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临终护理综述范文

临终护理综述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0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临终护理综述,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临终护理综述

篇1

关键词:有机磷;中毒;护理

有机磷农药为人工合成的难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药,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粘膜接触进入人体,其化学结构属有机磷脂类化合物,对人体有强烈的毒性,若处理不及时会引起死亡。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能否有效迅速清除毒物,及时足量、持续有效使用解毒药物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临床抢救配合中,护理人员要积极做好毒物清除、特效解毒剂阿托品使用、胆碱酯酶复能剂的应用、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等工作,以提高治愈率。

1 一般资料

1.1有机磷农药分类 常分为三大类:①剧毒类:甲拌磷、内吸磷、对硫磷、保棉丰、氧化乐果;②高毒类:甲基对硫磷、二甲硫吸磷、敌敌畏、亚胺磷;③低毒类:敌百虫、乐果、氯硫磷、乙基稻丰散等。

1.2中毒途径 有机磷农药中毒途径有三个:①经口进入--误服或主动口服(见于轻生者);②经皮肤及黏膜进入--多见于热天喷洒农药时有机磷落到皮肤上,由于皮肤出汗及毛孔扩张,加之有机磷农药多为脂溶性,故容易通过皮肤及黏膜吸收进入体内;三是经呼吸道进入--空气中的有机磷随呼吸进入体内。口服毒物后多在10min~2h内发病。经皮肤吸收发生的中毒,一般在接触有机磷农药后数小时至6d内发病。

1.3危害 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极高,死亡原因为呼吸循环衰竭、气管痉挛、肺水肿。

1.4治疗措施 主要有迅速清除毒物减少吸收、使用特效解毒剂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能剂如解磷定、氯磷定等。

1.5临床资料 2009~2013年我院收治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24例,其中男4例,女20例,年龄8~66岁,平均41岁。其中口服中毒21例占87.5%,经皮肤吸收中毒3例占12.5%。其中重度中毒2例,中度中毒18例,轻度中毒4例,2例重度患者死亡。

2 护理措施

2.1迅速清除毒物

2.1.1无论是口服还是皮肤吸收中毒,均应脱去患者的衣服,用肥皂水清洗全身(眼睛用生理盐水清洗)后更换干净的衣服。

2.1.2对口服中毒者,应立即给予及时有效的洗胃,以排除胃中毒物,防止毒物吸收。洗胃越早越好,不论服毒时间多长,都应给于洗胃。一般食物排空时间为4~6h,服毒后胃排空运动慢,国内外报道毒物可在胃中停留8h,有不少病例,服毒时间虽已超过6h,甚至24h,呕吐物或胃液中还有有机磷农药味,因此不要因超过生理排空时限而放弃洗胃。

常用洗胃液有清水、生理盐水、碳酸氢钠、高锰酸钾。因敌百虫遇到碳酸氢钠等碱性溶液时能分解成毒性更大的敌敌畏、甲拌磷遇到高锰酸钾氧化剂被氧化后毒性增加。所以,为确保安全,在毒物不确定的情况下,常用清水或生理盐水作为洗胃液。温度以不高于体温为宜,以免因温度过高,增加毒物的吸收;过冷对中毒者的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尤其是冬天,患者可因水温过低导致寒战或心血管系统的反应,对于老年人可诱发心绞痛等症状。

神志清、治疗合作者可自饮清水后刺激咽峡呕吐达到洗胃目的。意识不清者或不能配合的患者,立即用洗胃机洗胃,洗胃时给予左侧卧位,头偏向一侧,插管前应清除口腔内异物,取出义齿, 胃管插入后先吸净胃内液体,用洗胃液反复彻底洗胃,直至洗胃液澄清无大蒜味为止。洗胃时护士要经常给患者更换,按揉挤压腹部,防止胃内皱袭处及死角的残留毒物有效冲洗,洗胃时动作宜轻柔,注水不可过多、过快,每次以洗胃用水量在300~500ml为宜,避免动作粗暴造成撕裂损伤、责门撕裂综合征。洗胃后需保留胃管,每隔1~2h再洗胃,保留胃管所需时间依病情轻重决定,一般在第1次洗胃后6~12h,对重症患者可保留胃管12~24h。

2.1.3因有机磷农药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吸收后,迅速分布于全身脏器,浓度最高的尤其以肝脏为主,其次为肾、肺、脾等,肌肉和脑最少,排泄的速度较快,均能在24h排出,排泄的途径大部分最终由肾脏排出,小部分由粪便排出。所以,为减少毒物的吸收,洗胃结束后应嘱清醒患者及时排大、小便,昏迷患者给留置导尿及清洁灌肠,必要时可给硫酸镁导泻。方法是洗胃后从胃管中注入 50% 硫酸镁注射液40~60ml。使用泻剂时要注意:泻剂只能用盐类,不能用油类,另外,对重度中毒者应禁用硫酸镁液导泻,因Mg2+有加速呼吸中枢抑制的危险;有关资料报道,国外近几年来,在活性炭阻止毒物系数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主张将活性炭作为阻止毒物吸收的首选方法。

2.2积极配合用药治疗 在清除毒物的同时应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尽早、足量、反复持续应用解毒药物阿托品,以在短时间内达到阿托品化。在使用阿托品过程中要谨慎细致观察和记录瞳孔的大小,以判断是否到达阿托品化或发生阿托品中毒。阿托品化的指征:瞳孔较前扩大,颜面潮红,口干,皮肤干,肺部湿音减少或消失;心率加快等。当患者达到阿托品化或者毒菌碱样症状明显好转时,要及时报告医生,将阿托品改为维持用药。如患者表现瞳孔针点大小,面色苍白,皮肤潮湿,出汗多,肺部湿罗音明显及心率减慢则为阿托品不足,应立即向医师汇报及时加大阿托品剂量。若患者出现瞳孔较前散大,神志不清、抽搐、烦燥不安,昏迷以及伴有尿失禁等临床表现,则提示有阿托品中毒,应遵医嘱停用阿托品。

对于中度或重度中毒者应尽早应用胆碱酯酶复能剂解磷定、氯磷定等,因胆碱酯酶和有机磷农药结合,72h即形成Ⅱ型磷酸化胆碱酯酶(老化酶),若超过72h,再使用收效甚微,故复能剂应用一般不超过3d,与阿托品合用时,阿托品应适当减量。用量过大、注射过快或未经稀释直接注射,均可引起中毒,须特别注意。又此类药物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可以水解生成剧毒的氰化物,故不能与碱性药物并用。

2.3密切观察病情 每5~15min测量一次血压、体温、呼吸脉搏、观察瞳孔及神志变化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注意防止反跳的发生,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反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可能与农药种类、中毒程度、洗胃不彻底、阿托品使用不当、胆碱酯酶复能剂使用不当、输液不当、观察病情不细致有关。所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才能够及早发现,并给予及时处理异常情况,挽救患者的生命。

2.4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4.1预防感染 重症患者用药品种较多,注射次数频繁,故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定时更换注射部位,并做好消毒处理工作,保持室内适宜湿度、用1∶50084消毒液湿拖地面,并且每日定时用紫外线室内照射消毒。

2.4.2预防呼吸衰竭发生 有机磷农药中毒后导致的呼吸衰竭是引起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因素。有机磷中毒的各个阶段均可发生呼吸衰竭,要特别注意观察。呼吸衰竭最早出现的表现为面部及颈部肌群的无力,患者表现为平卧时头不能抬起,眼睑上抬无力,无笑容、表情淡漠,坐位时患者头偏向一侧,甚至咀嚼肌无力、继之出现四肢近端肌群的无力,患者上肢不能抬起,双下肢行走无力。可累及肢体近端肌肉、屈颈肌、部分颅神经支配肌,严重者可因呼吸肌麻痹而致死。我们应根据病情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立即吸氧,认真观察患者的呼吸节律,遵医嘱应用呼吸兴奋剂,准备气管插管的用物及呼吸机,一旦出现呼吸肌无力,立即插管,持续或间断应用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2]。

2.5做好心理护理 对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患者心理关心是十分重要的,由于意外中毒的患者,清醒后心理上紧张、恐惧、胆怯,服毒自杀的情绪更加不稳定,因此要理解他们,给予关怀、理解、同情及鼓励,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满住心理需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家属参与护理患者,促进患者与家属之间的关系,消除一切不利因素,使患者得到家庭及社会的温暖,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树立其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救助效果。

2.6其他护理措施 抢救护理中给予氧气吸入、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呼吸、口唇等情况,针对出现不同情况给予相应护理。对呼吸道分泌物过多者,应随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坠积性肺炎。对烦躁抽搐者应用约束带固定手脚,保证各种抢救措施顺利进行,观察局部末梢循环障碍造成皮肤损伤。对昏迷者做好口腔、角膜、皮肤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定时翻身、拍背、按摩受压处。常用温水擦拭皮肤,清除大小便和分泌物,及时更换潮湿的被褥和衣服,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口服有机磷中毒者口中异味,还有使用阿托品所致粘膜干燥,分泌减少,口腔有不适感,要做好口腔护理。使用解毒剂阿托品后易出现尿储留,应在无菌操作技术下行导尿术,留置尿管避免扭曲受压,要妥善固定在床旁。有脑水肿立即给予脱水剂降颅压,肺水肿者加强利尿,限制液体入量等。

3 结果

24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死亡2例,占8.3%,抢救成功22例占91.7%。

4 讨论

迅速清除毒物是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关键环节,要针对不同的中毒途径采取相应的毒物去除方法。临床中口服中毒较常见,要注重洗胃操作,包括尽快实施洗胃、选用安全洗胃液等。去除毒物的同时应及早应用阿托品,其目的为快速阿托品化。阿托品化应在4~6h内达到,超过12h还未到阿托品化者则疗效差。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阿托品用量不足和阿托品过量中毒的表现。要加强病情观察,防止反跳现象发生。治疗过程中要预防致死原因呼吸衰竭的发生,应及时做好气管插管的准备,只要出现呼吸不规则,应立即给予气管插管。要重视患者心理护理,消除一切不利因素,树立其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自觉主动参与护理活动;另外,还需做好其他基础护理措施,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颅脑手术;综合护理;压疮预防

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迫导致局部缺血缺氧或营养不良,最终导致软组织溃烂或坏死。压疮属于颅脑手术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因此对其进行有效预防非常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颅脑手术患者120例,其中男65例,女55例;患者的年龄在19~76岁,平均年龄(45.2±4.9)岁;疾病类型:癫痫25例、椎管肿瘤12例、颅内占位70例、重型颅脑损伤13例;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上,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压疮风险评估,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具体表现为:①在手术前1 d,与患者做好沟通,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使患者对颅脑手术和压疮预防有一定的了解,使患者能够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②成立压疮防护小组,在术前使用Braden压疮风险评估表对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了解患者出现压疮的可能性有多大,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对于压疮高风险患者,医护人员应及时告知患者和患者家属,给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压疮的危害、好发部位以及预防措施等,使患者能积极做好压疮预防。③对于患者受压部位,护理人员应在手术前对其做好保护,如果患者采用的是侧卧位,需要对患者的耳廓、髋部以及两膝之间粘贴康惠尔泡沫贴或者透明贴;如果患者采用的是平卧位,则应在患者的脚跟处以及骶尾部粘贴康惠尔泡沫贴或透明贴,防止患者出现压疮。④做好术中的各项保温工作,液体温度因控制在35 ℃~37 ℃,在给患者输血时,应先将血液加温到30 ℃,并做好患者非手术部位的保温工作[1]。⑤饮食护理,指导患者术后可以半流质饮食,多食蔬菜水果,注意营养均衡。

1.3疗效评定 手术前对两组患者的压疮风险使用Braden评估表进行评估,评分越低,则说明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越大,患者得分在9分以下,为压疮极高危险患者;得分在10~12分为高度危险患者;得分在13~14分确认为中度危险患者,得分在15~18分,则说明患者有发生压疮的风险[2]。

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后,使用美国国家压疮顾问组提出的Ⅳ度压疮分期法对两组患者的压疮程度进行分级,如果经过连续观察发现患者身体局部组织受压,皮肤出现红斑,则可以评定为Ⅰ期压疮;如果患者真皮层或表皮受损,出现水疱和皮肤破损等情况,但周围无坏死组织溃疡症状,则可以评定为Ⅱ期压疮;如果患者的全皮肤层发生缺损,可见患者皮下脂肪,有较深的凹坑,并伴有邻近组织损伤的情况则确认为Ⅲ期压疮;Ⅳ期压疮主要表现为深部组织出现坏死,全层皮肤均有破损,关节或关节囊等结构都受到损伤,伴有骨骼或肌肉的暴露[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使用百分(%)代表计数资料,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采用χ2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用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前压疮风险程度比较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Braden评分,研究组极高危险患者15例,高度危险20例,中度危险25例;对照组患者Braden评分为极高危险;高度危险以及中度危险的患者分别为14例、19例、27例,经过统计学比较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压疮风险程度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压疮情况比较 根据统计结果可以发现,在手术结束后,研究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有4例出现I期压疮,发生率为6.67%;而对照组患者有11例出现Ⅰ期压疮,发生率为18.33%,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

3 讨论

颅脑手术患者由于受病情较重和手术时间较长等因素影响,术后易出现压疮等并发症,压疮不仅会给患者造成巨大痛苦,而且治愈时间较长,很容易引发感染或败血症,给患者的身体健康或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影响。所以对颅脑手术患者术后压疮进行有效预防非常重要。有研究证实[5],颅脑手术配合综合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的几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中,在手术前根据Braden评分结果对两组患者的压疮风险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发现两组患者的压疮风险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给予研究组患者综合护理,研究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出现Ⅰ期压疮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术后12 h、24 h、48 h研究组患者的Ⅰ期压疮率和Ⅱ期压疮率均要地对照组低,说明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总而言之,颅脑手术患者应用综合护理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压疮,降低压疮发生的几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姜慧萍,赵国凤.预见性护理在颅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压疮预防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04(15):132-133.

[2]苏小霞,张艳.自制水囊预防颅脑术后患者头部压疮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06(25):81-82.

[3]高爱华,刘霞.颅脑手术患者发生急性压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10(05):956-958.

篇3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的调研,为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患者寻找更优良的护理方案。 方法:笔者选取2012年1月1日-2014年5月1日间我科收住的48例气管切开病人作为观察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19岁-63岁,平均年龄45.3岁。基础疾病情况:重症颅脑损伤28例(颅脑外伤11例,颅脑手术9例,重症脑炎5例,脑血管意外3例),心肺系统疾病15例,格林巴利综合征5例,对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 结果:气管套管伴发堵塞者7例,及时发现并给予处理复通较好,最终48例患者中无一例发生明显肺部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 结论:对无法表述不适和痛苦的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病人而言,综合性护理措施是较好的临床护理举措,值得我们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推广。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 气管切开术; 综合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009-01

气管切开术(traceotomy)系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套管,气管切开术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重症监护室病人常见于各系统严重损伤,病人常伴发呼吸道梗塞导致呼吸不稳定或者衰竭,气管切开是重症监护室抢救这类病人的最首要措施。但是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护理至关重要,护理不当可致严重后果,病人可出现呼吸困难或者窒息。本文着重于对两年多来我科收住的48例气管切开病人术后综合护理措施进行探讨分析,为此类患者的临床综合护理给出自己的见解,希望为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病人的康复做出自己的贡献。具体如下:

1 一般资料

笔者选取2012年1月1日-2014年5月1日间我科收住的48例气管切开病人作为观察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19岁-63岁,平均年龄45.3岁。基础疾病情况:重症颅脑损伤28例(颅脑外伤11例,颅脑手术9例,重症脑炎5例,脑血管意外3例),心肺系统疾病15例,格林巴利综合征5例。对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过程中,气管套管伴发堵塞者7例,及时发现并给予处理复通较好,最终48例患者中无一例发生明显肺部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

2 方法

2.1 病室内清洁度和湿度、温度的保持:

对病室内空气和地面每日定时进行严格消毒并定时进行室内的通风换气(2~3次/日,每次半小时),对家属进行必要的宣教,使其依从限制探视人员进入的条例,以保持重症监护室内的清洁度;通过对室内置放温度计的随时检测,及时调整室温使其保持在22~25℃,湿度应在50%~60%[1](可通过室内定时洒水或置放湿化器保持适宜湿度)。

2.2 气管切口的护理:

保持气管切口周围的纱布垫清洁,一般每日更换2~3次,必要时可随时更换以尽量减少气管切口的污染可能。

2.3 气管套管的护理情况:

气管套管垫一般使用4~8层的无菌纱布,能起到充分的隔离作用,并且透气较好。套管的固定要牢固,不可选用松紧带和具有伸缩性的纱布条进行固定,一般使用无伸缩的布绳固定,并将系带打死结以防止滑脱(外套管脱出时应立即重新插入,否则可致病人窒息),并随时检查其固定松紧度的情况并进行调节,亦不要过紧否则可致颈部血流障碍,以带下可探入一指为宜[2]。另外,气管切开后,呼吸道应很通畅,如若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应及时检查及时处理。①为防止套管堵塞,应及时拔出内管清洗。②拔出内套管后仍不能缓解呼吸困难,应想到是外套管堵塞。此时应多滴入生理盐水,反复吸引,将深处的分泌物或干痂吸出来,必要时更换外套管。但更换外套管时应有充分准备,以免发生危险(易发生窒息)。

2.4 气道的护理: 1)呼吸道每日流失水分为350~400ml,因此,每日需要应用200~300ml的湿化液通过超声雾化吸入的方法进入气道来湿化气管黏膜。如果发现病人谈液粘稠,可在病人吸气相延气管套管内缘滴入湿化液3~5ml,湿化液进入气道后有助于将粘稠痰液湿化变稀,所以护理人员可在滴入湿化液1~2分钟后将痰液吸出,防止痰液行成干痂造成气管阻塞。2)另外正确的吸痰对气道的护理非常重要,首先据气管套管的大小选择合适大小的吸痰管,吸痰操作前加大病人吸氧程度,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每次操作不应超过三次吸痰,一次吸痰不应超过15秒钟,吸痰管插入深度要适宜,不能过浅,应采取左右旋转式吸痰方法,动作要轻柔,吸力不易过大,压力应

2.5 气囊的护理:

要定时(2~4h)对气囊进行放气,5~10min/次,防止持续的高压压迫导致气管黏膜糜烂,每次放气前均要充分吸净气囊上方的积存分泌物以及鼻咽部分泌物,防止放气后流入下呼吸道造成感染。

2.6 并发症的预防:

对并发症进行严密的一级预防,并密切注意一切并发症存在的早期反应,及时报告给医生进行对症处理。重症监护室病人气管切开后机体抵抗力较低,容易并发各系统并发症,并给此类病人的康复造成极大阻碍,所以在给此类病人加强营养,提高抵抗力[3]的同时,护理人员细心的全面综合护理对此类病人的康复亦很重要。

3 讨论

对于气管切开病人而言,病人不能表述痛苦及不适,所以医护人员的细心观察和精心护理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及早的发现病人的异样改变和异常体征,及时给于病人救护,解除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最重要的是及时避免呼吸道梗阻。本文通过对48例临床病例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后效果的分析可知:气管切开病人采用全面综合性护理后,48例病人无一例发生明显肺部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是较好的临床护理举措,值得我们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推广。

参考文献

[1] 殷素华.32例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4):115.

篇4

[关键词]综合性护理干预怕;大量腹水浓缩自体回输术;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 R44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8(a)-0161-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massive ascites concentration and autologous transfusion.Methods 92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massive ascites concentration and autologous transfusion from March 2014 to March 2016 in the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method,with 46 cases in each group.The basic nursing was performed for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while,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symptoms and renal functions,the quality of life and negative emotion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weight [(57.67±10.69) kg],waist circumference [(92.45±5.61) cm]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was [(67.56±13.66) kg],[(99.67±8.43) cm] of control group,the 24 h urine [(1914.39±226.67) ml]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more than that was [(1014.56±208.84) ml]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serum creatinine and HbA1c level was (78.56±28.56) ml/min,(92.56±14.67) μmol/L,(6.23±2.07)% versus (95.67±31.67) ml/min,(74.67±24.69) μmol/L and (5.43±1.32)% in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

[Key words]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Massive ascites concentration and autologous transfusion;Clinical features

肝硬化失代偿期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就是腹水,大量的腹水会给患者造成严重损伤,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大量腹水浓缩自体回输术是其临床上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可以针对临床要求给予必要的护理措施[2]。为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大量腹水浓缩自体回输术中的应用效果,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行大量腹水浓缩自体回输术92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男23例,女23例;年龄38~72岁,平均(53.71±16.42)岁;腹水状态持续4~50个月,平均(34.89±5.76)个月;疾病类型:酒精肝硬化20例,病毒肝炎后肝硬化13例,淤血型肝硬化13例;观察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39~71岁,平均(52.41±15.24)岁;腹水状态持续4~51个月,平均(35.11±5.01)个月;疾病类型:酒精肝硬化21例,病毒肝炎后肝硬化13例,淤血型肝硬化12例。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大量腹水浓缩自体回输术的应用标准并自愿参与研究,所有治疗和护理方案均获得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依从性较好,均无传染性、精神性疾病及其他影响研究结果的疾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行基础护理,安排患者住院并进行相关基础术前检查等相关护理。

观察组患者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分为三个阶段术前(A段)、中(B段)、后(C段),具体措施如下。A段:第一步准备治疗室,进行严格消毒,调节室温和湿度,备好手术设备和药物,检查腹水浓缩回输机是否正常运转,使其处于备用状态;第二步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做好腹水回输相关内容介绍,消除患者紧张、恐惧、不安的心理,取得患者的信任,利于手术的配合;第三步患者做好术前准备,进行常规的全身检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指导有效的休息和适当的饮食,嘱咐各项临床注意事项[3]。B段:第一步指导患者取位,多为仰卧位或半坐卧位;第二步实行腹腔穿刺操作技术,对于多次不成功者进行穿刺部位变换,取出腹水后进行临床检验;第三步将流将穿刺针与输出管路连接,打开与此管相关的泵,形成封闭式腹腔回路,相关参数根据患者病况进行调整;第四步再次进行心理安抚并进行严密监测,安抚患者,了解患者感受,分散其注意力,控制其情绪,随时记录变化的血压、脉搏等,观察腹水引流管的情况,看是否存在扭曲、受压等异常情况,根据相应原因及时解决;第五步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渗漏,穿刺针有无外移,腹水的颜色,机器运转是否良好等[4]。C段:大量腹水引流后,应嘱咐患者适当卧床,防止性低血压的发生;穿刺处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时间≥3 d;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观察其穿刺部位的切口有无渗出情况;合理安排给药使用,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密切观察其病况,主动做好解释工作,关心、体贴、理解患者,消除其顾虑[5]。

1.3评价指标

比对两组患者临床相关症状(体重、腰围、24 h尿量)和肾功能指标(肾小球滤过率、血清肌酐、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善情况、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评分,采用自制的生活质量调查表,分别从生理、精神或心理、社会、环境进行整体评分,每项5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佳[6]。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标准(SAS)[7]:①轻,50~59分;②中,60~69分;③重,≥70分。遵照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标准(SDS)[8]:①轻,53~62分;②中,63~72分;③重,≥73分。遵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生存质量(WHO QOL-100)测定量表[9]:评估包括生理,精神、心理,环境,社会,整体等方面,满分为100分,均为正向得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相关症状改善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体重、腰围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明显较少,观察组的24 h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肾小球滤过率、血清肌酐、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整体评分为(19.43±6.6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54±4.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情况的比较

护理前观察组负性情绪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负性情绪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意义(P

3讨论

大量腹水会使患者出现严重压迫症状,且长期腹水会诱发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腹水浓缩自体回输术可以消除大量腹水,缓解压迫症状,减轻患者痛苦,通过自体清蛋白输入可以缓解血浆胶体渗透压,使得患者得到最佳治疗效果[10-11]。在以往的治疗中护理仅作为一种辅助措施,并未受到临床的重视,临床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对护理质量需求逐年提升,传统护理模式较为笼统,仅停留在生理层面,相关研究[12]发现,心理、精神上的压力极大地影响了内分泌系统,使其发生紊乱,护理干预的出现则有效弥补了此种现象,通过对患者资料及具体病情进行评估,根据护理人员自身的能力、经验、知识等提供给患者一系列的干预措施,除对其基础护理进行加强完善外,还将传统护理转化为“心理―生理”双重模式,更加人性化与个性化。临床综合护理干预在整个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术前、中、后各个阶段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进一步改善临床疗效[13-14]。

心理护理可以抑制患者的不良情绪,通过言语暗示患者,引导其端正治疗态度,增强信心,勇敢面对疾病,同时通过日常的呵护、关心、交流等拉近护患间距离,以言语进行鼓励,并讲解以往成功案例,树立其信心并提升治疗配合度,使后期治疗效果叠加。此外,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况,可以在患者发病时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为患者的生命提供有效的保障。健康教育是加强患者对疾病和治疗重视的护理手段,利于患者按照临床治疗方案进行整个治疗过程,保证了治疗效果,预见性的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防,进而也保证了患者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包括合理饮食、定时用药、高质量睡眠等,以利于促使患者疾病康复,同时使其对疾病了解程度加深,并有针对性地自我预防。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教,有重点性地加强,除了使患者对疾病有基本的认知外,对后期可能发生的疼痛及症状也有心理铺垫[15-16]。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应用,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护理保障。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体重、腰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观察组24 h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肾小球滤过率、血清肌酐、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别;观察组患者整体评分、心理情绪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在大量腹水浓缩自体回输术中进行综合性护理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保证其在舒适的条件下进行更好的恢复,达到最佳的临床状态,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闫雪.腹水超滤浓缩自体回输患者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11,28(4):343-344.

[2]曲美晶.腹水浓缩回输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20):123.

[3]李明峡,周美芩.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后护理体会[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7):791-792.

[4]何艳妍.自体腹水浓缩回输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3):437.

[5]周立兰,吉晋,曹树红,等.自体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的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4):163.

[6]唐兰珊.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48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1,6(12):38-39.

[7]秦曼玲,刘艳娟,谭婷,等.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腹水超滤浓缩自体回输腹腔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11, 6(21):80-83.

[8]廖九女.自身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顽固性腹水的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1,2(6):140.

[9]韩霞,张平,李玉芳,等.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观察[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28(5):45-46.

[10]张霞.单血泵自体腹水浓缩回输术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3,26(6):354-355.

[11]蒋兆荣,顾生旺,刘春艳,等.腹水浓缩回输术围手术期前后护理常见问题及处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 28(2):65.

[12]王立新.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在顽固性腹水中的应用及护理配合[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4):704-706.

[13]王颖.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顽固性肝腹水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5):151-152.

[14]薛红霞.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行腹水浓缩超滤回输术的护理[J].中国临床护理,2013,5(1):15-17.

篇5

关键词:综合护理; 气管切开术; 重型颅脑外伤; 围手术期

【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455-01

气管切开技术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急救和治疗的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使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 使通气和气体交换得到充分维持,确保各项治疗实施能够顺利实施[1]。本次研究中选取74例接受气管切开术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病例,对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其在围手术期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抽样患者为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就诊的74例接受气管切开术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患者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16至78岁,平均42.7岁;干预组患者中男24例,女13例;年龄18至77岁,平均42.4岁。研究对象自然资料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常规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临床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包括:①基础护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应该及时向医生进行汇报。患者取平卧位,每隔一个小时帮助患者翻身一次病拍背, 防止发生褥疮,并对排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翻身拍背的过程应该尽量避免颈部发生扭曲导致套管发生堵塞。②呼吸道:经过气管切开术后吸入的空气不会经过患者的上呼吸道,在日常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要对探视的人数及次数进行严格控制,探视者必须穿隔离衣,戴口罩和帽子后方可进入到患者的病室,使室温始终保持在20~24℃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50%~70%之间,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循环消毒处理,可基本起到替代上呼吸道功能的作用。使切口周围保持干燥清洁,每日对切口进行消毒处理,并对敷料进行更换, 对切口是否出现红肿和炎性渗出进行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进行处理。③吸痰:吸痰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相关要求, 吸痰前持续高浓度吸氧3min左右,防止在吸痰操作过程中患者出现低氧血症,导致脑、肝、肾等脏器受到损害, 吸痰的操作动作要保证做到快速、轻柔、准确, 吸引的负压应该严格控制在10kPa,先将气管套管内的痰液析出,再将吸痰管反折插至气管内15cm处,一次不能吸净应该间隔5min左右高浓度吸氧后再进行重复操作。④拔管:待患者的呼吸和咳嗽吞咽功能恢复后, 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很少时进行拔管操作, 一般先堵管1/2进行观察,持续时间为24h, 患者没有呼吸异常可以全堵并观察48h左右,患者呼吸平稳后即可进行拔管操作。拔管后进行常规防感染治疗[2]。对两组患者颅脑外伤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1.3治疗效果评价方法:痊愈:所有症状和体征彻底改善,日常生活可完全自理; 显效: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日常生活基本自理,存在生理功能障碍;有效:症状和体征有所好转,日常生活仍不能自理;无效:症状和体征没有改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3]。

1.4数据处理: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组间对比进行X2检验,P

2结果

常规组患者颅脑损伤治疗效果为:痊愈7例,显效8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75.6%;干预组患者颅脑损伤治疗效果为:痊愈11例,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94.5%。两组颅脑外伤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

表1两组患者颅脑外伤治疗效果[n/(%)]组别例数(n)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常规组377(18.9)8(21.6)13(35.1)9(24.4)28(75.6)干预组3711(29.7)14(37.8)10(27.0)2(5.5)35(94.5)P值

对出现脑外伤的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治疗并在围手术期实施有效护理,可以使氧疗的有效进行得到充分保证,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更加显著的改善,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生命体征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准确的对患者的表现进行记录,对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应该给予及时的判断,使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对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使临床抢救成功率提高[4]。

参考文献

[1]李柏成,杨秀江,黎成禄.气管切开在重度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08,37(20):2349-2350

[2]宗克宇,高君军.气管切开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附68例报告)[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9,12(13):172-17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