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3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论文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培养出来的目标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还应当是可靠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一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为此,本文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必要性及意义等。
目前,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总体与宏观研究居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都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思想与理论为主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里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一部分。对这一微观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工作关系到他们是否可以真正地成为未来社会的积极管理者、思想政治教育者等。
一、研究现状
教育和工作及其学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研究却不够细化、具体。特别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对其研究的个案与案例较少。本人通过图书资料等渠道搜集学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出版的著作或发表的论文,没有一本(或篇)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为对象,几乎都以“大学生”为主体。
同时,本人在CNKI上搜索近十年来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相关的研究,只有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的车广吉在2003年第2期的《白城师范学院学报》中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择业观念;吉林通化师范学院政法系的吕良在《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2期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理论构建能力及建构;中国矿业大学法学院的胡廷龙在《考试周刊》期刊2007年27期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与课程改革提出了几点思考。
由此看来,尽管部分学者涉及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研究,但都未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些探讨,学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还缺乏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别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关注却尚未涉及,对这个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值得研究者们去探究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政策与对策。
二、存在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教育方法与内容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深入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的需要。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1)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存在偏差,即重外延,轻内涵;重能力,轻素质;重教书、轻育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的实际心理需要认识不足,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水平的提高并不必然导致相应行为的发生,这就是所谓“知行脱节、言行不一”。
(2)科学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一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专业的独特性;政治理论的高层次性;教育内容的广泛性;社会实践的深度性等特点。他们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素质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其本身的发展,甚至社会的发展方向。
(3)需要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加地明确自己所学,同时高校应建立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与效果的评价机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总体与宏观研究居多,主要表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扣时代主题,坚持与时俱进,突出强调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思想和理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方式和载体创新研究不断丰富,教育体系不断丰富完善,内容不断充实、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学科交叉研究的现象越来越多等,这些研究为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这一微观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丰硕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这对于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水平高的大学生不一定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理论研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值得探讨与研究这部分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
(2)在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以调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为立足点,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有利于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方法、内容与途径等。
(3)有必要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制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供重要依据和决策参考。
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培养出来的目标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还应当是可靠接班人;主要任务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他们是未来社会的教育者、管理者、政治领导与干部等。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其本身的发展,甚至是社会的发展方向。
如今,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知识理论灌输,广大学生主要凭借对思想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今后从事的职业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满着艺术性。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除了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外,还应学会如何主动运用、教授思想政治知识对他人和社会产生一定的实践作用。
(1)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需要,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备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深远的意义。
(2)启发从新的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作出新的理解,重新定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建设,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3)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发挥其对他人的思想和行为树立榜样与产生辐射效能、带动力、感染力的需要。有利于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政治敏锐感,从而学会运用政治眼光评判问题、解决问题,成为社会的积极管理者、教育者、政治领导者;有利于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主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措施、工作机制。
(4)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丰富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与途径,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对于提高我国行政领导与干部的政治素质,加强思想教育人员的职业教育,完善高校教育体制及我国政治教育体系与制度均具有导向意义。
参考文献:
一、当代思想观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在人类思想的发展史上,有一次伟大的变革,即在把人理解为实践的基础上,同时也承认了人是社会历史和主观个性的统一,这就是。对人的科学理解也是的坚实基础。从哲学层面对人做了深层次的思考。关于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发展,都在“现实的人”的前提下做了考察。考察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考察了人与人的关系,同时也考察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在这一系列的考察基础上,对人做出了定义,指出人是自然存在物,也是社会存在物。除了人是统一体之外,还有机地结合了历史的研究,进而从不同视角对人的本质进行了分析。对于当今社会中出现的人的本质已经被“异化”的现象,也做了深刻的分析。对此的看法是,这正是人向自己的本质逐渐靠近的过程。通过“异化”,人最终会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与时俱进,同时要求结合教育环境的特点,不断改进和提升教育的途径及实践。
二、当代发展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正是在的发展视域下,需要重新看待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首先,从内出发,重新看待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长期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被看作是一种工具,一种政治的工具,一种经济的工具。思想政治教育也被看作是一种完美之物,这种完美神圣高远、脱离现实人性。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把被作为约束人的一种外部力量。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驯化,在工作中强化人的无条件服从,强调人的机械的服从,强调人在行事时要遵从社会规则。而在视域下看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则可以发现,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人得到了高度重视。这种变化正是来源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也是人学理论发展的结果。在发展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实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人的教育和引导,同时更要关心人、帮助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在一定程度上,人的思想正是人性的具体表现。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把握人的本性,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强调了对人的关注,并明确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核心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绝非对人的约束和钳制。其次,重视并利用中关于人的教育内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把握以及对主导价值观的引导正是的价值意义所在。对当地社会意识形态的把握被社会个体广泛接受,并促使其在实践中自觉养成。实现理论被群众掌握,即大众化需要理论上的深入浅出,更需要实践途径的大众化。尤其对于高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因此,尤为需要探索适合青年学生的教育路径,这不仅是从理论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入挖掘和梳理的方法,更有助于在实际操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效的实践中,教育过程以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建设也在得到持续的推进和丰富。在发展视域下,要扎根于大众化的现实要求。要考虑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的纷杂,还要考虑教育信息以及教育媒介的多样化,要在实践环节中打破教育实践和教育途径的尴尬,进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实效性,这具有很广泛的现实价值。再次,结合高校学生特点,调整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作为大众化实践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伴随着青年学生思想意识的心理成长。把握高校学生心理成长的规律,结合高校学生所具有的年龄及时代特点,要不断调整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第一,要以教育理论为基础,强调制度化、整体性和认知性,以专著形式或论文形式从教育学以及德育教育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等方面扩展教育途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程度和制度性规范程度。第二,要考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在多个方面如教育意识、教育内容、教育情境、教育方法以及教育实践等分析在有效性实现的过程中,理清教育主导和主体的关系,要注意整合教育整体结构的匹配以及教育可持续发展等基础性问题。由于长期教育规范的要求和教育经验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常常有着落地无根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过于重视了“知识中心”的教育范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带有明显的目的性、引导性以及养成性等。在发展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和拓展新的教育方式。
作者:王景琳
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亦提出新的挑战。
1.1信息多元化导致价值观念多元化
网络道德责任感的弱化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网络充斥着五花八门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全面影响着当代大学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大学长期处于网络中,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影响,便得有些大学生走向歪路,丧失了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逐步走上歧途。道德观念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造成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的缺乏。网络提供相对无限的环境,缺乏约束力。诱发大学生做出违反道德观念的行为。这将会大大影响整个国家甚至整个社会道德观念的沦丧,社会将面临大大的问题及一系列令人担心的问题,比如说大学犯罪问题,有很多都跟网络在关,这是思政工作者在网络时代应该关注的一个方面。
1.2网络垃圾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给人们带来大量资源、新的文化、自由空间的同时,也给人提供了大量的网络垃圾,如网络信息垃圾、病毒及黄色垃圾等。人格、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易于接受网络中五花八门的思想、文化。好的、坏的,东方的、西文的信息集中于一体,则容易形成冲突,危害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同时网络的一些垃圾本身就对人类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很多学生也是深受其害,甚至会因网络的危害去做违法犯罪、危害社会的行为。
2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面对网络给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找到对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
2.1创新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建立专业网站
网络对大学生来说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网络成为他们是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针对这种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则需要不断创新教学内容,适当添加学生感兴趣的时事内容,完善符合时代需要的教育内容。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利用网络中的有利资源,同时引导他们分辨有用与无用的、好的与坏的东西,引导他们提高认知与辨别是非的能力;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学生全面的能力,提高道德观念的同时,树立政确的法律观念,用法律的思维方式来考虑与处理问题。让他们认识网虽然是相对自由的,但也要为自己不当的言行负责任,甚至是法律责任。同时高校要建立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的网站。使专业网站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新载体、新手段,充分发挥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要建设全面、周到、完善的网上服务系统,适时地为学生排忧解难。及时更新信息,便学生能够地较短地时间接受学校的教育理念,增加对学校的归属感。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良好的社会环境影响、熏陶大学生,从而促进当代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追求。
2.2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疏导
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使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大学生由于学业、感情及就业等的压力,形成以网络为精神慰藉和寄托的平台,甚至形成严重的网络依赖。高校就专门设立自己的心理咨询室,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让学生了解一定的心理知识的同时,开展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对于那些严重依赖网络的学生适时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教学学生疏导个人压力、合理渲泄情绪的科学方法。同时学校要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及通过与大学生谈话,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通过有效的方式引导正确处理问题与矛盾,正确对待网络,解除心理负担,回归社会群体。
2.3加强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与培训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所在。一方面,高校使受教育者获得从业的专门知识,为他们毕业后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他们在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道德。但是面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高校本身一些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事实日益凸显。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相关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的影响,使他们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我国特指“无产阶级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实效性,“就一般意义而言,是指人们依据一定的目标,为完成某项工作任务而采取的各种行动、举措所达到的实际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则用来表示,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所产生的影响,包括心理及其行为等。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瑞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其实际仍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首先、教育理论内容较为刻板、陈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甚远,教学内容陈旧,学生在课堂上“被灌输”,对教学内容无法做到消化和吸收,最后也会导致为了拿到学分而只会对考试内容死记硬背,更不可能将教育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以达到改善自身行为的效果。
其次、教育模式比较单一、落后。灌输式、填鸭式的授课模式弊端越来越显现。在大课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群体,而相对地,学生个体就被忽视。另外许多高校会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学生免费放映一些红,利用这种视听结合的方式,显然比课堂教师的单纯说教对学生的影响更为巨大。可是如果未能让学生在欣赏之余认真体会,这种模式也不会起到它应有的效果。但高校往往无法将这一内容融入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现状。
最后、教育存在形式主义的倾向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被强调过多,这种只强调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教育方法便愈发显得不合时宜。长此以往,就出现内容与形式不相一致的现象。教育者总是希望通过各种形式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付诸实施,却忽视了这种形式与其教育内容之间的一致程度,不免给人留下“只做表面文章”的印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形式主义不但会造成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创造性的抑制,而且也会使教育对象对教育形式产生抵触心理。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存在问题的根源
要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理性而全面地分析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原因,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前提。
首先是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特征会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不利影响。在学校期间,一些学生学习专业技能为将来做准备,不知不觉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他们认为这些内容不如自己多学些职业技能来得实在。这样就会导致大学生思想上:一方面是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他们注重个人利益,甚至产生利己主义等极端态度。这势必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发挥。
其次是多元文化的冲击。由于现今各国加强了相互之间的交流,使得过去相对单一、封闭的思想领域变得开放,人们受到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影响。一方面,全球化使人们的眼界更加开阔,思维更加灵活,而另一方面,使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和看法缺乏一个理性而明确的标准,高校大学生更是如此。在这个过程中,本来便对一些不良现象感到不满的学生,可能更加怀疑国内现行制度的可行性,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最后是网络环境的挑战互联网的普及,不仅使人们的交流更加便捷,而且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高校大学生中,通过浏览网上信息,他们初步了解到各种社会现象,对其作出符合自身的价值判断,并可能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来达到信息的互动和传播。在这个过程中,各种不同的观点、价值观甚至是一些不良信息也可能被大学生所接受,这极有可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心理健康等产生重大影响。
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
首先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由于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思想上发生了一些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高校应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进行相应的创新与发展,使其更适应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将他们一些消极观念通过更加合适的课程内容的讲授得到纠正,另外也使其在理性思考后,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运用于实际学习和工作中,指导自己的行为。
其次探求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进,同时需要借鉴国内外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成功经验。另外对于过去高校所使用的一些传统方法,要在改革的过程中赋予其新的内涵,使其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思政工作。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方面,应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应将社会实践列入课程内容中,并且适当给予一些优秀团队以活动经费,完善鼓励机制。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可与教师一起探讨存在的问题,陈述自己的看法。
最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承担者。这支队伍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教育对象的素质高低。加强队伍工作,使其在职责范围内恪尽职守,同时加强协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能动性。重视思政工作中的人才培养,鼓励他们根据工作需要,参加进修学习或进一步攻读学位。尤其是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思政专职教师,及时改进教师队伍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
1.高校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先对校园文化进行了解,其主要以课堂所教授的文化,以及课外业余活动开展中所具有的文化内容为主,且在高校范围中进行良好的传播,以此在校园中营造出属于该校园特色的文化气息,能够对高校中师生精神世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1]。但是,校园文化并非实质存在的,但是又能时时刻刻的影响着校园中每个人的生活和学习、处事方式,这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在教育过程中从思想上进行渗透,使学生去改变过去思考和处事方式,以此使学生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2]所以,只要是处在校园中的师生,无论你是否愿意,都会受到不同程度校园文化的熏陶,以此不自觉的从其思想意识以及行为上发生转变。2.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有促进作用。高校中实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为了促进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而这些内容在校园文化中可以起到有效作用。并且,高校本身就是缩小版的社会,所以在校园文化中也会受到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能够将社会中所具有的特点等进行如实反映。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上也越发迫切。高校校园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能够在高校中就树立起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非常有必要。[3]如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从学生思想和行为等方面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和行为方式,也能够对师生思想和行为方式上产生影响,对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有一定促进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校园文化的促进作用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上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教育手段来改变大学生思想和意识上存在的问题,能够为社会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而现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单单是在专业知识水平上较高,更是在道德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校园文化开在展的内容上非常丰富,且在样式上较为繁多,能够根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进行宣传和改变[4]。因此,能够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对提高师生全面素质有重要作用,不但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是顺应了现今教育、教学的需求。所以,校园文化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就要以思想政治作为指导思想,以此进行发展和创新。2.思想政治教育是创造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渠道。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也要融入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且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以及方法上的创新都能够对校园文化方面的更新起到重要渠道。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们精神上的影响,能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中内容就能将师生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以此为校园文化发展提供新的源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的创造出更好的校园文化内容。[5]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增加思想政治教育,使师生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下,积极的进行校园文化的发展和创造。
二、推动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发展的建议
(一)采取多种校园文化建设形式,以此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在高校中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能够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能够从学生思想和行为方面进行影响和引导。所以,对于高校来说,能够通过学校自身情况采取多种途径的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借助校园文化的建设形成和谐校园,以此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思想整治方面的教育工作。与此同时,可以借助一些活动上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如在建军节、建党节等活动中开展一些政治文化方面的主题活动,能够在校园中创造更加良好的文化氛围,也能够将爱国、爱党、爱学校的思想融入到思想意识中,以此从师生思想和行为上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
(二)以科学理论观来指导校园文化的建设
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基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也要以国家政治发展作为方向,以此将科学发展观,以及中国梦等理论知识作为学习的目标和重心,以此被学生熟悉和了解,并逐渐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整治观点,且将这种理论知识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去,被更多学生所了解和熟知[6]。而从学校方面来说,其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宣传正确的整治思想,且能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来建设正确的校园文化理论,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和行为上的发展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作者:于乐 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万莉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的互动构建研究[J].求知导刊,2016,(01):13.
[2]赵美凤.基于校园文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09):73-75.
[3]查玉喜,史志远.高校校园文化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10):80-83.
[4]周炳.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析化教育评论,2014(1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