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统计学平均增长率范文

统计学平均增长率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7:1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统计学平均增长率,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仔细观察一下,我们会发现银行储蓄部门存在着一些数理统计“常见病”:

一、错误计算储蓄月均额

我们计算储蓄存款月平均余额时,应根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时点指标平均数(时隔相等、时点在端点)公式来计算。

例如:某银行储蓄所2002年1月至7月的储蓄月末余额如下表:

上述作法的主要错误,是把间隔时点指标理解为连续时点指标,使2002年上半年的储蓄月均额少66万元。

如果月均额有差错,那么,根据月额计算的“储蓄利息率”就会不准确,“储蓄费用率”就会不准确,根据储蓄月均额计算的“储蓄存款增长率”就会不准确。“信贷资金利用率”也会不准确,这势必会造成贷款发放上的“资金运用不足”,也会影响信贷计划的顺利执行。

二、错误计算储蓄平均增长率

我们计算储蓄平均增长率,应依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几何平均法”或“方程法”来计算。如果运用几何平均法,应该先求平均发展速度,再求平均增长速度。

例如:某银行储蓄所2004年至2007年储蓄年末余额如下表:

求该银行储蓄所2005年至2007年3年储蓄平均增长率为多少?

正确作法:

①求平均发展速度

②求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增长率=平均发展速度-1

所以,某储蓄所2005年至2007年的储蓄平均增长率为37.48%。

上述作法的主要错误,是在计算平均增长率时,错用了算术平均法,使平均增长率相差0.14个百分点。我们知道,总速度不等于各环比增长速度的相加和,而等于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不能使用算术平均法,只能使用几何平均法。

如果储蓄平均增长率有误差,那么,根据平均增长率核定的储蓄任务就会“水分”较多,造成在任务分配上的不合理性、不科学性。不利于充分调动储蓄部门业务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储蓄事业的顺利发展。

三、错误计算储蓄平均利率

我们计算储蓄平均利率,应依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来计算。

例如:某银行储蓄所2005年末储蓄余额分类表如下,求2005年储蓄平均年利率百分比为多少?

上诉作法的主要错误,是忽略了“权数”这一重要概念。在计算储蓄平均利率时,把加权算术平均数,理解为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平均利率相差1.19个百分点。

如果按照这个错误的储蓄平均利率匡算储蓄成本,那么,在剔除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就会造成虚亏实赢的假象,也会影响会计专业匡算费用率。不利于储蓄工作的预测和分析,也不利于银行的经营管理。

总之,储蓄部门作为银行的重要部分,我们的具体工作和决策都和统计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要保证统计整理结果的准确性,就要做到各种统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达到为储蓄工作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的目的。所以必须克服储蓄部门存在的统计“常见病”,尽快培养出一支过硬的银行统计队伍。

作者简介:刘子强,长春理工大学软件学院08级。

篇2

对处罚所持的态度

调查的问题如下:

目前在中国,从事“”的“小姐”(、鸡),如果被警察抓住,最高罚款是5000元,同时拘留最多15天,还要通知家属。您觉得,这种处罚是太轻了,还是太重了?(备选答案:1.过于重了;2.重了一些;3.正好;4.轻了一些;5.过于轻了)

目前在中国,如果警察抓住客(花钱找“小姐”的男人),最高罚款是5000元,同时拘留最多15天,还要通知家属。您觉得,这种处罚是太轻了,还是太重了?(备选答案同上题)

如果把答案1与2合并为“处罚重”,把答案3、4、5合并为“处罚不重”,那么统计结果是:

在这短短的6年里,觉得?处罚小姐重的人增加了将近1倍,从2000年的13.9%增加到2006年的26.7%,年平均增长率11.4%。也就是说,现在有1/4强的人并不同意目前的政策(男人的1/3、女人的1/5)。

对于男客(客),觉得“处罚重”的人,从2000年的19.1%增加到2006年的22.7%,增加幅度相对较小,但是也有1/5强的人不同意目前的政策(男人的近1/3、女人的1/7)。

谁越来越宽容?

是男人,还是女人?

觉得“处罚小姐重”的男人,从2000年到2006年的年平均增长率是7.8%,可是女人的年平均增长率却高达20.1%。

与此类似,在男人中,觉得“处罚客重”的人从2000年到2006年基本持平,可是女人的年平均增长率却是13.5%。

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

都不是,而是中年人(40~49岁)。在他们里面,觉得“处罚小姐重”的人增加最多,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9.3%。觉得“处罚客重”的人也是这个年龄段增加最多,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9.1%。

是高文化的,还是低文化的?

在上过小学的人里面,觉得“处罚小姐重”的人,年平均增长率是最高的,达到21.7%。反之,在上过大学的人里面,这一比例却是持平,没有增加。

是城市人,还是农村人?

觉得“处罚小姐重”的人,在农村人口中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2.5%;在从事农业劳动的人里面则是18.4%。反之,城市人口里面宽容小姐的人的年平均增长率只有8.8%。此外,“处罚客重”的人,也是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增加得最快,年平均增长率居然达到26.5%。

是富人,还是穷人?

都不是,是中等收入的人,他们宽容小姐的人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9.1%,而富人与穷人的增长率都远低于此。

是未婚的,还是试婚的?

都不是,年平均增长率最高(12.8%)的,恰恰是那些已婚而且只结过一次婚的人。

为什么宽容?

中国有一句古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因此我们似乎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那些宽容小姐与男客的人,就是找过小姐的人,是性关系“混乱”的人,至少也是那些喜欢娱乐休闲的人。可是,调查表明这个推论错了。

笔者分别从4个方面来考察:是否与小姐过、是否与一个以上的人有过、是否接受过异性全身按摩、是否到营业场所跳过舞。结果,无论是看2000年到2006年所增长的百分点,还是看“年平均增长率”,在那些没有从事过上述活动的人里面,宽容小姐与宽容男客的人,都远远超过那些曾经做过这些事的人。也就是说,恰恰是那些没有参与过的人们,更多更快地宽容性产业,既包括小姐,也包括男客。

某些人尽可以大骂“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但是笔者却更倾向于认为,从1981年开始,经过25年的“越扫越黄”,我们应该开始把“性产业”看作一个社会问题,用社会工作的方法来梳理,而不是继续吊死在政治问题(所谓“给社会主义抹黑”)这棵树上。

对“聚众罪”的看法

在我国现行的“性法律”里,除了性产业问题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聚众罪”。

笔者在调查中的提问是:

我国现行的《刑法》规定:“聚众进行活动的,对首要分子或者多次参加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这里的“聚众”说的是:超过两个人以上在一起过性生活。您认为,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才对?

1.根本不应该管

2.应该批评教育

3.应该作为违法,而不是犯罪

4.应该作为犯罪,但是判刑不应该这么重

5.现在的规定,不轻不重,正好

6.现在的规定,还太轻了

我们在这里看到,将近2/5的人并不认为“聚众”是犯罪,将近3/5的人认为现行法律的处罚过重。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中国成年人对于“聚众”的宽容,超过对于小姐的宽容(26.7%)与对客的宽容(22.7%),而且前者是后者的2倍还多。

为什么?很简单:第一,所谓的“聚众”是自愿的,没有的问题;第二,这里面没有金钱买卖的问题;第三,它没有危害别人。否则,就应该按照别的法律来制裁。

笔者特别要指出的是:对于宽容者的社会阶层分析发现,在绝大多数方面,各个阶层之间都没有出现显著的差异。也就是说,在50岁以下的各个年龄组之间,在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之间,在城市人口、流动人口与农村人口之间,在高中低的收入之间,在直辖市、省会、地级市、县级市、县城与村镇之间,在党员与有无的非党员之间,人们对于“聚众罪”这条法律的态度基本是一致的――都有30%~40%的人认为它不是犯罪,都有50%~60%的人认为法律处罚过重。

大学生的宽容程度

从2001年到2006年,从百分数上来看,大学生对于性产业更加宽容了;但是这些增加都没有构成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因此只能说:在最近5年中,大学生对于性产业的态度没有显著的变化。

篇3

关键词:辽吉黑经济圈;Malmquist指数;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

一、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物流业已经成为联系生产和消费的中心枢纽,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物流业能够吸纳就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并能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为此,学术界展开了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相关问题的研究。自1953年瑞典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StenMalmquist率先提出了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以来该指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我国谷彬(2008)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改进、配置效率改进和规模效率改进四个方面,测算了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构成,认为技术效率改进是主导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核心因素。庄玉良等(2009)通过对我国物流业跨期动态效率变化的Malmquist指数分析,认为技术进步与创新是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原因。本文利用Malmquist指数对我国区域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与分解,进而对辽吉黑经济圈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追赶效应”与“增长效应”与全国进行对比分析。

二、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原理与变量选取

Caves等(1982)将Malmquist指数与DEA理论相结合,利用Malmquist投入和产出距离函数定义了全要素生产率人,本文使用的Malmquist指数公式为:

Mt(xt,yt,xt+1,yt+1)=■

式中x和y分别表示投入和产出,这里测度了以t期为基期从t时期到t+1时期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也可以定义以t+1期为基期的条件下,从t时期到t+1时期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由于两种方式测算的Malmquist生产率值不一定相等,计算二者的几何平均值来衡量两时期间的生产率变化。该指数大于1表明从t时期到t+1时期全要素生产率是增长的;反之,表明生产率下降。全要素生产率可以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EFFCH(Technical Efficiency Change)和技术进步TECHCH(Technical Change)。Mt(xt,yt,xt+1,yt+1)=EFFCH×TECHCH。技术效率的变化可以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PEFFCH,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Change)和规模效率变化(SECH,Scale Efficiency Change),即EFFCHCH=PEFFCH×SECH,其中PEFFCH>1表示纯技术效率改善;反之,则表示纯技术效率不存在改善。SECH>1表示决策单位的规模效率提高,趋向于最佳规模,反之,表示规模报酬下降。也即Malmquist指数可以分解为M=EFFCH×TECHCH=PEFFCH×SECH×TECHCH,式中 EFFCH是规模报酬不变(CRS)且要素可自由处置条件下的效率变化指数,它测度了从t时期到t+1时期的决策评价单元到最佳生产可能性边界的追赶程度,称为“追赶效应”。EFFCH大于1表明决策评价单元更接近生产前沿,相对技术效率有所提升;TECHCH为技术进步变化指数,测度了技术边界从t时期到t+1时期的移动,称为“增长效应”,TECHCH大于1说明出现了技术进步或技术创新,生产前沿面向上移动。

本文选取我国30个省市(鉴于早期重庆数据不完整,将其并入四川省来考虑)1991~2010年的物流业数据,选取固定资产投资和物流业的从业人数两个投入要素变量,采用物流业的增加值作为产出指标,主要衡量物流业产出的总量规模。具体数据来源于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为了将辽吉黑物流业与区物流业的发展变化进行比较,本文将分1991年~2000年和2000年~2010年两阶段对我国区域物流业Malmquist指数进行测算,并与1991年~2010年测算的结果进行比较。

三、 基于Malmquist指数的辽吉黑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追赶效应与增长效应分析

应用软件Deaper2.1可以将全要素生产率(TFPCH) 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EFFCH)和技术进步指数 (TECHCH),其中前者衡量决策单位生产靠近当期生产前沿边界的程度,称为“追赶效应”;后者衡量生产前沿边界的移动程度,称为“增长效应”;并将技术效率变化指数 (EFFCH)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动(PECH)和规模效率变动 (SECH)。为便于对比分析,本文将1991年~2010年物流业数据划分为1991年~2010年、1991年~2000年和2000年~2010年三个区段进行测算分析,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给出了1991~2010年我国区及全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均值,这一阶段全国物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值略小于1,技术效率增长率为-0.8%,技术进步增长率为0.4%,负向的“追赶效应”大于正向的“增长效应”,导致全要素生产率呈负向增长。在区中东部沿海、北部沿海、西北地区和南部沿海四个区域物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呈正向增长,其他区域呈负向增长。东北地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在区中效率水平最低。在技术效率方面,东北地区技术效率变化的均值在区位于下游水平,略高于南部沿海和西南地区,其中纯技术效率变化均值略高于南部沿海和西南地区,排在区的第六位;规模效率变动均值与西南地区相同,在区中位列第五位,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值均小于1,并且小于全国均值,这说明东北地区的物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产业发展规模都相对有限,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从技术进步方面看,东北地区的技术进步增长率为负值,且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技术进步的严重滞后是阻碍东北地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关键因素。从东北地区内部情况来看,黑龙江省物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三项效率值均高于辽宁省和吉林省;辽宁省物流业的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和规模效率指数均高于黑龙江省和吉林省。除辽宁省的规模效率变化指数实现正向增长外,其他效率值都小于1,处于负向增长状态,而且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均高于技术进步变化指数。这说明辽吉黑经济圈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而且技术进步水平较低是阻碍东北三省物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

由表1测算结果还可以看出,1991年~2000年全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水平呈下滑状态,而且辽吉黑经济圈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具体来说,全国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7.7%,技术效率平均增长率为-3.2%,技术进步平均增长率为-4.7%,这表明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分别具有负向的“追赶效应”和“增长效应”,两者共同作用导致全要素生产率出现负向增长。技术效率变动亦可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动和规模效率变动,全国物流业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1%和-1.1%,两者都对技术效率水平造成负向影响。与此同时,东北地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9.7%,低于全国相应水平,技术效率变化均值为1.00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平均增长率分别为-0.2%和0.8%,负向的纯技术效率和正向的规模效率共同作用导致物流业技术效率增长率实现正向增长。技术进步变化均值为0.89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与全国物流业发展状况相同,辽吉黑经济圈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障碍主要是技术进步水平较低。

在区中除南部沿海地区外,包括东北地区在内的其他七个区域物流业均处于负向增长状态,其中东北地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值在区中处于第六位,高于黄河中游地区和西南地区。从技术进步变化指数来看,我国物流业“增长效应”表现最为显著的是南部沿海地区,技术进步变化指数为1.090,其他地区均小于1,东北地区和黄河中游表现最差,均为0.898。从技术效率变化指数来看,东北地区的“追赶效应”较为显著,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大于1,位于区之首。从东北地区内部情况来看,辽吉黑三省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均呈负向增长,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物流业技术效率实现了正向增长,辽宁省技术效率呈负向增长,其中吉林省的纯技术效率增长率为0.8%,规模效率值为1,黑龙江省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增长率分别为2.5%和0.8%,辽宁省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增长率分别为-3.8%和1.5%,这说明辽宁省物流业内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1991年~2000年技术进步水平滞后是阻碍辽吉黑经济圈整体及各省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为此,在今后物流业的发展应加大物流业技术研发投入力度,逐步提高东北地区物流业的技术进步水平。

对比表1中1991年~2010年和1991年~2000两时间区间东北地区和全国的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均表现为负向增长,与1991年~2010年物流业整体发展情况相比,1991年~2000年全国和东北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值相对较低,这说明1991年~2010年全国和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水平始终不高,而且2000年~2010年全国和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水平要高于1991年~2010年。

由表1的测算结果可知,2000年~2010年全国物流业呈现较快的发展,全要素生产率呈正向增长状态,但辽吉黑经济圈的全要素生产率仍呈负向增长态势。具体地讲,全国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6.7%,技术效率增长率为1.4%,技术进步增长率为5.2%,其中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增长率分别为-0.2%和1.6%,正向的规模效应大于负向纯技术效率作用,在二者共同作用下技术效率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可见,在全国物流业正向的“追赶效应”和“增长效应”共同作用下,全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了正向增长。与此同时,东北地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6.9%,技术效率增长率和技术进步增长率分别为-4.2% 和-2.9%,其中纯技术效率变动增长率为-4.5%,规模效率变动增长率为0.4%,负向的“追赶效应”和“增长效应”共同作用导致辽吉黑经济圈物流业呈负向增长态势。

在区中仅东北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为0.931,其他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呈正向增长,其中东部沿海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最高,平均增长率为11.3%;东北地区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增长率分别为-4.2%和-2.9%,其中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增长分别为-4.5%和0.4%。东北地区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水平在区中均处于最低水平,负向的“追赶效应”和“增长效应”共同作用导致东北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负向增长。从东北地区内部情况来看,辽吉黑三省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变化指数、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和纯技术效率值均小于1,辽宁省和黑龙江省的规模效率水平有所提高,吉林省的规模效率水平出现下降,可见东北三省物流业发展情况都相对较差,各项效率值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对比表1中1991年~2000年和2000年~2010年我国物流业各项效率水平均得到大幅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由-7.7%增加到6.7%。相比全国总体水平,辽吉黑经济圈综合要素生产率均值增幅较小,由-0.97%增加到-0.69%,其中技术效率水平出现下降,技术进步水平有所提高,但三项效率值均小于1,即处于负向增长状态。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与1991年~2010年全国物流业总体发展水平相比,2000年~2010年间全国物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值相对较高,其中全要素生产率增加0.071,技术效率变化均值增加0.022,技术进步变化均值增加0.048。可见全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在逐步提升。与全国物流业效率水平的变动情况相比,东北地区2000年~2010年与1991年~2010年两个时间区间各项效率均值变动较少,这表明辽吉黑经济圈物流业相比全国总体水平发展比较缓慢,效率水平相对较低,应当通过提高技术效率形成的追赶效应和技术进步引发的增长效应共同加速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

四、 结论

本文分别对1991年~2010年间以及1991年~2000年和2000年~2010年两个阶段我国区物流业的Malmquist指数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并将辽吉黑经济圈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其他区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1991年~2010年全国全要素生产率呈负向增长态势,负向的“追赶效应”大于正向的“增长效应”,从而导致全要素生产率出现负向增长。辽吉黑经济圈物流业各项效率均值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负向的“追赶效应”和“增长效应”共同导致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负向增长,而且技术进步的严重滞后是阻碍东北地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这说明辽吉黑经济圈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提升技术进步水平是促进辽吉黑经济圈物流业发展的关键。(2)1991年~2000年全国物流业总体发展比较缓慢,仅南部沿海实现了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增长。辽吉黑经济圈物流业全要素生产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技术进步水平滞后是阻碍辽吉黑经济圈整体及各省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因此,应不断加大物流业技术研发力度,使得技术进步形成的“增长效率”由负向影响转变为正向影响,从而有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3)2000年~2010年我国物流业得到较快发展,正向的“增长效应”与“追赶效应”共同促进了全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快速提高。辽吉黑经济圈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仍然小于1,而其他七大区域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实现正向增长。负向的“追赶效应”和“增长效应”共同导致2000年~2010年东北地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出现负向增长。可见2000年~2010年阻碍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的要素同时包括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因此,应当在继续推进产业技术进步基础上,通过提高物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产业发展规模促进物流业生产效率的进步。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1991年~2010年辽吉黑经济圈物流业发展水平在区中始终处于中下游,低于全国总体水平且进步较慢。在1991年~2000年间技术进步水平低下是阻碍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2000年~2010年间技术效率水平低下和技术进步滞后是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不断下滑的决定因素,因此,大力推进物流业技术研发与创新从而提高“增长效应”是提高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措施,同时,应该调整物流业投资的行业分布,优化整合物流业内部结构,加大“追赶”力度,从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和规模报酬两方面入手提高物流业综合技术效率水平。

参考文献:

1. 谷彬.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测算与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来自历史数据修订的史实证据.统计研究,2009,8(26):63-70.

2. 庄玉良,吴会娟,贺超.我国物流业效率动态变化的Malmquist指数研究.统计与决策,2009,(5):21-23.

3. Caves,D.W. L.R. Christensen and W.E .Diewert.The Economic Theory of Index Numbers and Measurement of Input,Output,and Productivity.Econometrica,1982,50(6):1393-1414.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项目号:10BJL04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资助(项目号: 08JA790054)。

篇4

关键词:婴幼儿;游泳;身高、体重月平均增长率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infant swimming on its height and weight.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 were conducted on 100 swimmers and non-swimmers.The effects of infant swimming on height and weight were analyzed.Results Swimming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than non-swimming infant height,weight average monthly growth rate is high.Conclusion Infantile swimming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height and weight.

Key words:Infant;Swimming;Height and weight average monthly growth rate.

为了推广婴幼儿游泳,探究婴幼儿游泳对其身高、体重的影响,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于2014~2015年对门诊游泳室游泳婴幼儿和门诊体检非游泳婴幼儿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分析游泳对婴幼儿身高、体重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宁夏石嘴山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于2014~2015年分别对游泳室游泳婴幼儿和门诊体检婴幼儿各100例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调查资料和测量数据。

1.2.方法

1.2.1婴幼儿游泳是在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操作和看护下,通过特制的、专用的、具有安全性能的游泳圈保护下,在清洁泳池里,水温38℃,进行1~2次/w、20~30min/次的游泳活动。婴儿游泳的生理效应是利用水的特性(如浮力、压力、阻力、水温、磁动力等)通过皮肤这个身体感觉器官,把大量温和的刺激传到大脑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兴奋迷走神经,使肠道蠕动加快,食欲增加,从而达到体重增加,身长增长的目的;游泳可增强呼吸肌的力量,增加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在游泳的同时利用水的压力对婴儿皮肤,骨骼、五脏六腑进行温柔的,使大量的良性信息传入,促进大脑神经发育,达到强身健体,开发智力的目的。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比游泳婴幼儿和非游泳婴幼儿平均每人每月身高、体重增长率。通过观察游泳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目的是获得各研究指标的临床意义,确定游泳与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关系,为提高儿童生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应用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对照研究方法,对100例婴幼儿进行游泳训练,并将100例未游泳的婴儿设为对照组,进行效果观察。

1.2.2 游泳婴幼儿和非游泳婴幼儿平均每人每月身高、体重增长率的构成:分别由100例游泳婴幼儿和非游泳婴幼儿出生时的平均身长、平均体重、平均月龄,调查时的平均身长、平均体重、平均月龄构成

1.3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数据进行分类组间比较,用[(测量时平均身长-出生时平均身长)÷出生时平均身长÷平均月龄÷总人数]×100%计算出平均每人每月身高平均增长率,用[(测量时平均体重-出生时平均体重)÷出生时平均体重÷平均月龄÷总人数]×100%计算出平均每人每月体重平均增长率。

2结果

2.1游泳婴幼儿与非游泳婴幼儿平均每人每月身高、体重增长率比较 游泳婴幼儿比非游泳婴幼儿平均每人每月身高、体重增长率高,见表1。研究结果显示,游泳对婴儿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是促进婴儿身心健康的最佳方式,对提高儿童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都有重要意义,通过临床对照研究得出,两组婴儿体格发育,健康状况、睡眠情况、情绪、患病等方面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游泳能够促进婴儿生高体重的增长。

3讨论

婴幼儿游泳是上个世纪在欧美国家发展起来的,是一项有益于婴儿成长的健康保健活动,目前在我国各大城市都普遍推广,全国已有200多家医院先后推广并开展了婴幼儿游泳活动,并把婴幼儿游泳列为产后延伸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婴幼儿在家人的陪伴下,在水中进行活动,为婴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提供条件。通过对我院游泳室游泳婴幼儿和门诊体检非游泳婴幼儿的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数据,运用统计方法计算出每人每月身高、体重增长率,显示游泳能促进婴幼儿身高、体重的增长。

3.1游泳使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恢复快,摄奶量增加 新生儿在出生后2~3 d会出现体重下降,但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0%,这是生理性体重下降,婴儿出生后由于摄入不足,胎便排出和水分失去等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约在出生后3~4 d达最低点,以后逐渐回升,7~10 d应恢复到出生时体重[1]。

体重是衡量婴幼儿出生发育的主要指标,本文研究观察说明游泳后新生儿体重恢复快,游泳可促进新生儿消化系统的发育,摄奶量增加,每次摄奶持续时间延长,肠蠕动加强,排便多,胎粪尽早排出有利于新生儿尽早吸收营养[2],新生儿游泳还能促进肌肉与骨骼的生长,不但使生理性体重下降持续期大大缩短,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而超过了出生时体重[3]进行游泳的婴儿腹肌的收缩能锻炼腹肌,使肠蠕动增强,加速胎便的排出,运动使能量的消耗增加,使游泳后进食增多,胃泌素和胰岛素水平升高。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恢复快、恢复早,显示新生儿良好的生长发育状态。游泳可以减轻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程度,这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游泳可促进肌肉骨骼系统的生长,游泳可促进全身各个系统的发育,由于水的浮力作用,水波、水的压力对皮肤的拍击,减弱了重力对血液循环的影响,能对外周血管起到按摩作用,从而加强了心脏功能。婴儿游泳时肠蠕动加快,可使胎便尽早排出,促进婴儿摄奶量的增加,睡眠质量好,从而使胃泌素、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使新生儿的饥饿感增加[4],由于游泳时婴儿在水中自由活动可以有助于期排气,打嗝,防止婴儿发生溢奶,同时游泳的婴幼儿很少发生便秘和腹胀。

3.2游泳可促进婴儿消化和吸收 游泳是一项消耗体力的运动,新生儿游泳后食欲增强,吃奶量增加,使体重增加,身体长长。游泳使婴儿的消化功能增强,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接受游泳的婴幼儿其胃泌素和胰岛素的水平升高,婴幼儿的食欲增强,进食量增加,促进婴幼儿身高、体重的增长。游泳也促进婴儿的胃肠道蠕动,使胃泌素、胰岛素释放增多,从而使婴儿食欲增加,增强食物的消化吸收[5],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的合成,帮助食物消化吸收,由于游泳对腹部的刺激,使肠蠕动加快,促进胎便尽早排出,有利于新生儿吸收更多的营养,有利于体重增加。

3.3游泳促进婴幼儿的骨骼、肌肉、韧带的发育 婴儿皮肤角质层薄,皮下毛细血管丰富,粘膜柔嫩,皮肤体表面积相对较大,38℃的水温可使皮肤血管扩张充血,增强皮肤对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的作用。游泳能使新生儿在宫内蜷曲已久的肌肉、关节、韧带得以轻松舒展,在浮力作用下,四肢关节和脊柱不会受到地面反作用力的直接冲击,四肢在水中划动,使肌肉强壮,有利于骨骼的灵活性和柔韧性,有效刺激了婴儿骨骼、肌肉、韧带的发育,同时游泳运动可使生长激素与鸟氨酸脱羟酶的水平升高,可使婴幼儿生长速度加快[6],游泳时婴儿的四肢都在进行运动,水对胸廓的压力使新生儿的肺活量增加,同时因为受到水的拍击,刺激婴儿的骨骼,关节、韧带、肌肉发育,使婴儿的肌肉和骨骼得到活动的机会,加速骨骼的生长,肌肉也变得丰满结实[7],婴儿身体长高,体格健壮、体型匀称。

3.4游泳可改善婴儿睡眠状况 睡眠是一种周期性的可逆的静息现象,由于正相睡眠主要是大脑皮质的休息,异相睡眠是皮质下神经结构兴奋性降低的一种休息形式,正相睡眠与体力相关,异相睡眠与智力有关[8],胎儿最初是生活在温暖的羊水中,时时刻刻经受着羊水温柔的抚摸,出生后这些熟悉的环境消失,婴儿失去了安全感,易哭闹,特别是晚上哭闹较多,正相睡眠和异相睡眠紊乱[9],白天夜晚睡眠颠倒,而婴儿游泳正是满足婴儿的这种需要而产生的一项健康保健活动,游泳的新生儿晚上安静易入睡,醒后哭闹少,睡眠时间延长。80%的生长激素在睡眠时分泌,故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对婴幼儿的体格发育极其重要。高质量的睡眠有赖于良好的睡眠习惯的建立,游泳不仅是皮肤和水的接触,更是视觉、触觉、平衡觉等综合信息传递,通过皮肤这个感觉器,将所有的良好信息通过神经传入中枢,这些信息在大脑皮层中进行分析判断,大脑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10]。而中枢神经系统对兴奋-抑制的平衡,可以促进睡眠规律的建立,减少不良睡眠习惯,两者相辅相成,形成良好循环。水中能量的消耗是陆地运动的三倍,试验证明一个人在水中运动20 min所消耗的热量相当于同样强度在陆地运动一个多小时[11],游泳体力的消耗,加之水的按摩作用会让孩子身心舒畅,精神放松,体力消耗增加,有利于建立规律的睡眠节律[12],纠正不良的睡眠习惯。游泳后孩子的睡眠状况都会改善,可促进身高、体重的增长。

3.5婴幼儿游泳有利于增强免疫力 游泳能降低婴儿患病率,这与游泳本身的特点有关,游泳时人体在水的环境中运动,由于水的压力,给人的呼吸系统功能提供了锻炼,静水压对婴儿皮肤的拍击,能对皮肤外周血管起到抚触作用,引起体内体液的重新分配。水的浮力作用,水波对皮肤的拍击,可减弱重力对血液循环的影响,又能对外周血管及胸廓起到按摩作用,增强心肌收缩力;水温刺激可促进大脑皮层对冷热刺激形成条件反射,加强机体对温度的调节。进一步促进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从而降低了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游泳后宝宝吃得香、睡得好,常处在一种快乐的情绪中,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患病率,促进其健康成长。日本儿童游泳科研工作者的研究证实,不游泳的婴幼儿比游泳的婴幼儿发病率高3~4倍[13]姚毓才等人对游泳训练3个月的婴儿进行研究表明,游泳30min/d,游泳组巨嗜细胞功能和抑瘤活性增强[14],本次研究也表明婴儿游泳能够增强婴儿的免疫力,提高婴儿抵抗疾病的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游泳促进胃肠激素如促胃液素、胰岛素释放增多,使食欲增强,增强肌肉活动强度,调节血液循环的速度,提高婴幼儿抵抗疾病的免疫力,促进身高、体重的增长。

4结论

4.1游泳刺激胃肠道蠕动,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加速新生儿胎便排出,使胎便转黄时间提前,从而减少了胆红素肠肝循环,使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缩短,使婴儿摄奶量增加,胃肠功能紊乱发生少,生理性体重下降恢复快。

4.2游泳可促进婴儿体重和身高的发育,使婴儿的身体更加健壮。

4.3游泳促进婴幼儿的骨骼、肌肉、韧带的发育。

4.4游泳可减少婴儿不良睡眠习惯的形成,建立良好的睡眠节律。

4.5游泳可提高婴儿的抗病能力,增强免疫力,降低婴儿疾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慕狄主编.儿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6-32,117-119.

[2]孙素清.新生儿游泳对体重和胎便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9,07:1011-1012.

[3]刘丹清.游泳及抚触对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恢复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09,04:72-73.

[4]ColemanH,FinlayFO.When is it safe for babies to swim[J].Profcare Mother Child.1995,5(3):85-86.

[5]Aguilar R,Escorihuela R M,Gil L,et al.Differences between two psychogenetically selected lines of rats in a swimming pool matching-to-place task:long-term effects of infantile stimulation[J].2002,32(2):127-134.

[6]Mesteig K.Tyler NJ.Blix AS.Seasonal changea in heart rate and food intake in reindeer(Rangifer tarandua tarandus)[J].Acta physiologica Scandinavica.170(2):145-151.

[7]李文华,罗福孝,唐宏.“新生儿游泳”π律儿健康影响的探讨[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5.

[8]张镜如.生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67-368.

[9]林贞斐,尹礼诚,卢慧琴,等.新生儿游泳对生长发育影响的探讨[J].护理与康复,2005,4(3):169-170.

[10]周建华,李蜀蓉,金文瑞,婴儿游泳训练队生长发育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7):70-72.

[11]何桂娣.新生儿游泳的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05).

[1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3.

篇5

(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连116024)

【摘要】我们根据数据通过简单计算可以发现,近几年中国各省的用水增长率呈现稳定,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中国各省的用水量是一个指数模型模型,并且这是符合相关数据的。为了充分利用这些水利设施和输水管道,使之达到水资源最合理的分配,我们使用了网络流模型进行研究。通过次网络流计算之后得到的值即为所有城市水量之和。最终得出未来用水量以及用水运输的最优化。

关键词 用水量;中国各省;淡水运输

1未来用水量

1.1假设

(1)未来20年内,中国国内没有大的人口迁徙,中国不会遭遇战争或大灾难。

这条假设符合中国稳定的国情,显然是合理的。

(2)未来20年内,中国经济依旧会平稳增长,不会遇到经济危机。

(3)由于中国的国情决定,选取近几年关于中国的相关数据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4)不考虑气候变化。

1.2建立模型

通过查找有关文可以得知,决定一个地区用水的主要因素有: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城市用水。

根据中国统计部公布的各省经济数,我们可以发现近几年中国各个省的农业发展,工业发展,与人口增长都呈稳定的增长。反应在用水量上,根据数据通过简单计算可以发现,近几年中国各省的用水增长率呈现稳定,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中国各省的用水量是一个指数模型模型,并且这是符合相关数据的。

但是在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中,中国中央政府以强制的方式规定了各省在2015年,2020年,2030年的用水指标(该省份最多可以用的水)。

由于中国的该政策,我们引入了阻滞增长模型(logistic模型)。

以河南省为例,具体来阐述一下用于预测水需求量的阻滞增长模型。

08年的用水减少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当年的经济危机,此组数据可以体现近几年用水增长率接近一个常数。所以考虑2008-2011的数据更具有代表性。

(1)预测2013年的用水量

计算平均增长率:r=3.13%

根据国家规定的河南省2015年用水指标:N=260.00

使用典型的阻滞增长模型,其中x代表用水量,r代表平均增长率,代表2011年的用水量。

2合理运输

2.1假设

(1)用上一节预测模型估计的结果近似为各省市的用水需求量。并假设各个水库最多可以供应总库容量50%的水量。

(2)可以用不同的整数来描述不同水库供水量的多少和各个省市的水的需求量。

(3)在地势平坦的地区铺设输水管道的难易程度要小于山区.

2.2建立模型

中国已经现有很多大型水库及水利设施来运输水,我们要在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的条件下来研究如何分配水资源使途中各大城市可以得到满足需求的水。

为了简化有关水的运输问题,我们可以把中国的各大水库抽象成一个点的集合A,用不同整数代表各个水库的蓄水量多少。再把各大城市抽象成点的集合B,用不同整数代表各个城市的水量需求多少。城市与城市,水库与水库,城市与水库之间有输水管道的连接,并且输水管道的容量可能不同。现在需要一种水的分配方法,使得运输到所有城市的水量之和最大。

本文将此问题抽象为网络流的最大流问题加以求解。

在有向无权图G(V,E,C)中,其中C为每条边的容量c(u,v),再给每条边赋予一个流值f(u,v),并规定源s和汇t。其中容量限制条件:边的流量不超过边上的容量。其中规定反向边的流量为正向边的流量的相反数。

对于我们抽象的模型来说,我们可以在假设一个点,称为超级源点x,并让x点连接所有A集合得点,边权大小为各个点的蓄水量大小。再假设一个点,称为超级汇点y,并让所有B集合的点连接y点,边权大小为各个点的蓄水量大小。则通过次网络流计算之后得到的值即为所有城市水量之和。

3结论与讨论

中国水资源日益短缺,质量不断下降,水环境持续恶化,已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面对此情况,应进一步加快水资源立法进程,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水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升级,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

参考文献

[1]姜启源.数学建模的运用[M].3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