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地摊经济发展策略范文

地摊经济发展策略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3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地摊经济发展策略,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地摊经济发展策略

篇1

关键词:产业低碳化;低碳技术;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低碳经济的发展策略研究

收录日期:2012年4月27日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人均资源相对匮乏。淡水和耕地资源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三个突出问题: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已经走到尽头,不仅资源难以为继,生态环境也难以承受。因此,必须推进以高效能、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又快又好地发展低碳经济,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减轻环境压力。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和实质

为了应对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带来的日益严重的威胁,低碳经济应运而生。“低碳经济”最早正式出现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各国政府已经达成一个基本共识,即世界经济低碳化,提倡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是解决气候问题的根本出路。因此,未来世界,低碳和无碳化将是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由于低碳经济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因此关于低碳经济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和理论概括,存在许多观点和认识。总体而言,低碳经济应该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和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低碳经济的核心是降低碳排放和实现无碳化排放,以应对碳基能源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低碳经济可以概括为:低碳经济是一种通过能源替代、发展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控制经济体的碳排放量,促进经济增长与由碳基能源消费引发的碳排放脱钩,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降低碳排放,并最终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的经济模式;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能效,降低单位能源消费量的碳排放量(即碳强度),通过碳捕捉、碳封存、碳蓄积降低能源消费的碳强度,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同时改变人们的高碳消费倾向和偏好,降低人为碳排放量,实现低碳生存。低碳经济的内涵揭示了低碳经济是一种由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过渡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旨在修复地球生态圈碳失衡的人类自救行为。同时,低碳经济也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很强的可持续性经济。

(二)低碳经济的实质。从低碳经济的内涵中我们可以看到,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寻求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把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的增长脱钩,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的运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低碳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低碳技术的涵盖面极广,概括起来二氧化碳减排技术主要包括:一是以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等技术来替代化石能源技术;二是提高能效,进而通过减少能耗实现二氧化碳排放的削减;三是碳埋存(把煤炭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封存在地下)及生物碳汇技术。

二、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一)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推行低碳经济,要在低碳经济战略的导向下,出台鼓励企业进行低碳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具体实施中,在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等措施上,来引领企业开发先进的低碳技术,研究和实施低碳生产模式。同时,应该大力加强能源立法工作,建立健全能源法律体系,促进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加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如,我国石油、天然气等主要领域的能源单行法律仍然缺乏,同时也缺少能源公用事业法,这将导致能源与环境相协调的作用领域不够全面,需要政府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能源立法体系。

(二)产业低碳化。绿色和低碳是全球经济实现产业结构高度优化和带领全球区域经济崛起的必然选择。一要低碳意识发展制造业。加强风电装备、新能源电池、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设备等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的优势制造行业的发展,加快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强装备制造、钢铁有色、卷烟制造、食品加工、建筑材料、石油化工、林纸加工等优势产业的低碳化改造,在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点工序上逐步实现低碳化,使之逐渐转变为低碳型产业;二要发展低碳建筑业。通过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创新和新技术开发利用,在建筑施工发展过程中大力促进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的一体化结合及规模应用。有效整合资源,培育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突破产业链技术瓶颈,夯实产业基础,逐步形成低碳化建筑业规模;三要发展生态农业与碳汇林业。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增加农田土壤碳贮存,减少农业碳排放。扩大造林面积,增加森林的碳汇,大力发展绿色龙头企业,提高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和林业产业化程度;四要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实以低碳服务意识全面贯彻于教育、旅游、文化、商贸等领域。

(三)城市低碳化。低碳城市建设是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一要开发绿色交通,推行城际轨道交通,大力发展现代公共交通,优化公交出行方式,加速推进城市综合交通节能体系建设;二要发展绿色建筑,在建筑设计、结构、标准等方面严把绿色低碳关,加大城市绿化力度,完善节能设计与评价技术;三要发展绿色生产,以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资源整合为契机,在资源开采、生产、加工领域开发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循环经济体系;四要倡导绿色消费。引导广大企业通过技术、设备的更新来实现生产领域的低碳化、生态化。积极鼓励居民家庭低碳消费,形成低碳意识和习惯。

(四)化石能源低碳化,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我国化石能源的“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结构特征决定了煤炭是能源消费的主体。当前,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接近70%,比国际平均水平高41个百分点。虽然石油的比重有所上升,但只能以满足国内基本需求为目标,不可能用来替代煤炭。因此,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难以在近些年得到根本改变。这就需要碳中和技术,在消费前对煤炭进行低碳化和无碳化处理,减少燃烧过程中碳的排放。在此格局下,加速发展天然气,适当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深入开发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方向。

(五)加大研发力度,推进低碳技术。低碳经济的支撑是低碳技术,包括清洁煤和可再生能源在内的低碳技术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基础。我国不仅需要大力发展先进低碳技术,更要注重科技创新和低碳技术在其他行业中的应用,以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低碳化。

1、要鼓励推广包括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源技术在内的“低碳能源”技术,广泛应用于清洁燃料交通工具、节能型建筑、环保型农业等领域。

2、加快对碳减排技术、碳固定技术与碳替代技术的研发,形成技术储备,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碳减排技术,包括先进的烟道脱硫脱硝技术、燃煤高效发电技术、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等;碳固定技术,包括碳汇、光生物合成技术等;碳替代技术,包括新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替代技术等。

三、结论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必将引发贸易条件、国际市场、国际技术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仍将十分突出,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同时也是加速深化改革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创新机制,加大研发力度,充分利用好国际和国内两种技术资源,那么我们就有可能赢得低碳经济变革的先机。

主要参考文献

[1]孙桂娟,殷晓彦,孙相云等.低碳经济概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O1O.

[2]刘志雄,梁冬梅.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能源消费分析及比较[J].生态经济,2Ol1.1.

篇2

摘 要:碳减排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江苏省碳排放总量较大,碳减排压力凸显,同时碳排放总量减排潜力十分巨大。江苏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应是在发展中节能减排,在挑战中把握机遇,走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碳减排;低碳经济;政策

中图分类号:F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1)01-0066-03

低碳经济浪潮扑面而来,但又纷争不断。本质上看,“低碳”强调的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以高能耗、高排放、多污染为代价的新发展思路,发展低碳经济与我们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等既定目标相一致。从这个意义上说,既要发展又要低碳,这不是两难困境,而是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生活方式革新的倒逼机制。置身于低碳经济时代,江苏的发展策略应当是:在发展中节能减排,在挑战中把握机遇,走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江苏省碳排放总量较大

由于江苏的基本省情和能源消费结构,加之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激增,碳减排总量较大,碳减排压力凸显,碳排放总量减排潜力十分巨大。

从碳排放清单看,全省碳排放总量快速上升,从2000年的8005.3万吨增至2008年的1.7亿吨,增幅为118%;碳排放结构呈工业主导性,工业碳排放占比达86%,其次为交通和农村能源消费碳排放;碳汇能力下降显著,碳吸收水平从2000年的89.4%下降到2008年的40.9%。

从碳排放强度看,单位GDP的碳排放从2000年的0.94吨/万元下降到2008年的0.75吨/万元,降低了20%,说明近年来江苏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人均碳排放对应的从1.09吨/人上升至2.27吨/人,说明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长快速。

从产业碳排放看,碳排放强度高低顺序为: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农林牧渔业>建筑业>批发零售及餐饮业>其他服务业。在工业中,制造业能源消耗量大,碳排放占比95%以上;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10大行业碳排放总量占全部39个工业行业碳排放总量的89%,是高耗能产业部门和主要的碳排放行业。

从城市碳排放看,最高的是苏州(2747万吨),其次为徐州(1567.7万吨),再次为无锡和南京,说明经济发达地区由于能源消费量较大,碳排放量也较大;徐州、淮安、连云港、镇江、扬州、镇江和宿迁的碳排放强度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2吨/万元),说明这些地区能源利用效率普遍较低。与国内相比,江苏城市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量均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但远高于北京、上海、浙江和广东城市,其中碳排放强度是北京的2倍多。

从区域碳排放看,碳排放量最高的是苏南(7358.5万吨),占全省总量的56%,其次为苏北,苏中最少(2233万吨);碳排放强度最高的为苏北(0.72吨/万元),其次为苏中,苏南最低(0.46吨/万元);人均碳排放最高的为苏南(3.16吨/人),其次为苏中,苏北最低(1.09吨/人)。

从外贸碳排放看,“江苏制造”通过贸易形式为国外生产承担的碳排放不容忽视。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出口的隐含碳排放量达3108.5万吨,占全省碳排放总量的17.8%,比重较往年略有上升;同时,通过进口商品避免了1311.2万吨的碳排放量。

从土地利用碳足迹看,单位面积碳排放近5年来快速上升,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足迹大小顺序为: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未利用地及特殊用地>农用地和水利用地。这说明居民集聚区和生产活动集中区成为碳排放的集中区域。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思路

从当前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进程看,“高碳”型工业经济仍然有相当长时期的快速增长,碳排放大量产生仍不可避免。但从未来和大背景看,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人们越来越关注以此获得更好发展的历史机遇,越来越重视发展低碳经济带来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效益。

在发展战略上,把发展低碳经济与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结合起来。发展低碳经济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不仅不会放慢经济增长,反而会通过培育发展低碳产业及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的新一轮高增长,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要赋予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低碳内涵,推进发展观念、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生产技术和管理体制的创新和转变,形成低碳绿色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路径上,把发展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有一定的承继关系和交叉重叠,并在技术层面上是一致的;与节能减排是手段、途径与目标的关系。要以节能减排为抓手,推行清洁生产,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形成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生产生活新型态。

在发展方式上,把碳减排与碳增汇结合起来。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植树造林、土地管理是增加碳汇的主要途径,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利用森林来间接减排二氧化碳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要在加强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碳减排的同时,大力推进绿色江苏建设,增加森林碳汇,增强碳吸收能力,有效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在发展机制上,把政府作为、市场作用和社会参与结合起来。低碳发展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为基础,要通过市场规则的合理设计和激励约束政策安排,建立政府推动、市场调节、企业减排、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促进节能降耗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各方面走低碳发展之路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三、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如果说2007年巴厘岛路线图提出了减缓、适应、技术和资金等应对气候变化的“四个轮子”,那么,产业、技术、资金和载体则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四个轮子”。

将低碳战略全面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最近确立了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等八市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具体任务包括制订低碳绿色发展的规划和配套政策。江苏也要积极行动,编制低碳发展规划,制定符合江苏实际的低碳发展标准和低碳经济路线图,增强在低碳经济发展领域的话语权。将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纳入“十二五”国民经济规划中的引导目标,鼓励地市级制定低碳发展规划,支持重点行业部门制订专项规划。打造低碳经济载体,选择典型区域、行业和企业先行试点,建设低碳产业园区、低碳示范企业、低碳社区、低碳城市等多层次的低碳经济示范。

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碳汇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外研究成果表明,服务业碳密度只有能源行业的碳密度的1/10左右,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发展低碳高效农业,优化种植结构和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业污染。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降低消耗和排放。限制高耗能产业,推进工业节能减排减碳。考虑到各种碳排放项目的年增长速率不同,应重点加强对能源高消耗部门和碳排放量较大领域的减排,如工业能源消耗、城市生活能源消费、垃圾焚烧与填埋等,切实降低区域碳排放强度。江苏碳减排的十大工业行业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饮料制造业,它们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行业。

推进低碳技术进步。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环节。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包括终端用能部门技术进步和能源工业技术进步)对温室气体减排的贡献度将长期保持38%左右,2050年的贡献度将达50%左右。要大力推进产业部门的技术进步,着重在清洁生产、交通运输、能源供应与装备、废物处置与资源化等方面,加快先进技术替代和重大技术突破(见下表)。对江苏来说,重要的是大力推进节能技术开发应用,逐步改变目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换代,通过技术创新减少碳排放。深化科技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和国内低碳经济技术的区域交流与合作,包括长三角区域合作。

探索碳金融和碳交易发展。当前碳排放的“准金融属性”已日益凸显,并成为继石油等大宗商品之后又一新的价值符号。要尝试构建江苏省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和碳交易场所,为发展低碳经济打开国际融资渠道。关注国内各地区之间的“碳源―碳汇”交易市场,以及国内重点行业大中型企业之间的碳交易市场,加强与国际国内的联系和对接。尝试设立地方碳基金或专项资金,扶持低碳技术先行先试、进入商业化运作。注重低碳经济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相结合,促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资本的引进与转化。

建设低碳新型城市。城市交通和生活能源消耗碳排放是仅次于工业能源活动的碳排放源。城市的空间结构、功能、产业特性和运行机制直接影响碳排放,要通过发展低碳工业、低碳交通、低碳建筑,缓解“城市病”,探索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一是构建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协调的大中小城市发展体系,合理配置城市内部功能区,避免资源浪费和结构冲突。二是创建低碳机动化城市交通模式,积极发展快速公交系统、轻轨、地铁建设,合理规划公交线路和公交换乘枢纽,构筑以公共交通为骨干、多种交通方式联运的城市交通体系。三是推广建筑节能。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1/3左右。在城市化进程中,要大力推广新型墙体材料,全面建设节能环保型建筑。四是提高城市碳汇能力,建设城市绿化工程,多渠道拓展绿化空间,把营造城市森林作为城市“氧补偿”和气候“降温”的重要措施。

降低土地利用碳足迹。江苏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转变,但可以在土地利用方面寻找碳减排的空间。通过合理规划土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能够促进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调整,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根据相关研究,从各类土地管理政策效果来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碳减排潜力最大。要加强对高碳排放的土地利用类型的调控,在土地规划中考虑碳足迹效应,开发低碳排放的土地利用方式。加强区域生态管护,推进“绿色江苏”建设,营造江海河湖防护林、绿色通道、城郊人居森林等生态林业工程,增强生产性土地的固碳效率,降低区域的碳排放水平和强度。

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从政府、企业和个人不同层面,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和低碳消费观念,建立理性、适度、节约的消费模式,推动全社会向低碳转型。建立和推广“低碳生活”和“低碳家庭计划”,因地制宜地鼓励太阳能光热、光电、生物质能、沼气能等在家庭中的使用,鼓励使用节能灯具、节水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

参考文献:

[1]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修订版,第418-424页.

[2]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一版,第415-416页.

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产业结构;发展策略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由高排放、高消耗的粗放、高碳发展模式所致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各国的共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正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将对全球能源结构、产业布局、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1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的概念起源于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1],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通过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来降低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成本,最终实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提高能源效率的发展目标。从人与自然和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的角度,低碳经济属于绿色经济的范畴。绿色经济是个涵盖面很广的概念,包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的各环节,也包括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活动。低碳经济是绿色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减少碳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的角度来看,低碳经济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具体途径。循环经济指的是生态经济大系统良性循环的经济形态,强调通过自然资源的节约利用、物品的再利用以及废弃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将经济系统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控制在可承载的范围内。低碳经济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综上,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在本质上和指导思想上是完全一致的,只是关注的领域、针对的问题、实现的路径有所侧重,低碳经济有着自有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策略。

2常德市经济发展现状

常德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洞庭湖西侧,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的重要城市。在兴产业、强实体的政策指引下,常德市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根据2019年《常德市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常德市地区生产总值总额3394.2亿元,2019年常德市地区生产总值比2018年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产业投资占比5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6%、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0%以上,经济形势整体向好。但从产业结构构成来看,常德市实现低碳发展仍有较大的升级空间[2]。根据常德市2018年统计年鉴,2018年常德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分别为348.0亿元、1285.4亿元、1760.8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10.25∶37.87∶51.88,虽然相比2015年的13.1∶45.7∶41.2而言,一、二产比重有所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有较大增加,但各产业内部构成依然不太合理,主要表现在:首先,就工业而言,常德市工业企业整体规模偏小,行业分散,创新研发不足,市场竞争能力偏弱,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高,是主要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尽管第二产业的占比在逐年下降,但第二产业的生产总值一直在增加,其对传统能源的消耗总量也在增加。根据常德市石门县2018年上半年能源消耗与生产情况统计,1~6月,全县12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耗总量为665960t标准煤,耗能千吨标准煤以上企业单位有15家。原煤在全县工业企业的能源消费中比重较高。燃料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大,污染多,增加了节能减排的控制难度;其次,目前常德市第三产业主要集中于传统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碳排放量较高,金融、会展、大数据等新型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查询湖南省统计年鉴,相比2017年,常德市2018年的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19%,能源消费总量增速3.68%,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电耗上升3.66%,而2018年湖南省上述三项指标的数据分别为5.12%、2.26%和2.38%,常德市节能降耗指标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在环境质量方面,2018年常德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6d,同比增加21d,优良率82.5%,同比上升7个百分点,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7位,污染防控的压力依然较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常德市要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目标,保持城市竞争力,必须以低碳经济的理念为指导,实施经济结构转型。

3常德市创建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选择

为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发展目标,不同的城市需根据各自的特点、状况选择适宜的低碳发展模式。从能源的输入、转化和输出的全过程角度来划分,低碳城市的发展可划分为以下几种模式:1)源头控制模式。在能源使用前,在输入阶段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替代煤、石油等传统高碳能源,通过改变能源投入结构来减少碳排放量。2)过程控制模式。在城市的生产、发展过程中,努力提升各耗能领域的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减少高碳能源的消耗来控制碳排放量。3)输出控制模式。在能源使用的终端,对高碳能源消耗后的碳输出进行捕捉,促进碳汇增加。4)混合控制模式。在进行低碳控制时,将以上三种控制模式有机结合,从源头、控制、输出进行全方位综合控制。常德市位于洞庭湖西侧,具有环洞庭湖区域城市群的典型特征。作为中部发展城市,常德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煤炭、石油资源的依赖性比较高,能源结构单一,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同时资源的消耗量呈现着不断上升的趋势,这种发展模式导致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加,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较大的压力。根据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常德市要实现低碳发展,不能完全适用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或输出控制中的任一单独发展模式,而须合理、有效地将这三种模式进行综合,采用混合控制的低碳发展模式。

4常德市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基于混合控制的低碳发展模式,常德市发展低碳经济宜采用以下策略:111建材世界2020年第41卷第5期1)做好顶层设计,将国家低碳政策和常德市的发展特色、优势和潜力有机结合,制定相应的低碳城市发展规划,依靠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制度约束,践行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碳源小于碳汇的目标。在进行城市空间规划时,应注重优化城市内部结构和合理控制用地规模,采取生态主导的紧凑型发展模式。在进行城市产业规划时,合理调整产业布局,以财政补贴和奖励的形式,引导、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产业,控制能耗产业扩张,禁止发展高排放的产业,对能源使用率较低、高浪费、高排放等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严重、预期收益低的产业实施强制性退出,促进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3]。2)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从源头减少城市碳排放[4]。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发展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光伏发电或建立核电站,逐步关停市区范围内的火电站,同时推广生物能源的使用。在制造、交通等领域逐步降低煤炭、石油等传统资源的比重,加大新能源公交车、电动汽车的投入等。3)开发低碳技术,推动技术创新。一方面,加大对地方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研发支持与投入,出台相关政策,促进节能减排技术的自主研发与应用。另一方面,借鉴国际、国内其他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构建低碳发展战略及改革举措。通过低碳技术的使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高碳能源消耗量,从而减轻对自然环境的污染。4)构建高效碳汇体系,进行碳排放的有效吸收[5]。研究确定城市绿地合理布局结构,提升全市绿色通道绿化率、森林覆盖率和江河库塘水岸绿化率,通过公园绿化、屋顶绿化等多维绿化层次,增加城区人均绿地面积,借助碳中和的方式消耗城市中每天产生的二氧化碳,有效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5)倡导低碳消费。消费理念决定着消费需求,政府应积极培育低碳消费市场,转变公众的认识和消费选择,加强低碳产品的推广和政策扶持,大力宣传低碳经济和产业升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倡导低碳消费方式。

5结语

现在是常德市“十三五”规划建设的收官阶段,也是立足常德发展实际、科学提出“十四五”规划目标的重要阶段。发展低碳经济,落实节能减排,推动产业转型,是常德市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文章基于低碳经济理论,从常德市经济发展现状出发,指出了常德市发展低碳经济的选择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常德市作为环洞庭湖区域城市,其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特点等反映了环洞庭湖区域城市群的典型特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文中提出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策略对环洞庭湖区域城市也同样具有参考、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向鹏.国际低碳城市发展实践及启示[J].开发研究,2019(5):44-52.

[2]叶楠.低碳经济背景下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21):481-482.

[3]周鹏飞,刘世光.低碳视角下南京市产业发展评估及路径研究[J].江西建材,2019(3):4-6,9.

篇4

关键词:低碳经济;内涵;发展战略;对策

一、概念:

低碳经济在自然环境系统的循环中,碳循环是一个均衡的整体。然而,近代以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多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使人类在对能力进行利用的过程中造成了大量的有害物质,如车辆排放的尾气、工业生产造成的废弃物等。这些有害物质进入大气系统后,使整个大气环境系统中的碳元素含量大量增多,从而直接造成大气碳循环系统的失衡并引发温室效应等不良问题。二氧化碳的增加使全球气温不断升高,甚至导致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在这样一种大的背景之下,采取低碳生产的方式,不断发展和推动低碳经济逐步成为了人类社会关注的重点。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低碳经济主要依靠的是技术创新的方式来开发和利用能源,通过用新能源、低碳能源来替代或减少原有石化能源使用的方式,以保证和促进经济的发展,进而更好地实现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以及资源消耗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发展,以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取代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总而言之,低碳经济具有“三高三低”的特点,即高效益、高效能、高效率及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在发展方向上,低碳经济注重的是绿色经济、节能经济及节能减排。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与对策思考

1. 转变消费观念,推行低碳生活

我国的人口政策为全球碳排放的减少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仅仅靠限制人口增长的方式来缓解碳排放过多的危机终究非长久之计。低碳经济的发展和推行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通力合作,在此过程中更是需要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并用的方式。要发展低碳经济,推行低碳生活首先应该从观念的转变上入手,加强人们的低碳环保意识。政府应通过网络、报刊、电视等媒介大力宣传和推广低碳消费方式,通过各种渠道增强人们的节能减排意识,培养民众的低碳消费观念,推广低碳生活方式,使低碳消费成为人们主要的消费模式甚至生活方式。低碳经济的发展首先需要的就是观念的改变,一旦人们的观念发生改变,低碳生活才会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同,使全社会都参与到低碳生活的活动中来,进而推动低碳消费的不断发展,并能通过各自的努力为社会的环保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为这个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2. 改善能源结构

我国的能源结构主要以煤炭为主,要发展低碳经济关键是要不断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通过对高碳产业链条的缩短来实现产业发展的低碳化。要改善我国现有的能源结构不仅需要从减少煤炭资源的使用上入手,更要从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加以着手,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核能及不产生任何二氧化碳的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通过提高新能源的比重来降低煤炭资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从而改善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推行低碳生活方式其最主要的阻碍就是能源结构的改善,只有改变现有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天然气、石油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才能不断优化我国当前的能源结构,才能减少甚至消除能源结构对发展低碳经济带来的限制。另外,政府还应大力推广和支持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强化企业和人们的高效利用与能源节约意识,利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实现减排效果,帮助发展低碳经济。

3. 开发使用低碳技术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整体科技水平仍然较为落后,技术研发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也是我国推广和发展低碳经济的一大限制。作为发展低碳经济动力和核心的低碳技术,其开发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低碳经济未来的发展道路与前景,进而决定了低碳经济的发展速度。通过低碳技术的开发与使用,能够使传统高能耗的工业部门实现低碳技术的再生性改造。传统工业部门可以通过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和再生资源的使用以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捕获二氧化碳的方式来改革自身发展,为工业整体改革提供部分动力与支撑。针对低碳技术的投入和提高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改进现有技术、对现有的低碳技术进行针对性的整合、拓展前导性的低碳技术等。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面临的环境与资源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发展节能高效环保的低碳经济,以保证我国经济的健康与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首先需要从转变观念入手,然后需要在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和发展低碳技术方面入手,通过综合手段最终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以最终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尹小平 , 王艳秀 .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对策 [J]. 学习与探索 ,2011(2).

[2] 辛立哲 . 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与对策探讨 [J]. 商业时代 ,2011(35).

[3] 高 山 . 我 国 发 展 低 碳 经 济 的 战 略 分 析 [J]. 中 国 集 体 经济 ,2010(3).

[4] 张 婷 . 我 国 发 展 低 碳 经 济 的 战 略 思 考 [J]. 法 制 与 社会 ,2014(33).

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动因;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6—0111—02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130亿吨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气,大量的森林植被被砍伐,从而使气温升高导致全球变暖。面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日益恶劣,我国政府及时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构想。因此,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探求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与途径十分必要。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具体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三大体系。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因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逐渐推开,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强。尤其是经济发展要保持较高的增速,城市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大幅攀升,令国产石油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增长需求,只能依赖从国际市场大量进口。据报道,1993年,我国首度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当年仅为6%,但此后一路攀升,到2006年突破45%,且每年均以2%左右的速度增长,2007年为47%,2008年为49%,2009年突破50%的警戒线,2011年为55.2%。此外,2011年我国煤炭进口量已跃居世界首位,达到1.824亿吨,同比增长11%,打破了日本保持了30多年的煤炭进口第一的纪录。众所周知,煤炭、石油、天然气是目前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而当这些资源主要依赖进口时,一旦国际市场出现波动,就有可能导致以传统能源消耗为主的企业生产陷入停顿,从而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重创。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既是我国实现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迫切要求。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众所周知,我国地大物博,资源储量丰富,但由于人口基数较大,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并且工业发展所依赖的主要能源诸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随着人类的大规模开采和广泛运用,总有消耗殆尽的一天。我国资源构成的特点,决定了今后一个时期解决能源问题将主要依靠煤炭。我国缺油、少气、富煤。在全国已探明石化能源储量中,石油和天然气仅占6%,其余94%均为煤炭。煤炭1000米以内保有储量约1万亿吨,其中探明可采储量1145亿吨。按目前的生产和消费水平,可以开采使用100年以上。而石油可采储量只有38亿吨,可采年限仅20年;天然气总资源量为38万亿立方米,探明剩余可采储量可开采37年。当几十年以后世界主要能源都面临枯竭的时候,我国自有能源基本用完,而原来的能源出口国因为能源不能满足自己需要而停止出口时,我国的经济发展将难以持续。因此,探求新的替代资源,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发展低碳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代要求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实践范围不断扩大,使得更多的地方留下了人类活动的足迹,人类在征服和利用自然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对自然均衡状态的破坏也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因此也不断受到自然的惩罚:由于森林的过度砍伐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严重,可耕种的土地不断减少进而带来粮食短缺的危机,植物光合作用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变暖,海平面升高危害人类自身生存;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导致地下水被污染,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导致空气中二氧化氮含量飙升,雾霾天气持续发生;对煤炭石油的过度开采导致地表塌陷,局部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在人类生存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发展低碳技术,广泛开发运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而且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四)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适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

低碳经济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一场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已经拉开序幕,低碳经济不但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更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也是我国占据世界经济竞争制高点的关键。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已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全球金融危机促使世界经济加速向低碳化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实现全球减排目标、促进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主要发达国家凭借低碳领域的技术和制度创新优势,加快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构筑世界新一轮产业和技术竞争新格局。我国传统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向低碳经济转型势在必行。

三、加快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加强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

党的十报告中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政府部门一方面应该充分运用税收杠杆,对低碳企业的发展给予税收的减免和优惠,对于高能耗企业的产品提高税负水平;另一方面应加大对低碳产品生产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降低低碳企业的融资成本,拓宽低碳企业的融资途径,扩大低碳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使低碳企业的发展具有持久的生机与活力。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是一种以高污染、高排放和高耗能为特点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由此带来资源大量消耗和低水平利用,工业产品附加值较低,严重破坏生产生活环境,而发展低碳经济,转向低污染、低能耗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未来经济增长的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资源的重复利用水平。在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中,工业发展对能源的消耗量巨大,尤其当前我国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关键时期,以钢铁、船舶、建材等为代表的重工业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提高重化工企业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量就显得十分必要。由于服务业对能源的消耗较工业企业低而且发展潜力巨大,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促进低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树立低碳理念,提倡低碳生活和低碳消费

各级政府部门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倡导广大公众树立低碳理念,建立低碳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要从传统的高碳模式向低碳模式转变。低碳生活其实就是一种最自然的生活方式,如在我们所居住和工作的地方,不用空调、电风扇就可以自然通风且温度适宜,这样的生活环境就称得上是和谐的、低碳的。让低碳理念贯穿于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活动,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低碳理念的核心在于加强研发和推广节能技术、环保技术、低碳能源技术,共同促进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篇6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背景;发展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房地产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房地产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国家环境缺乏一定的完善性,导致其发展问题日益突出。当前环境下,加强对房地产经济发展背景的深入研究,提出针对性发展策略尤为关键。

一、房地产经济发展背景

房地产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各个行业。由于目前我国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导致人们之间的住房条件等同样存在巨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明显体现了房地产经济本身所具有的社会不公平性。其次由于住房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立下了汗马功劳,导致国家不得不将房地产发展作为主要发展内容进行。此外,房地产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不断上升,而维持房地产经济的平稳发展,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旦过热发展,极易导致社会经济发生剧烈动荡。正是处于如此特殊的社会发展环境,导致房地产经济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

二、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

促进我国房地产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首要前提便是对当前房地产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房地产发展秩序紊乱

不可否认的是,作为社会经济支柱之一的房地产经济发展秩序并不良好。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不断炒房,在破坏发展秩序、影响发展环境的同时,给我国经济发展埋下严重的危险因素。特别是我国房地产发展势头强劲,吸引了大量外资入驻,以期在我国房地产发展中浑水摸鱼,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增加了市场秩序的紊乱性。总的来说,我国房地产市场秩序并不健全。

2.房地产发展结构不合理

房地产发展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商品房开发过度,经济房、廉租房等发展不足。地方政府为了促使本地经济快速发展,将发展重心放在商品房开发上。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忽视了经济房与廉租房的发展。人们对高额的房价望而止步,导致开发商手里有大量房子卖不出去,而想买房子的人却没有合适的房子可买,导致整个社会房子的供求关系出现严重失衡。

3.房价与社会经济水平不符

房价与社会经济水平不符主要体现在房价过高,导致多数群众支付不起高额的房价。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并非我国房源不充足,而是开发商追求经济利益以及物价上涨等原因,导致房价居高不下,且持续上涨,与我国目前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极不相符。虽然国家做了诸多调控工作,但实际效果并不显著。如此长期下去,极易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4.国家调控政策缺乏系统性

随着房地产发展中问题的日益凸显,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其进行调控。虽然相关政策是对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偏离正常轨道后实施的调控性措施,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但由于缺乏预见性、前瞻性、系统性,不能对房地产的发展方向进行正确引导,不能对房地产发展中潜在的风险、问题等进行有效预防,都是在问题发生后进行的补救措施,致使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始终处于被动状态,缺乏主动性,很难对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持久性作用。

三、房地产经济发展策略

1.优化房地产发展秩序

为保证房地产健康发展,优化房地产发展秩序是其首要前提保障。优化发展秩序首先应做的就是控制地价。地价过高是导致房价过高不可忽视的一大因素,对此政府应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将建设用地范围、价格等进行科学控制,避免出现地价过高现象。建设用地范围经充分考虑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不能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一味增加建设用地量。

2.合理调整房地产结构

在发展商品房同时,应针对当地人们的实际需求,适当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建设数量,避免商品房独大的现象。为合理调整房地产结构,保证其科学、长远发展,在实际调整过程中,应对开发商进行适当控制,避免其过度热衷于商品房开发,多开发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以满足中低收入阶层对住房的需求,进而在保证经济效益得到长远发展的同时,实现社会效果的有效统一,从根本上保证社会经济、生活稳定。

3.促进房地产集约化发展

房地产分散性发展特点,导致多数房地产开发商因自身实力不足,在开发过程中出现资源不足或周转不灵等现象,甚至出现烂尾楼等现象,侵犯百姓合法权益的同时,严重影响社会稳定。此外房地产分散发展,导致经济实力不足的开发商为为谋取暴力不断推高房价。因此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应积极提倡房地产集约化发展,通过强强联合,将房地产企业联合起来,在促进企业全面发展的同时,实现资源节约、成本降低等,以实现房价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实现房地产企业与社会经济的同步健康发展。

4.强化调控政策系统性

强化调控政策的系统性,首先应尽量避免调控政策的多变性。其次要坚定不移对税收进行调整。针对利用房子进行投机倒把行为的,应进行合理限制。对于正常购房的行为进行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最后应对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评估,制定有效预防措施,避免房地产过热发展或不受控制。

四、结束语

总之,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健康与否严重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安定与否。只有深入分析房地产经济发展背景,提出切实有效的发展策略,才能促进房地产经济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 键 词]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策略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民营经济的倔起和迅速发展,已成为国民

经济中一道引人注目的亮丽的风景线。正如田纪云同志所指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

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经济与

科技一体化的重要带动力量和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经济支柱。”重视并大力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充分发

挥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共识。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研究和探讨民

营经济的发展问题,更具有积极意义。

一、加强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的能力建设,从整体上推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民营经济具有经营机制灵活,产权明晰,市场机制鲜明等特点。在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调整思路下,进一步拓宽民营经济的发展领域和空间,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已是势所必然和势所必为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民营经济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基础、市场机制、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投资环境等诸方面与发达地区存在明显差距,在实施推动经济发展的“追赶型战略”中,民营经济将发挥关键作用。

因此,当前加强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在科学管理、科学决策、市场竞争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制约发展的问题,突破阻碍发展的“瓶颈”,促使民营企业“强身健体”,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民营经济与本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结合点。

(一)科学管理能力

在现代企业里,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产权制度一样,都是企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产权制度依托好的企业管理制度发挥作用。然而,不重视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管理简单粗放,是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的通病。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要实现进一步发展,必须认真建立企业管理制度,在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能力上下功夫。一是要建立起好的企业管理模式。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大多数是采用亲情化、友情化管理模式,自觉地采用制度化管理模式的企业还比较少。这在企业初创阶段是必要的,适合企业当时的发展要求。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必须建立起制度化的管理模式,或者以制度化为基础,适当地吸收其他管理模式的优点,构建一种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本框架的混合式管理模式,为企业实施科学管理打好基础。二是切实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包括企业的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营销管理等等。这些基础管理工作,是企业能否正常运作的关键,财务、生产、质量、营销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对企业带来不良影响。在做好这几方面基础性的管理工作的同时,要善于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开展物流管理;创造条件引入电子商务,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管理动力。.三是要切实抓好企业的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民营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为使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实现既定战略目标而展开的一系列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谋划与活动。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最欠缺的,恰恰是在战略发展上存在严重不足。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家要着眼于企业未来的生存发展,从本地区生产力的基础和企业自身的实际出发,切实把握好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策略等要素,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企业战略规划的研究、制定和实施上。四是认真抓好人力资源管理。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第一因素,人才兴、则事业兴。办企业需要建立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技术人才和财会人才四支队伍。欠发达地区条件艰苦,工资偏低,要通过建立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切实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在选拔人才、借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等方面有新的举措,取得新的突破,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不拘一格,选贤任能,以优质的人力资源推动企业发展。还要加强人才培养,这是改变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人才紧缺状况的根本途径。

(二)科学决策能力

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面对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必须实现由个人经验型决策向民主科学决策转变,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提高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的科学决策能力,要把握好两方面:一是企业决策者要自觉加强学习,提高决策水平和能力。决策者的水平和能力是科学决策的关键。从整体上说,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家队伍中,由于很多入学历不高、文化水平低,致使个人综合素质偏低。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首先必须提高企业决策者的综合素质。作为企业决策者,要自觉提高政策水平,努力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要掌握党和国家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法规,保证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善用政策,用好政策,充分运用政策赋予的权力促进企业发展。二是要积极构筑企业科学决策机制。着力点要放在决策结构和功能的优化上。要优化组织功能,在企业班子结构上,要实现优势互补,重视发挥领导班子的作用,运用领导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要优化反馈功能,在企业的某项决策目标确定后,在实施过程中要严密组织,明确分工,科学指导,加强检查督促,切实抓好决策反馈;要优化计划功能,善于运用综合计划,制定科学决策,对每项决策,要结合企业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综合分析,超越企业承受能力的决策项目要坚决取消。

(三)创新能力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是民营经济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条件下,参与国内外竞争成败的关键。提高创新能力,是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必须补上的一课。一是要进行体制创新。目前,欠发达地区的私人资本主要集中在家族式企业,实行家长式管理和封闭式管理,难以扩大规模,创出名牌。因此,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要适应发展的要求,主动从家族式管理向合作制、有限责任公司等管理模式转变,有条件的企业,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产权关系,逐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争取早日上规模、上水平,成为欠发达地区推动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二是要进行科技创新。劳动密集型产业是适应欠发达地区现有生产力状况的。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要在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按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要求,主动开展科技创新,使企业逐步向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转变,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提升产品质量、档次,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三是要进行组织创新。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组织结构不科学、不合理,企业分散、管理粗放,低水平重复生产成为普遍行为,极大地制约了区域生产力的发展。要通过实施组织创新,积极推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市场引导、政府扶持,在有条件的地方形成有特色、有规模的民营企业群,发展规模民营经济。一些有条件的大中型民营企业要主动通过资本联合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上效益。

(四)市场竞争能力

市场竞争能力的强弱,决定企业的生存发展。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发展中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就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扩大和满足市场需求乏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提高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环节。要根据地域特点、资源优势和原有基础,因地制宜,制定结构优化、优势升级的产业结构调整方略。要在继续兴办投资少、见效快、直接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运输、中介、修理、饮食、服务等行业的同时,结合实际,合理布局,逐步构建以城市为依托的容量大、吞吐大、集散大的民营经济大市场框架,避免产业结构的单一化、趋同化。要拓宽经营领域,做到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切实增强民营企业经济实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营造发展民营经济的良好环境

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既需要民营企业不断改革、创新,提高素质,增强内在发展动力,同时,还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从配置资源的角色转变到为经济发展服务上来,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干事创业、壮大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加强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核心内容的宣传教育,为发展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欠发达地区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首先必须充分发挥宣传工作凝聚人心、激励斗志、激浊扬清、鞭策促进的积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首先,要坚持开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教育,进一步深化对发展民营经济重要意义的认识。通过教育,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既是发达地区超前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欠发达地区缩小比较差距的希望所在。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战略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其次,要积极宣传民营经济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突出贡献,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加快实现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进程,提高欠发达地区的生产力水平,这完全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在全社会形成爱护、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围。

篇8

低碳旅游指的是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新方式。低碳旅游的实行核心就在于将碳排放量控制在最小,同时取得更大的旅游经济和社会环境的效益。众所周知,旅游业离不开六大要素食、宿、行、游、购、娱,而在低碳旅游观念的影响下,主要对于旅游活动中的食、宿、行有了新的控制管理机制。首先饮食上的节能。人类依然是由大自然所孕育的生命,在食物链中也占据着最高端的位置。人类所食大多数偏向于动物食品,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不断高发。在旅游活动中,为达到低碳目标则设定了关于旅游饮食结构的调整,既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也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其次,建筑上的节能。也就是在旅游相关建筑的构建中减少石化能源消耗,在建筑物采暖、太阳能利用以及推广节能电灯等方面多加利用,以在细节上减少资源浪费及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再次,即为交通上的节能。在一定程度上多采用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的方式。

二、低碳旅游发展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自进入工业时代以来,世界各国均开始大力开采自然资源,加以挖掘利用来获得经济利益,一部分自然资源直接被污染,一部分则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被浪费,长期以来,大自然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人类如果仍然认识不到保护自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那么必然迎来自然系统的崩溃和地球的灾难。关于旅游业如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早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重视,并在对此问题进行探析研究的过程中逐渐明确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也即实施低碳旅游是世界总体的旅游业所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旅游作为低碳经济实施和发展理念的体现,以低消耗和低污染作为工作开展的本质核心,实现旅游活动的绿色化。贯彻落实低碳旅游理念,一方面能够通过控制碳排放量来获取旅游经济、社会环境等多重效益,另一方面能够有效缓解由于近年来旅游资源盲目开发建设而导致的旅游经营中的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低碳旅游对旅游业资源的浪费、污染物的排放以及废弃物的丢弃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和要求,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旅游业对自然资源产生的消极影响。

我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旅游从业人员也相对众多,根据数据收集分析,我国每年出门旅游的人数正在不断增多,旅游业便逐渐成为了地方经济增长的支柱性的产业。而低碳旅游作为旅游业中的一种新模式,既能尊重人们想要与大自然亲近,享受自然生活的需求,也满足了自然资源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在我国旅游企业和旅游者的共同参与下,低碳旅游的发展规模也必然会越来越大,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低碳旅游还实现了旅游活动从粗放的发展方式到低碳、环保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于构建生态文明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低碳旅游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也为其他行业产生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三、我国低碳经济背景下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一)旅游区域在开发和建设活动中通常会造成较大程度的污染,排放大量污染物。在开发建设中,传统的模式占据着统治地位,即便有低碳旅游的建设节能的观念存在,但在旅游模式和工业开发方式方法上,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因此,污水、废弃、垃圾等到处堆放,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污染。

(二)交通与饭店的运作产生的碳排放量。交通与饭店在能源的消耗问题上,仍然十分突出,其中汽车尾气则是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据调查,在所有的交通工具中,飞机的碳排放量是最高的,即便是短途航空旅行,也会产生相较铁路三倍以上碳排放量。

(三)我国目前的旅游行业低碳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提高。低碳经济活动中碳减排、碳储存、碳转化亦或是新能源的利用都需要高新科技的有力支持,旅游行业上,更是需要利用低碳技术来对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来进行改造。在技术方面,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旅游部门或专家学者在关于减少碳排放量的科学技术上还没有足够宽阔的视角,对相关测定或碳汇机制等技术的研究仍然不够深入。即便能够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但实际操作欠缺,如何将其充分、合理地利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智能化和节能减排的技术应用严重不足。最后,是旅游者旅游过程中的浪费现象非常普遍。况且,我国人口众多,旅游景点众多,同时也吸引着国外游客,旅游景点承担过大压力,终究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如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随处乱扔垃圾、洗手后不关水龙头等。旅游者本身没有环保意识,这是浪费现象产生的根本。大多数游客不会将低碳环保旅游与自己进行联系,认为这一切与自己毫无关系,如果不能对众多旅游者进行思想层面上的教育,将难以改变这样一种不良现状。

四、低碳经济背景下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一)旅游接待设施建设方面

旅游接待设施的开发与维护应以低碳作为战略性方针,运用生态学的规律指导旅游开发。其中的重点应当是低碳化的酒店和社区建设。旅游景区可以建设生态停车场,使用电瓶车、新型能源车等旅游交通工具,亦或是结合低碳生态型道路的途径,发展低碳旅游交通建设。在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可以通过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更新能源技术,建立新型的低碳旅游能源供应系统,以此来达到减少自然资源浪费的目的。而在水资源的节约和处理上,应当在景区建设的过程中,设置污水的循环处理装置,使得污水及时得到净化和二次利用,建立生态卫生间以及使用生态垃圾桶等方式。还有一些旅游者的住宿环境,通过使用低碳建筑、绿色建筑,来建设低碳旅游设施,包括酒店、商贸建筑等。

(二)旅游交通和酒店方面

交通是碳排放量的重要组成因素,无论采取什么样的交通手段,都会造成相应程度上的环境污染。针对旅游交通碳排放较大这一现状,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进行碳排放量的降低:一是对私人汽车的限制,旅游景点应当有意识向旅游者提出禁止私家车驶入旅游景区。现在的交通线路分布十分广泛,利用公共交通的方式,同样能够到达游客所向往的旅游地点,而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就是如地铁、轻轨、电动车、自行车等在旅游方面的运载比例结构。此外,鼓励短途旅游,减少能源的消耗量。在酒店方面,则需要在酒店内部设立起节能减排的制度和标准,酒店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到防止资源浪费的重要性,及时制定合理的节能减排激励机制,同时做好节能减排技术上的推广。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并建立起资源节约和低碳排放的友好型酒店。

(三)游客低碳旅游思想认识方面

篇9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策略

一、引言

在全球面临温室效益、环境急剧恶化的如今,低碳经济也随着经济转型升级而出现。低碳经济是在经济生产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低排放和低能耗的低碳目标,同时保证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新兴产业经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是我国在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的布局与发展。低碳经济凭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渐得到大力发展。那么本文就通过分析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其发展方向和发展前途,提出相应的策略。

二、低碳经济

(一)定义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有着与其他经济模式不同的发展模式。低碳经济通过低碳经济理论指导低碳经济的实现,推动经济升级转型,从传统污染大的经济模式向低碳排放的新型经济转变,同时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帮助企业来发展自身,通过鼓励发展新型产业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的范围极广,包含新能源产业、新材料科学产业、航天工程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各种新兴的技术产业,新兴产业格局在发展中表现良好,产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低碳经济也在这种一片大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茁壮发展起来。

(二)发展背景

所谓低碳经济是在人类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等发展阶段之后,面临着诸多严重环境问题如冰山融化、海平面升高、气候异常等各类问题,在经济发展中发现唯有改变能源使用结构、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环境才能够保证地球的健康,低碳经济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低碳经济出现以来就受到全球各国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在引导人类开发新的清洁能源,推动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建立和发展。

(三)发展模式和方式

低碳经济在发展中就是要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但与此同时也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影响经济社会的稳定进步。而产业转型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企业就是在经济发展模式不变,经济效益持续增长下,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低排放、低污染、低排放,达到低碳经济的高效能、高效率和高利益。低碳节能减排,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解决能源污染和企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大力推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这方面就很好诠释了低碳经济,增加可再生能源和清洁绿色能源的使用,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

三、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低碳经济处于发展初期

尽管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一直在政府政策下平稳地进行,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是在处于发展初期,无法通过现有的产业发展系统地总结出低碳经济的发展规律。我国现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缺乏核心的低碳技术支撑,虽已有了大量的战略性经济产业的建立发展,但是大量的重要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其他发达国家手中,以至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受制于国外的知识产权和科学技术。

(二)处于技术瓶颈时期

新兴产业的出现是在低碳经济后发展起来的,但是由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并不完善,导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是在低碳新兴产业的市场发展中缺乏大规模化的产业生产技术;二是产业转型不完全,其生产设施无法达到低碳经济的要求;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材料在国内无法得到充足供应。高科学技术的门槛和高成本、高风险使得我国新兴低碳产业发展到了瓶颈时期。

(三)暂时无法成为经济支柱

尽管在我国政策的大力支撑下,战略性新兴低碳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就目前来看,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还是比较小,无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对整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没有起到革命性的带动作用。战略性低碳经济的产业发展会不断形成并完善其产业链,增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201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增长值占GDP比重约为百分之四,2015年的产业增长值也仅仅为全国GDP增长值的百分之八,但这距离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的目标仍有很长一段距离。

四、我国低碳经济面临的难题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在消耗了大量能源的代价下实现的,但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力发展下,低碳经济也随之发展。在之前经济快速发展中付出的代价使得我国如今的地台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的严重问题。

(一)能源结构不完善,利用率低

我国产业能源使用多以煤炭、石油、天然气能源为主,传统经济重工产业以高能耗的企业为主,其能源的结构以原煤为核心。同时我国能源利用率低下,与发达国家的能源利率差距较大,而污染最严重的煤炭使用率占我国能源消费的三分之二,所排放的废气严重污染环境。

(二)产业结构矛盾突出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增长离不开第一传统产业,但传统第一产业是我国经济GDP的经济支柱,传统产业仍然占据着经济主导地位,其次第二、第三产业并进,都为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传统产业和新兴低碳产业比例不协调,经济产业结构矛盾,我国制造业仍然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低端。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小,产业集聚水平低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低碳经济在我国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在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依然比较小,无法形成一个闭环的集聚区。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无论是在集中度还是集聚度上都无法与国外发达国家相媲美,层次依然很低,这些都严重地制约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此外,产业规模低也就无法吸引足够的高端技术人,这样就无法提供相应的智力和技术支持,技术人才的缺乏使得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集聚效应也偏低。

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科学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

(一)优化能源结构,加快研发低碳技术

低碳能源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为确保低碳经济的稳定发展,加快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提高绿色能源的使用率,减少原煤的使用,降低产业的生产污染。加大天然气、太阳能等能源在新兴低碳产业中的使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能源结构优化,使得新兴产业减少对原煤的依赖。

(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在如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大力调整。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环境和经济并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步发展是产业结构升级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结果,也是低碳技术提高和低碳经济效益提升的必然过程。

(三)加强科技创新,独立自主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技术支撑,提升产业核心技术竞争力,大力研发自主技术,将低碳核心技术掌握在我们手里,使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不受技术制约。加大产业科技创新研究的资金投入,强化创新意识。在国家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下,扩大技术型人才队伍,建立完善低碳技术创新体系。

六、结语

总之,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发展不能一蹴而就,但在仍然坚持工业化发展的前提下,一定会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抓住产业升级转型的契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从而从低污染、低能耗和低排放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发展。我们坚信,在我国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定会得到长久发展,改变生产和消费模式,我们从期盼中真正地走向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生活。

参考文献:

[1]尹政平.低碳经济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J].现代经济探讨,2012(5):14-17.

[2]卫冰洁.低碳经济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2.

[3]何雄浪,马永坤,恩佳.低碳经济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价值指标评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1,33(9):41-46.

[4]黄乐.低碳经济与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J].现代国企研究,2015(22):93-94.

[5]吴小平.低碳经济视角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略思考——以江苏省镇江市为例[J].时代金融,2013(8).

篇10

1.1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

1.2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首先,从整个国家的角度来考虑,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可以有效降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维护国家的能源安全;其次,从某一个地区来考虑,通过大力扶持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但可以有力地促进本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崛起,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而且可以借助低碳经济发展带来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促进传统产业的效益、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加快低碳经济的发展,也是各地各级政府完成国家节能降耗各项指标的一条必由之路。

2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分析

2.1科技水平落后是最大制约因素

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我国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总体技术水平不高,与发达国家在低碳技术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国开发低碳技术的实验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实际应用相距甚远,目前科技水平的落后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例如,虽然我国对公共交通部门中汽车二氧化碳的排放进行了比较严格的限制,但是新型能源(比如氢能)的燃料技术并不完善,使得低碳经济很难推进。还有,在电力生产部门,以煤炭发电的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80%,这种主要靠煤炭来发电的形势在短期内是很难改变的。因此,在低碳技术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传统的化石燃料仍然是目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首选。

2.2资源禀赋和能源结构不利于碳减排

中国是世界上煤炭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煤炭是最便宜最具竞争力的发电燃料,它是维持中国制成品在世界市场上价格竞争力的因素之一。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结构,决定了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将长期存在。中国目前煤、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为世界人均的70%、11%和4%,而煤炭消费比重大,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高,致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高碳”特征非常明显,这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非常不利于碳排放强度的降低。

2.3中国的产业结构制约着低碳经济的发展

中国经济的主导产业是第二产业,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部门,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偏高。因此,使得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高能耗产业的比重明显偏高,而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比重较低,发展滞后。所以说,我国特殊的产业结构状况严重制约着低碳经济的发展。

2.4经济发展所处阶段面临沉重的碳减排压力

中国目前正处在重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重化工工业化特征非常明显,人口规模巨大且绝对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能源的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长。因此,从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来讲,也不利于碳减排的有效实施。

3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选择

中国目前面临的最大现实问题,就是如何解决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工业加快发展、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一方面,我们不能继续走大量消费资源能源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因为我们的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难以承受;另一方面,又不能以资源能源和环境制约为由,放缓甚至停止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因为中国还是一个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大力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唯一的选择。因此,我国应该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大力推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3.1将“建筑业、城市交通运输和城市化”作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三大重点领域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目前建筑能耗占我国能耗总量的28%,这一比重未来20年内有可能达到35%。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建筑能耗将会持续增加。因此,把建筑业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领域是中国国情的必然。发展低碳经济、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对于缓解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其次,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市内交通以及城际交通运输始终比较紧张,基本上都是以适应需求、甚至滞后的方式发展,很少能做到交通先行发展。目前,我国大城市基本上都处于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建设城市立体交通以及构建对外大通道的关键发展时期,需要持续的巨额资金投入,所拉动的相关产业也大都是高碳行业。因此,在这个阶段更要提倡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最后,城市化也应列入发展低碳经济的一大重点领域。便利快捷和四通八达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是现代文明的结晶,也是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条件之一。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很可能会出现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情况,因此,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始终贯彻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

3.2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动能源结构低碳化

基于我国当前的能源消耗现状,大力发展新能源是解决制约我国经济发展能源瓶颈的必然选择,应该从政策与资金两方面推动新能源发展,促使新能源发展走向产业化道路。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制定的促进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规,继续加大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府资金投入力度,重点培育光伏太阳能、生物质能、地源热能等新能源产业项目建设,抓住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的契机,推进节能及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应用,形成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通过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高新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从而逐步实现低碳型能源消费结构。在近期,中国应把节能和煤炭的清洁利用作为重点,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加快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低碳和固碳技术的研发;在中期要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推进氢燃料等新能源技术以及碳收集与埋存技术的应用;更长远看,建立以可再生能源、洁净煤、先进核能等为主体的可持续能源体系,并加快开发清洁的替代能源,尤其是战略性地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向“低碳富氢”的方向发展。

3.3发展循环经济,构造低碳型产业体系

从本质上讲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实质与内涵是一致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面,积极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创建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型企业,促进工业领域的清洁生产,建立城乡废旧物资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培育各类可再生资源市场;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注重强化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新型制造、生物技术等低碳型行业领域建设,加强环保产业的扶持与投入;严控高耗能产业发展,在面对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时,要特别注意强调引入门槛,不符合两型社会建设、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的产业项目一律不予引进。

3.4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实现发展与减排的良性循环

从中国实际情况看,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约束,为避免经济建设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在其生命周期内的锁定效应,必须高度重视向低碳经济转型。因此,有必要把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视野,从前瞻、长远和全局的角度,部署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在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向低碳经济转型创造条件。

3.5完善低碳技术创新的激励政策

目前中国设立了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政府基金)和中国绿色碳基金(民间基金),来满足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需求。但是,现有的这两个基金主要资助碳汇项目,还未将基金用于低碳技术研发的支持和激励。碳基金的目标除了应该关注碳汇的增加外,还需要更加关注通过帮助商业和公共部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中寻求低碳技术的商业机会,从而帮助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社会。碳基金的资金用于投资方面主要有三个目标,一是促进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二是加快技术商业化;三是投资孵化器。我国碳基金模式应以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按企业模式运作。碳基金公司通过多种方式找出碳中和技术,评估其减排潜力和技术成熟度,鼓励技术创新,开拓和培育低碳技术市场,以促进长期减排。

篇11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金融;商业银行

一、碳金融的发展及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开展

(1)低碳经济条件下碳金融发展前景广阔。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碳金融应运而生。碳金融就是指与低碳经济相关的金融活动总称,泛指所有服务于旨在限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目前,国内碳金融发展潜力和市场规模巨大,大力开展低碳金融业务,对于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以及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意义重大。(2)银行业开展碳金融业务的意义。对于银行业而言,低碳经济条件下开展碳金融服务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为资金以及其他金融中介服务的提供者,为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市场空间和业务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具体的行业,银行业自身也有着节能减排的责任和义务。(3)银行业开展碳金融业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低碳经济下碳金融的发展亦给银行业带来了发展的新思路:第一,低碳经济要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转型,不断推进产品和服务的整合、创新,提高专业化运作水平;第二,低碳经济将带来商业银行业务结构的变化。金融业务结构上要相应压缩“两高一剩”行业贷款,增加第三产业、节能环保行业融资比重;第三,低碳经济要求商业银行创新风险控制方法。金融机构必须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和办法、建立完善风险控制机制;第四,低碳经济需要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金融创新人才队伍。机遇与挑战并存,商业银行应牢牢抓住这次契机,进行多方位改革、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达到自身与社会效益的共赢:第一,有助于商业银行健全风险管理制度,促进信贷结构的优化;第二,有助于商业银行拓展业务渠道、增加中间业务的收入,促进银行收入的多元化。

二、国内银行业开展碳金融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1.国内金融环境制约。(1)中介市场不健全,开展碳金融业务涉及风险因素较多。对于低碳金融业务的开展,国内的相关中介机构缺乏专业完善的技术资金体系支持,尚处于起步阶段。(2)缺乏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金融政策。截至到目前为止,国家对低碳经济发展尚未出现以低利率为核心的绿色信贷政策、相关支持政策及专项优惠措施。(3)项目程序复杂,交易成本高且收入不确定。一个项目审批的机构和技术认证多、审批程序复杂;项目建成后能否投产、能否达到减排效果还是未知。

2.自身发展中存在问题。(1)开展低碳金融业务的社会效益与自身利益的矛盾。这种矛盾有技术水平、自然条件的客观因素,又有缺乏相应的风险补偿、担保和税收减免等一系列综合措施方面的因素。(2)低碳企业文化有待提升。对内,应鼓励银行内部实行绿色办公,明确自身节能减排目标,积极倡导低碳环保理念;对外,应积极在金融消费中优先开展环保型金融产品。(3)银行业本身对碳金融业务的认知程度有限。国内多数银行很少认识到谈金融的巨大商机,介入较少、浅显甚至完全没有介入,且主要集中在产业下游和附加值较低的环节。

三、推动银行业业务发展的策略及建议

面对国内碳金融业务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银行业应在积极参与碳金融的过程中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1)内部提升,培养与低碳金融业务相关的专业人才。银行业可以引进熟悉碳金融国际标准的专业人才,同时对内部员工进行专门培训。(2)把握先机,做低碳绿色信贷的践行者。大力支持节能产业和污水处理、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等减排行业,将信贷投向政策与国家产业政策相结合。(3)锐意进取,创新相关金融产品,做好低碳风险管理。未来,我国银行业应继续研究开发环境与金融互动下的金融工具创新,如:环境产业投资基金,碳金融市场对冲基金、碳信用卡等。(4)勇于探索,做低碳金融服务的创新者。不断熟悉国际国内的相关碳金融制度和规则、实时掌握政策变动情况。通过与其它金融机构的合作,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有关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建设和标准设定。

参 考 文 献

[1]蔺雪峰.低碳经济下的金融工程的创新[J].财经界.2009

篇12

在低碳经济模式下,天津滨海新区航空产业的发展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机遇发达国家正在进入一个以发展低碳经济为着力点的产业结构调整新时期,其产业升级将为滨海新区承接国际航空产业转移带来新的战略机遇。1.低碳经济为滨海新区加速承接国际航空产业转移提供了可能。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将推动包括航空产业在内的部分高碳产业或生产环节向外转移。对来自发达国家航空业中的某些高碳产业或生产环节的转移,我们不应完全排斥,而应根据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生态环境的可承受能力,有选择、有限度地审慎承接。2.低碳经济可能有助于滨海新区涉足航空制造的高端环节。为了配合生产的需要,国外航空巨头企业一般也会将部分研发部门转移至产业承接地,从而为产业承接地引进先进的航空制造技术、涉足航空制造的高端环节提供了可能。3.低碳经济也有助于滨海新区更多地参与航空产业的国际合作。一方面,航空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的特殊产业,国际航空产业的生产能力或技术研发活动的成功转移必然离不开产业承接地的合作;另一方面,以温室气体高排放为背景的传统航空产业生产制造技术与低碳经济的目标定位不符,决定了必须改进航空生产制造技术,加大节能技术的研发投入:而为了降低技术研发投资的风险,国外航空巨头企业必然会寻求风险合作伙伴共担新节能技术研发风险,从而为我们参与国际航空产业清洁节能技术研发的合作提供了可能。(二)挑战尽管低碳经济的发展为滨海新区进一步发展航空产业带来了很多机遇,但不可忽略的是,它同时也给滨海新区承接国际航空产业转移带来了新的挑战。1.面临航空产业发展与低碳减排的抉择难题。对于致力于打造国际著名的航空城的天津滨海新区来说,承接更多的国际航空产业转移有利于加快航空产业发展。但通常情况下,国际航空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往往也伴随着污染和碳排放的转移,因而国际航空产业承接与低碳减排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2.难以避免接受被动强制减排义务。尽管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不需要承担《京都议定书》中所规定的量化减排义务,但是在欧美国家主导制定的其他单边减排制度下,我国将几乎无法避免接受被动强制减排义务。

二、国际航空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分析

(一)美国西雅图———航空产业转出国美国西雅图是波音公司的重要基地,波音公司有7个业务部门,其中5个业务部门位于西雅图地区,其中包括波音公司最重要的生产部门。依托龙头企业———波音公司,西雅图逐步构建了完整的航空制造产业链,其中包括飞机的研发设计、制造、总装、销售及相应配套服务等等。然而,西雅图航空产业的发展并不仅仅局限于航空制造。依托波音公司的历史和久负盛名的波音系列产品,西雅图还形成了特色的航空工业旅游,将购物、参观、交流、娱乐融为一体。此外,在过去的十几年,西雅图不断将位于价值链低端、高能耗、高排放的航空零部件制造业转移至别国,而把位于价值链高端的“绿色”产业保留当地。据统计,波音公司60%以上的零部件制造都转包给了其他供应商,其中主要是中国、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制造企业。(二)法国图卢兹———航空产业转出国20世纪50年代,随着图卢兹生产出神秘的协和飞机以及制造出第一批喷气式飞机,确立了其在规模型航空工业竞争园区中的地位。随后的一段时间,众多与航空航天相关的高科技企业、研发和教育机构纷纷落户图卢兹市。目前,图卢兹依托航空制造产业,通过不断完善产业链各个环节,加之教育培训机构和政府的鼎力支持,企业、培训部门以及政府之间已经形成了庞大的网络协作关系,显示出了集群化发展态势。无独有偶,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图卢兹也在不断将航空零部件制造、飞机总装等低价值、高耗能的产业转移到许多发展中国家。据统计,目前空客公司拥有1500多家零部件供应商,分布在全球27个国家。其中我国就有包括西飞等在内的7个重要的航空制造基地为空客提供零部件生产、整机总装。(三)墨西哥———航空制造产业转入国随着世界航空产业转移的深入,墨西哥以其完善的基础设施、熟练劳动力和低运营成本优势吸引了美国航空制造产业众多转包业务。但由于墨西哥在航空制造产业的上游不具有设计优势,在产业下游不具有品牌与全球销售优势,它可以被利用的只有廉价的劳动力、土地及各种自然资源。因此,墨西哥只能被动地以OEM的方式嵌入航空制造全球价值链,承接一些位于价值链最低端的高排放、高耗能业务。墨西哥经济部数据显示,墨西哥79.7%的航空企业是加工制造和组装,9.9%的航空企业是致力于市场维修,仅有10.4%的航空企业是致力于工程研发。而且这些企业中几乎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创新,航空企业之间很少存在企业间联系,对其他产业也很难形成带动作用。(四)相关经验借鉴美国西雅图和法国图卢兹航空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显示,航空产业的发展壮大不能仅仅局限在航空制造方面,必须重视航空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大力发展航空工业旅游等特色经济,走多样化的发展道路,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未来多元化、低碳化模式是航空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作为航空产业的承接国,墨西哥的经验教训显示,一个地区要发展航空产业,就必须培养具有一定规模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带动航空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本地区航空制造企业的价值链攀升,实现产业升级。

三、低碳经济视角下滨海新区发展航空产业的对策

篇13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 可持续发展策略 探究

一、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略

所谓房地产经济,指的是与房地产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有关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也可以说是房地产经济关系和房地产生产力之间的有机融合。而可持续发展观念是一种生发于20世纪八十年代的新型发展观,该理念的提出旨在强调,发展既要迎合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依靠损害后代人的利益来获取短期利益的满足。30多年来,可持续发展这种观点从提出到实践,在多个领域都获得了广泛的认同。而房地产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不但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更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因此,对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把握至关重要。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但要充分满足当代人对房地产的需求,更要考虑其持续发展,注重对土地资源的合理运用,为后代人留下适当的发展空间,从而保障我国房地产经济乃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的现状解析

总体上来看,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处于一个不太平稳的宏观环境。泡沫经济的存在和不断扩大的趋势下,为了保障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促进民生事业建设,我国政府对于房地产经济的经济政策逐渐变支持为限制,限购令的出台,乃至房产税的提高,都是我国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具体实践。另外,目前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改革,我国房地产市场有向国际市场靠拢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对国际市场的开发,以及对国外资金的引入。这种发展趋势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可实现我国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优化洗盘,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房地产行业结构。但不容忽视的是,国际化的市场环境对于我国本土房地产的发展来讲是一个不小的压力,而且由于不同价值观念的融入,文化的冲击不可避免,这将进一步加深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复杂化,从而阻滞我国房地产业的稳定发展。

三、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

目前,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正在经历一个转型期。该时期,是我国房地产行业根据本国特色,吸收并实践国外先进经验的摸索阶段,经济政策导向不断更新,迈向国际化的脚步逐渐加快,房地产企业在房地产经济自由竞争中优胜劣汰,呈现出一种动荡不安的状况,但需要看到的是,这一时期只是我国房地产经济向前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持续时间不会太久。转型期过后,我国房地产行业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整体的竞争实力会有大幅度的提升,在我国有关政策的刺激和引导下,泡沫经济逐渐被压制,整个房地产市场将走向规范化发展之路,呈现出更加有序、公平、合理的发展态势。

四、我国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探究

(一)创建和谐文明的居住环境

居住环境的好坏通常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且居民与居住环境之间是存在一种依赖和促进的关系的,因此有必要加以重视。在进行房地产建设时,开发商要注意保护好生态环境,做好园区绿化工作,将“以人为本”作为房地产开发和建设的理念,充分为居民着想,将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为建设宗旨。另外,除却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开发商对于人文环境的保护也不能忽视。在进行房地产规划时,要尽量充分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切不可因为短时利益而将承载着我国文化传承的遗迹破坏掉,应该因地制宜,制定最佳的规划方案。

(二)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目前,我国房地产开发政策属于粗放型经济政策,这与我国切实开展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是相悖的,有赖于此,我国有关部门应该实行土地资源的统一管制,在对有关资源进行开发时,一定要注重站在长远发展的视角为子孙后代考虑,在满足如今人们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时,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国家宏观调控市场

为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长远发展,我国应该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并督促有关部门严格执行,在大方向上对房地产经济进行良好掌控,保障市场交易环境的公开与透明。同时,也要注重遵循优胜劣汰的法则,对房地产开发商进行严格把控,彻底杜绝腐败和暗箱操作现象的发生,消除投机行为,保障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健全完善的房地产金融体系

目前,在房地产金融体系中,有诸多问题存在,比如:贷款年限有限制;市场发展不稳定;等等。基于此,我国房地产金融体系需要做的是依据现时状况,增加消费贷款的比重,但同时也要注意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可创立住房抵押贷款机制,促进房地产金融与资金市场的充分融合,以最大限度地解决资金来源问题,这样可有效分散银行贷款风险,达到促进房地产市场实现市场化发展的目的。

(五)持续促进新兴技术发展

新兴技术的开发与运用能够切实地提高房地产市场的资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污染的发生,而且,新能源的合理运用更是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资源紧张的现状。此外,高新技术如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使在边缘化地区进行小区建设成为可能,这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用地,还可以有效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可谓一举多得。

五、结束语

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与人民生计息息相关,因此必须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而纵观现今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虽然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是发展并不容乐观。可以预见,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并且将长期处于转型发展期,这将带来不容忽视的混乱与不安。因此,我国需要从宏观视角为切入点,充分制定经济政策的导向计划,并从可以促进房地产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多方面进行考虑,采取有效措施规避不良发展趋势,如文中所述,可以从创建和谐文明的居住环境、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国家宏观调控市场、建立健全完善的房地产金融体系、持续促进新兴技术发展几个方面进行把握,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润玉.探讨我国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1).

篇14

乡村旅游的引人之处就在于其未经雕琢的原生之美、田间树下的葱茏之美、当地居民的纯朴之美,这些便是低碳旅游的自然资源;在乡村旅游景点中,蕴含着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祖辈传承下来的民间艺术、长久以来的风土民俗等,这些便是低碳旅游的人文资源。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与自然亲密接触的乡村旅游得到了众多城市居民的青睐。农家乐、野外游等,成为时下最为热门的旅游选择。加之政府、旅行社等加大了对乡村低碳旅游的宣传力度,这也成为乡村低碳旅游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低碳经济视阈下乡村旅游发展的策略

将乡村旅游与低碳经济相融合,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就目前来看具有广阔的前景,如何使乡村低碳旅游呈现出自己的特色,与农业经济交相辉映,是乡村旅游面临的主要发展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具体可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一)树立低碳经济理念

随着低碳经济与我们的生活日益密切,人们周围的低碳似乎随处可见,低碳出行、低碳饮食、低碳工业、低碳农业等,被冠以低碳的词汇不胜枚举。尤其在当前发展较快的乡村旅游业中,为了使乡村绿色、天然、纯朴、归真的特点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乡村低碳旅游走进人们的生活。很多旅行社以低碳为卖点吸引游客,多数媒体也在极力宣传低碳理念,很多乡村旅游地也推出了低碳的旅游产品。当前,乡村低碳旅游的理念已经根植在人们心中,为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心理层面的基础。

(二)创新低碳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我国乡村旅游由于各地的地理特征、风土人情、自然景观都不相同,所以在开发乡村低碳旅游时,不能千人一面,全部采取一种模式开发,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低碳旅游,同时还能够推动当地特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创新是发展的助推剂,在借鉴国内外乡村低碳旅游优秀经验的基础上,更要不断总结、创新,走出一条有别于他人的成功之路。比如我国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开发乡村低碳旅游的模式便大相径庭,在具体模式选择时,不能将其他地区成功的模式硬套在本地区,而应立足于自身特点、周边受众的需求、当地政策的导向等,有计划、有目标的开发。

(三)构建低碳乡村旅游产业链

农业是乡村生存之根本,乡村低碳旅游应以低碳农业为突破口,打造可循环发展的农业基地。而后再以循环农业为立足点,开发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产品,形成以低碳为主导的乡村旅游产业链,使乡村低碳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比如:四川省绵阳市双泉村以沼气为循环资源开发了低碳旅游产业链。将鱼塘、果园作为旅游景点供游客垂钓、采摘,以绿色有机食品为旅游特色产品,乡村旅游发展的势头十分良好。双泉村还利用清洁能源解决出行问题,如电瓶车、自行车等,居民和旅游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最后成为生成沼气的原料,将低碳贯彻到旅游中的每个环节。双泉村这种将种植、养殖融入到乡村旅游的做法,使该地的乡村旅游实现了低碳化发展,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链,切实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

(四)开发低碳乡村社区

开发低碳乡村社区是促进乡村低碳旅游发展的另一有效方法,不但能够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脚步,还能拓宽乡村低碳旅游的景区类型。在开发的过程中,应对乡村社区进行统一、合理的规划,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力求保持乡村住宅的原貌,这一举措能够有力推动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开发低碳乡村社区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应加强对低碳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尽可能的使用环保型的建筑材料和新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二是政府应鼓励乡村实行低碳生活,并向社区居民示范生活中如何践行低碳。力求将低碳乡村社区打造为一个集休闲与低碳为一体的生活体验区。

(五)基于政府主导的低碳保障

乡村低碳旅游离开政府的支持便会孤掌难鸣,所以政府的主导和支持是乡村低碳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要有明确、清晰的政策指引,政策是乡村低碳旅游发展的指明灯,能够照亮前行之路,使乡村低碳旅游沿着正确的路线向前发展。二是要有科学的规划,乡村低碳旅游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要在合理的规划下科学有序、有的放矢的向前推进。三是政府应给予乡村低碳旅游以资金支持,资金是项目运行的前提和保障,资金无忧乡村低碳旅游才会发展无忧。四是应加强对乡村低碳旅游的宣传教育,要将低碳理念根植到每位经营者、游客、工作人员的心中,才会最终落实到行动上,在景点设置上,应布置一些低碳宣传的标语,使游客在游玩中能够自觉的行低碳之举。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