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2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效课堂工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1前言
农村学校实施“班班通”工程以来,如何让“班班通”设备发挥最大的效益,如何让“班班通”工程为农村师生服务,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事半功倍,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位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把现代‘班班通’工程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班班通”工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也被广泛使用。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多媒体计算机和通讯网络为标志的“班班通”工程必将成为教学活动的首选。利用多媒体技术为数学教学编制的系列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顺利实施教学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的模式,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使用,为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效果,给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2“班班通”工程让数学课堂教学形象化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一些内涵丰富却抽象难懂的概念、定律、公式等往往被配以模型、挂图,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讲解和说明,仍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最终教师不得不要求学生像背语文课文那样背诵。殊不知,这样的概念、定律、公式,即使学生能倒背如流,也难以达到灵活运用的效果,反而只会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僵化,这与如今的教学改革背道而驰。而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集声、像、字、画、动态显示为一体,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达到了抽象概念具体化、微观概念宏观化的良好效果,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更快、更准、更深刻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单纯的死记硬背上升为理解应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观察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本质。
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的认识”这节课时,因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较差,对“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难以理解,所以建立圆锥高的概念比较困难。教师用语言描述不仅繁琐,而且不容易到位。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先出示圆锥图,问:“这是一个什么图形?与圆柱体有何不同?”学生回答后,用课件显示圆柱体一个圆面无限缩小成为一个点时是怎样的一个图形,再利用电教设备的优势展示出表示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的虚线,让学生联想到圆锥。这样的教学既形象又直观,使学生清楚地理解了圆锥的高这一概念。
3“班班通”工程让数学课堂教学趣味化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不是学习者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其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是在其现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新信息主动进行选择加工,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生活经验和已有经验是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前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运用现代“班班通”工程将学习内容以多媒体、动画形式呈现出来,使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数量关系,一目了然。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静态的问题动态化,把枯燥的问题趣味化,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学生较难理解。笔者在教学开始时呈现课件:屏幕上出现了小明和小红两人,分别站在两地(指示灯在两地闪烁,强调这是两地);接着,显示两人同时从对面走来(强调这是同时相向而行);最后,通过每分钟行程的阶段演示,一直到两人碰到一起(强调这是相遇)。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使学生正确而科学地理解了“两人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的含义,从而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路程与速度、时间的关系,顺利地完成了由自我形成到自我完善的认知过程,降低了传统手段靠单一讲解而造成的理解上的难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4“班班通”工程让数学课堂教学情景化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小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了好奇心。然而,常规教学由于受教材内容、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等限制,无法有效的创设较多的实际问题情境,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后,在这方面展示了它独特的优势。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自动展现所需内容和图像,既增加了课堂容量,拓宽加深了教材的知识,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到“越学越有用”,并且“越有用越学”,形成“学——用——学”的良性循环。同时教师也从大量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减轻了负担。
例如,一年级新授课“找规律”,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个虚拟的现实生活环境:教室里张灯结彩,小朋友手拉手围着圈跳舞,庆祝“六一”儿童节。学生围绕“小朋友是怎样排列的,挂在教室里的小灯笼、小旗子等又是怎样排列的等问题展开思考。再通过计算机的闪烁、放大、定格等进行验证和说明。最后,计算机又出示了一组生活中的有规律的画面,如:游乐场中的蹦床,街道中的花坛,挂包广场上的音乐喷泉等。漂亮的界面,熟悉的影像,使学生领悟出书本知识源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学生在活学活用中拓展了思维。如游乐场中的蹦床,有的学生发现蹦床栏杆一红一蓝,一红一蓝就是规律。有的学生认为1个圆柱形栏杆上顶着1个圆锥,在间隔4个圆柱形栏杆又出现1个圆柱形栏杆上顶着1个圆锥,等等。通过画面演示,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充分理解和掌握了相关规律,不需要教师再做任何讲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5“班班通”工程让数学课堂教学高效化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亲身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现代网络的快速发展与使用,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了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个性。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了强化学生对“若干份”、“1份”和“几份”的理解,笔者利用Powerponit制作了一些填分母、填分子的分数题目,让学生自由填空并说说它所表示的意义。同时充分利用教育信息网上有关的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进行练习。在练习中,学生靠自己的努力和经验进行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在感受运用数学知识的同时,不仅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而且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不浓吗?
可见,“班班通”工程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能够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新的教学模式,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就能给传统的数学教学注入极大的活力,对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高等教育;道路工程;专业课;高效课堂
0引言
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内涵式发展,是党的十报告对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做出的战略部署,也是今后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1]。课堂教学是实施国家高等教育的主渠道,高等教育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必然和应该体现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如何构建高效大学课堂已成为了现阶段大学教研教改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道路工程专业是从事道路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和养护等道路各方面的应用学科技术,涉及道路建设的各个领域。道路工程专业是长沙理工大学的一大优势特色专业,是开设道路工程专业的高校中专业排名前列的高校之一,在科研实力、师资队伍以及教学设施设备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2011年,道路工程专业成为长沙理工大学首批获得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资格的专业之一,更为道路工程学科建设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从课程设置上可以看出课堂学习在我校道路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面占据非常大的比重。由于道路工程专业是为培养从事公路建设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因而道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程繁杂,课程任务重,如在本科期间,道路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建筑材料,桥梁工程等大量的专业知识,这些课程是道路专业的本科生以后从事公路建设事业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然而通过调查与走访用人单位,得到了部分道路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专业素养不足的尴尬结果,课堂教学效率差应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作为学校优势特色专业的道路工程都面临专业素养不足的尴尬结果,其他专业估计也会不例外。因此,在课堂教学时,老师如何提高本科生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提高本科生的专业素养,达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的,已成为我校道路工程专业建设和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高校教师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
1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高效,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规定的时间内,用比较少的资源投入,获得尽量大的收益。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2]。笔者认为高效课堂教学不是越快越多就越好,高效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前提,将质量与速度有机结合的教育活动。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3]。对道路工程专业课而言,高效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吸收教师所讲的专业知识,课下能够独立自主的完成相关练习题,能够处理一些专业问题。所学知识并非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不至于用人单位对道路工程专业的专业人才不满意,这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2阻碍高效课堂的因素
2.1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自身素质
教师应该明白,旧的教学模式已经过时了,现代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的目标趋于多元化[4]。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好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对知识有一个自我发现、自我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比教师的教授过程重要的多。教师需要将传统课堂教学中主导地位的角色彻底转换过来,课堂教学要以让每个同学都能高效的学习到专业知识为目标。[5]
2.2学生学习欠主动,态度差,对专业课堂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经过调查,一些学生上课态度确实很差。甚至有很多的迟到、早退与旷课现象。上课时,只有教师提醒学生这个专业知识点要记笔记,某些学生才很不情愿的拿起笔来,还有的学生居然会选择拿起手机对课件进行拍摄,这是对课堂极不认真的表现。有的学生上课故意选择后边的座位而舍弃前面利于听讲的座位,玩手机、看小说、睡觉,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有的学生来到教室只是为了应付某些老师的点名政策,更过分的是他们还代替自己所谓的“好哥们儿”签到,学习的氛围是如此的差劲。他们并未认识到课堂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也许有些同学可以认识到道路工程专业课堂的重要性,但是处在如此学习氛围中,可以明哲保身的学生又有几个呢?这样下去,所谓提高课堂效率,无非是天方夜谭。
2.3缺乏有效的评价管理机制
任何事情的顺利实施都离不开有效、高效的评价与管理[6],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也不例外。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它更能激励教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的提高。简要地说,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地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优缺点,只有让教师充分的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特点和不足,才能为使自己以后的更加优秀指明方向。课堂教学评价是老师了解自己授课情况的一条至关重要的途径。对我校学生而言,在道路工程专业课程课堂上一般没有专门的评价机制,教师可以适量的给学生做课堂测验,当堂课当堂测试,评出优秀与否,并适当的进行成绩奖励与惩罚,从而有效的评价学生的听课质量。
2.4教师的备课重视程度
在确立了课堂教学模式之后,教师就应该根据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认真地设计好课堂的教学内容,预先考虑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种种情况,并且想好怎样处理这些问题。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对讲授的内容充分地理解与掌握,还要对这个知识点的相关知识进行理解和分析,明确当堂课的教学目标,并对教学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必要的梳理。所以,教师在进行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教材是对教材内容进行理解和梳理,备学生是在了解自己学生的特点的前提下,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愉快主动的掌握课堂知识。另外,采取必要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的应用、实验的操作等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备课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达到课堂高效教学的目标,直接关系到高效课堂的构建。所以,课前教师必须要深入认真地研究学生和教学内容,写好每一节教案。
3实施高效课堂的策略
3.1深化教学新理念
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潮流,改变传统的教育授课理念。教师角色要由传统的“师长”变为“学长”,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作用。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学生对课堂认识的最直接通道。教师在对道路工程专业课学生授课过程中,应该采取丰富多元的教学方式,可以将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专题模拟等等形式合理地利用起来。创新教学方式,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自身也要勤加学习,研究新的教育教学方法,针对自己的学生和专业课程的特点,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教师本身的素质过硬,才能较好的引领学生,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2学生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主动学习的意识
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题,非常有必要使“讲堂”变“学堂”。学生本身要对道路工程专业的学习有个详细的规划,设立学习和专业素质提升的目标,有目标才有动力,改变不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为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自由和开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不断地提升和塑造自己,对于不好的学习习惯,要积极改正。要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在课堂上要集中注意力,并且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与其他同学要互帮互助,养成基本的团结协作精神;遇到问题首先独立思考,尽量课堂上配合老师。
3.3改进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结构是指组成课堂的各教学环节的先后顺序与各教学环节在时间上的分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分成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练习、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几个固定的教学环节。这种课堂结构至今对课堂教学还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这样的课堂教学过分地强调了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对各个环节的教学时间也有大致的规定,这样课堂教学就变得“模式化”了,就显得非常呆板、没有课堂活力,所以要构建高效课堂,传统的课堂结构必须要进行改进。
3.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道路工程专业课基本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现阶段专业课的教学模式一般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模拟实验为辅,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使学生掌握基本专业理论知识,但是教学内容与工程实践有些脱节。据用人单位反映,新毕业的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不佳,虽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无法将理论与实际结合,遇到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我校要求从事道路工程专业课授课的老师必须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须结合自身的实践经历,让学生对本专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据调查,学生更喜欢在课堂上听到生动形象的工程实例,而不是单纯的知识讲解,那样将导致学生听课兴趣不足,甚至会产生厌学的情绪,难以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将工程实例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学生易于理解、记忆,教学效果良好。
3.5建立科学的课堂督导体系
道路工程专业课课堂教学要适应现代高校教学的需求,建立科学的课堂督导体系。教育督导制度是我国教育法规定的基本教育制度。教学监督是提高教育质量和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没有高素质的教师,任何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都很难,而没有高效的监督体系,也不可能出现高素质的教师。适当的监督体系可以使教师的素质普遍提高,也是不听话,贪玩学生的警钟。所以学院领导要做好审查工作,定期组织院督导专家进行课堂听讲,了解教师的授课水平,学生的听课状况和整个课堂的效果。
4总结语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要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满足市场上对本科生专业素质的要求;课堂是教师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效率是全面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中心环节。道路工程专业课课堂教学进行改进的目标就是要形成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利,并能提高课堂效率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本论文分析了阻碍道路工程专业课高效课堂实施的因素,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期待对于推进大学专业课高效课堂来说,能起到一点点启示作用。高效课堂不仅是一种理念,还是一种价值追求,更是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给与其更多的思考和关注,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从培养具有优秀工作能力的高级人才出发,扎扎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使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
【参考文献】
[1]龙宝新,张立昌.当代我国高效课堂改革的成因与走向[J].教育科学,2014,01:31-38.
[2]龙宝新,折延东.论高效课堂的建构[J].教育研究,2014,06:122-129.
[3]罗海东.关于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25:209-210.
[4]龙宝新.论当代高效课堂改革的理论架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8:52-56.
【关键词】高职 高效课堂 水利工程CAD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204-02
一、打造高效课堂的迫切性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其核心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中国制造业要从大国走向强国,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是关键,这是高职教师肩负的使命,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契机。
但现实的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是教学管理的一大难题,不利于高技能人才培养,打造高效课堂迫在眉睫。本人通过2013―2015年来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与探索,以水利工程CAD这门课程来浅谈一下自己对高效课堂的做法。
二、水利工程CAD课程低效课堂的因素分析
水利工程CAD课程是在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的基础上,利用AutoCAD绘图软件来绘制水利工程图。这门课程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为学生在后继课程及工作中,能运用AutoCAD高效、准确地绘制专业图。本课程重在操作,课程难度并不大,但通过本校及对兄弟学校的调查,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普遍不理想。
据调查,能在本课程学习阶段就较好掌握CAD绘图技能的学生只有二分之一左右,其他学生的学习尚不能满足本专业对CAD应用的要求,这会影响后续《建筑结构》、《水工建筑物》等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也影响学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笔者在2013―2015年间,通过调查本校和其他高职同行的教学过程,同时跟踪学生在校内和工作中的情况,分析低效课堂的原因如下:
1.课程安排不合理
高职课程的课时在压缩,由于专业的不同,我校的水利工程CAD课程有50课时和30课时;50课时的水利工程CAD每周授课两次,30课时的每周只安排一次课(其他兄弟院校的CAD课时和安排也类似)。每周一次授课,教学间隔时间太长,等到上课时学生已经把上周课程的内容和操作忘记了,教师必须多花时间来复习,教学进度被滞后,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即便每周安排两次授课,对于操作性强的课程来说,效果也不好。这样的课程安排,老师上得着急,好学的学生在每次下课铃声响起时,觉得意犹未尽。
2.缺乏合适的教材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扎实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对教材内容的选择和设置应密切联系具体的工作岗位。但现在市面上的CAD教材繁花一片,有各大院校老师编写的,也有专业人员编写的。仔细研究,各大院校编写的大多雷同,但有的教材实例练习与专业联系不紧密;有的教材虽然有专业图例题,但教材中只有简单的命令操作讲解而没有专业图的练习指导,不利于学生课后自学;而专业人员编写的CAD教材却不适用于教学。
3.学生的特殊性
近年来,随着高考生源减少,高职的生源从高中毕业生,扩大为中专、技校、职高的毕业生。这些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但更主要的是学生对待学习和老师的态度:相当的学生对学习没有热情,应付是常态;对老师也有抵触情绪,不信任和戒备老师。带着这样的主观意识,想学好课程难度很大。
三、打造高效课堂的方法
1.保证教学效果的课程安排
水利工程CAD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在课时不多的条件下要保证教学效果,教学安排上应该集中授课。水利工程CAD课程安排可以效仿实训类课程,30学时的CAD可集中安排一周授课,50学时的CAD可以安排两周授课。这样水利工程CAD的授课就避免了每次上课要多花时间来复习导入,反而通过连续上课强化学生记忆,还有足够的时间保证操作练习。学生学习的强度虽大,但学习效果确是成倍增长!当然,如果一周连续上课不能实现,也应该安排四节连上,一周授课至少两次,才能保证好的教学效果!
2.编写有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
怎样找到一本适合初学者又能与本专业联系起来的教材?校本教材的开发是一个途径。校本教材可以结合学校及本专业的特色,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市面上已有的CAD教材进行再加工,把绘制符合水利工程制图标准和专业要求的工程图样作为主线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同时还可以编写配套的“水利工程施工图识图、绘图”习题集;还能随着AutoCAD软件的发展更新校本教材。这种为学生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教材,既突出了专业和学校特色,又能使学生适应今后学习、工作的需求,也能促进教师和学校的持续发展。
3.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角,是学习过程的主人。面对学生的现状和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的需求,教师只有认真地研究学生才能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高效性。研究学生就是读懂学生,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兴趣、愿望等因素,以及学习方法、能力等情况进行了解,以选用适合学生的方法施教。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摸索了以下方法:
(1)精彩导入新课
高职学生由于学习习惯和学习道路上的挫折,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他们十分需要教师的努力引导。每次上课,教师通过精彩地导入新课来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拿出图例来展示当天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成果,让学生一上课就处于期待的氛围中,自然会去关注将要学习的内容。一个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水利工程CAD的学习重在实践操作,课堂上要做到教师少讲学生多练。有的学生领悟能力和动手能力强,有的学生相对较慢,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起步快的学生吃得饱又不会打击走得慢的学生,我采取了这样的办法:
1)分层练习
在水利工程CAD教学中,笔者讲解、演示了相关命令的用法、注意事项后,接下来就是学生的实操练习阶段。我会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练习,掌握较好的同学要完成2-3道练习,掌握较慢的同学完成1-2道练习。对成绩好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要比别人的任务量大,既有压力也有被欣赏的动力;成绩稍差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因为压力而手忙脚乱,放松之后反而可以加快进度。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我会深入同学中去观察他们练习的进度和程度,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可以给需要的学生提供帮助,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自主练习结束后,学生通过教师端程序上传课堂练习,教师以此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2)小组式学习
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问题,会倾向于寻求同学的帮助。在水利工程CAD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根据学生成绩将他们分组,动手能力强的和稍慢的均匀搭配,平时上课就按小组就座。在实操练习阶段,采取小组间PK。规则是:在要求的时间内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完成课堂任务,笔者根据小组成员完成的情况进行成绩评定。实操中,先完成的同学可以指导本组成员,但不能代替完成。如果小组成员全部按时完成,每人满分;若有一人或多人没有完成,每位成员的成绩均按比例扣分。先完成的小组,每位成员还可以加分;反之减分。这样的PK,如果有成员没有完成,就会拖累本组的其他同学。这样做,会给学生压力,也会激发学生的好胜心。
实操结束后,还有一项重要环节,就是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同学,将他们的实操任务演示或讲解一遍,最后由教师来点评。有些题目有多种绘制方法,哪些小组使用的方法最优也就一目了然。这样的小组式教学方式,一是能尽量使学生一个都不掉队,二是能让学生灵活运用CAD命令,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灵活多样。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启发和诱导学生进行拓展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3)关爱学生
孔子《学记》言――“亲其师,信其道”:是说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然,学生亲其师,师必先爱其生。
高职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大多不是老师的宠儿,有的甚至和老师很对立。但任何一个孩子的内心都希望自己成绩好,能得到老师的关爱。面对高职的学生,老师要尊重、理解和接纳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给予每一位学生平等参与的机会,要允许、接受学生向老师提出质疑和挑战,也有必要向学生学习,倾听他们的意见,使学生信任老师。师生感情上的交融必会使学生接受老师的严格要求、严厉而善意的批评,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对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能欣然接受、努力完成,在学习过程中渐渐找到成就感。这种学习的自信会激发求知的欲望和创造的冲动,从而发掘出每个人本已存在的潜能。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已引起了国家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减负增效”已成了教育界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在推进“减负增效”工程中,必须以校本研究为抓手,以追求高效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具体地说必须做实以下工作:
1.引导更新教师观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因素,也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更新观念,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和业务知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加工、整合,使之变成学生熟悉的、有亲身体验的、有兴趣学习的知识,为“减负增效”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可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集中理论学习,了解教研动态;观看教学录像,共同取长补短;集中评课研讨,认识成功不足。分管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带头学习,引导大家深层次地解读新课程标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学校可以规定每个教师每学期必须阅读一本教育专著,一个星期至少阅读两篇教育教研文章,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教科室定期以检查读书笔记、交流读书心得、撰写读书小论文等形式检查教师的学习情况。现代社会,知识信息正高速发展,教学技术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更是不断变化和创新,具有其先进性。教师不断学习,给自己充电,吸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手段,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为高效的教学创造条件。只有解决了教师的教育思想问题,学生才能在老师的影响下适应素质教育,真正实施“减负增效”。
2.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的载体,是实施“减负增效”的主阵地。从影响教学实效的因素入手,寻求更多的切入点,充分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效益,既要多练课内功,又要多作课外补。学校可推行“每人一课”和“每日一课”制度。坚持每学期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普通教师研讨课,新教师汇报课,同时每天早晨都要抽取一名教师上随堂课。上课之后组织听课教师进行评议,总结得失,指导以后的教育教学。可以开展“内外联动,优势互补”活动。活动分三个部分:一是教学技巧演讲。教师举行教学技巧现场抽题演讲比赛,检验教师平时课堂的机智程度和教学水平。二是课堂导学。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公开课不仅提高了自身教学水平,还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三是沙龙交流。可聘请外校的特级教师共同参加,让他们给少数教师和学生解决教学方面的难题。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还可以加大走出去、请进来的力度。经常安排骨干教师赴外地及兄弟学校听课或参加培训,教师回校后举行讲座、上汇报课,对全体教师进行二次培训,使广大教师始终站在教学改革的前沿,为实施“减负增效”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细化落实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新课程背景下进行集体研讨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其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为实施“减负增效”打基础。在教科室的组织下,确立先个人初备、再集中讨论、复备后上课、上课后评课的新型集体备课模式,把单一的集体备课转变为备、教、研为一体的系列活动,努力达到集体备课的优质高效。在集体备课研课中,运用集体备课教案进行了一课同上。在集中研讨时老师们就同上课的异同点从不同的教学环节进行了“唇枪舌战”,在目标定位、情境设置、读写技能训练点等方面逐个形成共识。集体备课环节中:个人初备要做到厚积薄发,集中讨论要做到集思广益,一课同上要做到百花齐放,复备调整要做到举一反三。在此基础上,开展先进集体备课组的评选,调动广大教师开展集体备课的积极性。我认为要减负,就必须广泛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在共同探索、共同提高中提高集体备课的目的性,减负效果将更明显。
4.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Abstract: The main emphasis of this paper is the reform of classroom construction. The goal i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level of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further improve the effect and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serve for achieving the goal of talent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 高效;高效课堂;改革
Key words: high efficiency;efficient classroom;reform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0-0294-03
0 引言
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是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教育进行改革,尤其是专业技术课程根据各高职院校特色在课程建设、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采取多种形式诸如基于工作过程、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也凸显进行改革的必要,由此才能与高职特色相联系,为专业课程服务,为打造高端应用型人才提供良好的人文综合素质和思想素质基础。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教育教学改革,重在课程建设、师资建设、课堂建设等方面,本文主要侧重点落脚于课堂建设的改革,从公共基础课程高效课堂建设的角度,反思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课堂建设过程中多因素的有效互动连接,目标是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为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1 高职公共基础课程高效课堂的构建因素
建立高效课堂,是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下,在时间少、教学内容多的前提下,对高职教师提出的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的一种挑战,其目标就是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的发展。公共基础课程覆盖面较广,涉及人文素质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等等,而且采取的教学形式也多样,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结合,课堂教学和专题教学结合,故而建立高效课堂对于公共基础课程而言要求更高。
1.1 主体因素。无论哪一种课程教学,哪一层面的教学,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环节,人的因素也构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在高效课堂主体因素上,涉及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学生是接受知识的主体。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在课堂教学主体上非常注重和强调教师主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对受动方学生往往忽视了其对知识接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常常也就采取了填鸭式灌输教学方法。现代高职教学模式,教师主体的角色发生了位移,学生主体的重要性尤显突出,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更多课堂注重疏导、引导,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更多选择具有互动功能的多种方式。
1.2 客体因素 现代高职高效课堂,离不开现代教学资源和现代教学技术设备等条件,但是这一切的运用都是围绕教学内容而选择和展开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客体,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有效或高效,教材建设必不可少,而且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整合十分重要。按照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可以按照高职学生知识和技能够用原则选取教学内容,制定好课程标准,教师课堂教学目的更加明确。同时,在制定课程标准选取教学内容过程中,坚决反对闭门造车,切实注重调查研究,对高职学生的调研,对行业企业用人单位需求的调研,只有这样才能选取符合高职学生实际和用人单位需求的科学的教学内容,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学资源环境和教学技术设备条件也是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物质保障。如何利用教学资源环境和教学技术设备条件,可以因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恰当运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保证课堂质量提高,实质上就是打造高效课堂。
1.3 媒介因素 媒介因素,就是联系课堂教学主体和客体,保障课堂教学内容有效传输,实现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遵照现代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模式及其教无定法的原则,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过程中,既可以采取某一种适合于高职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方法的灵活结合,并保证有效教学方法的常态化。好的教学方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发挥高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意义十分重大。媒介因素作用的发挥,是高效课堂建设的重要环节。
2 公共基础课程高效课堂建设要处理好的几个方面的关系
2.1 现代高职教育教学中,公共基础课程课堂教学,必须处理好课堂教学主体之间的关系,即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 之前在课堂教学主体因素中,涉及教师主体角色的位移问题,实际上就是在现代高职高效课堂建设中,教师要适当转换观念,由过去我们常常认定的是学生的知识传授者、保护神转变到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共享者,由过去的简单的灌输转变到现代的多方式的积极引导,由过去仅仅依靠单纯的教材转变到现代依托教材选取适当内容进行拓展等等。
高职公共基础课程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的课堂师生关系非常关键,这是实现高效课堂必须的重要条件,也是决定教育成败与否的实质所在。针对现代高职学生特点,教师必须“备学生”“关注教学对象”,高职学生总体上入学分数较低,综合素质较低,自制力较差,活跃性较强;学习自信心不足;独生子女较多,心理不成熟,自私心理较重。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由此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才能保证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发挥学生主体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在我学校实际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师联系班级制度,十分有利于教师充分认识学生了解学生,为建立高效课堂所需求的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确立垫定了基础。
2.2 在建立高职高效课堂过程中,还必须处理好教师与教材即教学内容的关系,这也是保障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环节 教师与教材的关系,在课前俗称“备教材”“备课”,熟悉教材内容并熟悉辅佐教学内容的佐证材料,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条件。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术课程差异性很大,甚至部分课程理论性较强、容量特别繁多,这就要求公共基础课程教师要依托教材从教学内容上进行整合,制定出符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的课程标准,尽量在教学内容上简单明了且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严密。选取佐证材料时,最好能筛选出与学生实际相关的、学生欢迎、学生关注的重点难点热点材料,这对于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热情相当重要。另外教师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设置一定的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任务,明确重难点,有的放矢。
这里涉及教师个人的备课问题,也涉及教师集体备课的问题。高职公共基础课程面对的是整体学生的教学,适当集体备课,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动态,抓住教学重难点,也是一种提高高效课堂的重要方式。
从目前我们在思政课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提倡进行的微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每堂课选取一定量的教学内容,每一个内容采取15-20分钟的精心教学设计,整个90分钟的课堂教学选取4-5个由浅入深的微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衔接,既完成了教学目标任务,又有效的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另外,专业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上的整合也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提供了选取的方法。
2.3 科学利用教学资源和现代教学技术条件,也是高效课堂建设中教师应该处理好的关系之一 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是离不开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这些物质因素的。好的教学资源和条件,理所当然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但是如若教师运用的不合理,照样也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同样,在教学资源和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若能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和条件,学会巧用,也照样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以思政课和英语课为例,小班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肯定教学效果整体较好,但是在师资资源和其他教学资源及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现有条件进行合班教学,如何在多媒体无法满足教学的条件下进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科学利用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了。我们有的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当需要播放视频和展示图片的时候才选择多媒体教学条件,将一支粉笔与多媒体结合,教学效果同样较为理想,也确是高效课堂建设所需要的发展方式。
3 公共基础课程高效课堂建设核心是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也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检测的方式
3.1 公共基础课程教师要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 前面在讨论教师角色中提及公共基础课程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输者,而开始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教师开始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所以,在公共基础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突破循规蹈矩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教学环境状况,根据高职教学目标和高职学生十分活跃的特点,选取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出良好的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里还涉及教师的课堂语言、肢体语言等教师个人的魅力因素,好的教师非常善于运用这些因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转变到学习的注意力上来。
除此之外,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注意保持常态化,将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质上就是让课堂活起来;注意课堂学生主体层次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个体对学习知识的需求等等。
3.2 建立以教师互听课评课、教学督导听课评课机制,加强对公共基础课程高效课堂的评价与检测 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差别较大,其教学目标旨在帮助高职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和思想素质,教学内容选取和教学方法运用全都围绕这一目标展开,故此,根据公共基础课程的特点,在打造公共基础课程高效课堂的评价与检测机制上与专业技术课程存在迥同之处。公共基础课程高效课堂建设更应该注重同学科教师互听课评课机制,结合教学督导听课评课、学生评课和领导评课等,适当将社会评价导入,科学评价,提高公共基础课程教师教学能力,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同学科教师互听课评课的优势,能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形式的组合等方面给予合理的评价和反馈,尤其是对于年轻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相当重要。而且同学科教师互听课评课,以及就课堂教学方面所进行的研讨,最终对形成有效的课程标准确立也起到了很大的建设性作用。所以,高职公共基础课程高效课堂建设中,教师听课评课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总之,一堂高效的课堂教学,是生动活泼的,是受学生欢迎的,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课堂教学。公共基础课程每个教师结合自身的知识和个性特点,形成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为高效课堂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华平飞.如何在中学英语课堂中进行有效的小组活动[J].职业,2010(03).
关键词 课程改革 瑜伽热 功效
一、前言
瑜伽,是起源于印度,流行于全世界的一种东方古老的强身术。古代瑜伽注重心灵与肉体的超越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洗涤,现代瑜伽已经发展为一项富有时尚气息的更适合全民参与的健身项目。当代瑜伽追求身心平衡与健康优雅;主要由呼吸法、法、冥想组成;一种在自然健康的环境当中,伴随着悠扬的音乐,由意念指引躯体舒缓流畅地练习各种动作,以期达到内外兼修的一项健身项目。瑜伽同时也可以消除人们潜意识当中的垃圾,消除烦恼,使得练习者得到身心两方面的均衡修养。
二、公共体育课程改革
《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大学体育课程目标作了详细的规定,其总体目标是:增强体质、增进身体健康和提高体育修养。不难看出,增强体质依然是我国高校体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需要面对全体学生,开展切实有效的课程以供学生选择与学习,从而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因此,仅仅是传统的课程项目已经无法满足当代拥有求新存异心态的大学生的需求。新课程的设置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有效方法之一。而合适的新课程则需要各高校认真遴选,既是不同以往的传统课程,同时还需要拥有符合《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目标要求,能够指导并促进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被喻为“白领的运动”的瑜伽,无疑很符合成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的一门新的课程的各个方面的要求。它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身体和心理方面的需要,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瑜伽课程
(一)高校开设瑜伽课程的意义。
作为当今流行于全球的一项健身项目,瑜伽拥有很全面的调理功效,涉及身、心等各个方面。
1.瑜伽练习的养生功效。瑜伽是最安全、最富有成效的健身术之一。瑜伽的练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练习者在练习的过程中不能够急于求成,而是通过最基础的动作一步一步地改善自身的身体素质。瑜伽的独特姿势,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练习者肌肉的弹性、关节的灵活性,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在无形当中保持了形体的匀称。
瑜伽将呼吸作为练习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不同于我们生活当中习惯的胸式呼吸,瑜伽练习中要求腹式呼吸;学生在练习当中,呼吸变得缓慢、均匀而且悠长,吸进更多的氧气,充分呼出二氧化碳,净化血液。当然,作为有氧运动的一种,瑜伽也能够起到减肥的功效。2.瑜伽练习的健心功效。瑜伽是在舒缓的音乐背景下展开的,练习者在安详宁静的状态下舒缓地呼吸与运动,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自己身上,排除一切杂念,放下工作生活当中的负担与烦恼。当代大学生在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转变为普通教育的环境中,承受着无形的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很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的感觉,瑜伽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调整心态。
瑜伽的冥想术是一种很好的减压方式。练习者在冥想时会不由自主地集中注意力,回归平静。与此同时,瑜伽冥想术能够帮助练习者控制自身的意识,调节身心,逐步开阔练习者的胸襟,使得练习者比之前更为沉着、冷静。
(二)有效地开展瑜伽教学。
1.硬件设施。瑜伽练习的场所没有太多的限制,但是练习场地必须通风顺畅、空气清新,瑜伽的呼吸法要求空气的质量不能低,否则对于练习者不利反有害,这违背了瑜伽练习的养生与健心的初衷;此外,练习的场所能够保证练习者自己足够的私人空间,瑜伽是一项较为安静且独立的健身项目,全神贯注方能达到练习的功效,旁人不小心的打扰很有可能影响练习者之前的境界。所以,开设瑜伽课程的高校需要为该课程设置合适的教学以及练习场所。瑜伽练习过程中背景音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引导练习者进入忘我、安详的状态,因此,背景音乐的选择和播放就需要高校以及任课老师的认真对待。
2.师资要求。由于瑜伽的综合性,瑜伽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例如:瑜伽课初级阶段主要是体法的传授,教师的动作必须标准无误才能引导初学者进入真正的瑜伽的王国。另外瑜伽派别众多,教师需要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动作以用于教学与学生课余的练习。而目前的瑜伽教师并不是全部为专业的瑜伽师,部分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培训,没能拿到瑜伽师资格证书。为了对学生负责,各高校最好在招聘到合格的教师之后再开设瑜伽课程。瑜伽背景音乐是否合适同样取决于教师的选择。瑜伽不仅仅是动作的练习,瑜伽的精髓是呼吸法和冥想。瑜伽教师随着课程的进行应该能够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与进步程度为学生制定科学的教学与练习进度。瑜伽的伤害是不可见的,这就要求瑜伽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正确引导,并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以免出现不必要的练习伤害……当然,各高校也应该为教师的素质的提升给予支持:聘请专业的指导老师来校培训或授课,派送教师参加专业培训等。
3.科学地教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教师需要制定较为科学的教学设计,全方位考虑教学过程,使得教学过程顺利实施。
选择合适的教学环境与背景音乐,为学生创设较为优质的学习环境与练习场所;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自身特点,灵活地教授合适的,同时结合呼吸与冥想,使得整堂课舒缓但不松散,丰富但不繁缛。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当中,教师做好示范,之后可以一对一地指导,力求每位同学的姿势正确,在呼吸与冥想时,教师最好运用合适的语言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瑜伽的奥妙。在学生自主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慢慢地突破自己的极限,不能够不顾及个人身体素质一味追求动作的难度,以免瑜伽伤害的出现。
4.合理地评价。鉴于瑜伽的综合性,瑜伽的考核不能仅仅依据最终的期末考试,可以以平时上课的情况以及小组互相督促,共同练习,共同进步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而且最后期末考试时不能仅仅依据学生的能够做到什么程度,要结合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还需要加上瑜伽的精华——呼吸与冥想,尽管二者不能够直接检测,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平时的改变判断学生心境的改变以及思想道德的提升。
四、瑜伽课程的长远影响
学校开设一门合适的课程,能够给学生个人以及整个带来更为深远的积极影响。
瑜伽课程有助于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正如我们都知道的瑜伽的功效当中有一项,即经常练习瑜伽有助于帮助练习者缓解生活工作当中的紧张状态,降低以致驱散练习者的失败感,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步复归于静,调节心理稳定平衡,相对于消极的情绪状态来说是具有积极作用的,这是最直接的道德方面的提升。而在平时的练习当中,无形中培养了学生高雅的气质,激发了学生内在美的表现力,增强了自信,学生更有信心步入社会,发挥他们的潜力,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
在主要的瑜伽体系当中,有两种瑜伽体系值得我们关注:实践瑜伽和爱心服务瑜伽。在中国瑜伽之母张蕙兰女士所著的《瑜伽的赐予》一书中,其恩师柏忠言这样写道“树根供应养分,使果树挂满甘甜的果实,却不求回报;要知道,人们无偿的付出,会换来无穷的快乐。”这就是蕙兰瑜伽的奉献精神。当一个人真正融入到瑜伽的世界中之后,他们会以为他人服务而快乐,这就是瑜伽的精神,将快乐传递。高校瑜伽课程的设置,使得学生有机会接触瑜伽,并且逐步进入瑜伽的世界,得到自我的提升,同时也为他人带来幸福。
瑜伽课程的开设有助于促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兴起。综合性的健身项目——瑜伽集运动、娱乐与健身于一体,深受大学生的喜欢,学生乐于在课余时间练习,无形当中影响更多的同学参与到锻炼的队列当中,不仅锻炼了身体,也使得学校的整体氛围更加活跃,更加健康。
瑜伽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瑜伽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也能够解除疲劳和紧张情绪,还能够调养练习者的身体素质,提升练习者的气质,因此被大多数人所喜欢。另外,瑜伽的练习场所要求并不苛刻,只要是空气清新,通风顺畅就行了。学生在自己往后的生活当中可以自由练习,自由度足够就利于瑜伽的持续发展,避免了因场所、设施等的限制而使得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后被迫放弃在学校养成的锻炼习惯。
五、小结
瑜伽因其自身的特点流行于世界,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下,瑜伽也能够凭借自身的魅力而进入各大高校。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但是,瑜伽在高校的发展并不能一蹴而就,特别是教师的素质关系着整个课程的兴与衰。我们应该理智地对待新开设,脚踏实地地使其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史艳莉.瑜伽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可适性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2006,33(6):799-800.
[2]柏忠言,张蕙兰,瑜伽.气功与冥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一、教师在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中的过度行为表现
1.过度依赖“预设”,忽视或规避生成
一是拿“预设”当“圈套”。部分教师为了按预设的教学方案完成预期目标,过分依赖“预设”的程序,教学结果只以预设目标的完成为标准,对学生超越教师预设而产生的新问题,或视而不见,或不置可否,或巧妙搁置。
二是“预设”只图“标奇立异”。不少教师在预设过程中盲目追求新潮,过多地崇尚新异的教学方法,如多维目标的整合、多媒体的运用等,不深入钻研教材,对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学习情境以及学法指导等预设不够。一旦“生成”的内容与“预设”的目标出现矛盾时,手足无措。
三是预设“问题”只为“热闹”。有的教师把启发式教学方法简单地等同于提问,把“满堂灌”变成频繁而随意、缺乏深度和广度的“满堂问”。教学过程貌似是教与学的“双边互动”,课堂气氛非常“热闹”,但实际上学生是被“提问”牵着鼻子走,既没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和时间,也没有探究的热情,“启而不发”变成“启而难发”,“热闹”使得课堂教学有“温度”而没有应有的“深度”。
2.过分强调动态生成,轻视或摒弃预设
一是为生成而生成。不少教师把美化生成、贬低预设当成新时期教学评论的一种“时尚”,直言课前的“斟酌推敲”已经太“out”(过时)了,认为课堂生成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越简单越好,甚至不用备课。于是,课前不做充分预设,课堂倾全力于“未曾预约的精彩”,教学远离文本,任意生成。如:某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特意准备了瓶、水和石子让学生演示,从中体验乌鸦的聪明,领悟遇到困难自想办法的道理。一位学生演示时,一粒稍大的石子卡在瓶口,任凭怎样摆弄也进不到瓶里。教师抓住这“生成”的机会,当即提议让学生想法儿解决这一难题。但直到下课,石子依然卡在瓶口。正是这种“为生成而生成”的行为,导致不少教师寄希望于教学中的“灵感”突发,但由于缺乏充分的预设,又缺少高超的调控艺术和引领的技巧,往往弄巧成拙,不能发挥好生成性问题应有的作用,课堂在“生成”中迷失方向。
二是“让生成决定课堂”。一些教师认为课堂教学就是动态生成,课堂应交给学生,让生成决定课堂。于是教师在课堂中放手“自主”,“学生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放手“合作”,“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放手“探究”,“教师讲授”完全让位于“学生发现”。“只要生成”使得教师丧失了有效的价值引导和智慧启迪,忽视了课程本体的存在以及课堂教学内容的独特性,导致“生成”游离文本、脱离目标。
二、让预设和生成共促课堂高效
1.精心预设,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高效的教学始于准确知道所期望生成的目标。课前,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适时预想到课堂可能生成的新问题和新方法,使教学能有序地展开,使生成具有方向感,从而实现高效教学。
(1)合理预设教学目标。合理预设教学目标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教师要以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为宗旨,精心设计每一课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对学生发展具有多元价值的过程性目标。
(2)潜心预设教学内容。高效的教学预设需要深入研究教材。一是要深入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资源,使教材的内涵得以释放,使预设的问题有生成的质量,促使学生从较高的层面掌握知识和获取能力。二是要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充分预设课堂教学中可能产生的课程资源,预判学生可能的“非预期行为”,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的研讨和多层次的开发,保证预设课堂目标的真正落实。三是要把教材当作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教学资源,使教学过程成为教材内容的持续生成与转化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3)灵活预设教学策略。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可能产生的走向、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等因素,设计出多角度、多层次的应对策略,比如: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创设互动的学习氛围,如何对学生新的生成以及“节外生枝”做出反应、引导、点拨和评价等。
(4)科学预设高效问题情境。首先,问题情境的预设要切合学生实际,以学生发展为本,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原则,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会思维,在问题情境中学会探究。其次,问题的设计要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线,以“疑”为诱,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让有效问题生成高效课堂。再次,预设的问题要有层次性,通过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设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使学生在多层次的探究活动中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5)弹性预设教学过程。一是教学过程的预设要“包容大气”,为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留出时间和空间。二是要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进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活动情况,积极创设师生、生生互动的氛围,注重在互动中生成新的教学过程以及新的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适时将这些新资源转化为学生的新知识和新能力。三是教师要合理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经历”、“感受”和“体验”探索过程,凸显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
(6)充分预设学情。高效的教学须基于对学情的充分预设。课前,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和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个体差异等基础上,以学生的“已知”为基点,对课堂教学可能出现的生成点进行多种估测,并预设灵活和变通的应对方案,顺应学生思维,对学生的“未知”进行点拨、引导和讲解,以学定教,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能为学生个性化的活动和发展创设更大的空间。
2.有效生成,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生成,是指师生、生生在互动的课堂教学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教师课前的预设,不可能全部考虑到在教师、学生、文本的相互交流中产生的思维碰撞、意见分歧等不确定因素。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这些不确定因素,时刻关注课堂学习过程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有效地对生成资源进行组织、引导和运用,做到既能关注“生成”,又能驾驭“生成”。
(1)让预设性生成资源引领课堂。预设性生成,是教师在充分而科学预设的基础上的生成,是课堂生命的主体,是提高课堂效益的保证。因此,教师要把预设性生成作为课堂生成的主流,让课堂在预设中生成,让预设性生成引领课堂教学。
(2)捕捉和利用非预设性生成资源。非预设性生成是指课堂偶然的、意外的生成。教学中,教师要把非预设性生成作为课堂生成的支流,并恰当地捕捉和驾驭这些“意外”生成资源。
一是及时捕捉偶发型资源。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悟文本,会产生诸多“偶发”资源。教师要及时发现和利用这宝贵的教学资源,以生成为导向,促成预设的可变性,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如:某教师让学生用“尾巴”一词口头造句时,一位学生说道“人是有尾巴的”,话音刚落,班级学生哄堂大笑。但教师却很和蔼地说:“你能积极发言,很好。你造的句子从语法上讲没有问题。然而从科学上讲,笼统地说人是有尾巴的,不够妥当。因为现代人是没有尾巴的。如果改成‘人类最早的祖先是有尾巴的’就好了。”讲到这里,学生和听课的教师都露出满意的神情。可教师又继续说道:“不过,说‘人是有尾巴的’,也不能完全算错,我们平时不是会说‘他有了点成绩就翘起了尾巴’这样的话吗?大家想一想,这里的‘尾巴’和我们说的‘人类最早的祖先是有尾巴’的‘尾巴’是不是一个意思?”于是,学生们在课堂上展开热烈而有意义的讨论。这种生成是教师没有预设的生成,是捕捉课堂上的“意外”资源,驾驭课堂,引发讨论,启发学生的思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是捕捉错误型资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因势利导,让课堂在“错误―发现―探究―进步”的良性循环中充满活力,促成有效生成。如:某教师在让学生朗读《林海》一文时,一位学生把“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字可大不一样”一句中的“大不一样”读成了“不大一样”。教师随即因势利导,使学生在发现和分析秦岭“云横”而大兴安岭却是“那么温柔”中感悟和掌握“大不一样”和“不大一样”,进而理解大兴安岭的特点。
三是捕捉差异型资源。学生的认知角度、思维方式有着较大的差异,因而对同一学习内容会有不同的感悟和理解。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利用学生的这种差异,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让学生多角度、多模式地参与课堂学习。如:某教师教学“圆的认识”,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揭示课题“圆的认识”之后,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工具在纸上画圆。当一位学生用硬币在纸上画出一个圆时,教师随即因势利导,让学生找出这个圆的圆心(把没有圆心的圆形纸片对折,打开,再对折,再打开,中间的交点就是圆心),引导学生对圆的半径、直径达成共识,从而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的,促进学生思维有差异地发展。
(3)在合作、探究活动中“生成”。首先,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探究,为教学的有效生成创设良好的条件。其次,教师要全程参与学生自学的过程,引导学生的思考,督导学生的合作,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经历由不会到会的过程,使学生从自学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收获知识产生过程中的非知识元素,从而培养兴趣,锻炼思维,提升学习经验,提高学习能力,促进可持续学习。最后,教师要把握好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度,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选择适当的探究内容,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4)在质疑中“生成”。质疑是课堂学习的高级阶段,有质疑才有生成。教师要培养学生质疑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提高质疑的能力;要讲究质疑的价值和策略,提高质疑的效率,趣化问题设计,使问题充满“诱惑”,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构建高效课堂,要坚持预设与生成共存互补
(1)“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学预设和教学生成共同创造的产品。教师要正确处理教学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既要改变只以教师为中心、一切尽在“教师掌控之中”的全封闭式的“预设”,又要避免无效的、无价值的随意“生成”,双管齐下,统筹兼顾,最大程度地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目标,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动态平衡。
(2)理性对待“节外生枝”。对学生积极的、正面的“生成”要大加鼓励和利用;对消极的、负面的“节外生枝”,应立足发展,或“放大”或“缩小”,或“搁置”或“延迟”,使生成服从于有效的教学和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理性打造高效课堂
一、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一)备课求“实”,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
教师备课前吃透教材,做好课堂教学预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因此,必须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内容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从宏观上把握教材;还要对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做到心中有数;更要对每节课的切入点、着力点、练习点进行合理谋划,在微观上做好设计。
备课中更多地考虑到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备课的目的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学生。叶圣陶先生讲过:“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是让学生在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价值观向理想状态变化的例子。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我们需要科学重组教学内容,大胆的取舍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为生所用”。
课堂教学有效的预设能促进课堂上的有效生成。我在教学《长城》时,做了这样一个预设:出示课件,让学生在图上找一找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等,并在图上注明,并启发学生说一说各部分的作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这就是有效的预设。过去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的收获,现在则把生成当成一种价值追求,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我们说,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一堂充满生成活力的课必须要创设有效乃至高效的预设。
(二)课堂求“活”,形式与方法把握得当
1.灵活的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适合的方法。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状况、学科的特点等灵活选择最适合的教法,并做到一法为主,多法配合。
2.科学的学法指导。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如同父母扶着孩子学步,为的是自能走路。学无定法,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法,这是教学的核心所在。实践证明:“自主、合作、探究”是最理想、最实用、最有效、最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方法,是构建高效课堂必须选择与遵循的科学方法。
3.活跃的学习状态。只有使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其转化为能力,这才高效课。小组合作学习已被广泛地引入课堂,并成了新课程教学的标志,因为它能激活学习状态。但要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务实高效,还必须有度。一是问题设计的难易度与讨论的有效度;二是环节处理的紧密度与程序控制的流畅度;三是主体参与学习广度与主导所处的角度;四是小组合作的适度。最后一点尤其重要,我们不能为了活跃学习状态而随意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必须是在学生个体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所采取的学习方式。
二、构建高效课堂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除了具有准确地把握教材的能力、灵活的课堂管理能力之外,尤其要具备:
(一)高超的课堂导学能力
高效课堂中的教师更为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了什么等等。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充分的发展,教师一要摆正自己的角色,要“导”得恰到好处,要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水平;二要熟知每一个学生,准确掌握差异与优势,使指导有的放矢;三要处理好个别指导、小组指导、集体指导等各种关系,如指导的必要性、针对性与时间分配;三要解决好由谁“导”的问题。
(二)机智的课堂环节把控能力
环节的设计能力要求教师不能完全按固定的程序进行,因为高效的课堂教学具有不可预见性,那么教学环节的控制与调节要富有弹性,以便随学生的表现来灵活调整,有赖于教师的随堂机智。
1. 五环节教学框架。
第一环节:创设和谐氛围,灵活组织教学,此环节,教师运用谈话交流、课件吸引、音乐陶冶、猜谜激趣、才艺展示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情境的设置既有启发性,又力求有思考性,为下面的教学创造条件。
第二环节:抓住有利时机,高效思维对话。教师必须深入地钻研教材,以自己的博学抓住有利时机,与学生进行高效的思维对话:在重点处使学生直击要点;在难点处使学生解决困惑;在易混淆处让学生学会辨析;在思路多样处使学生拓展思维;在学段结束时对话,让学生学会总结。
第三环节:提供广阔空间,深入合作探究。师生的思维对话激发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了解决疑难的冲动。这时候需要教师及时地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空间。
第四环节:研究不同学生,扎实巩固拓展。注意观察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情况,要保证每一种类型的学生都能达到各取所需。练习设计层层递进,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信息反馈及时准确,适时地查漏补缺、调整方向,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消化。
第五环节:延伸愉悦情趣,精心设计作业。
(1)基础性作业。由教师或学生根据教学和学习情况设计。作业由家长辅助检查,并就学生作业态度、用时等方面进行留言。老师批阅时则把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写下来,以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基本性作业加强了家校沟通,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技能。
(2)拓展性作业。包括以下三大类型:“延伸空间”把基础知识加以拓展延伸,让学生巧思妙想,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深入生活”设计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作业,使学生能把课本上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体现学以致用。“错例剖析”是把学生学习中错误的题型加以积累、分析、整理,并根据错题类型选出相似的题加以练习巩固。
2. 三大教学策略。
(1)准备性策略。注重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努力抓好课前预习环节,打造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意识。指导学生做课前准备,主要采用搜集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整理答卷法、课前实践法等策略引领学生初步了解所学内容,首先在自己的头脑中建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有效性策略。在“课堂五环节”教学过程中,一要体现三维目标,树立“三维一体”的教学价值观;二要重视学科学习方法的全面指导,寓学法指导于教学之中,培养自学能力;三要把一节课的最佳时域5~20分钟用好。抓住知识的重难点、技能的训练点、能力的培养点、教育的渗透点组织交互反馈和有效生成。
(3)巩固性策略。教师要依据学生特点设置由浅入深的巩固性作业。
二、行动研究,践行模式——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
1. 着力强化课程目标意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在仔细研读教材和全面分析学情的基础上,通盘考虑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保证每节课都有可检测的知识技能目标,并分解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加以落实。同时,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目标的有效体现。
2. 深入课堂进行行动研究。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研讨、同课异构、示范课、公开课、达标课等方式促动教师的课堂行为,在实施的过程中逐步推进课题改革,使“和谐、高效”回归常态 。
3. 深度研讨“常态课”。我们努力做到立足“常态”,全面提高高效课堂的规范性,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每门学科、每位教师、每一节课,使课堂规范和要求的执行“常态化”。教导处例行每周不定期地实行推门听课,调度教师常态课的实施状况,及时发现问题整改落实。
三、以人为本,关注成长——实现师生和谐同步发展
【关键词】翻转课堂 高职院校 公共英语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能力已成为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在高职高专院校中,传统的课堂教学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和剧烈的影响,信息化教学手段也不断丰富,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结构的变革探索成为很多研究者关注的课题。其中,翻转课堂是近几年国内外关注度较高,探讨较多的教学模式之一。
一、翻转课堂
(一)翻转课堂定义
翻转课堂是 从 英 语 “Flipped Class Model” ( 或 inverted class-room) 翻译过来的术语,英文简称为FCM。 它是一种新出现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起源于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的 Jon Bergmann 和 Aaron Sam 两位化学老师,他们将结合实时讲解和 PPT 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而引起关注。2011年,由于Salman Khan和他创立的Khan Academy(可汗学院)的里程碑式推动作用,翻D课堂开始为众多教师所知。
翻转课堂的基本思路是:把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课堂则变成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主要用于解答疑惑、汇报讨论,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它是一种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预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并且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答疑、协作探究与互动交流等学习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并非源于新的学习理论,采用的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法。布鲁姆反对过去长期习惯使用正态曲线来给学生分等。他声称,只要提供最佳的教学条件,足够的学习时间,采用掌握学习法,就会有 90%以上的学生能够学会课程内容。
(二)翻转课堂特点
翻转课堂的基本教学流程与传统课堂在学习设计和教学组织上有较大的不同,其差异在表1可见[6]。
翻转课堂相对于传统课堂而言,它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自定步调学习,方便学生复习,学生在课前学习的疑问在课上可以得到更好解答,学生可以从家长或者同伴那里获取帮助,翻转课堂上将会有更多的同伴协作学习。 对于老师来说, 教师从讲台上的圣人变为学生身边的指导者,相比讲授更多地参与到学生的指导当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指导,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的指导,翻转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联系将更加密切。
二、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现状及挑战
(一)学习者知识基础差异较大,传统课堂转型困难
笔者所在的大专院校,学生的英语知识结构偏重笔试英语,缺乏英语思维能力,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尤其是理工科专业的学生,高考英语成绩差距较大。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难以满足全体同学的需求。另一方面,虽然学校教室全部配备有计算机、投影仪、音箱等多种多媒体设备,但使用效率不高,容易沦为单纯讲解PPT,间或播放视频引起学生暂时兴趣的教学方式,未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
(二)分级教学面临困境
针对学生英语基础差的问题,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在每年新生入校期间会组织分级活动,将学生分成A和B两个等级来进行分班教学。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班级内部学生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知识差距问题,且期末综合评价的合理性也经常遭受质疑,难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三、问卷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笔者为了调查在高职高专院校的翻转课堂实施的可行性,对232名大一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首先,学生通过一段介绍翻转课堂的视频和教师的解释先初步了解什么是翻转课堂。随后,教师发放翻转课堂问卷。此问卷基本内容包括:学生学习基本信息;对翻转课堂的了解程度;是否愿意使用翻转课堂的学习模式;学生的电脑和网络的使用率和其他建议等。随后,笔者对收集到的问卷进行了数据归纳和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可以得知,82%的学生愿意尝试翻转课堂,学生的电脑拥有率只有47%,学生提到虽然学校提供了大学空间城等网络平台方便师生互动交流,但新生普遍没有空间城的账号。
针对通过问卷调查出现的这些问题,笔者想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办法。
学生不愿意参与翻转课堂和完成课前任务的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在课堂上用学生课前任务为案例讲解,学生看到自己的作业被这样有意义的方式使用,会更加愿意配合。
2. 将学生完成的任务情况记入平时分,比如占到平时分的三分之一,在评价方面强调努力程度比做对题目更重要,可以避免学生抄作业的情况出现。
3. 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完成课前任务,比如先一周一次,周一布置,周五再反转。布置课前任务时向学生进行说明,希望他们如何完成。
4. 保持反馈,在课前任务中布置反馈题:“你觉得哪个部分最难?”或者“完成这个任务后,还有哪个内容你不太明白?”在上课前收集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回答,有助于老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对于学生的电脑拥有率低和没有有效的网络交流平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有:1. 学生可借用他人电脑,也可去图书馆网络中心和网吧来完成课前任务;2. 建立班级QQ群或者微信群,教师可将课前任务在群里,也可保持与学生的及时交流和反馈;3.针对有时出现的网络问题,教师可先将课前任务在U盘备份,提前拷备给学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尽管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一定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障碍和问题,但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增加师生、生生互动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大势所趋,能有效弥补目前高职院校中英语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同时,教学信息技术化的推进和各高校完善的硬件和软件配备条件也能基本满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通过教师不断地尝试改进和学校的配合,在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具有可行性的。
【参考文献】
[1]金陵.“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9):18.
【关键词】高职;课堂教学;维修电工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落脚点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和核心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院维修电工课程课堂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对教师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一、目前高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教学方法缺少创新。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方法因循守旧,课堂教学采用注入式、满堂灌的现象仍然存在。在授课方法上,教师习惯以自我为主体,即使是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今天,有的课程也是多媒体课件一幅幅文字的电子黑板代替了粉笔黑板,传统教学方法的单一,往往使学生思路闭塞,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限制了学生智力发展。最终使学生失去听课的兴趣,导致教学效果差,教学质量下降。
2、教学对象研究不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高职学生的研究不够,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高考中的低分段学生,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因高考成绩不理想才来高职院校学习,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对高职教育目标认识不清,对未来前途信心不足,失去了奋斗目标,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课堂上睡觉、课桌下玩手机,玩电子游戏,迟到早退,缺课现象严重,这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3、教学内容把握不透。有的教师对实际岗位的工作情形不熟悉,不知道实际工作岗位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有的从实际工作中来的教师对理论不熟悉,害怕讲错,往往照本宣科。有的老师对教学内容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没有完全弄清,课堂教学只能读书。有的年轻教师大多对教材内容不甚熟悉,但为了显示自己的博学而脱离教材,致使教学内容经常游离于教材之外,难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维修电工课程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课堂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解决好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转型的要求,自动化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队2012级学生进行了教学改革,运行近一年来,效果良好。
1、以人为本,确立高职课堂教学主体化的教学理念。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师的指导下的教学过程,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实践获取知识、增强能力、形成良好品德和科学世界观的过程。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引导、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是教师的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指导下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勇于探索、健康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以维修电工课程教学为例,维修电工以理论讲解为引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主导。在教师指导下,如何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实践、参与、应用、探索、归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真正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养成重视科学和创新思维的良好习惯,必将对学生的一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体现主体化教学观念最有效的途径。我们在维修电工课程教学采用此模式,把课程的内容设计成“电气装置模块”“电气控制技术模块”“综合技能提升模块”和“职业能力模块”。每个模块由五环节组成。第一环节:老师布置任务,任务来自企业生产实际和虚拟应用实例,学生接受任务后,进行详细信息查询。第二环节:学生组成团队并进行有效分工,选定团队负责人、主要设计人员、制作与调试人员、主要发言人,确定实施方案,制订计划,其中在决策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建议,如果学生出现错误的决策,老师要及时进行掌控,探讨并寻求有无其他途径,给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第三环节:团队各自准备所需的器材、工具,探讨系统组成、制作方案、调试的方法与要点、注意的事项、各传感器的选型、测试的方法。根据前面制定的计划和方案学生进行具体的操作。第四环节:老师进行时常检查与记录,考查学生制作过程中的各模块质量,测试方法的可靠性、准确性、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团队协作精神、职业道德等。各团队的汇报与展示,可以用ppt介绍团队的工作情况、成果演示、成绩总结与存在的不足之处,阐述团队的思考与感想等等。
2、理论联系实际,确立实践化的高职课堂教学理念。任何一个检测概念的学习都可以分为三块,即它是如何来的、怎么理解、应该如何用。所以要确立实践化的课堂教学观念,确立科学思想、培养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培养更多时代所需要的创新人才。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每一门课都与专业技术实际运用紧密联系,特别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理论联系实际,实用性很强,必须确立实践化的课堂教学理念。
三、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1、转变观念是课堂教育改革的前提。要改革课堂教学,首先必须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观念对课堂教学改革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教师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在课堂教育改革中,教师要系统学习高职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树立正确的质量观、育人观、教学观,用正确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
2、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就是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因此,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师团队、教材建设、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生动的动漫演示诠释难以理解的概念、原理。任务驱动实训项目、习题与思考题库、在线答疑等,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堂教学方法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教学过程的共同活动中采用的途径和手段。不同的教学目标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高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因材施教灵活多样,所谓“学海无涯、教无定法”。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好奇心,引起学生内在的兴趣,觉得学习是一件有趣味又美妙的事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四、结语
面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要解决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转变十分重要而紧迫。我们必须通过多种途径,从根本上扭转头脑中陈旧的教学观念,积极参与、努力实践、辛勤劳动、不断创新,去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使教学发挥应有的功效,使提高教育质量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工作过程 导向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根据学习领域中的工作项目来设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设计思路是:典型工作实例--学生讨论并制定实施方案--方案具体实施并修改--师生共同对实施方案进行评估--拓展知识学习,并提升可持续能力。将工作项目转化成为相应可实施的教学项目,并确定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和评价表,在此基础上与企业合作丰富和创新工作过程导向校本教材。
一、课堂教学改革创新
(一)确定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式,以项目为载体,在实施教学时按照“教、学、做”三个环节完成一个项目的教学。根据学习领域中的工作项目来设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堂教学,例如:美术绘画专业的《产品展示设计》课,将企业对产品展示设计的工作项目要求,转化成为相应可实施的教学项目,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进行实践教学: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确定项目清晰的任务说明,有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将设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在起进行教学设计;确定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活动的直接关系过程标准;组织学生独立制度计划并实施设计过程;学生设计成果要具体并能展示;在项目过程中学生能克服和处理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解决问题;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制作评价表,在学习结束时共同对学生的项目工作成果进行评价。
(二)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式摒弃教师为主体和知识传授型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讲学与实例经验相结合,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学项目过程的同时,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引导学生思考、认知和感受,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知识、技能。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因为教学项目来自于企业生产实际,因此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因为学习过程学生主动参与全过程,动手创造实践活动,注重项目完成过程的操作流程与标准,具有主动性;工作过程导向的因为涉及到工作过程方方面面,如信息收集、计划制定、组织决策、实施计划等,学生在学习过程处理问题,进行过程检查,要求学生运用新知识和新技能解决问题,对工作成果进行展示或评价,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特别是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等都能锻炼和提升。工作过程导向的课堂教学,活跃课堂内专业课堂教学,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参与实践讨论,勤于动手操作;在课堂外师生交流丰富,善于观察与专业有关的实践过程等,学生做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提升。
(三)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是“授人以渔”,引导学生“触类旁通”。一直以来,职校的大部份学生因义务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科学,甚至还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职业学校的工作过程导向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创新了方法,教师根据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和教学内容,以实际工作项目和工作操作标准和流程来导入教学全过程,学习的重点不再象以前教师单纯讲解课本理论知识,而是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在工作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学生都能得不到不同程度的技术技能提升。
二、教学创新对教师的要求
(一)教学观念改变
主动学习并了解工作过程导向的行动教学方法的内涵,了解教学方法特点和实施。以工作过程导向,老师在“做中教”引导学生在“做中学”,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是工作过程导向的主要教学模式,任课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师要善于专业学习,勤于企业实践,具有丰富的职业岗位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为此,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参加跟岗学习实践,加强专业知识的提升和技能实践犹为重要。
(二)教学方法改变
主动创新改革实践并形成实践成果。重视现代化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的应用。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材,丰富和创新教材的呈现方式,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学特点,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案集(含教学课例)和课件集(含教学微课和课件),为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创新对教学环境的要求
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创建与工作过程导向相适应的实践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想状态是让学生的“做中学”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进行。教师就要善于利用学校的实训基地或校企共建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做中教”。
校内外的实训基地要给学生提供真正的实践工位或岗位,要体现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如果实训过程中采用模拟仿真实训,也要和真实的实践实训一样,在实践训练全过程中,要融入行业和企业标准,规范技术操作流程,落实“7S”即“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的行为建设和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培养学生具备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敬业精神以及综合职业素质。
随着社会生活对人才职业素质需求越来越高,职校必须要提高对人才培养的水平。,基于实训基地良好教学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建设,创建实训和与企业的互动专业教学环境,支持专业教学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师通过创新专业教学,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培养学生专业技能随市场需求和行业企业标准而改变,更能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摘 要】成功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教学模式,它以表扬、鼓励学生为手段,以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为目标。创建高效课堂,必须依赖于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配合,发挥二者的地位作用,本文基于成功教育的观点,从创建高校课堂的必要性出发,重点阐述了在成功教育理念下,如何创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力求能有所收益。
关键词 成功教育;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有效途径
如今的21世纪,这是一个讲求效率的时代,高效率的目标追求贯穿于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如何在成功教育理念下创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是我们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
一、运用“两先两后”学导法,达成轻松高效教学
至2006年以来,荷塘镇提出了“两先两后”教学模式的实验,此模式旨在通过先学后教,先练后导的模式,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体验中掌握新知。当有了新的教学理念时,运用的好,我们就解放了自己和学生,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首先它消除了老师们传统“满堂灌”的痛苦,带来了学生快乐学习的新曙光。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在平静的环境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奋中枢,老师的点拨犹如“画龙点睛”,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先练,开拓了学生探索的勇气;老师的后导,拓展了学生的解题思维。
【案例分析】:“两先两后”学导法在教学上讲究让学生有“快乐”的感受,在快乐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45分钟的课堂上,不仅老师需要机智,会作出临时的“应急反应”,对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作出恰当、得体的调整,用问题吊起学生的胃,而且还要创造轻松的教学气氛,如在教授七年级上册Unit2 Whose cap is it?这课时,我先让学生尝试做2道题,引发思考:
1.--- Lily, is this ____ coat?
--- Yes, it is ____ coat.
A. your; my B. you; my C. your; mine
2. ---Lily, is this ____ coat?
---No, it’s not ____.
A your; my B you ; my C your ; mine
通过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对比练习,让学生先自主练习,而导出今天要学的名词性物主代词,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学起来轻松自如。
二、转换角色,摒除对教师的依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课堂,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的知识学习,大部分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学生们无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这一点需明确改变,教师由主导课堂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课堂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减少对教师的依赖,主动学习,能够自己去寻求问题的答案,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就是此理。教师作为一种助力,只是提升学生个人能力的外部原因,学生自己的学习意愿才是内部的决定性的原因。
【案例分析】:教师可尝试在课堂中留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总结课堂所学,这中间可采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们巩固课堂所学,鼓励学生举一反三,更好掌握。比如我在学习完如何识别物体后,可让同学们自由组合,利用教室里的一切物品,包括book、chalk、blackboard、desk等作对话,关于归属者、如何拼写物品的单词,并表演之。学生遇到不会的超过本单元内容的单词教师可给予帮助。
三、结合教材,优化教学内容的设置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开展课堂的根据,教材也是无数教育学者的呕心沥血之作,具有科学性。因此,教师必须要仔细研读教材,吃透教材,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教学大纲,提前备课,考虑几方面:如制作教学课件、衔接内容、活动设置,保证课堂顺畅、有序地进行。
【案例分析】:教师在教授《When is your Birthday》该章节的内容,可就学生的生日入手,提问相关问题。如你们的生日在什么时候,生日的时候,家里人会怎么庆祝你的生日呢,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吗,或可否跟同学分享过生日的记忆等问题,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可以一句话引入教学:那你们知道外国学生是如何过生日的吗,他们的生日有什么好玩的呢?如此,较为自然地引入话题,开始学习课文中的内容。
四、激励学生,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及成功教育理论,人有自我成就的需要,都有想要获得成功的欲望。因此,一旦人获得了成功之后,心里会蒸腾出一种成就感,如若可以这种成就感作为内在动力,刺激人不断努力、进取,将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成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拾起自信,充分肯定自己,认为自己是能行的,可以做到的。
【案例分析】:教师要真心诚意尊重每一个学生,对他们的课堂表现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温情,满足他们的成就感,使课堂气氛更热烈。如学生在听、说、读、写或表演上有很大进步时,我就送给他们每一个人一颗lucky star;同组的学生共同完成任务,就一起鼓掌;课堂上进行的鼓励性评价,如“Believe yourself,you can do well”,“excellent!”beautiful handwriting!”等一些鼓励性语言,无疑会提高学生的信心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我认为享受过程远比享受结果更为重要。让学生在活动中表达自我,成就自我。由此产生的成就感更能触发他们学习的激情。
综上所述,高校课堂的创建是相当必要的,且势在必行。这对于教学的开展,教学任务的完成具有重要意义。在成功教育理念下的高校课堂,更是能够让教学活动具有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刘京海.成功教育[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年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
关键词:基因工程;课堂教学;改进;课件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178-02
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学科分类中,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工程等专业属下的许多课程都与基因工程技术与应用的迅速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基因工程越来越多地进入高校专业主干课程行列。基因工程的内容繁杂难学,实践性强[1],而且迄今为止,很多大专院校由于条件所限,未能开设配套的实验课程。相关教材中,绝大部分内容也集中于理论阐述。即使教学大纲是经过反复推敲,依据基因工程教材重要知识点而制定的,授课内容也严格按照教学大纲亦步亦趋,还有多媒体方法辅助讲授,但是,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方式仍然被普遍采用,难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也不符合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这使得教学效果从根本上无法保证。课堂教学是高校最基本的教育活动,主要由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共同承担完成[2]。首先,为人师者应该从教师主体出发,增加教学投入[3],努力探讨和思索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听得懂,听得进。这样,才能够在有限而宝贵的课堂时间内,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作者在多年从事基因工程教学的基础上,以基因工程中“大肠杆菌转化”知识点为例,说明在基因工程教学中,尤其针对技术性、实验性教学内容,结合相关科研经验,改进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基因工程基本操作是该课程重要的篇章之一。基因工程重组DNA操作主要由“切”、“接”、“转”、“增”和“检”构成。其中“转”是针对原核生物的转化(Transformation)、真核细胞的转染(Transfection)和需病毒参与的转导(Transduction)等活动的统称。作为基因工程七大支撑技术之一的基因转移技术也是指“转”操作。由此可见,“转”为基因工程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其中,转化是外源DNA进入受体细菌而获得相应遗传性状的现象,亦即DNA导入受体菌再扩增或表达的过程。在具体章节详细介绍原核细胞代表性基因工程实例时,也离不开大肠杆菌的“转化”,实验室常用的大肠杆菌转化方法有氯化钙(Calcium Chloride,CaCl2)和电穿孔(Eletroporation,也叫电击)等。CaCl2法创立于1972年,是适用于革兰氏阴性细菌(如大肠杆菌等)的经典转化技术。它是指在低温下,Ca2+能够与细菌外膜磷脂形成液晶结构,然后经热脉冲发生收缩作用,这样细胞膜会出现空隙,从而使外源DNA进入受体菌的过程,所以CaCl2法也被称作热激法或者热脉冲法。此方法的关键影响因素是低温和Ca2+,它不需要电转化设备,在实际中最为广泛使用。因此,常常在课堂教学中作为重点内容来介绍。常用的教学方法在讲授此章节内容时,采用如图1所示的PPT或者板书机械化流程来展示大肠杆菌的标准热激法转化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备课简单,授课轻松,数分钟即可完成。但常常会因为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的枯燥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在短短的课堂时间里,学生的思考能力得不到锻炼,更不用说如何牢固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了。事实上,有很多大学生在中学生物学课程学习阶段已经接触大肠杆菌热激法转化的基本知识了,但进入大学阶段的基因工程课程相同知识点学习时,已近彻底遗忘;甚至有学生,在大学其他课程如分子生物学等实验环节或科研实践活动中还进行过相关实验,但对转化也只留下模糊印象。这些现象一方面可能受到学生个体学习主动性等的影响,但另一方面不能否认与课堂教学质量,尤其是主导课堂教学的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相关。因此,针对标准热激转化法流程的授学,我们认真思考后,在利用教材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从该知识点出发,将理论知识与科研实际结合,即与科研中已运用普遍的快速热激转化法联系起来重新设计课件,如图2所示。当大肠杆菌标准热激法转化流程介绍完毕时,让学生结合热激法转化的基本原理,思考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经过逐步的启发和剖析,只有当学生掌握了大肠杆菌转化的知识要点时,才能认识到标准热激法的第3至第5的三个步骤均可以省略,快速热激法在15分钟内即可完成。在这样短暂的课堂授学过程中,创造出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课堂学习氛围,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要点,还增加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开启了学生思考的闸门,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锻炼了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设计对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尽管有文献提倡对基因工程教学设置独立的实验课程或者让学生提早进入科研课题来加强对基因工程的学习。但现阶段对大多数的高校而言,这恐怕不是一个容易实践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我们以上的改进,仅为进一步完善基因工程课堂教学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果。将来,在基因工程课程教学研究过程中,作为主导课堂教学的一方,应更好地结合本校的实际,并融合教师自身多年的科研经验,继续努力探索,对更多的关键内容、知识点进行更好的课堂课件设计,以化枯燥为有趣及深入浅出的启发式授课方式等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文锋,武新胜等.医学院校基因工程的课程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5):68-69.
[2]王志鹏,郭小玉.高校课堂教学质量问题思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0):79-80.
[3]何旭明.教师教学投入影响学生学习投入的个案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4,(7)93-99.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 for Gene Engineering
in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ourseware Design for "Heat Shock Transforma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LU Shan,LIU ping,LI Tong-hui,GAO Yan-hong
(Life Science College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23,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