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3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工程监理;管理体系;质监;质量控制;检验
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和经济制改革形势的深化,各种经济承包责任制扩大了施工管理的内容,同时也使数量、成本与质量的矛盾愈显突出。因此,现代公路建设施工质量管理的内涵比过去更为丰富,它不仅受到思想、技术、组织、经济等方面的制约,并兼有咨询、顾问、参谋、控制的涵义,还涉及到工程法规、行为科学及技术美学等诸多因素。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现时特点的施工质量管理方式和质量保证体系就显得更为重要,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试结合长江红阳码头,固镇绘河桥,凤台淮河桥等工程施工实践,围绕工程质量管理这一课题,作粗浅的探讨。
1. 建立以工程监理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
1.1 建立一个严密的强有力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质量的关键,有利于工程监理工作的开展和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监控作用。为此,即要加强“三个层次”的控制和各层次的职能,即政府监督,项目(施工)监理和企业自检,要在建立公路监理制度上,逐步建立起三个层次的管理体制,又要理顺“三者”的关系,即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和承包单位三者的关系。并概括为:
(1)建设单位与承包单位的关系,是依据工程建设发包和承包合同或协议,构成承发包的关系。
(2)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的关系,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通过监理服务协议或合同确认职责、权限和经济关系。
(3)监理单位与承包单位之间没有合同关系,也没有任何经济关系,而仅仅是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
1.2 同时,还要建立以工程监理为核心的监理、检验和质管组织:
(1)监理工程师依据监理办法和监理合同、独立、公正地行使监理职权,对建设单位和承包(施工)单位均具有监督权,以负责保护双方利益。
(2)建设单位要组织检验小组,对施工单位进行质检和抽检。
(3)施工单位要成立各施工点质管小组,负责自检、专检和互检。
2. 加强质监基础工作
基础工作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实现质量管理总目标,也是为质量管理创造前提条件的最基本的工作。只有重视基础工作,才能坚持做到施工中的“四有”、“五化”,即:有方案、有标准、有制度、有目标;施工规范化、操作规程化、技术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数据科学化,才能确保建设总目标最合理的实现。
2.1 明确技术标准、强化标准工作。
(1)各项工程的设计资料、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工艺要点,质量检验方法和评定标准,以及工程监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等文件资料,统一印发至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使其人人目标明确,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现代工程建设要注意技术美学,强调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的统筹考虑。
(3)各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等文件,在开工前送交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
2.2 强化检测手段,做好计量工作。
计量检测工作的加强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质量检验评定的准确性。为强化检测手段,要求各地、市公路部门和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试验室,配专职人员负责常规试验和抽验工作,省公路局对各地、市拨发专款配置仪具。
2.3 重视质量信息,用数据指导施工。
项目建设在开工前,由建设单位(指挥部)将各种原始记录表、检验记录表、测试报告表及统计表格等发至施工单位,并规定向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定期报送各种资料。通过检验测试人员提供的资料,及时掌握现场随时发生的质量情报和数据,以便及时分析质量动态,采取应急措施。
2.4 建立健全责任制。
建立和健全质量责任制,制定各级职责范围,实行联质奖惩制,发挥经济制的作用。
2.5 重视技术培训,加强质量教育。
各级领导要尊重科学,支持技术人员的工作,有计划、有目的地举办技术培训班,如安徽省公路局九月份为全省各地、市举办一期公路工程试验培训班。还利用施工现场举办工程质量研讨会,总结交流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同时,要加强工程技术的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新理论、新材料、新工艺,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
3. 加强质量控制
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对工程质量起着保证作用,其核心是贯彻 “预防与把关相结合,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其目的是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以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预定的目标。影响工程质量的直接因素主要有设计、材料、施工、检验四个方面,实施在全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事先控制、中间控制和事后控制。其它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
3.1 设计质量的控制。
对路基、路面、桥涵结构设计的图表、资料文件因未经施工实践,不尽合理及遗漏、错误部分往往不易暴露,除开工前通过设计文件会审控制外,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要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1)重大变更应要严格按设计变更报批手续,按规定程序办理。
(2)非重大变更由设计、施工、监理三方现场会审处理,也可以由设计单位授权监理工程师审处。
(3)对设计中不详、漏误及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监理工程师可以书面明确解释或补充规定。
3.2 材料质量的控制。
原材料是工程实体的组成部分,对工程质量有着直接关系,因此,要求施工单位:一是把好材料采购关;二是对各种原材料进行测试鉴定;三是严禁使用不合格材料和半成品。
3.3 施工质量的控制。
(1)抓好各施工阶段,以防患于未然。对施工单位的各施工阶段要通过定期检查评比,有的放矢地对重点突击的问题进行现场检查、评比和交流,对存在的问题,施工要点、注意事项等,质监部门以书面形式发至施工单位,目的是为了提高工程质量。
(2)对影响质量的要害问题或带普遍性问题,要坚持质量第一,例如凤台淮河大桥的0#箱块和固镇县浍河桥35米预应力1#T梁质量差,都下决心打掉,重新预制,保证了工程质量。
(3)对虽未发生但根据质量情报信息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要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避免事故发生。例如长江红阳渡口码头栈桥础基,质监人员在现场发现问题及时同施工单位协商解决,避免了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3.4 对检验判断准确性的控制。
质量检验属于质量管理中的把的关环节,往往因为检验人员的素质不高及工作中的差误和检测仪具的精度不高作出错误的判断,影响和危害了工程质量。为此,要选用素质高的检验人员,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对仪具要经常校正,以提高检验工作的质量。
3.5 其它因素的控制。
民事纠纷,报酬不合理,劳动强度高,劳保条件差,干部作风不深入,施工人员情绪不佳,都可能导致人为的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这些因素不可忽视。因此,领导干部要深入施工现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及时解决实际问题。监理人员和检验人员也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抓好质监工作。
4. 严格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是评检施工质量能否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预定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标志着质量好坏的程度,其关键在于做好下面几点。
4.1 明确质量检验标准、内容和手段。
检验标准主要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即达到规范化、规程化、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检验内容主要对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结构整体和部件进行物理、力学性能检验,使质量事故尽可能地消灭在施工过程中,这样使工程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检验手段是通过仪具测试和试验数据结果反映出来。对技术标准高、工艺较复杂的项目,其检验标准另有设计规定的要求,并经质量监理人员检查后方可签认。
4.2 检验的组织形式。
质量检验应坚持专职检验和群众自检相结合、日常检验和重点抽验相结合、定期和不定期的自检、互检和全面检查相结合。专检人员必须从施工准备、竣工交验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检验。
4.3 高标准、严要求、把好质量关。
无论管理制度、工艺措施、规范、规程、规定要求;还是从平时检查到具体指导,从关键部位到每道工序,都必须强调一个“严”字;对出现的质量问题,更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苛地进行妥善管理,该返工的一定要返工,该停工的也一定要停工,不能迁能。检查和评定,评估和建议,都是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各级技术负责人,对质量管理,要做到事先指导,中间检查,成果评审和信息反馈工作,纠正过去往往偏重事后把关,管结果,不管中间检查和因素的习惯。
5. 结束语
建筑工程是百年大计,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并有可能对国家、消费者的生命财产造成直接损失。工程质量管理是整个施工管理活动的核心,贯穿施工管理的全过程,工程质量管理是否有效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因此对于投资巨大,耗费的人工、材料、能源多的建筑工程,只有搞好质量管理,在施工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才能有效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筑物是产品,但不等同于一般产品,因为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到施工企业、建设单位的长远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安全。然而近年来由于建筑市场管理混乱等原因,造成一些建筑工程不能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施工质量不能符合相关技术规范,造成了大批建筑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特别是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立刻凸显出来,相当一部分建筑出现了开裂、倒塌,从而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现阶段必须加强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从根本上消除质量隐患,确保工程质量的提高。
二、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分析
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结构的设计、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场地环境、施工工艺、管理制度等。
1 建筑结构设计
为了赶时髦,求新颖,许多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只重视外部美观,造成建筑结构受力不合理,而且不方便施工。
2 建筑材料
土建工程中所用的水泥、砂、石、木材、金属、沥青、合成树脂、塑料等统称为建筑材料,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建筑质量的好坏。
3 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正常的磨损或故障、不按规程的操作、仪表失灵检测设备精度失控等,都会引起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造成建筑工程的质量事故。
4 场地环境
建筑场地及周边的地质条件、气候环境等统称为建筑场地环境。场地环境是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场地环境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如气象条件就变化万干,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质量。
5 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是决定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不同的施工工艺将会导致建筑工程出现不同的施工质量,一般来说,先进、合理、规范化、系统完善的施工工艺不会出现偶然或突发的质量问题,而且能够加快工期,降低成本。
6 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的好坏,严格的施工管理制度对于确保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节省成本至关重要。
三、主管部门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为了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保证工程质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认证贯彻落实《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建设单位、承建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质量负责,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并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建设工程质量。
1、 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是建设市场活动中重要主体之一。建设单位控制着建设工程全部投资,并且是该投资行为的最大受益者。在我国建设市场全面处于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建设单位不仅具有设计、施工、监理招投标的主动权,建设行为的监督管理控制权,还具有拒绝支付雇佣款项的权利,因此建设单位相对其他建设主体享有充分的权利,它的优势地位相当突出。
享有权利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那么对于建设单位应该落实何种责任呢?根据国际惯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实行业主负责制,建设单位可以自行负责管理建设行为,也可以委托有资质的其他机构代为管理。也就是说,建设单位在遵守国家建设法规和部门规章的前提下具有管理建设行为的绝对自,同时也应该承担因管理行为失误或不当所导致的质量损失和事故的直接责任、间接责任和连带责任。
但是,我国现在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许多建设单位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投资业主,还有一些建设单位根本不具备独立管理建设投资的能力。建设单位贪赃枉法,滥用权利的现象大量存在,因此造成的投资浪费和质量事故屡见不鲜。在这样的条件下实行业主负责制只能导致建设市场更加混乱。因此,在我国现阶段有必要对建设单位实行资质管理和有效监控,作为向最终实行业主负责制的过渡。
2、 承建单位
建筑企业要完成承接的工程任务,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走质量效益型道路,贯彻以质量为中心、效益为目的的“质量兴业”计划。承接工程时,施工单位应当建立质量责任制,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规模,选好与之相适应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主要的施工管理人员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项目经理的质量意识和管理意识强,项目班子工作齐心协力,预定的质量目标就完成得好,就会创出优质工程。要提高工程质量,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施工,有一套工程质量的控制办法,建立健全施工质量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理,做好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和记录;做好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的检验,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不得偷工减料。企业除制定方针目标以外,还必须紧紧围绕工程项目制定一系列的措施,重点监督施工现场的保证体系是否建立健全,保证体系是否有效运行,是否具备持续改进功能。施工质量对进度和经济效益及承包人的信誉有直接影响?,项目是企业创建名牌工程,实现优质工程计划的归宿.转贴于
3、 监理单位
要在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的基础上,整合现有质量安全监督力量,明确监理方的监理职责、监理规划、按照工程监理规范的要求,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对建设工程实施监理。承包人施工的每道工序,都需要经监理公司现场工程师签定认可,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建设单位不拨付工程款,不进行竣工验收,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安装,施工单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重点监督施工企业各有关人员质量责任是否履行,发现违法违规,不履行质量安全责任的有关人员,要坚决予以处罚。
4、设计单位
设计单位经过资质审查具有从事工程设计的特许权,通过设计招投标又获得了一个建设工程的设计权和获利权,同时设计单位也必然要承担工程设计的质量义务和相应的法律责任。建设工程的方案设计获得规划部门的审批后,设计单位开始工程技术设计任务。设计单位根据建设项目的总体要求及地质勘察报告,对工程进行全面策划、构思、设计和描绘,最终形成设计说明书和图纸等设计文件。设计文件是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的标准性文件,也是监理单位进行施工监理的重要依据,因此设计文件的质量决定了建设工程的“先天”质量。数据统计显示,由设计因素造成的工程质量事故在质量事故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因此,规范设计单位的设计行为,提高设计质量已经成为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要求设计单位严格遵守国家规范和标准之外,加重设计单位因设计失误而导致的工程质量损失和事故的经济赔偿责任。过轻的设计质量赔偿责任容易使设计单位产生了懈怠心理,设计单位有效投入不足,缺乏应有的细心与耐心,最终酿成质量缺陷。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管理
提高工程质量,是众多的建筑施工企业不懈的追求目标,也是扩大建筑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信誉的根本途径。工程质量问题,始终是市场竞争的焦点。如何提高工程项目实体质量,这是摆在所有施工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热点话题。笔者撰写本文,抒之己见。
1. 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打造精品工程
(1)既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是无数血和泪实例教训的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 人们对建筑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产品质量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延伸和拓展。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要实现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 展,需要重新认识建筑产品的质量。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讲,笔者认为建筑产品的质量包括 3 个方面:一是建筑产品主体结构的质量。二是目测感官方面的质量。三是使用功能方面的质量。建筑产品如同其他任何具有使用功能的产品一样,形体设计、装潢的 完美,给人只能是感官上的享受。人们购买、消费的最终目的是使用,使用功能的质量,不仅有设计原因造成的,更多的是施工质量方面原因造成的。水、电、煤气 这些最基本的使用功能,是人们对建筑产品内在质量最基本的要求。上水不通,下水不畅;电线短路,煤气泄露;还有窗台、屋面、外墙面渗水等,是人们最不愿意 看到的质量问题。
(2)建筑施工企业如何通过消灭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提高建筑产品的施工质量,多创优质工程,为业主和用户提供优质的建筑产品,既是市场竞争的要 求,也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把提高建筑产品的施工质量,放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首位。
2. 必须强化施工现场管理
(1)施工现场是建筑产品最终形成的场所,施工现场管理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包括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施工生产的组织 和实施,技术质量管理的实施、检查、复核和监督,物料进场、检验、实验和使用的管理,预算、统计、核算管理、施工现场治安治理、消防和卫生管理,分包队伍 的管理等,构成了施工现场管理系统。
(2)在施工现场管理这个系统中,质量管理是核心。围绕“建筑产品质量管理”主线,把施工现场管理系统中的子系统串了起来。通过深入开展文明标准化工 地达标活动,为创优质工程提供条件和保证。这就是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的理念。创优和达标,看起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却是密不可分的。要创优质工程,向施工 现场管理提出了高的标准和要求,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创优质工程就是一句空话。通过开展文明标准化工地达标活动,贯彻 ISO9002 标准提出的创造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为创优质工程提供条件。建筑施工企业深入开展创优达标活动,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向顾客提供满意质量 的建筑产品和良好的服务。
3. 抓住质量体系的运行,规范质量管理的行为
贯彻实施 ISO9002 质量体系,运用 ISO9002 国际标准的管理模式、标准方法及其有效的运行,是推动和促进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按 造 ISO90002 标准编制企业《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汇编》,对第 3 层次支持性文件进行了清理和修订。文件化质量体系的建立,明确了企业的质量方针、目标和管理网络;明确了各部门、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明确了施工质 量管理的程序和标准,这些对企业质量体系有效运行提供了基础条件。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客观地推动企业内部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的完善,为企业进行系统的规 范的、科学的施工管理,提高施工质量提供了标准和依据。一是抓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控制运行这条主线不放。从年初的质量策划,年度质量指标的分解落实, 《项目质量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到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和竣工项目的回访服务,把工作重点放在过程控制上。坚持ISO9002 质量体系的月度讲评例会制度,坚持用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来推动和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二是抓标准和规范、规程的实施。在已有工作的 基础上,对工程质量、技术方面的管理文件进行了清理和修订,增补、印发《企业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汇编》。使企业内部有一部技术质量系统的管理规范、标准 和制度。这对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规范质量管理行为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是抓质量奖惩办法的修订和实施。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企业内部质量管理标准及要求 的提高,修订企业质量奖惩办法势在必行。逐步修订完善企业质量奖惩办法,从企业内部立法的角度出发,较好地通过制度的形式把创优达标工作引入了持续、有效 运行的轨道。适当的奖励、必要的处罚,是保证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工作有效运行的重要举措。
4. 严格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
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的优劣与施工工程实体质量的优劣息息相关。要实现建筑工程质量达标创优的目标,施工企业的施工材料供应部门必须与施工材料构 配件厂家建立工作联系和材料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密切业务联系,不断改进和提高材料质量,避免和解决与供方的质量争端。笔者认为: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的 关键要抓住施工材料构配件采购质量、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验收、施工材料构配件贮存质量这 3 个环节。
(1)施工材料构配件采购质量。物质采购人员要选择合格的供方。应初拟 2 家以上供应方待选,经过比较后确定,对经过几次供货考核,确能保证供货质量的供地可签定长期供货协议,同时,还要考虑施工材料构配件价格和费用,交付服务 等标准来评价供应厂家。设计部门和建设单位指定的供应材料构配件厂家,经审核确有质量保证能力,可按设计和建设部门指定的厂家订货。否则,应同设计和建设 部门协商,另择供方。做到四不采购,即不采购达不到质量标准的材料构配件;不采购国家已明确淘汰的材料构配件,不采购不带合格的材料构配件,不采购需用单 位已对质量提出异议的材料。
(2)施工供应材料构配件的质量验收是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在材料构配件供应验收过程中,对材料构配件质量有异议时,供应部门负 责同供料单位交涉,具体实施按《原材料构配件质量异议仲裁办法》处理。材料构配件质量复检后要索取复检报告,对复检不合格的施工材料构配件要按《材料构配 件隔离办法》、《原材料构配件退货办法》处理。
(3)施工材料构配件贮存的质量管理。为使库存的施工材料构配件不发生变质,保证物质的完好无损,供应部门及分公司或项目经理部的仓库管理人员 负责验收入库材料构配件保管和发放。必须严格按照仓库管理办法,及时上帐上架,严格执行仓库保管原则。特殊材料跟踪管理,按照类别分类保管,严禁混料。开 展经常性的对库存物质材料构配件进行检查,以发现可能发生的质量变化和损失情况,防止发生物质材料霉烂、变质、潮湿、锈蚀、虫鼠害、老化和过期失效。工程 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工序质量是基础,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工序质量的控制,就是对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 制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控制,据此来达到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工序质量控制的原理是采取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工序一部分(子样)检验的数据,进行统 计、分析,来判断整道工序的质量是否稳定、正常。若不稳定,产生异常情况,必须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予以改进。在对工序质量控制过程中,一是严格执行施工工 艺和操作规程。二是突出对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因素实行有效控制,使其处于受控制状态。三是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质 量,及时掌握质量动态。四是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对工序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用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办法来保证工序,使之达到良好控制状态。
5. 突出抓好质量通病控制,为顾客提供质量满意的建筑产品
关键词:建设工程 质量管理研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二十一世纪,中国正处于大建设大开发的时期,各地都大兴土木,建设风潮一浪高过一浪,各地都想打造自己地方的标志性建筑,这本无可厚非,但实际在工程建设当中往往由于各方建设主体对质量管理的疏忽,比如偷工减料、没有严格按图施工等,从而造成了大量的豆腐渣工程,许多工程的质量根本还未达标就交付使用,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将十分严重,会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我们通过报纸媒体的报道经常也能了解到这些工程质量问题。由此可见,作为建筑企业,在平时建设工程管理当中,如何加强质量防控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真所谓百年大计质量为先,不容许有半点的马虎。要想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设计阶段对工程质量的把关
每个工程都是从设计开始,设计的好坏往往对工程的质量起到决定作用。当工程还处在设计阶段时就开始着手准备,进行充分论证和分析。在设计阶段,业主单位根据政府批复文件将工程的建筑性质、建筑规模及日后的使用要求一一传达给设计单位,设计单位要针对工程的特殊性,对整个工程的设计理念、施工工序、及施工难点一一给予明确,尤其是日后影响工程质量的这一块进行重点分析,主要包括基坑、地下室、主体结构的设计这几大块,这几个主要节点的设计是否存在难点和障碍,是否需要采取新工艺新方法,都可以进行认真的研究和论证。还有一点就是建筑内外部材料的设计和利用,主要涵盖保温,防水,防火,外墙涂料等各种材料,为了日后工程质量不会出现任何质量隐患,设计时可借鉴同类工程中使用其中的某种材料否出现过任何质量问题,对各种材料的好坏、利弊进行一番充分的比较,最终做出判断和选择,确保工程质量有备无患。所以说设计是整个工程的引领和指挥家,只有设计好了,才能施工顺了,如果在前期设计时碰到难点和困难,可明确提出进行专家论证,听取各方意见,这样才能对日后的工程的实施带来很大的便利。
二.施工单位自身对工程质量的把关
施工单位一定要按图施工,按规范施工,要秉承以质量为第一的理念,切忌偷工减料,擅自改变施工工序。建筑施工时可建立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控制管理制度,每个阶段实施都要,严密谨慎,规范有序。事前控制是指工程正式施工前的各种质量控制。包括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其他各种专项方案,以及临设的布置,项目班组的分工。事中控制是指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包括施工工序、隐蔽工程、施工方案编制,材料的进场报验等。事后控制是指施工完成后形成工程产品后的质量控制。包括成品维护,工程专项验收,竣工验收,档案馆移交等。三阶段每个环节都缺一不可,只有严格按照三阶段的步骤进行实施,工程质量的标准才能够提高一个等级。
三.监理对工程质量的把关
监理单位一定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加强工程的现场管理力度。说的通俗点,监理单位就是业主聘请过来的专家,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管理,从工程开工开始直至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为止。由于很多业主的专业知识不够,无法全程进行全方位跟踪,所以说监理的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可以说,监理单位的工作责任心,细心度直接关系着工程质量的好坏。和监理单位直接打交道的就是施工单位,施工单位的专项方案审批,工程材料报验,旁站记录,隐蔽工程验收等,每一个工序环节都要进行仔细的的核对,确定无误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没有达到要求一律要求施工单位进行返工,直到满足要求才行,切记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要知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四.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的研究对策
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一定要冷静处理,不可慌张,要分析质量问题是表面性的还是实质性的、是结构性的还是一般性的。如果是表面性一般性的问题能够通过修补可以达到质量要求的进行返工和修复即可。但是如果是发生了严重的质量事故无法通过修补完成时,要及时上报相关主管部门,邀请质监、设计以及专家来到现场进行查看和论证,研究下步对策。切忌瞒报谎报,以免更大的质量问题出现,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负责。并且事后各方都要认真总结经验,分析出现质量问题的具体原因,避免今后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五.结束语
工程质量关乎人民的切身利益,每个工程都要精益求精,不得有半点马虎,从工程一开始就要加强对组织设计方案、材料报验、施工工序、人员素质的综合管理,各方主体都要切实履行责任,从自身出发,抓好设计阶段,施工,监理各个环节,确保做出的工程的质量能够过硬,品质能够跟上,提高服务意识,要有为人民负责、为人们服务的理念,加强培训和学习制度,使工程的质量能够做精、做强、做大。
参考文献:
[1]戚振强.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关键词】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要有一支施工管理技术过硬施工队伍,有完善安全、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对每项工作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漏掉一个环节,本文就如何加强工程质量的控制进行论述。
1.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设计工作是工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建设单位应重视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设计前重视工程设计的前期工作,配合设计单位搞好现场测量和勘察,考虑各种对工程建设产生影响的不利因素,使工程设计符合工程建设的实际,尽可能完善、准确,减少不必要的设计变更;同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工程设计,并委派专业人员对设计单位进行监督和督促,以提高设计质量。
(2)设计过程中,实行设计监理,以便及时对设计方案、设计质量进行检查。
(3)设计完毕后,及时组织专家对设计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根据审查意见进行设计修改,并为工程建设提供准确、详细的设计图纸。
2.招标阶段的质量控制
招标阶段的重点是资质审查工作。工程招标时,必须注重对施工单位资质的审查,包括人员素质、技术力量、施工业绩、社会信誉等多个方面。重点是审查施工单位是否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的经历和经验,在以往的工程施工中是否出现过质量控制方面的问题,是否发生过质量事故等,以确保施工单位的综合能力符合建设单位的要求。
3.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3.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施工准备是施工阶段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建设单位应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制定施工管理和质量检查制度及措施等,保证管理机制的良好运行。及时组织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同时,督促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的人、机、料、法、环等进行审查,确保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3.2对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
为确保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使监理单位能够有效控制工程项目质量,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监理合同的要求开展工作,并赋予监理工程师相应的权力,使监理工程师能够较好地履行监理合同所规定的各项职责,达到控制工程质量的目的。建设单位对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主要通过监理报告和现场质量监督、检查来实施。监理工程师应实行以单元工程为基础,以工序控制为手段的标准化、程序化管理,从源头上控制工程建设质量。建设单位及时进行现场勘察和施工资料抽查,积极参与工程质量检测,参与隐蔽工程、单元工程和分部工程的质量评定与验收,发现间题后通过监理单位督促施工单位限期整改,确保工程资料能够反映工程建设的实际。
3.3对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
建设单位对施工质量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工程监理进行,工程监理依据监理合同对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理,通过控制人、机、料、法、环等进行审查,确保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使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活动完全处在监理控制之中,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通过现场质量检验、落实检验方法、参与分部工程和隐蔽工程验收等措施来控制工程建设质量。成立督察组织,随时对工程建设质量实施督察,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由参建各方人员参加的工程质量联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对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中,重点督促并配合监理和施工单位做好以下控制工作:
(1)技术交底。
按照工程重要程度,单位工程开工前由企业或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全面的技术交底。工程复杂、工期长的工程可按基础、结构、装修几个阶段分别组织技术交底。各分项工程施工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参加该项目施工的所有班组和配合工种进行技术交底。
交底内容包括图纸交底、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分项工程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等。通过交底明确对轴线、尺寸、标高、预留孔洞、预埋件、材料规格及配合比等建筑施工要求,明确工序搭接、工种配合、施工方法、施工进度等施工安排,落实质量、安全、节约措施。
(2)材料控制。
一、对供货方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定对供货方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定;二、建立材料管理制度;三、对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进行标识进人施工现场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要按型号、品种分区堆放并予以标识;四、材料的检查验收 用于工程的主要材料进场时应有出厂合格证和材质化验单,凡标志不清或认为质量可能有问题的材料,需要进行追踪检验,以确保质量;未经检验和经检验确认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和工程设备均不能投入使用。
(3)工序的质量控制。
工序管理就是分析和发现影响施工中每道工序质量的异常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这些异常因素被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从而保证每道工序的质量。工序管理的实质是工序质量控制,是为把工序质量的波动限制在要求的范围内所进行的质量控制活动,一旦工序质量波动超出允许范围,立即对影响工序质量波动的因素进行分析,针对问题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使工序质量处于稳定受控状态。另外,工序质量控制还需做好施工中重、难点工序的质量控制。
4.竣工阶段及质保期内的质量控制
4.1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竣工验收是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后期工作,是全面考核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首先、应要求各参建单位及时做好分户验收工作,并委托具有相应检侧资质的检测单位对工程建设质量进行全面检测,为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奠定基础;同时组织由参建各方参加的单位工程验收,对工程质量有疑虑的地方,现场进行查验,发现问题尽早处理,消灭质量缺陷;其次、确保客观、公正地评定工程质量等级,使工程质量等级评定能够准确反映工程建设的内在质量;严格按照验收规程进行工程验收,发现质量问题,责令有关单位限期处理。最后、建设单位加强对工程扫尾工作的管理力度,由监理单位督促施工单位按期完工,确保工程顺利通过验收。
4.2缺陷责任期的质量控制
缺陷责任期是工程内在的、隐蔽的质量问题容易暴露的时期,通过试运行,有些质量问题会暴露出来,形成质量缺陷。实际工作中,要加强这一阶段的质量控制,发现问题后及时查找原因,分清责任,限期处理,并对各种修补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验收,保证修复质量,确保向运行管理单位交送一个合格的工程。
关键词:桥梁工程;质量管理;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桥梁工程建设的发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桥梁工程建设的质量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桥梁工程发生的安全事故大多都是由于质量问题不过关,而导致桥梁坍塌,路面沉降等,严重降低了桥梁道路的使用年限,这些安全事故的频发,引起了人们的高关注度,成为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一大隐患。这需要在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注意桥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桥梁工程建设工程相关负责人着力整改,保证桥梁工程的质量,提高到路桥梁使用率,维护人们的生命安全,进一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1、桥梁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特点
桥梁工程质量作为一种特殊产品,其特点为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较多,质量波动较大,检测手段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终检无法拆解进行。而桥梁质量管理的特点和桥梁工程施工的特点具有很大的关联性,要做到预防性、动态性、持续受控、重视第三方参与的特点。即桥梁质量管理要将一切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产生不良的经济和社会后果,在管理过程中要根据施工阶段进行动态质量管理,时刻适应施工管理的需求,从桥梁施工开始一直到竣工验收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由于桥梁施工难度大,可以考虑加大第三方的施工监控来为施工的科学性提供有效支持。
2、桥梁工程中常出现的质量问题
2.1裂缝
早期道路桥梁的路面破损,一是由于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施工环节不当,出现质量问题,具体来讲,就是施工中只重视了路面桥梁的平整度建设,道路压实的问题被忽视,造成建筑材料出现损坏,道路压实时,建筑材料的温度低,施工时不能把握好度的问题,导致施工过度;二是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使用材料的比例搭配需要加以改善,道路建设中使用的沥青规格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来,否则,会导致道路桥梁的基础承载力不足,在使用早期就导致沥青路面破损。三是道路桥梁建设使用的施工材料出现收缩问题,沥青路面裂缝。
2.2桥头跳车和桥梁伸缩缝也是道路桥梁施工建设过程中质量问题的表现,具体表现为桥台和相邻路堤之间产生了沉降差距,道路桥梁施工中出现坡度不顺,产生错台和伸缩缝,从而导致跳车。造成跳车的原因是桥台沉降和桥头填土出现差异性,桥头搭板和伸缩缝做得不够精准,工程桥头的位置出现偏差,慢慢就形成了一个台阶,不利于行车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桥梁的承受范围带来了巨大冲击。
3、桥梁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
3.1施工图纸与说明不完整
图纸作为桥梁工程建设的基本依据,图纸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内容是否贴合实际,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未严格审核图纸,导致图纸中存在一些差错,且施工工艺与方法和实际施工情况相矛盾,进而降低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其次,少数桥梁工程承包商未品扬专业测量人员,或者聘用的技术人员技能弱,未采用科学、合理的工程检测方法,以至于检测结果存在较大误差,降低施工质量。
3.2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低
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对施工质量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即便有了详细、科学的图纸若缺乏高水平的施工人员,同样不能确保工程质量。部分施工人员理论水平较低,且不愿意遵照标准的图纸要求进行施工,对施工现场技术指导监理人员的命令置若罔闻,施工程序安排严重缺乏科学性。还存在少数施工人员,由于长期在交通不便的地方施工,难免产生怕吃苦、怕受累的不良心理;还有一些施工人员眼高手低,轻视施工技术的作用,导致其施工技能较低,对施工质量的提升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3.3施工材料与施工工艺问题
在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少数采购人员为了满足个人私利和供货商相互勾结,在进货过程中以次充好,以假换真,导致施工所用的材料规格、类型及数量和工程质量要求相矛盾,特别是使用劣质水泥问题较普遍,严重影响施工质量。其次,未严格依照合同的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各项质量保证措施不到位,忽视了混凝土前强度等级问题,或者混凝土过度暴露,诱发潮气;未做好质量检查把关工作,一味地关注表面质量,过分重视形式,导致各种质量问题。
3.4未按照要求严格实施竣工验收
桥梁工程施工工程的最后一道程序即验收,竣工的工程项目只有通过了验收、检验环节,并获得了合格结果才能够投入应用。少数验收部门在进行验收过程中,未严格依照国家相关部门所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验收,同时针对检查出来的质量问题未实施二次验收,以至于让存在明显质量问题的桥梁工程继续应用。
4、如何做好桥梁工程质量管理
4.1桥梁工程质量管理原则
质量管理的主要原则包括五点,分别为:质量第一原则,质量是企业生存的保障,是桥梁建设的准则;预防为先原则,桥梁工程建设具有不可逆性,后期的检测也具有不可分解性,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很难进行修复替换,所以要从源头上消除质量隐患;以人文本原则,桥梁完成是所有参与人员的心血,人是质量管理的核心问题;坚持质量标准原则,严格执行质量标准,不合格工程要及时返工,一次性做到质量达标;严守职业道德原则,质量管理要坚持科学、客观和公正态度,遵纪守法,实事求是。
4.2重视工程材料来源
施工用到的原材料是工程建设的基础,材料质量优劣也与桥梁质量好坏密切相关。尤其当材料会影响到结构构件质量时,整个桥梁的安全性也将面临巨大考验。另一方面,材料选取是否合适,进场是否及时对工程造价和施工进度造成较大影响,进而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此采购施工所用原材料时,需要对不同的供应渠道进行优选,进场时加强质量检测试验,严格遵循验收标准。当材料需要用于桥梁结构重要部件时,必须配备合格证明,必要时进行抽样检验,质量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3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施工前,需要对桥梁工程所处的自然环境,水文、地质以及气候因素等进行调查分析。对施工场地,施工机械配备和原材料调运、选取等有基本了解,针对桥梁工程具体特征制定相应的方案措施。尽量避免外界环境对桥梁质量产生影响。涉及到桥梁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等,需要在工程施工合同中加以明确规定,各项条款清晰。施工中每一阶段应有确定的过程目标,如质量计划,施工成本等。每一座桥梁都有自身的构造特点,建设时面对的地质环境也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的桥梁工程应该具有针对性的设计并选取施工工艺。有时候工程质量可以通过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得到提高,而正确应用这些新工艺需要对其国内外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施工前试验验证,提前掌握关键环节,以便能够在现有生产水平下经济、合理的建造桥梁。桥梁的施工工艺等一般会在设计中就有体现。因此施工前需要对设计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图纸和设计说明是否完整、清楚等进行确认,保证桥梁主要承重构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涉及桥梁外形,设备安装的结构关键尺寸以及允许偏差符合要求。
4.4桥梁施工技术交底
桥梁工程技术交底是施工中重要环节,也是保证施工质量、工期的重要措施。通过技术交底,可以及时贯彻设计思想,确保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实施,最终符合工程质量和安全要求。技术交底应该遵守法律法规,以书面形式经参与技术交底负责人签字进行。技术交底时施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要了解工程质量控制目标、材料选取、机械配备、工程技术特点以及施工工艺等要点,且技术交底以技术责任制分级进行。分别由项目总负责人向全体技术人员交底,项目技术负责人向承包单位及其技术员交底,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向班组人员交底层层进行,确保交底工作到位,最终使现场施工工人明白正确的施工工艺,了解质量责任,从而优化施工人力资源,提高桥梁工程施工质量。
4.5工程保护和验收
桥梁工程施工中会出现有些分项、分部工程已经竣工,而尚有其它部分仍在建设中的情况,如果不对竣工部分及以保护,将使整个工程质量存在隐患。因此施工计划要完善,做好质量保护工作。桥梁工程验收时,要特别加强对隐蔽工程的质量检验。隐蔽工程由于会在后期被其他工序覆盖,终检存在较大局限性,且其质量如果出现问题直接影响到整体施工进度和工程成本,因此必须按照规定严格检验隐蔽工程质量。未经验收或验收后不合格的,不能进入下一施工工序。
结束语
总而言之,桥梁是现代化重要交通工具,施工质量对桥梁工程的建设很重要,如果施工质量出现问题,不仅缩短桥梁工程的使用寿命,损害桥梁建筑企业的信誉和利益,而且会导致严重交通事故的发生。所以,加大对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坚持以“质量第一”为原则,对施工质量严格控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人身的安全,把质量管理引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为我国交通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
参考文献
[1]令卫疆.加强桥梁工程质量管理的若干思考[J].门窗,2014,01:265.
关键词:公路工程;质量;管理;控制
Abstract: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quality management, from each link should strengthen control.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Key words: highway engineering; Quality; Management;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指依据系统论的观点,运用科学方法,对公路施工单位各项技术进行调整,以此,提升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现阶段,我国公路施工企业技术管理仍处于传统的粗放型管理状态,其施工技术管理工程过于注重技术文件管理和施工参数控制,忽视了施工技术的基本原则和各个程序,导致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流于形式,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针对于这一不良现状,这就要求公路施工单位应全面把握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内容,充分认识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运用现代化手段,结合现行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特点和需求,加强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进一步提升公路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和施工质量,促进公路工程施工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一、准备阶段技术管理
准备阶段技术管理是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基础。该阶段主要包括四个环节:建立各级技术负责制、建立施工技术管理的管理制度、建立标准化技术管理体系以及建立技术档案。
(一)建立各级技术负责制
就公路施工技术管理而言,其管理人员包括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专职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以及各级管理人员。因此,公路施工单位应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和各人员的职责,由总工程师统一领导和管理,确保各级人员各司其职,履行好自身职责。
(二)建立施工技术管理的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图纸会计及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制度。公路施工单位为了保障图纸的正确性,对其图纸进行图纸会审和技术核定,其图纸会审和技术核定应着眼于主结构、主部位,施工技术装备、设计选用材料以及路、桥、涵等,通过及时发现图纸会审和技术核定中存在的缺陷,对其进行纠正,确保图纸的合法性、整体性以及正确性。
2、建立施工日记制度。公路施工单位为了准确把握整个施工活动过程和现场情况变化状况,建立施工日记制度。施工日记制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日期、气候;二是工程部位、施工组队;三是施工活动相关问题记录,施工进度、施工事故、施工设备更换状况等。
(三)建立标准化技术管理体系
标准化技术管理体系是公路工程施工准备阶段技术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常情况下,其被划分为三个等级,即国家标准、部级标准以及企业标准,公路工程施工单位在健全标准化技术管理体系时不仅需要强化施工人员从业素质,而且还需要加强技术监督和考核,不断调整技术标准和规程。
(四)建立技术档案
技术方案与其他档案具有较大的差异,现行公路施工单位技术档案仅仅针对于有价值的技术,即将有价值的技术手段记录保存下来,供以后使用。
二、施工阶段技术管理
施工阶段技术管理是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核心内容。该阶段技术管理直接关系到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高效性,加强施工阶段技术管理应着力于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图纸会审,切实严格按照图纸计划施工;二是优化方案,在确保公路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上降低成本;三是贯彻规程,严格依据相关规程制度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四是严格检查制度,全面挖掘施工阶段技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避免造成巨大的损失;五是详细记录,对施工阶段技术管理各个细节,进度等做出记录;六是资料收集整理,对有价值的资料进行保存,对无价值的资料进行剔除,以便日后使用。
五、竣工阶段技术管理
竣工阶段技术管理是公路施工的最后一个环节。该阶段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实验检查。由专业组织团队对公路进行通车检查,挖掘其不足之处;第二,预验收,填写竣工报告;第三,总结。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施工高效手段进行总结分析;第四,交工。由公路施工单位与相关部门签署交工合同。
三、施工过程质量的控制
1、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强化工程质量检测手段
为了搞好质量管理,应从组织、人员、制度三个方面抓起,建立健全了质量保证体系。项目经理部设总工,负责全段技术管理和质量工作,并兼任督导;工程处设主任工程师,负责本处质量检验和技术管理工作,下设测量、试验、质量检查三个班组,具体负责本工区质量控制、检查和验收工作。在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质量检测手段。
2、把施工管理重点放到第一线,特别是抓好工序管理
(1)要求各级技术干部现场盯岗。在施工中,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坚持现场办公。提出工程技术人员不盯施工现场就等于脱岗。关键工序开工前,必须有项目经理部总工、处技术负责人在现场。一年多来,项目经理部正副经理、总工,坚持深入现场指挥、指导、协调,解决施工中的各种技术问题和质量问题。处长现场指挥,副处长死盯现场,与职工同甘共苦,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高度重视基层(底基层) 的施工质量,在底基层施工中,为克服以往放样不精确的弊病,提高标高、横坡度的合格率,标高控制必须设立严格的控制桩。利用线绳加密高程控制点,提高精度。第一次放样后粗平;第二次放样后精平;第三次放样后再精平,尔后立即进行检机:第四次平整是精细找平个别仍不合格点。通过“三放四整”,保证了底基层的标高和平整度。
(3)把工序管理作为施工管理的重要一环来抓。主要做法是:
坚持开工前进行技术交底。在各分项工程开工前,由处主任工程师向工长及施工人员、机械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详细讲述施工工艺、施工方案、技术标准及质量保证措施,使所有参加施工人员做到底码清楚。
(4)加强现场工序管理,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合理安排工序顺序,文明施工,减少污染。各工序实行流水作业。每道工序施工完,不给下道工序留有尾巴,施工现场始终保持干净整洁。(5)把安全生产作为文明施工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公司、处、班组建立了三级安全组织,在施工现场重要场所、重要部位都设置了安全标语、标牌,配备了消防器材,设置了安全监督员。公司安委会坚持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实施规范化的质量管理为确保高速公路创精品工程目标的实现,我们坚持在认真执行操作规程,实施规范化、制度化的质量管理上下功夫。(1)根据每条高速公路技术要求,都制定一部创精品工程实施方案,将此方案发放到全体技术干部和施工人员手中,使大家对各项奋斗目标心中有数。(2)要求路面工程主要质量指标合格率达到95%以上,均比业主规范要求高出一个档次,一般指标达到90%以上。(3)坚持质量检查制度。项目经理部每月定期进行一次质量检查,每次检查结果通报,并与奖惩挂钩。(4)为增强职工的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对关键岗位、关键工种在奖金分配上进行大幅度倾斜。
结语
公路工程质量管理贯穿到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应认真做好各阶段的项目建设质量控制,建立完善建设保障体系,严格合同管理,认真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规范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的工作行为,在工程建设施工中严格执行“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保证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只有在工程建设各阶段认真细致的做好工程质量控制工作,才能使公路建设质量提高到新的水平,为公路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质量保证。
参考文献
[1]闵亚彬. 论影响公路工程质量的因素及应采取的对策[J]. 价值工程, 2011.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近年来,水利工程迎来了投资高峰和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尤其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防洪工程、饮水安全、灌区节水改造等工程,为保障水利又好又快发展和形势的持续稳定,就必须加强工程建设的质量。
一、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质量管理是指为了保证作业过程质量而确定的重点管理对象、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承包单位在工程施工前应根据施工过程质量管理的要求,列出质量管理明细表,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后,在此基础上实施质量预控。
1、施工前质量管理:掌握和熟悉质量管理的技术依据。严格考查施工企业的技术资质。对工程施工中所采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构件的质量(包括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审核、质检和验收。建立健全质量保证系统、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证活动,完善其质量检验和计量技术及手段,组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图纸会审。熟悉和了解所担负的工程特点、设计意图、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和应注意的问题。开工之前必须向施工人员以书面的形式进行技术交底。对承包单位提出的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和开工报告进行审查。
2、施工过程中管理:施工单位要建立完善的工序质量管理体系,及时提交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管理图表。及时审核变更设计及其修改的图纸。对施工作业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发现违规行为及时纠正。加强工序交接检验和隐蔽工程验收。要建立质量信息反馈体系。
3、施工后的质量管理:审核竣工资料,包括施工的质量检验报告及技术性文件。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对单位工程、单项工程和整个工程进行竣工验收。实行保修制度,并提供必要的服务。
二、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常见质量问题
1、费用较紧。中小型水利工程投资小,而且一部分资金由地方筹资,费用比较紧张,致使施工设备、试验设备陈旧,且缺乏必要的、有力的检测手段,更多的依赖于经验与个人判断。
2、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分包与“隐性转包”水利工程的主体工程对分包是有严格管理的,不允许分包,更不允许“转包”。但实际上中小型水利工程主体工程的分包与“隐性转包”现象比大型工程普遍的多,但多数分包商未经严格资质审查。这使监理工程师的种种质量管理措施难以穿透层层错综复杂的领导关系,达到第一线工作面发挥作用。
3、不少施工单位常常出现抢工期赶进度的现象,导致对某些工序不够重视,敷衍了事,如仓面清理不彻底;凿毛程度不能满足施工规范要求;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少铺或漏铺砂浆;为图省事在混凝土水平施工缝面不设键槽,结果在灌浆或蓄水时,沿施工缝面出现漏浆或渗漏水等现象。
三、加强质量管理的措施
1、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法制建设,强化法制意识,认真贯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依法工作的自觉性。建立健全的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是有效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通过建立健全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工程施工各部门工作职责,并对质量监控体系进行完善,保障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工作的到位。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以及各分包施工部分质量控制重点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提高质量控制体系的实施效果,提高质量管理水平。通过有针对性的分项质量控制,保障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另外主体工程不能分包;对分包资质要严加审查,不允许多次分包。就是针对所设置的质量控制点或分部、分项工程,事先分析施工中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和隐患,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先控制,以防在施工中发生质量问题。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领导的重视与否是搞好水利工程质量工作的重要前提。水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以对人民负责和对历史负责的责任心真正把工程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
按照水利规范和技术要求,出现质量问题,不管当事人发生什么变化,都要追究责任,即工程质量终身制。彻底解决工程当事人不管工程质量如何,出现问题一走了之的弊端,使工程人员真正负起责来。
3、加强进场材料及设备的质量控制。凡运到施工现场的原材料,进场前应向项目监理机构提交《建筑材料报验单》,同时附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及技术说明书,由施工承包单位按规定要求的检验或试验报告,经监理工程师审查并确认其质量合格后,方准进场。原材料存放条件的控制,尤其是受自然环境和气候影响比较大的诸如水泥、外加剂、防水材料、土工织物材料等,更应严格控制。
对于某些当地材料及现场配制的制品,要求承包单位事先进行试验,达到要求方准施工。为了使施工机械设备性能良好和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监理工程师应做好现场控制工作,包括施工机械设备的进场检查、机械设备工作状态的检查、特殊设备安全运行的审核以及大型临时设备的检查等。
4、严格技术管理。技术管理包括技术责任制、施工日记、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技术复核、材料检验、技术档案、工程验收等制度。①技术责任制:要求每个工程技术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下转第63页)(上接第61页)便于做好各自分工的技术工作;②施工日记: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负责人必须认真做好施工日记,把施工中每天每项工作情况、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与结果详细记录、完好保存,作为竣工验收和质量评定的依据;③图纸会审:做好此项工作,对于减少施工中的差错、保证和提前完成施工任务、确保施工质量至关重要,一旦发现问题,就可及时纠正,并详细记录、存入技术档案,达到消除差错的目的;④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全面的了解所负担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做到心中有数;⑤技术复核:在施工全过程中,对每项技术工作的实施,要有专人进行复核,防止偏差,纠正错误,避免人为工程质量事故;⑥材料检验:施工工地所用的各类材料,如钢材、水泥、粗沙、石子等都应抽样检查,符合设计要求方可使用,以确保施工质量;⑦技术档案:为了系统地积累施工经验、资料的需要,应从工程一开始就建立技术档案,汇集整理有关资料,直到工程结束,所有资料必须保存原始记录,如实反映情况,并有技术负责人的正式审定意见,不可擅自修改、增补;⑧工程验收:在每一个工程的各部位单项,尤其是隐蔽工程,完成一项验收一项,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或部位的施工。同时,也为竣工验收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管理;质量
1前言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目标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目标就是通过有效的质量控制工作和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在满足投资和进度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工程预定的质量目标建设工程的质量首先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关于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等有关规定,尤其是强制性标准的规定。这也是明确了对设计、施工质量的基本要求。从这个角度讲,同类建设工程的质量目标具有共性,不因其业主、建造地点以及其他建设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目标就是实现以上两个方面的工程质量目标。由于工程共性质量目标一般都有严格、明确的规定,因而质量控制工作的对象和内容都比较明确,也可以较准确、客观地评价质量控制的效果。对于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必须保证其不低于国家强制性质量标准的要求。
2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原因
2.1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筑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目前农民工已经名符其实地成为工程建设的"主力军",而这支主力军的素质却让人担忧。 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较低,大部分未经过任何培训。 因此,由于缺乏质量意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较多,甚至有些农民工受包工头的利益驱动,偷工减料,片面追求工程进度,结果酿成较大的工程质量事故。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缺乏。 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和重要行业管理人才严重匾乏;人才结构失调,布局不合理,优秀管理人才流失势头不减;管理人才的制度、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存在严重缺陷:现行的管理人才结构将受到极大冲击,其主要表现在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才能结构、素质结构的不合理。施工设备与技术水平落后。 长期以来,建筑业习惯于粗放式经营,偏重于铺摊子,上新项目,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科技开发和投入较少,忽视技术改造和设备的更新换代。
2.2建设与监理单位的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设单位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对施工单位资质审查不严,致使资质不够的施工单位流入建筑市场;二是建设单位从施工单位接受贿赂,造成施工过程中不敢管、不能管,出现一系列质量问题,最终导致"腐败工程";三是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工序和技术等监督不力,特别是对隐蔽工程没有跟踪检查到位;四是盲目赶工期,造成有的工序没有足够养护时间,造成质量隐患;五是业主单位管理混乱,设计要求朝令夕改,使施工单位疲于返工;六是竣工验收把关不严,使不合格工程蒙混过关;七是要求施工单位带资承建项目,拖欠工程进度款从而影响工程质量。
建设监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一是监理收费过低,影响了建设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二是制度不健全,制约了监理单位的监督权力,影响了建设监理效果的发挥;三是建设监理人才储备不足,特别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高层次人才匾乏。
3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3.1 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企业管理者对工程质量要有足够的意识,并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质量管理模式。全球质量管理权威专家克劳斯辟指出了,质量管理的四项原则,即:客户的要求是确定业务质量的标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目的在于预防;工作的最高标准就是"零缺陷";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是用返工而发生的额外成本衡量的。从中可以看到,质量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引起企业省理者的高度重视。企业管理者应以提高工程质量效益为中心,将质量效益寓于管理活动之中,建设质量文化,实施科学的领导和管理。同时,企业管理者更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将质量保证体系实施和改进当作长期和首要的任务。
3.2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法规体系
3.2.1建立严格的建筑许可制度
建立健全建筑市场准入和许可制度,使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制度落到实处,这是工程建设的保障和前提条件。
3.2.2实行严格的建筑工程招投标制
招投标制的实行既体现了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公平竞争原则,也为企业进行公平竞争、改革经营管理、推动技术进步提供外部动力, 同时也可以减少建筑领域的腐败行为、净化建筑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运行机制的作用,从而促进了我国建设业的振兴和发展。完善建筑工程建设监理制。有利于对工程进行监督和管理,为工程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3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建设
3.3.1质量教育培训
对不同的培训对象,有不同的侧重。对于管理者而言, 应侧重于质量管理基本理论及管理方法与技术业务等方面的教育;对于专业技术人员,则侧重于质量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方面的教育;对于从事生产活动的员工,则应加强技术基础教育、技能培训以及关于质量管理知识、方法应用方面的教育。
3.3.2质量责任制
将质量职责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做到人人都有确定的任务和明确的责任,使事事都有人负责,形成一个严密的质量管理工作责任网络。 实行预防为主、防检结合的措施,一旦发现建设工程项目质量出现问题,即可查清责任,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与对策与以解决,并确保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提高。
结语: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蓬勃发展,质量问题是建筑工程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只有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质量,才可以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的竞争力,更好地实现其经济效益。而质量管理则是提高工程质量最为关键的手段。以此为出发点,本文分析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研究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以期为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管理提供借鉴,从而促进建筑工程的投资效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陆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状与对策[J].山西建筑,2011,07:227-228.
[2]刘迎心,李清立.建筑工程质量的一种评价方法[J].北方交通人学学报,2012,01 :96-99.
[3]周定洋,土君波.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J].科技资讯2010,06:163.
[4]任春刚,朱士灿,谢阿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4:171.
1.1管理体系初步形成从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管理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管理制度初步确立。制度是工作的框架和方向,只有制度明晰,工作才有保障。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一些管理制度和工作方针已经初步确立,对规范指导质量管理工作发挥出了一定作用。
2)管理方案初步形成。方案是展开管理工作的途径,只有方案明确清晰,才能促进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目前初步确立了明确责任、分层管理的基本管理方案,通过细化质量管理,将其落实到每一个管理人员的身上。
3)管理对象范围逐步扩大。对于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而言,管理对象的范围正在逐步从施工环节各个对象扩展到非施工环节的影响因素。通过扩大质量范围,可以有效提升质量管理成效。
1.2管理工作逐步落实
落实管理工作是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只有切实落实各项管理工作,才能促使水利工程质量提高。在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各项工作正在逐步落实,为提升水利工程起到强力的保障作用[1]。
1)管理制度落实比较到位。在各项管理工作中,基本上都能按照管理制度展开相关工作。
2)管理方案执行比较彻底。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对于拟定的工作方案执行比较彻底到位,认真履行了基本职责。
3)切实对管理对象展开了管理工作。在管理对象范围不断扩大的背景下,质量管理工作仍然很好地落实到位,起到了全面的管理效用。
1.3水利工程质量明显提高
在加强质量管理相关工作后,水利工程的质量明显提高,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基本上消除殆尽,一些由于施工原因或外界原因导致的质量问题,也能在质量管理工作下暴露出来,得到及时整改。总的来说,水利工程质量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质量问题明显减少。通过相关统计资料显示,西南地区某市在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之后,质量问题减少了接近68%[2]。
2)施工工艺显著提高。加强质量管理之后,水利工程的施工工艺有了明显提高。这是因为在质量要求的基础上,只有通过升级施工工艺,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3)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显著增强。通过质量管理工作,水利工程的施工人员对于质量的认识也逐渐增强,在施工过程中也能比较深入地贯彻质量思想,加强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2存在问题
2.1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虽然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管理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但是对于迫切的质量管理工作实际需求来说,仍然显得不够完善。
1)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虽然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些基本的管理制度,但是,这些制度普遍缺乏实际考量,存在一定的制度漏洞,容易导致工作失误。不仅如此,管理制度过于单薄,没有形成国标加行标的立体制度体系。
2)管理方案不够完善。虽然目前形成了明确责任、分层管理的基本工作方案,但是对于庞大的水利工程而言,这种管理方案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比较欠缺,不利于形成全面立体的质量管理方案。
3)管理对象范围还不够广泛。虽然质量管理对象范围在不断扩大,但是在某些方面的管理工作仍然比较缺乏。比如在水利工程养护方面的质量管理就比较缺乏,导致因养护不到位产生的质量问题没有改善。
2.2管理工作落实不够彻底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说,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相关工作的落实情况虽然符合质量管理工作的基本需求,但是还不够彻底,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需要解决。
1)管理工作不够深入。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主要落实在表面,没有深入到实质,这是存在的一大问题。质量管理流于表面,就导致一些比较深层次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虽然从数据上来看,质量问题缩减了超过一半,但是,一些主要的、影响较大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切实解决。
2)管理理念存在误区。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当秉持“找茬”的精神和理念展开工作,就是要通过管理工作找出各种问题[3]。但是,目前许多管理人员仅仅是把质量管理当做了一项工作,没有主动发现问题。
2.3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仍需提高
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下,水利工程的质量有了大幅改善,不少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但是,一些深层次、长期性的问题却还是没有得到处理。比如,对于水利工程的养护工作而言,质量管理就很不到位,导致养护工作缺乏组织,落实不到位,养护工作成效低下,引起质量问题发生几率变大。清污清杂、设备检修、安全警示等都属于水利工程的养护工作,但是这方面的问题一直存在,不仅会造成质量问题,甚至可能造成安全问题除去养护养护工作,在水利工程其他方面的工作,也存在质量管理不到位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工作,切实提升水利工程整体质量。
3管理措施
3.1完善管理体系
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表现出的问题,完善管理体系就可以对应的从三个方面展开相关工作。
1)完善管理制度。加快行业质量管理标准的创立,以此推动国家标准的设立,通过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和双重制度,构建立体的质量管理制度体系,以便全方位指导质量管理工作。
2)优化管理方案。明确责任、分层管理的方案过于独立,应该加强协调性和整体性。在明确责任、分层管理的基础上,细化管理形式,加强各项管理工作之间联系交流,加强质量管理的协调性和整体性。
3)扩大质量管理工作范围。对于水利工程而言,质量管理不仅应该包括硬件环境,也应该覆盖软件环境。具体来说,既要对水利工程的施工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也要对水利工程的养护加强质量管理;既要对硬件设备加强质量管理,也要对软件系统展开质量管理。以此形成全面立体的质量管理体系。
3.2深入落实管理工作
落实管理工作是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重点,深入落实工作工作,消除质量管理流于表面的现象,对于提升水利工程整体质量具有积极意义。从管理工作落实存在的问题来看,深入落实管理工作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深化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管理工作不够深入的原因在于相关人员对质量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全面。因此,需要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对质量管理工作形成全面深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是管理工作逐步深入。
2)消除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误区,加强“找茬”精神的培养和树立。使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能树立主动寻找问题的质量管理工作理念,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实强化水利工程质量。
3)加强质量管理工作监督。加强监督对于深入落实质量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构建监督队伍,对水利工程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将管理工作形式和成效作为衡量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两个标准,以此评价管理工作,推动管理工作不断改进完善,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3.3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实际工作
总的来说,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整体情况尚好,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明显,需要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实际工作。
1)在施工方面,应该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对施工材料、施工机械、施工人员以及施工工艺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切实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4]。
2)在养护方面,应该设计合理的养护质量管理方案,针对水利工程问题较为集中的区域展开针对性质量管理,确保养护工作落到实处,最大程度保证水利工程质量。
3)在运行方面,应当加强水利工程的硬软件质量管理。针对硬件设备进行全面的日常维护和定时检修,保证硬件设备运行稳定可靠。针对软件系统,应该定期对其进行升级和漏洞检测,确保软件系统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
4结束语
关键词:公路工程 施工质量 加强监管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路网结构的不断完善,公路建设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公路施工质量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就显得极其重要,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高度重视,积极配合,认真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1.加强对勘测设计工作的管理,把好审图关。勘测设计阶段是公路施工的龙头,设计是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的依据和标准,委托设计时,施工单位要组织各专业主要设计人和设计代表及时向监理和施工单位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设计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公路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针对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死角,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深入地对公路施工进行现场调查,在设计阶段必须保证设计的充分性,同时注意设计数据的覆盖范围,有些可以同步进行的布线工作,最好能在设计图中体现出来,通过优化设计,促进精心设计,使技术与经济紧密结合,从而提高设计概算科学性、准确性和公正性。
2.加强工程招投标监管。要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实行公开招标投标,保证公平、公正、公开、严格进行资质预审工作。既要考虑投标方的资质资信,又要充分考虑标价的可行性、科学性、合理性。对投标单位的报价计算时,要反复进行审核,保证报价的基础工程总造价的正确无误。既要克服片面强调节约、忽视技术,又要反对重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浪费的现象。在评标定标中,要把造价执业者以及造价编制依据的合法性作为评判定标价是否合法有效的依据,保证标价的科学合理。这样既避免了高价中标,又阻挠了最低价中标,有效地预防了恶性竞争,这也都是在项目质量控制需要遵照和采用的方法。
二、增强质量意识,提高经济效益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内部质量管理,大力推广典型设计,改进施工工艺,强化施工监理,才能建成优质、安全、高效、创新、廉洁的公路工程。工程质量的形成是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能操作人员的共同作用,管理、施工及操作人员素质的高低对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提高公路施工质量,就必须加强施工人员的岗位培训,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质量知识、施工技术、安全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提高质量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1.加强公路施工人员“质量第一”的意识。公路施工管理人员自身的安全素质低,这是最让人为之担忧的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公路工程质量和进度偏低的主要因素。例如:某个施工企业,如果拥有一支高素质管理操作人才队伍,那么这个企业的施工质量就有了坚实的后盾基础,并保证了可靠的施工质量。反之一些特种工及施工管理人员由于素质差,存在诸如管理能力缺乏、思想麻木,就会导致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得不到合理的保障。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加强监管,在提高施工人员的“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质量意识的同时,可以尽量加快进度。
2.提高材料质量管理。要优选采购人员,提高他们的职业理念和职业素质,使那些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并且又爱岗敬业,责任心强的人担任该项工作。采购原材料要多动脑筋,广开门路,多想办法,千方百计,收集的信息必须真实可靠、准确有用,从源头进货,择优选购,面向市场的原则。进场材料要严格把关,所采购的原材料必须有合格证件,技术资料,说明书并对材料供货商进行产品质量评审、考核。
三、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转向事前预防控制,严把质量关
1.提高所有参与工程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并结合建筑施工行业的特点,施工人员必须树立“质量为主、预控第一”的观念,强化质量意识。
2.进一步提高建设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应具有较强的拓展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与项目管理能力,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以及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能力;生产人员则应当具有精湛的技术、精确的操作和精心的服务,打造施工质量过硬的公路工程。
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执行“三检” 制,即:自检、互检和专职质量管理人员的专检。在公路工程施工前期,应及时召开由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企业质量管理负责人、设计单位结构设计人员及有关各工程队组长组成的质量会议,提高质量意识,加强项目管理,要求施工中对每道工序执行施工质量“三检制”,坚持施工班组自检、作业队质检员复检、项目部质检,必要时业主和设计参与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四、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项目管理制度就是针对项目范畴和项目特点所规范的管理制度,是一项最基本的管理职能,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做好公路工程施工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首先,必须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施工项目没有了一整套切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就等于是一张白纸,是一句空话;其次,项目管理组织规划应符合企业施工项目的组织方案,制度的制定要结合实际,制定适合自己的管理制度。抓好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坚持制度落实的公开透明,加强信息公开;最后,领导要充分信任员工,积极支持员工放开手脚工作,做员工们的“赞助人”。从制度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让企业阳光温暖每一位员工,鼓舞员工奋发有为,激励企业开拓前进,要增强全体员工学习和遵守制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全身心投入到公路建设中去。
五、总结
公路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综合的过程,牵涉到方方面面。工程管理人员不仅要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懂施工、懂经济、懂设计,并且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熟练运用,正确处理工程质量与项目成本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合理控制工程成本,保证公路工程的顺利完工。
参考文献:
关键词:纳米远程手术机器人系统;控制系统;漏采;开关任务
在科技发展的现阶段社会,我国的经济已呈现出成熟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也逐渐趋向于多元化,因此给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带来一定的困扰[1]。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1)管理制度深入性不足;(2)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我国大部分的建筑工程为了减少开支,相应地减少了工程管理结构的人员质量;另外,建筑行业的相关管理制度是由一些专业的著名建筑师制定的,但是在各个建筑单位中只有一张黑白分明的纸张,部分人员为了应付相关检查,所以并不能够完好地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当中。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人员来看,质量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丰富的知识,将所学知识合理地应用到建筑实际工程当中去,合理的应对突发事件[2]。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
我国的建筑历史比较悠久,在1950年我国提出了质量第一的建筑工程发展方针,通过精心设计与加工,能够进行相关施工与管理,因此我国也出现了一大批质量优秀的工程。举例来说,人民大会堂以及历史博物馆等建筑物。1980年,我国逐渐从西方国家引进了TQM理论进行相关管理,但是此时建筑企业尚在初级阶段摸索中[3]。即使我国目前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的体制发展已经过了很多年,但是建立其的质量监督制度与施工图纸审查制度等仍然处在破旧立新的阶段中,整体上的水平仍然达不到所需。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体来说,建筑工程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仍然存在,需要相关人员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
2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相关对策
2.1建筑工程施工前的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在施工前需要落实许多准备工作,想要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首先,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机构需要对相关建筑工程文件进行透彻掌握,对建筑工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再根据户主的要求为建筑工程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明确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对建筑工程体系制度进行相应完善,制定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规范。另外,需要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为建筑工程提供相应的机械设备,为建筑工程的后续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保证好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需要加强审查工作,加强对承包单位质量监督体系的审查。承包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健全与否关系着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整体施工效果,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人员进入到现场施工之后,需要对施工单位的质保体系进行严格审查,明确投标文件是否有现场工作人员是否相符;除此之外,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查制度与质量水平考核制度进行相应检查需要注意潜在的问题,对施工单位及时进行改造,解雇不符合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
2.2建筑工程在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严格控制作业技术交底,承包单位保证单位技术交底工作能够进一步保证建筑工程整体质量。质量管理人员对技术交底工作进行相应检查能够明确作业活动质量的高低,通过有效控制建筑工程的交底工作使得建筑工作人员能够充分掌握质量标准以及相关工作内容,继而针对不同的建筑工程,采取不同的质量控制方式,避免出现盲目施工现象。其次,对建筑工程的现场材料进行严格控制。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材料,材料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整体建筑工程质量的高低。因此,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控制好现场材料的质量,使得建筑施工企业能够建立健全完善的材料控制体系。从上述角度来看,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机构需要根据材料进场的要求以及材料特征制定出相应的规范,不管是成品还是半成品都需要对技术进行相关说明,认真审查相关要求。在质量管理人员确认好材料合格之后使得材料进入到建筑施工现场中,没有经过检测的材料一律不能够应用到现场施工中去。
2.3建筑工程检验中的质量控制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质量慢慢新形成,且能够从后期时间的发展中观测到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状况。从上述角度来看,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注重对质量工程的严格控制,避免出现烂楼状况。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前的质量管理、施工中的质量管理以及检验中的质量控制能够显著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使得企业获得最大化的利润。
参考文献:
[1]陈宇.关于如何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4(19):577-577.
[2]周海波,孙昌礼.关于如何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阐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4(13):8749-8753.
[关键词]水利工程 质量管理 可行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TV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7-0239-01
水利工程项目主要通过利用和开发水资源来减少洪涝灾害,合理分配水资源进而保证人们正常生活生产。就其特点而言,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规模大、时间长、资金投入大,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项目的质量,最后才能体现出巨大的工程效益。我国是农业大国,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非常重要。而且建设好水利工程也能对我国其它方面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最近几年,我国对水利工程项目的投资数额在不断扩大,到2016年就我国重大的水利工程年度投资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同时对水利工程项目有更进一步的要求。在我国水利工程巨大的投资以及更高的要求下,水利工程质量的管理是极为重要的工作部分。针对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本文作了以下具体概述。
一、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概述
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中涉及到水利工程建设的多个阶段,主要分为水利工程建设之前的阶段、建设期间阶段、建设后的阶段。这三个阶段的质量管理的内容是不同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忽视任何一个阶段的质量监控管理。
1、建设前的质量管理
质量监督管理人员首先要对水利工程项目法人提交的相关材料进行严格审核,通过之后则签字批准,予以证明办理。在审批的相关材料中必须要包括水利工程建设相关主体的书面文件,而书面文件的内容又包含各主体的具体情况等。
2、建设期间的质量管理
在水利工程建设期间,质量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要进行实地的考察和审核,也就是对工程的实体质量进行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工程所用的材料、工程关键部位设计与实际情况的检查、隐蔽性工程的检查等等,检查的方法要依据检查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检查方式。此外,水利工程建设期间也进行定期的检查,以便于水利工程项目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
3、建设后的质量管理
水利工程建设完工之后,相关的建设主体上交材料,质量管理人员要按照水利工程的质量标准严格审核验收竣工的资料,并且要严格按照深刻验收的程序和步骤验收,最后做相关的记录。
二、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质量管理影响到水利工程后期的有效运行,所以工作人员务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是,根据相关的调查,我国目前的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以下则是几点主要的问题。
1、独立的质量管理机构较少
就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机构的数量而言,目前还比较少。并且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机构主要还是通过书面文件的形式进行质量管理,实际考察式的质量管理还比较缺乏。许多水利工程的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一般有相关的质量管理部门,因此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存在一定的水分,而独立的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机构相关较少,这对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不利的。
2、部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形式化
我国目前的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主要的工作性质是对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监督,对建设或施工单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针对水利工程的质量没有完善且具体的管理机制。此外,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的重点是通过文件材料的形式对相关的建设主体、项目进行审核,材料则容易呈现表面化,相关的质量管理人员对资料涉及的专业知识是否真实等问题没有进行深层次地考虑,因此质量监督管理的工作也容易形式化,没有实质的内涵。
3、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经费不足
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工作场所等等,总而言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需要正常的开支。在质量管理的经费问题上,相关的水利工程管理机构或部门由于经费不足的原因,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受到一定的影响[3]。例如,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质量管理人员要对一些隐蔽性的工程进行检查或检测,则需要用到一些设备,但是由于设备过于陈旧或不符合时展的要求,导致检测设备检测出的结果不够精准,或者费时费力,这些主要还是由于|量监督管理的经费不足导致的。
三、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在进行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时,会出现和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为了处理好解决好这些问题,本文有以下较为可行的几点建议和措施。
1、加强独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机构的建设由于我国目前独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机构的数量相对较少,因此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增加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机构的数量;二是提升相关水利工程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中的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透明度。首先,要增加独立的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机构可以通过向相关政府部门提出申请或者先以第三访机构对水利工程施工建设项目进行质量监督和管理。其次提升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中的质量管理部门工作的透明度,可以通过建立具体的透明的质量管理制度实现,而这套制度是公开的,质量检测和监督按照其具体实施,并且接受公众的监督。如此一来,就达到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目的。
2、建立质量管理的及评价体系
针对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机构或部门工作人员利于形式化的现象,则可以在其内部建立相关的工作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中包括对相关质量管理人员工作的具体细节的评价等,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身上,通过评价体系对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总结,对优秀的工作人员如工作态度认真等予以奖励,对工作出现失误的工作人员予以批评,但也要鼓励工作人员,在某一层面对其表示肯定。在评价体系中尤其要对质量管理不当,使得水利工程出现问题的工作人员予以究责,从这个方面来减少工作人员工作流于形式化的现象,最终为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提供一定的基础。
3、加大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经费的投入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当中,还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质量管理的经费不足。对此,也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解决这个问题,达到提升水利工作质量管理的目的。一、水利工程质量管理部门向相关政府部门申请运行经费,但是这个方法可能花费的时间比较长,不能很快解决当前的质量监督管理存在问题。二、做好质量管理经费的规划和运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自身的运行情况,做好预算,在什么阶段什么质量管理项目最需要经费,什么地方需要的经费可以相对减少,质量管理部门则可以适当地调整经费的开支计划。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如果水利工程建设的项目在质量上有所保证,对人们的影响则是非常有利的。因此,要做好水利工程的适量管理不容有一丝马虎,本文所提到的质量管理措施还并不全面,但还是希望能给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 质量管理 控制
0 引言
水利工程建设点多、面广、量大,工作难度较大,致使质量事故仍时有发生,甚至一些地方连续发生多起重特大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这些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的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
近年来,水利工程迎来了投资高峰和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尤其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防洪工程、饮水安全、灌区节水改造等工程,为保障水利又好又快发展和形势的持续稳定,就必须加强工程建设的质量。
1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质量管理是指为了保证作业过程质量而确定的重点管理对象、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承包单位在工程施工前应根据施工过程质量管理的要求,列出质量管理明细表,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后,在此基础上实施质量预控。
1.1 施工前质量管理:掌握和熟悉质量管理的技术依据。严格考查施工企业的技术资质。对工程施工中所采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构件的质量(包括混凝土的配合比) 进行审核、质检和验收。建立健全质量保证系统、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证活动,完善其质量检验和计量技术及手段,组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图纸会审。熟悉和了解所担负的工程特点、设计意图、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和应注意的问题。开工之前必须向施工人员以书面的形式进行技术交底。对承包单位提出的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和开工报告进行审查。
1.2 施工过程中管理:施工单位要建立完善的工序质量管理体系, 及时提交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管理图表。及时审核变更设计及其修改的图纸。对施工作业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发现违规行为及时纠正。加强工序交接检验和隐蔽工程验收。要建立质量信息反馈体系。
1.3 施工后的质量管理:审核竣工资料,包括施工的质量检验报告及技术性文件。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对单位工程、单项工程和整个工程进行竣工验收。实行保修制度,并提供必要的服务。
2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常见质量问题
2.1 费用较紧。中小型水利工程投资小,而且一部分资金由地方筹资,费用比较紧张,致使施工设备、试验设备陈旧,且缺乏必要的、有力的检测手段,更多的依赖于经验与个人判断。
2.2 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分包与“隐性转包”水利工程的主体工程对分包是有严格管理的,不允许分包,更不允许“转包”。但实际上中小型水利工程主体工程的分包与“隐性转包”现象比大型工程普遍的多,但多数分包商未经严格资质审查。这使监理工程师的种种质量管理措施难以穿透层层错综复杂的领导关系,达到第一线工作面发挥作用。
2.3 不少施工单位常常出现抢工期赶进度的现象,导致对某些工序不够重视,敷衍了事,如仓面清理不彻底;凿毛程度不能满足施工规范要求;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少铺或漏铺砂浆;为图省事在混凝土水平施工缝面不设键槽,结果在灌浆或蓄水时,沿施工缝面出现漏浆或渗漏水等现象。
3 加强质量管理的措施
3.1 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法制建设,强化法制意识,认真贯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依法工作的自觉性。建立健全的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是有效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通过建立健全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工程施工各部门工作职责,并对质量监控体系进行完善,保障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工作的到位。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以及各分包施工部分质量控制重点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提高质量控制体系的实施效果,提高质量管理水平。通过有针对性的分项质量控制,保障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另外主体工程不能分包;对分包资质要严加审查,不允许多次分包。就是针对所设置的质量控制点或分部、分项工程,事先分析施工中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和隐患,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先控制,以防在施工中发生质量问题。
3.2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领导的重视与否是搞好水利工程质量工作的重要前提。水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以对人民负责和对历史负责的责任心真正把工程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
按照水利规范和技术要求,出现质量问题,不管当事人发生什么变化,都要追究责任,即工程质量终身制。彻底解决工程当事人不管工程质量如何,出现问题一走了之的弊端,使工程人员真正负起责来。
3.3 加强进场材料及设备的质量控制。凡运到施工现场的原材料,进场前应向项目监理机构提交《建筑材料报验单》,同时附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及技术说明书,由施工承包单位按规定要求的检验或试验报告,经监理工程师审查并确认其质量合格后,方准进场。原材料存放条件的控制,尤其是受自然环境和气候影响比较大的诸如水泥、外加剂、防水材料、土工织物材料等,更应严格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