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范文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3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科研课题经费预算,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

篇1

[关键词] 研究;科研;经费;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4)01-29-1.5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管理的基本概念,是以预定的科研课题研究计划为依据,利用科研财务活动的反馈信息,对科研课题经费的收入、支出和耗费进行核算和监督、控制,随时发现实际执行中的财务目标、科研课题计划目标之间的变化与差异,总结经验,纠正偏差,使科研课题的财务活动按照预定的研究目标,保证科研课题计划的顺利进行。

目前科研课题课题经费预算管理从中央到省都十分重视。据了解,国家财政部、科技部正在征求意见,即将颁发《科学事业单位财政制度》,省财政厅、科技厅正在研究制定的《河南省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暂定名)都将对科研课题经费的预算管理提出要求。这些制度办法颁布以后,将会对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管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也是评价项目预算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契机。然而,要真正使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管理在科研单位被重视,并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对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管理相关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索。

1 认真研究国内相关主管部门对不同科研课题经费管理的不同要求

截止2011年末,国家财政部、科技部下达的各类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办法有:《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技术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公益性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民间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这些办法规定的内容与要求有很多是相同的,但也有对不同类科研课题的不同要求。因此,建议科研单位的领导者,特别是财务工作者要对这些办法规定进行细致的研究,弄清其最基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对不同办法中的相同点,各类科研项目要按同一规定执行;各办法中的不同规定、不同科研项目要对号入座,按各自所属办法的规定执行。这样既可保证国家规定贯彻执行,又便于研究所(院)内部的财务管理,减少失误,提高管理成效。

2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编制依据

课题经费预算编制是预算执行的基础,预算如何编,怎样保证预算的真实可行,做到既能保证科研课题计划的顺利完成,又能合理地节约使用项目资金,编好课题经费预算是科研课题预算管理的关键。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部分组成。按照一般财务预算编制的要求,收入必须有经费来源,支出必须有计算依据。对科研单位而言,收入预算一般较易编制,因为按科研课题经费来源说,大体有申请国家财政拨款、单位自筹、社会资助三项收入,在编制科研课题经费预算时,自身有无自筹能力,能否得到社会资助都是可以预测的。而对支出预算的编制依据就遇到很大困难。因此,首先应研究确定的是科研周期问题。因为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不可能像物质产品生产那样,从原料投入经过加工到产品产出,可以准确确定生产周期。科研活动是创造性劳动,是探索未知,就很难预测从开始到完成课题计划的准确研究周期,是一年内,一年以上,或者更长,都不好预期。然而编预算应该是有预算周期的。目前现行的办法,就是按认定的科研课题研究计划来编制阶段性课题预算,在执行中随着课题研究情况变化进行调整。

再者,就是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各项耗费、预算编制依据的研究。它不像物质产品的生产,每一件产品生产不论是物资消耗,还是劳动消耗,都可制定相应的定额指标,成本预算可以按消耗定额乘生产量进行编制。科研课题研究的消耗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还无法掌握它的定量指标。一项研究,谁都无法确定需要经过若干次的实验,就可以达到理想要求。应当说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规律,科研活动也一样,这就更需要科研单位的管理者去不断地探索,逐步掌握科学研究过程对物资消耗和人力消耗的规律性,从而对科研单位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的编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其三,还有一个费用定额问题。前面我们讲的是物质、劳动量的问题,也涉及一些费用定额的问题,但是按照国家财政部、科技部对各项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现行规定,课题项目费用中,还包括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等。这其中除“管理费”规定“按照课题专项经费预算分段超额累进比例法核定”外,其他费用项目,因各个科研课题的任务不同,目标不同,周期不同,涉及科研领域不同,采用科研手段不同等,都是无法按定额编制,这也是需要我们深入探讨的重要议题。

经费预算编制依据是预算编制的关键。无依据的预算最多只能称为估算。所以认真研究课题经费预算的编制依据,不仅关乎预算编制准确程度,更关系到预算能否适应科研课题研究的需要,预算资金能否保证科研计划的实现,也是搞好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特别是科研课题经费管理的基础工作。

3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的执行问题

对课题预算的执行,国家财政部、科技部近年来出台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都提出了一些明确要求。比如,课题承担单位是课题预算管理的主体,所有经费必须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明确科研财务及课题主持人的管理职责;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支出,按政府采购规定执行;要执行预算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严禁挤占挪用,严禁支付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等,并对实际执行中的预算调整,课题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等都作了明确规定。

这些规定办法的贯彻执行,对管好课题经费经费预算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使我们在预算执行中有了准确的执行依据。然而在课题经费预算执行中还需认真研究的问题,则是科研单位如何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即需要建立哪些内部管理制度,如何划分各部门的管理职责。比如预算经费使用决策权、审批权,报销程序,核算办法,物资的使用与管理等。在研究所(院)领导、课题主持人、科研管理部门、物资采购供应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如何划分职责范围,如何加强协作配合等等,都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

4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与评价问题

对预算执行的考评,一般情况下是依据核定的收支预算,检查考核是否按核准的经费预算执行,在财务收支中是否执行国家的相关政策规章,预算执行结果能否保证业务工作目标的完成,以及所获取的经济、社会效益等。在科研课题经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评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效益评估的依据与参照物如何取得,一个课题投入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取得科研成果后,获取的经济、社会效益以什么为依据或参照物来说明,就需要我们认真的研究。特别是基础性科研课题和公益性课题,都是无法用经济、社会效益的大与小,高与低来评价的。再加上科学研究活动属创造性劳动的特点。课题效益评价也是关系到科技人员劳动价值的肯定,所以也不能笼统地说他们创造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来作为评价结论。因此,如何确认科研课题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价依据,课题经费预算是重要内容之一。

5 完善科研课题经费的会计核算办法

会计核算的数据,是反映财务活动的基本信息,各项经济活动都需要通过会计核算准确无误的反映其财务信息,以适应各方面管理工作的需要。要真正管理好科研课题经费预算,搞好课题成本费用核算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工作。

关于科研课题成本费用核算,自1987年财政部、国家科委颁布《科研单位会计制度》就提出要进行科研课题成本核算,至今已经探索了20多年,其中包括1997年财政部、科技部重新修订颁布的《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一步强调要加强科研课题成本核算,但至今依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核算办法。为此,笔者也曾撰文等杂志上提出过一些办法和做法。然而,从制度规范的角度上讲,它只能说是个人的见解与设想,不能作为规范性制度去执行。所以,要加强科研课题经费管理,认真研究制定相应的课题成本费用核算办法,用制度规范科研课题的核算对象,核算项目及内容,核算方法等等,也是当前急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之一。

篇2

关键词:科研纵向课题 经费预算科目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 审计

中图分类号:F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a)-0235-02

随着科研事业的蓬勃发展,科研投入不断增加,科研课题数量及经费类型也种类日益增多。如何使科研纵向课题经费预算与会计成本核算科目合理有效的结合,即做好科研经费的合理有效执行又在实际运作中符合《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成为在编制科研预算、执行科研预算、完成财务决算、达到项目验收审计合格的重要环节,给纵向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和核算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1 科研纵向课题经费管理与会计核算管理协调中存在的问题

1.1 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弱化

近年来国家国力的提高,国家对科研的投入日益加强。每年申报各类科研项目、项目立项、获批科研经费是科研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有创新、有热点、有前景成为申报项目的重要关注点,相应的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的合理、执行中符合会计核算制度投入的精力和思考不足;在获得立项批复,得到经费后的项目执行过程中,经费执行的合理、符合会计核算科目的要求时常常遇到问题,出现项目预算没有列支的项目,在实际科研实验过程又必须开支,产生计划与保障、监督与控制脱节,降低了经费整体使用效益。

1.2 科研纵向课题执行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协调力度不足

各职能部门之间的“隧道视野”影响对科研经费全面管理的效率。在项目申报、立项中科研管理部门和课题组更关注的是课题选择、资源开发、项目设计,重视申报、立项的成功率,课题的技术质量;在经费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及核算人员并不了解项目申报的过程、课题技术指标,只能按部门从各自的角度来管理,只照财务政策规定的原则和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形成了:科研项目组、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靠核算人员进行整体理顺和协调力度不足。

1.3 科研纵向项目预算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难点

第一,科研纵向课题和经费预算,主要是科研管理部门与科研课题组人员根据科研实验条件资源的配置及课题需要,预测、估算的基础上编制,财务人员及核算人员并没有参与编制,使项目经费与会计核算科目从项目预算开始就存在差异;第二,科研工作存在着不确定性强,不能像其他工程和生产产品一样有规范遵照,能比较准确地预测进度和制定预算;第三,有些科研项目批复经费时,不会完全批复申报的预算经费,需要有自筹资金配套。

会计成本核算:经费到位后,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和核算人员按照会计制度和会计科目对每一笔发生费用的合法性与合规性进行审核,在满足会计科目要求的情况下与科研项目预算相符的达到执行项目预算的目的。

科研纵向课题在运作管理过程中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务决算、审计验收、申报成果、专利等环节。在预算环节,课题组科研人员按照预算科目体系申报经费支出项目;在预算执行环节,财务人员使用的是《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会计核算科目体系;在财务决算环节,财务核算人员与课题组科研人员协同从《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会计核算科目体系中按照科研预算体系将支出成本分类;在审计环节,审计人员为了弄清楚科研预算科目与会计核算科目的详细内容及符合法律法规性,掌握科研预算、决算与实际支出的差异,就要在科研预算科目体系与会计核算科目体系之间困惑地反复切换。

2 改进科研纵向课题经费管理与会计核算科目管理与协调措施

纵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是从项目立项、项目执行到项目结题、验收全过程的管理。项目申报时按照相应的项目经费申报政策指导制定项目预算;再根据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准则与项目批准计划书监督科研项目的经费执行过程;在项目验收结题时对项目经费进行合理规范的处理。

2.1 创新科研管理体系,加强科研纵向课题管理

针对科研项目多,纵向科研经费来源不一,预算科目不同的特点,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协同项目课题组及核算人员共同组成纵向课题经费管理架构体系,从项目申报、立项源头开始,编制既符合科研项目预算要求,又不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合理可行的预算。

2.2 规范项目预算的编制

科学的编制科研项目预算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构成科研纵向课题经费管理体系的基础。为了充分解决科研项目技术管理与科研经费管理相对脱节的问题,在项目立项时就加强项目经费预算的管理,使经费预算更加合理化、科学化。科研管理部门在指导项目组科研人员填报项目申请、将立项思路表达出来的同时编写科研预算科目过程中能有财务或核算人员参与一起制定。首先科研项目课题组成员从专业技术角度上建立科研项目的任务及目标,根据历史数据分析,设置环境假设,确定限制因素,协调限制因素,最后产生项目的基本预算;其次财务部门或核算人员根据国家的财务相关法律、法规,从财务管理制度的角度为项目基本预算提出指导和修改建议,特别是项目预算支出中的支出类别及额度的合理控制。在考虑到项目研发不确定性、专业性留有适当的调整和追加范围。

2.3 科研纵向课题经费管理与会计核算科目管理体系的具体比较探索协调办法

(1)科研纵向项目预算科目。

目前在研发中的纵项科研项目可以分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973、863)及科研支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院所技术开发项目;重点新产品项目;省院省校科技合作项目;技术攻关项目;社会发展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军品配套项目;省部产学研项目;重大科技专项;科技创新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1]等仅项目分类就多达十多种,经费来源也各不相同。在做项目预算时的要求也有区别,那么如何掌握好政策法规,合理编制科研项目预算就愈发显得重要。

中央财政科研项目预算科目规定支出预算十二个科目,名称及反映内容为: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交流与合作、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其他等。

(2)会计核算科目。

国家对科研项目的预算科目进行了规范,对科研项目支出的会计核算科目还没有严格统一的规定,承担国家项目的单位会计核算管理级次或管理模式不同,执行的会计核算科目的设置也就会与科研项目预算科目产生差异,在项目执行、项目财务决算、项目验收和审计过程中就要反复进行不同科目的切换。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科目,按会计准则规定:基本工资、补助工资、材料费、水电燃料费、设备购置费、差旅费、修缮费、养老保险、业务招待费、其他业务费、劳保用品等。

(3)比较与协调。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科研纵向课题国家项目的预算科目与会计核算科目的名称及其所反映的内容,可以看出某些对应关系:①国家项目预算科目的名称与会计核算科目完全相符(相同关系)差旅费、材料费;②名称不同内容相符(基本相符)燃料动力费;③一个会计核算科目对应多个预算科目:设备购置费对应设备费、设备管理使用费、租赁费、修缮费;其他业务费对应劳务费、研究生培养费、国际交流与合作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会议费、专家咨询费等。

可见,在科研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科目与会计核算科目之间既有相同可以完全对应的科目,又有基本相同,名称有别,内容基本一致的科目以及包含多项目的科目。在执行科研项目预算过程中有效地区分好预算科目与会计核算科目的关系和内在联系,合理地将会计核算科目中的“其他业务费”项拆分合理,对应上科研预算科目的要求,才能在科研项目财务决算、审计验收中顺利通过。尽可能地减少审计师审计过程中的困惑切换。

(4)发挥三级核算会计优势,合理设置科研项目执行科目。

针对科研项目预算科目体系与会计核算科目体系的区别,结合各类纵向科研项目预算科目的特点编制有针对性的科研成本核算科目,每月根据会计核算科目总账,统计汇总编制符合科研预算科目的要求的专题成本帐,跟踪科研预算执行进度,根据经费执行进度情况,提醒科研人员在下一步科研预算执行过程中经费支出的针对方向,做到科研预算执行进度与科研项目试验进度保持一定的同步,使的科研预算科目有效地与会计核算科目相结合。尽可能地提高预算管理有效性和科研效率,特别是在科研项目预算执行及中期审计检查过程中极大地方便了按照科研预算科目进行经费支出的统计,提高了科研效率和财务数据统计的准确性。

(5)借助现代科技,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为科研预算执行服务。

在高科技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人类迈入了全球信息化和知识经济,以软件、硬件、网络、通信、多媒体等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管理、生活的各个领域,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与科研预算科目、会计核算科目有效结合,共建一个高效平台使得两种核算科目得到相符、相容,实现既满足科研项目预算执行的要求,又符合会计核算科目、会计制度的法规、制度实现双赢是势在必行的发展道路。

3 结论

(1)科研纵向课题课题种类多,渠道多、经费类型多,科研预算科目各不同,在执行预算中如何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科目有效衔接存在差异。

(2)合理认识差异,掌握国家科研纵向课题经费预算支出规则,运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法律法规,探寻有效解决途径,减少项目计划执行、中期检查、审计、财务决算的困惑。

(3)发挥三级核算优势,建立科研纵向课题经费预算支出与会计核算科目有效结合平台实现科研项目经费执行与科研开发进度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 蔡斯.运营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篇3

关键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政府逐渐意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开始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资力度。在这一宏观背景下,我国科研项目的资金规模越来越大,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也逐渐提高。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作为科研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其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引起了相关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现阶段我国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解决,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高效进行。

二、科研项目中经费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预算编制制度体系

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管理工作主要是由项目负责人来负责,企业财务人员基本不参与科研项目的预算管理工作。这一现象的发生直接导致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管理缺乏科学性,给企业相关人员带来一系列的麻烦。有些科研单位为获得更多的科研经费,要求科研项目相关预算管理人员提高科研项目的预算经费,致使整个科研项目的预算管理工作缺乏真实性,导致其执行困难。

(二)相关部门之间的预算协调不顺畅

现阶段,我国科研项目中的经费预算管理主要是由科技管理部门、研发部门以及财务部门等共同负责,这就需要三者之间进行密切的配合。企业相关部门之间沟通机制的不健全会对整个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造成严重的影响,给相关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的执行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在平时的实际生活中,企业的科技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科研项目的立项申报、中期检查、验收等工作,不关注经费的使用状况;研发部门主要负责科研项目的申报与组织实施,也不注重经费的使用状况;财务部门则主要负责科研项目的收支状况,关注经费的使用情况。因此,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保证整个经费预算管理的顺利实行。

(三)预算执行效率较低

现阶段,我国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执行效率偏低,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由于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缺乏有力的科学依据,致使科研项目的经费申请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容易造成多报、虚报等一系列不良现象的出现,降低其预算执行效率。2.现阶段,我国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科研项目预算经费管理的审查力度。在此背景下,我国相关单位逐渐建立和完善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制度体系,使得原有的一些科研项目预算经费不能按照原有的计划随意支付,导致其预算执行效率偏低。

(四)缺乏有效地预算监督与考核

现阶段,我国许多科研单位还没有建立科学完善的预算监督与考核制度体系。有的科研单位即使建立了相关的制度体系,也缺乏有力地执行,致使其制度体系沦为形式。这一现象的出现致使科研单位相关人员无法及时地对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的进度进行充分的掌握与了解,给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带来一系列的麻烦。因此,引起了企业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相关人员的关注与重视。

三、如何加强科研项目中的经费预算管理

(一)增强预算管理意识

人是一切事物的主体,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意识,就会拥有什么样的行动。因此,要想增强整个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管理,就必须首先转变科研人员对于经费预算管理的观念看法,增强其重视程度。这样,相关人员在进行经费申请与经费花费的过程中,就必须严格按照经费预算管理制度体系进行,避免科研经费乱花费现象的出现,给我国相关科研人员的经费预算管理带来便利。

(二)建立预算管理责任体系

整个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管理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对整个企业的运行与发展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建立预算管理责任体系。一方面,企业可以让相关部门对整个科研项目进行有效地监督,增强科研项目相关人员对经费预算管理的责任意识,保证整个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合理性。另一方面,企业应将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工作具体落实到企业相关部门的每一位工作人员身上,在保证科研经费使用科学合理性的基础上,避免问题发生时相互推诿责任现象的发生。

(三)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科研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在对预算经费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结合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相关资料,还需要让科研项目单位相关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经费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估与管理。这就要求相关人员1.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各项支出有一个清楚明晰的掌握与了解,并掌握整个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编制管理方法。2.相关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人员应依据一定的制度法规,提高整个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准确性。

(四)加强对预算编制的监督与考核

企业科研项目相关人员对预算编制进行监督与考核可以有效提高相关科研人员参与经费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整个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科研单位应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算执行完成标准。并根据此标准,对表现良好的企业科研单位员工进行适当的奖励,反之,则进行惩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由于其自身特点,在整个科研项目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关心与重视。现阶段,我国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仍存在着诸如缺乏完善的预算编制制度体系、相关部门之间的预算协调不顺畅、预算执行效率偏低、缺乏有效地预算监督与考核等问题,科研项目相关经费预算管理人员应积极采取包括增强预算管理意识、建立预算管理责任体系、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加强对预算编制的监督与考核等在内的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促使整个科研项目顺利、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1]杨义虎.基于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研究与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6):148

[2]马娅丽,孙淑玲,胡兰.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优化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15,(5):87-89

[3]孙小瞻.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析[J].财会研究,2015,(5):77-78

篇4

关键词:科研经费 预算执行 管理

近些年来,国家财政科研经费的投入量持续增长,为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由于预算执行制度体系和评价机制仍不健全,科研项目资金支出管理还不能完全适应科技创新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财政科研经费闲置、结余、浪费、支出不合理、效益不高的问题亟待解决。如何规范国家财政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管理,提高经费预算执行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有效性,是财政科研经费管理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财政科研经费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各类财政科研项目管理体系模式不统一

我国财政科研项目管理体制存在条块分割的现象,各类科技计划、专项林立,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及预算支出科目体系不一致,给科研经费预算支出管理带来不便。各类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和支出要求不同,容易造成管理混乱。

(二)经费预算执行与批复预算差异大

实际预算执行与批复预算存在较大偏差,超过预算范围、超过国家相关支出标准。涉及人员费用的支出不规范,劳务费、专家咨询费、间接费绩效津贴开支内容不合规、不合理;随意变更设备材料采购内容,变更项目协作单位;会议费、差旅费支出超标,列支与本项目无关的行政办公费用;项目验收前随意调账、随意调整预算支出科目内容的现象比较普遍。

(三)预算经费到位时间与经费使用需求不匹配

财政预算经费拨付与项目实际资金使用需求不一致,科研项目之间互相调剂,挤占资金现象时有发生。上级部门代编代管下属单位科研项目预算,资金拨付实施环节多,程序复杂,支出流程长,导致基层预算单位年初无钱可花,年底到款时不能及时安排支出。有的项目总承担单位或牵头单位不及时拨付预算资金,也容易造成项目合作单位财政经费预算执行困难,影响预算执行进度,造成大量资金账面结余。

(四)突击使用项目经费造成资金浪费

预算单位为了完成预算执行率考核目标,过度强调关键时点预算执行率,在每年预算执行的重要考核点,匆忙办理支出业务,在经费支出上未能做到严格把关,造成资金浪费。在科研仪器设备购置中,一般均应预留部分尾款,质保期过后验收合格方可以支付,但留质保金会造成财政资金结余,影响预算执行进度,造成单位为了花钱而花钱,导致国有资金和资产的安全性受到影响。一些科研项目在结题验收前预算未能完成,为避免结余经费上缴突击花钱,造成项目经费支出的低效和浪费。

二、预算执行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项目申请与实际需求脱节

科研单位和项目申报人为最大程度地保证项目申请过关,违背据实编制预算的原则,不考虑项目实施程序和配套条件,不细化预算支出内容,盲目承诺配套资金,铺摊子争项目。有的共同申报项目由上级主管单位或项目主持单位层层分解预算指标数,不按实际需求申报预算,造成项目非“可行性预算”,实为“可批性预算”。科研经费预算往往由科研人员主导编制,由于科研人员对国家相关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办法及相关国家财经制度了解不充分、不透彻,且在财务成本管理知识上存在欠缺,导致预算内容编制不合理。

(二)对按预算要求支出重要性认识不够

一些单位未将科研项目预算执行管理真正纳入管理决策范畴,未充分认识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重要性,未能真正树立起“分配与管理并重、投入与绩效并重”的预算管理理念,把预算执行管理工作仅仅当作单位财务部门的日常事务性工作,缺乏严格意义上的预算管理,科研管理部门及科研人员参与度不够。部分项目负责人对预算按计划执行认识不到位,对科研经费各个科目、项目预算的真实内涵理解不足,不重视项目预算支出按照合规、相关、合理的管理要求使用经费,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预估不足,准备不充分,没能及时将预算执行的要求和内容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三)预算执行过程缺乏有效监管

课题组、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各自为政,使得科研经费执行监管效率低下。单位各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不及时,财务部门缺乏完整而及时的项目预算资料,无法对其预算的执行进行有效监督,审核课题开支时只是依照财经制度进行审核,而不是按照已审定的项目预算来核定支出。另一方面财务部门未及时向科研管理部门反馈经费开支中存在的问题,使得科研经费预算失去了对课题经费支出应有的约束力。现行的科研单位会计核算科目与财政科研项目预算支出科目之间对应关系不够明确,有的会计核算科目与预算科目实质内容相同而两者表达不一致;有的则多个会计核算科目对应一个预算科目。

(四)科研项目预算支出评价考核制度缺失

从国家层面来看,缺乏统一的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如何对预算执行进行绩效考核,如何合理运用考核结果,都尚处于探索阶段。从科研经费使用部门来看,虽然有结题验收环节,但是并未建立以预算为基础的考核体系,管理部门并未对预算使用过程中的差异进行细致分析。

(五)部分预算支出科目使用和执行规定不尽合理

财政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存在支出规定过细过严、人员经费保障不足、间接费用和绩效支出政策落实不到位、资金到位不及时、结余经费政策不合理等问题。科研人员智力价值得不到应有体现,政策规定的工资水平与科研人员实际贡献不匹配,绩效工资制度未建立。部分单位为了稳定队伍、吸引人才,通过占用科研项目经费来解决科研人员待遇。作为探索未知世界的活动,科学研究极富创造性,研究方式方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项科研活动的研究过程也是比较漫长的,期间各项支出结构客观上存在变动的可能。这些因素造成项目在实际执行中的支出与争取阶段申报的支出预算往往产生差异,虽然现行管理规定中对预算调整的程序和内容做出了规定,但多数科目不能够调整,必须与预算书完全一致。比如设备购置费支出对生产厂家、规格型号,采购方式等要求过细,设备费预算执行结构难以得到保证。在劳务费的支出规定中,对课题组为项目研究而长期聘用的人员费用需求没有做出规定,造成这部分人员费用支出界定不清。

三、预算执行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财政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管理应立足我国科技创新实际,借鉴并吸收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建立起适应科技创新规律、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预算支出管理机制,对资金管理实施全过程、系统化的改革,使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使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

(一)提高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准确性

财政科研经费预算是经费执行和验收的重要依据,编制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科研项目能否正常开展和顺利完成,关系到科研经费能否遵照经费使用规定合理合规使用。科研单位要建立起科学、规范、高效的预算编制流程,夯实预算执行的基础,将项目预算书的编制工作放到与项目任务书同等重要的位置,以项目研究内容、目标为依据,坚持按照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结合项目支出的特点,科学地编制经费支出预算,切实提高预算的可执行性。

(二)做好科研项目批复和预算拨款工作

加强预算执行的前期准备工作,在部门预算批复前,建立科技计划经费年初预拨制度,以满足科研项目年初经费需求。项目主管部门应合理控制项目和预算评估评审时间,加强项目立项和预算下达的衔接,及时批复项目和预算。经费分配管理部门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相关规定,结合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进度,及时合规办理资金支付。可实行部门预算批复前项目资金预拨制度,保证科研任务顺利实施。对于有明确目标的重大项目,按照关键节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拨款。

(三)调整优化直接费用支出管理

科学界定与项目研究直接相关的支出范围,各类科技计划的支出科目和标准应保持一致。“十二五”初期,财政部、科技部研究制定的《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中,已经下放了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材料费等四类科目的预算调整权限,但其他科目之间不允许做调整。应根据科研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赋予项目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多的自,比如:允许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交流费三项相近科目支出之间调剂使用,不突破三项支出预算总额;控制劳务费、专家咨询费、间接费中人员绩效三项人员费用,允许调剂使用,限定支出总量;调整劳务费开支范围,将项目长期聘用人员费用和社会保险补助纳入劳务费科目中列支。

(四)完善间接费用和绩效支出政策

对实行间接费用管理的项目,间接费用的核定应与项目承担单位信用等级挂钩,由项目主管部门直接拨付到项目承担单位,用于补偿项目承担单位为项目实施所发生的间接成本和绩效支出。建立健全间接费用的内部管理办法,合规合理使用间接费用,结合一线科研人员实际贡献公开、公正安排绩效支出,充分体现科研人员智力劳动价值,充分发挥绩效支出的激励作用。

(五)建全预算支出过程控制基础工作

从制度上统一的会计核算科目与科研经费预算支出科目对应关系,使财务核算的各类科研项目支出内容具有统一性和可比性。建立一套能与日常财务核算相结合的预算控制系统,及时提供项目经费支出信息,客观真实反映科研项目预算执行和预算结余情况。充分重视预算执行过程控制,财务部门、科研部门和课题组应熟悉科研项目预算执行过程相关信息,关注项目研究内容、进展、中期考核、课题结题时间、总预算和各分项预算的执行情况,按预算进度合理安排支出,顺利完成结题财务验收相关工作。

(六)强化科研项目预算执行信息公开

管理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应开展项目预算收支信息公开,接受监督,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让资金在阳光下运行。除和其它特殊情况外,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将科研项目的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验收审计结果等向社会公开,接受科研人员和社会的监督。项目承担单位应制定内部公开办法,将资金使用情况、大型仪器设备购置、人员费、出国费等情况进行内部公开,接受内部监督。

(七)加强项目巡视检查审计验收工作

综合运用巡视检查、专项审计、中期检查、结题财务审计等多种形式加强科研项目资金的过程管理;根据项目特点,采取同行评议、第三方评估、用户测试等方式,严把验收质量关。针对不同项目开展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对重大项目加强过程管理和服务,协调解决实施中的问题。

(八)改进项目结转结余资金管理方式

篇5

[关键词]基层预算单位;三公经费;管控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11 — 0158 — 02

一、科学管控“三公经费”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三公经费”即指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支的公务接待费、公务车辆购置运行费、出国(境)公务活动费的总称。近年来,国家加大对“三公经费”的管控力度,陆续出台相关措施,中央财政不断深化预算管理改革,逐渐压缩一般性支出,把控制行政经费增长,降低行政成本,作为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大力推行“三公经费”支出公开制度,“三公经费”开支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成为一种不可逆的趋势。这也是新形势下建设廉明高效的政府机关,强化政府和群众信任关系的重要一环。尤其是2013年,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作出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批示,总理也在2013年两会上郑重承诺:本届政府任期内“三公经费”只减不增。这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央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也彰显了政府致力于打造透明、责任政府的决心。为此,新形势和新任务对基层预算单位管控“三公经费”,规范财务管理和预算支出,提出了新的挑战。基层预算单位加强财务预算管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有效管控“三公经费”,成为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就基层预算单位管控“三公经费”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就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了探索。

二、制约基层预算单位“三公经费”管控水平提升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基层预算单位管控“三公经费”水平提高,受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人员水平等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结合基层预算单位的工作实际,笔者认为提升基层预算单位管控“三公经费”水平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数法”模式的成本控制政策合理性不足。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在预算指标分配,核定单位预算限额时,基本以历年支出数额为“基数”,按一定下浮比例控制当年限额。此种“基数法”控制存在以下问题:此种“基数法”控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基数法”成本控制方法缺少合理性。“基数法“依据上年支出对未来支出进行控制”。实际工作中,上年发生的支出,本年末未必发生。相反,上年未发生支出,本年可能必须支出。因此,完全按照上年支出水平控制支出不尽合理;二是“基数法”模式不利于预算管理精细化。该模式在短期内对支出的控制有一定效果,但从长期看易产生偏差和误导。由于历年支出本身并非完全合理,历年支出高的单位实际可能存在铺张浪费及不合理支出的情况;而历年支出低的单位,可能费用紧缺或因管理严格,而保持较低支出。因此,最终可能造成实际执行中,历年支出高的单位预算控制额持续偏高,而部分历年支出低的单位预算控制总额经常偏低。这就容易导致“三公经费”开支管控出现“道德风险”,形成“逆向选择”的不合理现象。

(二)“三公经费”内控不够精细化,使用范围模糊,具体执行中操作随意性较大。目前,基层预算单位在制定本级财务管理办法及“三公经费”控制规定时,虽然提出了要求,但是有关“三公经费”开支规则,界限界定较为笼统,过于宏观,精细化程度不足,使“三公经费”具体操作时,缺乏明确具体规定。如,关于公车配备多少属于合理范围;公款接待时,接待范围、接待标准、陪同人员等具体规定是什么;公费考察,尤其是出国考察如何界定地域范围等等。同时,对于“三公经费”开支多少属于浪费行为,超出多少属于违纪行为,对违规违纪的情形,问责部门、程序和规定缺少明确规定。

(三)管控“三公经费”过程中预算执行、监督等环节不够完善。目前,“三公经费”管控政策主要侧重于预算编制环节的指标控制,而忽视支出执行过程中管理,难以消除实际执行中的违规情况。一是无法有效避免科目支出转移“拆东墙、补西墙”的违规支出行为。从近年各种内外部财经检查中发现共性的问题,“三公经费”支出会计核算较不规范,为缩减实际支出,将“三公”支出化解到会议费、差旅费、其他费用等科目中列支;特别是公务接待费与会议费在会计核算中概念不清,会计科目混淆使用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科目之间的挤占,导致单位招待费反映不准确,使预算的实际执行与预算编制发生偏离;二是由于以上情况存在的偏离,加之忽视对“三公”经费控制的后续监督、反馈和改进,不利于形成“三公经费”管控的良性循环。

(四)“三公经费”公开形式大于内容。近几年,基层预算单位也在不断强调财务公开,通过召开职代会、设立“财务公开栏”等方式对员工普遍关心的“三公”经费开支问题进行内部公开,但是在公开内容上,仅限于对费用列支科目数字的简单罗列和比较,公布内容不够细致、公布标准不一,导致员工对数字“雾里看花”,不知道这些花费是否合理合规,对“三公经费”的公开仅限于“看热闹”,难以“看门道”,不能起到很好的监督的作用,而且“三公经费”何时公开、怎样公开、公开范围等均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

三、有效提升基层预算单位“三公经费”管控水平的路径选择

解决制约基层预算单位“三公经费”管控水平提升的主要困难和问题,需要从加强领导、科学管理、强化制度约束、加强内部外部监督和落实好绩效管理等多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实行“零基预算”模式,提高其管理的科学合理性。即不应受以往预算安排和执行情况的影响,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基层预算单位履职需要和财力可能来安排预算,实行支出实行零基预算管理。在科学编制预算的理念指导下,在充分调研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基础上,根据实际,科学合理地安排“三公经费”支出预算,明确支出的金额和标准,做到有据可循。以零为基点编制的预算,不受历年支出水平限制,避免仅根据历年支出情况控制未来支出的不合理现象,通过强化预算约束,加强资金源头控制,合理控制“三公”支出规模。

(二)细化制度措施,动态管控“三公经费”。只有制定了制度,规定了尺子,才会在执行时“有据可依”。基层预算单位应消除“运动式”“一阵风”的错误认识,以及“避风”错觉和侥幸心理,认真执行“三公经费”和财务预算制度规定,适时将有效的制度固化下来。目前,应在现有制度基础上,根据职能、规模、任务,以及市场物价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精细的、动态的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因公出国的定额标准体系。如:建立《公务接待制度》,结合基层实际,按照“对口接待、谁客谁陪、多客少陪”的原则控制陪客人数;明确规定接待范围和接待标准等;建立接待管理台帐,将来客单位、人数、陪同人数、就餐地点和标准等逐一登记;以及对违反制度的情形,明确具体的问责部门、程序和规定。建立公务车辆台帐,对车辆运行实行单车核算,在台帐上清晰反映该车耗油、维修、保养、保险等情况;加大公务车管理力度,严格专车配备规定,从提高公车使用效率的角度出发,减少机关团体的公车数量,尤其减少“专车”数量;对于公务用车可制定《机关部门车辆用油管理办法》,本着“集中采购、定车加油、包干使用”的原则,对在机关登记备案车辆的用油,根据车况实行定车定额,综合考虑公务出车里程数,有效控制车辆用油的浪费现象,增加节油降耗透明度。

(三)加强“三公经费”执行中的监督管理。一是强化三种意识,规范操作。首先要强化领导表率意识,领导干部要带头贯彻执行“三公经费”支出规定,把厉行节约、适度从紧的原则贯穿于“三公”支出管理中,把好支出审批关;其次强化制度执行意识,要严格执行制定的“三公经费”支出的控制标准;还要强化财务人员财经纪律意识。财务人员要把好“三公”支出财务结算关,规范会计核算,严格审批办理,对于不属于合规合理范畴的支出,严禁列入“三公经费”。全面梳理、真实、准确反映单位与“三公经费”相关的支出,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二是加强对“三公经费”的监督管理,完善对“三公经费”开支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机制,实现对其控制管理的全面、动态监管。同时,逐步从结果监督转向过程、动态监督,提升监督成效。

(四)推进“三公经费”公开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健全和完善“三公经费”公开制度,给职工以“明白”堪称治本之策。从国家形势来看,“三公经费”公开已势在必行,总行今年公开了2013年预算和“三公“经费。基层行要牢固树立“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理念,增强主动意识,高度重视“三公经费”公开,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开。建立健全内部“三公”经费公开制度,在一定范围内,定期全面公开“三公经费”明细支出,做好相关解释说明,接受群众监督。对于重大“三公经费”开支,包括车辆、会议、出国、招待等支出的实行提前公示制度,明确公开的时间、内容、标准等,给员工更直观的信息认识,便于更好地监督“三公经费”开支,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透明度。

(五)建立健全“三公经费”问责制度。“谁办事谁花钱,谁花钱谁担责”,基层预算单位要探索建立和完善绩效问责机制。只公开而不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问责处理,难以遏制“三公经费”不合理支出。为此,必须建立健全问责制度,将违反财经纪律、挥霍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纳入问责任范畴。视情况对财务人员、内审人员有关违反监督工作要求的行为进行问责,对违反财经纪律的人员,要根据其性质、情节、危害程度,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六)加强对“三公”经费的绩效评价考核。“三公经费”成本与基层预算单位职能、行为、工作效率有着密切关系,应建立“三公经费”支出绩效评价机制,强化对预算资金使用效益的考核评价。一是制定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三公经费”控制效果进行验证、考核、评价;二是实行“三公”经费绩效预算。以预算单位年度内对“三公经费”控制情况为基础,对其进行绩效分析、评价,并将评价结论作为下一年度预算编制的依据之一,实行科学奖惩,激发基层预算单位科学管控“三公经费”的动力。

〔参 考 文 献〕

〔1〕张志红 “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J〕.审计与理财,2011,(10).

〔2〕任建明 “三公”经费问题及治理〔J〕.理论视野,2012,(01).

篇6

关键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 财务核算 问题 对策 

此前,我国科研经费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但是与其他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有差异。因此,我国在科研项目经费上推出了优惠政策,最大程度地调动企业积极展开研究,促进我国企业得到进一步创新。企业科研项目在财务核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影响着整个科研项目的进度、质量。因此,企业应当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帮助科研项目顺利进行。 

一、企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一)科研经费预算不合理 

在对科研经费进行编制时,由于没有编制科研经费预算的一套完整管理体系,导致预算当中问题较多,预算结果不合理,时常出现支出与预算具有差异的情况,另外,某些项目还出现预算计划被决算代替的情况,导致项目完成之后的数额与预算之间的数据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由于没有对预算支出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规划,还会出现任意调整预算的支出结构的现象。 

(二)研发项目的立项管理薄弱 

科研者在研发过程中并没有按照实际要求展开工作,立项管理较为薄弱,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不健全,对立项管理意识淡薄,缺少相应的激励与考核制度。由于项目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导致财务部门在科研经费上不能准确进行核算。由于企业对立项管理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造成企业科研出现经费大量流失,管理不完善,设备使用率低下的情况。 

(三)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科研实际工作中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相对落后,部门与部门之间没有过多的沟通与配合,未能结合实际需求细化、完善管理制度,没有及时做到共同合作,造成经费使用和管理混乱。近年来,我国虽然加强了对经费管理制度的调整,但是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过于笼统,缺乏自主灵活性,导致可操作性欠佳,可用性不大,执行力度不强,从而造成科研项目在实际工作中得不到有效的应用。 

(四)企业研发项目缺乏有效的过程监控 

当前,在科研项目实践中,一般情况下企业研发项目的过程监控是由企业的相关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行。但是,由于相关管理部门缺乏对研发部门的制约和控制,从而使得相关管理部门对研发项目的监控过程无法得到研发部门以及研发人员的支持与配合,导致整个研发项目部门的监控过程只限于表面上的形式而已,并没有真正的贯彻落实。 

二.企业科研项目中财务核算中的常见问题 

(一)科研项目经费核算体系不规范 

由于企业对经费核算体系没有全面的认知,企业科研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制度研究不透彻,认识不足,导致在科研经费核算中漏洞颇多,简单的核算也变得较为复杂化。如此一来,财务部门根本无法正常跟进科研项目,也无法界定经费的支出,只需要提供凭证,即可办理报销。因此,经费使用范围扩大化,造成超标超范围的支出,资金使用效益整体拉低。 

(二)研发经费的范围难以界定 

由于部门之前缺少沟通性,企业研发部门人员与财务人员对研发经费的范围认识还不够全面,财务人员的认识对研发经费开支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细致的操作。另外,企业科研经费管理缺乏规范性,统一性,导致企业科研人员没有参考标准。 

(三)企业领导对科研项目财务核算不重视 

企业上层领导没有重视其相关问题,目前,从我国趋势来看,研发已成为企业的主体,但是还有很多领导不了解其重要性。部门之间严重缺乏沟通性,相关工作人员在申请经费时,研发部门认为申请经费统计是财务部的事,而财务部只看依据凭证进行核算,研发部没有在相关系统中进行准确核算,又说是研发部门的事。这样一来两者之间不协调,导致经费统计难以实行。 

三、企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以及财务核算的对策与措施 

(一)财务核算方面的改进 

第一,完善企业研发项目经费核算的管理制度,更好地认识科研经费的概念,使科研经费得到科学合理的统计与核算。由于科研项目的特殊性,使得其与其他生产项目具有差异性。因此,需要明确科研项目发生的费用,并对其进行正确的核算。促进企业科研项目的展开,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 

第二,为进一步改进科研核算方法,需要合理有效地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宣传力度,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相关部门及时进行沟通,了解其部门对科研经费支出的范围以及核算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完善的核算方法,使其能单独完成相关工作内容。 

第三,为加强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科研部门在科研工作上所产生的所有费用,最终都要体现在一张原始凭证上。然而,财务部门不懂专业知识,只有依靠科研部门提供的凭证进行归类入账。如果科研部门提供的数据或凭证不准确,就会使得财务部门研发经费核算不准确,无法正确入账。因此,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对接的环节至关重要,不仅要规范,还要能协调运作,让两个部门减少信息沟通的障碍。 

第四,企业对研发经费的核算,必须符合财政部、当地财政部门的规定。首先,企业应当明确研发费用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并按照研发项目或者承担研发任务的单位,设立台账归集核算研发费用。其次,对技术要求高、投资数额大、单个企业难以独立承担的研发项目,或者研发力量集中在集团公司、由其统筹管理集团研发活动的,企业可以在所属全资及控股企业范围内集中使用研发费用。再次,企业可以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根据研发计划及资金需求,提前安排资金,确保研发资金的需要。最后,企业应当在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中,按规定披露研发费用相关财务信息,包括研发费用支出规模及其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集中收付研发费用情况等。根据以上规定,进一步加强企业对研发经费的正确核算。

(二)科研经费管理的改进 

第一,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做好项目预算编制工作,并详细安排各项项目费用的支出,确保经费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对于科学技术研究人员应详细报销设备,并罗列出不同设备的型号、数量、种类,所需材料等,最后再经过采购部门以及财务部门相互合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费用预算。 

第二,在编制过程中,需要提供科研项目的内容、周期、参与人员以及科研项目所要用到的相关设备、经费预算等,为企业科研项目提供更好的经费预算依据,保证科研项目启动后产生的一系列费用,能正确预算。 

第三,企业实施科研项目时,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如要享受税前扣除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必须符合国税总局《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以及当地财税部门的有关规定,税前扣除是一项税收优惠政策,其目的在于鼓励企业开展研究开发活动,规范企业研究开发行为以及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高新企业必需符合科技部财政部国税总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可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申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否则无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从而促使企业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 

第四,在进行科研项目时,如果科研经费预算做出重大的调整,企业相关人员需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科研管理部门提交汇报。完善相关制度,让科研工作人员明确经费管理中的责任权利。企业相关人员凡是涉及到资金管理、资金核算等方面的问题,都应当积极处理各方面的问题,使其得到沟通和协调。另外,对科研项目经费的合理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检查与监督,避免浪费情况的出现。这样一来,上级部门既可以及时了解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又能进一步的在检查监督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结束语 

在企业研发管理中,科研项目管理与财务核算管理是企业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在实际科研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对策。企业应当加强团队意识,强化各职能部门对科研项目经费支出预算、成本核算以及经费结算的管理起到监督作用,使科研项目能更进一步规范化,为企业科研工作顺利展开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李  [h: 0px" />

[2]陈卓.浅谈企业国拨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核算与管理[J].财经界,2013,(4):100-101. 

篇7

关键词:科研项目管理 目标作业成本法 动态成本管理

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事业单位对科研课题的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科研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科学事业单位要提高科研管理的合规性,就必须从课题的全成本管控入手。对科研管理而言,可行性阶段的目标成本预算是实现科研课题的预算与经费管理的重点,在课题执行过程中对动态支出管控,是比较复杂的过程。对于科研课题而言,科研活动的作业成本是实现动态过程管理的基本依据,建立全过程和全成本的科研课题成本管控,促进科研经费的合规性,是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一、基于ABC方法的全成本预算

成本预算是指将科研课题的目标成本按照作业成本分解方法(Activities-Based Cost Method)进行科研任务的工作项分解,形成从课题立项到最终课题结项的全过程的经费使用的一种管控手段。成本预算将复杂的成本管理转化为对每个工作项的费用支出的逐项分解与分项控制,实现了对课题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由谁来编制成本预算是全成本管理的第一个碰到的问题。成本预算应由课题参与团队以及相关的支撑与职能部门相关人员的共同参与过程,而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一般由课题组长牵头,由课题组对目标成本的用途、需求和费项按照作业项进行分解,相关职能部门对作业项的价格、支出合规性和会计准则进行复核。

成本预算编制时间则主要根据课题的性质而定。如果科研课题的作业分解、费项单价评估体系相对成熟,可以在课题可行性阶段进行编制,审批后进行作业成本的细化,这一般适合于那些目标导向的科研课题。如果管理精细度未达到足够的程度,则至少应在课题立项最终批复前进行编制,这一般适合于那些探索性、前沿性的基础研究课题。

对目标成本进行成本分解的方法多为根据历史数据进行预测,同时结合课题情况和相关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制定课题各作业项的目标成本,以及每笔经费使用的场景,从而形成课题的全成本使用计划。这就需要科学事业单位通过信息技术等平台,对所有科研课题的历史数据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建立作业成本共享知识库,是编制好作业成本预算的最有效的手段。

如果不能将目标成本细化到具体的作业成本,则将目标成本分解到粗颗粒度的预算科目即可。随着课题的实施,这些预算科目再逐步细化到作业成本的执行计划。

在编制成本预算时,对未能具体化的费用支出科目,引入预算余量的方法进行总量预算,并作为费项的“蓄水池”,随着动态经费执行的变化而变化。预算余量表达了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偏差。针对预算余量,可以作为每一个费用支出项的弹性范围,也是执行作业成本控制的参考值。

二、动态成本的过程管理

(一)成本预算动态优化

对尚未执行的目标成本,由于课题执行的不可预测性,可能导致经费使用没有按照规划的方案执行,则需要动态对成本预算进行相应调整,也可能要配合预算变更。这有两种情形:

将原有的大类的科目预算细化为更明细的作业成本预算;针对课题执行情况的变化,将某些作业成本进行微调,修订作业成本的金额及条件,可能需要将成本的科目预算数进行表内调整。

随着课题执行的进度,作业项可能会出现一些外协方或供应商提出的变更内容而影响成本,但课题组尚未确认;或课题组预计要发生的支出金额与费项变更情况。此时需要针对课题预算提前进行预算变更,调整目标成本,以动态实现预算的准确性。

(二)课题动态成本跟踪

课题组一般都希望在课题执行过程中,能跟踪课题结项时的全成本,以便对课题预算进行全过程管理。动态成本跟踪一般由信息系统完成,定期提供课题动态成本跟踪表,编制动态成本分析报告,披露重大的费用调整和变更内容,向课题主管部门进行汇报。

1、课题动态成本

动态成本反映课题成本的实际执行状况,是每个作业项上已经发生的实际成本以及未发生的目标成本的合计,是成本预算管理的预警、控制的主要依据。课题的动态成本的表达式为:

动态成本 = 经费已执行数+已确认预算变更数+待发生项的目标成本

2、预算余量

预算余量是课题成本控制的偏离尺度,通过其与工作项的预警、控制指标的对比,可以反映成本控制的效果和待发生项的成本控制的精细度。

3、成本调整

通过课题负责人和财务部门对课题动态成本的分析以及对后续课题执行情况的预判,可以作出分析:

如果作业成本“预算余量”有盈余,可以调整到其他作业成本项下使用(在科研经费制度的预算科目允许的调整范围内),称之为“成本表内转移”。这种情况下,仅涉及课题预算表内的成本调整,不影响课题的总成本。

如果作业成本“预算余量”不足,表内调整无法满足支出要求,导致该作业成本后续无法执行,需要进行课题预算追加,此时影响课题的总成本,必须经过预算变更的审批许可。

三、目标成本对经费支出的管控

经费使用的全过程中,需要严格预算控制,由专业部门根据课题实际情况拟定合同,明确合同金额、付款时间、付款方式,进而形成课题成本执行计划。同时,将合同付款与课题计划中的工作项或工作成果进行关联,保证经费支出与实际课题的验收标准相符,避免成本失控的问题。

在经费使用申请的审批环节,必须对照成本预算,并考察作业成本的预算余量,通过预警、控制等进行对应管控,以降低课题执行过程中的目标成本偏差。

经费支出审批时,可能需要重点审核的情形有:

(1)执行金额 < 预算金额

需要课题组针对支出预算偏差阐述原因,并对预算偏差的处置方式提出方案。执行偏低的作业成本,相应差额计入成本预算余量,可调配给同类科目作业项的成本支出,并出具成本调节单。

(2)执行金额 > 预算金额

需要课题组阐述成本偏差原因,并对缺口金额安排支出来源。如果是作业项内容变更,就调整作业成本的目标预算,登记为作业成本缺口;如果是原目标成本不足或外部条件变化导致的成本增加,则需从预算余量中支出,同时出具成本表内转移单。

最后,分析变更产生的原因及变更引起的成本偏离,从而实现动态成本的实时管控。

四、结束语

科研课题的成本管理是一个全过程、全范围的动态监控,是集科研业务管理、财务与会计、信息技术为一体的集成管理问题。在科研课题的各个阶段,成本管控的关注点不同。在可行性阶段,难点的是针对作业成本的全面细化与分解,侧重全成本;对于执行阶段的成本管理,难点是进行动态的监控,需按照目标成本采用相应的方式进行成本的动态跟踪,侧重全过程。科学的动态成本管控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成本管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的合规性。

参考文献:

[1]张咏梅,宋炳霞.我国目标成本管理与作业成本管理整合研究现状[J].财会月刊,2014

[2]刘荣.基于课题制下的高校科研经费全成本核算的可行性研究[J].会计师,2009

[3]李智敏,李敏.基于作业成本思想的高校科研项目间接费用摊销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12

篇8

本文分析了医院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医院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对策。要合理编制课题预算;重视科研课题的财务确认;加强科研课题经费支出的审核;加强科研课题医院匹配经费的使用管理;严格课题经费科研本管理;搞好科研项目的财务验收工作;做好科研项目结题后剩余经费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

医院;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措施



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加强、加快医院科研工作步伐,以科技进步来推动生产力,实现科技兴院,是医院建设所奉行的宗旨。为配合医院科研工作的开展,需进一步加强医院科研经费的管理,改变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混乱的现状,为科研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一、医院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现状

目前相当多医院的财务部门对本院科研项目管理不能充分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

医院财务管理中往往流于具体的财务核算,而对于内控制度完善、制度健全等方面所投入的精力过少,殊不知这才是强化管理和监督的根本。只有通过完善的机制保障才能做到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

2、在课题预算、中期进度、科研结题等重要环节财务部门不能有效参与

首先,财务部门不了解课题的预算执行情况,无法对科研经费进行有效控制,只能在课题经费收入、支出时被动的做账;其次,在课题中期不能随时了解项目的进展,以便及时提醒项目负责人把握项目执行情况,出现有的科研项目不能及时启动或中期延缓,给以后科研经费的拨入或使用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或者前期经费使用量过大,造成后期经费量不足甚至透支,给项目的完成造成困难;第三,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或者虽有制度但没有认真执行,造成科研经费的支出不尽合理,财务部门对医学科研项目的性质和开支范围不明确,在日常核算中,容易出现经费开支不合理,甚至出现科研经费被套取、截留、挤占、挪用等种种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现象。第四,科研经费所购置的资产使用和管理情况不佳,课题组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药品、试剂和耗材往往是课题组自行购置,没有经过正常出入库手续或者只是形式上虚入虚出,这些资产处于失控状态,其使用状态和使用效果无法评估,也容易造成损耗甚至流失。第五,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的处理没有明确规定,有的课题结余长期挂账不处理,给正常财务工作造成困扰。

3、科研项目管理负责制不健全,不能有效发挥财务监督效用

当前,大多数医院的科研项目管理采用“课题制”模式,即项目负责人对课题的立项、组织、经费使用、项目验收及项目形成资产、项目成果进行全过程管理。由于管理者对科研项目效益性的高度关注,通过上项目争取了大量科研资金,为医院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因此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资金来源,医院也往往一路绿灯,在财务管理的细节方面不做过多追究,会计处理上出现科目设置不合理,收入支出完全按照项目负责人的要求进行核算等现象,甚至有的单位将科研经费作为代管经费性质进行管理,完全脱节于科研项目的管理机制之外。

4、项目执行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有可能导致财务信息失真

由于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分开,往往导致两个部门管理中的脱节。一方面,项目管理者在项目资产购置、人员劳务分配、外购协议、及对外合作开发等管理中掌握一手资料却不能与财务部门及时沟通,致使经费报账过程中,财务人员因为不了解项目情况难以区分哪些属于该项目支出,哪些属于协议购置资产,资产产权归属是否合理等,致使财务处理不当,最终导致会计资料失真。

5、科研项目财务管理手段滞后,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形势

现阶段医院科研财务管理,必须适应高速运转的市场机制。如果还仅仅停留在审核、报账、决算等传统管理模式领域,是难以准确用财务手段反映出项目的效益效果性的。

6、审计监督不到位,审计作用未充分发挥

审计应该成为财务监督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论审计工作以何种形式存在,都应确保审计人员独立、公正的开展审计监督业务,对于医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这一点犹为重要。

二、加强医院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措施

改变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混乱现象,提高医院、教、研的综合水平,财务人员必须提高认识和责任心,加强医院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本文从科研课题的预算编制到科研项目结题后剩余经费的管理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1、合理编制课题预算

各科研课题组应本着“保证目标、集中财力、突出重点”的原则,按照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合理编制预算,科研课题项目预算应及时报财务科备案,作为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报销时审核支出范围的依据。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财务部门应有效参与,发挥财务的监管职能,保证预算的合理性、合法性。

2、科研课题的财务确认

科研课题确认后,课题组应向财务部门提供以下资料:课题的申请与批复;科研课题的可行性报告;经批准的课题预算;课题拨款及医院匹配经费的有关文件。以上资料作为该科研课题建账的原始依据。

3、科研课题收入的确认

医院各级各类的科研经费,都应收入到医院账户,由财务部门统一核算和管理,严禁任何部门设置账外账;财务部门在收到外部转来的科研经费后,应及时通知科教科,由科教科对经费来源进行确认,并注明科研经费的级别。如为新建科研项目,科教科应根据所属类别进行编号并建立课题本。

篇9

关键词:医院 科研经费 管理

随着“科技兴医”意识的增强,科研经费成为医院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培养医学人才、提高医院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国家对医院科研经费的投入逐年增加,但医院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长期以来较为混乱。本文根据新《医院会计制度》[1]以及《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暂行办法》[2]的精神,在医院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财务技术层面,结合实践提出了健全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制度、重视科研项目的合同管理、规范科研项目开支审批办法等管理对策,供同行业人员参考。

1.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现状

1.1科研经费使用不规范,随意性大

长期以来,医院为了调动医护人员的科研积极性,重科研、轻管理的思维普遍存在。部分课题负责人乃至财务人员、医院管理者甚至认为,科研经费是凭个人的能力争取来的,因此科研经费到账后,只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其余经费使用基本由课题负责人支配,报销票据往往存在“失真”和“偷梁换柱”的现象,致使科研经费支出失去了真实性;甚至虚开招待费及劳务费等套取现金,或将日常财务管理中不能报销的费用从科研管理费列支,真正用于科研开发的业务费用比例较低,从而失去了科研经费用于科研课题的作用。

1.2采用科研经费购买的材料及固定资产缺乏统一管理

由于科研课题所需的材料及资产一般是由课题组自行购买,因此普遍存在不按医院采购流程采购、不验收、不入库等问题,违反了医院的财产物资管理制度。带来的后果一是造成科研设备的重复购置和资源浪费;二是在科研人员岗位调动或课题结束时,购置的科研仪器设备等物资没有或无法按财务制度的规定办理严格的资产交接手续,物随人走,导致医院资产的流失。

1.3科研课题已结题不结账

目前,多数医院由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财务部门负责费用控制。由此,客观上存在了“管项目的不管钱”、“管钱的不管项目”、“管决算的不管预算”等现象;加之部门间缺少必要的沟通,管理上没能协调统一,形成了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脱节,进而不能通过经费管理来控制项目进程,出现科研经费已用完而科研项目未结题,或者科研项目已结题而结余经费长期挂账等情况。

2.加强科研课题经费管理的对策建议

2.1加强财务与科研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科研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从科研立项、资金到位到科研项目的开展、结题全流程,财务部门均应与科研管理部门密切配合,才能使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发挥出最大的效能。财务人员应了解科研工作的相关政策,与科研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科研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承担起科研项目的前期投入与效益预测、中期管理、结余经费的清理等工作;同时要向科研管理部门及科研人员宣传相关财经制度,取得科研人员的配合,促进科研经费规范、合理使用。

2.2细化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科目

根据科技部“国科发财字[2007]393号”《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暂行办法》[2],监督的主要内容之一即为“承担单位对科技经费会计核算情况。包括单独核算情况,会计科目设置规范性,核算内容和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性,经费开支审批程序和手续的完备性,以及相关财务档案资料保存管理情况等。”新《医院会计制度》[1]于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其中“会计科目名称”中新增“科教项目收入”与“科教项目支出”科目,为科研课题单独建账、单独核算提供了依据。科研经费到账后,财务部门按照科研管理部门的立项通知在“科教项目收入”及“科教项目支出”下按课题项目代码设立一级明细科目,并在“科研项目支出”下设置与项目预算相一致的二级明细科目,以预算控制开支范围,确保项目收支记录完整、准确,确保科研经费专款专用。

2.3重视科研项目的合同管理

科研管理部门结题验收一般是按照项目合同中的经费开支内容进行逐项审计,因此科研课题建账后,科研部门要及时将项目合同书提供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在课题报销时应按照合同规定的经费开支内容及预算金额进行严格核对,对于不正常开支或与合同内容存在严重偏离的现象,应及时与科研部门沟通,保证科研经费使用规范、真实,使科研课题顺利进行、顺利验收,确保科研项目取得应有的成果。

2.4规范科研项目开支审批办法

项目开支应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及医院相关规定执行,不能因列支渠道的不同而实行不同的报销标准及流程;应明确经费审批的职责和权限,提高经费使用透明度,防止项目经费由课题负责人一人支配,保证项目经费合理、合法使用;应对有关项目内容如劳务费、招待费、管理费等制定统一标准,对材料、设备采购、验收作出具体规定;对项目的结余经费应制定具体处理办法,减少科研人员报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5完善科研经费信息平台

财务人员要利用现有医院财务管理软件并与信息技术人员合作,开发具有本单位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的特点与需求的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信息平台,以使项目负责人可随时查看项目实际开支情况及项目经费余额,从而主动根据项目进展调控开支内容;使审计部门可调阅项目开支明细,查阅开支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预算、开支归类是否正确;使科研管理部门可结合项目进展和经费开支情况对项目进行督促,掌握临近结题项目的经费结余情况,引导合理开支。

3.结语

科研经费的管理是个复杂、系统的工程,各医院要根据《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暂行办法》[2]的规定,结合医院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实际,制定一个既可发挥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亦可激发医务人员科研积极性的管理办法,并坚持贯彻实施。医院财务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应通力协调、相互配合,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为医务人员从事科研工作服务,并在管理过程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和运作模式,确保医院科技工作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新《医院会计制度》,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2月

[2]《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财字[2007]393号

篇10

【关键词】 医学科研课题;结题率;影响因素;管理对策

The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ompletive rates of med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LUO Chai-qin,CHEN Yan,ZHANG Zhi-jian,et al.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Fuzhou35000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how to enhance the completive rates of med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in hospital.Methods The questionnaire was carried out in 102 researchers who were in charge of the research projects from 2002-2006, to assess the major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ompletive rates of research projects.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im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conditions for experiment,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researchers,the funds and incentive system are th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ompletive rates of research projects. These factors originate from three aspects on researchers, scientific reach administration section of hospital,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administration system of government.Conclusion Some countermeasures are suggested, such as the preferential policy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better lab conditions and appropriate time for researchers, creating attrac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environments, strengthening the process administr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raising more research funds from various sources, rational monitoring the expenditure of the research funds, enhancing the ethic censoring on scitific research projects and so on.

【Key words】 Med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Completive rate;Influencing factor;Countermeasure of administration

科研课题结题率是衡量科技投入与产出的重要标志之一,按时结题验收则成为科研管理部门进行科研项目管理的必要手段。我院是福建省一所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省级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有一支较为庞大且快速发展的科研队伍。1996~2006年期间每年立项的科研课题大约为20~90项,平均57项,其来源主要是政府部门的计划课题,其中有国家自然基金、省自然基金、其他省部级、厅级、医科大学等部门资助的科研课题,以及由医院基金资助扶植的项目。我院的科研课题按时结题率(不包括院级资助的B类课题) 2003年为90.91%,2004年为73.1%,2005年为82.61%, 2006年为89.29%。2003~2006年的平均课题结题率为83.97%,离科研管理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为了分析影响按时结题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科研课题的结题率,组织了本次问卷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按时结题是以研究者在科研课题合同的研究期限内完成科研任务,并提交合格的结题材料为准。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我院1996年1月至2006年1月承担过科研课题的医务人员共138人,除因出国、下乡、退休、调离人员外,其中可进行问卷的102人。自制问卷表,内容主要包括结题情况、研究时间、研究设施、经费、协作等共设了32个问题,先对8名专家进行预调查,征求专家对调查表的反馈意见后,再修正调查表,调查表采用封闭式与开放式相结合,结果统计以构成比进行分析。

2 结果

发出问卷102人,收回有99人,收回率97%。具体结果如下。

2.1 结题情况 调查对象中课题未按时结题情况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0.30%。其中,因研究未完成的占11.11%,因材料和论文未整理的占9.09%,其他原因10%。

2.2 时间因素 92.93%科研人员主要依靠业余时间完成科研,有31.31%的研究人员认为研究时间不足;有部分人认为科研结果已被他人抢先或重复他人的研究。

2.3 实验条件 大多数人认为本单位实验条件不能满足科研的需要;半数人因实验条件影响课题的进展。

2.4 经费问题 82.83%研究人员认为上级经费下拨滞后,11.11%人认为经费滞后或管理问题影响课题的进展。另外,课题经费预算不合理的占49.5%,其中经费不足占49.5%,经费有剩余的占3.03%。

2.5 协作情况 77.8%的科研涉及协作,16.6%因协作问题影响课题进展。

2.6 其他因素 ①有半数以上人认为是因申请课题时对研究条件与困难估计不足,而导致不能如期结题;②因研究成员变动、负责人外出进修学习或试剂材料购买出现问题,也影响了课题进展;③对医院奖惩制度认为奖惩合理的占33.33%,没感觉者占42.42%,觉得奖励较同行低的为20.20%,还有1.01%认为奖励较同行高。

3 讨论与建议

综上调查结果,影响课题进展的因素主要有科研时间,科研条件,科研设计、经费、科研协作和激励机制等因素,这些因素有来自研究者、科研管理部门、科技主管部门3个层面的原因。

3.1 研究者层面

3.1.1 科研时间紧缺问题显凸 科研时间是科研活动的重要条件。医院的性质决定了承担科研课题的人员同时肩负着临床、科研、教学多重任务,相当部分人员还兼管理任务,使得大多数人员主要是利用工作之余做科研的,调查中65.66%科研人员认为无多余精力搞科研。因此承担科研项目单位提供给研究人员适当的脱产研究时间是必要的。我院2006年开始实施了承担国家、部级和省重大课题的负责人享有脱产完成科研项目的待遇(科研假),科研假期为项目合同预算投入时间的1/2,脱产期间视同在岗,大大缓解了医务人员因科研时间不足造成的压力,也激励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

3.1.2 经费预算不合理 ①经费不足。经费不足直接影响了课题的进展,研究者在申报课题时要认真根据科研课题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申报项目,使支持的经费强度、项目的性质及其他要求与课题相符。多渠道争取科研经费是解决经费不足的主要途径,本着“政府投入为主, 单位自筹为辅,争取企业适当赞助”的原则,除上级科研项目拨款和本单位配套的经费外,如自筹资金、争取赞助以及其他有关单位协作的资助等来弥补经费不足。但目前科研经费来源大部分为上级拨款的纵向来源,经费来源较为单一。医院可出台相应的办法,在严格防范商业贿赂的措施下,大力支持横向的科研经费来源。②课题经费过剩时有存在。一方面由于下拨经费滞后,先启用了其他费用,结题时造成经费过多的剩余;另一方面反映出课题计划和预算有缺陷,影响研究结果的科学性与可信度,同样不符合结题的要求。③经费不能及时到位。研究者使用其他课题经费作为启动经费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办法,但给结题时的经费决算带来困难。可从个人或单位先预支、主管部门加快经费下拨的办法来协同解决经费不能及时到位问题。④科研人员缺乏科研经费管理相关知识。组织专题讲座,做好财务制度和经费管理办法的宣传工作,使科研人员掌握经费预算和使用的正确方法;科研管理部门要积极与财务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强经费预算的形式审核、把关以及经费使用过程的监督管理。

3.1.3 课题研究的困难估计不足,项目合同预期目标制定过高 缺乏相关研究背景,申请时没有一定的预实验来支持申报项目,造成对课题困难估计不足;合同的成果提供形式过高,导致不能完成合同任务。因此课题设计时研究方法先进、可行,技术路线清晰是至关重要的。研究队伍、研究基础与研究条件是实现预期目标的保证。重视课题论证,查新是保证课题的创新、避免重复的不可缺少的方法,但经常存在先写完标书才有查新报告,造成来不得及修订研究方案。课题组研究成员结构应合理,配备符合实现课题目标要求的人员,不能只为了尊敬老同志、高职称人员过多或挂“人情”成员,使得实际研究工作人员不足,而影响课题的进展。

3.1.4 研究期间成员的变动也不同程度影响课题研究的进展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因进修、调动、出国、攻读学位、下乡等原因,造成课题研究无法按计划进行,以至不能如期结题。除了医院应对有对科研项目在身的医务人员的出国、进修、调动、攻读学位、下乡等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批外,申报者在申报前也应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审核,确保能完成课题任务,最好备有应急预案。

3.1.5 少数科研人员科研态度存在偏差 由于人事制度的改革,科研课题立项成为职称评聘考核的硬件,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科研工作的发展,但有些人员申请课题的目的只是为了满足评聘职称硬件的需要,急功近利,弄虚作假,一旦晋级职称成功后,便将课题研究抛到一边,转为被动的延期完成,甚至不完成。因此要加强科研的过程管理,及时发现不良苗头,加大监管力度,并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才能保证项目合同的高质量完成。

3.2 管理部门层面 主要指科研依托管理部门和实施单位的管理部门。

3.2.1 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刻不容缓 科研管理是一门综合科学,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培养具备有创新意识、创新管理能力和高素质的科研管理人才迫在眉睫。科研管理人员应能熟悉和掌握国家科技法规政策及管理办法,并在工作中加以落实;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了解科研动态,有收集科研信息,为科研人员提供咨询指导的能力;具有组织、沟通和协调能力;有良好职业道德,求真务实、公正严谨、无私奉献甘为他人做嫁衣的工作精神,主动服务的工作态度;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英语水平,才能有效发挥科研管理的职能。所以有关部门也应适当提供管理人员学习、进修的机会,不断提高和更新知识,从而提升管理水平,以适应科技飞速发展的需要。

3.2.2 加强医院科研基础设施、条件平台建设,为科研提供环境保证 ①改善实验室条件。加大资金投入,及时更新老化、落后的设备,改善科研环境。在医院医疗任务重、科研经费少的情况下,应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同时采取横向合作,解决自身条件不足的问题。科研环境的改善也有利于人才的引进及医院自身科研人员的培养。医院往往忽视实验室技师的培养,实验员大多由非专业人员替代,临床医务人员在课题立项后要靠自己摸索学习,去掌握有关操作技术,既消耗了时间,又不能保证质量。医院培养与引进技能娴熟、有上进心、不断更新知识的合格实验室技师是必要的。专业技师可通过实验前对实验人员的岗前教育,实验过程中加强监督指导来提高实验的效率和成功率,同时发挥对非实验室人员的传帮带的作用,而达到事半功倍效果。②开展定题服务。定题服务(SDI)是信息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根据科研课题的需要,进行文献的收集、筛选、整理、提供利用,满足科研人员的需求[1]。医院的图书馆人员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以服务至上为宗旨,主动开展定题服务,发挥医院图书信息的作用,使科研人员更好在申请课题前做好情报调研,在科研过程中抓住学科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跟踪掌握发展动态,使课题组研究人员把握方向,以便制定可行的研究计划,促进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3.2.3 加强科研过程管理 科研过程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要以人为本,抓好课题的执行、指导和控制,建立与科研人员协调、服务、保障的关系[2]。①领导重视,完善科研目标管理。倡导科技兴院,推进医院可持续发展,医院在制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目标时应有明确的科研目标和科研管理责任制,有科研过程管理的规定和措施,使科研指标和临床其他指标携手并进;②定期检查课题执行情况,除了按上级部门要求,定期提交课题执行情况表外,更重要的要检查实际完成情况,及时协助解决遇到的问题;③重大课题应定期组织协调会,由课题负责人、专家、主管和管理部门有关人员参与,讨论存在问题,跟踪执行情况,落实课题计划。

3.2.4 加强科研课题申请书的形式审核和临床科研的伦理审查 ①加强课题申请书的形式审核。规范的形式审核标准与程序,对课题起到正确的导向性、科学性和统一性作用,因此管理人员在提交申请书前,应严格审核,尤其对初次申报者给予耐心的指导。②临床科研的伦理审查。医学科学研究特别是临床研究,从项目设计开始就可能涉及到有关医学伦理学原则问题。2007年卫生部关于印发《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试行)》中规定,除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超过2年的或者在本办法施行前已经获得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临床应用的技术,只要通过生物医学研究形成的医疗卫生技术或者产品在人体上进行实验性应用的活动须按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以及公认的生命伦理原则进行审查。科研人员必须知晓规定的伦理原则,研究方案应符合伦理审查要求,避免因伦理问题导致课题的终止。

3.2.5 发挥管理协调职能,解决科研协作困难 协作困难也是课题实施中常遇到的问题之一。随着学科的分支越来越细,一项科研课题往往需要临床、医技、基础等多学科合作,当前跨学科、跨地区、甚至跨国的科研项目日益增加,协作问题将越来越突出,管理部门应出台相应的制度和措施,以有利于协作困难问题的解决。

3.2.6 健全激励与制约机制 适当的物质、精神奖励已起到了肯定的作用,随着科研人员价值观发生变化,激励更热衷与职称晋升、学术地位、长远事业目标相联系,但利弊共存。因此制约机制不可忽视,如对科研量化考评结果的公布;对无特殊原因未按时完成科研合同计划者冻结经费、通报批评;限制其他课题申报等措施,可遏止不良现象发生,并激发和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3.3 上级科技主管部门层面

3.3.1 解决经费滞后的问题 主管部门经费下拨滞后较为普遍,是研究者反映较多的一个问题。如何简化经费下拨程序,加快工作效率,缩短下拨时间,应是今后的工作目标。虽然推迟合同中课题进度时间,可以缓解经费的问题,但易延误科研时机。承担单位及个人从其他渠道解决启动资金仍是可取的互补方式。

3.3.2 把握国家科技方针路线,提供政策性指导 在国家科技政策方针的指引下,尊重科学发展的规律,结合地方科研资助情况,给予下级科研管理部门政策性指导,使管理人员更好地贯彻落实,让研究者的研究更具有方向性。

3.3.3 完善项目立项竞标规范,提高中标课题质量 科研课题的评审,成为科研单位、个人关注的焦点和敏感的问题。杜绝“拉关系”“走后门”,真正做到客观、公平、公正,可提高中标项目的质量。监督科研计划合同的实施,对实施情况和后期效果进行评估,确保合同的履行和课题如期高质量地完成。

3.3.4 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甘做“人民的公仆” 作为科技主管部门,应以人民的公仆的要求鞭策自己,认真履行工作职能,避免作风,加强与基层科研管理部门和单位的联系沟通,主动服务,营造一个有利科技创新与发展的环境,从而促进科研和管理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晓英,王盛,王洁利,等.医院图书馆管理与重点学科建设.中华医院科研管理杂志,2007,20(1):58-59.

2 杨文艳,李博欣 ,孙洪范.科研院所科研管理的思考。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6,19(6):339-341.

3 李向上,曾柯,李惠智.加强基层科研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建设促进科研管理学科发展.中华医院科研管理杂志,2006,19(5):313-314.

篇11

[关键词]科研经费;经费管理;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001

[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00-02

1 新《医院会计制度》对科研项目经费进行了细化和调整

财政部和卫生部于2010年12月31日印发《医院财务制度》,同时财政部印发了《医院会计制度》,自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公立医院执行。其中变动较大的就是科研经费项目的调整。以前的科研经费项目统一在往来科目中核算,以简单的收付实现制方法核算,结果造成项目经费使用混乱,不能有效满足科研项目验收结题的需要,而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则将科研项目经费进行细化,改为以项目为单位,对科研支出进行细化管理。这样实行科研收入和支出两条线管理,实现统一核算,明确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但是即便如此,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由于财务部门和科研科室对于项目的理解不同造成收到经费时无法分辨应该属于哪一项经费,而使双方产生误解。又如:财务部门对经费的支出往往从会计科目的设置出发,按照会计要素分类,而科研科室往往从实际情况出发,无法按照会计要素确定,这样不仅仅使用经费核销时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就是前期的科研预算也会出现问题。

2 科研经费项目管理过程中的现状与问题

2.1 科研经费来源多元化,管理难度增加

近几年公立医院的不断发展,科研经费的规模和数量都得到飞速增长,科研经费已不再由财政部门单独提供。根据实际情况大致可以分成4种途径:①由政府下发的科研三项经费为基础的科研经费;②由其他非营利医疗机构拨付的课题经费;③与国际合作及医院自行支付配套资金的共同合作课题经费;④少数营利性机构提供的科研课题经费。由于经费来源渠道不同,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不尽相同,相关政府下发的科研经费在适用方面管理相对比较严格,而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机构对经费的使用管理比较松,但更注重结题的实质性。不同来源的经费对财务部门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日常工作中,无疑加大了管理难度。

2.2 科研项目负责人只重立项,疏于经费管理

对科研项目负责人来说立项是关键,所有的经费管理都是以立项为前提。但也正因如此,科研项目负责人往往对科研经费的使用不加以重视。这种管理意识的淡薄最终导致公立医院的科研经费使用存在诸多问题。科研项目负责人在争取立项的同时,没能做好项目预算,科研项目执行阶段又将主要精力用于攻关技术难关,无法过多顾及经费支出等执行情况,这就造成在科研项目结题时出现预算超支或经费使用不当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科研经费管理意识缺失,经费使用管理缺乏统一思想,相关规定对于经费使用存在盲区等,最终造成各种不合规现象的屡屡发生。

2.3 科研经费拨付不及时

几乎所有的科研经费都存在拨付不及时现象,这是因为公立医院在争取科研项目立项时,很有可能已经开展研究工作,相关费用已经开始产生。当立项获得批准后,经费不可能第一时间拨付到位,这中间会有诸多审批手续需要通过,通常会间隔一定时间才能拨付。这一点在国家政府拨付的科研三项经费的拨付过程中最为明显,有些科研项目经费的拨付时间可能会超过一年。但是在获得科研立项和拨付经费期间一定会发生相关费用,而这些费用往往财务部门不得而知,相关科研负责人员由于无法提供有效证明不能为财务部门提供科研经费依据,由此相关的科研费用往往被公立医院作为日常费用所列支。当拨付经费到位以后,极有可能会对以前发生的费用作冲账处理。这些情况的发生无疑使财务部门和科研项目部门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2.4 财务部门与科研部门在经费来源及使用方面沟通不畅

由于近年来科研项目的数量和科研经费的规模增长速度过快,使原有的管理模式不能适应新情况的发展。前文提到,科研立项本身就与经费的拨付存在时间差,所以当科研经费拨付到位之时,科研负责人已经可能去开展工作或去争取其他立项,无暇和财务部门进行沟通,而财务部门因不能及时核实该款项是哪一项资金,只能做闲置处理。正是由于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才使本就迟到的资金使用更加缓慢。另外,科研部门对于项目进展情况并无告知财务部门的义务,所以财务部门无从得知某项科研的进展情况,更加无法获悉经费的使用情况,更有传统报销模式只对经费支出项目核实,并不能对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进行跟踪。财务部门只能对经费进行收支费用核算,却缺乏对经费的监督管理。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在科研项目验收结题时势必出现经费使用与项目预算存在脱节的现象。经费一旦经支出就很难进行更改,财务工作要等到科研验收结题时才能发现,而对出现的错误想进行更正为时已晚。

2.5 科研经费管理手段落后

通过笔者近几年的工作实践发现,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很难适应现有的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一方面原有的手工账、备查账等模式存在经费使用时间和科研进展时间脱节,记录的经费使用情况即便及时准确也无法满足科研项目验收需要的情况,在科研课题结题之时往往会让科研负责人和财务部门耗费大量的时间及人力进行核实与清查。另一方面,即便是新《医院财务制度》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做出了细化管理也不能适应现有的科研项目需要,这是因为《医院财务制度》只对经费发生的要素做出了细化管理,完全没有考虑到科研项目的特殊性。通常科研经费根据科研项目的结题时间而定,科研项目完成通常需要两年甚至两年以上时间,而会计核算周期只有一个自然年。这就势必造成财务部门对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消耗大量的核实时间。期间产生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是很难估计的。尤其是结题之前容易出现突击使用经费现象,这使得传统经费管理模式遇到了现实管理的瓶颈。另外,科研负责人、科研部门以及财务部门之间缺乏紧密合作更缺少相关的监督机制都造成了管理落后,而管理手段落后最终影响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

3 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建议

3.1 加强预算编制,提高执行力

现实工作中,科研项目经费执行不力,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科研经费预算做得不够细致,对即将发生的费用没有足够的预估,当科研项目进行时可操作性不强,经常会出现因实际需求进行大量的预算调整,而现实情况是科研经费管理规定不允许对预算进行大的调整,只能进行微调。这就给科研项目结题造成了大量问题,例如:在项目进展过程中,材料费、测试费用、检验费等往往容易超过或低于原有的预算时期,这就要求在编制预算范围时需要全面,考虑要周到。项目编制负责人既要掌握国家政策,又要对项目工作做到评估及测算准确。在预算环节需要财务人员、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管理人共同参与,从项目任务进展及科研管理等方面最终完成项目预算,进而使项目预算更加科学、合理、操作性更强、执行力更高。

3.2 建立科研经费信息管理模块

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来看,建立科研信息化管理模块是为了更好地为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负责人提供帮助,减少传统管理模式中的烦琐程序,促进科研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信息管理模块可以分成两部分:一是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模块;二是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模块。

3.2.1 建立预算信息模块

按照通常的科研经费预算模式建立预算信息模块。科研负责人一经确认科研课题立项成功,即将基本信息以及预算金额上传到预算信息模块,所传信息会快速传达到科研部门,经科研部门同意后上传至财务部门,此后财务部门、科研部门及科研负责人均能看到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与经费使用情况。预算信息模块的建立是为了使科研部门、科研负责人、财务部门三者之间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达到一致性,三者之间互相督促,财务部门可以凭借上报的科研经费预算及时对经费信息进行处理,科研部门也可以同时观察到科研经费的预算执行情况,相关科研负责人也可以及时了解到预算申报程度。

3.2.2 建立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信息模块

科研经费的使用是科研项目能否最终顺利结题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使项目顺利结题,科研经费使用信息模块的建立至关重要。

科研经费使用信息模块的建立与传统管理模式并不相同,传统管理模式中科研课题往往包括科研部门、科研负责人、财务部门、采购部门、审计部门及院内领导小组成员等。相关科室涉及较多,因为现在的科研课题无论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些年有了飞速增长,这样的管理模式不但会增加辅助科室的工作量,而且会增加各科室的推诿可能。但如果通过经费使用管理模块,并且采取项目负责人制度,那么科研项目只要由科研管理部门、科研项目负责人、财务部门三方面可以确定完成。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信息模块的建立有以下优点

(1)减少不必要的审核批示环节。原有的科研课题研究模式中会涉及大量的试剂采购、物品采购、设备购置等,在使用经费过程中需要特殊批注和说明,相关部门会对这些采购行为做出特殊处理。但是如果使用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模块,就可以通过正常的采购手续以及领用就可以完成,只要相关项目负责人在购置领用后,在使用管理模块中逐项填列,通过网上信息平台上传至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即可,科研管理部门一旦批示,财务部门即可根据批示对此类采购做出相关财务处理。这样就减轻了其他辅助科室负担,也减少了非相关责任人批示工作,从而使科研项目的进展更加顺利。

(2)为科研课题顺利结题提供便捷服务。科研项目申请通过之后,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只需要针对预算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按照规定进行详细分类,将预算信息按规定计入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模块,这样就减轻了财务工作人员人为分类的压力,克服了人为因素产生的错误。因为科研课题通常结题时间会超过两年,以往人为分类会出现记错或漏记等现象,但是通过网络信息化管理模块,则可以有效避免这些错误的产生,并且因为财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科研负责人三方均能查询到该模块的使用情况,财务部门会及时通过网络信息提醒使用者出现的误差,并且按规定对预算提前做好10%上限的微调工作,这些都由使用管理模块在网络平成,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使用者也会对经费使用用途进行及时调整,不至于出现结题时发现问题但为时已晚无法处理的情况发生。

(3)使部门之间更好地协调工作。传统模式下,财务部门只能看到经费使用余额,只能对票据审核做出相应处理,但是最关键的经费使用是否符合科研项目管理规定却很难及时发现。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各个环节缺乏沟通,彼此之间很难发现问题,无法对问题做出正确的解决方式。而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模块通过院内信息平台做到彼此之间各取所需,彼此可见。这样就使三方能够互相督促,彼此发现问题,使科研经费的使用更加透明、清晰,对科研项目的进展也能相互可见。等到项目结题就能快速通过预算及预算执行率帮助科研负责人快速结题,进而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同时也减少了项目负责人对资金使用的盲目性。

4 结 语

由于近年来科研经费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都有了大幅增加,并且科研项目经费的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从单一的国家政府投入转变为以国家为主,营利机构、非营利机构以及各种基金会为辅的多种形式,而各种形式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规定并不完全相同。通过从财务视角对科研经费管理分析,用科研经费管理模块进行管理以及用单位自身信息平台进行协调工作成为完全可行,但是在工作中同样会遇到一些问题,如项目负责人对经费预算的编制考虑不周全,最终会造成经费使用项目未能按类别详尽分类,从而相应增加财务人员和项目负责人之间的工作量。再如:单位信息管理系统并不能完全满足科研经费管理模块的需求,这些都需要有相关的提升。科研经费管理模块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才会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才能对未来的医疗服务及成果转化发挥极大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田霞.从财务角度探索医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J].中国卫生经济,2015(11).

[2]李兴灵.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提升研究[J].现代医院管理,2015(3).

[3]王长通,李慧,郭启勇,等.浅析医学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J].现代医学管理,2015(1).

[4]谢新敏,胡克,王领.医院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信息化对策[J].现代医院,2015(3).

[5]况景勤,郭文博.基于科研经费验收角度的医疗机构科研经费管理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3).

[6]黄小琼.浅析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医院管理论坛,2013(11).

[7]黄波,陈晓丽.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J].现代医院,2015(1).

[8]财政部会计编写组.医院会计制度讲解[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篇12

一、教育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目前,国际上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 科研单位资金来源多样化,财政资金为主,捐款等形式多样,制定详细的资金预算,并严格按预算执行。

2. 对科研课题发生的费用规范管理,细化界定。

3. 科研经费从申请、分配和使用到绩效评估形成一整套完整而成熟的全过程监督机制。

4. 世界各国教育财政普遍面临经费短缺,各国都在不断地进行探索。例如,近年来,国外科研单位越来越多地采用多学科综合协作的方式,即集中有关专业的专家,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共享各种信息,把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解决科研中的重大技术问题,以此来降低单个科研单位的研究费用。

(二)相对于我国国内,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却存在许多切实的问题

1. 科研经费立项预算存在弊端。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不仅要熟悉相关课题,而且还需具备财务知识。当前基本是项目负责人负责编制预算,目的是为了能够立项,主要是根据经验预估,往往是到结题时该有的项目没列,没列的项目实际支出较大。财务部门不熟悉科研项目的详细内容,无法对经费预算做出科学的判断,导致科研预算形同虚设,无实际支出控制。

2. 内部机制不健全,存在报账不实。目前,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机制普遍不够健全,财务管理手段落后,会计监督缺位,管理水平整体偏低。财务还停留在会计核算阶段,无财务管理意识,导致科研经费无切实可行的制度进行监督,随意性大,报账时无法辨别真实性。

3. 缺乏成本意识,成本核算不真实。科研单位科研经费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长期以来未有成本效益的观念,节约资金的意识很差。加之很多单位为了鼓励科研,一般对其管理比较宽松,导致一部分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存在着严重的错误认识,认为科研经费属于自己,花费自由,突击花钱,甚至随意购买自己的生活用品。

4. 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脱节。科研部门不懂财务上的规定,主观认为立项后的经费等管理应由财务负责,却没有及时提供完整的项目信息,也不跟踪经费的使用情况。财务无执行依据,无从下手,执行过程中随意性大,科研项目与财务账目多个环节存在脱节,致使科研经费管理也难以规范。

5. 科研效益不高:未进行项目效益评价。目前,大多数单位对科研经费都没有进行效益评价。大家关心的就是一年下来,个人能拿到多少科研经费,从而科研效益很低。

二、针对国际国内出现的预算差距,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是当务之急

(一)针对预算不规范,严格审批、预算细化具有可执行性

应重视科研经费预算规范管理,单位财务人员每年申请财政预算时,应与科研项目人员及时沟通,考虑科研课题的内容、时间跨度等等问题,要求课题负责人就经费的支出细化,并在实践中监督科研人员的实际使用情况,与预算内容对比,及时发现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二)加强财务内控管理

事业单位由于国家财政拨款,不核算年末利润,相对企业来说,基本是只注重财务核算,忽视财务管理。事实上科研单位应就科研经费的申请、使用、终止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内控管理制度。一些科研人员报销时,票据来源不合理,支出不实甚至购买虚假发票;报来的支出与科研项目无实质联系,有些属于私人的花费;或者报销的内容与当初的科研预算相差甚远,随意性太大等许多实际问题,因此就这些出现的问题,内控制度能够规避一些。

(三)重视科研经费的成本意识,防止损失浪费

目前,许多单位很重视科研,对科研人员及科研经费管理相对放宽。加之一些科研人员对财经纪律模糊,把财政拨给的科研经费划至自己名下,无计划无管理,财务人员也鞭长莫及。科研负责人应加强课题成本核算,对每个课题涉及的花费分类管理,安排专人记账、到财务报销。对课题及子课题进行归口的成本核算,尤其对申请对象多、时间跨度大的课题项目,更应重视科研经费的成本意识,防止浪费,保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四)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在课题全过程中紧密联系,不脱节。科研部门熟悉科研课题整体的运作程序,对其涉及的财务处理不甚明了;而财务人员恰恰相反,对运行其中的财务处理明了,却不了解科研项目的具体程序及内容。因此,在立项之初,科研部门应就所涉及的财务问题与财务部门沟通,确定财务性质及后续可能发生的财务事项处理,财务应在整个过程中参与其中,监督课题资金的使用,并对其结果进行效益评估。

篇13

关键词:公益性科研单位;科研经费;财务管理

公益性科研单位科研经费来源主要有财政经费、转拨合作经费、企业合作科研经费。科研经费核算也就被分为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纵向课题仅指财政划拨经费。横向课题是指除了财政直接划拨科研经费之外的经费。科研投入的日益加大,发挥科研服务地方发展、落地地方经济增长,用好科研经费是前提条件。那么,加强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势在必行。

一、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科研项目部门与财务部门信息不对称,两部门管理脱节

首先,科研合同由科技部门负责申报、保管。科研课题申报时,课题负责人没有充分填写编制依据而编制项目经费预算。一方面由于他们缺乏相应的财务知识,又急于申请科研经费,不切实际的填写匹配经费。另一方面财务人员配备不齐,财务人员对于科研项目的展开实施不了解,也无法切实的帮助科研课题负责人进行项目经费预算的编制。最后,项目经费到位后,财务部门没有掌握相应项目的预算资料,财务部门根据课题支出记账。

其次,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缺乏沟通。科研人员割裂预算与支出。项目结题汇总决算时,才发现预算与决算差距很大。科技部门,不通知或者不及时通知财务部门课题验收事宜。为了应付验收,课题负责人自己根据预算编制项目验收决算,课题科技验收结束。到财务审计时,才发现项目验收书的决算与财务决算差距很大,审计反问财务部门人员,课题预算与决算的差异。这时,财务部门才发觉自己根本不知道验收项目经费决算的事项。

最后,公益性科研单位的事业目的就是服务地方经济,用科研成果带动地方经济。但是,公益性事业单位的体量有限,人员编制受到限制,公用经费也有限,这直接决定了这类事业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落后,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远远落后。

(二)“谁申请课题经费属谁所有”观念及预算观念缺失

“课题经费属课题负责人所有”这种观念,导致了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资源不能达到有效不共享利用。甚至基于这种观念,有的科研人员把国家科研经费用于个人消费项目,有的甚至套取科研经费。

课题结余经费问题。对于许多课题已经结题,但课题结余经费长期挂账,资金不能有效用活,未能使经费达到效益最大化。一方面,课题负责人经费剩余自有观念问题,另一方面,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欠缺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有的科研课题人员的项目预算观念淡薄,使预算与使用分离。

(三)财务人员对课题专业领域了解甚少

财务对科研方面的信息了解甚少,不能切实的帮助科研课题做好相对精确地课题预算,这给科研经费预算与决算不相符埋下了隐患。财务人员对专业研究领域的工作事项不了解,也导致了记账只根据发票内容记录,不能有效地根据事实分析入账,造成了财务与科研关于经费花销的科目差异,这也直接导致预算决算不相符合。科研项目支出明细与财务核算会计科目不一致的差异。这需要财务人员进一步专业分析并与科研人员进行有效沟通。

二、加强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科研项目及财务制度建设

“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各项科研项目及财务规章制度,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是做好科研财务管理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建立相应的责任机制、建立科研人员财务信用机制。明确分管领导、项目部门、项目负责人、财务部门在项目经费管理中各自的职责。其次,建立科研报销管理制度方面的制度,明确具体科研事项报销事项的规范性、真实性。最后,建立剩余经费管理制度。使课题结余经费得到合理合法合规的使用,让国家科研经费投入达到实际效用,使有限的经费达到效用最大化。让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实行“阳光工程”。建立财务人员定期培训制度,使财务人员能够适应不断深化的科研制度的改革变化,更好、更高效的服务科研工作。

(二)加强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协调各业务部门

首先,科研单位要建立并加大管理信息系统的投入。科研单位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手段实现科研部门、财务部门系统联动,实现有效、高效的沟通,达到信息共享,保证科研项目预算与决算的全程化追踪、监控。科研人员设立相应的登陆账号,可以及时了解到自己的课题数目,经费使用情况,便于对项目开展做进一步的计划。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超预算警示,需要调整预算可以及时组织相关研讨变更项目经费使用预算调整。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减少项目预算与决算差距过大的问题。联系科研部门、财务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及时出具准确的项目决算,同时减少科研部门、财务部门的负担。系统也为实施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提供了可靠地依据。项目结题后,根据制度经费剩余可以高效的用活。

科研项目及财务信息系统的联动,可以实现项目相关Y料的归集并加强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的沟通,可以解决科研项目支出明细记账不够准确的问题。

固定资产调配实现线上管理,专人负责,充分发挥好固定资产的共享机制,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实行专人管理,通过系统摸清家底,最终能高效资源共享。

各课题负责人在申请、编制课题预算前,要首先在线上寻找并本单位内部实现资产的共享,节约科研成本,利用好国家科研投入的每一分经费。

(三)科研人员观念的转变

公益性科研单位的科研工作者,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就是,科研单位属于国家出资承办。我们争取到的科研课题经费属于单位所有,那么也属于国家所有。所购买的各类资产都属于国家所有,自己无权处分。剩余课题经费更要合理使用,根据国家批复或单位规章制度把经费用到实处,争取使有效的资金达到最大的效用。建立财经纪律的自动约束观念,使遵纪守法成为一种自觉。科研工作者应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充分的发挥好科研经费应有的作用,积极响应资源共享机制,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四)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首先,把遵守财经纪律、道德准则作为财务人员首要因素,提高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其次,作为一名现代的财务人员,我们要把终生学习作为自己的目标,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一是加强财务人员岗位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坚持持证上岗,制定财会人员上岗学历、职称和经历标准,限定财会负责人和主管人员的任职条件。二是举办业务培训班和工作交流会,不断地更新专业领域相关知识如,财经纪律、税法相关知识,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我们要积极关注国家科研体制和科研经费管理的新变化,及时掌握新方法、新规定,使我们适应新形势新发展新变化。财务人员要善于分析,依据科研工作的实际性质分析记账,而不是按照完全发票内容记录入账,不断地提高我们的专业化服务水平。积极更新财经法规知识,及时发现科研中的不道德行为,及时给与制止,避免国家科研经费遭受不必要的损失,我们每一位财务人员都要做好国家科研经费的守夜人。

财务人员要全程介入科研项目管理。[1]认真的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积极参与单位决策并提供合理化建议,发挥财务参谋作用。建立更加专业化的财务管理团队,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的势在必行。基于项目预算编制、项目预算执行及管理、项目验收审计、经费国库集中制度的种种原因,财务人员必须积极行动起来。财务人员要改变一直以来被动的局面,积极认真的去研读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及相关项目管理文件,做好一名财务人员和科研项目的参谋。积极参加专项业务培训,走进科研工作者中去,了解他们的工作,参与到科研项目的预算工作中去,帮助科研人员据实做好经费花销计划。

作为一名现代财务人员,我们要把握时代脉搏,弘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时代精神。

篇14

关键词:科研课题 经费管理 科研经费管理系统

高校是我国开展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科研课题具备增长迅速、结构多元化、管理复杂化等多个特点,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课题负责人在课题管理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

高校一个很重要的资金来源就是科研经费。有资料显示,在改革开放初期时,我国的高校科研经费年均不足1亿元,研究和发展人员约9万人。但是到了2009年,研究与发展人员约19万人,我国的高校科研经费已达728亿元。我国的科研经费在这30年间增长了700多倍。

在高校科研经费规模呈现一个加速度增长态势的同时,其资金来源和渠道也出现了纵向多层次、横向多元化的新格局。既有纵向科研经费,包括各级部门和机构等下拨的科研经费以及高校为设置科研项目安排的科研经费等;也有横向科研经费,包括社会各界科研合作、科技咨询、科技成果转化等取得的科研经费。以广东省某高校为例,现存科研课题有863计划、973计划、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国家自然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博士点、广东省科技、广东省自然、广州市科技、各类横向课题等。

这些渠道经费所遵循的管理制度是大相径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费用类别、预算调整、结余经费管理方面。广东省自然课题有实验室改装费、协作费的预算,没有国际合作交流费、间接费用的预算;863计划、973等科技部拨款的经费有国际合作交流费、间接费用的预算,而没有实验室改装费、协作费的预算,并明确要求间接费用不得调整,劳务费、专家咨询费、设备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交流费用不可调增,课题经费如有结余,结余经费收回原渠道。国家自然基金有实验室改装费、协作费的预算,也有国际合作交流费的预算,其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经批准的项目资助经费预算一般不做调整,结题项目的结余经费,仍用于项目依托单位的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或部分应用研究工作。横向经费使用范围最为宽泛,基本没有指定的预算内容。

因此,为了进一步的提高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的水平,必须对高校科研经费进行全面管理,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合理的适用于各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系统。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系统可以使财务工作渗透于科研经费在高校流转的全过程,实现从科研项目立项、经费下拨、项目核算、项目调整到项目结题的全程跟踪管理。

1 系统主要解决的问题

1.1 实现科研预算的“事前管理”。在科研合同生效时,对于需要进行预算管理和控制的合同,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约定必须有预算信息才能为老师进行拨款,这样在拨款及教师经费支出前就对预算进行了定义和约定,课题预算的初始化设置保证经费支出有了系统监控的范围,所有超预算的支出都不能在课题经费中列支。

1.2 实现了科研经费到款与科研合同之间的有效衔接,缩短科研经费到款与拨款时间之间的间隔。在实际的工作中,没有一个有效的方法来保证项目经费到账至款项确认的快速有效进行,造成课题预算执行率偏低。

1.3 按照课题类别建立预算调整途径。例如:国家自然基金课题无预算调整,而863、973等课题可设置预算调整,并且劳务费、专家咨询费、设备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交流费用只能设置预算调减。

1.4 对会计信息进行系统收集、加工、存储和传输,替代人工进行核算工作,发挥数据真实性、准确性、保密性、可靠性等优点。

1.5 建立科研信息数据库,为学校各级用户提供科研经费检索、查询、分析决策等功能。课题负责人可以随时了解经费的各项开支状况,科研管理部门得以监控课题的执行情况,考核课题组工作绩效。

2 系统在设计理念上主要考虑的环节

科研经费管理主要的业务活动包括项目申请、项目的审核、汇款确认、收入分拨、支出核算、各类统计报表查询等。因此,系统建设时,以实现与人事、科研、财务等系统对接为前提,配置以下三个角色,通过角色的工作将整个科研管理业务活动连贯开展起来。

2.1 科研部门用户――负责项目组织;审核、管理合同、审核预算;负责汇款认领、拨款;负责科研项目收益分析和监督;负责国家各类统计报表的上报。

2.2 财务部门用户――负责执行预算;负责执行拨款指令;负责经费账务管理;负责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管理;负责生成财务各类统计报表。

2.3 课题负责人――参与项目申报;填写上报合同、预算;认领汇款、查看拨款结果;查询本人项目账务信息。

高校科研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数字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范了科研预算管理,帮助科研、财务管理部门和课题负责人实现经费信息互享。信息的透明使得科研管理工作脱离低效率的运行状态,减轻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负担,使得他们有时间、有能力加强科研经费监控,减少科研经费的闲置浪费现象,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国有资产的运转效率。

参考文献:

[1]郭培贵.对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3,NO.20: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