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老年护理的特点范文

老年护理的特点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4:5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老年护理的特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老年护理的特点

篇1

当前,世界人口老化以是总的趋势,老龄问题已成为各国重大的社会问题。以我国为列,截至到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接近1.6亿占总人开的12%,也就是说全国人口将近4分之一是老年人,老年社会的到来给护理学科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老年患者打交道,

是我们干部病房护士经常要做的工作,在此笔者就老年患者的护理特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1 环境要求

老年病多以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为主,护理人员应把创造和维护病室的优美环境作为已任。首先要考虑病室的布局是否符合老年人的需要,对灯光照明,扶手和斜坡的设置,轮椅的配备换洗设施及床铺褥垫都应考虑到老年人的需要,增加并室的光亮度,把

病室作为是老人的第二个家庭去考虑,在总体布局上趋于家庭化,生活设施要方便老人,而良好的病室管理措施也是必要的。

2 老年患者的宣教特点

患者入院时,由于环境比较佰生和不适应,易产生忧虑,耐心细致的向他们介绍医院和病区的大致情况,告诉他们谁是主管医生,谁是主管护士,并发病的预防措施,告诉他们怎样使用辅助设施,怎样服用各类药物以及药物的副作用,饮食方面应该注意那些事项和发生意外事故时的急救措施。使患者对自己所患的疾病能够做到,心知肚明,尽早熟悉情况,消除紧张,恐惧的心里,同时护士还应规劝其按时服药,服从治理,树立康复的信心。告诫他们住院期间不要乱窜病房,更不要接触传染患者,防止交叉感染。患者出院时,也应告诉他们目前的病情状况,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按时服药,定期复查,适当加强锻炼,注意均衡营养摄取,争强自我保健能力,防止复发,以巩固疗效,合理安排日常生活起居,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充足的阳光。因老年人记忆力减退,要反复多次进行宣教,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 做好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

有些老年人不服老或不愿意麻烦别人,在病房或家中易发生意外,例如摔跤、误吸、坠床等,常可引起外伤、骨折、窒息,诱发脑血管意外等,甚至可危机生命。护士在护理这部分患者时,要加强主动服务意识,加强观察和护理力度,了解和掌握哪些患者易发生意外,提醒他们注意环境中的危险因素,纠正其错误的生活习惯,防患于未然。在安全护理过程中,应该加强老年病房及老年居室的设施配套,例如浴室、厕所、楼道墙壁上安设扶手,卫生间配备坐式便器,室内外地面保持平坦,铺设防滑地毯或地砖,洗手间及床头配备报警装置,夜间保持地灯照明。提醒患者要着合体的衣服,以穿平底鞋为好。并有一定的防滑功能,穿脱衣服时宜坐位进行,平时动作宜慢,迈步要稳,要小心滑,防,特别是变化时防止伤,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要有人协助行走和进食。为我们准备的食物要少而精,软而易消化。不管是在老年病房还是在家里,护士和家人都应该加强巡视,防止发生各种意外,保证老年患者的安全。

4 做好老年人的心里护理

老年人已接近暮年,较多的老年患者会有一定精神情绪至性格,行为的改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感到孤独,寂寞,易产生悲观失望,恐惧的心里,在老年患者当中普遍存在着怕衰老、怕疾病不愈、怕死的心理。护理人员要重视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从我们的言谈举止和服务质量入手,与老年人做好心理沟通,建立良好的信赖关系,理解老年人的处境,尊重他人的人格。重点是要与患者进行非医疗活动的接触,诚鸷交谈是一个良好,有效的手段。通过交谈,可以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态度,因人施呼,护理效果非常显著,交谈中态度要耐心,说话声音要大而慢,让老人有机会说话,在他们叙述过去时,要认真倾听,让他们在回忆过去中产生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从而保持良好的心境,让患者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用诱导和解释的方法使老年患者从恐惧状危中得到解脱,从而愉快地接受治疗和护理。并适当鼓励家属陪伴患者,临床研究表明: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助于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和生理变化,促进疾病的康复,阻止病变情况的发展变化。日常护理中我们精心的护理,解决患者的实际需求,能够争强他们对护士的信任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当地安排一些适合老年患者的活动,比如散步,下棋,聊天,看电视等,以丰富患者的生活,调整他们的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尽可能早地摆脱疾病的困扰,在出院时,患者的心理护理也不能忽视,要针对老年患者的情况及有关注意的各项问题,确保院内外的心理护理不间断。

5 加强日常护理和适度的运动和锻炼

老年患者因身体上多系统多器官的功能不全,生活难以自理,因此要加强日常生活护理,尤其是卧床的老年患者,除按长规给与注射,治理外,重要的是及时清理分泌物,保持身体清洁。保持肢体的功能位置,预防废用综合征和各种并发症。指导老年人进行适度的 运动,以预防和延缓因年龄增加而出现的逐渐衰退的关节病变、周围循环障碍等。对预防精神颓废、增进食欲等方面都有重大意义。护理人员应视老人的病情、体力、潜在力和兴趣,编排不同的锻炼形式和程序,制定活动计划并给予实施。一般以饭后户外散步为宜。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也要定期搬到轮椅上,由护士或家属陪伴行走。

6 老年患者的临终关怀

篇2

【关键词】老年人;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165-01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全社会更多地关心老年人健康,改善 老年人生活质量。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的平均寿命随之增长,但在工农业迅速发展、交通运输日益发达的同时,各类车祸、生产安全事故也不断增多,当这些不幸发生在老人身上时,由于年老体弱,多数病人需要长时间卧床。尤其是骨科手术后的病人,多数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别人的帮助。做好对老年病人的护理,尽快恢复其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有利于促进疾病的康复。为达到上述目的,一定要掌握老年人护理的特殊性,提高老年人护理工作效果,护理人员的责任义不容辞。下面就2009 年1 月~2010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400 多例骨科老年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予以总结。

1临床资料

我院骨科2009 年1 月~2010年12 月份共收治住院病人192l 例。其中55~92 岁446 例,占本科住院总人数2312 % ,55~60 岁236 例,61~70 岁116 例,71~92 岁94 例,其中女174 例,男272 例。这些病例中长期卧床的比例占70 % ,有半数以上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慢支、肺气肿、肺心病、营养不良性水肿、静脉曲张、前列腺肥大等。其中有1 例死于心肌梗死,1 例死于脑出血,1 例死于癌转移。其它均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掌握骨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有计划地进行护理。当患者带着病痛就医时,面对的是医护人员和其他住院的病人,要等待各种检查、治疗、手术,加之大多数生活自理能力差或完全丧失,随表现出烦躁、焦虑、恐惧、激动、多语、失眠等,这些心理状态都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为解除病人思想负担,使之积极配合治疗,最重要的是给病人心理上的安慰。我们根据病人的经历、文化素质、生活习惯、业余爱好、家庭情况及经济状况等,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与病人进行亲切的交谈,护患之间相互沟通,使之信任我们并对自己的伤病有所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士对待老年患者一是要尊重他们,二是要理解他们,三是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要经常与老年患者进行思想沟通,处处体贴照顾。

2、2 生活护理 老年人反应迟钝、接受能力差,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应耐心、细致多做解释。操作时动作轻柔,给病人一种安全感、亲切感、使之容易接受。患者住院后生活环境习惯改变,加之各种因素影响,易造成失眠。护士应注意夜间有治疗护理操作时,尽可能集中进行,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尽量满足其一切所需,不能表现出有任何厌烦的情绪,让病人信赖我们,使其精神上得到安慰,为进一步配合手术、药物治疗打好基础。

2、3 营养护理 个别病人因生活不能自理,怕增添麻烦,为减少大小便次数而控制饮食。应向其说明营养的重要性,鼓励其多饮水、多进食易消化食物,保持二便通畅,避免便秘。

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

3、1 警惕心、脑血管的并发症 老年人多伴有循环系统的明显衰退,如心、脑血管硬化,心肌收缩相对减弱,心血管不能适应正常时的应激状态,加上创伤疼痛的刺激、精神紧张,有潜在发病的可能,导致并发症出现。此类病人,一经入院应引起重视,除进行各种检查外,应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神志等生命体征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2 防止呼吸道并发症 老年人呼吸功能相对减弱,一部分病人有烟酒嗜好,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史,所以长期卧床及术后病人易发生肺部并发症。因此入院后,要求不吸烟,讲清吸烟对术后身体的危害性。鼓励病人咳嗽、作深呼吸,上肢能活动的作扩胸运动,增加肺活量。在协助病人翻身时,拍击背部使积痰易于排出,怕疼痛、不能咳嗽的病人鼓励病人尽量把痰咳出,若痰液粘稠可给予雾化吸入。

3、3 褥疮的预防 长期卧床,截瘫或需牵引病人,由于全身血液循环差,皮下脂肪少,皮肤干燥多皱褶,皮肤营养缺乏,弹力及皮肤抵抗力低下,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尤其是骶尾部、后枕部、踝关节、足跟部各骨突处容易发生褥疮,因此病人入院后给予气垫床、海棉垫或骶尾部加防褥疮垫,骨突处可垫海棉圈。不能自行翻身的隔2h 协助翻身1 次,并用50 %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护理上一定要职责到人,每班检查交班,护士长不定时抽查,人人重视,使大家认识到,预防褥疮的发生,不是某个人的事,必颈全体医务人员及家属共同努力。由于措施到位,责任到人,多年来无褥疮发生。

3、4 预防泌尿系感染 老年人因肾血管硬化,肾血流量减少而致肾功能减退,此外膀胱粘膜并随着老化萎缩,前列腺肥大等均可发生尿潴留,再加上卧床而引起泌尿系感染。对长期卧床病人嘱其多饮水,有尿及时排出,排尿困难时,可用手挤压下腹部,使膀胱余尿排空。需行导尿术的病人,按留置尿管的护理常规护理。

3、5 预防消化系统的并发症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均减退,因病情需要使用激素治疗的应警惕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密切观察腹部及大便情况,发现黑便及时报告医生处理。长期卧床病人易出现腹胀、便秘情况,宜进食粗纤维易消化的食物,饮食有规律、定时定量,必要时可用缓泻剂。

3、6 防止骨延迟愈合 老年女性病人,由于雌激素水平低下,甲状旁腺素分泌增高以及老年人运动量减少,骨细胞活动性降低,而钙的吸收利用率下降易发生骨质疏松,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或不愈合。可给病人服用钙剂,进食含高钙食物,并用适量维生素D 增加钙的吸收利用。

篇3

关键词:老年慢阻肺;心理特点;护理干预

老年慢阻肺会在发病过程中对患者的呼吸道造成阻塞,让患者感受到呼吸苦难的折磨,并让其整个活动受到限制。由于慢阻肺的病情发展缓慢,这也在无形当中延长了治疗的时间,因此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会让患者产生一种焦躁、消极的心理情绪,甚至出现放弃治疗的情况。针对这种问题,护理人员要格外重视患者的心理特点,用最耐心的态度给予患者关怀,运用一定的沟通技巧了解患者对于治疗或护理的具体需求,让其树立乐观、自信的心理面对治疗,为日后的康复做好充足的准备。

1 慢阻肺概述

慢阻肺简称"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属于一种以持续的气流受到限制为主要特点的疾病,引发慢阻肺的主要原因为吸烟以及吸入有害颗粒等。慢阻肺属于一种慢性疾病,长期以往会对患者的肺部乃至整个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并会引发其他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质量。其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胸闷以及呼吸困难等,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还会出现呼吸变浅甚至心力衰竭等症状。

引发慢阻肺的因素主要为个体因素及环境因素两类。个体因素是指遗传因素而引发的慢阻肺,但最重要的仍然是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所引发的慢阻肺为吸烟、空气污染或者由于患者的职业等原因吸入粉尘或其他有毒物质。这些因素都会对患者的气道功能造成损害,为细菌的侵入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慢阻肺在老年人这一群体中具有极高的发病率。根据世卫组织的相关统计表明,慢阻肺在50岁老年群体中具有13.7%的发病率,并且这项数据还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因此要在临床中对其治疗给予高度的重视,为患者的康复创造一个优越的环境。由于慢阻肺的病情发展缓慢,治疗时间长,很多患者由于抵抗不住治疗的压力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影响其治疗与恢复。为了从根本上提升患者的生命健康治疗,护理人员就要对老年慢阻肺患者投入大量的精力,了解其心理特点以及对护理的具体要求,对其提供耐心细致的护理干预手段,既能促进其预后康复,又能建立起一个稳定和谐的护患关系。

2 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心理特点

2.1精神抑郁 在老年慢阻肺患者的众多心理问题中,以精神抑郁最为常见。受到年龄等因素的影响,老年慢阻肺患者会不善于与人沟通,也不善于将自己内心的感受与需求表达给护理人员,导致护理人员不了解患者的真实需要。久而久之,患者更加不愿意讲述自己的需求,并表现为情绪低落和注意力减退。老年慢阻肺患者会有半数以上存在精神抑郁的心理问题[1]。

2.2焦虑紧张 由于慢阻肺是一种肺部的慢性疾病,需要很长的治疗时间,然而其临床表现为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对患者来说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折磨。大多数患者承受不了病痛的折磨,对治疗丧失了信心,就会产生焦虑紧张的心理。李姣佯[2]的一文中选取了其院的60例高龄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实际表现,总结患者的心理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这60例患者中有48例具有焦虑紧张的心理,占总人数的80.0%。这些患者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失眠等,甚至在治疗过程中对护理人员发脾气,不配合治疗,也耽误了其最佳的治疗时间。由此可见,焦虑紧张的心理问题对患者的治疗会带来极其严重的不良影响。

2.3依赖性强 慢阻肺不易彻底痊愈,会呈现出反复发作的特点。由于慢阻肺的主要发病群体为老年人,病情的反复发作会给其生理及心理带来极大的变化,会将生存的希望全部寄托到医生和护理人员身上。老年慢阻肺患者会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孤独的感觉,同时病情的治疗不彻底会让其产生一种绝望的心理,而将康复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依赖性强。如果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觉得自己的希望破灭,就会在心境上发生明显的变化,不愿意配合治疗[3]。

3 老年慢阻肺的护理措施

3.1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 在了解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心理特点后,能够得知这些心理问题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会让患者产生绝望、轻生的念头。因此护理人员首先要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为其创设一个温馨和谐的治疗环境。廖鲁燕[4]的文中选取了某院68例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院之前护理人员就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将患者的病房布置的宽敞明亮,病房温度调节到让人舒适的环境下,为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2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树立患者自信 患者面对反复发作的病情,最容易丧失救治的自信。面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要加强和患者的沟通,起到一定的疏导作用,让患者能真正对护理人员卸下心防,准确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而护理人员也要对患者采取耐心的安慰,通过向患者讲述慢阻肺成功的病例激发患者的自信心。宋彦[5]等人的文章中,对其医院的老年慢阻肺患者提供全程优化的护理,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为心理护理。通过这种护理方式,取得了患者的信任,在治疗中患者能够配合医护人员。大部分的患者最终都康复出院,很多患者也对护理人员的良好态度表示了感谢。

3.3对晚期慢阻肺的患者提供护理 晚期的慢阻肺患者长期受到病魔的折磨,同时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逐渐会对疾病的治疗产生一种绝望的心理,甚至想要放弃治疗。根据相关的医学研究表明,晚期的慢阻肺患者会或多或少存在一种病态的心理,面对这种患者,护理人员一定不能对其刺激。针对晚期的慢阻肺患者,护理人员应尽可能满足患者的要求,同时对其家属进行宣传教育,叮嘱家属要在饮食起居方面照顾好患者,不要在患者面前提高关于疾病的任何字眼,让患者有一种心灵上的寄托,配合医护人员每一个环节的救治。

3.4服药护理 服用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以成人常用量的1/3或1/2为最佳状态,并且需要根据慢阻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加减药物的剂量。治疗慢阻肺的药物对患者身体机能影响较大,如果患者一开始就采用大剂量药物,尽管能够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血液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功能性器官,造成患者服药后出现诸多不适症状。同时大剂量的降压药物也会造成患者耐药性的提高,导致日后降压只能不断增加药物剂量,对患者治疗及护理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治疗老年慢阻肺的药物的服用必须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用药剂量,从而获取满意的治疗效果。

4 结论

对于老年慢阻肺的患者,要想从根本上治愈患者,除了医疗上的进步之外,还要让患者信任医护人员、配合医护人员,这就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变化,人文关怀会愈发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只要护理人员对老年慢阻肺的患者给予一些关爱,就一定能让人们心中冰冷的医院成为美好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殷娅.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0,08(14):118-119.

[2]李姣佯.对于高龄患者慢阻肺的心理护理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02(25):247-248.

[3]蒋艳.对老年慢阻肺合并气胸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07(14):64.

篇4

[中图分类号] R395.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203-01

衰老是生命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是必然出此案的生物学过程,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体个组织器官已经出现退行性变化,在心理上,性格上夜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常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加上疾病的困扰,死亡的威胁,更是增加心理上的负担。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在治疗老年病人过程中对护理工作提出了心的要求,就是做好病人的身心护理。根据几年的临床观察与实践,先将我们对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的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解除孤独与寂寞感 对家庭老年人最怕孤独,冷漠,有着深切的依恋感,当其因病住院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孤独寂寞感随之产生,尤其无子女或者子女不能在身边的陪护者,孤独寂寞感尤其突出。久之,病人则出现案烦躁不安,易怒,善疑,甚至出出现自杀心理。孤独冷漠是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不良因素。因此,就需要护理人员的热情,耐心和同情,要深入了解病人的生活爱好,饮食习惯,向病人介绍环境及住院制度,是病人感到住院和在家一样温暖。

2 维护老年人的尊严 老年病人突出的心理要求是被尊重,特别喜欢周围的人尊敬,恭维,服从于他,尤其要求自己的子女们百依百顺,稍有半点不如意,便不高兴或者大发脾气。为保持老年病人稳定的情绪,保持其心理平衡护理人员要用和谐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称呼要恰当,举止要文雅,是老年病人感受到了尊敬,从而配合治疗护理。

篇5

现在医学模式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都与社会、心理、生物三个因素有关。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性突出问题。老年人经不起心理创伤因素的冲击,骨折后老年病人会表现出一系列机体的改变,特别是通过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作为中介,造成心血管、内分泌和肌肉、骨骼、血管、神经等器官和系统的功能改变,因此护理干预对加强老年患者的心理、生理、保健成为当前护理专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也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

1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特点

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由于疾病的种类不同,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将受到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以下几点:

1.1悲观孤独心理人到老年多会产生失落感,好反思,多顾虑,骨折后老年患者因意外事故打击,发病突然,致生活自理能力变弱,加之创伤带来机体的一系列功能改变,致老年人发生极度悲观情绪,又失去了与家人生活中的交往,便产生强烈的悲观孤独感。

1.2焦虑、恐惧状态环境对于保持人类健康及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影响。老年骨折患者来到医院,在各种需要未得到应有满足时,产生焦虑、恐惧心理。

1.2.1期待性焦虑病房环境对老年骨折患者来说往往是陌生的,患者的衣、食、住、行一般都在床上进行,患者对关怀和照顾更显得急迫,致使患者产生期待性焦虑。

1.2.2分离性焦虑老年骨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住院后不得不与熟悉的人和环境分离,而这些熟悉的人和环境可能是老人心理的支持,一旦分离可能产生分离性焦虑。

1.2.3自觉性悔恨骨折后老年患者常因资历老,贡献大,性格固执,适应性弱,所以特别希望周围的人,特别是护理人员能对待自己像长辈一样尊重他们,使他们的自尊心理能够得到应有的满足。

2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干预的媒介不是药物或治疗工具,而是护理人员的行为、言语、态度、表情及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

2.1急诊期护理干预骨折的老年患者多数因意外事故所致,发病突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痛苦,甚至愤怒的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宜首先了解患者受伤经过及精神状态,然后以热情诚恳、富有同情心的语言安慰患者,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尽可能地满足患者非原则性要求。我们还要积极地与患者沟通交谈,以便掌握老年人的心理要求,对表现孤独者予以交流,对表现焦虑者予以疏导,对表现抑郁者予以劝慰,对表现绝望者予以信心,特别对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更要细致。耐心对待老年人,并要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争取支持配合护理工作,使老年骨折患者心中得到慰藉,增强老年人战胜疾病的勇气和决心,配合治疗和护理。

2.2治疗期护理干预骨折后老年患者心理平衡失调,脑力不济,行动不稳,生活处理能力差,所以骨科护士要以勤为本,要有为老年患者服务,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这是满足老年患者身心需要的重要基础,坚持为患者做好每一件琐碎的事,如定时为老人翻身,以防发生压疮,对长期卧床的患者还要经常深入病房,及时解决患者起居问题,使之主动配合治疗。解除患者担心治疗效果的精神负担是护理干预的关键,早期功能锻炼阶段的进步有助于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刺激,以防止患者身心疾病的恶性循环,有助于发挥药物和手术的疗效,调动患者的能动性,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和心理健康。

2.3康复期的护理干预骨折治疗期后便转入康复期,此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骨折的愈合,协助和指导老年患者功能锻炼,不但能让他们有一种在护理人员指导下锻炼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而且能掌握解决困难的办法,特别对经济困难的老年患者,在保证有效治疗的前提下,为患者节省费用,使老人安心治疗,清除后顾之忧,促进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