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二历史课程范文

高二历史课程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2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高二历史课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二历史课程

篇1

高师《视唱练耳》的学习是大学四年中较为重要的课程之一。毋庸置疑,学生在视唱练耳方面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全面制约着诸如作曲理论(和声、复调、配器、指挥等)、音乐表演(声乐、钢琴、器乐、合唱等)及对于音乐的感悟程度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面对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的学生,高师阶段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如何设计和实施就至关重要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大学生整体素质需求的提高,不断深入探讨音乐艺术的规律与特征,研究《视唱练耳》课的教学及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对于进一步提高《视唱练耳》课教学的质量是不可或缺的。

我以为,目前高师《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应在如下十个方面加以特别的关注和必要的调整。

一、 首先重要的是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内心听觉

《视唱练耳》教学如何提高学生音乐的记忆能力可谓是最具关键性的问题。尽管音乐方面的才能有很大的天赋成分,但想锻造出一副音乐的耳朵,后天音乐的环境与训练无疑更为重要。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浓厚的音乐学习氛围,要培养一个习惯――背音乐。应指导学生多背音乐――背和弦、背旋律、背节奏、背和声连接。音乐的感觉惟有从大量的音乐实践中才能获得。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当学生能够完整准确地背熟经典的音乐段落之后,其音乐的记忆能力――内心听觉,也必然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再说节奏。节奏是《视唱练耳》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无处不在。节奏的组合尽管是千变万化的,但终究有几种可供提取的最基本的样式,将这些最基本的样式背熟并反复加以组合训练,由简而繁,由易而难,逐步深入,就不难在学生的心中建立起一个音响节奏的序列。同时,一定要选择相应的旋律以配合节奏的学习,不要让它们彼此分开,要改变节奏与旋律过分分离的教学状况。

二、 要在背音乐的基础上默写音乐

绝不能做音乐上的文盲,要学会“纸上谈兵”。凡是已经背下来的音乐就一定要做到能够默写。音乐的理论部分是通过记谱的方法来体现的。通过默写,不但可以验证音乐记忆的准确与否,更重要的是将不断积累的音乐的语汇、音乐的经验、音乐的感受上升到一种理性的高度。要从会唱、会弹、能听,可就是记不出来的窘状,达到凡是会唱、会弹和听到的音乐就能准确地记写出来的水平。又背又默,这是学好音乐的一条必经之路。

在目前的教学中,对这种又背又默的方法实施得远远不够,教师必须反复强调并严格督查。

三、 要从音乐理论的角度去培养音乐的耳朵

音乐理论是从音乐实践中提取出来的,所以在背唱默写音乐的同时,一定要及时准确地讲授音程、和弦、曲式、风格等等所能够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即从生动具体的实例出发,紧密配合理性的指导,并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只有真正理解感悟到并能自如地运用于音乐实践之中的理论,这种理论才有意义,才算是真正学到的本领。因此,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理论联系实际,即从音乐的角度去培养音乐的耳朵,这是高师《视唱练耳》课程中的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因而迅速提高其音乐理论的水平进而使之指导视唱与听音及各门功课的学习,将极大地推进学习进程。

目前的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表现在视唱练耳教师自身的修养、综合能力与教学的方法上(或者理论层面太浅,或者干脆没有联系);另一方面则表现在与相关课程设置(乐理课、和声课、复调课、合唱课、欣赏课、民族民间音乐课、中外音乐史课等等)及教学内容进度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和必要的沟通。

四、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准确、经典、简约和具有综合性

既然要从音乐理论的角度去培养音乐的耳朵,那么要求学生多背多默的音乐教学内容就尤为重要了。教学内容的遴选一定要准确、经典和简约。所谓准确:就是要选择最能够集中体现音乐的理论与技法的作品于教学之中;经典:就是要选择古今中外最优秀的音乐经典作品于教学之中;简约:就是选择的材料要尽可能压缩,教学的内容一定要少而精。还有一个教学内容的重要来源,就是要从整个教学体系的全局出发,尽量从学生正在学习的其他课程(如上所述,以及声乐课、器乐课等等)中来选择教学内容,可谓“资源共享”。这些“共享”的内容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迅速提高其理论与技术水平。只有如此经过反复推敲、仔细遴选出来的教学内容,才可以使学生通过不懈的努力,在有限而宝贵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收获,事半而功倍。

目前《视唱练耳》教学的内容在选曲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强调技法而忽略经典,曲目不经典,因此不足以引人入胜;教学内容与学生正在学习的其他课程的内容联系不够,未能做到“资源共享”,举一而反三。再有,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于时代,20世纪因新理论、新技法而产生的新作品几乎完全没有引入到教学中来,等等。

五、首调、固定调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最具优势

一直以来,关于在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采用固定调的方法、还是首调的方法、或二者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没有停止过争论,也由此形成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并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我以为,从唱名体系发展与演变的历史完全可以证实:首先,固定调与首调的唱名方法在本质上没有什么高下之分,各有其独有的特点;其次,它们从来就不是对立的,相反,它们到是互补的。因此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最具优势,而且更适宜在高师的《视唱练耳》教学中使用。但是必须注意到的问题是,这种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应首先以一种唱名方法为前提,之后才可以引入另一种,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唱名思维混乱。聆听音乐时的唱名思维模式是教学选择何种唱名法的重要原则。而就目前高师生源总的状况看,首调唱名法应为首选。这是因为绝大多数学生在聆听音乐时的唱名思维模式根本就是属于首调唱名体系的。

目前多数学生在视唱、听音、记谱等方面不同程度存在着唱名体系思维混乱的情况,这是严重制约学习进步的一个症结之所在。

六、 要用三种律制音高体系进行教学

要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引入三种律制的音高体系,以改变长期以来仅以钢琴十二平均律为基础的单一律制教育模式的尴尬局面。在多种律制混用的历史与今天,在极其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面前,单一律制(即单一音准标准)的音高体系教育已明显滞后,与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必须加以改变。引入三种律制的音高体系进行教学,这是在大学阶段中提高学生视唱练耳的理论与技法水平、提高学生对于音乐更进一步的理解的重要步骤。要让学生认识到钢琴的十二平均律不过仅仅是一种音高体系而已;要让学生在旋律方面感受到五度相生律的优美、在和声方面感受到纯律的协和、在转调方面感受到平均律之便捷。一句话: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钢琴键子缝中存在着的音乐世界,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出这个音乐世界中的美妙与奥妙。

目前以钢琴十二平均律为基础的单一律制教育模式造成的结果是:学生不知道也听不到音高的多种标准;不知道也听不到不同律制的音高在旋律、和声与转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与优劣;不知道如何解释乐理中自然音程和变化音程之间的区别;不知道如何解释和调整多声部中的音高关系;更不能理解微分音乐的创作的理论与实践等等。而利用多媒体的技术已完全可以非常便捷地引入三种律制音高体系于《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之中。

七、多声部训练是培养多声部音乐思维能力的关键

多声部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多声部的训练手段才能够达到。因此,要大力加强多声部的训练,学生一入学即应开始多声部的训练。可将学生编成训练小组,至少四位学生编为一个小组进行多声部(和声、复调等)的练习,并坚持于《视唱练耳》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的分组应考虑到学生的唱名法、所学专业(声乐、器乐、理论作曲等不同方向)和程度,以便于调整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目前普遍的状况是:先以单声部的教学内容为主,而后才渐入多声部的内容,这看来似乎是因循渐进,但实际上如果早些加入多声部的学习内容会更有益于单声部教学的进展。因为多声部中包含单声部,特别是属于大小调体系的旋律形态,就是直接从和声中衍生出来的。在这种情况下,假如没有多声部的和声感觉来支持的话,单声部的旋律也肯定是唱不好的。

八、听写乐曲片段是锻炼音乐综合能力最有效的手段

这是直接从音乐的实践中培养学生视唱练耳的综合能力的绝好方法。选用难度适当的曲目(重唱、合唱、重奏、合奏等都可以选择)让学生在课后练习,从音乐的和声、复调、配器、层次、调性、曲式到作曲的技法等多个方面,学生都会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收获。事实上,很多音乐家在其成长的道路上都曾有着这方面的锻炼,并从中受益匪浅。

而目前《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根本就没有这一重要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环节。

九、总谱读法应列入《视唱练耳》课的教学之中

高师本科毕业生少有能够阅读总谱的,这方面能力的缺失很大程度上与教学计划里根本就没有涉及到这方面的教学内容(除作曲方向外,其他课程里也均未包括)有关。在目前高师课程设置里普遍未设《总谱读法》这门课的状况下,责无旁贷,《视唱练耳》应该承担起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工作,哪怕是常识性的。因为这部分技能对于学生整个音乐知识结构的构建、对于将来面对的工作都是相当重要的。

十、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

多媒体技术引入《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中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要充分发挥这一技术优势,变一个教师一台钢琴为一个教师一台钢琴加一套多媒体系统。这样做不但可以大大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与内容的实现将成为可能(听辨不同律制的音高、听辨多声部、听辨音色、听辨节奏、听辨乐队、听辨各种风格的音乐等),音乐的氛围将更加浓厚。学生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必将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发掘出学生的潜力,发挥出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目前多媒体技术已相当普及,遗憾的是并未引入到《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中来。

篇2

关键词:高职 乐理 视唱练耳 现状 整合

在高职音乐专业课程体系中,《视唱练耳》、《基本乐理》作为基础技能训练和基础理论知识课程,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显着的作用,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联系密切。但教学实践中二者往往“分而治之”,独立教学。各自为政的教学模式,割裂了它们作为音乐基本学科的内在联系。

一、教学现状

在高职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常是作为一门单独课程进行分开教学,单独行课,而往往忽略二者内在联系,教学进度不能同步,教学内容没有形成有效互动,在教学实践中暴露出一些不利于专业学习的矛盾。

1、是基础乐理课程教学理论脱离实际。作为一门纯理论课程,基本乐理在教学实践中存在内容较枯燥,教学方法陈旧,由于“分而治之”现状,基础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脱节,没有形成有效互动,在基本乐理内容讲解上只是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学生难懂易忘。

2、是基础乐理教学滞后于视唱练耳等其他专业课程,极大地影响了其他专业课程教学进度与质量。作为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课程,视唱教学从简单节奏到复杂节奏,从无升无降的调到有多升多降的调;练耳训练则从单音到音程、从原位到转位和弦,从单声部到多声部的练习已成为一种模式化教学。随着学习时间的增长、练习难度加大视唱练耳教学也变得枯燥无味。

二、整合必要性

(一)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整合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本乐理教学本身纯理论性、抽象性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从而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在音乐实践过程中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视唱练耳主要是唱和听的实践练习,离不开基本乐理的理论基础,没有理论基础的视唱练耳实践练习难以提高。将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有效整合,利用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互通、互补的特点,讲用结合,边讲边用,既避免了基本乐理只讲不用,又避免了视唱练耳只练不讲的弊端,通过应用练习加深理解、牢固掌握基本乐理知识,用所学知识指导视唱练耳实践活动,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教学多元性。

(二)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整合教学,可以提高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与视唱练耳学习的质量。在练唱每一首视唱曲前,根据乐理学习的进度从曲子的表情术语、速度术语、力度记号、谱号、调号、调式、节奏类型、装饰音记号等进行分析讲解,理解所学术语、记号含义,便于学生学以致用。例如:在讲解力度及其音乐表现作用时,可以选用几个不同风格的小练习曲,或者选择一个音高节奏相同的片段,由学生选择不同的力度进行视唱练习。通过两者整合的教学,做到实践有理论指导,理论通过实践检验和巩固,从而互相促进、相互提高,从根本上提高两者的教学质量。

三、整合措施

(一)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视唱练耳》、《基本乐理》课程整合前提是要明确两者的课程教学目标。 《视唱练耳》课程不仅是乐理知识的综合运用,它主要通过听、唱、说、写、弹等方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发展音乐记忆和培养创造能力。其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提高音乐素质。包括训练音乐感知力、音乐鉴赏力,提高理解音乐力。二是发展音乐记忆。音乐记忆是音乐学习者必备的重要能力,良好的音乐记忆力,有助于任何音乐课程的学习。三是培养创造意识。能根据听、唱、说、写、弹等方式将乐谱演绎成音乐,或将音乐还原为乐谱,这就需要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理解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创造意识。

《基本乐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提高本课程领域的理论和提供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能力和素养。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掌握基础的音乐理论。认识和了解与音乐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丰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及知识面,丰富自身的理论修养。二是培养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础音乐理论的基础上,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技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现专业化成长。三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热爱音乐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本课程教学的价值与意义,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热爱音乐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

(二)树立全面、综合化的教学思维

全面、综合化的教学思维,就是打破原有孤立的将各门课程割裂的思维,将现“视唱练耳”、“基本乐理”甚至部分基础和声内容整合为一门课程,将舞蹈律动、民族曲调、形体表演等艺术学科要素在教学中使之与音乐听唱能力的训练相结合,同时融合合唱指挥、键盘和声、即兴伴奏、器乐、音乐教学法等专业课程相关内容在教学上的连接,建立相互渗透和相互支持的关系使这门课程,将乐理、和声、视唱、听音、记谱融为一体进行教学。这样便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基础音乐理论”课树立全面、综合化的教学思维。

在教学中,将部分乐理的谱例、合唱谱例运用于视唱练习,将部分声乐作品、和声练习选作听音内容,还可以将学生的乐理试题或者和声习作选作记谱内容。这样各教学内容环环相扣,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拓展教学形式、丰富教学手段

1、强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研究 在传统视唱练耳及基本乐理教学中,课堂的教与学基本以教师为主。在视唱教学课堂上,学生视谱即唱,课堂音响来源多为钢琴音色,通过钢琴作为辅助工具听音记谱。同样,基本乐理的教学课堂也是老师表演的舞台,学生不能自主发表个人的想法。事实上,乐理视唱练耳教学采用单一钢琴音色及纯听觉技术训练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学中利用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提高视唱练耳与乐理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引进国内外所使用的各种视唱练耳软件EarMaster Pro4.0、Ear power3.0、Eocnre4.5.3、Auralia等进行运用,探索适合高职视唱练耳和基本乐理教学的运用多媒体软件教学途径和方式。将各种音色、各种节奏、各种风格音乐引入课堂,改变单一的钢琴教学工具和音响,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与当代音乐文化接轨。

2、重视体验,综合运用不同艺术学科要素,让学生动起来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模唱法、听写法、听辨法、构唱法、分析法、音程训练法等等。在《基本乐理》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的是讲授法,练习法等。 根据我们全面、综合化的教学思维,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将舞蹈律动、民族曲调、形体表演、歌曲创作等艺术学科要素在教学中使之与音乐听唱能力的训练相结合。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其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接龙、创编节奏、创编歌曲、律动和形体表演等体验形式,运用了多元的艺术学科要素,活跃课堂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四、结语

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整合教学对于高职音乐教学课程。通过学习,学生不仅需要掌握音乐的基础理论,具备读谱、视唱以及准确把握各类乐音构成要素的音乐能力。音乐理论教师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夏立生.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视唱练耳新变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7.9:161-162.

[2]乔国辉.对高师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现状的思考[J].焦作大学学报,2007,3:107-108.

[3]温淑萍.黄淘.多媒体技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132-133.

篇3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乐理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对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当前,我国的很多高职院校中开设了学前教育这一门专业,在这门专业的课程中有一门是乐理视唱练耳学科,对学生将来从事幼教工作非常重要,但往往在教学实践中没有被准确的定位,使得科目的完成情况并不是很良好。例如,在一些高职院校,往往把乐理课和视唱练耳课程整合到一门学科里进行教学,但却并没有给予这门学科更多的教学课时,所以就容易导致高职学生在学习时仅仅只是对相关的知识点有相对笼统的掌握,并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了解和学习,这与这门科目最初设置的教学目的多有不符。同时,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音乐操作基础和知识理论基础都较为薄弱,理解能力与大学生相比较也相对差一些,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学习起来就会显得较为吃力。如果再加上学习的内容相对宽泛,就会使得学习的知识难度加大,很难被消化和理解。通常只会有一部分能力强的同学在乐理视唱练耳方面得到锻炼和提升,这也就是这门学科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内容缺乏针对性所带来的问题所在。

(二)高职学生缺乏专业知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

高职学生缺乏相关专业的知识训练,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是当前乐理视唱练耳课程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在高职学前教育的招生阶段,所纳入的学生都几乎是没有经过音乐方面考核的学生,所以在学习乐理视唱练耳这门科目的时候,就必然会缺乏相关的专业基础,音乐功底较为薄弱,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也较大。高职院校在2010、2011、2012、2013这四届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来自于普通的高中,有很少一部分来自于职业技术高中,还有一小部分来自于一般的中专院校。笔者发现,在这些学生中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在学习乐理视唱练耳这门课程之前,是接触过声乐和其他音乐知识的,但掌握的水平也不是很高。同时,在当前的很多高职院校中,笔者还发现其中有一大部分的学生都来自于偏远的山区或者农村,他们的教育理念往往落后于城市,因此在接受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理解起来会较为困难,对乐理知识和视唱练耳的课程训练兴趣并不是很高,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不是很强,这就给教学的老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压力。

(三)乐理视唱练耳这门科目的配套教材不全面,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乐理视唱练耳这门科目的配套教材不全面,师资力量薄弱是这门科目教学困难的另一个主要原因。笔者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在当前的书籍市场上出版的乐理视唱练耳教材大都适用于专业的高校或者是大学,而对适合于高职院校学习乐理视唱练耳的配套教材却极为少见。与此同时,专业音乐院校和大学配套教材的内容对于高职学生来讲,学习难度又会加大,很多内容都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这就导致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材使用的不顺畅,能够进行教学教材不是难度过大就是过于简单,实用性不强,不能为高职学生在将来从事幼师工作的时候提供更好的实践依据和应用能力。目前的幼儿学前教育实践中,会有很多节奏型的乐动将会贯穿于整个幼儿教育的活动过程,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弹奏、唱歌方面能够随时发挥自身的作用,进行即兴唱作。但是在现有的高职乐理视唱练耳教材中,能够进行简谱视唱练习方面的资源却极为缺乏,对儿童歌曲的选谱和选曲方面可利用的资源也不是很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降低高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策略研究

(一)准确定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乐理视唱练耳课程,充分体现实践操作性

准确定位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乐理视唱练耳课程,充分体现该课程的实践操作性是当前较为重要的教学发展策略之一。在当前的教学改革发展大背景下,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一定要突出其实践应用性和职业操作性,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所以高职院校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要做好教学目标的定位,强化以职业为导向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的弹、唱、演、跳等基本能力进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好乐理视唱练耳的基本知识和音准节奏等,增强对儿童常见弹唱曲目降调和声调的练习,并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多种乐器进行弹奏和伴奏,把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重点放在儿童音乐的节奏和曲目弹唱的训练方面。

(二)进一步挖掘高职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习热情,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进一步挖掘高职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习热情,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提升乐理视唱练耳教学质量的另一个重要的教学策略。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为了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就需要老师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着重注意其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进行口、脑、手教学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和技能。同时,对于教师来说,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积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适当的予以鼓励和表扬,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耐心,以便更好的适用于未来对于幼儿的教学。

(三)全面强化配套教材的选择,提供充分的音乐资源

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来说,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其专业的特点,因此在进行教材选择的时候要着重选择适和幼儿教育的配套教材,不拘泥于国家规划的固定教材,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进行变更选择,选择最为合适的教材进行讲授。同时,在进行节奏、音准、弹奏训练的时候一定要对幼儿的歌曲方面进行简谱的视唱练习,加大训练力度,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适合幼儿的旋律或者歌曲。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模拟实践教学,让学生在模拟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到讲授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强化教学的模式。还可以利用网络等新媒体进行相关音乐资源方面的补充训练,不断的强化乐理视唱练耳教学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质量。

篇4

摘要:我院病房护士包括主管护士、轮班护师及轮科护士三层分类。通过分层次管理模式下对儿科患者进行护理,对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率进行考核调查。通过分层次护理后,儿科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程度均明显提高,分层护理前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由此得出结论:分层次管理可有效提高病房护士的护理质量,提高儿科患者家属的临床满意率。该种管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关键词 :分层次 儿科管理 护理质量 满意率 分析

良好的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水平。在儿科临床护理中,易引发一定的护患纠纷,由于儿童是家长的掌中宝,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稍有迟疑或不妥,均会引发患者家属的气愤。为了避免护患纠纷,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我院对儿科使用分层次管理模式。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

选取我院72例儿科护士,其中包括主管护士9名、轮班护师48名及轮科护士15名。

2.方法

(1)护士分层标准。我院主要以护士的资历、职称与年资作为护士分层的主要依据,同时结合护士的护理理念、知识结构、基础护理技能、专科护理技能、评估观察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管理能力等因素对护士进行进一步的划分。我院将护士分为三层管理,分别为主管护士、轮班护师与轮科护士。笔者就这三类管理护士的分层条件进行介绍:第一,主管护士。主管护士需具备专业的护理观念,能够对儿科专业国内外发展状况与新护理知识充分掌握。同时具有较高的管理能力,能够帮助护理人员一齐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其在学术研究中必须有一定的造诣,能够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具备科室带头人的管理与工作能力。第二,轮班护师。轮班护师需具备较好的实施能力,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轮班护师能够较好地完成自我工作,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轮班护师能够掌握科室内各项监护仪器的使用方法,对于急救科的心肺复苏讲究程序具有较好的掌握。第三,轮科护士。轮科护士能够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术,并熟记护理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独立地完成本职工作,能够对临床常见的病症进行了解,懂得儿科最常见的抢救与护理程序;具有独立护理文件书写能力。在三层管理护士中,主管护士为团队的负责人,主要解决患者医嘱以外的护理要求,对轮班护师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指导,对护理过程中的规范性进行监督,对临床护理过程中所遇到的突发事件进行解决处理。轮班护师主要执行相关的医嘱。主力护士则通过协助轮班护师,对患者进行生活护理与间接护理。

(2)护理质量考核方法。我院通过笔试及操作两方面为主,对护士的护理质量进行考核。笔试内容以《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士分册》、《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为基本参照,进行试卷命题,同时通过临床操作等实际演练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操作部分的评分。笔试及操作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表示护理质量越高。

(3)家属满意程度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由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态度、水平、质量等指标进行评分,问卷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代表家属对护理工作越满意。

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t检验进行计量资料,以X2检验作为计数资料,视p<0.05时结果具有统计意义。

二、结果

我院对实施分层管理之前及分层管理后的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层度进行比较。由比较结果可知,实施分层管理后,两项指标具有明显的提高(具体情况见表1)。

三、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对于儿科护理而言,更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我院对儿科实施分层次管理,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提高家属的满意程度。

分层次管理可将临床工作进行有效的落实,每一层次的护理人员担负着不同的护理责任,有效杜绝了在临床护理中出现分工不明确、遇事相互推脱的情况。此外,通过分层次管理,还可以充分体现出每位临床护士真正的工作水平,让院方对于能力优秀者能够重用,凸显出优秀工作者真正的价值。

由此次临床调查结果可知,在进行分层次管理后,儿科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程度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可对分层次管理的价值进行肯定。同时,我院也认为,可以将分层次管理模式应用至更多的科室中,帮助更多的科室建立良好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视唱练耳 双重乐感 课程改革

视唱练耳是普通高等音乐院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它融音乐基本技术、基本理论、音乐审美和音乐教学能力培养为一体,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音乐潜能。通过该课程的训练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音乐的各类音响元素、音乐表现要素和表现规律,增强对乐感的感知能力,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审美能力和驾驭音乐、表现音乐的综合能力。

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与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大多数普通高等音乐院校的视唱练耳教学在培养学生音乐感知的综合能力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在新疆这个多民族文化地区,其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体制、组织教学上尚存在诸多缺陷。随着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发展,新疆高校的视唱练耳课程应结合当今视唱练耳教学的发展趋势,并考虑新特的自然、人文环境,从新疆各民族学生的实际出发,选用有特色的视唱练耳教学模式。本文以新疆高等音乐院校的视唱练耳教学为研究对象,客观地展现新疆高校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现状,针对其中的问题,从诸多层面对其进行再认识,以期为新疆高校视唱练耳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一、新疆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国视唱练耳教学的发展,新疆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也发生了很大转变。在教材选择方面,从早先以大、小调体系为主的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视唱教程》(陈洪编著)到当前的体现多元文化观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视唱教程》(孙虹、许敬行编著)等。在本土视唱练耳教材建设方面,主要有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于2000年开始尝试新疆本土视唱练耳教材的建设,编写了《新疆少数民族视唱练耳教程》。2006年开发出《新疆民族音乐视唱训练系统》《新疆民族音乐主题资源库》等软件并在教学中使用。2007年编写了《音乐风格与元素训练》教材,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于2012年出版。在教学方法上,从单一固定唱名法到当前的固定唱名法与首调唱名法相结合,教师在教学理念上也紧跟了时代的步伐,等等。总体而言,新疆高校的视唱练耳教学在近年来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此为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在取得较大发展的情况下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因为对课程本身的认识不够透彻引起的,有的是因为在课程实施上的把握不足引起的,等等。可以说,这些问题皆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

(一)将视唱练耳课程仅仅视作一门纯技术训练的课程

由于视唱练耳课程的训练是以音乐各要素为内容的,这就容易把视唱练耳课程当作是脱离理论与文化的纯技术训练的课程。其实,对音乐各要素的分解练习恰恰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音乐要素,通过对音乐基本要素的掌握来积累音乐语言,通过分解——综合这一过程来完善学生的听觉;通过对音乐各要素的分解学习,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了解不同风格、不同时代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感觉和分辨能力。

(二)将视唱练耳课程看作为西方音乐体系服务的课程

由于视唱练耳课程体系来源于西方音乐教育体系,以至于我们简单地把它看作是仅为西方音乐体系服务的课程。视唱练耳课程虽然来源于西方音乐教育体系,但其目的是通过听辨与视唱等手段来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和审美能力。把视唱练耳课程看作为西方音乐体系服务的课程并不是课程本身之宗旨,而是在教学中所持的音乐教育观念和视唱练耳的教材内容所使然。

(三)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未能较好地体现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

我们现在使用的视唱练耳教材,主要是以西方音乐体系内容为主,训练方法也以西方音乐体系为模板,这容易造成学生形成西化的心理定势:符合西方音乐体系的音乐就接受,反之即排斥。这样必定会使我们的视唱练耳教学走入一元价值观的误区。新疆民族众多、音乐风格形式多样、音乐体系多样的现实提醒我们,采取单一标准的听觉训练已不符合学生发展之需,视唱练耳课程必须要培养学生多元化的音乐耳朵。

(四)新疆本土音乐文化资源的缺失

新疆音乐文化资源丰富,分属于中国音乐体系、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欧洲音乐体系三大类别。在强调以学生为本、以体现多元文化音乐观、以中华母语音乐文化为基础的视唱练耳教学的今天,作为新疆音乐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文化,在教学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此无疑是一大缺憾。截至目前,新疆高校中仅有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进行了新疆本土视唱练耳教材改革的尝试,目前已出版《音乐风格与元素训练》教材和开发出新疆民族音乐视唱训练系统、新疆民族音乐主题资源库等软件并付诸于教学实践。

(五)教师的教学方法较陈旧、教学手段亟待提高

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固定调唱名为主、首调唱名为辅、割裂式音乐要素的训练方法及以班级集体授课的教学模式等,并未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学习效率难以提高。其次,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视唱练耳教学并没有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教学手段仍停留在传统模式上,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不停视唱、听写的强化训练方法,这种过于单一的教学手段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说,上述不足均不利于视唱练耳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新疆高校视唱练耳课程之教学策略的改进路径

以当前新疆高校视唱练耳教学的不足为切入点,以新特的音乐人文环境及各族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体现多元文化音乐观、以本民族母语音乐文化为基础的视唱练耳教学研究为关注点,笔者认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双重乐感”音乐能力是新疆高校视唱练耳课程的发展创新之路。

(一)加强新疆本土视唱练耳教材建设,培养学生“双重乐感”能力

“双重乐感”能力的培养其实质是培养学生感知和把握多种异质音乐构造的能力。在新疆,这种多元异质音乐主要包括西方音乐、各少数民族音乐、汉民族音乐。长期以来,视唱练耳教学一直以欧洲的传统教学体系为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乐感,我们实现这个体系的教学目标是以舍弃本民族原有的音乐文化价值观念为代价的。如今对于多元价值观的认同以及对教育的标准化、均同化模式所引起的弊端已引发了人们的反省。要发展民族音乐教育,改变我们在视唱练耳方面所存在的一元化格局,构建在视唱练耳方面被置换的民族音乐文化内涵,在视唱练耳方面开拓出一条培养多重乐感能力的新路子,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多元审美观,开阔学生的视野。新疆各音乐院校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重担,积极做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者,开发和完善新疆本土视唱练耳教材体系,尽快编写出以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为主的汉民族视唱练耳教材和新疆各少数民族视唱练耳教材,并把培养学生的“双重乐感”能力作为视唱练耳教学的主要目标。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培养师生“双重乐感”能力

我们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提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双重乐感”能力,同时也是对任课教师提出了应具备“双重乐感”能力的必备要求。由于目前新疆高校的视唱练耳教师均是在传统西方音乐体系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这就对我们新疆视唱练耳教师现有的知识领域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要使教师树立正确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在认清多元文化音乐含义的基础上使教师真正认识到实施“双重乐感”能力培养的意义和必要性。要使教师综合运用人类学、文化学、教育学、哲学、美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拓宽教师的视野,促成教师音乐文化多元、研究方法多元观念的确立。高校的视唱练耳教师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知识结构的不足,树立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努力钻研和学习西方的、汉民族和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特征,钻研教材、钻研教法,只有在不断提高和健全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素质的基础上,才能胜任“双重乐感”能力培养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要求。

(三)完善学科理论建设,构建“双重乐感”视唱练耳教学体系

“双重乐感”能力的培养是以多元音乐的实践技能出发,以教学互动、教学相长、教学角色的灵活转换进行跨民族、跨乐系的音乐技能训练。长期以来,视唱练耳教学体系一直沿用西方音乐教学体系。但是,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是基于各民族悠久的历史、丰厚的遗产、独立的审美价值、独特的音调体系而存在的。因此,在构建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双重感知能力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原有的音乐结构、音乐水平,并以现有社会基础为依据,对视唱练耳课程在教学时数、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探索。在教学、科研与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将其进行补充、修正乃至更新,最终形成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双重乐感”音乐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视唱练耳教学体系。

(四)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民族乐器辅助“双重乐感”教学

目前,新疆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仍然采用以钢琴和黑板作为教学辅助器材的传统教学方法。单纯听钢琴的视唱练耳的教学,其教育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时,用钢琴定音高是无法正确显示民族音乐的风格和音高的。如维吾尔传统音乐中的中立音、大二度、小二度等音程是不能用钢琴来描述的。而运用数字化、民族乐器进行教学,上述问题便迎刃而解。电脑数字化采集和制作技术的运用,解决了只用钢琴作为教具的单一音色问题;立体节奏、多声部旋律听写可采用多种乐器的音响进行训练,比传统训练更真实,也和实际乐队效果相一致;其次,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把原来枯燥单调的练习变成生动的视图形式,再加上文字说明更利于增加学生对训练内容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在中国传统音乐与少数民族音乐的视唱学习上,更有利于学生对传统音乐与少数民族音乐的理解,更好地树立文化相对论观点,有利于“双重乐感”能力的培养。

(五)唱名法选择的再认识

关于唱名法的选择,我们可以从柯达伊教学法视唱练耳教学理念中得到一些启示。柯达伊强调以母语进行音乐教育是培养儿童热爱民间音乐,继承民族传统的必由之路。其视唱练耳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以首调唱名法为基础结合固定音唱名法的教学。使用首调唱名法是柯达伊教学法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因为首调唱名不仅表示了音高,而且建立了音级的倾向感觉、建立了调式基础。在各个不同音级上建立的大小调,统统归结为Do是大调和La是小调两种形式,使调式关系、概念简单化。对于不同调性高度的五声调式、欧洲自然调式、教会调式容易分析清楚。也容易使最基础的和声功能进行引入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为建立和声听觉、学习和声学、钢琴即兴伴奏及移调演奏等打下良好基础”。①我们在构建以体现多元文化音乐观、以中华母语音乐文化为基础的视唱练耳教学研究和培养学生双重乐感能力时,应认真学习和借鉴柯达伊的基于“母语”“以人为本”“以音乐为本”的教学思想。纵观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大都使用首调唱名法。要构建中华母语音乐文化为基础的视唱练耳教学和培养学生“双重乐感”能力,要求我们在视唱练耳教学中采用两种唱名法兼用,并以首调唱名法为主,固定调唱名法为辅进行教学。

结语

新疆跨居丝路中段,其独特的地理与历史原因,形成了东西方文化碰撞、多民族文化共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织以及共享文化与个性文化并存的多元文化典型格局。新疆丰富的音乐资源、涵盖世界三大音乐体系的架构就是最好的例证。新疆高校的音乐教育改革应以展现新疆音乐文化之多元格局、追溯其多元之“源”、揭示出音乐生态中的多元之间的共生关系、解析多元之个性、整合多元之共性,最终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保持与发展新疆多元音乐文化的音乐教育之路,并结合现代教育观念与技术,自上而下地将其纳入整个学校的音乐教育体系,形成具有三大乐系交织、融合之特色的新疆音乐教育。②基于此,新疆各音乐院校应主动承担起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守护,改变视唱练耳教学中单一的以欧洲音乐文化为中心的教学格局。建立多元审美取向,以多元文化音乐观为指导,以扎根本民族母语音乐文化为主体,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双重乐感”音乐能力为目标,对新疆高校视唱练耳课程重新定位,并对其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分析与反思,是当前新疆高校视唱练耳课程的发展创新之路。

注释:

①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394.

②付晓东,张欢.新疆音乐教育的目标与定位——构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新疆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08(1).

参考文献:

[1]徐岚.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与高师视唱练耳课程发展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6.

[2]文红宣.民族音乐文化特征与视唱练耳教学[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7(2).

[3]张欢.付晓东.“双重乐感”的人才培养设计——以新疆多元音乐文化为案[J].中国音乐,2008(4).

[4]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民族性理念的基础理论考察——以柯达伊、奥尔夫、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为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