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诚信教育感想范文

诚信教育感想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19

诚信教育感想

篇1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可见“有信”是做人的根本。我们需要让诚信的种子,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生根发芽,在实践中茁壮成长。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诚信教育心得体会感想,供大家参考。

诚信教育心得体会感想1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可见“有信”是做人的根本。我们需要让诚信的种子,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生根发芽,在实践中茁壮成长。现在,诚实守信,已被人们广泛地实践到修身立业之中,“一诺千金”、“一言九鼎”,正是人们讲究诚信的高度概括和真实体现。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对于学生而言,重视诚信考试,是责任感的体现;诚信应考,则是道德品格的体现。当你手捧着充满“诚信”的答卷,面对老师,面对父母时,他们一定会因你拥有如此崇高的品质而骄傲,同时,你也会为自己感到自豪。

考试,不仅仅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手段,也是考验我们做人品格、心理素质的基本途径。作为一名小学生,诚信是我们必须的基本品质,而诚信考试更是培养诚信的重要途径。考试作弊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和蔑视,更是对学校良好学风的亵渎。我们要以诚信的态度对待每一场考试,不要让宝贵的诚信遗失在考场上。那一纸成绩只是对我们学习状况的检验,我们更需要一个健康的人格,一个端正的人生态度。不合格的成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考试作弊将会让我们套上精神的枷锁,成为我们长远而又美好的人生画卷上的一处败笔。作弊者不仅丢掉了自己的诚信,更丢掉了自己做人的尊严!

也许有人会说,作弊可以多拿点分让家长和老师高兴,又没有什么损失,何乐而不为呢?但说这些话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这样做真的光彩吗?靠损失人格为代价换来片刻虚伪的欢笑,值得吗?作弊时的那种紧张与自责等于文明考试的那种坦然与自信吗?考试作弊实为窃取他人勤奋学习的成果,作为当代小学生,我们要诚信考试,诚实做人,成为社会乃至国家未来合格的接班人!

作为21世纪小学生,更要继承和中华民族诚信这一传统美德,并继续发扬广大。有的同学平时不努力,考试的时候临时抱佛脚甚至违纪作弊。这做法就是不诚信的表现,一时蒙混过关,却永远丢失了自己诚实的人格。惟有诚实才能无愧于自己的灵魂,惟有诚信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在考风和行为方面应做到,不说谎,不抄袭,不作弊;不隐瞒自己和他人的错误,有错就改;说实话,做实事,言必信,行必果;不贪便宜,明辨是非;为人诚实,讲信用,重信誉。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做一个对同学有帮助、对班级有益、对学校有贡献讲诚信的好学生。

让我们“树道德之新风,立诚信之根本”,营造“诚信考试光荣、作弊乱纪可耻”的考试氛围,诚信面对自己,守住内心的一份坚持,交出一份合格的诚信答卷,为自己赢得一个真实的成绩,还考场一片纯净的天空。

诚信教育心得体会感想2学生能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我校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基点,开展了争做“五好小公民”的教育活动。现特总结如下:

一、立足德育,细化《公民建设实施纲要》,开展以“我是中学生,文明记心中;我是小公民,争做文明人”为主题的文明德育系列活动。

1、“文明在校园”——开展“我是中学生,文明记心中”活动。

具体内容包括:

(1)通过以“我做文明使者”为主题的校班会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的教育,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与自己的实际行动相对照,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学生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2)唱响《青岛三十九中文明四字歌》,文明从小事做起。全校师生参与编写出“校园文明、社会文明、家庭文明”三个文明四字歌,并一直作为学生的基本文明素质进行考评,通过“文明四字歌”使“文明”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章可循,有矩可依。由音乐组老师集中教唱,由班主任狠抓落实,并与学校的德育考核管理紧密结合,通过五级德育管理网络,严把“四项评比”制度关,把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做为评价一个班集体的重要依据。

(3)在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强化学生的文明意识。由校学生会发出倡议:远离口香糖,建我文明校园。许多班级组织学生清理校园里的口香糖污渍,清理卫生死角,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文明意识。通过“五八”红十字日活动,邀请市红十字会会长为学生作了“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讲座,许多学生深受鼓舞,纷纷加入了红十字会,表示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他人。针对当时伊拉克战争,由初一8班提出倡议,全校同学举行了“一个地球,一次生命,永久和平”的和平倡议活动。学生在巨型横幅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表达了对和平渴望和向往。

(4)加强学生互助精神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形成团结友善,乐于奉献的良好风尚。组织学生进行“一帮一”活动,学习优秀的学生结对帮助学习落后的学生,品德优秀的学生结对帮助问题学生,文明、友爱、互助的风气在学校蔚然成风。每年学校都要组织“爱心捐助活动,学生节省下自己的零花钱,集中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培养了学生的文明意识。初三3班学生三年如一日接送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尚慧同学上学放学,他们的事迹被《青岛晚报》先后两次报导。这个班被教育局评为“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团支部”,被团市委评为“五四红旗团支部”,树立了当代中学生良好的社会形象。

(5)加强文明校园的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学生意识的渗透。继续发挥学生社团、学生广播站和已有的《每周古名言》《每周一诗》《中华英雄谱》《历的今天》《名曲欣赏》《名画欣赏》和迎奥运英语角专栏作用。本学期还计划由团委牵头组织各类活动兴趣小组,特别是发挥问题学生的爱好特长,组织各类活动,如:计算机小组、绘画小组、书法小组、周末体育沙龙等活动,注重学生个性发挥。读书、演讲的教育形式要更加规范和注重实效性。

(6)开展“学革命先烈,做世纪栋梁”的气节教育活动。《中华英雄谱》是我校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主要渠道,并利用“升国旗仪式”和“学百名先驱”等活动形式,让学生了解历史,缅怀先驱,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今年3月6日,我校组织学生到青岛山参加青岛市组织的“纪念《胶澳条约》签定105周年”活动。“四五”清明节,举行了“踏着先烈的足迹前进”大型诗歌朗诵会。

2、“文明在社会”——开展“我是小公民,争做文明人”活动。

主要以家庭和社会为阵地,实践道德规范,宣传道德规范,以实际行动争做五好小公民

(1)家庭社会的细胞,学生是家庭的核心成员之一。充分发挥学生在家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组织学生利用“母亲节”、“老人节”等节日,进行尊老敬老活动,组织学生撰写相关心得体会的文章。

(2)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基地和军警民共建单位的教育功能,使学生们在受教育和熏陶的同时成为文明的宣传者、倡导者,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生力军。学校与街道办事处、青岛山公园联合经常组织学生打扫公共卫生、清除街头小广告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八一”建军节,老兵退伍、春节都要组织学生到军民共建单位——北海舰队司令部警卫连进行慰问活动,学生带去自己的节目和小礼物,表达对广大官兵的敬爱之情。并深入战士的生活,撰写演讲稿,朱金梁同学演讲的《可爱的警卫连战士》多次在局、市里获一等奖。

(3)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让学生深入社会尽己所能奉献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深入社区,深入生活,在活动中感受文明,在奉献中学习文明。今年3月我校学生自买树苗到崂山区进行了义务植树活动,他们的事迹被刊登在《青岛日报上》。初一1班白雪同学结对资助莱西市孙寿镇贫困学生吴海莲,用自己的压岁钱一次性为吴海莲交齐了小学期间所有的学杂费。今年一月下旬,她的事迹电视台进行了多次报导。白雪本人也被评为“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个人”。每年五月份学生都要进行“扶残助残”活动,为盲校和聋哑学校的学生捐赠挂历,选送优秀节目,为他们捐款。

(4)组织学生参加大型社会活动,如“我做奥运小主人”活动,积极参加“青岛市大中小学生第二届电影节”,观看影片撰写征文,我校获“征文优秀组织奖”,参加“天泰阳光海岸杯”寒假征文活动,获优秀组织奖。

二、唱响主旋律,诚信伴青春——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主旋律教育,将争创“五好小公民”活动推向深入。

围绕“诚信”,学校逐级制定周密的实施计划,分为“塑造新自我,迎接新挑战,创造新成绩、再求新发展”(即“诚”“程”“骋”“成”)四个阶段,开展了大量的“诚信”教育活动。各种教育活动的开展,为铸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学生提供可操作的实践性较强的发展平台,为学生思想境界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1、寒假期间,学校班主任便组织了搜集诚信格言和编写认识体会的工作,从而丰富了学生对“诚”、“信”、“诚信”从字义到内涵的认识,加深对诚信的理解,并落实在具体行动当中。

如,初一12班王乾同学拾金不昧,在寒风中等待失主两个小时就是很好的例子。本学期同学们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做好人好事多达40多起。

2、3月下旬,各班分别召开了以诚信为主题班会。

刘臻老师精心设计组织了一次“爱——我十四岁”的诚信主题班会、不但对本班同学起了很好的教育作用,而且对其他级部的班干部、青年教师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3月24日,初一级部的同学们在学校大操场为全校同学举行了一次“诚信你我他——诚信小故事”演讲会,起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并充分发挥宣传橱窗作用,举办了“诚信故事展”。初二各班则举行了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会。

三、积极实践,积累经验,不断探索:

在开展“争创五好小公民活动”中,我们始终本着活动要与教育教学相结合,要与学校的常规管理相结合,要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要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组织活动要有计划、有组织、有过程、有总结、有反馈。在活动中不断发现学生中存在的新问题,不断调整活动中的新思路,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我校“争创五好小公民诚信教育活动”将会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具体安排与时俱进,发挥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和教育的引导功能和作用,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公民意识为目标,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取得学生“小公民道德”建设的更大成绩。

诚信教育心得体会感想3诚信就是百花园中最美丽的那朵鲜花,是群星阵中最闪亮的那颗明星,是热带雨林中最挺拔的那棵参天大树。拥有诚信,便是拥有了最美好的品格,拥有诚信,便会拥有玫瑰一般沁人心脾的芬芳。讲诚信的人,值得我们为之点赞。

中华民族历来便以诚信作为优良的传统美德,诚信之人,往往拥有人格的魅力。曾记否,曾子杀猪、商鞅变法。杀猪事小,可若没有小事也讲诚信的品质,曾子,还会是那个纵横诸子百家的曾子吗?若没有商鞅“移木者赏百金”的诚信许诺,变法还能成功吗?秦国还能一统天下吗?

而在外国文明史上,诚信故事同样不胜枚举。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直像花朵一样开在我的心里,永远不会衰败。

故事发生在16世纪末的荷兰,一个名叫巴伦的商人兼船长,带领17名船员出航,试图从荷兰往北开辟一条新的到达亚洲的航行路线,可谁知却被困在寒冷的北极圈,遭遇着零下40至50度的严寒,他们与肆虐的暴风雨抗争了整整8个月,8名船员不幸死去。虽然船上的货物中就有救命的衣物和药品,虽然他们在那样的艰难条件下,把这些衣物和药品拿过来救命,别人并不会说什么,可这群荷兰人却做了一件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他们私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货物。他们真是一群把诚信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人!

也许在有些人看来,这样的诚信似乎很傻,没有意义,为了坚守这份诚信,他们失去了太多太多。可是,如果大家都不这样做,那因丧失诚信而受害的人,最终就会是我们自己。

请记住,诚信是一朵人格之花,总是散发着奇香,拥有诚信,你才能赢得世界,你才能在肉体消失之后,还芬芳在人们的心间。

诚信教育心得体会感想4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取得真经后,悟空和八戒整日在天上闲得无事,听说世间人们都忙于“下海”经商。八戒对悟空说:“我说猴哥,下界的人都忙着“下海”经商,你看咱俩待在天上也甚无聊,不如也去“下海”经商如何?悟空故作沉思状,然后点头应许了。兄弟俩合计先去下界考察考察。

八戒来到一家制酒厂,可怎么看也不像是一个正规厂家,仔细观察,方知此乃是一个地下工厂—制假酒的。八戒心想,这可不行,这可是违法的,坑人!说话间便来到另一家酒铺,八戒隐去身形,仔细查看,发现老板娘正偷偷地往酒里兑水,一边还偷偷地笑。八戒见此,心里乐开了花,这可是一个绝妙的法了,既不害人,又可以赚大钱,两全其美,不亦乐乎。心意已定,八戒悠然返回天宫。暂且不提。

再看悟空,他来到一家服装店,店主是个小伙子,人挺精明的。一会儿,一位顾客光临,想买条牛仔库,小伙子马上笑脸相迎。不一会儿,选好了一条,顾客付钱准备离去,刚到店门口,小伙子好像想起什么,赶紧叫住顾客:“哎!大哥慢走!我想起你来了,你买的那条裤子上有一处开线了,我忘记缝上了。”说完,拉回顾客,找出毛病,指给顾客看,并主动提出为顾客重选一条。悟空看到这里,心中一喜一悟:经商如此,何愁生意不兴隆呢?随后,便返回天宫。

悟空、八戒开了个碰头会,最后决定:八戒去开酒铺,悟空去开服装店。

八戒得意洋洋,按他学到的方法开起了酒铺。起初顾客盈门,不久门庭冷落。却说悟空经营服装店,态度好,守信用,生意越做越大,越来越红火。

正是:世人不可欺,优劣自有辨;凡事诚为本,方可成事业。”

诚信教育心得体会感想5诚实守信应该从小做起,自从我升入三年级,我在语文课本上学过诚实守信的宋庆龄,为了不失信于同学,做到了诚实守信。并且让我知道了,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按时做到,一定要诚实。在生活中,有的事情,让我记忆犹新。

这段时间数学课上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单元对我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长方形的变形题,我老是做错。妈妈为此也操了很多心,当妈妈给我讲错题的时候,我满口答应都听明白了,可是还不太会做。上周五的单元测试,我考了90分,成绩不太理想,妈妈看到试卷后非常生气,我就主动上前承认了错误,并承诺一定把成绩赶上去。

还有一次英语考试,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做题,教室里只听到沙沙的写字声,写字快的同学,一会儿就做完试卷,在认真检查。可我有两个听力选择题没听明白,这两个选择题8分呀,想来想去想问一下旁边的同学。可是转念一想,就是做对了也不是自己的真实成绩呀,正在我犹豫不决时,下课铃声响了,我放下手中的笔,把试卷交给老师。

篇2

关键词:感恩诚信教育 现状 缺失原因 措施

感恩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随着人类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感恩诚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感恩诚信教育成为当今各大高校的重要课题。

一、感恩与诚信的现状

目前,大学生的感恩诚信意识总体状况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仍有部分大学生存在感恩诚信意识和行为上的偏差。

1.感恩诚信意识缺失。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青年期自我意识发展的最主要的特点在于追求自己内在世界中存在的“本来”的自我,并将注意力集中到发现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上。

2.感恩诚信行为缺失。大学生的感恩诚信行为缺失主要表现为:认知和现实行为存在矛盾,在很多大学生中存在花钱没感觉甚至觉得理所当然的问题,不记得父母生日,从未给父母盛过饭,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与父母联系一次,反映出部分学生亲情观念淡化,其不利影响不容忽视。另外,在对社会恩情的回馈上,也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

二、感恩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的感恩诚信意识、行为缺失现象较为普遍,对此大学生本人、家庭、学校、社会都应负有责任。

1.大学生过分地以自我中心的思想。当今,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父母和亲友的万般宠爱,自私、自大的思想根深蒂固。所以,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懂得感恩、诚信,懂得尊重和爱他人。

2.家庭感恩诚信教育的弱化。现在,大多数家长过于溺爱孩子,使得孩子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父母习惯了替孩子打理一切。过度教育、过度保护、过度关爱,使他们成了名副其实的温室里的花朵,普遍责任意识淡薄,意志薄弱,不够坚强,不够独立。

3.学校感恩诚信教育的淡化。多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产业化的急功近利,学校教育的功利价值观越来越明显。高校感恩诚信理论教育同时出现了滞后和感恩诚信机制的不健全,由于许多高校的道德教育过于理论化和原则化,感恩诚信意识无法深入人心。学习成绩优秀往往是学生评优、评奖、推研等的最主要依据,而缺乏对其道德的考察。

4.社会感恩诚信教育的退化。当今社会存在着诸多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现象,社会感恩诚信机制依旧不健全。表现在:一是对感恩诚信的评价标准不客观。从古到今,人们感恩诚信水平的评价主要是由家长、老师、领导作出的,这种主体对客体感恩诚信状况的评价具有很强的主观性、随意性,导致评价标准混乱,造成被评价主体的感恩诚信水平缺乏真实性。二是对感恩诚信缺失行为的道德谴责多,法律制裁少。

三、加强大学生感恩诚信教育的措施

感恩诚信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但由于我们的德育工作长期忽视了感恩诚信教育,才使得感恩诚信这个古老的话题在今天的高校得到重视。

1.培养大学生本身的感恩诚信意识,增加感恩诚信实践活动。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然要开展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磨炼个性和锻造人格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将感恩诚信教育融入社会实践中才能使大学生与现实生活直接对接,为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与升华提供新的平台。

2.实现家庭的正确引导。一个人生活的家庭环境对他自身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感恩诚信教育应当首先从家庭做起,父母应该重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家长还应经常与子女沟通,对子女的感恩诚信行为进行及时的监督。有的大学生面对新的大学生活会感到不适应,产生不安全感,因此离不开正确的引导。

3.强化大学的感恩诚信教育。要更新感恩诚信教育理念,倡导多维教育观念。比如,开展感人诚信文化节,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他们懂得奉献、索取、诚信对人,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感和品质;还可以开展一些感恩诚信主题活动,如征文、朗诵比赛、辩论赛、歌咏比赛等,创建优良的学风、校风。

4.增强社会的正面熏陶。加强感恩诚信教育,必须营造一个政府讲感恩诚信、公众讲感恩诚信、人人讲感恩诚信的社会大环境。所以,政府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让更多的人能沐浴到良好的社会风气。

参考文献

[1]庞跃辉《大学生人格优化与全面发展的系统思考》.西南大学学报,2010年版。

[2]孙俊《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版。

[3]刘洪《高校感恩教育的内涵及实施途径》.学校党建及思想教育,2008年版。

篇3

小学诚信教育活动总结1:为了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市局下发的《启东市中小学感恩诚信教育实施意见》等上级文件精神,促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我校从二月底便突出抓好了以“心 怀感恩,诚信做人”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以“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全体学生了解了“心怀感恩,诚信做人”的基本内容,增强了学生的感恩诚信意识,牢固树立了以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

现就学校开展诚信教育活动阶段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认识,是感恩诚信之花的根基。

1.感恩诚信大家谈

受社会上形形的反面事例的影响,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在机遇来临时,如果心无感恩,不讲诚信就可以轻易成功,那么,我们还如何教育学生,如何认真做人 ? ”这种观念和想法在教师队伍中也有一定市场。为此,我校首先举行了“感恩诚信大家谈”活动,通过活动不但使全校老师统一了思想,而且还一致认为小学生缺乏社会生活体验,难以深刻理解比较抽象的道理,而且感恩诚信美德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难免有反复,必须长时期坚持不懈地努力。感恩诚信品德的养成光靠学校教育远远不够,必须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合力才行。

2、育出感恩诚信人

学校利用集体晨会、国旗下讲话,向全体学生发出了倡议,由德育处进行了国旗下讲话,让全体学生和老师都明白,要把握机遇,努力学习,怀感恩之心,做诚信之人,将感恩、诚信继续下去,每个人生只有学会了做人,做诚实的人,才能成长;要求同学们要树立感恩意识,培养诚信心态,知“恩从心来,报从体行”,晓“今朝感恩露,明日涌泉报”;要求同学们将感恩与诚信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去,才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报,做一名感恩图报、有诚信人格的当代合格小学生。

二、规范各种要求,是感恩诚信之花的沃土。

(1)切实加强领导。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这一活动,充分认识感恩诚信教育活动是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素质实践,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

(2)制订活动计划。学校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制订具体实施的计划,在调查分析基础上分层次有重点地制订各年级段学生感恩诚信教育的基本目标、要求和主题。?

(3)营造活动氛围。学校利用宣传栏、板报、广播等各种形式向全体教师、学生宣传感恩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并扩展到社区和学生家庭,营造感恩诚信教育的良好氛围。?

(4)教师率先垂范。开展感恩诚信教育,教育者自身的教育行为是关键。学校领导和教师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开展感恩诚信教育首先要确立感恩诚信立教意识、确立学校领导和教育工作者是服务者的观念,把感恩诚信教育落实到全体教师的教育行为上,发挥教育者自身的表率作用。?

三、开展多彩活动,是感恩诚信之花的甘露。

学校把感恩诚信教育贯穿在各类教学及日常活动中,把晨周会课作为感恩诚信教育的主阵地,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中穿插感恩诚信教育的有关内容。同时,学校根据教育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了多个教育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

(1)结合晨会、班队活动和平时班级管理、日常教学活动进行有机渗透。结合班队活动课,大队部组织全体师生举行一次动员大会,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校级诚信公约,发动和引导全体师生投入到本次活动中,做到人人知感恩,个个讲诚信。 各班还举行了一次诚信主题班队会。

(2)开展“暖暖三月,浓浓亲情”系列活动。三月,因为有了三八国际妇女节而特别温馨。学校抓住这一契机,开展了为期两周的以“暖暖三月,浓浓亲情”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学会感恩。

三月初,学校向全体队员发出倡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为妈妈洗一次脚、梳一次头、捶一次背、做一次家务、说一次心里话、深情拥抱、大声说“妈妈,我爱您”、陪妈妈睡觉……通过平凡的小事,用最简单的方式,最朴素的语言向亲爱的妈妈表达自己的爱,并用相机、文字记录下这些温馨感人的瞬间,留住这成长过程中的美好记忆。

倡议发出后,长小学生纷纷行动起来,性格活泼外向的孩子表达方式热情大方,性格文静腼腆的孩子表达得含蓄深沉,但可喜的是全校一千多名学生人人参与了这次活动,个个为妈妈送上惊喜。学校下发的活动反馈卡回收率达98.5%,所有的妈妈都怀揣欣喜,在“妈妈感言”栏中表达了相同的心情:感动!感谢!

学校将本次活动花絮制作成精美的展版,张贴于校园醒目位置,引得学生驻足欣赏的同时,也是对他们一次心灵的洗礼。

学校的这次活动没有呆板的说教、宣传,而是将感恩教育融入到生动的、可触摸的情感实践之中,让母子之间靠得更近,心贴得更紧,使亲情教育具体形象,具有深深的感染力。这次活动,让长小的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孝敬父母、珍视亲情的传统美德教育,更让他们明白,节日虽只有一天,但对妈妈的爱却绝不只停留这一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妈妈,报答妈妈是他们一辈子的功课!

(3)开展诚信教育主题系列活动,如:征文、演讲、对话、辩论等。各班出了一期“诚信”为主题的黑板报,认真学习校级诚信公约,积极讨论制定班级诚信口号,并张贴在班级内,在班级中进行诚信大讨论,辩论赛,小品表演等,使诚信教育深入人心。学校进行了以“心怀感恩,诚信做人”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评选出了一等奖三名,二等奖六名,优秀奖10名。学校开展了一次学生“人人知诚信,处处讲诚信”的征文活动,收到征文60多篇。

(4)各中队自主开展活动:如一二年级开展了“感恩故事比赛”;五(2)中队在学校手抄报评比的基础上,又自主开展了班级诚信手抄报设计大赛,并且制作了精美的诚信卡,寄给了联谊班级的同学;四(4)班开展了“我是小小活雷锋”活动,学生两个月时间就做了260多件好事;六(3)中队每周到社区居委开展“捡白色垃圾”活动等等,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活动的深入开展,不仅在队员的心中种下了一棵感恩诚信之树,而且培养了队员们“ 心怀感恩,诚信做人”的意识,真可谓是:播种信念,收获感恩;播种感恩,收获诚信;播种诚信,收获精彩的人生!

小学诚信教育活动总结2:为了贯彻教育部关工委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江门市开展“诚信行业”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促进学生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社会道德观、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使“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以及“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精神理念成为学生的自觉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使学生能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我校以《江门市开展“诚信行业”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为基点,开展了争做“五好小公民”的教育活动。现特总结如下:

一、立足德育,细化《江门市开展“诚信行业”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开展以“我是小学生,文明记心中; 我是小公民,争做文明人”为主题的文明德育系列活动。

1、“文明在校园”活动。具体内容包括:

(1)通过以“我做文明使者”为主题的校班会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的教育,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与自己的实际行动相对照,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学生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2)以江门市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教育学生:文明从小事做起。全校师生参与编写出“校园文明、社会文明、家庭文明”三个文明四字歌,并一直作为学生的基本文明素质进行考评,通过“文明四字歌”使“文明”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章可循,有矩可依。

(3)在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强化学生的文明意识。由校学生会发出倡议:垃圾桶归位、垃圾入桶,建我文明校园。许多班级组织学生清理校园里的口香糖污渍,清理卫生死角,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文明意识。通过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许多学生深受鼓舞,纷纷表示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他人。

(4)加强学生互助精神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形成团结友善,乐于奉献的良好风尚。组织学生进行“一帮一”活动,学习优秀的学生结对帮助学习落后的学生,品德优秀的学生结对帮助问题学生,文明、友爱、互助的风气在学校蔚然成风。每年学校都要组织“爱心捐助活动,学生节省下自己的零花钱,集中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培养了学生的文明意识。

2、“文明在社会”——开展“我是小公民,争做文明人”活动。主要以家庭和社会为阵地,实践道德规范,宣传道德规范,以实际行动争做五好小公民。

(1)家庭社会的细胞,学生是家庭的核心成员之一。充分发挥学生在家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组织学生利用重阳节、国庆节等节日,进行尊老敬老活动,组织学生撰写相关心得体会的文章。

(2)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基地和军警民共建单位的教育功能,使学生们在受教育和熏陶的同时成为文明的宣传者、倡导者,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生力军。学校与街道办事处、社区经常组织学生打扫公共卫生、清除街头小广告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3)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让学生深入社会尽己所能奉献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深入社区,深入生活,在活动中感受文明,在奉献中学习文明。

二、唱响主旋律,诚信伴青春——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主旋律教育,将争创“五好小公民”活动推向深入。

围绕“诚信”,学校逐级制定周密的实施计划,分为“塑造新自我,迎接新挑战,创造新成绩、再求新发展”(即“诚”“程”“骋”“成”)四个阶段,开展了大量的“诚信”教育活动。各种教育活动的开展,为铸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学生提供可操作的实践性较强的发展平台,为学生思想境界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1)、班主任组织了搜集诚信格言和编写认识体会的工作,从而丰富了学生对“诚”、“信”、“诚信”从字义到内涵的认识,加深对诚信的理解,并落实在具体行动当中。

(2)、各班分别召开了以诚信为主题班会。组织了一次“诚信”的主题教育活动、对同学们起了很好的教育作用,而且对青年教师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积极实践,积累经验,不断探索:

在开展“争创五好小公民活动”中,我们始终本着活动要与教育教学相结合,要与学校的常规管理相结合,要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要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组织活动要有计划、有组织、有过程、有总结、有反馈。在活动中不断发现学生中存在的新问题,不断调整活动中的新思路,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我校“争创五好小公民诚信教育活动”将会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具体安排与时俱进,发挥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和教育的引导功能和作用,以《江门市开展“诚信行业”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公民意识为目标,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取得学生“小公民道德”建设的更大成绩。

小学诚信教育活动总结3: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基本之道。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以诚信教育为突破口,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我校以《新课程标准》、《德育大纲》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科学、扎实、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一、多渠道、多形式进行诚信教育。1、通过校会、红领巾广播等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2、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班会德育课、中队主题活动等对学生进行教育。3、在我们的小学教材中所叙述的很多事例包括名人故事,都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我们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通过形式多样的方法,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篇4

关键词:市场经济;诚信;诚信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1013302

诚信一词由来已久,许慎《说文解字》指出:“信,诚也,从人言。”2001年高考作文题目就与诚信有关:“一个年轻人,在漫漫人生路上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一个渡口的时候,他身上已经有了七个背囊:是美貌、金钱、荣誉、诚信、机敏、健康、才学。渡船开出的时候风平浪静,过了不知道多久,风起浪涌,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老艄公对年轻人说:“船小,负载重,客官你必须丢掉一个背囊,才可安全到达。”看年轻人不肯丢掉任何一个,老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想了想,把“诚信”丢到了水里。要求考生根据这个故事写篇文章,发表看法。诚信是做人之本。以诚待人,诚信为本市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大学生走入社会的通行证。

1 当代大学生存在的诚信问题

市场经济条件下,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逐渐盛行,一些不讲道德的人把一切东西都当成是与人交换的筹码,不诚信的行为时有发生,我国又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心智逐渐成熟的阶段,世界观、人身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阶段,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言行不一、表里不一、投机取巧、造假制假不绝如缕,校园里的不诚信行为也越来越多,较普遍地存在着诚信缺失现象,如考试作弊、毕业生自荐材料“注水”、助学贷款迟迟不还、为得到较高的分数而找老师要求加分、毕业论文多数从网上下载剽窃而成等。

1.1 考试诚信危机

考试时教师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验,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一种手段而已,但学生看到考试,心情是很复杂的。为了通过考试,学生只需要认认真真学好功课就可以了。市场经济告诉我们,用最少的资本带来最大的利润。许多当代大学生为了通过考试,绞尽脑汁,想方设法。主要就是考试时作弊,这不只是违纪问题,还是不诚信、不道德问题,是做人存在问题。它可能影响到学生将来走上社会之后的为人处事。学生在学校要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当下学生的种种作弊行为与我们的教育真谛相违背。请“”、带通讯工具、偷看、交头接耳或者贿赂老师等手法层出不穷,并且作弊的学生大部分认为考试作弊很正常,这是很不正常的。

1.2 职业诚信危机

学生十年寒窗,就是为了毕业能找个好工作,这是学校职业教育的一方面功能。大学的不断扩招,给许多学生提供了上大学的机会,同时也为大学毕业生的成功就业带来了许多挑战。大学生为了成功就业可以说是用尽浑身解数。伪造简历、荣誉证书等行为很普及,每个大学生的求职简历都是厚厚的,各种荣誉琳琅满目,真真假假,鱼目混珠,很难分辨。加之,一些错误的就业观念对大学毕业生带来了不好的引导,许多大学生频繁地跳槽、换单位、辞职等,对企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企业已经逐渐走向市场化,更多的注重真才实学,更多的是注重其实践能力,对文凭看得相对淡了许多。

1.3 学术诚信危机

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几年学习生活的检验,也是学生提高的重要手段。毕业阶段完成相关的毕业论文,在检查大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有比较大的作用,学生本应该认真对待,但事实上,大学里,论文抄袭现象在很普遍,为了捍卫学术尊严,在进行道德教育的同时,有人发明了的反抄袭系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网络东西很丰富,学生为了应付毕业论文,就出现了东拼西凑、移花接木的行为,呈现除了“论文百度化”现象。这就使大学生陷入了学术性的诚信危机,对大学的教育的长远发展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

2 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的重要性

从一定意义上讲,大学生诚信危机是我国长期应试教育的必然反应。应试教育的弊端已经为人们所熟知,它有其时代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技文化的重要性,文凭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所以整个社会为了追求高的文凭特别注重大学生的知识素质的培养,而忽略了对他们道德素质的培养,这与我们这些年一直在提倡的素质教育是不相符的。因此,当前大学生诚信行为的养成,应该从改革教育模式入手,强化道德情感教育,并将道德教育的重点落实在行为养成方面。

3 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对策建议

3.1 改革教育观念,构建素质教育模式,使素质教育制度化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育者只管“教”,不管“育”。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理论的灌输,教育者只管教,不管教的怎么样。“教”只是传授知识,考核模式太单一,不能全面考核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不能考核教师教的效果。改革现有的考核模式,多样化的考核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不再把分数当做评价教与学的唯一标准,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应加强受教育者道德观念、道德情感的培养,使受教育者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道德情感,养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的能力。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素质教育模式,将教育重点从成材教育转向成人教育,是构建受教育者良好道德素质的理想方式,各个高校都在探索。素质教育应该融入到所有学科的教学中,在实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道德素质的养成是重点,素质教育也可以说就是养成教育。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考虑把素质教育设置成一门可操作的课程来开设,设定学时,学分,考核方式等。素质教育课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要涉及很多方面,比如说教材的编写,课程的设置,具体教学的要求以及知识的考核。要想使素质教育制度化,还需要教育者不断地努力和探索。

3.2 日常做起,加强诚信人格在教育中的地位

诚信教育是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不只是学校的责任,家庭、社会都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作为高校育工作者,对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不应该只是在课堂上,也应该表现在平时的生活中。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诚信榜样。大学老师不管是辅导员、班主任还是任课老师,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的行为会给广大的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与学生交流要诚实守信,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从诸多人格因素方面合理利用自己存在的条件去感化学生,从气质、才能、公德等方面影响学生的内在,使学生认同教育工作者,进而认同我们的理念。

人格的培养诚信人格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它需要长期的不断地在日常教育中灌输。诚信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幼儿园、小学开始重点强调诚信人格培养课程,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诚信做人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在学校教育中,加强日常行为考核,虽然这种考核很难操作,但也要尽量让诚信意识内化于心,进而外化于行。在大学突出诚信人格培养计划,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着重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荣辱感、责任感和正义感,养成大学生良好的人格素质,使每一位学生从自己内心地把自己的行为、修养、追求纳入到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来,使得诚信教育贯穿每个人的思想形成过程中。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具有巨大的影响。诚信教育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舆论环境。舆论导向能从思想上带动大学生诚信人格的培养,是大学生培养诚信人格的重要条件之一。当代大学生能接触到的媒体比较多,网络媒体的高速发展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但也带来了道德问题,学生的网络不诚信问题大量存在。因此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要从舆论工具上下工夫,利用媒体和舆论使大学生树立明确的诚信意识。

3.3 培养社会情感,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强调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是诚信教育的要求,也是家庭教育的要求。中国的家长总希望孩子有出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优异的学习成绩,考上好的大学,好的研究生。忽视了孩子对家庭成员的情感养成,结果是出了不少“白眼狼”。大学是考上了,可完全忘记了父母的恩德,也忘了人之为人的责任和追求。对父母、家庭的爱与感情,是一个人对其他社会成员产生感情的基础。我们目前的教育制度很多时候在做亡羊补牢的工作,感恩教育放在小学阶段,只要做好了,任务完成了,为学生成功做人有很大帮助。现实是感恩教育在小学阶段往往没做好,到了大学了,好多学生离开了养育自己的父母,渐渐地忘了父母的艰辛,开始挥霍父母的辛苦所得。如果小学阶段感恩教育做得好的话,大学阶段的感恩教育就可以转变为对社会的感恩。学校采取的感恩教育模式是道德情感教育的有效方式,比如给父母写一封感恩的信,让学生回想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无私给予的恩德,并以实际的行动来回报父母,在家的时候帮助父母做家务活,通过打工赚钱减轻家庭负担,照顾父母的生活起居等。进而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把对父母的爱扩大来爱这个社会、爱这个国家。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应该学会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进而拥护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这样也就做到了诚信。

从道德层面看,对那些充满感情的对象,学生才能表现出合乎道德的行为,比如家人、同学。只有当大学生对他人和社会存着自然和深厚的感情,只有大学生在内心深处建立起对他人、社会深厚的道德联系,对他人和社会产生深厚的爱心,诚信行为才能够自内心深处自然地流露出来,成为得到情感引导的、持续的、自愿的行为。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改进,我们相信当代大学生会逐渐养成诚信的好品质。

参考文献

[1]陈大伙、张洪,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与高校诚信教育创新[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7,(04).

[2]金炳烨,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与高校诚信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06).

篇5

诚信是高校学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内在要求,是高校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根本保障。以诚信教育为出发点,分析当前高校诚信教育的现状,探讨其中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建设优良的学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诚信教育;学风建设;途径

一、诚信教育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地位

(一)诚信教育是高校学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来分析,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基石,是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形象、具体、生动的贯彻和落实到实践层面,被大学生认知和认同,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学风建设就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载体之一。通过学风建设,可以使核心价值观更加日常化、生活化、常态化,更易被大学生接受和认同。但大学生要真正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还需要以真诚的态度来践行。

(二)诚信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内在要求。高等教育的目的是育人,是培养和造就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学风建设围绕这一目的展开,旨在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正确的行为取向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诚信作为学风建设的思想基础和内在要求,反映了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大学生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关键品质。它直接关系到高校学风的好坏以及学风建设人才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日常管理活动中融入诚信教育,可以使大学生耳濡目染,随时感受到诚信教育,自觉从诚信的角度思考问题,以诚信的准则要求自己,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并以这种态度和行为感染其他同学,进而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引导和推动学风建设。

(三)诚信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根本保障。高校学风建设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大学生成功就业为落脚点。通过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可以检验高校学风建设是否有成效。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普遍存在着就业率低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部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普遍表现为履历造假、自我拔高、求职成功后拒签合同或随意放弃工作岗位等。这成为制约高校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关键,也成为高校学风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加强诚信教育可以使大学生认识到诚信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在遇到问题时以“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正确价值观念和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和处理;可以使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规范学习行为,进而摒弃不诚信的行为,杜绝诚信缺失的现象,为自己成功就业提供保障。

二、高校学风建设中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

目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大学生诚信状况整体上是好的,大学生能够严以律己,诚实守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对优良学风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但同时部分大学生也存在着逃课、缺课,考试作弊,作业论文抄袭,贫困证明、求职履历造假等诚信缺失的行为以及消极对待诚信缺失行为的态度,这种行为和态度影响了高校学风建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高校诚信教育内容空洞,形式单一。首先,针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高校虽加强了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但教育形式仍以理论教育为主,没有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诚信教育实效性欠佳。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其教育内容在大多数学生看来多为一些理论性极强的、不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他们不会将所学知识完全转化应用到实践中,也不真正了解具体内容。其次,高校在进行诚信教育时,并没有使大学生认识到诚信缺失的危害,致使部分大学生认为偶尔的缺勤、作弊只要没被老师抓到,也不算大事情。再次,高校针对大学生出现的一些诚信缺失的现象,只是从违纪违规的角度来处理,如加强课堂点名、处罚考试作弊者等来使大学生杜绝这种现象,并没有从思想道德的高度,从诚信的角度来考虑,这不利于大学生认识问题的根源,认识事情的严重性,不利于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养成。

(二)高校诚信教育制度不完善,且疏于落实。首先,高校缺少与大学生诚信缺失行为相符合的诚信处罚条例,或虽制定了相关的处罚条例、学生守则、规章制度等,但仍不完善,没有很好的应用于对象。如部分高校虽然建立了诚信档案,但诚信档案的内容和形式还没有统一的规定,各高校对诚信档案的记录方式也不统一,这影响了诚信档案的共享与其作用的发挥,也影响了大学生对诚信档案应有的重视。其次,高校缺乏有效的诚信教育监督评价机制。监督评价机制是高校诚信教育的重要保障,是检验高校诚信教育是否有效、对诚信缺失个体是否执行相关的诚信教育以及惩戒措施等的机制。目前,高校普遍缺乏相应的诚信监督评价机制,这不利于高校监督与治理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不良行为,不利于高校诚信教育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进行,不利于高校诚信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不利于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养成。

三、以诚信教育为基点,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途径

(一)丰富诚信教育内容。一是以核心价值观、荣辱观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荣辱观教育使大学生领会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认识到诚信是时代的需要、祖国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使大学生自觉以八荣八耻的准则严格要求自己,发展自己,同时这也是高校学风建设紧跟时代步伐,融入时代精神的必要条件。二是注重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与诚信教育的内容结合起来,使大学生认识到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的基本道德规范,使大学生在了解和认同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强对诚信的认同感,体会到诚信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三是充分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课来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借助实时案例等丰富思政课的内容,切实将思政课与大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使大学生感受到诚信就在生活,诚信教育就在身边。此外,思政课教师应对大学生身边出现的逃课、作弊、抄袭等诚信缺失的现象加以重点讲解,使大学生认识到这不仅是纪律上的错误,更是思想上的错误,是诚信缺失的表现,从而使大学生自觉改正并规范自身行为。

(二)完善并落实诚信教育制度。一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大学生个人的诚信档案。诚信档案是记录大学生在校期间诚信表现的档案,它关系到大学生毕业工作以及生活的切身利益,它的建立可以使大学生迫于压力,将诚实守信内化为自律意识,并将这种自律意识转化为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并切实将建立工作落到实处。目前,部分高校已经制定了大学生诚信档案,但值得注意的是要将诚信档案贯彻执行下去,要引起大学生的注意,并在建立的过程中保证诚信档案的统一性、真实性以及共享性。即要按照统一标准制定、经专门人员审核、在互联网上共享可查的形式来建立。二是要完善诚信教育监督机制。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个体的作用建立个人舆论监督机制,通过大学生个体的监督,扩大影响力,为学风建设营造纯净的环境。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工作部门、学校管理部门等建立学校诚信监督委员会,监督高校诚信教育制度是否落实,在落实过程中是否公开透明、公平等。三是完善诚信教育评价体系。可以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成立专门的诚信评价部门,但要注意在对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评价时,要明确评价的要素、指标等,并将评价结果与大学生的奖学金、助学金等结合起来作为大学生评选的条件,以此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四是建立大学生诚信奖惩机制。可以根据大学生诚信与否的行为给予不同的奖励或批评惩罚,使大学生认识到诚信光荣,失信可耻,增强诚信的自觉性。

(三)建立网络诚信教育体系。高校应将互联网与诚信教育相结合,建立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网络诚信教育体系。具体来说,一是可以利用微信建立诚信教育公众号,在公众号里发放一些与诚信教育相关的内容,如诚信知识、近期举办的诚信教育活动、诚信小故事、诚信事件、本校的诚信规章制度、优秀传统诚信文化等,使大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诚信的由来、发展以及重要性。二是可以利用qq、微信等建立师生诚信讨论组,由教师引导大学生对当前发生的诚信事件进行讨论,并对事件做深刻分析思考,使大学生能够做出正确判断,明确诚信的重要性。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讨论组鼓励大学生发表自己对学校诚信教育内容、诚信教育体制的看法,这可以使教师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及时对错误思想进行制止,对有益想法进行汇总反馈。其次,这也有利于高校诚信教育管理者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能够融入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想法来完善高校诚信教育管理体系。

(四)构建诚信校园文化。大学生在校园里生活、学习,其思想、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学校所塑造的校园文化的影响。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改变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现象,需要高校从诚信的角度来构建诚信校园文化。构建诚信校园文化可以使大学生生活在诚信的氛围里,时刻感受到诚信,从而增强大学生诚信做事、诚实做人的自觉性。具体来说就是可以用传统诚信文化、民族诚信文化以及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使大学生感受到诚信的历史性、民族性、时代感;可以将广告牌、标语等和诚信内容相结合,打造校园物质文化,增强大学生对于诚信的认同感;可以通过举办诚信对话、诚信主题晚会、诚信大讲堂等各种诚信活动,建设诚信校园行为文化,激发大学生参与诚信建设的积极性;可以通过规范诚信规章制度,完善校园诚信制度文化,通过制度的他律作用,增强大学生诚信行为的自律性。

四、结语

以诚信教育为切入点对大学生展开教育,通过高校诚信教育体系的完善,打牢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基础,使大学生以诚信的态度做人、做事、做学问,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做事风格是高校优良学风建设的必然要求。

作者:张文娟 单位:喀什大学法政学院

[参考文献]

[1]杜庆华.诚信视域下的高校学风建设[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2]戚志林,杨敏.论学风建设与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7).

[3]肖跃.崇尚科研诚信树立优良学风[J].中国高等教育,2010(09).

篇6

【关键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感恩教育;进课堂;途径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感恩教育进课堂的重要性

随着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逐步完善,已经形成了“奖、助、贷、勤、减、免、缓”八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然而物质上的扶助要和精神上的帮助和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能够通过国家的资助而完成学业,同时还可以通过培养他们优良的品德、良好的心态、正确的价值观而实现精神上的富足。目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考试作弊、随意毁约,恶意拖欠学费、拖逃贷款等,部分学生夸大家庭困难、开具虚假困难证明,争抢资助名额等。另外,感恩情怀缺失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孩子体会不到父母的艰辛,花钱大手大脚,不懂得体谅父母,也不懂得为他人考虑,养成了自私自利的习惯和“等靠要”的依赖心理[1]。因此,搭建有效的资助育人平台意义深远,其中,诚信感恩教育已经成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开展诚信感恩教育进课堂是对资助育人平台建设的有益探索。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感恩教育进课堂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和经验的匮缺。由于目前在我国开设诚信感恩教育课程的高校屈指可数,所以相关的理论探索和有益的实践经验都非常缺乏。2.作为一门思想品德类课程,如果不能很好的和实践相结合,就容易出现授课内容“假大空”的现象。不注重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以一贯的集中授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再加上教育资源配备上的不足,例如师资不足、教材设计的滞后等都会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3.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生诚信感恩教育的认识影响大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转型期,社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攀比心理等腐朽思想正影响着“90后”的大学生们。在这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部分学生功利心较重,价值扭曲,没有诚信感恩意识。如果课程内容和社会大环境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学生就会认为这门课在讲空话套话,课程内容不接地气。4.诚信感恩教育作为一个资助育人工作的平台,应和八位一体的资助工作相辅相成,然而此项工作的研究和制度的设计还未提上日程,更不用说很好的融入实际工作了。5.授课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教材的选择性非常少。诚信感恩课程的实践正处于初始阶段,少数开设了此课程的高校中课程主讲老师也多由辅导员老师担任,专业培训的机会也不多。

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感恩教育进课堂途径的探索

高校开展诚信感恩教育,必须在教育途径上进行探索和创新,使得学生在校期间以及进入社会之后都能有诚信意识和感恩意识,真正把诚信感恩意识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念,从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格,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从课程设置、师资储备和教材编写三个方面加强课程的系统性

课堂教学是开展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结合教学实际,增强诚信感恩教育的系统性,首先要进入思政课和学生思想品德课的课堂。任课教师在向学生授课时要结合各门课程的特点,把诚信感恩教育渗透到各门课程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2]。其次,每一个学科都包含着对大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任务,应该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渗透。要求教师把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生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融合起来,引导学生将诚信感恩自觉代入自己的职业品德和社会公德建设中去,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操守。另外,要逐步单独开设诚信感恩课程,从而使课程更具针对性,增加课程的深度和广度。。综合三个方面,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就可使诚信感恩教育富有系统性,使诚信感恩进课堂的教育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要对思政和其他专业的老师进行理论培训并提出要求,还要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专职老师讲授诚信感恩课程,对课程进行研究和推进。通过教学实践积累经验,对教材进行不断的完善。课程教材除了文字和资料展示之外,还应增加更多图片、视频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材料,从而增加课程的生动性,使得课程更加直观和具有感染力。

2.抓住时代的特点,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方式和方法上的改进和创新,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便捷性

根据大学生接收信息的习惯以及对互联网越来越多的依赖,构建诚信感恩教育网上课堂,如慕课等,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传统大学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存在的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在教学形式的变通性上存在不足,如果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和多样性将诚信与感恩教育开发成一种在线开放课程,比如以视频记录传播的慕课课堂,从而不受上课时间地点的限制,利用大学生感兴趣的互联网传播方式,不但可以增加受众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同时可以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诚信感恩课程的吸引力。同时,慕课的形式也弥补了校内诚信感恩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的缺陷,可以邀请相关专家、教授进行慕课形式的教学,甚至可以邀请企业领头人物、社会精英等通过明星效应进行远程教学,教学效应该会有显著提升[3]。

3.在诚信感恩教育课堂教学中结合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状态的实际,增强课程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要使诚信感恩教育进课堂取得良好的效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结合时代特点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找准理论学习与大学生成长进步的结合点。只有在充分掌握学生的困惑点和兴趣点的所在,才能找准学生诚信感恩教育的敏感点,真正做到晓之以学生可以理解的真理,动之以学生可以共鸣的真情。从而使得课程内容得到学生的认同、接受和实践。在课程讲授中,结合的实例最好是最近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学生更容易发生共鸣。教师还要尽可能去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思想倾向,做到因材施教。

4.从理论向实践拓展,将诚信感恩教育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课程的实践性

学生不喜欢纯理论课堂。应该把实践活动和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把课外实践作为理论教育的延伸和深入。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紧密连接在一起。可以安排学生开展以诚信感恩教育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感悟,增加对诚信与感恩的理解,唤起内心的价值共鸣。也可以结合课堂内容,进行移动课堂的教学实践,带学生通过设计小游戏、演绎诚信感恩小故事等方式加强理解。带学生去一些名人纪念堂等,感受历史人物的浩然正气。也可以带领学生走进企业,与企业家探讨个人成长成才的要求以及企业对员工的品德要求。积极开辟第二课堂,通过开展演讲比赛、专题性的研讨,征文比赛、画报展览等活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5.构建诚信感恩的校园文化氛围,让诚信感恩之风充满整个校园,加强课程与校园大环境的协调性

诚信感恩教育要善于和高校的组织团体、学生社团活动相结合。比如,利用党校团校组织的各种多媒体平台宣传诚信与感恩教育;应通过开展知识竞赛、演讲赛、主题征文、辩论赛等多种学生竞赛活动来加强宣传;应通过院校各级网站以及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宣传诚信感恩教育的正能量;应在大学生中开展诚信感恩先进典型的评选,如校园十大人物中的最感动校园人物、最具孝心人物的评选,让学生感觉榜样就在身边,起到很好的同辈引领的作用。

6.制定量化考核标准,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要将诚信感恩教育效果化,就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量化考核指标。例如,学生在校期间,要把诚信感恩课程成绩和具体现实表现情况作为各种评优评先和推荐就业等的硬性指标。另外,把学生考试作弊率以及贷款违约率等作为考核学院绩效的标准之一。督促各学院在学生的诚信感恩教育上多下功夫。综上所述,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学生中开展诚信感恩教育进课堂活动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需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不断完善。诚信感恩教育进课堂需要整个高校各部门联合起来、重视起来、共同努力在学生的各项管理和课程教育中慢慢渗透,为祖国的建设培养出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良好的品德和职业道德的优秀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慧.高校资助体系下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诚信感恩教育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6.18(5):92-93.

[2]曹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应注重“三个结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3):99-101.

篇7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诚实守信则是育人的根本。在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对于学生的诚信教育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以实际行动影响学生,创造诚信教育的良好环境,感化和引导学生,以此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迎合企业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

职业学校;诚信;教育

对于我们每一位社会成员来讲,提高诚信素质和诚信意识,有益于提高社会的和谐程度和国家的稳定。善待周围的人,拥有友善的情感,这样的诚信美德也是我们非常提倡的。对于素质教育来说,以人为本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则,指导学生实现有意义的人生,所以,对于实施素质教育而言,诚信也是非常需要的。

一、职业学校诚信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其中,社会道德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诚信问题越来越凸显,引起社会和人们的关注。在生活和媒体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因缺失诚信而产生的混乱现象、负面效应。这种情况,对于社会的和谐、民众的凝聚力都是有破坏作用的。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负面作用通过社会、家庭,对我们的学生也产生了不小影响,甚至影响到一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表现出道德诚信意识的缺失。有的学生上课迟到、早退、逃课;抄作业、考试作弊。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浪费挥霍的消费习惯,为了获取金钱,采用各种违背诚信的手段。学生与学生之间缺少真诚和诚信。

二、营造道德氛围,让学生从思想上确立诚信意识

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除了自身素质外,外界的良好道德环境对其产生的作用同样是极其重要的。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学校作为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加强注重道德氛围的营造,创作出有利于开展诚信教育的环境,是有重要意义的。这样能够在思想上启迪学生,升华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谐的校园环境能够帮助学生逐渐接受诚信教育。教师可以利用班级的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案例进行总结和反思。在这个过程中,诚信美德可以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树立诚信的风尚。

三、诚信教育渗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课堂教学是学校里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教育实践,也是开展德育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所表现出的思想和心理的各种变化。将诚信教育渗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第一,教师在学生面前,可以作为典范和榜样。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指导、示范,让学生懂得诚信的各种表现,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步在思想上确立诚信意识。学生对教师有着一种特殊的尊重和信任,因此,教师所表现出来的诚信的言行,更能促使学生接受诚信教育的内容。第二,教师把诚信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中,把课堂作为诚信教育的实施空间,可以更多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环境联系起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这对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大有益处。

四、拓展课外实践活动,促进诚信教育进一步开展

学校的诚信教育还需要校外教育的配合和补充,这样才能得到理想的诚信教育效果。课堂以外的各种教育活动形式丰富,符合学生的天性。校外诚信教育的促进,与学校诚信教育的相互结合,也是社会道德建设、家庭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师与家庭、社区等校外资源的紧密联系,互通有无,可以使各个方面的教育得到积极影响,推动学生的诚信意识更快提升。学生通过学校里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够从理性上对诚信的重要意义有一定的理解。要使学生的诚信意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确立,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直接感受诚信,是很有必要也很可行的方法。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有意识地借助生活中的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从行动到内心感悟到诚信的内容和意义,体会到诚信对于成长的重要性。另外,学生可以从实践活动中获得经验和体会,知道诚信在待人处事中的重要性,如果对别人做出了承诺,就要一定兑现。这样的一次次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

五、结语

诚信的推动和实现需要一种自觉,而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具有自觉诚信的观念,因为其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要责任。教育工作者积极主动地树立起诚信意识,这样可以更好地完成诚信的宣传工作、引导工作。教育工作者与社会、家庭能够齐心配合,共同坚守诚信原则,发扬诚信精神,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诚信环境中健康成长,让诚信成为学生的一种意识和品质,这样就一定能够让我们的校园环境更加美好。

作者:孙成 单位: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俞华.中等职业学校诚信教育的内涵与实践[J].教书育人,2007(3).

篇8

关键词:多元文化;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和信息化发展的全面推进,多种思想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呈现出多元文化互存的状态。多元文化表面上体现出文化形式和风格上的多样性,实质上是不同文化主体的价值观不同。多元文化的发展冲击了马克思主义在国内社会意识形态中的主体地位,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选择,对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形成了挑战。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事关党的前途和未来,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政治忠诚教育,坚定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培育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和党的事业的强烈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刻理解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准确把握其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意义

在多元文化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对于坚定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提高党性修养,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需要

我国是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文化在整个社会处于主导地位。然而,随着多元文化不断发展,西方的各种价值理念、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甚至反马克思主x的思想文化相继袭来,并在高校青年大学生中迅速传播,不断冲击和弱化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主体地位,影响着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加强政治忠诚教育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党员对党的宗旨目标、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等有全面的认识,增强大学生党员对党的归属感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感;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党员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提高辨析能力和认知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袭,时刻做到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的高度统一,从而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一直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大学生党员作为青年群体中的优秀分子,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坚力量。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政治忠诚教育,能进一步坚定大学生党员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不断培育大学生党员的爱党、忧党和护党意识,引导大学生党员在多元文化激荡中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和价值取向,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三个倡导”融人日常学习、生活中,引领营造良好的校风和社会风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

(三)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需要

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既是的要求,又是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引领广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当前,各种文学作品、音像视频和网络信息等传播着多种文化形式和价值观念,影响着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认识,弱化着大学生党员宗旨观念和“三个代表”的角色意识,削弱了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作用。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政治忠诚教育,强化党员先锋模范意识,增强其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党员主动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对党的责任感、忠诚度,时刻牢记自身的党员身份,自觉肩负起党员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发挥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朋辈作用和表率作用,用实际行动激励更多的青年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四)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的需要

高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标准的人才为主要目标。然而,面对多元文化的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未能与时俱进,教育结构、内容和方法滞后,缺乏应有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已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既是高校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又针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认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利于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从广度和深度上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并形成一个新的、专门的教育子系统,增进高校党组织、党务工作者与大学生党员之间的交流,为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现状

多元文化的发展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对此,高校党组织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已高度关注,并积极将政治忠诚教育纳入了党员教育的体系中。但通过走访调查表明,高校对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重视程度、方法举措、机制体系等仍滞后于形势的发展。

(一)对政治忠诚教育的认识不足

高校虽已将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提到议事日程,但不管是教育的主体,还是教育的客体都存在思想认识不足、应对新问题滞后的情况。一方面,高校党组织和教育工作者对迅速发展的网络信息和不断涌现的多元文化观、价值观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教育过程中内容更新不及时、方法不够灵活、针对性不强,导致教育效果不好,不能有效消解多元文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作为政治忠诚教育客体的大学生党员,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自身的辨别能力和认知能力不足,对多元文化对理想信念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其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冲击认识不够,防范意识不足,主动参与政治忠诚教育的意识不强,造成大学生党员意识弱化,党性观念淡化,不明确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

(二)政治忠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滞后

长期以来,高校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一般停留在政治理论教育的层面。中央提出加强政治忠诚教育以来,高校虽比较重视,但在教育实践中仍然沿袭传统教育的模式,尚未有针对性地提出新的内容和方法。

首先,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内容不够与时俱进。现阶段教材中关于政治忠诚教育的内容更多的是马克思主义等理论的宣讲,缺乏能够给大学生党员真实感受和体验的材料,教学内容更新较慢,缺乏时代感和吸引力。

其次,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系统性不够强。目前,高校政治忠诚教育尚未作为一个较独立的体系进行,一般穿插在党员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缺乏应有的计划性、针对性和整体性。

再次,由于专门的政治忠诚教育提出较晚,发展不成熟,关于政治忠诚教育的理论研究不够,对教育模式、内容和方法的研究成果不多,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不足,导致在教育过程中仍采用单向理论灌输的教育方式,教育效果不佳。

(三)政治忠诚教育队伍和平台建设不够

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需要依托一定的教育队伍和平台保证其正常开展。就当前大学生党员政治忠\教育的情况来看,高校在政治忠诚教育队伍和平台建设上投入的资金、资源有限,还没具备专业的教育队伍和专门的教育平台,政治忠诚教育原动力不足。

首先,政治忠诚教育队伍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有待提升。政治忠诚教育者大部分由担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担任,专门针对政治忠诚教育的理论学习、培训和研究较为缺乏,教育者的视野比较窄,教育的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薄弱,有效开展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能力和素质不足。

其次,在教育平台方面一般沿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如课堂教学、讲座、板报、宣传栏等开展政治忠诚教育活动,而针对多元文化,利用和建设网络信息平台方面比较滞后,因此,发挥新媒体平台在党员政治忠诚教育方面的作用显得必要而且紧迫。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路径

多元文化的发展,促使高校不断加强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力度。要立足于政治忠诚教育的现状,从理论、制度、内容、平台、实践等方面下功夫,提升教育的实效。

(一)强化思想武装,形成文化自觉

“理论武装越彻底,理想信念就越坚定,思想就越敏锐,行动就越自觉;理论武装上不去,信仰信念就容易动摇滑坡。”政治忠诚教育要强化思想武装,提升学生党员的理论素养和思想境界,形成忠诚于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首先,加强政治理论教育。组织大学生党员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学习,开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引导大学生党员既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又领悟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强化他们的理论自信,增强其辨析主流与支流、区分先进与落后、划清积极与消极思想文化的能力。

其次,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积极用党史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智慧方法、价值追求去培养学生党员,让学生党员铭记苦难和辉煌,坚定理想信念,勇担兴党使命。

再次,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先进典型教育。积极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和优秀典型教育资源,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创造的精神文化资源熏陶学生党员,使他们从革命文化中汲取营养;同时,着力开展优秀党员典型事迹宣传教育和警示教育,引导学生党员从正反两方面增强对党的政治上的认同和行动上的自觉,在思想上夯实其文化自觉和自信。

(二)加强制度建设,形成联动机制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强化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要完善制度建设,形成保障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有序进行的联动机制。

一要建立经常性学习制度。进一步严格党支部“”制度,强化学生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把握,强化学生党员对中华文化的深刻认识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二要完善考核制度。引导高校结合实际制定对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实施细则和考核标准,细化对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组织领导、方法举措和实践推进等方面的评价标准,增强考核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推动各高校和基层党组织主动开展好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

三要健全监督制度。进一步规范和执行群众测评、党员互评和领导点评以及党务公开等制度,着力强化党内和党外力量对学生党员言行的有效监督,防止失范行为产生,形成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外在推动力量。同时,要建立高校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党委其他部门协同配合,各基层党组织主要落实的党员忠诚教育联动机制,形成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制度保障。

(三)丰富教育内容,增强教育效果

政治忠诚教育的内容是教育的灵魂,要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做到与时俱进。

一是推进政治忠诚教育内容的传承与创新。要将传统的政治理论学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先进文化的学习结合起来。一方面,积极把中华传统优秀的忠、孝文化引入教育之中,引导他们领悟忠诚文化的历史根基,另一方面,结合学生党员追求新知的实际,积极关注全球发展的前沿进展,组织他们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成果,了解世界发展竞争的态势,增强创新意识和忧患意识,强化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的使命感。

二是深入挖掘与政治忠诚教育相衔接的内容。要着眼实际,深入实践,主动用学生党员身边的优秀人物和先进事迹教育他们,引起他们思想上的共鸣,引导他们形成见贤思齐、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思想;要组织学生党员定期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切身感受先辈们对党、对事业的热爱和忠诚;同时,要积极将学生党员感兴趣的红色歌曲、红色故事等资源融人政治忠诚教育中,提高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趣味性。

三是重视挖掘网上信息,开展政治忠诚教育。当前,网上信息非常丰富,既有许多有益于政治忠诚教育的正向内容和信息,也有不良的思潮和观念,高校要善于利用正向信息进行正面引导和教育,还要组织学生党员对不良信息和思想进行剖析,提高他们对多元文化的思辨能力,使他们在多元文化的洗礼中更加强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党的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四)拓展教育平台,改进教育方式

教育平台是学生党员开展活动的重要阵地,更是传承和传播政治忠诚的重要载体。要突破传统教育平台的界限,打造更多有效的载体,促进政治忠诚教育朝新的方向发展。

一是要充分利用好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平台。积极通过校内橱窗、广播、展板等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平台,围绕政治忠诚教育的主题,结合青年学生的特点和时事热点,设置多样、新颖的板块并及时更新,使传统学习教育平台焕发新的魅力,为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提供一个便捷平台。

篇9

关键词:小学学生 诚信教育 学校对策

小学生品德发展规律和心理发展有阶段性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特别是要重视“历史主体的人的价值和主体能动作用,”“ 遵循小学生诚信道德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有机结合和相互统一,必将能有效推进学校诚信教育。

一、要充分发掘思想品德课课程资源

1.在课堂上,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问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做到由事及理,由远到近,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并且是说实话。

2.要创设民主化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勇于挑战权威,不拘泥于教材,不受限于教师,畅所欲言,有话能说。

3.在课堂教学中还要积极引进小组讨论,情境引导等形式,在作业布置方面,增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内容,做到有形化、具体化。

总之,政治课应从“伟大”走向“平凡”,从一味强调培养高尚道德修养的人走向具体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觉得“有用”、“爱听”。

二、要适当编制和选用诚信教材

开设诚信教育课有针对性地结合社会现状,讲述一些真实案例,帮助学生提高对诚信道德的重视程度。一方面,要选用好的诚信教育教材;另一方面,要编制自己校本课程。学校课程可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构成。因此,学校可以把诚信教育作为新形式下专门的德育校本课程开发。

三、通过讲授诚信故事和同伴诚信道德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诚信情感

1.用诚信故事感动学生。品格教育是美国传统美德教育,故事法是其常用的方法之一。所谓故事法就是运用读故事和讲故事的途径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美国品格教育研究者基尔帕奇克(kilpatrick)认为故事是发展儿童良好品格的重要方法。我们要采取的就是诚信叙事活动。一是收集相关的诚信故事、诚信寓言、诚信童话、诚信事迹,诸如“狼来了”、“列宁打破玻璃杯”、“日本松下企业的长盛之道”等等;二是要选择适当方式,可以通过老师讲,学生讲,或者编印“诚信故事”手册,也可以把诚信故事改编诚信话剧和小品,让学生演,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诚信品质对个人成长成功的重要意义。

2.用同伴行为感染学生。学校是一个大集体,班集体和学校集体本身就是教育的资源,学校集体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学生品德均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1)集体中同伴之间相互合作又相互约束,有利于强化学生诚信道德情感。在集体活动中,为了达成一定的共同目标,要求集体成员必须团结一致、相互信任,任何不真诚、不守信的行为都会破坏整体行动的效果,影响共同目标的实现,一旦个别人的不诚信行为影响了集体共同目标的实现,那么他就要受到其它同伴的指责,自己也会感到内疚。因而,在集体活动中人们出于共同的目标很容易做到诚信,更有利于诚信道德情感的培养。

(2)集体中很容易形成诚信的榜样。学生通过观察榜样在一定情境中的行为及其结果(如受到奖励或惩罚),无需要直接的强化,往往就会习得类似的行为。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把这种学习称作“观察学习”或“替代学习”。道德榜样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它可以使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体化、形成化、人格化,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动性。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现实生活中身边的诚信典范,并自觉见贤思齐,效法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四、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个体的诚信道德体验,提高学生的诚信意志

1.要让学生直面真实性的道德冲突。个体诚信发展直接动力来源于个体诚信发展的现有水平和他人或社会对其诚信水平的期望和要求之间的矛盾。小学学生诚信行为的发生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素质中的道德水平,更重要的是诚信行为动机与行为是否得到的相应的回报。如果小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得出失信没有处罚,反而可以获得可观报酬的经验时,那么即使学生具备诚信观念和诚信行为的动机甚至诚信的行为习惯,长此以往,学生也会逐步放弃诚信。

2.要开展丰富的活动,设置道德情境,让学生在其中感受诚信的品质。

(1)体验被信任的感觉。比如,在美国的“课本轮换制”、澳大利亚的“公共课本制”,不仅培养学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品质,而且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潜移默化中进行了诚信的教育。

(2)体验经济生活中的诚信。由于受传统“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对青少年的理财教育几乎是零。青少年教育是否一定要远离金钱,保留孩子心灵世界的“净土”?回答是否定的。学校可以组建了“理财小组”,让学生在理财活动中学习诚信,把理财活动作为诚信教育的有效载体,作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切入点,让学生在亲身参与活动中学诚信,做诚实守信的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3)让学生在志愿者服务中投身社会实践,自觉观察社会、体味人生,了解社情民意,用实际行动热心社会公益,坚持无私奉献,帮助困难人群,唤起社会良知,担当社会责任,体验诚信。

五、通过建立和完善诚信评价制度,实现学生诚信他律和自律,形成学生诚信行为习惯

1.量化评价方法。一个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对其的不诚信行为都记录在案。诸如考试作弊、欺骗、盗窃等等,事实上,建立个人信用档案,也是学校进行诚信道德建设的基础。“诚信银行”和“失信记录”整合在一起就是学生诚信档案。通过科学的诚信考核体制,对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评估建档,把学生的诚信状况作为升学的考核依据之一,这样才真正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

2.质性评价方法。诚信行为的质性评价的基本标准主要依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中有关诚信的要求。并且按诚信品德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层次水平,对学生行为进行质性评价。操行评语是目前学校用于评价学生最为常见的手段与形式。它不但简单方便可行,而且在教育学生、沟通社会与家庭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金红.小学诚信教育的分段实施[J].教育文汇,2002,(12).

篇10

随着社会的多元发展,“诚信”的内涵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一方面联系这诚实守信、重信守诺的传统诚信美德,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社会契约思想和民主政治的发展要求。诚信是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市场机场的快速发展不仅快速积累着社会财富,另一方面“金钱至上”的腐朽思想也冲击着社会的道德底线,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首先要求由一个诚信的交易环境。同时诚信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基石,法治的不断深化就是国家对公民最直接的诚信体现,没有了诚信那法治也无从谈起。诚信教育应当属于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范畴,是教育者在实施教育过程中,采取符合教学规律的思想教育方法,贯穿诚信的基本原则,加深受教育者对诚信的理解和认识,从日常行为中培养其诚信的品质,养成诚信的良好习惯,促使其主动践行诚信道德。法律行业本身就是一种讲求诚信的行业,对于未来的法律人——法学专业学生来说,诚信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法学教育中诚信教育的现状分析

法学专业的思想政治课程仍然是以传统的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等课程为主,而涉及诚信教育的内容,老师往往是稍微提及,甚至基本未涉及到,可见诚信教育在法学专业课程体系中仍然处于一种弱势的地位。在少部分法学专业学校,对于诚信教育满足于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诚信要求,而没有具体的行为规范来引导学生的行为,诚信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当前一些高校的诚信教育在方法上存在忽视学生教育主体,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重“知”、轻“行”的现象,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不能很好的协调起来,对受教育者只是一味的讲大道理,而忽视学生的生活细节和身边小事的教育,忽视学生的道德实践,学生的诚信水平并未提高”。

三、加强法学教育中诚信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②将诚信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置科学的课程、丰富的内容,以优秀的诚信文化来塑造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下大力气形成一套有法学教育特色的诚信教育教材、教程体系,充分发挥诚信教育在法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篇11

关键词:红色资源;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

doi:10.16083/ki.1671-1580.2017.04.006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4-0021-04

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造的,并可以为我们今天所开发利用,且必须经过转化才能够彰显出其当代价值的革命精神及其载体的总和。高校政治忠诚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党员对组织的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提高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和党的事业的忠诚度。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资源作为一种优良的教育资源,与高校政治忠诚教育是契合的。因此,要将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政治忠诚教育中,寻找两者最佳结合点,共同发力,促进大学生党员参与政治忠诚教育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一、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必要性

红色资源作为一种优质的教学资源,运用于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过程中,是出于客观要求、现实要求和必然要求三者的统一。

(一)适应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冲击,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反马克思主义思想、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逐渐动摇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导致他们政治立场不坚定,对党的事业发展造成极大危害。当前,我国正在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需要凝聚包括大学生党员在内的广大青年的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迅速,队伍日益壮大,在全面从严治党政治常态下,对他们开展政治忠诚教育尤为重要。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政治忠诚教育中,适应了客观大环境发展的需要。通过红色资源,将它所蕴含的科学理想、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场激活,有机地融入政治忠诚教育中,引导大学生党员坚定政治立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和政治担当,提升应对复杂社会环境的能力和素质。

(二)创新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现实要求

魍痴治忠诚教育主要通过说教和单向理论灌输的方式进行,“忽视了当代大学生党员的思想特点、认知能力、心理状况和欣赏水平,使忠诚教育停留在讲传统、走形式、说教化的老办法上,抑制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红色资源与政治忠诚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实现政治忠诚教育创新的有效方式。政治忠诚教育要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和实现方式,就要依托红色资源开展系列活动,促进高校政治忠诚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红色资源为高校政治忠诚教育提供物质载体和精神载体,既丰富了政治忠诚教育的素材和形式,又为政治忠诚教育提供了多样的实践场所。通过文献资料、图片实物、影像资料的宣传和学习,采用参观博物馆、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方式不断推陈出新,调动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政治忠诚教育的实效性。

(三)发挥红色资源自身价值的必然要求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创造并遗留下来的珍贵历史财富,承载着特定时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红色资源本身蕴含着爱国为民情怀、崇高理想信念、坚定政治信仰、政治忠诚等精神内涵。红色资源的利用应随着时代的发展摆放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要发挥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就应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赋予其新的内容和形式来彰显自身的时代价值。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政治忠诚教育,有利于实现红色资源整合方式的转变。作为一种优质的教学资源,红色资源在政治忠诚教育中发挥着价值引领、道德教化、榜样激励作用,对于提升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观意义重大。同时,随着红色资源与政治忠诚教育两者契合度越来越高,红色资源蕴含的价值和潜在价值将会进发出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二、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困境

红色资源是维系和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崭新手段,对于提升高校政治忠诚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立足于具体的实际,要实现红色资源在高校政治忠诚教育过程中价值最大化,仍存在一定的困境。

(一)红色资源的开发程度较低

红色资源是宝贵历史财富,凝结和继承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反映时代先进的思想理论和观念,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精神内涵。我国红色资源总量多,分布广,遍及全国各地,无论是物质形态还是精神形态的红色资源,在社会中都发挥着自身的价值。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旅游价值,在利用过程中注重经济效益,忽略了红色资源巨大的教育价值。红色资源的分散性使得其转换为教育资源来开展政治忠诚教育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红色资源自身所蕴含的精神实质具有潜隐性,深入挖掘、整合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当前,政治忠诚教育在高校中发展滞缓,对红色资源的重视程度不够,红色资源开发度低,高校大学生党员对红色资源的认知度不足,使得红色资源在政治忠诚教育中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红色资源的应用方式不足

红色资源本身具备多样的存在形态,作为高校政治忠诚教育的载体,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也应该是多元化的。红色资源在高校政治忠诚教育中应用方式较为传统和单一,局限于灌输式的教学和走过过场式的参观实践中。大学生党员在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党组织生活过程中对红色资源的认知停留在表面上。红色故事、红色影视、红色歌曲、红色实践等往往只是以简单的方式引入高校政治忠诚教育中。大学生党员红色实践主要是参观红色遗址、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但是大部分高校的红色实践限于形式,存在走过场、轻教育内容的倾向,导致大学生党员学到的知识比较零散,未能领会红色资源的内在精神实质。在新媒体时代,红色资源在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平台上应用和推广较少,相应平台搭建和后续利用和维护投入不足,使得红色资源在高校政治忠诚教育中应用缺乏内生动力。

三、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主要内容

要实现红色资源在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中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必须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对大学生党员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责任使命教育、宗旨意识教育、党史国史教育,着力以红色资源来培养大学生党员的政治忠诚观。

(一)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高校政治忠诚教育的灵魂就是理想信念教育。红色资源是政治忠诚教育的载体,凝结着丰富的精神内涵,须借助红色资源的力量推进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挖掘并提炼反映革命先辈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崇高理想和目标而不懈奋斗、不畏困难、不怕牺牲的素材,教育大学生党员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头脑,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实现四者的统一;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多元文化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和立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同时,要不断强化大学生党员对红色资源的信仰和认同,并将理想信念升华为真正意义上的行动,在实践中展现自身忠诚品格。

(二)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开展责任使命教育

高校开展政治忠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党员对组织的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提高党员对党组织和党的事业的忠诚度。红色资源既是革命奋斗历程的见证者和优良结晶,又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就要以其为依托,开展责任使命教育,共同构筑政治忠诚教育的基石。首先,要通过红色资源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思想上的洗礼,激发和引导大学生党员要时刻牢记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做到不忘初心,主动担当作为。其次,充分利用典型的红色故事,讲好红色故事,传播好红色故事。通过讲解先进典型的红色故事,鼓励大学生党员在先进事迹的感染下,以他们为榜样,从而思想上和行动上进一步升华。认真领悟红色资源的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行动擦亮党员身份,发挥大学生党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最后,通过红色实践来孕育大学生党员的担当精神,强化大学生党员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政治定力,强化责任意识,真正做到忠诚、担当;引领大学生在实践中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美好愿景而奋斗。

(三)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开展党史国史教育

“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红色资源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传承下来的,蕴含着一段段历史,是党史国史的浓缩和精华。高校政治忠诚教育要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国史教育,培育大学生党员的革命情操和爱国、爱党意识。首先,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活动。红色资源承载着多样的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红色故事,为大学生党员主题实践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要做到因地制宜,结合特定的节日、特定的场合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调动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党史国史内容的了解和认同。其次,高校要将红色资源融入渗透到党课教育过程中,注重对大学生党员党史国史知R的灌输和革命情感的培育。同时,邀请革命先辈为大学生党员讲党课或进行专题讲座,通过革命先辈的现身说法增强党史国史教育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再者,举办红色资源系列展览,将党史国史通过红色资源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多方面、全方位扩大党史国史教育的影响力,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的思想。

四、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途径

红色资源是实现高校政治忠诚教育的重要手段。要立足于红色资源的现状,深入开发整合,通过理论武装、文化传承、平台构建和红色实践来凝聚力量,不断提升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度,促进红色资源更好地融入高校政治忠诚教育中。

(一)学习红色理论,做红色信仰的引领者

大学生党员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政治素养是实现高校政治忠诚教育的基础。一要引导大学生党员学习红色知识,用红色理论武装头脑。红色资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历史、人文等知识,通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将红色资源有机地贯穿到相应知识点中,既达到育人的效果,又能增添思想政治课堂的趣味性。二要开展专题党课,有针对性地传授红色知识。红色资源不仅是开展党课的有效手段和方式,更是党课知识素材的来源。大学生党员在党课的洗礼下,在认知上对红色资源有更深层的了解,在精神上对红色资源多一份崇拜和敬畏之意。三是坚定红色信仰,为最高理想而奋斗。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学生党员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更要从红色资源中领悟革命前辈们对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的信仰的不懈追求,从中汲取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二)培育红色文化,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政治忠诚教育的有效手段是通过红色文化内化人心,孕育党员的政治忠诚,一是要积极培育红色文化。以红色资源为依托,结合高校的具体实际来打造红色文化品牌。通过编撰红色文化书籍,收集红色文物资料,聘请红色专家教授,开发一批具有特色的教育课程等来提升红色资源自身的影响力;二是将红色文化的开发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红色文化的生命力和内在动力。树立正确的红色文化观,借鉴传统文化发展的经验,促进红色文化的形成。三是推进红色文化“三进”。高校应加强对红色资源的开发、整合,将红色文化渗透到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过程中,实现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多层次、多方面增强红色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使大学生党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自觉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三)搭建红色平台,做红色阵地的构筑者

高校政治忠诚教育既要秉承传统面对面的传授形式,又要结合大众化、多元化、快捷性、互动性的新媒体进行补充。大学生群体,包括大学生党员,利用互联网和手机进行学习、交流越来越频繁。以红色资源为基础,通过新媒体来搭建红色平台,多形式和多渠道实现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势在必行。一要建立专题网站。以红色资源为载体,分版块、分类别展示和宣传政治忠诚教育相关主题的内容,加强对网站管理和维护,定期、及时对网站内容进行更新,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党员通过专题网站学习和掌握政治忠诚教育的知识,形成良好的理论素养和基础。二要建立微信、微博平台。随着“互联网+党建”成为党员教育的重要方式,要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效果,必须借助微信、微博来增强政治忠诚教育的影响力。通过与大学生党员成为朋友或粉丝,增进双方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及时掌握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动态性变化,对大学生党员给予正面激励和评价,引导他们强化对党的政治忠诚度。

篇12

一、班级日常管理与学生诚信教育结合必要性

诚信教育是学生道德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是在班级日常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一项任务。我国《小学德育纲要》明确提出诚信教育应当成为班级日常管理重要的一部分[1]。班主任应当按照相关规范和守则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在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应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获得的诚信知识,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班级日常管理中学生诚信教育应遵守的原则

(一)诚信教育生活化

教育,和生活一直以来都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因而,在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都应当遵守生活化原则。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在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和教育。与此同时,班主任应当将班级氛围营造为诚实守信的环境,促进学生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理解和体会诚信这一概念,进而自然地生出诚信的情感和行为。

(二)注重诚信教育渗透性

提及渗透性,必须要提到“隐性课程”这一概念[2]。隐性课程是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以间接、内隐的方式来体现的课程。隐形课程如果运用得当,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有很大正面影响,他能渗透进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使得学生们一直生活在诚实守信的环境之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们的行为、思想产生影响。长此以往,学生们自然就会形成诚信的思想、行为习惯。

(三)诚信教育要因材施教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应格外注意因材施教原则,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这一过程也应同样遵守这一原则。因材施教其实就是根据教育目标在性格、经历、行为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并结合当前形势及个人教育方法,有针对性、有专门性的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力求获得最好教育成果。在学校教育阶段,学生们的年龄、个性、能力、生活背景都不尽相同,因此在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也同样应采取不同方法和手段,对学生们进行合适的诚信教育。

三、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对学生诚信教育可采取的措施

(一)营造班级诚实守信环境

教育所处的环境对学生们性格的养成有极大影响,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水准。因此在因而在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注意班级的生活环境及规章制度的建立。加强对这两个方面的建设,促使学生们能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从这些方面受到正面、积极的引导,进而建立诚实守信的品格。(二)建立诚实守信的榜样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榜样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学生很容易受到榜样的感召,对榜样进行崇拜,并对其行为进行模仿。因此在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可以运用典型教育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为学生们树立一个诚信典型,用这一榜样来感召、带动学生们,让学生们自发的向榜样学习,主动对其诚实守信的行为、品质进行模仿和学习,藉此让学生们更加诚信[3]。

(三)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和理论

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归根结底就是一个由“你要做”变成“我要做”即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学生们的诚信教育同样如此。因而在班级日常的管理工作过程中,班主任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关于诚信评价的理论体系,对学生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诚实守信行为进行量化、考核和评价,促使学生们不断提升对诚信的理解,进一步认识什么是诚信、怎么样才能做到诚信,让学生们在情感深处培养出诚信的感情,并最终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做到诚实守信。

(四)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我们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自己以身作则是重要的一步。作为老师,应当以信养信,用自身的诚信行为去带动学生们。学生们在平时受到老师的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小学这个阶段,对于老师有着依赖、信任的感情,并一直以老师为榜样,以老师的行为为范例。因此在班级日常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们的行为进行规范和要求,更应该用更高标准去要求自己让自己成为学生们的好老师,好榜样。最终影响整个班级氛围,使每个学生都培养出诚信的优秀品格。

结语

在人们的一生之中,小学阶段是基础阶段,是为整个生命打地基的关键阶段。此时学生们的年龄较小,今后的很多思想和行为都是受到小时候的经历、教育的影响,是今后行为的形成阶段。因此这时对于学生们进行诚信教育对学生们今后的习惯、行为、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学生们多数时间在班级中,因此要想提高诚信教育的效果,必须要在日常管理中对学生们进行诚信教育。对此教师要有足够的重视,根据班级和学生们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措施,在对班级的日常管理中渗透进诚信的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道德水准,为学生们将来的行为、思想、人格、三观的建立奠定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们走上正确的道路,保证学生们将来能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成翼,黄建美,刘镇江等.开设“学生诚信教育”课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0):98-100.

[2]韦美立.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东方教育,2015,(2):257.

篇13

【关键词】高职,学生,诚信

诚信是社会的灵魂,是个人修身立命之本。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物质生活的富裕,人们的诚信意识却越来越淡薄。诚信是社会的灵魂,是个人修身立命之本。教育者也越来越感觉到诚信教育对学生和社会的重要性。

一、高职学生诚信的缺失

高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特殊的心理特点。我国高职学生多数处于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高职阶段正在成长的学生是极其敏感的,内心体验极其细腻微妙,他们对与自身有关的事物往往体察得细致入微。但由于其内部心理的需求结构发生变化,追求其独特性,而他们的价值观念又尚不稳定,时常处于波动、迷惘、抉择之中,心理成熟落后于生理成熟,这样一些特点与高职学生正在形成的价值观相互作用,导致情感不稳定,情绪变化起伏大,易受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心境变化快。学业、生活、人际关系等等变化引起情绪的波动,容易偏激、冲动,情绪冲突也较多。

新形势下,社会大转型时期机制建设的不完善以及市场经济加速发展带来的急功近利的心理,使社会上出现了形形的诚信缺失问题,然而,使得高职学生在诚信方面也逐渐出现缺乏责任意识、淡化个人责任行为,公德、纪律意识低下,角色责任弱化等诸多问题。由于现在的高职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出身,在家里受到父母长辈的溺爱娇惯,导致学生极强的个体意识,只关心自己,忽略他人的感受。相当一部分学生,以为考上了大学就意味着自己人生目标的达成,一下子就失去了理想跟信念,只等着拿文凭。逃课、沉迷网络游戏、考试作弊甚至“”替考的现象屡见不鲜;不遵守社会公德、排队加塞、男女朋友在公共场所过分亲密、简历作假;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人对事都比较冷淡,吝于担负社会责任,集体意识。面对高职院校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状况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社会诉求,加强高职大学生诚信教育已成为教育者之共识。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当一个社会对现实的道德状况不满意时,它首先应求助于教育。为此,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职责所在,社会之重托。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1、诚信教育的内容空洞。目前高职学生诚信教育普遍存在着教育内容空洞的情况,高职学生诚信教育的内容一方面是高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诚信。另一方面是高职学生生活中的诚信―教育信贷中的诚信问题等。

2、教育方法单一。目前高职院校的诚信教育大多是通过灌输法进行说教,开展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够灵活、多样。在现行的诚信教育实际中,主要还是依赖课堂教育,但仅仅通过“两课”形式,不分场合、内容、对象的“命令式”、“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对于高职学生诚信教育来说还远远不够,不仅引起了学生主体对学校教育的不满与反感,更严重影响了诚信教育的实效。

3、诚信教育队伍乏力。教师在诚信教育中的引导和大学生自律教育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高校教师队伍中,一些教师自身诚信素质不高,学术失范、学术行为不端等行为,动摇了高职学生的诚信观;还有少数的教师,缺乏奉献精神,缺乏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成长关心不够;另外高校中有些管理者要求学生、教师诚实守信,而自己却表里不一、言行相悖,这也给大学生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改进高职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方法是完成任务的手段,针对大学生诚信“危机”及大学生诚信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应引起高度重视,应通过系统地、全面地、协调地教育工作,并结合家庭和社会的能量,帮助学生实现个人成长,为学生健全诚信人格提供更多的帮助。

1、注重自我教育,加强自身内在修养。自我教育是指大学生按照诚信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主动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以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和诚信品质的方法和途径。诚信教育必须以人的自我教育为基础,离开了自我教育、自我修养,任何教育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自我教育、自我修养是坚持诚信行为的内在动力,其潜力是无穷的。挖掘这种动力,不断培养自己诚信选择的能力,不仅对青年时期大有益处,而且对人生的道路、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教师示范作用。加强教师素质,通过各门课程的教学,树立教师的诚信形象。教师要对专业知识有深入的把握,使学生从渊博的知识中领悟到教师钻研知识的诚信学习态度。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广大学生应当具备见贤思齐的态度,注意从教师身上看到诚信的优良品质,自觉地学习和仿效教师的诚信行为,并逐步养成诚信的习惯。

3、改善实践方法,增强教育实效性。以诚信教育内容为指导并以诚信教育为目的的实践活动,能够使实践主体,也就是诚信教育对象把理论灌输中的抽象表达与具体的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对诚信教育理论的直接运用以及实践生活的直接接触和所见所闻等直接体验,加深对诚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实践活动中使自己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和提高,并且通过实践活动,被教育者的诚信认识也会得到考验和检验。

4、发挥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合力,提高教育质量。任何一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不可能离开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环境。而进行诚信教育也不是一个家庭或一名教育者单独可以完成的。因此,诚信教育也要结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充分利用对高职学生诚信教育有益的教育资源和有利条件,为高职学生建立一个从学校到家庭和社会的立体系统工程。学校作为培养人的特殊单位,不但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更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责无旁贷,而诚信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青少年处于心理成长成熟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可塑性强,而学校教育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正规性的特点,所以优化学校环境具有重大的意义。

学校德育和诚信教育应在系统内进行改造,使学校诚信教育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现实的影响。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中凸显诚信教育,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改进和丰富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诚信教育,将诚信意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心理结构,并自觉付诸实践,真正发挥学校环境的有效作用。

篇14

 

关键词:高校 英语教学 诚信教育 大学生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实守信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企业之本,事业之本,立国之本。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时代,诚实守信显得更为重要。然而,缺乏诚信长期以来却成为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高校校园里,冒名顶替,考试作弊,投机取巧等缺乏诚信的事件时有发生。学校教育如何培养既有知识又有诚信的学生是值得深思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根据英语教学的特点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贯彻诚信教育,是摆在每个英语教学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加强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成熟所带来的负效应引发大学生诚信意识背离

市场经济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另一方面也诱发了人们的求利心理。许多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了良知,言而无信,急功近利。可怕的是,当不守诚信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生存的手段,当谎言和虚伪在一些时候比真诚守信更适合某种环境,并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时,就可能导致更大范围的不守诚信。大学生由于涉世未深,反思辨析能力不足,常常把自己观察了解到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的主流,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那些思想道德修养不高、自我约束力较差的大学生,面对名利诱惑,贪欲发作,会做出见利忘义、不守诚信的行为。

2.诚信教育是培养合格的现代高级英语人才的需要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讲诚信。伴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的发展,涉外人员越来越多。我们英语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高尚的情操、良好的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才能胜任今后的涉外工作,并且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中意志坚定,坚持正确的原则。

二、高校英语教学中加强诚信教育的途径

1.教师要做诚信的表率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德高才能望众,要想使自己的教育出成果,首先要使自己有他信力,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否则教育就成了空洞的说教。目前,有少数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对学生不负责任,精力外流,缺乏严谨的治学态度,心态浮躁,急功近利,这给学生的诚信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要使学生具有诚信精神,教师自己要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德国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慧说过,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最有效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教师广博的学识,高尚的品质,会给学生积极的启迪和感召,从而确定自己的志向并奋发前进。教师要以自己的诚信来换取学生的信任。教师要认真备课与批改作业,讲究教学法,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真正以实际行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传授给学生。

2.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在进行英语听说读写的过程中体验诚信

(1)在听的过程中进行诚信教育

听力是交际活动中最基本的技能。正如rivers所说,在人类交际活动中听力约占45%,而说占30%,读和写仅占16%和9%。听力是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在训练学生听力的时候实施诚信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高校的听力教学中大都引入了多媒体辅助手段,可以充分发挥多样化教学的效果,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耳目一新。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播放一些有关诚信的英文故事,诗歌,经典的电影对白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练习听力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接受到诚信教育。

(2)在说的过程中进行诚信教育

“说”是一门学问,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善辨的口才;不仅要展示自己的技能,还要使他人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和辩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说诚信。

让学生用英文讲述诚信典故,诸如“季布一诺千金”、“华盛顿与樱桃树”。通过讲故事,容易使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易于在浸染的状态下体验到诚信的伟大和美好,从而便于构建品德教育的心理机制。

辩论是析理、明理、服理、提升认识的最佳形式。在英语课堂上,可以通过辩论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提供给学生一些关于诚信的辩论题目,让学生围绕诚信各抒己见。从个人到社会,从工作到事业,从具体到抽象,说现象,析道理,说看法,明方向。在辩论的氛围中,学生认知了不同的观点,听到了不同层次的声音,体验到的是诚信为立身之基、诚信为事业之本的道理。

(3)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

诚信教育

首先,充分发挥教材的资源优势,在讲授教材的过程中进行诚信教育。高校英语教材里有不少关于诚信教育的经典之作,如何既使学生从中接受知识的熏陶,有能使学生得到思想的启迪,这就需要教师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进入作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析人物形象,在体验中解读诚信。

其次,充分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在大的氛围中体验诚信。课外阅读是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砥砺心志的有效途径,它有利用学生体现自我阅读意识、吸纳各种思想、培养良好情感。鼓励学生读好书,广泛接触有关诚信教育的书籍,在课外阅读中体验诚信的魅力。通过《忏悔录》、《巴黎圣母院》、《华盛顿传》等著作的阅读,学生进入西方艺术的殿堂,以西方人的情怀感知体验诚信的博大和精深。

(4)在写作的过程中进行诚信教育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精神活动,它调动人的知识储备,凝聚人的思想认识,提升人的心智,陶冶人的性情,有利于使作者创造意境,体验真情,发内心之所发。在写作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有关诚信的主题。写记叙方面的文章,提醒学生要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把发生在自己身边关于诚信的故事真实的记录下来。写议论方面的文章,可以训练学生对于诚信的独到见解,要求学生有明确的观点,并多层次、多层面的解读诚信。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诚信品德的多项认知,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提炼思想、体验情感。

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任重而道远,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诚信教育,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模式,以人为本,通过开展诚信教育,共同构建大学生诚信道德文明。

参考文献:

[1]洪跃雄.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