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公共经济问题范文

公共经济问题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3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公共经济问题,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公共经济问题

篇1

关键词:公交企业 市场化 经济性

城市公交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脉,它不仅维系着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转,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有全局性的影响。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城市公交行业,历年来一直属于“政策性亏损”行业,公交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也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内部条件的制约,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的不断扩大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城市公交企业改革的紧迫性日益突出。

目前我国的公交企业在市场化进程中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而其中经济问题是城市公交企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对公交企业市场化进程中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对指导公交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公交企业的特性

(1)公益性。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任务是:以营运为中心,组织和经营城市公共交通业务,努力为乘客提供安全、方便、迅速、准点、舒适的乘车条件。因此按照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城市公交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公交企业承担了政府在城市客运中为社会服务的功能,这就决定了城市公交企业是一个公益性企业,公益性是它的根本特性。公交企业必须首先保障社会效益,不能以盈利最大化为企业的目标。

(2)市场性。作为一个营运组织,城市公交企业也有一般企业经营的特点。但由于公交企业具有特殊性,因此企业实际上进行的并非真正的市场竞争,而是非完全的市场经营。不以盈利为目的并不是要求企业不能追求经济效益,而是要在必须优先保证社会效益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地寻求经济性,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生冲突时,企业必须牺牲经济效益。

(3)垄断性。从城市的总体政府管理角度出发,不可能允许许多的企业进入到公交客运中去,因此就造成了城市公交客运线路面向服务对象具有一定垄断性。这种垄断性主要体现在当政府管理部门批准了某一家公交企业经营管理某一条客运线路时,就不可能再批准其他企业去运营完全同一条线路。

2、我国公交企业普遍存在的经济问题

当前,我国很多的公交企业在市场化进程中都存在严重的经济问题,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公交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瓶颈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城市的综合发展。

(1)为促进公交的优先发展就必须有大量的投入,但受公共产品特性的约束,这种投入不可能在短期内通过票价收入加以弥补,其中所形成的亏损,必须由政府买单。但是目前,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管理者,对城市公共交通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片面强调推向市场,给予公交企业的补贴较少,很多企业入不敷出,负担较重。

(2)很多公交企业经营资金不足,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的比例失调,车辆设施、设备老化,企业更新改造任务艰巨,急需大量资金投入。

(3)公交企业的人力资本管理跟不上时代经济的发展,公交员工工作辛苦报酬低,已严重阻碍公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由于历史原因,多数企业社会负担重,富余人员多,历史包袱沉重。

(4)城市公交价格与成本严重背离,公交票价严重违背市场原则,企业资金和发展后劲不足,使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下经营,企业经营困难。

3、提高公交企业经济效益的建议

(1)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公共交通规制体制。作为政府部门,要切实做到政企分开,实现“三种职能”,即政府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公交企业所有者职能和公交企业经营者职能的分离,政府部门要一方面强化自身的监管职能,完善监管机制,切实维护公共交通市场秩序,保证公共交通的有效供给,另一方面,也要调整公交市场结构,促进合理有序竞争,通过实施公交线路的特许专营制度,保障合法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要改革当前的公交价格规制体制,在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考虑企业经营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核定公共交通票价,并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公交价格管理的法律体系;同时,政府要加强对公交企业提供财政支持,对基础设施的配制、更新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2)健全内部资金管理制度,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公交企业要强化固定资金管理,做好固定资产投资的预测和决策,应监督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无损,提高固定资产使用率,正确核定固定资金需要量;加强企业流动资金管理,建立高度集中的资金调控中心,核定流动资金需要量,加强流动资金的预算管理,明确资金责任,加强物资周转,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坚持事前控制,及时调整库存结构,合理使用资金;在加强资金控制和审核的同时,财务部门要尽量减少企业资金的滞留,最大限度地利用资金,使每笔闲置资金都能获取最大的收益,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3)减员增效,通过科学的薪酬管理系统强化管理。要一方面以降低管理成本为中心,根据精干、高效、协调,有利于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原则,结合企业实际,合理设置企业党政机构及人员。选择以精官简政为切入点,实行竞争上岗、择优上岗,裁减臃肿和不必要的职能部门,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效精干的职能机构。同时,另一方面,要通过改革和完善薪酬制度,要建立科学的、合理的激励机制,从而发挥薪酬的最佳激励效果。通过建立现代公司制度,推行员工持股,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调动员工关心企业发展的积极性,激励员工高效工作,以造就一支高效、稳定的员工队伍,从而实现公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依靠科技进步,降低运营成本。要通过采取经济、技术等方法,降低公共交通的运营成本,提高车辆利用率。政府可以鼓励公交公司采用新的技术促进公交智能化,提高公交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如实施无人售票制电子收费、运行智能运调系统实现公交区域调度、研究试用天然气动力系统、在公交车辆上普遍安装卫星定位装置等等。

4、结语

城市公交企业进入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公交企业通过进行市场化改革,在保证公益性的同时实现自身的经济性,对于公交企业的发展以及城市的综合建设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肖琳.浅议公交企业的资金管理[J].交通财会,2007(2).

篇2

    自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次贷危机迅速变成了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全球范围内众多的基金公司、投资银行、商业银行纷纷倒闭,全球经济进入严冬。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中央出台了4万亿救市的计划,制定了十大产业振兴计划,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消费、刺激内需。各地方也积极配合政府的号召,各种刺激内需的方法纷纷出台。然而中国经济问题是否只是单一的内需不足问题,这种内需不足是否只通过简单的刺激就可以解决?关于如何看待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发生的问题,目前有几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是,目前中国经济的问题是由世界或美国的经济危机引起的,持这种观点的人数是最多的。第二种看法是,在美国经济危机发生前,中国经济就已经存在问题了。着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就持这种看法。在他看来,由于中国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旧发展方式中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因此,即使没有这场经济危机,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会出现问题。第三种看法是,认为目前中国经济的问题与世界经济危机没有什么太直接的关系,造成目前出口困难的原因与其说是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不如说是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社会学界的孙立平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第四种看法,即认为,目前中国经济的问题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即经济危机导致的世界经济整体下滑,外部需求减少,出口困难;内因则是我国处于从生活必需品时代向耐用消费品时代的转型过程,而这个转型却迟迟转不过去,由此造成在外部需求萎缩的情况下,国内市场消化不了如此多的产能,整个中国经济进入严冬时期[1]17。我个人基本同意孙立平教授关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论述,但认为,这种内因更是城乡二元结构———这一结构性硬伤———造成的畸形的国内需求市场。从这样一个角度看目前中国经济出现的问题,可以得出:尽管我们目前的问题是由美国的经济危机引起的,但我们现在所面对的问题,其实更类似于传统经济危机中的问题。故中国目前发展遭遇的困境,与其说是经济问题,不如说是社会结构问题,是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体制造成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缺位以致农村市场需求发育不足的问题。

    二、以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构筑走出经济危机的坚实基础

    一直以来我国的主要目标就是建构一个现代国家所必需的现代工业体系。为实现这一国家目标,大量从农村汲取资源,通过农业税、“剪刀差”等形式将大量的农业积累转为工业积累,并采取“城乡分治”的管理体制,即以户籍制度为核心在城市和农村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和体制,实施城乡不同、工农有别的国民收入和利益分配格局,从而形成了迄今为止还存在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这种城乡之间的差距不仅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上,更反映在政府提供的公共医疗、义务教育、最低保障等基本的公共产品上。例如,多年以前城市就已经普及的医疗保障,农民居民却只是最近两年才享受到农村合作医疗的照顾,并且还没有普及。另外,农村居民收入中的一项重大支出就是教育,义务教育经费的不足,使农村居民自己承担大部分的教育费用。这种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严重失衡,使农村居民、尤其是农村贫困群体难以获得基本的公共服务,由此严重限制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这种由于畸形的社会结构导致的内需不足,需要通过社会改造、社会改革、社会进步才能有所改变,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我们国家的今天就是要通过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来完善社会结构、构筑走出经济危机的坚实基础。

    第一,利用经济危机的机会加大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是与农业生产过程直接相关的各类生产性消费,农业生产严重依赖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保障。另外,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还可以有效地提高私人产品的边际投资产出,农民可将节省的资金投入到其他生产经营活动中以增加收入,从而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扩大市场的有效需求,进而刺激和拉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据测算,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对农业总产值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产出弹性系数为0.643,即每增加1元的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农业总产值将增加0.64元。并且,这个贡献具有长期边际收入效应[2]59。但是,我国在这一方面的投入却严重不足,就拿对农业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水利设施来说,改革开放30年来几乎没有进展。据水利部统计,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相继建设各类水库827座。而数据显示,从1949年至1979年的30年间,我国共建成大、中、小(10万立方米以上)型水库8.6万座。截至目前,全国已累计建成大中小型水库87085座。827对比87085,30年来我国农田水利一直处于“吃老本”的状态[3]256。且这些水利设施多数年久失修,几乎不能使用,每年数千万亩的耕地受旱就充分反映了这一情况。现在农村居民大多数都要自己打井、自己购买水泵、水管、电缆等设备,这一套下来要花掉两千元左右,使种地的成本大大提高,不少地区出现抛荒现象。这不仅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影响了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大大降低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加大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短期就可见到的效益就是可以解决大量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避免失业危机,并使其保持一定的消费能力。金融危机发生之初,农业部调查给出的失业民工人数为2000万。如此大数量的人群重新返回那因为不能满足他们的生活而使他们被迫离开的乡村,如果再没有工作,就更恶化了他们的生活。如果利用这支庞大坚实的劳动力队伍大力进行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但可以为农村以后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还可以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另外,他们通过建设工作获得收入,也可以保持一定的消费能力。有了工作,人们就可以对未来有一个稳定的预期,这客观上也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平稳恢复。

    第二,利用经济危机的机会加大农村社会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农村社会性公共产品供给主要包括义务教育、文化、卫生、医疗、体育等社会事业、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以及计划生育、行政法律等。与生产性公共产品相比,农村居民享受到的社会性公共产品供给更是少之又少。可怜的九年义务教育到了农村地区也大打折扣,不仅教育条件差,而且农民自己承担了绝大部分的教育费用。其它的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更是没有。其次,在其它国家都是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却只有城市居民才能享受到,8亿农民只能自己攒钱自己保障。几十年来农村居民一直怀着“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的忐忑心理,生活在“小病靠挨,大病等死”的处境里,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别有病,否则一人有病、全家致贫。另外,大多数农民没有可以依靠的社会养老体系,老年人的生活主要依靠土地上的劳作和子女的供养。农村居民惧怕变老,惧怕生病。上学、医疗、养老成了农村居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使他们不敢花钱,也没有钱可花。这不仅使农民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更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在出口严重受阻,内需尤其是广大农村市场的需求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的情况下,建立惠及广大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就成为下一步经济发展的关键。通常我们都会以为,社会保障要花钱,必须等到经济繁荣、政府财政收入比较多的时候才有能力进行社会保障,这也是我们在社会保障领域经常听到的声音。然而,在30年代大萧条中,美国的经济状况也很糟糕,政府财政收入状况也不好,然而却坚定的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结果社会矛盾不但没有激化,反倒为走出大萧条和美国之后的迅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什么会这样?其直接原因是穷人借此度过了经济危机,人们建立起了对未来的稳定预期,人们可以花钱了,这就解决了生产过剩和产品积压的问题,而这恰恰是传统经济危机的重要问题。这同样也是目前我国经济危机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篇3

 

关键词:供水企业 经济统计 问题 策略

经济统计工作对供水企业的基础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保证整个企业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然而在当今形势下,经济统计工作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这成为供水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经济统计工作对供水企业运行的重要性

1.1统计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统计管理工作把提供有效信息作为目标,涵盖公司生产、财务、消耗等综合数据,为企业领导决策分析和管理提供切实可靠的数字依据。

1.2统计工作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组织均衡生产,对生产进行控制,提高协调能力,这些都是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环节。企业要想实现高速、高效生产的目标,就必须重视生产的连续性、均衡性、协调性、经济性和平衡性等控制问题,同时,也必须依靠及时、准确、安全、可靠地信息。依靠这些信息分析生产情况,研究生产条件、生产任务和生产时间三方面的综合因素及动态平衡,从而为企业提供进行生产控制的有效依据和建议。

1.3统计在挖掘企业内部潜力中的指导作用

供水企业要实现高产、低耗、优质、增效的目的,就要重视挖掘内部在节能降耗、生产能力、技术改进、组织管理和人才开发等方面的潜力,并且在充分发挥统计指导作用的前提下,才能不断挖掘这些潜力。因为,发现潜力依赖统计调差,认识潜力依赖统计分析,挖掘潜力依赖统计督促。企业可以以挖潜为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广泛搜集同类企业的技术改进和各种指标水平等情况,并结合实际情况展开横向和纵向对比,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指导企业的挖掘活动,提高挖潜水平。

2.供水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2.1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的形势,统计工作存在不少问题,甚至在一些方面还会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统计数字不准确;统计计算方法和口径不明确;基层单位报表不及时,影响汇总时间;统计分析研究工作的开展不平衡;具有份量的分析研究不多。具体来说,供水企业经济统计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1统计队伍不够稳定

基层单位对经济统计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大部分统计员经常更新,流动性大,容易导致新任统计员对统计口径缺乏统一,进而影响统计报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严重影响报表质量。

2.1.2统计人员的素质不高

基层统计人员大部分是兼职,并不具备专业知识,只会搞数,但是不懂数,更不会用数,往往不能写出较高水平的分析,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影响经济统计工作和供水企业的正常运营。

2.2解决方法

2.2.1责任人制

在每个单位选出统计报表责任人,其负责本单位具体的统计报表任务,如日后出现迟报现象,便可与其取得联系。此外,以文件形式将统计人员的岗位职责、报表要求、统计工作制度和指标解释下发到各个单位,由负责人统一管理和掌握,以利于在更换统计员后,迅速掌握统计口径,保证上报数据的质量。

2.2.2重视培训

定期采取多种形式对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在规定时期内对统计人员进行轮训,提高其业务水平。令统计人员熟练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以及各类报表的编制技巧,了解新知识尤其是统计整理与统计分析技能、现代统计调查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令他们在懂数字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新问题及新情况。此外,还要经常组织统计人员召开统计工作经验交流会,可以到同类或兄弟单位参观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3.充分发挥供水企业统计职能作用的建议

3.1加强统计职业道德教育

统计职业道德是从事统计工作人员应该履行的行为准则,它关系到统计人员的思想状况、凝聚力、工作态度、业务素质,关系到统计队伍的稳定性以及统计事业的兴衰。它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实事求是,这是统计工作的灵魂,也是真个统计工作职业道德的核心;服务社会,统计信息服务于社会,如果不注意经济统计职业道德建设,就很容易造成信息垄断,令统计失去原本意义;保守秘密,这是统计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一个统计人员必须遵守的重要一项。

3.2强化统计分析,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统计分析需要利用各种统计数据,开

展深入调查研究,对供水企业全部或局部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统计活动是一个重要阶段,是发挥统计整体功能的重要途径。所谓整体功能,是指信息、咨询及监督,其中每一项都不能离开统计分析。提供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和实用性,只有通过统计分析才会体现其价值。统计咨询与监督的目的是为科学决策提供建议策略,揭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对统计资料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等综合加工及分析研究。

3.3加强统计信息管理

信息对供水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生存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统计的各项具体作用都是在统计信息的基础上派生的,随着现代信息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已经进入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因此,健全统计信息网络建设,加强统计信息决策功能,令其尽快适应供水企业自身的特点。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统计已发展成一门社会科学,并广泛应用于各领域。提供统计信息及咨询服务是统计工作的目的。供水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充分发挥统计的作用,把统计工作纳入到各部门,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促进企业的协调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静.供水企业经济统计工作浅见[j].职业,2009(30)

[2]魏建红.影响供水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5(2)

篇4

一、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京津冀三地政府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资,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由干京津冀三地财力差异,转移支付制度不健全等因素,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仍面临许多问题。

(一)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呈现二元结构

京津冀处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然而内部经济仍有两元化问题。北京、天津两地发展迅速。2015年北京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968.6亿元,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6万元。天津市2015年生产总值16538.19亿,人均生产总值12万元。然而河北省2015年GDP为29806.1亿元,人均GDP只有4万元。河北省经济以基础工业和低附加值服务为主,京津地区经济以现代化工业和高附加值服务业为主,北京天津和河北地区二元经济结构十分明显。

京津冀二元经济结构会导致基本公共服务的二元结构,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科教文卫建设,北京天津和河北都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公共服务上的差距使河北地区人才的流失加剧、经济发展缓慢,影响财政收入和支出,导致基本公共服务资金不足,无法有效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当地经济发展更加困难。

(二)京津冀三地公共服务资源存在悬殊差距

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差距,延伸在公共服务领域,差距依然明显。从人均支出来看,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支出,河北仅为京津的1/2和8/1。从公共储备来看,每百万人口拥有的三级医院数量,北京为3.2所,天津为2.9家,河北仅为0.9家。再如211高校的拥有两,北京与24所,天津市有3所,而河北省唯一一所河北工业大学还位于天津境内。三地在公共服务资源上差异明显。

(三)以交通建设为典型的基础设施问题显著

京津冀各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很快,大部分城市的投资增长率都在15%以上,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但由干没有统一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京津冀地区的基础设施津设环存在许多问题,其中交通设施建设显得尤为突出。交通网络不完善,断头路多,高速公路收费混乱情况严重。

二、制约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症结障碍

(一)三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差距过大

受我国现行财政体制的制约,公共服务的供给多是由地方财政资源的投入和分配决定的,京津冀三地财政能力差距大,而且三地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差异很大,从数据上分析,河北在基本公共服务事业上支出比例很大,但受财政总支出限制,总量低于北京天津,这加剧了三地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二)各级政府事权与财权不匹配

在我国,中央与地方对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分担比例失衡明显,中央拥有大部分的财权而对基本公共服务所承担的责任却很少,相反,地方政府缺乏足够的财权却承担大部分的基本公共服务责任,造成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不统一。这种财政分权体制,不仅影响政府支出结构,也会造成区域内公共服务供给不均。

(三)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单一市场化不足

目前,京津冀公共服务供给仍旧比较单一,市场化水平不足,而区域经济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明显,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公共服务需求层次和公众偏好差异,加剧了均等化需求整合的难度,这也对政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措施

(一)建立强有力的协调组织机构

基干我国国情,综合考虑京津冀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源差异和公共服务不均等等因素,借鉴伦敦城市群和东京都城市群为代表的中央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协调模式,可以将现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升为中央政府主导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委员会”,从而破京津冀之间的行政壁垒,推动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实施区域税收协调制度

运用区域协调税收政策,通讨对税收政策的调整,促进京津冀地区之间的有序发展。加快建立税收利益协调制度,京津冀三地在保证避免重复征税、防逃避税收和税收竞争的基础上,协商制定统一的税收补贴、税收优惠政策,给区域内企业发展提供公平的税收环境。

(三)完善区域转移支付体系

完善京津冀区域内转移支付体系,首先要解决转移支付法制化问题。京津冀三地应加快转移支付地方性法规的制定,明确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界限,为转移支付体系的建立提供法律依据。其次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必须拓宽转移支付的融资渠道,综合考虑三地的财政状况,可以运用预算专项列支的方法确定资金转出地区;通讨税收优惠和财政返还,吸讲社会资本参与横向财政转移支付;还可以通过发行财政转移支付彩票,弥补资金不足的问题。

篇5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趋势;现代

环境艺术除了包括日常环境美化设计的室内设计之外,还涵盖了建筑的地景艺术、景观艺术、偶发艺术等等。换句话来说,环境艺术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能看见的所有景观、事物都有关,它包含了自然界中的一山一水,一树一木,市政设施和人文建筑等等,甚至连我们所穿的服装也都包含在环境范畴内。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文化水平也在提高,人们在精神上对审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这种情况,对公共环境艺术设计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是十分重要的。

一、我国现代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趋势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我国的工业开始发展,社会经济水平开始提高,付出的代价却是自然环境受到了历史上以来最大的伤害,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这些情况甚至影响到了全球的生存环境,在此基础上,在能源方面的问题也开始凸显,人们逐渐的开始认识到资源和环境的重要性,各国的环境设计大师的作品开始趋向于以保护环境为主题。

二、我国当前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

1.城市环境管理模式不合理,使环境艺术设计产生局限性

城市环境管理对环境艺术设计有着直接的影响。以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城市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大家各司其职,例如市政管理只管理道路交通,环卫部门只对环境场所进行日常维护。这是一种纵向的管理方式,但就是这种纵向的管理模式的不合理,使日常管理与公共环境设计之间很难协调统一,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局限性,造成了城市环境设计的水平低,没有系统性。

2.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与设计中的自然因素不够协调

通过对我国传统的园林设计进行研究不难发现,我国一直对自然与环境进行融合,使之相互间处于和谐的关系,但公共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自然与环境的和谐的关注明显不够,甚至不能正确的处理自然与建筑功能间的联系与关系。通常情况下,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集中了各种高科技材料和技术的应用,却忽略了自然资源在其中的比例,这就导致现在的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不能有效结合自然,最终的结果就是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在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表现的不够协调。

3.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方法过于单一,没有体现时代性,没有展现地方性风格

我国近几年的时间里,广泛的使用简单化的大草坪设计方法,以及帽子工程等方法,这导致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没有现代艺术的特色,人们频繁的模仿陈旧的设计观念,使城市中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没有地方性,不能体现时代感。

4.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缺乏公众的参与

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研究,可以发现,不管是广告设计还是绿化设计,或者是建筑设计,他们都是由个人和私营单位进行设计的,设计作品的过程中没有征求公众的意见与想法,将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变成了个人展示的舞台,设计作品中个人意志较多,不能满足公众的审美要求。

三、我国公共环境艺术设计问题的对策和相关建议

我国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在不断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设计界对以上所述的各种问题已经开始关注和重视。一些专家学者指出,进行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要对各种有关公共环境的学科进行融合,同时应该加强建筑设计师与艺术家之间的互动。在此基础上,使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能够达到美化社会环境,净化人们视野的作用。

1.通过各方面协调,充分的引导公众参与到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

近几年来,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日趋复杂,这决定了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有多方进行协调合作,让公众可以积极的参与了公共环境的设计中,从而达到公共环境美化的目的。在对这一方面实施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在设计前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深入地了解公众的建议以及他们的审美需求,并对调查来的资料进行分析,最终形成设计作品。这样的作品不仅能满足对公共环境的美化,同时能满足公众的审美要求。

2.建立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咨询机构

城市艺术设计咨询机构是时代的产物,这是从现代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方面考虑,以及提高公众居住质量方面考虑的最终结果,将城市环境艺术的管理与设计进行协调统一,才能够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环境艺术作品,使所设计的作品成为这个城市的形象和标志,有效的改善公众的生活环境质量。

3.在设计中充分结合高新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人类正处在一个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也应该充分的运用高新科学技术,对人文背景和环境特色进行表现。

4.重视地方性文化,采取地方特色的文化设计

每个地方的发展历程不同,所拥有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背景都不同,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想要在设计作品中充分的表现出这个地方独有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就必须再进行设计前,充分地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够在设计的作品中充分的、有效的融合当地的特色,进一步实现自然、文化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四、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公众的日常生活范围在扩大,涉及到的方面也越来越广泛,同时,对公共环境的要求也变得多样化,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社会中还有着儿童老年和一些弱势群体,良好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产品可以满足不同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需求。所以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应该以人为本,更加的人性化。

参考文献:

[1]张伟.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4).

篇6

关键词:工程经济分析;公路建设;重要作用;特点

中图分类号:U4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一、工程经济分析的特点

(一)影响因素多,立体性强

1.工程经济分析是工程技术、经济学与管理学相互渗透并在它们边缘上发展起来的结合体。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对一项工作进行经济分析,不仅要考虑工程的技术特性。还要全面地、辨证地考虑经济因素和其他影响因素,尤其是人的因素。

2.工程经济研究的范围涉及到工程建设的决策、设计、竣工验收、运营管理等整个寿命周期的全过程,在建设的各个阶段通过技术经济分析论评选出最优方案,达到技术工作经济化的目的,所以说,工程经济分析具有立体性。

(二)实用性

工程经济主要研究工程建设领域中技术工作的经济问题及处理这些经济问题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工程经济中的科学理论来源于实践,又用于指导实践,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三)定量性

工程经济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经济分析的根本要求,是对项目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活动提出明确的数撼观念,进行价值判断。一切工艺技术方案、工程方案、环境方案的优劣都应尽可能通过计算指标将隐含的经济价值揭示出来,对于实在无法量化的经济要素辅以定性说明。

(四)比较性

工程经济研究的不是技术的改进和创新,也不是经济原理的追寻和探索,而是在现有技术条件的基础上,运用已知的较成熟的经济原理对工程建设各阶段进行多方案比较,从中选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最佳方案。

(五)预测性

工程经济分析是在一项工程活动之前进行的,具有预测性。它通过多种科学手段对将要发生的工程活动进行预测,力图达到与实际的最大接近,但并不完全等于实际,所以在经济分析中还要进行不确定性分析,找到敏感性因素和风险较大因素,分析其发生的概率和变化范同以及由此引起的经济分析效果的改变,以更好地把握实际活动。

二、工程经济分析的内容

工程经济分析分为微观经济分析(或称财务评价)、宏观经济分析(或称国民经济评价)和不确定分析。

(一)微观经济分析

微观经济分析,即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现行价格。分析、测算项目的效益和费用,从项目的财务角度考察项目的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等财务状况,对项目的财务可行性进行评价。其主要作用在于衡量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

(二)宏观经济济分析

宏观经济分析,即是将拟建项目置于国民经济大系统之中,按照资金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分析项目的国民经济特征,揭示项目的社会经济本质。从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角度考虑,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以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宏观经济分析是项目经济分析的核心。

(三)不确定分析

不确定分析是研究各种经济参数发生变化时,经济分析结果的变化情况和变化范围,估计经济分析结果所面临的风险,为投资决策提供风险分析的资料和结果,以避免投资决策失误。不确定分析是工程经济分析中的重要内容。

三、公路工程项目经济分析的特点和研究内容

公路工程项目属公共事业投资项目,与一般工程项目不同。公路工程项目经济评价有其自身的特点,表现在公路工程项目效益分布广泛,定量计算比较困难,项目使用期限长,这期间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变化较大。这种情况使公路工程项目评价中的效益和费用计算非常困难,也使公路工程项目经济评价变得复杂和困难。因此,有必要系统地分析公路工程项目经济评价过程,建立统一的评价模式。公路工程项目经济评价是从经济角度来考察项目的合理性,其实质是通过确定预测公路项目建成后将获得的效益及付出的代价,选择合适的价格计算效益和费用的大小,用评价指标判断项目或方案的优劣。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费用效益分析

公路工程项目的费用是指项目建设及使用期间的各项投入,包括项目的工程建设费用、项目使用后的维护费用和大修费用。公路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是指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和使用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实际成果和利益,包括产品、劳务及影响等。公路工程项目属于公共事业项目,为整个社会提供运输服务,其经济效益包括的范围广泛,遍及项目影响到的所有区域,这给确定公路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带来了困难。确定公路项目经济效益的方法是采用“有”“无”对比法,即将有公路项目和无公路项目时的各种费用及利益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出有项目时的经济效益。

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可以划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是指项目为道路的使用者带来的效益,包括以下三方面:

1.营运费用节约效益。由于项目投人后引起道路条件和交通条件的改善,给道路使用者带来的各项营运费用的降低额。

2.时间费用节约效益。项目使用后,由于道路条件、交通条件的改善,缩短了车辆的行驶时间而带来的效益。

3.事故费用节约效益。项目使用后,改善了道路条件、交通条件,使交通事故减少,和无项目情况相比,由于交通事故减少而避免的损失即为事故费用节约效益。

间接经济效益是指公路项目对沿线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主要包括生产运输合理化效益,工业发展效益,资源开发效益,流通经济合理化效益,市场区域扩大效益,分散城市人口效益。

(二)价格分析

价格是影响项目经济评价的重要因素,是衡量项目的费用和效益大小的尺度。在项目经济评价中,选择合理的价格体系是作出正确经济评价的前提。在公路工程项目经济评价中,需要对一些资源的实际 价格进行调整。调整的方法是采用影子价格,即对公路项目耗用的资源中,价格偏离价值严重的资源价格进行修正。

(三)经济评价指标

在公路工程项目经济评价中,一般采用以下四个评价指标:经济净现值指标、经济内部收益率指标、经济净现值率指标和投资回收期指标。

四、公路工程经济评价常用方法

公路工程项目与一般的工程项目有相同的地方:都需要通过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等严格的审批程序,批准后消耗一定的建筑材料形成固定建筑物。公路工程在经济性分析时,许多国家基本上还是借鉴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方法。我国对公路工程项目的经济分析起步较晚,在公路工程的建设中,经济评价主要是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技术经济论证方法。

五、工程经济分析的意义

时代的发展,使我国公路建设出现了新的特点,建设规模扩大了,投资增加了;公路建设项目作为一项高投入、高产出、高科技的大型建设项目,对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福利等方面影响巨大。因此,要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对此进行经济分析,把有限的资源用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好的建设项目,最大限度地避免风险,提高投资效益。

六、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工程经济进行分析。对公路工程经济分析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风险的发生,从而提高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评估的核心内容和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公路工程建设施工中一定要做好这项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思哲.论公路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审计[J].现代商贸工业,2009(10).

[2]冯黎娜,王建伟.浅谈工程经济分析在公路建设中的重要意义[J].河南建材,2011(03).

[3]肖秋生,任福田,叶彬.公路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方法的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1995(S1).

篇7

局部地区生产要素供需不平衡矛盾。今年以来,由于经济增长加快,特别是高耗能产业发展过快,加上部分地区输配电网不配套,以及主要江河来水偏枯和原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电力供需矛盾加剧。

据了解,全国部分地区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电力紧张。预计进入夏季用电高峰期后,紧张状况将更为加剧。

现阶段,铁路运力尚不能完全满足货物运输的需要。在客货运输高峰时段,以及边远地区和内陆口岸省区,运输矛盾比较突出。

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与加工行业生产需求矛盾。今年以来,石油、化工产品、钢材、焦炭、棉花、羊毛等部分重要生产资料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

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一季度,生产资料平均价格同比上涨6.6%,其中石油及制品价格上涨了29.5%,化工产品价格上涨了8.4%,钢材价格上涨10.8%。

部分钢材品种价格涨幅过高,对下游企业生产经营产生影响。

由于棉花产量下降,国际国内棉花供求趋紧,棉花价格上涨,给纺织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困难。

扩大产品出口与三大压力之间的矛盾。去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出口成效超过预期。今年,我国外贸出口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出口形势“喜中有忧”。

一是伊拉克战争对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和我国经济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二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可能会影响我国扩大出口;三是非典型肺炎疫情对我国今后出口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发展仍不平衡

局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目前的缺电现象,更多地表现为区域性时段性紧张。通过积极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可以有效减少缺电造成的不利影响。

一是加强对电力运行的监测分析和调度安排,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电力供应中的突出问题。在用电紧张地区,优先保证重点用户和居民生活用电,安排好高峰负荷向低谷转移。

二是加强电力管理,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和优化用电方式,同时充分挖掘现有设施的潜力。

三是密切关注违反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高耗能产业的重复建设问题,通过有效措施制约其盲目扩张。

四是加快在建电厂建设进度,抓紧现有骨干电厂的技术改造。输配电系统薄弱地区,要加快配套建设。

五是制定修改高耗能产品的技术标准,积极推广节能、节电技术。

钢铁行业结构不合理。2002年,全国钢和钢材的产量高达1.82亿吨和1.92亿吨,比上年分别增长19.7%和19.6%;同时,净进口钢材1904万吨,国内钢材表观消费量高达2.11亿吨,比上年净增3800万吨。部分省区钢铁低水平产能扩张迅速、产量增长过猛。

我国钢材消费量约占全球的1/4,相当于美国和日本的总和,生产、消费、进口的总量均居世界第一。今年一季度,钢铁行业投资又增长153.7%,部分地区钢材过快增长的势头不减。与此同时,钢铁行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一方面,冷轧薄板、冷轧硅钢片等品种不能满足国内需求,需要大量进口解决。另一方面,以生产螺纹钢、线材等一般长线品种为主的企业仍在扩能增产。一批新上的百万吨级项目,违反项目建设审批程序,既不考虑外部生产条件,也不采取必要的环保和节能措施,单纯追求产量扩张,影响了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

钢铁产量过快增长不仅直接带动焦炭、废钢等原燃料大幅涨价,损害全行业经济效益。同时,也造成一些地区电力紧张、运输困难。更严重的是影响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

从目前市场情况看,部分品种钢材的社会库存量较大,对市场形成压力。华东等地价格已经出现明显回落。冶金企业一定要紧盯市场,根据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在当前产能已经很大的情况下,再盲目投资有较大风险。

电解铝行业出现盲目发展势头。2002年,我国电解铝生产量435万吨,比上年增长26.3%,销售量为414万吨,供大于求。同时,氧化铝资源短缺,2002年我国氧化铝进口量为457万吨,比上年增长36.4%。由于电解铝产能增长过快,今年以来国内氧化铝进口量剧增,导致国际市场价格大幅上扬,电解铝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但仍有一些地区和企业在准备大规模扩大产能,盲目扩张势头不减。这种趋势必将加剧原料供应和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造成企业效益大幅下降。

篇8

工程项目部是工程的主导,其管理方式和效率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利润水平,所以在项目开始时就必须成立一个人员搭配合理、管理模式高效的工程建设项目部。高效的管理模式即要把投资成本作为管理的核心,按照工程项目建设的规律,合理利用当地资源,通过合同管理的平台,有计划有组织地控制和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合理安排在岗人员,以实现项目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值得注意的是,实现工程项目的经济管理的目标,必须简化工程项目部的内部组织机构,实行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即一体一级,把整个工程项目部分为合同部、项目经理部、安质部和工程技术部。这样可以避免一个部门受多头领导造成的效率低下的问题。曾经有某工程项目部下设集团指挥部、公司指挥部、南岸及北岸两个工区,整个项目部员工多达200人,而且每一级都有相应的“三部一室”,结果不仅实际管理效果不佳,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后来该公司对项目部进行重组,实行一体一级的管理模式,整合后项目部工作人员缩减三分之二,节省下来的员工工资就多达近千万元,不仅如此,整合后项目部员工的人均劳动生产率都大幅提高。自从施工现场实行景观管理后,现场施工就采取劳务分包的方式,各施工队伍自行组织施工,项目部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对工程安全、质量和进度进行协调、监督和指导。

二、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提高工程经济管理水平的关键

建筑工程本来就工程量大,施工地点分散,施工队伍情况复杂,因此大部分均采用粗放型的建设方式。这种情况下,完善的管理制度成为提高工程经济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完善的管理制度应包含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两方面的内容。具体而言,工程经济管理制度必须包含机械设备管理、施工现场物资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合同管理、成本管理、索赔管理等内容。通过这些涉及施工各方面的制度,约束并激励管理责任人的行为,明确其责任、权利及义务,保证工程经济管理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三、加强工程成本分析、核算、考核工作

为加强在建工程的经济管理,有效控制工程成本费用,建筑施工企业应该按照我国工程造价的相关法律法规、项目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等明确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的编制方法和计费标准。企业制定成本控制计划后,还必须从组织、技术、经济和合同等方面采取措施,确保工程成本处于可控状态。组织措施即从组织方面保证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例如明确各层次项目成本管理人员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使各级项目管理工作人员都对项目成本控制负责任。技术措施包含招投标阶段技术方案的设计、项目开工之前的施工设计及施工过程中不同技术方案的比较等。[2]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几乎都涉及技术因素,因此技术措施对于强化工程的成本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工程经济管理必须注重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的有机结合。在我国现有建筑市场上,工程造价员大多不参与工程施工方案的制定,造成懂技术的不懂经济,懂经济的不懂技术的尴尬局面。为此,应该充分强调工程师与造价工程师的合作,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确保工程项目施工既科学又经济。经济措施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指工程项目部要通过公开透明的奖惩制度,调动所有员工的成本控制积极性,表现良好者能从中获取相应的经济报酬;另一方面是指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要通过对经营成果的数据分析,发现成本偏差的原因,预测未完工程的施工成本,如存在潜在问题,则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合同措施指参加合同谈判、制定合同条款时充分考虑到控制工程成本的因素。一方面,施工企业在对内劳务分包合同中要尽可能将工程风险转嫁给乙方,使乙方在执行劳务合同的过程中尽职尽责;另一方面,在与业主签订合同时,施工企业要合理划分与业主的权利与义务,力争通过寻找变更索赔点和加大变量索赔力度来增加工程收入,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篇9

1.公路工程科技档案管理手段滞后于公路工程建设发展。公路工程施工单位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已经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建立了信息网络化档案管理,但是对于科技档案管理模式还没有从公路工程建设角度出发进一步完善。公路工程建设的特殊性在于,工程规模大,施工范围分散,涉及到的工种多,施工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运用信息化网络对科技档案进行管理,但是处于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上网并没有在科技档案管理中得到利用。基于公路工程建设网点的分散性,档案管理部门要获得现场资料,如果没有移动通信设备,就无法及时地将竣工资料信息从工程现场传输到档案管理部门,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在进行科技档案编制和整理的过程中,要耗费较大的工作量,且工作成本有所提升,而且还会导致档案资料缺失。2.参建单位没有对科技档案管理以足够重视。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通常会考虑工程造价是否合理,是否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将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经济效益及成本管理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对于工程竣工资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公路工程建设期间所生成的科技档案资料,只要定期进行收集、整理后,进行编目、归档就可以了,所以认为协助档案管理部门完成档案管理工作是在浪费时间而不愿意配合。另外,公路工程从招投标到项目竣工后的验收、最终结算审计等,过程中所生成的档案资料都要进行收集,但是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与工程建设相比,依然存在着滞后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公路工程建设周期长且资料内容复杂,竣工资料门类也相对较多,如果对竣工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没有跟上工程建设的进度,很容易导致竣工资料的缺失,甚至出现高速公路项目通车后,还要消耗人财物进行补齐竣工资料工作,导致档案信息的真实可靠性难以保证,更难以及时地移交档案。

二、高速公路科技档案管理问题的解决途径

1.公路工程科技档案管理创新。新形势下,公路工程适应时展要求建立了信息化电子档案管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完善科技档案管理体制,建立法律约束制度,以使科技档案资料在开放的网络空间中获得安全保障。施工单位应该将档案网络归档系统建立起来,启动自动编制功能,并与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之间建立信息联络方式。比如,工程现场管理人员可以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登录相应的档案管理网络归档系统之后,可以及时地将现场生成的档案资料(变更前后原始资料、甲方及监理方现场口头指示等,为变更索赔提供有力的证据)传送到档案管理部门,但前提是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要能够运用档案管理固定模式,可以将所获得的资料保持其真实性和原始性,现场自动整理为电子档案,以提高科技档案归档效率,而且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工程管理。对于已经归档的档案资料,经过电子化处理后,储存在档案管理数据库中,并做好备份。所有的电子档案实施网络管理,同样都要分密级存档。2.做好科技档案宣传工作,提高科技档案意识。科技档案管理并不仅仅是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而是所有参与工程施工建设的工作人员都要提高科技档案重视程度。因此,施工单位领导要提高科技档案管理重视程度,加大宣传力度,让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明白档案管理虽然是专职档案工作者的管理职责,但是,工程技术人员、施工管理人员等等,都要对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给予支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提高服务意识,主动地进入到工程现场中了解现场工程建设情况,对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所生成的资料都要及时收集。与此同时,档案管理部门人员还可以将《档案法》、国际档案日及《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宣传到位,让基层工作人员认识到档案管理对工程进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性。

三、结语

篇10

关键词: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问题;对策研究

一、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

首先,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公路工程经济管理水平提升,进而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变化下对公路建设的新要求,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公路工程的建设发展与市场经济发展以及市场经济发展引导的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配置等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下,才会推动经济管理的有关概念和内容产生,因此,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在促进公路工程经济管理水平提升下,推动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其次,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工作开展基础下的经济管理水平提升,在维护我国经济稳定发展与提升方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公路工程的建设开展是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下实现的,公路工程建设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部分,公路工程的建设发展及其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必然会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和进步,从而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稳步提升起到较为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通过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促进公路工程经济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与发展,对维护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此外,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开展,在促进公路工程经济管理水平提升的同时,也能够有效满足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需求,从而推动我国公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公路工程建设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一部分,其本身具有较为显著的公益性特征,是以为社会提供服务作为公路工程建设的核心,能够有效改善人们的交通出行状况,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道路交通需求,因此,开展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工作,在促进公路工程经济管理水平提升同时,也能够实现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需求满足,进而促进公路建设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最大作用充分发挥。

二、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对成本核算的覆盖面较为狭窄。成本核算作为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工程资金链管理的重要内容,成本核算工作开展中,其首要前提是从真实、客观的角度对工程成本进行计算和控制,以避免有关成本核算问题发生,对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产生影响。根据我国公路工程成本核算的有关要求和规定,其中就明确提出要求施工单位在正确的成本核算基础上,根据公路工程施工开展的具体情况,对其预算进行合理调整和控制,以确保公路工程建设与管理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公路工程建设发展。但是,结合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开展的实际情况,由于一些施工单位并未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和规定进行公路工程施工建设的成本核算,导致施工管理也不能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对成本进行合理调整,不仅对公路工程施工建设成本的独立核算完成存在不利影响,也会导致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较大差异存在,从而对成本核算在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的重要功能与作用发挥产生影响。其次,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还缺乏较为科学合理的工程建设成本造价管理模式,导致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作用和效果受到较大的影响。成本造价管理作为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成本造价贯穿于公路工程施工建设的全部阶段,对成本造价的控制也要从公路工程施工建设的各环节,针对其具体内容,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在确保公路工程施工建设的成本控制质量和效果同时,对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质量和效果进行保障。根据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实际情况,由于当前多数企业对公路工程的成本造价控制仍以静态控制为主,主要集中在施工材料与人员预算的控制和管理上,对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成本控制以及公路建设完成后养护成本等控制不理想,从而导致其对公路工程整体成本控制中的不利作用产生,最终对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质量和效果产生影响。最后,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还存在着财务监管的力度不足问题,财务监管作为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财务部位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也是其重要的职能责任体现,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在进行不真实、不合理、不合法的开支与不能计入工程成本费用的支出项目监管中,受有关领导部门的支持较小,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开展产生一定限制性影响,导致其在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无法通过有效的工作开展,实现自身的重要职能作用发挥,对公路工程经济管理水平提升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利影响。

三、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有效对策

结合上述对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首先,在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成本核算工作开展中,一方面应不断提高有关工作人员的成本核算意识,加强其对成本核算工作及其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认识,将成本核算工作开展与执行情况和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相结合,从而有效提高对成本核算工作开展的重视程度,促进其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另一方面,不断提升对工程材料成本核算的控制和管理,进行健全完善的工程材料成本核算鼓励制度建设,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对工程材料的采购与施工进行管理,以避免材料成本核算对整个公路工程成本核算的不利影响;此外,还应加强对公路工程的预算管理,结合公路工程施工建设的具体情况,进行正确、合理的工程预算成本费用编制,与工程施工中所产生的成本费用进行有效对比,并通过不断完善和改进提升,以促进成本核算管理提升基础上的公路工程经济管理提升。其次,对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的工作模式进行不断创新,以促进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提升基础上的经济管理水平提升。其中,在进行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模式创新中,应积极采用全过程动态造价管理模式进行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实施,以确保公路工程施工建设全部过程中各环节与内容的造价管理提升,进而对其整体造价控制与管理的效果进行保障。此外,还应注意在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中积极u进行多项目管理模式的不断引进与应用,通过公路工程施工建设与管理资源信息之间的共享性,促进不同工程类型管理中的有关项目资源数据充分,为有关工程项目的建设实施及其造价管理提供充分支持,从而促进其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最后,还应加强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的财务监管力度,通过对公路工程财务监管机制的不断完善,并注意结合公路工程施工建设的规模、工程进度、施工难度等情况,对工程资金进行合理配合,以在科学合理的资金监管与使用管理下,确保各项资金能够得到合理利用,从而促进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有利于促进公路工程经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在满足公路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需求等基础上,促进我国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公路施工;环境;问题;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公路工程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也将对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公路工程项目的修建势必消耗资源、改变地形地貌和原有的自然景观,建设和运营过程还可能产生各种污染,这些综合因素严重地影响着沿线的自然环境,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不同于一般的厂矿企业,具有范围广、时间长、因素多及难于弥补性和难于预测性等特点,因此,公路工程的环保工作要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以工程前期、施工期和营运期等各个阶段为契入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使公路工程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一、公路施工环境问题分析

1、公路施工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路基施工阶段,土方路基填筑、构造物基础开挖及下部施工中土路基于地面,构造物基础开挖后,松散的基础土方堆积在周围,由于进行防护施工的条件尚不够成熟。受雨季雨水的冲刷造成边坡水毁,基础开挖出的土方被冲散,导致该阶段水土流失较为严重;运营期路基、构造物施工已经完成,配套的防护绿化工程也相继结束,此时降雨的水流对公路水土流失的影响随之减弱。同时,施工期间在弃土、弃碴时多数施工单位采用倾填,倾填后的土和碴未被压实和整平,致使弃土和弃碴场在降雨后的土和石碴很容易被冲走,人为的增加了水土流失数量和创造了水土流失条件;路堑开挖初期,截水沟尚未砌筑,致使降雨对路堑边坡造成了威胁,遇到大的降雨时土方路堑边坡、石方边坡石质较为破碎时,路堑边坡常会出现滑坡、滑塌等严重的灾害。

2、空气污染

公路施工对空气的污染主要是施工扬尘。施工扬尘污染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 )路基开挖、土地平整及路基填筑等施工过程。(2)水泥、白灰、粉煤灰等建筑材料。(3)灰土拌和、混凝土拌和加工会产生扬尘和粉尘。(4)建设期沥青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沥青烟尘对公路沿线地区环境空气产生污染,营运期汽车尾气对沿线地区环境空气产生污染。

3、固体废弃物污染

公路施工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1 )进场前清场废物:主要是施工场地内杂草、灌木等植物残体等。(2)路基开挖弃土:路基挖方,除一部分利用外,其余部分应用车辆运输至统一的弃土场,而不得随意放处置。否则将造成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3)旧路改建中的拆旧混凝土和砌体以及旧油面。

4、水污染

公路施工对水环境的污染物主要是施工排放的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1)混凝土的养护废水混凝土的养护废水主要是pH值高,一般达9~l2。混凝土的养护用水量少、蒸发吸收快,一般不会形成较大的地面径流进入地表水体对环境影响较小。(2)施工机械设备冲洗和施工车辆冲洗施工机械设备冲洗和施工车辆冲洗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和悬浮物,应防止含油废水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3)生活污水施工期生活污水主要是集中施工现场、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其水质和城市生活废水一样。公路建设项目产生的废水量不是很大,但如果防治措施不当,也很容易造成水环境污染。

二、公路施工环境防治措施

1、采取防治措施,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在平纵断面设计时应注意填挖平衡,减少土石方量,做好土石方调配。合理取土,规范弃土,保护耕地,少占良田。应尽量在荒地或低产耕地集中取土,取土后对取土坑应考虑进行后期利用。弃方应集中堆弃,不占农田,堆弃后应上覆表土,播种绿化,以形成植被。深开挖路段要多考虑隧道方案,可避免山体开挖,保护森林植被和水土资源。注意保持原有灌溉系统和自然水网体系。

(1)对可能破坏的地方应提出恢复或调整方案。设计上应做到公路排水与农灌分家,必要时对原有排灌体系进行优化合并或改移,做好项目自身的排水系统设计,增加必要设施,以防止路基路面排水对农田水利的不良影响。桥涵要根据技术标准规定的设计流水频率,留有足够的泄洪能力,尽量避免影响河流水文、水流特征,避免改移或堵塞河沟。

(2)应根据沿线不同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气候和当地材料等因地制宜的选择对边坡的防护类型。高等级公路采用拦水带集中排出路面水,对于坡面只要适宜植物生长,采用植物防护是首选方案。路基边坡土质、酸碱度、气候、降雨等是影响公路植物的主要因素,因此种草、种树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其气候适应性、土壤适应性、抗病性、抗侵蚀冲刷的特点,尽量选用本地生命力强的品种。在路线设计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高路堤和深路堑,填挖方的高边坡技术处理问题就显得很突出。尤其是路堑边坡,必须结合工程地质等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措施,否则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目前高路堤及土质路堑边坡路段,在确保其稳定的前提下,坡面则采用多种形式的网格配置和植物防护。随着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钉挂土工格栅后再种草的方法也逐渐被施工认可,当土质不良难以保证边坡稳定时,就要采取圬土防护或相应辅助设施。破碎的石质路堑边坡一般采用传统的挡土墙、浆砌片石护坡、护面墙等防护形式,随着科技的进步,已从传统的被动支挡,发展到考虑加固岩土体自身,改善其力学特性,加强其整体性以达到稳定边坡的目的。

(3)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公路材料的选择,对降低工程造价,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工业废渣在公路和工程施工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好社会效益。路基填料采用风积砂也取得了成功经验,对原有公路建筑材料再生利用,也已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一种新方法和措施。因此应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在新材料、新工艺上积极探索。__

2、大气污染的防护

( 1)公路施工堆料场在空旷地区, 相距200 m 范围内应有集中的居民区、学校等。

( 2)沥青混合料拌和楼宜设在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以外的下风向处, 应安装消烟除尘设备, 使之既防便生产,又符合卫生要求。拌和楼一般不宜采用开敞式、半封闭式沥青加热工艺。

( 3)对拌和场可能产生尘害的细粉拌和作业, 应在其作业现场设置喷水嘴装置洒水, 以使作业产生的扬尘减至最低程度。

( 4)在运输过程中, 对易引起扬尘的材料运输, 运输车辆应备有帆布、盖套及类似的物品进行遮盖。

( 5)施工便道及经过农田、居民的临时便道应定期洒水降尘。

3、固体废物控制措施

工程弃渣和其它建筑废料应尽量利用,多余部分集中弃置,清渣结束后,根据要求加以绿化恢复;工程弃渣中可利用的片石、碎石,用作排水防护工程的浆砌片石原料;施工中拆除建筑物产生的废料和工程弃渣等,可填筑路基低洼处,用于挤淤;换填软土产生的塘泥等淤泥,应集中收集,因其有机质丰富,可作为植草边坡培植土加以利用;条件许可时,也可将弃渣弃置于汇水量小的荒沟,在其中筑坝,变荒沟为良田,补偿占用的耕地;桥梁施工中挖出的淤泥、渣土等,不得抛入河流、沟渠,需征得地方有关部门的许可,可在不影响泄洪功能,不影响沿线、沿岸景观的指定地点,设置围堰,在围堰内充填,工程结束后如不作它用,则必须对堆放点进行绿化、美化处理;施工营地生活垃圾和多余废弃建材,集中收集,加强管理,定期交于环卫部门处置。

4、水污染防治措施

公路建设项目产生的废水量不是很大, 但如果防治措施不当, 也很容易造成水环境污染。针对不同的废水, 需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 1)混凝土养护废水。混凝土养护可以直接用薄膜或塑料溶喷刷在混凝土表面, 待溶液挥发后, 与混凝土表面结合成一层塑料薄膜, 使混凝土与空气隔离。

( 2)机械和车辆冲洗废水。应尽量要求施工机械和车辆到附近专门清洗点或修理点进行清洗和修理。

( 3)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人员应尽量选择有污水排放系统的民房作为宿营地, 使生活污水进入排污系统。

总之,公路建设是线性工程,建设规模大、资金投入多、技术复杂,建设周期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必须将加强环境保护贯穿于设计、施工与营运管理全过程中,真正做到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实现环境保护与公路建设并举、公路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努力建成环保之路、景观之路、生态之路

参考文献:

[1] 林德环. 浅谈公路施工的环境保护问题[J]. 科技资讯, 2007,(05) .

[2] 刘炳. 浅谈公路施工环境保护及环境影响评价[J]. 交通科技, 2005,(01) .

[3] 吴江. 如何加强公路土建施工的环境保护[J]. 科技资讯, 2009,(19) .

[4] 韦玉学. 公路施工安全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31) .

[5] 裴延磊. 浅谈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体会[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24) .

篇12

(一)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力度薄弱

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力度薄弱导致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公路工程的质量及发展前景受到破坏,给公路工程发展带来严重后果。现阶段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力度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工程管理者和施工人员没有确立正确的成本核算观念和经济管理意识,只能根据施工合同进行工期计算,并按规定的工期拨付和使用资金,但有时候工期可能会随实际情况发生变化,而固定的拨款则会造成资金的浪费。二是施工方管理者对工程资金使用的分配存在较多问题,对资金需求的方向认识不明确,导致施工成本核算不清,工程造价数据无据可依,不仅不能明确工程所用费用,也不能给今后的公路施工工程提供借鉴。三是施工负责人的管理观念不强,单一的关注质量问题而对成本核算和经济管理问题视而不见,把施工工程当成是完成任务,认为只要保证按时交工就可以了,从而疏忽了施工中涉及的资金问题,忽视了工程管理的观念。

(二)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成本核算覆盖面狭窄

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的成本核算部分是工程资金链的首要部位。如何从客观真实的角度准确把握和计算工程成本来避免成本核算的不全面性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国家出台关于公路工程成本核算的相关政策要求施工单位明确成本核算,要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适当的调整预算。而现实情况是施工企业不能按照相关规定对公路工程的成本做出准确无误的核算,并且不能适时调整施工成本,很难完成独立核算,就会导致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不符,造成工程资金的短缺或是滥用,使成本核算成为一个空壳,没有实际意义,也不能正确地反映工程造价。

(三)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财务监管不力

监管是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财务部门的职权也是其工作的主要内容,但是由于财务部门的管理人员都是负责在岗时期的任务,势必会出现等问题。财务管理人员干预经济管理活动直接导致财务监管人员工作受限,监督职能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和利用,这就导致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很多费用不能计入到工程成本中,财务部门的监管也就成了纸上谈兵。

(四)公路工程中材料核算管理不当

在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施工材料的采购占财务支出的绝大部分,在现实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对材料的核算管理不当,无限制、无计划的进行采购,在使用中无节制,没有对施工材料的使用进行合理的规划,部分施工企业对材料的使用没有相应的记录,给财务核算带来很大麻烦。

二、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对策

(一)健全法律法规

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公路工程实施的依据。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匮乏的法律法规认知将会导致施工企业负责人态度不严谨,因此,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建设对规范公路工程的建设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在相关方面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健全法律法规的建设可以保证公路工程资金链的准确度和严密度,促使整个公路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力度

加强公路工程的经济管理力度,施工企业需要建立完备的规章制度,约束财务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以保证工程建设的资金链严谨准确。此外,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系统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建立完善的企业经济信息管理系统也是加强公路工程管理力度的有效方式之一。将工程相关的资料在计算机上登记,形成企业内部资料库,再对各项资料进行统一的规划,对收支情况进行核算,极大地优化了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办公效率,提高了工作的准度和效度。

(三)控制和管理公路工程的核算成本

对公路工程核算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就是对公路工程的前期预算和实际成本有整体的把握,重视工程核算不仅可以改善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重视力度问题,又可以解决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不符的问题。针对解决如何控制和管理公路工程的核算成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提高认识。公路工程的财务管理人员要提高对公路工程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认识到成本核算工作以及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财务部门要和相关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将财务管理人员的利益与核算工作的执行情况挂钩,督促财务部门相关人员认真对待工作。二是加强管理。要解决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的材料核算管理问题,就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管理材料的采购和使用情况,加强对公路工程的管理力度。在采购材料时,要有计划地进行,即使是一些廉价的工程必需品,也不能浪费,对材料的质量要严格把关,购买质量合格的产品。真正把控好施工材料选购这一关。三是把握预算。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的两个重要部分就是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预算成本是整个施工工程的重要依据,而去除各种损耗,实际成本可能会与预算成本产生出入。因此,预算成本的编制是务必科学的,施工单位的管理者就可以将实际产生的施工费用随时与施工预算进行比对,不断总结和改善,从而真正体现工程的财务部门对工程成本的监控。

(四)加大公路工程的财务监管力度

公路工程财务管理者,企业对财务监管力度不够是滋生腐败的主要原因。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每一项经济活动都应有相应的监管机制作为保障和约束。公路工程资金的分配要依据工程的规模、施工难度以及施工进度的要求进行,同时还要考虑工程的整体计划,确立不同的财务监管机制和核算机制。加强公路工程的财务监管力度需要企业各部门积极参与进来,形成良好的审查监管机制。各部门要协同合作,建立经济管理的良性循环。

(五)做好公路工程决算业务

工程决算时公路工程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程序,是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对所有完成的公路工程在竣工验收后的最后一道经济审核。到工程竣工阶段,财务部门要根据实际施工过程中资金的使用情况,同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汇总出工程的支出情况。同时从总体角度综合分析和控制各项预算,明确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节约和浪费情况,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控制工程决算,从而公正合理的对工程进行决算,为今后的公路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三、总结

篇13

(一)施工单位缺乏协调,管理不规范

管理上的问题也是技术问题之一,这问题具体表现在施工单位上。在现代风景园林的工程施工中,施工主体多样化是主要的特征之一,也就是说,风景园林的施工有着诸多的参建单位,这种多样化的施工主体就造成了施工过程中的工种出现交叉作业的情况,由于缺乏必要的协调性工作,所以导致了很多不规范的工序,施工技术也可能会出现衔接不当的情况,从而影响风景园林工程的工期和质量。另外,就是管理上的不规范,由于风景园林施工主体众多,所以施工单位不规范的情况与日俱增,目前,有很多的施工单位都是自发组成的,不仅施工技术不够专业,人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在实际的管理中,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从而使得其在施工的过程中不能按照具体的要求来进行施工,影响施工技术的质量。

(二)缺乏土建设计

众所周知,风景园林的施工与土壤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施工技术的选择和施工的实际内容上都需要结合土建的实际情况。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来讲,很多风景园林在施工的过程中都没有与土建环境进行有效的结合,最终产生冲突。例如,由于在施工的技术选择时没有对当地的土壤环境,水质环境,土壤结构等问题进行详细的了解就盲目的施工,最终导致植物出现病害或枯萎等问题,这就是因为所选择的植物没有符合当地的土壤条件所造成的,从而为造成恶性的影响。

(三)施工人员缺乏全面性的技术

施工人员是风景园林工程施工的主体,由于城市发展速度较快,风景园林的修建数量不断加大,从而对施工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但是从实际的情况上看,我国的高等院校目前还没有广泛的开设相关的课程,而传统有限的具备高技术、高素质的施工人员无法满足需求,从而就导致了现代施工人员的技术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全面性的技术。表现出技术差,技术帝等问题。又或者某些施工人员掌握了栽培技术,但却缺少必要的审美眼观或土建知识,这种缺乏全面性的技术直接就导致了风景园林施工的技术含量低,艺术内涵低等等问题,影响了风景园林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二、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问题解决策略

风景园林工程对现代城市发展和居民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其不仅能够提高城市的格调,更能够在为居民提供方便至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系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则有必要对其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策略,以促进现代风景园林的稳步发展。

(一)合理选择选择技术

1.定点放线技术

定点放线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结合现代风景园林的实际情况,定点放线技术主要可以选择两种:方格网法和平板仪联合法。首先方格网法,虽然这种方法并不能再真正意义上的达到精确,但是这种方法对设备的要求较低,如果施工过程中出现设备不齐全或不够的情况,可以用方格网法进行。其次是平板仪联合法,这种方法与方格网法相比具有更好的精度,主要是通过平板仪完成目标的确定,然后通过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这种方法受天气的影响较大,同时在复杂的地形上也难以实施。

2.苗木的时间技术

风景园林的施工需要大量的苗木,这就导致了必须要对苗木的栽植时间进行科学的控制,从而确保风景园林的质量,对苗木的栽植时间要充分的按照不同苗木的不同生长规律,结合苗木的品种,选择最恰当的时间。

3.绿化材料质量技术

这种绿化材料质量技术是对绿化材料的质量进行控制,因为风景园林工程需要大量的施工工艺,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因材料质量而产生问题,那么将会对工程造成严重的危害,所以在例如苗土、设备、辅助材料等等相关内容上也要进行严格的控制。

(二)科学处理施工和土建的关系

在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技术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科学的处理好施工和土建的关系,首先,要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了解各种植物的习性,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的性质等等,并且还能够在养护的过程中根据植物的习性对其进行适当的保护,让风景植物能够健康的生长。其次,要对土壤进行科学的了解,按照成本优化的原则选择合适的土壤,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提高施工人员技术

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是确保风景园林工程质量的前提,同时也是整体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环节。在提高其技术上,我认为,首先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主要结构为施工的内容及必要的理论知识等,在培训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其次,要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进行定期的检查,建立技术测评等机制,以促进施工人员自觉提升技术的积极性。

三、总结

篇14

随着人口、车辆的不断增多和社会治安管理压力的不断增大,公安警力呈现严重不足。实行统一招录民警以来,缓解了公安工作的压力,增强了公安机关的生机与活力。然而,在近几年的培养使用过程中,新进民警的发展弱势也逐渐显露出来,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对公安工作缺乏全面的认识,不能融会贯通、独当一面。尤其是非公安专业的考生,对公安业务了解不透,独立办案能力有待提高。二是对自身发展缺乏长远的规划,不善于学习、思考和总结,工作出现疲于应付的现象。三是对本职工作缺乏清晰的定位,被动等待、眼高手低,工作比较被动,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是对周围环境不能很快适应,出现民警流失现象。怎样做好新进民警的培养和使用工作?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保障新进民警的发展前景

要多向基层民警倾斜。对于长期在基层工作的民警,机关单位应优先借用和提调,以实现人才的合理使用和正常流动;要多向有突出贡献的民警倾斜。对于能在短时间内在本职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新进民警,要适当突破论资排辈的观念束缚,给予破格提拔,以鼓励年轻人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要多向积极进步的女警倾斜。不少人认为,女性只会抄抄写写,受不了苦累、做不出成绩。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当前不少女警也是通过笔试、面试、体能测试、体检等重重选拔进入公安队伍的,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吃苦精神,工作耐心周到,而且同样要求进步。因此,应该在提拔使用上破除歧视女性的旧观念,给予女警同等的发展空间。

二、改善新进民警的生活待遇

新进民警正值青壮年时期,一边要独立自主、回报父母,一边还要成家立业、养家糊口,面对的压力非常大。国家应充分考虑这一群体的特殊性,落实从优待警政策,使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要保证四季执勤服装按时足额发放到位;要帮助解决住宿问题;要适当提高福利待遇,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民警的积极性和上进心。

三、丰富新进民警的业余生活

年轻民警,尤其是外籍民警,因为人生地不熟,生活朋友圈尚未建立起来,容易感到精神空虚、生活乏味,非工作时间无所适从。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和关心,一要加大硬件投入,投资兴建阅览室、健身室等,给他们一个可供拓展视野、休闲娱乐的地方。二要定期组织文体活动,比如开展团体竞赛、文艺演出和单位联谊等,帮助他们锻炼体魄,娱乐身心,增强其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四、呵护新进民警的身心健康

一要强化政治思想教育,清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消极影响,帮助新进民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其高度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二要建立领导谈心制度、老民警与新民警一对一结对制度,加强对新进民警的关心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解决他们的困难和忧虑,消除其后顾之忧,促使其健康成长。三要定期组织民警体检,认真落实休假制度,使民警有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去应对日常工作。

五、强化培训教育

坚持培训时间应坚持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在组织初任培训、每年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各基层单位还应结合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随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培训内容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了组织民警政治、法律、公安业务素质的培训外,还应特别重视警务实战技能的培训;培训形式应坚持灵活多样。培训形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创新,比如可以通过听取领导介绍情况、先进民警汇报经验、邀请专家授课、组织观摩学习等方式开展培训;坚持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因材施教。对于非公安专业的民警,可以根据其专业特长进行分班学习。比如将他们细分为文科和理科,语言学和法学等,对于不同专业的民警侧重不同的教授内容,以快速弥补他们各自的不足,发挥其各自的优势。

六、规范使用管理,做到因才施用

新进民警在分配到岗之后,各科所队长可以通过交流谈心或摸底考试等方式了解各人的兴趣和特长,再进行具体工作安排,尽量做到因才施用。比如可以安排有写作特长的负责宣传报道;熟练掌握法律法规的安排在法制部门工作,具有较强的业务理论和实践功底的安排在一线执法部门工作。只有让这些新进民警各尽其才,才能在不同领域为公安机关作出贡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