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范文

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4:5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

篇1

序号

活动类别

活动名称

危害因素

可能导致的事故

控制方法

1

路基工程

路基挡土墙施工

开挖基坑支护不牢

坍塌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2

砌筑高层挡墙坠落

高处坠落

人员伤害

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交底

3

脚手架不牢固

高处坠落

安全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4

砌筑石墙塌方

物体打击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5

砌筑石料时不慎滚落

物体打击

高处坠落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把关

6

搬运石料时码放不当

物体打击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把关

7

路基填筑

消解场选址不当

物体打击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8

不慎被压路机撞及压伤

机械伤害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把关

9

在路面边缘不慎滚落

高处坠落

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交底

10

电缆、煤气管道、自来水管道挖断

人员/其他伤害

安全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11

指挥不当、麻痹大意

机械伤害

安全交底、现场检查

12

现场管理无序

人员/其他伤害

安全交底、现场检查

13

岔道口无人指挥

机械伤害

隔离防护、警示牌

14

路基作业

无证上岗

机械伤害

规章制度

15

违反操作规程

机械伤害

安全交底、现场检查

16

多台机械同时作业

机械伤害

操作规程、安全技术交底

17

进场机械卸车时无专人指挥

机械伤害

操作规程、安全技术交底

18

边沟开挖

未设防护栏

人员/其他伤害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9

挖树

无防护措施

人员/其他伤害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20

移电杆

无防护措施

人员/其他伤害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21

清表作业

无防护设施

人员/其他伤害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22

土方开挖

放坡不规范

坍塌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23

破坏地下管线

触电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24

取土坑无人指挥

坍塌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25

无警示牌、警告牌

人员/其他伤害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26

放坡系数过小

坍塌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27

指挥人员违章指挥

人员/其他伤害

操作规程

28

取土坑

积水过深

人员/其他伤害

安全技术方案

29

取土坑抽水没有可靠接地保护

触电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30

清淤

边缘淤泥堆积过高

坍塌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31

操作机械不当

机械伤害

操作规程

32

旧路面破碎

无防护措施

机械伤害人员/其他伤害

安全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33

破路恢复

道路碾压不实

人员/其他伤害

安全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34

护坡砌石

斜坡堆放石料

物体打击

安全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35

路面工程

拌合站

动态拌合伤害

机械伤害

安全交底、现场检查

36

装载机械伤害人

机械伤害

专人指挥、警示牌

37

运料车伤害人

机械伤害

专人指挥、警示牌

38

限位器失灵

机械伤害

定期维修、应急预案

39

急停失灵

机械伤害

定期维修、应急预案

40

操作失误

机械伤害

操作规程

41

导热油加热区保温不良

烧伤

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交底

42

热油炉温控件失灵

火灾

定期维修、应急预案

43

油管破裂造成泄露

火灾

定期维修、隔离

44

空压机安全阀失效

爆炸

定期维修

45

攀爬高处没有安全措施

高处坠落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46

电源线保护不良造成破裂

触电

定期巡查

47

高空物料不慎坠落

物体打击

操作规程、安全技术交底

48

捣料人员没有安全护栏

高处坠落

操作规程、安全技术交底

49

点火用液化气泄露

中毒和窒息

定期维修、定期巡查

50

成品料放料造成过溢

烧伤

审核方案、保持安全距离

51

实验人员从车上坠落

高处坠落

操作规程、安全技术交底

52

进入现场不戴安全帽

机械伤害

规章制度

53

摊铺

操作手无证操作

机械伤害

规章制度

54

操作手违章带病操作

机械伤害

规范作业、隔离防护

55

周围配合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机械伤害

操作规程、安全交底、隔离防护

56

维修摊铺机时防护不当

机械伤害

现场专人指挥

57

运料车与摊铺机配合不当

机械伤害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58

接触高温者防护不够

烧伤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59

碾压

压路机相互碰撞

机械伤害

现场专人指挥

60

压路机与配合人员不协调

机械伤害

现场专人指挥

61

压路机操作手无证驾驶

机械伤害

规章制度

62

压路机违章指挥及驾驶

机械伤害

操作规程、现场检查

63

检修时防护不当

机械伤害

定期检测、更换

64

压路机行驶至边缘时翻下路面

机械伤害

操作规程、现场检查

65

驾驶员后视不良

机械伤害

定期检测、更换

66

晚间施工照明不足

机械伤害

增加照明

67

压路机带病作业

机械伤害

定期检测

68

检修发动机不戴手套

烧伤

安全交底、个人防护

69

检修发动机被风扇或三角带打伤

机械伤害

操作规程、现场检查

70

洒水

洒水过程中撞伤现场人员

车辆伤害

操作规程、安全交底

71

上下水车顶部不慎滑落

高处坠落

安全交底

72

在汲水时不慎滑落水塘

人员伤害

安全交底

73

在汲水时水泵漏电

触电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把关

74

水车驾驶员违章操作

车辆伤害

操作规程、现场检查把关

75

水车晚间工作视线不良

车辆伤害

增加照明

76

路面下水道

井盖未盖

人员/其他伤害

操作规程、现场检查

77

平道交口

未设警示牌

车辆伤害

操作规程、现场检查

78

养护作业

抛撒物未及时处理

人员/其他伤害

规章制度、现场检查

79

窨井盖损坏

高处坠落

规章制度、现场检查

80

桥头沉陷

人员/其他伤害

现场检查

81

路基强度不够

人员/其他伤害

规章制度、现场检查验收

82

路肩不坚实

人员/其他伤害

规章制度、现场检查

83

护坡坍塌

人员/其他伤害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84

暴雨期间涵洞未做好疏通防护

人员/其他伤害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85

水沟阻塞

人员/其他伤害

现场检查

86

盖板水沟损坏

人员/其他伤害

现场检查

87

涵洞淤塞损坏

人员/其他伤害

现场检查

89

桥梁工程

挖孔桩作业

井上人员不戴安全带

坠入井内伤人

加强作业管理

90

井下人员不戴安全帽

人员伤害

加强安全教育,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

91

开挖时未通风、未检测

窒息死亡

加强通风、检测管理

92

开挖出现流沙

塌方、人员伤亡

加强检测管理

93

吊桶碰壁掉渣

渣土伤人

技术交底、操作规程

94

吊桶渣土过满

人员伤害

加强教育、监督

95

机具未能做进场验收

人员伤害

现场检查验收

96

机具配重不合理

机具倾翻伤人

加强机具管理

97

电机皮带未防护

人员卷入

现场检查验收

98

机具架体开焊

断裂伤人

加强机具管理

99

机具未设限位器

钢丝绳断裂伤人

加强机具管理

100

钢丝绳磨损严重

吊桶伤人

加强现场检查、监督

101

吊装模具捆绑不牢

坠落伤人

加强作业管理

102

井内照明未用低压电

触电

加强用电管理

103

施工用电混乱

触电

加强用电管理

104

井内抽水留人

触电

加强用电管理

105

井内无应急绳

坍塌伤人

加强应急措施管理

106

井口没有防护栏杆

渣土落入

人员伤害

严格防护措施,检查

107

完工后不盖井盖

人员误入坠落

加强防护管理

108

灌桩时邻桩作业

塌方

加强作业管理

109

水上施工

栈桥无防护措施

人员/其他伤害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10

施工平台、栈桥桩基不牢固

坍塌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11

施工平台承载不够

坍塌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12

河道中船碰撞栈桥

坍塌

操作规程

113

老桥拆除

无防护措施

高处坠落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14

不穿戴好防护品

高处坠落

操作规程、技术交底、现场检查

115

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物体打击

操作规程、现场检查

116

机械违章操作

机械伤害

操作规程、现场检查

117

违反起重操作规程

机械伤害

操作规程、现场检查

118

基坑开挖

无详细地质勘查

坍塌

与勘查设计沟通

119

无地下隐蔽勘察

人员/其他伤害

与勘察设计沟通

120

进入施工现场人员不佩戴安全帽

人员伤害

安全交底、现场监督检查

121

边坡超载

坍塌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22

基坑无支护或未按支护方案

坍塌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23

基坑周围未设防护栏或防护栏不牢固

高处坠落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24

钻孔桩

钻机架设基础不牢固

人员/其他伤害

操作规程、现场检查验收

125

井孔缺少必要的防护

人员坠落

安全交底、现场监督检查

126

钻机用电不规范

触电

操作规程、现场监督检查

127

通航河道作业无防护

人员/其他伤害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28

钢筋笼制作安装

电工、电焊工无证上岗

质量安全事故、人员伤害

加强监督检查

129

起吊掉点不正确、掉点未加强

钢筋笼遭到破坏、伤人

安全交底、严格检查

130

钢丝绳破损、卡扣数量不足

钢丝绳破断或脱扣、伤人

严格交底、现场监督检查

131

吊装无专人指挥

人员伤害

安排专职吊装工指挥作业

132

下钢筋笼

无证操作吊车

人员/其他伤害

操作规程

133

违章操作

人员/其他伤害

定期检查

134

水下灌注砼

无证操作吊车

人员/其他伤害

操作规程

135

违章操作

人员/其他伤害

定期检查

136

违章指挥

人员/其他伤害

定期检查

137

破桩头

空压机未使用漏电断路器、线路破损

触电

安全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138

违章作业、未正确穿戴

物体打击

操作规程

139

支架搭设

支架未经专项方案设计、未履行审批手续

支架垮塌造成人员伤亡

严格进行方案设计、检算、履行审批手续

140

连接不牢、基础不实

坍塌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41

直接连接倾斜、不满足规范

支架倒塌人员伤害机具损坏梁体塌落

准确计算、严格操作、综合考虑

142

支架间距不合理

支架倒塌人员伤害机具损坏梁体塌落

准确计算、严格操作、综合考虑

143

上层支撑方木强度不够

支架倒塌人员伤害机具损坏梁体塌落

准确计算、严格操作、综合考虑

144

上层支撑方木间距不合理、不密实、受力不均

支架倒塌人员伤害机具损坏梁体塌落

准确计算、严格操作、综合考虑

145

支架上施工平台铺设不规范、未设周边围挡设施

人员坠落受伤

加强监督检查

146

未系安全带

高处坠落

操作规程

147

未设防护网

高处坠落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48

进入施工现场人员不佩戴安全帽

物体打击

操作规程

149

上下交差作业

坠物伤人

现场监督严格禁止

150

无证操作

高处坠落

操作规程

151

模板支拆

模板、背带未经专门设计

质量安全事故

严格进行方案设计、检算、履行审批手续

152

脚手板铺设不牢靠

高处坠落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153

无针对混凝土输送的安全措施

机械伤害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54

混凝土模板支撑系统不符合要求

模板倾翻物体打击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55

支拆模板违章作业

物体打击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56

模板工程无验收与交底

倒塌

物体打击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57

防护措施缺乏或不符合要求

高处坠落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58

模板拆除前无混凝土强度报告或强度未达到规定提前拆模

模板倾翻物体打击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59

拉杆与螺帽不配套

质量安全事故

加强检查

160

模板吊装武装人指挥

物体打击

设专职吊装工现场指挥作业

161

高处立模无防护

高处坠落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62

高处立模违规作业

物体打击

现场检查验收

163

违反由高向低拆模顺序

物体打击

现场检查验收

164

混凝土浇筑

振捣人员无防护

人员伤害

安全交底、规范操作、安全设施齐全、专人看护

165

振捣棒漏电

人员伤害

严格检查、规范操作、安全用电

166

疲劳作业

质量安全事故、人员伤害

严格换班制度、安全交底、专人指挥

167

混凝土泵管操作不当

人员伤害

规范操作、安全交底、专人指挥

168

混凝土泵管无固定

人员伤害、泵管断裂

加固泵管、专人看护、安全交底、规范操作

169

泵管同支架、模板相连

支架倒塌人员伤害

规范操作、专人检查、安全交底

170

拆管不规范、司机不听从指挥

人员伤害

规范操作、安全交底、专人指挥、落实到人

171

无专职搅拌司机和输送泵司机

质量安全事故、人员伤害

加强培训、定机定人

172

拌合站工人未戴口罩或防毒面具

出现尘肺病等职业病

加强劳动保护、配足劳保用品

173

预应力张拉

不了解工艺规定要求

物体打击

技术交底

174

未校正和标定

物体打击

操作规范

175

工作区域、两端站人,无隔离护栏

人员/其他伤害

操作规范、定期检查

176

张拉过早

人员伤害梁体开裂

按设计强度张拉、规范操作

177

张拉力过大

人员伤害、预应力钢束断开、锚具损坏

规范操作、按要求操作、对各种材料检验

178

张拉操作不当

人员伤害机具损坏

规范操作、安全交底、增加防护装置

179

工具锚不合要求

人员伤害、千斤顶损坏

试验、规范操作

180

夹片没夹牢而回弹

物体打击

操作规范

181

钢束不合格

人员伤害机具损坏

进场试验、规范操作、安全交底

182

计算拉力过大

人员伤害机具损坏

严格计算、多人验算

183

管道压浆

爆管

物体打击

操作规范、现场检查、个人防护

184

桥面作业

边缘作业无防护

高处坠落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185

边缘围栏不坚固

高处坠落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186

登高梯无防护栏

高处坠落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187

登高梯无防滑措施

高处坠落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188

穿硬底鞋登高

高处坠落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189

桥面板固定不牢固

高处坠落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190

桥台施工

放坡不够

坍塌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91

门架制作

不牢固

机械伤害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92

贝雷片起吊

进入现场不戴安全帽

人员/其他伤害

操作规程

193

机械连接

机械伤害

施工方案、河道管理

194

水上平台便桥搭设

平台、便桥方案未详细设计、检算、未报请审批

平台、便桥倒塌

平台、便桥方案进行消息设计、检算、严格报批手续

195

进入施工现场未戴安全帽、水上作业未穿救生衣、带电作业未穿绝缘鞋、未戴绝缘手套

人员伤害

加强安全教育,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

196

立体交叉作业

进入施工现场不带安全帽

物体打击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197

立体交叉作业无安全防护网

物体打击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98

混凝土拌合楼

无避雷设施或失效

火灾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199

沥青拌合楼

无避雷设施或失效

火灾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200

沥青管道泄露

烧伤

定期检查

201

限位器失灵

机械伤害

定期检查

202

钢丝绳断裂

机械伤害

定期检查

203

进入现场不戴安全帽

机械伤害

规章制度、现场检查

204

水稳拌合楼

漏电保护器失灵

触电

定期检查

205

开机前不提示警告

机械伤害

定期检查

206

进入现场不戴安全帽

物体打击

规章制度、现场检查

207

输送机、料仓下站人

物体打击

操作规程、现场巡查

208

无避雷设施或失效

火灾

安全技术方案、现场检查验收

209

预制梁

施工

存梁、运梁

存梁台座不够坚实、之垫不合理

梁体倾倒人员伤害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210

移梁轨道、滑板、和牵引设备使用不合理

梁体倾倒人员伤害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211

预制梁吊装

门式起重机限位失灵

机械伤害

定期检修

212

两轨道不水平、不平行

机械伤害

检查验收、定期检查

213

门式起重机牵引不同步

机械伤害

检查验收、定期检查

214

扁担梁未经设计检算

扁担梁破断、梁体坠落

扁担梁经设计检算审批

215

钢丝绳有破损、安全系数不足

钢丝绳破断梁体坠落

钢丝绳安全系数未经过详细计算、吊装前认真检查钢丝绳状况

216

大梁吊装

掉点不垂直、斜拉歪掉

起重伤害

操作规程

217

卷扬机刹车失灵或未设限位装置

起重伤害

检查验收制度

218

大梁移位轨道基础差

物体打击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219

大梁横移两头电机工作不同步

物体打击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220

大梁起重安装突然停电

起重伤害

应急预案

221

大梁起重安装钢索断裂

起重伤害

定期检修

222

大梁起重架梁机牢固不够

起重伤害

检查验收、定期检查

223

大梁起重安装钢索过细

起重伤害

定期检修

224

悬灌梁

施工

灌篮设计

挂蓝总重超过设计限值

人员伤害挂蓝损坏梁体断裂

严格控制在设计限重之内

225

允许最大变形超过20mm

挂蓝损坏、梁体砼跑模

控制构建刚度、变形

226

施工、行走时的抗倾覆安全系数不足

挂蓝倾覆人员伤害机械伤害

安全系数大于2

227

自锚固系统的安全系数不足

挂蓝倾覆人员伤害机械伤害

安全系数大于2

228

斜拉水平限位系统安全系数不足

挂蓝倾覆人员伤害机械伤害

安全系数大于2

229

上水平限位安全系数不足

挂蓝倾覆人员伤害机械伤害

安全系数大于2

230

挂蓝材料

质量和性能不符合规定

挂蓝损坏人员伤害机械伤害

材料进行试验、现场检查验收

231

挂蓝焊接

焊接质量不合格

挂蓝损坏人员伤害

严格质量验收

232

挂蓝施工平台

施工平台尺寸不足

人员伤害

保证足够的作业空间

233

挂蓝安装

主横纵梁的分联和移动操作不当

人员伤害梁急剧塌落和倾覆

操作规程、现场检查

234

挂蓝行走

后钩不牢或后端压重不够

人员伤害挂蓝倾覆

后端压重稳定、后钩牢固

235

稳定系数不够

人员伤害挂蓝倾覆

稳定系数大于

236

挂蓝施工

施工进度不对称、不平衡

梁体开裂、倾覆,人员伤害

对称施工

237

挂蓝吊杆

吊杆连接不牢固

人员伤害模板脱落

对吊杆进行周密检查、操作规范

238

挂蓝滑道框

不牢固

人员伤害、滑道梁脱落

对滑道框进行严格加工、验收

239

挂蓝模板

加固不够刚度

人员伤害、胀模

对模板严格加固、规范操作

240

内膜支撑强度不够

人员伤害模板损坏

严格加固、规范操作

241

钢管拱桥施工

拱座基础开挖及边坡防护

施工方案缺乏或不符合要求

质量安全事故、人员伤害

严格进行方案、设计审批制度

242

无技术交底与验收

质量安全事故、人员伤害

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243

坡顶未设围栏和警戒装置

行人、车辆坠落跌伤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监督

244

坡顶未留防排水装置

坍塌伤害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监督

245

边坡卸载未系安全带

人员坠落

加强教育与培训、安全技术交底、高处作业措施控制

246

拱座模板支拆

模板、背带未经专门设计

质量安全事故

严格进行方案设计、检算、履行审批手续

247

无针对混凝土输送的安全措施

机械伤害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248

混凝土模板支撑系统不符合要求

模板倾覆物体打击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249

支拆模板作业违章

物体打击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250

模板工程无验收与交底

倒塌、物体打击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251

防护措施缺乏或不符合要求

高处坠落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252

模板拆除前无混凝土强度报告或强度未达到规定提前拆模

模板倾覆物体打击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253

拉杆与螺帽不配套

质量安全事故

加强检查

254

模板吊装无人指挥

物体打击

设专职吊装工现场指挥作业

255

钢管拱肋及立柱制作与安装

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机械伤害

加强教育与培训、安全技术交底、钢结构拼装吊装安全技术措施控制

256

吊装设备失稳、故障

机械伤害

加强特种设备维修保养,做好记录和应力监测

257

配电箱无接地装置和无漏电保护器

触电、火灾

加强特种设备维修保养,做好记录和应力监测

258

高空坠物、高空作业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加强教育与培训、安全技术交底、整体合拢安全措施控制

259

吊钩未设防止脱钩的安全装置

起重伤害

加强教育与培训、安全技术交底、整体合拢安全措施控制

260

人员乘索掉上下

起重伤害

加强教育与培训、安全技术交底、整体合拢安全措施控制

261

起重机械制动、限位装置不齐全

起重伤害

加强教育与培训、安全技术交底、整体合拢安全措施控制

262

起重物体绑扎牢固程度不够

起重伤害

加强教育与培训、安全技术交底、整体合拢安全措施控制

263

泵送钢筋混凝土

混凝土泵管操作不当

人员伤害

规范操作、安全交底、专人指挥

264

混凝土泵管无固定

人员伤害泵管断裂

加固泵管、专人看护、安全交底、规范操作

265

泵管同不稳定支架相连

支架倒塌人员伤害

篇2

【关键词】重大危险源控制重大事故预防安全管理

重大危险源是指工业活动中危险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量的设备、设施或场所。工业活动中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尽管其起因和影响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其根源是存在大量的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或具有引发灾难事故的能量。

重大危险源同重大事故隐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前者强调设备、设施、场所中存在或固有的危险物质(能量)的多少,后者可以认为是出现明显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上的缺陷)的重大危险源。从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到重大危险源普查(申报)、监控是重大事故预防思想的进步,是从源头上抓预防,是落实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具体体现,也是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

由于工业活动的复杂性,有效地控制重大事故需要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重大事故预防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一、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普查或申报)

防止重大工业事故的第一步是确认或辨识重大危险源。2000年9月我国了《重大危险源辨识》国家标准GB18218-2000。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各国应根据具体的工业生产情况制定合适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该标准应能代表本国优先控制的危险物质,并便于根据新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修改和补充。通过重大危险源普查或申报,建立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可以掌握重大危险源分布、分类及其安全状况,从而对事故预防做到心中有数,重点突出。

二、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重大危险源的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技术性工作,需要系统地收集设计、运行及其他与重大危险源有关的资料和信息。对重大危险源的关键部分,尤其应进行分析和评价,找出潜在的工艺缺陷、失误因素和预防重点。评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三、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普查(申报)和评价后,企业应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企业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已辨识和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安全评价报告。如属新建的重大危险设施,则应在其投入运转之前提交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应详细说明重大危险源的状况,其内容应包括危险设备、设施的情况,工艺过程,使用的危害物质的性质、数量,有关安全系统的情况,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及前提条件,安全操作和预防失误的控制措施,可能发生的事故的类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限制事故后果的措施,现场应急救援预案等。

安全评价报告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变化,以及新知识和新技术进展情况进行修改和增补,并由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进行检查和评审。

四、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是重大事故预防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企业应负责制定现场应急救援预案,并且定期检验和评估现场应急救援预案和程序的有效程度,以及在必要时进行修订。场外应急救援预案由政府主管部门根据企业提供的安全评价报告和有关材料制定。

预案应提出详尽、实用、清楚和有效的技术与组织措施。政府主管部门应保证将发生事故时要采取的应急措施和正确做法的有关材料,散发给可能受事故影响的公众,并保证公众充分了解发生重大事故时的应急措施。每隔适当的时间应修订和重新散发应急救援预案宣传材料。

五、工厂选址与安全规划

政府主管部门应制定综合性的土地使才用政策,确保重大危险源与居民区、公共设施、其他工作场所及其他危险源安全隔离

六、重大危险源的分级监督管理

根据重大危险源评价结果,按危险源级别,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重大危险源分级监管体系。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派出经过培训的合格的安全监察人员,定期对所辖范围内相应监管级别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监察。

七、基于GIS的重大危险源监控网络系统

在重大危险源普查(申报、辨识)、评价、分级管理和建立应急救援预案的基础上,建立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企业、县、市、省、国家的重大危险源监控网络系统。有条件的企业可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监控预警系统,对危险源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预警,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重大危险源监控网络有助于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时丁解、掌握重大危险源状况,制定相应的分级监察方案,切实有效地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监控,建立重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

1997年原劳动部在北京、上海、天津、青岛、深圳、成都等6个城市开展了重大危险源普查及监控工作。6个城市共普查出重大危险源10230个。

继这6个城市之后,重庆市以及南京化学工业集团公司等城市和企业也相继开展了重大危险源普查和监控工作。

实施重大危险源普查可使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重大危险源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北京、青岛等城市在重大危险源普查基础上,建立了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技术含量,为政府的安全生产管理决策起到了参谋作用。

(作者系国家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相关链接“”版权所有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篇3

关键字:安全管理地铁危险源辨识危险源防控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0 引 言

安全生产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是以人为本的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特别是从事交通运输中的地铁行业,与人的生命、国家财产息息相关。在目前国内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确保地铁运营安全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安全管理中,做好安全管理六大系统之一的危险源识别与控制,就是从根本上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消除各类事故隐患,而且还能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以下是我们就危险源识别及危险源控制谈一些浅显的看法。

1 危险源的定义及存在形式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设备损坏、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例如,从深圳地铁三号线范围来说,具体的一个单位(如物资库、高压变电房)就是一个危险源。而从运转系统来说,可能是某台设备、设备中的某一部位(如滑触线供电系统、第三轨)是危险源,一个班的特殊工种作业(如电客车司机、工程车司机)就是一个危险源。

2 危险源特点

危险源应由三个特点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深圳地铁三号线接触轨的防护罩,因天气变化而变形位移,高架段特大台风,影响运营安全。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司机的违章操作是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3 危险源辨识的目的

危险源在没有触发之前是潜在的,常不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辨识(分析界定)。危险源辨识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系统的分析,界定出系统中的哪些部分、区域是危险源,其危险的性质、危害程度、及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规律、转化的条件、触发因素等以便有效地控制危险源,使危险源不至于转化为事故。它是利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做出科学判断,为控制事故发生提供必要的、可靠的依据。因此,辨识危险源的目的是让我们通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提高思想的安全意识,降低人为的失误率,降低事故的发生率或减轻事故产生后的危害性。

地铁运营人员的主要任务是按规定、按流程进行操作、检修设备,如司乘人员的特点是点多、线长、面广、工作量大,这导致影响安全生产的危险点客观存在或潜伏于各个生产环节中。因此,正确的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后,才能在后续的危险源防控中做出好的对策或措施,控制事故率。这已经成为地铁运营中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而必修的工作之一。

4 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

(1) 危险源的辨识

在地铁运营中要高度重视危险源的辨识工作,成立专业技术人员、安全员和班组长组成的危险源识别领导小组,对本单位不同岗位、不同地点和不同作业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识别,并进行汇总及学习。例如在深圳地铁三号线车辆部乘务室,每月定期统计存在的危险点或者作业程序,并对危险点进行辨识、分析和识别。进而做出相应的对应措施,控制事故的发生。特殊情况下或紧急情况下,对新增的危险源控制措施通过“运行揭示”或飞信的形式第一时间向全体司乘人员进行传达学习。

事故主要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或者机械、物质、环境的不安全状态而产生。乘务管理中,主要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包括:未经许可进行操作,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冒险作业或高速操作;人为的使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或违章作业;采取不安全的作业姿势,或方位;再有危险的运转设备装置上或在移动的设备上进行作业;不停机,边工作边检修;注意力分散,嬉闹、恐吓等。例如:超速运行的列车;滑触线出场不按规定进行停车、不按规定进行升降受电靴;未经允许私自切除安全设备等。

地铁中的乘务人员应按以下3个方面进行危险源的辨识。

人为危险源(重点),主要从生理特点,本人素质,以及违章、违纪等方面进行查找。影响人的行为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受教育和技术培训情况等。要减少人的失误,就应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例如:在深圳地铁三号线乘务室,每月必须学习司乘人员岗位上的相关危险源、每月对违章、违纪进行统计分析。

按工序进行危险源识别。例如可以按出场、入场、洗车、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等工序进行危险源识别。

在现场工作时,不但要对静态危险源进行识别,也要对动态危险源进行识别。静态危险源就是现场客观存在的、不随时间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危险源,例如:第三供电轨。动态危险源就是在现场生产时,由于客观条件不断变化而产生的危险源。例如:滑触线出入场、信号、道岔等。

(2)危险源的评价

防止事故发生的第一步,是辨识或确认高危险性的设备设施、特殊工序作业行为(危险源)。它应由上级主管部门在工作环境、物质特征、工序顺序或操作人员的违章作业基础上,制定出危险物质临界量标准和人员的安全作业标准。通过这些标准,可以确定哪些是可能发生事故的潜在危险源。并对危险源进行评价,主要包括:

辨识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原因与机制。

依次评价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评价危险事件的后果。

进行风险评价,即评价危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

风险控制,即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风险值是否达到了可接受水平,否则需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危险水平。

(3)危险源的管理

三号线车辆部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后,针对每一个危险源制定出了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包括设施的改造、建造、维修以及有计划的检查)和组织措施(包括对人员的培训与指导加强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提供保证其安全的设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职责的确定,现场安全的管理),对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5 危险源的防控

要做好危险源的防控,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 危险源的报告

要求各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已辨识和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向主管部门提交安全报告。如属新建的有重大危害性的设备设施,则应在其投入运转之前提交安全报告。安全报告应详细说明重大危险源的情况,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以及前提条件,安全操作和预防失误的控制措施,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限制事故后果的措施,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

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单位应负责制定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且定期检验和评估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程序的有效程度,以及在必要时进行修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是抑制突发事件,减少事故对工人、居民和环境的危害。因此,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提出详尽、实用、明确和有效的技术措施与组织措施。主管部门应保证将发生事故时要采取的安全措施和正确做法的有关资料下发给可能受事故影响的单位及员工,并保证员工充分了解发生事故时的安全措施,一旦发生事故,应有安全有效的防范措施。应急救援预案方面,深圳地铁三号线运营分公司组织编写并印刷了《运营分公司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汇编》,其中和司乘人员相关的应急预案,司乘人员必须牢记心中,公司、部门、室、班组也定期进行检测,掌握司乘人员的掌握情况。

3、加强员工对危险源的辨识能力

首先,通过强化危险源辨识提高员工防范能力。在班前会讲解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上级也要对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效促进各班组班前会危险源辨识水平的提高。为了便于员工学习和加深对危险源的认识,根据岗位操作规范流程,印发了乘务室危险源管理手册,手册应汇集了司机岗位的危险源,让岗位危险源更加全面,也便于员工随时随地的学习。并

其次,对照司机岗位安全操作流程、场所查找各类危险源。一方面是通过管理人员现场查找,管理人员在现场发现危险源要组织人员立即进行整改,并不定期再次复查。一旦查到对危险源掌握不彻底的员工,该员工就变成了“危险源”,管理人员还要现场对这类人员进行考核记录,以此督促所有人员安全操作;另一方面,每个月组织班组人员进行危险源辨识,考核员工对危险源的掌握程度。

再次,员工自找自梳自理危险源,鼓励每一名员工自己发现危险源,寻找解决办法,思考安全作业思路,积极将存在的危险源上报室、部门。在此基础上,公司、部门应对这类员工进行奖励。

6 结束语

司机在确保地铁运营安全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在运营中,只要有人的作业行为,就必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险源。要把它们完全、彻底地消灭是不可能的;唯有如何合理地、有效地去发现并控制它们,阻止它们的发展与扩大,这才是保证地铁长期运营安全的关键,司乘人员要认识到制定危险源意义和目的,并积极参与危险源的辨识,提高警惕。按要求规章、流程作业。防止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吴宗之,高进东.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年6月

[2] 刘诗飞,詹予忠. 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危害后果分析.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

篇4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建筑施工危险源的几个因素,然后探讨了施工危险源的识别方法要点,并提出了建筑施工危险源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 危险源识别 危险源控制

1 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识别

1.1 建筑施工危险因素。

建筑施工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

1.1.1 作业人员因素。由于建筑施工活动的主体是施工作业人员,其也是容易受到危险事故伤害的主要对象。作业人员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作业人员技术危害、各班组间整体安全性差异危害、班组之间协同作业状况不佳危害、班组内部人员配置不合理危害等方面。

1.1.2 施工机械因素。建筑工程施工难免会用到各种机具设备,这方面的危险因素包括陈旧或带病机械设备使用危害、设备操作性缺陷、人机混合作业危害等。

1.1.3 施工材料因素。建筑施工材料方面的危险因素包括材料输送方式危害、材料违章堆放危害、危险材料存放和使用危害、不合格材料使用危害、构配件和工厂预制件使用状况缺陷等方面。

1.1.4 施工管理因素。施工管理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危险作业策划、指挥和监控缺陷,安全标识、联络警示信号和沟通缺陷,现场围护和警示缺陷等方面。

1.1.5 施工技术因素。这方面的危险因素包括特殊或危险作业、明火动力点技术控制缺陷、电力危害技术控制缺陷、设备安全技术控制缺陷、防护用品使用不当以及施工工艺不当危害等方面。

1.1.6 作业环境因素。建筑施工项目往往具有体积大及露天作业的特点,所以还存在作业环境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有毒气体、烟尘、噪声、振动、高温、缺氧等特殊环境下施工的危害,雷雨、大雪天气、地下作业等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作业的危害,作业面狭小或施工作业现场安排不合理方面的危害,照明不足或有影响视线的障碍物的危害,高空作业或者深基坑内作业危害,施工现场混乱危害等方面。

1.2 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识别方法要点。

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前,项目经理应组织由施工、安全、技术、卫生等方面的人员组成危险源辨识小组,并且对其进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及危险源辨识、评价等方面的培训。辨识危险源可采用直接经验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多采用直接经验法,通过辨识评价人员的经验和观察分析能力,并参照有关标准、规范、检查表,以及采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危险源的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法即是通过系统安全工程评价的方法进行辨识危险源。危险源的辨识从范围上讲应包括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活动及所处的环境。

2 建筑施工危险源的控制

建筑施工危险源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应该对危险源控制突出重点,对重大危险源进行重点控制。通过采用危险源前馈控制方式和预防控制方式,提高控制的有效性,增强控制系统的灵活性。危险源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原则,实行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二是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三是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具体来讲,加强建筑施工危险源的控制主要可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2.1 管理方面措施。

管理是危险源控制的重要方法,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的管理的基本功能,来实现对人、材料、机械和环境等危险源进行有效地控制。

2.1.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诸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危险作业审批制度、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异常情况应急措施、安全操作规程等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施工操作行为,为施工人员的施工作业提供技术参考。

2.1.2 明确责任、定期检查。施工企业应结合危险源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各级负责人,明确其职责;上级管理部门负责对所辖部门及人员进行安全检查,还应规定作业人员每天进行自查,对所发现危险源做到及时发现、记录、反馈和处理。

2.1.3 做好信息反馈。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危险源信息反馈系统,施工人员应对发现的危险源及时上报,安检部门要定期收集、处理相关信息,并提供给领导层进行研究决策,以便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上级相关管理部门还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信息反馈的隐患以及其整改情况进行考核。

2.1.4 加强日常管理。施工单位应要求作业人员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危险源相关管理制度,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日常安全检查,配合上级定期或不定期安全检查,按照要求对发现的问题做好记录,并及时汇报;遇到相关危险作业应按照程序进行审批。

2.2 技术方面措施

2.2.1 消除。即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来消除危险源,从根本上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但实际上要想从根本上彻底消除危险源是不可能的,因为只要有建筑工程的施工,就必然有相应的发现存在。

2.2.2 预防。即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来减轻危险因素,降低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或减轻事故的危害。

2.2.3 减弱。对于某些无法消除或难以预防的施工危险源,可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减轻危险因素的影响,如安装减震隔震设施、安设抗静电设施、降低施工环境温度等技术措施。

2.2.4 隔离。即通过一定的措施将作业人员与重大危险源隔离开,或将共存时容易引发事故的物质予以分开。如隔离操作室、安全罩、遥控作业等施工技术措施。

2.2.5 警告。是指在易发生故障的危险源附近设立能够起到警示作用的安全标志、安全色,提醒作业人员加强防范,或配置声光等报警装置。

2.3 人员方面措施。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有关的管理人员及施工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让其了解产生危险的原因、事故的危害、危险事故的防范措施、处理事故的应对方法等。加强对人的行为的控制,减少操作过程中的指挥失误、操作失误、错误使用防护用品以及紧张、粗心、厌烦等不合理的人的行为。

3 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施工存在着大量的危险源,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地识别和控制,将会大大增加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给施工方带来经济损失。因此,笔者在此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简要地探讨了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识别与控制的要点,希望能给同行提供参考,以减少工程的危险事故,确保建筑施工安全顺利地进行。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重大危险源;安全交底;应急救援

TU714

重大危险源是指建筑施工或工业活动中危险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量的设备、设施或场所。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露事故,尽管其起因和影响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其根源是存在大量的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或具有引发灾难事故的能量,大大地影响了职工的人身健康。

重大危险源同重大事故隐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前者强调设备、设施、场所中存在或固有的危险物质(能量)的多少,后者可以认为是出现明显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上的缺陷)的重大危险源。从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到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控制是重大事故预防思想的进步,是从源头上抓预防,是落实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具体体现,也是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所以应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1、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1.1、重大危险源的定义

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安全生产法》第96条中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条例》第10条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运输、使用、储存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它们意思相同,区别在于是否包括废弃危险物品处置过程。也就是说,如果危险物品的生产、运输、使用、贮存或处置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时,这个过程所在的单元(场所)或所用的设施即为重大危险源。因此判断是否重大危险源依据是物质的危险性和临界点。

临界量是指对于某种或者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时就可能有重大危险。危险性是指物质具有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特征。因此在危险源识别时首先是物质必须具有危险性,其次是数量上必须大于或等于临界点。

1.2、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消除、降低和避免各类与工作相关的伤害、疾病和死亡事故的发生,保障全体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防止重大事故的第一步是确认或辨识重大危险源。对于渐进性改进和突破性改进的重大改进,该步骤包括识别问题可能的原因,并通过筛选、验证,寻求对结果影响显著的要因(根本原因)。

重大危险源的评价的一项十分复杂的技术性工作,需要系统地收集设计、运转及其他与重大危险源有关的资料和信息。对重大危险源的关键部分,尤其应进行分析和评价,找出潜在的工艺缺陷、失误因素和预防重点。

2、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在对重大危险源调查和评价后,企业应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企业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已辨识和评价的危险源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安全评价报告。如属新建的重大危险源设施,则应在其投入运转之前提交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应详细说明重大危险源的状况,其内容应包括危险设备、设施的情况,工艺过程,使用的危险物质的性质、数量,有关安全系统的情况,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及前提条件,安全操作和预防失误的控制措施,可能发生的事故的类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限制事故后果的措施,现场应急预案等。安全评价报告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变化进行修补和增补。

3、重大危险源施工实行公告制

各项目部必须在现场设置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工程安全牌,将即将要施工的重大危险源工程的内容以书面形式予以公告,使每个施工人员都能及时了解重大危险源工程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重大危险源工程的专项方案由总包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工程师)或专业施工单位项目工程师组织相关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应包括监控措施,应急方案以及紧急救护措施,并附计算书和安全验算结果。

重大危险源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应及时按规定逐级报公司审批,并最后报监理单位进行审查。专项施工方案应经施工总承包企业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字批准,方可实施。

对需进行专家认证审查的专项施工方案,主要注意事项:

1)、总包项目部或专业承包单位应组织专家进行认证审查,也可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认证审查。

2)、专家组提出修改意见的,总包项目部或专业承包单位应当根据认证审查报告进行完善,并经原专家组确认。

3)、专项施工方案认证审查专家组提出的书面认证审查报告应作为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附件,在实施过程中,总包项目部或专业承包单位不得擅自修改经过专家认证审查过的专项施工方案。

4、重大危险源工程提前通报制度

各项目部应在重大危险源工程实际施工前,至少提前一周(7个工作日)通知公司各有关部门(安全质量部、技术部和公司总工等),以便于公司相关部门及时组织针对性的专项检查。

5、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工作

5.1各项目部在重大危险源工程施工之前,技术负责人或安全员必须组织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并有书面记录和双方签字;技术负责人应按专项施工方案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作出详细说明,并有书面记录和双方签字,使作业人员掌握专项施工方案的技术要领。

5.2重大危险源工程施工之前,项目部应由项目经理或项目工程师对重大危险源工程的施工措施按专项施工方案组织验收,方案编制相关人员至少参加首次验收,验收后应及时形成验收记录台帐。

重大危险源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项目部应加强检查工作,由专职安全人员进行检查,进行现场监督,并作好检查记录,纳入安全管理台帐。

5.3一旦发事故或遇到紧急情况,各项目部或专业施工单位要按规定启动预案,快速有效施救,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5.4其他未详述事项,请严格参照建设部、市建委及安质监总站、区站、行业协会等主管部门下发的相关文件执行。

6、应急救援预案

重大危险源紧急情况下的事故处理应制定一个现场应急预案,抑制突发事件,使其可能引起的危险不再扩大,减少紧急事件对人、财产和环境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并尽可能地排除。应急预案是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所执行的方案,是重大事故预防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企业应负责制定现场应急救援预案,并且定期检验和评估现场应急预案和程序的有效控制,以及在必要时进行修补。预案应提出详尽、实用、清楚和有效的技术与组织措施。

使用项目应急预案的编写应涉及到以下方面的内容:(1)现场危险品对周围环境、人身健康影响的程度及规模;(2)处理方法;(3)内外部联络计划;(4)把职工安康影响降到最低;(5)针对不同类型紧急情况制定补救措施;(6)纠正和预防措施;(7)现场的演练;(8)应急知识的培训;(9)关键人员及机构名单;(10)疏散路线、地点;(11)周边的紧急情况和事故;(12)临近单位相互支援的可能性等。

企业应组织相关管理部门和重大危险源所在单位人员定期进行演练,每次演练后,应该对应急计划进行全面的检查,并找出不足和缺点,进行修改完善。同时作为应急计划信息转递的一部分,企业管理部门应为居住或工作在重大危险源附近的人们提供信息,在事故发生后尽快给他们发出有关可能产生危险的警告。

7、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