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音乐教学常规范文

小学音乐教学常规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1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小学音乐教学常规,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小学音乐教学常规

篇1

一、备课

1、要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灵活而具体地设计音乐教学的目标。教学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方面。

2、课时安排:参考教师用书,根据音乐课时恰当安排,对教师用书中不合理的部分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师可根据自己教学的情况,搭配本课内的教学内容。

3、音乐教学技能:突出音乐备课特点,教师要在课前把教材中的歌曲、乐曲、律动、舞蹈等内容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动作表现出来,要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4、教学设计(教学程序、步骤):首先要对教学有一个总的设计思路或框架,在框架内要对教学进行合理的布局和安排,根据新课程理念,既要考虑教师的教法,还要考虑学生的学法;既要考虑教师的教学热情,也要考虑学生学习的兴趣;既要活跃课堂气氛,还要激发创造性思维等等。同时还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安排组织。

二、上课

(一)教学目标明确

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内容在音乐教学法的不同方面和领域有计划,有层次地作好教学安排,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并对每一节课以什么教学内容、方法、形式等来达到什么教学目的和效果作出科学、合理的设计安排。

(二)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1、音乐教学必须突出音乐听觉体验。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2、音乐教学必须强调情感体验。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以自己对音乐、对音乐教育、对学生的真情感染学生,使学生喜爱音乐。

3、音乐教育必须强调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像,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三)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音乐教学领域包括:“音乐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各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

(四)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学生音乐能力的客观差异,要求教师对所有学生给予普遍的关怀和鼓励,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对音乐特长学生应给予相应的指导,并引导和鼓励他们关心集体的音乐学习。

(五)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音乐教学活动应该是过程与结果并重,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

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便于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便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

(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在影视、广播、网络上学习音乐的指导。

(七)创造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创造是指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作音乐的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教师应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领域,要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不要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同一个练习,可能有多种答案;同一首歌曲,可能有多种处理方法;同一首乐曲,可能有多种理解。应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过程,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创造性学习的空间,教师也应积极地挖掘教学的空间,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将课本、教师、学生、环境四大要素紧密结合,创设自己的教学特色,使自己的教学有声有色,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协助下更喜欢上音乐课。

三、教学评价

1、音乐教学评价中强调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发展性原则、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2、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指标,还应考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如: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

3、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1)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应予以充分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唱(奏)等方式进行。

(2)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可以用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进行定性评价,也可根据需要和可行性,进行量化测评。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科学性。

(3)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可采用自评的方式,以描述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为主。由于在音乐学习中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因此,学生评价的重点应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

“班级音乐会”能充分体现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评价气氛。通过班级音乐会或其他活动,展示师生音乐作品、音乐小评论、演出照片、录音录像等,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的目的,是一种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

总之,音乐评价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方法,才能使评价活动更有效,评价更具可行性,这对深化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音乐组

篇2

学理念,如果没有高效高质的教学常规作保证,那么一切都将归于无形。尤其音

乐学科,作为欣赏美、表现美的一种艺术形式,需要教师与学生都要以沉静之心

感受音乐的特殊魅力。所以,音乐课堂的教学常规显得尤其重要。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课堂教学的常规组织并非一般意义上对学生进行强行的束

缚措施,逼迫学生在强制手段的禁锢中收敛自己的行为,而是利用各种有效措施

,使得学生自觉自愿地归心于音乐课堂,在欣赏美甚至表现美的过程中认识自我

、回归自我、提升自我。

一、激发兴趣——在潜移默化中落实常规

谈及常规,兴趣是不能绕过的话题。尽管这个话题已经非常古老,但恒久的主题

必定会在新时代中迸发出新的精神内涵。新课程改革以来,呼唤人性的回归与人

文的积淀。为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的尴尬,音乐课堂更应该结合本学科特有的学科

魅力,召唤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

动力。”低年级学生自主意识差,自我控制能力更是不强。只有充分调动学习的

兴趣,调整他们的心态,才能将教学常规落到实处。

在教学《春姑娘》一课中,我率先以猜谜的形式充分聚收学生分散的注意力,接

着利用小红花的形式充分表扬鼓励大胆发言猜想的学生。接着借助多媒体课件呈

现美丽的春姑娘来到人间的自然美景,充分让学生在环境的烘托中激发他们向往

自然之情。在水到渠成之中揭示内容,学生将跟随歌词的意境自由演唱,随着旋

律的飘荡自主发挥。如此,在常规的引导下,音乐课堂教学效益明显提升。

二、情境预置——在顺水推舟中拓展常规

儿童的意识空间是个神奇的世界,常常是成人所无法理解的。这些纯真的孩童常

常活在一个虚拟的意识宇宙中。所以,创设情境对学生而言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控

制教学常规的策略。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天性好动,难以调控,善于模仿。模拟

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自主融合其中,从心理意识层面上自然而然将自我转化为主

人翁,以便更加自然的归附自我,自然形成良好的教学常规。

教学《数鸭子》一课时,由于这首歌曲节奏明快,活泼快乐,不少学生没多一会

儿就已经超越了课堂常规的规则,纷纷做起了鸭子游水的动作,整个课堂就此乱

成一锅粥。如果此时一味的训斥或者高声的管制,即便能够归于安静,最终也只

能获得表面平静,而孩子内心仍旧沉浸于自娱自乐的心境中。此时,笔者灵机一

动,何不顺水推舟,就让孩子在教师的引导下扮演各自的角色来体验歌曲表现的

内涵呢?笔者迅速调整设计,让一个学生表演放鸭子的小朋友,其余学生扮演鸭

子,在虚拟情境中,学生边表演边学唱。最终,学生不仅学会了歌曲,而且对于

歌曲所表现的那种快乐童真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关注互动——在欣赏表演中融入常规

传统教学价值观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与众多学生一对众的对话过程,事实上这样

的课堂始终将课堂教学对话限制在教师与学生这一单线层面上。新课程改革以来

,一直呼吁课堂教学的多层对话,不仅有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更应该有学生与学

生之间的对话。如此视角的转变,将课堂教学对话层面不断拓宽,不再局限于教

师满堂灌与教师与学生的单一对话形式,而更多地将课堂教学引入到生生对话这

种多层次、多渠道、立体化的教学层面。尤其是音乐课堂,学生的演唱更需要注

重学生表演与聆听之间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的客观存在决定了教师更应该

注重学生之间言语、眼神、情感等层面的互动,使得学生之间在信息发出与信息

接收中不断连接,形成不断促进的良性循环,从而保证了在课堂常规的基础上提

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卖报歌》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到这首歌曲所表现的特殊年代下

儿童的生活境况,我让学生先讲讲在电视电影中看到的报童生活的状况。不少学

生在介绍时,我组织其余学生注意聆听,并在聆听的基础上组织追问,来消除因

为年代久远而形成的认知差距。这种描述与聆听的互动弥补了学生认知的差异;

接着,我在教学两段歌曲时,组织学生以表演唱的形式进行,同时又形成了表演

与观赏的互动关系。表演结束,我引领学生对表演的内容进行全班性的互动研讨

评价。在观众学生的点评与建议中,学生不断在思考与言说中阐述对于歌曲的内

涵的解读,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完成了这首歌曲的教学。这种描述与聆听的

互动、表演与欣赏的互动,更好地将学生联系在了一起。

音乐课堂教学中,必要的常规实施决定了一堂课教学效益的高低。所以,结合不

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将教学常规不着痕迹地嵌入在教学流程设计

篇3

【关键词】小学音乐 教学 实效性 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1(a)――0127――01

实施新课程后,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了,教学方法多样了,师生互动丰富了。不少教师对音乐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课件设计新颖富有动感,教学环节紧紧相扣,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教学形式有唱、有听、有欣赏、有表演等等丰富多彩,教学效果相当不错,真正起到引领的作用。但是有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又是另一种现象:一是教师上课随意性强。二是学生上音乐课更是随意。针对上述两种不良现象,为了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效,笔者以为要建立落实音乐课堂教学常规,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同时音乐课堂教学设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音乐为本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1 建立有效的课堂常规

良好的教学常规是教学有序进行的保证,没有规矩的课堂教学是无法进行有效学习的。夸美纽斯说:“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1.1 学生进教室的常规  学生带齐音乐课本或上课用的笔和乐器,要求学生做到不大声喧哗、不追跑,轻声坐到到自己的位置上。如果有音乐或歌曲在播放,让学生养成聆听着音乐或歌曲自然走到自己的坐位上安静等待上课。

1.2聆听音乐的常规

欣赏乐曲、聆听歌曲时要求学生做到安静,不讲话,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可以用想象、自我陶醉、以及用身体来表示,如闭着眼睛想象音乐、也可以摇晃身体有节奏地做动作或手舞足蹈,但一定要培养学生安静聆听音乐的好习惯。

1.3歌唱的常规

我们音乐教师都明确音乐教学的任务不是为了教学生会唱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如何更好地唱出歌曲的情感与美感。演唱时要求学生声音做到统一和谐,根据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唱出歌曲的感情。歌唱时思想集中、声音饱满、富有表情。

1.4表演的常规

音乐表演是学生喜欢的一项活动。我们音乐教师要抓住这样的时机对学生提出表演时的具体要求,明确表演的目的。要求学生表演时要有合作的精神,并紧紧抓住音乐的节奏、情绪进行表演。当学生表演结束时要进行适当的评价,使学生明白今后努力的方向。

1.5乐器练习的常规

为了提高学生的音准、音乐兴趣,乐器进课堂是非常必要的。但许多同学在上课时就会随意拿出乐器吹奏,影响课堂教学。教师应根据教学环境要求学生上课时乐器一律放在某地方(如自己的凳子下),练习时才能拿出米,练习时要注意姿势正确,聆听自己吹奏的声音,学生示范时认真聆听注意观察,结束时整理好乐器。

2 精心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仅有教学常规是不够的,它仅仅是为我们的教学有效实施提供了环境的保证。要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2.1 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学生的心理期望;

2.2 教学设计是否鲜活有创意,学生乐于参与;

2.3 教学设计能否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实践的冲动

有一位教师在歌曲教学《猫虎歌》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这首歌曲特点适合下列哪组词语?活泼风趣庄重沉稳抒情缓慢。因为二年级的学生对“庄重沉稳”这些词语的理解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样的教学设计偏离了学生的实际,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有位教师让学生聆听《我们的田野》歌曲时,设计了二个问题:(1)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2)这首歌的旋律、歌词是怎样?第二个目标设计模棱两可,很难让学生回答。一节好的音乐课堂教学设计,一定是与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心理可接受水平及期望值相符合的,离开了这一点,再好的设计也是没有意义的。在欣赏《加伏特舞曲》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个教学环节:教师穿上了美丽的小舞鞋,随着音乐的旋律轻盈快乐地跳着舞蹈,音乐的高低起伏表现得非常直观形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坚持以音乐为本

篇4

关键词 率先垂范 关注细节 强化聆听 多方配合

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魅力、实施高效美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对于陶冶学生心灵、培养学生情操、培养他们创新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新的课程改革之中,小学音乐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改革纲要再次将小学音乐教育定位于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上,将音乐学习的常规纳入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事实上,小学阶段正是给学生以基础性的习惯率先在学生的生命质态中树立音乐学习的意识。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该强抓常规意识,为保证音乐课堂顺利进行保驾护航,利用无限大的空间来激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致。

一、率先垂范,常规在言行中呈现

在社会发展的趋势下,学生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自身的习惯、常规意识已经逐步淡化,包括在校的表达有转向家庭的趋势。而且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微妙其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双方的关系,势必会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

很多时候,学生并非不愿意向善,而是无法向善,他们没有学习的榜样,没有赶超的目标。学生常常误认为自身的实践行为就是标准化的。此时,教师需要运用自身的榜样力量和人格魅力,在音乐展示中为学生树立标尺。笔者在课堂中经常鼓励学生用音乐的方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克服害羞、胆小的心理。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身不仅要做到,而且还要做得出色。用歌声与学生交流,就是我做出的表率之一。教师的率先垂范,不仅是给学生水平的展示,也是对学生进行的水到渠成的音乐熏陶,更是用自身的言行力量激发学生运用音乐表达自我的一种示范。

二、关注细节,常规在细微处闪亮

音乐课堂的养成教育以及常规训练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种历经常态的恒久性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音乐课堂教学中注重平时的积累,在细节中帮助学生建立常规习惯,在细节中磨合常规执行,在细节中强化常规意识。只有在积少成多的细节中点滴渗透,才能聚沙成塔,逐步养成常规意识。

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学生学唱歌曲时开始并没有随手打节拍的习惯,在教师三令五申下,学生的这项常规意识也并没有能够养成,这给学生准备掌握歌曲节奏、提升节奏感带来很大的弊端。在实践教学中,笔者抓住细节不断提出要求,并自身作示范,给予学生友情提醒。经过一个多月的细节训练,学生的这项常规已经逐步养成,节奏感也随之提升。

三、强化聆听,常规在互动中凸显

班级授课制下,学生的有效聆听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益高低的重要标准。尤其在音乐课堂,音乐本身就是一门聆听的艺术,只有静心聆听才能真正从心底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冲击力,才能在音乐的艺术感染中激发学生感受音乐的精妙,从而提升音乐的综合素养。可以说,有效聆听是音乐课堂的生命。

为了提升充分展现音乐本身的精彩,教师常常运用各种手段,让学生亲身感受原创音乐的魅力,利用录音机、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展现名家名作。其无可替代的艺术魅力,将直接注入学生的心灵,自我倾听的形成将学生聆听常规落到实处;课堂中,教师经常组织学生之间练唱,聆听他人也是课堂聆听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以在聆听他人过程中进行比较,增添艺术敏感度,于微妙中习得音乐的感知能力;同时,也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聆听,在聆听自我的声音中,反思得失,从而提升自我,实现与音乐作品的有机融合。

四、多方配合,常规在立体中彰显

音乐常规不仅是音乐课堂的孤立存在,还牵扯到学生生命中方方面面的内容,与学生的生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加强常规引导之外,还应该在与学生经历的各个方面取得有效联系,运用合力,帮助学生共同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常规。

首先,求得班主任的协助。班主任是学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学生可靠的贴心人。利用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势必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去音乐专用教室时,很多学生不能排好队。这个看似是与音乐本身无关的细节,但却反映了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浮躁,更是对音乐缺少价值意义敬佩的一种反应。

篇5

一、调研情况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强势推进,我省农村中小学校音乐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可喜的现象。

第一,学校领导和教师对音乐教育的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对音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素质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学校对音乐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随之不断加深,多数学校制定了有关音乐教育的管理制度,建立了音乐教育专门档案,成立了艺术教育工作领导机构,由分管校长负责,下设中层或教研组长具体落实,有计划地开展以音乐教育为主的艺术教育工作。

第二,音乐学科课程计划得到了进一步落实,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目前,我省乡镇中心小学基本能开齐、开足音乐课,并按照“新课标”要求进行教学,学校随便占用音乐课堂的现象明显减少。音乐教师们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教育改革实验,有的学校还专门编写了富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第三,音乐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在调研的中小学中,专职音乐教师占57%,专职化程度较两年前有显著提高。专职教师学历基本达标,其中小学明显好于中学。绝大多数教师能胜任音乐学科的教学工作,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教学成果。

第四,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师生的参与意识逐步提高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校课外音乐教育活动蓬勃开展,活动的覆盖面不断增加,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我们所调研的农村中小学校,有75%以上的学校成立了音乐活动小组,定期举办艺术节、大合唱、校园歌手比赛等艺术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推动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

第五,音乐教学设施有所改善,办学水平逐步提高

由于我省教育厅对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视,加大了对学校艺术教育资金的投入,我省农村中小学校音乐教学设施得到了初步改善。现场调研的学校中,50%有专用音乐教室,65%有音响设备,32%有常用音乐课堂教学乐器。

二、 现状分析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音乐在我省学校教育中仍然是一个十分薄弱的学科。忽视、轻视学校音乐教育的思想和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有的地区还相当严重;城乡之间音乐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农村和边远地区还存在着大面积的空白;学校音乐教育的师资、设施和经费严重不足;学校音乐教育的管理和科研十分落后。

第一,音乐学科在农村中小学校中的地位及作用得不到体现

通过此次调研发现,有些学校领导缺乏正确的育人观念,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思想陈旧、墨守成规、工作缺乏创新;部分领导的思想还没有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所关心的仅仅是文艺比赛的获奖情况;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还没有消除,“重智育、轻美育”的倾向突出;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音乐课时,不能按照国家的规定开齐、开足音乐课,严重影响该学校乃至地区音乐教育的发展。

第二,农村中小学音乐专职教师数量缺口较大,教师的专业性特长及结构性人才缺失

从调查结果看,造成我省农村中小学音乐师资缺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县区在教师配置上存在偏差,考试学科的教师优先配置,音乐学科教师可有可无,每年教师招聘下达的音乐教师分配指标寥寥无几,甚至有的县区连续几年出现空白,使中小学音乐师资迟迟得不到补充。其次, 特长明显、专业水平较高的音乐教师和音乐专业的应届毕业师范生大都选择就职重点学校和城市学校,到农村任教的凤毛麟角,也造成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性特长及结构性人才缺失。再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音乐教育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一方面极大地挫伤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有的转行,有的改教其他学科,造成音乐师资严重流失;另一方面,因为音乐学科是非考试学科,学校为了保证升学率,让音乐专业的年轻教师替代年龄大的老教师担任考试学科的教学,使本来就紧缺的艺术师资雪上加霜。

第三,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开发利用地方音乐资源开发本土教学内容的能力欠缺

我省大部分地区运用的是“人音版”教材,教材准确诠释和体现了“新课标”精神,选材丰富而精当,既涵盖经典,又独具创意。教材内容科学合理,编排有序,贴近学生生活和审美情趣,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同时,我们也应当挖掘、整合农村当地保留的丰富、鲜活的,具有地域民俗特色的音乐资源,丰富学校音乐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鼓励和支持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音乐教育资源,如民间说唱、地方戏曲、乡土音乐、二胡、唢呐、腰鼓等,把具有地方特色、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精品补充到教材中去,融入到音乐课的教学中去。但由于教师水平所限,达不到开发、利用地方音乐资源和本土教学内容的能力。

第四,部分农村中小学音乐常规课堂教学存在种种弊端

通过深入课堂观摩我们发现,部分教师观念陈旧、对教材理解不透、教学方法单一、过于注重教学形式,常规课堂教学还停留在“课改”初期;有些教师随意改变教学内容,不按照教材上课,还有的教师完全依靠多媒体来上音乐课,导致基本功逐步退化、丧失。通过与学生座谈,我们还发现部分教师上音乐课就是听音乐,只用一台录音机,不讲解、不示范、不实践,学生爱听什么音乐,教师就播放什么音乐。种种弊端导致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差,质量不高。

第五,教学设施配备有待改善

通过调研发现,音乐教育资金投入和教学设备器材的配备方面,农村学校远远不及城市学校。从总体上看,农村学校音乐教学场地普遍不足,音乐教学设备器材比例较低,可用于课堂教学和艺术活动的音乐场地、器材不但数量少,且陈旧、老化,难以利用;学校音乐教育经费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满足不了教学和开展活动的需要;不少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不仅无法保证教学质量,也影响邻近班级的教学。

三、加强我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

意见和措施

本次调研,我们边调查边研究,认真仔细地听取了学校领导和音乐教师对加强和改进我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一致认为造成我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采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为此,提出以下改进意见。

第一,关注教师成长,培育精良队伍

在学科的发展与建设中,人的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音乐教育师资短缺,是制约我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加强音乐师资的培养,建设一支与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音乐师资队伍,是学校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我省农村音乐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利用多种渠道,努力增加和提高音乐教师的数量和质量,要采取措施加快音乐师资队伍的培训与提高,以适应音乐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研究制定音乐教师培训计划,加快对农村学校音乐教师的培训步伐,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自身教学素养能力的提升。2013年9月,根据“国培计划”,吉林省教育学院综合教研培训部音乐教研室对260名农村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进行了为期10天的培训。根据我们对学员的培训后跟踪调研,发现他们都很好地发挥了辐射和带动的作用,培训受到学员及广大农村音乐教师的普遍好评。此外,加强城乡之间的音乐教育教学交流,以城镇带动农村,使音乐教师在教学观念、方法、手段上全面更新;学校要加强对音乐课堂教学的监督、指导,为音乐教师外出学习提供便利。我们还将组织音乐骨干教师进行“送课下乡”活动,同时举办教师基本功比赛、教学业务技能比赛等,以促进音乐教师的快速成长。

第二,关注常规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学科发展要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就必须聚焦课堂源头,重视常规课的质量,关注常规教学的全过程,积累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让我们的教学过程扎实、丰满。因此在常规课堂教学优化的问题上,我们要求教师不能只重视活动赛事的显性成果,而轻视隐性的课堂质量,忽视常规教学工作;不能因为机械地重复或是个人情绪而随意降低常规教学的要求与质量。我们也要求有能力的骨干教师每天以教学日记的形式把常规教学中的收获、问题、现象、反思等予以真实记录,并阶段性地开展集体阅读研讨、总结经验、解决难题,不断积累教学经验,真正提高常态教学质量。提升的过程没有捷径,需要时间的积淀,不能拔苗助长。

第三,关注“新课标”的再学习,提升教学理念

“新课标”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具体体现,也是编写教材、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对“新课标”的学习一定要不断深入,真正领会其精神内涵,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确立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质量观,提升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为教学不断增添新理念、新方法、新举措。

第四,关注教学评价,促进师生发展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师生的良好发展。对教师的评价,我们要用积极的眼光且多角度看待教师的成长。每一位教师都有其独特的能力和才能,通过评价可以引导教师看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为个人教师生涯的发展和成长负责,成为有个人教学风格的教师,促进自身的持续性发展。作为教研员,我们对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改变了以往的评价方式和方法,用更加科学的“课堂观察”方法,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技能方面的指标,还应考察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包括参与程度、努力程度、情感体验、合作精神、表现能力和创编能力等。对学生进行评价应包括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同时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对学生评价可采取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奖励评价、等级评价等多种方法,体现评价的灵活性、实效性和客观性,使评价更具操作性。通过正确的引导评价,学生逐渐形成尊重他人、相互学习、实事求是等良好的品质。

第五,关注典型,推动学校音乐教育快速发展

为充分发挥音乐学科名师、骨干、新秀教师的典型示范作用,我们将定期评选音乐教学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模范教研组等,打造更多教研群体,培养若干具有教学思想和风格的名师。利用各种渠道在全省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先进事迹,必要时,组织召开全省音乐教学现场会和音乐教学经验交流会,激发学校和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通过“榜样”带动全省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篇6

关键词:音乐课堂 快乐教学 教学实践

与班主任不同,音乐老师需要在一个学期当中面对几个班级的音乐教学,因此在对学生不够了解的情况下,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就成为了教学当中的难题。音乐课并不在正规的考试当中,因此教师与学生都不会产生学习压力,如何对学生进行组织、提升学生的艺术情操与专业素养则成为了音乐教师所要面临的难题。

一、课堂常规与教学实效

在实践教育学科当中提到有关于课堂教学的常规建立,将建立课堂常规作为了教学的基础行为。在实际的引用当中,课堂教学常规在各个学科当中也会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在音乐、美术等课堂当中更是如此。当新课标实施以后,音乐课在对课堂教学常规进行建立的同时,还在努力寻求自身所拥有的教学特征,例如:

实例一,在进行音乐活动当中,学生们的状态处于活跃与兴奋的状态,但是学生的表现却仅仅将注意力放在了玩闹、吵嚷当中,甚至还有一些调皮的学生在教室当中到处奔跑,音乐教师根本无法对课堂进行有效的控制。

实例二,在进行音乐作品鉴赏时,学生有的在交头接耳,有的在呼呼大睡,有的在书本上写写画画,学生们发出来的声音远远超过了音乐的声音。

实例三,在进行歌曲演唱时,一些学生怪模怪样的唱歌,将这种活动作为了搞怪的机会,在优美的歌声当中掺杂了一丝不和谐的气氛。

上述几种情况为音乐课堂常见的一些现象,绝大多数的音乐教师都曾经历过这些场面。音乐在众多的学科教学当中属于声音艺术类学科,在进行授课的当中需要一定条件下的环境才能够达到教学的效果与目的,如果脱离这一前提,再优美的音乐也只是一团杂音而已。因此在音乐课堂的教学当中,需要对课堂气氛具备一定程度的掌控力,同时能够为音乐知识的传递留出一定的空间,但是这种空间的建立,需要音乐课堂的教学常规作为基础,参照音乐学科所具备的独特性,音乐课堂的教学常规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进入教室的常规

教导学生在进入音乐教室之前带好需要的课本、笔以及乐器,同时规定学生在进入教室的过程当中不许大声喧哗、不追跑打闹,安静地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如果课堂当中有音乐在进行播放,指导学生对音乐进行聆听,并随时准备上课。

(二)音乐欣赏的常规

在对音乐以及歌曲进行欣赏的过程当中,要求学生保持课堂安静,对音乐进行深刻的理解与感受,同时可以通过想象对音乐所描述的画面进行塑造,通过身体摇摆的幅度进行表达。这是培养学生在音乐欣赏当中学会用思想与音乐进行融会贯通,但也需要注意对学生提出保持课堂纪律的要求。

(三)歌曲演唱的常规

音乐教师在执行教学任务的过程当中所需要做到的不仅是教会学生演唱歌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如何对歌曲进行表达与传递。因此在学生进行歌曲的演唱过程当中需要统一和谐,按照歌曲当中规定的力度、速度、曲调以及情绪将音乐当中所包含的感情表达出来。

(四)表演的常规

在音乐课堂当中,音乐表演是学生最喜欢进行的一项课堂活动,因此音乐教师要把握时机对学生提出表演所需的要求,同时明确音乐表演的最终目的。另外,在学生进行表演的过程当中要具备协同合作的精神,准确表现音乐当中蕴含的节奏与情绪,学生表演结束后要进行客观中肯的评价,使学生能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五)乐器练习的常规

目前的音乐教学当中很少会涉及到乐器的练习,但是对于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来说,乐器练习环节却是最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在音乐课堂当中,许多学生会不停老师的劝阻随意吹奏乐器,进而对音乐课堂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按照教学环境的不同指导学生上课后将乐器统一摆放在规定的地方,在需要进行乐器练习时再进行统一的发放,练习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调节学生对于乐器练习的正确认识。

二、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效

(一)学生参与下的课堂实效提升方法

音乐情景剧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组织,使学生能够参与到其中,在音乐情景剧中扮演相应的角色,在表演的过程当中还能够体验到成就感与愉悦感。例如在《快乐的小熊猫》教学当中,首先可以通过对大森林的画面进行播放,营造出自然当中平静、安详的氛围,随后要求学生按照想象扮演剧中的角色。

(二)结合多媒体对课堂实效的提高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很多领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在音乐课堂教学当中也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当中的多媒体技术使音乐课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使学生对概念能够更加直观有效地进行理解,同时将学生带入了音乐色彩的世界当中,开阔学生视野,发掘学生潜力,充分调动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进而有效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结语

在音乐课堂当中不仅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通过综合角度的培养使学生尽快理解到音乐对于自身的好处,将音乐的学习予以重视。由此可见,加强音乐课堂的教学实效途径具有多个方面,因此需要教师对音乐充分的热爱,对学生充分的理解,将音乐教学理念进行仔细的考量与揣摩,才能够创造出适合自身的教学方式与理念。通过多种能力的掌握、多种技术的应用,音乐在教学体系当中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在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也会逐渐加强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达到同步提高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肖欢.小学低年级音乐课中的快乐教学方法探究[J].音乐大观,2013,(05).

篇7

明确教学目的

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时期步入学习时代,难免不习惯,对自我的约束能力差,对行为准则的认识相对浅薄,所以课堂常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对学生基本行为要进行严格的训练外,笔者经常会用一些音乐形式来规范学生在课堂上的动作,让学生真正感受什么是音乐课。

例如:用童趣的语言让学生聆听音乐进入教室,笔者会对他们说:“好学的小杜鹃来呼唤我们上课了!”笔者还用音乐的问好歌来进行师生问好,比如设计了一些听节奏“我来拍,你来学”的环节,让学生坐好,来达到用音乐说话的常规训练。这些方式不仅加强了学生的练耳能力,还进行了常规训练,以及形成音乐课堂的特点。同时,笔者在教学中会给学生奖励:平时记录每个学生的情况,一个单元结束后会进行单元检测,以此来评定每个月的“音乐之星”,以及每学期的“艺术之星”,并用鼓励的语言激励他们。被评到“艺术之星”的小朋友还会收到关于音乐的小礼物,笔者会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保持对课堂的热情,对音乐的热爱。

丰富音乐实践

在新课标里,一年级音乐课的内容设计是非常丰富的,一旦教师把握不好,课堂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所以教师应该抓住教材的这个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笔者认为,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游戏”是音乐课上最好的应用方式。笔者在课堂上贯穿游戏活动,融入他们,同他们一起去学习、去感受,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感悟传递给他们。如学唱一首歌突破难点是关键,因此,笔者为了避免生硬的传统教学,借用了一些“奥尔夫”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节奏教学中,笔者用“杯子游戏”入手,用三种颜色的杯子代表不同的音符,分别是蓝色的杯子代表“四分音符”唱“ta”,躺下来代表它的延长拍;绿色的杯子代表“八分音符”唱“ti”;粉色的杯子代表“附点”。然后进行节奏组合,以此来进行节奏学习,学生们对于这个游戏特别的喜欢,学得也特别扎实。因此,笔者在每节课的开始都和学生玩“杯子游戏”,通过“比一比”“念一念”等环节来巩固节奏。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入校还不识谱、不识字,因此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直观教学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在新教材里,笔者经常运用一些形象生动、简洁明了的图谱来创设轻松活泼、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音乐课不是负担,而是同小伙伴们一起游戏、一起娱乐、一起学习的课。如一年级第一册《小树叶》中,图谱依据歌词的内容,采用小树叶的图形,展示音的高低,使歌曲旋律的走向一目了然。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解读图谱,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体验中感受音乐蕴含的美。

多媒体的介入也活跃了音乐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音乐从单纯的听觉艺术拓展为视听艺术,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动感,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萌生喜爱音乐,参与歌唱活动。

提升审美能力

小学音乐课堂内,音乐的意境存在于音乐教师的音乐表现和学生音乐审美体验。如在《堆雪人》中,笔者大量采用意境教学,先从“谈话导入”讨论冬天,然后进行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了下雪,感受雪天的魅力,仿佛置身于其中,使他们自然而然的通过下雪想到堆雪人。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接受知识的同时,笔者也把课本中心思想传递给学生。学生看到洁白无瑕的雪花飘落在地上的时候,歌声也像雪花一样优美轻巧,然后循序渐进地进行歌词教学。不需要过多讲解,只需用音乐告诉他们,从头到尾让学生感受雪天的纯净轻盈。最后,学生很享受这节课,主动地去学习,欣赏水平得到了锻炼,歌唱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效果。由此可见,创设美好的意境是音乐课的核心。

艺术的启蒙教学对学生是相当重要的。时间太早了,学生对生活的认知不够,被动的填鸭式接受教学,无法有效地展现成果;时间晚了,学生的习惯养成,吸收知识的方式固定,再去学习会事倍功半,所以,正确的引导能促进学生全方面的成长,对于教师来说,教育学生是责任,是挑战,也是荣誉。

结束语

篇8

一、创设英语氛围

在中国,小学里大多数开设的是中文和英文相结合的双语课。“May I come in?”很简单的一句英文,在我校,每个学生进教师办公室以及意外迟到进教室时都会用这句话,学生见到老师会说:“Hello,teacher!”、“Good morning!”、“Bye!”等常规用语。还有在学校的音乐教室以及走廊,图书馆,会贴着,“Enjoy life!”“Happy English!”等标语,学校的课间操等音乐也都是英文歌曲,学校定期举行英语歌曲比赛以及与国外学校的交流讲座等等。学习语言需要充分的语言环境,如果社会、学校、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英语学习环境,让学生时时都能身处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中,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能力无疑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和发展。

二、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在小学实施双语教学,最大的问题是师资自身素质水平问题,双语学科教学应以各自的学科目标和要求为主干。所以,在不同的学科开设双语教学,应以学科教师为主,英语教师选择可胜任的学科进行教学。而由学科教师进行双语教学,要求学科教师不断学习,注重科研与实践的结合,通过专题研讨、集体备课,通过实践、研究,参加英语培训等不断提高。由于小学阶段的英语相对来说不是很复杂,因此学校大部分老师在经过一段时间自我研究以及培训后都能胜任所选学科的双语教学。

三、学科教师与英语教师结对

学科老师的双语教学与英语教师的英语教学应当是良性互动,相辅相成的。高质量的英语教学是双语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双语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英语水平及英语学习兴趣的不断提高。由于师资的缺乏,当前双语教学的开展主要是以学科教师为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双语教学的教师与英语教师结对进行培训交流,能随时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程度。在进行课堂双语教学时,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现有水平,有一定的英语使用标准,使课堂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远远超出艺术的范围,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而德育与美育是它的灵魂。我们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完善的人格,音乐教育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而中英文双语教学在音乐课中的实施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体现。

音乐课上实行中英文双语教学也有一段时间了,下面说说我对双语教学的一些感受。

本学期我在音乐课上均采取了中英文双语教学,在校级双语公开课《牧童之歌》的教学中,我用中英文进行授课,并尝试创设了平等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从谈话、欣赏、舞蹈、游戏活动中充分让学生说、玩、唱、跳、想象和创造,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感受、体验、想象、表现的机会,能够充分展示才华、挖掘潜力、释放情感、从而体会成功的喜悦,着重人文关怀,多去创新尝试。

在双语音乐课的开始,我会说class begins!全班学生即会站起来,大家边唱边跳《Good morning》and《Good afternoon》等问好歌。接着,我会用钢琴伴奏带着大家跳一跳我们学校的《ABC》字母操,创造良好的音乐课氛围,音乐律动结束后,我们的新课就开始了。在课上,常规性的话语我都会用英文,例如:“It’s very good。”“So clever。”“Let’s go on!”“Be quiet!”“Listen carefully!”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的话:“Who will try?”“OK?”“Hands up!”学生跃跃欲试的表示:“I want to try!”As usual I say:“you please!”在音乐课常规英语中我还经常用:“Let’s sing the song。”“listen the song。”“follow me。”“Let’s together!”等等。

篇9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教研活动;现状;教学启示

一、小学音乐教研活动的现状

小学音乐教研活动是指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科研中,小学音乐教师以先进的理论、符合时展的思想观念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实践促进音乐教师自身素质以及教学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对自身工作反思、总结和提升的过程,目的是为了解决音乐教学主体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整体素质的提高,我国在小学音乐教师科研方面有了很好的成效。表现在:(1)音乐教育课题由无到有;(2)音乐教育课题所占的比例上升;(3)音乐教师论文获奖比率高;(4)在全国性的音乐教师科研活动蓬勃发展起来的同时,还形成了专门的音乐教师科研团体。但在小学音乐教研活动积极向前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小学音乐教师主持的规划课题少、音乐教师论文质量不高、科研管理体制不健全等。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参与小学音乐教研活动,提升自身的工作质量。

二、小学教研活动的教学启示

1.音乐游戏化促进成长,提升兴趣

音乐游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将音乐教研活动游戏化还可以提升音乐教研活动的档次,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在小学音乐教研活动中,教研活动游戏化可以为以后小学音乐教学游戏化做铺垫,提供经验、教训和方法,从而很好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借用教研活动中游戏化的经验和教训,将学生“要我学”的小学教育模式转变为“我要学”的教育模式,将学生由被动地位转为主动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性、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同时对于教师来说,音乐科研活动游戏化还能够让教师快乐地学习,在学习和教学中不断充实自己,从而提高自身能力,为小学音乐教育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小学音乐教研游戏化也可帮助小学音乐教师释放自身的压力,让教师在游戏中感受音乐教学的美,更好地了解音乐教学的内涵,从而更好地进行小学音乐教育。另外,小学音乐教研不应只是单一的进行报告和学习,还应该积极感受音乐教学游戏化的美,要注重教研内容游戏化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教研活动中进行改革,增加游戏的方式和内容,以此来丰富教师自身的知识和教学活动,另外,还可通过游戏来激发教师对教研活动的热情,减轻自身的压力,从而促使教师对教研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加深其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和了解,为以后开展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2.自主研究,打破常规

从小学音乐教研中得到的教学启示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不仅仅只是学习音乐的过程,更是一种感受美的过程,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表面上是在学习音乐,实质上是在感受美的存在、感受美的创造、感受美的可贵,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促进他们自身素质的提高。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提示,自主地探索自己想要弄清楚的问题,打破“太阳为什么就一定要是红的,草为什么一定要是绿色”的常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做的仅仅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一个较好的发展平台,适当地给学生提供些许线索,让他们主动地学习和探究问题。

3.去伪存真,创设真实的音乐课堂

在教研活动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通过评课促进音乐课堂教学改革,音乐评课是音乐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需要音乐教师不断地学习和努力实践,这样才能促进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和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音乐教研活动要求教师摆正角色,树立新的评课思维方式,创设一个和谐的评课环境,还音乐教研一个真评课。与音乐教研活动真评课相得益彰的是去浮华,留真实,创设原生态课堂。此外,在教学中,还有一种比较重要的教学形式,就是公开课。对于公开课来说,真实是其生命,课堂要着力于学生对真实的需求,着眼于生活实际、学科特点、知识要素和对知识的思考,而不是仅仅拘泥于课堂的表现形式。这就要求教师积极提升自身的智慧和素质,积极摸索创设原生态课堂的办法和方式。

参考文献:

[1]杨才裕.艺术实践应成为音乐教研活动的重要形式[J].中国音乐教育,2010.

篇10

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勇于接受挑战等良好的品德。而这些特点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因此,在整个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逐渐渗透德育,强化学生们的道德素养,从而为学生们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而言,基础性的道德理论课程必不可少,在教学计划建立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们进行常规性的训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于音乐课程内容而言,在教学建立的同时,可以通过旋律带动学生们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真实性氛围,从而为学生们音乐素养的形成提供科学化的依据。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可打造使小学生通过聆听音乐进入课堂的教学活动。在拍打节奏的同时,让学生们坐好,然后在一个规定手势的指示下让学生们保持安静,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听力,还可为音乐课程的常规化训练提供充分性的保证。所以,在小学一年级音乐课程内容建立的过程中,丰富音乐教学的基本内涵并不是最重要的,应该激发学生对音乐内容的学习兴趣,感受音乐的文化,从而为整个音乐课程内容的建立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投入到音乐欣赏中,通过心灵的感悟来完成教学目标的。

二、教师在德育渗透教学中的职责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更应起带头作用,做学生的大朋友,让学生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来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为此,教师应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

(一)研究教材,正确把握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时刻树立德育意识,认真钻研,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不少音乐作品都以讲一个做人的道理或宣传一些爱国主义、尊敬父母长辈等知识为主题,因此,教师要充分吃透教材,将这些德育教育很好地传递给学生。如在讲解《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时,应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激发学生们心灵中最真挚的情感。因此,在教学氛围营造的过程中,首先应引导学生从小事入手,激发学生们的最纯洁的爱。例如,在音乐欣赏结束之后,教师通过讲故事,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问学生:“如果妈妈生病了,你应该怎么做,才能关心妈妈呢?”学生可能就会回答:“我要帮妈妈扫地”“我要帮妈妈倒水喝药”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可以充分表达出对妈妈的爱,同时,本堂课程最核心性的内容也就有所体现了。接下来再教学生们学习歌曲时,学生们就可以充分投入情感,掌握基本的旋律,从而为整个音乐氛围的营造提供了充分性的保证,也使相关的德育教育得到了充分性的渗透。在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歌曲展现,使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充分展现自己。

(二)运用多种教学理念渗透德育知识

在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想在根本上渗透德育知识,教师在课程讲解之前就应认真设计教学环节,结合教学的基本特点建立丰富的教学活动,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时产生一定的心理共鸣。多样化教学内容的建立,不仅可使传统的教学理念得到升华,还可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教育环境及德育思想教育的氛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加深学生们对音乐内容的印象,营造轻松化的教学氛围,通过歌曲内容的表述,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完成德育教学内容的指导,同时也可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

(三)教师应该认真备课及时反思

备课是教学最重要的保证,在一年级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备课时不需要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一些知识点中,而应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作为核心性内容,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接受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对相关的知识存在疑问,就应及时提问和反思,总结经验,从而寻找更适合小学音乐教学的方式。而教学反思的内容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反思过程可使教师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行为。

篇11

关键词:一年级;小学生;音乐;喜爱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049

一年级小朋友正处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折阶段,他们的认知活动带有随意性、不自觉性,认识水平也是以具体形象为主,爱玩、爱动是他们的天性。如果强制孩子小脚并并拢,小手放放好,小嘴闭闭好,小眼看教师,这种强迫型的命令,会让孩子显得如此无助。如何让一年级小朋友尽快地融进音乐课堂,并能在课堂中享受美、创造美,确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我们每位音乐教师责无旁贷的事情。

一、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

良好的课堂常规,必须从第一节课抓起,必须在每一节课里做起。现在的一年级小朋友,在家里都以“小皇帝”自居,在宠爱中长大,他们都有一种唯我独尊的心理特点,而且加上年龄小,活泼好动,上课注意力集中不到五分钟。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我们教师不加以规范,那么今后的音乐课堂效率就无从谈起。因此,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是优化音乐课堂效率的前提。

1. 重视第一印象

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指出:“保持和重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的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的注意和兴趣的强度。”由于“先入为主”是人普遍的主观性倾向,师生首次见面,学生总是以强烈的好奇心与新鲜感来观察教师的言行和举动。由于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感知也非常敏锐,印象会很深刻。因此,一年级的第一堂音乐课,我们要特别重视。选材、备课、教学示范、教学手段的选择等,都要做好充分准备。为了给教学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我们要始终笑迎孩子,这样就会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使孩子感到教师的亲切、友好和温和。

2. 利用音乐语言

音乐语言包括很多要素,旋律是灵魂,节奏是支架。在音乐课堂中,良好的课堂常贯穿于音乐的每一个环节中,我们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不要离开音乐语言。在音乐教室中,教师应该借助教室中有限的教学设备:钢琴,带领学生领略音乐语言。比如组织教学环节的设计上,笔者设计上行音阶让学生起立、下行音阶让学生坐下,选择节奏感较强的《颂祖国》音乐,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拍手安静,让他们通过多感官感受音乐,使他们在理解音乐节奏语言时,能够身体、心灵与情感合二为一。

二、培养音乐兴趣

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凡是感兴趣的事物,在学习过程中易于被接受。新课标也指出,要强调音乐教学的愉悦性,一年级的孩子对音乐审美态度处在“写实阶段”。纯真、快乐的天性自发地产生了音乐审美态度。他们爱唱、爱跳、边唱边玩、随心所欲,但是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完全凭兴趣参与。这时,只要教师教得好,以兴趣为导向,学生都会积极、欣喜地参与音乐活动的。

1. 利用游戏培养兴趣

“游戏是小学生与世界打交道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枯燥的节奏,如何把枯燥、呆板的节奏变得让儿童乐于接受呢?把节奏带入游戏中,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各种不同的节奏。如在学习《小青蛙找家》这首歌曲的“X X”和“XX X ”节奏训练时,笔者就采用了游戏法,可先用“小青蛙找妈妈”这个故事导入,当讲到“小青蛙长大后它们继续找妈妈,于是边跳边呱呱地四处张望”时,便于让小朋友溶入这一游戏中,笔者让他们边跳边念“跳 跳 |呱 呱| 跳 跳|呱 呱|”,当讲到“小青蛙找到了妈妈,便迫不及待地想扑入妈妈怀抱”,于是加快步伐时,再让小朋友体会“跳跳 跳| 呱呱 呱| 跳跳 跳| 呱呱 呱|”这一节奏。这样枯燥乏味的节奏也就变得灵活多姿。

2. 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嘴巴是闲不住的。但如果让他们随意说话,无疑会影响教学。这时,我们可以设置一定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特定的场景中,较容易进入状态。因为特殊的教学场景必定渲染出特殊的教学气氛,极易感染学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角色,如同身临其境,直接产生心理体验。

三、开展体态律动

著名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体态律动是融身体、音乐、情感为一体,不断地促进听觉、动觉、思维、情感的协调发展。只有从儿童本身具有的节奏要素出发,以听音乐和身体运动为手段,才能唤醒孩子本身所具有的音乐本能。让一年级孩子学玩结合,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体态律动同时协调对孩子的大脑、身体和感觉进行开发,让他们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

1. 在律动中感受节拍

多年的教学经验让笔者明白,体态律动教学是一种很好的表现音乐节拍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各种可爱的动物或各种生活中的动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感受音乐的节拍。如通过模仿跛脚老人走路使学生感受2/4拍子的强弱规律,用青蛙三次跳感受了3/4拍子的强弱规律,通过蹦、走、单腿跳、走去感受4/4拍子的强弱规律,通过模仿荡秋千、摇摇篮、划小般等动作感受6/8拍子的摇曳的样子等。

2. 在律动中训练音高

音高的训练不仅不能使儿童得到音准,而且能培养儿童的乐感。小学低年级儿童的音高概念较差,有些小朋友根本就体会不到教师所讲的到高音区就唱高一点或低音区唱低一点,而且总是唱不准。在教学中,笔者就利用教自身的体态律动来进行辅助教学,用手势让学生体会音高,如在学习《法国号》时,5 3 3|5 3 3|这一句是音程跨度较大,学生很不容易掌握。于是,笔者用手势来进行辅助教学,学生在无意中就感受到了音高,音就唱得准确无误了。

篇12

音乐是世界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它千变万化的旋律能够描述巍峨的山川,能够表达内心或悲伤或忧郁或喜悦或激动的情感。感受美妙的音乐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可以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可以让人们在音乐中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享受到另一种美妙。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启蒙期,正需要音乐的陶冶,正需要从音乐中感受更多的美好,因此,小学音乐教师驾驭音乐课堂的技能就显得很关键,小学音乐课堂是否高效直接关系着小学生是否能够从小受音乐的熏陶,是否能够从小从音乐中感受快乐,这对今后的发展的也是相当关键。

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节音乐课的成功与否和课堂常规教学密不可分,成功的课堂常规训练,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习惯是某种行为的反复强化,是通过许多次的训练习得的。例如,课前准备我要求学生做到:带好指定的学具到音乐教室门口排好队伍。进教室后静静聆听教师播放的课前放松音乐,尽快进入上音乐课的状态。上课过程中要求学生:保持良好的坐姿,认真听讲,大胆发言,积极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有的放矢,还能看懂教师的手势,并与教师配合默契。课后要求学生:收齐课本,能独立或积极寻找伙伴完成教师布置的音乐活动。通过课前、课中、课后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得学生正确认识音乐课堂,发挥音乐学科特点和优势,创设一个具有音乐学科特色的教学常规。

二、创设情境,加深理解

多媒体技术应用在音乐课堂,对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歌曲创作背景、歌曲中人物性格以及创造生动形象的场景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教唱《卖报歌》时,怎样让每天饿了有牛奶喝,冷了穿羽绒服的三年级学生感受和理解旧社会报童生活的不幸,并珍惜自己的幸福时光呢?首先,我采用了flash来表现歌曲中描绘的报童的生活场景,“吃不饱,睡不好,饥饿寒冷只有我知道;走不好,滑一脚,满身的泥水惹人笑……”一个旧社会小报童的悲惨生活就清晰地展现在了同学们面前 。学生的听觉视觉都被歌曲情绪所感染,同学们纷纷发表赏后感言:“通过聆听这首歌曲让我们了解了旧社会儿童生活的不幸,我仿佛看到了卖报儿童露宿街头的画面,我们与小报童相比,小报童的生活是多么的悲惨,我们的生活又是多么的幸福,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明快的音乐,多彩的画面,鲜明的思想主题,同学们同情小报童的不幸而又快乐着自己的幸福。这是教师用多少语言叙述都无法达到的效果。

三、丰富教学评价形式,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形式,应该是创立多元化的课堂评价: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为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不断丰富教学评价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唱(奏)等方式进行,也可采用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开放性考试等形式。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追求导向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统一的评价形式,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作用。通过科学的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发展。2、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可以用清晰、准确、形象的文字进行定性评价,也可以根据需要和可行性进行量化测评。3、动作和表情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出色表现除了用语言肯定,还可以用赞许的目光和亲切的微笑表扬,还可用鼓掌或竖起拇指称赞。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多种方式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会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关注个体差异,强化高效学习的落实

篇13

关键词:多媒体;审美艺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01/03-0093-02

新课标指出:音乐教育中应体现以审美为核心。因此,笔者把音乐课程教学作为一个审美感知、审美发现、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的过程。新课程要求教师尽量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包括音乐欣赏活动、音乐表现活动、音乐创作活动等,同时,将有关的音乐基础文化知识融进音乐活动之中,让学生在音乐美的体验中学习,确保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活动的主角不是观众,教师是策划者和引导者不是裁判或评委。那么,如何为学生参与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如何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其中,主动积极地感知和体验音乐美?如何调动学生听觉、动觉、视觉、感觉、知觉呢?

以小学一年级欣赏课《铁匠波尔卡》为例,笔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远程教育设施及网络资源相结合的办法为学生构建一个可观察、可体验、可参与、可互动的学习环境,使优质的教学资源面向学生、服务学生,让孩子们在多媒体情趣氛围中直观深刻地感受《铁匠波尔卡》这首乐曲的无限魅力和劳动带来的喜悦,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与常规课对比体现出很多的优势。

一、具有丰富的音响效果

《铁匠波尔卡》这首乐曲是管弦乐欣赏教学,注重的是聆听和感受。欣赏教学是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为主,对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进行培养,是围绕“听”来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而本课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生性活泼好动,情感单纯,知识有限,因此,对学生的要求只限于能够体验音乐的情绪,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及旋律的高低,聆听便是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音响美,是创造良好听觉环境的要素,音质清晰、悦耳的音响给人的听觉带来,并诱发美感的产生,而嘈杂的音响则使人生厌、令人烦躁。在农村中小学常规课中,常常有不良的音响产生,诸如:录音机的音量过大、音质过尖,或不等音乐结束就“啪”的一声中断放音,或弹奏音律欠准的乐器,等等,这些都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应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学生可以多次聆听,使之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较容易地感受到本课乐曲旋律和情绪,从而感受到乐曲活泼、热烈、欢快的主题。

二、创设情境、丰富课堂

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愉快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创设情境是对学生最好的刺激,更是低年级儿童学习音乐兴趣的主心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如果不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那将抑制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同样也把学生潜在的音乐天资扼杀在摇篮里。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图片来进行情境创设,学生仿佛置身在维也纳大厅来聆听音乐,并通过节奏示意图回忆2/4拍的节拍规律及特点。在聆听乐曲时,学生通过视频来观察生活中铁匠打铁的形象,把音乐的立美、审美过程变成主动积极的音乐美的创造过程。如为了让学生熟记主题旋律,笔者把已有的主题旋律分成三个小部分: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为乐曲第一小段创编歌词,以突出本课教学重点;第二小段学生用自制沙锤随乐曲的旋律为乐曲伴奏;第三小段,通过课件创设情境,学生可清晰地观看铁锤出现位置并随乐曲拍击,解决本课教学难点。若是常规课,学生是观察不到铁锤出现位置,难点是无法解决的。在聆听乐曲第二部分时,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用舞蹈的形式来加强学生对乐曲第二部分的感知能力,使学生用肢体和心灵去感受乐曲的节奏、旋律起伏和情绪变化。在最后一段教学中,通过铁匠工作时的情境视频,引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学生在乐曲结尾处能够创造出各种铁匠打铁工作完成时的动作和喜悦感,巩固聆听乐曲时,学生完整地表现了对每段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三、寓德育教育于潜移默化之中

音乐被视为最具情感的艺术,比其他学科更能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音乐的美感最能启发道德情感。良好的道德情感是建立在积极的感情体验的基础之上。

音乐教育有多种功效?熏德育无疑为其中之一。它是培养学生感情、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教育形式,在健全学生人格、陶冶性情、培养健康的理念等方面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本课教学中,学生通过多媒体感受铁匠工作的情景,有效地将音乐教育与德育工作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并体会到劳动是快乐的、光荣的,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四、拓展视野

篇14

课后我一直在寻找答案,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现在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

1.独自适应新环境。孩子进人小学后就开始独立处理周围的事情,摆脱对大人的依赖了,这是一年级学生的共同特征。过去父母讲的一些事,现在可以独自去看、去听,无拘无束地去干自己想干的事,这种新鲜感充满了孩子的头脑。因此出现了这一现象:老师在前面讲着,学生自己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

2.娇宠儿在增加。上学以后,少数孩子还离不开妈妈(的照顾),这是心理没有“断乳”的表现。孩子看不见母亲会感到不安,在众人面前不敢说话,回到家以后马上换了模样,大喊大叫,恢复本来面目。孩子的心理“断乳”是家长一股认识不到的问题,即使发现了也不知怎么处理,只是强迫孩子按大人的意志行事。这种反意志行为恰好加重了孩子不安的心理。

3.注意多变的事物。一年级学生很敏感,对自己不懂的事物很关注,所以提出的问题特别多。有人认为孩子爱提问题是善于思考的表现,其实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有这个特点,只不过有的孩子爱说,有的孩子把疑问藏在心里不表达出来而已。因此课堂上会出现这一现象:老师在上着课,突然一个学生大声冒出一句话,打断了授课过程。

综上所述,我觉得需要做的是:

一、课堂常规训练

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升小学,还没有适应新的环境,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在孩子们的心里,还认为音乐课是开开心心玩的课,所以常常会做出一些令老师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课堂常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学生要有计划地进行常规训练,除了对学生站、坐、行、排队要进行严格的训练外,对音乐课的常规训练也是不能忽略的。音乐是一门语言艺术,它能够通过旋律带给大家喜、怒、哀、乐,应该用音乐来训练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什么是音乐课。例如让同学聆听音乐进教室,用上、下音阶进行师生问好,设计师生音乐问候语言,拍节奏让学生坐好,规定一个和旋表示“安静”等,来达到用音乐说话的常规训练。这不仅加强了学生的练耳能力,还能达到常规训练的目的。在所有的课堂常规练习中,我都会给学生一个甜甜的微笑,甚至一个轻轻的抚摸,以此来表达对学生的学习的认可以及对个别学生的提醒,尽量不用大声的命令式的语言。

二、从每一节课做起,课堂气氛要宽松、民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学习空间和氛围,关注每一个学生,师生双方平等的交流、沟通与合作,而且特别注意这种交流侧重于对学生情感体验的正确引导。

要放下“老师”这个身份,主动亲近学生,让学生对老师没有惧怕的感觉。然后从引导的角度人手,巧妙应用激励性的语言、动作、神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从而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给学生质疑、好奇的空间,在了解他们的基础上,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用鼓励代替指责,用交流代替命令,用探讨代替灌输。这种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将有利于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跳、敢唱,敢于发表意见、敢于创新。

几节课后,孩子们已经能够紧紧地围绕在我的身边。有一次排队时,当我走过一个学生的身边,他突然对我说:“老师你真帅!”我在一惊的同时内心也很高兴,因为学生已经认可我,已经喜欢我,愿意跟我做朋友了。因此我给了他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个轻轻的抚摸。我相信会有更多的学生会像这个学生一样喜欢我,和我做朋友。

三、从教材上分析,合理掌控课堂节奏

音乐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合理调控音乐课堂节奏也是一门学问。音乐课是学生享受美、体验美、感受美的场所,音乐体验不仅可以在“动”中参与感受,也可以在“静”时细细品味,关键就在于老师如何调控。可以打一个这样的比方――教学节奏犹如一个顽皮的精灵,跳跃在每一节课中,有人可以巧妙地指挥它,有人却无奈地受制于它。能够指挥它的老师,总能够让课堂教学如行云流水般夺人眼球,而受制于它的老师,总是让人感觉上课好像老牛拉车股力不从心。

怎样才能更好地控制教学节奏,使音乐课堂教学更为有效,从而构成音乐课堂中的一种和谐美呢?我认为只有教师真正吃透、理解了教材,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知道音乐作品中哪些要素是真正对学生有用的,对本课有用的。因此在分析教材时,要认真钻研,反复聆听,预设课堂效果,设想弥补手段,这样才能查漏补缺,化险为夷。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生产线那样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50名学生可能有50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思路,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给教师在不断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四、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人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交融,从而使学生有兴趣学习音乐。

1.利用电教创设情境。电教创设情境是指通过电教设备将音乐中的图像、内容、节奏等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调动他们的眼、耳、手等多种器官,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2.借用板画展示情境。板画是展示音乐课情境教学的手段之一。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精心设计板画可以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化,促使学生很快进入到歌曲的情境中,起到理想的教学作用。

3.借助语言带动情境。语言是音乐情境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的特点,爱听老师清晰明快的语言,从中获得欢乐;爱听老师亲切温和的话语,从中得到启发。生动形象、抑扬顿挫的语言能很快地把学生带人音乐世界,因此教师的语言应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