轨。如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我们没有严格落实法律管理,那么会从各个角度和层面给投资商和经营商带来经济损失,企业在开展学习法律的培训课程中一定要有针对性的学习,降低投资成本和风险。另外,在全球,法律都有非常强的领域性特征,所以面对这样情况,企业还对新的法律不断进行了解,持续跟进,要对法律是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更新变化的有清晰的认识,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是需要从法律法规的学习方面下功夫的,进而才能更好地控制企业的管理风险。

2.加强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

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异常重要,能够对整个经营业绩、财务资金起到全面掌控的作用。对于此,我们首先要设定正确的会计管理目标,这个目标非常关键,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影响,所以,管理人员要随时随地全面掌握会计信息资源的更新工作。面对实际的业务处理任务,要将责任细化,具体到每个会计管理人员身上,每个人员要以认真的姿态对待自己负责的工作,这是由于每项会计管理工作本身都有连续性,每项业务都要确保资产的安全,企业还要坚持正确的财务规划,这样可以防止出现意外的支出成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可以得到提升。除外,关于企业的管理信息问题要坚持保密的原则,但是有些特殊情况要被排除在外,企业要不断加强资金的流动效率,确保资金的周转不会出现意外问题。

3.对于各种各样的纠纷要制定出相应的政策

企业运营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长期的工作,在运营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旦出现纠纷就要及时想出合理的对策,不要对其采取忽略的态度或者是运用非法手段处理。第一,企业必须建立合理的处理纠纷案件的相关管理制度,最好是设定专门的处理纠纷的部门,制定出合理、详细的处理流程和法律制度,与此同时还要设定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确保整个案件的每个处理过程都是合理且规范的。第二,确保案件处理的质量,凡是涉及到法律问题的必须抱着严谨的态度对待,确保企业的权益能够得到全面保障。另外,对于已经发生的经验教训,企业要善于做出总结,避免在未来的工作中可以及时、有效地预防纠纷。对于运营过程中的纠纷事件,企业要加强重视程度,因为这和企业的长久发展密切相关,只有将各项工作重视起来并落实到实处,企业的权益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权博煜.企业管理风险之人事管理风险[J].中外企业家,2014,(19):181-182.

[2]鞠文晶.小议企业会计管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2).

篇3

全球化竞争的今天,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企业间竞争不断加剧和升级,逐步从原始资源禀赋间的竞争转变为资本资源投入、使用间的竞争。企业对于人力资本的投资,已经成为企业组织适应环境变化、产品技术升级、成本削减控制的关键所在,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政府、企业和个人成为人力资本的投资主体。由于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主体,本文立足于企业这一投资主体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进行研究。因此,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即是企业以员工为投资对象、采用各种形式的投资活动,以获得未来收益为目的的企业投资行为[1]。

由于收益与风险共存,使得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除了给企业带来收益外,也不可避免的行程了风险。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是指企业为实现目标而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由于管理投资对象的原因使得预期投资目标与实际投资结果不一致。导致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不仅会对企业经营活动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会波及企业今后的发展。如何辨识并提前避免人力资本投资所产生的风险,提高企业的投资收益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2]。

2.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特性

要了解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就要先明确企业人力资本与企业其他投资资本相比所具有的新特性。概况起来,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殊性:

(1)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对象具有自主性

人力资本投资都是依附于“人”这一载体而实施。相对于其他物质资本投资,人具有自我意识,具有自主性,能够自主决定主观意识的发挥。因此,投资活动的实施与效果,需要与其生活及个体特征相联系,才能发挥作用。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需要考虑员工个体间的差异,分别按照不同方式与内容进行投资。同时投资内容接受程度、投资结果的产出大小,受个体自我意识的控制,由投资对象自己决定。

(2)企业人力资本的投资目的具有功利性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收益,无论是获得直接经济利益或是长远发展等间接利益,收益是企业评判投资是否值当的依据。只有当企业投资大于收益时,企业才会继续进行投资。可见,企业所投入的人力资本,均是针对自己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而开展,独占性较强。一旦企业发现该项投资活动不能大于企业获得收益时,其投资意愿就会减弱并停止该项投资。

(3)企业人力资本的投资活动具有多样性

企业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在内容上除了对企业实际需求的技能进行投资外,还逐步向其他领域过渡,包括员工的精神、健康、团队协作、生活等,以求在面临将来环境变化时,获得竞争优势。另外,从投资方式上看,除了采用培训投资等方式外,还采用了非正式组织团体打造、员工迁移等方式进行各种投资。通过各种投资方式的组合进行相互补充,达到人力资本投资的最终目标。

(4)企业人力资本的投资结果具有复杂性

企业以人为载体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其投资的结果不是使企业利润增加,而是通过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结合,使人力资本中增量部分发挥出来,其投资结果是一种间接结果,因而具有复杂性。具体表现在:

首先,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滞后,回收周期较长。物质资本的投资可以将企业产品变现为收益。企业人力资本却并非如此,因为企业人力资本无法立即全部发挥作用,是在长期积累后,逐步转变为企业的收益。其投资期和收益期之间明显不对应,具有滞后性,回收周期较长。

其次,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不可控因素较多。一方面,人力资本投资时,个体存在质的差异,一样的投资不一定能产生一样的产出。另外,人力资本的载体具有流动性。由于企业人员的流动,依附于个体上的人力资本投资也随之流失。此外,人力资本的价值还有时效性。现阶段进行的人力资本投资,随着技术或环境的改变,其价值会相应出现减值,处于可变状态。

最后,人力资本投资结果的所有主体与收益主体具有双重性。与其他物质投资不同,企业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候,投资对象也投入了时间与精力,按理企业和员工都具有所有权。企业的投资成果需要通过员工获得,无法从员工身上进行转移或抵押,随企业人员的流动而流失。

3.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类型及影响

由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具有以上特性,可见人力资本投资的投资对象、投资目的、投资内容、投资结果具有相对于物质资本投资的独特特性,导致企业对人力资本的投入预期与实际收益出现偏差,从而使人力资本投资面临风险。风险的分类有很多种,可以基于风险形式、可控性、范围等进行分类。基于企业管理的视角,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类:

(1)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流失风险。企业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特性不同,不能实现投资与所有权的同步转移。企业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尽管可以通过与员工签订相关合同获得投资的收益,但是企业只拥有员工在合同期内的收益权。当员工这一投资载体在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未收回期间就离开企业,导致企业对员工做的相关投资出现损失。

员工流失导致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出现了成本与收益的损失。成本损失主要包括两类,其一是企业投资支出的培训费等直接成本损失;其二是由于投资牺牲的生产率等间接成本损失。收益损失也包括两类,其一是由于投资对象流失使得岗位空缺所产生的收益损失;其二是因投资对象流失之后对其投资的相关效益发生丧失[1]。受到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流失风险的影响,会导致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实际收益低于成本,最后使得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低于企业进行该项投资活动的综合成本,企业投资出现直接性亏损。

(2)人力资本投资结构风险。这主要源于用人单位对投资对象的能力估计不够、层次区分不准确,使投资对象的胜任力与岗位需求不能达到最默契的契合,使得人力资本的效用不能发挥到最大,出现人力资源浪费的现象。结合实际来说,这可能会对企业投资对象造成大材小用或者小材大用,导致该员工在工作时容易产生情绪,影响工作效率,进而对企业整体效益造成不利影响。比如如今存在的个别企业盲目追求员工学历或者员工才艺,这是人力资本结构出现的典型风险。

人力资本投资结构风险会造成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实际收益少于预期收益。主要外在表现则是企业人力投资收益的成果,虽然会超过企业投资的综合成本,但是并未达到企业预期目标,人力资本增量未满足企业需求。

(3)人力资本投资道德风险。道德风险主要源于企业委托人(人力资本投资者)与人(被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企业委托人通过契约委托人实现企业的预期目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才干为企业服务。在企业实际中,表现为有的员工虽然接受了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并签订协议,但是该员工出于自利性,在企业中消极怠工,更有甚者出现玩忽职守、贪污受贿等情况,不仅不能给企业创造利润,还会对企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道德风险会使得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实际收益少于其他形式收益。主要外在表现则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成果没有给企业该项经营活动产生高于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外包等其他形式投资的收益,导致企业产生机会成本的损失。

4.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控制对策

无论是投资流失风险、结构风险还是道德风险,都会给企业人力资本的投资造成损失,需要企业在投资时进行识别并采取有效措施规避与控制。具体来看,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流失的风险,企业要将员工作为一个投资载体,给其分享收益的权利。只有让员工从人力资本投资中享受到其正常工资福利以外的好处,对留住该员工才是一种积极的吸引。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用良好的企业凝聚力留住员工。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使企业员工形成团结一致的向心力,增强员工的企业价值观认同度,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归属感,达到降低企业人力资本对象流失风险,减少人力资本投资风险。

(2)针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结构的风险,企业要调整人力资本投资的策略,并随时根据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做出及时应对。企业要随时留意国家、行业、市场的动态,根据相关政策和企业实际制定最适合企业的人员招聘与配置计划,以达到企业和员工需求的最佳匹配。对于按计划配置到岗的员工,除了要及时跟踪其岗位胜任度情况外,还应该跟员工保持积极沟通,采取灵活的改进措施,让员工与企业均有调整的机会,让员工能在最合适的岗位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才能,这也能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度得到提高。

篇4

关键词: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 关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司制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市场上,因而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就导致了公司的经营和财务风险不断增加,致使企业面临倒闭的危险。企业要想快速健康的发展就必须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就是进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如果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所解决的问题不一致就会增加企业控制的成本,如果两者所解决的问题是一致的就没有必要制定两种控制规范。由此看来研究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对于建立有效的企业控制体系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有着深刻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一、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分析

(一)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是目前企业内部进行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方法,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有效减少企业经营不善所带来的损失,有效规避企业的各项风险从而保证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风险管理主要由八项要素组成: 内部环境、事件识别、目标设定、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而内部控制主要由五项要素组成: 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由此可以看出内部控制包含在风险管理之中。企业进行风险管理能有效的预测风险、发现风险,从而降低风险所带来的影响。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主要是通过目标制定过程和事后的控制来实现其自身的目标,不必设立企业的具体经营目标,只需评价目标的制定过程,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与此同时,内部控制以企业风险为主要制定依据,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完全依靠企业风险来制定。所以,企业内部控制对于风险管理发挥有着重要作用,应该被企业管理者看作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当然企业内部控制更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基石,作为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如果企业缺少内部控制就不能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从而导致企业不能健康稳步的发展。

(二)内部控制等同于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还存在着一种观点,即内部控制就是风险管理。企业内部控制所使用的风险控制方式包含了风险控制的目的, 如果企业内部控制没有指定其实施的目标那么其实现方式与手段也就显得毫无意义。企业进行风险管理需要必要的风险控制的方式和手段, 如果缺少必要的控制方式与手段,其风险管理的目的也无法实现。由此看来,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一致的,理论上其风险控制系统没有差异,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外延的扩展,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变为同一事物。企业内部控制是在财产不安全和信息不真实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企业风险的产生大多是企业进行决策的失误,内部控制从自身而言,就是风险控制, 进而控制风险以求达到企业风险的管理的目的。

(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互为前提

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目的不仅仅是规避风险,而是要事先预测企业承受风险的能力,企业只有将风险控制在所能承受的范围内才能保证企业的良好发展。从逻辑的角度来推理,企业的风险是来源于对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因而企业进行有效的经营管理就是有效的对风险进行控制,企业风险控制就是企业风险管理。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使收益达成企业的目标。从一定程度上讲,只有把企业风险降到最低才能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但是进行任何风险控制都会产生成本,这就导致了企业经营成本的增加,需要企业管理者在风险控制成本与风险控制效益之间做出权衡,尽可能的减少企业经营的成本。总之,企业的设立始终与风险相伴,而风险是否发生则与企业的决策有着重大关系,从这个意义出发,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互为前提,都属于企业管理的范畴,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从而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二、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是异是同

对于企业控制与风险管理,对二者的关系有各种不同的看法, 一般都认为二者是密不可分的,互相联系的。笔者也认为,尽管二者在字面意思上存在差异, 但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就其实质而言是相同的。从历史的演变来看,两者具有同一性。无论是企业内部控制还是风险管理,其实际要达到的目的,也都是有效避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例如,企业性质由自然人企业向公司制企业过渡,其风险控制也由内部控制发展为风险管理。此外,COSO内部控制标准的名称为“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也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实践证明,企业的风险是不能完全消除的,只能使用一些有效的管理措施进行防范,而且,企业必须具备承担一定风险的能力,不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无法生存下去。

三、结束语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 第二种观点是等同关系, 第三种观点是互为前提关系。既然两者的关系如此密切甚至完全等同,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充分认识到这两者的作用,以内部控制为方法构成一个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机整体,从而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谢志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 关系与整合[J].会计研究,2007

[2]丁友刚,胡兴国.内部控制、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基于组织目标的概念解说与思想演进[J].会计研究,2007

篇5

关键词:企业 财务管理 风险控制 分析

针对企业财务的风险管理来说,在企业中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要想能够将财务风险的工作做好,必须要具有着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以及组织构架才能够实现。通过对以往的财务管理经验分析可以知道,主要是可以从财务管理以及其风险的控制重要进行分析,使其能够全面的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水平得到提高。

一、关于现阶段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

(一)由于财务的管理体制存在着不健全

现阶段在我国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的体制不健全的问题相对来说比较突出,虽然在各个企业当中都会具有着自己的财务管理部门或者是财务科等,然而在进行融资开展的过程中或者是资金结算的过程中也能够进行分离的办理,然而因为现阶段多数的企业主要是由合并所来,或者是存在着一定经营历史背景,因此针对这种企业来说,在企业背景以及文化背景下,财务的管理不健全较为突出,最为常见的便是在对信息进行接受以及传递等方面现实除了问题,同时也导致企业经济的效益以及资金利用效率得到提高阻碍。

(二)由于财务的管理风险控制制度并不是十分完善

针对我国现阶段的材料管理来说,因为内部的风险控制制度并不是十分的完善,因此风险控制的工作依然是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时一部分的企业财务管理内部风险的控制较为杂乱,尤其需要重视的是,在利益进行分配以及资金管理等方面较为严重,制度的不完善以及规定不明确的情况也相对来说比较常见,所以出现的风险控制工作失控的问题也经常出现,同时也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三)由于财务的信息化运行程度不足

针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的时候,其信息化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因为财务信息量较大在一定程度之上也将会导致财务的管理工作存在着很大的挑战,然而随着我国信息化产业以及计算机飞速的发展,通过对计算机应用来对其企业的财务管理已经是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然而依然是很多的企业在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方面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重视,同时也没有能够充分的降财务的信息有效的应用到企业的决策以及管理工作当中,通常情况下会存在着信息的传递不安全以及不可靠,因此咋企业财务信息化运行的过程中没有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是经常出现的。

(四)由于企业的财务决策权力问题较为明显

在多数的集团企业中,其基层的单位主要都是集团公司才具有着的财务管理决策权,然而针对这些集团来说,其子公司通常情况下往往只是能够具有着极少一部分的决策权,有一些公司的子公司虽然是在制度上或者是企业管理方面具有着财务管理的决策权,然而在实际方面的最终决策权依然是归集团所有,针对这种过度集权的企业财务管理现象较为普遍。针对这两种情况的财务据侧来说,其实质主要是集团公司为主的财务管理,所存在着的最大弊端主要是不仅仅很难对子公司的员工积极性进行调动,同时也将会导致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带来较大的压力。

(五)由于缺少着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

在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时候,缺乏着一定的财务防范意识,其主要是存在着以下两种:第一是在决策的过程中没有能够及时的进行科学验真以及市场的调查,没有办法能够做到预期的收益,将会直接的导致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存在着缺乏,同时也将会不利于企业的资产增高。第二是多数的产品销售企业来说,在实际进行业务操作的时候,企业为了能够增加一定的销量,多数会采用赊销的方式来对客户进行留住,从而使其出现产品的销售额保持在一定的高度,任何人应收款额却是没有提高,因为对外的赊销相对来说比较大,将会导致收账款比率存在着过高,长期下去将会导致企业的资金存在着运转困难,使其形成了较大的财务风险。

二、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控制措施

第一是对企业的财务机构进行完善,首先企业必须要充分的认识到财务管理制度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建立起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机构,使其能够将企业的财务信息管理工作更加的真实以及准确,同时也能够避免出现不真实的财务信息出现。其次是要具体的企业经济业务进行处理的时候,必须要严格的执行权企业的有关管理措施,尤其是针对预算以及资金必须要重点的管理。最后是要明确去也的组织架构的财务组织能力,当今在现代化企业不断的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不仅仅包括了传统的财务计划以及财务决策等方面的职能之外,同时财务的控制以及融资等方面的管理重要性也凸显出来,因此必须要对其做好管理的工作才能够全面的改善财务的管理整体水平。

第二是要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措施,现阶段我国的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企业内部的控制认识存在着不足,普遍的认为企业内部的控制并不会为企业带来效益,而是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影响,进而忽视了对企业内部的控制管理。所以必须要对其观念进行转变,从而不断的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程度,同时也需要全面的重视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

第三是必须要完善企业的财务控制,针对企业的财务内部管理来说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仅能够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增加,同时也能够全面的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因此通过建立起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的系统,使其能够更加重视风险控制的工作对于企业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从而使其能够全面的提高企业的内部风险控制工作。

三、结束语

针对财务管理以及风险控制来说,对于企业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现阶段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依然是具有着比较多的问题,然而在我国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以后的财务管理工作以及其风险控制将会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衣娟.A企业财务外包风险及其控制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12(24):120-124

[2]张知.企业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12(24):125-128

篇6

【关键词】统计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职责;作用

统计内部控制是企业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履行、发挥统计内部控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职责与作用是企业转化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需要。统计内部控制应有机融入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为企业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做出贡献。现代统计内部控制最早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我国的统计内部控制是在国家审计制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00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明确规定:“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统计内部控制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这就进一步确立了统计内部控制的法律地位。探讨现代企业中统计内部控制的作用和进一步发挥其作用的措施,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统计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职责

在风险导向统计内部控制中,风险管理成为组织中的关键流程,分析、确认、揭示关键性的风险,成为统计内部控制的主要职责。

1.1 统计内部控制有职责融入企业风险管理

现代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日趋复杂,风险日益增大,减少面临的风险是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关键。统计内部控制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促进建立风险管理过程,通过内控制度的评价,对公司经营活动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价,改进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提请管理层关注风险,从而完善企业管理,转化负面风险,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最终实现企业目标。从实现企业目标方面看,统计内部控制有职责参与企业风险管理。企业是多个部门的集合,其中一点(一个部门)造成的风险会传递到另一点,最终会使整个面(企业整体)陷入困境甚至于瘫痪。因此,对风险识别、防范和控制需要从全局考虑,而各业务部门又很难做到这一点。统计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地位,决定其能站在全局的高度相对超脱地获得企业内部控制、经营管理活动及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向管理层提供创造性思维,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避免风险带来的损失。从全局角度看,统计内部控制有职责融入风险管理。

1.2 统计内部控制是构成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机制

从企业内部看,现代企业建立了各级风险管理组织层次,包括风险控制委员会、统计内部控制部门、专职风险监管部门。但风险监管部门隶属于管理部门,不具有独立性,其意见有时会屈服于管理当局的压力,这使得风险管理部门的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

从企业外部看,外部审计从独立、客观的角度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和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复核,经常能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影响到企业风险管理。但他们更多地围绕企业会计报表的合法、公允、一贯性开展工作,对企业管理环境和运作过程不十分熟悉,决定其提供的风险管理服务不能做到贴近内部管理,不能对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负责。而统计内部控制部门对企业面临的风险更了解,在风险管理方面拥有外部审计无可比拟的优势。

1.3 统计内部控制是风险控制程序的有益补充

在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阶段,将风险作为重要考虑因素,在整个审计过程贯穿对风险的关注,充分考虑风险管理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具体讲,在审计计划阶段,统计内部控制应该考虑企业活动存在的风险,在评估风险优先次序的基础上安排审计工作,按照风险大小分配审计资源;在审计实施阶段,审计师通过检查、评价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发现风险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在审计报告阶段,对风险管理状况进行评价,对风险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协助企业管理层确定、评价并实施针对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控制措施。

2.统计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

2.1 完善企业约束机制,促进规范企业经济行为

监督职能是指检查监督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正确性、合法性及合规性,督促其经济活动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审计监督职能与专业监督有本质的区别,审计监督的内容广泛、综合,并具有独立性、监督层次较高的特点。现代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是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保证。通过处于企业自我约束机制中心地位的统计内部控制进行再监督,能使企业充分实现自我约束。特别是针对不合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意见或交由有关部门处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据统计,仅1996年企业统计内部控制机构共完成504115个财务收支审计项目,查出并纠正各种违规金额达310.46亿元。园此.有人把统计内部控制比喻成企业的“经济卫士”。

2.2 有助于企业建立起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提高管理水平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与其相适应配套的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等现代企业内部机构的设立形成了现代企业管理体系。这个体系中有各自的职责权限范围,各机构如何相互制约和平衡是保证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只有通过统计内部控制机构的评价服务职能运用。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来约束董事、经理等机构和人员并协调其相互间关系,从而形成科学的管理体制,使各机构依据法规、章程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和领导,起到保证生产经营正常进行的作用。具体说来,统计内部控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计划等各种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方针政策,是否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积极提供客观评价服务,通过在经济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为本企业的利益提供评价服务,帮助投资预测、成本分析、政策咨询等服务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促使各单位改进或采取措施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篇7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控制管理;理论分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F4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6.27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6-67-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元素,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财务风险。如果企业不能有效规避财务风险,轻则将导致企业的利润损失,重则会导致企业倒闭。在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健全的情况下,研究当前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财务控制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理论分析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及特点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企业流动资金枯竭、不能到期偿还债务,就会形成财务风险。学术理论界对企业财务风险概念的论述,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狭义的。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们认为财务风险是由公司的负债直接引起的,并由负债公司的股东承受的风险。第二种观点是广义的。持该观点的专家学者们认为,财务风险就是指在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的差异程度。国际上通行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狭义的财务风险,即指企业现金支付风险和筹资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财务风险的存在,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企业通过对资本运动的管理来达到其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因此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就蕴藏在整个资本运动过程中,具体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1、外部原因

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复杂性是导致财务管理风险的主要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企业外部环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企业要更多地适应这些外部环境的要求和变化。由于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其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预见和难以改变的,这必然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活动,比如利率的变动必然会产生利率风险,包括支付的利息过多的风险、产生利息的投资发生亏损的风险和不能履行偿债义务的风险。如果企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缺乏市场观念和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及应变能力,面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财务风险必然产生。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2、内部原因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包括关联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关系混乱的现象,使得资金流失严重,使用效率也比较低下。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物资筹备、产品生产、成品销售、财务管理等各环节之间缺乏良好的协调,造成企业之间三角债现象严重、存货管理混乱。另外,在企业的投资决策环节,由于没有做好投资的可行性分析,市场调研力度不够,投资盲目性比较大,最后形成投资失败,不良资产大量产生,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这也是财务风险的产生根源之一。企业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机制不健全也是财务风险根源。目前我国企业的流动资产比例普遍较低,即便是在流动资产中,存货的比重相对较大,甚至有一部分超储积压商品。由于存货的变现能力较低,大量的存货不仅增加了企业管理费用,也降低了流动资金的比重,不利于企业的资金周转。同时,长期持有存货还要承担因存货市场价格下跌而产生损失的风险。而且,企业为增加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经常会采用应收账款方式销售产品,但在收回应收账款的过程中,一方面债务人长期占用本企业资金,影响本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对客户的信用水平和经营状况不够了解,造成大量应收账款不能收回,形成坏账损失。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财务管理风险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我国企业中较典型的表现主要有:

1、获利能力低,经济效益差。具体表现为产品成本费用高,毛利率低;资产收益水平差,投资回报率低。

2、资金不足,缺乏偿债能力。具体表现为资金匾乏,负债过度;信用等级低,融资能力差。

3、债务结构不合理。一般来讲,企业的短期债务资金应当用于流动资产。当企业偿还到期债务没有足够的现款时,可将变现能力强的流动资产变现后偿还债务。如果企业短期债务比例过高,或者把短期借款资金投资于变现能力差的固定资产或其他长期资产,就会降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影响短期偿债能力。

4、经营能力不佳,不良资产比例大。具体表现为资产质量差,沉淀下来大量不良债权和“残次冷背”存货,资产周转率低。

5、成长能力弱,企业发展停滞不前。具体表现为企业的资本积累率和销售增长率下降,业务不断萎缩,市场占有率下降。

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尚未形成良好的风险控制文化

我国企业之所以没有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文化,主要是由于企业财务风险意识淡薄而且缺少足够的风险控制人员。企业应该有一种对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一致认同的文化,在这种企业文化中,每一位成员都能够做到积极辨识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带来的成本。要提高企业董事会、高管层对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自上而下的主动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企业在整个运作过程中应注重风险管理控制人才的培养及员工素质的培养,用文化和理念以及制度来约束和培养人才。

(二)缺少科学的公司治理机制

目前我国企业的治理结构机制不能有效进行控制,这是造成决策失败的主要原因。国内很多企业没有解决好财务决策权的问题,导致内部财务管理体制的设置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是高度集权式,财务管理决策权高度集中于母公司,子公司只享有少部份财务权,即人、财、物及供、产、销等统一由母公司控制。另一种是过度分权式,即子公司享有充分的财务管理决策权。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以间接管理为主。这两种方式都存在着很明显的缺陷,前者可能导致决策过分依赖于母公司,不易调动子公司经营的积极性,并且母公司承担了巨大的决策压力;后者的缺点在于不利于母公司统一协调指挥,可能导致下属企业各自为政,片面追求自身利益而损害整体的利益。

(三)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不完善

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不能得到有效进行,主要是目前我国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不健全。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制度不健全致使各级部门资金管理的使用、利益的分配、事项报告或权责权限等权责不明,造成企业财务负担加重。同时企业还没有完善财务预警制度,这就使财务风险的监督和控制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也不能迅速采取风险应对措施,从而错过了最佳的风险管理的时机。

(四)缺少信用体系和法律建设

由于我国目前的信用评级行业还属于初级发展阶段,市场中也尚未建立起良好的信用体系,不能为企业决策提供详细的参考依据。企业要想拥有一套有效的客户信用机制,就要有一个全面真实的财务信用数据信息作为支撑,还要有国际认可的技术和管理标准。同时我国企业信用管理也缺少健全的法律机制建设,对失信者缺乏有力的法律惩罚,这就造成了现在我国企业客户信用机制软化的普遍存在,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假冒伪劣、合同违约、拖欠账款等信用问题。

三、大力加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

(一)加强企业自身对于会计内部控制的认识

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足,高层管理人员对内部会计制度不够重视,甚至产生了误区,认为内部会计控制会增加企业的负担,阻碍企业的发展,企业进行会计内部财务控制管理工作时,几乎是敷衍了事,没有实质性的计划,针对这种情况,纵观新时代的发展,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刻不容缓。

(二)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改革能够实现企业内部结构的优化

加强电算化在企业大规模的实施,加强企业内部信息的交流与管理,对于会计系统的严密性要有更高的要求,促使企业实现内部会计的优化,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并且可靠,数据的准确,而且对整个内部会计控制流程实行更加严格的管理。

(三)加强并完善企业财务制度,构建内部财务控制管理规章制度

企业建立完善财务制度,严格按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进行。在财务内部财务控制管理上确保关键性岗位合理设置和职权的划分,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在财务制度的设计上应当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风险水平和竞争状况相适应,不能生搬硬套、照猫画虎。与此同时还应兼顾成本效益原则,统筹考虑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益之比,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四)加强内部审计,完善财务内部财务控制管理

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通过内部可以促进企业完善内部财务控制管理制度,创造更多的效益。企业应该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企业财务控制制度进行检查,其重点是对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的测试,找出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财务控制制度的执行。

(五)加强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国内很多企业,尤其是对于财务人员的文化程度、工作经历和经验不够重视,导致一些企业的财务人员整体素质存在差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和执行力度会存在不同,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有较大影响,如果企业人员整体素质较高,工作经验较丰富会对内部控制的实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反之,会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有一定的影响。内部控制执行的关键是高层的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起到领导和表率的作用,二是以行政命令的要求强制严格执行,这是控制能否顺利执行的关键。即体现了企业的执行力,没有强有力的执行力是不可能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到位的。因此,只有提高企业员工素质,获得全方面的支持,才能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发挥应有价值。

参考文献:

[1] 蒋永忠、张颖.管理学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篇8

关键词 企业 法律风险 管理 控制

一、企业法律风险的特征

企业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外部法律环境发生变化,或由于包括企业自身在内的法律主体未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有效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而对企业造成负面法律后果的可能性。熟悉并准确剖析法律风险的特征,才能针对法律风险管理的不足,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实现法律风险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首先,法律风险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操作风险,是由不完善或者失效的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或者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

其次,法律风险在我国企业的各种业务活动中均有体现,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风险。因此,根据这个特征,企业对法律风险的监管应当独立于对其他风险的监管。

再次,法律风险发生后的效果是企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些责任主要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第四,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与其他风险有着密切的联系。法律风险与其他风险同属于企业管理过程中客观存在的风险,其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在某个阶段某个环节与其他风险发生某种联系。

二、当前企业经营法治概况及风险现状

当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对着各种法律风险。然而,企业的法治状况着实令人担忧,随之也会产生各种经营风险,影响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风险管理机构不健全,导致职能不强,专业人才队伍较为欠缺

首先,我国很多企业尚未建立健全法律风险管理机构,没有专门的办公场所,相关工作都由办公室进行接管处理;规章制度与企业发展形势不相适应,显得较为滞后,长效工作机制尚未形成。

其次,我国很多企业在法律风险管理工作中,缺乏法律方面的专业人才,相反,多数工作人员是在本企业兼职,其法律风险管理经验有限,业务素质较低,事务处理能力较弱。

(二)企业整体缺乏法律意识,直接导致合同纠纷增加

首先,很多企业在签订合同前,未能或怠于对对方的经济实力、履约能力及信誉进行必要的核查,或者虽然对这些方面进行了审查,但在合同签订后未能进行持续的关注,无法掌握对方的资产信誉变化,无形中额外增加了法律风险的可能性。

其次,有些时候需要拟用合同对方的合同文本,这种文本的用语、条款、格式等相对于本企业而言,是生疏的,较为不利的。一些本企业不能对对方合同文本的格式及内容进行详尽的分析和把握的现象,导致签订了不利于本企业的合同。

再次,多数企业的合同管理者根本就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相关法律,尤其是合同法律法规。这样,往往使企业的工作长期处于被动的局面,容易引发企业法律风险,造成企业信誉的滑坡和企业形象的降低。

(三)员工思想政治素质不过硬,导致法律风险频发

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领导及员工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然而,很多企业的领导毫无大局意识,一味的认为法律风险的控制应当属于相关部门的职责范畴,并从大局层面对本企业的法律风险进行总体的把握和了解。

三、企业法律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

企业法律风险的控制,需要企业全员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当然,法律风险控制更需要强有力的措施,以便更好的防范控制法律风险,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一)引导企业完善法律风险的管理组织结构

目前,我国企业无法对法律风险进行准确可行的监督管理,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多数企业缺少过硬的管理组织机构,这必然导致其在法律风险管理过程中陷入工作效率性低下,工作效果不甚明显的怪圈。

(二)推广企业法律风险控制的技术和方法

法律风险管理依赖于完善的程序和步骤。完善的程序和步骤有利于管理方法的切实落实,发挥实效。

(三)发挥法律顾问对法律风险控制机制的主导作用

企业法律顾问是企业法律风险的动态监测仪。因此,要实现对企业法律风险的有效检测,应当建立并加强法律顾问制度的可行性。通过此项制度的实行,能够充实法律管理队伍,明确法律顾问的职责权限,节省时间资源,提升工作效率。

(四)全面加强企业各级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企业的各种制度机制和决策等需要由人去贯彻落实。因此,企业上上下下应当注重思想注重工作的重要性。企业领导应当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带动员工树立责任意识,端正员工的工作态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总之,企业法律风险是不容忽视的企业问题。企业必须深刻剖析自身的法律环境现状,并注重对法律风险的及时察觉和有效控制,为自身将来的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实现长远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常宇通.浅析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管理[J].才智,2010(2).

篇9

【关键词】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重要性;解决措施

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正在飞速地发展,各个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与竞争变得越来越大,其合作范围以及相应的业务也在不断地增多,着就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会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是,一方面,我国的会计制度并更新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有效地满足这些要求,另一方面,我国的会计管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就需要我们对风险投以一定的重视,并且在分析之后,提出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风险控制与企业会计管理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通常来说,企业会计管理是企业进行有效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和组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与企业依照相关的现行制度,并与自身内部管理的特色原则,并通过有效的价值形式,在经过分析之后,对资金流动问题进行决策、技术以及相关控制。一方面,企业会计管理能够迅速地将企业的经营情况以及企业利益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作一个有效的反馈,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会计管理并不是简单的将成本降低,将企业运营的费用和成本、收入进行控制以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而是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紧紧相连,使企业实现最大的产值和利益价值,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主要是关于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部共同因素的作用,使得整个企业的资金流动和整体运营与企业的目标相偏离,从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而风险控制就是企业在既定的目标下,对风险的起因和相关因素做一个详细的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有效的措施,以对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从而将风险控制在最低范围之内,将企业可能遭受的损失也控制在在最低范围之内的过程。

风险控制与企业会计管理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风险控制为企业的会计管理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指导作用,并且在整个企业的运营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在企业会计管理的重要性,我们极其有必要对先进我国企业会计管理中风险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挖掘和分析。

二、企业会计管理中风险控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们上一节已经对企业会计管理以及风险控制的相关含义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也有必要对现阶段我国企业会计管理中风险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有个全面的认识,总的来说,我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会计管理中产生财务风险的相关因素

会计管理在具体的操作环节中主要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依据因素的特点,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可控制和不可控制两种。这就告诉我们,我们只有从可控制的因素出发,在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的同时,将不可控制的风险降低到尽可能的范围之内,充分降低企业遭受损失的几率。

(1)企业在对企业的利益目标的定位上不明确,也会增加风险的生成。企业的实际会计财务管理的相关目标是企业财务目标的结合体,只有对企业的实际管理目标进行有效的确定,才能从根本上为企业设定很好的方向。但是许多企业总是将自己的实际目标与实际的脱离,这样一来,就会经常导致实际财务支配过程不合理、企业出现投资无序等情况的出现,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境遇。企业在制定财务资本目标时,只有紧紧地严格按照市场的实际需要将其转化为以人为本的知识资本效用,才能最大限度地使其在后期实现。

(2)企业制度管理不合理也会导致风险的提高。首先,有些企业的相关会计部门并没有相应完善的机制,这样直接导致他们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中,将相关规章制度置若罔闻,另外,由于企业在债务和账目上的管理不够严谨,对工作中的轻重工作也没有一个很好的把握,经常出现私下、暗中交易等情况,这就导致了企业在没有进行有效的调查和研究之后就进行投资,盲目地进行生产,从而造成产品过剩,在很大程度上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我国企业在会计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1)企业管理者自身并没有给予企业会计管理风险足够的重视。

由于企业管理者本身并没有给予企业会计管理风险足够的重视,就会导致风险管理地位的降低。因为在实际过程当中,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并没有深刻认识到风险的严重性,而是一味地将利益最大化作为首要目标而忽视对风险进行控制的工作。这样的现状对现代的企业建设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一个企业是一个集对个部门于一身的整体,一个部门的管理和利润目标往往会与其它几个部门的目标发生一定的联系,利益目标不一致,就会在根本上将部门之间的矛盾激化,大大地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总之,企业的各阶层对会计管理风险控制地位的忽视,会直接使企业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散失,使得企业在风险出现时手无足措,一度陷入危机而一蹶不振。

(2)企业在进行会计管理时经常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资金周转一直是大多数企业所头疼的问题之一,资金的供给和流动一旦出现停滞,企业便会落入十分悲观的情绪当中,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企业内部的员工,都会因此而泄气。细节的来说,资金周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由于企业无法对法律意识有一个很好的认识,经常无视法律,处于企业自身的利益出发,而编造一系列的假象来蒙骗自己。另一方面,企业在款项的回收工作上并没有做好,这样一来,使得企业内部有效的资金长期被占用,使企业进入两难的境遇。

(3)企业会计管理中的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相关的管理水平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在整个企业的运营当中,企业会计管理中的财务会计合法信息失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相关的会计人员工作并不诚恳,在具体的工作当中没有很好地运用相关技术,精确地计算企业的成本。另外,在我国的企业财务管理中,许多会计人员并不专业,但其总是按照之前的传统方式进行工作,对具体的盈利模式和销售模式并没有进行很好地把握。

三、提高企业会计管理中风险控制能力的相关可行方法

在上一节,我们就企业会计管理中风险控制的影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提高风险控制能力。我们大致可以从一些几个措施入手。

1.转变会计管理观念,明确企业会计管理目标

企业科学有效的会计管理工作是掌握企业经营业绩,财务资金与发展规模等的重要途径。首先,应该转变企业会计管理的落后观念,为企业今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企业的会计管理的目标应该和生产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并促成两者形成一个有机体。所以,企业的会计管理目标确立,应该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

2.建立健全企业会计管理秩序

在日常工作实践中,首先要明确企业管理人员、企业的会计等的权责利,创建相互制约的监督管理机制。与此同时,还应该建立事前、事中控制为主的控制体系,通过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规范,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不断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3.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的管理质量,加强企业抗风险实力

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科学的管理,有利于企业和外界之间的利益交换,让广大的利益主体能够更好的了解企业的现金流向、企业业绩情况。另外,企业的会计管理人员还需要对资产进行定期盘点,保持警惕,加强存货管理,切实杜绝长期占用企业周转资金的行为,创建科学的存货资金比例结构。

总之,我们只有脚踏实地地将以上三个方面具体落到实处,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能力。

四、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带来的思考

经过以上几节的分析,我么已经对风险控制有了一点的了解,我们大可以我们大可以从其问题的分布以及解决措施上得到一定的启示。

一方面,我们要推进企业的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并提哦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另一方面,企业的工作人员应该将企业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从自身出发,不断在实际的工作中严格地要求自己,为企业的更好发展而不断努力。

五、结语

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已经对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的内涵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我们对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中所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只有在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的同时,采取相关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为企业的良好运营提供一个有力的保障。

篇10

关键词:电力企业;全面风险;控制管理

一、全面风险管理控制的概念

在电力企业中,全面风险控制管理工作主要是指电力企业以企业发展作为首要目标,首先通过对电力企业实施整体的管理并管理好经营过程中风险控制管理,进而有效的营造出完善的风险管控的企业文化,然后再建立有效的、完善的全面风险控制管理体系,最后提供合理的保障和方法来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在电力企业的发展中,风险无时无刻的存在整个过程当中,这就给实现电力企业的发展目标带来了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如何有效的做好电力企业的风险管理成为当前电力企业需要认真思索的难题。

二、现阶段电力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控制现状

(一)风险的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也不够。并且在风险管理中存在片面性,只有当企业遇到风险时才开始重视风险控制管理的重要性,才想去如何去应对风险。

(二)全面风险管理组织职能体系不够完善

根据我国电力企业对全面风险控制管理的现状来看,电力企业对于风险控制管理组织职能体系还有待完善。并且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职能发挥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在出现风险时,这些部门之间容易出现相互推责而不是积极的采取措施应对风险。

(三)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不健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尽管现在电力企业对于全面风险控制管理的能力正在不断提升,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框架和制度,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不健全的情况,导致电力企业的全面管理制度的实践性不强。

(四)风险管理手段单一落后

由于电力企业全面风险控制管理还不断完善中,这就使得电力企业中一些企业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于对电力企业全面风险控制管理不够熟悉,从而导致对风险应对手段相对单一的情况,随意性较强。

三、电力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控制的主要内容

在电力企业当中,对于风险的管控主要通过采用相应的分析手段对出现风险概率和其可能导致的后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一)风险的识别

对风险的识别是电力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前期工作,通常是在电力企业即将出现风险前,通过各种分析手段,判断出电力企业潜在的风险,并对这些风险进行鉴定和归类。所以,在电力企业中,风险识别工作十分重要,不但需要提前意识到潜在风险的存在,还要对风险的基本特点和种类进行识别。

(二)风险的测算

对于风险的测算主要是建立在电力企业的风险识别基础上进行的,其主要是通过采用各种科学的统计和分析手段对收集到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进而预估风险可能出现的几率和后果。

(三)风险评估

对于风险的评估,电力企业需要按照计划制定的控制目标,结合实际情况,全面的收集各项相关数据信息,最后评估出风险的具体状况,并根据风险评估的情况来权衡电力企业对于风险的承受度,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方案。

(四)风险决策

对于风险的决策,主要是从可供参选的方案中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案的决策过程。一般而言,面对投机风险时,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采取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风险和承受风险等各项风险应对的对策进行风险的控制。而面对纯粹风险,那么我们尽可能采取规避的策略来进行风险控制。

四、加强电力企业全面风险控制管理体系的措施

(一)建立全面风险管理规范化机制

(1)编制《全面风险管理的指引》。为促进电力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需结合风险管理的实际状况,进而有效的促进风险管理控制和防范的提升。(2)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的评价标准。根据电力企业风险管理评价理论、成熟度理论以及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要求等内容,来制定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评价标准。(3)编著风险管理工作的指引。相关部门需要编制出《基于风险管理的岗位职责表梳理工作指引》、《全面风险管理信息沟通机制工作指引》、《基于风险管理的制度流程修编工作指引》以及《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及工作指引》等。

(二)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机制

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并按照电力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要求,科学合理的设置全面风险管理组织部门,进而保障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1)设立全面风险管控办公室。我们可以再电力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下组建一个全面风险控制办公室,其组织成员由电力企业部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安排。(2)风险管理归口部门。按照“专业归口”管理原则,电力企业风险管理由七个风险管理归口部门负责。

(三)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机制

(1)加强风险管理流程的规划。首先,在风险识别工作中加强对风险管理中的相关信息进行详细的收集;其次,加强风险的评估,主要从风险产生的概率及其影响程度进行风险等级的评估;再次,根据上述风险评估的情况,进而制定出相应的风险处理管控方案;最后,还要对监督整个风险事件带来的后果,在做出相应评价。(2)完善风险数据库。风险数据库主要能够有效的识别企业当中各个领域的风险点情况、并进行风险等级的评估,进而制定相应处理对策等。所以,我们需要根据各地市、县区和供电所的实际状况,来完善风险数据库的建立。

(四)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按照省公司对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要求,在风险管理的工作开展中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来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而加强信息中心的管理,来保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的运行,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加以更新完善。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在电力企业中面临的风险管理也越来越复杂化,如何加强全面风险控制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只有我们加强重视电力企业的全面风险控制管理,尽最大努力降低或规避电力企业的风险,才能更好的保证电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秦岭,叶春明.电力企业的风险管理[J].山西电力,2009,(5)

篇11

关键词: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防范对策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强,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十四五”规划指出,要注重增强机遇意识与风险意识,防范与化解重大风险。企业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主体,在国家经济发展风险防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企业经营面临法治风险、决策风险、融资风险、财务风险等诸多风险,企业会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工作,完善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防控机制,对企业可持续成长尤为重要。就目前来看,我国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管理者应该高度重视企业会计管理的风险控制,积极制订科学合理的风险防控措施,保障企业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获得生存与成长。通过防范与化解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风险,确保企业顺利进行各项经营管理工作,能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其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不断发展。由此可见,深入探究、分析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中的风险控制与防范措施,对于指导企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概念与特征

企业会计管理风险一般是指企业在开展会计业务时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的风险。企业相关会计规章制度、组织管理模式、技术方法及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等多方面的原因,使企业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增加。企业管理者及相关会计工作者由于认识的局限性,会对外部经营环境及未来发展缺乏合理的预判,导致企业会计管理风险不确定性增强,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企业会计管理风险主要有潜在性、多变性、不确定性、严重性等特征。一、潜在性会计工作环境的不确定性及会计工作的复杂性,通常要求会计工作人员熟练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对会计工作作出准确判断,会计工作人员如果缺乏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就可能造成决策失误。会计管理工作存在较多的潜在风险,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决策与执行,任何的决策失误都可能为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二、多变性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与快速发展的应用技术决定了企业会计管理风险也会随之变化,呈现多变性特征。企业会计管理风险的诱发因素较多,如果不能有针对性地对风险要素进行防范,可能会导致企业风险加剧,妨碍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开展。三、不确定性在企业的会计风险管理过程中,各种风险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很多不同的原因都能使企业潜在的风险要素转变为现实风险,因此企业应该从多角度考虑问题,规范日常会计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经营管理环境。四、严重性企业会计信息的客观性与准确性,不仅能够决定企业自身的资源配置与经营发展状况,还能间接影响行业及经济的发展。企业如果不能正视会计风险管理中的各类问题,没有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可能会导致企业财务数据信息失真,为企业带来较大损失。

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管理目标不明确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完善的会计管理工作体系有利于其准确分析经营环境,最大化企业的经营利益。尤其是在新的形势背景下,企业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了多种契约关系,企业面临的会计风险也日渐多样化。企业在开展会计管理工作时不仅要考虑自身的状况,还应该防范其他企业所带来的不确定风险,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互利共赢。当前,在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中,管理目标不够明确、相对应的风险预警机制不够完善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容易导致企业会计工作落实过程中的缺陷与障碍,还可能给企业造成较多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企业会计管理风险中的目标不明确主要体现在问题模糊化上,相关管理部门没有设定明确的目标,不能明晰各种会计风险。在遇到可能发生风险的情况时,不能及时预警,无法做到防控风险与规避风险。此外,部分企业在制订会计管理目标时,往往忽视自身实际发展状况,不能结合企业发展战略与经营情况合理制订目标,导致会计管理工作与企业发展不适配,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二、风险控制意识薄弱在我国很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管理者非常重视企业的经营利益,却忽视了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没有制订会计管理工作中风险防控的预案。还有很多小规模的企业没有建立专业的会计管理部门,完全忽视了会计管理工作,管理者缺乏会计风险防控意识,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资金风险或者发展风险。企业管理者的风险防控意识薄弱,可能使企业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损害企业利益。在企业会计管理风险防控中,会计工作人员与企业管理者发挥着同样关键的作用。会计工作人员对企业基本的财务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系统地核算并监督企业的资金往来,全面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为企业管理者制订战略决策提供财务基础。但是相当一部分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理论知识掌握不够,缺乏风险防控意识。甚至有的企业没有配备专业的会计工作人员,部门领导者兼职会计,缺乏专业的财务分析能力,风险防控意识不足。三、信息失真现象突出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的会计实务操作人员没有高度重视工作的细节,导致会计信息记录不准确,信息失真现象突出。另外,针对同一问题往往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处理,如果会计人员采用了更加简单的方法,而忽略了工作的细节,就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的传递需要工作人员之间进行及时沟通,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沟通能力较差同样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存在问题也可能会造成财务信息的失真。还有一些企业过度关注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财务信息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导致企业经营存在业务核算混乱、核算对象模糊等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发生了较大变化。虽然信息沟通交流越来越便捷,为企业带来了便利,但它同时也带来信息传递与输入失真等诸多问题。无纸化与电子化的办公方式可能带来更多的虚假会计信息,使得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受到一定的影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更加重视会计风险防控问题,会计信息的失真现象为企业会计风险防控带来一定的阻碍,企业管理人员及会计工作人员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相关信息,并熟练运用现代技术,就可能对企业的运营管理造成不利影响。四、风险防控监管机制不健全由于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特殊性,企业的风险防控监管机制对风险防控尤为关键,有效的风险防控监督机制可以保障企业正常运营,助力企业又快又好地发展。企业内部会计监管工作存在问题,不仅不利于企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正常进行,还可能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如果企业内部管理本身存在较大的问题,企业会计管理系统不够完善,不能有效指导与监督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那么,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便得不到保障。目前,多数企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风险防控监管机制,不能有效地发挥企业的风险监督职能,这增加了企业会计管理中存在风险的可能性,会给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困难,阻碍企业稳定健康发展。因此,如果企业会计管理系统不完善,风险防控监督机制不健全,就无法保障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的相关对策

一、明确会计管理目标明确的企业会计管理目标,有利于企业会计管理风险的控制。1.企业会计管理目标应符合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应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企业会计管理目标设定得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不确定的外部经营环境与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经济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企业的会计管理不仅要考虑市场经济的发展,还应适合企业的发展战略。2.企业会计管理目标设定要打破利润至关重要的传统观念,要将企业的整体发展作为企业会计管理的宏观目标,在此基础上明确会计管理的微观目标。企业管理者要转变管理理念,加强对会计管理的重视程度,完善会计管理工作,有效规避企业生产经营与会计管理中的潜在风险。同时,要依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明确会计管理目标。在企业实际管理中,管理者往往忽视会计管理,导致企业出现资金流动不明晰、投资决策失误、经营亏损等现象,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可估计的风险。3.企业会计管理目标中要明确对会计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及技术的要求,明确每个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目标与职责,同时要对定期开展会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以及专业技能培训作出明确,从而为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夯实基础。二、强化风险控制意识强化企业管理者与相关会计工作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有利于企业防范会计管理风险。企业管理者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领导力量,其思想认知、管理能力、风险防控意识及战略决策制订等,对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提升企业管理者的风险防控意识非常重要。与此同时,也应该进一步强化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会计工作人员直接了解掌握企业的资金流信息,负责收集、整理、直观呈现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制作财务报表,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提高他们的风险防控意识,可以使他们更好地为企业管理决策者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相关信息,有利于企业制订正确的投资决策及发展战略。此外,要提升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越高,其风险防控意识也相对越强,因此也更有利于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降低企业潜在的会计风险。企业要聘任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会计工作人员,同时也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及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升其工作能力及风险防控意识,确保会计职责的充分发挥。管理者是企业会计管理的核心,工作人员是企业会计管理的基础,只有两者都不断强化风险防控意识,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才能促进企业长期良好发展。三、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确保财务信息真实有效,对防范企业会计风险非常重要。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的沟通与传递,有利于企业及时把握市场时机,作出正确的决策与判断。提升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1.企业要加大会计信息披露力度,以便对企业现金流、经营成果与经济效益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如果在信息披露过程中,存在会计信息失真情况,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还会造成企业管理者决策失误,导致盲目投资,甚至使企业面临比较严重的财务风险。2.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发展带来的有利条件避免信息失真,要不断更新与发展会计管理手段,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应用,提高会计管理工作效率,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四、完善风险防控监督机制在会计管理风险防控工作中,关键是要完善风险防控监督机制,对会计管理工作中的不同环节进行实时监督,保障会计风险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制订完善的风险防控监督机制,应从内部与外部监督两个方面分别进行。1.要制订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要建立专门的内部控制机构,有针对性地监控、管理会计风险。同时,要及时客观地对会计管理活动进行评估,为企业优化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依据。对在监督过程中所暴露出的相关问题,要及时反映给企业管理人员,增强会计信息传递的透明度,以使决策更加科学化。2.要制订完善的外部监督机制。企业应该充分利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信息资源优势,建立外部风险监督机制。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企业带来不确定性风险,建立会计管理风险外部监督机制十分重要,为此需强化多部门监督与参与。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给企业创造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防范企业会计管理中的潜在风险,企业应建立健全会计风险防控机制。企业要想在不确定的竞争环境中长期发展,管理者必须认识到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并根据企业当前的发展状况采取科学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企业会计工作人员要有效规避可控制的风险,及时分析、预测不可控的风险,强化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从根本上保障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妮.浅析企业会计管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J].纳税,2019,13(15):86+88.

[2]徐文就.企业会计管理风险及其防范对策[J].营销界,2021(30):141-142.

[3]王艳香.企业会计管理中风险控制策略的实践分析[J].财经界,2021(21):103-104.

篇12

一、前言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基本保障,同时也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降低经营风险和风险带来的损失,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二、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内部控制没有注重对环境的控制。

在我国,很多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环境的控制常常被管理者们忽略,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内部控制造成巨大的影响,企业的管理者们并没有顾全企业的整体运作,将企业内部控制授权给会计部门,导致内部控制管理无法正常运行。

第二,无法应对高于内部控制的风险。

对于风险控制,我国大部分企业存在这么一个现状,企业风险控制主要运用在企业管理人员以及全体员工的控制管理,而忽视了对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控制,对高管们缺乏束缚力,以至于高管们常常出现工作错误,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失,无效的内部控制管理,使得企业无法应对这些高于内部控制的风险。

第三,风险管理水平较低。

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很多企业还处于风险管理水平低、手段落后的状态,例如,有些企业管理者在管理企业过程中,只重视短期利益,关注于企业当前利润,却忽视了良好的风险管理带来的长足利益和持久发展,在一些中小型企业中,聘用的管理人员并没有达到一定的管理水平,风险意识差,管理手段落后,对即将到来的风险不能及时预测并采取防范措施,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第四,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

在企业的风险管理中,很多企业没有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由于不能及时掌握风险相关的数据信息,无法准确地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使企业在预测和防范风险方面处于被动地位,不仅影响企业的日常业务运行,还大大降低了企业竞争力。

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改进措施

第一,建立完善风险管理控制机制。

一个企业,只有对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进行识别,才能够从容应对公司风险,完善风险管理控制机制的同时,企业应该就风险识别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监控企业财务数据,同时成立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来对公司总体风险进行控制管理。再者,良好的风险管理理念也是企业进行风险控制的重要基础,风险管理理念是企业对风险的整体认知,它需要企业的全体员工对风险管理有正确的认识,并努力提高风险管理意识,使企业及时防范经营风险。

第二,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要进行风险控制管理,就要先建立起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作为企业管理层,要提高自己的危机意识、风险意识和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企业应该结合自身规模和日常业务特点,建立一个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在整体管理上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规范内部控制管理。

第三,实行内部控制评价制度。

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实行内部控制制度时,不仅是企业管理层,更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使企业员工在整体上了解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和运作情况,才能及时发现内控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不同的改进方案,有效避免了制度缺陷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企业员工在参与内部控制评价制度的同时,增加了自身责任感,也加强了企业凝聚力,成为推动企业迅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四,定期控制测试,加强化内部控制制度考核。

定期进行控制测试和制度考核,能有效检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企业需要建立相关的内审部门,通过定期的内部测试发现内控制度中潜在的问题,并根据测试结果进一步优化内控制度内审部门在考核时,应对存在风险做重要性评估,对企业的所有业务流程进行测试,为了强化内控制度考核,需要实施员工奖惩制度,对能出色完成内控工作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工作不负责的员工要给予严厉的惩罚。

四、结语

篇13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关系

在当前企业各项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属于比较关键的两个部分,也是比较重要的任务,需要实现这两个方面工作的有效实施。在目前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为取得比较理想的成果,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准确合理地把握,并且要积极探索有效策略实现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有效落实,以防范企业风险的发生,使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可以得到更好的保障,进而使企业发展取得比较满意的成果。

一、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概述

(一)企业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内部控制而言,其所指的就是将对可能发生的风险预防为目标,对于企业生产经营中每个环节实行有效监督,在这一过程中,将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依据及标准,以便对企业实际经营发展中的关键任务实行充分合理的监督及管理。就企业内部控制实践而言,其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控制内容,分别为实物、财物以及人员与组织,这四个环节会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各个方面的内容,对于企业内部风险防范的实现比较有利。在企业有效开展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可以为企业战略目标的更好实现提供理想的服务,可以更好地保障企业的正常经营及发展。

(二)企业风险管理企业风险管理所指的就是在企业实际经营及发展中对于各种风险因素主动进行统筹处理。就目前的企业风险管理而言,其主要分为两种不同形式。第一,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对于这种形式,其所指的就是在企业生产中对于所出现的风险因素实行有效管理,在对有关管理方法及制度体系有效应用的基础上,对于各种风险实行提前预防及有效应对,并且构建相关风险应对策略,对于各种风险实现及时有效处理,以避免企业发展受到不良影响。第二,企业投资项目的预测。对于风险控制及应对,其相比于运营中风险控制存在一定差异,对于投资项目中风险的应对,关键就是实行提前预测,研究项目的实际可行性,从而在项目投入运行中提供更有利的依据及支持,满足企业投资需求。

二、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

(一)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间存在密切联系第一,在促使企业实现稳定发展过程中,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都可以提供有利支持与保障。在当前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都是企业管理人员比较注重的重要管理工具,可使投资人员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促使企业价值实现有效提升。同时,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而言,两者都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及每个职工的参与,在工作的具体开展中需要企业各部门和职工之间进行积极配合,并且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中,都会涉及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比如,企业目标的制定及分解,企业战略目标的考核与绩效管理等方面,这些工作都需要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参与其中,以提供更好保障。所以,对于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而言,两者所具备的共同特点就是具有一致目标,且均需要全员参与。第二,在内部控制工作开展过程中,风险管理可以提供有效依据。在目前的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内部控制属于十分重要的一种辅助工具,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在内涵上比较类似。其中,对于企业风险管理而言,其需要针对企业经营发展中所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预测,并且要实行有效防范,而对于内部控制而言,其基础就是风险管理。另外,在企业实际发展过程中,为能够实现稳定良好的发展,需要适应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并且选择内部控制为主要架构,对于企业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进行有效落实,特别是对于经营风险及内部控制,需要促使两者密切联系。同时,对于风险管理中的基本要素,在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中可以作为参考依据实行合理的风险评估。第三,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都比较重视过程管理。对于内部控制而言,其比较注重内部活动,而对于企业风险管理而言,其重点内容就是对于管理手段的合理应用,在企业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中两者都表现出持续性及长期性特点,并非只是在特定时间节点进行管理,这种特点也表明在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将企业长期发展作为基础,对于减少企业风险产生的活动需要积极落实,并且要贯彻到企业生产的各个流程中,在企业的日常运行及长远发展中两者都是比较有利的工具。第四,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均具备五种要素。就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而言,其均具备五个方面的要素,在这一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具体而言包括风险评估、环境以及信息与沟通,还有监督及控制活动等内容,其中的风险评估在风险管理中比较受重视。由于这五种要素比较类似,也就促使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可实现密切融合。

(二)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差异对于当前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两者之间不但具备密切联系,同时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于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而言,两者在作用范围上存在较大差异。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相比较而言,风险管理具有更广泛的覆盖范围。在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中,需要从企业战略目标入手实现企业风险管理的落实,这表明风险管理在企业内部处于治理层面,而内部控制只是处于管理层面。另外,在风险管理实施过程中,对于企业的财务报告及非财务报告都比较重视,而在内部控制过程中主要依据的就是财务信息。另外,在全面风险管理中,还会涉及预算管理评估方法、战略制定及管理人员招聘等相关问题,也就是说风险管理具有更广泛的覆盖范围。而在内部控制实施中,其关注更多的就是风险管理过程,在企业经营目标的制定中并未能够真正参与其中。第二,对于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而言,两者在内容上有一定差异存在。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而言,其内容主要就是保证企业可以稳定良好发展,实现企业的有序运营,避免出现会计信息造假情况,为企业今后的良好发展提供有利支持及保障。而对于企业风险管理工作而言,其内容主要就是合理规避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并且需要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风险的产生对企业所造成的损失进行定量分析,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关防范体系,以避免在企业发展中有严重的财务损失产生。

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开展的有效途径及策略

(一)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地位就当前企业发展实际情况而言,很多企业对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缺乏充分深入地认识,未能够使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所具备的重要作用及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因而需要使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意识进一步加强。因此,当前企业内部需要对职工加强宣传教育,使企业内的职工可以真正清楚认识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价值,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理念及风险管理观念,并且对于传统管理模式应当积极改变,实现传统管理模式的有效突破。而为能够使这一目标有效实现,企业领导层应当注意自身行为,以身作则,对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应当加强宣传及普及,并且在企业日常管理中的各个方面也应当积极落实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同时还需要针对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使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充分体现出来。另外,在对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加强重视的基础上,还需要在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方面加强投入力度,使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具有更好的基础与保障,使两者可以得到满意的效果。此外,作为企业职工,自身也需要充分清楚认识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及价值,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中,以确保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科学合理开展,最终得到满意的效果。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机制在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均需有效防范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风险,从而使企业的安全稳定发展具有更好支持与保障。而为能够使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十分关键的一点就是风险评估机制的构建。所以,企业应当从制度层面入手,对于风险识别点进行科学合理地设置,对于企业经营发展中各个方面的流程及有关风险实行合理归类及整理,从而对各种风险进行合理把握。在实际进行风险评估过程中,对于不同的风险识别点,需要选择不同方式及方法进行评估,从而对企业各流程中所面临各种风险实行定量分析。在风险控制流程过程中,对于所面临相关风险识别方法应当加强重视,若发现存在风险点,需要应用专业化风险评估理论及技术,与实际工作经验进行有效结合,在此基础上实现更加科学合理地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制定全面合理的风险防范策略,使企业风险防范可以得到更加满意的效果,实现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作用及价值的充分发挥,为企业实现稳定良好地发展提供更好的依据及支持,满足实际需求。

(三)创建合理的风险治理模式在当前企业经营及发展过程中,在具备良好的风险治理模式的基础上,可实现企业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提升。所以,在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应当构建科学合理的风险治理模式,并且需要对风险治理模式实行持续优化,对于企业战略规划实行合理调整,对于企业中不同利益主体应当促使其实现平衡,以实现财务风险的有效分散。另外,在企业风险管理模式中,应当将数据化管理引入,对于企业外部市场环境及内部经营管理需要实行系统性分析。此外,在企业内部还要建立风险基金,以保证企业在面对风险的情况下可以增强自身应变能力,同时也可以使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增强,使企业负债风险有效降低,保证企业可以实现更稳定良好地发展,满足企业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需求。

(四)进一步健全企业监督及评估在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实施过程中,监督及评估属于必不可少的环节及内容,在实现监督及评估环节合理优化的基础上,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可使实现持续性优化,从而保证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实现更有效地开展。首先,在企业内部应当构建独立的审计部门,且需要配备专业审计人员,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实施全面监督,实现监控数据的有效反馈,使今后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有利的信息支持。其次,引入适宜的外部监督机构。对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通过独立第三方机构实行评估监督,且需要出具相关审计报告,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及时发现,且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深入分析,使企业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实现更有效的风险防范,发挥出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应有作用及价值。

篇14

关键词:中小企业; 现金流量 ;风险评估;对策;控制

企业现金流量管理,是以现金流量作为管理的重心、兼顾收益,围绕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而构筑的管理体系,是对当前或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动在数量和时间安排方面所作的预测与计划、执行与控制、信息传递与报告以及分析与评价,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

一、现金流管理及风险控制在经营管理中的意义

(一)加强现金流管理,确保合理的现金流水平,是企业健康运营的基本保障

现金流管理是对企业整个资金运动的全面管理,包括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等多方面的管控,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现金流管理的重点。

企业通过加快现金流入速度、确保有效现金流入、掌控现金流出时机、预测现金状况、保持充足的可利用信贷、优化短期盈余现金投放等方面管理,实现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平衡,随时保持企业合理的现金流水平,确保企业经营稳健发展。

(二)对现金流进行规范管理,有利于加强财务控制,增强决策实效性、实现资源有效配置

现金流量是按收付实现制原则计量的,与实际资金运动一致。通过对现金流量制度建设和操作流程的规范管理,使企业的现金流动得到有效监控,从而准确掌控现金的流入、流出,有利于加强财务监控的力度,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现金流量信息能够真实的反映企业实际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资金周转情况,对企业经营决策更具时效性。

(三)通过现金流风险评估管理,改进现金流管理水平,规避财务危机

对现金流量的监控与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合理确定现金流入渠道和现金占用水平,通过定量、定向分析评估现金流管理风险,围绕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构建现金流管理体系。

我国企业现金流管理起步较晚,水平尚处于发展早期,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切实有效的现金流管理和控制机制,经营风险相对较高。我们应不断加强、改进现金流管理水平,在实践中不断结积累,并结合理论寻求适合企业发展的现金流量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能力,规避财务风险。

二、现金流管理状况及风险评估

从整体来看,企业现金流管理受外部环境影响巨大,很多企业没有专业的现金流管理人员和管理工具,不能正确评估经营风险,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如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或国家财税、金融政策变革等),造成现金流入减少时,极易陷入现金流周转危机。在现金流量的管理中,企业应从各环节加强对现金流入流出的动态管理与控制,坚持流入与流出两手抓、两手硬的思想。

(一)营销环节现金流入管理比较重视,风险相对可控,管理手段有待提高

抓现金流入就是要开源,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份额。为提高市场占有率,许多企业通过扩大商业信用来提高销售额,造成应收账款周转率较低。随着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视,很多企业建立了信用风险评价、分析机制,制定了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来加速应付账款的周转速度,但标准设定、方法选择及政策执行等管理手段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采购、生产环节现金支出管理有较大提升空间,管理方法有待改进

抓现金流出就是要节流,要千方百计节约开支、降低成本费用支出。销售计划性不强,致使采购、生产无规律,造成存货储备较高。较高的存货储备不但会增大进货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而且会由于占用大量储备资金而造成资金短缺,使流动资金失衡。企业应加强存货储备、供应商信用等管控力度,建立行之有效的库存、供应商管理等基本管理模型、方法。

(三)多元化发展、做大规模、追求高利润冲动,造成企业对银行借款依赖度较高,短期资金用于长期投资情况严重,风险管控相对弱化

企业对于规模经济的渴望、急于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内在冲动以及实现长远发展目标的战略需求等等,无一不对现金产生巨大需求,在企业自有资金有限、留存收益无法满足巨大的资金需求时,通过外部融资成为缓解资金压力的有效渠道。很多企业将短期流动资金借款用于长期资本投资的现象严重,在国家紧缩的金融政策、投资项目失败或利润增长速度低于利息增长速度等情况下,发生丧失偿债能力的概率就会增加,导致财务风险增加。

(四)管理层现金流管理意识有待提高,现金流管理地位、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现金流量是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指标,是评价财务风险的重要依据。因此,首先,要培养管理层的现金流量管理意识,确立现金流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地位,实现良性现金流前提下的盈利增长。其次,要建立现金流管理体系,制定现金流量管理标准,加强对企业筹资、投资、分配等各环节的现金流控制。

三、现金流管理对策及风险控制

现金流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稀缺资源,财务管理必须以现金流量管理为中心,构建科学的现金流管理系统,加大现金流管理力度,并以此为原点向财务管理的其他领域辐射和延伸,有效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

(一)培养现金流管理意识,提高现金流管理地位,建立安全高效的管理体系

企业各管理阶层都要树立现金流管理意识,牢固树立“现金为王”的管理理念。现金流管理不光是财务人员的事情,采购、生产、销售等相关人员同样肩负现金流管理的职责,加强全员现金流管理基础认识普及,用动态的眼光、协同的态度共同进行现金流管理。建立高效的现金流管理和监督体系,明确各职能部门在现金流控制中的职责,相互配合、相互监督,严格控制现金流入、流出时机,保持充足的流动资金储备,以规避财务风险,提高现金资产的流动性、收益性。

(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月度资金计划、日常现金流动态管理与控制

从全面预算管理入手,对销售、采购、生产、投资等业务收支进行预测,编制全年现金流量预算表,再按月分解、编制月度资金计划,落实到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控制。

在日常现金流管理中,对现金流入、流出应设置控制点进行控制。加大应收账款回收力度,延缓应付账款支付,保持最优的存货储存量,减少生产经营过程中无为的浪费等等。同时各控制点应严格相关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的程序和权限执行,增强资金支付审批权限公开透明度。

(三)确定合理的现金流水平,加强投资方案评价,控制超规模投资项目建设

企业投资应以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项目建设为主,避免盲目多元化。当企业扩张或改变经营战略需要进行长期投资时,一般通过长期借款等方式筹集长期资金。企业的投资活动一般伴随着高风险,对现金流有很强的依赖性,应将企业经营性现金流、筹资性现金流、投资性现金流进行动态结构匹配,确保合理的现金流水平,并严格控制,防止某一环节现金流出现问题引起的现金流整体断裂。项目投资资金需求必须纳入全面预算管理,严格控制超企业承受能力的大规模投资项目建设。

(四)重视现金流分析,建立预警系统,评估、防范现金流风险

经营活动是企业活动的核心和重点,对于一个健康的企业来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应该是现金流量的主要来源,它为企业扩大生产、开拓市场、偿还债务提供了坚实的资金支持。

企业不仅应对经营性现金流总体情况进行分析,而且应ζ浣峁沟暮侠硇越行分析,同时还应做好现金流趋势分析、结构增减变动原因分析等,全面把握现金流量与企业支付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质量等之间的内在联系。

建立现金流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对一些常用现金流量比率指标的分析,构筑现金流风险预警系统模型,以有效化解现金流风险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五)强化现金流管理岗位职责管理权限,培养专业管理人才

将现金流管理关键控制点与业务岗位有机融合,并将现金流管理职责在岗位职责中给予明确。各控制点岗位应严格按照企业全面预算制度、资金管理制度等相关规定及操作流程进行控制、执行,协同做好分析、汇报、调整、考核等相关工作。同时注重现金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拓宽培训渠道,积极开展各相关岗位人员专业培训工作,努力促进企业现金流管理水平、管理质量的提高。

四、结束语

可以看出,现金流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资金的筹措、投放与使用以及收回与分配等多方面,这些方面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企业应用战略的眼光看待现金流管理,建立严谨规范的现金流管控体系,完善动态有效的预警管理系统,并利用先进的管理工具,运用科学的管控、分析方法,发挥人的积极能动性,实现现金流在数量和时间上的平衡、成本与收益的动态平衡,实现风险相对可控的管理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圻.现金流管理/风险控制与价值创造[M].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5(第1版).

[2]贺志东.赢在现金/如何做好企业现金流管理[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11(第1版).

[3]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企业风险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6(第1版).

[4]黄霖.企业风险管理案例分析[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8(第1版).

[5]石庆年.企业财务人员现金管理技巧与错弊防范[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1(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