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档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范文

高档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2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档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档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篇1

关键词:数控技术;一体;变化;核心

数控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现代化程度的核心标志,实现加工机床及生产过程数控化是当今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机械制造的竞争其实质是数控的竞争。《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确定为16个科技重大专项之一。通过国家相关计划的支持,我国在数控机床关键技术研究方面有了较大突破,创造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和核心技术。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高档数控机床的开发取得了较大进展,在五轴联动、复合加工、数字化设计以及高速加工等一批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自主开发了包括大型、五轴联动数控加工机床,精密及超精密数控机床以及一大批专门化高性能机床,并形成了一批中档数控机床产业化基地。

(2)关键功能部件的技术水平、制造质量逐年稳步提高,功能逐步完善,部分性能指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部件。开发出了高速主轴单元、高速滚珠丝杠、重载直线导轨、高速导轨防护装置、直线电机、数控转台、刀库与机械手、A/C 轴数控铣头、高速工具系统、数字化量仪等高性能功能部件样机,其中有的品种已实现小批量生产。

(3)中高档数控系统开发研究与应用取得一定成果。通过自主研发或与国外开展技术合作,在中档数控系统的开发和生产上取得明显进展。初步解决了多坐标联动、远程数据传输等技术难题;为适应数控系统的配套要求,相继开发出交流伺服驱动系统和主轴交流伺服控制系统,并形成了系列化产品。

1、与国外的差距

1.1高档数控机床的国内供应能力不足。尽管我国机床行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数控化率稳步提高,但机床消费和生产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目前,国内对中高档机床的需求量逐渐超过低档机床。但国产数控机床以低档为主,高档数控机床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1.2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长期以来,我国机床制造业的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工作主要在行业性的研究院所进行。能力薄弱,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引进消化吸收能力差,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自主创新能力不高,缺乏优秀技术人才。虽然国产数控机床制造商通过技术引进、海内外并购重组以及国外采购等获得了一些先进数控技术,但缺乏对基础共性技术的研究,忽视了自主开发能力的培育,企业的市场响应速度慢。

1.3 产品质量、可靠性及服务等能力不强。国产机床在质量、交货期和服务等方面与国外著名品牌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在质量方面,国产数控系统的可靠性指标MTBF 与国际先进数控系统相差较大。国产数控车床、加工中心的MTBF 与国际上先进水平也有较大差距。在交货期方面,绝大多数企业由于任务重拖期交货。服务体系不健全,在市场开拓、成套技术服务、快速反应能力等方面不能满足市场快节奏和个性化的要求。

1.4 功能部件发展滞后。机床是由各种功能部件(主轴单元及主轴头、滚珠丝杠副、回转工作台和数控伺服系统等)在床身、立柱等基础机架上集装而成的,功能部件是数控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控机床整体技术与数控机床功能部件的发展是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所以功能部件的创新也深深地影响着数控机床的发展。我国数控机床功能部件已有一定规模,电主轴、主轴单元、数控系统等也有专门的制造厂家,其中个别产品的制造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整体上,我国机床功能部件发展缓慢、品种少、产业化程度低,精度指标和性能指标的综合情况还不过硬。目前,滚珠丝杠、数控刀架、电主轴等功能部件仅能满足中低档数控机床的配套需要。衡量数控机床水平的高档数控系统、高速精密电主轴、高速滚动功能部件等还依赖进口。

2、国内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根据2004年10月,完成的《数控机床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国内数控机床大致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智能、高速、高精度化

新一代数控机床为提高生产效率,向超高速方向发展,采用新型功能部件(如电主轴、直线电机、LM 直线滚动系统等)主轴转速达15,000r/min 以上。计算机技术及其软件控制技术在机床产品技术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计算机系统及其应用软件的复杂化,带来了机床系统及其硬件结构的简化,数控机床的智能化程度日趋提高。一台机床的重复定位精度如果能达到0.005 mm(ISO 标准、统计法),就是一台高精度机床,在0.005mm(ISO 标准、统计法)以下,就是超高精度机床。高精度的机床,要有最好的轴承、丝杠。随着电脑辅助制造(CAM)系统的发展,精密度已达到微米级。

2.2 设计、制造绿色化

绿色设计是一种综合考虑了产品设计、制造、使用和回收等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特性和资源效率的先进设计理论和方法。它在不牺牲产品功能、质量和成本的前提下,系统考虑产品开发、制造及其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从而使得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数控机床在设计时要考虑:绿色材料设计;可拆卸性设计;节能性设计;可回收性设计;模块化设计;绿色包装设计等。绿色制造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的现代制造模式,通过绿色生产过程生产出绿色产品。数控机床在制造时要考虑:节约资源的工艺设计;节约能源的工艺设计;环保型工艺设计等

2.3 复合化与系统化

篇2

关键词:数控机床;数控技术;发展趋势;概况

0 引言

数控技术是每个国家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国防工业的现代化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数控机床和技术都处于世界先进行列, 如日本山崎马扎克公司开发出了2种可使用长镗杆切削工件的复合加工机床。德国德马吉(DMG)公司生产的CTX 310 ECO通用车床其主轴驱动在无级可调情况下,转速可达5000r/min,输出功率为ll千瓦 。

而我国数控技术发展比较晚,起步比较慢。在20世纪50年代末,经历了封闭式开发阶段。在“六五”、“七五”间,通过吸收和引进相结合,于“八五”期间建立国产体系。“九五”期间实现了产业化阶段,组建了数控研发,数控生产基地,初步掌握了数控发展的技术,同时培养一批数控专业技术人才,初步形成了国产数控产业规模,开拓了国产数控产业市场。如图1所示为我国数控机床产业销售情况分布图。其规模较大生产公司有华中数控、广州数控和航天数控等具有经济性和普及型的数控系统及机床产品。经过50多年的大力发展,其产品和性能大幅度提高,并逐渐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但高端技术产品含量比较低,与国外数控系统差距比较大,对我国数控产业的发展还达不到主导和支撑作用。绝大部分高端数控产品主要依赖进口,如表1所示是近年来我国数控机床进出口变化对比表。因此大力发展国产数控产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防的进步和综合国力水平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 数控机床与技术简介

1.1 数控机床的结构组成

数字控制(Numerical Control )是一种借助数字、字符或其它符号对某一加工过程进行可编程控制的自动化方法。而数控技术(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就是采用数字控制的方法对加工过程实现自动控制的技术。再将数控技术应用到机床上就演化为现在的数控机床。标准型的数控机床通常由数控机床控制系统和机床本体这两大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

1.2 数控机床及技术分类

1)按控制系统特点分,主要包括点位控制、直线控制和轮廓控制数控机床。其中,点位控制数控机床只要控制移动部件的终点位置,对运动轨迹不作要求;直线控制数控机床不仅控制两点间准确位置,还要控制其移动速度和轨迹;轮廓控制数控机床能够同时控制两轴以上的轴,并具有插补功能,同时对运动的起、终点,速度和轨迹进行精确控制来加工任意形状的曲线和曲面。

2)按执行机构的控制方式分,主要包括开环、半闭环和闭环数控机床。其中,开环数控机床无位置反馈系统,加工精度低;半闭环数控机床带有位置反馈系统,并安装在滚珠丝杠或电机轴上,加工精度较高;闭环数控机床不仅带有位置反馈系统,而且将其安装在运动部件上,加工精度最高。

3)按工艺用途分,主要包括金属切削类、金属成形类和特种加工数控机床及其他类型数控机床。其中,金属切削类数控机床应用最为广泛,种类最多;金属成形类数控机床最近几年发展较快。

4)按数控机床的性能分,主要有高、中、低档三种数控机床。

1.3 数控机床及技术特点

数控机床作为一种先进的自动化机床,不仅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而且还具有广泛的通用性,综合运用了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械结构和精密测量等最新成就和技术,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制造、国防军工产品生产、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其主要特点如下:

1)加工精度高,加工质量稳定、可靠性高;

2)加工过程无需人工干预,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3)当零件发生改变时,只需改变数控程序,即可继续加工,节省生产准备时间,提高生产率;

4)能实现多坐标的联动加工,能加工各种形状复杂的零件,加工范围广;

5)适应性强,适合加工单件和小批量复杂工件;

6)有利于实现机械加工的现代化管理。

2 数控机床及技术的发展概况

数控机床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中国是世界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创新能力不强,基础薄弱,主要以低端产品为主,而制造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机床业的发展。为此,国家于2005年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同时将“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确立为16个科技重大专项之一。通过国家计划支持,在数控关键技术方面取得较大突破,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关键部件的技术水平和质量逐步提高,功能日趋完善,部分零部件的性能指标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发出了高速主轴控制单元、重载导轨、数控回转工作台、A/C轴数控铣头、机械手和刀库装置和数字化量仪等部件和样机,并实现小批量生产规模。

2)中高档数控系统的研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自主研发与国外合作,在中档数控系统研发上取得很大进展。解决了远程数据传输和坐标联动的关键难题,相继又开发了伺服驱动系统,形成了系列化和标准化生产。

3)中高档数控机床研发有了较大的突破,在复合加工、五轴联动、高速加工和数字设计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但与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自主创新能力还不足,创新成分少,吸收和消化能力差。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只是停留在掌握已有国外的先进技术上和提高国产化率上,没有形成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要改变这种局面,不仅借助国外的先进技术作引导,还必须增强消化吸收能力,否则会更加依赖于国外技术。

2)功能部件发展滞后。由于数控机床是由若干功能部件在立柱和床身上进行组装而成。其整体和功能部件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发展的,这些功能部件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数控机床的发展。

3)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不高。进口机床的平均无故障时间约为10,000小时以上,国产为3000-6000小时左右。这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产机床在市场上的占有率。

4)网络化水平和技术较低。目前应用较多的还是NC传输、串口通讯技术和纸带阅读器,而远程故障排除、集成化和网络化水平有限。

5)产品可靠性、服务水平和产品质量等方面不强。国产机床的交货期、服务和质量等方面与国外的著名品牌差距较大,其数控系统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差距也很大。另外,服务体系不完善,快速反应能力和成套技术服务满足不了现在的多元化市场要求。

6)高档数控机床的需求量较大。尤其对高端数控机床的需求量较大,每年大约有60%的固定资产用于购买机床。在“十二五”期间,随着汽车、高铁、航天工业、工程机械等行业投资增速、产业结构调整,对中高端数控机床需求量将继续增大。据分析,到2020年低中高档数控机床之比将达到20:60:20,中高档数控机床年需求量在12万台左右。

7)体系结构不够完善和开放。用户接口不够完善,少数开放功能的产品,只停留在试验和试制阶段。

8)创新环境不完善。我国还未形成有利于企业创新的竞争环境,创新动力和创新意识不强。

3 数控机床及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不仅对传统的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而且成为工业化的象征。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逐渐扩大,对国际民生的重要行业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从目前世界上数控技术及装备的发展趋势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高精度化、高速化、高效性、高可靠性

世界各工业国家从精密到超精密加工,从微米级到亚微米级,再到纳米级发展,以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通过高速化缩短切削时间,来提高生产率,实现高效发展。高的可靠性可以大大降低机床故障率,提高机床寿命。

3.2 开放式、智能化、网络化

开放式数控系统能在一个统一平台上,面向厂家和用户,通过增加、剪切和改变结构对象,实现产品的系列化。智能化主要是对产品质量、驱动性能、编程、人机对话、智能控制、智能诊断等方面实现智能化。网络化是近年来的一大亮点,这一目标的实现可极大满足制造系统和制造企业对信息集成的需求,实现虚拟制造和敏捷制造等。

3.3 五轴联动加工和复合快速加工

采用五轴联动可实现对三维曲面零件的加工,效率高、加工质量好。但价格较高,编程难度较大,从而限制了五轴联动机床的发展。由于当前电主轴的快速发展,使五轴联动的复合主轴头结构大为简化,制造难度和成本降低,促进了五轴联动机床和复合加工机床的迅速发展。我国复合加工机床刚刚起步、国内首台复合加工机床是由沈阳机床集团与德国MAX-MULLER公司合作生产的车铣复合中心。

3.4 环保化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在制造过程中不污染环境,在使用中也不产生二次污染。在这种环境下,装备制造领域对机床提出了无液、无冷却液、无气味的环保要求。欧洲已有10%-15%的加工实行了干切削或准干切削,如德国HUELLER的高速加工中心均采用了干切削技术;美国HARDING的QUEST系列车床;日本原洲公司加工中心采用了液氮冷却技术;日本富士公司的数控车床采用了冷风冷却技术。

3.5 新技术规范和标准的建立

开放式数控系统有更好的适应性、扩展性、通用性和柔性。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等国纷纷开始对开放式体系结构的数控系统新技术规范的研究和制定,这预示着数控技术的又一个新的变革时期的到来。我国在2000年也开始对中国的ONC数控系统的规范进行研究和制定。

4 结束语

我国是制造和生产大国,在世界产业转移中尽量接受前端而不是后端的转移。一方面,要努力掌握世界先进制造核心技术,缩短与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重视数控人才的培养,加大对数控高端科技领域的拓展,加大经济的投入,实现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另一方面,制造业还是我国就业人口最多的行业,可缓解当前就业的压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保障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 林宝,单国栋.我国数控机床市场发展现状和趋势[J].东方企业文化,2010(9):121.

[2] 张玲. 数控加工编程[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1.

[3] 胡俊,王宇晗,吴祖育等.数控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机械工程师,2000(3):5-7.

篇3

(南京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94)

0前言

数控系统是决定机床装备的性能、功能、可靠性和成本的关键因素,而国外对我国仍进行封锁限制,成为制约我国高档数控机床发展的瓶颈。近年“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通过重点扶持,为我国数控技术行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针对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实施了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应用国产数控系统示范工程,提高了国产高档数控装置的市场占有率,但用户仍然对国产数控系统信心不足,我国高档数控机床配套的数控系统一大部分依旧依赖国外产品。

“十三五”是全面完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战略任务的冲刺五年,是落实中央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系列决策部署的关键五年,因此总结过去,做到四个聚焦(聚焦关键、聚焦重大、聚焦长远、聚焦能力),意义重大,时不我待。

1目前国产数控系统存在的问题

通过“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我国机床行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及数控刀具与主机产品配套研发,实现与中高档机床的批量配套。高档数控系统的多通道、多轴联动等关键技术指标已基本达到国际主流系统先进技术水平,但在性能、成套性、可靠性、批量生产稳定性和品牌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测试验证不足

国产数控系统虽有大批量应用,但大都集中在低端市场,中高端市场占有率仍然较低。数控系统软件的可靠性和精度保持性较低,故障率较高,“S”件试切还达不到指标要求,其中一些隐性问题还没有完全暴露出来,特别是软件的鲁棒性问题。为此“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期间已经安排了部分产品的实验验证和示范工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需经过大量和长时间的验证后逐步完善,以此保证数控系统的稳定运行。

1.2功能配置不全

经过前期的攻关,国产数控系统实现了很多功能,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但很多功能是“形似而神不似”。目前国产数控系统的功能满足80%的用户需求,但其余的功能开发难度和工作量较大,同时产品的宜用性不好,与主机融合度不高,针对性不强,一些辅助调试工具不全,特别是系统标准辅助面板上的按键标识大多是固定,不能更改,不利于机床厂进行系统的扩展开发,并且国产数控系统在多轴多通道或者多轴单通道控制功能方面不能实现任意几轴之间的插补加工,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产数控系统的推广。

1.3性能表现不佳

国产数控系统在性能上和主流的进口数控系统还有差距,特别是在高速高精控制方面。伺服驱动和电机的性能比较薄弱,且差距较大,比如伺服的参数自适应控制、电机的高速、高刚度、高精度、高加速度、功率体积比等方面与国外主流产品还存在差距,后续的性能提升难度大,伺服电机的工艺制作水平不高,数字化制造水平低,造成产品一致性差,规格系列不全,成套性不足,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拖了数控系统的后腿。

1.4系统标准不统一

国产数控系统缺乏统一的标准,如总线标准不统一,系统内部通讯协议不统一,不利于工厂实现网络化智能制造,标准不统一致使各个厂家之间的伺服和系统无法混用,调试监控软件互相不兼容,不利于加工企业实现网络化智能制造,也不利于机床制造企业进行机床的网络化批量调试。

2国产数控系统发展趋势

自1952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试验性数控系统以来,数控系统的发展十分迅速,数控系统也由原先的硬连接数控发展成为今天的计算机数控(CNC),目前国产数控系统正在由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向通用型开放式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发展。

2.1信息化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数控机床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加工单元,数控机床和人、数控机床之间的交流都离不开网络。面向制造自动化集成的网络功能数控系统应具有与上层信息管理系统交换信息功能,这些必要的交换信息包括制造加工任务计划,数控系统及底层执行装置的工作状态及故障信息等。同时基于新一代云服务平台的大数据采集、大数据挖掘等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些都离不开高速、可靠地网络信息功能。

2.2智能化

智能化是制造技术发展的一个大方向,随着人工智能在计算机领域的渗透,研制智能数控系统必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例如:研制开放式智能化数控系统,支持温度、振动、RFID等传感器介入的物联网平台;研制基于高级语言的智能化数控系统解释器;研究基于开放式智能化数控系统智能加工技术,如智能化加工路径控制、进给率自适应、故障诊断,监控与设备的自动维护等。

2.3开放化

利用丰富的软硬件资源开发开放式体系结构的新一代数控系统是当今数控系统的趋势之一。开放式体系结构使数控系统具有更好的通用性、柔性、适应性、可扩展性,并可以较容易的实现智能化、信息化。开放式体系结构可以采用通用的计算机技术,使编程、操作以及技术升级和更新变得更加简单,同时可以根据资源进行系统集成,促进数控系统多档次、多品种的开发和广泛应用,缩短开发生产周期。目前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规范、通信规范、配置规范、运行平台、数控系统功能库以及数控系统功能软件开发工具等是当前研究的核心。

3国产数控系统用户需求和技术要求

数控系统和主机及终的端用户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以用户需求为牵引,加强示范应用格为重要。

3.1开展面向智能化控制的高档数控系统扩展模块开发

支持用户自主研发的共性技术或智能化技术通过程序模块(软件)或者通过总线功能模块(硬件)等多种方式与数控系统集成,缩小模块的体积,增强可维修性模块,并且处理好各模块之间的耦合等内部结构问题。开发数控系统的指令域采样数据的分析工具、机床加工过程功率控制、数控机床动态误差补偿与加工过程智能监控技术等功能模块,以满足国产高档数控系统对高性能零件加工工艺的适应性要求。

3.2数控系统与伺服驱动、电机等协同发展

伺服性能与电机性能已经是制约数控系统发展的关键因素,应针对机床需求,注重数控种类、产品规格及性能差距,改善伺服驱动、电机性能,开发伺服系统优化工具,开发广泛适应各种用途的伺服驱动产品和主轴电机。同时也对高精度绝对光栅尺、编码器等关键部件展开开发和应用,使之定位提升,协同发展。

3.3优化编程软件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是采用通用的CAD/CAM编程软件,对特定工件加工的工艺知识考虑不是很多,今后需集成有特定工件的切削工艺知识的专用CAM软件,如在生成刀具轨迹时再考虑到机床的切削力,使生成的加工程序质量得以高度提升,同时随着机器人的使用越来越普及,基于动力学的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广。

3.4支持先进技术集成性开发

加大辅助功能的研发,配置更友善的交互界面以及与主机融合的宏程序,做到可“私人订制”。深入研究二次开发平台(下转第134页)(上接第115页)技术,提高数控系统的开放性,为第三方开展不同层次的二次开发提供方便而完整的移植方案,形成加工处理数据链(CAD/CAM/CAPP/CNC)。

3.5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

在未来进行的数控系统、伺服单元、主轴电机、进给驱动电机、直驱主轴的定子转子、力矩电机、直线电机等在机械接口方面应该形成一种国家标准体系,统一规格,在同一规格下应统一接口尺寸,统一数据接口形式,便于用户进行维修与更换。并需具有与国际技术标准的主流数控系统和自动化控制装置接口的联接能力,注重与第三方应用的互连,完善总线的标准化以及通信协议的标准化。

3.6健全综合配套能力

数控系统的研发生产厂家要成为数控机床的工艺和控制应用专家,研制阶段应充分了解主机的各种性能,提高产品的性能和水平,不断增强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并建立一支优秀的研发队伍、跟踪队伍、维护队伍,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综合配套服务。另外系统厂家还应逐渐提供综合成套技术,使数控系统与驱动系统、主轴电机、进给电机、力矩电机等进行检测试验好后一起成套供应。

3.7建立应用反馈机制,以数据支撑产品持续改进

现代生产管控对数控设备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需要实时监控掌握数控设备的工作状态,记录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大量数据,加强应用过程中的数据统计分析,有计划地安排预防性维修和保养,能够快速诊断解决设备故障,这些方面均需要数控系统厂家进行强力的技术支持。

3.8推广和应用数控机床刀具寿命跟踪管理技术

随着设备增加,刀具数量相应增多,若日常管理不当,刀具寿命跟踪不准确,将造成极大的浪费。通过对刀具信息层的管理,比如刀具全生命数据管理、刀具修磨管理刀具寿命监控等技术手段,可实现机床刀具的数据化使用和维护,将有效缩短出现问题时的排查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4数控系统发展在专项管理中的启示

4.1充分发挥创新平台的作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前期安排了不少创新平台的课题,应充分借鉴“十二五”成果,继续加强开放式数控系统创新平台建设,通过平台确实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健全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的机制和体系,摸索出一套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创新之路。

4.2紧跟市场需求,提升企业自身竞争能力

市场是配置资源的重要因素,企业应紧盯市场发展需求,根据自身特点,利用有限的资源,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不能只停留在共同完成扶持项目的层面,研发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从而引导消费,实现“双赢”提升国产数控系统产业化水平,占得市场先机,从机床制造、人才培养、用户使用等多个角度做工作,以实现机床、系统、用户企业三方共赢,形成系统与机床企业稳定、长效的批量配套产业链,建立市场化互动机制,实现国产数控系统配套应用示范工程,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4.3加强数控系统可靠性,建立数控系统评价体系

可靠性是企业的生命,严格开展数控系统可靠性测试验证(数据采集)工作,要在产品出厂时保证产品出产质量,切不可将机床厂和最终用户作为系统功能的试验验证地,为企业提供一个放心可用的产品,并在应用中对于数控系统做出评价,建立新的数控系统评价体系,保证专项目标的完成。

4.4加快数控机器人发展

篇4

1940年,美国的密执安(即现在的密歇根州)飞机制造公司为了加工飞机叶片轮廓框架,设计了加工轨迹和进行了数据处理,由此产生了早期的数控思想。1952年,Parsons公司和M.I.T(麻省理工学院)合作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三座标数控机床,它的电子元器件是电子管,体积庞大,硬接线电路,这台数控机床的研制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因为它采用了先进的数字控制技术,综合应用了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伺服驱动、精密测量、新型机械结构等多方面的技术成果,是一种新型的机床,开辟了工业生产技术的新纪元。1955年,第一台工业用数控机床由美国Bendix公司生产出来,在此以后,从1960年开始,其他一些工业国家,如德国、日本都陆续开发、生产及使用了数控机床。从1952年至今,NC机床按NC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五代,第一代:1955年NC系统以电子管组成,体积大,功耗大;第二代:1959年NC系统以晶体管组成,广泛采用印刷电路板,跨入了第二代(晶体管);第三代:1965年NC系统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硬件,其特点是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以上三代NC系统,由于其数控功能均由硬件实现,故历史上又称其为“硬线NC”;第四代:1970年NC系统采用小型计算机取代专用计算机,其部分功能由软件实现,它具有价格低,可靠性高和功能多等特点;第五代:1974年NC系统以微处理器为核心,不仅价格进一步降低,体积进一步缩小,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机电一体化成为可能。人们习惯上将第四代、第五代统称为CNC――软件数控。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上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数控技术不断采用计算机、控制理论等领域的最新技术成就,使其朝着运行高速化、加工高精化、功能复合化、控制智能化、体系开放化和交互网络化方向发展,最近30年,CNC性能和功能不断发展,CNC机床向综合自动化方向发展。所以机床数控技术,被认为是现代机械自动化的基础技术。

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通过“六五”期间引进数控技术,“七五”期间组织消化吸收“科技攻关”,我国数控技术和数控产业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数控产业发展迅速,1998年~2004年国产数控机床产量和消费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9.3%和34.9%。尽管如此,进口机床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从2002年开始,中国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机床消费第一大国、机床进口第一大国,2004年中国机床主机消费高达94.6亿美元,国内数控机床制造企业在中高档与大型数控机床的研究开发方面与国外的差距更加明显,在我国,目前不要说系统,就是国内造的质量稍微好一点的数控机床,所用的高精度滚珠丝杠,轴承都是进口的,主要是买日本的,我们自产的滚珠丝杠、轴承在精度、寿命等方面都有或多或少的问题,技术还不够成熟。目前国内的各大机床厂,数控系统大部分是由国外进口,各厂家一般都买日本FANUC、三菱的系统,占80%以上,也有德国西门子的系统,但比较少。德国西门子系统为什么用的少呢?早期,德国系统不太能适合我们的电网,我们的电网稳定性不够,西门子系统的电子伺服模块容易烧坏。日本就不同了,他们的系统就烧不坏。近来西门子系统改进了不少,价格方面还是略高。德国人很不重视中国,所以他们的系统汉语化最近才有,而日本很早就有汉语化版的。由此可以看出国产数控机床特别是中高档数控机床仍然缺乏市场竞争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产数控机床的研究开发深度不够、制造水平依然落后、服务意识与能力欠缺、数控,系统生产应用推广不力及数控人才缺乏等。我们应看清形势,充分认识国产数控机床的不足,努力发展先进技术,加大技术创新与培训服务力度,以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问的差距。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世界一些主要机床厂商引起他们的重视,在2000年,最大的日本机床制造商“马扎克”在中国银川建立了数控机床合资厂,制造水平相当先进,号称“智能化、网络化”工厂并且与世界同步。日本大隈公司在北京也建立了年产1 000台数控机床控股公司,德国的一家企业也在我国上海建立工厂。步入21世纪的今天,随着行业规模不断壮大,国产高档数控机床明显进步,国产中高档数控系统取得重大突破,这些都充分说明,中国数控机床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在数量不断上升的同时,数控机床质量在追赶世界的进程中也在飞速发展。同时,作为数控机床核心技术国产数控系统也在这样的变化中取得了重大突破与进步。

由于国家把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在“十二五”期间加大了该项重大专项投入。我国每年重大专项有效带动本国机床行业增加研发投入达到100亿以上,使国家中央财政投入大幅提升至30亿元。高档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核心技术将是本次资金投入的主要方向,有国家的重点扶持和重视,相信我国在不久的将来数控技术将会步入国际先进行列。

参考文献

[1]中投顾问.2011-2015年中国数控机床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篇5

关键词:龙门式数控机床;发展;研究

引言

面对市场发生的变化、面对用户对技术进步要求的日益迫切形势,开发新型数控产品来替代普通数控产品失去的市场份额已势在必行。分析中国市场形势高档的数控产品因其价格昂贵,目前对于相当多的乡镇企业、私人企业、以及不十分景气的国有企业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对于国外市场,由于我们的技术相对落后、生产经验、生产能力、制造水平都存在较大差距,现在要开发高档产品与国外厂家竞争显然时机很不成熟。而大、中规格的经济型数控机床尽管有关性能指标不及高档机床,但功能类似、且价格低、操作方便使用可靠而受到广大中国用户欢迎。

1.龙门式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龙门式数控机床是当代机械制造业的主流装备,是市场热门商品。世界上工业发达的国家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把该类产品作为战略物质。用于大型螺旋浆空间曲面加工的龙门式五轴联动铣床,曾引发轰动一时的美-日制裁原苏联的“东芝事件”。上世纪末,美国国会因当时我国进口16台用机制造的多轴联动旧机床,而炮制所谓要求制裁中国的考克斯报告。世界上工业发达的国家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龙门式数控机床在中国销售量很大,都为本国开发、制造龙门式数控机床制定了技术创新的环境与机制和数控机床业技术创新战略。其代表性产品所具备先进技术及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龙门式数控机床正快速向高速、高精、复合、智能、环保的方向发展。中国的龙门式数控机床产品处于落后的地位,长期依赖进口。近年来,我国每年进口数控机床的总额中有42%是用于购买龙门式数控机床。我国为发展该类产品通过购买国外产品、合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花费了大量的资金。根据海关统计,2004年我国机床消费94.6亿美元,消费了世界机床产值的五分之一,居世界机床消费的首位,其中进口59.2亿美元,居世界机床进口的第一位,出口5.4亿美元。我国龙门式数控机床产品的发展历程是通过购买国外产品和合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如:北京航天与法国FOREST―LINE公司、北京第一机床厂与德国瓦特利西靠勃公司合作,与日本大隈公司合资等。目前,我国虽然在该类型数控机床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美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发达国家相比,最少有10年左右的差距。

龙门式数控机床的开发及产业化的实施,将具有很好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前景,应用领域为铁路、航空、航天、桥梁、汽车、军工、造船、化工、印刷、建筑、能源、模具、机械、纺织等行业。地处东北老工业基地沈阳的沈阳机床集团是全国最大的机床制造商,对民族工业的振兴肩负历史重任,具有开发此类机床近20年的经验,开发的GMB系列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国家同类产品的空白。

2.国内外研究

(a)为动工作台、动横粱式加工中心;(b)为动工作台,定横粱式加工中心;(c)为定工作台、高架桥式加工中心;(d)为定工作台、动龙门式加工中心

图2.1框架结构图

随着航天、航空、汽车、模具等行业的日益发展,龙门式加工中心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目前龙门式加工中心的种类繁多,各类型产品所适用的行业也不同。行业的不同导致了适用的龙门式加工中心的类型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概念设计阶段必须正确的把握不同类型的龙门式加工中心都适用于哪些行业。

(符号注解:“”代表极好;“+”代表好;“o”代表一般;“-”代表差;“―”代表极差)

根据市场调研及对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分析,龙门式加工中心根据框架结构的不同大体上分为如图2.1所示的4种类型。龙门式加工中心适用的行业大致分为4种:

(1)普通行业;

(2)汽车、模具行业;

(3)航天、航空行业;

(4)船用柴油机、汽轮机行业。

适用情况如表2-1所示。

通过表2-1我们看到一些行业会有多种类型的龙门式加工中心适用于该行业,但怎样确定最适用于该行业的龙门式加工中心变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了解各类型的龙门式加工中心在各性能指标上的优缺点。见表2-2。

对于适用于不同行业的龙门式加工中心在其性能指标上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

(1)普通行业:加工的工件大多数精度要求不高、批量较大。适用的龙门式加工中心应以成本较低、装卸工件方便、易排屑为主。

(2)汽车、模具行业:加工的工件要求精度高、效率高,但大多无复杂曲面。适用的龙门式加工中心应以快移速度高、换刀时间短、装卸工件方便、易排屑为主。

(3)航天、航空行业:加工的工件多以细长和复杂曲面为主,要求连续加工精度高。适用的龙门式加工中心应以加速度高、CNC五轴加工为主。

(4)船用柴油机、汽轮机行业:加工的工件体积大、重量大、高度较高,加工时切削量较大。适用的龙门式加工中心应以刚性高、Z轴行程大或有W轴为主。

结论

大规格高、中档龙门式镗铣加工中心作为通用机床表现为市场需求量多,适应性广。该类机床主要面向于航天、航空、汽车、军工、能源、模具、IT产业等行业的零件加工,以加工黑色和有色金属大中型复杂零件为对象,具有高精度、高柔性、环保型、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特别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精密加工。其性能指标和精度指标均贯彻国家标准。工件在一次装夹后可进行镗、铣、钻、攻丝等多工序加工,配备角度头可进行五面加工。通过样机试制证明:机床的功能、精度均达到了设计的要求。开发此类机床是我厂数控机床一个质的飞跃。

篇6

关键词:数控系统; 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TG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179-001

数控系统是一种利用数字信号对执行机构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动作顺序等实现自动控制的控制系统。从195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第1台实验性数控系统,到现在已走过了半个世纪。数控系统也由当初的电子管式起步,发展到了今天的开放式数控系统。

数控系统确保了数控机床具有高精、高速、高效的功能,可以使装备制造业实现数字化、柔性化和网络化制造。随着我国航空航天、船舶、汽车、电站设备和国防工业等制造业的高速发展,数控机床在装备制造业中的重要性愈来愈明显,中高档数控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以往中高档数控系统基本被国外厂商占领,因此我国中高档数控系统技术必须加快发展。

一、国外数控系统现状

在国际市场,德国、美国、日本等几个国家基本掌控了中高档数控系统。国外的主要数控系统制造商有西门子(Siemens)、发那克(FANUC)、三菱电机(Mitsubishi Electric)、海德汉(HEIDENHAIN)、博世力士乐(Bosch Rexroth)、日本大隈(Okuma)等。

1.纳米插补与控制技术已走向实用阶段

纳米插补将产生的以纳米为单位的指令提供给数字伺服控制器,使数字伺服控制器的位置指令更加平滑,从而提高了加工表面的平滑性。将“纳米插补”应用于所有插补之后,可实现纳米级别的高质量加工。在两年一届的美国芝加哥国际制造技术(机床)展览会(IMTS 2010)上,发那克就展出了30i/31i/32i/35i-MODEL B数控系统。除了伺服控制外,“纳米插补”也可以用于Cs轴轮廓控制;刚性攻螺纹等主轴功能。西门子展出的828D所独有的80bit浮点计算精度,可使插补达到很高的轮廓控制精度,从而获得很好的工件精度。此外,三菱公司的M700V系列的数控系统也可实现纳米级插补。[1]

2.机器人使用广泛

未来机床的功能不仅局限于简单的加工,而且还具有一定自主完成复杂任务的能力。机器人作为数控系统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其技术和产品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搬运、堆垛、喷漆、焊接等岗位,而且延伸到了机床上下料、换刀、切削加工、测量、抛光及装配领域,从传统的减轻劳动强度的繁重工种,发展到IC封装、视觉跟踪及颜色分检等领域,大大提高了数控机床的工作效率。典型的产品有德国的KUKA,FANUC公司的M-1iA、M-2000iA、M-710ic。[2]

3.智能化加工不断扩展

随着计算机领域中人工智能的不断渗透和发展,数控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也得到不断提高。应用自适应控制技术数控系统能够检测到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信息,并自动调整系统中的相关参数,改进系统的运行状态;车间内的加工监测与管理可实时获取数控机床本身的状态信息,分析相关数据,预测机床状态,使相关维护提前,避免事故发生,保证其不稳定工况下生产的安全,减少机床故障率,提高机床利用率。应用先进的伺服控制技术,伺服系统能通过自动识别由切削力导致的振动,产生反向的作用力,消除振动。应用主轴振动控制技术,在主轴嵌入位移传感器,机床可以自动识别当前的切削状态,一旦切削不稳定,机床会自动调整切削参数,保证加工的稳定性。

4.CAD/CAM技术的应用

当前,为了使数控机床操作者更加便利地编制数控加工程序,解决复杂曲面的编程问题,国际数控系统制造商将图形化、集成化的编程系统作为扩展数控系统功能、提高数控系统人机互动性的主要途径。最新的CAD/CAM技术为多轴多任务数控机床加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可以大幅地提高加工效率。ESPRIT、CIMATRON等一些著名CAM软件公司的产品除了具备传统的CAM软件功能模块,还开发了多任务编程、对加工过程的动态仿真等新的功能模块。

二、国内数控系统现状

随着国际学术及产业界对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的日益推进,我国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机床行业也形成了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国产数控系统产业发展迅速,在质与量上都取得了飞跃。

国内数控系统基本占领了低端数控系统市场,在中高档数控系统的研发和应用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机电院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天数控系统有限公司和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等已成功开发了五轴联动的数控系统,分别应用于数控加工中心、数控龙门铣床和数控铣床。近期,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应用华中数控系统,成功开发了CKX5680数控七轴五联动车铣复合加工机床。国内主要数控系统生产基地有华中数控、航天数控、广州数控和上海开通数控等。[3]

国内的数字化交流伺服驱动系统产品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已能满足一般的应用,并能与进口产品竞争,占领了国内的大部分市场。伺服系统和伺服电机生产基地主要有兰州电机厂、华中数控、广州数控、航天数控和开通数控等。

然而,由于我国原有数控系统的封闭性及数控软硬件研究开发的基础较差,技术积累较少,研发队伍的实力较弱,研发的投入力度不够,国产中高档数控系统在性能、功能和可靠性方面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限制了数控系统的发展。为此需要政府、科研院所和制造商共同努力,推进我国中高档数控系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芳喻等.从IMTS 2010展看我国数控系统未来发展之路[J],金属加工,2011第4期:8-11

[2]肖明.从EMO 2009看现代数控系统技术发展[J],机械工程师,2009第4期:13-16

篇7

关键词:数控系统;发展过程;趋势;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TG659 文献标识码: A

现代数控技术的发展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等特点,拥有微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自动检测及控制技术的功能,为了在越来越激烈的全球巿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发达国家均对不同的工业项目投入巨资,以发展自己的数控技术。而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在现代制造业的转型过程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是国家工业和国防工业的重要手段,关系到我国在世界上的战略地位,更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水平。

1、数控技术概念及发展现状

1.1国际数控技术的发展现状

所谓数控技术,是一种集机、电、液、光、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为一体的知识密集型技术,它是制造业实现现代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同时也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必不可少的物质手段。数控技术还是机械加工自动化的基础,是数控机床的核心技术,其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数控机床随着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检测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早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工业发达国家对数控机床的发展高度重视,竞相发展高精、高效、高自动化的数控机床,以加速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1.2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生产的数控机床可以大致分为经济型机床、普及型机床、高档型机床三种类型。经济型机床基本都是开环控制;普及型机床采用半闭环控制技术,分辨率可达到1微米;高档型机床采用闭环控制,同时具有高精度、高速度、复合化,具有各种补偿功能、新控制功能、自动诊断,分辨率可以达到0.1微米,计算机能够代替人进行编程。

自2000年,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国内数控机床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从2003年开始,中国连续7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床消费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数控机床进口国。同时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数控机床生产国。在2010年,世界28个机床生产国的产值超过660亿美元,其中中国、日本、德国位列全球机床生产的前三位,分别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2%、18%和15%。在国内应用的经济型数控机床基本都是国内产品,国内产品不管是从质量上还是从可靠性上都可以满足大部分机床用户的需要。

2、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2.1追求高速高精度控制是数控技术发展永恒的目标

数控机床的应用与发展对数控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高速高精度运动控制成为现代数控系统的关键技术,已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并从理论方法到实际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有效推动了高档数控机床的技术进步,满足了现代航空、汽车以及模具制造业等对零件形状、加工精度、表面质量和加工效率等不断提高的要求,高速高精度数控加工已成为主流切削加工方式。

为达到高速高效加工,如何保证在机床运动平稳的前提下,实现以过渡过程时间最短为目标的最优加减速控制规律,使机床具有满足高速加工要求的加减速特性,是加减速研究的关键问题。加减速控制方法可以归纳为传统加减速法和柔性加减速法:传统加减速法有梯形加减速法和指数加减速法等方法;柔性加减速法有三角函数加减速法、S曲线加减速法和多项式加减速法等。传统的梯形和指数加减速由于存在加速度突变而影响运动平稳性,柔性加减速由于加速度连续,在高速加工中倍受关注。

另外伴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采用高性能CPU、存储器等集成化标准化模块,改善了机床动态、静态特性,提高系统的快速响应能力、提高反馈和控制环节的数据分辨率等,保障了机床的高速高精高效化。

2.2柔性化是提高数控加工效率的有效手段

柔性化分为两方面,数控系统本身的柔性,数控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功能覆盖面大,可裁剪性强,便于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群控系统的柔性,同一群控系统能依据不同生产流程的要求,使物料流和信息流自动进行动态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群控系统的效能。这两方面都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大幅度提到产品的加工效率。

2.3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已占据了数控技术的主导

数控机床发展到今天,软件在其中的作用已越来越显著,然而研发消耗的精力与消耗的成本也越来越高,由于数控系统中的软件大多都是嵌入式软件,与硬件有着紧密关系并且运行在特定的硬件环境中,使得整个数控系统的性能、智能化水平的高低及可靠行的优劣等都是由硬件环境及软件共同决定的,更好的开发与完善软件的性能,也是挺高数控机床品质的重要环节。

2.4环保节能成为新的课题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在机床制造过程中不产生对环境的污染,也要求在机床的使用过程中不产生二次污染。在这种形势下,装备制造领域对机床提出了无冷却液、无液、无气味的环保要求,机床的排屑、除尘等装置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绿色加工工艺愈来愈受到机械制造业的重视。目前在欧洲的大批量机械加工中,已有10%一15%的加工实行了干切削或准干切削。我国在改造自然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与此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国民的生存和我国的发展已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是个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数控行业也正朝着更加高效和环保的方向发展,为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承担起一份应尽的责任。

3、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方向

我国数控机床在过去十几年的发展中进步是巨大的,然而事实上,由于国内数控系统生产企业的起点都很低,导致了企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再加上数控技术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和低价倾销的竞争策略,使国内数控系统生产企业在设计原理、元器件及应用技术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但迫于企业生存的压力,有两方面桎梏束缚了我国数控技术前进的步伐,其一低端产能过剩,另一方面高端产能明显不足。

数控机床的水平、品种和生产能力,直接反映了国家综合实力。在制造业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对于设备组成部件的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包括精密性、表面质量等,尤其是在一些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如航天、通信等。市场技术需求的转变,对数控机床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迫使我国数控机床技术在高速化、复合化、精密化、多轴化等方面取得大的突破,不断增强我国高端数控机床的竞争力,才能牢牢抓住制造业转型中的良好机遇。

提高我国数控机床的竞争力,笔者认为应做好如下三方面:

3.1注重人才培养,提高研发能力。

数控机床行业是具有高技术含量的行业,对于我国高端数控机床竞争力不强的局面,很大程度在于基础研究不够,很多企业只关心制造机床,却没有研发能力。我国现在工程教育的非工程化,使得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工程实践知识较少,创新能力较弱,从技术上就受制于人。

3.2开发核心技术,增强竞争力。

目前很多机床制造企业在遇到市场压力下,首先想到的是降价,而不是去想办法提高产品附加值。过分追求降低成本,造成配套品质下降,恶性价格竞争,企业效益不好,赢利有限,使企业减弱再发展能力。

3.3加大政策扶持,提供专项帮助。

数控技术直接反映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国家政策对于数控机床行业的技术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虽然国家分别在2005年和2011年就数控机床行业发展出台了专项规划,但支持力度仍明显不足,因此,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4、结束语

当今世界各国制造业广泛采用数控技术,以提高制造能力和水平,提高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制造技术是其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只有跟上发展先进数控制造技术的世界潮流,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并以足够的力度予以实施,才能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陈成.实现高速数控加工关键技术的研究.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9.

[2] 邹庆华.数控高效加工理论研究.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0.

篇8

一、数控机床的发展历史

1946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这表明人类创造了可增强和部分代替脑力的劳动的工具。6年后,即在1952年,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了机床上,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研制了第一台数控机床。从此,传统机床产生了质的变化。

二、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我国数控技术起步于1958年,近5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8~1979年,即封闭式发展阶段。由于国外的技术封锁和我国基础条件的限制,数控技术的发展较为缓慢。第二阶段是在国家的“六五”、“七五”期间以及“八五”的前期,即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初步建立起国产化体系阶段。第三阶段是在国家“八五”的后期和“九五”期间,即实施产业化的研究,我国国产数控装备的产业化取得了实质性进步。在“九五”末期,国产数控机床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配国产数控系统(普及型)也达到了10%。目我国数控机床行业所掌握的五轴联动数控技术较成熟,并已有成熟产品走向市场。同时,我国也已进人世界高速数控机床生产国和高精度精密数控机床生产国的行列。在CIMT2003上,中国内地共展出机床700多台,在600多台金属切削机床和近100台金属成形机床展品中,数控机床分别占75%和54%。这既体现了中国机床市场的需求趋势,也反映了中国在数控机床产业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我国占据市场的产品主要集中在经济型产品上,而在中档、高档产品上市场比例仍然很小,与国外一先进产品相比,在可靠性、稳定性、速度和精度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

三、数控系统中的新技术

(一)网络化数控系统平台

1.网络化数控系统平台的基本结构。

(1)系统软件。机床网联可进行远程控制和无人化操作。通过机床联网,可以在任何一台机床上对其他机床机进行编程、设定、操作、运行,不同机床的画面可同时显示在每一台机床的屏幕上。通过开放式的CNC同环球网的连接,车间能够从跟踪到收集机床生产情况等更多的信息。Pro/Engineer北航海尔CAXA等CAD/CAM软件能够依据零件CAD轮廓生成相应的加工轨迹,生成数控代码程序。这些代码通过网络发给机床进行加工。网络数控通过网络将制造单元和控制部件相连,活将制造过程所需要资源(如加工程序、机床、工具、监测监控仪器等)共享。

(2)系统硬件。系统硬件包括组成的各种物理实体。系统硬件对外部的表象和接口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通过设备驱动程序使之与操作系统分隔。系统硬件各部分通过信息管理网络和开放设备及网络互连,传递命令和数据信息,并行完成数控任务。对于数控系统硬件来讲,开放性主要是指其计算机、网络、伺服系统及I/O逻辑控制等单元应该具有统一的标准,以实现互换性。要使其硬件具有互换性,全球所有数控系统制造商都认为应该采取现场总线技术。

2.未来数控技术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一种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人机协同的新型数字化制造模式,它把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引进来,创建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能充分发挥“人的智能”和“及其智能”的分布式人机系统工作模式。车间数字助理(Shop Floor PDA)和新型数控系统构成了这种新型制造模式的两个核心环节。这种专业化的数控PDA可以通过无线局域网和上网,获得车间或单元服务器乃至CAD/CAM技术中心的支持,因而极大地增强了数控系统的功能。

车间数字化是企业制造数字化和信息化的重要基础环节,也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难点。企业排除人的参与,完全依靠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实现制造业数字化和信息化是不现实的。只有通过把当前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引入到制造业中,实现随时随地的信息获取和人机沟通,把人的智能和及其的智能无缝的结合起来,形成以一个人为中心的人机协同的制造模式,将为实现这种崭新的制造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数控机床智能控制技术

1.数控机床智能控制技术的必要性。长期以来,我国的数控系统为传统的封闭式系统结构,CNC只能作为非智能的机床运动控制器。传统CNC系统的这种固定程序控制模式和封闭式体系结构,限制CNC向多变量智能控制发展,已不适应日益复杂的制造过程。因此,对数控技术实行变革势在必行。数控机床的智能控制技术有:神经网络,模糊控制,人工智能控制。

篇9

关键词:数控机床 控制技术

数控机床是机电一体化的典型产品,数控机床控制技术是集计算机及软件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检测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和精密机械等技术为一体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迅猛发展,数控机床在企业普遍应用,对生产线操作人员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一、数控机床的优点与缺点

(一)数控机床的优点

对零件的适应性强,可加工复杂形状的零件表面。在同一台数控机床上,只需更换加工程序,就可适应不同品种及尺寸工件的自动加工,这就为复杂结构的单件、小批量生产以及试制新产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特别是对那些普通机床很难加工或无法加工的精密复杂表面(如螺旋表面),数控机床也能实现自动加工。

加工精度高,加工质量稳定。目前,数控机床控制的刀具和工作台最小移动量(脉冲当量)普遍达到0.0001mm,而且数控系统可自动补偿进给传动链的反向间隙和丝杠螺距误差,使数控机床达到很高的加工精度。此外,数控机床的制造精度高,其自动加工方式避免了生产者的人为操作误差,因此,同一批工件的尺寸一致性好,产品合格率高,加工质量稳定。

生产效率高。由于数控机床结构刚性好,允许进行大切削用量的强力切削,从主轴转速和进给量的变化范围比普通机床大,因此在加工时可选用最佳切削用量,提高了数控机床的切削效率,节省了机动时间。与普通机床相比,数控机床的生产效率可提高2—3倍。

良好的经济效益。使用数控机床进行单件、小批量生产时,可节省划线工时,减少调整、加工和检验时间,节省直接生产费用;同时还能节省工装设计、制造费用;数控机床加工精度高,质量稳定,减少了废品率,使生产成本进一步下降。此外,数控机床还可实现一机多用,所以数控机床虽然价格较高,仍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自动化程度高。数控机床自动化程度高,可大大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操作人员的人数,同时有利于现代化管理,可向更高级的制造系统发展。

(二)数控机床的缺点

数控机床的主要缺点如下:价格较高,设备首次投资大;对操作、维修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加工复杂形状的零件时。手工编程的工作量大。

二、数控机床的种类

数控机床的种类很多,主要分类如下:

按工艺用途分类。按工艺用途,数控机床可分类如下。普通数控机床:这种分类方式与普通机床分类方法一样,铣床、数控锚床、数控钻床、数控磨床、数控齿轮加工机床等。加工中心机床:数控加工中心是在普通数控机床上加装一个刀库和自动换刀装置而构成的数控机床,它可在一次装夹后进行多种工序加工。

按运动方式分类。按运动方式,数控机床可分类如下:点位控制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只控制刀具从要有数控钻床、数控坐标锤床、数控冲剪床等。直线控制数控机床:数控系统除了控制点与点之间的准确位置以外,还要保证两点之间移动的轨迹是一条直线,而且对移动的速度也要进行控制。这类机床主要有简易数控车床、数控销、铣床等。轮廓控制数控机床:数控系统能对两个或两个以上运动坐标的位移及速度进行连续相关的控制,使合成的运动轨迹能满足加工的要求。这类机床主要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等。

按伺服系统的控制方式分类。按伺服系统的控制方式,数控机床可分类如下。开环控制系统的数控机床。闭环控制系统的数控机床。半闭环控制系统的数控机床。

按数控系统的功能水平分类。技功能水平分类,数控系统可分类如下。经济性数控机床。经济性数控机床大多指采用开环控制系统的数控机床价格便宜,适用于自动化程度要求不高的场合。中档数控机床。这类数控机床功能较全,价格适中,应用较广。高档数控机床。这类数控机床功能齐全,价格较贵。

三、数控机床控制技术的发展

机械设备最早的控制装置是手动控制器。目前,继电器—接触器控制仍然是我国机械设备最基本的电气控制形式之一。到了20世纪奶年代至50年代,出现了交磁放大机—电动机控制,这是一种闭环反馈系统,系统的控制精度和快速性都有了提高。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晶体管——晶闸管控制,由晶闸管供电的直流调速系统和交流调速系统不仅调运性能大为改善,而且减少了机械设备和占地面积,耗电少,效率局,完全取代了交磁放大机—电动机控制系统。

在20世纪的60年代出现丁一种能够根据需要方便地改变控制程序,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的自动化装置—顺序控制器。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一种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新型工业控制器——可编程序控制器。这种器件完全能够适应恶劣的工业环境,由于它具备了计算机控制和继电器控制系统两方面的优点,故目前已作为一种标准化通用设备普通应用于工业控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控机床的应用日益广泛,井进一步推动了数控系统的发展,产生了自动编程系统、计算机数控系统、计算机群控系统和天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一体化是机械制造一体化的高级阶段,可实现产品从设计到制造的全部自动化。

综上所述,机械设备控制技术的产生,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各种技术相互渗透的结果。它代表了正在形成中的新一代的生产技术,已显示出并将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威力。

四、数控机床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篇10

关键词:数控机床 控制技术

数控机床是机电一体化的典型产品,数控机床控制技术是集计算机及软件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检测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和精密机械等技术为一体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迅猛发展,数控机床在企业普遍应用,对生产线操作人员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一、数控机床的优点与缺点

(一)数控机床的优点

对零件的适应性强,可加工复杂形状的零件表面。在同一台数控机床上,只需更换加工程序,就可适应不同品种及尺寸工件的自动加工,这就为复杂结构的单件、小批量生产以及试制新产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特别是对那些普通机床很难加工或无法加工的精密复杂表面(如螺旋表面),数控机床也能实现自动加工。

加工精度高,加工质量稳定。目前,数控机床控制的刀具和工作台最小移动量(脉冲当量)普遍达到0.0001mm,而且数控系统可自动补偿进给传动链的反向间隙和丝杠螺距误差,使数控机床达到很高的加工精度。此外,数控机床的制造精度高,其自动加工方式避免了生产者的人为操作误差,因此,同一批工件的尺寸一致性好,产品合格率高,加工质量稳定。

生产效率高。由于数控机床结构刚性好,允许进行大切削用量的强力切削,从主轴转速和进给量的变化范围比普通机床大,因此在加工时可选用最佳切削用量,提高了数控机床的切削效率,节省了机动时间。与普通机床相比,数控机床的生产效率可提高2—3倍。

良好的经济效益。使用数控机床进行单件、小批量生产时,可节省划线工时,减少调整、加工和检验时间,节省直接生产费用;同时还能节省工装设计、制造费用;数控机床加工精度高,质量稳定,减少了废品率,使生产成本进一步下降。此外,数控机床还可实现一机多用,所以数控机床虽然价格较高,仍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自动化程度高。数控机床自动化程度高,可大大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操作人员的人数,同时有利于现代化管理,可向更高级的制造系统发展。

(二)数控机床的缺点

数控机床的主要缺点如下:价格较高,设备首次投资大;对操作、维修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加工复杂形状的零件时。手工编程的工作量大。

二、数控机床的种类

数控机床的种类很多,主要分类如下:

按工艺用途分类。按工艺用途,数控机床可分类如下。普通数控机床:这种分类方式与普通机床分类方法一样,铣床、数控锚床、数控钻床、数控磨床、数控齿轮加工机床等。加工中心机床:数控加工中心是在普通数控机床上加装一个刀库和自动换刀装置而构成的数控机床,它可在一次装夹后进行多种工序加工。

按运动方式分类。按运动方式,数控机床可分类如下:点位控制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只控制刀具从要有数控钻床、数控坐标锤床、数控冲剪床等。直线控制数控机床:数控系统除了控制点与点之间的准确位置以外,还要保证两点之间移动的轨迹是一条直线,而且对移动的速度也要进行控制。这类机床主要有简易数控车床、数控销、铣床等。轮廓控制数控机床:数控系统能对两个或两个以上运动坐标的位移及速度进行连续相关的控制,使合成的运动轨迹能满足加工的要求。这类机床主要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等。 

 

按伺服系统的控制方式分类。按伺服系统的控制方式,数控机床可分类如下。开环控制系统的数控机床。闭环控制系统的数控机床。半闭环控制系统的数控机床。

按数控系统的功能水平分类。技功能水平分类,数控系统可分类如下。经济性数控机床。经济性数控机床大多指采用开环控制系统的数控机床价格便宜,适用于自动化程度要求不高的场合。中档数控机床。这类数控机床功能较全,价格适中,应用较广。高档数控机床。这类数控机床功能齐全,价格较贵。

     三、数控机床控制技术的发展

机械设备最早的控制装置是手动控制器。目前,继电器—接触器控制仍然是我国机械设备最基本的电气控制形式之一。到了20世纪奶年代至50年代,出现了交磁放大机—电动机控制,这是一种闭环反馈系统,系统的控制精度和快速性都有了提高。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晶体管——晶闸管控制,由晶闸管供电的直流调速系统和交流调速系统不仅调运性能大为改善,而且减少了机械设备和占地面积,耗电少,效率局,完全取代了交磁放大机—电动机控制系统。

在20世纪的60年代出现丁一种能够根据需要方便地改变控制程序,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的自动化装置—顺序控制器。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一种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新型工业控制器——可编程序控制器。这种器件完全能够适应恶劣的工业环境,由于它具备了计算机控制和继电器控制系统两方面的优点,故目前已作为一种标准化通用设备普通应用于工业控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控机床的应用日益广泛,井进一步推动了数控系统的发展,产生了自动编程系统、计算机数控系统、计算机群控系统和天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一体化是机械制造一体化的高级阶段,可实现产品从设计到制造的全部自动化。

综上所述,机械设备控制技术的产生,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各种技术相互渗透的结果。它代表了正在形成中的新一代的生产技术,已显示出并将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威力。

四、数控机床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篇11

关键词:数控机床控制技术

数控机床是机电一体化的典型产品,数控机床控制技术是集计算机及软件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检测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和精密机械等技术为一体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迅猛发展,数控机床在企业普遍应用,对生产线操作人员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一、数控机床的优点与缺点

(一)数控机床的优点

对零件的适应性强,可加工复杂形状的零件表面。在同一台数控机床上,只需更换加工程序,就可适应不同品种及尺寸工件的自动加工,这就为复杂结构的单件、小批量生产以及试制新产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特别是对那些普通机床很难加工或无法加工的精密复杂表面(如螺旋表面),数控机床也能实现自动加工。

加工精度高,加工质量稳定。目前,数控机床控制的刀具和工作台最小移动量(脉冲当量)普遍达到0.0001mm,而且数控系统可自动补偿进给传动链的反向间隙和丝杠螺距误差,使数控机床达到很高的加工精度。此外,数控机床的制造精度高,其自动加工方式避免了生产者的人为操作误差,因此,同一批工件的尺寸一致性好,产品合格率高,加工质量稳定。

生产效率高。由于数控机床结构刚性好,允许进行大切削用量的强力切削,从主轴转速和进给量的变化范围比普通机床大,因此在加工时可选用最佳切削用量,提高了数控机床的切削效率,节省了机动时间。与普通机床相比,数控机床的生产效率可提高2—3倍。

良好的经济效益。使用数控机床进行单件、小批量生产时,可节省划线工时,减少调整、加工和检验时间,节省直接生产费用;同时还能节省工装设计、制造费用;数控机床加工精度高,质量稳定,减少了废品率,使生产成本进一步下降。此外,数控机床还可实现一机多用,所以数控机床虽然价格较高,仍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自动化程度高。数控机床自动化程度高,可大大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操作人员的人数,同时有利于现代化管理,可向更高级的制造系统发展。

(二)数控机床的缺点

数控机床的主要缺点如下:价格较高,设备首次投资大;对操作、维修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加工复杂形状的零件时。手工编程的工作量大。

二、数控机床的种类

数控机床的种类很多,主要分类如下:

按工艺用途分类。按工艺用途,数控机床可分类如下。普通数控机床:这种分类方式与普通机床分类方法一样,铣床、数控锚床、数控钻床、数控磨床、数控齿轮加工机床等。加工中心机床:数控加工中心是在普通数控机床上加装一个刀库和自动换刀装置而构成的数控机床,它可在一次装夹后进行多种工序加工。

按运动方式分类。按运动方式,数控机床可分类如下:点位控制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只控制刀具从要有数控钻床、数控坐标锤床、数控冲剪床等。直线控制数控机床:数控系统除了控制点与点之间的准确位置以外,还要保证两点之间移动的轨迹是一条直线,而且对移动的速度也要进行控制。这类机床主要有简易数控车床、数控销、铣床等。轮廓控制数控机床:数控系统能对两个或两个以上运动坐标的位移及速度进行连续相关的控制,使合成的运动轨迹能满足加工的要求。这类机床主要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等。

按伺服系统的控制方式分类。按伺服系统的控制方式,数控机床可分类如下。开环控制系统的数控机床。闭环控制系统的数控机床。半闭环控制系统的数控机床。

按数控系统的功能水平分类。技功能水平分类,数控系统可分类如下。经济性数控机床。经济性数控机床大多指采用开环控制系统的数控机床价格便宜,适用于自动化程度要求不高的场合。中档数控机床。这类数控机床功能较全,价格适中,应用较广。高档数控机床。这类数控机床功能齐全,价格较贵。

三、数控机床控制技术的发展

机械设备最早的控制装置是手动控制器。目前,继电器—接触器控制仍然是我国机械设备最基本的电气控制形式之一。到了20世纪奶年代至50年代,出现了交磁放大机—电动机控制,这是一种闭环反馈系统,系统的控制精度和快速性都有了提高。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晶体管——晶闸管控制,由晶闸管供电的直流调速系统和交流调速系统不仅调运性能大为改善,而且减少了机械设备和占地面积,耗电少,效率局,完全取代了交磁放大机—电动机控制系统。

在20世纪的60年代出现丁一种能够根据需要方便地改变控制程序,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的自动化装置—顺序控制器。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一种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新型工业控制器——可编程序控制器。这种器件完全能够适应恶劣的工业环境,由于它具备了计算机控制和继电器控制系统两方面的优点,故目前已作为一种标准化通用设备普通应用于工业控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控机床的应用日益广泛,井进一步推动了数控系统的发展,产生了自动编程系统、计算机数控系统、计算机群控系统和天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一体化是机械制造一体化的高级阶段,可实现产品从设计到制造的全部自动化。

综上所述,机械设备控制技术的产生,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各种技术相互渗透的结果。它代表了正在形成中的新一代的生产技术,已显示出并将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威力。

篇12

关键词:fanuc 机器人 程序编写 系统6 系统15

中图分类号:T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a)-0002-02

Fanuc机器人在1974年被生产出以后,fanuc公司在技术的领域不断的寻求发展,不断的拓宽fanuc机器人在数控领域的广泛应用,譬如在弧焊、点焊、喷漆、涂胶和搬运等领域实现fanuc机器人代替机器手进行数控操作。逐渐实现了机器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本文将针对fanuc机器人的发展过程,fanuc系统6机器人和fanuc系统15机器人进行对比,以观测fanuc机器人的发展与进步。

1 fanuc机器人的发展过程

Fanuc机器人先后经历了多次的变革,系统从1979年的数控系统6发展到现在的数控系统15,数控系统16以及数控系统18等。

在1979年fanuc机器人率先实现了系统6的数控机床系统,它主要应用于数控的铣床和加工。它在实现一般功能的基础上,也创建了一部分高级的数控机床控制功能,是属于中档的数控机床系统,就是CNC系统。在这个中档CNC系统当中,可以实现用户自己编写和制作的特有变量型子程序以及宏程序。在硬件上,也大量的采用集成电路的大规模的应用和大容量磁泡存储器的覆盖。

随后,在第二年,fanuc机器人又迎来了一次系统变革,在原有中档系统的基础上,fanuc公司将系统拓宽到低档和高档两个区域,研制除了低档数控系统3以及高档数控系统9。低档数控系统3可以广泛应用在小型的机床,因其成本低,体积小等优点促使市场上对于机电一体化系统需求得到满足。而高档数控系统9则是在原有中档数控系统6的基础上对系统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可变的软件型数控机床更高级系统的应运而生。因其系统具有的可变性,可以促使高档数控系统9在不同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譬如航空部件等的加工。

其后,在1984年,fanuc机器人又迎来了新型的分布式数控机床系统10、11和12。它们其发展方向是针对于中型或大型的系统的应用,其以元件数量的最少化实现效果最好的实现化为目标。这次变革,主要在硬件上做了改进,大量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32位的CPU以及磁泡存储器都促使元件的数量比以往的fanuc机器人数控机床系统再减少30%。引入了PLC可编程控制的梯形图语言和PASCAL语言在分布式数控机床系统中的应用。此外,分布式数控机床系统健全和丰富了宏功能。

随后,紧接着的一年,fanuc公司在小型机床市场上又推出了fanuc机器人数控机床系统0,它在手动编程中创建了现场编程示教盒TP,使手动编程功能不再繁杂。它因为其功能的强大和价格的低廉,体积的小巧被广泛的应用,即便是在现在,它也依旧是主流的应用数控机床系统。

在1987年,fanuc机器人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研制开发的高级数控机床系统15,它是一个人工智能控制与数控机床控制和生产物料控制三位一体的综合型数控系统。将数字化运用到了伺服单元、主轴单元促使加工是的高精度和高效率,同时还增加了MAP通讯自动协议以及窗口功能等。

Fanuc公司没有因为系统15的研发而停止脚步,他们仍是在不断的进行着fanuc机器人的研发,到目前为止,市面上就有将近40多种的不同系统,不同应用的fanuc机器人被使用。

2 fanuc机器人数控机床系统6与数控机床系统15

2.1 fanuc机器人数控机床系统6

由上面的论述可以知道系统6是中档的数控机床系统,它在实现一般功能的基础上,也创建了一部分高级的数控机床控制功能,是属于中档的数控机床系统。在数控机床系统6中的控制功能中的控制轴主要包括x,y,z三轴主城,通过三轴两轴的联动来实现直线以及圆弧,螺旋线等的插补。Fanuc机器人数控机床系统6与其他的数控机床系统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都是通过零件程序的输入到译码,再到数据处理,插补运算和伺服输出等工作环节。在系统6当中采用的编程语言是FAPT语言,通过电脑进行编译和计算,然后自动输出到数控纸带上。

对于fanuc机器人数控机床系统6的编程研究,应该从手动编程进行研究。因其系统6的时代性,它的手动编程是停留在图纸绘制、计算工具计算等方式来规划fanuc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在系统6中程序包括主程序和子程序,主程序与子程序通过转移进行指示fanuc机器人的运动。其中,子程序可以通过M98代码来调用子程序,这种方式被称作为嵌套,而系统6只能做到两次嵌套。在程序当中,其主要是通过具有多条指令的程序段组成,是一个指令单位。程序段再往下分,则是由字符构成的,字符根据一定的规定格式进行编写。通过对于坐标轴x,y,z的联动性能实现坐标轴的直线运动和圆弧运动以实现其工作作用,主要是通过其动作指令的联动性能实现fanuc工作的目的。

2.2 fanuc机器人数控机床系统15

由上面的论述可以知道系统15是属于人工智能的数控机床系统。它是一个人工智能控制与数控机床控制和生产物料控制三位一体的综合型数控系统。将数字化运用到了伺服单元、主轴单元促使加工是的高精度和高效率,同时还增加了MAP通讯自动协议以及窗口功能等。

Fanuc机器人的编程方式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个是手动编程,一个是自动编程。手动编程主要是通过TP示教盒实现现场编程的,而自动编程也称作离线编程,是通过计算机上的fanuc编程软件实现自动编程的一种方式。其中系统软件根据实现功能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Handling Tool(搬运)、Laser Tool(激光焊接切割)、Art Tool(弧焊)、Spot Tool(点焊)等。其中手动编写的TP主要用于现场的实际操作,通过移动fanuc机器人来检查fanuc的工作状态,运行情况,以及编写程序让fanuc及时运行来测试程序的准确性等。TP也并不是全部的进行手动编写,它也是自动编程的一种方式,不过主要是针对于随时对fanuc进行检测和试运行,所以也是作为传统手动编程的一个进化。

在编程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对fanuc发送运动指令,从而促使其运动,实现工作。运动指令大致可以分为三种,Joint是关节运动指令;Linear是直线运动指令;Circular是圆弧运动指令。Joint主要是指定fanuc在指定的两个点之间进行任意的运动;Linear主要是指定fanuc在指定的两个点之间进行直线运动;Circular主要是指定fanuc在制定的三个点之间进行圆弧运动。

在系统15当中对于各个指令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划和确定,不同于系统6的设计。系统6只是通过坐标轴的联动性能指导fanuc机器人进行运动的指令。而系统15在fanuc机器人进行运动指令的基础上,对于其工作指令例如Spot Tool(点焊)等的指令都可以通过编程就得到实现,而不需要设计联动性能来指导fanuc的运动。这种编程的变化,不但可以有效的节省人力,还能够使fanuc机器人的操作功能性得到广泛的提高。不仅如此,系统6主要是建立一个工具性的坐标系,便于对fanuc机器人进行运动指导,而系统15不但在工作性坐标系的基础上加入例如TCP点外,还建立了用户坐标系,以通过程序去记录位置的信息。而TP示教盒的应用也是系统15与系统6相比最显著的优势,它不需要进行手绘图,计算等,只需要将相应的数据信息和指令输入到TP中就可以实现及时的对于fanuc机器人的操作。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3 结语

通过对本文的论述,可以清楚fanuc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从1979年的中档数控机床系统6在世界数控领域的出现再到人工智能数控系统15在国际市场上的广泛应用,fanuc机器人在进行着不断的发展。它不断的完善着自身的功能,以实现fanuc机器人自主进行数控操作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 王德生.世界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动态[J].竞争情报,2013(1).

篇13

关键词:数控技术;高速切削;五轴联动;智能化

引言

数控技术英文简称CNC,它是通过计算机以及数字化技术来实现对机床运转的有效控制,以确保研发出一种加工过程智能化、自动化的制造技术。数控技术集信息处理、自动控制、微电子、自动检测、计算机等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具备高效率、高精度、柔性自动化等优势。数控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数控机床上。当前利用数控机床可以加工出非常复杂的零件,而且加工出的零件精度高、质量稳定。并且由于数控机床进行的是自动化生产,这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也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因此当今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在努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以期能进一步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1国内数控技术发展现状

如今,随着我国技术创新的不断推进,我国对数控系统、数控主机、伺服驱动、专机及其配套件等基础技术已经基本上掌握,并且创立了一批从事数控开发和生产制造的企业,建立了许多从事数控技术研究的研究机构,而且在许多大中院校开办了数控专业,为社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数控专业人才,对于推动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在数控领域我国部分企业已经初具规模,如航天数控、沈阳数控、广州数控、华中数控等,上述企业所生产的数控系统具备普及型、经济型、实效性等特点。同时我国研发的数控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对比以前,已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产品目前在国内已逐步得到用户认可,并且有些已在国内站稳了脚跟,不少还出口到了国外,当然只能是出口到一些欠发达地区和国家,但这依然说明我国的数控技术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下面介绍一些近些年来,我国相关企业生产的一些较具特色的高品质数控产品:(1)华中数控研发出的华中“世纪星”数控系统要远远超过国外普及型数控系统,尤其是在功能和配置方面。同时,该企业生产的三维图形显示、大容量程序内存、开放体系结构、动态仿真、网络功能、TET彩色薄形显示器、多轴联动、双向螺距补偿等配置方面所具备的水平均达到了国外高档系统的水平。而且华中数控的数控系统要比国外同类型的便宜很多,比如其五轴CNC单价要比同类型西方生产的单价便宜四分之一。(2)广州数控研发出的GSK983M系统属于中高档数控系统,其能够实现5轴4联动,最高加工精度达1um,移动速度可以达到24m/min,可实现高精度高速度闭环加工。同时GSK983M系统还能够实现12种固定循环,坐标旋转,空间螺旋线插补等等功能。这种数控系统还可实现DNC加工,并具备相关参数和程序的传输功能,实现了对对机床的调整和加工程序的备份。这套数控系统还具有加工稳定性高的特点,其已被国内绝大多数机床厂家认可。(3)武汉重型机床厂研发出的重型七轴五联动车铣复合机床,最大加工直径8000mm,最大加工高度2000mm,最大承重100t。其还具备在线测量、五轴联动车铣复合加工等功能。这台机床是我国首台自行研制的大型螺旋桨数控五轴联动加工机床,其已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当它加工螺旋桨时,一次装夹,就能完成所有工序的加工。

2我国数控技术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发现,虽然我国数控技术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高精尖数控技术方面,差距更加明显。总的来说,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水平与国外相比的话至少落后10年。具体问题如下:2.1技术创新力度不够,技术消化吸收不良如今,我国数控技术还在照抄国外的发展模式,大部分内容缺乏创新,而且对国外的技术依赖性很强,很多方面只能模仿、改进,一旦出现问题很多时候不能自己解决,必须要请别国的专家来解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总的来说没有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当前我国把引进国外先进的数控技术作为发展我国数控技术的一条捷径,虽然目前引进了很多国外的先进数控装备,但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数控技术的水平,就必须要对别人的技术进行充分研究,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消化吸收别人技术,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但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很多情况下为了追求效率,只能是在没有充分消化的情况下求发展,结果是生产出的产品技术含量较低、质量不高、稳定性差。最终结果是:没有强大的技术根基,最后只能越来越依赖国外的技术。2.2技术创新环境不完善任何事物的出现都离不开环境,技术创新也一样。目前我国还未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发展的技术创新环境。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经济发展还没有充分的市场化,市场机制不完善,一些结构性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彻底解决,企业发展往往面临法制不健全、竞争不平等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我国相关企业也面临国外同行的巨大压力。所以种种原因最后使得很多企业为了能生存,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牺牲掉技术创新机制。而且大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长时间处于停滞状态,因此无法获得更好的技术成果。2.3数控系统稳定性可、靠性有待提高通常情况下,一般会选择平均无故障时间来衡量数控技术的可靠性。国外数控技术平均无故障时间一般超过了10000h以上,而国内数控技术一般在3000~6000小时,由此可见我国数控系统在可靠性上与国外的相比差距也很大。2.4机床数控化率低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拥有机床量最多的国家(统计发现接近300万台),但是机床数控化率只有1.9%左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20%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例如日本不到80万台的数控机床,其数控化率却达到了20%。数控率低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制造业面临的很突出的问题。2.5数控体系开放力度不够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生产的数控产品开放力度不够,用户接口不完善,虽然部分产品具有开放功能,但是无法形成真正的开放式系统。使用这些产品时,用户无法根据自己经验来进行操作,从而导致对数控技术的创新无法有效的进行。

3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3.1向高精度、高速度方向发展数控技术日后发展的基本方向是高速切削加工技术,因为高速切削加工可以在改善工件加工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发现如果将切削速度提高10倍,将会使其进给速度提高20倍,达到超过了传统的切削,会诱发切削机理的改变,从而使金属切削单位功率提升30%~40%,刀具寿命提高了70%,但是切削力会下降30%。该过程还会导致留在工件上的切削温度不升反降,切削热大幅度降低,切削振动消失。但要实现高速切削加工,机床上面相关的一些功能部件也必须要达到一定要求,比如:工作台最高进给速度应该控制在40~60m/min,主轴转速最好控制在12000~40000r/min,此外主轴还要求要稳定性好,刚度好,冷却效果好。随着今后制造业对产品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实现高精度的加工也是数控机床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数控机床高精度加工中,美国拥有者最好的加工水平,其不仅推动了中小型精密机床的发展,而且在大型精密机床的发展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些装备的出现使得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越来越高。近些年来,我国一直在研发超精密机床,例如北京机床研究成功研发了JCS-031型超精密铣床、JCS-027型超精密车床和JCS-035型数控超精密车床等。3.2向五轴联动加工发展五轴联动加工是未来数控技术的发展方向。因为现已证明如果对拥有三维曲面的复杂零件选择5轴联动进行加工,不仅能够使加工后的工件符合使用要求,而且还能提高生产效率。总的来说,5轴联动的数控机床的生产效率与2台3轴联动数控机床的生产效率相当,尤其是选择立方氮化硼制成的铣刀进行零件切割和加工时,5轴联动加工所获得的经济效益要高于3轴联动加工。但是由于5轴联动数控机床的主机结构、数控系统等极为复杂,从而使其购买价格明显高于3轴联动数控机床,再加上对5轴联动的数控系统具有较大的编程难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5轴联动数控机床的发展。如今,我国数控技术的软、硬件系统得到了有效的改进,这使得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制造难度和成本大幅度降低了,这促进了5轴联动数控机床的发展。因此5轴联动数控机床是未来数控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3.3向开放式、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智能化一定是21世纪数控装备的主要特点之一,也一定是我国在数控技术方面重点发展的领域。具体来说,智能化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提供加工品质和加工效率时的智能化,例如工艺参数自动生成、加工过程自适应控制需要智能化;(2)提高连接方便及驱动性能时的智能化,例如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前馈控制、自动选定模型、自动识别负载时等均需用到智能化;(3)在简化操作、简化编程方面时的智能化,例如智能化的人机界面、智能化的自动编程等。目前世界大部分国家开始对开放式数控系统进行研发,主要是由于开放式数控系统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数控系统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封闭性缺陷,开放化的数控系统逐渐成为数控技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这里所提及的开放式数控系统主要是指各个系统的运行能够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并借助增加、改变或剪裁结构对象,来使产品系统化。与此同时,其还能够把用户的技术诀窍和特殊应用集成到数控系统之中,从而有效的实现不同档次、不同品种的开放式数控系统,推动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网络化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数控装备。数控装备的网络化可以更好的满足制造系统、生产线、制造企业的发展需求,同时为虚拟企业、敏捷制造、全球制造等提供全新的基础单元。3.4向柔性化方向发展数控系统的柔性化也是今后数控技术的发展方向,其发展方向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多功能机床。目前数控机床在加工零件的过程中,存在着对时间的大量浪费的问题,比如说在工件搬运、上下料、安装调整、换刀上会浪费大量时间。为了尽可能的利用好时间,人类尝试将各种功能的加工环节整合到同一台机床上,这样的加工过程中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节省时间,提高加工效率。目前多功能机床发展速度很快,这种机床可以在今后实现数控加工的柔性化。(2)模块化设计。今后数控系统会逐渐朝着模块化的方向发展,由于借助模块化设计具有可裁剪性强,功能覆盖面大等功能,而且可以更好的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因此今后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数控系统可以有效的实现加工过程的柔性化。(3)群控系统。由于同一群控系统可以根据其生产过程中的不同,而使信息流和物料流进行自动动态的调整,从而能实现制造过程的柔性化。3.5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虽然当前人类工业高速发展,但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在近些年来越来越突出。所以使得目前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制造业对环境的污染可以说是相当突出,并且数控加工在制造业中是最重要的一环,所以今后就要求数控加工要越来越环保。在这种情况下,装备制造行业对数控机床提出了无液、无冷却液、无气味的环保要求。这样一来使机床的除尘、排屑等设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数控机床今后的发展方向会朝着越来越环保的方向发展。

4小结

本文对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现状给予了系统的介绍。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已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要跟上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尤其是能制造出有自己特色的高品质数控装备,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个国家强不强大,关键在于实体经济,而实体经济的强大又取决于制造业发不发达,而数控技术是衡量制造业发不发达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所以今后我国要想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国,就必须要大力发展与数控技术。

参考文献:

[1]陈成.实现高速数控加工关键技术的研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7,9(04):146-148.

[2]邹庆华.数控高效加工理论研究[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0,14(01):167-169.

篇14

一、数控机床的优点与缺点

(一)数控机床的优点

对零件的适应性强,可加工复杂形状的零件表面。在同一台数控机床上,只需更换加工程序,就可适应不同品种及尺寸工件的自动加工,这就为复杂结构的单件、小批量生产以及试制新产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特别是对那些普通机床很难加工或无法加工的精密复杂表面(如螺旋表面),数控机床也能实现自动加工。

加工精度高,加工质量稳定。目前,数控机床控制的刀具和工作台最小移动量(脉冲当量)普遍达到0.0001mm,而且数控系统可自动补偿进给传动链的反向间隙和丝杠螺距误差,使数控机床达到很高的加工精度。此外,数控机床的制造精度高,其自动加工方式避免了生产者的人为操作误差,因此,同一批工件的尺寸一致性好,产品合格率高,加工质量稳定。

生产效率高。由于数控机床结构刚性好,允许进行大切削用量的强力切削,从主轴转速和进给量的变化范围比普通机床大,因此在加工时可选用最佳切削用量,提高了数控机床的切削效率,节省了机动时间。与普通机床相比,数控机床的生产效率可提高2—3倍。

良好的经济效益。使用数控机床进行单件、小批量生产时,可节省划线工时,减少调整、加工和检验时间,节省直接生产费用;同时还能节省工装设计、制造费用;数控机床加工精度高,质量稳定,减少了废品率,使生产成本进一步下降。此外,数控机床还可实现一机多用,所以数控机床虽然价格较高,仍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自动化程度高。数控机床自动化程度高,可大大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操作人员的人数,同时有利于现代化管理,可向更高级的制造系统发展。

(二)数控机床的缺点

数控机床的主要缺点如下:价格较高,设备首次投资大;对操作、维修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加工复杂形状的零件时。手工编程的工作量大。

二、数控机床的种类

数控机床的种类很多,主要分类如下:

按工艺用途分类。按工艺用途,数控机床可分类如下。普通数控机床:这种分类方式与普通机床分类方法一样,铣床、数控锚床、数控钻床、数控磨床、数控齿轮加工机床等。加工中心机床:数控加工中心是在普通数控机床上加装一个刀库和自动换刀装置而构成的数控机床,它可在一次装夹后进行多种工序加工。

按运动方式分类。按运动方式,数控机床可分类如下:点位控制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只控制刀具从要有数控钻床、数控坐标锤床、数控冲剪床等。直线控制数控机床:数控系统除了控制点与点之间的准确位置以外,还要保证两点之间移动的轨迹是一条直线,而且对移动的速度也要进行控制。这类机床主要有简易数控车床、数控销、铣床等。轮廓控制数控机床:数控系统能对两个或两个以上运动坐标的位移及速度进行连续相关的控制,使合成的运动轨迹能满足加工的要求。这类机床主要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等。

按伺服系统的控制方式分类。按伺服系统的控制方式,数控机床可分类如下。开环控制系统的数控机床。闭环控制系统的数控机床。半闭环控制系统的数控机床。

按数控系统的功能水平分类。技功能水平分类,数控系统可分类如下。经济性数控机床。经济性数控机床大多指采用开环控制系统的数控机床价格便宜,适用于自动化程度要求不高的场合。中档数控机床。这类数控机床功能较全,价格适中,应用较广。高档数控机床。这类数控机床功能齐全,价格较贵。

三、数控机床控制技术的发展

机械设备最早的控制装置是手动控制器。目前,继电器—接触器控制仍然是我国机械设备最基本的电气控制形式之一。到了20世纪奶年代至50年代,出现了交磁放大机—电动机控制,这是一种闭环反馈系统,系统的控制精度和快速性都有了提高。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晶体管——晶闸管控制,由晶闸管供电的直流调速系统和交流调速系统不仅调运性能大为改善,而且减少了机械设备和占地面积,耗电少,效率局,完全取代了交磁放大机—电动机控制系统。

在20世纪的60年代出现丁一种能够根据需要方便地改变控制程序,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的自动化装置—顺序控制器。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一种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新型工业控制器——可编程序控制器。这种器件完全能够适应恶劣的工业环境,由于它具备了计算机控制和继电器控制系统两方面的优点,故目前已作为一种标准化通用设备普通应用于工业控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控机床的应用日益广泛,井进一步推动了数控系统的发展,产生了自动编程系统、计算机数控系统、计算机群控系统和天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一体化是机械制造一体化的高级阶段,可实现产品从设计到制造的全部自动化。

综上所述,机械设备控制技术的产生,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各种技术相互渗透的结果。它代表了正在形成中的新一代的生产技术,已显示出并将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