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2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纳税筹划的收益,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摘要: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纳税筹划,而纳税筹划的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如何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寻求一个最佳平衡,如何降低筹划收益的不确定性是本文探讨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纳税筹划;风险;收益;平衡
纳税筹划是企业对当前以及未来生产经营活动中税务的一个整体规划,旨在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运用相应的税收政策以达到获得未来现金流量的流入或者减轻企业税负支出的目的。
一、纳税筹划的风险
纳税筹划的风险就是指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可能面临众多环境因素、政策因素、企业内部控制因素的不确定性,而使企业无法对未来的经营结果进行一个合理预期或者无法对宏观环境中的政策导向进行准确判断,致使税收筹划活动对企业税负影响的不确定性,甚至发生违背法规的风险。企业开展纳税筹划时,需要紧密结合当前的税收政策,对企业的税负进行合理的规划。纳税筹划的风险是必然存在,找到防范和控制纳税筹划风险的最佳方法,对企业的战略发展有很大裨益。
(一)判断风险。企业的经营环境、财务环境、外部环境都在变化之中,企业在预先做出纳税筹划方案时,可能会因为无法预估的因素导致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判断失误,甚至可能加重税负的风险。企业所得税法并没有明确对“支出税前扣除的合理性”进行具体的解释,而这依赖于纳税人的主观判断,却可能与税务机关的判断相左的风险。
(二)税收政策变动风险。纳税筹划必须依赖于税收政策,而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变更与政府息息相关,企业运用税收政策进行纳税筹划的效果与政府对政策的“刚性”有关。可能存在企业已经制定未来一段会计期间的所得税筹划方案,而税收政策的变动会引起企业偏离预期的风险。目前我国税制体系还不完善, 政府在实时根据市场情况调整税收政策,意味着筹划方案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政策的变化很有可能会影响企业税收筹划的期望值和收益。原本目标是合理进行纳税筹划, 政策变化后可能会被认定为偷税。
(三)筹融资风险。筹融资风险是指企业希望在融资筹资时尽量使用负债方式可以在税前扣除相应成本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而过多的负债又会对企业的形象造成不利影响,致使股东对企业失去信心,而企业的品牌形象又是软资产中不可估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致使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减少、企业的战略目标无法达成的风险。
(四)战略风险。战略风险主要是企业在战略目标制定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完全或者不对称无法准确进行战略方案的评估和选择,致使经营结果与企业预期相背离,而纳税筹起到反作用的风险。
二、纳税筹划的收益
纳税筹划的收益,就是纳税筹划人员运用相应知识以及各种税收政策开展纳税筹划活动而给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或者相对减少的税收支出。
(一)减轻税负。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目的是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在我国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下,税款是构成企业成本的重要部分, 因此通过纳税筹划产生的节税金额可以认为是企业相对的收益。
[例]某公司需筹资1000万元资金用于新产品的研发,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或企业债券的方式,假设债券年利率为8%,股息支付率为6%,每年末付息一次。企业息税前所得为120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发行债券:企业的净收益=(1200-1000×8%)×(1-25%)=840(万元)
发行股票:企业的净收益=1200×(1-25%)×(1-6%)=846(万元)
可见,发行债券虽可在税前扣除利息费用80万元,少缴纳企业所得税20 万元,却导致公司股东少取得净收益846-840=6(万元)。
(二)现金流量收益。企业运用相应的税收政策,通过选择适当的会计核算方法,把本期应纳税款递延到以后各期缴纳。这种收益可使企业减少借款或者将剩余资金用于短期放贷,可以看成是企业从政府取得的一种无息贷款,有利于企业现金的周转。
[例]假设某企业的年投资回报率为8%,预计未来三年所取得的税前所得相同。如果税法规定平均、递增、一次缴纳三种方案可供选择。
三年预计税收总额=1500万元
将预期税收以公司目标投资收益率为折现率折算成现值
(1)平均法:500+500×PVIF(8%,1)+500×PVIF(8%,2)=1391.6万元
(2)递增法:500×PVIF(8%,1)+1000×PVIF(8%,2)=1320.25万元
(3)一次法:1500×PVIF(8%,2)=1285.9 万元
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纳税绝对总额都是1500 万元,但由于货币的时间价值,递增法和一次法就如同取得一笔无息贷款,纳税人在本期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将来获得更大的投资收益,相对节减了税收。
(三)整体核算收益。纳税筹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会计、金融、税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需要考虑各方面的综合因素,整体来进行分析核算,选择最优方案。
个人、行政单位也可以通过纳税筹划来减轻所得税。以稿酬个人所得税为例。稿酬所得以个人每次取得的收入,定额或定率减除规定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20%的比例税率,并按规定对应纳税额减征30%,故其实际税率为14%,计算公式为:
(1)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 元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800)×20%×(1-30%)
(2)每次收入在4000 元以上的:应纳税额= 每次收入额×(1-20%)×20%×(1-30%)
[例]某高校教材编委会出版一本新书,由A 教授主编,参编人员7人。稿酬所得共16000元,欲使总纳税最小稿酬的分配方法。
(1)均分:每人2000 元,应纳税:(2000-800)×20%×(1-30%))×8=1344元
(2)参编人员每人800 元,主编10400元,应纳税:10400×(1-20%)×20%×(1-30%)=1164.8元
在介于800 元的临界点时,不用缴纳所得税,因此两种分配方法整体缴纳的个人稿酬所得税不同。若以整体考虑,应选择第二种纳税方式,税负最轻;若从个人考虑,应选择第一种纳税方式,收益最大。
在稿酬所得发生变化,以4000 元为临界点,是否两种分配方法缴纳的所得税依旧相同呢?
沿用上例条件,仅将稿酬所得改为40000元。
(1)均分:每人5000 元,应纳税:5000×(1-20%)×20%×(1-30%)×8=4480元
(2)参编人员每人4000 元,主编12000元,应纳税:(4000-800)×20%×(1-30%)×7+12000×(1-20%)×20%×(1-30%)=4480元
可知两种分配方式整体缴纳的所得税是相同的,这并非偶然。经过大量数据的验算得出,以4000 元为临界点,无法通过分配来减轻税负。纳税筹划在此种情况下是受到局限和制约的。
三、纳税筹划收益与风险的平衡
(一)加强企业内部的平衡
1.完善企业内部税务制度。企业的收益会受到销售收入、利息支付、成本支出以及期间费用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应建立完整、规范的税务管理制度,如增值税发票的审核、企业所得税的核算,加强对各项税务的监控,才能更高效的开展纳税筹划活动。
2.加强风险监管。大中型企业可设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并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对筹划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观测和监控。
3.综合考虑。企业价值最大化应纳入企业的整体投资和经营战略,综合运用税收筹划知识,不仅仅着眼于个别税种,也不能只以节税为基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做出多种备选方案,并进行专业评估,选择以整体利益为重,而不是税负最轻的方案。企业开展纳税筹划应综合考虑、全面权衡。
4.遵循成本收益原则。实现收益最大和成本最低的双赢目标。纳税筹划既要考虑直接成本,也要考虑间接成本,如放弃的其他方案所带来的机会成本。只有当纳税筹划方案的收益大于成本时才是合理可行的。
(二)加强外部的平衡
1.正确理解纳税筹划的含义。企业的纳税筹划必须是合法的,这是与偷税最本质的区别,要全面的理解税法以及相关的政策,并关注政策的导向和变化趋势。而纳税筹划必须与税收政策的导向性相符合,企业可以利用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来进行纳税筹划,注重宏观经济时局。
2.建立税收政策数据库,及时关注、广泛收集政府税务政策变化信息,并根据税务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税务筹划方案,使税务筹划处于合法状态。纳税筹划虽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千差万别,并且税收政策和纳税筹划处于变化之中,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纳税筹划方案,并保持适度的灵活性。全面、准确地把握税收政策是规避纳税筹划风险的关键。
3.计量不确定因素。企业应将纳税筹划中影响最终效果的不确定因素加以分析考虑,确定影响程度,并采用树形分支法分别制定出不同的应对措施,以及时反馈信息和规避风险。
参考文献:
[1]李晓永.纳税筹划的风险与收益分析[J].财会月刊,2007(33).
[2]张秋艳.浅析企业税务筹划的风险及防范[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7(07).
关键词:石油销售企业;纳税筹划;必要性;方式
一、引言
石油是当今社会重要的能源物资,其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都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纳税筹划作为企业财务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门,自然也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上来重新审视。可以说,石油销售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例如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管理、利润分配等行为都会涉及到与税收相关的领域,开展纳税筹划相关工作,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不断巩固自身的行业竞争力就成为当前形势下各家石油销售企业的重点研究范畴。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石油销售企业所涉及到的成品油批发、零售、仓储等内容都基本进入完全竞争阶段,各家企业要想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石油销售企业的纳税筹划的主旨在于在不违法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的前提条件下,通过对自身各项经营活动的科学安排,采用降低实际税赋的方法来力争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切实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收益的目的。
二、石油销售企业开展纳税筹划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1.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保障
任何企业的管理工作都需要一定的目标作为推动力,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石油销售企业也必须顺应市场的需求,更新财务管理理念,激发企业的经营活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化解危机、风险的能力。为了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石油销售企业也逐渐树立起了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根本,以资产、资金管理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目标,并且在此过程中逐步推行预决算制度和责任落实制度。要想实现这一财务管理目标,就要求石油销售企业必须敏锐捕捉宏观经济环境、金融市场发展态势、内部管理、税收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和变化,做到未雨绸缪。全面、系统地分析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一个内容出现纰漏都可能造成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失效,其中税收工作就是一项重要的内容。税收情况会直接影响一家企业的经营收益,特别是对于石油销售企业来说,涉及到的税种较为反复,税负也较高,如果忽视纳税筹划工作,可能会减少企业的可使用资金量,不利于投资,从而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和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鉴于此,开展纳税筹划工作对于石油销售企业来说刻不容缓。
2.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首先,进行纳税筹划工作,可以帮助石油销售企业改善资金的使用状况,为企业争取到更多可以灵活使用的资金,提高财务灵活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企业抵抗外部风险的能力。规范企业的资金管理需要注重对现金流的控制、强化开源节流的思想,这样的资金管理模式从客观上要求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合理降低资金占用量,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帮助企业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有利途径。其次,纳税筹划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有机组成部门,对完善财务管理体系,促进企业良好经营运作紧密相关,尤其是对资金量大,分支机构多的石油销售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3.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客观需要
石油作为一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的战略性能源,注定了其在生产、运输、销售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各行各业对于石油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尤其是在加入WTO滞后,国外的石油销售企业通过较为成熟的财务管理机制和先进的纳税筹划经验,为自己扩大市场份额做足准备。我国的石油销售企业如果要想在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做到科学降低成本。从客观上来说,我国对于石油的进口依赖程度超过50%,要想明显降低成本有一定难度,鉴于此,通过纳税筹划工作合理降低税收方面的支出就显得更加重要。
三、石油销售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工作的主要方式
1.提高企业管理者对税收筹划工作的重视程度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石油销售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纳税筹划的重要意义,将纳税筹划纳入石油销售企业的经营决策中,放在企业的战略发展层面进行考量。由于受到传统财务管理思想的影响,我国的很多石油销售企业并没有关于税收这一部分的决策模式,这样的缺失一方面是我国企业没有将纳税筹划工作与企业的发展规模、方向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就是企业管理者还缺乏相关的意识,纳税筹划意识较为落后。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石油销售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状况的纳税筹划方案,对于以往的筹划方案也需按照新的理念和标准进行重新评估,做到纳税筹划的实效性,保障纳税筹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2.找准企业税收筹划的重点,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石油销售企业涉及到的税种较为反复,实际税赋也较高,因此有着较大的纳税筹划空间。在企业制定纳税筹划具体方案的过程中,企业应该对这一方案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选择收益最大的方案来进行。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在选择纳税筹划方案的过程中,要秉承效益最大化原则。一般说来,所有的纳税筹划方案都会带来两方面的效果,一方面,越是能够给实施纳税筹划的企业带来更多收益的方案,其自身的风险也越大;另一方面,企业除了考虑收益之外,还必须考虑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其他成本,尤其是万一方案失败可能发生的损失。总的来说,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之前,要注意对成本与收益的综合分析,不能盲目追求高收益,争取研究出一种可行的,能够给企业带来正的现金流量的纳税筹划方案。
3.在实际纳税筹划工作中要注意对风险的规避
纳税筹划工作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石油销售企业涉及的税种较多,各个税种之间的抵消因素必须要纳入考虑范围。有学者就提出,由于各个税种的税基之间往往是相互联系的,就会导致缩减某税种税基的时候引发其他税种的税基加大,这样此消彼长,不仅达不到纳税筹划的目的,甚至还会加重企业的纳税负担。因此,石油销售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的过程中,一定要从纳税工作的总体上进行考虑,在企业的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开展此项工作,找准纳税筹划工作的切入点,完成好纳税筹划工作的目标。例如,在开展购油送抵扣券促销活动中,抵扣额由各油品按销售额比例分摊确认收入,并要求抵扣金额应与销售额开在一张发票上;经营租赁加油站在协议签订时可分为房屋租赁和有形动产租赁,而有形动产租赁可作为现代服务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抵减税额;对联营加油站进行股权转让时,应先进行分配股息再作评估转让,可避免未分配利润的重复纳税;加油站油罐保养,加油机修理等往往达到了大修理支出的标准,可以通过采取多次修理的方式来获得当期扣除修理费用的税收待遇。
4.切实加强对相关税收筹划人员的专业培训
纳税筹划是一种关于企业纳税的事前筹划行为,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合理帮助企业节税,可以说这是一项具有增值性的高技术工作。一项纳税筹划方案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企业是否拥有具有足够专业素养的纳税筹划人员。对于这类工作人员来说,不仅需要对我国的税收、财会、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十分熟悉,还需要对国家的税收发展趋势有一个较好的预判,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功地帮助企业把握好进行纳税筹划的机遇。石油销售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之前,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有针对性地了解国家关于石油销售行业的税收细则,深入领会、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颁布税法总原则,税法在操作性、衔接性上都还存在一定的空白和缺陷,鉴于此,纳税筹划人员水平的高低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能否适当的利用国家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达到合理避税,降低实际税赋的效果。
四、结语
纳税筹划工作是一个长期、动态、连续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和程序,难以有一个模版可以照搬。因此,石油销售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的时候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综合评估之后选取最适合的方案。
作用。
参考文献:
[1]曹雅琳:石化销售企业的税收筹划[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0(93).
关键词:增值税;税务筹划;税负平衡点
中图分类号:F810.4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0-0016-02
收稿日期:2010-02-04
基金项目:河南工业大学校科研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黄芳(1975-),女,湖北武汉人,会计师,硕士研究生,从事技术经济及管理研究。
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对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差别待遇,为增值税纳税人的税收筹划提供了可能。增值税转型后,纳税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在设立、 变更时,正确选择增值税纳税人身份。企业选择哪种类别的纳税人有利呢?主要判别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不含税销售额的无差别平衡点分析
当增值税纳税人为一般纳税人的情况下:应纳税额=销项税额-可抵扣进项税额=不含税销售额×增值税税率-可抵扣项目额×增值税税率=(不含税销售额-可抵扣项目额)×增值税税率=增值额×增值税税率=(不含税销售额×增值率)×增值税税率当增值税纳税人为小规模纳税人的情况下:应纳税额=不含税销售额×增值税征收率。因此,不含税销售额情况下增值税纳税人身份选择的税负平衡公式就可以界定为:
不含税销售额×增值率×增值税税率=不含税销售额×增值税征收率
即:不含税销售额平衡点增值率(a0)=增值税征收率/增值税税率×100%
当实际增值率a=a0时,平衡式的两边金额相等,说明此时一般纳税人税收负担与小规模纳税人一样;当实际增值率a>a0时,平衡式的左边金额大于右边金额,说明一般纳税人税收负担重于小规模纳税人,从节税角度讲选择小规模纳税人身份对企业有利;当实际增值率a
也就是说,对于适用17%税率和6%征收率的增值税纳税人来说,当不含税销售额增值率>平衡点增值率35.29%(6%/17%×100%=35.29%)时,应该选择小规模纳税人身份,以减轻增值税负担;当不含税销售额增值率
案例:方远公司是一个年应税销售额在100万元左右的生产企业,公司每年购进材料60 万元左右。如果属于一般纳税人,该公司产品的增值税适用税率为17%,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则增值税征收率为6%。该公司会计核算健全,有条件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假定企业购进材料适用17%增值税税率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现应用税负平衡点分析法为企业进行纳税人身份的税务筹划并进行验证。按照上述税负平衡点分析原理,我们需要计算企业实际增值率。企业预计的实际增值率=(不含税销售额-不含税购进额)÷不含税销售额×100%=(100-60)÷100×100%=40%因为实际增值率40% >35.29%(平衡点增值率), 所以该公司维持小规模纳税人身份更为有利于税收负担的降低。结果验证:公司属于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100×17%-60×17%=6.8万元公司属于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100×6%=6万元,结果表明,在这种情况下小规模纳税人缴纳的增值税比一般纳税人缴纳的少0.8万元,进一步验证了税负平衡点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二、含税销售额的无差别平衡点分析
增值税纳税人为一般纳税人的情况下:应纳税额=销项税额-可抵扣进项税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 ×增值税税率-可抵扣项目额÷(1+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税率=(含税销售额-可抵扣项目额) ÷ (1+增值税税率) ×增值税税率=含税增值额÷(1+增值税税率) ×增值税税率=含税销售额×增值率÷(1+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税率,当增值税纳税人为小规模纳税人的情况下:应纳税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征收率)×增值税征收率,因此,含税销售额情况下增值税纳税人身份选择的税负平衡公式就可以界定为: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增值率×增值税税率=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征收率)× 增值税征收率
即:含税销售额平衡点增值率(b0)=增值税征收率÷增值税税率×(1+增值税税率)÷(1+增值税征收率)×100%,当含税销售额实际增值率b=b0时,平衡式的两边金额相等,说明此时一般纳税人税收负担与小规模纳税人一样;当实际增值率b>b0时,平衡式的左边金额大于右边金额,说明一般纳税人税收负担重于小规模纳税人,从节税角度讲选择小规模纳税人身份对企业有利;当实际增值率b
对于适用17%税率和4%征收率的增值税纳税人来说,当含税销售额增值率>平衡点增值率26.47%[4%/17%×(1+17%)/(1 +4%)×100%=26.47%]时,应该选择小规模纳税人身份,以减轻增值税负担;当含税销售额增值率
案例:新达公司是一个年含税销售额在200万元左右的商业企业,公司每年购进含税商品160万元左右。如果属于一般纳税人,该公司产品的增值税适用税率为17%,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则增值税征收率为4%。该公司会计核算健全,有条件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假定企业购进商品适用17%增值税公司属于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200 ÷(1 +17%)×17%-160÷(1+17%)×17%=5.81万元公司属于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200÷(1+4%)×4%=7.69 万元结果表明,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纳税人缴纳的增值税比小规模纳税人少1.88万元, 进一步验证了税负平衡点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因此,企业应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并向税务机关提请一般纳税人身份认定。
三、结语
综上所述,增值税转型后,增值税纳税人应该选择税负最轻,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增值税纳税人身份。当然,这种选择是有条件限制的:一是企业产品的性质及客户的要求决定着企业进行纳税人筹划空间的大小。假如企业产品多是销售给一般纳税人,客户因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抵扣进项税,一般会要求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在此情况下,企业必须选择作一般纳税人,才有利于产品的销售。二是根据新修订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第34条之规定,销售额超过规模纳税人标准,未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的纳税人,应按销售额依照增值税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所以,纳税人只要具备了一般纳税人条件就必须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否则就不能按小规模纳税征收率计算税款,而必须按 17%或 13%的税率直接计算应纳税额。另外,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价值最大化,这就决定企业必须扩大销售收入来实现经营目标,在此情况下,即使采用小规模纳税人合算,也必须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当然,尽管纳税人在选择纳税人身份认定或纳税方式时会受到上述诸因素的制约,但基于税收筹划的角度,企业在合并、 分立、 新建时,纳税人可通过对税负平衡点的测算巧妙筹划,根据所经营货物的总体增值率水平,选择不同的纳税人身份,获取最大的节税收益。
参考文献:
[1]毛夏鸾.企业纳税筹划操作实务[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2]盖地,付建设,苏春兰.税务筹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字:火力发电 税务筹划 纳税风险
Abstract: in the present for coal price has soared, lead to the power plant management difficult situation, how to reduce fuel costs into fuel management enterprise's top priority. Combined with the new tax law, from the accounting policies and preferential tax policy choice, tax risk and other aspects, in view of the coal-fired power enterprise puts forward the tax planning and avoid the risk of some tax advice to for reference for the same trade.
Key word: coal-fired power tax planning tax risk
中图分类号: TM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纳税筹划是企业在国家税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企业内部与外部资源进行整合,使得企业能够在处理纳税问题时,实现一定的税收节约。近几年我国税收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火力发电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企业所得税法改革政策向内资企业倾斜的有利环境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相应的税收策略和规划,这是当前企业最重要的研究课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税务筹划的重要性并接受税务筹划,随之而来的,各种形式的税务筹划活动也逐渐兴起起来。科学合理的税务筹划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但企业却往往忽略税务筹划过程中的风险。
一、火力发电企业税务筹划及税务筹划特征和意义
由于电煤价格市场化, 火电企业一直受燃煤价格增长导致亏损严重的困扰。目前火电厂燃料成本居高不下, 而电厂的其他成本费用已是节约到没有可挖掘的余地。此时, 利用国家对电力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合理进行税务筹划, 达到节约税收支出成本, 已是目前发电企业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电力行业总体税负较高,尤其是增值税的税负很重,电力行业又属于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其中火力发电企业的基建投资具有造价水平高技术含量高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对电力行业所征的税种主要有增值税及所得税,此外,还有以增值税为计税依据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对火电厂厂区围墙内用地等征收的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契税等。尽管电力行业增值税税负在不断降低,但按工业增加值计算的历年增值税的实际税负仍高于名义税率17%,其中最低值18.72%,也比名义税负高1.72%。
从理论上看,目前对电力行业的税负研究主要以增值税税负分析为主,所得税税负分析则较少涉及。总体来讲,我国对电力行业的税负分析还不够全面、深入。因此,以增值税转型及“两税合并"为大背景对电力行业税负进行更全面深入的研究,并进行相应的税务筹划以达到降低经营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税务筹划风险的产生的原因
(1)政策性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税务筹划者利用国家政策进行税务筹划活动以达到减轻税赋目的的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总体看,政策风险可分为政策选择风险和政策变化风险。
政策选择风险即错误选择政策的风险。企业自认为筹划决策符合一个地方或一个国家的政策或法规,但实际上会由于政策的差异或认识的偏差受到相关的限制或打击。由于税务筹划的合法性、合理性具有明显的时空特点,因此税务筹划人员首先必须了解和把握好尺度。
(2)经济环境变化风险。
企业的纳税事宜与税收政策及所处经济环境密切相关。政府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或地区,运用税收杠杆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针对不同产品或行业实行差别性税收政策,使得税收政策常处于变化之中,这种税收环境的不确定性将会给筹划人员开展税务筹划(特别是中长期筹划)带来较大的风险,所以任何企业的税务筹划都将面临经济环境变化所引致的风险。
(3)税务行政执法力度导致的风险。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政支出的不断增长,国家对税收检查和处罚的力度不断加强。从国家税务总局到地方各级税务机关,都不断出台新的规范税务检查工作的文件和政策。这就意味着纳税人在规范纳税操作方面的工作必须相应加强,否则纳税人由于对税务机关执法力度的决心、程序与步骤的忽视或不熟悉,往往会导致税务风险的增大。
(4)筹划人员的纳税意识风险。
企业纳税人员的纳税意识与企业的税务风险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企业依法纳税意识很强,税务筹划的目的明确,那么只要筹划人员依法严格按照规程精心筹划,风险一般不高。
(5)筹划人员的职业道德风险。
税务筹划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影响其对风险的判断和筹划事项的最终完成结果。有的企业为了增加自己的利润,减少成本,会要求筹划人员做出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如伪造、变造、隐匿记账凭证等;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等,这些都会给企业带来税务上的风险。
(6)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风险。
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会计核算水平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既影响可供筹划的涉税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也易导致筹划人员筹划方案的失误。如果筹划方案是依据虚假的涉税资料做出的,就很可能产生失误,风险极大。
三、对火力发电厂的税收筹划及规避纳税风险的建议
(一)加强税收政策学习,树立税务筹划风险意识
首先,企业应加强税收政策的学习,准确把握税收法律法规政策。做到深入、透彻、全面了解一个地区和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只有有了这种全面的了解,企业才能预测出不同纳税方案的风险,并对不同的纳税方案进行比较,优化选择,进而保证自身采取的税务筹划行为真正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一个企业若是能根据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动及时的对税务筹划作出适当调整,不但能减小企业税务筹划的风险,而且还能为企业增加效益。实际工作中,企业应尽力熟悉税收法规的相关规定,认真掌握自身生产经营的相关信息,并将二者结合起来仔细研究,选择既符合企业利益又遵循税收法规规定的筹划方案。
(二)加强企业与税务机关的联系与沟通
企业税务筹划行为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节税,而节税目标的最终实现还取决于税务机关的认可,只有得到了税务机关的认同,并遵循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税务筹划实践才会转变为企业的实际利益。但是,由于企业的很多活动都是在法律的边界运作,同时有些问题在概念的界定上就很模糊,常会导致税务筹划人员很难准确把握其确切的界限。因此,企业需要正确理解税收政策的规定,还要树立沟通观念,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随时关注当地税务机关税收征管的特点和具体方法,争取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同和指导。总体来说,企业需要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诚心与税务机关交流与沟通。
(三)提高企业税务筹划人员的素质
纳税人的主观判断对税务筹划的成功与否有重要影响。因此,税务筹划人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尽量减少主观判断,努力培养对客观事实的分析能力。这就需要税务筹划人员具备税收、财务、会计、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专业业务素质。同时,税务筹划人员还要注意沟通协作能力和经济预测能力的培养,以便于在税务筹划工作中与各部门人员的交流。只有纳税人的素质普遍提高了,才会对税务筹划提出更多的要求,同时也会减小税务筹划风险。
四、 结束语
随着国家资源战略的逐步实施,煤炭资源的价格不会出现下降的趋势,至少很长一段时期内只会上涨,那么火电企业如何解决电煤问题呢?一是锁定价格,二是税务筹划,三是优化系统控制,降低热损失,充分发挥电煤的热利用效率。
随着税务筹划活动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价值的体现,税务筹划风险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因为只要企业有税务筹划活动,就存在税务筹划的风险。因此,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一定要针对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企业的风险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风险防范措施,为税务筹划的成功实施做到未雨绸缪。
参考文献:
[1] 郭汝莉;火电厂燃料经营管理企业税务筹划探析[J],山西财税, 2011(01).
[2] 邝健斌;浅谈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务筹划[J];财经界;2010(01).
1.纳税筹划风险的概念
就目前的情况来讲,企业在进行任何一种有关的经济的活动的时候都有着一定的风险性,因为企业自身在进行有关经济活动的同时都是需要一些资金作为启动的成本资金的,企业的纳税筹划也是如此,纳税筹划在一定的的情况下也是有着一定的风险性的。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纳税筹划风险可以通过实践的预期结果以及其实际的结果变动程度来测定,也就说,风险越大,那么收益越大。相反,风险越小,那么企业的收益则就越小。
2.纳税筹划风险的主要表述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顾名思义,就是指企业在开展纳税筹划的活动中,因为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致使企业在实施纳税筹划之后,其纳税筹划的结果与实际受益与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之前的预期收益不相符。这一系列情况导致企业在纳税筹划之后的收益有着很大的不稳定性。企业纳税筹划的目的就是纳税人在经过纳税筹划之后得到收益,然而这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所以说,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的时候应该充分的考虑自身的经济状况。可以说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并不是一笔小的数目。因此说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的收益也是非常不稳定的,在纳税筹划的利益与风险面前,只有充分的收集经验,才能更好地做好企业纳税筹划,从而降低纳税筹划的风险性,将收益最大化。
二、预防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性的研究
1.提升企业对税收的了解
企业要想提升其自身在市场的竞争力,那么最主要的方法就是通过纳税筹划减少对国家的缴税,其中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的时候,也是有一定的风险性以及不确定性,因此,只有人员对税收政策的了解,才能更好的降低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的因素。所以,只有提升企业自身对税收政策的学习和了解才是当前企业降低纳税筹划风险的重要方法。提升企业自身税收政策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前应该充分收集市场有关的资料,其二就是对我国目前的税收法律有着明确的认知,第三点就是加强对企业税收知识的学习,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之前如果做好这三点,那么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的时候,风险性必然会有着明显的降低,也就是说,收益率也会有着显著的上升。
2.加强对税收法律的学习
企业要想成功进行税务筹划,首先应该考虑企业的自身的经济状况,其次应该对企业的外部环境以及日后的企业纳税筹划的发展趋势、国家有关纳税筹划的法律等的了解。通过对这一系列的了解和认知,在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同时,还应该考虑未来的利益以及整体的利益,不能只注重眼前的这些微小的利益,导致失去日后的经济基础,目前来看,我们国家关于税务制度的法律还不是很健全,这就需要纳税人能够审时适度,看清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及法律的规定条文,充分的利用法律的时效性以及区域性,将企业自身纳税筹划获取收益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其风险性。
3.提升纳税筹划人员的职能
因为纳税筹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岗位,这项职位综合了法律、经济、收益等许多重要方面集于一身的岗位。纳税筹划与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自身的收益都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筹划人员必须要有着过硬的素质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前瞻能力,这就是说提升纳税筹划人员的职能在整个纳税筹划的过程中是重中之重。
三、结束语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纳税筹划原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01-0048-02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税收法律法规的健全和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所得税对于每个公民来说已不再陌生,税收的缴纳也自然而然地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成为与老百姓关系最为密切的税种。在我国的财政收入中,个人所得税所占的比重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维护纳税人自身利益、减轻税收负担的角度出发,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越来越受到纳税人的高度重视。
学术界对纳税筹划的概念也是繁多的,笔者认为,所谓纳税筹划是指从纳税人的角度出发,在不违反税法及其他法规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税法中固有的起征点、税率、税目、税收优惠政策等对纳税人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的巧妙安排,以达到在合法的前提下少缴或不缴税及优化税收结构的目的。另外,纳税筹划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纳税义务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具有合法性、前瞻性、目的性三个特征。
1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出现的原因
1.1 主体原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是每个纳税人经济活动的重要目的。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在取得个人收入之后,税收支出会减少个人辛苦得来的收入,在此基础上,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都希望减少纳税支出,以达到增加个人生活储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于是,纳税筹划便成为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理想选择。
1.2 客观原因
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具有纳税筹划的主观动因之后,其目的并非一定能实现,要使纳税筹划变为现实,还必须具备某些客观条件,包括税法、税制的完善程度及税收政策导向的合理性、有效性。只有当税法规定不够严密或者存在“缺陷”时,纳税人才有可能利用这些“缺陷”进行旨在减轻税负的纳税筹划。这些客观条件包括:
(1)税法规定的差异性带来的税收差别待遇: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定义的可变通性、课税对象的可调整性、税率上的差别性、起征点与各种减免税存在的诱惑性。
(2)税收政策导向性带来的税收差别待遇:一国税法在税负公平和税收中性的一般原则下,总渗透着体现政府经济政策的税收优惠政策,政府通过倾斜的税收政策诱惑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政府目标意图。
(3)税收国际化带来的税收差别待遇: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部统一的税法。各国经济水平和税法规定的差异为个人所得税纳税人跨国纳税筹划提供了客观条件。
2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应遵循的基本原理
当存在不同的纳税方案可供选择时,个人所得税纳税人为了减轻税负,选择其中税负最低的方案,都是为了取得最大的税后利益。在此基础上可以遵循以下原理:
2.1 按筹划客体不同划分的纳税筹划原理
根据筹划客体的不同,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基本原理可以分为税基筹划、税率筹划和税额筹划原理。
税基筹划原理是指个人所得税纳税人通过缩小税基来减轻税收负担甚至免除纳税义务的原理。税基乃计税的基数,如果适用税率一定,税额大小与税基大小之间是一种正比关系。也就是说,税基越小,则个人所得税纳税人负有的纳税义务就越轻。
税率筹划原理是指个人所得税纳税人通过降低适用税率的方式减轻税收负担的原理。个人所得税纳税人虽然不能改变税法中明确规定的计税税率,但却可以通过选择课税对象、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类别或者改变税基分布调整其适用税率。
税额筹划原理是指个人所得税纳税人通过直接减少应纳税额的方式来减轻税收负担甚至解除纳税义务的原理。它的运用通常与税收优惠中的减免税、退税相联系。
2.2 按筹划效果不同划分的纳税筹划原理
按照筹划效果的不同,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基本原理可以分为绝对收益筹划原理和相对收益筹划原理两大类。
绝对收益筹划原理是指使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纳税总额绝对减少,从而取得绝对收益的原理。绝对收益筹划原理又可以分为直接收益筹划原理和间接收益筹划原理。其中,直接收益筹划原理是指个人所得税纳税人通过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直接减少纳税绝对额而取得收益。比如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可以通过对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类别的选择实现所缴增值税税额的绝对减少,此种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方式就是运用了直接收益筹划原理。间接收益筹划原理则是指某一个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纳税绝对额并未减少,但与之相关的另一个或一些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纳税绝对额减少。
相对收益筹划原理是指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的纳税总额并未减少,但纳税义务递延到以后的纳税期实现,取得了递延纳税的时间价值,这也就是所谓的相对收益。此种原理的运用主要是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是货币在周转使用过程中,由于时间因素而形成的增值)。比如,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方案尽量拖延纳税时间,虽然在一定时期纳税绝对总额是相同的,但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则实际取得的收益是不同的。此种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方法就是运用了间接收益筹划原理。
3 个人所得税进行纳税筹划的思路
3.1 充分考虑应纳税额的因素
充分考虑应纳税额的因素,即是考虑应纳税所得额和税率。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是个人取得的每项收入减去税法规定的扣除项目或扣除金额之后的余额。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是依法计征个人所得税的基础和前提。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采取分别确定、分类扣除,根据所得的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定额、定率和会计核算三种扣除办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另外,在合法的前提下,通过周密的计划和安排使应纳税所得额使用较低的税率;在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的情况下,费用扣除的越多,所适用的税率越低;在实行比例税率的情况下,将所得进行合理的归属,使其适用较低的税率。
3.2 充分利用纳税义务人身份不同的规定
成为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在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泛指取得应税所得的个人,包括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对于个人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各国在税收立法和税收政策上有着不同的界定范围。我国税法对个人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是从“住所”和“居住时间”两个并列性标准来界定的,即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包括中国公民和无国籍的外籍人员。也就是说,只要符合或达到其中任何一项标准,就可以认定为居民纳税人。而非居民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1年的个人。我国税法规定,非居民纳税人只就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交纳个人所得税,其纳税义务是有限的。所以,在纳税人身份的不同界定方面也可以进行纳税筹划。
成为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纳税义务人。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个人可选择的投资方式有:建立个人独资企业,组建合伙制企业,设立私营企业,作为个体工商户从事生产经营和承包承租业务。这几种投资方式中,从2001年1月1日起,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投资者的投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私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因税率不同,在收入相同的情况下,私营企业的税收负担重于前者。所以,个人所选择的投资方式不同,纳税者身份也就不同,应缴纳的所得税也就不同,这就为纳税筹划提供了筹划空间。
3.3 充分利用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是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之一。国家为了实现调节功能,在税种设计时,一般都有税收优惠条款,纳税人充分利用这些条款,可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个人所得税法也同样规定了一些税收优惠的条款,如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可以免交个人所得税,再有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等也免交个人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条款也为纳税义务人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突破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纳税筹划是纳税人的一项基本权利。“愚蠢者偷税,聪明者避税,智慧者做纳税筹划”,由此可见,每个纳税义务人对此的认识是有所不同的,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日益健全,收入水平的提高,纳税筹划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此基础上,我认为,纳税人要进行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减轻自己的税负,应集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要依法进行;必须发生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纳税义务人与筹划人或部门进行充分的合作;要遵循成本与效益原则。只有在注意了以上几个问题的前提下进行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才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才能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才能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和实现国家的宏观调控。
参考文献:
[1]朱仁贵,刘厚兵.现行政策下个人所得税筹划思路[J].财务与会计,2007(1):49-51.
[2]张劲松,赵仁模.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探讨[J].商业经济,2006(9):39-41 .
[3]耿秀珍.浅谈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J].税务筹划,2006(4):63-32.
【关键词】施工企业 纳税筹划 探讨
一、引言
我国企业的纳税筹划,从目前的现状来看,需求在不断增加,意识也在提高,而且随着我国税收法制环境的日渐改善和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的增强,纳税筹划更被一些有识之士和专业税务机构看好。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二、纳税筹划概述
我国目前的税收政策。对不同经济性质企业的税负存在差异,如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负的差异;对不同地区企业的税负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为我们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广阔的运筹空间。
通常,我们把只包括节税的税收筹划称为狭义的税收筹划;把既包括节税,又包括避税和税负转嫁在内的税收筹划称为广义的税收筹划。但在税收筹划的实务操作中,节税与避税难以严格划分,因此狭义的税收筹划与广义的税收筹划并没有显著的界限。
在纳税筹划中,一切选择和安排都是围绕着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来进行。关于财务管理的目标在理论界有多种不同的看法,但笔者认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包括为实现所有者财富最大化的经济目标和承担社会责任、保证社会利益的社会目标两个部分。从根本上讲,纳税筹划应归结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它的目标是由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决定的。因此,决策者在选择筹划方案时,必须符合财务管理的目标。纳税筹划既受财务管理目标的约束,但纳税本身又对财务管理目标产生影响。
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是为了获得整体经济利益,而不是某一环节的税收利益,因此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以判断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必要。所谓成本收益分析法,就是对于具体的企业提出若干个纳税筹划方案,详细地列出每种方案可能发生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收益,通过比较分析,选择出最优的筹划方案。选择最优筹划方案的依据有二:一是计算出每种方案的净收益;二是计算出每种方案的收益成本比。净收益等于总收益减去总成本。
三、施工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的控制
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对纳税筹划风险进行识别、评估,进而对筹划方案加以修正、改进、完善,减少不确定性。完善的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机制能够增加筹划成功的概率,降低纳税筹划失败的可能性。企业对纳税筹划风险的管理,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提高法律意识,坚持依珐纳税
纳税筹划的基础就是国家依法行政的外部环境,运用税收政策是纳税筹划的惟一选择,必须及时地、系统地学习税收政策,准确理解和把握税收政策的内涵。及时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注意全面把握税收政策的发展变化规律,这是规避纳税筹划风险的关键。
(2)选择专业人员的帮助
目前税收咨询行业的蓬勃发展为有节税需求的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一个筹划项目可以由企业内部来承担,也可以委托外部专业中介机构来承担。由企业内部人员进行纳税筹划可以节约方案的设计成本,但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可能设计不出满足企业需求的筹划方案。而委托外部中介机构来承担纳税筹划方案的设计和实施的成本较高,但可以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也可以对筹划方案的控制和实施进行全程跟踪、评估,适时加以改进。
四、某施工企业纳税筹划的实证分析
公司2008年缴纳企业所得税118.73万元,税负率为1.13,公司高于全国行业平均水平近一倍,由此可见,公司的企业所得税税负与同期同行业企业相比偏重。
开展纳税筹划,管理高层和财务负责人员是否建立起纳税筹划意识是关键。纳税筹划不是一味地钻税收政策和税收管理的空档,而应该在保证国家利益和维护自身利益之间选择一条最佳的路径,在不违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更好地实现自身利益。因此,必须以积极的态度进行纳税筹划及实施纳税筹划,而不能抱着侥幸和投机的心理。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企业负债筹资 纳税筹划
0 引言
对一个企业来讲,筹资是其进行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的先决条件。企业的筹资方式除权益筹资外,主要是负债筹资。负债筹资的渠道有银行借款、发行优先股股票、发行债券、商业信用、融资租赁等。但无论是哪种筹资方式,都存在着一定的资金成本。筹资决策的目标不仅要求筹集到足够数额的资金,而且要使资金成本达到最低。企业的资本结构是由筹资方式决定的,不同的筹资方式,形成不同的税前、税后资金成本。由于我国税法对不同筹资方式取得的资金成本的列支方式不同,这便为企业筹资决策中的纳税筹划提供了可能。
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为达到减轻税收负担和实现税收零风险的目的,在税法所允许的范围内,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理则、组织、交易等各项活动进行事先安排的过程。
1 负债筹资的纳税筹划现状分析
1.1 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企业的资金来源除资本金外,主要就是负债,具体又包括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两种。其中长期负债与资本的构成关系,通常称之为资本结构。资本结构,特别是负债比率合理与否,不仅制约着企业风险、成本的大小,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税负以及企业权益资本收益实现的水平。负债融资的财务杠杆效应主要体现在节税及提高权益资本收益率包括税前和税后等方面。其中节税功能反映为负债利息计入财务费用抵减应税所得额,从而相对减少应纳税额。在息税前收益支付利息和所得税前的收益不低于负债成本总额的前提下,负债比率越高,额度越大,其节税效果就越显著。这可从以下公式得以反映:权益资本收益率(税前)=息税前投资收益率+负债/权益资本
上式可以看出,只要企业息税前投资收益率高于负债成本率,增加负债额度,提高负债比重,就会带来权益资本收益水平提高的效应。应当明确的是,这种分析仅是基于纯理论意义,而未考虑其他的约束条件,尤其是风险因素及风险成本的追加等。因为随着负债比率的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及融资的风险必然相应增加,以致负债的成本水平超过了息税前投资收益率,从而使负债融资呈现出负杠杆效应,即权益资本收益率随着负债额度、比例的提高而下降,这也正是上述所提出的实现节税效果必须是建立于“息税前投资收益率不低于负债成本率”前提的立意所在。
负债融资是税前付息,只要符合规定均有税收屏蔽作用。向金融机构贷款仍是负债筹资税务筹划的主要方式,向金融机构贷款的利息和费用一般都较高,当然资金成本也较高,但其给企业的好处不仅在于丰厚的财务杠杆利益,而且贷款利息被允许在税前扣除,这实际上等于国家和银行降低了贷款利率。
公开发行债券属直接融资,发行费较高,但利息因避开了中间商,在同等资信条件下,往往比银行贷款低。债券可以等价发行,也可能溢价发行或折价发行。溢价和折价的摊销方法有直线法和实际利率法两种,虽然两种方法不影响利息费用的总和,但却要影响各年的利息费用摊销额,从而影响各年的应纳所得税额。因此,企业在运用发行债券筹集资金时,可以在两种方法上进行筹划,以实现递延纳税,这将有利于减轻企业的实际税负。
利息摊入成本的不同方法、资金往来双方的关系及所处经济活动地位的不同,往往是实现节税的关键所在。金融机构贷款,其核算利息的方法和利率比较稳定、幅度变化小,企业灵活处理的选择余地不在大。而企业与经济组织的资金拆借在利息计算和资金回收期限方面均有较大弹性和回旋余地,从而为筹划提供了有利条件。
利用商业信用融资进行纳税筹划也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应付票据融资属于一种自然性融资,它是在相互关联的购销企业之间进行,一般不需要签订特别的协议,因此比较灵活方便。应付票据可以带息,也可以不带息,即使带息,其利息费用也可以税前列支,从而降低企业税负。
商业交易中,除了购买方企业可以利用应付帐款等商业信用融通资金外,随着我国金融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卖方企业同样可以利用应收债权来筹措短期经营资金。因为债权人的利益往往优先于股东权益,因而促使一些企业愿意购买应收帐款,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贷款业务不足资金多余时,也乐于接受应收帐款融资的业务,以赚取手续费。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在权衡比较之后做出合理决策。
1.2 新会计准则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中的主要核算基础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而不仅仅是披露要求的增加。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很可能对财务报表中列报的企业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其中对负债筹资纳税筹划的影响主要有:①借款财务比率指标。为获得借款而需要符合的财务比率指标很可能因新准则的实施而被打破或缩减,从而导致获得融资的不确定性。因此,应当及时重新审阅相关的合约条款以识别并矫正潜在问题。②财务系统与控制。新准则的实施要求企业财务系统取得现行会计准则可能未做要求的数据。因此,必须尽早对财务系统进行必要的修改以符合相关要求,并确保在全面报告开始前可以开始实施与测试。
2 新准则下企业筹资过程中纳税筹划的对策及发展趋势
2.1 企业筹资过程中的纳税筹划的对策
2.1.1 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由于筹资活动中纳税筹划目的的特殊性,所以面临着筹划成果与筹划成本得不偿失的风险。企业应当对筹划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建立一套科学、快捷的纳税筹划预警系统,一旦发现风险,能够立即示警。
2.1.2 纳税筹划方案符合国家对企业的税收政策导向
筹资活动中进行纳税筹划时,应准确理解和把握税收法律的内涵,时时关注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使纳税筹划方案符合国家的税收政策导向,这是筹划成功的根本保证。
2.1.3 综合考虑纳税筹划方案对企业整体利益的影响
企业在筹集资金时,除了要考虑债务资本的财务杠杆作用及税收收益外,必须合理安排好企业的资本结构,防止出现过度负债的财务风险。在纳税筹划的同时,还要建立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在纳税筹划收益和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之间进行全面综合的衡量,使企业获得最佳税收收益的同时,财务风险也较小,即寻找二者的最佳结合点。筹资活动中的纳税筹划还必须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财务管理目标进行,将其纳入企业的整体投资和经营战略环境,不能仅仅着眼于节税。筹划时应综合考虑、全面权衡,防止纳税筹划方案顾此失彼而造成企业整体利益的下降,不能为筹划而筹划。
一、纳税筹划及必要性研究
纳税筹划是企业通过对相关涉税业务进行制定完整的、尽量减少税负的纳税计划,其目标在于降低涉税业务的税负,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根据我国税法相关政策,纳税筹划是对企业享受各类税收优惠政策的具体体现,也是促进企业税负合理优化的一种方式。当然,对于纳税筹划本身,并非是偷税漏税,而是依托现在税法制度规范下所进行的减税降负行为。纳税筹划是纳税人的自主纳税行为,是在遵守税法要求下完成的纳税方案。由于企业在纳税筹划中,对于不可控因素所带来的利益与计划的不一致现象,可能面临一定的纳税风险。因此,政府只有从税法制度完善上来促进企业纳税筹划工作的合理、规范,而企业在纳税筹划中,也需要从会计人员对税法制度的全面了解与掌握,正确评估企业纳税筹划的收益与纳税筹划方法,才能降低和减少纳税筹划可能带来的不确定风险。
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企业在完善自我核算、自负盈亏管理中,始终将效益作为企业经营的重点工作。税收的强制性成为企业纳税筹划管理的基础,纳税筹划的实施,也是企业响应国家税法要求,践行纳税义务的具体表现。其必要性有三点。一是纳税筹划是现行税制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开展财务核算工作的基础。由于企业税法政策与税法技术的原因,企业面临的税种具有多样性,而不同税法核算方法将导致不同的纳税筹划方案。二是纳税筹划是企业履行的税收义务。企业在自我增长过程中,需要遵循我国税收部门的监督与管理,特别是在企业纳税行为上,企业可以根据税法规定享有相应的优惠政策,而纳税筹划就是从自身经营业务的调整中来合理调节纳税支出,达到降低经营成本的目标。三是纳税筹划是提升企业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依法纳税是必须的,而税法规定的纳税行为又具有一定宽泛性,企业通过纳税筹划来优化纳税税款,以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收益。
二、企业纳税筹划中的风险归纳
对于纳税筹划的风险,主要是纳税筹划人在制定纳税方案中,因不确定因素而带来的纳税筹划风险,特别是与税法规范不一致的纳税行为。因此,从纳税筹划风险归纳来看,主要有四种风险类型。一是企业经营上的风险。不同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业务具有差异性,企业在对不同业务的收益预测上也存在不确定性,而纳税筹划是基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纳税计划,一旦企业经营出现风险问题,如因经营不善而导致企业收益的降低,将会直接影响纳税筹划计划,使其陷入纳税筹划的经营风险中。二是企业纳税筹划人的操作风险。纳税筹划是企业财务人员对企业税收业务的策划、整理与实施,由于财务人员自身操作能力局限,如对整个纳税筹划方案的理解缺乏正确评估,产生理解偏差而导致纳税筹划方案未能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从企业纳税筹划方案可行性分析来看,税法政策理解偏差、纳税业务执行偏差都可能带来纳税风险。三是对国家税收政策的应用风险。我国在企业税法政策制定上,一些优惠税收政策在执行上,企业因未能充分理解和应用,可能带来因税收政策变化而增加税负的风险,使得企业未能达到预期的收益。因此,只有加大对税法政策的解读与关注,及时调整纳税筹划方案,才能避免税法政策风险。四是违反税法下的风险。对于纳税筹划方案的制定,纳税筹划人因不了解税法制度、规范预期,或者违反税法制度要求,钻法律漏洞,可能导致纳税筹划风险。
【关键词】企业会计;纳税筹划;财务管理
一、纳税筹划
所谓纳税筹划,是指通过对涉税业务进行策划,制作一整套完整的纳税操作方案,从而达到节税的目的。任何纳税筹划行为,其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经济利益的驱动,即经济主体为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纳税筹划的目的:合法性,纳税筹划的合法性即纳税筹划活动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纳税人在合法的前提下作出多种纳税方案进行纳税筹划。前瞻性,纳税筹划的前瞻性指纳税筹划是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对涉税事项所作的规划和安排。企业在交易行为发生之后才产生货物和劳务税纳税义务;在收益实现或分配之后才产生所得税纳税义务,这就为纳税人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进行事先筹划提供了可能性。目的性,纳税筹划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降低税收支出。企业要降低税收支出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选择税收成本较低的方案;二是纳税总额大致相同的方案中,尽量选择纳税时间滞后的方案。但不管使用哪种方法,其目的都是节约税收成本,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综合性,综合性是指企业纳税筹划应着眼于自身资本总收益的长期稳定,而不是着眼于个别税种税负的轻重。这是因为由于多种税基相互关联,某种税基缩减的同时,可能会引起其他税种税基的增大;某一纳税期限内少缴或不缴税款可能会在另外一个或几个纳税期内多缴。因此,纳税筹划还要综合考虑,要着眼于整体税负的轻重,以达到总体收益最大的目的。随着企业纳税筹划意识的不断提高,理论界对纳税筹划的理论研究也在不断的发展深化。对于纳税筹划的涵义,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界定。笔者将纳税筹划归纳为:在遵循税收法律、法规的情况下,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权益最大化。纳税作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经济环境要素和现代企业财务决策的变量,对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企业通过纳税筹划,可以充分考虑到纳税因素对自身财务活动的影响.从而更好地适应外部纳税环境,实现企业经营理财目标。
二、企业纳税筹划应遵循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具体表现在:(1)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只能在税收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必须依法对各种纳税方案进行选择,而不能违反税收法律规定,逃避税收负担;(2)企业税收筹划不能违背国家财务会计法规及其他经济法规;(3)企业税收筹划必须密切关注国家法律法规环境的变更。企业税收筹划方案是在一定时间、一定法律环境下,以一定的企业经营活动为背景 来制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的法律法规可能发生变更,企业财务管理者就必须对税收筹划方案进行相应的修正和完善。
2.服务于财务决策过程的原则。企业税收筹划是通过对企业经营的安排来实现,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投资、融资、生产经营、利润分配决策,企业的税收筹划不能独立 于企业财务决策,必须服务于企业的财务决策。如果企业的税收筹划脱离企业财务决策,必然会影响到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甚至透导企业作出错误的财务决策。例如,税法规定企业出口的产品可以享受退税的优惠政策,企业选择开放式的出口经营策略,必然为企业带来更多的 税收利益。但是,如果撇开国际市场对企业产品的吸纳能力和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片面追求出口经营带来的税收利益,那就可能诱导企业作出错误甚 至是致命的营销决策。
3.服从于财务管理总体目标的原则。税收筹划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实现其财务管理的目标即税后利润最大化,取得“节税”的税收利益。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选择低税负,即降低税收成本,提高资本回收率;二是迟延纳税。不管是哪一种,其结果都可以实现税收支 出的节约。要进一步考虑的是,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子系统,税收筹划应始终围绕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来进行。税收筹划的目的在于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但税收负担的降低并不一定带来企业总体成本的降低和收益水平的提高。例如,税法规定企业负债利息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因而负债融资对企业具有节税的财 务杠杆效应,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但是,随着负债比率的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及融资风险成本也随之增加,当负债成本超过了息前的投资收益率,负债融 资就会呈现出负的杠杆效应,这时权益资本的收益率就会随着负债比例的提高而下降。因此,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如不考虑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只以税负轻 重作为选择纳税方案的唯一标准,就可能会影响到财务管理总体目标的实现。则。税收筹划的根本目标就为了取得效益。
三、纳税筹划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研究
1.通过纳税筹划,可以监管财务交税。可以设立专门的“税务部”,专职纳税筹划。“税务部”和“财务部”互相平行,共同规避企业的经营风险。通过纳税筹划,可以控制企业业务的税和财务的税,避免财务部门一部司多职,操控税收,给公司的财务管理带来风险。由于真正产生税收的是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只是履行核算与交纳税收的职责,所以通过纳税筹划,可以从业务发生的源头控制纳税,将纳税的责任明确到每一个责任部门。实行纳税筹划,从责任源头抓起,将责任细分到每一个部门,甚至每一个责任人,渗透到每一个管理层面,进行渗透管理,使公司财务管理透明化。纳税筹划离不开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它要求企业会计人员既要精通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又要熟悉现行税收政策和税法,正确地进行纳税调整和计税。这样企业就必然要求其会计人员提高业务素质,从而使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纳税筹划作为减少税收成本是最有效、最可靠、最可行的途径,必将被越来越多的经营管理者所采纳,这就要求企业要依法设立完整、规范的财务程序,进行正确的财务处理,才能实施纳税筹划。如果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高,财务管理比较规范,则会为税收筹划的开展,提供极大便利,纳税筹划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方案,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有让每个业务部门的领导都具备纳税筹划的意识,并将这些观念和知识贯彻到每一个员工的头脑中,才能提高企业整体的纳税筹划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使企业以崭新的生命力大步发展。
2.降低企业涉税风险,不损害企业的整体经济利益。降低企业的涉税风险,对企业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企业一旦遭遇涉税风险,不管政府怎么处置,对企业自身的 市场信誉、形象以至长远利益而言,都将会产生极大的损害。这种损害无论是有形抑或是无形的,是现实的还是潜在的,都不只是损害了政府的税收利益,更严重的 是会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损害整个企业的经济发展。
3.直接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直接减轻自身税收负担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绝对地减少企 业的应纳税款数额;其二则是相对减少企业的应纳税款数额,在税收筹划中往往采用第二层含义。即使从绝对数额上看,纳税人的当年应纳税款数额比上年有所增 加,只要其应纳税额与生产经营规模的比率有所降低,因此说该项筹划是成功的。
4.实现税收利益最大化。通过实行纳税最小化、纳税最迟化、降低税收成本等来实现税收利益最大化。纳税最小化不是逃税,而是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合理安排,选择低税负方案,从而减轻税负。纳税最小化不能仅看个别税负的高低,它必须是企业的整体税负最低。纳税最迟化不是欠税,而是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推迟缴纳税款。虽然这笔税款迟早要缴纳的,但现在无偿占用这笔资金,就相当于从财政部门获得了一笔无息贷款,获取资金的时间价值。与此同时,税收筹划是有成本的,只有在税收筹划的收益大于税收筹划的成本时,税收筹划才是可取的,税收筹划也才有存在的意义。
5.进行纳税筹划中应注意的问题。要全面了解与筹资、投资、经营活动相关的纳税政策、法规、规章条例。只有对纳税政策的全面了解才能预测出不同的纳税方案,并进行优化选择,进而做出对纳税人最有利的纳税决策。要培养正确的纳税意识,树立合法的纳税筹划观念。以合法的方式合理安排经营活动,以避免不当避税之嫌。要用长远的目光选择纳税方案,有的纳税方案可能会使纳税人在某一时期税负最低,但却不利于长远发展。纳税筹划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服从于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节税只是增加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一个途径、一个方法。企业在筹划时要考虑到很多因素,如合理利用资源、获得规模效益、提高管理。要注重企业整体利益。如果某种投资方案的资本收益率最高,但并非应纳税额最低,那个这个投资方案也许仍然是最理想的方案,要以最小的代价换得最大的收益。
【关键词】 纳税筹划风险; 政策风险; 市场风险
一、筹资方面的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策略
(一)增加负债比例的风险防范
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如果企业的负债维持在较低水平,说明该企业的财务风险很低,同时也意味着企业的借款成本较低。从财务的角度看,该企业的负债能力还有潜力可挖,财务杠杆的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从纳税筹划的角度看,因为借款利息可以在企业所得税计算前扣除,所以借款筹资是最好的选择,而且用借款利息放大净资产收益,变相少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做法,完全符合税法规定,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决策。因此综合财务风险和纳税筹划风险来考虑,此时该企业应该提高负债在资产结构中的比例。
(二)减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风险控制
非金融机构贷款利率远远高于金融机构的借款利率,而根据我国税法规定,纳税人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应参照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标准来进行税前扣除。这就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的利息,无法在所得税前扣除。如果企业或明或暗地将这部分负债税前扣除,是冒着违法的危险的。
如果企业的非金融机构借款比重较大,笔者的建议是,若企业资质优良,规模巨大,潜力无限,完全可以和银行做好沟通,在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交互方面加强联络,这样,向大型金融机构贷款已经不存在制约因素。最关键的是,采取这样的做法,纳税筹划风险大大减小,企业完全可以在税法范围内合理避税,而企业的最终利润一点都没有减少反而增加。用“收益与风险对比法”评价:当纳税筹划实际收益大于0时,这样做是非常值得的。
(三)商业信用的纳税筹划风险防范
如果企业集团内的某机构所在区域税负较其他机构低,可以考虑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加大企业利润向该分支机构的流入,减少该分支机构成本和费用的损耗,进而增加该企业的盈利,顺利实现企业集团利润向低税率地区的流动,从而使得企业集团的整体税负降低。举例来说,假如A机构税率较低,其他机构组织向A分支机构销售的产品和服务,可以通过签订大宗的、长期性合作合同,为向A机构提供一定程度的现金折扣、数量折扣、季节折扣给予合理合法的依据。按照这种方法,A分支机构的成本和费用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削减,而且因为企业之间这种行为有合理合法的合同作为保障,该行为的纳税筹划风险已经被降到了完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故而该纳税筹划收益远远大于纳税筹划风险。
这个纳税筹划方案的关键是内部利益输送把握一个度,避免过分出格。合同设计时,既充分考虑企业的纳税负担,又使之合理合法。这样,纳税筹划的风险就可以限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了。
二、投资方面的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策略
从纳税筹划风险的角度看,投资方面的纳税筹划几乎没有政策风险,较大多数方案安全得多。主要的风险是政策风险,但是企业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减弱甚至消除,例如给分公司独立经营权等。纳税筹划的相关费用,一般都可以量化,是一个可以弱化考虑的项目。综合来讲,高税率地区分支机构设置为分公司的方案,是在投资方面公司进行纳税筹划风险最小、见效最快的筹划手段。
如果某分支机构在集团企业中税负相比较高,可以考虑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将该分支机构的利润转移到低税率地区的企业,成功减少高税率地区企业的纳税,从而使得集团整体税负降低。进行所有权转移时要重点考虑保证其经营和管理不受影响,不能本末倒置、为了节税而节税,而是为了更好地经营而节税。在保证纳税筹划不影响正常经营的前提下,纳税筹划的风险主要是筹划的相关费用支出,包括注册费、变更费、印花税等税费支出。纳税筹划前后收益差大致可以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发展目标、历史发展等估算出来。如果纳税筹划风险小于纳税筹划收益,则该方案可行。
如果需要采用对外收购进行投资的方式,可以在股票上市的基础上,减少资金直接投资,而是以股份置换形式,充分利用高溢价的优势进行兼并。另外,还可以发挥公司研发实力强、知识产权质量高的优势,以知识产权入股方式进行投资。这样的选择,为公司进行更深层次的纳税筹划提供了便利。
三、资金运营方面的纳税筹划风险防控
(一)货款回收的纳税筹划风险控制
公司在销售货物时,被动地进行会计核算,如果销售行为实际发生却不申报纳税,一旦税务机关过来查账,偷税事实存在,企业将承受很大的惩罚和损失。集团公司在进行货物销售时适当进行筹划,可以与购货方签订合同订立某些条款,纳税筹划的违法风险就会被大大降低甚至消除。具体做法是,在合同中设置分期付款和委托代销的条款,这样,企业有了合法的依据,就可以在会计上延迟计入收入,从而推延纳税义务。
这种做法,企业额外增加的成本几乎为零,但是纳税筹划风险却被大大降低甚至消除。因此,综合来看,这是一项可行的纳税筹划方案。
(二)存货计价方法选择的风险控制
根据我国现行税制的规定,纳税人存货的计算方法,可以在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等方法中任选一种,而且一旦选中,就不得随意更改。如果确需变更,应在会计年度终了之后,报税务主管部门审批,方可更改。
加权平均法计算量大,但是在会计电算化得到广泛推广和运用的集团公司,这一劣势已经不再重要。加权平均法能基本反映物价的上涨水平,体现在会计上的成本高于采用先进先出法的成本,这样,企业虚增的利润被有效平抑,延缓了一部分税款的缴纳时间,成功赢得了这部分资金的无偿使用价值。
采用加权平均法,从纳税筹划的角度看,同样没有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等风险,是一种低风险的纳税筹划方式。
关键词:企业纳税筹划 风险 成本收益 对策
一、引言
从纳税筹划实务看,纳税筹划风险并未引起纳税人的足够重视。从纳税筹划的实际效果来看,有的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没有全面的进行财务安排。还有的企业限于某些原因,特别是对新的财会、税收政策不了解,没有及时对纳税筹划方案进行调整,从而导致筹划失败,使企业承受损失,因此,重视纳税筹划的风险及其管理,已变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二、企业纳税筹划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纳税筹划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与经济环境、国家政策和企业自身活动的不断变化密切相关。
1 政策选择风险
纳税筹划的合法与合理性具有明显的“时空性”。纳税筹划人首先必须了解和把握这个尺度。首先,一个国家内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会促使地方政府展开激烈的税收竞争,政策差异比较明显;其次,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法律,同时由于文化、传统、宗教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对“合理”与“不合理”的界定和理解又有差异。受这两点的影响,在一个地方、一个国家合理合法的事情,在另一个地方或国家可能并非如此,纳税筹划的政策之一就是政策选择错误的风险,即自认为采取的行为符合一个地方或一个国家的政策精神。但实际上会由于政策的差异遭到相关的限制或打击。
2 行政执法偏差
企业纳税筹划是企业为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和使其合法权利得到充分的享受和行使,在既定的税收环境下,对多种纳税方案进行优化选择的一种理财活动。尽管这与偷逃税和避税有本质区别。但在实践中,纳税筹划的“合法性”还需要得到税务行政部门的确认。在这一“确认”过程中,税务行政执法的偏差增加了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
3 征纳双方的认定差异
严格地讲,纳税筹划应当具有合法性。纳税筹划方案究竟是不是符合税法规定,是否会成功,能否给纳税人带来税收上的利益,很大程序上取决于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纳税筹划方法的认定。如果纳税人所选择的方法并不符合税法精神,那么,税务机关将会视其为避税,甚至当作是偷逃税。这样,纳税人所进行的“纳税筹划”不仅不能给纳税人带来任何的税收上的利益。相反,还可能会因为其行为上的违法而被税务机关处罚,最终付出较大的代价甚至是相当沉重的代价。
4 企业活动的变化
企业纳税筹划的过程实际上是依托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税收政策的差别进行选择的过程。因而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企业要获取某项税收利益,必须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某一方面符合所选择税收政策要求的特殊性。而这些特殊往往制约着企业经营的灵活性。
同时,企业纳税筹划不仅要受到内部管理决策的制约,还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外部环境是企业内部管理决策难以改变的。一旦企业预期经营活动发生变化,如投资对象、地点、企业组织形式、资产负债比例、存货计价方法、收入实现时点、利润分配方式等某一方面发生变化,企业就会失去享受税收优惠和税收利益的必要特征和条件,导致筹划结果与企业主观预期存在偏差。
5 纳税筹划的主观性
纳税人选择什么样的纳税筹划方案,又如何实施纳税筹划方案,完全取决于纳税人的主观判断,包括对税收政策的认识与判断、对纳税筹划条件的认识与判断等。一般说来,纳税筹划成功与失败的几率与纳税人的业务素质成正比例关系,如果纳税人的业务素质较高,对税收、财务、会计、法律等方面的政策与业务比较熟悉,甚至是相当的熟悉,那么其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高,相反,则失败的可能性越高。
三、规避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的对策
1 提高纳税筹划的风险意识
在纳税筹划的实践中,往往有一部分企业急于求成。企图短期内见效,片面理解税法,见缝插针,见有利可图,就不加选择地套用相关筹划案例,加之少数不良税务机构出于行业竞争和自身利益的考虑,不但不及时纠正企业的错误选择,还推波助澜,帮助企业钻税法的空子,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巨大风险。
面对这种风险,广大纳税人必须树立风险意识。一方面要了解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细心分析企业经营的特点。另一方面要熟悉税收法规的相关规定,细心掌握与自身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内容,最终将二者结合起来,细心琢磨,选择既符合企业利益又遵循税法规定的筹划方案。
2 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
由于企业的很多活动是在法律的边界运作。如不能适应主管税务机关的管理特点,或者纳税筹划方案不能得到当地主管税务部门的认可,就难以体现它应有的收益。筹划者应该确立沟通观念,争取税务机关的指导和认同,避免筹划成果转化上的风险。筹划行为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是节税,而节税目的的实现依赖于税务机关承认企业的筹划行为合法,只有得到了税务机关的认同,并依照法定的程序履行了相关义务,筹划实践才会转化为企业的实际利益。
3 认真学习和准确把握税收政策
为了能够及时调节经济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纳税筹划从某个角度讲,就是利用税收政策与经济实际适应程度的不断变化,寻找纳税人在税收上的利益增长点,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因此进行纳税筹划就是要不断研究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时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此外还要注意全面把握税收政策的规定性,切勿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否则也会功亏一笋。
4 注意纳税筹划的成本与效益的分析
在实际操作中,很多纳税筹划方案理论上虽然可以少缴纳一些税金或降低部分税负,但在实际运作中却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其中很多筹划方案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是造成纳税筹划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决策者在选择筹划方案时,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才能保证纳税筹划目标的实现。所谓成本收益分析法,就是对于具体的企业提出若干个税务筹划方案,详细地列举出每种方案可能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收益,通过比较分析,选择出最优的筹划方案。
【关键词】:企业会计;纳税;筹划
我国的企业在当前来说税费负担还比较重,企业的财会人员通过纳税筹划,使企业税负有所减轻是一种理性选择。纳税作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经济环境要素和现代企业财务决策的变量,对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企业通过纳税筹划,可以充分考虑到纳税因素对自身财务活动的影响.从而更好地适应外部纳税环境,实现企业经营理财目标。
一、会计政策的选择对纳税筹划的影响
1 会计计量方法选择,如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折旧的纳税筹划可从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两方面人手。两个因素的变化会通过影响每期分摊额而影响各期成本费用和利润水平以及纳税额。对于折旧年限:在所得税税率稳定的情况下或有下降趋势时,缩短折旧年限可使后期折旧费用前移,前期利润后移,会推迟纳税时间,获得货币时间价值,相当于享受了一笔无息贷款。对于折旧方法:应根据经济形势,适当选择直线法和加速折旧法。如果所得税税率不变或有下降趋势的,选择加速折旧法可把前期利润递延至后期延缓纳税;如果所得税税率有上升趋势应采用直线法,加速折旧法延缓纳税的利润与税率高低成正比,若未来税率升高则以后年度税负会加大。除此之外,新准则还允许当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有差异时进行调整,固定资产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时可调整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这为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一定空间。
2 公允价值的利用空间。公允价值的具体衡量标准的界定目前还不是很完善,但这一计量模式的改变必将影响到企业资产、负债的确认与计量,尤其是对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一一投资性房地产》中为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提供了成本模式与公允价值模式两种可选择的计量模式。在成本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比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准则计提折旧或摊销,并在期末进行减值测试,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在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企业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减值或土地使用权摊销价值直接反映在公允价值变动中,而不再单独计提。两种模式的选择将对企业利润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的税负。
3 部分会计政策选择空间可筹划性加大。①债务重组的处理。新准则改变了”一刀切”的规定,将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人“营业外收入”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这样一来,一些无力偿还债务的公司,—旦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增加当期收益。上市公司或者非上市公司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纳税筹划。②新业务的增加。新会计准则中增添的新业务,诸如企业年金、职工薪酬、生物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内容,在现行纳税中,并未明确其相关的税务处理。对于这些空白领域,必然存在着诸多纳税筹划的新空间。新增业务的利用空间。新会计准则还增加了许多新内容,诸如企业年金、职工薪酬、生物资产等内容,在现行纳税中,并未明确其相关的税务处理。总之,新准则的出台和实施对企业财务人员提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方面企业财务人员要熟悉税法要求,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筹划,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学习研究新的会计准则,寻找准则与税法之间的切合点,从而为企业作出最优的会计决策。
二、财务管理中的纳税筹划
1 折旧作为固定资产在生产使用过程中的价值转移,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因此它有着“纳税挡板”的作用,因为每个纳税期的折旧额的大小,会影响企业当期的应纳税额,从而影响企业的所得税税负。税法赋予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的选择权。对于折旧年限.除因特殊原因需要缩短折旧年限的,一般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税法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因此纳税人希望通过缩短折旧年限的方式,来加快固定资产成本的回收,使企业成本费用前移、前期的利润后移,从而获得延期纳税之好处。但是企业利用折旧方法选择进行纳税筹划必须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然而《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一固定资产(2006)》规定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这样,如果存在通货膨胀.则企业按历史成本所收回的资金的实际购买力无疑已大大贬值.无法按现行的市价进行固定资产简单再生产的重置。
2 筹资过程中的纳税筹划:筹资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尽管企业可以从自身积累、长期负债和发行股票等渠道筹资,但其主要的资本来源除权益资本外就是负债(包括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其中长期负债和权益资本的构成关系称之为资本结构。资本结构不仅影响企业的财务风险和成本的大小,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企业的税负和税后的收益水平。由于负债利息具有抵税作用,因此在息税前投资收益率不低于负债成本的前提下,负债比率越高,额度越大,其节税作用越明显,这就是负债融资的杠杆效应。但负债融资杠杆并非总是体现为正效应,因此,企业在筹资决策中应对可能采用的各种筹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择一个既能确保企业获得最大投资收益又能达到最大限度节减税目的的方案付诸实施。
3 投资过程中的纳税筹划:(1)投资结构的纳税筹划。目前,我国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投资项目给予了不同的纳税待遇。因此,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该充分考虑不同投资项目对企业整体收益和综合税负水平的影响,优化投资结构,从而降低所得税应纳税益,减轻企业的纳税负担。(2)投资方式的纳税筹划。投资可分为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一般而言,进行直接投资应考虑的纳税因素比间接投资要多,这是因为直接投资者通常对企业的生产营活动进行直接的管理和控制,所涉及的税种广而间接投资一般仅涉及所收取股息或利息的所得税及股票、债券资本增益而产生的资本利得税等。
三、进行纳税筹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1 要全面了解与筹资、投资、经营活动相关的纳税政策、法规、规章条例。只有对纳税政策的全面了解才能预测出不同的纳税方案,并进行优化选择,进而做出对纳税人最有利的纳税决策。
2 要培养正确的纳税意识,树立合法的纳税筹划观念。以合法的方式合理安排经营活动,以避免不当避税之嫌。
关键词 会计政策 企业所得税 纳税筹划
中图分类号:F812.4 文献标志码:A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税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税收法制进程的加快,人们将越来越多地运用纳税筹划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纳税筹划将越来越成熟,在企业理财和经营活动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作为企业的一项基本权利,纳税筹划有利于企业实现税后收益最大化的目标,因此,受到企业的广泛关注与普遍重视。
一、纳税筹划与会计政策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纳税筹划日益成为企业经营管理整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为达到减轻税收负担和实现税收零风险的目的,在税法所允许的范围内,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理财、组织、交易等各项活动进行事先安排的过程。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时所采用的具体原则、方法和程序。中国的会计政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强制性会计政策:如会计期间的划分、记账货币、会计报告的构成和格式、各种资产的入账价值的规定,收入确认的原则等。这些是企业必须遵循的,不受纳税筹划的影响。另一类是可选择的会计政策:如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坏账准备和财产损失核算方法、长期投资折溢价的摊销方法、长期投资核算方法、成本费用的摊销方法、收入确认和结算方式等。
二、所得税纳税筹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纳税筹划目标认识有误。
很多人仅仅认为纳税筹划只要实现“纳税最轻”或者“纳税最小化”的目标就足够了。产生上述误区的原因是,纳税筹划在我国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税务部门与企业双方接触并不多,也没有就纳税筹划做进一步深入研究。事实上,纳税筹划的目标不应仅仅是少缴税,作为企业理财的重要内容,纳税筹划应服从并服务于企业的理财活动,融入企业的战略规划,从而保证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由于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税后收益最大化”,因此,企业纳税筹划的目标应确定为“税后收益最大化”,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作为纳税筹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自然也应该是“税后收益最大化”。
(二)纳税筹划过程缺乏全局观点。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过程中,往往缺少一种全局性的观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只考虑了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忽视甚至忽略了其他税种的纳税筹划;第二、在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过程中,没有综合考虑影响所得税筹划的各项因素,仅仅是为筹划而筹划,顾此失彼,更很少考虑涉及企业战略目标的因素。产生上述状况的原因,主要是企业没有真正认识到纳税筹划的重要性,或者认识得不够充分,筹划时缺乏全局性的观念。事实上,在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过程中,不仅要综合考虑各项影响因素,而且要考虑其他税种的影响,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全面保证企业纳税筹划目标的实现。
(三)纳税筹划风险认识不正确。
企业对纳税筹划风险需要进行正确、适当的认识,而目前,我国企业对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风险的认识不正确,主要表现在:第一、害怕风险,不进行筹划;第二、风险意识不够,甚至不考虑风险。
纳税筹划作为一项主观判断,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主观判断难免有对有错。与此同时,企业税收方面涉及的影响因素特别多,内容也相对复杂,因此,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难免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企业只有正确认识纳税筹划的风险,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小风险,实现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即“税后收益最大化”。
三、会计政策在所得税纳税筹划中的运用
(一)存货计价方法所得税纳税筹划。
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结转当期销售成本的数额会有所不同,将导致不同的期末存货价值和本期发出存货成本,从而对企业盈亏情况及所得税产生较大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企业在利用存货计价方法选择进行纳税筹划时,要考虑企业所处的环境及物价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当在持续通货膨涨的情况下,企业适宜选择后进先出法,以便产生较低的净收益,从而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如果企业正处于所得税的免税期,意味着企业在该期间内获得的利润越多,其得到的免税额也就越多,这样,企业就可以选择先进先出法计算材料费用,以减少材料费用的当期摊入,扩大当期利润。在物价波动较大的情况下选择移动加权平均法,以避免企业各期应纳所得税额上下波动,从而减少安排资金的难度。
(二)固定资产折旧所得税纳税筹划。
根据新税法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计提折旧会减少利润,从而使应纳税所得额减少,进一步减少当期应纳所得税。因此,折旧的计算和提取必将影响到各期成本和利润。这一差异为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可能。企业在利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进行纳税筹划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折旧方法的选择。
在非减免税期间,应选择加速折旧方法,使固定资产折旧提前扣除,使所得税的税基递延,把税款推迟到后期缴纳,从而取得递延纳税的利益;在减免税期间,通过采用直线折旧法提取固定资产折旧,与加速折旧法相对而言,可以延缓折旧的提取,增加减免税的所得,享受最大的优惠。但在实际操作中,应当将用加速折旧获得的时间价值与非加速折旧取得的减免税利益进行比较后,再对折旧方法进行选择,以保证税后利益最大化。
2、折旧年限的选择。
现行财务制度和所得税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有一定的幅度,企业可以在规定幅度内确定具体折旧年限。在一般情况下,通过选择法定最短的折旧年限计提折旧,提前提取折旧,可以获得所得税递延纳税的利益。在减免税期间,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延长折旧年限,推迟折旧的提取,增加减免税的利润,实现减免税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如果预测在减免税期间赢利较少或无赢利,或亏损,会出现享受减免税获得的利益少于缩短折旧年限所获得的递延纳税的利益,或享受不到减免税的利益,应采用缩短折旧年限的纳税方案。
3、固定资产净残值率的选择。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确定预计净残值率。预计净残值率的大小会影响折旧额,从而影响纳税额。所以,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可在法律界定的范围内,适当地将残值率下降1-2个百分点,剔除的残值减少,就可以增加计提的折旧额,这样既合法,同时又达到了纳税筹划的目的。
(三)收入确认方式所得税纳税筹划。
关于收入筹划主要是通过选择收入确认方式来进行的。按照会计准则,不同销售方式收入确认的时期不同,一旦确认收入,不管资金是否回笼,都要在当期上缴应纳所得税税款。对一般企业来说,最主要的收入是销售商品的收入,因此推迟销售商品的收入的实现是税收筹划的重点。在企业销售商品方式中,分期收款销售商品以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为收入确认时间,而订货销售和分期预收货款销售则在交付货物时确认收入实现,委托代销商品销售在受托方寄回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另外,对于临近年终时所发生的销售收入,企业应根据税法规定的确认条件进行税收筹划,推迟收入的确认时间,使当年的收入推迟到下年确认。
(四)费用列支所得税纳税筹划。
现行税法和会计制度在费用的列支和资产摊销上都做了相应规定,允许企业选择分摊期限和分摊方法。采用不同的费用分摊方法,每期所分摊的成本费用不同,相应的税前利润和应纳所得税额也不同。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于国家规定限额列支的费用争取充分列支。限额列支费用有业务招待费(发生额的60%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收人的0.5%);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15%);公益性捐赠支出(符合相关条件,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的12%) 等,应准确掌握这类科目的列支标准,避免把不属于此类费用的项目列入此类科目多纳所得税,也不要为了减少纳税将属于此类费用的项目列人其他项目,以防造成偷逃税款而被罚款等严重后果。
第二,在盈利年度应选择加速成本费用分摊的方法,充分发挥成本费用的抵税作用,获得延迟纳税收益。在亏损年度,分摊方法的选择要考察亏损的税前弥补情况。在亏损额不能或不能全部在未来年度得到税前弥补时,应选择使本年度分摊费用最少的方法,使成本费用的抵税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四、会计政策选择中进行所得税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一)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必须遵守国家规定的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和税法。
纳税筹划不等同于偷税,其一大特点就是合法性。企业不能为了少纳税而在选择会计政策时违反会计制度和税法的规定。
(二)会计政策选择应符合企业实际。
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会计政策,应以企业经营目标和政策为导向,充分考虑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理财环境,不能把纳税筹划作为唯一目标,同时企业应及时调整纳税筹划方案,避免税务筹划给企业带来风险。
(三)会计政策选择必须注意连续一贯。
会计政策是指导企业会计核算的依据和基础,不同的会计政策会产生不同的经济效果,因此,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政策一旦确定就不得随意变更。若企业要变更其会计政策,必须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等类似机构批准,并在下一个纳税年度开始前上报当地税务机关批准备案,同时在变更当期的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企业对所得税的理解与筹划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途,无论中小企业还是大型企业,只有尽快掌握所得税筹划的技能,才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自身竞争能力。
(作者单位:南京市审计局)
参考文献:
[1]方卫平.税收筹划[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盖地.企业税务筹划理论与实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杨淑媛.关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J].财政与税务.2011(4):92-93
[4]全国注册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教材编写组.税务实务[Ml.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10.
[5]胡杨,王冰梅.会计选择在税收筹划中的运用[J].财会研究.2009(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