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金融专业的前景范文

金融专业的前景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1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金融专业的前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金融专业的前景

篇1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金融;市场机制

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贸易保护主义也有所抬头。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国内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中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着生存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决定着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地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涉及到扩大内需、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节能减排等诸多领域的经济活动,每个领域的经济活动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如果没有金融业的支持,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难以想象的。

一、从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的角度出发考虑金融对经济的作用

资本运动“是一个经过各个不同阶段的循环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又包含循环过程的三种不同形式”。资本运动包含的三种资本循环形式: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和商品资本循环。任何处于正常运动中的产业资本都是同时处于这三种循环形式中。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是相互依存、紧密衔接的,任何一个阶段的停顿或滞缓,都会影响资本循环的实现和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一个企业要创建,要进行生产,首先需要大量的资本。依靠个人的财力来筹集企业所需的资金是很困难的,而金融业的发展为企业的创立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企业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实现资金筹集的目标:(1)银行通过存款业务将社会

上个人的、企业的闲置资金聚集起来,而企业则可以通过贷款的方式来筹集自己所需的资金,从而实现企业的正常运营和扩大生产。这也是最为普通最为常见的筹集资金的方法。(2)股份制公司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主要形式,不同的个人、团体可以通过购买股票的方式进行投资,而企业则借此获得自己需要的资金。(3)企业也可以发行企业债券的方式筹集资金,这种方法不同于发行股票。发行股票出售的是企业的所有权凭证,而发行债券则是借债的方式。在通常情况,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的成本要低于发行股票,并且比较方便。(4)大力发展股票市场等直接融资形式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遇到最大的瓶颈就是缺乏资金。通过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采用企业上市等方式为企业筹集资金,为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资金支持。(5)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金融创新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企业的资金难题。下面列举两个常见运用金融创新的例子:银行业针对企业开展的一系列业务:各种商业票据、汇票等等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企业经营中短期的资金压力;针对类似于基础设施建设这一类资金需求量大、资本周转周期长的项目,可以通过将其债务打包出售换取资金进行再投资的方法等方法节约大量资金。(6)通过发展风险投资、信用担保等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也可以解决部分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风险投资是一种将融资与投资相结合的创新型金融活动,它是在专业投资机构风险自担的前提下,通过对有潜力和市场价值的项目和公司的投资,以资本市场为纽带,进行资源的优化组合。这种投资是针对存在较高风险的高科技企业,并对高科技企业的创立与发展起着积极作用。(7)加快发展信用担保中介机构,建立起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二、金融业促进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适应中国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优化的要求,除了完善企业制度和经营机制之外,最重要的是企业要真正做到自主创新,并且按照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制定和实施企业发展战略。应该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新技术、新产品的需求是巨大的,回报也不低,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什么自主创新的动力还不足呢?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1)企业制度不完善,尤其是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政企部分等情况,导致企业缺乏激励机制,最终导致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2)知识产权保护不够。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和增加创新者得利益、激励创新的重要制度。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不足,使得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担心创新成果被别人模仿、假冒,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宁可引进、仿制,也不愿花力气创新。(3)低生产要素成本竞争。由于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生产要素的价格一直都很低廉,企业依靠低生产要素成本带来的低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它们没有足够的压力和动力去自主创新。(4)自主创新风险较大,自主创新比技术引进难度还大。自主创新虽然有高回报的驱动,但高回报的背后往往隐含着高风险,微观主体进行自主创新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一旦失败,其后果对企业而言甚至可能会是毁灭性的,如果没有相对有效的缓解、分散风险的制度安排,微观主体往往不敢或不愿自主创新。新技术、新产品从研发到试验、到最后投产全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功课大量技术难关,对很多中小企业而言,如果没能较好地解决融资难题和技术难题,企业很难提供前期的巨额投资,也无法承受前期投资不能收回的巨大损失。实际上,即使是美国的风险投资基金这样很成熟很专业的投资公司,他们所作的投资成功率也仅仅只有7%,这样的成功率对于普通的企业投资者来讲是无法承受的。正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绝大多数企业的规模太小、资本实力不雄厚,再加上资本市场不发达、不成熟、不完善,风险投资、创业基金更是起步很晚,有效地缓解、分散风险的制度还没有完全形成,因而不少中国企业“输不起”,不敢贸然进行自主创新,而宁愿采取跟随策略,待技术和市场前景明朗后,搭搭便车,进行模仿。这固然可以降低风险,但却很难成为行业的领先者,效益难以提高。所以,要大力发展金融业,尤其是要完善资本市场,鼓励诸如风险投资、创业基金这样新型的金融机构,破解融资难题。通过风险投资可以有效的分散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运用它们的资金,运用它们专业化的投资经验,来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

三、金融业的发展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便利条件

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调整近期的目标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金融对处于各个阶段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撑和服务支持。(1)对于进入期和成长期产业的发展。处于这两种时期的产业,一般是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先导产业,现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产业结构调整种,这些产业生产新产品,技术先进,代表产业发展的方向,市场需求迅速扩大,往往会受到鼓励和支持。但同时,这类产业的各个方面还不成熟,经营的风险较大,并且这类产业需要大量的风险投资。在这个时候,完善的资本市场可以给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2)对于成熟期产业的发展。处于成熟期的产业,一般的特点是市场需求可能达到最大,具有较为长期和稳定的产出和收入,虽然并不都是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但只要是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必然是处于成熟期的产业。处于这类产业内的企业竞争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增长的缓慢意味着市场占有率方面更加激烈的竞争,竞争也更倾向于强调成本和服务,因此企业必须采取以下的战略:一是努力降低成本,获取竞争优势。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组建企业集团,实现规模经济,采用更加先进的设备提高生产率。二是采取产业延伸战略,延长产业链。对于成熟期的企业来说,该行业的市场竞争激烈,市场空间增长不大,增加市场份额很困难,企业为了提高竞争优势,获取更高的效益,可以通过延长产业链的方法,一方面减少成本,另一方面提高自己整体的效益。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大型的并购重组,或者是建立新的产业部门。三是采取产业转移或多元化经营策略。处于成熟期的企业为衰退期做准备,也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采取产业转移策略或多元化经营战略。在这一过程,往往涉及企业战略的重大变化,业务、资产、资金、技术等等都会发生变化。(3)对于衰退期产业的发展。处于衰退期的产业,一般是传统产业、夕阳产业、衰退产业,这些产业的特点是产品老化、技术陈旧、市场需求萎缩、增长缓慢。在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时的调整过程中,技术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加速了传统产业的衰退。因而,衰退产业中的企业需要早作打算:一是创造全新产业。传统产业之间可以结合现代的新技术进行重组,能够产生一些新兴的产业。例如商业、运输业、仓储业等传统流通部门通过信息技术重组而产生的物流业,就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二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企业。传统产业并不等于夕阳产业,传统产业有可能变成夕阳产业,但如果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武装,传统产业也可以重新焕发青春。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会对传统产业产生巨大的冲击,不少传统产业将变成夕阳产业。传统产业要存在和发展,必须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武装,这也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内容。三是选择市场退出的战略。衰退产业中的企业发展的另一条重要出路是市场退出。如果在原产业继续发展的空间已经相当有限,自觉退出对于企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自觉退出是指主动地撤离某个行业,而不是等到企业完全陷入困境之后被迫采取的应急措施。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觉行为,其目的是为了尽最大可能的收回资本。

四、结语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离不开政府、市场、企业、个人的通力合作,离开任何一方的努力这一个目标都难以实现。我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要发挥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的主导地位。政府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要继续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自发调节资源的功能;另一方面也要早作安排,为经济结构的调整铺好路,制定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产业政策,并且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财政方面的支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发展金融业是完善现代市场机制的关键所在。要想发挥市场机制自发调节资源的作用就要建立完善而健康的金融体系。金融业的发展实际上强化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了资源配置的速度,它是市场经济的催化剂。金融业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实质上是通过金融业的发展强化了市场机制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从而也就需要大力发展金融业,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参 考 文 献

[1]张汉平.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J].中国金融.2009(24)

[2]何炼成等.资本论教学与研究[M].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220~223

篇2

[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 价值取向 自我调适

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受其影响,当前中国外需市场明显减弱,对出口依赖程度相对较高的温州等东部沿海地区的民营企业首当其冲,尤其是温州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相对更多。据温州人才市场2009年一季度人才供需情况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受金融危机影响,一季度入场招聘企业1994家,提供岗位30789个,比2008年同期分别下降了7.5%和14.4%。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就业的拉动能力减弱以及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的剧增,形成了我国社会沉重的就业压力。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

当前,如何消除金融危机影响,消除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的不良影响,实现成功就业,对国家、学校或者学生个人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了全面地了解当前地方高职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和特点,笔者通过对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部分2010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一些访谈情况就温州市高职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进行分析,探讨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观和客观因素,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意见与建议。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向温州三所地方高职院校2010届毕业生共发放问卷3000份,其中温州职业技术学院2600份,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200份,温州科技职业学院200份;回收问卷2832份,有效问卷2825份,有效问卷为94.2%。在成功接受调查的2825名高校毕业生中,男生为1283名,占45.4%,女生为1542名,占54.6%。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温州高职毕业生的择业价值取向

(一)关于择业方向的选择

在毕业生择业方向调查一项:选择政府部门的占7.6%,事业单位占8.9%,国有企业占8.1%,私营企业占57.6%,自主创业占10.2%,其他7.6%。调查中可以看出,私营企业成了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选择,说明毕业生就业观念日趋合理和现实,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向趋于吻合。另外有10%左右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比上一年增加了2.1个百分点,说明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和引导已初步取得成效,比较符合温州的区域文化氛围。

(二)关于起薪工资的选择

工资薪酬是每一个毕业生就业中关注的主要因素之一,而薪金期望标准高低往往对成功就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10届高职毕业生就业起薪工资调查显示,9.3%的毕业生选择在1000元以下,48.1%毕业生选择在1000~1500元之间,30.4%毕业生选择在1500~2500元,12.2%的毕业生选择3000元以上。可见,在金融危机影响下,2010届大部分毕业生们对月薪期望值趋于合理。

(三)关于影响择业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因素依次为:认为缺乏工作经验占41.8%,认为专业知识不扎实占15.3%,认为缺乏求职技巧占14.9%,缺乏就业信息11.2%。调查结果表明,现在大学生普遍感受到自身缺乏实践工作锻炼、专业知识和个人能力不足、缺乏足够的就业信息和求职技巧培训。

(四)关于择业渠道的选择

调查结果表明,有52.1%的毕业生希望通过各种现场招聘会来进行择业,25.30%的毕业生希望通过各种招聘信息网寻找就业机会。现场招聘可以与用人单位直接面对面交流,网上招聘信息多且节省择业成本,因而这两种渠道均受到毕业生的欢迎。另外有15.25%的毕业生选择等待家人亲戚安排,说明部分高职毕业生仍存在较严重的依赖心理。

(五)关于就业地域的选择

在就业区域选项中,58.62%的毕业生选择在温州市区就业,25.20%选择回原籍就业,12.93%选择到基层就业,3.25%选择外省就业,从就业地域意向看,大多数毕业生选择的出发点是发展机会多、生活环境好。对毕业生最具吸引力的就业地域是温州市区和京津沪等地区。在金融危机形势下,很多学生还是不太愿意到基层就业,仅有一成左右的毕业生有此意愿。

(六)关于就业前景的选择

在对就业前景认识选择中,仅有17.6%的大学生对未来就业形势感到乐观,相信自己可以找到满意的工作,37.2%的大学生“悲观,估计自己难以找到满意工作”,45.2%的毕业生选择“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许多高职毕业生对就业形势具有强烈的危机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感到担忧。

三、当前影响温州高职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的主要因素

(一)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

面对新的就业形势,部分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存在认识偏差,就业观念更新不及时,就业期望值偏高。调查显示,有43.4%的同学表示由于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用人单位职位薪酬过低,当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心理容易产生困惑和消极情绪,从而造成择业选择面过小而影响了就业。

(二)缺少实际工作经验

大学生动手能力不足,缺乏一定的职业技能,这是将他们挡在了职业岗位大门之外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近半数的毕业生认为缺乏实际工作操作能力,不适应社会要求是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最大的“绊脚石”。这与长期以来高校在人才培养中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社会的倾向未得到根本改变有关,使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

(三)缺少必要的就业指导与服务

就业市场实行的是双向选择的原则,无论用人单位还是毕业生自己,都希望获得最全面、真实、有用的信息。调查显示,毕业生非常重视各类招聘信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招聘会已成为学生获得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在学生就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当问到“您希望从哪些渠道获得招聘信息”多项选择时,选择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占72.5%,选择各类招聘会的占63.3%。这足以说明温州市各大院校和社会的就业指导工作是有效的,但另一方面也表明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很少通过社会、家庭、朋友等其他渠道,对学校存在很大的依赖心理,存在着“等、靠”的现象,主动就业、积极参与就业市场竞争的意识不强,缺乏择业的主动性。

四、金融危机背景下转变高职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对策建议

(一)学校层面

1.主动适应区域变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创新订单式教育,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科学定位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学院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三是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四是要进一步加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提高合作企业层次,引入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

2.加强就业指导体系建设,提高就业指导效果。一是增强就业指导队伍的稳定性,通过引进和存量调整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现有队伍的正式编制人员比例。二是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提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要积极为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创造便利条件,逐步建立一支具有职业指导师资格的专业队伍。三是加强对就业指导课教学效果的监控和管理,明确授课目标,定期组织教研活动,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市场适应能力。高职院校管理部门应该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调整大学的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把专业课程设置的纵向深入与横向拓宽统筹起来,打破专业之间的壁垒,培养复合型人才。要顺应知识增长、学术发展的新趋势,开发满足市场和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并适度、适量地在大学生中开设实践型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要大力强化社会实践环节,把社会实践和教育实践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建立一批大学生教学实习和就业实习基地,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加大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一是要以就业为导向,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二是要积极开展就业工作研究,提高对就业形势的判断能力和指导能力,主动调整就业工作策略。三是要加大资源投入,形成一个涵盖就业指导、毕业生推荐、就业信息、企业招聘服务、就业手续办理的全方位就业服务体系,以促进就业质量的提升。四是要探索与就业专业机构的合作,促进就业工作市场化。五是要密切与相关行业协会的合作关系,形成专业负责人联系行业协会制度,依托行业协会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二)学生层面

1.改变择业观念,找准自身定位。高职毕业生应及时合理地调整就业思路,树立“先就业求生存,后择业谋发展”的思想。要理性调整期望值,使自己和家长的就业预期适应社会需求与现实,学会低姿态求职择业。高职毕业生只有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才能真正应对就业难的局面。

2.客观评价自己,找准切入点。高职毕业生应认真仔细地分析自身的优、劣势,要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和自身具备的能力,去定位工作岗位,找准就业切入点,适当放低薪酬要求,抓住一切可能的就业机遇,从基层做起,从初级岗位做起。

篇3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发展困境;战略转型

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中小企业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越来越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8%,其中,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为460万户,个体经营户3800多万户。中小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税收和进出口方面的比重分别占到全国的60%、53%和68%左右。同时,中小企业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岗位,80%的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在中小企业实现了再就业。而且,我国66%的发明专利、82%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目前存在以下特点:

1.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我国大型企业多为国有,而中小型企业则是多种投资主体并存,国有中小型企业、民营中小型企业成为中小型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乡镇企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地区兴起的一种新的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集体经济群体。我国三资企业也多为中小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是带动提高中小企业素质的主要力量之一,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队伍中的一支新生力量,在党和政府的鼓励下,处在一个大发展时期,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不断上升。

2.行业分布面广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许多行业和领域具有突出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食品、造纸和印刷行业产值的70%以上,服装、皮革、文体用品、塑料制品行业产值的80%以上,木材和家具行业产值的90%以上,都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在对外贸易领域,一些经营相对灵活,新技术新工艺吸收能力强的中小企业更表现出独特的优势。近两年,我国每年出口总额中的60%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其中大宗商品大多是由中小企业生产的。

3.技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我国中小企业长期一直依靠资金和劳动力的追加投入来实现经济增长,众多的中小企业设备达不到其所在行业的先进水平。目前,技术含量低、设备陈旧落后的问题,在中小企业尤为突出。因此中小企业产品结构上表现为“三多三少”,即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一般产品多,名优产品少。产品结构的状况直接反映着企业占领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实力。一些中小企业在较大程度上缺乏较为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这也是一些企业难以得到银行支持的一个重要原因。

4.中小企业地区分布不平衡

有调查显示,1988年之后成立的中小企业,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分别占72.32%和27.68%,发达地区远远高于欠发达地区。按经济地带划分,中小企业的数量东部和中部各占42%,西部占15%,而中小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东部占66%,中部占26%,西部占8%,这说明东部中小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大,大约是中部的2.5倍、西部的3倍。中小企业占各地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东部为66%,中部为67%,西部为55%,西部比重明显偏低。

5.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新的增长点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科技型中小企业常常是由科学家、工程师、高等院校师生以及来自大型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创办的科研生产一体型企业,具有高度灵活性,富有创新开拓精神,在技术创新中往往能居于领先地位,无论是在推动经济增长,还是促进就业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占中小企业总数比例3%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造了专利的65%,新产品的80%。

二、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尽管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功不可没,但是,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面临企业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能力弱、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一些不容忽视和回避且亟待解决的老问题,同时又面临不断产生的新问题的压力。

一直以来,可持续发展问题困扰着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普遍较低是中小企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据统计,全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同时每年又有近10万家民营企业退出市场,有60%的民营企业在5年内破产,有85%的在10年内消亡,其平均寿命只有2.9年。我国中小企业无论从规模、效益和企业寿命等角度来衡量,均远远落后于国外。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着严重的治理结构等多方面问题。

1.中小企业权力过于集中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非公经济组织课题组关于企业产权形式的调查,被调查中小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的比重占据样本企业总数的80%左右,但中小企业中90%以上是家族企业,资本结构单一。有72.6%的企业业主和家族成员拥有的股权比重占9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多数中小企业实际上仍然属于家族所有型企业,产权集中于创业者及其家庭成员手中。

在大多数中小企业中,创业家族大权独揽,不仅是经营决策权,而且连日常经营管理事务的决策均由家族做出,业主本人作出决策的占56.75%,由业主和主要管理者共同做出决策占32.45%。所有权和决策权的高度集中容易导致决策的失误,适当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实现资本与管理的分工合作,会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家族中的一个或几个核心成员所拥有的绝对权力一方面使得企业的发展过分依赖于核心成员的个人能力,增加决策风险;另一方面则导致治理结构不健全。

2.管理人员的来源“内在性”很强

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绝大多数来自于家族内部,而专业性较强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则通过外聘而获得。家族内部成员经常因权力和利益而产生纷争,降低了企业的运行效率,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非家族内部成员因在企业不能受到重用和提拔,致使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其骨干员工队伍难以稳定,也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调查显示,社会招聘是管理人员进入中小企业的主要渠道,占45.4%,技术人员和工人各占62.4%和64.3%,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中,与企业主有亲属关系的比例均高于其他渠道[2],这说明无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还是工人都与企业主有或多或少的密切关系,也表明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来源具有很强的内在性。

3.员工结构二元化

中小企业的员工结构存在“二元性”,即中小企业存在一个由家族成员组成的“内核”和由普通员工组成的“”。在中小企业中,家族内部成员与非家族成员在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上有很大的不同,形成鲜明的两个群体。家族内部成员往往把自己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内部人之间有很强的信任感和凝聚力。而非家族成员则被边缘化,与家族成员间有明显的隔离层,感觉不受信任,对企业缺乏忠诚。这种员工结构的弊端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表现的非常明显,如企业任人唯亲而非任人唯贤,一定程度上就阻止了社会优秀人才进入企业。

由此可见,我国中小企业治理结构尽管有其存在的经济合理性,但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三、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如何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战略转型

当前,中小企业正处在发展的拐点上,正在从低成本、低价格为优势和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中走出来;正在从忽视人才、品牌、技术等软实力建设的投入模式中走出来;正在从单纯依靠企业家个人能力的管理模式中走出来。这是凤凰涅的过程,金融危机让这一过程充满了变数。

1.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在现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处于不平等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而且市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调节存在着明显的缺陷,种种都迫切需要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植。尽管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程度与方式还有很多争论,但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考虑到中小企业在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面对的种种不利的因素,政府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2.解决融资难问题

作为中小企业,除利用国家有关政策融资外,主要应在产品开发、财务管理、经理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下功夫,以从根本上提高企业信用,增强融资能力。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中小企业只有建立起规范的财务制度,定期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报告,才能为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进行股权融资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创造必要的条件。中小企业要赢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须建立能正确反映中小企业财务状况,符合现代企业标准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监控制度,增加企业财务的透明度。当前,银行贷款审批权限高度集中,各商业银行应考虑将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权下放到基层机构,这样,中小企业获取贷款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因为当地分支机构对当地的中小企业比较了解,收集有关企业信誉、还贷能力、经营管理水平等信息比较容易,更能较好地把握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力度。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中央政府要做的就是要引导建立一个适应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整合相关的资源,协助中小企业突破融资瓶颈。

3.放开对中小企业准入限制

进一步解决民间投资准入难的问题,深化传统垄断行业和领域改革开放,规范投资准入门槛设置,明确界定政府投资范围,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将民办社会事业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重要补充,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

在发展民营经济方面,“理念上要有一个大的调整,思想上要解放”。现在很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已经出台,但实际上还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要做到三个创造:一是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发展环境。现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要素的使用依然是国有经济占优势,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民营企业平等使用要素的政策。二是创造各类经济主体公平参与竞争的市场环境。一些领域,虽然说民营经济可以进入,但实际进入不了。三是要创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平等受到保护的法制环境。

民营企业进入供水、能源、通信等基础性,垄断性行业,涉及重大公众利益。国外一些国家有比较完整的制度和程序,妥善平衡各方利益,既保障供应和服务质量,又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同时,通过相应的政策安排,使弱势群体的生活不受影响。有关部门应摸清民营资本的真实需求,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因地制宜地制订相关细则,在融资、税收、用地等方面给予民间投资必要的支持。例如,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高科技领域,虽然市场前景广阔,但开始阶段,投资风险大。国家应在政策、信贷等方面提供支持,为各种资本的创业和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吴铎思,集群化: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有效方式[N].工人日报,2011-02-03.

[2]刘主光.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影响及其策略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12(1):85-88

[3]王俊宝.推进中小企业产业转型是实现山西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与省中小企业局局长王克建对话我省中小企业产业转型[N].山西日报,2011-3-23(D02).

篇4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SAS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7-000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7.002

金融数学专业属于金融学大类中的高端专业,培养的是新型复合型金融人才。计量经济学在面对这一新兴专业时,应该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并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能力培养,循序渐进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系统培养学生量化分析金融问题的能力。

我主要针对金融数学专业的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方面,考虑到金融数学专业学生的量化分析的核心能力培养问题,分析了当前主要统计软件的优缺点,给出金融数学专业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中计量软件的选择建议和意见。

一、计量经济学的计量软件选择及应用现状

当前计量经济学教材在编写时主要面向文科性质的经济学学生,授课以讲授计量经济学理论为主,偶尔辅以部分经济学实证案例。并且,当前计量经济学教材的计量软件大多是选择Eviews或SPSS,而这些软件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缺陷。

(一)计量经济学教材中,Eviews或SPSS介绍操作不便利

Eviews和SPSS这两个计量软件都是通过点击鼠标就可以完成从导入数据到选择方法,再到输出最终结果的操作。但是,在教材中插入這些软件的“点鼠标”操作是很不便利的。实际教材里,往往编者会采用截图的方式告诉读者该如何“点鼠标”,进行选择。而这又造成了另外一个问题——图片占教材版面太多,造成了教材表面上很厚,实际上教授的知识并不多。

(二)Eviews和SPSS数据处理功能不强

在经济学等文科专业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由于大多采用的是已经处理好的经济数据,比如:GDP、家庭人均消费、人均可支配收入等。这些数据大多是国家或各地方统计局处理好公布的,很少缺少数据间日期不匹配等问题。然而,对金融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面对的往往是公开交易数据,这些数据相对复杂。比如,有的公司出现一段时间的停牌交易,在做研究时需要剔除1年交易天数少于120天的公司。面对近3000家上市公司的交易数据,用Eviews和SPSS处理起来往往比较困难。

(三)Eviews和SPSS不利于金融定量分析的深入学习

当前,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中使用Eviews和SPSS确实能让学生快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模型。但是,金融数学专业属于金融学大类中较高端的专业,学生的量化分析金融问题能力要求更高。当进一步需要处理复杂金融问题的时候,Eviews和SPSS编程能力弱的局限性往往就体现出来了。例如,投资学里著名的三因子模型(Fama和French,1993):利用Eviews和SPSS往往只能用别人计算好的市值因子(SMB)、账面市值比因子(HML)代入模型进行分析。然而,事实上,金融领域做因子分析时,更重要的是掌握因子的来源、计算。而市值因子(SMB)、账面市值比因子(HML)都需要动态分组的技术,编程能力弱的Eviews和SPSS很难胜任这一工作。

二、计量经济学计量软件的选择

鉴于Eviews和SPSS在金融数学专业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诸多不足。我推荐使用SAS进行计量经济学的教学。SAS系统在国际上已被誉为统计分析的标准软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SAS系统主要完成以数据为中心的四大任务:数据访问、数据管理、数据呈现和数据分析。当前软件最高版本为SAS9.4。其中BaseSAS模块是SAS系统的核心。其他各模块均在BaseSAS提供的环境中运行。用户可选择需要的模块与BaseSAS一起构成一个用户化的SAS系统。利用SAS可以较好地解决Eviews和SPSS在金融数学专业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计量经济学教材中,SAS的介绍操作非常便利

不同于Eviews或SPSS的“点鼠标”操作,SAS采用编程(或可以转换成程序代码)的方式进行数据访问、管理、分析。因此,在教材中,采用SAS进行实证案例教学时,只需要把相关程序代码告诉学生即可,避免了Eviews或SPSS需要截图来教学“点鼠标”这一占教材版面的缺陷。

(二)SAS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虽然相对于SQL等专业的数据库软件而言,SAS的数据处理能力不是很强。但SQL毕竟是计算机专业专门处理数据的,难以用于统计计量。事实上,在统计计量软件中,相对于Eviews或SPSS几乎没有数据处理能力,SAS的数据处理能力就显得强大很多。对数据的删除、筛选;合并表格、变量等操作很好,便于金融数学专业学生处理大量数据。

(三)SAS有利于金融定量分析的深入学习

面对Eviews和SPSS难以进行的动态分组等金融定量分析技术,SAS通过循环语句(宏语句)可以轻易完成。对于SAS的编程学习,初学可能会有一定困难,但是一旦掌握这门语言后,就为金融数学专业学生的金融定量分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总之,金融数学专业学生以量化分析金融问题为核心技能。在计量经济学的实践教学中,Eviews和SPSS难以胜任复杂的金融分析。因此,我推荐使用SAS进行计量经济学的实践教学,在完成现阶段教学任务的同时,确保金融数学专业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Fama, E.F.French,K.R. Common risk factors in the returns on stocks and bond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3(33). 

篇5

好就业,有前景的热门专业有以下几个:

计算机类专业:该专业需求档次逐渐拉开。计算机层次相对较高的岗位,例如项目研究人员,能够胜任的人选依然不多,研究生还需要一定时间的历练;法律类专业:近年来,法律硕士报考人数增长迅猛。司法、立法、执法都需要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本科生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的需要。而法律硕士有非法律专业的背景,可以解决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和跨学科的问题;通信类专业:国内通信行业发展迅速以及国外相关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人才就业前景广阔。除传统的电台和电视台之外,通讯公司等企业也是吸纳毕业生的“大户”;财会金融类专业:目前我国金融类人才中缺乏能够充当“领军人物”的高级管理人才;精通外语、法律及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有国际金融经营理念和从业经验的金融服务人才。财会金融专业的研究生正是这几类人才的后备军。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关键词:财务管理;就业;前景

一、引言

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非常快,高校也在连年扩招,高等教育已经逐步实现大众化。财务管库专业的大多数毕业生都会从事会计与财务管理相关的职业,会计侧重账务处理过程,财务管理则更注重成本与资金的管理。我国企业财务系统正处于发展与完善的阶段,很多中小企业还处在认为会计人员是可设可不设的闲职,不能生产出实际价值。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这种局面会大大改善。在高等学府受到教育,在基层工作岗位积累到实际经验的财务管理人才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弓箭。干财务工作的不需要多么高的学历,重要的是“越老越值钱”。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不能得到很好的待遇和很好的职位,更应该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就业前景和职业规划。

二、财务管理专业的简要介绍

财务管理专业是我国管理学科中的一个新兴的、极具发展前景的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主要是根据市场的发展状况,对公司财务金融人才需求的专门化要求,面向公司理财和金融两个领域培养的专业性人才。1998年,我国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决定建立财务管理专业,并陆续开始招生。财务管理专业主要学习的是财务与金融管理等方面的基本原理与知识,接受财务、金融管理方面的方法与实用技巧的基础训练,培养出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问题的基本能力。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主要是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坚持教师教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财务管理在企业运行中的重要性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在既定的战略目标下,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有计划的财务管理活动。其中管理的核心就是企业财务活动体现的财务关系,这其中主要包含有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客户等之间的关联。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主要是帮助企业实现自身制定的财务表现水平,并且不断的改变财务行为,从而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人们一度将企业的财务管理与“企业利润最大化”等同看待。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一个良好的财务管理体系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对于整个企业来说,就相当于链条,链条一旦失灵,机器就不会正常运转,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大量的管理和理财等知识与能力的专业人才。

四、财务管理专业从事的职业分析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后对口的工作就是做会计,这也是最为常规最为妥当的一个职业。但是很多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放弃这样一条职业道路,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多,市场竞争激烈,同时也认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有限。其实这样的想法是十分片面的,目前的市场经济发展状况,基础和普通人才太多,优秀的财务人员较少,所以发展空间还是比较大的。所以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如果想做优秀的财务人员,首先是要把基本功练扎实,专业知识要做到十分的通晓。最好可以熟练掌握与运用一种以上的财务管理软件,利用多媒体帮助自己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基本技能都已经熟练之后参加真正的实行以达到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的能力。在实习过程中要多多注意观察自己的老师对工商税务和公司内部的沟通技巧,进而仔细揣摩。多多尝试到不同的公司企业。不同的行业中去实习,以方便自己积累多方面的经验。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实习的越早对于学习的效果就越好,最好可以在大一的寒暑假就开始实习,次数越多越好,最好是每个假期都进行实习。除了了解企业内部基本的财务状况,能更好的适应变化极快的人才需求市场,专门的职业培养也是不可缺少的。多多参加一些财务方面的专业培训,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

财务管理专业是非常有前途的一个职业,是相对一个很容易规划的职业。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以有很多的职业方向:1.外企或者大型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2.进入专门的财务公司;3.银行等金融机构等。但不管是哪个方向的财务工作,尽量要争取向高端方向发展,做高精尖人才。

五、总结

企业财务管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继续发展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其就业前景也是十分的良好。希望改专业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将基本功抓牢,多多实践,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者单位:重庆超力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孙建萍.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J].考试周刊,2007(48).

[2]刘利群.区域特色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初探—以浙江为例[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2).

[3]王斌.关于优化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3).

[4]左小明.国际化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1(3).

[5]葛文雷,吴丽贤,常珊珊.财务管理人才建设的市场需求分析与培养设想[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

[6]黄维干.财务管理人才面临的环境与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J].集团经济研究2007(21).

[7]任国瑞,段宗志.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研究[J].内江科技2008(29).

[8]刘贤仕.财务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11).

篇7

【关键词】金融类;大学生;就业

金融类专业是近些年就业颇为广泛的热门专业,虽然社会对金融类毕业生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随着金融类毕业生人数激增,使得金融类大学生面临新的挑战和就业压力。因此,金融类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准确地把握当前的就业形势和自身实际,将社会发展与自身发展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被全社会广泛关注,我国关于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理论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1997年编制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大纲》预示着我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始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许多高校建立了就业指导队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职业定位、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然而,虽然目前关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研究很多,但是仍处于发展阶段,大多数研究探讨的是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就业服务体系等方面,探讨宏观的理论层面的研究较多。而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去向的研究不多,相关的大学生毕业生就业方向研究主要集中于简单的数据统计,相关分析及对策研究并不多见。同时,由第一线就业工作者搜集一手就业资料及数据,专门针对金融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调研并不多见。

目前,中国金融市场正在走向国际化,对专业人才需求迫切,金融类专业持续升温,大批大学生报考了金融类专业,每年都有大量金融类专业毕业生涌现。面对大学生就业的大趋势,金融类专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不容忽视,而就业去向是反映就业状况的关键指标之一。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意义重大,首先,有利于教育部门和学校统计大学毕业时的就业状况,为教育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同时为学生和家长在做教育选择时提供重要参考。其次,学校统计并公布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便于大学生通过社会反馈,知道与自己“相同水平”同学的就业去向,调整学习的内容与结构,进行合理的就业定位。同时可获得校友的积极支持。目前,专门针对金融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调研很少,本研究通过调研金融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以其得出规律,为提高金融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提供资料和思路,对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有所帮助,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金融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金融类各专业人才需求处于上升趋势,本课题组重点抽取一所金融类高校,并随机抽取500名毕业生,对金融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与前景进行了调研,在调研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就业现状对相关结果和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一)主要就业趋势

课题组调研了一所河北省属金融院校,该校河北生源居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通过调查近5年的毕业生就业去向,发现毕业生大多数服务于基层,目前主要服务于以下五类单位:银行系统:包括四大行、股份制商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期货交易公司;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其他公司的财务、金融及相关岗位。毕业生主要到上述五类单位从事柜员、客户服务、交易员、理财顾问、经纪人、咨询等岗位工作。

(二)工作满意度

课题组随机抽取500名毕业生,调查其对工作的满意度。“感到非常满意”的占30%,“感到比较满意”的占23%,总体满意度为53%。其中在金融监管机构、银行系统工作的毕业生满意度较高,满意原因中排在前两位的因素是“薪酬、福利水平高”、“企业公众形象好”;不满意的原因中,排在前两位的是“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

(三)从业稳定性

在随机抽取的500名高校毕业生中,大学生毕业后“从未换过单位”的占55%,其中38%是在银行系统工作;“换过一次工作单位”的占19%,“换过2次及以上工作单位”的占26%。调查换工作的原因时,从事柜员等基层岗位工作的人员普遍认为“工作内容枯燥”、“工作压力大”,从事证券、期货交易及保险等岗位作的人员,换工作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作压力大”。

三、金融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前景展望

(一)金融类专业前景

金融类专业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热门专业,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对金融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会一直居高不下,未来金融类行业中仍有较多热门专业。金融类毕业生与其他专业毕业生相比仍有较大优势。

(二)就业范围广泛

由于财经类专业课程设置较广,因此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也更为多样,如经济预测与分析类职位、市场营销类职位、管理类职位等。国民经济中的各行各业,无论是大型国有企业、三资企业,还是小型民营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财经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

(三)市场需求稳定

随着我国的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在国内金融业快速发展和国外金融机构大量进入的背景下,金融业将出现更多的就业机会,有些热门专业值得关注,像审计、保险、会计等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将有所增加,具有较大的升值空间。此外,金融服务业的人才需求数量较多且层次多样,因此金融服务业对银行柜员、电话银行、客户服务中心等一线工作人员的需求较大。

四、就业形势现状分析及对策

针对金融类高校毕业生这样的就业现状,课题组进行了原因分析,发现一方面作为金融类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对于金融类专业的就业政策并不熟悉,对于金融类专业的就业形势和特点缺乏了解;另一方面,高校对于国家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尤其是细化到具体类别的就业宣传更少,对金融类专业亦是如此。

(一)转变育人理念

我国的高等教育早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而各高校缺乏清晰的人才定位。一批本应从事精英教育的学校也快速扩大办学规模,导致教育资源被迅速稀释,由此难以再保证精英培养理念。而大批本应培养掌握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学校定位不明确,导致学生的自我定位发生偏差,学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也发生偏差,还使得各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力结构、素质结构趋同,严重缺乏独立性。所以不同的高校在定位上要加以明确。

(二)加大就业指导力度

有些学生对在读专业不太满意的原因不是学生真的不喜欢本专业,而是因为学生不了解本专业。基于金融类毕业生对于本专业的就业形势与前景缺乏了解这一现状,可以从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主干课程、社会地位、对社会贡献、毕业后从事的工作等几个方面进行专业教育,增强金融类毕业生对就业政策的熟知程度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丰富就业指导课程的形式,包括课堂讲座、公司实习、精英演讲和工作培训等,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大提高专业满意度,进而推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开展,实现学业与社会职业的良好对接。

(三)建立充分就业长效机制

加强制度化建设, 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长效机制。将毕业生就业率和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情况作为考核办学质量的指标。同时,建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和服务模式,把就业指导工作始终贯穿在大学整个阶段,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做到就业工作的全程化。同时,发掘已工作毕业生周边资源,请用人单位填写毕业生质量反馈表,以便了解用人单位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和建议,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

(四)专业化就业指导队伍

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定期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提升专业化与职业化水平,只有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教师才有能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积极改进教学方式,合理调整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培养出与社会需要相契合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

(五)树立正确价值观

在择业的价值观方面,当代大学生择业时从主客观多个方面综合考虑,择业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体现自我价值,其次是收入等福利待遇,同时,也会考虑职业的发展空间和前景等,呈现多元化倾向。因此,应引导大学生在新时代树立积极务实的职业发展方向,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社会的发展创造效益。

总之,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应努力形成全员参与大学生就业的机制,大力提高全体教职员工为大学生就业服务的意识,充分发挥高校校友会等力量,建立全员化、人人参与的就业服务力量,为毕业生就业服务。

参考文献

[1] 姜超.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10.

[2] 马莉萍,丁小浩.高校毕业生求职中人力资本与社会关系作用感知的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1).

[3] 程琪.基于国际比较的我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

篇8

热门专业 就业不热

填报志愿时的热门专业,未必是就业时的热门专业。而高分录取专业,也未必意味着系上了就业的“保险带”。某名牌大学金融学专业今年录取的新生中,有99%的学生是第一志愿填报。该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第一志愿填报率达到91%。但是这两个专业在就业时,和同一大类的其他专业相比,就业率反而排在后面。

在另一所高校,生物技术专业的第一志愿填报率达到80%,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却只有16%是第一志愿填报,位于所有专业排列的倒数第三名。可事实却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一次就业率达到100%,排在所有专业之首,生物技术专业相反却较低。同样的情况还包括,该校第一志愿填报率只有30%的基础医学专业,一次就业率也是100%。

据某高校长期负责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介绍,那些被考生和家长追捧的填报志愿热门专业,其实基本上都不是就业的热门专业。仅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为例,虽然该专业招收的第一志愿填报学生在各高校都名列前茅,但近年来,几乎所有大学同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率,都排名靠后。

专业填报 盲目跟风

高校对近人学的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只有6成左右学生对所学专业表示满意,其余均表示希望重新选择专业。即使是那些在所谓热门专业就读的学生,也只有3成坚持自己的专业选择。据了解,大部分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受到亲友和老师的很大影响,很少考虑自己的兴趣和特点。

根据复旦大学对自主招生入学学生所做的调查,有28.9%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会因为听说某些专业的就业前景比较好而改变初衷。有关专家分析,正是社会舆论的影响,导致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相对较低。

在前不久举行的一次大学校长论坛上,许多大学校长在为同一个问题而苦恼:现在的家长和学生,在填报志愿时都是“唯专业论”,导致有些所谓的“热门专业”热得发烫,所谓的“冷门专业”又受到歧视。

关注人才需求信息

“其实我们一到填报志愿时就没方向,因为学校的专业介绍看上去都差不多,即使要咨询,也不知道问哪个部门合适。”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最近的招生咨询会上,不少家长面对琳琅满目的招生信息显得无所适从。

篇9

应用统计学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包括一般统计和经济统计两类专业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或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受到理论研究、应用技能和使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

应用统计学专业就业前景

统计学一般来说分为数理统计和经济统计,作为财经类学校,主要发展方向是经济统计,而这里的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又是将经济统计具体化,统计学偏向于学术研究,适合考研。而应应用统计学偏向计算机软件的学习,包括如何使用计算机软件,更注重实践操作性。专业其实也是一个理学专业,但在考研当中,这个理学专业的复试分数线要比很多热门工科专业高很多,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应用统计学专业的就业情况是不错的。

现在是信息化社会,大型企业、公司对数据都非常重视,尤其是银行、证券公司,因为数据当中隐藏着企业或者公司的发展状况、用户的喜好以及消费习惯。而随着5G时代的到来,企业、公司对数据统计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所以,未来几年,应用统计学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

拓展阅读:应用统计学专业就业方向

统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非常好;主要到政府统计部门、经济管理部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信息咨询公司等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或者到大型企业部门从事数据分析工作。应用统计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到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互联网、新能源、金融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互联网/电子商务;

2、新能源;

3、金融/投资/证券;

4、计算机软件;

5、其他行业;

6、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7、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8、外包服务。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师、ui设计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销售助理;

2、会计;

3、人事专员;

4、行政专员;

5、仓库管理员;

6、行政前台;

7、出纳;

篇10

会计学专业课程

公共必修课: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近代史、马哲、思修、毛概等;专业基础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经济法、会计专业英语、计算机基础、统计学等。专业课核心课:会计基础、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审计等。

会计学专业就业前景

需求量巨大,凡是企业必须需要会计。大企业会设立专门的会计机构;小型企业可能不设有会计岗位,但也需要会计机构记账、报税等。可以说会计是万金油的行业,必不可少。

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们要有一定的经济、管理、会计以及法律方面的知识,毕业生们将来可以在各大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从事相关的职位。会计学专业的毕业生要是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话,相信日后可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就业前景也是比较理想的。

会计从业职务海纳百川:会计、出纳、审计、税务、金融机构从业、教育培训、统计等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用不到的。

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做账、报税、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是一项全能的工作,越是经验丰富的会计,越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当然工资收入也相当可观。

拓展阅读:会计学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各大企业、银行、酒店、学校等等地方工作。可从事鉴证,审计,税收,公司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破产清算,法务会计,预算制定,商业咨询等。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新能源、互联网、贸易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新能源;

2、互联网/电子商务;

3、贸易/进出口;

4、金融/投资/证券;

5、建筑/建材/工程;

6、其他行业;

7、房地产;

8、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会计、出纳、财务经理等工作,大致如下:

1、会计;

2、出纳;

3、财务经理;

4、财务主管;

5、财务总监;

6、成本会计;

篇11

1、计算机类专业:该专业需求档次逐渐拉开。计算机层次相对较高的岗位,例如项目研究人员,能够胜任的人选依然不多,研究生还需要一定时间的历练。

2、法律类专业:近年来,法律硕士报考人数增长迅猛。司法、立法、执法都需要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本科生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的需要。而法律硕士有非法律专业的背景,可以解决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和跨学科的问题。

3、通信类专业:国内通信行业发展迅速以及国外相关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人才就业前景广阔。除传统的电台和电视台之外,通讯公司等企业也是吸纳毕业生的“大户”。

篇12

关键词:期望理论 农村金融市场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183-01

1 “期望理论”框架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1.1 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在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激励理论。期望理论是以三个因素反映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的,要激励员工,就必须让员工明确:(1)工作能提供给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这些东西可以激发员工的努力;(2)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是和绩效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只有达到绩效的要求就可以得到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3)只要努力工作就能提高他们的绩效,也即这个绩效是通过他们的努力工作可以实现的。激励公式是:激励力=期望值×效价,这种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用过程模式表示即:“个人努力个人成绩(绩效) 组织奖励(报酬) 个人需要”,要激励员工,实现高的激励力,期望值和效价都必须高。

1.2 期望理论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原理

(1)期望值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期望值”应用在人才培养中,就是对人才培养的目标的评价,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学校与企业对所培养的学生的素质要求,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是否具有激励力,即期望值是否高,就在于学校培养人才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否一致的,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上是否明确,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否达到这样的目标。

(2)效价与就业岗位、报酬及职业前景的关系。“效价”应用在人才培养中,就是学生对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与相对应报酬的评价。效价是否高,就在于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与相对应的报酬是否明确,对学生是不是具有吸引力,就业前景是不是明确并具有吸引力,学生是否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样的岗位与报酬,并能实现自己各阶段的职业目标。

(3)激励公式与人才培养的效果。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设置状况直接反映在人才培养的效果上,学生的就业前景与获取的报酬状况就是这种效果的体现。要实现对学生的学习激励,就需要激励公式中的两个因素即期望值与效价都高。这就需要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努力才可以实现。

2 “效价”不高的广东农村金融人才现状

落后的管理模式,不合理的人才结构,使得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对职业前景缺乏信心。近年来学历结构虽有优化,但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以广东农村信用合作社及改制后的农商行来看,近年来因改制,吸收了大量的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但专业五花八门,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谈不上《意见》中要求的具备现代金融企业经营管理、风险管理、市场运作和业务创新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核心人才的要求。

工作环境与薪酬缺乏吸引力。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特别是农信社、农村合作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为主体的农村金融机构由于地理位置、待遇和体制等因素,十分缺乏研究型、应用型高端人才,广东作为改革的前沿阵地,虽然地理与待遇条件略好,但同样面临着人才不足的问题,同时“三农”教育的缺乏,使得高素质人才对农村金融市场就业的意愿低下,据调查,广东高校包括本科和高职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很少有把农村金融市场作为主要的就业目标。

缺乏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农村金融机构在人才的培养上,一是寄希望于从各高校招聘各种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新毕业的大学生,没有任何银行工作经验。真正培养村镇银行发展经营所需的专业人才还需要很长时间;另一方面用传统的短期培训的方式来提高员工的素质,但员工的积极性不高,大多应付了事。

3 “期望值”与效价不对等下的广东高职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上,“期望值”过高。因为招生人数和报到率方面的考虑,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都希望设置得具有一些吸引力。而这些行业中的一些大中型机构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高职学生渐渐不能适应它们的发展需求。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目标难以实现,降低了“期望值”。广东高职金融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因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所以课程设置的内容广,每门课程学时少,很多知识点到为止。很少有课程完全是针对农村金融市场所需要的特定的知识与技能。

4 学校与行业企业联手,共同推进高职激励力的农村金融人才培养

改变思想,共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来自企业,让学生去企业学。企业与学校一个是人才需求体;另一个是人才供给体,本就是可以互相配合,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减少人才培养成本的目标,但是因为各种因素,使得这两方面一直没有达到很好的融合。校企双方都要改变思路,共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委托培养的模式新用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让学生来自企业有两个思路,一是企业让部分员工进高职院校进行继续教育;另一方面,结合业务特点,企业在在本地高考生源中选取优秀的人才,进行委托培养,基于人才结构的特点,可以在专、本、硕不同层次加以委托培养。

加强示范教育,方便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生的眼里,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要让学生相信学校与企业是在共同努力为他们打造一个具有发展前景的学习环境,那么已经毕业的学生的就业状况与职业发展是最好的说明。所以校企要共同培养并宣传已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与工薪水平,特别那些通过自身的努力后获得职位晋升的学生更应该作重点宣传。

广东农村金融机构需要能适应目前农村金融市场改革与发展的要求的高素质的人才,就要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通过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结构,逐步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员工队伍,而广东高职院校的金融类专业要培养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就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只有人才培养的期望值与效价同时提高了,具有高激励力的人才培养方案下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促进广东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三多.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篇13

“选择一所好学校不如选择一个好专业”、“专业决定就业”……对于刚刚走出考场的高考生来说,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是一件丝毫不轻松的事情。选专业难固然有专业过多、对专业情况了解不够的问题,同时考生对于自身的不确定性,也让专业选择成了高考生的又一场“战斗”。

专业太多名称太怪

我国高校开设的专业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由粗到细的发展过程,这在各学校的招生简章上可以得到体现。但一个突出的变化是,学校的招生简章越印越厚,原因是专业不断增加。翻开近几年的招生简章,上面数量繁多的专业种类让人看得晕头转向。仅计算机专业下面就包括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软件技术等专业,而其中计算机应用等又可以划分成很多小类,总共可以划分出158个专业。据统计,我国现有249种专业目录,2400多个专业方向。

专业划分过多过细造成了考生对专业选择犹如“雾里看花”。同时,各高校还在不断地推出新专业,这无形中又加剧了考生选择专业的难度。北大方正教育心理研究院曾历时两年时间,对全国1万多名高中生进行了专业选择评估,结果显示,学生们对于249个专业目录,90%的专业要么没听过,要么听过不了解具体内容。

专家指出,有的高校在设置专业方面往往片面追求招生人数,将专业设置化整为零,并以原有专业为基础设置相关边缘专业。有的专业仅仅是把原来的专业改头换面而已,如原来的数学系,现在叫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有些专业改名前后的称谓,“不光是考生看不懂,就连大学老师也摸不着边际。”同时,有些大学什么专业热门就开什么专业,根本没考虑到专业的市场容量。这些都给考生和家长的选择造成了困难。

我国正处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过程中,遵守的还是以前“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培养模式,所以导致专业划分相对较细。同时社会浮躁的心态,让企业不愿意接收继续教育的接力棒,因此专业的划分不能太过于宽泛。

全家动员频繁更改

“选专业真累,比高考还累。”山东某大学大一新生小张回忆起一年前选择专业时的情形,仍然忍不住抱怨起来。“我们一家人对着招生简章商量了半天,也没商量出结果来。”小张表示,大部分专业都有个比较好听的名字,但是究竟这个专业学些什么,将来能从事什么工作,却不得而知。某高校对1400名大一新生做过一次调查,49.3%的学生填报志愿时对专业不了解,甚至近半数的学生进入高校立即就对自己选择的专业后悔。

“专业太多了,也不知道哪个才能有较好的就业前景。”虽然学生还没进入考场,好多家长已经为选择专业的事情忙开了,老师、同事、亲戚、朋友、专家,凡是能打听到消息的一概不放过。对于重视“毕业出口”的家长来说,孩子四年后的就业是选择专业的关键。然而,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对专业的不了解,让家长们为孩子选专业的时候慎之又慎。就是怕选错了专业,把孩子耽误了。

全家动员为考生选专业并不一定对考生有好处,考生应当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兴趣来选择专业,否则即使你进了一个相当好的专业,也不见得以后就有个好工作。同时,由于考生对种类繁多的专业不了解,往往凭着感觉去填写志愿,有的甚至仅凭名字的好坏来决定专业,同样导致了学生们一进学校就要求转专业的现象发生。

高校在对待学生入学后调换专业的态度上,也有较大变化,以前学生想换个专业,不仅需要缴上一笔费用,还受严格的名额限制。而现在,一些学校更加注重学生意愿,对于的确不适应所选专业的学生,学校会主动帮助其进行专业调换。

承担学历教育的学校和承担职业教育的学校,专业设置的侧重点理应有所不同,但为了多招生,现在不少学校的专业设置存在趋同化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蕴藏着就业难的风险。对此,考生和家长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学校做出必要的专业识别和选择。

理性对待量体裁衣

高校应该主动加大宣传介绍专业的力度,而不是等着家长和考生来咨询。针对考生对大多数专业熟识度不高的情况,高校对于专业的介绍不应当是流于表面的,而是要让考生们知道能从这个专业学习到什么。

同时,高校在选择人才的过程中相对比较被动。更多的考生在选择专业的过程中,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专业,盲目跟风去选择热门专业,导致自己对专业不感兴趣。

考生应当根据自身的个性去选择专业。在美国,人们会为90种职业中的优秀人才制作个性曲线,然后再同这些个性曲线作比对,看自己最适合哪个职业。通过个性曲线的比较,使考生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从而对自己适合什么专业有个初步的认识。

专业――就业――职业,虽然这三个环节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专业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职业前景。针对一些高校专业设置问题,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在积极进行干预,要求学校注意培养知识面宽的学生,对相近专业的学生多开设公共课程。另外据了解,教育部门还将根据有关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及市场需求的结构变化,对专业设置进行动态管理,一些就业前景较差的专业,将被要求停止招生或限制招生规模。

一个法学知识学得好的人,未必是个好律师,专业的选择就应当遵从自身的个性优势。在没有明确自己想选什么专业以前,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专家还提醒考生,理性看待所谓的热门专业、冷门专业,填报专业时不盲从、不追“新”、不赶“热”,多从自身的兴趣特点和知识结构来选择专业,从而减少自己面对专业时的困惑。

小链接――就业前景看好的专业

金融专业

近年来金融专业在人才市场上反应平淡,与这几年金融专业过多过滥有很大关系。此外,传统的银行业务正在逐步收缩,随着金融业务科技化、电子化程度的提高,需要的人员越来越少。银行吸纳毕业生的能力大大下降。与传统银行业务收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投资银行业的蓬勃发展(投资银行是相对商业银行的)。中外金融界人士一致认为,未来十年是中国投资银行业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壮大,需要大批专门人才。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外资银行的进入,国内金融机制的改革,民营的金融机构、保险机构也会增加,受过比较好的金融专业教育的学生,将会有很多的发展机会。中国香港贸发局一项研究报告认为,现在内地营业的142家外资银行,大部分将在两年内获利或达到收支平衡。报告认为,内地未来经济发展带动的资金需求,将为外资银行带来庞大的业务机会。相应地,金融专业的人才将会得到重视,其市场价值将重新体现。金融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如熟悉各种金融、经济法规,熟练操作电脑和运用先进的通讯传输手段,思维敏捷,善于策划,富有创新意识和风险意识。而在目前的人才市场上,新型的金融专业人才十分缺乏,高校培养出来的金融、财经类毕业生大多存在知识结构不完善、业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其竞争力不强,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从学历层次看,除传统金融业务的一些基层单位外,专科生基本上没有什么市场;本科生在人才市场上所占份额会逐步缩小;硕士、博士生和MBA(工商管理硕士)备受用人单位青睐。

机械专业

尽管近几年机械行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大打折扣,但由于机械行业的重要性和庞大规模,机械类大部分专业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仍属“热销”人才(原机械类16个专业调整后合并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四个专业)。人们预测,机械类人才仍会有较大需求。具有开发能力的数控人才成为各企业争夺的目标,机械设计制造与加工专业人才近年供需比也很高。

铸造、热加工专业(现并入调整后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由于条件相对艰苦,一直是学生报考和择业的冷门。从机械行业发展来看,印刷机械、数控机床、发电设备、工程机械等重头产品前景仍看好。除了这些传统工业领域,该行业将向机光电一体化发展,向光加工、环保这样的新兴领域拓展。虽然目前机械行业境况不佳,但经过国有企业的改革,经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人力资源的配置优化,一旦跟上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步伐,定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经济效益也会回升。

3G工程师

据世界资讯的相关报告称,估计国内3G人才缺口将达到50万人以上。由于目前3G人才比较少,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奇缺,预计4年之后3G工程师的基本年薪会在15万元至20万元。“从目前的一些趋势来看,在无线增值服务行业里的一些精通2.5G技术的人才年薪都在10万元左右,3G到来之后这些人才的收入应该会更高。”业内人士表示。

网络媒体人才

目前,网络媒体人才的收入比较可观,一个在搜狐网任编辑的工作人员月薪都在5000元左右,中等职位的收入在8000元至10000元。“相信4年之后整个网络媒体的广告收入越来越多的时候,从业人员会有一个更好的回报。”目前,不少网络编辑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都颇有信心。

同声传译

同声传译员被称为“21世纪第一大紧缺人才”。随着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增多和奥运会带来的“会务商机”的涌现,需要越来越多的同声传译员。“同传的薪金不是按照年薪和月薪来算的,是按照小时和分钟来算的,现在的价码是每小时4000元到8000元。”相关人士如是说。“4年之后入驻中国和北京的外国大公司越来越多,这一行肯定更吃香。”

物流师

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为600余万人。相关统计显示,目前物流从业人员当中拥有大学学历以上的仅占21%。许多物流部门的管理人员是半路出家,很少受过专业的培训。据相关人士透露,对此类人才有需求的某知名企业在国内招聘的应届大学生目前的薪金是每月6000元到8000元,在一年之后还会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现在一年就能挣个7万元至10万元,估计4年之后只会多不会少,因为能源越来越紧俏。”

系统集成工程师

据悉,一名刚刚毕业,毫无经验的大学生应聘系统集成工程师之后的薪金是年薪8万元。用户对系统集成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从最初的网络建设到基于行业的应用,再到对业务流程和资源策略的咨询服务。未来系统集成工程师应该是一路走高的职业。

环境工程师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环保产业的从业人员仅有13万余人,其中技术人员8万余人。按照国际通行的惯例计算,我国在环境工程师方面的缺口在42万人左右。据悉,随着国内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国内园林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的月薪都在七八千元。据预测,年收入应在8万元至10万元。

精算师

我国被世界保险界认可的精算师不足10人,“准精算师”40多人,在当今的国内人才市场上,精算师可谓凤毛麟角。随着国际保险巨头在中国开拓市场以及国内企业的需要,精算师是几年后保险业最炙手可热的人才,目前在国外的平均年薪达10万美元,国内目前月薪也在1万元以上。4年以后,随着人们对于保险认识的加强,保险行业的兴起必然会需要更多的精算师。

报关员

“入世”后,我国的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使得对报关员的需求增加。有资料显示,报关员目前的收入在每月5000元至8000元之间,目前在贸易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报关员月薪都在七八千元。未来几年内,就业市场对报关员的需求将有数十倍的增长,报关员的工资涨幅一般在年10%~20%。

中西医师/医药销售

“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有三条路可以走,一是进入医院,急救医生、产科医生、妇科医生、眼科医生、儿科医生及牙医和理疗医师都将十分吃香;二是进入医药生产流通企业;三是继续深造。”业内人士表示,这个行业的特点是越老越值钱,目前的医药行业月薪水平在3000元到5000元,相信4年之后会有一个更好的薪金水平。

注册会计师

根据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至少急需35万名注册会计师,而目前实际具备从业资格的只有8万人左右,其中被国际认可的不足15%。每年包括德勤、毕博在内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都会在高校招收毕业生,专业涵盖统计、法律、数学等。而进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应届毕业生月薪大都在五六千元,再加上每年丰厚的奖金,收入会超过10万元。

医药专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药品质量、品种、数量和医疗技术、医疗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从行业整体发展的趋势来看,以高科技开发为依托的医药行业属于“朝阳产业”,将始终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医药行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前景,可从药科与医科分别来看。

药科类(调整后共分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三个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普遍看好,总体上供小于求。各医药公司、制药厂是吸收毕业生的大户。虽然我国在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以及大型医疗器械的开发、制造等方面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但国际制药业的准入制度比较严格,受国际竞争的影响不会很大。制药业对人才的需求是稳中有升。另外,医药的贸易、经销、检验和医药信息管理对专业技术人员需求也会增加。

医科专业属于市场化程度比较低的一个专业,因为现在我国的医疗制度改革还没有完全市场化,而且医科专业学生的就业弹性也较差,但是从各个医院里病人为患的情景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医科专业的学生不用到人才市场上投简历。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将会出现一些民办医院,这样会使医科专业的学生更为抢手。而且,由于人们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人的患病率也在增加,现有的医疗系统还不满足病人的需要,这就形成了医疗行业的卖方市场。所以,医科专业人才将会越来越吃香。据有关部门分析,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另外,专门为个人服务的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也将增大。社会对医学类各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稍有差别。其中,临床医学类(调整后的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眼视光学专业)人才依然走俏;基础医学类与护理学类专业就业状况一般;法医学的社会需求量有限;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从理论上讲很有前途,但从近几年的实际就业状况看,不十分看好。

外语专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也与年俱增,前景是乐观的。但由于前几年外语专业招生过热,这几年总的就业形势已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其中,师范类外语专业需求量相对较大,师范院校的外语毕业生的就业较为容易,甚至不少非师范外语院校的毕业生也愿去从教。这是因为传统的英语教育是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现在英语教育的年龄不断往前移,从以前的中学移到现在的小学、甚至幼儿园教育,所以对于师范类英语人才的需求还会保持一定的增长。从我们现有的师资来看,受过良好教育的英语教师还是非常缺乏的。现在,整个社会发展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工具,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自如地应用。早期的政府官员或企业的管理人员的英语水平不是很好,需要有专门的翻译来帮助,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了翻译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随着中国的开放,英语教育的逐渐普及,人们学英语的意识也在提高,学习英语的环境也在改善,很多企业家或管理者已经有这个技能,不再需要一个专门的英语人才来帮助他,这样对单纯学习英语的人的需求就大大减少。同时,现在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使英语专业学生面临着许多强劲对手。所以,非师范英语专业的学生将面临着更大的压力。非师范类外语专业中,需求量最大的是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的需求也较大。这些语种的毕业生就业较为容易,高层次人才供不应求。而一些小语种的就业状况不太理想,如欧州和亚非的一些语种,除韩(朝鲜)语、阿拉伯语基本持平外,就业都较为困难。目前,教育部对这些小语种的招生进行了控制。但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如果能掌握一门大语种,则非常受欢迎。

网络专业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社会生活高度电子化,网络已经发展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电子商务、电子货币、电子邮件将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网络的发展带来的是专门人才的大量需求。在美国现在最好的工作是与电脑和网络相关的职业。美国高技术行业中100位最富有的企业家中,从事与网络有关业务的人占三分之一。网络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当今世界最大的富翁制造厂。有资料表明,新世纪是网络的世纪,网络人才将是当今人才市场的宠儿。网络人才是指从事网络方面的专业人才,具备计算机网络专门知识和技能。每一位有志于网络技术的考生应该了解大学课程的设置不仅是为了像专科生和职高生那样培养一种或几种技能,而是培养一种方法和思想。以前我国许多程序员编写的国产软件与国外优秀软件区别不在于功能,而在于程序的思想。这些方法和思想对你以后的职业取向和发展是终生有益的。每个人都不是万能的,不可能成为全能的多面手,但只要能够精通一个方面就可以使自己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前途。计算机是由美国人发明的,它的母语是英语。因此要掌握计算机知识,特别是从国外获得最新的知识,则必须熟练地掌握英语,让英语成为一种能够熟练运用的工具,而不是仅仅是一张四级证书。

网络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包括:

①软件人才。一份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今后几年,美国将有100多万个新职位需要软件人才。日本每年都从中国等国家招聘几万名软件工程师,有关网络技术的软件人才则更是短缺。

②游戏软件人才。在日本最热的职业是有关游戏开发方面的专业人才。游戏的发展越来越趋向网络化,那些在游戏开发方面有特长,同时又有网络专业知识的人才将受到各大游戏开发公司的青睐。

篇14

湖南大学自动化专业的就业方向:学生在毕业后能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信号与数据处理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就业领域也非常宽广,包括高科技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大专院校、金融系统、通信系统、税务、外贸、工商、铁道、民航、海关、工矿企业及政府和科技部门等。

湖南大学自动化专业的就业前景分析:

1、自动化专业属于信息产业,而信息产业被人们誉为“朝阳产业”,发展快、需要人才多、待遇较高;

2、当今科技发展迅速,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与自动控制相关,现代化的农业、国防也都与自动化息息相关,所以就业范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