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煤矿安全防范措施范文

煤矿安全防范措施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1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煤矿安全防范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煤矿安全防范措施

篇1

长期以来,煤矿作业中的安全通风管理不受人们的重视,从业者的安全意识不够高,从而导致许许多多矿难事故的发生,严重威胁工人的生命安全。据不完全统计,因为煤矿安全通风管理不当而导致的矿难伤亡率逐渐上升。我们通过探讨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发现煤矿安全通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加大安全防范力度,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因此说,探讨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当前煤矿安全通风管理中存在的隐患

瓦斯安全是煤矿作业的关键。很多煤矿企业在作业中对瓦斯安全认识不够充分,通常只是检查表面的瓦斯安全,而没有进行实质深入的检查。煤矿安全通风管理中也存在很多漏洞,煤矿企业虽然迫于压力安装了许多通风设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并且多数通风设备都是摆设,陈旧漏风且年久失修,极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在日常管理中,有些小煤矿为了节约成本,只在用风量大的地方提供通风设备,忽略了最低巷道的风俗,甚至依靠自然风,使通风安全更加得不到保障。“安全第一,生命至上”是我们的生产理念和宗旨,为保障矿井生产安全作业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近日,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分析,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当前煤矿安全通风管理中存在的隐患:

2.1煤矿安全基础差

我国早期的煤矿开采技术、设备还能满足当时较少的需求量,但是随着后期开采量的增加,市场标准的提高,由于技术因素、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煤矿开采技术、设备早已不能满足当代的需求。其中,许多陈旧的设备没有被淘汰,煤矿安全通风管理也未能加以系统的完善,再加上缺乏资金,技术水平不达标,因此短期内完善煤矿安全通风管理难以做到。所以说,煤矿安全基础差是当前煤矿安全通风管理中存在的隐患之一。

2.2技术水平较低

煤矿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比较低,尤其是通风管理人员大都不具备专业的知识,没有充足的处理事故现场的经验,即使发现了故障或者隐患,也很难及时予以解决。煤矿生产涉及通信、计算机等各行各业,我国现有的煤矿难以具备各行各业的专家,因此,发现问题自己内部不能及时解决,还需要从外界“调兵遣将”,这也就加深了通风事故的风险。

2.3小煤矿开采的影响

煤炭市场巨大的利益促使一大批小煤矿的产生,小煤矿的隐患极其大。首先,小煤矿没有经过国家的批准,难以保证工人的安全。其次,小煤矿的资金匮乏、技术不到位、极度节约生产成本,很容易引发各种安全事故。另外,小煤矿并没有全面监测矿井情况,对井下地形不熟悉,也是矿产生产隐患之一。

3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

完善煤矿的安全通风管理系统,保障环境安全,重视人为因素的重要作用,以加强煤矿安全通风管理,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奠定基础。以下就是笔者总结的几点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

3.1完善煤矿的安全通风管理系统

完善煤矿的安全通风管理系统,有利于保证煤矿作业安全,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首先,要提高人们尤其是矿井领导的安全意识,树立高度的安全生产理念,加强对工作人员尤其是通风管理人员的监管,培养员工的专业技能,形成自领导到员工、自上而下的高度安全意识。其次,重视人才培养,对矿产生产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提高工人处理灾难的能力。因此,完善煤矿的安全通风管理系统,有利于保证煤矿作业安全,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

3.2保障环境安全

首先,需要设计合理安全的矿井开拓布置,保证矿井拥有充足的风量,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其次,加强设备的管理与维修,确保通风机的正常运转,保证矿井能够正常通风。另外,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矿井安全装备水平。必须配备齐全的仪器仪表等设备,加强对危险系数的监测。保障环境安全是保证煤矿安全通风的重要措施,因此加大对环境安全保障的投入十分必要。

3.3重视人为因素的重要作用

(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办事,不仅具有公信力,也能极大地保证矿井生产的安全。(2)加大安全培训,岗前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处理灾害的应变能力。(3)提高矿井领导以及工人的安全意识,务必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4)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工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把矿井当做自己的家,把工友当做自己的家人,大家互帮互助,互相关心,保障工人充分的休息时间,确保工人以安全健康的状态投入工作生产中。

4总结及展望

“安全第一,生命至上”是我们的生产理念和宗旨,长期以来,煤矿作业中的安全通风管理不受人们的重视,从业者的安全意识不够高,从而导致许许多多矿难事故的发生,严重威胁工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完善煤矿的安全通风管理系统,保障环境安全,重视人为因素的重要作用,以加强煤矿安全通风管理,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奠定基础。因此说,探讨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董学军 单位: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武安市南洺河铁矿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煤矿;通风安全

中图分类号:TD72

煤矿的通风安全的问题不但关系到了煤矿工作是否能顺利地进行,而且关系到了工作人员生命的安全及其它的各行业的工作顺利地开展。

一、制约通风的安全的因素分析

1、人为的因素

煤矿整个的运转过程之中均有人的参与,人是煤矿生产中的关键的因素。因而,煤矿通风的安全同样也有人的参与。制约通风的安全人为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的几点:

(1)安全的意识。安全的意识是指在生产的过程中,各级工作人员须时刻的注意安全,包括自身的安全和他人的安全。通风的安全意识关系到了煤矿工人生命的安全和整个煤矿工作的顺利地进行,加强员工安全的意识极为重要。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之中,缺乏安全意识是较为常见的现象,这个也成为发生煤矿事故的原因之一。

(2)员工的培训。员工的培训是指为提高员工整体的素质进行的知识、思想及技能的培训。员工的培训在提升员工知识和思想水平的同时还提高了员工的操作技能水平,进而提高了煤矿生产的效率。煤矿生产的员工大多数综合素质不高,因而煤矿的企业应组织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的技术水平和安全的生产意识,这对于提升煤矿企业的安全度及安全的生产极其重要。

2、环境的因素

制约煤矿的通风安全的因素中,除人为因素以外,环境因素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因素。其主要表现为以下的几种:

(1)社会的环境因素。社会的环境因素是指煤矿的过度开采给生态带来了破坏,主要包括水资源的浪费和地表的下沉等。矿井周围的环境破坏不但直接地影响到了煤矿设需设施和员工生命的安全,还对煤矿正常的运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而,改善矿井周围的生态环境尤为的重要。

(2)科技的环境因素。科技的环境 素是指科学理论和科技装备的研究。在科技理论的方面,现今,在己发生的重大事故中,瓦斯和煤尘爆炸占了绝大多数,因而对于煤和瓦斯爆炸的发生的理论应深入研究,加强煤和瓦斯爆炸发生的理论研究不但能了解其发生的机制,还能减少杜绝爆炸的事故。在科技装备的方面,较高端的装备能减少矿井事故,而较低劣的装备可能会增加矿井事故。因而,研发和购买高端先进的科技装备也尤为的重要。

(3)管理的环境因素。管理的环境因素包括管理的方式和管理的人员两大方面。就管理方式而言,通风安全的管理是一个跨门类的、综合性边缘的科学,任一环节出现了疏漏都可能引起事故,而造成生命财产巨大的损失。而管理人员水平和素质的高低以及责任心强弱将会直接的影响煤矿的通风安全。

二、通风的安全防范措施

做好通风安全防范措施,能有效的遏制煤矿事故发生,而防范通风事故发生,最为有效的方法足将隐患在萌芽的状态解决。各类的事故多是由隐患发展而形成的,因而,要做好通风安全的工作,应建立并完善通风安全防范措施,做好通风事故隐患的管理工作。

1、健全法律法规和各种的规章制度,配备专业的管理及技术人员。落实法定的代表人,努力的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的综合治理的工作的体系。进一步地健全煤矿事故的应急救援的体系,实现应急救援的产业化。

2、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的教育,做好通风安全的培训工作。人为的因素是通风安全工作的关键及核心。不断地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意识,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的因素导致的通风安全的事故。因此,煤矿企业各级安全峪察及管理的部门须高度的重视通风的安全工作,切实的提高对通风的安全工作的紧迫性及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员工安全生产是生产力和安全生产就是生命的观点,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的状态。在实际的工作中,要落实通风的安全培训及教育,高度的重视培训的方式和培训的内容与实际工作的联系,解决员工自身的素质普遍偏低的状况,在核心的岗位上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管理好日常的工作。

3、提高煤矿安全装备的水平,保证通风的系统稳定可靠地运行。煤矿企业须配备煤矿安全生产的综合监控的系统,并设立瓦斯专职监测员,时时地对矿井环境进行巡查 测,及时地处理发现的问题。同时,应不断的完善煤矿的通风系统,做到随煤矿生产的变化及时地对通风系统进行改造和协调,确保煤矿安全的生产。严格地控制生产过程中的串联通风,保证正规合理的、稳定的、可靠的通风,防范二次串联的通风。工作中,还应加强局部通风的管理,杜绝通风机计划外的断电。有局部的通风机的部位须安装煤矿安全生产的综合监控的系统瓦斯的传感器。当瓦斯浓度超过限值时切断局部的通风机的后部用电装备电源,以确保安全的生产。

4、健全矿井安全的管理体系,增强监察的力度。增强管理对于煤矿安全的生产有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建立科学和规范的矿井的安全管理的体系,真正做到机构健全和职责明确,使各项的工作均有章可循、违章必究,消除安全的隐患,为煤矿安全的生产提供较为有力的保障 此外,还要增强监察的力度,各级的监察部门应不定期和定期地进行检查,整顿发现的安全问题。而煤矿企业自身也应建立通风安全的自查机制,保证安全生产与监督管理同步的运行,杜绝引起事故后再进行事后补救的做法。

篇3

关键词:煤矿;安全通风;事故;防范

矿井通风管理是煤矿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安全通风的任务是通过采用经济、有效以及安全的通风技术和方法,从而有效的为井下作业提供充足的新鲜空气,排除有毒粉尘和气体,从而达到有效的预防矿井瓦斯爆炸等重大危险事故的发生[1]。而长期以来,在从事煤矿的作业中,由于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缺乏、没有把煤矿的通风安全放在首要地位,因而经常会导致重大的发生,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而造成煤矿通风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员工安全意识低、规章制度不健全、通风管理措施不到位等,煤矿事故的发生不但对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还会造成煤矿企业巨大的经济损失。

煤矿安全通风管理措施

1.1要加强对通风系统的管理

为了有效的保证煤矿工作的安全生产,就必须要加强对通风系统的管理,消除系统的运行隐患。首先,对于管理层来说,要树立安全生产的管理理念,健全相关的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制度;要做到统一思想、努力建立通风可靠、管理到位的安全通风工作系统。对于员工来说,要努力提高安全的思想意识,为进行安全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要制定相适应的工作规章制度,对员工进行定期安全知识的培训,让员工认识到安全管理对于工作以及保证通风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性。管理层应当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工作制度与规范,对员工进行系统性培训。尽量在培训的过程中让员工掌握安全方面的知识,提高员工的隐患识别能力。同时企业领导还要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引起高度重视,落实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提高通风管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最后,要做到以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对影响通风系统安全运行的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给员工营造一个稳定、安全的工作环境。

1.2要加强对通风安全控制的管理

由于通风安全管理涉及了多个学科以及专业的工作领域,所以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境出现问题就会对安全造成隐患,并对生命财产产生重大的影响。而这就要求为安全管理控制系统建立一个良好的通风环境。第一,要确定安全控制的目标,明确规定安全指标以及所能承受的最大的风险程度,并在此基础建立完善的安全通风系统。第二,要建立严格的选拔体制以及员工的考核制度,优化管理人员,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员工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遇事应变的能力。第三,要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的划分各部门、各岗位员工的权利与义务,建立完善的员工激励体制以及相互制约、相互合作的工作体制。第四,要健全安全控制的管理制度,同时要设计针对突发性危险的应急处理措施,最大程度上保证隐患的及时消除,降低事故带来的损伤。

1.3要加强对通风环境的管理

对煤矿安全通风造成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大气状况、作业环境、火灾隐患以及安全控制系统管理不到位等[2]。这就要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对会造成安全隐患的情况进行提前预防,提高员工的隐患识别意识,及时对安全隐患进行预测、治理以及分析,并将这些贯穿于煤矿工作的全过程中去。(2)加强对大气状况的监测,如空气中粉尘的浓度、井内瓦斯浓度的变化等都要进行全面的监测,尤其是对于参数危险值等数值的进行明确的规定,减少因了解不明确而忽略了所带来的隐患。(3)加强对工作环境以及工作设备的维护,尽量去减少安全隐患的产生。要求工作人员在工作时要使用个人防护用具,开通多条避灾路线以及加强对井下工作人员的保护,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在出现事故能得到及时的救治。

煤矿安全通风事故防范措施

2.1加强对井下通风设施的管理以及维护,减少漏风

采区通风措施是指在采区通风的网络中,为了能有效的控制风向以及风量而构建的进行隔断及控制风流的一种通风构筑物。而采区的通风措施主要有:挡风墙、风门以及调节风窗等。而有效、合理的设置通风构筑物并保证设施能持续正常使用是矿井中通风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目标。而当通风设施遭受损坏时,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维护则会造成风的大量灌入,从而造成工作中所需要的风流速度下降,瓦斯出现积聚,井内气温升高,对井内工作的正常进行造成阻碍,所以对采区内的相关设施要及时的进行管理及维护,保证设施保持正常运行,从而有效的避免安全隐患的出现,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高保障。

2.2合理的选择矿井中风的调节方法

在通风网络中,由于巷道风阻的原因会导致风流并不能完全的分配到矿井中的各个工作点,造成需求得不到满足,这就要求采取有效控制与调节风量的方法。除此之外,要做到风流随着巷道的增加以及变更、要求的改变而进行相应的风量调节,按调节的范围可分为矿井总风量的调节以及风量的局部调节,进行矿井总风量的调节方法有:改变主风机的速度来改变扇风机的特性。而局部风量调节的方法有:降低风阻调节法、辅助通风机调节法。但在进行调节的时候,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使用哪种防雷进行风量的调节。

2.3要选择正确、有效的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系统是指向井下各个工作地提供新鲜空气,排除井内的污浊空气的通风控制设施的一个系统。矿井通风系统对矿井的开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对整个矿井的开拓、矿业的安全生产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要选择正确、合理的矿井通风系统,这样才能充分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减少通风费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4要加强对井内瓦斯的管理,避免瓦斯积聚出现爆炸

要及时、充足的保证井内风流的供应,防止瓦斯出现积聚而出现安全隐患。要正确、合理的选择通风系统,每一个矿井都进行机械通风[3]。在矿井工作时要采用独立的通风系统,认真的对瓦斯进行检查,对于高瓦斯矿井进行每天三次检查,而低瓦斯矿井则进行每天检查两次。在瓦斯与煤突出的矿井必须要配有专人检查并进行安装甲烷断电仪。一旦出现瓦斯积聚的情况必须要进行及时的处理,避免应处理不及时为出现瓦斯爆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讨论

在本文中,通过对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进行了探究,可以发现防范措施主要通过两个主要的方面来实现,即煤矿安全通风管理措施与煤矿安全通风事故防范措施来实现煤矿安全通风管理以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所以在以后的煤矿生产中,一定要将这两方面的措施做到位,从而从根本上进行煤矿的安全生产,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同时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占青,郑包,史卫明,等.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J].中国能源,2010, (6).

篇4

关键词:煤矿安全;通风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D8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煤矿通风系统在整个矿井的安全生产状态中占大量比重,是安全生产环节中的重要辅助系统,通风系统的安全状态及矿井中其他设备的波动息息相关。煤矿事故中,绝大多数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都涉及到矿井的通风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工业之一煤矿工业作为我国发展的重头,已经实践改革了多年.矿井的通风系统也经过不断改造与完善。但煤矿的通风安全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其中大多为人为管理不善、矿井设计缺陷及风力设备不够等原因所导致。切实有效的做好煤矿通风的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煤矿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减少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保障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所以一定要做好通风事件的预防工作,加强管理,把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这样才能使煤矿事业得以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

2矿井通风的要求

2.1 通风系统安全性

矿井通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随机的、非稳定的动态系统。通风系统安全性是指保证井下各用风地点风量充足风质良好,满足井下工作人员的呼吸,稀释并排除瓦斯、粉尘等各种有害物质。降低热害,给井下工人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当发生灾变时,能有效、及时地控制风向及风量,并与其它措施结合使用,防止灾害的扩大,进而消灭事故。由于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在矿井的生产和预防灾害发生及发生后控制灾害的蔓延发挥关键作用,所以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分析具有:及时发现、及时消除和及时排查的特征。也就是说通风系统安全性一定要注重预防为主,及时发现问题,马上进行现场处理,以保证系统通风的稳定与可靠。

2.2 通风系统的稳定性

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主要通风机的台数、主要通风机的相对位置以及其风压大小,通风网路的结构形式。局部地区和采区的风流的稳定性,取决于局部或采区的通风系统。(1)风路稳定性,风路稳定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风路风流大小变化,二是风流方向的改变。风路分为普通风路和角联风路。对于普通风路,只会发生风流大小的变化,在角联风路中有可能发生风路方向的改变。大量角联分支的存在,使得通风系统总风阻下降,但在灾变时期是十分有害的。(2)系统风流稳定性,① 根据矿井通风网路中各风道风量的最优回归方程,可以确定出影响通风网络风流稳定性的主要风路。② 在煤矿生产的实际过程中,保持矿井通风系统中风流稳定,要求主要通风机稳定。

2.3 通风系统的可靠性

矿井通风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保持其工作参数值的能力,以维持井巷中必需的满足要求的清洁风量的供应 所谓矿井通风系统的工作能力是指通风网络的风量分配符合规定要求。具体讲通风系统可靠性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在生产时期利用通风动力,以最经济的方式向井下各用风地点供给保质保量的新鲜风流;② 保证作业空间有良好的气候条件;③ 冲淡或稀释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④ 在发生灾变时,能有效、及时地控制风向及风量,并与其它措施结合,防止灾害的扩大,进而消灭事故。可靠性因素可解释为影响通风系统风量分配的因素。从可靠性的角度来看,决定通风系统各部分通风阻力的原始数据是否符合实际特别重要。有些数据是指支护方式、巷道横断面、矿井漏风量等空气动力特性的数据。矿井通风系统各部分的空气动力阻力(即巷道、通风设施等的风流阻力)是决定井下总人风量的几个主要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同时也用于确定通风网络相对风量的分配。主要扇风机装嚣的工作保持稳定状态十分重要,在矿井的全部生产期间,必须使其变化不超过规定范围。

3 煤矿安全通风管理措施

3.1加强通风系统管理

为了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必须强化通风系统管理,消除通风系统安全运行隐患。首先,领导层要树立安全生产理念,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统一思想,建立抽采达标、通风可靠、管理到位、监控有力的安全通风工作体系。员工要提高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避免出现消极懈怠情绪,为安全管理奠定良好的人员思想基础;其次,制定工作规范,定期对员工开展系统性知识培训,使其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以及通风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性。煤矿企业应当针对通风管理制定全面的安全制度和规范,对员工实施系统性培训和教育。在培训中,在员工掌握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员工隐患识别能力。煤矿企业还要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落实人性化管理措施,提高通风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再次,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对影响通风系统安全运行的因素进行方面分析,制定隐患防范方案,使员工处于稳定、良好、安全的工作环境中。

3.2加强通风安全控制管理

通风安全管理作为一项涉及多种专业和学科的工作,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均会产生安全隐患,极有可能造成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所以,创造良好的通风环境成为了加强通风安全控制管理的重中之重。首先,确立安全控制目标,明确规定安全指标及其相关具体工程中的最大风险承受限度,并以此为依据建立通风安全系统;其次,建立选拔机制和动态考核制度,优化配置管理人员,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和安全意识,增强其组织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再次,落实岗位责任制,对各部门、各岗位的责、权、利进行统一划分,建立起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以及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最后,建立健全安全控制制度,包括工种岗位安全责任制、业务保安制、安全生产责任制等。此外,还要针对有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建立应急处理程序,以达到消除隐患、避免事故扩大的目的。

3.3加强通风环境管理

影响煤矿安全通风的环境因素包括火灾隐患、大气状况、爆炸隐患、作业环境、安全控制系统等。首先,对安全隐患进行提前预防,提高识别隐患意识,对隐患按照危险级别进行分类,做好隐患预测、排查、治理、分析等工作,并将其贯穿于“一通_=防”的全过程之中其次,加强对大气状态的监测,如对粉尘飞扬状态、风流稳定情况、烟雾蒸汽状况、瓦斯浓度变化等进行动态检测和分析,尤其对于监测强度、测点密度、参数危险值进行明确规定;再次,加强对硬环境的监测,确保设备设施的灵敏可靠及工作场所的适宜。尽可能地减少能量和危险物质造成的危害。

4 煤矿安全通风事故防范措施

4.1合理选择矿井风两的调节方法

在通风网络中、风流按巷道风阻的匹配关系,分配到各作业地点的风量往往不能满足要求,需要采取控制与调节风量的措施。此外、随着巷道的推进和更替、相应的要求及时进行风量调节,按调节的范围可分为矿井总风量进行调节和局部风量调节。矿并总风量调节有:改变主要扇风机特性,主要通过改变主要扇风机转速或改变主要扇风机叶片安装角的方法。局部风量调节有三种方法:增加风阻调节法、降低风阻调节法、辅助通风机调节法。这三种方法各有特色,应当根据矿井具体情况进行选用。

4.2加强井下通风设施的管理及维护、减少漏风

在采区通风网络中,为了控制风流的方向和风量而构筑的隔断、通过和控制风流的通风构筑物称为采区通风设施。主要的通风设施有:风桥、挡风墙、风门、调节风窗等。合理地安设通风构筑物,并使其能常处于完好状态,是矿井通风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而通风设施损坏时,如不能及时维护就会造成大量漏风,这必然使工作面所需风流下降、容易造成瓦斯积聚,气温升高,形成不良的气候条件,所以必须加强采区通风设施的维护、管理,使它们经常处于完好状态,才能避免发生无风、微风等通风重大隐患,保证矿并的安全生产。

4.3正确、合理的选择矿井通风系统

矿并通风系统与矿井的开发具有战略意义、它与整个矿井的开拓布置有紧密联系、对保证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有长远的影响。根据进、回风井的布置方式、主扇的工作方式及安装地点。矿并通风系统可分为:按进风并与回风井在并田范围内的布局分为中央式、对角式和中央对角混合式;按主扇的工作方式分为压入式、抽出式和压抽混台式。因此,选择合理的通风系统应在能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通风工程量,降低通风费用,力求经济合理。

4.4加强瓦斯管理、防止瓦斯积聚

防止瓦斯积聚,保证工作面的供风。合理选择矿井通风系统、正确确定矿井风量,每一矿并采用机械通风:每一个生产水平和采区都必须布置单独的回风巷、实行分区通风。采掘工作面都应采用独立通风,掘进巷道采用矿井全风压或局部通风机通风。认真进行瓦斯检查与监测、低瓦斯矿井每班要检查两次,高瓦斯矿井检查三次。有煤与瓦斯突出的采掘工作面必须有专人检查瓦斯并安设甲烷断电仪。及时处理局部积聚瓦斯,生产中容易积存瓦斯的地点有:采面的上限角和采空区边界。处理方法有:风障引导风流法、风筒引导风流法、尾巷排放法。掘进巷道瓦斯积聚的处理方法:增加风量稀释瓦斯法、引导风流排放瓦斯法、填堵抹逢、防止瓦斯涌出法。

篇5

关键词:通风安全;制约因素;防范措施

由于矿产资源分布没有规律可寻。在资源上的开发利用具有非常大的难度,所以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是开发矿产资源中工作中最重要的事项。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瓦斯爆炸事故,是资源开发利用中发生频率较高的重大事故。井下作业过程中如果能够有一个良好的通风设施可以将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率进行有效的降低。所以解决的井下作业的通风问题,保证施工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

1 煤矿通风安全的诸多制约因素

1.1 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

1.1.1 自然环境方面。煤矿通风安全自然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①涌出的煤矿瓦斯的总量过大,煤与瓦斯突出的不良现象日趋恶劣。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加大,瓦斯的涌出量也随之越来越大,从而大大地增加了煤与瓦斯的突出危险,并且高瓦斯突出矿井也不断增多。②由于煤层的地质结构非常复杂,在不断地增加开采深度的同时,地温、瓦斯压力及地应力也逐渐上升,进而加重了煤矿自然灾害的威胁。③普遍存在着爆炸性煤尘的危险,并且煤层的自然发火相当严重。

1.1.2 物的环境方面。在物的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有:通风网络有待稳定,无法确保稳定的风流。许多矿井普遍存在通风设施放置位置不当、通风系统不够完善、开拓布置不够合理,并且矿井还易受到自然风压的负面性影响。通风能力不充足,无法充分确保矿井内部的有效通风。比如一些矿井存在外部漏风率与有效风量率差、不合理、超通风能力生产等的不良现象。矿井内部的防尘设备不够健全,极易导致煤尘的飞扬与堆积。对矿井的机电管理不善,矿井机电设备以及机电设备配套设施有缺陷或者不匹配,使得矿井无法正常通风。由于井下环境对矿井的影响,导致矿井的各种仪表、仪器和监控系统故障频发,最终使得监测数据的传输发生错误。

1.2 人为方面的制约因素

1.2.1 轻安全,重生产。一些煤矿存在轻安全而重生产的不良管理缺陷,并且经常采用超定产与吨煤工资来激励井下作业人员,最终引起井下作业人员为了做出业绩而违章冒险状况的产生。

1.2.2 缺乏对通风安全的重视。许多矿井的管理人员严重缺乏对通风安全工作的认识与重视,井下作业人员的工资待遇过差;在通风安全管理工作上,随意地安排非专业人员来进行煤矿的通风管理,由于这些人员通风知识欠缺,极易导致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等不安全因素的产生。

1.2.3 安全基础工作过于薄弱。安全基础不够牢固,与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相关的各种安全指令、法规及规章有待完善,与此同时,缺乏对安全科技的投入;安全培训工作与安全技术装备不到位,许多安全器材和安全设备面临着淘汰,无法切实地跟上煤矿科技发展的步伐。

2 通风事故防范措施

2.1 环境因素的预防

2.1.1 制订和实施矿井通风和瓦斯、煤尘的控制计划和管理方案,建立确保通风系统和瓦斯、煤尘控制的程序,充分利用技g手段加强预测预报,实施必要的控制和防范措施。

2.1.2 矿井开拓布置必须事先设计且设计合理,加强矿井通风管理,改善矿井通风系统,保证矿井足够的风量;确保通风设施的位置合理,质量合格,切实提高通风系统的可靠性。

2.2 人为因素的预防

2.2.1 完善法律法规。在资源开发的利用过程中,资源开采上的质量与数量想要得到最大化的实现,就需要使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我国在资源开发利用中应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使得在事故发生率施工人员在维护自己权益的过程中可以有法可依。在井下作业过程中为了使得施工员安全得到进一步的保障,矿产管理人士应积极地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进行指导与培训,并将瓦斯爆炸事故可能引发的重大不良后果与伤害进行详细的宣传,在宣传的过程中将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与此同时,还应将通风上的安全系统进行技术上的保证。

2.2.2 创造良好的通防环境。为了让通风环境进行最良好的构建,并将通风安全系统进行完善。系统内容主要以“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口号为宣传的侧重点。企业中的领导阶层应将眼光方的更加的长远一些,对于消防上的技术要求与设施建立进行最大化的满足,并对职工之间的收入分配制度进行改进,守卫在通防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虽然在劳作的强度上的不如井下的工作人员,但是通防人员的工作上的责任重大,所以通防工作岗位上的人员一定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才能将这份工作给做好,所以在工作制度上的激励政策上可以采取将分配的方式进行细化的处理,将经济分配上的优惠政策总体向上倾斜,在同种类的工作上,一定要将政策倾向于更脏更累的工作。与此同时,单位机制中的要将工种上的厉害进行层次上的划分,将责任与权利上的分配进行最佳比例上的分配。这样的人员制度分配可以使得安全上的事故出现时,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理,不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并且人员上的责任分布也可以得到公平原理上的分布。

2.2.3 注重延伸教育在职工思想水平上的提升作用。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应将延伸教育上的思想进行重视,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与职业素养上的水平进行科学上的提升,并在培训的过程中运用合理的手段与方式,让职工身上的职业素养得到最大化的提升,与此同时,还应对职工的思想道德水平与高度进行同步意义上的培养,让工作上的员工认识到职业上的素养与思想上的深度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让员工在培训的过程中树立工作上目标,并将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在制度上的规划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与心理健康进行积极的关注,并依据员工的工作的年限与表现进行档案上的的留底建立,记录的主要内容是员工健康上的情况与工作表现,在此过程中一定要积极的将员工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进行满足,为了让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得到身体上的充分休息,应让员工拥有充足的睡眠与休息上的时间,可以保障员工可以在工作的岗位上时,拥有最充沛的精力。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煤矿事业上的安全生产是工作中最应得到关注的问题,因为这对于整个煤矿事业上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影响安全生产主要的因素是煤矿上的通风系统的建立。许多的企业虽然知道通风对于生产上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机制建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为了让这些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煤矿企业应与技术上的开发人员积极的寻找解决上的对策,并利用高端的科学技术,将问题从根源上进行解决。

参考文献

[1]白桢.刍议制约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及防范措施[J].知识经济,2014(22).

[2]辛礼彬.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及防范措施探讨[J].科技风,2014(20).

[3]祁佳加.浅析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及防范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4(17).

篇6

关键词:煤矿通风;存在的问题;安全管理;通风事故;防范措施

1 煤矿通风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做好煤矿通风安全是保证煤矿安全顺利生产的关键性工作,也可以说是矿井安全的根本因素。它不仅能够有效的预防煤矿生产中的不安全隐患,降低工作人员的作业风险,还能够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是排出矿井中瓦斯和粉尘最有效的办法,能给矿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劳动环境。当工人在井下作业时,还能不断地将地面上的新鲜空气传送到井下,保证工人的正常呼吸,而且能够化解矿井下的各种有毒气体和粉尘,从而为工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以确保工人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

煤炭在我国的一次性能源结构中占70%以上,是我国的第一大能源。但是,由于开采条件的复杂性,使一些由矿山瓦斯、煤尘、水、火、顶底板导致的事故经常发生。在发生的这么多重大事故中,由瓦斯煤尘爆炸导致的占了绝大多数。在这些事故中,大部分都是因为通风不良造成局部瓦斯积聚,又遇上不同原因引起的火花,从而引起瓦斯或瓦斯煤尘爆炸。

但近年来,由于一些长期从事煤矿的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思想松懈,在工作中不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问题,加之领导也没有把煤矿通风放在首要位置,没有做到真正重视煤矿通风安全问题,没有做好工作中的一些防范措施,煤矿企业也没有对矿工进行一些安全教育的培训,使矿工没有完全掌握与安全通风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导致一重大事故发生,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

我国的煤矿开采历史悠久,最开始的时候煤矿开采的技术和设备只能满足当时的需求,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矿产业市场需求标准的提高,煤矿的开采难度越来越大,相应的就需要更高的技术,更有效的通风系统,可是,我国长久以来煤矿安全意识就比较薄弱,一般的通风系统设计都明显出现不足之处,通风设施器材选用也不合理,加之,技术改造难度增大,资金匮乏,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

2 防范措施

(1)我国的煤矿企业领导者要高度重视煤矿的安全管理问题,把他放到首要位置,关注矿工的安全和健康,定时为矿工进行体检,实行轮休制度,保证矿工有充分的休息时间,定期组织矿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应变能力,技术技能,组织协调能力等,通过建立考核制度,选拔一些通风安全专用人才,努力造就一支复合型人才队伍,用于专门负责安全管理工作和负责通风系统的实施。使这支队伍可以在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还可以现场即刻解决问题,确保煤矿通风系统安全运转。健全规章制度,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营造一个好的工作氛围。

(2)矿井开采布置一定要事先就设计好,并且要设计合理,加强矿井的通风安全管理,要确保煤矿通风系统稳定良好,风量符合规定,通风系统如果不合理或风量达不到要求要立即停产整顿。通风设施必须交给指定的专业人员管理,禁止随便停开局扇和安装、维护不合格的风筒。要设立严格的矿井瓦斯管理和检查制度,一旦瓦斯检查出现问题。要即刻安排处理。

(3)事故发生的多半原因都是由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造成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安全隐患进行必要的预防,不但要建立安全监测系统。还必须建立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和检测队伍,负责从事矿井日常仪器的检查和维修工作。进而排查和治理潜藏的安全隐患,危险的大气状态也是导致通风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之一,因此,还要加强对大气状态的观察,有效的避免事故发生。

(4)要加强对矿井的防火和电气设备的检查,坚决切断容易引爆的火源。杜绝火灾发生,增强煤矿企业通风技术的信息管理系统,由此提高通风安全管理水平。

(5)要认真制定和实施综合防尘措施和瓦斯抽放系统。加强对瓦斯和煤尘的控制,消除煤尘堆积,避免瓦斯、煤尘爆炸的发生,并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加强对煤矿周围环境的检测。

(6)建立一套完整的突况应急处理制度,用于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些突况的处理,还要根据具体工作,具体环境的不同,设定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理方案,这样有利于避免灾害扩大,避免事故发生时出现慌乱,便于更速度有效的处理情况。

(7)煤矿企业者要注意对员工进行延伸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努力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强对他们的思想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的职业责任感和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

(8)注重日常的通风管理工作,日常通风管理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通风的服务对象为矿工,所以对任何通风工作都必须严格要求,都要准时按量的完成,不能心存侥幸,要严格观察重点区域的异常现象,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管理职能,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责任制度和赏罚制度,促进管理人员积极深入到现场指导工作,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确保隐患快速消除。

3 结束语

煤矿企业的安全和生产效益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安全是生产的前提,生产是效益的保障,只有安全生产才能取得更大的效益,如果安全工作不做好,发生事故,企业和员工都将受到严重损失,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切实有效的做好煤矿通风安全工作是很有必要的,这样能够有效减少和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保障矿工的人身安全,我们只有不停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地学习认识,才能使煤矿通风充分发挥出更好、更扎实的有效作用,才能使煤矿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飞,范文胜.矿井通风安全现代化管理[J].煤炭工程,2011(05).

篇7

关键词:煤矿生产;通风安全;制约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 X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煤炭开采行业获得了迅猛发展,煤矿开采技术和生产效率也取得了明显进步。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充分认识到随之而来的却是煤矿事故的频频发生。在人们权利意识不断觉醒的今天,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矿井通风,矿井通风是消除粉尘以及瓦斯的有效手段,加强矿井通风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在国家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的背景下,加强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就成为了煤矿企业的必然选择。当前,在我国的煤矿生产过程中,还存在多种制约矿井通风的因素,加强对这些因素的研究,并提出对策是提高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水平的关键。

煤矿通风安全的制约因素

经过对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的调查发现制约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但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环境方面的因素,另一类是人为方面的因素。在这两类因素中,主要是人为方面的制约因素在起作用。

(一)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所谓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主要指的是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自然环境;二是煤矿现有设备状况。在自然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三点:一是瓦斯涌出量过大。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开拓、开采范围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也大或者所开采的煤层瓦斯含量大,瓦斯涌出量就大,瓦斯涌出量的增加会增大安全生产的风险。二是煤层地质结构复杂,在开采中会增加自然灾害的威胁。三是存在严重的爆炸性粉尘危险,自然发火也极有可能发生。

接下来探讨煤矿自身制约因素,这主要是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煤矿生产布局不合理,煤矿通风网络不稳定,通风系统还很不完善;二是防尘设备不健全;三是通风能力不强,无法进行有效通风;四是机电设备的不完善。

(二)人为方面的因素。所谓人为方面的制约因素。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煤矿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二是对通风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三是安全基础工作有待加强,四是管理技术滞后。

在多年的煤矿开采经营中,长期存在着一种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煤矿管理者经常采用高工资的方法来激励井下工作人员,使得井下工作人员在违反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开采,最终造成安全事故。煤矿员工对煤矿通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有些煤矿员工虽然意识到了煤矿安全生产的意义,但是对于煤矿通风的重要性却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煤矿通风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对安全工作的不重视,最终导致煤矿安全基础工作的薄弱,煤矿安全基础工作薄弱,会使得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最终失效。基础工作薄弱主要体现在缺少安全培训工作和安全技术装备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技术的不到位是制约通风安全的重要因素。安全管理技术滞后,会导致通风安全管理存在较大被动型。

预防措施

上文详细分析了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制约因素,在充分了解了这些制约因素之后,就来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提出专门对策。在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重点是要做好人为方面的预防工作。

(一)针对环境方面的预防措施。经过认真分析,针对环境方面的预防措施重点是要做好各种设备的维护工作。一是要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管理,保持机电设备的完好,运转正常。二是要加强局部通风管理,在掘进工作面必须实现 “三专两闭锁”,严禁无风、微风或违反作业规程的串联通风。三是要严格控制粉尘,在各转载点安装防尘洒水装置,降低粉尘浓度。四是要保证瓦斯监控系统有效,瓦斯监控探头要及时调校。五是要做好煤矿矿井通风安全评估工作。六是要优化生产布局,完善通风系统,坚持“以风定产”,严禁超通风能力生产。七是要加强采空区、盲巷、旧巷管理,及时打上密闭或栅栏,同时做好瓦斯检查工作。八是要做到瓦斯抽采达标,防突措施到位。

(二)针对人为方面的预防措施。上文提到人为限制因素是最重要的限制因素。因而针对人为方面的预防措施,也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点。笔者认为针对人为方面的预防,主要是要做好三点: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二是要建立完善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制度,三是提高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接下来,就来详细论述这三个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煤矿生产中煤矿企业要把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放在第一位,要高度重视煤矿的安全生产,要重视井下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要保证煤矿员工的合法利益,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要实行轮休制度,要实现煤矿员工的全面发展。

(2)完善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我们要想提高通风安全管理的水平,就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把通风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去。

(3)要努力提高通风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煤炭企业要加强管理人员素质的培训,特别是加强通风管理的培训工作,要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树立“瓦斯事故就是责任事故的”思想,重视煤矿通风。

(4)加强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技术。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水平。

煤矿通风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的发展中,煤矿企业重视通风安全管理是煤炭企业的必然选择,当前实现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制约因素有很多,最为重要的就是人为方面的限制因素,煤矿管理人员要重视人为方面限制因素的预防。

参考文献

[1] 孙晓风. 制约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 工业设计. 2012(02): 267.

[2] 薛才华. 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J]. 硅谷. 2012(24): 177-187.

[3] 郝峻清. 煤矿通风安全的制约因素及防范对策[J]. 科学之友. 2012(14): 98-99.

[4] 梁尤庆. 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探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3(04): 113-115.

篇8

[关键词]安全监控 存在问题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X9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1-0052-02

由于监控系统在煤矿预防自然灾害、有害气体等事故方面的重要作用,是确保煤矿安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煤矿安全监控是综合性技术,涉及到计算机、电子技术、通讯、物理、化学、电工等多种学科,与矿山采、掘、机、运、通等生产环节密切相关,功能复杂,技术难度高,要求相关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素质和责任心。由于部分监控系统由于技术水平低、功能和扩展性能差、现场维修维护和技术服务跟不上,使监控系统不能够长期、稳定、无故障地运行,严重威胁煤矿的安全生产。要保证监控系统正常稳定的运行必须在传感器技术、电子技术、信息传输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方面不断提高和更新还要加强管理,提高作业人员的素质。

1、系统和监控探头误报警

煤矿很多监控系统在实时监测中,会不定时地出现一个或几个峰值,因持续时间极短,极易造成断电仪无动作,也就是俗称的“误报警”。其危害在于影响对采掘工作面实际瓦斯涌出情况的正常判断及瓦斯隐患的及时处理,从而导致瓦斯超限事故的发生。

1.1 产生误报警的原因

1)系统抗干扰能力差,由于煤矿井下条件的复杂化,矿井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导致了井下大功率设备的大量使用以及变频技术的推广应用,而这些设备、技术的使用所产生的强电场、强磁场也是造成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抗干扰性弱的直接原因。

2)传感器故障,由于传感器处于煤矿井下环境恶劣,碰撞、进水等情况极易造成传感器发生故障,从而使系统显示数值突然升高,再瞬间恢复到原来值。如不及时对发生问题的传感器进行维护与调校,可至其显示的数值发生漂移、精度下降。

3)通讯线路故障,其表现为:瓦斯数值陡然升高,报警超限时间往往也只有几秒钟;传输到地面监控中心的数据时断时续。造成其原因为:由于现场工作人员无意间撞击到监测电缆接头处或延接、回收线路引起;传感器电缆或主通讯电缆发生故障。

4)瓦斯传感器复电后数值瞬间冲高。其表现为数值冲高后又立即下降,持续时间一般为20 s内。发生这类现象的前提条件是:井下监测设备临时停电后,对其恢复送电后的一瞬间产生。通过询问厂家技术人员了解,部分电气设备在突然复电的情况下,过高的电压电流会引起监测传感器数值突然冲高的现象。

1.2 防范措施

1)高可靠性的传感器是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稳定运行的保障,提高传感器的可靠性应与厂商及研制单位共同研究、分析现场资料,对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善设计及生产工艺环节,提高传输质量,从原理上解决稳定性差的问题。

2)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的要求,定期做好瓦斯传感器的日常维护、调校与检定,确保其完好率和准确性。推广应用新型设备和技术,淘汰老化设备,降低在硬件方面发生误报的几率。

3)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与操作流程、操作工序,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加强各操作人员的岗位培训,最大限度地杜绝人为因素。加强监测系统通讯线路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监测监控系统传输的可靠性、稳定性。

4)井下安装的监测监控设备应配有专用电源与专用开关,可保障其供电的可靠性、稳定性。同时加强监测监控设备的日常巡检,对于出现故障的设备及时升井进行检查、调校和送检。

2、数据采集传输故障

随着传输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系统”走进了千家万户矿井,为我们获取知识和信息提供了高效的便捷方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建设自动化矿井奠定基础。通常情况下,煤矿井上、井下环境参数及有关生产环节的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等,都是通过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进行监测的,对采集到的数据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且控制局部生产环节或生产过程,通常情况下,该系统由传感器、执行器、信息传输装置、中心站的硬件及软件等共同组成,其中信息的传输部分是中心站与井下各测点联系的通道,如果信息传输装置中的任何部分发生故障,井下各测点的实时监测和监控就会受到直接的影响。因此,对井下通讯故障的原因进行研究和探讨,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尽快排除故障、及时有效的消除事故隐患具有重要的作用。

2.1 数据传输故障的原因

1) 噪声侵入接口与过程通道,以及静电噪声或电磁干扰传输线路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信息传输时发生故障。通常情况下,这些噪声借助导线、电磁耦合、空间等进行传输,进而侵入的各种电磁干扰。如何消弱或避开干扰,这就要了解这些干扰是如何侵入到系统内以及它们在传输媒介中又是如何对系统进行干扰的。?各种规格的通讯电缆往往被大多数矿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作为传输的媒介。我们知道,在由电容、电阻、电感组成的集中参数网络中,电场绝大多数能量集中在电容中;磁场绝大多数集中在电感上;电磁能耗绝大多数消耗在电阻上,并转换为热能。而在传输线路中,就大不相同了,电场能和磁场在传输线的任意长度的任意一段上普遍存在着,同时也有一定的能量发生转化,例如电磁能转变为热能等。由于,电容、电感、电阻和绝缘电导等广泛存在于任意一段路线上,所以,在传输线路上,不论干扰从何处侵入,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井下各测点信息进行正常传输产生影响。通常情况下,这些干扰有与信号源回路串联的串联干扰,即正太干扰,这种干扰主要来自:长线路传输的互感、分布电容、50HZ的工频等,还有共态干扰等。

2) 干扰信号严重影响数据的传输和数据的准确性。受工作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煤矿现场主要位于井下,井下测点的特点是:测点多、地点分散、传输距离远,通常情况下,各测点与中心站之间的距离往往达到几公里。通讯电缆穿越这段距离,其所经之处的敷设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通过不同的途径,各种干扰不断地侵入传输路线,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测点的信息传输的稳定性。在敷设传输线路的过程中,在某些地方,传输线路与一些动力电缆,以及一些传输信号电线等共同敷设,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线路之间的距离不可能太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动力电缆或传输线路都会发生有间歇性的电晕放电现象,同时伴随着高频振荡,信息的长距离传输肯定会受到这些间歇性的电晕放电和高频振荡的干扰。敷设的传输线路旁边有电焊机作业时,产生的火花也是较强的干扰源,另外,自然界中的雷电等同样属于较强的干扰源。无论是电焊机产生的火花,还是自然界中的雷电,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传输线路产生干扰,与辐射产生的干扰相比,这些干扰要严重许多。通过容性耦合或感性耦合,电磁场干扰在这些干扰源的影响下被直接辐射到系统内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和影响信号传输系统正常传输和处理井下各测点传输的信息。在安装系统的过程中,如何减少传输线路遭受外部损害这是安装之初考虑的重点,但是没有考虑消弱或避开外界干扰因素的问题,在敷设主通讯线路时与大巷的动力线之间的距离较小,并且系统屏蔽线的接地发生故障,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这方面原因造成的信息传输故障所占的比例较大。

目前,树型分布式网络结构是国内多数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网络结构的主流,对于这样的网络结构来说,其特点是:节省传输电缆;但是这种网络结构也存在着自身的缺点,其缺点主要表现为:难以匹配传输阻抗,并且多路分流,在这种情况下,当信号发送功率一定时,那么接收端的信号功率就比较小;信噪比较低,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抗干扰能力。正是因为树型分布式网络结构自身固有的特点,系统分支多少、分支位置、线路长度、端接阻抗、分站发送电路截止时等直接影响信号的传输质量,同时系统的传输质量受到漏电流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并且对各分站之间产生很大的影响,整个系统信号的正常通讯当系统中某一分支、某一点的传输线路出现短路或短路故障时就会受到影响。还有就是传感器等质量不过关,抗高浓冲击性能差,抗中毒性能差,载体催化元件制作工艺水平低,元件一致性差,也会造成系统信号传输的不正常。

2.2 数据传输故障的预防措施

1) 系统传输线路和系统接地系统在日常维护中需要加强,对于传输线路中出现的任何异常现象都要及时准确地掌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正确、及时的处理,系统实时信息传输方面的故障将会大大的减少。因此,井下现场各处线路敷设的具体情况需要我们随时的掌握。对井下现场的各处开关、变更的动力设备位置、各种动力及电源线的位置调整情况等都有准确的了解,信号传输线路要根据具体的变化情况做出及时的调整。?进一步加强现场管理和维护水平。做好传输线路的维护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线路的完好性。对于常用的树型结构系统来说,信号受端接阻抗的严重影响,整个系统都会因一个地方发生短路故障而受到影响。因此,在井下现场进行包干作业的人员每天巡查的过程中,传输线路的各个接头是巡查的重点,及时修复那些遭受意外伤害,发生破损的传输线路,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各处接线、内接头的良好性,以及绝缘的良好性;监测监控工作人员在安装、维护及使用过程中,要防治传感器、传输线的进水和碰撞,预防短路现象,发生误报警,传输信息不准确等事故。系统的接地问题,以及通讯电缆和设备的屏蔽问题也是需要注意的。虽然在维护系统的过程中,为了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通过改变系统设备的电路有点不太切合实际,但是,通过注意系统的接地问题,以及通讯电缆和设备的屏蔽等问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大大的提高,同时对于提高系统传输信息的稳定性,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2) 交流电网是一种严重的干扰源,这是一个常识性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为了抑制或消除电网传递中出现的电压波动和系统周围动力设备的变频干扰,通常情况下,通过专用电路供电措施,将系统供电电路与其它动力电路进行分离,为了确保系统主控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稳定运行,需要借助精密净化交流电源、UPS不间断电源等有效手段进行保证。?在系统接地方面,交流地与信号地公用的现象要尽量避免,这是因为电源地线的两点之间,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毫伏级甚至数伏的电压。这些电压往往会对小信号电路产生严重的干扰,所以隔离交流地是有必要的,电源接地与信号接地混用的现象更是不能发生。通过屏蔽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传输线路的分布电容,以及外来电磁场的干扰问题。因此屏蔽层接入大地,通常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确保电缆屏蔽层的完整性,尽快修补好破损的屏蔽层,并且屏蔽层要单独使用一个接地盒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在屏蔽层内形成地环路,使屏蔽层中间出现电流流动,产生干扰。

3、主备机监测数据不同步

3.1 矿井监控中心微机操作人员在增加、删除、修改监测点数据时,往往忽视对备机监测点数据进行同步修改,造成监控系统主机、备机上监测点数据不同。如果监控主机出现磁盘损坏或操作系统不能正常启动等故障,将不能按标准规定的在5min之内完成切换。

3.2 主备机监测数据不同步的预防措施,配备双机自动切换功能,不同生产厂家实现双机自动切换功能所采用的技术不尽相同。有的采用信息传输接口可以主备机同时采集、存贮监测数据,有的主、备机则不能同时运行系统软件,有的利用网络技术和同步软件实现,还有的利用监测数据服务器的多机备份系统实现。为了保持系统主、备机监测点数据同步,监控系统管理维护操作人员在变更监测点信息时,应根据系统自动切换功能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对备机进行同步操作来保证监测点数据的同步。

4、监测点更换名称后历史数据查询不准确

4.1 历史数据查询不准确原因分析

按照《AQl029―2007》的规定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应每3个月对数据进行备份,备份的数据介质保存时间不少于2 a。而在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随着矿井采掘接替的不断变化,分站测点名称需要及时进行更改。通过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更改监测点名称后,查询到的历史数据均显示为当前监测点名称的监测数据,过去的测点数据则无法查询,不具有通过分析瓦斯历史数据指导矿井安全生产的意义。

4.2 历史数据查询不准确预防措施

优化数据结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安装的数据库主要以SQL Server2000为主,为了方便查看与监测地点始终相对应的监测历史数据,因监测点不经常变化,数据库在进行数据结构设计时,采用了监测点和监测值两个表分别保存各自不同的数据,历史数据的查询通过两个表中传感器编号相关联生成视图得到。如果在测值表中加入监测点名称字段,则在查询历史数据时直接查询测值历史表即可,同时也不会出现测点名称与监测值不对应的情况。

5、监控系统维护不到位、操作人员技能有待提高

5.1 原因分析

随着矿井开采范围不断增大,要安装的瓦斯传感器的数量却达数十个甚至上百个,而维护人员配置少,直接造成维护工作量大。加之现场设备维护队伍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使得现有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完好率低,容易造成设备维护的误判、漏判现象。

5.2 预防措施

加强安全监控人员的技术水平,做好培训工作是管好、用好安全监控系统的基础。安全监控系统涉及计算机、通信、机电、通风等多种专业知识,涉及范围广,设备更新快,专业技术性较高。因此,安全监控人员在配置合理的情况下,均需经过安全监测、通讯技术和通风安全专业的培训。对于其它有关人员,如采掘区队长、采掘班队长、调度员、瓦检员、放炮员及有关机电工人等,应进行安全监控系统的管理和使用常识的教育,充分发挥其群管作用。此外,还应组织安全监控人员进行定期的新技术培训,以适应现代化煤矿安全监测技术日益发展的需要。

篇9

关键词:安全 监控 传输 故障 预防

随着传输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系统”走进了千家万户矿井,为我们获取知识和信息提供了高效的便捷方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建设自动化矿井奠定基础。通常情况下,煤矿井上、井下环境参数及有关生产环节的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等,都是通过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进行监测的,对采集到的数据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且控制局部生产环节或生产过程,通常情况下,该系统由传感器、执行器、信息传输装置、中心站的硬件及软件等共同组成,其中信息的传输部分是中心站与井下各测点联系的通道,如果信息传输装置中的任何部分发生故障,井下各测点的实时监测和监控就会受到直接的影响。因此,对井下通讯故障的原因进行研究和探讨,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尽快排除故障、及时有效的消除事故隐患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引起信息数据传输故障的原因

噪声侵入接口与过程通道,以及静电噪声或电磁干扰传输线路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信息传输时发生故障。通常情况下,这些噪声借助导线、电磁耦合、空间等进行传输,进而侵入的各种电磁干扰。那么,如何消弱或避开干扰呢?这就要了解这些干扰是如何侵入到系统内以及它们在传输媒介中又是如何对系统进行干扰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传输媒介。当今,各种规格的通讯电缆往往被大多数矿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作为传输的媒介。我们知道,在由电容、电阻、电感组成的集中参数网络中,电场绝大多数能量集中在电容中;磁场绝大多数集中在电感上;电磁能耗绝大多数消耗在电阻上,并转换为热能。而在传输线路中,就大不相同了,电场能和磁场在传输线的任意长度的任意一段上普遍存在着,同时也有一定的能量发生转化,例如电磁能转变为热能等。由于,电容、电感、电阻和绝缘电导等广泛存在于任意一段路线上,所以,在传输线路上,不论干扰从何处侵入,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井下各测点信息进行正常传输产生影响。通常情况下,这些干扰有与信号源回路串联的串联干扰,即正太干扰,这种干扰主要来自:长线路传输的互感、分布电容、50HZ的工频等,另外还有共态干扰等。

2 干扰信号的来源

受工作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煤矿现场主要位于井下,井下测点的特点是:测点多、地点分散、传输距离远,通常情况下,各测点与中心站之间的距离往往达到几公里。通讯电缆穿越这段距离,其所经之处的敷设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通过不同的途径,各种干扰不断地侵入传输路线,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测点的信息传输的稳定性。

在敷设传输线路的过程中,在某些地方,传输线路与一些动力电缆,以及一些传输信号电线等共同敷设,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线路之间的距离不可能太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动力电缆或传输线路都会发生有间歇性的电晕放电现象,同时伴随着高频振荡,信息的长距离传输肯定会受到这些间歇性的电晕放电和高频振荡的干扰。

敷设的传输线路旁边有电焊机作业时,产生的火花也是较强的干扰源,另外,自然界中的雷电等同样属于较强的干扰源。无论是电焊机产生的火花,还是自然界中的雷电,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传输线路产生干扰,与辐射产生的干扰相比,这些干扰要严重许多。通过容性耦合或感性耦合,电磁场干扰在这些干扰源的影响下被直接辐射到系统内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和影响信号传输系统正常传输和处理井下各测点传输的信息。

在安装系统的过程中,如何减少传输线路遭受外部损害这是安装之初考虑的重点,但是没有考虑消弱或避开外界干扰因素的问题,在敷设主通讯线路时与大巷的动力线之间的距离较小,并且系统屏蔽线的接地发生故障,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这方面原因造成的信息传输故障所占的比例较大。

目前,树型分布式网络结构是国内多数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网络结构的主流,对于这样的网络结构来说,其特点是:节省传输电缆;但是这种网络结构也存在着自身的缺点,其缺点主要表现为:难以匹配传输阻抗,并且多路分流,在这种情况下,当信号发送功率一定时,那么接收端的信号功率就比较小;信噪比较低,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抗干扰能力。正是因为树型分布式网络结构自身固有的特点,系统分支多少、分支位置、线路长度、端接阻抗、分站发送电路截止时等直接影响信号的传输质量,同时系统的传输质量受到漏电流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并且对各分站之间产生很大的影响,整个系统信号的正常通讯当系统中某一分支、某一点的传输线路出现短路或短路故障时就会受到影响。

还有就是传感器等质量不过关,抗高浓冲击性能差,抗中毒性能差,载体催化元件制作工艺水平低,元件一致性差,也会造成系统信号传输的不正常。

3 预防措施

系统传输线路和系统接地系统在日常维护中需要加强,对于传输线路中出现的任何异常现象都要及时准确地掌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正确、及时的处理,系统实时信息传输方面的故障将会大大的减少。因此,井下现场各处线路敷设的具体情况需要我们随时的掌握。对井下现场的各处开关、变更的动力设备位置、各种动力及电源线的位置调整情况等都有准确的了解,信号传输线路要根据具体的变化情况做出及时的调整。

进一步加强现场管理和维护水平。做好传输线路的维护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线路的完好性。对于常用的树型结构系统来说,信号受端接阻抗的严重影响,整个系统都会因一个地方发生短路故障而受到影响。因此,在井下现场进行包干作业的人员每天巡查的过程中,传输线路的各个接头是巡查的重点,及时修复那些遭受意外伤害,发生破损的传输线路,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各处接线、内接头的良好性,以及绝缘的良好性;监测监控工作人员在安装、维护及使用过程中,要防治传感器、传输线的进水和碰撞,预防短路现象,发生误报警,传输信息不准确等事故。

此外,系统的接地问题,以及通讯电缆和设备的屏蔽问题也是需要注意的。虽然在维护系统的过程中,为了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通过改变系统设备的电路有点不太切合实际,但是,通过注意系统的接地问题,以及通讯电缆和设备的屏蔽等问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大大的提高,同时对于提高系统传输信息的稳定性,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交流电网是一种严重的干扰源,这是一个常识性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为了抑制或消除电网传递中出现的电压波动和系统周围动力设备的变频干扰,通常情况下,通过专用电路供电措施,将系统供电电路与其它动力电路进行分离,为了确保系统主控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稳定运行,需要借助精密净化交流电源、UPS不间断电源等有效手段进行保证。

在系统接地方面,交流地与信号地公用的现象要尽量避免,这是因为电源地线的两点之间,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毫伏级甚至数伏的电压。这些电压往往会对小信号电路产生严重的干扰,所以隔离交流地是有必要的,电源接地与信号接地混用的现象更是不能发生。通过屏蔽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传输线路的分布电容,以及外来电磁场的干扰问题。因此屏蔽层接入大地,通常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确保电缆屏蔽层的完整性,尽快修补好破损的屏蔽层,并且屏蔽层要单独使用一个接地盒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在屏蔽层内形成地环路,使屏蔽层中间出现电流流动,产生干扰。

要购买统一的厂家“系统”。对于装备监控系统的各集团公司和矿井来说,信息与系统的兼容性逐渐成为其进一步补套和扩充系统功能的制约因素,这是因为用户在装备了某厂家的系统后,由于型号众多,并且价格不同、功能各异,并且监控系统的软、硬件的补套,以及服务等方面,对于用户来说早已别无选择。因此,井下信息传输设备物理接口协议不规范也是制约用户进一步补套和扩充系统功能的关键因素,从而,影响系统信号的正常通信。

4 结论

监测监控维护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时,第一步要找出设备出现故障的地点,查出故障原因,并能对故障准确地判断、及时有效的处理,管理到位,要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文化水平,才能保证监测有效,运行可靠,确保“系统”安全稳定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张富荣.网络技术在煤矿安全监测系统中的应用[J].煤矿安全,2005.07.

篇10

关键词:煤矿通风安全;安全影响因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TD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煤矿通风安全指的是在整个煤矿运转过程中,为保证有害气体顺利安全排放及保证工作人员有足够氧气,保证煤矿整体安全运行而必须达到的安全程度。本文主要研究我国煤矿通风安全影响因素,并针对通风安全问题提出防范措施,为我国煤矿通风安全方面提供借鉴,促进我国煤矿事业的安全稳定发展。

我国煤矿通风安全影响因素

煤矿通风安全问题是个极其复杂的问题,该问题不仅关系到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还关系到整个煤矿的运行,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是极其复杂的,下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人为因素

在煤矿的整个运转过程当中都离不开人的参与,从底层煤矿工人到技术人员,从中层管理到高层管理,人是煤矿运转的关键因素。因此,煤矿通风安全同样也离不开人的参与。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的人为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安全意识

煤矿安全意识指的是煤矿在运转过程中,各级人员必须时刻注意的安全,其中包括他人安全和自身安全。煤矿通风安全意识不仅关系到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还关系到整个煤矿的运行,因此,加强煤矿通风安全意识极为重要。

然而在实际的煤矿运转过程中,煤矿通风安全意识的缺乏是一种常见现象,这也是煤矿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总体而言,煤矿通风安全意识的缺乏原因有两个:第一,员工自身安全意识缺乏,主要在于员工安全意识薄弱,警惕性低,忧患意识差。第二,高层管理者责任心弱,没有真正的做到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教育。这两方面是造成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

员工培训

员工培训指的是煤矿企业为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而进行的思想、知识、技能的培训。员工培训不仅能够直接提升工作人员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还能提高员工机械操作技能,进而提高煤矿生产效率。

员工培训的缺乏也是造成煤矿通风安全问题的隐患,员工培训缺乏的主要原因在于上层领导者。上层领导者没有形成系统的员工培训体系,未能正常周期性组织或培训人员水平低等,都会影响员工培训效果。因此,加强员工培训,对于提高煤矿企业安全度和安全生产极为重要。

物质因素

在煤矿通风安全当中,物质因素作为硬性因素,同样是影响煤矿通风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对物质因素的分析,对于解决煤矿通风安全问题极为重要。影响煤矿通风安全问题的物质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种:

过量能量

过量能量指的是由于煤矿采掘设施、运输设施、通风排水设施等各类设施受到内外力影响而造成的撞击、坠落、翻车等现象,这些过量能量也是造成煤矿通风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

由于煤矿采掘主要在狭小的地下空间进行,各种设施错综复杂,相互发生碰撞、挤压、磨蹭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相互碰撞、挤压、磨蹭很可能产生火花,若在煤尘、瓦斯浓度较高的地方,极易造成煤矿事故,给员工生命及企业生产带来损失。因此,警惕过量能量也是煤矿生产安全的重要方面。

危险物质

煤矿井下危险物质颇多,最常见和最容易引起煤矿事故的莫过于瓦斯了。近几年,由于瓦斯爆炸而造成的煤矿事故数不胜数,给企业及个人带来灾难。瓦斯爆炸发生的条件有三个:高浓度的瓦斯、火源和充足的氧气。分析瓦斯爆炸条件,对于防治及杜绝瓦斯爆炸意义重大。当然,煤矿井下的危险物质不光瓦斯,还有其它极易引起爆炸的物质,减少及杜绝这些物质才能将将煤矿事故降到最低。

环境因素

在煤矿通风安全影响因素中,除了人为因素、物质因素外,还有一种因素不容忽视,那就是环境因素。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科技环境因素

科技环境因素主要指的是科技装备及科学理论研究。首先是科技装备,高端的科技装备能够降低煤矿事故的发生,低劣的科技装备会增加煤矿事故的发生。因此,加紧研发及购买先进科技装备显得尤为重要。再者就是科技理论,煤矿企业关于煤和瓦斯的发生理论应该有较深入的研究,加强对煤和瓦斯发生理论的研究不仅能够了解瓦斯发生机制,杜绝瓦斯爆炸事故,而且对员工人身安全及企业生产有重要指导意义。

管理环境因素

在煤矿通风安全影响因素当中,管理因素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其中包括管理方式、管理人员是两大方面。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是个极其复杂的科学,是全面系统的工作,安全管理方式不正确将会严重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给企业和员工带来威胁和伤害。同样,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水平的高低及责任心的强弱将直接对煤矿通风安全产生影响。

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指的是煤矿过度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包括地表下沉、土资源浪费等,这也是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的重要因素。煤矿周围环境的破坏不仅直接影响到煤矿设施的安全、员工生命安全,而且对煤矿的正常运转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改善周围生态环境质量,为煤矿开采提供好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煤矿通风安全防范措施

通过以上列举煤矿通风安全的影响因素,煤矿通风安全防范措施也就迎刃而解了。煤矿通风安全防范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第一,人为方面,增强员工煤矿通风安全意识,加强煤矿通风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和科技水平。第二,加强对过量能量及煤矿危险物质的检查和防范,将危险降到最低。第三,加强科学技术创新,创造及购买先进高端设备,加强煤矿理论研究及学习。第四,增强对煤矿通风安全的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第五,为煤矿的开采挖掘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以上措施,煤矿通风安全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总结:

煤矿通风安全是煤矿安全的重中之重,煤矿通风安全问题关系到煤矿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工人的生命安全以及其它各行业的顺利开展。本文通过研究我国煤矿通风安全影响因素,并针对通风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我国煤矿通风安全问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张飞,范文胜,祁昊. 矿井通风安全现代化管理[J]. 煤炭工程, 2010,(05)

[2]吴立云,杨玉中,张强. 矿井通风系统评价的TOPSIS方法[J]. 煤炭学报, 2007,(04)

篇11

近些年来,在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煤矿安全生产总体向着趋好方向发展。但是,煤矿安全存在的各种隐患并没有完全消除,安全生产仍然是困扰煤矿生产的一个大问题。煤矿安全生产之所以很难实现,其中虽有这样或那样的各种问题,但是究其原因安全生产培训的滞后则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一、煤矿安全生产培训所存在的问题

煤矿安全培训是煤矿行业的永恒话题。煤矿安全培训存在的各种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煤矿安全生产的实现。具体来讲,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培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第一,安全生产的意识仍未得到牢固树立。长期以来,在一些煤炭企业的“潜意识”里始终存在着侥幸心理,对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各项规定采取敷衍塞责的态度。这反映在企业的具体工作中,就体现为不能真正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对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精神以及各项具体规定不能进行不折不扣的落实。这一切都是安全生产意识薄弱的体现,也是安全事故难以根除的症结所在。

第二,安全防范措施不能真正落实到位。在煤矿生产中,能否在生产活动开展之初就做好防范工作关系到安全生产状况的优劣。在一些煤矿企业的具体工作中,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特别是在管理、技术以及安全层面的监督、监察工作不能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到位,这也就为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提供了可乘之机。

第三,职工整体安全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经过多年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职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均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这种提升距实现完全安全生产还有一段距离。总体上讲,一些煤矿企业中的安全管理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并不具备其所从事工种要求的安全资质,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一些安全隐患,这种情况如果不能加以改变,煤矿安全生产的实现也就必定困难重重。

二、完善煤矿安全生产培训的具体路径

煤矿安全生产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是导致当前煤矿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的症结所在。针对以上问题,要进一步完善煤矿安全生产培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培训工作。面对严峻的煤矿安全形势,运用各种方式来做好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保证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煤矿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别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其职位要求相应的安全资质。在实际工作中,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来从事所承担的各项任务,保证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与此同时,要对各项安全培训活动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安排,并且根据培训效果加以及时的总结与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安全培训的内容,保证各项培训均能够不折不扣的落实。

第二,按照相关要求具体进行培训规划与安排。根据《煤矿安全培训监督检查办法》(试行)第八条的相关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来开展煤矿安全生产培训活动,特别是按照《煤矿安全培训监督检查办法》(试行)所制定的“安全培训大纲”,针对本矿区的各项实际情况来进行培训教材的编写。教材编写完成之后,及时报上级培训主管部门进行审查批准。根据审查批准过的培训教材来组织专人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活动,对顺利通过培训的人员颁发相关证件。

第三,培训中要着力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经过多年的教育和培训,煤矿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等在自身方面均有很大提升。但是,这种提升并没有达到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同时不同人员之间的素质差异还比较大,因此加大对企业相关人员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就显得尤为必要。在培训与复训考核中可以借鉴安全注册工程师的考核录取办法,采用国家统一集中封闭考试的方式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考核,顺利通过考核的人员就不必再参加脱产培训,通过这种方式来节省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果。未能顺利通过考核的人员则必须参加统一安排的脱产培训,只有顺利通过考核才能准予其进入岗位,严把“准入关”。

篇12

辽宁煤炭工业局和湖南煤监、安监局的负责同志,分别就事故做了汇报检查发言。这两起事故都发生在“两会”召开之际,损失惨重,影响恶劣。事故发生后,总理和华建敏国务委员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查明情况,做好救援善后工作,避免次生事故;加强监管,防止同类事故发生;加强煤矿安全检查,立即发出通报,提醒各地、各单位毫不松懈地抓好煤矿整顿关闭和安全生产工作。

铁锤同志在刚才的讲话中,提出了下一步的煤矿安全监察监管工作的重点,对国有重点煤矿隐患排查治理、煤矿复产专项督查工作做了安排。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

我讲三个问题:

一、深刻吸取老虎台煤矿“3.10”特大透水事故教训,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整改,强化国有重点煤矿安全管理

3月10日20时44分,辽宁省抚顺矿业集团老虎台矿73003综采工作面发生透水事故,29人涉难。该矿是国有重点矿,核定年产能力335万吨,*年实际产量242万吨,井下共有3个采煤工作面、4个掘进工作面。事故发生后,辽宁省副省长李佳同志和辽宁煤监局、省煤炭工业局的负责同志到现场指挥,总局派王树鹤同志率员赶赴现场。

老虎台矿瓦斯动力灾害严重,煤层易发火自燃。该矿对于防瓦斯、防火、防煤与瓦斯突出,一向比较重视,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但忽视了对水灾事故隐患的治理防范。该矿为老矿,分4层开采,形成了多个采空区。造成这次事故的水源,初步查明为73003综采工作面上方的采空区积水,透水量约5000立方米。该矿水文地质基础工作薄弱,对于采空区积水情况不清,更没有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麻痹大意酿成事故,造成惨重损失,教训极为深刻。

鉴于这次事故的教训,总局要求各类煤矿特别是国有重点煤矿,要做到以下4点:

(一)加强采空区管理,落实煤矿水文地质工作,有效防范透水事故。老虎台矿“3.10”事故以及其他透水事故证明,采空区积水是水灾事故的主要原因。特别是老矿,自身采空区较多,也有其他煤矿的一些采空区与之相邻。必须在注重防瓦斯、防火、防尘、防突出事故的同时,把治理水患、防范采空区透水摆到重要位置上来。要通过查阅资料、现场勘探、专家“会诊”等方法,迅速查清采空区及其积水情况,建立技术档案;要重视和加强水文地质工作,建立健全煤矿地质测量工作机构,充实专业人员;还要建立健全水害防治工作制度,定期分析水患情况,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确保安全生产。

(二)严格综采放顶煤技术规范。厚煤层、分层开采的煤矿,一定要科学制定综采方案,按照修订后的《煤矿安全规程》第68条要求,严格控制采放比,搞好基础设计,合理布置巷道,从源头上消除隐患。综采作业要加强技术管理、现场管理,按要求留够保安煤柱,坚决防止为提高产量而任意放大采放比、减少保安煤柱厚度的危险做法。

(三)坚决防止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各类煤矿特别是国有重点煤矿,必须把产量控制在核定能力之内,认真执行总局、煤监局和发改委、劳动保障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若干指导意见》,严格控制下井人员,尽量减少井下现场交接班人数。地质灾害严重的国有重点煤矿,必须实施压产减人。

(四)立即再次开展隐患的全面排查。所有国有重点煤矿,都要按照《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的要求,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立即自下而上、全面排查瓦斯、火灾、水害、顶板等各种隐患,强化隐患分级管理制度,认真彻底进行整改。隐患严重的要停产整顿。存在重大隐患、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有效治理的,应按照《特别规定》第十五条的要求,在停止生产的同时,提请地方政府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直至依法关闭。

国有重点煤矿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煤炭工业安全发展的主力和骨干,应当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的表率。企业的领导班子一定要防止麻痹松懈,集中精力,加强基础管理,从采掘一线和作业现场抓起,扎扎实实搞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努力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提高安全水平。要摆正位置,自觉接受各级政府的依法监管、行业部门的有效指导和社会舆论的广泛监督。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煤矿安全监管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排除顾虑,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国有重点煤矿的监管监察。

二、深刻吸取湖南省邵阳市宏发煤矿“3.6”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教训,转变作风、改进工作,扎实推进煤矿整顿关闭攻坚战

3月6日11时40分,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宏发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5人死亡。事发后矿主和有关人员逃匿。该矿年产规模仅1万吨,为高突矿井,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均已过期。按照规定,这样的矿井按要求*年就应当关闭取缔,而市县政府推迟拖延,将其列为*年度关闭矿井。该矿去年8月以来一直处于停产状态,春节过后矿主擅自组织32人下井进行生产活动,引发瓦斯爆炸,造成惨重损失。*年8月底以来,在半年多些的时间里,湖南省3万吨以下小煤矿共发生涉难3人以上重特大事故13起、死亡86人,其中属于本应在*年予以关闭的高突矿井就有8起、死亡58人。该关不关,只停不关,教训十分深刻。

造成一些地方整顿关闭工作滞后、煤矿安全工作被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尽管有区域煤炭赋存条件较差、煤矿规模小、基础条件差等客观因素,但思想认识不明确、责任心不强、工作努力不够等主观因素尤为重要。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不法矿主和肇事者要负直接责任,但相关地方整顿关闭态度不坚决、监管监察执法不严、履行职责不到位等问题,不可忽视。

从安全监管监察工作看,目前在整顿关闭和煤矿安全工作上,确实存在着一些必须引起高度警觉的问题:

------有的同志放松了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在整顿关闭工作中的重要职责和自我要求。一些同志片面强调煤矿整顿关闭主要是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事情,而放松了对监管监察自身工作的要求;一些同志工作停留在一般意义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没有扑下身子抓,没有把对策措施落到实处;一些同志对煤矿企业、基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存在的问题看得多,而没有自觉从自身查找原因。

------有的同志缺乏攻坚意识,畏难情绪滋长。深化攻坚是一场硬仗。目前一些地方正处于胶着相持阶段。搞得不好,一些难点可能屡攻不克,一些成效可能得而复失,一些已经闭毁了的矿井可能死灰复燃。个别地方非法违法生产现象仍然比较明显,“停而不关、关而不死”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面对困难和问题,我们的一些同志感到办法不多甚至产生松劲厌战情绪。

------有的同志的工作作风不够扎实,监管监察工作存在着一些漏洞。在一些地方,小煤矿的非法违法行为近乎于公开化。地方政府和监管监察机构不可能没有察觉,多数时候是知道了而没有认真追究,下发了停产整顿或关闭指令之后,没有盯住不放。每次事故发生后,各级领导都要求接受教训、举一反三;对非法违法行为不能心慈手软,该关的务必关实关死、不留后患,但实际工作上往往打了折扣。

上述一些问题,在光祥同志代表湖南局所做的发言中,已经有所认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这些问题不仅湖南有,其他地区和单位也有。希望大家要吸取教训、引以为诫,端正思想态度,强化责任意识,认清差距,转变作风,更加积极负责、扎实认真地抓好整顿关闭和煤矿安全工作。

一是痛下决心,坚决关闭16种矿井。国办82号文明确的16种应关闭矿井,是造成事故和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源头。面对一次又一次血的教训,绝不能听之任之,必须痛下决心,坚决依法关闭淘汰。各地要对16种矿井对号入座、应关必关;要对照国家发改委下达各省的到2010年小煤矿控制数量、产量规划目标,再次对现有煤矿全面清理,完善和补充关闭计划,加大力度、加快进度;要立即关闭年产3万吨及其以下的高突矿井、水害严重矿井,不得纳入资源整合,不得推迟拖延。

二是对列为关闭对象的矿井必须早关快关、争取主动。据各地上报,*年2月15日之前已向社会公告的2723处矿井,目前已关闭2148处,剩余的575处,三月份必须关闭到位。已列为关闭名单的煤矿,一律不得恢复生产,不允许以整合为名拖延、逃避关闭。各省级煤监局和煤监分局要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商,组织开展联合执法和现场执法,全部吊销这些矿井的所有证照,保证月底之前关闭到位。

三是必须加强对关闭矿井的监管,严防非法生产。要督促县乡政府对关闭矿井和纳入资源整合的矿井派专人负责,严防死守。该关不关的,非法生产的,一旦发现不仅要立即关闭,而且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安全监管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定期巡查、重点检查、经常检查,严防矿井关闭过程中非法生产,严防已关闭矿井死灰复燃,严防产生新的非法采煤窝点。

四是加强与*司法机关的配合协作,加大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湖南煤监局、安监局要督促配合*机关,尽快将3月6日事故后逃匿的人员缉拿归案,依照有关法律特别是高法、高检刚刚公布的《关于办理危害矿山安全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严肃惩处。存在类似情况的其他地方,也都要抓紧建立与*司法机关的沟通协调机制,严惩违法犯罪,坚决维护法律尊严和政府安全监管权威。

三、严密安全防范措施,严把节后、“两会”后煤矿安全复产关口

关于煤矿复产的安全防范工作,铁锤同志已经提出了具体要求。再强调以下两点:

首先是要高度重视,把煤矿复产安全作为当前的关键任务抓紧抓实。春节前全国88.2%的煤矿放假停产或检修,这些煤矿近期将陆续复产,煤矿安全生产面临又一个重要关口。煤矿复产容易发生事故,原因在于:一是一些矿井在停产期间,不恰当地停电、停风、停止巷道维修和排水,容易造成瓦斯聚集、水患滋生;二是煤矿从业人员发生变化,长期休息容易出现麻痹松懈,特别是小煤矿人员更替频繁,容易给安全生产造成威胁;三是近来煤炭库存下降、价格走高,加上干旱少雨、水电不足,使煤炭市场趋紧,一些煤矿可能忽视安全,盲目高产、超产。四是“春节”、“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压力很大,过后一些同志可能产生松口气的思想,因而放松安全管理。过去煤矿复产曾经多次发生重特大事故,前车之鉴,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

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安全监管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把煤矿复产安全工作,作为当前煤矿安全的重要环节来抓。只可把问题考虑得严重一些,把工作做得扎实细致一些,万不可掉以轻心、失之疏忽。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动手抓,深入基层,深入煤矿,掌握真实情况,加强监督指导,确保复产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

其次,要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采取严密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四川局和辽宁省煤炭工业局在刚才的发言中,介绍了他们在煤矿复产安全防范工作上的一些好的做法。各地在*年煤矿停产检修和恢复生产工作上,也都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措施。概括起来:

一是强化煤矿企业停产检修和复产安全责任。煤矿停产和复产的各个环节,《煤矿安全规程》中都有详细具体的规定。煤矿企业的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要依法依规制定复产安全方案,通过培训让每个员工都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把方案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要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都要有足够的估计和应急处置的具体办法。要对返矿人员进行安全“收心”教育,新入矿人员必须依法接受安全培训,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下井上岗。

二是煤矿停产、复产要接受社会监督。停产检修和恢复生产矿井名单、复产的安全规定等,要通过一定途径向社会公布,借助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防止一些煤矿停产期间违规组织生产,防止擅自非法恢复生产。

三是严格执行复产审批手续。要求复产的煤矿,必须向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主管部门组织检查验收、地方政府主管领导签字同意、下达书面通知后才能恢复生产。对重点煤矿要派人现场盯守。要特别关注那些放假期间停电停风的煤矿,强制要求这些煤矿在送电送风、恢复生产前,必须要由专业救护队伍进行检查,排放瓦斯。

四是坚决抑止煤矿超产冲动,防止一些煤矿复产后不顾安全生产盲目增加产量。恢复生产的最初几天应当压低产量,然后再视情况、逐步恢复到核定能力。严格控制下井人数,尽量避免井下交接班,坚决杜绝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

篇13

【关键词】煤矿;安全优质管理;方法与途径

煤矿安全优质管理室一个永恒的主题,在实际的安全防范措施中,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尤其是对于煤矿的经济效益,安全管理,家庭和谐发展等多方面有着重大的作用,因此,在安全管理模式的构建中,要形成细化管理制度的方法性运用,同时还要突出安全技术的综合应用,推动煤矿安全优质发展。

1 简述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

1.1 安全技术的操作提升模式

在煤矿企业的安全优质管理中,安全技术的应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是通过现代化、信息化的计算机操作模式推进,形成技术创新在安全管理的应用,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要细化煤矿生产中的技术环节,尤其是井下安全支护架的搭建、瓦斯爆炸的防范、电路系统的保护措施等,都要突出现代化技术的全盘考虑。譬如,在煤矿生产工作面由于受到顶板压力巷道大影响,围岩就会产生一定的变形,这是既要采取安全运用的方式,保证回撤巷道的全负压通风,进一步井下的作业环境,更好的满足巨厚冲击层薄基岩高盈利软弱顶板条件下工作面的安全技术应用。

1.2 安全创新模式的综合应用

在通过煤矿安全创新管理的模式中,要围绕难点的解决办法,在完善煤矿安全管理的流程设计上,采用综合性的科学管理方式,形成构建安全、优质、有效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确定相应的职责职权,明晰责任,更好的完善整体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职能。因此,在实际的管理应用中,要把握好重点,尤其是推进煤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将确保安全责任事故为零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机制,着重抓好绩效评估,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渠道,并将安全管理的绩效与工作效果联系起来,构建安全管理全面参与、全员考核的有效方式,形成少劳少得、不劳不得、鼓励先进、树立榜样的绩效管理新方式,促进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综合模式。

2 探讨构建煤矿安全优质管理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2.1 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

在煤矿安全管理的模式构建中,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尤其是采用多种形式的宣传和其他途径,开展安全防范知识的专项培训,展开职业技能的竞赛等,针对煤矿安全生产以及技术层面的内容展开安全教育,并形成网络化、信息化的安全知识普及,形成下井前的安全知识牢记长效机制,并开展班前教育制度,形成警示教育长效机制,形成全体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构建人人重视安全的管理模式。同时从规范职工安全生产的管理机制着手,构建人本管理的有效方式,将竞争机制引入到煤矿安全管理之中,细化每一个安全管理的运用,使安全管理成为煤矿职工的自觉行为。

2.2 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1)安全文化建设。紧紧围绕人本安全的目标,深化安全理念,提升安全素质,营造安全氛围,优化安全环境,规范安全行为,努力构建与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互促互进、协调一致、务实管用的安全文化体系。

(2)管理文化建设。推进员工准军事化管理,落实全员绩效考核机制,推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精细管理控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3)班组文化建设。积极探索强化班组建设的新方法,围绕安全生产、创建节约型班组、技术研发创新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强基固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紧密结合职工的思想和工作实际,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搞好宣传教育,通过讲形势鼓舞人心、讲目标振奋人心、讲任务凝聚人心、讲措施激励人心。

2.3 大力推进煤矿生产科技创新

实现本质安全型矿井的根本出路在于瞄准世界先进水平,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工业、新成果。结合自身生产特点,注重配套设备的应用和工艺的合理布局,优化生产系统,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建设规模化、集约化、高产高效的生产模式。装备信息化动态监管系统,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煤矿监测监控和综合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运行,实现了井下固定岗位无人值守,总调度室1人即可监控井下所有作业地点的安全运行状况,胶带运输和辅助生产系统全部实现自动化,做到生产全过程自动化监控。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将技术创新渗透到安全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建立以科技和科研基地为中心的课题攻关小组,研究解决安全生产的关键问题;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对安全技术难题进行科研攻关,解决现场管理中存在的关键问题。通过技术手段,控制员工“三违”行为的发生。

3 结语

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是一项综合技术的运用过程,既包括制度优化的全面构建,也需要煤矿生产技术的整体创新,因此,要围绕煤矿安全生产的各项技术运用,形成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坚持安全指导为侧重点,贯彻安全生产方式的各项举措,减少各种危害因素的出现,将各种安全隐患降到最低,预防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更好的推进煤矿生产经营的效益化,构建煤矿安全优质管理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王晓旭.强化安全生产促进煤炭企业发展[J].煤炭企业管理,2005(08).

[2]李修磊,程育顺,张华清.微山崔庄煤矿本质安全型管理的探索[J].山东煤炭科技,2006(04).

[3]郭树东.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集体经济2010(03).

[4]王淑博.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对策[J].中国煤炭2009(07).

篇14

1.1管理制度与管理人员

我国安全生产策略和理念的提出时间稍晚,在有限的时间内,煤矿企业的安全监控管理制度发展程度较低,未能获得更多的经验,没有形成一定的模式或者固定程式。而在这期间,安全监控的管理制度多包含在企业其他部门管理中,未能形成独立的制度体系,受牵制较为严重,难以发挥其根本作用。在人员方面,煤矿企业由于自身各种原因,没有或者是很少录用专门的安全监控管理人才,而企业内部也没有提供相关人才培养机会和平台,有少部分的专门管理人员,在工作时也显得懒散、安于现状,对于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也不够重视。这些都造成了当前煤矿企业中,安全监控系统管理人员素质的缺失。

1.2安全思想觉悟

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在完善的过程中,渐渐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出现了一系列类似于拜金主义、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等思想。在当今煤矿行业中,部分企业过于重视经济收入,而忽略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①在平时企业生产生活中,领导对于员工,多强调努力工作、埋头苦干;员工在工作期间,关心的也是工资、福利。对于企业工作岗位和工作区域的安全防范措施、企业生产线上的安全监控系统的关心和重视程度不足。②对于国家强调的安全生产政策和宣传口号等学习了解不透彻,甚至有消极宣传态度。另外,对于社会中产生的煤矿事故发生,未能形成足够的重视,致使在煤矿企业内部安全思想觉悟不高。

2煤矿安全监控的意义

2.1弱化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

(1)对瓦斯进行即时监控。瓦斯爆炸和瓦斯中毒是煤矿企业易发事故,究其原因,是因为相关工作区域内,瓦斯气体密度过大,空气中瓦斯含量过多造成的,现代煤矿中监测井下瓦斯排出频率、空气中含量大小、流通状况等,是煤矿企业中“一通三防”的重点工作。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能够24小时对井下瓦斯情况进行监测,不断地将瓦斯信息进行动态反映,便于企业内部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研究和整理,尽早地采取防范和治理措施。此外,煤矿安全系统还附带有喷水、换气、警报等功能,不但能够减少工作人员的井下气体调节工作量,还能够及时地为井下矿工提供预警,减少事故损失可能性。

(2)对矿井风量调整、通风结构的设计和变更提供理论依据。矿井数量随着产出量的不断加大而增多,通风体系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相应的井下换气所需风量也获得了增加。传统通风换气设备没有与安全监控进行连接,在操作上和检修、监测上都较为繁琐,安全监控系统的完善和升级,能够对井下风量进行核算,并根据平衡区位量的标准,对相应的矿井和设备进行调整。与此同时,还能够通过换气风扇、插管等,调节临近曾、上隅角和地下作业区的空气含量。

(3)有助于精确判断井下事故易发区和查找事故发生区,便于排除隐患、实施救援。利用气体传感器和温度探测传感仪,监控平台能够准确地找出并记录事故易发区域,并且在事故(爆炸、火灾等)发生时,及时通过外部救援链接通道预警和通报救援,提高矿井生存几率,减少财物损失。

2.2实现煤矿企业监督管理的优势补充

(1)随着社会生产理念的不断更新,社会和国家对煤矿业及其他社会生产行业的日常操作提出了新要求,即:安全第一,生产第二。提高事故监测和防范力度,完善相关制度和硬件设施是煤矿企业必须完成的时代任务。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当代煤矿企业改革和完善井下安全监控系统提供了机会,而安全监控机制又隶属于煤矿企业日常监督管理体制。煤矿企业完善和优化安全监控,实际上就是利用现代化理念与技术对企业内部监督管理的升华和改革。

(2)在公司总部与矿井之间建立了监控中心,实际上就是建立一个调度平台,便于上级对下级安全工作的监督和查验,同时又方便下级工作的汇报,因为网络工具(公司内部网络等)的使用,使原本的信息传达更加及时、具体。企业可以通过监控平台了解各作业层面的安全情况,并对人员配置进行合理调度,实现了企业的现代化管理。

2.3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通讯、调配平台的建设,监控中心发挥了其“指挥部”一般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根据各工作层的具体情况,对矿井工作人员进行合理安排,减少了其中的实地考察、指令更变等程序,有效地节约了时间,从客观方面提高了矿井作业效能。矿井中各种安全防范设施的建设,有效减少了事故发生,同时也减少了井下事故引发财物损失的可能。此外,员工的精神状态是影响其工作效率的关键,地下矿井中安全措施的完备,能够安抚和稳定矿井工作人员的担心,使之不再过多担忧事故的发生而大胆、全心全力地参加到工作中,员工精神稳定集中,更能够发挥其工作效能,提高煤矿企业生产效率,实现盈利增加。

3煤矿安全监控完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1结合实际原则

煤矿安全监控完善过程不是纸上谈兵,必须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各方面现状。

(1)科技现状:即煤炭企业在信息技术、安全防范技术等方面的实力,根据企业现有的工具、技术与设备,进行有力的调整,努力使相关资源的合理配置来实现对安全监控任务的辅助。如果光有好的设想而没有设备予以辅助,高科技安全监控体系的建立终究如空中楼阁一般。

(2)场地现状:综合看来,安全监控要想得到切实的完善,就应当配备相应的场地,该场地的设立既不能对原有的正常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又要方便信息传达和监控管理。

(3)财务现状:煤矿企业不但要建设安全监控体系,还要对矿产开采时产生的次生环境问题防治、企业日常运转、生产设备检修完善等进行处理,这一系列的活动和工作都需要有足够的经济支撑。因此,企业要考察现有内部经济状况,根据经济承受能力合理地完善安全监控设备;另一方面,企业要优先对事故易发区进行安全监控系统的升级,将经济和物质资源重点向此区域调配。

3.2以人为本原则

所谓的以人为本,是在完善和升级煤矿企业安全监控体系时,要优先考虑员工的感受和利益。一方面,要实现客观求证的过程,充分对员工进行意见或者建议的收集,实现员工群体的大范围讨论,研究出哪些区域应当重点防范,哪些区域可以先不实行监控,然后结合历史事例和经验,对安全监控系统进行有效、科学、民主的改进。另一方面,安全监控系统的设置,不能对员工的日常生活、工作等造成影响,也不能剥夺或者减弱员工原本应得的利益,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下降。此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能片面地只遵守一般科学理念和规章制度,还应当充分发挥操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煤矿安全监控完善过程进行动态的监管和安排。

4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