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公共经济问题范文

公共经济问题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3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公共经济问题,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公共经济问题

篇1

关键词:公交企业 市场化 经济性

城市公交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脉,它不仅维系着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转,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有全局性的影响。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城市公交行业,历年来一直属于“政策性亏损”行业,公交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也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内部条件的制约,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的不断扩大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城市公交企业改革的紧迫性日益突出。

目前我国的公交企业在市场化进程中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而其中经济问题是城市公交企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对公交企业市场化进程中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对指导公交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公交企业的特性

(1)公益性。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任务是:以营运为中心,组织和经营城市公共交通业务,努力为乘客提供安全、方便、迅速、准点、舒适的乘车条件。因此按照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城市公交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公交企业承担了政府在城市客运中为社会服务的功能,这就决定了城市公交企业是一个公益性企业,公益性是它的根本特性。公交企业必须首先保障社会效益,不能以盈利最大化为企业的目标。

(2)市场性。作为一个营运组织,城市公交企业也有一般企业经营的特点。但由于公交企业具有特殊性,因此企业实际上进行的并非真正的市场竞争,而是非完全的市场经营。不以盈利为目的并不是要求企业不能追求经济效益,而是要在必须优先保证社会效益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地寻求经济性,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生冲突时,企业必须牺牲经济效益。

(3)垄断性。从城市的总体政府管理角度出发,不可能允许许多的企业进入到公交客运中去,因此就造成了城市公交客运线路面向服务对象具有一定垄断性。这种垄断性主要体现在当政府管理部门批准了某一家公交企业经营管理某一条客运线路时,就不可能再批准其他企业去运营完全同一条线路。

2、我国公交企业普遍存在的经济问题

当前,我国很多的公交企业在市场化进程中都存在严重的经济问题,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公交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瓶颈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城市的综合发展。

(1)为促进公交的优先发展就必须有大量的投入,但受公共产品特性的约束,这种投入不可能在短期内通过票价收入加以弥补,其中所形成的亏损,必须由政府买单。但是目前,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管理者,对城市公共交通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片面强调推向市场,给予公交企业的补贴较少,很多企业入不敷出,负担较重。

(2)很多公交企业经营资金不足,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的比例失调,车辆设施、设备老化,企业更新改造任务艰巨,急需大量资金投入。

(3)公交企业的人力资本管理跟不上时代经济的发展,公交员工工作辛苦报酬低,已严重阻碍公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由于历史原因,多数企业社会负担重,富余人员多,历史包袱沉重。

(4)城市公交价格与成本严重背离,公交票价严重违背市场原则,企业资金和发展后劲不足,使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下经营,企业经营困难。

3、提高公交企业经济效益的建议

(1)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公共交通规制体制。作为政府部门,要切实做到政企分开,实现“三种职能”,即政府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公交企业所有者职能和公交企业经营者职能的分离,政府部门要一方面强化自身的监管职能,完善监管机制,切实维护公共交通市场秩序,保证公共交通的有效供给,另一方面,也要调整公交市场结构,促进合理有序竞争,通过实施公交线路的特许专营制度,保障合法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要改革当前的公交价格规制体制,在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考虑企业经营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核定公共交通票价,并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公交价格管理的法律体系;同时,政府要加强对公交企业提供财政支持,对基础设施的配制、更新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2)健全内部资金管理制度,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公交企业要强化固定资金管理,做好固定资产投资的预测和决策,应监督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无损,提高固定资产使用率,正确核定固定资金需要量;加强企业流动资金管理,建立高度集中的资金调控中心,核定流动资金需要量,加强流动资金的预算管理,明确资金责任,加强物资周转,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坚持事前控制,及时调整库存结构,合理使用资金;在加强资金控制和审核的同时,财务部门要尽量减少企业资金的滞留,最大限度地利用资金,使每笔闲置资金都能获取最大的收益,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3)减员增效,通过科学的薪酬管理系统强化管理。要一方面以降低管理成本为中心,根据精干、高效、协调,有利于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原则,结合企业实际,合理设置企业党政机构及人员。选择以精官简政为切入点,实行竞争上岗、择优上岗,裁减臃肿和不必要的职能部门,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效精干的职能机构。同时,另一方面,要通过改革和完善薪酬制度,要建立科学的、合理的激励机制,从而发挥薪酬的最佳激励效果。通过建立现代公司制度,推行员工持股,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调动员工关心企业发展的积极性,激励员工高效工作,以造就一支高效、稳定的员工队伍,从而实现公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依靠科技进步,降低运营成本。要通过采取经济、技术等方法,降低公共交通的运营成本,提高车辆利用率。政府可以鼓励公交公司采用新的技术促进公交智能化,提高公交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如实施无人售票制电子收费、运行智能运调系统实现公交区域调度、研究试用天然气动力系统、在公交车辆上普遍安装卫星定位装置等等。

4、结语

城市公交企业进入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公交企业通过进行市场化改革,在保证公益性的同时实现自身的经济性,对于公交企业的发展以及城市的综合建设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肖琳.浅议公交企业的资金管理[J].交通财会,2007(2).

篇2

    自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次贷危机迅速变成了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全球范围内众多的基金公司、投资银行、商业银行纷纷倒闭,全球经济进入严冬。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中央出台了4万亿救市的计划,制定了十大产业振兴计划,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消费、刺激内需。各地方也积极配合政府的号召,各种刺激内需的方法纷纷出台。然而中国经济问题是否只是单一的内需不足问题,这种内需不足是否只通过简单的刺激就可以解决?关于如何看待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发生的问题,目前有几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是,目前中国经济的问题是由世界或美国的经济危机引起的,持这种观点的人数是最多的。第二种看法是,在美国经济危机发生前,中国经济就已经存在问题了。着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就持这种看法。在他看来,由于中国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旧发展方式中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因此,即使没有这场经济危机,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会出现问题。第三种看法是,认为目前中国经济的问题与世界经济危机没有什么太直接的关系,造成目前出口困难的原因与其说是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不如说是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社会学界的孙立平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第四种看法,即认为,目前中国经济的问题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即经济危机导致的世界经济整体下滑,外部需求减少,出口困难;内因则是我国处于从生活必需品时代向耐用消费品时代的转型过程,而这个转型却迟迟转不过去,由此造成在外部需求萎缩的情况下,国内市场消化不了如此多的产能,整个中国经济进入严冬时期[1]17。我个人基本同意孙立平教授关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论述,但认为,这种内因更是城乡二元结构———这一结构性硬伤———造成的畸形的国内需求市场。从这样一个角度看目前中国经济出现的问题,可以得出:尽管我们目前的问题是由美国的经济危机引起的,但我们现在所面对的问题,其实更类似于传统经济危机中的问题。故中国目前发展遭遇的困境,与其说是经济问题,不如说是社会结构问题,是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体制造成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缺位以致农村市场需求发育不足的问题。

    二、以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构筑走出经济危机的坚实基础

    一直以来我国的主要目标就是建构一个现代国家所必需的现代工业体系。为实现这一国家目标,大量从农村汲取资源,通过农业税、“剪刀差”等形式将大量的农业积累转为工业积累,并采取“城乡分治”的管理体制,即以户籍制度为核心在城市和农村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和体制,实施城乡不同、工农有别的国民收入和利益分配格局,从而形成了迄今为止还存在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这种城乡之间的差距不仅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上,更反映在政府提供的公共医疗、义务教育、最低保障等基本的公共产品上。例如,多年以前城市就已经普及的医疗保障,农民居民却只是最近两年才享受到农村合作医疗的照顾,并且还没有普及。另外,农村居民收入中的一项重大支出就是教育,义务教育经费的不足,使农村居民自己承担大部分的教育费用。这种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严重失衡,使农村居民、尤其是农村贫困群体难以获得基本的公共服务,由此严重限制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这种由于畸形的社会结构导致的内需不足,需要通过社会改造、社会改革、社会进步才能有所改变,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我们国家的今天就是要通过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来完善社会结构、构筑走出经济危机的坚实基础。

    第一,利用经济危机的机会加大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是与农业生产过程直接相关的各类生产性消费,农业生产严重依赖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保障。另外,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还可以有效地提高私人产品的边际投资产出,农民可将节省的资金投入到其他生产经营活动中以增加收入,从而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扩大市场的有效需求,进而刺激和拉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据测算,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对农业总产值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产出弹性系数为0.643,即每增加1元的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农业总产值将增加0.64元。并且,这个贡献具有长期边际收入效应[2]59。但是,我国在这一方面的投入却严重不足,就拿对农业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水利设施来说,改革开放30年来几乎没有进展。据水利部统计,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相继建设各类水库827座。而数据显示,从1949年至1979年的30年间,我国共建成大、中、小(10万立方米以上)型水库8.6万座。截至目前,全国已累计建成大中小型水库87085座。827对比87085,30年来我国农田水利一直处于“吃老本”的状态[3]256。且这些水利设施多数年久失修,几乎不能使用,每年数千万亩的耕地受旱就充分反映了这一情况。现在农村居民大多数都要自己打井、自己购买水泵、水管、电缆等设备,这一套下来要花掉两千元左右,使种地的成本大大提高,不少地区出现抛荒现象。这不仅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影响了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大大降低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加大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短期就可见到的效益就是可以解决大量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避免失业危机,并使其保持一定的消费能力。金融危机发生之初,农业部调查给出的失业民工人数为2000万。如此大数量的人群重新返回那因为不能满足他们的生活而使他们被迫离开的乡村,如果再没有工作,就更恶化了他们的生活。如果利用这支庞大坚实的劳动力队伍大力进行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但可以为农村以后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还可以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另外,他们通过建设工作获得收入,也可以保持一定的消费能力。有了工作,人们就可以对未来有一个稳定的预期,这客观上也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平稳恢复。

    第二,利用经济危机的机会加大农村社会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农村社会性公共产品供给主要包括义务教育、文化、卫生、医疗、体育等社会事业、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以及计划生育、行政法律等。与生产性公共产品相比,农村居民享受到的社会性公共产品供给更是少之又少。可怜的九年义务教育到了农村地区也大打折扣,不仅教育条件差,而且农民自己承担了绝大部分的教育费用。其它的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更是没有。其次,在其它国家都是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却只有城市居民才能享受到,8亿农民只能自己攒钱自己保障。几十年来农村居民一直怀着“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的忐忑心理,生活在“小病靠挨,大病等死”的处境里,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别有病,否则一人有病、全家致贫。另外,大多数农民没有可以依靠的社会养老体系,老年人的生活主要依靠土地上的劳作和子女的供养。农村居民惧怕变老,惧怕生病。上学、医疗、养老成了农村居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使他们不敢花钱,也没有钱可花。这不仅使农民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更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在出口严重受阻,内需尤其是广大农村市场的需求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的情况下,建立惠及广大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就成为下一步经济发展的关键。通常我们都会以为,社会保障要花钱,必须等到经济繁荣、政府财政收入比较多的时候才有能力进行社会保障,这也是我们在社会保障领域经常听到的声音。然而,在30年代大萧条中,美国的经济状况也很糟糕,政府财政收入状况也不好,然而却坚定的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结果社会矛盾不但没有激化,反倒为走出大萧条和美国之后的迅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什么会这样?其直接原因是穷人借此度过了经济危机,人们建立起了对未来的稳定预期,人们可以花钱了,这就解决了生产过剩和产品积压的问题,而这恰恰是传统经济危机的重要问题。这同样也是目前我国经济危机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篇3

 

关键词:供水企业 经济统计 问题 策略

经济统计工作对供水企业的基础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保证整个企业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然而在当今形势下,经济统计工作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这成为供水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经济统计工作对供水企业运行的重要性

1.1统计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统计管理工作把提供有效信息作为目标,涵盖公司生产、财务、消耗等综合数据,为企业领导决策分析和管理提供切实可靠的数字依据。

1.2统计工作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组织均衡生产,对生产进行控制,提高协调能力,这些都是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环节。企业要想实现高速、高效生产的目标,就必须重视生产的连续性、均衡性、协调性、经济性和平衡性等控制问题,同时,也必须依靠及时、准确、安全、可靠地信息。依靠这些信息分析生产情况,研究生产条件、生产任务和生产时间三方面的综合因素及动态平衡,从而为企业提供进行生产控制的有效依据和建议。

1.3统计在挖掘企业内部潜力中的指导作用

供水企业要实现高产、低耗、优质、增效的目的,就要重视挖掘内部在节能降耗、生产能力、技术改进、组织管理和人才开发等方面的潜力,并且在充分发挥统计指导作用的前提下,才能不断挖掘这些潜力。因为,发现潜力依赖统计调差,认识潜力依赖统计分析,挖掘潜力依赖统计督促。企业可以以挖潜为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广泛搜集同类企业的技术改进和各种指标水平等情况,并结合实际情况展开横向和纵向对比,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指导企业的挖掘活动,提高挖潜水平。

2.供水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2.1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的形势,统计工作存在不少问题,甚至在一些方面还会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统计数字不准确;统计计算方法和口径不明确;基层单位报表不及时,影响汇总时间;统计分析研究工作的开展不平衡;具有份量的分析研究不多。具体来说,供水企业经济统计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1统计队伍不够稳定

基层单位对经济统计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大部分统计员经常更新,流动性大,容易导致新任统计员对统计口径缺乏统一,进而影响统计报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严重影响报表质量。

2.1.2统计人员的素质不高

基层统计人员大部分是兼职,并不具备专业知识,只会搞数,但是不懂数,更不会用数,往往不能写出较高水平的分析,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影响经济统计工作和供水企业的正常运营。

2.2解决方法

2.2.1责任人制

在每个单位选出统计报表责任人,其负责本单位具体的统计报表任务,如日后出现迟报现象,便可与其取得联系。此外,以文件形式将统计人员的岗位职责、报表要求、统计工作制度和指标解释下发到各个单位,由负责人统一管理和掌握,以利于在更换统计员后,迅速掌握统计口径,保证上报数据的质量。

2.2.2重视培训

定期采取多种形式对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在规定时期内对统计人员进行轮训,提高其业务水平。令统计人员熟练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以及各类报表的编制技巧,了解新知识尤其是统计整理与统计分析技能、现代统计调查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令他们在懂数字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新问题及新情况。此外,还要经常组织统计人员召开统计工作经验交流会,可以到同类或兄弟单位参观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3.充分发挥供水企业统计职能作用的建议

3.1加强统计职业道德教育

统计职业道德是从事统计工作人员应该履行的行为准则,它关系到统计人员的思想状况、凝聚力、工作态度、业务素质,关系到统计队伍的稳定性以及统计事业的兴衰。它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实事求是,这是统计工作的灵魂,也是真个统计工作职业道德的核心;服务社会,统计信息服务于社会,如果不注意经济统计职业道德建设,就很容易造成信息垄断,令统计失去原本意义;保守秘密,这是统计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一个统计人员必须遵守的重要一项。

3.2强化统计分析,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统计分析需要利用各种统计数据,开

展深入调查研究,对供水企业全部或局部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统计活动是一个重要阶段,是发挥统计整体功能的重要途径。所谓整体功能,是指信息、咨询及监督,其中每一项都不能离开统计分析。提供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和实用性,只有通过统计分析才会体现其价值。统计咨询与监督的目的是为科学决策提供建议策略,揭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对统计资料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等综合加工及分析研究。

3.3加强统计信息管理

信息对供水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生存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统计的各项具体作用都是在统计信息的基础上派生的,随着现代信息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已经进入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因此,健全统计信息网络建设,加强统计信息决策功能,令其尽快适应供水企业自身的特点。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统计已发展成一门社会科学,并广泛应用于各领域。提供统计信息及咨询服务是统计工作的目的。供水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充分发挥统计的作用,把统计工作纳入到各部门,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促进企业的协调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静.供水企业经济统计工作浅见[j].职业,2009(30)

[2]魏建红.影响供水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5(2)

篇4

关键词: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1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现实意义

1.1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在公路工程的建设施工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所需材料以及机械设备。要想能使这些资源得到合理高效的利用,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等情况的发生,就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的统筹规划,只有这样有效提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同时确保公路工程施工工作的顺利的进行。实施经济管理的风险防范措施,对公路工程施工中所用材料进行有合理的管控,随时掌握库存材料的进出情况,避免出现物料供给不足的状况发生。这样既可以保证施工现场工作顺利进行,又可以节省时间和节约资源。

1.2控制工程施工成本

公路的施工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倘若没有有效的管理防范措施,就可能出现预算超支、资金断流等风险问题,严重影响公路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因此,公路工程施工就必须加强经济管理的风险防范措施,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对工程施工所需一切资源进行合理管控,避免资金浪费现象的发生,保证公路工程高效高质的完成。

2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不受企业重视

目前,我国大部分公路工程的施工单位的领导思想觉悟性不高,对公路工程经济管理方面不重视,觉得只要保证公路施工质量合格、如期完成即可。因而忽视了公路工程建设的资金成本问题,没有正确的认识到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而且,一些公路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前没有进行科学的成本核算,也没有控制工程预算的相应部门,缺乏节约资金成本的意识,这种情况下,常常会造成公路工程建设的资金超过预算,不仅造成很多质量方面的问题,更大大减少了公路工程的承建单位或企业的经济效益。

2.2财务部门对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监管力度低

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企业或单位中的财务部门主要职责是对其经济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然而,一些企业无视有关法律法规,对于公路工程经济管理方面不够重视。这与当前相关企业或单位的管理制度有关,企业或单位的领导一般都是执行责任制上岗,他们普遍只重视工程的质量,验收情况合格与否,是否能在限期内完工。却对公路工程建设中的经济管理方面意识薄弱。这些问题容易造成一些行政人员出面干预公路工程建设中财务资金的执行。从而,造成公路工程施工企业中的财务管理部门的资金预算工作不能很好的进行,无法准确的做出成本预算。导致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虚报所需资金,营私舞弊等情况的发生。由于相关单位和企业领导对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重视度不够,财务部门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管工作,这就使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在施工企业中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2.3公路工程建设中资金成本、设备成本核算不全面

在公路工程建设中,所需的资金和设备机器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过在目前大部分公路工程施工单位中,资金的核算方式并不规范,不仅如此,包括设备机器方面的资金核算也存在问题。公路工程建设成本的核算应该按照公路工程建设中所有项目的资金预算情况,核算公路工程建设中所需的成本投入。现阶段实际公路工程建设中,大部分承建单位并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核算。更有一些施工单位为了扩大开支范围,胡乱添加预算成本等行为,类似这种不违规违法做法,造成公路工程建设中预算资金成本和实际资金成本不符的情况。另一方面,随着公路工程的快速发展,其对所需设备机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种情况可能会出现机械成本核算混乱。也会增加公路工程建设中所需的成本。尽管如此,仍有许多公路工程施工的单位或企业不重视设备机器的成本核算管理,再加上内部公路工程建设经济的管理人员在所有资金核算不够准确等情况,这就直接导致设备机器施工无法进行,大大影响了公路工程施工的进度。

3加强我国公路经济管理的措施

3.1树立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观念

目前,我国公路工程施工单位的相关人员在公路经济管理方面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缺乏经济管理观念,使经济管理不能有效的发挥其作用,要想提高经济管理在我国公路建设中的实际地位及作用,首先要提高对经济管理的认知度和意识。具体来讲:第一,通过宣传教育、讲座培训等工作,提升有关单位或企业的管理人员的经济管理观念。第二,加强管理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使他们明白控制成本问题的重要性,全面落实成本控制的意义和作用。第三,对所有相关人员采用一切有效的方式进行经济管理方面的培训教育,使他们深刻认识到经济管理在公路工程施工中起到的重大作用。使其全面提高对经济管理的认知。第四,所有公路工程施工的相关单位或企业,把经济管理作为对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的重要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人们对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树立经济管理观念。

3.2完善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工作

公路经济管理涵盖诸多环节,体现在各个工作时期,包括工前资金预算、原材料、机械设备的购买等,以及施工过程中原材料使用的控制和监督,经济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有利于国家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工作的进行。第一,全面加强成本预算管理工作,经济管理的第一步就是成本预算,成本预算在整个经济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公路工程的成本预算工作包括公路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以及施工中所需的所有经济费用。预算工作的合理有效性,也直接关系到其财务管理工作。在公路工程施工中,需要严格履行预算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预算成本和实际所需成本不会出现较大的出入。这样也起到了对实际施工成本的管控作用,第二,加强材料管理。在公路工程施工时所需的原材料的采购、检验等工作管理不到为,存在一些采购人员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行为,购买一些质量差的产品或材料,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如果使用了这些原材料,就会埋下隐患,影响公路工程的质量。所以必须加强对采购部门人员的管理,制定和完善材料采购的相关管理制度,对采购的原材料的数量和质量要进行严格的控制。第三,加强设备管理。公路工程的施工除了人员和材料之外,机械设备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就必须对机械设备的数量和日常的维护的费用进行严格的管理管控。对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修情况都必须要有详细的记录。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费用的支出,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3.3不断完善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体制

完善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体制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以法律为依托来进行有效的经济管理,只有得到法律的保障才能切实提升经济管理的质量,才能使公路建设工程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要想落实经济管理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不断完善和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在国家法律的保障下,全面提升公路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关法律还需要明确规定财务部门人员职权所在和责任所在,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一些矛盾纠纷问题,这样才能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其次,不断完善经济管理的规章制度,才能使相关执法人员在工作中有法可依,尤其在遇到一些执法困难的情况下,能够依靠法律法规去有效执行。保障经济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最后,不断完善经济管理的工作标准。公路经济管理工作的每一个步骤环节都必须有详细的工作标准,明确规定出所有项目的具体负责事项,并且要对每一个项目都严格的管理。从而提升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质量。有效避免了一些财务管理问题的发生。

篇5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趋势;现代

环境艺术除了包括日常环境美化设计的室内设计之外,还涵盖了建筑的地景艺术、景观艺术、偶发艺术等等。换句话来说,环境艺术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能看见的所有景观、事物都有关,它包含了自然界中的一山一水,一树一木,市政设施和人文建筑等等,甚至连我们所穿的服装也都包含在环境范畴内。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文化水平也在提高,人们在精神上对审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这种情况,对公共环境艺术设计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是十分重要的。

一、我国现代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趋势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我国的工业开始发展,社会经济水平开始提高,付出的代价却是自然环境受到了历史上以来最大的伤害,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这些情况甚至影响到了全球的生存环境,在此基础上,在能源方面的问题也开始凸显,人们逐渐的开始认识到资源和环境的重要性,各国的环境设计大师的作品开始趋向于以保护环境为主题。

二、我国当前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

1.城市环境管理模式不合理,使环境艺术设计产生局限性

城市环境管理对环境艺术设计有着直接的影响。以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城市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大家各司其职,例如市政管理只管理道路交通,环卫部门只对环境场所进行日常维护。这是一种纵向的管理方式,但就是这种纵向的管理模式的不合理,使日常管理与公共环境设计之间很难协调统一,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局限性,造成了城市环境设计的水平低,没有系统性。

2.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与设计中的自然因素不够协调

通过对我国传统的园林设计进行研究不难发现,我国一直对自然与环境进行融合,使之相互间处于和谐的关系,但公共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自然与环境的和谐的关注明显不够,甚至不能正确的处理自然与建筑功能间的联系与关系。通常情况下,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集中了各种高科技材料和技术的应用,却忽略了自然资源在其中的比例,这就导致现在的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不能有效结合自然,最终的结果就是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在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表现的不够协调。

3.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方法过于单一,没有体现时代性,没有展现地方性风格

我国近几年的时间里,广泛的使用简单化的大草坪设计方法,以及帽子工程等方法,这导致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没有现代艺术的特色,人们频繁的模仿陈旧的设计观念,使城市中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没有地方性,不能体现时代感。

4.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缺乏公众的参与

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研究,可以发现,不管是广告设计还是绿化设计,或者是建筑设计,他们都是由个人和私营单位进行设计的,设计作品的过程中没有征求公众的意见与想法,将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变成了个人展示的舞台,设计作品中个人意志较多,不能满足公众的审美要求。

三、我国公共环境艺术设计问题的对策和相关建议

我国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在不断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设计界对以上所述的各种问题已经开始关注和重视。一些专家学者指出,进行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要对各种有关公共环境的学科进行融合,同时应该加强建筑设计师与艺术家之间的互动。在此基础上,使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能够达到美化社会环境,净化人们视野的作用。

1.通过各方面协调,充分的引导公众参与到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

近几年来,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日趋复杂,这决定了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有多方进行协调合作,让公众可以积极的参与了公共环境的设计中,从而达到公共环境美化的目的。在对这一方面实施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在设计前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深入地了解公众的建议以及他们的审美需求,并对调查来的资料进行分析,最终形成设计作品。这样的作品不仅能满足对公共环境的美化,同时能满足公众的审美要求。

2.建立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咨询机构

城市艺术设计咨询机构是时代的产物,这是从现代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方面考虑,以及提高公众居住质量方面考虑的最终结果,将城市环境艺术的管理与设计进行协调统一,才能够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环境艺术作品,使所设计的作品成为这个城市的形象和标志,有效的改善公众的生活环境质量。

3.在设计中充分结合高新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人类正处在一个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也应该充分的运用高新科学技术,对人文背景和环境特色进行表现。

4.重视地方性文化,采取地方特色的文化设计

每个地方的发展历程不同,所拥有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背景都不同,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想要在设计作品中充分的表现出这个地方独有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就必须再进行设计前,充分地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够在设计的作品中充分的、有效的融合当地的特色,进一步实现自然、文化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四、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公众的日常生活范围在扩大,涉及到的方面也越来越广泛,同时,对公共环境的要求也变得多样化,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社会中还有着儿童老年和一些弱势群体,良好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产品可以满足不同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需求。所以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应该以人为本,更加的人性化。

参考文献:

[1]张伟.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