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34:5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妇产科护理病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自2007年以来,我们在学校中职护理专业、助产专业和高级护理专业的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选择并贯穿使用了病例教学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
1、病例教学法的应用
1.1 课前运用病例导入法
在讲授教学内容之前,首先介绍一病例。每个人都有寻根问底、解决问题的欲望。运用病例导入法可以造成一种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所授知识。例如在讲授“前置胎盘”时,我们举例,一天早晨,刚刚步入病房,就见120救护车抬下一位孕妇,在他们的身后留下一路血迹。检查病人时发现孕妇面色苍白,掀开被子一看,只见孕妇躺在血泊之中,同时她的丈夫在一旁反复说:“离预产期还有一个多月呢,怎么会这样?怎么出了这么多的血?她怎么也不告诉我一声?”再问她丈夫是如何发现的,他说:“昨晚还好好的,今天早晨我一觉醒来,感觉床上湿漉漉的,掀开被子一看,才发现床上有一大摊血,她躺在血泊之中。问她怎么回事,她说她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出血的。”当讲到这里时,我们突然设问:“这究竟是什么疾病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讲授的‘前置胎盘’的临床表现:妊娠晚期无痛性、无诱因的阴道出血。”一下子就导入到要讲授的正题,这样使学生容易记住“前置胎盘”的临床表现特征——妊娠晚期反复无痛性、无诱因的阴道出血,同时激发起学生寻根探底的欲望——为什么前置胎盘会在妊娠晚期才出血?为什么出血又是无痛性的、无诱因的?为什么出了这么多的血,都快休克了,孕妇一无所知?经过这样一导入,学生就会跟随老师的思维一起去探讨“前置胎盘”的临床表现,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1.2 课中运用病例讨论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自己在临床亲身经历的病例,或者到医院收集到的病例,或者某些书籍中编写的病例,具体而生动地介绍给学生,以强化学生记忆,使他们将所学的知识深深地烙印在脑海里。例如:讲到“胎盘早剥”这一章节时,列举了某孕妇踏空楼梯摔跤,当即引起小腹剧烈疼痛而致胎盘早剥、死胎、子宫胎盘卒中、重度休克,最终导致子宫全切的例子。该病例使学生加深了对胎盘早剥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的理解和记忆。另外,教师还可以将2个有鉴别诊断意义的典型病例一起介绍。例如:当讲授完晚期妊娠阴道出血性疾病时,即举“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2个典型病例,先由学生在课堂上各自准备,比较它们二者之间从病因到治疗措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由一名学生作中心发言,然后由教师加以归纳、总结、纠正错误、肯定正确。这样既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可使学生对容易混淆的疾病有更明确的认识,从中学会对疾病的鉴别诊断与治疗等方法。教师在授课时既要重视系统性,又要重视实践性,将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融会于教学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并能随着教师的思路理解和接受所学内容。在一个章节结束后,选择几个典型的、综合性的病例介绍给学生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前各自准备,课中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选派代表发言。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控制学生讨论的范围及时间,有分歧意见时可展开辩论,最后经教师的总结、归纳,纠正错误,指明重点。这种以学生为主的病例讨论教学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对不同疾病的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内在联系有明确的认识,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1.3 课后运用病例练习法
在讲授完某个单元后,教师选择某些典型病例,让学生课后单独思考完成作业,然后教师批改打分,当作平时成绩,或教师可在课堂上集体分析参考答案,让学生各自进行修正。例如:女性的阴道炎症问题,让学生根据病例的病史、主要症状和体征,写出完整的诊断、鉴别诊断、辅助检查、治疗原则及防治措施。这样可促使学生全面温习书本中的相关内容,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使学生加强对临床医学知识的整体认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推理、鉴别,并提出防治措施,从而提高处理疾病的综合能力,为将来毕业实习和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学;多媒体教学;病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7-0240-01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临床学科,教学内容抽象、内容繁杂和凌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困难,特别是对于基础和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学生往往感到枯燥,缺乏兴趣,掌握知识单靠死记硬背,起不到很好的承前启后的作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本人在教学工作中采用病例分析结合多媒体教学,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明显加深。现将本人的教学心得体会报告如下。
一、病例的选择
平时注意收集病例,可取材于临床出院病历,或到图书馆以及上网查询资料,并对所收集的病例进行筛选和加工,将具有典型性、适用性、现实性的病例作为基本素材,以备课堂教学使用。选择病例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针对明确的教学目标;(2)病例简洁,但包含丰富的信息:考虑到学生尚未接触到临床,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应收集有代表性、扣紧教学大纲的案例;(3)围绕病例提出的问题恰当而且有教学意义。
二、病例分析结合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一)课前展示病例。每次课开始,展示一份完整的典型病例,并提出相应的问题,以问题为基础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如讲前置胎盘时,先给学生展示一个病例:孕妇,30岁,孕2产0,孕28+5周,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血泊中急送医院。面色苍白,无痛苦表情,Bp 80/50mmHg,P 120次/分,呼吸22次/分,胎心118次/分。提出问题:她为什么大出血?为什么无疼痛呢?从而造成一种深刻的印象或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易于学生理解记忆理论知识。
(二)课中插入病例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较特殊的临床专业课,产科部分几个主要妊娠并发症的症状都是以阴道出血为主,妇科疾病主要有四大症状:阴道流血、异常白带、下腹痛、下腹包块。不同疾病的临床表现容易混淆,不易理解,讲课中应用病例分析有利于解决这个问题,特别是当病例分析通过多媒体进行时,可以随时展示,使这一过程更方便。例如葡萄胎的临床表现和流产很相似,讲课前先展示出典型的葡萄胎病例,让学生分析病人是不是流产,和流产相比有哪些明显的不同点,以加深印象。讲到临床表现时,再展示出病人的资料,让学生总结病人主要的症状体征有哪些,从而避免了学习中的死记硬背,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记忆。疾病概要部分讲完后,再通过典型的病例,模拟真实的场景,让学生讨论,按照护理程序,用自己学习到的有关疾病的知识对病人进行评估,作出护理诊断,针对病人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学生自己解答完毕后,再对问题进行总结,让学生懂得具体病例具体分析的道理,讲述从特殊病例到该类病例的一般原则,并查漏补缺,使之成为最佳的知识结构层次,以减轻学生记忆负担。这整个过程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分析、推理、判断能力,也激活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思考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和临床应用紧密联系起来。
(三)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妇产科护理学特别是产科部分内容较抽象、繁杂和凌乱,尤其对于初学者更不易理解,且操作性较强,传统的“讲稿+黑板 粉笔”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带来一定难度。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则可使静态(文字、图表、图形等)与动态(录像、动画)相结合,使许多复杂抽象的内容转化为生动形象、易学易记的信息,从而解释深奥的理论,补充课堂单纯讲授的不足,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与吸收。例如对分娩机制的理解需要学生有立体的空间想象能力,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以往用骨盆模型讲解演示,一个个动作是割裂的。通过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可以把胎儿通过产道的整个过程清楚、连续地展示出来,配以文字和解说,学生印象非常深刻,过目不忘,容易理解接受。
三、病例分析结合多媒体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在授课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选择与教学内容相符的病例,并且有效地将各种有特色的教学手段整合起来使用,找到最佳的比例,共同发挥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更能使教学内容变得易感知、易体会,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但选择病例时要有针对性、代表性,要能突出所要讲授内容的特点,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要避免内容的相关性不大,使学生不清楚要说明什么问题。同时病例分析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理论讲授教学,教师应针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仍需要进行系统讲授,给学生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
应用多媒体教学,教师需注意讲课的速度和节奏,因为多媒体呈现信息速度快,信息在课堂上的停留时间较短,而人脑在单位时间内接收的信息量是有限的,速度过快将使学生跟不上节奏而丧失兴趣。同时要注意讲课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避免学生的注意力大部分时间集中在投影屏幕上而使其感到授课方式单调,因为教育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周静.《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体会[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7,5:26~27.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学;标准化病人;实践教学;应用;效果
引言
护理学是以基础理论为基石、临床病人为实习对象的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学,其特殊性要求临床护理教学既要尊重病人的权利,不加重其身心负担,又要保证护理学生掌握临床实践技能。近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高校的不断扩招,以及患者维权意识的不断加强,医学教育与教育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加重,我国的医学教育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护理学教育也是如此。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教育工作者开始参照美国的医学教育模式,把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P)投入到医学教学工作中。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2月中职护理专业学生120名为本次研究的样本,男女比例为25:95,平均年龄(17.2±0.2)岁。以随机的方式将研究样本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2:48,平均年龄(17.2±0.2)岁,巾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3:47,平均年龄(17.2±0.2)岁,中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两组学习的课程及课时相同,相关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教学方法
1.2.1编写病例
临床教师根据《妇产科学》第八版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要求,结合丰富的临床及教学经验,编写标准化的病人培训案例脚本。以描述病例的主要症状为出发点,提出问题并结合大量鉴别诊断信息,编写了临床常见妇产科的典型病例。如异位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前置胎盘、子宫破裂、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异常子宫出血。所有病例脚本主要描述疾病的症状,包括详细的个人资料、一些模拟体征或主要阳性体征和检测结果。所选病例都可用于问诊和体检。通过教学研究室的集体讨论,使得案例更具真实性、可信性和逻辑性。所有病例的研究过程均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2.2SSP培训
为确保SSP的稳定性和评价准确性,依据剧本要求对SSP进行严格培训,培训工作由课题组成员承担,包括SSP的作用、职责、工作要求,案例相关知识,角色扮演要求,护患沟通基本方法和技巧,操作技能与护患沟通评价标准等。为了更好地进行角色扮演,要求SSP利用周末时间定期去临床见习,对与剧本描述相似的临床病人进行详细问诊、查体,通过有效的沟通,深人体会该疾病,从而更好地充当SSP。
1.2.3教学过程
实验组教学方法:每名学生利用TSP进行强化训练。TSP模拟不同的病例,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对TSP进行相关问诊和体格检查、制定辅助检查项目、同可能得疾病之问进行鉴别诊断,并制定出治疗方案。TSP根据预先设计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和监督。根据每个学生问诊中遗漏的内容,TSP结合个人体验,依据教学大纲,总结归纳出该疾病问诊和体格检查的重点内容。还应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强化不足之处,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同时,TSP应教受学生问诊和体格检查时的医患沟通知识和技巧,指导学生如何观察病人,如何消除病人的顾虑,从而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照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践带教方法,实习同学进入妇产科进行实践学习,分配到各个临床治疗小组,教师以讲授为主,包括问诊、体格检查、诊断治疗原则和沟通技巧。
1.2.4SSP案例教学及技能操作过程
①课前准备案例:在授深前一周,教师将上课需要的教学案例及表演剧本发给SSP,要求SSP思考针对该案例学生在問诊时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并想出适合病人回答的通俗易懂的答案,并且能针对该案例扮演标准化病人。②课前集体备课:授课前,授课教师与SSP进行集体备课,SSP将思考结果反馈给教师,与教师共同讨论案例可能涉及的问题,并对角色扮演进行讨论及演练。③教学过程:教师先将实验组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没1位SSP,学生进行问诊及体格检查,询问SSP,然后小组成员讨论分析,小组代表陈述小组结论,最后教师总结点评。
2结果
2.1两组护生的学习情况评价表比较通过不同教学模式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生学习情况评价明显提高,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生成绩合格率对比课程结束后,观察组护生成绩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关键字:腹部切口 妇科 护理 效果
现在妇产科疾病患者越来越多,因此进行手术的数量、类型也越来越多,但是临床上应用最多的就是开腹手术,但是其手术过程的创伤比较大,很有可能会留下并发症、后遗症,从而增加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心理负担,那么为了降低发生不良事故,同时提高手术效果,我们就一定要积极对患者进行腹部切口护理。本次研究将选取我院妇产科在2010年3月到2012年所收治的86例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对其进行积极护理以后,取得了不错效果,具体内容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86例患者,年龄在20到61岁之间。36例患者进行剖宫产手术,16例进行子宫全切手术,13例进行子宫次全切手术,12例异位妊娠,2例宫颈癌根治手术,1例卵巢癌根治手术。
1.2方法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饮食护理,要多餐少量,为患者提高低膳食纤维、低脂食物,对于营养不良、免疫力差、体弱患者要多给予维生素、蛋白质食物,从而提高患者血浆蛋白的水平,保证患者能获得充足营养。对于糖尿病患者,要给予药物、饮食来调整患者血糖,在患者血糖基本恢复正常以后进行手术。对于贫血患者要多为其补充铁,从而纠正贫血问题。在手术结束以后,为患者提供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高热量的食物。
心理护理:在患者医院以后,护理人员要热情、亲切接待患者,主动和患者交流,建立起良好护患关系。很多患者对手术都会有恐惧感,对术后情况、术中疼痛、麻醉意外、医生技术、手术安全等问题都很担心,因此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对此,护理人员要详细为患者讲解这些问题,让患者对手术情况能有一定了解,告知患者手术的目的、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1],从而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让患者能树立起康复的信心,从而让患者相信手术技术,以看、更好的心态去面对治疗。
术前护理:保证室内整洁、干净、舒适,要控制好室内的湿度、温度,湿度要控制到50到60%左右,温度要控制在22到24℃左右。在手术开始前为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对于免疫力差、体弱患者要提高其机体免疫力,将糖尿病患者的控制在8ml/l以下,将贫血患者的血色素控制在110g/l以上,常规进行备皮、背血,在术前的4小时要禁水,术前8小时要禁食。
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要严格的进行无菌操作,可以进行横切口,这样能够降低缝合的张力,然后在满意麻醉情况下为患者选择适合缝合材料关腹,在关腹时要一层层的缝合,要彻底止血,动作要轻柔,保护切口,给予敏感抗生素,从而防止感染。
术后护理:在手术结束以后,常规的给予患者电解质及水,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给予患者蛋白、血容量。要密切的观察患者切口情况,尤其是体弱、肥胖及并发症患者,观察患者切口张力、渗液渗血情况。肥胖患者在手术以后,切口很容易裂开,出现感染、脂肪液化问题[2],因此一定要仔细观察患者切口情况。对于术中出血量较多、手术时间、并发症、免疫力差的患者,可以给予红外照射,从而保证皮肤干燥,提高局部额温度,促进血液循环,让水肿能够尽快消退、伤口能尽快愈合。定期的更换新床单,床头要略微提高,让患者取平卧的,将软枕点在患者的膝下,从而帮助切口愈合、减少切口的张力。在患者使用腹带的时候,要调整好奇松紧度,协助患者固定腹带。很多患者在手术以后都会有疼痛感,对于一些疼痛感轻的患者可以转移注意力,比如说放音乐、聊天等,对于严重患者可以适当给予镇痛药物[3]。
2 结果
86例患者经过积极护理以后都已痊愈出院,手术的平均时间是2.8小时,患者住院的时间在3到18天不等,平均住院时间是8.9天。在86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切口感染,1例切口脂肪液化,在对患者进行相应治疗以后,都已康复出院,患者对护理比较满意。
3 讨论
进行开腹手术以后,切口脂肪液化、裂开,术后感染者都是常见的并发症,会对预后产生严重影响,所以对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是很重要的,可以提高患者生活治疗及手术成功率 。我院对患者进行了有效心理护理,为患者提供了良好、和谐的就医环境,同时也减轻了患者不安、恐惧、焦虑等情绪,护理人员主动的体贴、精心护理患者,给予了患者更多的尊重、关心,因此患者的不良情绪有明显的改善,患者也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护理工作,从而达到了预期目的。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调节了患者的机体情况,提高了患者的机体免疫力,让切口能够尽快愈合,从而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为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在患者手术结束以后,进行康复教育也是很重要的,护理人员要正确的指导患者可是、床上大小便,告知患者在手术后早期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同时也可以对患者进行适当按摩,从而缩短排气时间,增强患者体力,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避免出现肠粘连问题,或是进行热敷穴位也可以[4],其可以保证患者大小便顺畅,让患者能尽早的排便、排气。在本次研究中,86例患者对护理都很满意,也都已痊愈出院,笔者由此深刻体会到,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进行腹部切口护理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一定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科玲;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第14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中册)[C];2010,17(5):191-195.
[2] 杨振萍;王荣梅;李树波;;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41例防治体会[J];中国妇幼保健;2007,9(16):124-126.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手术;优质护理;常规护理;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196-02
妇产科腹部手术在临床上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但因腹部手术具有较大的创伤性,患者术后易出现腹痛、腹胀、切口脂肪液化、感染等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心理与经济负担[1]。优质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在完成基础护理同时,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生理需求,使之身心达到较愉悦的状态[2]。本文选取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57例,采用优质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选取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11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7例,其中:年龄在21-68岁,平均年龄为41.2±11.6岁。患者手术类型分为:剖宫产52例;子宫肌瘤剔除手术32例;卵巢囊肿切除手术17例;异位妊娠手术9例;宫颈癌根治手术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手术类型等方面相比较,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相关数据与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1)患者入院后,护士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并教会患者有效咳嗽及床上大、小便的方法。(2)常规给予患者行术前准备。(3)术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遵医嘱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由于对医疗环境及医护人员均较陌生,再加之对预后担忧,常常会出现焦虑、抑郁不良心理,此时护士应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根据患者文化程度、职业、性格特点等,给予个性化的心理疏导[3],以缓解其恐惧、紧张情绪,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2)环境护理:尽量为患者营造一个较舒适、温馨、安静的治疗环境,在病房中为其播放舒缓轻柔的音乐,将病房内的温度与湿度调整舒适的状态,减少噪音,避免外来不良刺激,利于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及提高睡眠质量。(3)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负责向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手术注意事项以及预后效果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对于腹部切口手术患者,饮食调节非常必要,护士要根据患者身体状况,按照适度能量、低膳食纤维与脂肪、少量多餐原则给予个性化的饮食指导[4]。(4)护理:患者术后采用半卧位或半坐卧位方式,将床头抬高至20°,在双膝下垫一软枕,以放松腹部的肌肉,患者在咳嗽、翻身、大小便时,指导其用双手压于腹部,以减轻切口张力。保持患者衣物、床单清洁与干燥,避免切口感染。(5)疼痛的护理:术后护士要通过患者语言表达、表情、姿势等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并积极给予镇痛治疗,鼓励患者以看书、听歌、深呼吸、想些美好事物等方法,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以减轻疼痛感。(6)切口护理:护士需认真观察切口恢复情况,对于贫血、水肿、营养不良、糖尿病、肥胖患者更要密切注意切口是否有渗血、渗液情况及切口张力是否增加等,对切口恢复不良患者,要给予红外线或微波热疗,以促进其局部血液循环,预防脂肪液化发生。(7)康复护理:鼓励患者术后早期在床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与活动范围,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术后第二天即可搀扶患者离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时间,利于患者术后胃肠道与膀胱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机率。(8)术后并发症护理:对于腹胀患者,护士要加强基础护理,多给予患者翻身,并注意其的舒适度,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患者腹胀症状较严重时,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对发热患者,可给予物理降温,并积极寻找发热引发因素,便于医生给予针对性治疗。对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可给予切口敷用庆大霉素,拆除缝线、清创,加用引流条等方法进行处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把均数±标准差确定为参数数据的表示方法,参数比较行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而切口甲级愈合率却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女性患者由于其心理特点,在治疗过程中更需要临床给予提供周到、细致的护理服务,以满足其心理、生理需求。优质护理是从细节出发,克服了常规护理机械性完成护理任务的缺点,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服务,注重患者生理变化与心理需求,在每一个环节均给予适宜护理支持,利于促进患者机体快速康复[5]。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而切口甲级愈合率却高于对照组,这与胥巧仙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说明了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医院的护理质量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宋静.105例老年妇女妇产科手术围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05):98-102.
[2]崔雅云.浅谈妇产科手术护理[J].当代医学,2011,22(01):122-123.
[3]胥巧仙.优质护理服务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642-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