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生物探究的一般方法范文

生物探究的一般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0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生物探究的一般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生物探究的一般方法

篇1

摘 要:本文对当前高校班主任在学生就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班主任应从学生利益出发,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就业服务。

关键词 :学生利益 就业服务 班主任工作

课 题:本文系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提升项目成果,课题编号:PXM2014_ 014209_07_000058。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都在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今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热点,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作为就业工作一线人员的班主任老师,更应该责无旁贷地做好这项工作,从学生利益出发,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

一、宏观形势分析高校班主任在就业工作中的难点

1.期望值不断升高,使就业工作难度加大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对工资待遇要求高;希望留在大城市;渴望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外企就职等。然而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过高的就业期望值必将使学生错过本该珍惜的就业机会。

2.市场经济形势下的新问题,给就业工作带来较大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就业制度也由原来的“毕业分配”改为后来的学生“自主择业”,随之而来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这些新问题的出现,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3.就业工作进度 “刚性”与学生就业进程 “弹性”之间存在矛盾

由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时间节点性非常强的工作,所以作为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的班主任老师来说压力巨大。一方面是学校就业工作在每个时间节点的各种数据统计结果,另一方面是如何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就业签约。追求就业工作进度的“刚性”数字与学生就业进程的“弹性”结果一直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

4.评价高校就业工作的指标体系单一,“就业率”成为被关注的焦点

当前我国评价高校就业工作的唯一指标体系就是“就业率”,却忽视了“就业质量”。高校的“就业率”关系学校的社会声誉,影响学校的生存发展,固然值得关注;而“就业质量”决定了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以及一生幸福,影响着整个国家乃至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更应得到关注。急需建立更加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关注高校“就业率”的同时,也应关注“就业质量”。

二、微观角度分析高校班主任在就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1.高校班主任多为兼职,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我国高校管理体制中,班主任往往都是兼职,所承担的班主任工作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来完成。然而要深入了解班上每位学生的详细情况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与每位同学进行深入交流更耗时费力,对兼职的班主任老师来说相当困难。尤其在就业过程中,学生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时心理变化波动较大,更是需要与班主任老师多交流、沟通,时间和精力的耗费更使兼职班主任显得力不从心。

2.现行的班主任工作考评机制,无法对班主任工作进行全面细致评估

在高校的班主任工作管理体制中,现行的考核机制只能对完成事务性工作的质量进行考评,而无法对班主任工作质量进行全面细致的考评。而班主任工作其涵盖的内容不只是一些事务性工作,其更多的内容应该是关心学生生活、关注学生成长。

3.班主任责任心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也是影响就业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高校班主任队伍机制体制尚未健全,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班主任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班级就业工作的开展。

三、班主任应如何开展全方位、个性化就业服务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在就业时不仅仅满足于找到工作,而且也开始关注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这就对就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帮助学生实现职业梦想?高校班主任的就业工作应该从学生的利益出发,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特殊需求,提供其所需的就业服务。

1.班主任在就业服务工作中的优势分析

(1)能够经常接触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就业服务。在我国现行高校管理体制中,接触学生最多的是班主任老师。从新生一入校起直到毕业离校,班主任老师始终像家长一样陪伴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鉴于这种时间优势,班主任老师可以充分利用与学生接触的时间,随时随地了解学生就业状况、解读就业政策,这种比较亲民的就业服务形式比起面对面的座谈模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2)全面了解学生情况,便于提供就业服务。高等教育学生的生源情况非常复杂,就业指导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并非易事。而班主任则不然,在陪伴学生四年大学生活后,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家庭情况都非常了解,便于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

2.班主任进行个性化就业服务的内容

(1)充分运用各种新媒体技术,搭建交流的平台,及时了解每位学生的就业动态。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种信息平台的发展十分迅速,这就要求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要不断学习新的信息技术,与学生进行无障碍交流。班主任老师可以利用各种新媒体技术搭建交流平台,及时分享就业信息,通知各种事项,了解每位同学的就业和思想动态。

(2)建立班级就业工作“台账”,按需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就业信息服务。由于每位学生都有着不同于别人的择业意愿,作为班主任应该清楚每个人的情况,并将班级里有类似就业意愿的同学信息分类建立就业工作“台账”。这样既方便随时了解班级就业状况,而且可以按照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相应的就业信息。这种分类服务的管理,能让学生体会到班主任老师的关怀细致入微,无形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3)针对学生薄弱环节进行辅导,助其实现成功就业。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内,设计中文写作和语言表达的内容较少,造成许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很难全面展现择业优势,赢得就业机会。在大学期间开设的就业服务课程中也只能是简单介绍个人简历的撰写,不能针对每位学生的特点和求职意向深入服务。而班主任老师可以再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就业服务。

3.班主任进行个性化就业服务应注意的问题

①要提前熟悉班上每一位学生的详细情况,为就业服务工作做好充分准备。②当学生面临选择时,要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尊重学生的选择。③不要将对学生的关心流于形式,更不要只是单纯地催促“签约”。④“将心比心、为师为友”,是班主任做好就业工作的主导思想。

4.多参加有关新媒体技术、工作经验交流等方面的培训,努力提高就业服务工作水平

当今社会各种媒体技术发展飞快,班主任老师只有不断学习新的媒体技术,才能走近学生、同他们进行无障碍交流。另外随着近年来毕业学生的情况日益复杂化,班主任老师还应该多参加经验交流以及政策学习等方面的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就业服务工作的水平。

四、小结

篇2

关键词:高中生物 探究性 实验教学

一、引言

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面对新的时代,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最大的任务是如何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而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大多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先被告之结论,再由教师手把手教如何进行实验操作,学生成了完成实验的机器,完全没有思考和创新的过程,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进行重新设计,变原来的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行探究,积极主动学习,并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本文浅谈了高中生物探究性试验教学,以供同行参考与借鉴。

二、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概述

1.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的特点

高中生物开设探究性实验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的特点包括:(1)自主性。探究性实验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并完成实验,就要求学生熟悉教材内容,并能运用实验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原理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并会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解释实验原理、得出实验结果。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造的潜能,也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符合现代主体性教育理论的要求。(2)探究性。探究性实验不同于验证性实验,这使得实验中出现什么现象,学生不能直接从课本中找到答案,只能通过细心的观察和思考得出。正因为其过程和结果的不确定,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养成求异思维品质,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十分有效的。(3)灵活性。探究性实验对于所探究的问题,可以提出不同的假设;可以有不同的探究方法;可以有不同的材料用具;只要能够解决问题就行。对于一些硬件设施较差的学校来说,他们可以采用简便的方法和现成的材料进行探究性实验,甚至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教学,取消或增加一些探究性实验,从而,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

2.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难点

(1)实验设计难。由于学生以前没有这样的经验,同时受学生年龄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往往有较大的局限性,因而,学生难以完成一个比较完整合理的实验设计方案。

(2)实验完成难。由于以往认识的偏差和条件的限制,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不够,而且学生对实验仪器的认识和控制能力较差,因此,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较难。

(3)实验分析难。限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独自分析实验结果、探索和思维获取结论。学生独自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比较困难,特别是对实验中某些条件的忽视或控制不好而造成的实验结果的偏差,难以得出合理的解释。

三、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方法

1.加强验证性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了解实验仪器用品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有利于他们进行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和实施。

2.教给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1)确定课题;(2)提出假设;(3)设计实验方案;(4)预期结果;(5)观察和记录;(6)实验分析;(7)得出结论;(8)修改实验方案;(9)重复实验。以上各环节不一定每个实验都需要。

3.组织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骨干,把他们分散开并与其他同学合理搭配分组,以点带面,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4.及时督促、检查学生按照实验设计方案进行操作与观察,认真做好实验结果的记录,不但要记载符合预期的现象,还要记载与预期相矛盾的现象,以便于对结果进行如实的分析。

5.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总结交流;教给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结果的方法;引导学生利用事实进行科学的推理,得出相应结论,完成实验报告。

6.使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对学生出现的新思想、新方法、新举措,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指导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

7.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群体意识、团结协作精神。

四、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课的教学环节

科学探究通常包括通过实验来探究、通过调查来探究等不同形式。生物学实验教学在生物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应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验进行探究,并将其内容要求尽可能多地渗透到各主题内容的教学活动中去。以探究为本的生物学实验教学与一般意义上的探究是有区别的,也与科学家从事的科学探究有着明显的不同。中学生物学探究性实验是基于中学生物学实验前提下的,由教师给予学生指导的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上,实验的结果、结论或许早就有了,但为什么还要组织学生去探究呢?因为要教会学生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考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表现,思维表现,学习能力表现等。探究性实验一般以小组合作开展,提倡“以问题为中心,自主探索,小组交流,重在发展”,它要求学生既要对所研究的课题开展学习活动,同时又要对实验过程开展学习活动。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课的教学过程结构归纳为以下六个环节。

(1)背景下提出问题(2)假设(3)设计实验(包括实验A、B、C)(4)实施实验(包括实验A、B、C)(5)结论(6)表达交流。

以上六个环节可以解释如下:

(1)教师提供背景材料或学生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并以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

(2)应用已掌握的知识,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3)制定探究计划,提出实验步骤,列出所需要的实验材料与用具,选择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4)实施计划,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数据,评价这些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可靠性。

篇3

关键词 探究性实验 表现性评价 教学评价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表现性评价是生物科学素养评价的有效方式。表现性评价是在学生完成了一系列的任务(如生物实验、实习、调查等)过程中进行的,它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如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应用知识的能力及表达交流能力等进行评价。教师在生物探究性实验中实施表珊性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实验能力的提高,可以考查学生实验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

1 探究性实验活动的一般程序

一般来讲,生物探究性实验都要遵循以下步骤或流程(图1)。

2 探究性实验的内容选择

根据“可研究性”和“开放性”的特征,探究性实验的内容可以是实践性强的学习内容,也可以是思辩性的学习内容;可以是目前已有结论的学习内容,也可以是暂时还没有结论的学习内容;可以是初步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拓广的承续性学习内容,也可以是检验已有成果而在不同背景先再研究的再生性学习内容,等等。例如“自己(和他人)的生物节律(生物钟)的测定”课题,其探究成果可以指导自己或他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某种植物净化环境的作用探究”、“区域性生态情况调查”、“其他星球的生命存在”等课题,可以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克隆技术的成就和影响”、“生物信息探究”、“20世纪生物科学伟大成就调查”等课题,不但有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树立“科教兴国”的思想。而高中教材涉及的“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探究影响酶活性的环境条件”、“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探究细胞的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究废旧电池浸出液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插条生根的影响”、“探究不同类型洗涤剂对生物的影响实验”等课题,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总之,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因此,有关生命现象和活动规律的学生未知的内容,应是探究性学习的内容。生物学与人类生存和发展、与社会生产和个人生活、与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学生对这些关系的未知内容,也是探究性学习的内容。

3 探究性实验活动表现性评价的方法原则和操作流程

3.1 评价的方法和原则

探究性实验活动表现性评价不仅重视最终探究成果的评价,而且重视开题、实施和答辩过程的评价,全过程每个阶段都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权重进行评价。同时评价是建立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参与、协同合作、交互影响的基础之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并兼顾个人的表现。评价不仅重视探究直接结果的评价,而且重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多种收获与体验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不仅重视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而且重视学生对所学生物知识的创造性应用和实验中所体现出来的探究能力。

3.2 评价的操作流程

对于生物探究性实验活动表现评价的每一步骤的实施,都需要按照以下具体流程进行:

制定评价目标一确定评价标准一选定评价方法一制定评价目标一设计评价工具一实施评价具体目标一活动小结。

4 表现性评价工具设计

4.1 对探究性实验方案的评价

学生的探究性实验方案是学生自主设计进行自主探究的指针,科学的探究方案是学生有效探究的基础,对学生所设计的方案评价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探究方案的设计是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2)探究方案是否全面地分析了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3)探究方案的分工是否明确,时间安排是否合理:

(4)探究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

(5)当前是否已经收集到足够的文献,是否有研究的基础;

(6)探究方案是否具有创造性。

活动小组选一名成员为主陈述,小组的其他成员可补充说明,共同回答有关提问,应尽可能采用多种方式说明自己的探究方案,评审老师提出问题,小组成员回答问题,最后教师进行评议,讨论评审意见,确定成绩,记录表格见表1。

4.2 对探究活动过程和成果交流评价

在生物探究性实验活动过程评价中,可以采用表2让学生对照,进行自我评价和综合评价。

对学生最后的成果应组成答辩委员会进行评价,评价的主要标准是:

(1)对专题是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2)专题是否有内容上或形式上的创新;

(3)成果的可性度和可行性如何;小组代表进行主陈述与说明,简要汇报开题报告通过后方案的实施情况、研究分工情况、取得的主要成果,一级活动过程中的主要收获,评审老师就有关问题进行提问,可以要求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回答,也可以直接要求某一位小组成员回答。最后教师进行评议,讨论评审意见,确定成绩,记录表格见表3。

5 活动表现评价的成绩评定

篇4

关键词:高中生物 探究性教学 研究

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探究性教学不仅能够较深入地达到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而且有利于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即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既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又能够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一、高中生物开展课堂探究教学的作用与意义

1.探究性教学有利于学生科学态度的形成

科学态度是人基于对科学知识正确理解和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学生对外部世界充满着强烈的新奇感和探究欲,探究教学正好适应他们个体发展的需要。这种探究性表现在所要探究问题的答案是未知的,非预定的,答案的获取也不是由教师传授,而是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查资料,做实验,通过假设、论证,最终解决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

2.生物课堂探究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

在通过生物探究性学习,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有了切身体验,使他们对真正的科学探究产生互动。有效的生物探究课堂中,学生提出课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法、做出计划,通过相互交流,最终形成报告。这个过程学生进行探究不仅在于掌握生物学知识本身,而更重要的能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逐渐养成探究的态度、方法和思维的品质,并掌握探究的技能。

3.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其实,只要课堂生动,学生是非常喜欢生物课程的,探究教学正是能够给生物课程带来崭新面貌的重要手段之一,开展探究性学习,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与重视。探究教学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内在动力,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搜集资料、建立假设、实验验证、交流结果等活动,学生被探究过程深深吸引,从而热爱探究生物现象背后的原因。这种情况会改变过去学生讨厌学习生物的状况,大大提高高中生物课的效率。

二、开展探究教学的几点做法

1.设计情境,引导探究

当学生遇到了不确定的问题情境,而这个问题又是他们最终必须确认、充分地描述以及用适当的方法解决的,当学生作为一个真实问题的解决者,探究性学习便开始了。如何精心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去寻求探究的话题、概念、主题呢?可以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的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精心设计的情境能有效引导学生主动进入探究性学习。

要求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教师首先应进入“探究”的角色,进行换位思考,备课的过程应成为教师探究的过程。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了这样的备课探究思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研究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基础—设计问题—寻找探究点—设计课堂具体探究过程。

2.注重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

在体验中习得科学知识,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心灵去感悟,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动脑思考、交流合作、自主探究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获得的结论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例如,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洗衣服时到底用什么温度的水最合适?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教学活动不只停留在探究活动的形式和外壳,而是从探究活动的特性——学生的自主构建出发进行设计。结果课堂上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都很高,思维活跃,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案,也出现了不同的实验现象和效果。在进行《遗传与变异》模块“减数分裂”的教学时,如果直接把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的特点呈现给学生,学生往往很难理解染色体变化的本质特征。我尝试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完成这部分教学,先引导学生用橡皮泥构建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的模型,让学生明确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的概念关系,再让学生小组成员合作,用橡皮泥构建“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染色体变化模型”。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构建了不同的模型,然后各小组在全班展示模型,师生共同展开交流和讨论,对各组构建的模型进行分析,再让学生对自己的模型进行修改。在这个模型的建构过程中,学生把减数分裂过程中复杂的染色体行为变化加以抽象、概括,主动构建知识,亲历知识的获得过程,课堂充满了活力。

3.培养学生勇于猜想、敢于假设的能力

目前,很多学校的学生存在知识面较窄的情况,所以对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都不敢大胆地去想象,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一旦教师提问,大多数学生总是埋头,不敢回答问题,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使得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所以,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大胆思维。条件允许的话,教师还可以带学生去参与社会实践,实践是学习知识最快的方法,只有实践才可以让学生寻找出所需的答案和结论,而且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可以学习到课堂中无法学到的知识,教师也应该在旁引导学生思路,让他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寻找答案,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的视野更加广阔,例如让他们参加社会调查,参观科学博物馆,还可以让他们去参观工厂的生产,这些都可以让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有效开展。

4.整合小结,正确评价

所有知识点的探究结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做本节内容的最后总结,必要时老师进行补充讲解,形成学生内在的知识网络和能力网络。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切记不要讲得过满、过透,我们追求的实效课堂应该是带着问题走进来,带着新问题走出去,要给学生留下“缺口”,打开“窗口”。

三、结束语

总之,自主探究性教学策略,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新课程教学内容对科学素养要求很高,要求教师对生物教育认识更深刻。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注重相互合作。

参考文献:

[1]沈争光.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实践与思考[J].成才之路.2010(35)

篇5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学生在课堂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的实质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初中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面临着生理与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之紧张的学习,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大部分具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这与他们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强是分不开的,但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以浓厚的感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坚持己见,所以学生进行生物探究性学习存在诸多的困难。

二、学生进行生物探究性学习面临的困难调查结果与分析

为了调查清楚学生进行生物探究性学习面临的困难,我结合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自编调查问卷,从学校七、八年级共24个班中随机选取250人进行调查。此次

调查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34份,调查结果如下表。

1.学生在生物探究性学习中面临的困难调查统计结果

2.学生进行生物探究性学习面临的困难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统计的结果,对学生在生物探究性学习各个环节中的困难进行分析。

(1)提出问题

首先,学生最大的困难是不知道什么样的问题是“好”问题 (27.8%);其次,由于学生生物知识的缺乏,使其难以提出问题(24. 2%);第三,学生认为自己平时不太注意观察自然、生活中的现象,因而难以发现问题(23.8%);第四,学生认为自己缺少锻炼的机会,需要探究的问题一般是由老师提出来的(20. 3%);第五,学生对提问题不感兴趣(3.9%)。

(2)猜想与假设

首先,学生最大的困难是总出现一些错误的猜想和假设(29.2%),认为自己思考的时间很少,平时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猜想和假设(28.7%);其次,学生认为生物知识的缺乏使其难以作出猜想和假设(24.7%);第三,学生不清楚猜想和假设的作用(10.3%);第四,学生对猜想与假设不感兴趣(7.1%)。

(3)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

首先,最大的困难是学生认为如果小组成员能充分讨论,可以做得更好(27.8%),自己制定的计划很乱、没有条理性(20.4%);其次,学生认为自己缺乏锻炼的机会,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一般由老师讲解(16.5%),自己设计的实验得不出所需要的结论(11 .3%);第三,学生对实验目的不清楚(8.9%),认为教师留给自己设计实验的时间太少,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9.3%);第四,学生对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不感兴趣 (5.8%)。

(4)实施计划与收集数据

首先,最大困难是学生收集到的数据不完整(28.6%);其次,学生觉得实验时间太短、太仓促(16.9%),往往对整个实验的目的和过程不清楚(10.8%),做实验时手忙脚乱(11.2%);第三,学生对实验设备的作用不太清楚,实验操作不熟练(9.4%),没有记录数据的好方法和缺乏收集数据的经验(8.7%);第四,学生对实施计划与收集数据不感兴趣(5.7%)。

(5)分析论证与得出结论

首先,最大的困难是学生感觉自己理解了,但总不能很好地概括出来(40.3%);其次,学生面对收集到的数据,难以找出数据之间的关系(18.3%),或对生物规律知道一点,但总结的不全面或有差错(18.2%);第三,学生认为小组讨论不充分(7.8%)和由于生物知识的缺乏难以得出规律(11.8%);第四,学生对分析论证与得出结论不感兴趣(3.6%)。

(6)评价

首先,最大的困难是学生不知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35.4%),在探究完成后没想到过要评价(33.3%);其次,学生认为自己的探究过程找不出毛病(13.5%),认为教师没有给予足够的时间思考、讨论(10.2%);第三,学生对如何评价整个探究性学习过程没有兴趣(7.6%)。

(7)交流与表达

首先,最大的困难是学生难以完整地将自己所进行的探究过程表达出来(29.1%),感觉自己理解了,但总是不能很好地用书面表达出来(27.7%);其次,学生觉得向别人汇报自己的探究性学习情况觉得难为情(18.3%),不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13.0%);第三,与其他同学交流时不喜欢对别人的错误进行纠正(6.5%),或对交流与表达不感兴趣(5.4%)。

三、学生进行生物探究性学习面临困难的对策

根据上述对学生进行生物探究性学习面临的困难调查结果分析,知道学生在生物探究性学习各环节中所面临的最大困难与问题是什么,为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何种对策来帮助学生进行生物探究性学习提供依据。具体对策如下:

1.帮助学生界定“好”的问题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提出对学生有意义的、有针对性的问题,因为这样的问题能够丰富学生的探究活动,但提出的问题不能是深不可测的,必须是学生通过观察和从可靠的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能够解决的问题。如学生常问“为什么”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太大,教师可以将其转变为“怎么样”的问题,这种改变使探究的问题更集中、更深入,更加接近科学,从而把学生导向科学探究,经历真实的探究过程。

2.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进行猜想和假设

能否提出较好的假设,这是成功的学习者与不成功的学习者之间的重要差别。学习者特别是新的学习者,往往难以针对收集到的信息形成正确的猜想和假设,这时教师应设法为学生的假设提供支持。如实验前帮助学生形成多个假设,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猜想,这样学生就可以有效地利用实验结果同时排除若干个假设,而不是逐个地检验、排除。

3.应有充分的时间讨论,完善探究计划与实验设计

教学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许多学生当听见教师一说开展某活动或实验时,就恨不得马上动手操作,但心中一点谱也没有,更不用说有完善的探究计划与实验设计了。所以,这时候教师一定要先稳定学生的情绪,让他们制定出相应的探究计划和实验设计,并在小组中讨论通过。我认为,这是探究活动中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的最重要一环。

4.在实施计划与实验过程中要督促学生做全面和详尽的记录

只有在实施计划与实验过程中做全面和详尽的记录,才能完整地收集数据。在学生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可同时进行记录,以避免数据的丢失。

5.引导学生面对实践的结果时要注意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

引导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根据相关逻辑关系和推理,找到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其他解释,强调解释和观点

必须与实验或观察得来的实证材料相一致,将自然或实验观察的结果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超越已有知识和当前观察结果的新的理解。如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调查的结果,分析食物与健康的关系。

6.帮助学生对实践过程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在课堂教学评价环节中,教师可提示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实验的结果能否证明所得出的结论?这结论是否足以回答提出的相关问题?在得出的结论中有没有明显的偏见和缺点……此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各自的研究结果,或把研究的结果与教师或教材提出的结果相比较,来评价各种可能的结论。

7.安排一定的探究报告与生物小论文的作业,培养学生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布置一些撰写探究报告与小论文的作业,及时指出其中的优、缺点,并注意在课堂中加以引导,慢慢地增强学生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8.帮助学生获得有关的知识信息

知识上的缺乏可能会使学生不知如何提出问题与作出假设,或者不能理解、解释实验数据,不能更好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所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与生物探究性学习相关的知识信息是对探究性学习的一种支持策略,这是已被研究证实了的结论。此外,知识上的支持并不一定要直接提供相关的知识,也可以利用一定的线索、情境等来激活学习者头脑中己有的相关知识。

9.利用教学训练帮助学生进行变量控制

变量控制技能是实验设计的关键环节。如何提高学生的变量控制能力,教学训练是重要的途径。如教师向学生说明如何进行变量控制的规则,并用好实验设计的例子来加以说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变量控制能力。训练之后,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练习及交流反馈中的变量控制规则上,可以更好地提高训练的效果。

10.帮助学生对生物探究性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

篇6

[关键词]:生物教学 探究性活动 创新

在新一轮课改中倡导的教学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转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能力的培养。在《生物学》新教材中添加这些生物探究性活动旨在于增强实验教学,让学生参与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学生通过科学的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获取知识。这一过程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平台,让学生有较多的思考和讨论的空间,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敢于实践的能力得到培养。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着手于生物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实现生物学新教材课程标准的关键之一。

一、组织活动,分组选题

生物探究性活动形式多样,仅利用课堂的40分钟是很难这里是一个图片上好生物探究性活动这里是一个图片的内容,更不用说学生是否掌握和深入理解该知识点的本质。因此,教师应针对自己目前所任上生物教科书(如七年级上册)里所有的生物探究性活动,耐心地把有探究价值的内容挑选出来改成生物探究性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开展探究性活动,在开展探究性活动时,先指导学生做好这里是一个图片探究计划,要求学生在课前以分组(全班的同学分为四大组,各大组选不同题进行研究,各大组内又以2人或3人小组为单位,同时进行同一选题的研究。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观察草履虫”“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测定种子萌发率”“二氧化碳是这里是一个图片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植物的呼吸作用”等形式完成相关探究实验活动,通过这样做出来的活动结果,既有小组内的横向比较,又有大组内各小组的纵向比较,使学生所得的结论更科学、更切合实际。

二、把握探究原理,激发兴趣

在开展探究活动前,教师应根据实验目的,通过设计疑点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剖析问题,探讨原理,并围绕实验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实验方案。也可以参考书本的实验方案这里是一个图片,引导学生从实验步骤、实验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改进,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与掌握,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灵活地处理各种问题,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准确把握实验原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如在做“观察草履虫”的实验,最主要是想让学生懂得更多关于原生动物的生活习性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于是在学生在做实验前,教师应提前教会学生如何寻找、培养、观察草履虫。尤其是通过设计改进草履虫的饲养方法。学生们在设计草履虫培养液时,根据草履虫生活在营养丰富的有机物液体中的原理:有的学生用开水泡稻草,将其浸出液冷却和过滤后作培养液;有的学生把稻草煮熟后再熬一这里是一个图片段时间,冷却后作培养液;有的学生在开水中加入葡萄糖作培养液;有的学生直接用臭水沟中的水作培养液等。这样,既能有效激发学生深入了解草履虫生活习性的和实际应用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大胆改进,鼓励创新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要困难”。体现创新首先是问题要创新。在实施教材的实验中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限制,尤其是方法。因此学生在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课本中原有的实验方案认真研究分析,发现实验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案,使其方案与原方案相比更加科学、可行、简约。如在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中,学生就对实验材料产生了质疑,他们会想除了萌发的种子,植物的其他部分会不会呼吸呢?学生就可以发挥想象,并找到各种材料回来做实验(如茉莉花的茎、叶、花、土豆、草等)。结果发现取回来的材料只要还鲜活,没有枯萎,这些材料就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活材料的保温瓶的温度比灭火材料的保温瓶的温度高,从而推导出活的材料都产生二氧化碳、水和能量,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按自己的实验方案实验,自主选择对比实验组,得出结论。让学生勇于参与研究和改进实验方案,学习的兴趣高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深入讨论,激发思维

讨论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交流方式,它体现出在不同的思想撞击中下必能产生智慧的火花。深入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必然会激发学生极大的探究欲和热情,这样更显示出学生对其的自主能动性,以及创新思维也得到鼓励,有了主动交流对比与体会的欲望。如“植物的呼吸作用”这个实验中如何检验二氧化碳这个环节里,有很多学生一次就成功,但有些同学经过反复多次实验才成功。学生在实验后谈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时,很多学生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失败,并总结出该实验的要领。与此同时,学生除观察到实验目的直接这里是一个图片相关的现象外,可能还发现其他一些奇异现象。如在“测定种子萌发率”实验中,学生发现萌发后的豆苗会出现紫色的部分,产生了很多的疑问。这这里是一个图片些奇异现象的发现正是学生敏锐观察力的体现,也是再次探究的起点和契机。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及时抓住学生的一闪之念,加以指导,就可能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灵感,延伸研究兴趣;培养敏锐观察力和辨别领悟能力及独立探究的能力。

五、认真评价,提升能力

学生做活动的实效如何,往往与评价是否有效密切相关。评价的方式可以多样,有效的评价方式,意味着活动过程和得到的结论应符合科学,从而可以评价。如在“植物的呼吸作用”这个实验中检验二氧化碳环节里,让一些实验做得不好的或实验失败的学生,可谈谈失败原因,指出失败的教训,由学生这里是一个图片谈论后总结作出评价:换盖子时要快,同时不能让瓶子晃动;倒水速度要快,以免气体泄露;导管要插到澄清石灰水的底部;石灰水不能太多,不然效果不明显等。因此,在每次探究活动完成后,教师都要认真地启发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从而培养学生严谨、慎这里是一个图片密的科学探究态度,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这里是一个图片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有效开展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于生物课教师来讲,只有转变教育观念,切实提高生物探究教学的积极性与自觉性,这不仅能够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高中生物开展课堂探究教学的作用与意义

(1)探究性教学有利于学生科学态度的形成。科学态度是人基于对科学知识正确理解和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学生对外部世界充满着强烈的新奇感和探究欲,探究教学正好适应他们个体发展的需要。这种探究性表现在所要探究问题的答案是未知的,非预定的,答案的获取也不是由教师传授,而是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查资料,做实验,通过假设、论证,最终解决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必须以小组为单位,去查找资料、做出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来证明假设,真实地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来得出结果,再做出结论。这样的小组合作探究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及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意识,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生物课堂探究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在通过生物探究性学习,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有了切身体验,使他们对真正的科学探究产生互动。有效的生物探究课堂中,学生提出课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法、做出计划,通过相互交流,最终形成报告。这个过程学生进行探究不仅在于掌握生物学知识本身,而更重要的能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逐渐养成探究的态度、方法和思维的品质,并掌握探究的技能。

(3)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其实,只要课堂生动,学生是非常喜欢生物课程的,探究教学正是能够给生物课程带来崭新面貌的重要手段之一,开展探究性学习,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与重视。探究教学始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内在动力,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搜集资料、建立假设、实验验证、交流结果等活动,学生被探究过程深深吸引,从而热爱探究生物现象背后的原因。这种情况会改变过去学生讨厌学习生物的状况,大大提高高中生物课的效率。

二、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高效的探究性教学

(1)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高中生物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在探究式教学的课堂组织中,合作探究是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那么如何在而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就成为制约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师应以班级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业水平、性别、能力等差异为依据组成若干合作学习小组,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定期承担不同的任务和角色,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而且小组内的各个成员在努力实现个人目标的同时,更要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与他们共同努力争取实现预期的合作学习的目标。这样合作小组通过互相鼓励和帮助形成团体精神,发展为一个整合的群体。事实上,不同的探究内容有不同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对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就有很大差异,所以就要求教师在面对不同的探究内容是对探究小组人员的构成进行灵活的调整,以使探究活动顺利展开。

(2)建立好的氛围,促进探究性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探究式学习行为加以关注,还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来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实现知识信息的传递与反馈,还有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和融会,进而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这个氛围中教师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运用的实际情况,从而有效地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启发,使他们逐渐形成以自己的方式看待问题的风格,来使他们自己的思想得到充分的表达和升华,使其创造力不断得到发展。所以说,营造良好的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开展,这也是开展探究性学习不可忽视的环节。

(3)巧设质疑,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优秀的生物课,必须重视新课的导入设计。探究性教学的导入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堂上对于一些较难回答的问题,要发挥教师的辅助作用,例如,补充一些相关的问题,把大题作适当的剖析,化成小题,分步思考讨论,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这样定会使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生充满兴趣。

(4)开展探究性教学应把握的几个环节。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应掌握下面几个原则:①高中生物新课程探究式学习内容选择要把握好“度”,要有目的的探究。探究式学习要以学生的已有生物学基础知识和生活常识为基础,不能超过学生的认知范围;探究的内容又不能过于简单,要有可探究性和趣味性,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就感,否则就会使学生失去探究的兴趣。生命科学是一个与实际生活联系的非常紧密的科学,一个好的探究内容,会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生物科学奥秘的欲望。另外,我们还应该注意,探究式学习内容的选择要具有可操作性,即探究的内容的范围不宜过大,否则会导致课时不够,学生负担过重等一系列问题。究竟选择何种内容进行探究,要根据具体的教育对象和教学实际。②高中生物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也是一个“度”的问题。我们既不能过于开放,将所有的问题都交给学生去做,而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能过于拘谨,自设樊篱,将学生限制在条条框框之内,而抹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③高中生物新课程探究式学习的开展中,要注意探究的过程性,建构学生的探究式学习的重要观念。特别要注意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做出假设的能力。④不能把生物学实验等同于探究式学习,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以高中生物实验为载体,适时适地的开展探究。

参考文献:

篇8

一、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探究教学是新课改的核心,以改变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为中心,其理念是“掌握知识的构建比获得知识重要”。探究学习关键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知识的获得和接受转向知识的构建过程的探究,因此,让学生观察、记录、整理数据,设计实验、实验操作等,从而解决问题,最终提升创新思维能力。显然,探究教学的根源是任务的设计、活动的安排、问题的提出等,通过探讨教师提出的问题、参与所设计的活动、完成所提出的任务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体验、探究生物的学习,实现被动接受知识的根本转变。

二、精心设计问题,使探究有所指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探究的根源,没有问题作基础,探究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如学习“分子与细胞”的第一节“身边的生物科学”时,在课之初,创设事实情境:根据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的报告为素材,让学生通过阅读调查报告,并根据调查报告并了解我国癌症死亡率越来越高的原因:人口老化、吸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缺乏体育锻炼。之后,以问题:练习自己身边的熟悉的事例,分析癌症患者的病因和预防措施。这个问题与所给的材料和背景知识密切相关,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息息相关,因此,容易引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兴趣。

三、情境创设,激发学生主人公意识

学习这一节时,可以先播放视频:一位13岁少女身患白血病,到了晚期,假设有奇迹发生,治好这种病一般要用50~60万。但对于一个以种地为生的她们来说,这50~60万犹如天文数字,对于小娇×的一直没走出山村的爸爸妈妈来说,听着也都感到害怕,支付这笔费用是想起来就害怕的,这就意味着13岁的少女将不治身亡。这对于小娇×、娇×的家等都是不公平的。后来,媒体曝光,社会各界捐助、医护人员尽力,但最终也没挽留住小娇×……

这样,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使其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启发学生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对生活、对社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有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对同学、对他人要有一颗同情心和爱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意识,融德育于生物教学中。

四、设计活动,促其体验探究

活动法被各科老师所看好和使用。生物课堂更与语言学科不同,生物学科实验多、实践活动也不少,如果教学中,教师精心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既能实现课内外知识的整合,将课上所学拓展、延伸到课外,又为学生提供了体验、探究的机会。

如,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周末调查一下家庭成员中或家族史中是否有癌症患者病例,如果有,弄清楚患的是什么癌症?如何接受治疗的?治疗效果如何?从患病到去世一般经历了多久?这个活动重在学生“现身说法”、让学生爱惜生命,认识到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

课后,也可以开展活动,以“关爱健康”为主题,制订宣传广告,介绍吊兰、芦荟等都是中草药,可以清除室内的醛味,以及吸烟是如何危害健康,积极锻炼身体的好处等等,这样的活动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每一位同学都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而加入讨论的行列,并加深自己的理解。

另外,实验法更能体现学生的探究学习。学习生物科学需要正确的方法,启发学生要像生物学家、科学家那样实验,培养他们通过实验,亲自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搜集实验数据并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学会科学地分析问题,观察生活中的生物,并用自己的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用自己所观察的现象和结果促进自己的学习。

探究式教学活动,重在探究,除了情境的创设、任务的设计、活动的安排。生物课堂上,通过生物实验也是促其体验、探究的主要方式,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教学可以构建“学生为中心”的生态课堂,打造高中生物精彩课堂。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

高中生物是一门了解生物功能与结构,探究生物和环境的内在联系、生命发展规律的自然学科。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生物学习效果与课堂教学效果,需不断探索新颖、灵活、有效、多变的教学方式。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方式已远远无法满足现今的教学需求。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组织探究式教学可以提高生物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与创新精神。

一、高中生物课堂探究式教学含义

高中生物课堂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探究”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中,高中生物教师以教材内容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切入点,结合高中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征、心理特点以及生活实际等情况,有意识地启发并引导学生结合合作讨论与自主学习,对生物问题提出质疑、深入探究、合作讨论,通过多种学习途径充分运用课堂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二、高中生物课堂探究式教学的组织措施

1.教学联系生活,注重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

当前,为有效提升高中生物的教W效果,高中生物教师采取了多种教学方式,如合作式教学、小组教学等。但由于使用过度或理解不完全、方法应用错误等原因,大多数学生失去了参与兴趣,进而导致教学效果适得其反。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能够真正成为高中生物学习的组织者与参与者。如某高中生物教师在教授“生物应激性与适应性”这一章节时,教师将准备好的小金鱼发放至每个小组(小组3~5名学生随机组成),组织学生将玻璃缸的小鱼从室内移至室外,对比温度对小鱼的影响;用黑布罩住鱼缸与用强光进行照射,对比光对小鱼的影响,等等。该方式以探究为主,引导学生自我探索外在环境因素对小鱼生存的影响,加深了学生对生物应激性与适应性的理解。

2.设置探究思维情境

探究思维情境的设置需按照适当性原则、梯度性原则、兴趣性原则进行。①适当性原则。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探究思维情境时要注意把控适应度,对具有针对性的探究问题设置情境,同时明确设置探究思维情境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切忌探究思维情境难度设置过大。②梯度性原则。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可有效促进自身发展,若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的探究思维情境始终处于同一水平,则会限制学生的发展。③兴趣眭原则。高中生物教师在设置探究思维情境时,需注重探究思维情境的有趣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某高中生物教师在教授“生命活动的调节”这一章节时,在探讨生长素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时,先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说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生长素具有双重影响,一般情况下,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则抑制植物生长。课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3-5名学生随机组成)进行自主探讨,即在市场上购买两株绿色植物与两袋植物生长素,在其中一株植物的根、茎、芽部位放置同样浓度的生长素,在另一株植物的相同部位分别放置合适浓度的生长素,隔一段时间后,对比两株植物的生长情况。学生可通过探究思维情境得出的探究结果与教材结果相对比,加深对该章节内容的理解。

3.鼓励探究思维结果

生物属于理科科目,知识点繁杂、理论性极强,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才可充分提高教学效果。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探究,并对探究结果做出大胆总结与推测。在“生长素与植物生长关系”自主探究实验结束后,该高中生物教师鼓励每一小组进行探究总结,最后由小组组长在课堂上如实陈述探究结果,教师做好每个小组探究结果记录,最后该教师对每组学生的探究结果表示肯定与鼓励,对一些与教材内容相悖的探究结果再与学生一起进行深入分析。可能是由于一些自然因素对植物生长素的影响作用所致,如单侧光对向阳性植物影响因素较大,重力因素会导致植物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等。通过鼓励学生陈述探究思维结果,达到了使学生真正成为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与引导者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生物探究性思维,提高了学生生物探究学习能力。

4.延伸生物课堂探究内容

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注重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多角度、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如在探究鱼的应激性与适应性时,鼓励学生延伸课堂思维,思考温度和光等自然因素对蜗牛、蝌蚪、青蛙等其他动物的影响,探究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用。

篇10

【摘 要】探究是学生认识世界、观察生活最有效的方法,对于生物这门学科来说,探索显得更加的重要,因为生物成长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周围环境一个很小的变化,就能对生物的成长起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探索,才会得出最正确的结论,也才会对生物学有更一步的了解。本文以人教版的的生物教材为例,在论述探究式教学的基础上,对高中生物学探究式的教学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高中生物学,探究式教学

高中阶段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可以称得上是生命中的转折点,至少在我们大多人的印象中是这样的,如果高中学习顺利,那么等待高中生的将是美好的大学生活,那么如何给学生一个高效精彩的课堂,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呢?探究式的教学就是其中的一个好办法,在探索的过程中,生物学的奥秘将吸引学生不断的认真思考,努力学习,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

一、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1.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所谓的探究式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去观察生物学中的现象,发现并思考问题,然后探索其中的奥秘,并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一般说来,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都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事实验证—得出结论,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学生的独立的分析和实验,不知不觉间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凸显出来了。

2.锻炼学生的意志力

我们都是知道,每一项生物研究的周期都是比较长的,短则一周或者一个月,长期的话则是经年累月,其中的曲折和失败可想而知,即使学生的探究也是如此。我们承认探究的结果很重要,但是没有过程怎么会有结果,因此教师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加看重学生的探究过程以及探究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并对此表示肯定,相信经过这个探索的过程,学生坚持不懈的品质和敢于战胜的意志力一定会有所提升。

二、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建议

1.创设情景教学

生物这门学科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但是高中阶段的教学因为学校设备条件、学生时间和知识等方面的限制,要想对每一个生物学中的结论都进行研究,那是不肯能的。这是教师不妨转换一下教学方式,并不是所有的探究式教学都要亲手实验,尤其是在高中课程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但是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为学生创造一些教学情境,看一些相关的动画或者图片。

比如人教版生物教材中有这样的一个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虽说这个实验并不困难,但是同学们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观察细胞质的流动,那么教师不妨做一个细胞质流动的动画,模拟叶绿体的形状,在细胞之内设计一些叶绿体作为观察细胞质流动的参照物,的通过多媒体播放给同学看,这时同学们不用显微镜也可以知道细胞内是一个什么的世界了。

2.在建构模型中进行探究

建构模型中,学生不仅需要动手更需要动脑,手脑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从而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待生物,学习生物。

模型的种类大致可以分为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三类。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中应用较广是物理模型,可以直观的将生物学中的微观生物用放大版的模型表现出来。比如人教版教材中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那么教师讲完这节课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DNA”,大家做好之后可以拿出来相互评比一下,看谁做的最好。

3.给定课题的指导性探究

很多时候为了让学生对重点部分有更深刻的了解,学校通常会分发一些探究课题,这些课题通常是在课本中选取的,探究的结果一般在课本中也都提到。

比如人教版教材中的“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这个影响条件有很多,例如温度、pH值等等,学生科技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或者几种,实验步骤和材料的选择在实验之前小组内要做好讨论,明确耀探究的问题。在实验的过程中每个环节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指导,试验完成后要讲实验的数据或者现象记录到预先做好的表格中,方便对比和分析。

4.完全自主的开放式探究

通常这个高层次的探究活动会比较少,这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团体合作能力。一般进行的方式是由老师给定一些课题,既可以是教材内容的延伸,也可以是一些自然现象,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去探究实验。比如“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相同环境下不同的植物光合作用是不一样的,不同环境的同种植物光合作用也是有差别的,学生一般在进行实验,都是经过教师的组织是和指导进行的,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设备条件和自然条件决定学生做哪方面的研究比较合适。

结束语:

探究式教学模式,顾名思义,是以“探究”为目的的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有技巧的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假设、去观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学习的意义和学习的方法,体会大自然中生物成长的奥秘。其实除了在学校进行探究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都生活中的一些生物进行课外探究,毕竟我们身边的花花草草都是生物学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曹勇.对新课程生物学科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思考[J]. 新课程学习.2011,05(05):98-99

[2]陈福荣.对新课程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2011,06(05):92-93

[3]杨慧.“细胞呼吸”一节的探究式教学[J].生物学教学.2011,05(02):86-87

篇11

关键词:生物实验 探究性教学 能力

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的很累,学生学的很苦。面对这个难题,我认为:应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有效性指什么,尤其是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该怎么来提高?作为处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有意识地采取“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可以大大的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让学生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生物实验主题,根据多种思路和方案自行设计、组织和展开实验。这样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文主要针对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有效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的特点

1、自主性。2、探究性。3、灵活性。

二、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难点

1、实验设计难。 2、实验完成难。 3、实验分析难。

三、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方法环节

教给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1)确定课题;(2)提出假设;(3)设计实验方案;(4)预期结果;(5)观察和记录;(6)实验分析;(7)得出结论;(8)修改实验方案;(9)重复实验。以上各环节不一定每个实验都需要,下面介绍一个案例:

(一)根据情境提出问题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问题”是探究性教学的载体,选择一个好的问题就好像学科教学中选择了一本好的教材,同时能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作为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发现、去研究。

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在家包饺子时,我们经常把白菜剁碎做馅,在放盐后稍等一会儿会有什么现象?”学生可以分组就这一问题的答案展开自由讨论,并将学生讨论的结果列在黑板上。

(二)根据问题创立假说

讨论到此,学生对植物细胞遇到盐后会流出水来的现象归纳出一种可能的解释,进而形成一种假说:“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理由是植物细胞膜和液泡膜都是生物膜,它们具有和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基本相同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做菜馅时因为放了盐,菜中的水分大量流失,这与动物红细胞失水很相似。将问题升华为假说是探究式教学过程中的目标确立,从一个现象可以引出多个问题,那么,我们要探究哪个方面的问题就要立足于一点来展开验证。

(三)根据假设设计思路

假说提出后必须得到验证,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简要讨论如何设计实验,预期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指导时要善于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将班级学生分组,每一组通过组内讨论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步骤以验证假说,然后进行组间交流实验方案。经过大家讨论,为了检验“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这一假说,设计了如下实验。将植物细胞浸润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观察其大小的变化。如果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透过,而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在此,在蔗糖溶液中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会变小,细胞皱缩;在清水中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会变大,细胞膨胀。

(四)根据思路进行实验

教师通过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思索空间,再向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然活动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生物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再根据以上的思路,写出实验设计方案。

(五)通过实验得出结果

科学的实验要求要有真实的结果,因此,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实验结论。

(六)根据结果进行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要认真倾听他人的质疑和不同的观点,通过交流共享实验信息,获取更好的实验材料和装置,更易操作和效果更明显的实验步骤,从而建立新的模型,为进一步探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经验。在学生已经初步获得了实验结果的前题下,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同学们共享成果,互相质疑。听取他们的质疑并进行解释。接下来还可以进一步设计探究方案:植物细胞会由于过多吸水而涨破吗?

以上六个环节可以解释如下:

(1)教师提供背景材料或学生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并以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

(2)应用已掌握的知识,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3)制定探究计划,提出实验步骤,列出所需要的实验材料与用具,选择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4)实施计划,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数据,评价这些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可靠性。

(5)描述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乎实验的解释,形成结论。

(6)撰写实验报告,口头或书面表达交流探究实验过程、结果和结论。

开展探究性实验从整体上应体现上述六个环节。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其一般课型特征。但是,也不能把这些环节绝对化。例如,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和得出实验结论,这三个环节之间有着前后关联关系,若实验方案的设计存在某些失误,就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甚至得到错误的结论。这样的话,教师也不能指责学生,因为学生已经努力参与了实验过程,他们的探索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参考文献:

[1]骆俊荣.《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模型建构和实践》、《理科教学探索》.2005年5期

[2]周晓莉.如何利用高中生物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7,(2).

篇12

关键词:高中生物 探究实验 问题 原则 措施

高中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加强对高中生物实验方法的研究,不仅能提高生物实验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维,养成探索科学知识的品格。

一、高中生物探究实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深入,探究性学习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长期以来实验教学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生物更是如此,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生物实验课程开出率低。除重点中学外,大多数学校只开设部分实验,其主要原因是:(1)生物学科不是中考学科,有的校领导不重视,教师缺乏积极性。(2)学校经费不足,设备不完善。(3)课时紧。(4)用生物材料做实验,操作难度大。

(二)实验教学观念不适应素质教育思想。有人曾对 187 名中学生物教师进行过调查,133 名教师认为实验的目的是巩固理论知识、培养技能和能力,占 83%;只有 27%的人认为除上述目标外,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和态度;仅有 1.7%的人提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从上述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实验教学仅被看做是一种辅教学。重实验结果、轻实验过程,重知识巩固、轻能力培养。

(三)实验教学方式单一。(1)动手与动脑环节的脱离。(2)学生在实验中被动成分大于主动。(3)由于动脑思考的问题与动手无直接关系,造成对实验过程的轻视,而实验能力、方法、态度却主要体现在实验过程中。

(四)实验教学安排、管理不合理。

(五)实验教学评价方法单一。这种单一的考核方法极易养成学生投机取巧、不能踏踏实实做实验的良好习惯。

因此,加强中学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实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势在必行。

二、制订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的原则

1 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原则

实验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其中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要想有效地实施实验教学,就必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做工作的主人,做集体的主人,以主人的姿态投入到实验教学活动过程之中。

2 创造性原则

实验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也是一个自始至终包含着变革、革新、改进、创造等思维活动过程。在教学中贯彻创造性原则,首先要更新探究创新观念:①要树立积极创新观。②要树立大胆创新观。③要树立实事求是观。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设计和组织实验,要创设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家去探索世界、创造性实践活动。

3 知识技能相统一原则

从科学技术发展和现代社会生产力的需要来看,要求从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是既具有系统的现代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要学会学习、自行深造,终身发展。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将训练技能与掌握知识,以及培养科学研究方法统一起来,使学生达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融,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统一。是现代教学适应未来社会生产、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4 面向全体原则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教师应根据学生在个性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要使学生在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高中生物探究实验教学有效性提高方法

1 “提出问题”的教学策略

1)创造一个平等、和谐、活泼的生物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关注不同学生的发展,倾听学生的不同观点,鼓励质疑、讨论。

2)设置难易适度的问题。设置的问题要难易适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这样探究活动能有效地进行。

3)应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起学生多角度的心理兴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一般途径。第一,透过现象,分析原因;第二,通过类比,找出异同;第三,通过归类,提出问题;第四,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象或经验中发现问题。此外,可以把生物课堂延伸向社会、生活,拓宽问题来源的渠道。

2 评价监督,及时反馈策略

提高实验课堂效率的有效组织策略是“把目标和评价标准告诉学生,在实验过程和结束时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即实验开始前明确告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有哪些行为结果,实验结束时应该呈现哪些实验结果。实验课上一位授课教师要及时完整的对每位学生进行评价是不现实的,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可以组织学习小组,进行自我评价和组内互评。

3 让探究性实验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为了发挥探究性实验的功效,让学生探究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就积极创造一切条件和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对发现的问题和所学知识到实验室进行探究性实验,可以用不同材料进行类似的实验,也可完成一些不作要求的演示实验或者自己设计的实验。材料可自带,也可由实验室提供。形式上小组或个人都可以。教师只要求把每次活动作好记载。由于一开始就扎实地开展探究性,加上教师的适时点拨和引导,使得课外进行探究性实验有条不紊地开展。

在当前的生物教育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生物实验及探究逐步成为生物教育的主要部分。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让学生在生物实验中学习生物,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做实验都能看到自己在发展中的长处,增强继续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新课程与学生评价改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

篇13

关键词: 探究活动 验证性实验 探究活动 交流合作能力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本质的科学。科学探究实验是生命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科学探究实验不仅是学生掌握生物学基本知识,形成生物学基本技能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科学态度的重要途径。因此探究性实验在生物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及课程内容的束缚和影响,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在内容及方法的选择上多采用验证性实验,即由教师先讲授知识,然后通过实验验证已了解的知识。这种实验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束缚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致使学生动手能力差、视野狭窄、缺乏创新意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面对21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实验教学目标强调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专家们提出,在实验教学中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许多生物教学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工作,逐步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实践证明,探究性实验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下面我就如何开展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探究活动首先是基于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我们都习惯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到教科书中去寻找答案回答,然后教师会要求学生记住这些答案,因为这往往就是学生该掌握的知识点。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般都是课前设计好的,按照教学的进度层层提出,虽然有利于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计划,但我们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问问我们的学生是否有问题。学生自己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那是具有创造性的表现。因此在引导中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时候,必须让他们锻炼独立地提出问题的能力,当然这依赖于问题情境的有效设置,要充分调动同学们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大胆提出问题的学生,即使这些问题偏离了我们预先设计好的方向,只要它是符合逻辑性的,是经过独立思考而提出的,都应该给予积极的肯定。并且建议老师们多问一点诸如“在某种情境下,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你有没有想过其中的原因?你觉得该怎么处置?你为什么这样想?”等问题,这些问题看上去似乎与课本知识点联系不大,但对于启发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大有裨益。

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实验

现行的生物学实验大多还是验证性的,它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并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但是,验证实验的内容有的偏重于技能的训练,有的则使学生的学习处于较被动的情形中,它不利于学生从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不利于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的生物学实验进行一定的调整,重新设计和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通过探索事物客观规律的活动来获得新知识,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要让学生们熟悉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

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包括“情境设置―提出假设―证明分析―获得结论―引申扩展”这五个方面,各方面可以通过做实验的方式,也可以从现实生活吸取素材创设情境,或者介绍生物科学发展史中的经典实验,等等,方法多样。但总的说来,基本模式中不断强化,使科学探究成为同学们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式:(一)时常引入有关的生物科学发展史中科学研究过程的内容,而不仅仅只是说明结果。(二)加强多种方式的探究实践。包括围绕一定课题的讨论、辩论式的探究学习;针对特定的研究课题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学习;在教师的组织下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发现问题,再进行探究学习;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进行信息检索、收集、分析、综合,最后总结交流的探究等各式各样的活动。

四、注重学生独立探究能力与交流合作能力的培养是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发挥探究功能的要点

随着初中生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思维水平的日益提高,他们常常不满足教师和教材给予的现成结论,而是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对科学的新知识、新现象、新成果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相互交流和辩论中,得到认同和发展。因此,初中学生在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求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的能力的逐步形成。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科学素质的提高过程要给予足够的认识,要加以保护和鼓励;并在其中正确引导学生善于与他人交流,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在交流的过程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并培养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在生物课学习与实验中,重视学生对科学本质特性和科学过程的了解,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工作、科学发明、科学原理的应用与研究、科学传统、科学史等的兴趣,使他们能在学习与探索实践中通过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科学的信念和科学习惯。如在探索自然过程中能够产生充实感和兴奋感、好奇心、实事求是的思维品质、善于与人愉快合作的意识和科学的品质、进行独立思考的创造性学习和创造力。要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自己提出课题、设计方法、制订计划并最后写出报告,与他人进行交流。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亲身体会科学家是如何发现困惑的问题、如何假设问题的“答案”、如何考虑从哪些途径去解决问题的,并渐渐地养成探究的态度、方法和思维的品质。科学的思维方式并不神秘,也不是科学家所特有的,而是每个人应该掌握的技能。在生物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尤其重要,有了这种思维品质,他们就能够对生物学问题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

参考文献:

篇14

一、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问题

实验探究首先从问题开始。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探究的问题,明确探究的方向,投入探究活动中。一般的导思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在强烈的好奇中提出问题

初中生根据其年龄特点:有较强的好奇心,对探究有很大的热情,但往往探究时,忘记探究的目的。教师如果合理引导就会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例如,教学“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中,实验结果是:放在阳光下的一组,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在黑暗处的一组就不能复燃。不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你还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探索问题?带着这样的好奇感,学生会投入探究活动中,努力提出更多想要探索的新问题。

2.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比较、类比等思维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实验过程中的问题,这是能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关键。例如,在“探究根运输水和无机盐的结构”一课中,先让学生根据“同中求异”的观察方法观察根毛区纵切片,问这里“同”是指什么?“异”又是指什么?通过这些异同可以提出:同样是根毛区,为什么有不同类型的细胞结构?各自有什么功能?根毛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又是通过什么途径运输到植物的其他器官的?……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二、引导学生合理假设

引导学生合理假设能够预测所要探索的问题的答案或结论,为学生解决问题指明方向。在“探究性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提出合理的假设,在假设前提下探究有价值的问题,提高探究的价值,实现有效探究。

1.通过丰富的联想假设

探究活动中,以探究的事物为核心激发学生的“联想”兴趣,通过“联想”展开问题探究,提高探究问题的针对性。当然“联想”不是随意瞎想,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合理“联想”。例如,学习“植物的呼吸”一节时,通过丰富的“联想”提出关于植物呼吸的假设,围绕探究植物的呼吸联想到人的呼吸,然后通过视频展示探究实验过程,得出植物的呼吸和人类呼吸的不同点,从而总结出植物呼吸蕴含的规律。

2.通过合理的类比假设

实验探究中经常使用类比推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合理“比较”推理出的“结论”,当然需要进一步验证其正确性。但它对探究思维有一定的启发,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一定的作用,根据探究实验,教师可以灵活选择类比假设。

3.通过逆向思维假设

逆向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有效途径,通过颠倒因果关系,在探究中常常发现新的惊喜。在生物探究中经常遇到逆向思维的实例。例如,教学“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中:在阳光下的一组,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黑暗处的一组就不能复燃。植物体在黑暗环境下,放出的气体不是氧气而是二氧化碳,这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能有逆反应(开始逆向思维)。

三、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不仅仅可以在实验室内开展,引导学生在课外设计实验,灵活设计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设计实验包括“确定实验方法”和“设计实验方案”。根据教材探索的不同内容确定不同的设计方案,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例如,学习“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一课时,首先可以提出疑问,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是通过什么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呢?是“导管”吗?首先,请同学们自己设计探究方案,探究植物茎内有没有“导管”,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植物根尖纵切“导管”的特征,通过做茎的纵切和横切进行观察,判断根内“导管”相似的结构……其次,若不是“导管”运输,你怎样验证呢?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红墨水在茎中的运输”,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观察染红的部位。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科学实验,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提高探究能力。

探究性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开发创新潜能,同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探究性实验”教学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导思、授法、总结、升华教

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