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建筑施工工法范文

建筑施工工法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1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建筑施工工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关键词:高层建筑;异形柱;施工方法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势头良好,人们更加注重居住条件的舒适程度,传统的框架结构在施工时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对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及安全埋下相当大的隐患。异形柱结构正是在此时应运而出,很好地解决了这些弊端。T形、L形或者十字形是异形柱常见的结构形状,如果想要更合理的利用室内空间,还可以根据室内设计的实际需要选择柱体的截面形状,因此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中。

1 异形柱施工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1.1 异形柱施工方法的特点

在能够满足建筑的施工要求及刚度、承载力的前提下,按照设计布置要求与建筑使用功能选择适当截面的几何形状的柱子就是异形柱。异形柱的长度是无法确定的,可能相等,也有可能不相等,但是为了方便施工,应尽量选取长度不大相同的异形柱;若选择等肢异形柱则主要是为了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如达到这一要求有些困难,也要保证各个异形柱的肢高比不超过1.6。异形柱的各个肢高要在4mm内。同时各肢在厚度上的差别通常不超过50mm。各个构件在性能上如受力、变形。构造方法等存在相当大差别的原因是由异形柱的特点决定的,即截面肢的厚度较小。

相关人员一直以来比较关注异形柱的结构设计及改进空间,或是空间布置的规划,这一点从异形柱的发展历程上就不难看出。而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异形柱的施工方法与质量控制问题,如何在这一过程中采取措施对结构模板进行加固,有效地控制混凝土浇筑后的观感质量及几何形状;与此同时还要及时养护混凝土,规范混凝土浇筑工程,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做到将异形柱施工工艺完整的呈现出来,保证施工安全及质量。

1.2 异形柱施工方法的适用范围

在本文当中,笔者主要探讨的是非抗震设计和可承受地震强度为6、7、8度的居民住宅的混凝土异形柱。

2 模板加工

2.1 模板的计算和设计

2.1.1 首先测量柱子的具体高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模板划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扭曲变数,便于进行模板制作,模板的每一节都具有高度要求,其高度的确定依据是各个部位的不同尺寸,同时在设计曲面模板与划分的过程中要做到采用水平缝与变化接缝相结合的形式,这样就可以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更好地处理施工部分产生的问题。

2.1.2 曲面模板的刚度要达到设计要求。在制作模板时,考虑的因素有很多,由于柱子的自身体积较大且具有一定特殊性,在充分地进行考量进行模板制作的基础上,采用宽度在100mm,肋是10mm,面板6mm厚的钢板,将其压成曲面,再按照上下幅度不超过300~350mm的间距均匀地将其做分块处理,同时为保证在周转时更方便的进行组合,要采用水平接缝及双排连接孔,交错的进行设置。

2.1.3 在模板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到施工的便捷性,同时设计的方法还要能够有利于模板的拆卸,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接缝的设计应该尽量设计成倾斜式的接缝,这样就会给模板的取出提供方便。

2.1.4 在完成了模板的制作以后,在施工之前一定要进行模板的试组装,这样做是为了能够使其在不受外力的影响下使其符合设计的需要。

2.2 模板的组装与加固

在模板安装之前必须要进行模板定位,校核60m圆周轴线、30b角轴线和形钢柱的位置和垂直度。在定位好了之后才能够进行模板的安装工作,保证模板内侧的清洁,按下列步骤进行模板的组装:

2.2.1 在进行模板异形柱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清水混凝土。

2.2.2 在进行模板组装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处理工作,包括给模板进行打蜡,对模板表面存在的一些铁锈进行及时的去除,光亮程度不是很好的部分还要进行适当的抛光处理。

2.2.3 考虑到该异形柱模板的特性,在进行模板的拼装组合的时候容易将产生的误差累计。因此,为了保证模板安装的质量,在进行最先的模板拼装时,预先用钢管按独立柱加固方法进行对中、吊直校正加固,先组装弧形门洞口内侧即60m半径轴线上的模形门洞口外侧模板;最后组装燕尾处模板。

3 质量控制措施

3.1 钢筋工程

钢筋的形式、数量、尺寸、规格、锚固长度、间距、接头位置和长度一定要按照规范、标准和设计要求来施工。当钢筋接头采用连接的方式是机械连接或者是焊接时,接头的质量及类型必须要满足当前行业的标准和设计要求,并且具体的施工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证件。

3.2 模板工程

影响模板及其支架设计的主要因素有材料的供应、基土的类别、荷载大小、施工设备及结构形式等,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上述的影响因素,其后还要根据实际要求,在刚度、承载力与稳定性等方面做到满足要求。采用双面胶条或透明胶带在模板安装完成后将板缝粘贴严实,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使模板拼缝符合设计要求。最后,在浇筑混凝土前一定要清理掉模板内的杂物,保持干净整洁。

4 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要求

4.1 混凝土的振捣工艺要求

砼振捣结束的时间应以砼表面呈现水泥浆和不再沉落为宜。只有在钢筋、预埋管件等经过监理、业主、设计单位等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浇筑。进行混凝土浇筑前,应先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并用水进行冲刷;要检查模板、钢筋以及预埋件的各部位尺寸和位置等。砼浇筑结束后,应在12h内进行浇水养护,每天应在早晚各进行一次,夏季施工时应增加浇水次数,进行养护期应不低于7d。

4.2 分项浇筑施工方案

柱子砼分层浇筑时应根据工程柱子高度进行浇筑,应采用柱顶直接下料浇筑,然后分层下料振捣,每层厚度应不大于50cm。框架柱应进行错花浇筑,严格禁止从一边向另一边浇筑,要防止施工荷载使模板整体发生移位。在进行砼浇筑过程中,杜绝随便挪动钢筋,要由专人加强对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预埋件的牢固程度以及位置准确性的检查。柱的施工缝应按层进行留置在主梁下面;楼面梁板浇筑正常的情况下应不留施工缝,应进行屋面砼浇筑时不留施工缝。梁单独进行浇筑时,应确保施工缝留置在板底下20~30mm处。

结束语

建筑市场的需求量正向着广阔的空间发展,为异形柱的应用带来更加广阔的前景。异形柱施工工艺在建筑施工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施工方式。在施工过程中的环节与一般施工工艺相比更加复杂,无论何种环节对施工质量都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应严格加以控制,所以一定要保证施工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只有这么做才能有效的改善施工质量,提升企业效益,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祝楚荣.异形柱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技术探讨[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2).

篇2

在异形框架柱进行箍筋绑扎的工艺之前,一定要严格对所有的柱子箍筋的数量完成计算。针对箍筋弯钩和叠合位置一定要沿着柱子完成竖向的交错布局,同时对柱顶和梁柱等相关交接位置进行箍筋时一定要依据有关标准进行施工。在设计柱筋的保护层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垫块绑扎在住立筋的外皮之上,其中间距要建立在1000mm上下,而柱筋的保护层厚度必须设计在30mm之上,还要运用有关工具把其进行牢固,防止发生柱筋位移。如果柱的截面出现变化时,此下层柱中钢筋所露出的部分一定要在分部的扎梁钢筋前完成收缩。另外异型框架柱和梁等的钢筋绑扎一定要严格依据施工要求完成,同时绑扎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纵横框架柱和梁钢筋位置,保证异形框架柱与梁的有效截面。还要注重对梁柱的接头位置完成钢筋的加密处理,注意不可出现漏绑或是少绑现象。在异形框架柱和主梁等交叉位置的绑筋方面而言,一定要遵循下述几点要求。注意板的钢筋一定要在上,而次梁钢筋要在中间,主梁应该在钢筋之下。在双向板中,其中短向筋一定要在下,而长向筋一定要在上。对于梁柱节点位置因为受到的荷载作用相对较大,但是柱箍筋又是加密区同时主筋相对比较密集,导致施工难度相对较大。这样在主梁的钢筋绑扎之后一定要严格依据设计图纸中的规格和间距完成箍筋的绑扎,尤其要保证柱和梁交接位置的中心箍。而在浇筑砼时必须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监督,一旦发现钢筋的位置变化与变形必须及时选择相应对策完成修复,保证钢筋的间距和位置,从而满足施工相关要求。

2异型柱施工工法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运用

2.1异型柱施工的工艺流程

异型柱施工的工艺主要原理就是对柱与墙的钢筋进行验收之后,同时进行穿墙螺栓安全和模板的校正,最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而在拆除模板的过程中一定要依据有关规定程序完成,在拆除模板之后要对结构的棱角进行保护。异型柱施工的工艺流程如下所述:完成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墙与柱的弹线工作之后,同时完成墙与柱的钢筋绑扎以及模板的制作,然后对钢筋进行验收并且安装模板,在对模板完成校正和加固后要进行梁与钢筋安装等工作,完成隐蔽验收工作,对混凝土完成浇筑与养护工作,拆除模板,对构建的外观尺寸和轴线进行有效检验。

2.2操作要点分析

首先,做好准备工作,材料与半成品以及成品验收一定要满足有关规定需求,保证装置的试运行状态良好,有关质量检测工作人员一定要依据样板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与管理。其次,异型柱钢筋的绑扎要点,而在异型柱的钢筋绑扎之前,必须认真计算出所有柱子的箍筋数量,然后沿着柱子完成箍筋弯钩与叠合位置的纵向交错布局,同时柱顶与梁柱的交接位置的箍筋间距一定要满足有关标准要求。而在异型柱的钢筋绑扎过程中必须严格依据施工要求,在绑扎过程中必须注重钢筋的具置,保证异型柱相关有效截面。对于梁柱的接头位置一定要完成钢筋的加密处理。除此之外,对于纵向受力的钢筋有关接头一定要设置在部件受力相对薄弱的位置,在一定的区域中所有的纵向受力有关钢筋的接头数量不可超出一个。

2.3模板安装和加固施工要点

在进行组装模板之前一定要对其完成打蜡和除锈以及抛光等工作,同时在安装之前还要对模板完成准确定位,进行位置和垂直度的校正,在安装模板过程中必须在相对清洁的模板内侧。而混凝土的异型柱模板是10mm厚度的竹胶板,选择20mm×80mm的方木进行加固,同时依据柱宽进行间距填筑。另外,柱箍应该选择单根钢管,依据的最大尺寸把异型柱组成方形或是长方形,运用比较短的钢管完成阴角位置的定位,选择钢管的另外一端固定于垂直柱的箍上。

2.4混凝土工程项目的施工要点

异型柱的施工工艺对于混凝土的基础砼强度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必须保证基础垫层和剪力墙及过梁砼的强度等级可以满足有关标准要求。选择泵送混凝土的方式,尤其要把塌落度控制于160~180mm间。针对各层异型柱必须完成连续浇筑与分层振捣,防止形成施工缝。除此之外,在进行拆模时,必须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可以满足有关要求,依据施工规定完成拆模。

3结语

篇3

Abstract: The value construction method is a method that combining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value to study th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and its core idea is an organized creative activity that taking the lowest cost to achieve the necessary functions and to focus on improving the function. The ultimate aim is to improve product value.

关键词:价值施工;原理;程序;评价

Key words: value construction;principle;procedures;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8-0054-01

0引言

价值施工法是一种新兴的控制方法,它是将技术与经济价值结合起来研究生产和管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其核心理念是以最低成本来实现其必要功能并注重提高其功能的一项有组织的创造性活动。

1价值施工的基本概念

价值施工中的“价值”是指评价某一对象所具备的功能与实现它的耗费相比合理程度的尺度。价值施工中的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功能和寿命周期成本。产品的价值高低表明产品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的程度。

2价值施工的基本原理

根据价值施工的定义,我们可把价值施工的基本原理归结为以下三方面:①价值施工的目的是力图以最低的成本使产品或作业具有适当的价值,即实现其应具备的必要功能。这里的成本是指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既包括产品研制成本和生产后的储存、流通、销售的各种费用,还包括整个使用过程中的费用和残值。②价值施工的核心是对产品或作业进行功能分析:在项目设计时,要在对产品或作业进行结构分析的同时,还要对产品或作业的功能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必要功能和实现必要功能的最低成本方案;在项目施工时,在对施工结构、施工条件等进行分析的同时,还要对项目建设的施工方案及其功能进行分解,以确定实施施工方案及其功能的最低成本计划。价值施工将确保功能和降低成本作为一个整体同时来考虑,以便创造出总体价值最高的产品。③价值施工是以集体的智慧开展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因为提高产品价值涉及到产品的设计、制造、采购和销售等环节,为此必须集中人才,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发挥各方面、各环节人员的积极性,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活动。在项目施工中,应把价值施工活动同质量管理活动结合起来进行。

3价值施工的工作程序

价值施工活动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我国价值施工的工作标准,结合项目施工的特点,价值施工工作程序可分为四个阶段。

3.1 准备阶段①对象的选择:选择价值施工对象时一般应遵循两条原则,一是优选考虑企业生产经营上迫切要求改进的主要产品,或是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项目;二是对企业经济效益影响大的产品或项目。②组建价值工作小组:价值施工小组的建立,要根据选定的对象来组织,也可在班中组织,还可上下结合起来组织。③制定价值施工工作计划:价值施工的工作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预期目标、小组成员及分工、开展活动的方法和步骤等。

3.2 分析阶段①功能系统分析。功能系统分析是价值施工活动的中心环节。具有明确用户的功能要求、转向对功能的研究、可靠实现必要的功能三个方面。功能系统分析中的功能定义、功能整理、功能计量,紧密衔接,有机结合。②功能评价。功能评价包括研究对象的价值评价和成本评价两个方面的内容。价值评价着重计算、分析、研究对象的成本与功能间的关系是否协调、平衡,评价功能价值的高低,评定需要改进的具体对象。功能价值的一般计算公式与对象选择价值的基本计算公式相同。Vi=Fi/Ci 式中:Fi为对象的功能评价值;Ci为对象i功能的目前成本;Vi为对象的价值系数。成本评价是计算对象的目前成本和成本目标,分析、测算成本降低期望值,排列改进对象的优先顺序。成本评价的计算公式如下:C=C-C1

式中:C1为对象的成本目标;C为对象的目标成本;C为成本降低期望值。通过计算和分析对象的价值V,可以分析成本功能的合理匹配程度。根据上述计算公式,功能的价值系数计算结果有以下三种情况:①V1。说明该分部施工功能比较重要,但分配的成本较少,即功能现实成本低于功能评价值。此时应进行具体分析,功能与成本的分配可能已较理想,或者有不必要的功能,或者应该提高成本。

3.3 综合评价阶段①确定改进范围。价值施工对象经过以上各个步骤,特别是完成功能评价之后,得到其价值的大小,就明确了改进的方向、目标和具体范围。确定对象改进范围的原则有以下两个:a.F/C值低的功能区域。计算出来的V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工期;管理工法

中图分类号: TU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b)-0000-00

1 建筑工程施工工期管理工法的步骤

上图是建筑工程工期管理的组织机构图。在建筑工程工期的管理上,第一位的就是要明确各主体责任。当然,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与技术水平也对施工工期有所影响。工序的安排在某种程度上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项目部在对施工人员的安排上要有所规划,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保证人力资源的潜能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

施工人员的技术管理由技术负责人与项目副经理进行协调控制,主承建各专业作业队和业主指定各专业分包商是整个工程的实际操作部门,项目部门要对其进行科学的安排,以保证施工人员的充分利用。计划协调管理部门要定时的对施工情况进行检查,保证整个施工过程中能够按照计划、有序的开展,出现问题的时候要及时的向上级反馈并结合技术设计管理部门对问题作出应急处理。安全环境管理部门与质量管理部门应当相互协作,保证施工质量与施工的安全系数,从而保证施工工期能够按照计划完成。项目经理要做到对整个工程的施工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每一个环节的进度和存在的问题都要及时的掌握并要求所负责的管理部门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

工期的目标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总体的目标,第二种是分项的目标。根据合同所规定,首先对项目的总体时间管理目标进行确定,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对于目标工期的确定应当在合同所要求的百分之九十到百分之九十五之间,给予一定的机动时间以应对突况,再根据建设计划对各阶段的分享目标进行确定,从而保证最终的工期目标能够达成。

项目部在建设初期要对每一个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统计,在综合考虑施工准备与程序节点的同时,保证每一个施工人员的产出量,对于这个产出量结果乘以相应的比例。然后在对每个项目的生产过程中进行统计,首先要尊重施工负责人的意见,进行签字确认,并将这个数据结果作为施工人员数量的计算基础和施工的依据。

明确的工期考核对于工期目标的完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工期的定期考核时间上应当以7天为一个周期,在对模板与钢筋单进行工程核算的时候,应当采取对天数进行减一处理的方式进行评价;在对混凝土浇筑上要与专业团队进行合理的沟通,核算平时的施工平均值;在考核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时,先要确认该项目在合同期内的进度,然后对项目工期的考核应当包括项目进度,电工、机械等其他作业。

2 建筑工程施工工期管理中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期间,不论是施工方还是业主方对工程的造价和质量都十分的关注,而对施工工期的关注度就有所缺乏。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工期的合格与否并不能够直接的感观,对于工期与工程进程是否相符也缺乏有效的考量手段。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施工单位工期计划盲目制定;前期方案策划、图纸审核不充分;工程质量标准不符合规定;建设单位的资金不到位等等。资金是支撑施工工期按时完成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拖欠工程款现象屡见不鲜。这不但给施工造成延期,还会带来负面社会问题。

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各建筑施工单位都单方面的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但对公司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与综合硬件上的投入过少,设备老化,保养不到位等的管理上混乱不堪,企业文化跟不上,导致大量的人才外流。再加之现在市场上的不理性的竞争,使得很多施工队伍的技术素质与其公司资质有着明显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施工项目竞标成功,也会导致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够按照合同工期完成,使得工程的成本增大,也降低了施工单位的信誉。

我国对施工工期的赔偿上虽然有着明确的规定,对于出现工期推迟和增加时,施工单位应向非职责方提供一定的经济赔偿。然而,在现如今的建设工程项目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项目承包商提出工期延伸,由于没有相应的抵偿供给信息,导致索赔过程不能够如约履行。

3 建筑工程在施工工期管理中遇到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项目进度管理的实现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确定项目的数量。建设工程合同首先需要考虑到影响建设的因素,还需要结合工程项目。工程图纸和工程预算需要根据相应的数据,所以数据和项目工程设计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项目的结束时间大于预定时间导致项目延迟。解决时间延迟的问题,需要准确把握项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根据两个点的时间,制定一个合理的项目进度。

在建设的过程中,许多因素导致项目延迟,但项目的施工延误责任并不在施工方。如果项目进度延迟,没有承包商的责任,可以看到作为一个整体项目的期限延长,这需要反映在双方签署的合同。但并不是所有因素导致项目的延迟是合理的,因此应该列入合同,合理的项目延迟因素,然后设置项目延迟线,从而确保延迟因素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延迟的众多因素,不仅追加承包商的责任,承包商对项目延迟产生直接影响,只需要支付逾期违约金延误工期,和双方需要配合承包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双方的利益,避免延迟的风险。

为了能够有条不紊地施工,首先应当组建出一个高水平的施工队伍,在施工人员的选用时,应当提高选拔要求,从而为施工单位引进一批高技能,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其次还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不断的培训教育,在迅速发展的科技下,新型的施工设备不断涌现,因此培训施工人员掌握新型设备对施工工期的控制以及施工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单位可以通过这两个方面对施工队伍进行强化。这不仅提高了施工企业的形象,还能够提高施工的质量。

4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工期的管理上,首先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在对工期的计划上要严格控制,不断强化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操作设备的水平,不能偏面追求单方面经济效益而导致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公司的发展。在不断强化施工队伍与严格把控施工工期的措施下,公司才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孔亮,于伯洋.试论工程施工工期管理[J].科技信息,2011,(14).

[2] 石兰生.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工期管理的必要性与途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0).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滑模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本文主要通过全面了解建筑施工过程的设计实例,介绍滑模在施工技术的应用方法。在滑模施工过程中,砼可以连续浇筑,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减少发生裂缝事故,以至于保证砼的整体性,减少了支模、拆模、搭拆脚手架的再次操作,确保施工速度的加快,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消耗施工材料。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应用滑模施工技术的优点

滑模施工技术是随着建筑物高度的上升的滑模工艺广泛用于同层构筑物施工上,致使高层建筑物堆放累积越来越多,利用滑模技术就更不会有堆放,同时还比高层建筑物更加方便,施工速度也更加快捷,可以降低消耗建筑材料及建筑材料的损坏率。滑模施工的主要特点是把握施工方案的选择、水平及垂直的控制管理及纠正、水平楼层与高层建筑物的交叉处的调整,同时还应在质量的保证之下施工。滑模技术的最新施工技术是华东模板的施工技术,滑动模板既是技术上的改革与进步,也是给建筑施工带来了建筑成本的减少与保证建筑质量与建筑效率。

滑模施工方法的技术特点

2.1混凝土的质量

在滑模施工技术上,混凝土的质量好坏对滑模施工技术的顺利进行与否有着重要的关系。所以,在滑模施工过程施工工程上,我们必须采用较好的混凝土。混凝土的应用是对建筑工程滑模施工计划非常重要的。

选择较好的混凝土,对混凝土的配合比与设计也相当重要,在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与配合设计的同时,我们还需对建筑滑模设计的科学方法进行研究探索,既要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又要对混凝土的配合与设计,还要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法,才能达到建筑工程的滑模施工计划完整进行。

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滑模施工计划中,混凝土的原材料必须与混凝土设计的要求一样,不能对两种混凝土或者多种进行配合,而且还要求选用良好的质量混凝土进行配合与设计,才能真正保证顺利进行建筑工程的滑模施工计划。

混凝土的浇筑程度与混凝土的质量有关。混凝土的输送速度、保温时间、初凝时间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可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滑模施工计划的顺利进行。混凝土的工作度也与滑模施工计划有着重大的关系。

2.2滑模施工中的模版滑升

首先,在滑模施工阶段的初滑时,滑升的路程不远,而且主要是对整个滑模装置负电荷检查,以确保不发生粘模现象,检验出模的大小、出模的时间多少以及滑模的滑升速度。

其次,在稳定滑升状态时,根据每层建筑物300mm~350mm每个标准滑升10到15个行程,在滑升过程中,每隔10min到120min滑升2~3个行程,最后知道,滑模施工的滑升速度与出模强度要相互协调,才能顺利进行滑模施工工作。

最后,当滑模施工时,发生施工滑模错误时,我们应该对滑模施工进行修改,来纠正滑模的正确施工。滑模纠偏的方法有:

千斤顶垫铁法,千斤顶垫铁法师采用钢垫板将千斤顶下面一侧偏高垫起来,从而使千斤顶在滑模施工中起偏离偏移作用,利用千斤顶垫铁将滑模快将滑出滑板的一侧进行纠偏,以确保滑模回到正确的位置;

对模板的高度进行改正,随着模板的一方稍高,对另一侧的高度进行调整,使较高得到一方偏移向较低的一方,才可以进行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可以再次对偏移的一方更高的一侧发生纠偏;

当有一方出模时,我们利用另一方较强的混凝土墙体作为支撑点,借用混凝土墙体来发挥外力对出模的一侧进行纠偏,在滑升过程中,逐渐顶移模板,以至于保证一方出模的得到纠偏效果。

在这几种方法中,对建筑工程的滑模施工都具有很明显的效果。下面如图1所示的方法:

图1 滑模施工中出现偏移的纠偏方法

几种常见的滑模施工技术方法

3.1 墙体滑模、楼板并进施工法

墙体滑模、楼板施工流程:第一步,将混凝土浇筑在墙体滑浇到板底;第二步,在墙体空滑,并绑紧钢筋;第三步,对墙面的整体检查,把需要滑模的模板检查干净;第四步,在内模板中标高和停滑;第五步,把平台板吊开,对楼板的模板进行检查和绑紧钢筋;第六步,在内模板下方安装一个L形的堵板;第七步,安装上层墙体滑模。这样的一个具体流程就是滑模工艺的操作方法。

墙体滑模的施工工艺特征是根据楼板与建筑滑模墙体连接在一起,形成结构性较好的。滑模施工时间较短的,还要保证滑模施工质量较好的一种结构层,在滑升到3~4个行程时,建筑物的内装修与外装修都可以提前进行施工,这样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中滑模的速度,还确保了建筑滑模的质量。

但是, 墙体滑模、楼板并进施工法还存在着一些工艺上的问题。例如,在模板下口滑升到楼板标高处时,支撑的模板必须要与滑升的模板要长,所以,在建筑滑模施工过程中就必须制作一根较长的支撑模板,这样会浪费建筑滑模施工的材料,而且这样的操作难度也加难,从而使得对支撑的效果就没有那么好,这样的一种缺陷,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去纠偏滑模的高度。

3.2墙体先滑、楼板跟进法

墙体先滑、楼板跟进法的工艺流程是:第一步,墙体的滑浇,在滑模的建筑墙体留出需要绑扎钢筋的地方;第二步,滑过露出的钢筋进行扳正;第三步,每隔10min对墙体滑升2~3个楼层;第四步,对滑模所滑升的每层建筑物进行绑扎钢筋、检验模板的稳定性;第五步,在楼层上浇筑混凝土,以保证模板的扎实与固定效果。

墙体滑模、楼板并进施工法的工艺特征就是在建筑墙体与滑升楼层上在相互制约的同时下进行的一种特殊方法。这样可以节约很多建筑施工时间,还可以对建筑墙体的稳固性具有较大的保证,而且这种方法在拆模的时候比较容易,以减少拆模的工作任务。

3.3楼板与建筑滑模的墙体一起浇筑法

楼板与建筑滑模墙体一起浇筑法是在滑模墙体的两侧都已经绑扎好钢筋的前提下,才能进行的。只要的施工工艺流程是:第一步,将建筑墙体与建筑物的柱子都浇筑好,同时把建筑滑模墙体与楼板都绑扎好钢筋;第二步,在建筑墙体与建筑物柱子上支模;第三步,在建筑滑模墙体、柱子空滑,留出楼道施工缝;第四步,把建筑墙体框架两侧绑扎钢筋;第五步,对绑扎好的建筑柱子与墙体进行浇筑混凝土。

楼板与建筑滑模墙体一起浇筑法的施工工艺特征是在绑扎好钢筋时,对墙体滑模的楼板与建筑墙体进行浇筑的一种方法。这种操作方法,既节约了高空浇筑的危险动作,又节约了建筑墙体的施工时间,在避免高空危险工作的前提下,缩短了高空危险工作时间,还减少了建筑滑模施工的建筑材料。

结语

建筑滑模施工工程,在目前的施工工程中是一项非常特别的施工技术。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还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在建筑滑模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与应用要求非常高。建筑滑模过程是一项非常具有机械性的工作,也是一项高空危险工作,所以我们对建筑滑模施工过程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必须做好建筑施工准备和质量监管与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任磊,钱锟.滑模施工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J].水利电力科技,2010(4):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