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子商务课程体系范文

电子商务课程体系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3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电子商务课程体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电子商务课程体系

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4015501

1 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电子商务已成为继资讯获取、休闲娱乐之后的又一重要互联网应用,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2009年6月,中国网民达3.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25.5%,截止到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已达5.1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38.3%。随着网络普及,我国将进入全民网购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网络作为产品销售平台。而随着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网络普及、在线结算、配送问题的逐步解决,中国已进入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时期。电子商务不仅容纳了大量的劳动力,更是带动了包括网络基础服务、支付渠道、网络营销、网络广告发展,由此催生了专职网店店长、网店装修师、网络客服、“网模”等一大批新兴职业。我国许多企业已陆续步入电子商务行列,采用传统商务与网络商务相结合的方式,除了一些纯粹的电子商务企业外,还包括许多传统行业和企业,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我国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10万人。这就需要大量电子商务人才,据专家预测,未来10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将达200多万。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应用电子商务,从而也将需要大量的电子商务人才。

2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电子商务是21世纪经济活动的核心,是推动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目前,电子商务专业正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之中。尽管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市场需求量很大,但是当前电子商务毕业生的人才满足率并不高,就业率低于普通高校其它专业就业率。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另一方面,电子商务毕业生却不能够很好的满足企业需求,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脱节。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专业人才课程体系的开发质量直接制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质量。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就业情况,折射出我国高校教育在该专业定位、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缺陷。课程体系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面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供需矛盾,高校急需要打破原有课程体系的弊端,从企业的切实需求出发,改革传统的电子商务课程体系,以培养出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

3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3.1 课程体系定位不清,进度不合理

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除了学科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外,一般都由电子商务概论、网页设计、程序设计、物流管理、网络营销等课程组成。大部分高校的课程体系具有大而全的特点。经济管理类、计算机类都有涉及,但都没有学精。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系统设置应围绕某条主线来进行,明确教学培养目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相关资源合理安排课程,突出特色。此外,课程进度安排不当,一般大一大二学习的是高等数学等公共基础课及经济学等专业基础课,大二下学期开始逐步涉及极少的电子商务理论课程,等到大四的时候,学生基本进入撰写毕业论文、找工作和实习阶段。总体上,学生实际学习电子商务的时间并不多。一般大一大二是大学生大学学习的黄金时段,求知欲强,课余时间相对充足,但许多高校在这一阶段很少涉及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此外,一些专业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很大,照抄照搬拼凑课程,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的编排也存在不合理现象。

3.2 课程内容滞后,实践环节缺乏

电子商务涉及的知识面广,课程内容应能反映出电子商务发展的最新动向、技术的变革及发展趋势。而当前电子商务课程教材编写却跟不上经济发展,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重叠,缺乏有效整合和渗透。电子商务课程内容陈旧,与实际应用不符,许多教材大而全,内容空洞,实践性不强。如电子商务管理,国内教材大部分如同大杂烩。电子商务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快,陈旧不实用的课程内容既占用了教学时间,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开展,又降低了教育教学质量,不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此外,作为新兴专业,目前许多学校存在对电子商务投入不足的问题,电子商务教学条件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一些院校缺少电子商务实训室及高质量的电子商务实习实训基地。同时,一些电子商务模拟试验室建设质量低,过于简单或者与企业实际应用存在较大差异,同时,一些实践教学内容流于形式,缺少具体的实践项目、方法及评价指标,没有达到素质训练的目的,体现不出电子商务专业的特性,与现实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相符。

4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措施

4.1 明确课程定位,合理安排进度

课程体系的设置应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能否实现

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创业;课程

电子商务创业课程体系是以培养能够进行网络创业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实战演练为常态化的手段,在此基础上所开设的各类课程构成的总和。其中,网络创业是指通过互联网创建和组织商业活动,并提供服务和产品的过程。电子商务创业课程体系以其明确的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和考核体系标志着创业教育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一、电子商务创业教育现状

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利用独有的优势,开展创业教育;电子商务低成本、低门槛,利用电子商务起步创业,可以有效提高创业成功率,高职院校结合电子商务的普及,开展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创业教育的培养更加显得重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高职院校对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还是重视不足,大学生创业教育虽然在部分高校已经启动,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开设创业课程的学校还是非常有限的,电子商务专业创业教育没有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部分高职院校只关心理论知识教育,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创业教育主要通过就业指导课程来完成,因此,许多学生不能够理解创业的内涵,这种教育理念不利于创业型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进行创业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创业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所有的学生全都自主创业,关键在于提高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以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发展需求。

二、电子商务创业课程体系的特点与贡献

1.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育主体的真正转变 .电子商务创业课程体系下,学生处于目的性比较强的学习状态。根据调查,绝大多数大学生之所以缺乏学习兴趣,主要原因是缺乏学习目的,不清楚未来发展方向。很多学生反映,大学课程与高中课程没有什么区别,但是高中时期由于有“考取大学”这个目标,因此还具有一定的学习动力,到了大学,学习突然变得没有目的,依靠高中学习惯性学习一段时间后,很多学生就慢慢滑向了“厌学、弃学”的边缘。相比之下,电子商务创业课程体系下,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聚焦效应比较强,他们在实践中更感觉自己需要学习相关知识,学习就更有动力。

2.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应从“教什么”转变为引导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创业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电子商务创业课程体系下,教师教育的重点不再是知识,而是知识+能力;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不再是教什么,而是引导学生做什么,怎么做。教师要有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教师的身份不仅仅是教师,教书育人;还要是教练,真刀实枪地演练;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与他们共同体会创业与成长过程中的幸福与挫折。

三、打破传统的封闭式的教育模式,构建开放式的课程体系

1.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传统课程体系下,课堂教学内容基本是事先设定的,无论教师采取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还是引导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但是实质上还是教师控制并主导课堂。以经常被使用的案例教学法为例,教师授课中选择的案例基本都是经典案例,这些案例都有着相当多的成熟的结论。创业学生而言,其教学内容确实每天都在变化之中,每天都在产生大量鲜活而又真实的案例,学生每天可能都遇到新问题,他们可能在课堂上就要求教师帮助分析解决,因此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下教学内容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和开放性。

2.教学手段的开放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得多,学生记得多。电子商务创业课程体系基本以网络为平台,学生每人一部电脑,传统的教学模式必然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因此,电子商务创业课程体系中,教师要更加重视网络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要采取更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四、高职电子商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在实践教学中嵌入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目前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有三个方面:商务管理方面、网络营销方面、网站网页设计开发方面。为了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可以适当以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为核心,兼顾长远发展的需要,拓展创业能力素质来进一步制订和完善课程体系,同时增加相应课程,如《网上创业》、《网上采购实务》、《商务网站的经营与管理》等相关课程。

2.配合实践教学开展创业教育为了激发了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创业能力,可分别在以下五个方面的实践教学中开展。一是利用模拟实验教学;二是利用校内电子实训平台实现网上电子商务运作;三是利用校企联合的实习基地实习;四是组织学生参加电子商务大赛;五是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开设个人网店。

3.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产生的高等教育新类型,横跨了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作为一种大学框架下的职业导向教育,在体现大学文化精神、文化素质、文化知识的前提下,坚持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倡导“做中学、做中教”、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实行“双证书”教学评价制度。

五、结束语

高职院校通过为大学生提供自主创业基本的场所和设施,创造良好环境,制定相应扶持政策,搭建校企沟通的桥梁,吸引具有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学生,让学生唱主角来此创业,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更快成长。高职院校可以成立电子商务创业工作室,例如“电子商务应用外包工作室”“网络自主创业工作室”“创新理财工作室”等,吸引学生进入工作室,组织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教学团队,在工作室的各类项目中指导学生学习实践;还可以建设“大学生网上创业园”,使高职院校的创业实践平台立足本地、辐射全国,学生在进行网络营销实战和商品交易的具体实践中,逐步提高了网上创业能力,并有效地实现了网上创业。

参考文献:

[1]蔡炎武.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模式及实现途径.湖湘论坛,2006(1).

[2]徐丽娟.电子商务创业型人才培养途径的实践与研究.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0(6).

篇3

一、电子商务的基本原理

(一)电子商务的交易原理(如图1所示)

在图1中,客户通过打开网页上的数据控件向服务器发送了一定的数据,商家通过一定的管理权限对这些数据和自己预定的数据进行管理。客户和商家不直接见面,而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进行交易前的准备、交易谈判、签订合同和履行合同等交易事务。

(二)电子商务的技术原理(如图2所示)

根据电子商务的技术流程可知电子商务的整套开发技术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网页界面。电子商务过程中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数据传送,最后通过网页画面反馈给客户。客户通过这个界面向服务器端传送和接受反馈数据,所以互联网开发必须具备网页制作方面的技术。

2.后台程序。所谓后台程序,就是在服务器端运行的动态语言。它是电子商务开发技术的核心,程序开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子商务网站的功能,简单地说,它决定了一个交互式网站的功能定位。

3.数据储存。当客户端接受了数据后如何处理这批数据,那就必须有个数据容器来负责储存数据。对于电子商务网站来说,必须应用数据库来储存数据,利用数据库的好处是可以储存大量的数据,同时便于查询、处理数据。

这三部分是组成一个电子商务网站的基础。

二、电子商务课程体系的设置

(一)电子商务专业中的专业基础课

为了电子商务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开设一些专业基础类课程,使学生了解一些基础知识,以便于以后各部分内容的学习。这部分的课程应包括:西方经济学、商务学、电子商务经济学、计算机基础、Internet基础、C语言设计、电子商务概论等。其中,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理论对学生将来分析问题很有必要;商务学的开设有利于学生掌握一般的商务规则;电子商务经济学是要说明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市场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摩尔定律和梅特卡夫法则是指导学生分析市场的主要法则,数字产品和信息产品生产的易复制性和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的特征也将成为学生分析电子商务产品的主要理论依据;计算机基础、Internet基础、C语言设计作为技术基础部分为学生以后学习更深的技术奠定基础;电子商务概论是一门电子商务的基础课程和总述课程,使学生把握电子商务的整体框架,以更好地把握电子商务的运作。

(二)电子商务专业中的专业核心课

依据电子商务的交易原理,电子商务专业中的专业核心课需要开设网上支付与结算和电子商务与物流两门课程。为了更好地分析客户可以开设客户关系管理课。另外,电子商务信息检索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征,在毕业后的工作中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对于学生比较重要。

依据电子商务的技术流程,需要开设三门课,即电子商务的前台技术――网页制作(如:dreamweaver、frontpage)、电子商务的后台技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如:Asp、Java)和数据容器部分――电子商务的数据库技术(如:Access、SQL Server)。这三门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把握电子商务的技术原理并能够独立建立电子商务网站。

(三)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中的专业拓展课

为了保障电子商务能顺利进行,我们还需要开设一些相关的管理课程,这些课程有:电子商务法、电子商务安全与管理、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企业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电子商务项目实施管理、网络营销等。其中,电子商务项目实施管理课程可以作为专题集中介绍,短时间解决。另外网络营销课程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把它放在后期学习有利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并制定完整的网络营销方案。

篇4

(1)基础课程模块。

这个模块主要解决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积累的问题,根据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知识。通过对于基础理论课程要加大课内实践环节学时,使用综合模拟实训软件,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等,在有效的校内和课内时间实训环节中强化基础知识,达到使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的目的。

(2)实践课程模块。

实践课程模块主要解决多门相关课程的知识融合问题。通过设立课外的实践操作内容,相关课程实训,开展电子商务前沿知识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将电子商务各个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其中综合课程实训是综合应用知识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3)职业素质训练模块。

职业素质训练模块是培养锻炼学生从基本能力向延伸能力过渡的最重要模块,主要解决理论知识综合应用与解决实际需求的问题。可以通过开展校内和全国电子商务学科竞赛,取得职业资格认证和开展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等形式实现。学生走入社会,到企业中去学习、实践,能够迅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

这三大模块与职业能力结构衔接形式如表2所示:以就业为导向的电子商务职业能力课程体系的实施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更加严格。教师作为课程的主导人,要对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保持敏锐的嗅觉;学生要在学中做。

篇5

关键词:电子商务;技能竞赛;课程体系

0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各级各类的职业技能竞赛越来越多,通过技能竞赛锻炼的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行业中的骨干与中坚力量。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以“大赛点亮人生,技能改变命运”为宗旨,是当前专业覆盖面最广、参赛选手最多、社会影响最大、联合主办部门最全的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赛事。“电子商务技能”赛项于2011年开设,赛项内容与形式伴随着行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历届竞赛优质资源成果加速转化,该赛项已成为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参考依据。举办职业技能竞赛的最终目的是对接产业发展,引领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推动电子商务从业人员整体水平的提升,激发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热情。职业院校应结合自身优势,构建以技能竞赛内容为标准的课程体系,采用与技能竞赛训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与竞赛的完美结合,提升教学效果和技能大赛成绩,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电子商务技能”赛项内容分析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电子商务技能”赛项通过网店装修、运营推广、客户服务三大竞赛模块,全面考察选手的数据分析能力、视觉营销能力、营销策划能力、网络营销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网店运营能力、商品整合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大赛以中教畅享(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竞赛软件为平台,模拟了完整的B2C、B2B业务流程[1]。1)网店装修。网店装修部分要求选手按照提示完成网店基础设置操作并开设店铺的PC端、移动端、跨境电商端。该环节要求选手在有限时长内分工完成首页、商品详情页的模块设计与创意制作,利用工具软件装修设计店铺,力求优质的营销效果及视觉体验,本部分在竞赛内容中占总分数的30%。2)客户服务。参赛选手在充分了解产品属性及店铺售前售后服务信息后,针对竞赛平台仿真模拟大量买家的咨询,利用在线即时聊天工具及时准确地做好客户服务工作。该项内容模拟了不同电商企业、不同类目商品的售前、售中、售后客户服务中遇到的各类复杂、经典的问题,给予选手多窗口同时响应大量客户的环境,考察选手在有限时间内快速精准把握买家咨询的关切点,精准回复的同时提高转化率及客单价。本部分在竞赛内容中占总分数的10%。3)网店运营推广。网店运营推广作为赛项中分值最高的模块,也反映出网店运营推广在电子商务专业岗位中的重要地位。大赛平台模拟了竞技性的市场环境,考验选手的专业能力、心理素质及团队协作能力。经过5轮10期竞技,选手根据每期不同的市场模型,以卖家视角进行市场分析,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办公场所、建立专属配送中心、选择店铺装修方案,利用各项财务方法竞价采购、存贮特定商品。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整理分析开展SEO/SEM优化及推广策略选择,在站内外谋求尽可能多的优质流量,同时设计店铺的促销体系以提升转化率,并控制订单配送、公司经营、社会声誉等综合成本,保障资金流充沛,实现公司最终的所有者权益最大化。本部分在竞赛内容中占总分数的60%。

2围绕竞赛内容的课程体系构建

“电子商务技能”赛项充分考察参赛选手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综合技术技能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在掌握多门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核心素养课、专业拓展课的基础上。学生通过专业基础课程奠定专业认知,专业核心课程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课程丰富知识体系、增强职业迁移能力,核心素养课程提升职业素质和个人修养,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增强职业稳定性[2]。

2.1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作为专业入门及后续学习的基础,包含了大赛所需的诸多基本技能,如通过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熟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及其典型业务流程;通过商品信息采集、网页设计与制作、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等课程掌握商品拍摄与图片处理的基本方法、主流电商平台不同端口模块的设计与制作方法,为后续的店铺整体视觉营销设计做好知识和技能储备。

2.2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关键的核心岗位技能,更是大赛竞技的核心内容,在竞赛内容中占比最大。视觉化营销课程在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视觉设计能力,通过视觉的冲击和审美视觉感官提高顾客兴趣,掌握热点事物传播的裂变规律,形成优质的网店美工方案。客户关系管理课程培养学生掌握网店客服、客户数据挖掘的专业技能及处理突发事件、海量事件的应变能力。网店运营、文案推广与活动策划、基础会计、新媒体运营等课程培养网店数据分析、营销策略博弈、店铺整体规划、财务数据分析能力。

2.3专业拓展课程

专业拓展课程培养学生拓宽专业知识领域,增强职业后续发展动力。其中,移动电子商务课程培养以移动端为载体的店铺开设运营能力;跨境电子商务课程培养跨境电商平台店铺运营能力,并掌握不同国家网民的购物习惯;企业沙盘对抗课程培养电子商务运营战略、战术、决策与实施能力;电子商务物流课程培养电商行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

2.4核心素养课程

核心素养课程培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和创新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自我约束与学习能力、工作效率和胜任工作的能力、领导能力和责任能力等。

篇6

[关键词]电子商务 技术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1-0112-03

一、引言

近些年电子商务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众多企业加入电子商务的行列,这包括电子商务应用企业与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是像阿里巴巴、百度等为电子商务应用企业提供服务的企业,而电子商务应用企业是利用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开展企业业务的企业。随着这种趋势的进一步发展,电子商务应用企业与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对电子商务相关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相关电子商务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但是,电子商务应用企业和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对技术人才专业技能的需求不同,电子商务应用企业需要技术人才掌握围绕互联网提供的服务,以商务应用为目的的各项专业技能,电子商务专业主要是为电子商务应用企业提供人才。所以,本文就是迎合这种需求,对电子商务专业技术类课程体系进行设计,以达到为电子商务应用企业培养合格的电子商务技术人才的目的。

二、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方向及课程体系分析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较新的专业,该专业属于综合性比较强的专业。在不同的学校,该专业开设的院系也不同,有的学校开设在管理系,有的学校开设在经济系,有的学校开设在贸易系,有的学校开设在计算机系,这就造成了电子商务专业的背景比较复杂,这也就造成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方向和课程体系比较复杂。有的学校将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方向定位为网络营销方向,有的学校将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方向定位为网络零售方向,有的学校将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方向定位为商务网站运营方向。不管将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方向定位为什么方向,这些专业所开设的课程都比较类似。笔者认为,这些课程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管理类、商务类和技术类。而技术类课程是这三类课程中所占门数最多的课程,而且有些技术类课程也是这三个培养方向都需要学习的课程。

三、电子商务专业技术类课程体系设计

电子商务技术类课程分为理论课和集中实践课两类,理论课主要以教师讲课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集中实践课主要以课程设计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一)理论课

技术类课程的理论课程包括: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应用、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数据库、Web程序设计(一)、Web程序设计(二)、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网上支付与结算、电子商务安全与风险管理。这些课程可以分为支持类、规划设计类、开发类等三类,一些课程之间有先后承接关系,其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1)规划设计类课程

规划设计类课程包括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是策划设计网站或信息系统所必备的知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知识完成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课程的知识完成网站的规划设计,物流信息系统课程的知识完成与电子商务关系密切的物流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

(2)开发类课程

开发类课程包括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数据库、Web程序设计(一)、Web程序设计(二),是完成网站或信息系统开发所必备的知识,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知识完成网站界面的设计,网络数据库课程的知识解决网站数据的存储,Web程序设计(一)和Web程序设计(二)课程的知识完成网站程序的编写。

(3)支持类课程

支持类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应用、网上支付与结算、电子商务安全与风险管理,是网络、安全、支付等电子商务支撑环节所必备的知识。

(二)集中实践课

技术类课程的集中实践课包括: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网络数据库课程设计、网络程序设计(一)课程设计、网络程序设计(二)课程设计、电子商务系统综合实验,其对四、电子商务专业技术类课程教学环节设计

按照教学内容性质,将电子商务专业技术类课程分为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课程设计课等教学环节,根据每类课程的特点分别为支持类、规划设计类和开发类课程安排教学环节。

(一)支持类

支持类课程采用“理论课+实验课”的教学模式,在规定课时内设置若干学时作为实验课,对课程内涉及的实践性要求比较强的知识设计、实验环节要强化对实践性知识的掌握。

(二)规划设计类

规划设计类课程采用“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的教学模式,在规定课时内设置若干学时作为实验课和讨论课,对课程内涉及的实践性要求比较强的知识设计、实验环节,强化对实践性知识的掌握。对课程内需要发挥想象力的而又没有确定答案的知识设置讨论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同时,在讨论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三)开发类

开发类课程采用“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课程设计课”的教学模式,开发类课程对实践性要求很高,可以通过作业、实验、课程设计等三个环节来强化学生对实践性要求很高的知识的掌握。在规定课时内设置若干学时作为实验课和习题课,再单独为这些课程设置一周的课程设计课。针对课程每一章内的重点知识点布置作业,针对每一章或每几章设置一个实验,针对整个课程设置一个课程设计。通过布置作业和在习题课对重点知识点部分作业的讲解,使学生在理论上掌握课程内涉及的知识点;通过设置实验课使学生对每一章的知识有一个综合的应用;通过设置课程设计使学生对每门课程的知识有一个综合的应用,使学生达到从知识点到章节到整门课程的知识的全面掌握和应用。

五、电子商务专业技术类课程考核方法设计

(一)支持类课程

这类课程涉及的知识只是对电子商务核心业务的一种支撑,在电子商务具体运作过程中,会由其他专业专门的专业技术人才来做,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主要是了解和掌握这些课程涉及的基本知识。对支持类的课程采用“实验+作业+闭卷考试” 的考核方式,其中试卷占70%,实验和作业占30%。这种考核方式比较偏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对学生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偏弱。

(二)规划设计类课程

对规划设计类的课程采用“实践作业+综合作业”的考核方式,实践作业和综合作业各占学生总成绩的50%,加重对学生课程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实践作业是在课程每章结束的时候,针对每章的知识点,设置能够考核对本章知识点进行应用的题目,锻炼学生对本章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布置综合作业是在课程快结束的时候,针对本课程的培养目标,设置能够考核对本课程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的题目,锻炼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改善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得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就可以从事比较简单的,与本课程知识相关的工作。

(三)开发类课程

开发类课程对学生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但开发类课程都配置有集中实践课,能够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所以对开发类课程也采用“实验+作业+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其中试卷占70%,实验和作业占30%。这种考核方式比较偏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对学生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偏弱。

六、结论

本文通过对电子商务专业技术类课程体系的设计及其考核方案和教学环节的设计,为面向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的电子商务专业技术方面的人才培养指明了一个方向,提供了一套电子商务专业技术方面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案,能够达到为电子商务应用企业提供符合其需求的电子商务技术人才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周唐.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趋势分析[J].电子商务,2011(1).

[2] 李健,熊红红.浅谈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2).

[3] 降雪辉,刘彩霞.以市场为导向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7).

[4] 刘琳.浅议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J].知识经济,2008(7).

[5] 卢淑静,周欢怀.基于中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情报杂志,2010(1).

篇7

[关键词] 电子商务 课程体系改革 职业型课程体系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有一些影响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未能得到解决,其中最根本的问题之一是人才培养系统性的偏差,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偏离较大,而导致这一偏差的最直接原因是课程体系。课程设计和体系构建是其中应当首先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引入了能力本位的理念,学习借鉴了国外一些成功的经验,调整了课程部分内容,增强了实践环节,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仅限于局部,在整体的课程体系上还没有根本的变革。其主要表现为:

1.学科本位思想的课程模式尚存

学科本位思想至今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仍产生重要的影响,表现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计划中还沿用着学科本位的课程结构,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模式”,甚至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也几乎没有向能力本位转换,习惯于“学科课程”的思考方式。

2.高职课程体系定位不清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主要培养职业型人才,绝大多数的学生将来并不从事电子商务的理论研究,而是电子商务活动中的服务及管理工作。因此,他们不仅要掌握“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素质。目前,我国一些高等职业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可谓是本科院校的“压缩版”,只注重高等教育中“高等”的一般共性,而忽略了其“职业”的特征,虽然增加了毕业实践等环节,但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缺少足够的实践基地和具体的实践内容、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现不出高等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职业性特点。

二、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目标

对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目标就是对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与总方向,是对教育的质的规定,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因此,准确把握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正确设计好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只有正确把握了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正确定位,做到健康和谐发展。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并能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具体目标应是:

1.以岗位和职业资格要求为依据确定课程标准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标准要涵盖企业岗位和职业资格要求,学生通过在校的三年学习,不仅能掌握专业知识、就业技能,而且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又能顺利获取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2.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确定课程体系

现代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必须从整体出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主线地位,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构建职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方向能力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应包含课程目标、课程理念、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环节。开发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要对电子商务业务的具体过程进行全面了解,应依据工作过程中的主要岗位划分专业方向,设计课程体系,并要尽早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3.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课程设置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从岗位需求出发,要以工作任务为引领,通过课程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内容能满足本行业岗位或多岗位转换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要体现“理论为实践服务”的理念,并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在注重课程设置现实性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其动态性和前瞻性,要不断适应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发展的需要,这是当今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使命。

三、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职业岗位,而是面向一个专门的行业,其由综合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训实习课程五个模块所构成。

综合基础课程主要开设《思想道德法律基础》、《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会计学基础》、和《体育》课程等,保证了高职教育“高等”的性质,使学生打下必要的文化理论基础。同时,综合基础课程加强了与核心课程的相关性,也为学生未来的持续发展,促进综合素质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专业基础课是为核心课程服务的,开设专业基础类课程使学生了相关基础知识,以便于以后各部分内容的学习;核心课程是为各专业方向课程服务的。具有共同的知识与技能,并突出了电子商务专业理论的应用性和实务性;专业方向课程体现了电子商务专业的针对性和技能性的特点,将有助于学生某一个或多个岗位能力的提高。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要具有“宽专多能”和“终身学习”的特征,要满足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这种综合型“通才”的培养目标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潮流。

四、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

1.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中的专业基础课

为了电子商务专业学习的顺利开展,开设专业基础类课程使学生了解相关基础知识,以便于其他课程的学习,这部分的课程包括:西方经济学、商务学、计算机基础、Internet基础、C语言设计、电子商务概论等。

电子商务的商务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其中西方经济学和商务学的开设有利于学生掌握经济问题的分析方法和一般的商务规则;计算机基础、Internet基础、C语言设计作为技术基础部分为学生以后学习更深的技术提供基础;电子商务概论是一门电子商务的基础课程和总述课程,使学生把握电子商务的整体框架,以更好的把握电子商务的运作。

建议这些课程开设在大学的初期,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

2.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中的专业核心课

(1)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如果要经营电子商务,就需要了解许多商务知识,同时还需要懂得许多技术方面的知识。否则,你可能需要雇用太多的技术人员,你自己无法制订明智的采购计划,对建立网络一无所知,为别人所左右。因此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说明。

①电子商务的交易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电子商务交易原理

在图中,客户通过打开网页上的数据控件向服务器发送了一定的数据,商家通过一定的管理权限对这些数据和自己预定的数据进行管理。客户和商家不直接见面,而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进行交易前的准备、交易谈判、签订合同和履行合同等交易事务。

②电子商务的技术原理(如图2所示):

图2 电子商务技术流程

(2)根据电子商务的技术流程可知电子商务的整套开发技术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网页界面。电子商务过程中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数据传送,最后反馈给客户端显示的画面是网页。客户通过这个界面向服务器端传送和接受反馈数据,所以互联网开发必须具备网页制作方面的技术。

后台程序。所谓后台程序,就是在服务器端运行的动态语言。它是电子商务开发技术的核心,程序开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子商务网站的功能,简单的说,它决定了一个交互式网站的功能定位。

数据储存。当客户端接受了数据后如何处理这批数据,那就必须有个数据容器来负责储存数据。对于电子商务网站来说必须应用数据库来储存数据,利用数据库的好处是可以储存大量的数据,同时便于查询、处理数据。

3.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中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

依据电子商务的交易原理,客户和商家不能直接见面进行钱和物的交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引入网上支付和物流配送,因此我们需要开设两门课程:网上支付与结算和电子商务与物流。

依据电子商务的技术流程,开设三门课,即电子商务的前台技术―网页制作(例:DreamWeaver、FrontPage)、电子商务的后台技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例:Asp、Java)和数据容器部分―电子商务的数据库技术(例:access、SQL Server)。这三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把握电子商务的技术原理并能够独立建立一个电子商务网站。

4.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中的专业方向课

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从生产领域向流通领域的转移及价值的实现而进行的经济活动构成商务活动的内容,电子商务涉及到商务活动的各个环节,根据商务活动的内容设置的主要课程有: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信息检索、网络营销、网上贸易、电子商务项目实施管理等。电子商务的工具是网络,所以还应有技术方面的专业方向课,主要有:电子商务安全维护、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等。

5.电子商务课程体系中的选修课设置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在结构上采用弹性化的模块形式,富有灵活性和开放性。一方面,通过专业化方向来满足学生对专业的个性发展,电子商务涉及到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在专业方向课的选择方面指导老师可以指导学生选一两门感兴趣的实务操作课,比如国际贸易实务;另一方面,通过产学研形式和选修课程模块选择,为学生提供各种职业素养的学习机会,为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也为部分学生实现“专升本”愿望创造条件。产学研道路可采用校内的电子商务实训室、校企合作的实习基地进行。选修课程可包括相关专业课程、心理学课程、第二外语、文学和艺术课程等。

参考文献:

[1]杨黎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若干理论问题探索[J].职教论坛,2004,(8)

[2]马建富 沙启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理论建构与技术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3,(3)

[3]胡蒸熬:浅谈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

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英语课程 构建 实训

一、研究背景

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很多商机,如何利用电子化的手段来从事商务活动成为各大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由此,电子商务应运而生。电子商务使得传统的商务流程电子化、数字化,从而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了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世界上被运用最广泛的语言已经成为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等交流的中介语。据统计,互联网上有80%的信息都是由英语承载的,由此可见,在国际电子商务领域,英语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为了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对学生进行电子商务英语知识的渗透有着很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研究意义

构建电子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有助于学生将电子商务基础知识和英语基础知识结合起来,从而既可以电子商务这个新途径来促进学生的英语能力的提高,又可凭借英语这一工具来对学生进行电子商务知识的渗透。我省许多企业从国内市场转入国际市场时间不长,对国际商务和经济规则还很陌生,企业中真正熟悉和了解WTO规则、应对技术壁垒、懂得英语的人才稀缺,从而限制了企业外贸业务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需要人才的创新,如何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英语应用人才是我省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另外,电子商务英语研究趋势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设计型应用人才为目标,通过企业、政府、高校部门的合作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通过合理的课程体系构建来实现学生运用语言知识解决专业问题,借助专业问题促进语言知识的积累的能力,我国高校无论在理论、科研方面,还是在国家参与度方面处于摸索阶段,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完善此体系。

三、电子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

电子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的职业英语,以国际贸易职业需要为中心,以培养电子商务操作技能为目的,理论知识少而精,重在技能运用,突出实用性和操作性,本项目中所涉及的电子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落脚点在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上,电子商务只是作为一种途径和媒介,学生也可以在提高自身英语语言能力的基础上了解电子商务专业知识。该课程可作为全校选修课来开展,在这个前提下,电子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电子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环节的设置

在教材选用上,应选择那些专业性一般语言难易程度一般的电子商务英文原版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用全英文授课,引导学生熟记并掌握相关电子商务知识,注意英文基础知识和电子商务知识两方面的结合,使学生真正学以致用。

2、电子商务英语实训环节的构建

建立完备的校内实训基地、实训软件、仿真实训室、引入模拟操作板块,要求学生使用英语,通过实践操作能完成项目。构建校内实训环节,校内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登陆该模式进行在线购物,并且可以利用“校园卡”完成在线支付,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直接参与平台的建设和经营管理,让学生在管理这个平台的过程中亲自组织包括进货、物流配送、后台管理、网络营销、售后服务等在内的所有事务,零距离接触电子商务,全过程参与网络运营。通过参与平台的建设、管理和经营,让学生熟悉技术平台构建;掌握谈判的技巧及电子合同的签订流程;领悟网络广告、网上销售商品的选择、网上商品的定价等网络营销原理;懂得如何根据网民特点去创造合适的电子商务模式并将访问量转变为赢利;熟悉市场调查、数据分析等网络营销手段等等,在学生了解了操作过程之后由双语教师讲过程英语化,使学生了解在英语环境下进行电子商务实务操作。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突破只限于感性认识和动作技能的旧模式,建立有利于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模式,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形成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电子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评价手段构建

采用多元化评价手段,教师利用辅助管理平台留言和资源上传功能单元操练任务及相关主题学习资源;通过对教学系统的课件和软件的操作对教材进行讲解,设立管理系统由网络教师对学生的相关信息进行管理,跟进其实训操练情况,对其操练结果进行检查;最后采用开放型交际性学习活动,检查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与有关权威部门推出的证书考试接轨,鼓励学生考取相关证书,以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安排学生在课前和课后一定时间进行自习自测,内容着重于英语实践应用能力解决商务交易问题的训练。

4、电子商务英语课程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

通过本课题组相关技术人员的研发,使该课程从电子商务实务活动的发生和操作在各个环节得以实践操练,使教学单位和学生操练环节介入国际互联网,完善英语与商务知识的结合,提高应用者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学软件中包括了针对学生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各个模块的模式训练的电子商务实际操作和电子商务相关知识。在多媒体课堂教学,教师通过电子商务课程教学软件,将商务活动中的真实素材业务洽谈、网上支付、单证等交易程序用全英文的形式通过图像、声音、文字的同步传递给学生,借助英文课程网站,让学生亲自参与网上商店的建立、管理,业务洽谈,进出口业务操作让学生熟悉英文背景下的电子商务的操作流程。在商贸洽谈、商务交易、等场景的展示中系统实现角色在虚拟世界的互动与交流。软件设置中的客户端角色系统配置简便快速,只需简单的拖动操作,便可在场景编辑器中创建角色和服务器连接参数,服务器端采用完成端口、线程池等技术构建,可同时容纳成百上千人同时在线,可实现多服务器架构,服务器端工具可以创建聊天室以供客户端连接访问。虚拟课堂系统模块与三维场景系统实现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浏览三维场景的同时实现电子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

四、结语

篇9

【关键词】电子商务;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要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不仅注重人才的专业知识,更加强调本科毕业生的能力素质。因此,培养多层次、复合型、应用型的电子商务人才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我们应以就业为导向进行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

一、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形成什么样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取决于所确定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大学根据社会人才需求情况在一定的专业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导下制定的人才培养方向和目的。课程体系则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构成、各门课程间的比例以及课程如何进行组织。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立足点是网络商务专业课程内容安排的基础,是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紧密相关的。因此,要结合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以就业为导向进行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更好的培养专业的人才。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在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拓宽基础教学的内涵。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打好数学、自然科学的基础,也要打好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同时要使学生熟悉电子商务及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电子商务管理问题的能力。

2.注重学生能力和技能的培养。现代社会要求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既要有全面的能力,也应具备熟练的专业技术,并要强化从业者的职业素质,提高其应变能力。所以,在课程设置中,需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通过多途径的实习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经过对国内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调研,如金陵科技学院、宝鸡文理学院及其他地区的院校,如:台湾的大华技术学院、岭东科技大学等,我们认为,“平台+模块”是一种较好的可以平衡多元需求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式。所谓“平台+模块”课程体系,是指由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基础和综合教育组成的“平台”课程和由专业方向、就业导向组成的“模块”课程构建起来的课程体系。其中“平台”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体现了“宽口径、厚基础”;“模块”则为人才培养方案的灵活调整提供可能性,解决了人才培养中的“通”“专”结合问题,有利于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1.平台课程体系

平台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和“综合教育平台”。“公共基础平台”是全校学生必须修读、为提高全体学生的道德素质、身体素质,掌握基本知识与培养基本能力而设置的通识教育类课程,包括人文社科基础课、身体素质课、外语课等;“学科基础平台”培养学生从事营销专业的基本理论素养的必修课,为学生掌握学科和基本能力而设置的课程,包括经济类课、管理类课等;“专业基础平台”是为学生掌握电子商务专业的基础知识而设置的必修课程,如电子商务类课、实践环节等;“综合教育平台”通过鼓励和倡导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程活动,构建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体系,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巩固实践教学成果,如各种文体活动、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

2. 模块课程体系

“模块”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要求及其行业发展趋势而设置的专业方向模块,针对市场需要可提供2-3个模块方向,以西安培华学院为例,其电子商务专业设置了网络营销方向模块、电子商务技术模块。模块课程体系包括“专业方向模块”和“就业导向模块”。“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侧重知识的交叉跨度、强调专业前沿信息和办学特色,是学生形成不同的专业特长,拓展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专业模块课程一般安排在5-6学期。如网络营销方向模块中的网络贸易与营销、商务谈判等课程。“就业导向” 课程是专业教育的延伸,它可根据学生就业与就业发展需求,设置拓展提高类的课程,如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等课程;以学生创新和创业活动为主体设置相应的创新创业课程;以职业岗位理论与实务课程、校外实践基地实习为主体设置的职业群集类课程。专业模块课程一般安排在7学期。如电子商务技术方向模块中的电子商务策划、毕业实习等。

参考文献:

[1]朱湘晖.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03).

[2]赵韩强.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2年论文集.

篇10

随着智能机的进一步普及,移动互联网将人类带入了“随身应用时代”,一时间“碎片化”、“APP”成为了上能满足高端分析,下可兼顾百姓热议的全民话题。面对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作为人才供给的各大高校也纷纷开始引入移动电子商务的相关课程,部分学校已经开始筹备移动电子商务教学实训中心,为培养移动电子商务方面的人才做准备。然而,面对专业教学人才、教材、实训思路的集体匮乏,不少高校陷入了对移动电商教学的困惑之中。

本文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电子商务重点专业建设为例,从人才需求分析、专业课程体系、实践环境三个方面讨论了移动互联网下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人才需求分析

几大专业招聘网站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大中型城市的人才招聘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当前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除了要求掌握传统网络环境下的相关技能外,还需要掌握利用移动终端进行电子商务相关业务能力。以百度2014年8月26日搜索的100条典型数据为例,移动网络环境下的电子商务人才技能要求为:一是技术类岗位要求掌握前端网页设计制作、宣传广告设计、用高级语言如C#、JAVA、PHP实现业务逻辑和网络运行环境搭建及维护等技术技能;二是商务类岗位要求具备使用电子商务平台如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平台进行营销、利用Baidu、360、E-mail、博客、微信进行推广等互联网营销能力;三是管理类岗位要求具备执行网站运营管理、公司电子商务战略规划及进行内部管理的能力。

尽管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有着巨大的需求,但目前电子商务毕业生的能力大多不能够满足企业的需要。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当前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的构建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为导向,我们通过网上企业招聘、毕业生就业信息跟踪调查、企业调研等多种形式,对相关职业岗位典型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了电子商务专业两种不同方向课程体系。

(1)技术类岗位:以中小型企业网站建设、网站维护及移动端APP开发为目标岗位的课程体系,培养面向电子商务应用及系统开发的技术专门人才(如图1)。

(2)商务与管理类岗位:这类岗位应培养具有电子商务理念和知识的营销人才、电商网站商务平台运维人才、国内国际贸易人才和管理人才(如图2)。

根据上述思路,电子商务专业类课程体系设置应该考虑划分为专业基础课程、技能核心课程以及专业选修课程。

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课程应该是相关商务类与技术基础课程,如电商概论、管理学、网络支付、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专业基础课程必须能为电子商务以及相关商务与技术的学习奠定基础。

电子商务技能核心课程应该是所有电子商务专业都必须开设的课程,如物流管理、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移动开发等。电子商务技能核心课程应能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的全貌,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理念、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职业岗位方向的初步定位。例如,商务类岗位要求的主要是网络营销、贸易方面的课程;而技术类岗位则是网络与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管理类方向主要是运营管理、采购管理、物流管理、服务管理等方面的课程。

电子商务专业的选修课程一般可结合不同学生兴趣及职业岗位需求开设,目的在于明确学生的专业方向。

实践环境体系构建

在校内和校外开展实战,能使学生的能力迅速得到提高,也使其毕业后能迅速找到相应职业岗位。因此,构建实践环境体系是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我校的构建体系如图3所示。

实践场所由三部分组成,即校内实训室、对外技术服务中心、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室主要用于教师和学生集中进行理论和操作要点学习,对外技术服务中心主要提供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实践,校外实训基地主要让学生以企业员工身份参与顶岗实践。以我校电子商务重点专业建设为例,校内建设有3个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室,可以满足技术、商务与管理课程的教学需求;设有开放实训室、对外技术服务中心用于教师、学生、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共同完成企业交付的实际项目,工作成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企业工作人员参与指导管理,从而切实锻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学院典型的校外实训基地则可以满足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技术、营销、管理类岗位的顶岗实训要求。

校内实训室、对外技术服务中心、校外实训基地三者形成“校内通用流程实训和校外必要性实践”这一最具特色的实践基地建设格局,实现了理论教学与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衔接。

篇11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双载体

一、背景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和广东省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广东省互联网普及率为66%,广东省网民规模达到7000万人,2014年广东省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到2.63万亿元,来源于广东省的网络购物订单量突破8亿单,遥遥领先国内其他省市。全国范围来看,广东已成为中国电商发展的桥头堡。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2014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报告》指出:随着国家对电子商务政策的升温,未来5年,我国超过3000万家中小企业,将有半数以上尝试发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更加趋紧。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已超过250万人。电商行业每年以50%以上的增速快步发展,尤其是大量传统企业转型电子商务更是引起人才的争夺。电子商务属新型产业,人才存量不足,再加上高校人才培养输出不足,此矛盾形成电子商务领域的人才缺口。

目前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却面临着这样的尴尬: 明明有较大的市场缺口,而拥有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毕业生却找不到适应自己的就业岗位,相比之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对口就业率却不高,分析其根本原因包括:高校专业课程设计存在缺欠,缺乏实践教学内容,学生学完课程却无法进行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等。

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双载体”课程体系优化实践

企业需要大量“素质高、技能强”的应用型人才,这也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依靠课程体系改革,而课改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基本途径就是教学。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否实行校企合作以及校企合作的程度如何,是高职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根本特征。高职院校进行“双主体”育人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充分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所谓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即高职教育实施的主体一个是学校,一个是企业。教学实践证明:在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开发可以更好地满足职业教育中的职业性和适应性要求,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主流。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开发要以就业岗位需求为逻辑起点,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构建具有工学融合特色的、基于“双载体”的课程体系。

(一)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双载体”课程体系。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见图1),召集行业专家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设研讨,开展企业及毕业生访谈,确定电子商务常规职业岗位和网络创业岗位及相应的典型工作任务,结合行业职业资格标准,构建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电子商务专业学习领域。

图1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过程

通过专家研讨,重新梳理了职业岗位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对应关系(见表1),以便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表1 职业岗位与职业核心能力一览表

从职业岗位出发,梳理出电子商务专业的具体工作任务及典型工作任务(见表2),从而构建电子商务专业学习领域。

表2 电子商务专业具体工作任务及典型工作任务描述表

通过《思想和理论概论》、《思法基础与廉洁修身》、《形势与政策教育》、《军训和入学教育(含军事理论)》、《就业指导》、《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基本素质类课程和《电子商务职业与岗位认知》、《经济学基础》、《网络消费心理分析》、《会计基础与应用》等专业基础理论类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上,按基于工作过程的要求对知识、能力进行重新序化,构建电子商务专业的学习领域,与企业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双载体”课程体系,主要专业课程包括:《网站图像处理》、《网络组建与维护》、《网络营销与安全》、《网站建设与运营》、《网商创业》、《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6门课程。以教学企业内的真实项目为载体,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内容,并在教学企业内开展项目化教学,实现学生的常规就业和网络创业“双能力”及职业素质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思想。见图2:

图2 基于“双载体”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 备注:为核心课程

(二)校企共同打造优质核心课程。与企业合作共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核心课程。加强“课证融通”,课程考核与电子商务认证相结合,以相关职业技能资格认证考试代替课程考核,如网络营销与安全、网商创业等课程对应阿里巴巴商务专员资格认证;网络组建及维护、网站建设与维护等课程对应助理电子商务师认证,《网站图像图像处理》课程对应助理平面设计师资格认证;《电子商务物流》课程对应助理物流师资格认证。以职业技能资格认证考试促教学,以教学促职业技能证书的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100%,高级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90%,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三)特色教材建设。通过与企业及省内同类专业相关院校合作,围绕“双载体”的课程体系要求,引进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共同建设基于“网商创业中心”教学企业的项目化教学系列教材,编写教学讲义,在教学过程中先试用1-2年,再根据使用情况逐步修订完善并正式出版。

(四)教学资源库建设。针对专业核心课程,引入校企合作企业的实际工作资料,参照国家专业资源库标准,整合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共享核心课程资源库,提供学生在线自主学习、企业培训、教师在线咨询指导、资料下载等服务,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支撑,发挥建设成果的共享、辐射和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电子商务 实训课程 课程体系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企业已认识到电子商务的优势。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复合型新兴专业,它涉及到技术、经济、贸易、管理等学科。目前开设该专业的各高职院校有的将该专业放置于计算机或信息学院,课程开设侧重“大电子、小商务”的模式;有的将该专业放置于经管学院,课程开设侧重“小电子、大商务”的模式。综合来看,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应是“电子技术是手段,商务是本质”。而电子技术与商务课程的比例设置多少为宜,应根据行业和区域经济对该专业的需求来确定。

为了提升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应以实施创新教育为主线,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大力推进实训课程体系改革,通过建立“基础+核心+特色”的课程体系、构建电子商务专业实验室与实践教学体系等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中,坚持“以专业课为主体,以技能培养、实训操作为重点”,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达到岗位合格的目标,贴近工作实际,强化能力培养,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面向社会需求,优化实训课程体系

在实训课程设置上应紧紧围绕培养目标,探索切实可行的教学体系。该体系有机整合理论、实验和实践三个环节,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具体来说,即一个体系、四个模块、注重融合,强调特色,突出素质。将整个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程模块、计算机类课程模块、商务类课程模块和综合实践模块。上面谈到的实训课程,主要围绕计算机类课程实训和商务类课程实训进行。

电子商务是一个涉及面较广的专业,为了能培养出特色鲜明、技能突出,能很快胜任企业岗位的电子商务专门人才,我们在设计实训课程体系时,充分体现“以用为主”的原则,妥善处理一个“度”的问题,即:一是深度要适当,必须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二是广度要足够,应覆盖“电子商务岗位”必需的相关知识。

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学校设置了十门实训课,以及基本与理论课对半开的实践操作课,以上实践环节占总课时的55%左右,另在第四学期暑假安排两个月顶岗实习,第五学期安排一个个月毕业设计。每门实训课程均制定有详细的教学大纲,课程开课前按“教学大纲”要求,讲授知识要点,明确能力培养要求和考核标准,详细列出章节学时分配、作业量和实训要求。

二、强调实际操作,改革评分制度,突出能力培养

电子商务是从网络和商务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而且还在不断地应用和发展之中。现有的电子商务理论还很难对日新月异的电子商务活动进行卓有成效的指导,因此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要突出实战性特征,要使电子商务人员迅速理解、适应和进入电子商务实务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熟练地进行电子商务活动。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动手能力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宗旨,将校内计算机机房等实训室和外贸公司、物流公司、广告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构建实践教学应用平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动参与能力,突出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商务网站的建设与开发、现代商务运作的技能培养和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与持续发展能力。建立实践教学的整体观念,打破各个实践环节各自为政的局面,经过系统设计,对应于教学模块,将实践教学分为基础实验、专业实训、现场实习三部分,使其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对于商务经济类课程来说,一是要求“走出去”,即教师带领学生针对拟定专题,到目标公司实地调研,了解电子商务的经营过程和技术,感受电子商务的工作环境和气氛,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分析归纳总结、理论与实践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从公司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授课。三是组织学生参加学术技术报告会,丰富和扩学生的知识面。这些课程与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强化实践教学是保证高职教育特色的重要措施。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侧重职业技能的掌握与提高,鼓励教师在计算机前教学、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在实训基地教学,同时进一步巩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同时,购进电子商务流程中一些实体设备和模拟教学软件,让学生以各种角色在模拟环境中感受电子商务环境,培养学生适应电子商务各种岗位的技能。此外,鼓励、推荐学生利用节假日参加一些与电子商务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同时,从实训课程评分制度上加以改革,与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实际工作挂钩。评分不采用百分制,代之以“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感受的是“我要做”,而不是“要我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一点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校企合作,承接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要和政府的劳动部(局)等部门、各类企业尤其是本经济区域内有关企业加强合作。同劳动部(局)等政府部门的合作,可以发展在职业资格考试、职业技能鉴定、人才市场需求信息等方面的合作;同各类企业的合作,形式是联合办学,具体方式包括:可以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可以筹集办学经费或赞助;可以邀请企业共同研究专业方向的定位和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及职业岗位的分析;有些实训课程可以通过到企业承接实际项目来完成,例如:中小企业网站建设与推广、网络营销方案的设计等等,使得学生完成实际项目的同时能够完成课程的学习与操作,并能获得一定的收益,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手积极性。不管采取哪种方式,最重要的是高职院校必须主动走出去,坚持诚信和质量原则,建立一整套的制度措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篇13

不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和现实经济社会具有密切的关系,部分学校没有将课程体系建设和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紧密的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和投入不够。部分高职院校由于资金以及管理方面的问题,导致了在电子商务实训设备上的投入不足,使实验基地比较少、实验基地利用率低下等。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不能和现实紧密的联系起来,院校了课程建设的适用性和先进性。部分教师没有重视到实验教学的意义,在实践教学中流于形式,和现实之间的衔接不好,和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不能够很好的吻合。这些都影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走上就业岗位时不能很好的适应。

2以就业为导向的商务课程建设研究

部分高职院校不能够清晰的界定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在培养目标上不明确,课程设置和建设不能够及时的跟随时展的变化,不能够满足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要。通过以就业为导向的商务课程建设,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效率。

1)做好课程定位工作

在电子商务的从业人员中包含了系统维护人员、高级管理人员、网络营销人员等不同的层次,其中高级管理人员和系统开发人员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比较高,要求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技术背景。对于高职电子商务课程来说应当重视对商务应用、网络营销和系统维护方面从业人员的培养和教学工作,提高教学目标的针对性。电子商务专业和一般的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意见一般的商贸专业存在很多的不同,它就计算机网络和商贸专业紧密的键合在了一起。电子商务课程培养的不仅仅是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也不是单纯的计算机技术人才。按照对电子商务产业人员的技能要求和工作的内容可以分为电子商务员、助理电子商务师、电子商务师以及高级电子商务师,对于高职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说一旦瞄准初级和中级电子商务管理人才作为培养的目标。在课堂体系的建设上要以现代商务管理和经济管理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使学生能够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方法,具有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基本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2)做好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建设工作

在建设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过程中要围绕就业,以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导向,重视课程的实用性、完备性和开放性。在就业为前提下对学生电子商务进行市场定位,学生在高职毕业之后将会在企业或者政府中从事电子商务活动。学生能够将在课堂学习到的电子商务知识应用到工作中,服务社会,促进企业的发展。教师在进行的过程中要重视课程建设的实用性,将电子商务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全部的传授给学生,使课程建设为电子商务的应用服务。在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的加快。特别是电子商务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消费方式等都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电子商务课程的建设中要重视专业知识的完备性,使学生能够比较完善的电子商务知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消费行为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电子商务本身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因此应当加强对电子商务课程的开放性建设。不断的关注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沿,及时的将电子商务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引入到专业课程的建设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电子商务专业作为和时代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专业,仅仅掌握一定的电子商务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没有帮助的。在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电子商务来说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式,需要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其创新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要从技术和科学精神相结合的角度,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重视实践能力就是要在课程建设中给学生空间进行实际操作,例如开展基本技能的实验,使学生能够尽快的熟悉电子商务工作的环境,使学生能够熟练的应用互联网软件,正确的处理实验学习。通过开展专门的特色实验课程,使学生在实践中熟练的应用所学的电子商务专业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3结束语

篇14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and the problems of E-commerce curriculum system in domestic and overseas universities, an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ocietal demands for talents and the ability levels, identifies key courses in accordance with features of E-commerce major and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integrates curriculum system, and proposes the practice program of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of E-commerce major in Shanghai Finance University.

关键词: 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财经类院校;课程体系

Key words: E-commerce major;universities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urriculum system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1-0274-02

0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质量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但目前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高等院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的需求、用人单位的择才标准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诸多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成因中,高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不尽合理是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

为了进一步推进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教育在以金融和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的财经类院校的健康发展,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中应该注重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需求,使日常教学过程更好地结合市场需要,学生能力表现多样化。

1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现状分析

课程体系建设既是专业建设的关键与核心,也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在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方面,国外各高校大都突出自己的传统优势,或侧重商务,或侧重技术。英国高校在电子商务教育方面发展较快,课程体系强调课程的前后相关性即学科的整体性,选修课方面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在实践教学方面非常重视,注重与实习基地的共建[1,2]。我国高校目前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发展总体上有两大基本方向:电子商务经管类方向和电子商务工程类方向,由于两大方向各自的培养目标不同,因此在知识与技能体系方面各有侧重。例如,浙江大学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分别设置在经济学院与管理学院中,依靠学校的优势资源,采用由经济、管理、计算机三个学院联合培养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电子是手段,商务是根本,加强商务管理和商务实践方面的课程,注意学生知识模块的平衡建设及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3]。

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的财经类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起步本身较晚,既没有综合性重点大学雄厚的学科基础,也没有理工类院校信息工程学科的支撑,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

1.1 无法准确把握电子商务专业内涵,课程体系结构缺乏有机性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内容非常广泛的学科领域,要从中选择出既能体现学科前沿,又能体现财经类院校特色;既能符合财经类院校教师专长,又能保证培养的学生适应社会人才需求,这存在一定难度。文献[4]汇总统计发现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设置都体现了电子商务学科的交叉特点,但课程设置的内在逻辑性和相关知识的有机融合方面有所欠缺,没有形成有机的课程体系,反映信息社会和电子商务最新发展的前沿类课程较少,对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侧重不够,人才培养方向模糊等问题。

1.2 专业师资缺乏,较难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目前,国内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老师大部分由于缺少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培训以及电子商务的实际操作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能力较为薄弱,因而造成了学生的实践意识及动手能力不强。另外,国内财经类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招生生源质量与其他专业相比处于劣势,这在一定程度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专业的深入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1.3 实践教学环节重视程度不够,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完善 电子商务从信息技术和商务实践中发展而来,许多课程都包含大量的实践内容,实践性是电子商务学科的核心[5]。这一方面需要改变传统认识及做法,实践教学不再局限于实验室模拟软件的使用及实习基地的参观,而是要将案例教学、应用技能的培养分层次地纳入到实践教学环节之中。另外,还需要根据企业、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特征,建立起符合市场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宽”与“专”的结合。

2 财经类院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路

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需要考虑学科特点及核心知识体系、社会需求,现代信息技术影响等多种因素,采用什么方法科学合理的构建课程体系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财经类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而言,在准确把握电子商务专业内涵、有机构建课程体系、寻求专业特色基础上,协调好学科特色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关系,使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的既具稳定性,又能与时俱进,文献[6]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思路,即从相对静止的学科特点入手,从问题解决的途径中找到本专业的特色,即核心课程,然后扩展成课程体系,再用相对动态的人才需求及其能力构成进行修正。虽然它是应用于信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但是这一设计思路很好地平衡了学科特色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关系,使课程体系的设置更加合理,对财经类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3 上海金融学院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实践

上海金融学院电子商务本科专业2005年经上海市教委批准设立,隶属于信息管理学院,2006年开始招生,授管理学学士学位。按照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指委的意见和专业规范,结合专业特色定位,利用上述思路,对我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

3.1 初步确定重点课程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根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上海市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对电子支付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学校金融学科强和与金融行业的天然联系,建立了通过信息技术与金融经济和管理相融合,培养具备网络金融和电子支付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电子商务特色人才,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服务,为上海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服务的培养目标。

如何更好地实现电子商务与金融经济、管理的结合,一是可以通过网络及信息技术帮助企业实现电子商务。例如金融类企业由于自身行业的特殊性,在实施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如何加强安全性及实时性成为关键,这就涉及到对电子商务相关技术有整体理解和把握。对于技术的要求,一方面考虑对现行ERP、CRM等软件或系统的应用,以及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考虑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主要在于系统的规划、分析能力的培养,强调信息技术及安全技术与商务模式的创新与融合,以区别于计算机专业和信息管理专业。二是电子商务意识的培养,熟悉不同类型企业的传统商务运作流程及特点,善于发现利用信息技术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规律,能用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网络技术、项目管理等方法为企业设计、创造和管理电子商务,并对电子商务的运用以及由此带来的问题有较深的认识,电子商务环境下能分析和识别出商业机会及能带来的盈利能力,如何引导商业需求,发展电子商务给企业带来更多发展的机遇等。

考虑到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科特点及知识体系,结合以上的分析识别出一些重点课程。例如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WEB系统开发实践、电子商务安全管理(支付方向)、网络营销及项目管理等课程为电子商务在金融行业中的实施及应用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持;电子支付与结算、网络金融等课程对电子商务环境下支付与结算体系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依托学校的优势资源,突出专业特色。以上这些课程把系统分析与设计、企业管理、电子支付与电子商务金融环境有效融合,使学生能认识、理解、掌握如何用电子信息技术从事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推广、咨询与管理,特别是为企业解决电子支付的应用与管理中的问题。

3.2 市场人才需求及能力特征分析 目前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对电子商务类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导致商业模式变化,传统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对人才的需求;二是由于电子商务的出现导致新的企业类型对相关人才的需求[7]。两个方面的人才需求都离不开技术与商务,但这不是技术与商务的简单叠加,而是要实现两者有效融合,从而适应企业的要求。要适应以上市场需求,需要对其进行层次细分,各个层次体现出对所需的人才能力差异性,不同的能力需求体现出专业培养的不同方向和层次,如下表1所示。

从表中岗位群的分析可以得出对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能力需求分类基本上为技术型、商务型、战略型,另外考虑到电子商务教育的发展还有教学科研型电子商务人才,主要是指在大专院校、相关科研机构及相应部门和企业中从事电子商务教学及科研工作的人才[5]。从能力层次上分为高、中、基本三个层次,对于高层次的人才能够根据环境和企业的具体条件对电子商务战略进行规划与决策;中等层次的人才能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电子商务项目运营、实施与管理;基本层次的人才一方面以技术为主的能进行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美化,另一方面以商务应用为主能进行网络营销、网上交易等。

由于我校的金融背景及招生的地域特点(以上海生源为主),毕业生就业单位大部分集中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要能够突出专业优势,体现专业特色,需要按照不同的岗位层次及能力需求,在人才培养上围绕信息技术与金融、管理的融合与创新这一主线开展,才能更好地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金融机构新的发展。通过以上市场需求及能力层次分析,结合学校优势及信息学院的计算机技术背景,本专业培养人才主要面向电子商务师、面向电子商务的应用与管理等人员,突出金融行业;从能力层次要求上来看主要以基本层次为基石,中等层次为目标。当然考虑到学生的长远发展,综合类高层次人才更符合市场所需以及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课程设置时可以通过一些选修课或者与企业的合作,有条件的话参与企业的咨询与顾问工作等多样的方式进行。

3.3 课程体系的确立 围绕已经确立的重点课程扩展成课程体系,根据市场人才能力需求的层次分析按照先确定的知识点,再结合电子商务专业学科知识体系,确定知识单元、知识模块的思路,进行课程体系的细化和调整,形成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该课程体系一方面按照模块给出了课程设置,另一方面给出了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了知识结构的有机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在电子商务理论及应用模块、重点课程模块在深度上给予不同的定位,以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另外,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专业,一方面理论方面知识面较宽,教学过程中以“够用”为度,这个“度”有两层涵义,第一是深度要适当,必须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第二是广度要足够,应覆盖“电子商务岗位”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宽度[8]。另一方面,需要更加强调的是实践能力培养,因此课程体系的设置中需注重相关课程的实验、综合案例实践、成熟项目实训、实际环境实战等多种形式和方法的教学实践活动。鼓励通过加强网络交互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项目组织能力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及创业的能力[9]。

总之,电子商务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专业发展、人才培养的关键,需要保持它的稳定性,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实践检验的过程,随着技术、需求不断发展进行合理配置和完善,具有动态性的特性。

参考文献:

[1]Durlabhji, S. & Fusilier, M.R. (2002). Ferment in business education: e-commerce master's programs.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77(3), 169-176.

[2]Novitzki, J. E. (2002a). E-business education: A comparison of graduate programs and curricula.InSITE Conference Proceedings, Cork Ireland, 1187-1196.

[3]李琪,彭丽芳.普通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7年4月161-162.

[4]马刚,张英英,苗慧勇.电子商务专业本科核心理论课程体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S1期1206.

[5]陈晴光,龚云超.创新电子商务学科实践教学模式的策略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8,(5):93-96.

[6]陶雷,莫赞,张立厚.应用型本科“信管”专业课程体系探究及建构实践[J].情报杂志,2010,29(2):180-184.

[7]杨艺,代春艳.从学生就业反思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J].高教论坛,2007,(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