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2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多元智能理论教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针对传统智能理论,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智力并非像传统智力定义所说的那样是以语言、数理或逻辑推理等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智力,而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力。人除了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两种基本智力以外,还有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内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等。他认为,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了个体之间的智力差异。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教学时,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特点,采用适宜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多元智力优势,挖掘其多元智力潜力,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突破传统的观念,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实施多元化教学。
1 重新树立观念
1.1 智力观。传统的智力理论将智力解释为一种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因而教学的重点则被定位于追求优异的成绩。当职业学校的高分学生毕业分配到工作岗位上时,用人单位却多不满意。多元智能理论拓展了我们的“智力观”,学业智力与实践智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最主要的就是反应在日常生活中。高水平的学业智力只能是在学校中成绩出众,而成功的实践性智力可以产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好办法。该种智力所具备的知识,是存在于个人头脑中的、在特定情景下的、难以明确表述的知识,它的获得一般很少通过他人的帮助或者环境的支持来习得,必须通过个人亲自去体验、实践和领悟来获得。其具有实际的价值。作为职业中专学校,我们培养的是职业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但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2 教学观。多元智能理论不仅提出每一位学生都同时拥有智力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而且提出在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优势领域的同时,应将其优势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从而促使其弱势领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教学观应是:
1.2.1 “懂得赏识”的教学。教师应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有能力的人,从而乐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树立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1.2.2 “对症下药”的教学。学生会表现出某些特别发达的智力,并倾向于用不同的智力来学习,在可能的范围内,我们的教学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特点来进行。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层次的不同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使学生能以向他人(包括自己)展现他们所学的、所理解的内容的方式去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并给予每个学生以最大限度的发展机会。
1.2.3 “主动发展”的教学。教师须全方位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背景、兴趣爱好、智力特点、学习强项等,从而确定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帮助学生发现和建立其智力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之间的联系,以此为切入点,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因而教师的教必须根据学生的学来确定是否有效。
1.3 评价观。
1.3.1 灵活多样的评价。评价学生不能只依据考试成绩的高低,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而无视不同学生各异的特质、情感和学习风格,这样无形之中会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应建立“以人为本”评价体系,将一段时期的观察记录、成果展示、录音、图片、涂鸦或图表、个别谈话记录等都考虑进去,综合评价学生。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识别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反馈,提出今后学习的建议。
1.3.2 真实性的评价。一方面我们要注意学生知识、技能的真实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应确保按照学生实际作品或表现来评价。揭示出学生成长的轨迹和进步的方式。
1.3.3 实践能力的评价。职业学校应加强考试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社会实际的联系,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发展,重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
2.1 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既是一种课程理念,又是一种多用途的教学方法。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课程设计不仅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学策略来开发多元智力,而且还要求教师把多元智力整合到教学活动中,进行项目学习。
例如在《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中,由于该课程是一门灵活度很高,与当前市场经济形式联系紧密,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因而应将重点放在学生能用所学知识会处理并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开展项目教学,便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因而,我在开课前就已通过问卷等方式对每一学生的特长、优势进行了调研。第一课时,通过随机抽签并适当调整,将班中同学分成了每六人一组,一个班分成六个项目组,每一组即为一家模拟公司,学生在我的指导下,自定经营项目,并推选了经理,内部管理条例等。在以后的教学中就以公司形式将市场营销的4ps策略融入各公司的发展企划中,进行相关理论教学。而我是六个公司的顾问,通过合理安排时间,与各项目组进行充分的沟通,成为各项目组的良好促进者,对各项目组的学习进展实施有效的指导与协助。要求他们克服困难,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成员在项目组中的作用。
2.2 教学手段。多元智力是一道多彩的光谱,其教学策略更加五彩斑斓,为了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多元智力,在教学中应该“为多元智力而教”和“用多元智力来教”。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课程内容开发旨在促进多元智力发展的教学方法。
2.2.1 多媒体教学。运用课件、影像教材等现代化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工作。这样可以形象、生动地展示课程内容。
2.2.2 互动式教学。在课堂上,学生以小组方式就某一项目,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小组讨论,进行口头辩论和分析、写作训练。教师鼓励学生在讨论中进行思考、交流。课堂下进行课外指导以提出问题、提示思路、激发兴趣、引导查阅资料、组织课外调研为主要手段,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辨性,增强其认知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因而,在教学中我打破了传统的学生面对背的座位排序,而要求学生按小组面对面侧对教师的坐法,这样可以更加方便讨论和活跃气氛,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的学习环境。
2.2.3 案例法教学。总结选取有关案例,事先将案例布置,学生课前先阅读,掌握案例要点,针对课堂讲授原理,结合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法,深入剖析案例,增强学生对基本理论、分析方法的掌握,通过案例分析,还能掌握一些教科书一般不重点讲,但在实际运作中又十分重要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2.2.4 角色扮演法教学。
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扮演活动中的角色,进行现场表演,通过观察、体验,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学生受到教育。我在《市场营销学》课程就是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模拟公司的实际作业,体会和掌握市场开发、产品、商标的设计、营销渠道的建立,加深理论学习的理解。
2.2.5 合作学习教学。合作学习是以异质或同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优势互补,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长处,每个人都有希望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例如在《市场营销学》课程的项目教学中,班中的一名调皮男生因为绘画很好,就成了“各公司”的抢手货,于是他经常跳槽,最后成了班中“拿薪”最高的人。通过这样的教学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和自尊。
3 案例运用
市场营销课程《品牌和商标》
课前知识:在前一次课,学生已学了产品的整体概念,设计了自己公司的产品的整体概念和产品组合等内容。并已知品牌和商标是产品整体概念的一部分。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多种智能模式学习,理解商标和品牌的构成要素、设计要求、重要意义,感受认识著名品牌和商标的成功之处,能用语言、音乐、绘画、逻辑、人际合作、道德等方式展示自己对品牌和商标的理解;并掌握品牌策略;培养他们欣赏美,关注公司相关经济纠纷的市场案例,并从中受到保护知识产权的教育。
学生课前必要的前餐:各小组即各公司组织调研和收集本公司竞争者的品牌和商标。每个成员课前交调研记录。
学习活动的设计:
逻辑-数学:统计目前自己了解到的本公司竞争对手的产品品牌、商标及相关策略,并分析其隐含意义;
视觉-空间:剪贴或画一画已知本公司竞争对手的产品品牌、商标;
音乐:寻找优美的音乐配合本公司的产品形象;
身体-运动智力:利用业余时间去商场、超市、专卖店、公司进行调研,收集品牌、商标的种类和图样;
人际关系:用小组合作集体创作设计本公司的品牌和商标,并明确品牌营销策略;
语言:各公司选派代表用语言描述本公司产品的品牌、商标设计的创意;
道德:利用案例说明知识产权维护的必要性;
自我认识:描述自己学了《品牌和商标》后的感受;
评价方式:评出“明星公司”、 “最佳发言”、“收集资料能手”、“最佳设计”“最佳创意”等。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从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对人的智能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人的智能不像传统教育观点,那样认为人的智能主要决定于智商测试,其实这种简单的智商测试只能测评人的数理逻辑思维与语言智能,而人的真正智能是多元的。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和任务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与一般语文阅读的本质既有相同不同,它应该是教师指导小学生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的书面语言所表达的信息,结合自己头脑中己储备的信息进行连续性的思维活动,把书面语言所表达的信息还原为具有特定自然景物特征、蕴含的特定思想情感过程。简单的说一般语文阅读就是由“言”学的本质是教师指导小学生进行“言”、“意”的双向还原过程。正确认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意义有助于更好理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文教学的基本过程;也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有助于深入理解语文课文内容和丰富学生课外生活。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
基于上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认识,我们还必须弄清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本身所担当的任务。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阅读部分第一自然段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的质量,能力能够进行听说读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能够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大纲的第二自然段进一步说:“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利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构想
(一)多元化理论指导
1、阅读思维的多元化
由传统教学观点的一元化到多元化是教学思维上的一项突破。这是参与人员必须首先确认的,即确认每个学生的智能都是多元的,现在的应试教学不利于开发学生右脑,全面调动他内在的积极性和自身的多元潜能。我们推行这套理论方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所有学生的各种智能在语文阅读过程中都能发掘出来,使得那些单元智商高的学生考得更好,而那些考差了的学生仍能充满信心;最后不仅是获得了学校语文阅读的课本知识,而且还获得了社会实践的能力。因为实际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元的,这样培养出来不同智能强项的多元人才都能符合社会需要。真正应正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观点。
2、阅读目标的多元化
基于多元教学理论认定学生智能的多元化,那么每个学生的个性、感悟、智能的展现兴趣偏好当然都不会完全一样,如果用统一的目标去套用本身就不合理,也不符合我们一贯强调的“因材施教”的观念。所以目标多元化的实质是对于不同的学生和他的智能强弱展现,应该赋予这门阅读课程中不同阶段的具体教学目标。总之,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统一目标最终还是满足不了不同学生具有的多种智能强项所产生的强烈求知愿望,也很难满足学生在社会实践方面的需求。
3、阅读内容的多元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是主要的,但除了教材与此配套的教学参考书、补充读物一般比较开放和灵活,允许教师在一定范围内作些选择。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使选则的读物既符合教学目标同时又符合个人兴趣爱好以达到较好的阅读效果。此外,结合学生多元智能的强项,还可以根据教师指导或自行寻找适合自己感兴趣的多种课外读物,以及深入社会实践必须学习的那些专业读物。总之围绕小学语文阅读教材的多元化,内容丰富,学生有比较广阔的活动空间。
4、阅读方法的多元化
确立了学生自主精神后,还要掌握和拥有多种科学的方法,才能取得快速有效的教学成果。面对大量的参考教材和课外读物,学生还必须善于结合学习目标,择优而读,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总之,学生必须掌握各种科学方法,随机而用,所以自主学习中拥有多元学习方法确对提高学习效果是极为重要的。
(二)阅读活动实施策划
1、小学阅读教学中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的培养
开发学生的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有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加德纳强调通过直觉学习的方式来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以达到智能培养的目的。我们这些从事教育的人至今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直觉学习对学生的真实影响与强大无比的力量。直觉学习是一种强大有力的学习,在许多情景中被证明是足够可靠的。
2、小学阅读教学中身体―――动觉智能的培养
现在的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这有许多方面的原因,也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很大的关系。事实上,人的身心之间有着隐秘而复杂的联系,当心理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转化为生理能量。如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胆小、羞怯、紧张等,实际上是心理障碍的躯体化表现,如柔韧性差、灵敏性差、耐力差;反之,心理健康、思维活跃,表现在行动上则是动作敏捷、意志坚强,表现在行为上便是柔韧和富有耐力。因而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发现,躯体是自我的一大重要资源,它拥有巨大的潜能可待挖掘。关于身体的理论已成为一个学科群。
3、小学阅读教学中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的培养
语文学习中强调合作学习,也正是基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因此,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小组学习、交流学习的意识。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合作过程中,合作调查、实践、访问、查问和收集资料等活动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降低学生的焦虑感,培养学生之间为人处世、和睦相处的能力,在合作中学会交流、合作与分享,学会理解和完善,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师生、生生的合作关系。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语文教学
1983年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有八种,即:语言智能、逻辑智能、视空间智能、运动智能、节奏智能、交往智能、内省能力和观察智能。这八种智能是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的,只是它们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而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由于这八种智能在每个个体身上的组合不同,因此每个个体之间具有一定的智能差异。人类的各项智能是平等的且相互影响的,并受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该理论对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对语文教学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转变落后的教育观
以传统智力观为基础的传统教育存在着极大地缺陷,因为他只注重了人的某一部分智力的发展,而忽视了例如口头语言表达、实际动手操作、音乐鉴赏与欣赏、人际沟通与交往等方面智力的发展。这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与我国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相违背。多元智能理论指,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拥有多项智能,每一种智能代表着一种独特的思维模式,人们解决问题时都需要运用多种智能,因此每一种智能对人们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启示着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确立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力发展空间的思想,不能只注重学生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的发展,而要要重视学生每一种智能的发展,以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为目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项智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这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程度和发展程度是有所不同的。人的智能只有强弱不同,没有好坏之分,我们不能评价哪些人更聪明,只能说他们各自在哪些方面更突出、更优秀,个体间智力的差异在于智力的不同组合。这启示着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学生的特长,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智力特点,采取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通过给学生适当的鼓励和教育,可以更好的促使学生潜在智能的发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三、树立多样化地教学观,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的八种智能不是均衡发展的,有的人八种智能或多数智能发展得早些,具有较高水平,而有些人八种智能或多数智能发展的较晚,都是初步发展。而且由于每个人的智能结构也各异,导致了学生之间学习兴趣的差异以及学习风格的差别。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多样化,过去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是非常不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是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前提。因此语文教师应树立多样化地教学观,在教学中应该针对学生不同的智能强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使同一内容的知识用不同的方法教给学生,以适应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仅增加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培养和发展学生优势智能的同时带动其弱势智能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树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策略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可以对老师教学进行及时的反馈。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评价仍采用卷面考试的方式来评价学生,这种评价过于片面,只注重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完全忽视了对学生其他智能的考核。这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也影响到了语文教师的教学。因此多元智能理论启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就不能只从单一方面考虑,应该树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积极地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策略,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全面的评价学生。比如在评价内容方面,可以根据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在评价主体方面,可以由老师、学生本人、其他同学和家长来评价;在评价方式上,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吴志宏,郅庭瑾.《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
通过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笔者有了这样的认识:第一,多元智能理论给职业教育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英语教学不仅要加快走出传统教学的束缚还要将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重新定位,要以开发学生的智能为最终目的。第二,职业教育工作者要改变单一智能观,在校的每一个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智能优势,不能对学生以智能的标准区别学生的好坏,而应该给每个学生创造良好的机会,让其发挥自身更为突出的智能,关注他们的优势,引进多元智能理论在职业教育中进行应用,可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现状及问题
1.职业学校中普通存在的现象英语教师师资力量薄弱、师资队伍不稳定;英语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同,教学计划不完善,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对教学的硬件投入不多,设备陈旧、简陋、落后;不积极派教师出去进修学习,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等等。这些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职业院校英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制约着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的发展。2.教材不能适应学生的层次和水平职业教育的主要生源分为两种:一是职业高中毕业生及技校出来的学生;二是高考落榜者。前者经过初中三年的英语学习,英语基础较差,对英语没有学习兴趣;后者经过初高中六年的英语学习,并且参加过高考,英语基础要稍好些。所以考生知识层次和结构各不相同,有的差别很大,如果全部用一套教材对教学与教学效果难免会产生不良影响。3.教学方面大部分教师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课占用大量的时间来讲单词、语法、课文,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还有一部分教师过度依赖教材,没有认真地去拓展知识面,没有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接受知识的环境,没有很好地去研究知识的内涵和传授方法和手段。教师的传统、单一的授课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潜力无法得到有效挖掘。4.学生自身情况由于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差,对英语没有兴趣,所以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也不能很好地去思考,只是仅仅依赖老师上课教授的内容,自己也不花时间和力气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没有上进心、对知识没有一颗渴求心。这样的局面必然导致英语教学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如果不抓紧改变这种状况,后果不堪设想。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众多学者针对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教育的应用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主要归结以下几个方面:
1.智能理论与教学情境相结合。任君庆[1]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论述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构成,提出构建以高新技术为方向、以企业和行业为依托、产学研密切结合的高职情境化教学与学习环境。曾晓洁[2]分析、阐述了多元智能理论所主张的“智能本位”和“情境化”评估的评估理念及评估的多元化原则、真实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2.智能理论与高职课程相结合。蒋满英[3]将多元智能理论和当前的项目课程及项目教学法相结合,探讨了“项目型多元智能”的高职课程模式。
3.智能理论与个性化教学相结合。徐亚辉[4]认为,教师应当把教学工作当作“专业”发展,要不断地“反思自我”和“自我更新”,不断完善教学结构;对教学对象应当发展“教育性理解”和个性化教学,运用多元智能使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成为现实,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甘玲玲[5]认为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人的八项基本智能,强调人的智能存在差异性,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智能差异,采取多元化的教学,并应用到教学当中。龙伟忠[6]从发展学生多元智能、培养学生成才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能力,并提出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措施。
4.智能理论与绩效考核相结合。段美荣[7]认为高职院校当前考核方法传统、单一,考核内容侧重认知能力、忽视实践能力,体现不出“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目标。多元智能理论重视对实践能力的考核及考核方法与考核内容的多元化、重视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其教育观与考核观与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左明章[8]讨论了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学习绩效评价的理论指导作用,分析了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学生学习绩效评判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学生学习绩效评判的策略,并且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示例来阐述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学生学习绩效评价的过程与方法。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由于中央大力支持物流服务业,物流管理专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在各类院校中开设,然而目前高职物流专业仍然沿用本科高校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侧重于物流设计、运作与管理理论的教学,忽视高职物流的人才培养本应侧重于企业基层岗位需求的技能操作能力的问题。因此针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如何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设计课程体系和加强人才保障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而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应用研究正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当前多元智能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培养目标确立。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共有八种智能。这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和弱势,学生之间只存在智能类型或学习类型的差异,而不存在智能水平高低的问题。这就要求既要考虑给学生培训部分相同的课程和技能操作,即共性问题;也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出个性特点。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不同的智能具有其独特的认知发展过程和符号系统。如何使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灵活多样,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日益重要。这种模式既要便于辨认不同学生的认知系统,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促进智能的发展,也要运用导向型教学方法培养使其符合企业岗位的需求。
3.课程体系设计。多元智能理论主张学校应成为“学生课程的人”,需要多方人员一起参与智能的发现和推荐,帮助学生选择特别适合自己学习方法的课程。课程目标需具备针对化、导向化和情景化,注重理论知识和学科的系统性,以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多元智能理论虽然在众多学科中的应用获得了巨大的收获,然而具体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解决。
1.多元教学与现实不符。教学应根据学生的智能倾向不同实施导向型教学,确保每个学生的智能发展,但事实是由于国内诸多条件的限制,如教学资源、教师素质等很难确保个体的个性都能得到发展,更多的状况是沿用本科的共性基础模式,提供的教学方式仍然是理论知识传授。
2.导向型教学目标与实际不符。高职物流管理培养的技能型、知识型全面人才,导向型教学针对的是根据企业的现实需要设置岗位,围绕该岗位需求培养促进学生智能多方面发展。然而目前课程体系始终未能彻底摆脱学科型教学模式的束缚,成为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课程框架仍然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的“单科分段式”课程结构。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初中地理;教学
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将逐渐成为教改的主阵地,而具备良好操作性的多元智能理论,则成为了支撑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在促进多元智能理论与初中地理教学融合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注重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笔者凭借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初中地理教学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景,将地理学科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建立起个性化的地理课堂教学。
一、多元智能理论
所谓智能是指文化环境或社会环境下判断和评价个体解决难题能力、生产创产品能力的标准。多元智能理论注重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第一,与逻辑相关的数理智能,具体指个体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运算能力;第二,与言语相关的语言智能,特指个体理解语言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第三,身体运动智能,主要是指个体对自身身体能力的运用,具体表现是个体对身体的良好控制、根据具体事件做出准确身体反应和合理运用身体进行情感表达;第四,与音乐相关的节奏智能,指人体表达能力、记忆能力、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第五,与视觉相关的空间智能,指个体记忆能力、空间关系辨别能力;第六,人际交往智能,主要是指个体体现出的与人交往等各方面的能力,可以根据别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图做出有关反映。
二、多元智能理论与初中地理教学相关性分析
1.多元智能理论与地理教学目标的相关性
由于初中地理教学的具有多种多样的课程标准,为此在地理教学中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对每一条目标进行详细分解,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教学目标,从而发现多元智能理论与地理教学目标的相关性。为了深入探析多元智能理论与地理教学目标相关性,笔者以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的《中国的疆域》为例,按照《中国的疆域》一节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对中国疆域图进行学习和辨别,将我国主要岛屿、海峡、邻国等标注在我国疆域空白图上。根据此教学目标,可将课程标准分解为熟练运用中国疆域图和通过疆域图辨别相应位置,此过程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言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
2.多元智能理论与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相关性
笔者针对“可以利用地图对我国地理位置及其特点进行讲解”的教学目标,从培养空间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言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等方面,根据湘教版地理教材提供的内容进行教学。比如针对地理教材提供的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图、活动题和相关文字说明等内容,学生应以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图作为学习重点,通过对此图的学习,掌握中国位置,并总结中国位置特点。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初中地理教学启示
1.转变传统教学思想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技能和知识对其以后的生活和生存具有积极作用,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传统教育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不能再单纯为了应对考试而重视相应学科学习。因此,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认识到地理知识对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性,根据学生个体智力情况采取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获得最高效的学习方式。
2.教师应采取多样化教学策略和手段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此阶段的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抽象思维,能够从多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但在其认知过程中仍以具体思维为主的现状。比如通过借助多媒体演示麦哲伦环球航,或通过小知识竞赛形式,向学生询问麦哲伦航海的起点和终点在哪里,以及拓展其他实例来证明地球是球体。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论知识,初中地理教学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开展个性化教学,实现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另外,教师要积极开展各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兴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使其将所学知识真正运用到生活中去。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教师可以制作我国行政区模板,开展我国行政区拼图游戏;通过让学生自己介绍自己籍贯、家乡特征、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智能;还可以为学生安排介绍个行政区名称来历、划分依据的课堂作业,实现学生语言智能的提升。
四、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以其全新评价观、智力观和良好操作性的独特优势,成为促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对基础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影响。因此,在促进多元智能理论与初中地理教学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教学实践充分结合,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景,注重对学生空间智能的开发,将学生空间智能发展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
参考文献:
[1]侯晓倩.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初中地理教学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2010.06.01
一、多元智能理论与中职礼仪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1.礼仪专业学生现状
当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礼仪专业是以培养高素质礼仪人才为定位的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由于招生问题的影响,学生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相对差、自控能力普遍较弱、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偏差较大、生理上早熟、不知关怀他人、缺乏社会负责任等问题。学习上普遍表现出不自信,加上心理问题比较突出,都希望早点就业,又担心自己缺乏融入社会的能力。
2.多元智能理论与中职礼仪教学整合
一是改变传统人才观。多元智能理论承认学生都是聪明的,但是智力和爱好范畴是有差异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学生差异是一种宝贵资源,需要我们用赏识和发现的眼光看待学生,促进他们成才。二是教学观重新定位。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根据每个学生智能强势和弱势选择适合学生的培养方法,因材施教,开始多元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潜能,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优秀和成才。三是改变教学目标。多元智能理论不是要每个学生都培养成才,而是主张给每个学生铺一条路、修一座桥,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有所长,释放自身能力和兴趣。四是教学行为的变化。教学不要全部着眼大纲要求,要关注学生、关注潜能和兴趣,关进教学方式和环节,重视小组合作和探讨,力争使课堂丰富多彩,互动形式多样,学生主体地位更加明显。这就需要借助信息交互的手段来实现了。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中职礼仪教学中的运用
1.信息交互实现学生新智能状况的解析
当前,基于WIFE热点的互联网的学习方式,通过网络教育安全平台,对学生进行在线专家心理辅导和学习状态引导,实现学生的目标定位。2.找准切入点,实现课程与培训优化礼仪教师要在信息交互多元智能课程模式和教学计划中,找到礼仪课的最佳切入点。运用信息交互网络,可以进行一次与智能相关的调查报告、网络互动,编制学生喜欢的科目表,指导学生运用自己擅长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展示自己才能。3.运用电子教室的交互载体,实现即时技能训练礼仪教师设置多元智能课程表,把礼仪课堂教学和多元智能能力培训重点有机结合起来,体现在常规中,就是要编制教学方案,包括单元目标、活动内容到教学做法和评价。
4.发挥信息交互反馈作用,矫正礼仪教学的单一性
礼仪教学关键就是让学生学会礼仪的基本动作,关键是掌握要领,规范动作,促成素养。运用信息交互设置能力训练的流程:能力感知——通过触、嗅、尝和看激发;能力沟通——情景体验调节认识活动;能力传授——发挥U盾媒体素材的示范作用;能力综合运用——通过练习检测和评价激发学生自信的品质。
总之,基于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日益成为提升课堂效果的重要助推器。信息交互平台作为课堂教学双边活动反馈的重要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的礼仪课程教学改革主要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运用教学实验方法,探索出“学教并重”的信息技术与礼仪课程的整合模式。基于角色扮演的多元教学理论活动教学模式和礼仪教学等多种模式的整合,能够提升教师的角色、教学形式和内容的较大转变。只有大力实践,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礼仪知识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结果表明,推行礼仪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新模式,软硬件环境是保障、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教学设计是灵魂。这为学校实施主体式创新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孔祥富;多元智力理论视角下的中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4年09期.
[2]马志艳;现代礼仪教育在中职学校教学中的必要性[N];陕西科技报;2015年.
[3]黄小莲;王怡芳;给每位学生一个成功的支点(上)——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校本光谱课程的规划与实施[J];中小学管理;2015年03期.
[4]李纯聪;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探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5年02期.
关键词 多元智能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学领域内的新智能理论,承认人类存在许多不同的、各自独立的认知方式,承认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认知强项和对应的认知风格。加德纳概括出人的九种智能,即:音乐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能。多元智能理论作为美国零点计划(ProjectZero)的一项最重要的成果,使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把认识论的研究对象拓展到艺术领域,是心理学的一大进步,它为人类认知研究领域树立起一面艺术观点的旗帜,也对音乐教育观念的更新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1现阶段中学音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中学音乐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自教育部印发《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 2010年)》以来,音乐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音乐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片面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和目标,违背基础音乐教育的规律,导致音乐教育的非音乐化。尤其在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方面没有发挥好音乐教育独特的作用;二是教学内容条块分割,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虽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 下简称《标准》)规定中学音乐课的内容应包括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但在教学中难以做到这几个方面的有机联系,往往呈分散状,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教学评价方式比较原始,多数学校还是采取唱一首歌作为评价的方式,无法体现音乐课程的导向性和整体性原则,造成很多歌唱不好的学生无法产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以上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于课程开发的观点,对于我们更好地进行中学音乐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
2多元智能视野下中学音乐课程的价值
音乐教育是学校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径,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对音乐课程的目标和价值的理解产生了偏差,过多关注音乐教育的外在价值,特别是辅德价值,而忽视了音乐课程内在的和本质的审美价值;过多关注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而忽视学生音乐兴趣爱好的培养。
中学音乐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鼓励对音乐的反应能力,通过更专业和更有感受力的表演、作曲和即兴创作、演奏,加强音乐创造力,提高对音乐艺术及其如何运行的概念的深度和广度的理解,培养分析能力,促进对音乐进行更精细的评估,大力、全面地发展全体学生的音乐智能。
提高学生的音乐智能,尤以音乐修养的培养为重。加德纳认为,音乐修养的培养,要靠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持续接触艺术风格、艺术创作、艺术流派等核心概念,还要完成一些不断重复的学习任务,如感情投入地演奏一首乐曲,创作出深具魅力的艺术形象等。只有提高音乐修养,才能充分发挥音乐课程的价值。
3多元智能视野下的音乐教学内容构建
“以人为本”是多元智能价值观的核心成分,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整体发展是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目标,为多元智能而教、通过多元智能而教、开发人的多元智能是所有课程的出发点。《标准》规定,中学音乐课应包括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方面。但是,现行多种版本的教材,无论在内容、体例上,还是在要求上,受专业艺术院校影响较深,内容和要求追求全面、系统、高难度,既超出中学生现有水平和接受能力,也超出中学生在音乐发展方面的需要;在体例安排上,各种知识往往成条块分割状态,学生接触到的大多是一些孤立的知识点而不是真正的、完整的艺术。
多元智能理论主张提倡对学生进行“项目教学法”, 即在每一个学年,对学生设立三至四个主题,要求每个学生(也可合作)都要完成一个与主题有关的项目。每一个项目结束时,这些项目成果的报告要拿出来展示,在学生中交流,每个学生都把自己研究的项目介绍给别的同学,包括题目的产生、目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的影响,然后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另外,每个专题作业的报告都进行录像,这些录像将清楚地展示学生的认知发展变化。在运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生生、师生间通力合作,有助于学生将优势智力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力领域,更有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4多元智能视野下的音乐课评价标准
多元智能理论提倡“情境化学习”和评估。多元化学生评价观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 这种理论主张, 学习应着眼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学习效果在情境中评估。
传统的音乐课程评价方式大都让学生唱歌,是否能像样地唱一首歌曲成为衡量学生音乐素质的标准,大部分学生测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很大的约束, 除了少数声乐特长生能唱得像模像样,其他学生的表现都离老师的要求相差甚远。《标准》明确指出,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指标,还应考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如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所以 ,音乐课程评价应该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逐渐成为教学生活的主体,针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种教育理论在我国教学事业中得到了应用。多元智能理论与高中政治教学改革的理念在理论上存在一致性,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本文从多元智能理论视野概述入手,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作为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宣扬我国政治文化理念的综合型课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渠道。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传统仅注重理论教学的高中政治教学已经难以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因此结合多元智能理论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多元智能理论主要是一种研究人类智能结构的理论系统,这种理论系统建立在对传统智力理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1]。在人的现实生活中,智能往往通过能力的形式表现出来,具有一定程度的文化性与情境性,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学习过程与学习能力相作用的产物。智能的种类是全方位且相对独立的,每个人的智能水平都存在着差异性,每一个个体都有自身的弱势智能与优势智能,每一个个体的智能都有着发展性。同时智能还具备着一定的实践性与创造性,集中体现在遇到困难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有相应社会需求时创造有效产品的能力。
2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策略
2.1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设置的是否合理,不仅体现着高中政治教师对教学思想的把握,同时也关系着教学方向的正确性,因此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首先应当在对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合理设置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内容。高中政治课堂中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培养的学生智能,主要表现在基础性语言智能、艺术智能、数学逻辑分析智能以及运动智能四种,高中政治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具体分析应当发展哪一种智能。通常来讲,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往往要求学生通过培养自身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形成一定的哲学思想观。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实际要求,以发展性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发展空间,从而对高中政治教学内容实现进一步扩充,从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2.2利用小组合作带动弱势智能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个体的智能水平都存在着差异性,都有着属于自身的某种或某几种智能,这些智能中又分为弱势智能以及优势智能,每一个个体智能的发展程度都不尽相同[2]。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形式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通过鼓励小组成员进行沟通与协作,对学生在政治课堂中的优势智能进行挖掘,并通过发挥学生的优势智能提升其学习自信心,提升其高中政治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小组合作形式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到自身的弱势智能,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主动对该弱势智能发挥较好的组员进行学习,实现智能的取长补短,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弱势智能。例如在教学《神奇的货币》一章时,笔者在教学结束后鼓励学生们积极地提出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并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鼓励学生们通过讨论自行解决这些疑问,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笔者明显发现有部分学生数学逻辑分析智能为优势智能,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性语言智能为优势智能,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对自身弱势智能的发展。在小组讨论结束后,笔者又对“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区别是什么?”、“供求关系是怎样影响价格的?”等问题进行提问,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2.3利用分层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政治教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过多地进行理论教学则难以提升学生对于高中政治的学习热情,难以有效地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教学效率。因此,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政治基础水平,将学生按能力高低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层次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难易程度,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高中政治学习过程中有效地提升自身的智能。与此同时,高中政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智能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智能水平,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高中政治知识点的记忆[3]。利用分层教学法进行高中政治教学,主要是在尊重学生智能差异性的基础上,为学生确定差异性的教学目标,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3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国高中教育模式逐渐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现阶段高中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可以综合培养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教师应当明确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开展针对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智能。
参考文献
[1]李梅姬.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2012.
[2]栾敏杰.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高中思想政治作业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14.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数学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哈沃德•加德纳教授在1983年出版的《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正式提出的。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的初衷是对儿童认知和艺术的发展研究,但这个观点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并引起了教育专家的重视,展开了将其理论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探索。近几十年多元智能理论传入我国台湾、香港,且在台湾以多元智能为基础创办了雅歌小学。多元智能理论不同于传统的智能理论即智商,传统智能理论大多只关注儿童的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方面的水平,而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与特定文化环境有关的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它至少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在内的八种智能结构,而且这些智能结构是相互作用,通过组合而发挥作用的,每个人的每种智能发展水平和组合方式都不相同,因此显示出人的差异性。每个人都有自己优势和劣势智能,而且通过正确的引导和训练,这些智能还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因此所有的学生都是聪明的,都是有潜质的,都是有机会学习成功的。多元智能理论在另一层面上也有力的论证了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对我国的数学教学是有极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的,也带给我们一些新的思考。
一、我国的数学课程在学生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将成绩的高低作为评判学生的单一标准,课后作业量大而不精,没有很好的代表性,存在题海战术的问题,不关注学生的其他能力的发展。(2)由于班级容量较大,课堂教学无法面向全体学生,只能关注一部分学习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这就使一些在数学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放弃学习的意愿,有失教育公平性原则。(3)一部分地区和学校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存在问题,一些教师只是在形式上采用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和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而不深入思考这些方式是否能与所授的课程恰当的融合,造成许多学生对没新的知识没有掌握、在数学教学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建立具有差异性的教学观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拥有至少八种以上的智能结构,只是组合方式与发展程度上存在差异。因此我们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承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和发现每个学生的强、弱智能项,实施差异性的教学,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1.鼓励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与思维方式,教师要教给学生元认知的知识,丰富学生的元认知体验,指导学生运用元认知策略进行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始终认真学习中小学心理学,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鼓励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去学习和解决问题,发挥自己独特的智能长处2.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基础每个学生都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甚至文化环境,有着不同的知识和经验基础,造成一个班的学生学习基础高低参差不齐,而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连贯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到这些差异性,认真钻研教材,认识数学知识的整体性与系统性,把握新旧内容的衔接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主动地构建新的知识体系。3.差异性的作业设计我们要明确布置作业的目的巩固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而不是一味的加重学生的课后负担。教师可以将作业设计成必做部分和选作部分,两部分各占一半,必做部分是学习完一节课后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选作部分有三种能力级别供学生自主选择完成,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的练习题。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语言智能:给学生创造充足的发言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有条理并且清楚地表述自己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想法,训练学生清晰的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和用数学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2)肢体运动智能: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活动,比如测量数据、画图等,调动身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合而发展肢体运动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空间智能:运用模型或多媒体演示的方法给学生展示立体空间图形的三视图及各种立体图形间的关系等,如此视觉化、直观性的演示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4)逻辑数学智能: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方法思考和推理,对数学问题做出合理的猜想,并对猜想的内容进行严密的数学计算验证,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5)人际智能:通过小组合作的互动方式进行教学,教师要组织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环境,训练学生在学习中用恰当的方式对的和同伴沟通、协调各自的想法,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6)自然观察智能:教学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数学模型、数学变换等,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优秀的教师应该使数学走进生活,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渗透数学,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7)内省智能:课后组织学生对自己课堂的学习和表现做客观的反省和自我评价。指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的学习活动中有什么收获和提高,在哪些方面还有待提高,在数学学习中重新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智能长处,增强自信,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树立了崭新的学生观,这种承认且关注人的差异性的观点对新时代的数学教学的影响必将是深刻的,给与我们的启示也绝非仅限于此,怎样实施使每个学生都能人尽其才的数学教学,还需要我们长期的摸索。
参考文献:
[1]张国祥、卢兰馨著.多元智能开发与评价的实验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3,75
[2]沈致隆.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前景初探[J].江苏教育研究2009,9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化学教学;整合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Dr.Howard Gardner,1983)教授提出的,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引起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师角色、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加德纳认为,智能并不是一个容易“被测量”的东西,目前所能测量的智能仅仅是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如果一定要去测量智能,那么应当侧重于该智能所要解决的问题或运用该智能时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于是加德纳教授把智能界定为:1.智能是在单元或多元文化环境中解决问题并创造一定价值的能力;2.智能是一整套使人们能够在生活中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3.智能是人们在发现难题或寻求解决难题的方法时不断积累新知识的能力。人的智能是多元的,除了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两种基本智能之外,还有其他七种智能,它们是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能。根据加德纳的观点,人的智能具有以下一些特征:智能的普遍性──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只是某些智能的发达程度和智能组合的情况不同而已,且智能经过组合或整合可以在某些方面表现得很突出;智能的发展观──人的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得到开发和逐步加强;智能的差异性──既有个体间的差异,也有个体内部的差异;智能的组合观──智能之间并非彼此绝对孤立、毫不相干,而是相互作用、以组合的形式发挥作用。[1]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化学教育的启示
我国的学校教育向来非常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一旦某个学生学习成绩优秀,他(她)就是一个“成功者”,否则就是一个“失败者”。从学校和班级范围来看,真正算得上“成功者”的仅占了极少部分,大部分的学生成了学习上的“失败者”。其根本原因在于学校教育理念是以传统智能研究为背景而建立起来的。传统的纸笔测验内容是以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为主,并且认为个体的智能是固定不变的,是可以测量的,测量的结果可以鉴别出学生的聪明与否,可以预测学生日后的成功与否。这一理念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就体现为“以测验为本位的学习”,因而各种考试在学校教育中屡见不鲜。这种狭隘的教育观直接导致了悲观的学生观,即学校教育中只有一部分学生是成功的,大部分学生是失败的。而成功的学生往往是那些以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胜出的学生。因此,众多的学生年复一年地在考试失败的边缘上挣扎着。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绝大多数学生都基本具备较完整的智能结构,但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所以我们的课程设置和化学教学应该允许每一个学生都有能充分发展自己优势智能的空间,从而协调发展自己。把多元智能理论融入化学课程中,研制多元智能课程模式和发展“个性化教学”,是多元智能理论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的最佳切入点。例如,可以开设多种形式的课程,除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外,还可以根据学校的特色以及学校与周围环境的特点开设校本课程和内容丰富的活动课,也可以将化学与社会、环境、食品、生产、生活等联系的素材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深入的研究,使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文化背景和各种优势的智能都能充分地得到展示和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促使教师较为全面和正向地看待学生,教师会用心地观察学生的智能特点,并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来创设各种适宜的教学手段和策略,使学生能以展现自己独特的智能方式去了解和掌握教学材料,给予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机会。“个性化教学”的方式和内容丰富多彩,除了以上叙述的外,还可以每周举办一次专题讲座,请大学有名望的教授主讲,或科普知识、或竞赛辅导、或介绍与化学学科有关的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课题,开放化学实验室,鼓励学生多做实验,改进或设计一些新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可以组织优秀学生撰写化学科研小论文,也可以举办一些化学竞赛活动,培养他们运用化学方法论来进行初级的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也可以搞一些化学趣味知识和趣味实验的游艺活动,并进行评比和奖励,鼓励学生做一些家庭小实验,制作一些小模型。定期出一些化学知识方面的小报和黑板报,鼓励学生踊跃投稿,使学生在这种欢乐、轻松的气氛中,渐渐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使自己的各种优势智能能够得到展示和发展。[2](114-176)
三、多元智能理论与化学教学的整合
(一)训练认知策略,发展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是指人对语言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化学术语、实验仪器名称以及为方便记忆,编出的一系列的顺口溜(化合价口诀,金属活动顺序口诀,酸、碱、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口诀等)等一些阅读材料都是发展学生语言智能的基本素材。化学学科中的语言智能的开发目标体现在:①明确这些术语的涵义;②熟练掌握;③准确恰当地应用,为其他智能的有效发展做准备。听故事是促进学习的有效策略,教师可以结合化学教材中的一些著名化学家的生平和一些科学发明中的奇闻趣事,编成有趣的小故事,以故事的形式储存的知识更容易被人记住,听故事的过程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增强有效的倾听、阅读和动手写的技能,这种方式是使学习变得有意义的最基本方式。办化学小报或出化学黑板报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由于它带有一定的创造性,是能力和艺术才能的综合表现,最能展现学生的个人想法和个性。办小报的过程中要编辑,插图,布局,写短小风趣的小文章、小诗等,因此,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课堂讨论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表明,[2](116)用讨论的方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相当于教师讲授的5倍之多,因为学生之间的讨论具有“辩论风格”,不仅要求学生用连贯、流畅的语言进行表达,而且还要求学生思维敏捷,具有良好的推理与判断能力。由于在讨论中每个学生的发言时间有限,因此,需要言简意赅,用词恰当,把握重点,并具有说服力,从而自然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感知、把握和表达能力。
(二)运用空间表征策略,开发视觉—空间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指的是人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要素的准确感受和表达的能力。在中学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很多适合于发展学生视觉—空间智能的内容。一是化学课本里大量的图表、图解、插图和色彩化的材料,这些本身都极大地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二是要尽量地创设一个舒适、安全和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使教室变成一个视觉化的愉悦场所,化学教师上课要注重仪表,充满激情,语言幽默风趣。实验室里的灯光、温度、色彩要柔和,借助墙壁上挂的图片、书法作品和模型等,将视觉艺术形式与化学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可以达到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心情舒畅的情境中进行学习;三是变换座位模式,为了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产生更多的交流,我们在课堂里应尽量采用非正式座位模式(可为长方形、马蹄形或圆形三种形式)为好,变换座位模式能改变学生的视野,适合学生开展问题讨论、自学,使学生之间的交流成为常规教学的一部分;四是化学教学中的许多内容,例如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有机分子结构等化学物质结构内容,教师可展示一些物质结构模型,也可播放一些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和实验操作的录像、电影等,给学生以直观的画面和丰富的情境,还可利用软件制作动画模拟物质的空间构型;此外,化学实验中仪器的组装,试剂的鉴别,混合物的分离,除杂质等都可以开发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
(三)运用科学方法,促进数理—逻辑智能发展
数理—逻辑智能指的是对逻辑结构关系的理解、推理、思维的表达能力。它涵盖数学、科学和逻辑三个领域,其核心智能就是对学生进行化学方法论的培养和运用数理进行运算和逻辑推理,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教学中经常要用到观察法、实验方法、模拟方法、分析综合方法、比较分类法、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模型方法、假说方法、联想思维法等,[3](51)化学实验还包括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设计实验、提出假设、验证假设、解释实验结果并应用到新情境中,交流实验成果等方法,这些都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这些方法的运用对于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创新能力、科学态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原子”概念的教学中,运用科学方法的教学步骤为:①提出问题──分子是否可以再分成更小的微粒;②提出假设,假设分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这种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但能重新组合;③实验验证;④作出结论并予以解释。这个过程就是模拟科学家运用真实科学方法的过程,它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在化学习题教学中,也有很多数学方法经常用到,如:代数方法、不等式法、不定方程方法、数列方法、极值方法、等效平衡方法、误差理论方法和微积分的简单应用等,这些方法都有利于促进学生数理—逻辑智能的发展。
(四)加强动觉训练,提高身体—运动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是指个体控制自身的肢体,运用动作和表情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和动手的能力。开展化学活动课,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或与人合作,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运动智能的发展。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身体运动、动作和触摸等方式来将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内化处理,使左右大脑协同地进行工作,并能长久地保持信息。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学习方法不会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却能激发学生进行连续性的学习,这是因为人的左脑是用语言和数字的方式来处理信息的,而右脑则是用视觉与运动意象来处理信息的。
活动的内容非常丰富,例如,可以模仿教师的讲课和演示实验、作笔记和做学生实验,可以制作或改进一些化学仪器设备,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等。开展趣味化学魔术表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表演前,学生要对表演内容熟练掌握,要导演好整个演出过程,设计语言和场景,表演中学生不仅习得了语言,还能借助身体动觉理解了教学内容,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离开课堂实地考察,计划周密的实地考察能向学生提供很多有意义的学习经验,如结合学习内容参观化工厂或化学化工研究基地,或到消防队了解一些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或到野外采集化学分析样品等。在这些活动中,教师把学习的责任交给了学生,学生变成了独立的学习者,这样就有很多机会作出独立的研究。但利用活动辅助教学时,应设计特定的情境,安排最佳的时间,交待相应的规则,研究活动内容与学习的适配性,考虑如何从活动中获益,充分发挥活动课的优势。
(五)训练观察技能,培养自然—观察智能
自然—观察智能是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培养自然—观察智能是化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化学学科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这种智能。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加深对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的观察与感受以及对抽象的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空间构型的观察和理解。学生对研究对象表征和特征的观察是最直接、最可贵的感性认识,是形成化学概念、掌握化学技能、进行科学推理、发展思维能力的源泉。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激励设疑、引发想象。
在课堂外,化学以自然为研究对象,学习化学多从观察自然开始。亲近大自然,在自然中观察也可以引出很深刻的问题。教学中可以利用化学与环境、食品、社会、生态题材的课文,引领学生离开教室、走出校园、贴近自然环境,让学生近距离观察,调查当地的空气、饮用水的质量,或雨水pH的测量,或植被的状况,感受化学与环境的关系。通过农村中沼气的制备,热水瓶胆中水垢的处理,牛奶中钙含量的测定,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检测等内容,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产、生活等的联系。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写出观察日记(包括引发的问题、思考和感受),讨论课文的话题,然后回到课堂,就某些话题将学生分成多个研究小组,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六)开展合作学习,塑造人际—交往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是指与人交往合作,察觉、体验和解读他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图,并能据此作出适当的反应的能力。创设积极的人际交往环境最好的方法就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可以就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改进进行讨论,也可以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计算的结果等进行交流探讨。以钠与水反应为例,教师先将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药品作简单介绍,并就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讲清楚,接着要求各小组学生共同完成实验,实验结束后各小组可围绕一些实验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如:“钠投入水中时,钠是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入水底,为什么?”“钠是否熔化成一个小球?还有什么现象发生?”“反应时溶液颜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成了什么气体?”等,最后每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发言,作出总结。这种讨论不仅可以使学生之间彼此进行充分的交流,而且还能分享对问题过程的情感体验。合作学习能营造轻松自如的学习气氛,降低学生的焦虑感。学生之间愿意沟通,愿意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对小组进行指导或提供帮助,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也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的良好的教学交往关系。通过各种交流讨论活动,学生学会了用积极、有效的办法来协调人际关系。通过这种协调,达到相互理解、相互沟通,掌握说服他人的方式,学会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和爱好,欣赏他人独特的风格,形成积极的人际关系。
(七)营造音乐环境,培养音乐—节奏智能
音乐—节奏智能主要指对于节奏、音调和旋律的感悟和直觉能力以及用音乐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音乐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形式来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感情。虽然加德纳把音乐—节奏智能看作是一种独特的智能,但并不是说音乐与其他智能无任何相关性,大量的研究表明,音乐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化学属于理工科,似乎与音乐、艺术没什么联系,其实不然,在化学课程与教学中有一些培养学生音乐—节奏的素材。例如,在钠与水的反应中,一会儿发出“咝咝”的响声,一会儿又发出爆鸣声,同时伴随着燃烧的现象,这其中就有声音、节奏的贡献,使人难以忘怀。还有,在化学游戏晚会上,如表演化学小魔术,或猜化学谜语,或讲小故事(与化学知识有关)等等,都可以播放背景音乐,这样不仅具有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创造一种良好氛围的作用,还可以大大地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体验、欣赏的能力。也可以表演化学题材的配乐朗诵,借助音乐作为朗诵背景,讴歌化学学科为祖国建设所作的巨大贡献。将音乐和语言结合起来,能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促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提升审美情操。
(八)认识元认知要素,开启自我—反省智能
自我—反省智能是关于建构正确的自我知觉的能力。自我—反省智能者具有自我认知、自我反省的能力,并善于用这种能力计划和引导自己的人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元认知是智能的核心,元认知意识能够鼓励学生作出成功的选择,并有效地修正自己的行为。
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技能和元认知体验三个要素。元认知知识是指个体对影响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果的那些因素的认识:元认知技能是个体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的能力,包括计划、监控和调整;元认知体验是个体随智能活动展开而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也是元认知活动与认知活动之间的中介因素,它贯穿于认知活动的始终。[4]
在化学教学中有许多方法适合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智能。[4]例如,自我指导学习法是一种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的有效策略,它以学生的选择和主动性为基础,教师只起顾问的作用。首先,教师通过讲授启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验技能的掌握,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以克服学习的阻力,师生共同把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药品准备好。其次,在教师带有启发性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讨论,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实验方案,让学生主动认识自己的智能活动过程,形成学习策略。第三,师生共同来完成实验,并就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共同讨论,调整实验操作中的不完善之处,使学生对自己的智能活动及时调整。第四,在调整实验操作并完成实验后,教师组织全体学生检查认知活动的成效,学生可以对认知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讨论。教师按一定的标准及时评价,指出实验操作中的不足,从总体上提出表扬并对实验操作提出修改意见,使学生的实验操作达到完美的程度。再如,记化学课堂笔记也是一种好的学习策略,这个过程可以使学生对化学学习进行自我反思,帮助学生回忆上课的过程,总结得失。从而不断鞭策自己,激励自己,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总之,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教育特别是课程与教学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它必将对我国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如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也必将受到化学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密切的关注。[5]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们不仅要从理论上重新认识学生的智能特点,而且还要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地认识学生的学习风格,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我们应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采用多元、多维的评价体系,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单纯以标准的智商测试和学科成绩考试为主的评价观,使评价真正成为每个学生的多元智能都能充分得到发展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亓永英.探究性实验与多元智能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5):7—9.
[2]夏惠贤.多元智能理论与个性化教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3]林宪生.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关键词:多元智能;因材施教;教学设计
教育部2001年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任务的“任务型”教学方式,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建立了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强调个性化教学,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自主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与多元智能理论的智能多元化和个性化教学理念不谋而合。为了更好的实施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必要将多元智能这一科学理论与英语教学设计的关系进行梳理,找到将多元智能理论应运到英语教学设计中的理想方案。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
多元智能理论(简称MI)是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德纳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关于智能发展的重要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个体的智能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而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可以使每一种智能发挥到更高水平。因此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脑子里的这些智能的基础上,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水平,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
具体来讲,加德纳的多言智能理论主要包含: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博物学家智能、存在智能。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英语教学涉及的基本要求
直观来看,针对英语教学设计来讲,主要的、直接涉及到多元智能理论的是语言智能,其他方面则涉及则是间接的,相对少一些。但从《英语课程标准》来看,对学生的要求又不仅仅局限在语言智能方面。因此,英语教学涉及就应该要包括智能理论的各个方面。作为英语教学设计,就应该把多元智能理论的这些方面,贯穿、融入到英语教学的设计当中去,即通过用多元智能,发动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智能多元化发展的目的。以下几种观念的建立,应该是英语教学设计中贯穿、融入多元智能理论必须注意的:
1.尊重差异、因材施教的学生观
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学生观是一种积极、乐观、平等的学生观。加德纳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智能组合。虽然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具有完整的智能结构,但由于受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努力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的人便形成了不同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的组合,产生了智能差异。
而现实却是,不少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效率,在课堂中普遍习惯于较多地安排成绩好的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除了用于警告与惩罚的目的之外,很少让成绩差的学生回答问题。再比如,在座位安排方面,学业优秀生大多被安排在中间或靠前的座位上,得到老师注意的机会自然就多;而学业困难生大多被安排在后面或两边,很少能得到老师的注意,实际上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在上讲台板演方面,学业优秀生获得的次数明显多于学业困难生。现在看来,教师的这种做法是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机会分配不公,是学生的两极分化得以不断产生与扩大的教育根源。
因此,教师要清楚认识地到学生个体的智能差异,寻找发现学生的智能强项和优势领域,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示各种智能的情境,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无论何时,教师都应该树立这样一种信念:每个学生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育,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不同类型的人才。上述那些违背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观念,应该予以及时纠正。
2.个性化的课程设计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具有可开发性。既然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同时拥有八种类型的智能,因此,每个学生学习的课程应该根据各自的智能差异而有所不同。加德纳是通过采用项目学习来作为实施个性化课程的主要途径。他认为,项目学习可以摆脱过去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所强调的以测验为本的学习倾向,促使学校和教师去发现和开发每个学生的智能强项,从而为实施体现个性化教育的教育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多元智能理论强调通过教材及其他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智能手段,找到发挥每个学生智能优势的“切入点”,可见,多元智能理论的课程目标观,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学科课程目标观,与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一致的。
因此,英语课堂教学不能再限于教师领读、解释词义和讲解课文、语法和句型,应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策略,鼓励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使他们乐学、和谐、主动地发展。为更好地推动英语教学改革,摒弃满堂灌的教学现状,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努力构建出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宗旨的新型教学模式。
3.多样化的教学设计观
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教学观是因材施教观。
就英语科教材教法而言,其最终目的在培养语言智能,但不能只重视语言文字的形式,实际生活中,语言还包含其它的功用。因此,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过程中,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素材和更多样的活动方式。如,在听力训练方面,教师不应局限于让学生听懂教材设计的听力练习,而应该把范围扩大,可以听英语故事、演讲,看动画片,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以及借助实物,配以动作进行表情教学。英语教学不再局限于某种智能的授课方式,英语授课内容可结合其它智慧设计活动,可以举办英语推理剧场之演出,可以举办英语歌曲卡拉OK大赛,可以用英语导游活动介绍台湾,可以要求学生撰写英文修行日记等等,多元智慧理论提供多元化创意的点子,唯恐教师不用。愈能采用多元智能方法实施教学,愈能符合学习者吸收的方式。总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的智能结构,采用适合学生所擅长的智能优势的方式来教学。
4.情境化的评价观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由多种能力组成的综合体。在加德纳看来,既然学生的智能类型多种多样,他们的各项智能发展水平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他们在学习中的具体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也应当多元化,从纸笔测试中解放出来,注重对不同人的不同的智能的培养,应加大情景化考试力度,以发现每个学生在环境测试中显露的区别于他人的智能特征。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智力测验中发现自我的价值,使教师通过这一过程更加充分了解和认识学生的不同潜能特征,从而把握和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途径和方法。
本文主要是归纳了在英语教学中融入多元智能所必需建立的几种观念。当然,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教学方面的更加深入的探索,还需要更多英语教师的不断研究,以期让更多的教师能够轻松完成教学任务,让更多的学生智能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艺术教学 社会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1-0134-02
新世纪以来,多元智能理论引起了我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了我国高等教育界的认可。随着这一理论在高等教育中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应用领域越来越广。结合高等教育艺术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可以通过多元化理论的研究成果,来提高高等艺术教学的质量,开发学生的专业潜能。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特点
(一)多元性
加德纳在多元化智能理论中认为,人的智能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智能的具体体现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个人智能不可能完全相同,因而具有智能的不同层次性。由于个体生活的环境不同,因而智能主体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性和适应性,这就意味着每个人的智能是不同的,智能有高有低,但是由于后天智能发展性和适应性的提前牵动,可能会体现出较大的潜能诱发性。
(二)开放性
在多元智能理论中,智能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它会随着系统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而不是与生俱来固定不变的。开放性的智能系统会为不同智能的拥有者提供良好开放智能的空间,特别是在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环境不断优化的条件下,高校艺术课程教师如果利用多元智能理论为学生提供一个不断提升自己的开放环境,利用互动性的、智能提升性的教学方式,学生的艺术渐进性突破体现就会被完全打开,综合智能就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实践性
加德纳将智能定位为多元性智能体现者,即在开放系统中,具有有效地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和良性循环条件下社会有效性体现的能力。在高校艺术课堂上,每门专业课的教师作为知识传授的团体性组织中的个人,可以既发挥那个人的优势又可以在开放的组织中,把知识的系统性和个体的实践性经验相结合。
(四)社会文化性
不同的民族,文化沉淀不同,文化底蕴也具有差异性。智能的起源在于社会文化的启发性,通过社会文化的传播来提高智能的高层次发展。因而,在高等教育艺术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把视觉定位在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强烈的创新观念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较好的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上。
二、艺术专业学科特点及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原则
艺术专业同一般的文理科相比,在学科专业知识、专业教学以及专业教学管理方面都具有自身的特点。
第一,综合学科性。艺术专业涉及国家和民族的方方面面,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都有体现。再加上艺术的时代性较强,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大众利益多元化、文化价值观念多样性,由此而带来的是审美标准的变化,主导艺术发展的元素发生了变化,艺术的学科领域会不断地扩大。
第二,与时俱进的社会实践性。艺术教学的专业性、时代性、综合性,决定了教学设计的生动性、多样性、丰富性、社会生活的趋同性,从这方面看,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过去、现在、未来的不同阶段的时代体验性。
第三,较强的个体性。艺术的起源虽然来源于民众,艺术专业的系统知识也是对民族文化的理性化提升,但是艺术知识的最终传授、艺术的创作以及艺术的体现者都具有浓厚的个体性特征。与高等院校的其他专业不同,从艺术教师来看,许多教师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也是著名的文艺工作者和艺术表演者。从学生角度来看,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智能的多元性、多层次性,社会生活的角度不同,环境影响的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较强的个体差异性,无论从思维定式、个人气质以及思想观念方面,对专业能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艺术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科的独特性特征可以看出,多元智能化理论在艺术专业教学中应该体现出的原则有:
(一)平等性的原则
多智能理论在艺术专业体现的优势是,针对不同学生智能层次,开发艺术能力不可避免会有先后的不同,但是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是在个体差异性前提下,实施均等的教学起点公平,也就是教育力量的平等性。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与教师之间沟通交流的平等性,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的平等性,在艺术教学中不是以智能较高的学生为中心,而是以学生团体为核心的,教学需以全部学生知识活学活用的传递为渠道,不能因为智能上的不同而有所歧视。
(二)发展肯定的原则
多元智能理论从智能的系统性出发,认为学生的能力是开放性、渐进性的,先天的不足并不能够抹杀成才的可能,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将学生的智能潜力作为一个动态的发展来看待。所以,教师在艺术教学程序的设计中,要以不断提高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认为所有的学生都是优良的艺术品种,只要教学方法得当,因材施教,都可以在艺术的道路上较好地前进,全面地发展。
(三)适应转变的原则
多元智能理论在艺术专业的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学力量的本质化回归。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社会适应性的提高不仅仅是被动的传授过程,更主要的是主动性启发的过程,这就要求教育理念要体现是以“学生为中心”;在专业课程的设计上,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针对市场性的需求,以社会对专业实际能力的拓展为起点,转换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其次,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方,成年以后进入高等院校,长期的地域性生活空间使地方性的文化理念、地方文化、地方艺术产生很深的印象,在广阔的艺术资源中得到体现。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艺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改革教学内容,创设多元智能发展情境
加德纳在多元智能理论阐述中提出,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念去认识世界,把握周围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认知能力,在日常的生活沟通交流中去善于学习。笔者结合自己在艺术教学中的体会认为,首先艺术来源于现实的生活实践,结合我国每一次举办的国际性、国内以及地方区域性的各种艺术大赛等重大活动,把优秀的成果增添到教学内容中去,对学生采用启发性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熟知目前国际国内最前沿的艺术现实成果。其次由于艺术理论教学研究方向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日新月异,不断涌现出理论教学研究新思想、新观念,教学内容要积极引入最前沿的艺术理论教学研究发展的新趋势,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层次。最后结合艺术学生多地域性的特点,深入研究地方丰富的艺术资源,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导向,积极将乡土文化艺术引入教学中。
(二)改革教学方式,创造多元智能训练舞台
针对艺术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彻底的改革,教学设计方式要多元化,在教学中引用互动式、体验式、课题研究式、情景模拟式、学生论坛式方法,应用最先进的网路技术,布置立体教学环境和场所,伴随引人入胜的声、光、电效应。在教学方式上结合语言智能、逻辑结构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动觉智能、沟通交流智能、直知自觉智能、敏锐的观察智能,确立艺术教学方式的策略指导与基本教学理念,建造教学效果最优化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的社会实践性,兼容百家之长,力求教学的主导性、独特性、效果性,以学生主动式教学为中心,实现课堂、社会、舞台、教师、学生多方面的结合。
(三)改革评价方式,提供多元智能发展空间
在艺术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中,传统的方式是以作业完成的质量以及结业考试为主。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应该加以调整和改革。在平常的作业评价中,扩大作业的形式、艺术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的独特性,决定了平常作业考核形式的多样性,教师可以规定作业的内容,学生可以用有形的文字来表达,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通过无形文字的表达方式,比如可以通过自编自演的方式、相互讨论的方式、沟通激励的方式、情景再现的方式以及思维意识表达的方式,发挥学生不同的多元智能特征,使学生多元化智能的空间得到有效提升。在课程结业考试评价中,可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以生活为主题,主动创作多种评价方式,达到符合社会需要的现实性人才的需求标准。
[ 参 考 文 献 ]
[1] 严明.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学术交流,2005(6).
[2] 蒋志强.公共艺术教学与社会实践――对现行高校艺术教学存在问题的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3] 彭悦.浅谈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艺术生的英语教学――以广州美术学院为例[J].科技信息,2012(23).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英语教学改革;教师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之下,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英语教学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教学形式单调,缺乏开放、弹性的学习活动,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等。多元智能理论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过程,注重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正可以弥补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因此可以成为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指导理论。
一、多元智能概述
1983年,哈佛大学Howard Gardner教授提出了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s)理论,确认七种智能的形式,即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视觉─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肢体─动觉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人际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及内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加德纳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多种类型的智慧,这些智慧相互或同时作用形成一体,称为多元智能;人与人之间的智能有所差异,而且智能是会发生变化的。四年后,Gardner又提出了第八种智能,及自然观察的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拥有此智能的人通常在辨认以及分类自然界和人为的现象上特别杰出。多元智能理论可扩大课程范围,帮助教师转变课程观,提供学生多元模式的学习机会,多元智能理论无形中会迫使老师必须超越传统讲授的教学方式,成为一位多元智能的老师,同时发挥老师本身与学生多元智能的潜能,也惟有如此,才易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开发。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把多元智能理念融人英语课程中,研制多元智能课程模式与教学计划,是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最佳的切人点。例如:
1.把某个智能作为科目的单位,设计与该智能相关的活动。
在“人际交往科目表”中,可以设计“组织或参与一次英语晚会、与同学进行英语会话、与同伴交换检查或批改英语作文”等活动。实施时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表,采用自己擅长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所学知识。
2.安排多元课程规划表。
把智能目标落实到英语课程或单元教学中,使培养各种能力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应当明确什么是学生应当掌握的最有价值的知识,训练哪些方面的智能,探索恰当的教学方法。多元智能理念指导下的外语教学有四个教学阶段:能力的感知―通过触、嗅、尝和看等多种感官经验激活各种智能,感性认识周围世界事物的多种特征;能力的沟通―通过接触他人、事物或特定的情景体验情感,调节并强化认识活动;能力的传授―在教学中传授学习方法与策略,把智力开发与教学重点相联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智力程度,发展潜能;能力的综合运用―通过评估促进学生综合地运用多种智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信地学习,并有所作为。
三、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教学的整合
(一)训练认知策略,发展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是指有效地听、说、读、写的能力,即能运用听说读写进行交流、讨论、解
释、说服、创造知识、建构意义以及对语言本身进行反思的能力。语言技能的发展对学生取
得任何学科学习成绩的成功都有显著的影响。教学中教师应训练学生有效倾听,在听的过程
中判断内容、抓住中心主题,在听后针对重点进行概括;训练学生使用尽可能少的文字做笔
记、记重点,积极勾画心理图式;培养学生资源策略,鼓励学生涉猎教材以外的资源(如词
典、英文报刊、图书馆资料、互联网信息等),使他们在不同阶段达到相应的资源能力。通过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他们发展语言智能。
(二)指导阅读训练,促进逻辑数理智能
外语属于文科,似乎与逻辑数理没有联系。其实不然,外语学科同样拥有某些数学概念,如排列、组合、编码、对称等,掌握这些概念可以促进外语习得。阅读是语言输人的主要途径。阅读训练中,采用不同的提问策略、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预测和改变逻辑结果等能够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使逻辑数理智能在思考和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运用空间表征策略,开发视觉一空间智能
利用真实空间、借助现实物理空间(如教室或物体的位置)进行直观教学(如教at八n,on等方位介词)是培养空间智能最直接的手段。采用电影、电视、投影片、多媒体、挂图、图解、图表等形象化工具辅助教学,有助于激活视觉一空间智能。处理叙事体课文可以采用视图化大纲或网络图,有助于理清课文脉络和要点。图表还能用于分析或解释词汇的语义关系、句法关系、文本的篇章结构等非空间问题。
(四)营造音乐环境,培养音乐智能
音乐智能主要指对于节奏、音调和旋律的感悟和直觉能力,以及用音乐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音乐的生理和心理功能广泛应用于开发个体各种智能与潜能。青少年学生听觉敏锐,善于模仿,具有音乐的潜能。因此,利用教材或课外的音乐资源,把音乐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是培养学生音乐智能的主渠道。教学的方式有听主题音乐或背景音乐;唱与教材同步的英文歌曲或与生活联系密切的抒情歌曲。
(五)开展合作学习,塑造人际交往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是人的智能最重要的方面,它主要指与人交往合作,觉察、体验和解读他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图,并能据此做出适当的反应的能力。创设积极的人际交往环境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法是引导学生在个人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中运用所学语言,使语言的形式和意义相结合,使语言学习更有交际意义,符合语言学习和运用的规律。
四、结束语
全面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对英语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应更新知识结构,善于学习、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了解新的教学动态。其次,教师应具备全能意识与技能,创设能鼓励各种智能发展的学习环境,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因为教学中教师的身教最有说服力、最具示范性。再则,教师之间必须加强团队合作。多元智能教学需要多元化教学技能,而教师个体能力毕竟有限,很难集全能、多面手于一身,客观上要求不同或相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多元智能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方案,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
参考资料:
[1] 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 金奇洛著.多元智力再思考,霍力岩李敏谊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