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0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作者简介:黄镇德(1955―),男,云南富宁人,大学普通班,讲师,研究方向:生物化学教学。
摘 要: 循问教学模式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在医学上的应用首先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加拿大,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PBL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主动,带着问题学习,本人通过所教医学检验专业班级的实践教学案例,总结PBL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PBL;医学检验专业;生物化学教学
一、PBL教学模式简介
循问教学模式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在20世纪70年代首先出现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医学院,随后,英国、荷兰、澳大利亚、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也陆续引入这种教学模式。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一些医学院校开始试行PBL,这已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
循问教学模式是一种带着问题出发,采用一定手段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其教学目标就是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性思维等。生物化学教学中通常将4~6人分为一个活动小组,教师为他们事先设定一个或多个带有比较典型和重要问题及知识点的临床医学案例,学生通过围绕这些医学案例以及一系列与临床紧密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循序渐进的研究,通过不断地组织在一起反复地讨论来解决此问题。为了较好地完成此项任务,学生首先要对自己分配到的任务有清晰的认识,分析要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通过书籍、杂志、网络资源等查找相关知识。从而使学生的作用更加突出,素质更加全面,思维更加活跃。
二、PBL在医学检验专业 生物化学教学中实施的重要性
PBL在医学检验专业中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最大意义在于为生物化学理论与医学检验专业实践之间的脱节找到一种有效而合理的解决方案,它使医学实践和理论研究问题解决的过程融为一体,并为其他一系列学习目标提供了一种融合的办法。
PBL模式克服了传统生物化学教学模式中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理论灌输,而实际理论应用到实践又比较困难的现状。PBL创造性地提供了合作性的学习,坚持学生自主为第一位的教学策略。
另外,学生普遍认为生物化学这门课不好学,教师反映不好教授,历年的教学评估和学生考试成绩都不理想。教师通过PBL模式教学,能够大大改观医学检验专业中生物化学这门课的教学效果。
三、PBL在医学检验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基本过程
1 实施方案准备
为了能够很好地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卫生学校医学检验专业中对生物化学科目组织实施PBL模式教学,笔者计划用一堂课给学生讲解什么是PBL,以及今后的生物化学这门课我们将怎么结合PBL学习,作为教师今后扮演的角色,提供哪些帮助,对学生会有什么要求,并通过一个应用比较成熟的课堂案例加深学生的理解。
随后,将本人负责教授的一个班级总共48人按照实际情况分成8个小组,每组6个人,分组过程先考虑学生自主选择,采用自我组队的方式,并且每个组内部推荐一名组长。这样使学生之间更加信任,自我管理本身也符合PBL的教学理念。
本人根据生物化学这门课的教学任务,一共准备了12个临床医学案例,按照进度,能够实施8个左右,另外4个作为备选,以便及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2 教学过程
下面以其中一个教学案例讲解本人在应用PBL模式的教学过程。所选的案例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本案例的教学目的有以下三点:
①理解引起血脂增高的外因和内因。
②理解动脉粥样硬化与脂蛋白代谢紊乱的相关性。
③掌握糖尿病、高脂血症与动脉硬化的关系。
按照教学目标,从易向难进行分解,给学生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了解引起血脂增高的外因和内因,要求各小组首先调查身边的亲友有没有血脂高的人,然后针对血脂高的人做调查,主要调查其生活习惯(外因),家族遗传史、自身身体状况(内因)。
各小组进行汇总报告,最后得出结论:
血脂增高的外因:①不良饮食习惯引起的高血脂,如:暴饮暴食、嗜酒、偏食、饮食不规律;②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如:避孕药、激素类药物等。
血脂增高的内因:①遗传因素;②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肾移植、胆道阻塞等因素;③精神因素导致,由于长期精神紧张,导致内分泌代谢紊乱。
了解了高血脂的内外因后,进一步了解动脉粥样硬化与脂蛋白代谢紊乱的相关性,这就涉及医学的原理了。考虑到学生接触PBL模式教学时间不长,本人作了一些引导,对原理进行了简单讲解,并且给出了四个方面的探究方向:①低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②脂蛋白脂肪酶与动脉粥样硬化;③过氧化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④脂蛋白(a)与动脉粥样硬化。各组学生在课后通过网络、图书馆书籍等从第一个方面:细胞自身因素,常见的有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以及血液中的单核细胞等;第二方面:代谢物因素,比如作用在平滑肌的增殖因子、游走因子、脂蛋白受体、凝血纤溶因子等;第三方面:物理学因素,如剪切应力(shear stress)等,与AS有关的脂蛋白因素有HDL(高密度脂蛋白) 、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CM(乳糜微粒)、LDL(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 )、LDLR(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PL(脂蛋白脂酶)、LP(a)(血清脂蛋白)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医学原理分析。虽然是理论性的东西,但是也看得出来,学生深入查阅了资料,每组基本都达到了效果。
对于最后一个问题,本人在引导方面就减少了一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性。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学生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可能性:
①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是AS的最主要危险因素。②吸烟。大量吸烟导致内皮细胞损伤和血内一氧化碳(CO)浓度升高,碳氧血红蛋白增多。血中CO的升高刺激内皮细胞释放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促使中膜SMC向内膜迁入、增生,参与AS的发生。③糖尿病和高胰岛素血症是与继发性高脂血症有关的疾病。糖尿病患者血中TG、VLDL水平明显升高,而HDL水平降低,与AS和CHD关系极为密切。④遗传因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脂蛋白脂酶缺乏症等患者AS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遗传因素是AS的危险因素。⑤年龄、性别、体重超重或肥胖、感染等几个方面的原因。本人在听取学生的讨论后,对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时的表现进行记录,并且要适当地点评,表扬其态度和认可其劳动,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与探索。学生的平时成绩也因此而提高。
四、总结
通过在学生中的调查研究发现,PBL提高了他们探究未知的兴趣,增强 了对生物化学这门课的喜爱。实践表明,通过一个学期的尝试性教学,在期 末的检验考试中统计得知: 学生成绩平均分提高1065%,不及格率下降1334%。 同时期末的课堂调查反馈明显好于往年学生对此门课的评价。因此,可以认为PBL在医学检验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成功,应该继续总结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晓丹,韦莉萍,李伟峰 .PBL教学模式改革对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 现实意义[J] .现代医院,2005(11): 4―6.
P键词:医学生物化学;E-learning平台;辅助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211-02
医学生物化学是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目前医学生物化学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多采用灌输式的方法,将基本理论教授给学生;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缺乏和教师的互动,只能被动地接受讲课内容,而不会想到如何主动的去思考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再加上这门学科的相关研究进展更新速度快,相关新理论和新技术也日益更新,仅仅依赖于传统课堂教学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1]。
为了提高生物化学的学习效果,我国的医学生物化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上,仍在不断探索;E-learning网络课程平台辅助教学就是其中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它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将医学生物化学中抽象、复杂的内容呈现出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节奏快、师生互动少、理论与临床脱节等缺憾,E-learning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传统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融入日常教学中[2]。
一、E-learning概述
E-Learning是通过因特网等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活动,是一种全新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3]。
(一)E-learning的学习模式
E-learning是一个学习管理系统,用来管理学生自主学习的完成情况和提高学习的效率,其基本的学习模式是任何人(anyone)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学习任何内容(anything)的个性化的4A学习模式[4]。
(二)E-learning的特点
E-learning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它具有很多自身的特点。
1.灵活自主的学习模式。E-learning教学模式中教与学在时间上是相互独立的、分开的,学习主动权在学生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学习的时间;实现学生自由、自主、自助式的学习。
2.丰富的教学资源。E-learning网络平台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E-learning网络平台的资源往往集一个学系或者单位所有老师的资源和智慧,这比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个班的学生只面对一个老师所获得的资源和知识多得多;同时E-learning网络平台也可以整合和共享其他医学院校的教学资源,共享优秀的网络课程,进一步地丰富和完备教学资源,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5]。
3.较低的教育成本投入。我国的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比率较低,各种硬件设施的广泛性建设消耗了大量资金,但是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作用不显著。E-learning网络平台不需要建设大量的教室等硬件设施,相对投入较少,将网络平台建好后,除了后期的更新和维护外,基本上不需要花费额外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同时E-learning网路平台也可以直接共享其他兄弟院校和国外院校的优秀资源,以较少的投入实现与国内外名校的互动互联。
二、E-learning对医学生物化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E-learning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E-learning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医学生物化学中的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通过图片、动画或者视频等形式表现出来,有效克服了传统医学生物化学教学的抽象和枯燥等弊端,使理论教学变得生动、准确、易于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网络平台的互动栏目,学生可以随时向老师提出自己对于知识点的疑问,解决上课时遗留下来的问题,及时解决自己的疑惑。这样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能够增强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医学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二)E-learning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加深
知识的牢固掌握在于不断地复习和巩固,E-learning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自主选择4A的学习模式,有效提高对遗忘知识点重拾的速度和质量。同时E-learning可以建立探索式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环境,帮助学生系统、连续、反复回顾所学知识点,不断地巩固、加深,最终变成自己的东西。
(三)E-learning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主要是为患者服务,因此需要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际,在E-learning教学中,授课老师可以将理论知识相关的临床疾病资料上传到网络平台上,供大家学习和讨论;同时我们也制做了一些相关的视频来解释理论知识和临床的疾病,比如本学系制作的酶原的激活与急性胰腺炎的视频,就把酶活的概念和临床上急性胰腺炎等病症结合在一起,通过这些资料和视频,学生提升了理论联系实际临床病例的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展望
E-learning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利用课程相关的E-learning平台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也为医学生的终生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和环境,基于E-learning的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有助于学生树立将医学基础知识之间、医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意识,达到培养高素质临床医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涂硕,黄春洪,揭克敏.提高本科医学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3):71-72.
[2]Ruiz,J.G.,M.J.Mintzer,R.M.Leipzig.The impact of e-learning in medical education[J].Academic Medicine,2006,81(3):207-212.
[3]Cross,J.,An informal history of e-Learning[J].On the Horizon,2004,12(3):103-110.
[4]_忠民,陈楚君.E-Learning定义与特征研究[J].外语教学,2005,(03):60-64.
[5]刘倩倩.浅析E-Learning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0,(02):64-65,103.
Preliminary Application of E-learning in Biochemistry Teaching of Medical Schools
ZHANG Wei,LIN Hai-yan,CHEN Yuan-yuan,YUAN Li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1166,China)
关键词:翻转课堂;生物化学;医学;高职高专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227-02
一、传统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医学高职高专院校生物化学的教学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即“教师课上完成知识传授,学生课下通过作业和实践操作等对知识进行内化”。该教学模式由于具有传授知识系统性强、易于集体化教学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然而,随着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和局限性。首先,高职高专学生生物化学学科安排的课时比较少,而生物化学理论性强,知识抽象,学习难度大。其次,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难以促进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都没有得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第三,信息化学习资源利用率不高,课前预习流于形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太少。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知识的传授和知识的内化两个学习过程颠倒安排,学生借助信息技术的帮助,如网络视频、图片和课件等在课后完成知识的传授过程。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与教师的互动等完成对知识的内化。随着教学过程的重新安排,教学过程中的许多环节也相应发生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给学生学习提供支持,答疑解惑。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在大学教学中,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学习时间的自由性以及学校软硬件设施的完善性,都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更广阔的应用平台。
三、医学高职高专生物化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翻转课堂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暴露出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根据医学院校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初步构建了医学高职高专生物化学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一)课前教学设计
谈到翻转课堂,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制作教学视频。但是,在制作教学视频之前,明确教学目标非常重要。只有教学前确定清晰的教学目标,教学才有针对性,才能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另外,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漫无目的,抓不住重点,因此课前的教学设计决定了翻转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
1.学习资源的准备。教师在课前要准备教学资源,可以提供一些参考书籍、电子课件和教案、微视频教程、相关的专题学习网站等类型的素材。教师应制定与教学资源相匹配的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做指导。内容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程序、课前练习及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学生可以参考导学案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为了保证课前学习的有效性,导学案不同于简单的课前预习,不宜仅将传统教材内容(PPT)或课堂45分钟的讲授录像直接搬上网,应重新解构学习内容,将学习内容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模块。针对这些知识模块,融入趣味、挑战的元素,设计一系列能促进认知思辨与课堂讨论的10分钟左右的讲解视频。例如学习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的时候,我们录制了一个通过游戏环节模拟蛋白质高级结构的形成的微课视频;在学习糖的分解代谢的时候,我们制作了一个通过实验测定运动对于血乳酸浓度影响的微课视频。这些视频短小精悍,具有趣味性,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针对性练习。根据导学案,学生在每一个学习模块结束后,都需要对视频或者其他教学资源中的重点内容和疑问进行及时记录。同时,学生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提供的知识段测试题目,确认是否掌握了该视频所涉及的全部知识要点,测试题目时可采用在线给分的方式,达到即时反馈的效果。测试题目给分只有达到一定分值,课程学习才继续,才可以进行下一模块或知识段的学习,就像玩游戏通关一样。
3.交流反馈。对于课前的学习,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将视频、课前练习等合理处理,方便网络交流。学生可以在课外,利用课程网站、QQ群、微信等交流工具,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互动交流,实现在线互动解答和信息及时反馈。同时,教师应对学生课前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反馈信息进行总结,为课堂学习活动做准备。
(二)课堂活动设计
1.确定问题。教师根据学生课前视频学习和课前练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列出具有代表性的题目,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找出答案并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授课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选择题目。例如,教师在讲授糖酵解的时候,课前学生已经自主学习了糖酵解的基本内容,但是视频资料中关于运动对于血乳酸浓度影响的实验学生提出了较多问题:为什么运动后处于休息状态时乳酸的浓度会下降?为什么静息状态下乳酸的浓度不为零?这些问题对于理解糖酵解的生理意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这些问题将作为重点问题供学生讨论,而有关糖酵解过程中具体的化学反应过程不作为教学重点,可以个别指导而不作为重点讨论的内容。
2.PBL教学法。教师根据课前反馈,确定需要讨论的任务专题后,实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学生分工协作,进行小组讨论,通过纸质和智能手机查阅资料,最后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观察、引导,适时加入讨论和总结补充。鉴于生物化学课程内容较多,知识系统性较强,学生讨论完成之后,教师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对于课程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以弥补课堂讨论学习所导致的知识分散、系统性不强的问题。
3.案例教学法。在完成基本知识的梳理总结之后,深层次的学习可以进一步通过案例分析完成。教师选择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供学生分析,以锻炼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影响氧化磷酸化因素的时候,可以提供一氧化碳中毒的案例分析,让学生能够运用呼吸链抑制剂的理论来解释现象并提供治疗措施;另外,还可以提供二硝基苯酚作为减肥药物以及导致中毒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运用结偶联剂的作用原理进行分析。案例分析进一步加强了知识的运用,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能力。
(三)教学效果评价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给予学生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更全面的评价,包括课前自学的评价、课堂参与表现评价以及考试测评,更真实体现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正确评价也是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激励。
四、翻转课堂应用于生物化学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课前教学的有效管理
生物化学理论知识较抽象,学习难度较大,合理有效的导学案的设计及高质量教学视频的制作都必不可少。学生课前的学习活动是自主的,但并非是自由散漫的。对于部分学习自主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说,课前学习通常能够有效执行。但是,对于学习动力较差的学生而言,教师必须对学生课前的学习采取有效管理。例如,检查学生课前学习的针对性练习以及学习问题,并记入总评考核。只有加入一定的强制性,课前学习才不至于流于形式,才能有效保证课堂活动的进行。
(二)信息化平台的充分利用
课程网站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的各类视频资源――教学微视频、授课课件、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案例库、在线作业以及交流平台等。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完成课前作业。教师可以通过留言板等互动交流方式随时随地和学生进行在线交流。除了课程网站,优质的慕课学习资源的建立更能够为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基础,而建立慕课学习资源需要投入大量的技术和资金成本。另外,QQ软件也能够构建翻转课堂的学习环境。QQ平台具有人际关系管理功能,既能个人之间进行交流沟通,还能群聊,实现合作学习。为了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得到有效实施,教师必须充分合理地运用这些信息技术工具,为学生的课前有效学习提供保障。
(三)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
翻转教学中虽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了教学中的主角,但是翻转课堂是否能够有效实施,离不开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教师面临的挑战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大大增强了。在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教学录制视频的质量、学生交流的指导、学习时间的安排、课堂活动的组织,都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制作教学视频时,除了要涵盖教学内容,还要做到精心设计,情感丰富,生动活泼。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人格魅力,扩展思维,深入了解自己所教授的专业,才能更好地在课前与学生进行网络交流,顺利组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讨论问题、深入案例分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结语
翻转课堂给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启迪了我们的思想。在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必将对我国的教学改革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将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摘 要】多媒体网络教学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的一种现代教学方式。生物化学实验是中医类院校学生的基础实验课。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辅助生物化学实验的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和资源的局限性,实现多向互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多媒体网络;生物化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4-0058-02
作者简介:林晓晖,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及科研。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中医药大学2013年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福建中医药大学生物化学实验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编号:XJJGY1304)的成果。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作为医学科研的一项基本技术已成为广大医学科研人员研究和阐明人类疾病的重要研究工具,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同时,随着中医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表明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并揭示了其分子机制。因此生物化学实验是中医类院校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实验课程。但是,在现代医学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其课堂教学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提高教学的质量,实现课堂教学内容与网络资源的整合优化,提高教学效果,是当前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的热点。鉴于此,本文针对多媒体网络教学在中医类院校生物化学实验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工作。
一、传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主要使用的是“授”与“受”的教学模式,即教师主要通过讲授和板书形式进行教学,学生按部就班的学习和操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但这种“授”与“受”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只是单一强调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学”,不但不利于知识的掌握,而且还会使学生觉得课堂枯燥乏味,对实验内容毫无兴趣,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由于课堂的教学课时的有限,教师无法在课堂上演示整个实验操作的全过程,导致学生缺乏对实验全局性的整体把握,因而实验操作规范性较差,随之影响其所做实验的效果。另外,实验教材的信息资源有限,学生完成实验后无法很好地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加以统计和分析,从而无法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改进实验操作。长此以往,学生会渐渐失去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改变这种教学方式是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教师应该有效利用目前网络信息资源并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发挥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建立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从而实现“以人为本,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
二、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内涵与优势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充分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按照教学要求,将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影像、动画等多媒体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加以呈现,通过使用者与计算机的人机交互的方式来完成教学活动。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具有如下优势:
1.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拓展学生有效学习的时间。对于传统的实验教学,主要以实验教材为主,教学资源十分有限。而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包含了三个层次的资源:基础资源,如实验教学中用到的文本、图像、动画库、音视频库等;集成单元,如实验项目库、实验试题库、常见问题库、参考资料库、网址库和共享软件库等;课件,包括多媒体实验课件、电子教案、电子图书等。教师根据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等信息按照上述三个层次并入资源库,为多媒体网络教学提供媒体支持。学生则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上自由索取实验课程的有效资源,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充分预习,在真正动手实验时能够把握全局,操作得当,达到预计的实验效果;同时利用平台资源科学合理的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甚至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案等。而对于受到实验条件限制无法在课堂上进行的实验项目,学生也可以利用平台上的资源库,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学习。这样就克服了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采用交互式教学模式,实现多向互动。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实验教学的模式可以从传统的“授”与“受”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交互式教学模式,即“教师占主导,学生占主体”的教学模式。它采用多媒体、网络和课堂实物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上的资源并查阅相关资料认真完成课前预习,充分了解实验的原理和把握整个实验的流程,并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在实验开始前提出问题或明确技术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教师在实验课堂上顺利高效地推进教学进程,而且有利于学生在实验操作时得心应手,达到预期效果。此外,在课堂实验结束后,学生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对实验结果、数据处理以及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教师或者同学进行进一步交流。因此,多媒体网络教学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从而使实验教学呈现多样性。它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并且有利于学生之间协同学习,培养其团队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媒体网络教学在生物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在基础性实验中的应用。基础性实验项目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帮助学生理解重要理论知识而设置的。在实验内容上,可能要学习一种实验方法或者验证一种实验现象等。在生物化学实验中,如蛋白质浓度的测定、分子筛层析、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等都属于基础性实验内容。以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电泳为例,学生在上课之前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通过反复观看实验操作的视频资源可熟悉电泳操作的整个流程和成功的电泳结果,通过该实验的图片资源与失败的电泳结果进行比较,就可以对可能影响电泳结果的各个环节,特别是电泳试剂材料、点样量、点样手法、样品的放置位置、电泳的电压和时间的控制等细节,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把握。这样,学生在课堂实验的过程中就可以做到“胸有成竹”,避免操作失误,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交流版块,引导学生展示各自电泳图谱,自主查阅资料,分析实验结果是否正常,通过师生和学生之间的讨论,使学生掌握巩固了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同时让医学生了解临床上如何根据电泳图谱的变化,来对一些疾病进行辅助诊断,加深了学生对该实验的临床意义的认识。学生在课外还可以利用实验试题库,对本次实验进行自我考核,最终完成学习目标。
2.在设计性实验中的应用。设计性实验是由教师事先给定实验的目的,由学生根据实验室所具备的条件独立设计一套可行性的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结合中医类院校的教学特点,在生物化学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中设置设计性实验项目库,如 “降糖中药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浓度的影响”、“中药对家兔实验性高脂血症的影响”、“四君子汤对控制饲料小鼠胸腺核酸含量的影响”等实验项目,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知识背景布置一些实验设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学生自己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挑选实验项目来完成。设计性实验通常是以多人组成的实验小组来完成的,教师可以通过交流版块给各个实验小组布置任务,引导学生通过网络电子资源查阅相关实验的背景资料,完成实验技术路线的设计,并且根据实验项目的涉及的实验操作,布置学生观看相关的视频资料。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实时性,学生在正式实施实验项目之前,都可以通过交流版块对设计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教师进行及时沟通,教师也可以了解组员之间互动的情况,最终设计出一整套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这种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的拓展,打破了课堂教学中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一方面,学生通过动手设计实验,能够有效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思路引导,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提高其科研能力。
3.在实验考核中的应用。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教师可以在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考核中,充分关注学生在实验全过程中的表现,将学生在课外查阅资料的情况、互动讨论的表现、课外实验习题的完成情况和团队合作的能力等纳入实验考核体系,而不是仅仅关注学生的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的成绩。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的评价,对学生在实验课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结语
随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更要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水平。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网络教学拓展了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空间,丰富了教学的资源,增添了教学的手段,实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即主动参与、探究、练习与自主评价,是一种很好的辅助课堂教学的方式。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应加大对多媒体网络的建设力度;同时,从事实验教学工作的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掌握新的实验技术和方法,不断更新实验资源库,通过多媒体网络这个载体,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席东.大学多媒体网络教学之现状与反思[J].中国成人教育,2012,(9):142-144.
[2]韩丽红,杨文杰,吴刚.医学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 2014,(14):154-156.
[3]鲍志莹.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应用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5,(2):80-81.
[4]杨明莉,陈义辉.互动式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创新模式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0,(11):154-155.
关键词:生物化学;双语教学;“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090-02
当今,英语成了通用的国际科技、经贸交流语言。随着中国加入WTO,加速走向国际化、现代化的进程,既精通汉语和汉语文化,又通晓外语和外国文化的双语人才,必将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人才素质的内涵要素。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前沿学科,其与双语教学的结合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国际接轨人才的一项重要而有益的举措。然而,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这是一个微观的、看不到的世界,是一个常变常新的动态世界。它的特点是理论性强,内容抽象,代谢途径错综复杂且相互联系,知识更新快,难于记忆与理解。实践早已证明,对具有这样特点的知识内容如果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会使学生既感枯燥乏味又难以理解和记忆,最终必将导致学生的厌学。加之用双语模式,困难可想而知。因此改革目前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的教学模式是必要且紧迫的。
我校近几年开始对该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生物化学的课程特点、双语教学授课对象的英文水平、知识的难易度等因素,从双语教材使用、教学手段的运用、双语教学授课方法以及学生成绩的考核等几方面进一步了深入研究与探索,深刻体会到“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双语教学中所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体现在学生的浓厚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等等方面。本文将对我们在近两年的实践工作中所获得的心得与体会加以阐述,以期对双语教学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与发展提供可能的借鉴。
一、“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应用
许多研究者认为教学过程的核心就是创造一种适合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能够互相影响,学会如何学习,而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就是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在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为了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目标。我们借鉴了许多欧洲及亚洲国家积极倡导的“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该方法与传统教学中强调以教师讲授为主不同,它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这种模式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仿照科学家探究未知领域的途径,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其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和亲自实践,获取多种直接经验,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体。
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课前认真备课,根据教学大纲所确定的重点内容精心设计一个连贯的教学路线。教学中,授课教师先将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构建一个知识框架,将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真正体会知识的内容,理解内容的含义。之后授课教师以探索的语气引导、启发学生,使之感到好奇并继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引伸出新的问题,最终真正形成学生自己的东西。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对教师综合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授课教师除了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熟练驾驭教材的能力、扎实的学科功底、较为广博的系列知识结构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和应变能力。因为在这种教学模式,必将面对学生所提的形形的问题,有些完全是令人惊讶的。教师必须具有以上的能力,在不挫伤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巧妙地引导学生们把讨论控制在教学内容范围内,使学生不偏离学习目标。因此,要成为一名新世纪的合格双语教师,就必须迅速提炼自身素质,勇于探索各种教学模式,真正成为能够熟练运用双语进行教学的新型教师。
另外为创造活跃的课堂互动气氛,教师在具体教学手段中,可将一名学生的问题交给其他学生回答。笔者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最好不要简单地说对与错,而是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笔者曾经在用这种教学模式组织的讨论中,两次对一名学生所提的偏离主题且又非常奇异的问题做了否定的评述。结果在后来的教学中发现,该生在所创造的教学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尽管在事后进行了积极的补救,但效果甚微。期末考核中,该生成绩很差,对其卷面分析后发现,连最基本的知识点也未掌握。这是笔者至今深感懊悔的一件事。
总之,“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通过我们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的确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学生们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很好地激发了学习兴趣,展现出极大的学习潜力,而且他们掌握知识点的时间和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度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这一点我们在期末的试卷分析中获得了肯定的答案,生物化学补考率呈现出稳步下降的趋势。当然,由于受到目前教学观念和教学条件的限制,还存在许多不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及学科特点,大胆地实践和探索,脚踏实地,锲而不舍,不断吸取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通过教学实践,使“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真正在本学科发挥出积极的效应。
二、“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应用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并非是智力因素,而是包括环境和情感等方面的非智力因素。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及生源的扩大化,高校所招的学生必定存在知识结构、智力水平、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另外,笔者所处的高校属中医院校,此类学校尚还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一个班级既包括理科学生也包括文科学生。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文科学生一般英语底子较好但化学知识基础较差,相反,理科学生一般英语底子较弱但化学知识基础较好。在实际的生物化学的双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兼顾这两类学生接受相关知识的能力。
“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正是依据这些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为每一位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其个性发展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选择学习内容,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最大限度地获得发展。这种模式的理论依据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这正是分层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一种课堂教学的策略。教师通过调查和观察,掌握各个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等,将学生按各自特点分组,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互帮互学的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的机会。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首先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我估计,选择自己的层次(A类是学习困难学生,B类是成绩中等学生,C类是优等学生),然后授课教师与该班班主任进行交流,摸底调查,了解每一位学生上学期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通过课堂提问、观察、课后作业、师生交流等进一步地了解确定学生的层次。在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中,将不同层次的文理科学生搭配分组,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互帮互学的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
值得一提的是,所分的层次是应当是动态变化的,可随时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进行调整,通过不同途径鼓励学生,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分层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矫正了学生的自卑和自满心理,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使学生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然而,尽管分层教学具有诸多优点,但其在具体的实践运行中仍有相当大的难度,这也需要授课教师必须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及学科特点,在实践中不断吸取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及时研究总结,以期形成更为有效、科学、完整的适合本校相关学科教学特点的经验和策略。
三、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我们的实践证明,以上两种教学模式的效果是显著的。然而,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两种模式会占用很多时间,这将导致学时非常紧张,因此为了节省授课时间,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授是很有必要的。用多媒体方式授课还存在一个公认的优势,就是信息量大,形式多样,可突出重点,活跃气氛,如表格、图片、动画,都可以充分展现在课件之中。可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形象。如酶的竞争性、非竞争性与反竞争性抑制是生物化学重点及难点之一,我们采用了一个相关的动画片断后,加之应用以上两种教学模式,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这部分内容。我们的实践也充分证明,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显著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在辅助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是非常明显的。
四、结语
双语教学不仅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更蕴含着全新的教学理念。然而,它的模式和理念在我国教育界应该说还是一个新生儿。许多方面在细节上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正如我们在前面所提的生物化学本身是非常难学的课程,因此,探索相应的教学模式,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双语教学的难度是紧迫的,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根据自身学校学生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创新、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又切合实际的双语教学途径,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Bruce Joyce,MarshaWeil,Emily Calhoun.教学模式[M].荆建华,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7-8.
[2]李冰.试论计算机多媒体教材的应用价值[J].中国电化教育,2000,(6):36-38.
[3]赵统臣.分层教学理论的探讨[J].药学教育,2005,(4):35-37.
[4]厉周,方素珍,何井华,等.七年制、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外科学教学中英语授课的实践与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2,2(1):42-47.
[5]滕晓英.双语教学的探索和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05,(7):31-32.
[6]袁笃平,俞理明.高校双语教学的理念和策略研究[J].中国外语,2005,(5).
一、生物化学课传统教学方式
生物化学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是靠教师单纯应用粉笔和黑板作为教学工具,学生主要根据教材文字的描述、教师的讲授获取知识。长久以来,各高校生物化学教学大多以课堂讲授为主,适量实验课为辅。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方法常常是课上勤笔记少思考、课下不复习少作业,考前死记硬背、考后“完璧归赵”。所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因为没有实物或图案介绍,学生对一些专有名词理解不深刻。概念理解方面也是不标准。传统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知识信息的拓展,不能有效地掌握知识点。
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传统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是传统教学的继承和发展,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符合生物化学学习特点的教学创新,也是扩大学生信息面、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掌握知识点的重要方式。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图文并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机,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使学生全心全意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作为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一般局限于课本上文字的描述和插图的展示,学生很难深刻理解和掌握概念及理论机理。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述和板书对于引导学生学习思维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多媒体技术能够把图、文、声音、动画综合起来,形象生动地把静态的知识动态地展现给学生,例如在讲授生物酶具有高效催化机理的内容时,通过动画演示能生动的展示临近定向效应、张力和形变、酸碱催化及共价催化等机理,使学生对酶催化的诱导契合学说有更直观立体的认识。所以说学生在强大视觉、听觉的冲击作用下不仅深刻地掌握了知识要点,还激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在生物化学课的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技术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把课本上枯燥的、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转变为形象生动的、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的课件,极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2.动画演示,化抽象为具体,增加课堂的趣味性。生物化学课是化学制药专业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学生在理论学习中不仅要掌握并运用概念,还要求掌握系统的理论结构。如果在传授学生很陌生的知识点的时候依然依附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就很难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概念和机理,当然课堂气氛也就不尽如人意。比如在讲解DNA复制过程时,因DNA具有超螺旋结构,在复制时其超螺旋结构必须松弛,使DNA双链分开形成单链,暴露碱基,这样才能发挥模板作用合成新的互补的DNA链,松弛模板DNA的超螺旋、解开双链都需要一些酶来共同完成,此过程如果应用多媒体课件,把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融为一体做成动画,使得学生眼、耳、脑并用,学生兴趣会一下被调动,知识点也容易理解和掌握,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
三、多媒体技术的“点睛”之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生物化学课的教学中是教学方法的一次提升,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多媒体技术运用于生物化学教学在很多高校越来越普及。但是使用不当或者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授课,反而会适得其反,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也需要教师不断提高综合能力,有的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没有把握好上课的进度,而且不能将“多媒体”变成“一媒体”。所以怎样更有效更合理的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在生物化学课的教学上,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并且应该及早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化学农药;应用
中图分类号:S4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148-1
近年来,蔬菜栽培迅速发展,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生活需要。但随着蔬菜栽培面积和周期的不断加大,病虫害为害逐渐增加,化学农药的使用也在不断的加大。使得蔬菜产品农药残留不断增加,同时也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生产中,由于菜农盲目使用、滥用化学农药而导致的蔬菜农药残留超标以及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因此,正确选择与使用各种化学农药,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
1 化学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1农药的毒性和中毒问题
各种农药化学品毒性水平差别极大,但并非任何农药都是高风险性的有毒物质。只要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和农药安全使用操作规程进行农药的施用,即使高毒农药也一般不会出现农药残留超标。在生产中的多数农药中毒事故都是由于农药施用不按操作规程进行而导致的。
1.2农药的残留问题
农药残留一般情况下是随着时间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逐渐降低,生产中常见的每种农药都有特定的残留标准。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合理间隔期进行施药,所生产的蔬菜农药残留量一般不会超出安全阈值,称为“农药残留未超标”。农药在环境中的残留是指在一定地区与一定期限内保证环境质量不受到破坏。只要不超过最大负荷量,环境安全系数属于合格。
1.3环境的污染问题
环境的农药污染是指环境对农药的最大负荷量超过了安全阈值,从而引发环境质量发生质的变化。所以并不是使用农药就会导致环境污染,农药对环境的危害主要由农药的毒性与用量决定。也就是说只要将高毒农药用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并不会对环境造成实际危害。只要农药在环境的负荷范围内,就不会对蔬菜的无公害生产产生负面影响。
2 化学农药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使用
2.1合理选择化学农药
生产上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其复配制剂。一定要选择无公害生产允许施用的化学农药,保证产品的有毒物质含量在国家卫生标准许可范围之内,且对人体无害,容易被人体排出,且不会对天敌造成危害。
2.2准确把握农药的使用量
农药的最佳用量是指将病虫控制在无公害蔬菜生产规定的水平以下所需的农药最小量。无公害蔬菜生产必须严格执行农药安全使用准则和生产标准中规定的每种农药在不同蔬菜上的用量,用药次数,最大允许残留量。由于不同种类,品种和生育阶段的蔬菜对农药的抗性有差异,生产上应根据农药毒性及病虫害发生情况,结合气候、苗情,严格用量进行农药的复配,以避免出现蔬菜药害和杀死天敌。
2.3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施药
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与收获之间相间隔的时间,蔬菜采收前必须有一定的间隔期,以防止产品农药残留。这是降低蔬菜无公害生产农药残留的重要环节。无公害蔬菜生产一般规定的间隔期在2―7天内,有的蔬菜间隔期要求10天以上。一定要在喷药后农药含量降解到无残毒时,蔬菜方可采收上市。多次采收的蔬菜,一般是要求先采收后喷药,以保证上市产品的无农药残留。
3 未来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3.1认真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治,减少农药用量
病虫害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辅”的方针。优化种植区的生态环境,采取各种措施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提高作物的抗性,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大力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根据蔬菜病虫害发生情况,指导菜农合理科学选择高效、低毒农药,适时防治,避免盲目用药,降低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3.2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各级部门要正确处理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农业经济和农田环境协调发展,合理利用各种资源,防止农药污染的继续扩展。认真贯彻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农药科学合理使用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促进无公害蔬菜生产快速发展。
3.3加大农业科学新技术的推广,提高农民的蔬菜种植水平
各级政府要加大蔬菜无公害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和科技培训力度,保障农技推广经费投入,充实农技推广队伍,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新技术,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3.4加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只有省级无公害蔬菜认证认定委员会认定的生产基地的农产品,才能申请申报无公害蔬菜产品认定。因此,要在自然条件好的区域,设立无公害蔬菜规范化生产基地,并制定标准化的生产技术规程,通过对生产基地的规范化管理,真正实现蔬菜无公害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优质化及安全化。
本书分7部分共32章:第1部分 仪器,含第1-3章:1. 同步加速器辐射在薄膜上的原位穆斯堡尔光谱;2. 研究地球下地幔中铁的电子自旋和价态的穆斯堡尔光谱;3. 带放射性同位素粒子束和中子捕获反应的穆斯堡尔光谱学。第2部分 放射性核,含第4-7章:4. 用新缺陷晶体化学模型来研究缺陷萤石氧化物中镧系元素(151Eu和155Gd)的穆斯堡尔光谱;5. 氧离子化合物的穆斯堡尔研究和磁性研究;6. 二羧酸中161Dy的穆斯堡尔光谱;7. 用238U穆斯堡尔光谱研究外来的铀化合物。第3部分 自旋动力学,含第8-11章:8. 结构变化与可逆自旋态的切换;9. 与自旋、光子、电荷相关的自旋转向现象;10. 铁(Ⅲ)卟啉中的自旋转向及中间自旋态;11. 锡(Ⅱ)孤对电子的立体活性对结构、性能以及穆斯堡尔光谱的影响。第4部分 生物学应用,含第12-17章:12. 同步加速器辐射的核共振散射在生物无机化学中的应用;13. 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研究中的穆斯堡尔光谱;14. 穆斯堡尔核受控自发衰变的理论和实验;15. 氧化色氨酸的自然特性:高价血红素铁中间体的EPR和穆斯堡尔表征;16. 神经退化疾病中的铁;17. 发射穆斯堡尔光谱学(57Co):生物学应用、潜力和前景。第5部分 铁的氧化物,含第18-25章:18. 纳米晶体氧化铁在热过程中的穆斯堡尔光谱研究;19. 钙钛矿及其氧化物体系中57Fe的发射穆斯堡尔光谱研究;20. 用57Fe穆斯堡尔光谱研究铁锈层特性的可行性;21. 穆斯堡尔光谱在纳米磁学中的应用;22. 穆斯堡尔光谱和表面分析;23. 用57Fe的穆斯堡尔光谱来研究氧化铁的沉淀;24. 高铁酸盐(Ⅳ,Ⅴ和Ⅵ)的穆斯堡尔光谱;25. 掺稀铁的钇铝石榴石的穆斯堡尔光谱。第6部分 工业应用,含第26-30章:26. FeAs基高温超导体的穆斯堡尔研究;27. 新型电导氧化物玻璃的穆斯堡尔研究;28. 锂电池材料研究中穆斯堡尔光谱的应用;29. 氢气中择优氧化CO的新型双金属催化剂的穆斯堡光谱研究;30. 穆斯堡尔光谱在煤研究中的运用:可行性研究。第7部分 环境的应用,含第31-32章:31. 水的纯化以及硅酸盐玻璃中被回收铁的表征;32. 铁矾土选矿过程中穆斯堡尔光谱的研究。本书目录的后面有各章作者的简介。每章的结尾有参考书目。书的末尾有主题索引。
本书第一编著者沙马博士是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学院化学系教授。他的研究兴趣包括:水溶液中高氧化态过渡金属的氧化动力学和机理研究;开发降低水环境中污染物的方法;天然水的物理化学,以及水环境的污染研究等。发表过大量的相关论著。
本书可作为化学系、物理系大学生、研究生的参考书,也是相关领域科学家有益的参考书。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特异性miRNA;动脉粥样硬化
医学生物信息学是是研究、开发和应用计算机工具和方法来扩展生物学、医学、行为学和健康知识应用的科学,包括获得、储存、组织、存档、分析或使这些材料形象化多种学科相互交汇而成的新型学科,并最终能够为临床疾病的诊治提供帮助[1]。动脉粥样硬化是临床上较常见到的一类病症号称 “21世纪健康杀手”,特别在现在中国老年群中,发病率逐年上升,也是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2]。因此,对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预防就显得十分重要。微小RNA简称为miRNA[3],这种非编码RNA具有调节其他基因表达的作用,在转录后可以将多个靶基因的表达高效的调控,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与应用价值。因此如能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异性表达的miRNA进行生物信息学筛查,无疑是对早期检测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miRBase作为目前最权威和完整的miRNA数据库(http:///miRDB/),已经收录了一百余个物种中超过10000条的miRNA记录。数据库主要由3部分组成:miRBase:Registry,主要是用于提交新的miRNA序列;miRBase:Database,用来搜索、比对、下载所有已知miRNA相关信息的数据库,包括成熟序列、前体序列、前体二级结构、基因组位置、相关文献等等,并可进行BLAST搜索、FTP下载。miRBase:Targets,存放了所有miRNA靶基因的信息。目前已经移至EBI,并更名为microCosm。但主要收录了动物miRNA的靶基因信息。
1.2操作环境使用微软公司的Access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平台,操作系统为微软公司的windowsXP。以miRBase数据库作为初级数据库,利用miRanda,TargetScan,Pictar、microTar,结合动脉粥样硬化的三大学说中的关键基因进行预测。
1.3数据获取首先,对数据库中Web站点进行登录,并进行动脉粥样硬化关键词搜索配对,访问数据库中的相关有效信息。逐条对搜索结果进行详细查看与记录,对于有用的信息可以通过文档下载,并手工记录。最后,将记录、分析后的资源纳入到二级数据库中。
1.4数据收集整理主要处理的数据为miRNA序列,对miRNA序列条目的字段组成、名称、其他常用标识、靶基因定位、功能描述、等相关资料进行收集保存。实际操作中,由于字段组成通常较为复杂,因此不能够直接对资料进行简单的表格记录。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主要是该序列并不只有一个实验者进行研究。因此,这些字段将被导入单独的数据表,以序列编号字段作为键,与和基本信息数据表保持联系。同样,与序列特征相关的注释信息也以单独的数据表表示。
1.5数据查新维护因为生物信息学信息增长较快,因此需要对数据库进行定期的筛查,以保证相关数据的时效性。通常情况下,半个月需要对数据库中的相关信息进行一次更新工作。
2结果
到2013年1月31日,目前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以及中以录入其中根据致病基因24个,密切相关基因78个,候选基因25个。对上述基因及其特异性的miRNA进行预测得到下列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异性miRNA,如在血管内皮的损伤方面我们发现有miR-126,miR-15b,miR-16,miR-20a,miR-20b特异性表达;在血管平滑肌迁移增值方面我们发现有miR-21,miR-221/222,miR-143,miR-145。而在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脂质成为泡沫细胞方面我们发现有miRNA-146a。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当前心血管学科研究较多的一个专业方向,对于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冠心病的发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被大部分专家和学者接受的有内皮细胞损伤学说、平滑肌细胞迁移增殖学说、单核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细胞学说等。多年来的研究发现,多种基因或蛋白的表达上调或下降对本病的发生、发展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并根据基因或蛋白与本病的联系性分为密切相关、候选以及致病基因。我们对在这几个学说中的关键基因的相关特异性miRNA进行了预测[4]。以期望对于动脉粥样硬化这一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病变能够做到早检测早治疗。
血管的内皮细胞是具有维持血管的完整和稳定的作用,覆盖于血管腔[4]。miRNA的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为miR-126,其可在人脐静脉的内皮细胞中发挥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内皮分子的表达的抑制作用,来将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进行减轻,甚至还可以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起到调节的作用。在研究中发现miRNA-663,其可以通过对炎症因子的表达来诱导炎症反应。目前已知的诱导血管发生的生长因子中,最强的就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iR-15b,miR-16,miR-20a和miR-20b均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有靶向调节作用,通过增加血管内皮因子生长的表达,来促进血管发生。因此miRNA对血管内皮细胞的调节可影响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以及发展。
在动脉硬化的进展中,血管平滑肌细胞起到了迁移以及增殖的作用,是血管发生狭窄并且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根本原因。miR-21[5]已经被证实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具有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miR-221/222在研究中发现能够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通过对小鼠的研究,如果上调miR-221/222则可使其增殖,相反抑制则会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减少。而miR-143与miR-145在血管受到损害时,可以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分化型进行加速,对其去分化型起到抑制作用,平衡了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可以很好地阻止血管发生病理变化。如能通过调控miRN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调节作用,将是非常好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技术。
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单核/巨噬细胞可以促进炎症以及斑块的破裂。斑块的稳定性主要的因素是巨噬细胞的数量和纤维冒厚度还有新生血管的多与少。研究发现miRNA对单核细胞具有调节功能,主要是对巨噬细胞的成熟、炎细胞因子和胆固醇的代谢,通过影响以上因素来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单核细胞在迁移到血管内皮时分化为巨噬细胞,并且分泌出炎症因子,为动脉粥样硬化炎症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环境。研究发现miRNA-146a能够调节能够影响脂质的摄入和炎症因子的分泌,使用miRNA抑制剂能够减少炎症因子[6]。
目前生物信息学的资源非常丰富,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方面也在不断提高,miRNA的研究在心血管疾病方面是热点。预测miRNA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生物信息学应用,相对于验证microRNA基因而言,验证靶基因的过程更难,更具有挑战性,注定会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我们对于miRNA及其靶基因的认识将大大地依赖于开发有效的预测方法。而实验数据的积累也将带动预测方法的不断改进miRNA及其靶基因的功能研究将成为计算科学与实验科学成功结合的良好示例。虽然目前仍旧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对于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还需要走更长的路接受更多的挑战,但通过对mi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特异性表达的鉴别,miRNA在动脉粥样硬化中起的调节作用不久必会得到了实验的研究证实,所以通过调节miRNA来进行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并且提供更好的预防,来实现真正的治疗心血管疾病为患者带来福音将不再遥远。
参考文献
[1]吕德康,葛瑛,柏锡,等.生物信息学在植物miRNA 研究中的应用[J].生物信息学,2009,07(02):113-116.
[2]龙万平,何延政.miRNA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作用研究进展[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2,35(03):340-342.
[3]崔庆华.代谢性心血管病变-生物信息学的应用[J].生理科学进展,2012,43(05):361-365.
[4]宋翠珠,郭韧,张毕奎.MicroRNA 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调控作用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3,29(01):13-18.
摘 要 生物化学是临床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教学两难问题普遍存在。在生物化学课程改革中建设生物化学网络课程
>> 生物化学网络课程的“重难点・微课”模块应用研究 “微课”在生物化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与“翻转课堂”应用于生物化学教学的研究 化学概念课中教与学重难点的突破研究 微课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浅析微课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微课突破中学化学重难点的教学措施 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重难点突破中的使用价值 PBL教学模式在“食品生物化学”课教学中的应用 小议多媒体技术在生物化学课教学中的应用 慕课与翻转课堂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联合应用 多媒体手段在生物化学课教学中的应用 突出涉外护理特点的生物化学精品课研究 基于科研能力培养的高级生物化学研究生平台课教学 基于微信互联网平台的研究生高级生物化学课程改革与建设 风险导向审计应用的重难点及其对策研究 浅议数学课突破重难点的策略 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化学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
② 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65-69.
③ 马素慧,崔颖,陈长香等.改良PBL教学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实验课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0.39(16):2153-2155.
④ 郑君芳,贺俊崎.“微课”与“翻转课堂”应用于生物化学教学的初步探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11):71-73.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生物化学 应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缺陷
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由于其体系庞大,内容抽象、繁杂,需要记忆和理解的内容很多,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讲授加挂图,教学过程直观性差,更缺乏动态的演示,抽象、枯燥、难理解。辅助的教学手段仅是一些教学挂图、幻灯片等,只是静态的展示,难以展现出动态的、形象的描述,教学效果不理想。另外,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很强,各种物质代谢中的化学反应众多,化学反应式繁杂,各条代谢途径之间相互联系紧密,用传统的板书、挂图或幻灯片等均不能形象、快速地展示这些内容及其之间的关系。这些缺陷造成了“教师难教、学生难懂”,往往是下了很大功夫,花了很大精力,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却很难提高。
多媒体技术在高职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产生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特点:多媒体教学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与传统教育方法相结合,传递知识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的先进教学手段,具有新颖、直观、生动、详细、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形式多样、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处理信息时的交互性、生动性、集成性、广泛性、可选择性、高效性和参与性等优点突出,因此,如果在生物化学教学上得到积极恰当应用,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使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①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能够解决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抽象、不直观的问题。②多媒体在生物化学教学上的应用,大大节约了教师上课时书写板书的时间,为课堂教学赢得了更多的时间。③多媒体在生物化学教学上的应用能够全面、系统地展示各化学反应之间的逻辑顺序性与联系紧密性。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每一步反应通过动画的形式分步骤地、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而且对于难于理解的内容还可以反复展示,便于学生们记忆,更便于滤清思路,从而将繁杂的化学反应有机地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④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音、像等手段,为教学重点与难点提供生动、形象的例证,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在高职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尽管多媒体运用于生物化学教学之中有着诸多优势,但由于教师的业务水平存在差异,课件的制作水平存在差异,教学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并非只要是多媒体授课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的。要保证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有效应用,但还应该注意以下几各问题。
课件的制作:①熟练掌握计算机及powerpoint知识。②课件内容化繁为简,详略得当。
课堂教学:①注意授课速度和学生情绪。②加强和学生交流互动。③注重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结合与互补。④及时获取反馈信息。
应用多媒体手段于生物化学教学是对生物化学教学一次划时代的改革,生物化学教学必将迎来勃勃生机,学生们以往单一、枯燥的学习感受和厌学将极大改善,将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为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爱儒.生物化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5-33.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育;改革;高职;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4-0171-02
作者简介:全碧波(1987-),女(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肿瘤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是高职高专医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它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物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的各种化学变化,揭示生命现象既复杂又统一,既多样又简单的变化规律。由于其知识结构呈现多学科交叉的特性,使生物化学成为难以讲授和难以学习的一门学科。因此,创新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医学生物化学认知的内在规律,培养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密切联系岗位技能需求,成为高职高专医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研究重点。
一、选取遵循岗位和职称考试要求的教学内容
根据岗位需求和职业资格考试内容选取教学内容。通过成立本专业资深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派遣教师到临床相关岗位实践,了解毕业生和实习生的反馈信息等多种途径制订教学内容,一方面可以满足临床岗位对生物化学知识和技能需求,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特色;另一方面提高本岗位职称考试的通过率,为毕业生和实习生的继续教育和就业打下良好基础。生物化学的理论教学内容选取应以解决岗位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高职教育“必需、够用”为原则,充分体现岗位对生物化学课程的知识需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教学重视基础理论内容的倾向,结合不同医学专业的岗位和就业特点,从实际工作岗位对生物化学知识的具体需要出发,使教学内容服务于岗位综合应用的要求与扩展。对于高职高专教育,大多数毕业生将工作在基层医疗卫生岗位,岗位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医疗、疾病预防及健康教育,因此对于生物化学教学中与之相关内容应作重点讲解,例如对于护理专业,应该将生命的物质组成及生命物质的代谢与能量变化,常见营养缺乏症作为教学重点;而对于临床专业,应突出讲授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对于药学专业来说,在酶学教学内容中,应将酶的抑制剂、激活剂与抗生素药物的作用机制相结合进行重点讲解,并辅以酶作为靶位的药物应用的具体实例,充分满足其工作岗位对相关生物化学内容的需求,通过对具体专业岗位需求的不同解析和调整,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对于“生命体信息的传递与调控部分”等高职医学各专业的基础生物化学知识中复杂难懂的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储备和接受能力进行详略的增删,简化具体反应过程,而以“够用”为原则讲解基本问题。此外,随着临床检验医学应用的现代化,多种先进的检测仪器已成为主要诊断手段,因此,在生物化学理论教学中必须反应与检测仪器相关的临床检验项目,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疾病说出相关生化指标的内涵,能够理解和解释生化化验单,例如“ALT”、“AST”等简写在肝功检测中含义,并能解释其变化的医学诊断价值。资格考试是目前我国医疗行业人才准入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而生物化学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医师资格考试的内容。近年来,卫生部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的统计数据表明,生物化学知识掌握程度要低于其他医学课程,因此,必须改革现在生物化学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以满足医师资格考试的需求。高职医学院校应该首先建立“培养医师专业能力”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医师专业能力为导向,培养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参照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保留生物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点和重要理论体系,压缩记忆性知识,强化知识的应用性,即以“精干、系统、应用”为原则改造生物化学的知识体系,从而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科知识体系。由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涵盖了基础医学各学科内容,因此,在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考虑与其他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横向联系,将生物化学知识定位于整个医学学科体系中,实现跨学科教学。
二、采用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为高等教育推崇和提倡的教学模式,深入探究该方法在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是本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互动式教学就是指学生在主讲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合适的教学载体,通过教师与学生就具体问题进行交流、沟通,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进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从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听知识的单向传递方式,通过师生充分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表达、主动操作,全方位地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高职高专的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实施就是要把多媒体演示、案例讨论、专题讲座三种方式有机结合。随着高职高专院校硬件条件的普遍提高,多媒体教学成为被广泛使用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形象化、直观化、动态化的多种特点能够克服传统生物化学教学的静态难题。例如在生物中心法则的教学中,通过动画中两条DNA链的解螺旋、RNA引物的合成延伸的动态展示,让学生观察DNA的复制连续过程,从而理解前导链和滞后链的区别。
此外,充分挖掘互联网的资源优势,从国内外相关网站搜集各类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三维结构、代谢过程及生物信息传导的通路图,从而丰富平面理论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感官,将单一教师讲解转变成为多维互动形式,继而扩大师生互动空间,拓宽师生互动途径,最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案例讨论教学始于20世纪20年代,是目前国外高等医学教育中广泛采用的教学模式。它通过教师与学生双方直接参与,共同对问题或疑难情景进行研究,是一种开放、合作、互动的新型教学方式,具有其他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实效价值。案例讨论教学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通过向学生展示真实、典型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通过掌握的理论知识,并根据问题需要学习新的知识,来解决实践情境中的实际问题,这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具有巨大的教学方法优势。生物化学既是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快速发展前沿学科。专题讲座的开展既可以让学生看到本学科发展的迅速,增强学习的紧迫性,又能提高学习兴趣,拓展视野。在专题讲座的实施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中紧密衔接的知识单元联系起来,聘请相关专家或由主讲教师精心备课进行开放式和公开式的讲座教学。这使讲座教学在内容上突破了教材的限制,在形式上不拘一格,一方面通过听讲座,学生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而教师也通过精心准备,把科研中的最新成果、社会的最新需求带入讲座,引导学生以社会需求指引自己的学业。
三、建立系统化教学考核体系
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是保证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目前高职高专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层次多,学习能力和学习自主性差异大,如果考核评价不能紧密结合高职高专的教学模式,不能有效地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就无法实现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预期目标。因此,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在传统的生物化学教学中,对学生总成绩的评定者往往是理论教师,而理论教师不能完全掌握学生的整个学习情况,教师仅仅是以期末理论和实验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在实验过程中相互抄袭实验报告等现象的出现。所以,以期末理论和实验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而得出的评价结果是不准确、不科学的。
因此,生物化学教学评价改革应该进一步深化评价内容,扩大评价者的范围,以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科学合理的过程化评价体系应注重理论和实验教学的整个过程,例如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体系的认识和态度,获取、分析、利用资料的能力,科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的态度,科学研究的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基本实验技能,等等,从而形成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结合评价。此外,应进一步扩大评价者范围,将理论教师、实验教师和学生代表等纳入到评价者中,以便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之,高职高专医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应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的,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技术能力为主线。只有以岗位和职业资格需求为导向,以新型多维互动教学模式为载体,以系统考核体系为保证,才能使学生建立全面的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最终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培养新世纪实用型医学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学春,石运芝,马敏,等.构建现代医学实践实验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0):50-51.
[2]王庭槐,王淑珍,周慧明,等.构建综合性大学“243”型课程体系与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5):5-6.
[3]黄盼,何仁生.网络环境下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09,19(3):91-93.
[4]侯新东,葛台明,盛桂莲.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2012,32(1)1:04.
[5]邓克敏,顾国耀,陆阳.医用化学课程的创新与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杂志,2006,26(5):12-13.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和揭示生命现象和本质的科学,是医学类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而实验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动手能力,巩固学生在生物化学理论课学习效果上具有积极作用。由于我校临床医学专业部分学生为文科生,生物和化学的基础普遍薄弱,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偏低,在上生物化学实验课时,部分学生甚至连基本的玻璃仪器都不认识,缺乏基本的实验动手能力,主要表现在实验技能低、基本功差,甚至有的学生连基本的实验原理都不清楚,完全不具备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针对这个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高职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1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实验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新颖性
由于生物化学为临床医学专业公共基础课,在教学方面未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实验教学内容陈旧,实验条件薄弱,使得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无法开展创新性实验,大多数情况下的实验教学是填鸭式的讲解,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调动起来,致使实验效果不理想。
1.2实验教学方法单一,有待改进
传统实验教学过分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注重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规范化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教学模式基本都是由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与试剂、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甚至将某些实验结果都讲出来,学生只是机械模仿,照着葫芦画葫芦,完成实验报告,整个过程缺少动手和动脑的机会,不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为了进一步提高生物化学实验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作用,在教学方法上必须要打破传统,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手来。在实验课堂上老师只需正确地引导而不要过多的干预,要让学生摆脱过去过分依赖老师的习惯。只有把实验完全的教给学生,才能激发他们在实验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兴趣从而得到提高。
1.3实验考核不合理,缺乏实效性
教师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的考核,不仅要客观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更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生物化学实验附属于理论课,且所占生物化学课程整体分值比例较小,实验成绩评定通常以实验报告的书写好坏为基础,该评定方式未能正确反映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能力,同时也未能反映学生课程学习的态度,造成了部分学生轻技能,重形式的作风,有的学生甚至不到实验室做实验,课后抄袭同学的实验报告,这种以实验报告书写好坏为实验成绩的考核,造成学生只注重实验报告的书写而忽略了实验技能操作,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
2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对策探索
2.1优化实验内容,增强实验的实用性和探索性
根据医学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优化生物化学实验内容,注重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学生实验兴趣,将提高学生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主动参与度。生物化学实验中涉及很多临床现象,医学生根据检验结果将其与生化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将理论真正用到实践中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如“糖尿病患者血糖含量测定”,首先从采血到后续的化验结果分析,提出治疗方法等。这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病例分析,需要医学生有很好的实验技能,可是在实验课上作者发现很多同学连基本的采血操作都不规范,不能正确使用采血工具,对出现的问题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等。这种现象反映了医学生平时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不过关,没有认识到实验结果对临床疾病诊断会造成什么影响,职业感不强。因此,开展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针对性地指导、规范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职业和社会责任感。
2.2转变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模式
提倡目标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切入点,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教师在每堂实验课之前,布置好预习任务,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要求每组学生讨论出本组实验具体方案,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可能得到的实验结果,并明确每位学生的任务,写出预习报告,避免学生现场“照方抓药”,以及部分学生完全不参与实验的现象。实验过程中,教师减少讲授,加强巡视,以解决现场问题为主,放开手让学生自由操作,积极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实验现象及实验结果,最后,学生总结实验心得,教师总结。整个实验教学,学习目的很明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改进考核制度,注重技能培养
加大实验课程在生物化学课程中的分值比例,并将实验课程成绩分为平时实验操作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两块,其中平时实验操作成绩着重考查学生对实验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实验现象观察和思考以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期末成绩考察学生对整个生物化学实验操作及知识点掌握的程度,通过平时检查和期末考核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学生操作技能和学习成绩提高明显。
3结语
针对现阶段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一些建设性改革措施,并且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希望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如何培养具有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每一所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琳琳,赵庆伟,丁.设计性实验在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0,27(04):431-432.
[2]刘媛.高职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学周刊,2015(07).
[3]刘东擘,李翔,何凤田.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初探[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05):758-760.
[4]刘彤,金小花,姚芹等.高职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10(22).
关键词:案例 生物化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070-01
1 案例教学法内涵
案例教学法或译为个案教学法,是一种透过案例来进教学的教育方法,1870年首先由哈佛法学院提倡应用,1889年案例教学法成为哈佛法学院的教学特色,并且逐渐扩张至其他学科领域的教学之中。Kowalski在1991年指出案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进讨论的教学方法,它除可以用来传授信息、概念、以及理论外,也可以训练学生的推理、批判思考、问题解决的技巧;案例教学法乃是由具有多元表征与潜在价值的案例,导引学习者进入科学探索和反思的学习历程,透过尊重、倾听的批判思考对话,协助学习者跨建构跨学科领域的知识,强化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的为及动机;将案例教学法定义为:一种以案例作为教学材,结合教学主题,透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习者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并培养学习者高层次能的教学方法;综上,认为案教学法是运用生活中真实的案例作为教学内容,以叙事体的方式呈现案,透过学生主动学习与课堂互动讨论,学习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并增进学生高层次思考与问题解决能的教学法[1]。
针对案例教学法的特质,归纳出五项要素:(1)教学材──以案例为主;(2)适用范围──教学主题或学科需能与案例进结合;(3)教学方式──主要以讨论、问答方式进教学;(4)师生角色──师生互为学习伙伴;(5)功能与价值──使学习者获得知识并培养高层次的推理与思考的能力[2]。
2 案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
2.1 生物化学的学习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生物化学领域主要研究的内容及其在医学上的作用;本课程使学生掌握生物大分子结构及功能,三大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代谢过程以及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向;对细胞间信息传导规律有所了解。要求学生知道现代医学生物化学的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掌握大纲要求的内容,对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主要内容理解深刻。掌握医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相关的专业词汇和专业英文词汇[3]。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机体的代谢疾病,发病机理,诊断与治疗打下基础。
2.2 案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课堂中的应用举例
生物化学具有渗透性强、联系广泛的特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生物化学有兴趣,才会去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知识。在课堂中的生物进化过程理论,学生对相关的概念模拟不清,知道其大概的内涵,但又不够明确,而且进化学知识零散的、抽象,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逐步说明生物拥有共同起源,生物之间具有亲缘关系。利用具体问题如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主要由什么决定的(DNA),[3]最终又是通过什么表现表现的(RNA)。物种进化在DNA和RNA中会留下证据。引导学生自主从蛋白质的分子上去思考分析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最终获得细胞色素C氨基酸结构越相似,亲缘关系愈近;相应的,亲缘关系愈远,氨基酸的构成相差就愈大的论断。又可以使学生在分子层上生物存在极大的同一性,来更加深入探讨生物共同起源理论。上述观点都是生物的分子层面具有统一性的理论基石,通过教学案列,化抽象为具体,学生容易紧跟老师思路,同时使得教学课堂流畅自然,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也被触发,最终对教学的内容理解透彻,并能学以致用利用进化的理论解释有关生命现象,这样教学目标可以落实的很到位,教学效果得到最佳的体现[4]。
3 案例教学法教师的准备工作
3.1 案例的挑选
案例的选择要与本学科教学大纲及学校培养目标紧密结合,选择的案例要与主题内容联系紧密,案例要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采用多媒体等各种讲学方式,授课过程中老师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引导及把我,提前布置相关学习任务,以期教学效果达到最好。
3.2 提高综合素质
教室的自身素质对教学效果具有决定作用,案例的选择和编写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视野,因此,能否选择合适的案例需要教授广博的知识,教师需要针对每一个的典型案例,查阅了解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还要理解及掌握相关知识临床的联系,这样对一些专业知识比较单一的老师可能会有一定困难。所以,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老师需要不断提高自我的知识水平与教学水平,对案例充分准备,全面思考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只有做到这样,方能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互动充分,达到预定的效果。
4 结语
总之,案例教学法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十分高效的教学方法,在抽象、复杂的医学生物化学课堂中采用此种方法,使得学生由原来填鸭式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思考,追求知识。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及热情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等各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雅梅,韩玉英,孙丽翠,等.案例式教学法在专升本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187-188,191.
[2] 张俊河,董卫华,王芳,等.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2):139-142.
[3] 许红艳.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1,27: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