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0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

篇1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2-0-01

多媒体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符合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而多媒体创造的互动、能动、主动的教学环节,能够有效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我们要加强多媒体对实际教学活动影响性的分析。

1 多媒体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影响

1.1 丰富了课程资源,激发了学习兴趣

多媒体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够将大量的教学素材浓缩进小小的课件中,将课堂内的知识进行一个适当的延伸,以帮助学生最大程度获取更多的知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以单一的语言传输为主,但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的时间较短,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长时间枯燥的语言教学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倦,导致注意力下降,影响课堂质量和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对课件内容进行科学精心的编制,使其不仅切合教学内容,而且内容丰富,排版精美。新颖的视频、音乐或唯美奇特的图片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不仅能够加深其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而且能够激发学习兴趣。

1.2 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思维,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现代教育学理论中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输。这种知识的建构主要依靠的是学生自身,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弥补了学生知识积累不足的问题,能够更加直观地帮助学生接受新的概念、信息或命题,从而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知识理论体系。同时,由于传统语文教学主要依靠的是板书、挂图、口语表述等手段方法,而教学过程中总会出现难以被语言或图像简单具体化的内容,这些教学重难点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而借助多媒体能够有效地整合与课堂教授内容相关联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可以将静态变动态,变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帮助教师带领学生顺利地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3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效培育学生审美情感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困境在于教师或主动或被动地成为课堂的绝对主导者,教师尽心尽力地传授知识,却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反馈,这样的课堂没有活力,学生没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迫使教师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大大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同时,课堂结构的优化能够促进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因为受到自身年龄和人生阅历限制的影响,小学生很难直接将语文教学内容中存在的情感理解透彻,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形成,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更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体验等。

2 多媒体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消极影响

2.1 形式主义性使用严重

大部分的授课教师并没有深刻理解多媒体教学的理论价值,只是机械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为了使用而使用。部分教师不分主次,只要是有课就使用多媒体,这不仅浪费了教师宝贵的备课时间,而且也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价值,过度频繁地使用多媒体也会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降低,甚至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2 忽略基本教学手段的价值

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语文教学的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本身,教师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而忽略了板书、朗读等基本教学手段,板书和朗读等基本教学手段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人物的形象,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起到了强化的作用。

多媒体突破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传统模式,使学生更加高效、快捷地理解和学习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和信息加工的主体,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我们应该将多媒体的使用和语文实践教学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再加以分析、研究,从而构建出一个更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环境。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在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中,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已经不再是教学的唯一目标,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并为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课堂教学是学生收获知识的主战场,那么教师要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

一、重视发展性评价

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他们在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变化,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及时地给予鼓励、表扬等。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怀着兴趣来学习语文。

例如,在教学课文《花钟》时,我就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各种各样美丽的花的图片,并配上轻音乐,学生在观看图片的同时似乎闻到了花香,他们都十分活跃,压抑的心情得到了放松。然后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哪些花,这些花都有什么特点,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讨论,课堂气氛十分热烈。接下来我让学生自主地朗读课文,并标注出自己喜欢的句子。不同的学生标注的句子都有所不同,但是有些学生却说不出哪里好。于是我便引导学生慢慢分析,让学生逐渐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通过我的引导与学生的思考,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二、开发教学资源

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对于课本中很多的内容都难以理解透彻,这就要求教师要开发教学资源,以学生熟悉的内容进行引入,从而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到亲切而熟悉,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共性,那么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故事,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

例如,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我就以神话传说“后羿射日”引入教学。由于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我便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这个动画片,在直观形象的视觉冲击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十足。然后我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求知欲与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拓展教学空间

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局限在课堂中的语文教学是很难促进学生发展的。因此,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其参与到语文的实践活动中,并让学生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相应的教育,进而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

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各种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与意义,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就曾经组织学生举行过“古诗竞赛”的活动,学生自由结成五人小组,竞赛分成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根据上句(下句)填出相应的下句(上句),检验学生课内学习与课外积累的成果;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根据投影仪的图片通过思考与联想,说出与之相关的诗句,比如,出示图片月亮,学生就可以说“举头望明月”“月是故乡明”等;第三个环节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象对古诗的内容进行剖析,这一环节没有标准答案。这样的语文活动的设计有效地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并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四、重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很多教师在教学时经常忽略的一个环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只有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使其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才能有助于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好地扬长避免,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了课文《晏子使楚》后,我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并指出自己仍然有疑问的地方以便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大部分学生都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但是他们对于课文中某些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却弄不明白。我便在课上为学生画出了一个相应的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并让学生在课下也将另外的两次智斗用示意图的形式表示出来。经过这次的指导,学生都明白了课文中句子的内涵,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另外,教师也要进行自我反思,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环节设置以及与学生的互动沟通情况,以便教师可以有效地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学形式,从而为有效教学的实现奠定基础。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是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追求的基本目标。我们要在教学中重视发展性评价,为学生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并重视教学的反思;还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创新,找到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小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关健词】语文教育;素质教育;教学活动;自学能力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小学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学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教育,体现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原则。它主张学生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它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方法,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它以培养能力,提高文化素质、文化修养出发,它不仅注重课堂教学,而且重视课外语文活动。这样内外结合,“双轨”运行,全方位多侧面地学习语文,教师不是让学生在做大量的应试篇章或练习册,而是积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多写课外笔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要明确语文素质的要求和任务

在明确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基本内容,以及要求和任务的同时,我在语文教学中就要做到“三个坚持”。

1.坚持多元化教学目标和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方法。什么样的教学过程才能保证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整体性地完成呢?教学过程的优化,核心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必须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主动地探究、获得知识的过程,在探究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同时形成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2.坚持开放性的语文教学。语文是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发展,在社会生活中被学习、运用,又为社会生活服务。语文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构成人的文化环境的最重要的因素。

3.以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为基础。一是识记训练。小学生要认识掌握大量的词汇,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掌握记忆的识记、保持、再认、回忆四个认识的基本过程,要多运用形象记忆。二是语感训练。语感是指对读者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它具有直觉和想象性感觉的功能。语文课培养语感是促进学生语言文字内化的教学。三是读写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往往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读是学习别人积累的知识,写是自能操作,教师教学时必须注意将两者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训练和培养。

二、要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

素质教育的一个根本特征是在教学的同时重视完善人格,这不仅是对“应试教育”的历史超越,而且也是教育实践对于时展要求所做出的积极反应。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活动的主体。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情感体验出发去研究教师的“教”,尊重学生好奇、好发现的心理,每当教学新知识时,只要学生通过“思一思,议一议”能够学会的,教师就不要剥夺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的权利和愿望,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思考、讨论、争辩”的情境。如学完《将相和》一文我问:“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绝大多数学生表示喜欢蔺相如机智勇敢。我进一步启发还喜欢谁?又有几位同学说喜欢廉颇。我非常满意,表示赞成这两种意见,正准备结束课时,突然又有一位学生举手了,他说:“我喜欢赵王。”我惊讶地问为什么。他振振有词地说:“我就喜欢赵王敢于大胆任用人才这一点。”说得多好,赵王本身也是统治者,但学生不涉及他个人为人和执政情况,只就他用人这一点来评论。观点鲜明,论述清楚,敢抒己见,有理有据。我马上给予肯定:“同学们都喜欢蔺相如、廉颇,你能以另外角度看到赵王的优点,这是很可贵的品质。”学生听到老师这样的肯定,成功的喜悦从心中油然而生,积极地调动了发言学生及全班同学思维的积极性,从而使被动的学习变成活泼主动的发展,真正达到了“素质教育是一种在探求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的目的。

三、强化德育渗透,陶冶理解情操

在教学中我坚持利用丰富多彩的思想内容,向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如教材中《》、《颐和园》等通过讴歌革命传统表现革命前辈的奉献精神,赞颂祖国河山壮美,文化灿烂,介绍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等,加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小珊瑚》、《劳动最有滋味》、《科利亚的木匣》等通过表现主人公诚实善良、热爱劳动、遇事动脑、全面看问题等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是我在多年教学中一贯做法,我要一直坚持下去。

四、面向全体,因村施教,重视个性的技能发展

素质教育作为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我们抓住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因材施教,以不同层次知识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因此,语文教学过程的设计、教法的安排,要适应于受教育者的不同层次、不同情况,让有能力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知识,从而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活动教学 实践研究

1.问题的提出。活动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育观和教育形式,它的出现,对改革传统教学,克服现行教学中的种种流弊,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无疑都将起到推动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即要让学生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做”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语文的规律。

但是,对什么是“活动教学”,怎样进行“活动教学”,还存在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的误区,如果不加以澄清和矫正,势必阻碍活动教学的健康开展,降低活动教学应有的作用。所以,本文重点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活动教学”。

2.小学语文中活动教学的误区。

2.1 对“语文活动教学”概念认识的偏差。语文活动教学,是“活动教学”思想在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它意在打破教师和学生保持的相对的“授权”关系状态,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自主参与各种外显的、具有操作性的语文学习活动,使课堂信息不断扩展延伸,同时调动学生动脑、动眼、动手、动耳、动口,以外显的活动促内隐的认知、情感、能力协调发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语文活动教学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语文课外活动,也有别于语文活动课程。语文活动课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形成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一门课程。

2.2 小学语文活动教学中活动安排失调。目前语文活动教学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被动活动,即学生在被告诉、被教导、被演示的情况下被迫参与活动;二是片面活动,没有把内在的观念性活动和外在的物质性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很好地结合起来。只重视学生接受间接经验过程中的内在观念活动,忽视甚至排斥学生的获取直接经验和感性体验为目的的物质操作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或者是过分强调外显活动,而忽视内在的观念活动,使二者未能达成统一。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对教学活动的主体参与,教师缺乏对学生主体活动整体性的正确认识。

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活动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小学语文活动教学的操作程式应该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3.1 阐述与呈现材料。语文活动是以某个“点”来进行训练的,教师必须清晰地将语言材料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材料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章,也可以是整篇文章;可以是课本上的,也可以是课本外的。总之,是一种有具体语境的语言现象。呈现时,可以让学生看课文或某一片断,也可以用小黑板、投影、录音、计算机等多种手段来呈现。实践中我们体会到:由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段小学生身心发展尚处于幼稚阶段,背景知识缺乏,不适宜让他们在活动中“发现”过深过难的知识。因而,在呈现材料时,应体现“小、易、趣”的原则,目的在于初步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良好学习习惯,而非一开始就要求学生有什么重大发现和创造。

3.2 学生阅读领会。阅读是获取和巩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解和运用的基础。在材料呈现之后,指导学生阅读,应该成为语文活动教学最基本的活动。面对阅读教材,学生读法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通读以整体感知,可以精读以深入理解,可以熟读以领悟情感和规律,也可以诵读而重在记背。不管怎样,教师的职责只是“引导”而非“带领”。教师在此阶段的主要职责是:

3.2.1 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在情境创设的方法上,可以用音乐激情,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以哀婉的旋律唤起学生的悲痛之情;可以是画面展示,如《南京长江大桥》,在画面展示中,具体形象地突现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气势,使学生感悟中国人民的智慧与伟大;可以是语言描绘,如《趵突泉》,教师以满腔热情、绘声绘色的语言,向学生描绘幽静的绿柳、晶莹的泉水,以及小泉眼那一串串似珍珠随水摇曳的小气泡,让学生随着教师的描绘,进入特定的情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是环境布置、小品演示、课本剧等方法。

3.2.2 保证学生自读的时间。自读就是自由地阅读,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速度去读。读出情感,读出语言规律。精彩的句段,美妙的篇章,甚至能读得背下来。这当然需要足够的时间。因此,保证学生自读的时间,是阅读活动的先决条件,否则“把时间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就成了空话。

3.3.3 质疑问题。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如何培养学生会疑,这是教师工作的重点。比如《松鼠的尾巴》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这时候,松鼠从一棵大树上往下一跳,轻轻落在一棵小树上。”读了这一句,有两个学生提出:①松鼠是怎样落在小树上的?②松鼠为什么是轻轻地而不是重重地落在小树上的?针对这两个问题,教师就可以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进行比较,分出优劣:问题①句中已经直接给出了答案,提得过于简单。问题②就提得较有价值,因为解答了这个问题,也就对松鼠尾巴的作用有了基本的认识。

3.4 讨论评议。讨论评议是语文活动教学中的又一环节,它是针对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激发、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讨论甚至争论,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过程。积极自由的讨论,为学生充分思考、发表己见提供了机会,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也使学生在议议说说的不同意见的交流中,逐步培养起自学能力和自我检测、自我评判的能力。

篇5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实践活动 教学质量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情感丰富的特点,教师可以运用语文课外活动拓展教学空间,将课堂教学中无法完成的活动放到语文课外活动中来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教学成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1 结合教学进度安排,开展竞赛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的组织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服务课堂教学。活动组织的出发点应该与语文教学相配套,为课堂教学发挥补充与完善的作用,深化课堂教学成效。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与教学进度同步,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活动,如写字竞赛、朗读竞赛、作文竞赛等,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提升。如针对学生识字学习基础不牢固、错别字偏多的现象,我在每一单元教学活动结束之后,都组织1~2次的默字竞赛,要求学生将本单元的生字正确书写出来,采取这种竞赛的形式,克服以往单纯强化记忆的枯燥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为学生营造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在学生的眼里,这些生僻字不再是那么难写,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激发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竞赛促进教学的成效。针对小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唱读”、感情不丰富的现象,我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朗读技巧的基础上,定期举办朗读竞赛活动,对学生开展分组竞赛,将朗读基础与水平基本上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编成一个学习竞赛小组,开展竞赛活动。在竞赛激励机制的引导下,学生相互之间卯足了劲练习朗读技巧,通过一段时期的强化巩固,整体朗读水平明显提升。为了克服学生对作文学习的畏难情绪,我通过开展口头作文竞赛、作文片段现场命题竞赛等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为深入开展作文教学营造积极的学习情感。

2 结合内容理解需求,开展主题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仅靠课堂教学40分钟的时间和课堂空间,在一些教学内容的教学与组织环节,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空间来实施整个教育教学理念、方法,难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外组织相应的主题活动,创设浓厚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内容后,为了深化教学成效,加强学生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我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同学”主题活动,要求学生仔细回忆、认真思考与父母、朋友、同学在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寻找感恩的闪光点,在班级主题活动中进行交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在与生活紧密结合的生活感知中提升思想教育成效。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活动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使学生受到了一次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

3 结合作文教学活动,开展实践活动

小学生大多在三年级接触作文教学活动,对作文写作活动存在着畏难情绪,作文教学成效低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模式陈旧的方面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生活感知体会少,缺乏足够的作文写作素材。有些学生为了完成作文写作,生搬硬套文章内容,虚构生活事实,这样的途径写出来的文章,严重缺乏真情实感。针对这一现象,我利用各种机会来增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广阔的社会,在实践活动之中积累写作素材,增强真情实感。我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如要求学生参加小记者报社与学校记者站联合举办的“感动中国—发生在身边的故事”采访活动,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圈子,寻找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采访活动。有的学生采访的是一些老党员、老,听他们讲那过去的故事,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有的学生采访了社区老同志,听老人讲述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发生的前后变化,让学生增强对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理解,激发自豪之情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敬业奉献楷模,从他们的身上汲取了优秀的品质。通过这样的丰富活动,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充满真情实感。

4 结合学生学习爱好,开展兴趣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具有强烈的兴趣,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教师要统筹均衡推进教学活动,不一定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求,此时就需要教师通过开展课外兴趣活动等方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如针对学生对朗读兴趣浓厚的特点,我在教学之余开展了朗读训练小组活动,将班级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集中起来,给予针对性指导,并吸纳更多的学生加入其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外活动;教学成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5-168-01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情感丰富的特点,教师可以运用语文课外活动拓展教学空间,将课堂教学中无法完成的活动放到语文课外活动中来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教学成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结合教学进度安排,开展竞赛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的组织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服务课堂教学。活动组织的出发点应该与语文教学相配套,为课堂教学发挥补充与完善的作用,深化课堂教学成效。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与教学进度同步,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活动,如写字竞赛、朗读竞赛、作文竞赛等,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提升。如针对学生识字学习基础不牢固、错别字偏多的现象,我在每一单元教学活动结束之后,都组织1―2次的默字竞赛,要求学生将本单元的生字正确书写出来,采取这种竞赛的形式,克服以往单纯强化记忆的枯燥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为学生营造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在学生的眼里,这些生僻字不再是那么难写,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激发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竞赛促进教学的成效。针对小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唱读”、感情不丰富的现象,我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朗读技巧的基础上,定期举办朗读竞赛活动,对学生开展分组竞赛,将朗读基础与水平基本上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编成一个学习竞赛小组,开展竞赛活动。在竞赛激励机制的引导下,学生相互之间卯足了劲练习朗读技巧,通过一段时期的强化巩固,整体朗读水平明显提升。为了克服学生对作文学习的畏难情绪,我通过开展口头作文竞赛、作文片段现场命题竞赛等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为深入开展作文教学营造积极的学习情感。

二、结合内容理解需求,开展主题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仅靠课堂教学40分钟的时间和课堂空间,在一些教学内容的教学与组织环节,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空间来实施整个教育教学理念、方法,难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外组织相应的主题活动,创设浓厚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内容后,为了深化教学成效,加强学生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我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同学”主题活动,要求学生仔细回忆、认真思考与父母、朋友、同学在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寻找感恩的闪光点,在班级主题活动中进行交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在与生活紧密结合的生活感知中提升思想教育成效。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内容后,为了强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我要求学生课后自行搜集有关描写祖国各地美丽景色的语段、图片,带到班级进行交流汇报。学生的积极性被有效调动起来,有的学生找到了丰富的图片资料,有的从网上下载了祖国各地的名山大川资料带到课堂教学中进行交流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活动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使学生受到了一次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结合作文教学活动,开展实践活动

小学生大多在三年级接触作文教学活动,对作文写作活动存在着畏难情绪,作文教学成效低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模式陈旧的方面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生活感知体会少,缺乏足够的作文写作素材。有些学生为了完成作文写作,生搬硬套文章内容,虚构生活事实,这样的途径写出来的文章,严重缺乏真情实感。针对这一现象,我利用各种机会来增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广阔的社会,在实践活动之中积累写作素材,增强真情实感。通过这样的丰富活动,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充满真情实感。我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团队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多了解社会,多增加生活积累,为作文教学积淀深厚底蕴。

四、结合学生学习爱好,开展兴趣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具有强烈的兴趣,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教师要统筹均衡推进教学活动,不一定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求,此时就需要教师通过开展课外兴趣活动等方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如针对学生对朗读兴趣浓厚的特点,我在教学之余开展了朗读训练小组活动,将班级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集中起来,给予针对性指导,并吸纳更多的学生加入其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再比如,针对学生的文学爱好,我开展了文学社活动,利用文学社这一课外组织,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爱好,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我近年来以小草文学社为单位,先后吸纳100多名学生参加,许多学生通过文学社这一载体实现了提高作文技巧、激发作文兴趣的目标,三年来先后有26名学生在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和文学刊物组织的竞赛中获奖,10多篇学生作品在刊物与报纸刊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一定要树立全面的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课外活动在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优化活动载体,紧密配合课堂教学,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 贾国清.试论小学语文课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1.25.

篇7

关键词:课外活动;小学语文;策略

语文教学的宗旨就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了解及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知识,帮助学生塑造身心健康和内在涵养。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学习,一个是生词、一个是语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因为小学生特殊的年龄关系,存在着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等性格特点,所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水准。课外活动内容的开展,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对学生的学习生涯将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目前的现状问题,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应用课外活动教学手段进行具体探究,提出课外活动的对策建议及重要意义。

一、开展主题活动

课外活动需要开展一项主题活动内容,对提高课外活动效果更加有用。教师需要在开展课外活动之前结合大纲要求,设置相关的主题活动,使得学生可以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另外,通过课外活动,也使得学生增加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例如,每年到母亲节、父亲节,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感恩活动,感恩母亲、父亲,邀请学生的家长也参与教学活动当中,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与母亲、父亲之间的交流,使得学生和家长之间和谐相处。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内在修养,同时也会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开展竞赛活动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不断的推行,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逐渐被摒弃。但是,并不是说完全删除掉,因为考试还是可以检验一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有些学生可能会对考试没有免疫力,严重的话就会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反感。通过教师开展很多的竞赛活动,不断促使学生认清自身的地位。然后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逐渐开展良性的、友好的竞赛活动。由于小学生年龄的限制,与其他人员之间很容易产生矛盾,需要教师给予及时的处理与解决。所以,教师开展竞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增加课外写实

小学生普遍都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从而影响小学生的学习质量。为了迎合小学生特殊的性格特点,教师需要更多地探究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学生自主探索语文教学内容,积极参与其中。在课外活动的教学内容中,可以引入课外写生内容,带学生走入大自然当中,感受环境给我们带来的美好。通过课外写生,不但锻炼了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内在素养。

四、加强课外阅读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可以从很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尤其是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及求知欲,通过定期对课外阅读量的掌握,使得学生习惯了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当学生加强了对课外阅读的能力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保障课外阅读的效果,使得教学内容与阅读内容相符合。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外活动的开展,可以避免小学语文教学与小学生的性格产生冲突的可能性。但是,开展课外活动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需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任务的顺利完成,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

寻找小学语文教学最佳的教学手段。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重要性 策略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教授学生汉语言文化知识,而且要让学生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认识汉字是语文教学的首要环节,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系统、完善的教学策略,向学生展示识字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踊跃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自觉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以提高语文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小学生天真烂漫,好奇心强,容易受到新鲜事物的吸引,无法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集中。尤其对于刚步入小学的孩子来说,在学校和教师的严格管束之下,他们难免会不知所措,思想极易发散,无法专心投入学习中。再加上以往教师在识字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模式比较固定,只是强制性的要求学生记忆汉字的读音和写法,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语文识字教学质量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实际上,识字教学可以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只有学会汉字学生才能独立阅读文章,并逐步发掘学习的乐趣,进而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否则学生的自主学习只能沦为一纸空谈。同时,教师在教导学生识字时还应讲解我国的民族文化,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衍生和发展史,藉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情操,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识字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培养学生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动力大多来源于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会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同时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大脑思维也会处于活跃状态,能够紧紧跟随教师的思路,在此情况下语文识字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都能得到显著的提高。要想激发学生的识字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其心理特点制定教学方案,比如说学生比较喜欢唱歌和做游戏,以往为了保证课堂纪律教师很少组织此类活动,如今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有计划的开展益智类的教学活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让热爱唱歌的学生在班级内演唱音乐课上新学的歌曲,其他学生在黑板上填词,比一比哪个学生写的最快,最准确;可以将课本中的汉字做成卡片,与学生一起玩抽卡游戏,抽到哪个卡片就要念出卡片上汉字的读音;还可以和学生玩词语接龙的游戏,先由教师抛砖引玉说出一个词语,然后学生根据词语的最后一个字组词,如喜欢―欢乐―乐意―意思―思想―想法,如果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成功组词,或者是组词不当,那么将为大家表演节目。上述这些教学方法在语文识字教学中较为常见,取得的效果也十分显著,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新鲜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学生就会积极踊跃的参与进来,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二)注重汉字积累总结

汉字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总结和积累,仅凭借短暂的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在课下经常练习。教师应教授学生识字的技巧和方法,通过课外阅读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当遇到不懂的汉字时应立即记录下来,主动的咨询教师或者求学网,养成不动就问的习惯,在识字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快速的提高。教师选择的课外读物应符合学生的年龄段,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看一些彩绘本,里面有大量的拼音和插图,学生可以从拼音中学会汉字的读音,从图画中了解汉字的含义,生动有趣的故事还会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知识,而且越看越爱看,不用教师督促就能够自觉的阅读。高年级的学生可以看一些中外名著,里面的生僻字较多,教师可以在阅读课上,先讲解晦涩难懂的字,再让学生阅读,这样学生的阅读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对汉字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在写作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识字内容,安排学生组词、造句或者是写一段话,为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根据教材中经常出现的汉字分类,可以根据同音字、谐音字、同部首字、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进行分类,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

(三)利用生活资源识字

我国的汉字形神兼备,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且富有内涵,因此在教学中要合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识字,让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变成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乐土。例如教师可以制作一些汉字卡片,让学生在卡片上添加比划,使之成为一个全新的汉字。以日字为例,左边加一竖是旧,下面加一横是旦,里面加一竖是田。学生在改写字的时候会觉得这种方法非常新奇有趣,不仅学习了更多的汉字和词语,扩充了汉语词汇量,而且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再比如学习“美、恨、漠、暖、忱、真、贫、假、冷、富、饥、索、饱”这些字时,可以编一些有趣的顺口溜让学生识记:贫对富,冷对暖,爱对恨,美对丑。真诚对虚假,饥寒对温饱,冷漠对热忱,索取对奉献。雪中送炭见真情,助人为乐献爱心。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处处是天堂。这样的识字活动,学生学习起来也会琅琅上口,学生的兴趣也能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了汉字教学的目标。

三、结语

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识字教学作为语文学科的基础,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语文教师应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向学生展现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潜能,从而转变学生消极学习的态度,使其主动的、快乐的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尝试活动;自学;高效语文课堂

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深入实施,尝试教学活动的组织已经成为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是,在长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学一直采取的是灌输式教学模式,被动的学习状态已然让学生越来越看不到语文学习的兴趣。所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也为了最大化地展示语文课程的价值,更为了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们要有效地将尝试活动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以确保学生在自主交流、主动求知的语文课堂中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因此,本文就以尝试教学法在教学《“真美”与“真糟”》这节课的应用为例对如何有效地组织尝试活动进行论述,以确保高效语文课堂顺利实现。

一、出示尝试题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尝试题的出示就是要让学生思考一些相关的问题,一来是要与学生产生共鸣,引导学生了解文本的整体含义;二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自主地走进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所以,在《“真美”与“真糟”》这节课的教学时,我向学生出示了下面的几道尝试题,如:

(1)你认为父母应该对自己什么态度?

(2)当你认真完成某件事之后,你希望得到父母怎样的评价?

(3)阅读文本,思考:父母为什么会对同一首诗做出截然不同的评价?父母的用心体现在哪里?

(4)说一说文本中所要传递的思想感情?

……

组织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出发对上述的问题尝试地进行思考,并对文本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进行思考。之后,组织学生进入到自主学习环节,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是决定尝试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所以,在《“真美”与“真糟”》这篇文章的自主学习环节,我首先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之后,在学生反复阅读后,对尝试题中的(3)(4)进行回答和交流,以确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大化实现。

二、自学课本

明确学习目标,即,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不同评价的理解。并对文本中母亲表演自己的话以及父亲打击自己的话勾画出来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以确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大化实现。

三、尝试练习

在这一阶段除了是要对前一阶段出示的尝试题进行解答之外,还要对下面的几道练习题进行思考和解答,比如:

(1)父母对我的小诗评价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2)父母对我评价的截然不同的态度对我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面对爸爸的批评,“我”有怎样的表现?

(4)假如:父母在看到我的小诗后都给予了我肯定和大肆的表扬,我可能会出现怎样的结局?

……

组织学生在自主阅读和自主学习文本的基本内容后对上述的这些问题再一次进行独立思考,并在解决过程中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进入讨论环节

引导学生对尝试练习环节中的(4)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思考如果父母的评价是一致的会产生怎样的结果,比如:父母都进行表扬或者是父母都进行否定等等,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才能在比较或者说是在评价后果的分析中真正地理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方式带来的意义,进而为高效语文课堂的实现做好保障工作。

五、教师讲解

在学生结束了上述几个环节之后,我针对本节课中的重点内容,尤其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背后所包含的家长的“用心”进行交流和点拨,以帮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文本中所包含的中心思想,进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尝试活动的组织不仅能够保护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能力,而且,自主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对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开展尝试活动,以帮助学生获得综合而全面的发展。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读”教学;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一、概念界定

“素读”就是指朴素地通过文字符号领会全文的内在蕴意,主张教师不多用其他资料,不滥用多媒体技术,只用最传统的对话方式,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对文本做出朴素的解读。“素读”教学倡导找出散布在作品中的关键词,探索这些词语在作者语言体系中的特殊含义。从语言最小单位―词,到语句,到段落,到作品节奏,逐一加以推敲,最后再把它们组合到一起,最终重新结构整个作品。 简言之,所谓“素读”,是指不追求所读内容的含义,只是纯粹的诵读,将所读内容作为永久、终生的记忆,是一个人对于人文素养的原始积累。

“素读”所倡导的基本目标是力求学生专心致志地阅读,教师在适当的时机加以诱导,让学生与文本发生最直接的对话,培养学生的阅读语感和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换言之,“素读”就是强调本色阅读,强调最原始也是最语文的阅读。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关于小学语文“素读”教学活动设计的内涵解读研究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学策略的选择有利于学生课内和课外的发展。“素读”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策略,由传统的专制、封闭式的课堂走向开放、合作性的课堂的一种尝试。

小学语文“素读”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以最大效度地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西华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师胡婕认为小学语文“素读”教学活动设计做到以下三点。首先,重视教师自身阅读能力的提高。“素读”教学重视阅读主体与文本的对话,因此教师每次备课都必须做到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吃透课文,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第二,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目的。为此,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要提倡学生个性化阅读,引导学生熟读精思、虚心涵泳。第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二)关于小学语文“素读”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策略研究

“素读”追求的是一种本色阅读,力求用本色的阅读设计,养成真实的阅读能力,已达到作者拈花而读者微笑的境界。

为了达到文本“素读”的有效性,华中师范大学教师谢晓艳 老师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中提出了文本“素读”的四点有效策略:第一,依照场景素读,入境入情;第二,还原时代背景,“素读”文本;第三,学相声捧眼,“素读”文本;第四,多元素读,入境悟情。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语文教师陈琴认为“素读”的内容必须是经典作品。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素读”经典课程必须在学校完成,由教师来引导监督,在常规的语文课堂中为经典“素读”留足空间。

(三)关于小学语文“素读”教学活动设计的课程实施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语文教师陈琴老师在《素读经典及课程开展初探》中提出了“素读”的课程实施过程。在她看来,“素读”课程的实施必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素读”的内容必须是经典作品;第二,“素读”经典的时间应该安排在课内;第三,“素读”如何做到“素”而不闷,让文本“素读”充满趣味性。

江苏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贾淑涵老师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素读”的课程实施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对于文本“素读”的重视与理解程度将是学生课程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

江苏通州市纱场小学陆云峰老师在《素读:阅读教学的根性觉醒―对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审视与本质探寻》一文中指出语文阅读教学应有相对稳定的价值取向和民族个性,而“素读”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读书法,实施的是一种不刻意追求理解的纯粹的“私塾式”的阅读方法。这种方法以它独有的特性有助于我们窥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性特质。因此,在课程实施中具有十分有效的作用。

三、研究成果的统计与分析

(一)文献数量

据初步统计,2007―2013年期间,发表在期刊报纸上的以“素读”为关键词的文章共32篇,学位论文共18篇,共计50篇。历经7年的文献积淀,相关研究成果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明显的研究成果分水岭是以2011年为界。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得知,形成这样的原因是:随着对于目前小学语文“素读”教学的现状和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于该课题已经有了较深的理解与认识。并且与此同时,该教学方法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

(二) 内容分布

2007―2013年间,学者对于小学语文“素读”教学的活动设计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课程实施、有效策略和内涵解读等方面。下面专门就以上三个方面的主要观点做详细综述。具体篇数和相关比率参见下表:

四、教学反思与研究趋势

通过对7年来小学语文“素读”教学的活动设计的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随着“素读”教学的不断实施,我国的研究者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现实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但是仍然在诸多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研究内容局限。现在相关的小学语文“素读”教学的活动设计研究多以内涵解读、课程实施和有效策略为研究对象。从这些方面看来,相关的研究颇多。但是,从现代的角度来看,新课程标准频频颁发,因此应该自足当下,对比其他阅读教学方法,做一些系统的对比研究,从而取前之精华,去前之糟粕,不断指导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素读”教学的活动设计研究并提高其教学水平。

(二)研究深度不够。关于小学语文“素读”教学的活动设计研究近年来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总体来说,研究在数量增加的同时,在质量方面,表现为调查研究的内容更为具体、细化。 但目前对于小学语文“素读”教学的活动设计研究大多集中在对于“素读”本身的解读和浅显的课程开展策略,缺乏更加深入的挖掘。

(三)研究角度单一。小学语文“素读”教学的活动设计研究如何作为一门艺术学来提高教学效果,展现教师个人魅力也将是小学语文“素读”教学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小学语文“素读”教学现在正在经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通过本次文献综述的研究,发现不足,以便为一线教师和学者提出一些建议,促进“素读”教学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婕.浅谈小学语文阅读“素读”教学[J].语文学刊,2012,(3)

[2][5]陈 琴.“素读”经典及课程开展初探[J],2009(5)

[3]谢晓艳.文本“素读”是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N].阅读 指津,2013(4)

[4]陈 琴.“素读”经典.天津教育报[N],2008,(1)

篇11

一、结合教学进度安排,开展竞赛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的组织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服务课堂教学。活动组织的出发点应该与语文教学相配套,为课堂教学发挥补充与完善的作用,深化课堂教学成效。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与教学进度同步,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活动,如写字竞赛、朗读竞赛、作文竞赛等,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提升。如针对学生识字学习基础不牢固、错别字偏多的现象,我在每一单元教学活动结束之后,都组织1―2次的默字竞赛,要求学生将本单元的生字正确书写出来,采取这种竞赛的形式,克服以往单纯强化记忆的枯燥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为学生营造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在学生的眼里,这些生僻字不再是那么难写,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激发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竞赛促进教学的成效。针对小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唱读”、感情不丰富的现象,我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朗读技巧的基础上,定期举办朗读竞赛活动,对学生开展分组竞赛,将朗读基础与水平基本上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编成一个学习竞赛小组,开展竞赛活动。在竞赛激励机制的引导下,学生相互之间卯足了劲练习朗读技巧,通过一段时期的强化巩固,整体朗读水平明显提升。为了克服学生对作文学习的畏难情绪,我通过开展口头作文竞赛、作文片段现场命题竞赛等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为深入开展作文教学营造积极的学习情感。

二、结合内容理解需求,开展主题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仅靠课堂教学40分钟的时间和课堂空间,在一些教学内容的教学与组织环节,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空间来实施整个教育教学理念、方法,难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外组织相应的主题活动,创设浓厚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内容后,为了深化教学成效,加强学生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我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同学”主题活动,要求学生仔细回忆、认真思考与父母、朋友、同学在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寻找感恩的闪光点,在班级主题活动中进行交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在与生活紧密结合的生活感知中提升思想教育成效。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内容后,为了强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我要求学生课后自行搜集有关描写祖国各地美丽景色的语段、图片,带到班级进行交流汇报。学生的积极性被有效调动起来,有的学生找到了丰富的图片资料,有的从网上下载了祖国各地的名山大川资料带到课堂教学中进行交流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活动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使学生受到了一次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结合作文教学活动,开展实践活动

小学生大多在三年级接触作文教学活动,对作文写作活动存在着畏难情绪,作文教学成效低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模式陈旧的方面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生活感知体会少,缺乏足够的作文写作素材。有些学生为了完成作文写作,生搬硬套文章内容,虚构生活事实,这样的途径写出来的文章,严重缺乏真情实感。针对这一现象,我利用各种机会来增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广阔的社会,在实践活动之中积累写作素材,增强真情实感。我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如要求学生参加小记者报社与学校记者站联合举办的“感动中国―发生在身边的故事”采访活动,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圈子,寻找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采访活动。有的学生采访的是一些老党员、老,听他们讲那过去的故事,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有的学生采访了社区老同志,听老人讲述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发生的前后变化,让学生增强对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理解,激发自豪之情;有的学生采访了清洁工、白衣天使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敬业奉献楷模,从他们的身上汲取了优秀的品质。通过这样的丰富活动,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充满真情实感。我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团队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多了解社会,多增加生活积累,为作文教学积淀深厚底蕴。

四、结合学生学习爱好,开展兴趣活动

篇12

一、结合实际教学进程,灵活开展竞赛活动

课外活动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式。首先,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进程灵活开展一些知识竞赛类活动,这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良好巩固将会起到很好的促进效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正是帮助学生构建语言基础的时期,然而,从很多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却看到,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却并不牢固。很多生字记忆不牢,组词或者造句中经常出现错别字,这些问题都非常常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非常重要,想要充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的选择十分关键。教师要善于让这些枯燥的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这样学生参与的热情就会更加浓厚,在好的氛围依托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会更为牢固。这便是适当的开展课外活动所能发挥的积极效果,这样才能够促进语文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如针对学生识字学习基础不牢固、错别字偏多的现象,我在每一单元教学活动结束之后,会组织1~2次的默字竞赛,要求学生将本单元的生字正确书写出来,采取这种竞赛的形式,克服以往单纯强化记忆的枯燥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为学生营造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在学生的眼里,这些生僻字不再是那么难写,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激发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竞赛促进教学的成效。教学活动的功效有很多,合适的活动形式与内容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这对于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也能够发挥很好的辅助功效。

二、结合相应教学内容,设置教学主题活动

教师还可以结合相应的教学文本来设置教学主题活动,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活动方式。课本中选取的很多文章都值得学生们细心体会,其中包含着很多有价值的内容。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这些深层次的要素,可以设置一些相应的主题活动来深化学生对于文本内涵的理解与吸收,这对于原来的文本教学将会是一种很好的促进。在以这种形式展开课外活动时,活动的内容与形式都要有合理的设计,并且尽可能地让更多学生有参与的机会。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活动教学的功效,并且从各方面锻炼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知识的理解与体会能力。

例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内容后,为了深化教学成效,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我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同学”的主题活动,要求学生仔细回忆、认真思考与父母、朋友、同学在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寻找感恩的闪光点。随后我组织大家在班级主题活动中进行交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这样便能够在与生活紧密结合的课外活动中有效实践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这才是课外教学活动功效的体现。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与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是一个绝对的教学重点,这在实际教学中也是一个难点问题。小学生不仅语言积累十分有限,对生活的理解与感知也非常局限。这就是学生在写文章时不知道从何写起,写出的文章言之无物的一个主要原因。对于这种现状,教师要想办法进行改善。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生活体验类的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且加强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人和事的相应感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和生活直面将会带给学生们很多意外的收获,甚至会带给学生情感与认知上的强烈冲击。这才是课外教学活动应当收获的效果,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为作文教学提供良好推动。

例如,我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如要求学生参加小记者报社与学校记者站联合举办的“感动中国――发生在身边的故事”采访活动,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圈子,寻找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采访。有的学生采访的是一些老党员、老,听他们讲那些过去的故事,过程中学生很好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有的学生采访了社区老同志,听老人讲述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发生的变化,让学生增强对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理解,并且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活动,这不仅是对于学生自身人生经历的一种拓宽,这也会深化学生对于社会生活的理解与认知,这些都会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带来很好的推动作用。

篇13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实践活动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应试的教育模式逐渐的转变为学生的素质教育,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才能,把教学材料与课外活动联系在一起,课外活动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深化教育的成效。教育更是为学生着想,以学生为本,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以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拓展学生的课外活动,加强课外阅读

在课改的语文教学中,老师更重视学生的阅读量。老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提供有利的阅读条件,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的语文老师,不能只是仅仅的把教材的知识教给学生,把学生的视野固定在教材上,这会禁锢学生的思想,使学生的思想退化,对学生将来的学习交流,沟通有阻碍的作用。所以,小学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注意不能在课堂上一味的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应该多进行知识的延伸,拓展课外的知识,老师还要给学生留足够的阅读空间,让学生体验到阅读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结合教材,开设课外竞赛活动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活动就是为课堂效率服务的。学校应该开设一些与教学相关的教学活动,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学生不一定能够完全的吸收,必须通过课外活动才能让学生有效的吸收。所以说,小学的课外活动是为课堂效率服务的,是课堂知识的完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学校鼓励老师组织多样式的教学活动竞赛,并有丰厚的奖励。如:书法比赛,演讲比赛,写作竞赛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进来,在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兴趣。开展这些竞赛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都有一颗积极的心态,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三、让学生结合教材,设计教学活动

课堂是学生的殿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虽然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教学活动,但这不一定能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进,学生也许只是体会到了活动中的快乐,并没有掌握知识。所以,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己根据教材设立教活动,让学生自己进行讨论、研究,根据教课本,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些教学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还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进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活动的同时学到知识,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总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一定的成就。课改以后的教育更是为学生着想,以学生为本,更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老师把活动与教学联系在一起,把活动引进了课堂,活跃了课堂的氛围,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老师还求学生做大量的课外阅读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也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之我见[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7)

篇14

关键词:语文活动课 氛围 主体 乐趣

语文活动课,老师要巧妙地把自己置于幕后,把学生推到台前,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深化所学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增强才干。

一、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主体地位、创设宽松的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应始终坚信学习者可以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这就明显告诉我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不应成为一句空话,或是贴在墙上不起眼的标语。

首先,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转变学生是“收录机”、“容器”、“观众”或是配合教师演“教案剧”的配角的传统观念。“教”完全是为了“学”,“教”要服从“学”,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主角、主人。其次,要克服课堂教学中的“三多”(即教师讲得多、问得多、控制得多)和“三少”(即学生读的少、练得少、自主探究的少)的弊病。最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成为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艺术家,也应该成为传递治学方法,让学生成为真正主人的艺术家。因此,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自己的“启”达到学生的“发”,让学生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思考、理解、掌握新知。在教学活动中,实施教学民主,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实施自主学习的前提。为了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首先应解放学生的思想,改变发言先举手,上课手背后等许多制约学生发展的传统习惯。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站起来发言,自愿到讲台前演示;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和合作伙伴,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样做的结果,真正给予了学生自由,放松了学生身心,还给学生无拘无束的学习空间。便于学生激发灵感,发展个性。

例如,教学清代诗人袁枚《所见》一课时,我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有的同学擅长朗诵,就让其朗诵。有的同学愿意说,就让其把故事描绘的景象说出来。有的同学擅长画画,就让其把故事描绘的景象画下来,给诗配画。在一节课中,学生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且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率比平时大大提高。充分证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真理。

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控者,要善于创设一种宽松的氛围,解除学生的紧张的心理。在上活动课时,我总是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打成一片。在分组时,让每个小组都留一个空位,这是老师的座位。学生开始讨论,老师可以随意地坐下,用一两句幽默的话冰释学生心中对老师筑起的堤防,让他们觉得老师离自己很近,仿佛一位大朋友,这样活动起来就能无所顾忌,畅所欲言了。在学生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老师要观察每个小组的动态,适时把握学生间互相传递的信息调控整个教学过程。

二、活动内容要广泛

语文活动课的内容要丰富多彩。例如:我发现近来大街上虾很多,有小白虾、对虾、竹节虾、龙虾等,我就各选了两三个分别养在杯子里,带到教室里给学生上了堂生动有趣的观察活动课——《争做虾专家》。首先引导学生启动各种感官,对几种不同的虾进行全面、仔细、深入的观察、研究,找出它们的外形、颜色各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学生把手伸进杯子去触摸虾背论文格式的粗糙程度,感觉抓虾时虾的反弹程度有什么不同,甚至鼓励胆子大点的、勇敢点的学生故意让虾的钳子钳自己的手指(虾的钳子小,不会伤到手)感受一下谁的钳子大等等。通过亲身实践,学生头脑中的形象就会更生动、具体,思路也豁然开朗。而且,这种愉快的情绪体验可激发学生急于用语言表达的欲望,会争先恐后地运用课外接触到的词语来描述各种虾的形、色、力等。这既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又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活动形式要多样

由于儿童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教师应采取多种新颖的活动形式,让儿童的学习器官全方位开放:开放其脑让其自由思考,开放其口让其自由发表,开放其手让其自由操作,这样,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保持他们的兴趣,发展他们的个性。我常常采用以下活动方式:1.竞赛。歇后语对抗赛、成语接龙赛、编故事比赛、朗读比赛、猜谜语比赛、演讲比赛、读诗绘画比赛等形式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当这种方式与儿童的集体荣誉感融为一体时,就很快由个体的外部动力转化为个体的内部动力,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求知欲。2.尝试。这其实是一项很好的创新活动。我在学生进行了有铺垫作用的训练之后,寻找出一般的规律,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在顺应了学生喜欢表现自我的心理发展特点上提高创造的能力。3.表演。学生天性好动,喜爱表演。我有时将约定俗成的成语让学生演出生动的情节,有时将课文内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表演等。4.游戏。我常把活动课的内容融入游戏之中,或者在活动课中穿插各种各样的游戏,诱发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置身于活动中,在玩中学。

四、活动时间要充分

由于学习是学生内心的感受过程,学生每解决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完成一个活动过程都要经过一个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才能完成。只有时间充裕,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才会深入,才能抓住要领,才能出色完成活动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每次活动课,我向学生开放时间,不以40分钟为限,我竭力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一片自己的思维空间,静静思考,体验每一个活动细节,推敲每一个活动步骤。这样,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感受到活动的乐趣,从而获取知识。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