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建筑设计研究范文

建筑设计研究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4:4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建筑设计研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建筑设计研究

篇1

【关键词】建筑设计;节能;研究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科学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发展呈现良好的势头,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明显提高,建筑行业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在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资源环境问题也变得日益严峻,前阶段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各项工作都不同步,造成对环境的极大破坏,资源利用不合理的情况极为常见,因而我国现阶段应该逐步开始重视节能措施的开发以及利用。我国一直是能源消耗大国,而建筑行业的耗能占全国能源消耗的比重很大,所以,建筑设计中节能设计以及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我们必须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重视对建筑的节能设计这一环节,并且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采用有效的节能措施,从而有效的降低建筑对资源能源的消耗,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并且舒适的生存环境,以达到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建筑设计中建筑节能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中,合理使用和有效利用能源,从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其并不是消极节省成本方式的节能,而应当是从积极意义上的提高利用效率。建筑节能应包括采暖、空调、照明、热水供应、炊事、家用电器等方面的能耗。

建筑节能是一件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因此节约建筑用能已经成为建筑设计中的重中之重。建筑节能不仅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而且是改善广大人民的建筑热环境的需要。经济的发展依赖于能源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能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的一个根本性因素。我们要想进一步发展国民经济,就必须重视建筑节能。我们只有抓紧建筑节能,遏制建筑用能浪费,做好建筑节能工作,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建筑节能设计的发展状况

我国建筑节能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目前我国的建筑能源浪费现象仍十分严重,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大,高层高档建筑的数量不断的增多,建筑设计耗能所带来的能源消耗占总能源消耗量的比例仍然在不断增长,这样使建筑用电与电力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变得日益突出。建筑行业带来的耗能已经影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加剧了我国能源紧缺局面的恶化。因此,我们必须在建筑设计中采取一些有效的节能措施,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将建筑耗能量尽可能的得到有效的降低。

我国在发展节能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只有强制性规定的最低节能标准,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来提高节能效率及新材料及新技术的研发。

现阶段我国了各气候区的节能设计标准,各设计院都仅仅采用已有的各项措施来满足最低节能标准,没有激励机制来让设计院投入人力及财力来进行新技术及新材料的研发。对开发商利用新材料及新技术,从而提高节能效率,也仅仅是提倡鼓励,无具体政策及资金扶持,也减缓了各项节能技术的应用。

(2)我国建筑节能的管理工作体制以及监管体系的不完善,造成了执法不严、监督不力。

(3)建筑开发商对建筑节能的资金投入少,因而导致了建筑节能缺少基础研究。

(4)节能设计与开发商存在利益矛盾。

开发商只注重建筑的经济利益和经济价值,会尽可能的降低建设成本。进行建筑节能设计时,需要一些高成本、高投入、高价格的材料来降低建筑的耗能量,因而在设计时投资者和节能设计这两者之间产生极大的利益矛盾,从而造成建筑节能措施不能顺利的得到推广,最终严重影响了节能建筑的发展。

(5)建筑节能标准不完善以及不配套。

现阶段仅仅根据几个大的气候分区,制定了各个分区的节能设计标准,而缺乏对各个地方的具体气候、地方材料、经济水平差异等的研究。

(6)建筑节能技术水平低。

我国建筑节能技术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十分落后,我国引进以及发展节能建筑的时间短,也没有实际经验,这样严重影响了我国节能建筑的发展。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方法

建筑设计中的节能设计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我们必须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重视对建筑的节能设计这一环节,不断促进建筑产业的发展,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在建筑的节能设计中,我们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利用通风性能以及热工环境进行节能设计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建筑的朝向、采光等问题的选择。这就要求设计人员严格遵守国家政策,并且充分考虑建筑的节能效果,尤其对建筑的通风性能以及热工环境等因素的考虑,再结合建筑环境的不同气候条件,选择层数不同的建筑构件与材料,进行的建筑的设计。此外,对于南向窗户,应当选择合适层数,并采取有效保温措施,减少热量的损失,并且适当增加窗户面积,充分利用太阳辐射热;而对其他朝向的窗户,应适当的减少开窗面积,以降低热能损耗。

(2)选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

我们在设计建筑时,应当尽可能的使用环保的可循环再生建筑材料,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能源以及资源,而且可以有效的降低对环境产生的污染,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此外,环保材料易于回收,可以循环利用,可以避免建筑材料的废弃,从而实现对环境污染最小化。

(3)改善建筑结构与性能

我们可以利用外墙保温构造、屋面保温隔热技术、热桥阻断技术、地下室外墙及地面保温技术、高效节能外窗以及幕墙系统,进一步改善建筑护结构,提高建筑结构的保温性能,从而降低建筑能源损耗。

(4)选用可持续利用能源和其他可替代性能源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当选用可持续利用能源和其他可替代性能源。可再生的能源主要包括水力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潮汐能、浅层土壤热能、地表水体热能等,利用这些可再生能源的能源代替即将枯竭的能源,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5)将新科技运用到节能建筑中

现阶段的节能建筑我们做的还不到位,我们还需要将新科技运用到节能建筑中,利用国外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及先进适用成套技术,不断提高我国的建筑节能的水平,例如可以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以及风能发电技术,利用这些新技术不仅能够满足了室内的全部供电需求,还能实现室内发电以及室内温度的调控,从而保证室内环境舒适的要求。此外,还可以利用洁具同层后排水技术、浮筑楼板技术、双层架空地面系统、中水处理及回用系统、智能楼宇自控系统等最新技术,提高建筑室内的舒适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节能技术在我国是一项重要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实施节能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能源短缺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保证我国资源安全。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工作者一定要从建筑结构设计、建筑材料等多方面开展节能设计工作,合理利用各种能源,大力研究和开发建筑节能材料和工艺,把建筑节能设计工作真正的落到实处,及时学习和掌握国外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技术和遮阳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广泛推广和应用建筑节能成果,实现建筑节能的标准化和专业化,始终贯彻建筑节能策略和科学发展观,杜绝建筑浪费能源现象的发生,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进而降低建筑能耗,节约能源,促进建筑产业的向前发展,有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邓伟明.对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1,23(4):16-18.

[2]陈瑛.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2,7(18):145-147.

篇2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要点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发展不断的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因此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和破坏,各国开始面临严峻的能源危机,从而导致经济发展受到阻碍。通过对相关资料的研究发现,在我国很多的建筑都是耗能比较高的。而且根据我国的形势来看,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影响民生的主要问题,而且我国当前的建筑行业对于能量的消耗要明显高于其他行业。这不仅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且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重要战略落实和实现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因此,本文就从建筑工程的各个层面展开思考。

1 绿色建筑的概念以及设计的主要内容

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主要是指建筑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而且还能对自然资源进行充分和合理的应用,在保证生态环境完好的基础上而建设的建筑。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发展则是在进行建筑的绿色设计时所要遵循的基础,利用人工手段,将生态的原理进行结合,从而维持建筑与人和自然之间的协调和统一,而且还要以此为前提对实现建设绿色化设计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实现建筑与人和自然以及美学之间的有效集合,达到自然美与人工美的有效结合。

其基本步骤:第一,对建筑物的整体布局和规划。在建筑物整体布局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对现场的周边环境了如指掌。周边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在自然环境方面,要布局在有河流的地方,如果条件允许一定要尽可能的布局在河流的上游。在风向上尽可能不要布局在东南方向或者西北方向。在社会环境方面,要考虑建筑物布局的周边有没有超市、天然气等基础的设施。第二,各个单元内部结构的优化。即内部设施的布局和功能都要得到充分的发挥。内部的设施在布局上面既要能够满足其基本功能,又要使能源可以得到合理利用,使其效益达到最大化,最后还要尽量的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从而实现人与环境的相互和谐。第三,对建筑物各个单元的设计和优化。因为建筑物是一个整体,它分好几个单元。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对其每一个单元都进行合理的设计和优化。对各个单元的设计与优化时,我们一定要遵从一个原则,即“整体性与结构性相结合”。建筑物单元的设计与优化,一定要考虑整体的布局,争取在满足各个单元基本功能的同时可以实现建筑物的整体化。

2 绿色建筑的主要特点

在进行绿色建筑时,设计师就需要认真考虑,选取天然材料来实现建筑的要求。另外,在实际的施工建设阶段,技术人员要按照要求严格的对材料做好检查,只有所选材料符合要求才能够被应用到建设施工中。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对所建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做好综合的分析,再设计中充分考虑对太阳能以及风能的合理运用,在确保建筑功能的基础上,不断的增强建筑的节能和环保功能。设计师以及建筑施工人员要对建筑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将绿色环保的理念在建筑的设计、施工等各个阶段进行落实。结合设计者以及技术员的综合意见进行全面的分析,对建筑材料进行严格的把关,从而防止给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3 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分析

3.1 推行节能与节地的环保

对绿色建筑进行设计时,充分将节能以及节地的理念进行考虑,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出发。第一,避免破坏场地周围的生态。在建筑规划的初期就要对周围的生态进行考虑,最大程度上对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保护。第二,在建筑的屋顶设计环保方案。当前,设计师由于当代艺术理念的影响,通常会考虑在建筑的屋顶设置花园,其面积则为屋顶面积一半左右。通过这种设计能够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美化环境的效果。第三,室外风的合理控制。其主要目的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首先,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环境,这就需要有效的控制室外风;其次,室内空气的新鲜就需要不断的更换和循环。室外风不断进入室内能够对室内空气进行更换;第四,透水铺装。建筑工程在进行施工时,透水材料则是最好的选择。这样能够最大限度上提高建筑环境的建设。

3.2 采光设计策略

对室内的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方面因素就是阳光的照射效果,而且光线还对人们的心理感受产生一定的作用。所以,设计师就需要结合当地的主要气候和地理因素,对采光效果进行合理的设计。并且要进行严格的计算,从而将他建筑与住宅之间重要关系理清,达到最好的额采光效果。

3.3 平面设计

在对建筑进行绿色设计时,设计师首先要根据当地的地理以及气候因素做好考察。只有建筑的朝向能够设计合理,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节约能源。所以,设计师需要先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光照特点进行必要的平面设计,朝向设计主要选择朝南。这样的设计能够预留比较多的合理空间,不仅能够防止夏天的阳光直射而且能够在冬天起到保暖的效果。整个建筑的耗能还要受到建筑形态的影响。

3.4 将行业标准的规范作为核心

由于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在行业中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小企业的不断出现,竞争的恶意化发展。因此建筑行业就需要一定的标准来进行约束和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够规范行业的管理,使得行业的不断发展能够遵循一定的法规,最终达到行业的健康发展。

3.5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建筑施工需要用到大量的水资源,因此节水成为了主要的环保因素,当前可以通过对雨水进行利用以及增强污水处理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最终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

3.6 加强行业人才的培养

绿色建筑需要建筑能够达到环保、节能的效果,因此就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尤其是对设计方面的人员需求更加迫切。对绿色建筑进行设计需要进行全面综合的考虑,就需要设计人员对建筑的设计理念进行深入的了解,综合各个专业的数据和知识。所以,设计人员不仅要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将绿色设计的理念进行合理的运用。因此培养专业的人才成为当前行业发展所必须要考虑的方面。

4 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十二五”工作已经开始开展,对于绿色建筑的发展更加重视,而且绿色建筑的发展更加迅速。所以要求当代的设计师要对绿色建筑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人文以及科技方面的知识融合到设计之中,从而人类提供更加温馨和使用的生活环境,充分发挥绿色节能型建筑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建筑设计;抗震性能;设计方法

引言:地震是一种多发性的随机震动,其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很难把握,要准确预测建筑物震窖的特性和参数,目前还很难做到,但是在建筑的设计中,建筑抗震设计可以有效的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从而可以有效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主要进行研究建筑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抗震性能。

一 建筑设计中场所的选择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在选择建筑的产地时,应该根据工程的要求,并且进行预测地震的活动情况和工程的地质,设计应该尽量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一般抗震不利的地段有软弱土、古河道半挖半填的地基以及一些孤立的山包、山梁的顶部、非岩质的陡坡,边坡或河岸的边缘等容易发生滑坡、坍塌、泥石流以及地陷等地段等,如果在建筑的工程中遇到不利的地段,应该进行避免,如果不能避免的情况下,应该采用有效的有效的措施进行弥补,如采用地基、桩基进行加固处理,选择抗震效果比较好的建筑设计。

二 抗震体系的类型选择

建筑的结构影响抗震的因素有很多种,比如施工的因素、使用功能的重要性以及体系类型的科学性、规则性和整体性等都会对建筑抗震造成影响。建筑体系的选择对建筑抗震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重要的基础,在建筑平面的设计中,应该设计类型简洁、规则的建筑,并且应该保证受力均匀,合理的设计建筑中的防震缝以及结构质量和刚度中心的一致性。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避免采用带有突然变化的阶梯形立面,由于突然变化的阶梯立面在扭转不规则时,将会产生附加扭矩,从而影响地震作用的产生:对于刚度不连续时,将影响地震作用的分配;传力构件不连续时,影响地震作用的传递[1]。并且应该尽可能降低房屋的重心,对于突出屋面建筑部分的高度不应过高,以免地震时发生鞭梢效应。当建筑平、立面设计中不可避免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时,应尽量在适当部位设置防震缝,将体型复杂、平面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布局,分割成几个相对规则的独立单元。

三 建筑结构体系的选择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建筑的特点、建筑物的高度、建筑物的重要性以及材料、基础等因素,选择合理的抗震的建筑结构体系,常见的建筑结构体系抗震性能比较好的有:钢结构、型钢混凝土的结构。混凝土―钢混合的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等。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抗震结构材料的选择,抗震的材料应该满足延伸性、韧性强度等级等,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施工顺序的特殊性,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设计抗震防线[2],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建筑的部分结构或者构件的损坏造成整个建筑体系的抗震性能不能得到保证或者不能承受一定的重力。

在建筑的设计中应该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建筑的整体性是保证建筑结构各个部件在地震的作用下协调工作的必要条件,如果想要保证建筑结构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就应该保证设计的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而且建筑结构还应该具有连续性,从而保证各个构件之间的连接可靠。而型钢混凝土和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水平刚度大、整体性比较好的特点,这两种建筑结构是比较合理的抗震结构。

四 建筑抗震设计

(1)根据承载能力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承载力能力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主要是根据静力分析理论,通过惯性力的形式对地震作用进行反映,并利用弹性方法计算结构地震作用效应的具体情况,对结构弹性位移进行验算,以此来确定建筑结构及其构件的强度,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这种设计方法在抗震结构设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根据承载能力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主要特点是:这种设计方法与传统的设计方法非常类似,所以很容易被设计人员理解利用,并且这种方法主要采用通过惯性力的形式对地震作用进行分析,把结构看成是弹性体系,把结构固有的频率所对应的最大地震反应作为控制值的选择依据,按照弹性方法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计算[3]。但是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加速度反应谱的理论取用是整个反应中过程中的最大值,因此不能有效反应建筑在地震反应时的全过程。

(2)根据损伤和能量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建筑结构能否抵御地震而不被破坏主要是根据建筑结构能否以某种形式耗散地震输入到结构中的能量。在超过设防地震作用下,在结构非弹性变形超过自身非弹性变形能力时,会导致建筑结构的倒塌。因此非弹性变形或者由于非弹性变形引起的结构损伤成为了研究防地震的设计方法。

根据能量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虽然容易理解抗震的原理,但是在抗震设计方法中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结构体系耗能能力、地震输入能量谱、塑性滞回耗能等问题[4]。

(3)根据位移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在不同的强度地震的作用下,根据建筑结构的位移响应为目标进行的结构设计,从而结构达到预定的性能,根据位移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主要能力普法、控制延伸性的方法、直接基于位移的方法。其中能力谱法是最近几年研究的最多的一种方法,因此这种方法成为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的主要的方法。

五 总结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为避免它给人类带来大的灾难,要求在建筑的设计中,应该加强对建筑防震性能的设计,从而可以有效减少地震给人们带来灾难性的损坏,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建筑设计是建筑杭震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筑设计与建筑抗震设计有着密切关系。它对建筑抗震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所以应该加强建筑抗震设计的研究,要充分重视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翁启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分析》科技资讯;2010(21):79

篇4

关键词: 节能;建筑设计;应用

1 节能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随着近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全世界的能源在快速减少,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这些能源开发过度,不仅造成能源的缺乏,还给环境带来了污染。而我们国家,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口众多,而且能源分布不均匀,因此,我们国家人均资源占有量和储备量都远远低于世界水平,并且我们还很依赖煤炭能源,煤炭能源在我国被称为黑金能源,可见其重要性。在能源缺乏的现状下,我们国家能源利用率还很低,这就造成了能源的巨大浪费。而随着近些年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建筑业也是能源消耗的大户,水泥、钢筋等大量的使用,加大了人们对能源的掠取。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建筑能耗逐年大幅度上升,已达全社会能源消耗量的约30%,加上每年房屋建筑材料生产能耗约13%,建筑总能耗已约达全国能源总消耗量的43%,因此,可见节能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节能在当前建筑中的应用势在必行。

2 节能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必要性

2. 1 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持,可以说,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这也就能理解为什么许多的战争都是为了获取石油、煤炭等能源的原因。我国能源产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相比存在滞后性,这样的国情现实严重影响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民经济要想进一步地发展,必须依赖于能源,但是当前能源的紧缺会导致我国经济发展受阻,因此,这就需要在建筑设计中进行节能的设计,降低对能源的消耗,避免因为高消耗的建筑大量建设,消耗大量能源,制约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2. 2 环境保护的需要

建筑业中大量使用的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其生产过程除了消耗大量的能源,还会因为废气、废液、废渣的大量产生,给我国水能源、空气能源等带来污染,这些污染给我国人民的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近些年雾霾的产生就是例子。同时,后期建筑取暖也是消耗能源、污染环境的地方,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深入人心,进行环境的保护成为当前人们关心的问题,所以,加强节能设计,是当前环境保护的需要。

2. 3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在我国,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成为当前热门的话题,因此,国家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目的就是节约能源,促进能源的长效利用。而在建筑设计中,节能设计工作的落实变得十分重要。现如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是国家的头等大事,这就要求我们与建筑设计相结合,付诸行动,遏制建筑能源的严重浪费,做好建筑节能设计工作,把节能设计工作落到实处,这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3 当前建筑设计中节能的设计

3. 1 设计之合理选址

目前,在建筑设计中,首先涉及到的是建筑的选址,而建筑的选址很重要,建筑的选址要进行科学的勘测,根据选址地的自然因素以及周边的环境进行综合考虑,最后择优确定。建筑设计中,设计者要想在设计中达到节能,就需要让建筑在整个使用周期内保持适宜的气候环境,这样才能避免因为气候环境导致大量能源的消耗。建筑的选址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是否为建筑节能打好基础,同时又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条件。例如在北方地区,严寒的冬季是取暖的高峰,而选择合适的地址,避免在风口处建设,就能保持较为适宜的生活环境,自然能在取暖期降低能源的消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3. 2 设计之建筑规划和设计

在进行建筑规划和设计的时候,必须要遵循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城市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进行节能设计。建筑整体规划中包含建筑物的布局、建筑物的整体形态、各部分的组合、风吹、日照以及风向的转换问题等因素。在这些因素中日照和风向是针对冬季建筑物能否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足够的日照并比开风向这些问题而考虑的,在夏季的考虑因素中,要考虑到风向是否符合建筑物的门窗设计保持自然通风,在日照方面要防止阳光的辐射。这些规划和设计目的就是在满足人们居住要求的时候,尽可能利用自然环境,降低建筑在后期使用中的能源消耗,因此,节能的建筑规划和设计是必须的。

3. 3 选用性价比高的节能技术

虽然节能技术已经在建筑设计中发展了一段时间,而且有许多成功的技术可以应用在建筑设计上,但是一些节能技术成本较高,因此,需要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选用性价比较高的节能技术。例如,可以广泛应用成熟的太阳能储热设备,太阳能发电设备,可以在窗户的设计时,进行隔热膜的使用,可以使用保温性好的保温材料等,应用适应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节能技术,达到节能效果。

3. 4 建筑设计中进行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

建筑设计时,建筑外部的环境设计至关重要,因为单纯的建筑进行节能技术应用,要是外部的环境影响较大,也会直接导致节能效果的下降。因此,根据每一个建筑功能的需要,通过合理的外部环境的布局设计来完善现有的微气候环境,为建筑节能创造有力的环境。最基本的设计就是在建筑周围进行相关的绿化,改变周围的微环境,以降低噪音,阻挡风沙,净化空气,降低温度。同时可以在不破坏周边整体环境的情况下,人为进行仿自然环境的打造,例如建造人工湖等,目的也是通过改变建筑周边的微环境,降低建筑对能源的消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4 结语

总之,从建筑设计中来看,节能设计主要是设计人员在设计期间对其建筑的能源跟资源进行正确的综合来实现,使其能发挥最大的效果。环保节能是今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特别是建筑节能设计,还有极大的上升空间。

参考文献

[1]孙琳.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

[2]刘元春. 对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

篇5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设计;生态化;设计原则

0.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大自然的征服能力越来于强,不管是建筑设计还是机械工具的先进性都可见一斑,但是因为人类无节制地榨取大自然的资源,并在利用大自然的过程中破坏自然环境,所以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也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造成农田被吞噬、环境被污染、资源短缺化,甚至造成水土流失、沙漠化、硫酸雨等严重问题。建筑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满足人类各种活动的人工环境,通过对功能、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要求的综合考虑。建筑巨大的物质消耗对建筑设计提出了经济合理的要求,以有限的经济条件达到建筑设计要求。从生态学角度讲,如此的活动对环境产生一系列严重后果,使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环境危机。生态建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备三个基本特征:注重效益,崇尚自然,尊重科学。

1.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1.1整体设计原则

生态建筑不是一个简单的建筑单体设计,而是在满足业主要求和建筑本身的目的性的前提下,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各个方面综合考虑,促进技术与人文的有机结合,从中选择最优的解答,充分合理地利用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及其它各种资源形成高效的开发强度。生态建筑是以符合自然生态系统客观规律并与之和谐共生为前提,为人们营造一个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1.2和谐原则

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和谐原则,具体来说就是要在设计时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而不是仅仅局限在经济效益或者环境效益一个方面,这也是生态建筑设计的核心原则。所要考虑的综合因素包括经济因素、环境元素、社会元素和政治元素等多个方面,设计目的是保证经济和谐、社会和谐和环境和谐。建筑的地质选择,设计规划,施工作业都要坚持和谐的基本原则。建筑要与大的城市背景相和谐,建筑内部的环节要互相和谐等等。

1.3高效无污染原则

生态建筑设计还需要遵循高效的原则,因为建筑的目的是满足人们对生活学习的需求,所以应该保证人们对建筑的需求。资源消耗在符合建筑全寿命周期使用总量的前提下,实现最小化与减量化的节约原则。本着对居住者负责的态度,努力营造健康、舒适、无污染的建筑环境,系统的采用集成技术提高建筑功能的效能,优化管理调控体系,形成生态建筑的高效原则。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合理进行建筑设计,提倡能源的重复循环使用,避免选择的建筑材料含有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物质。

1.4经济舒适原则

生态的建筑需要高科技和高技术的投入使用,但是并不等于经济浪费,可以既实现生态建设,又满足经济原则。 建筑的存在最终是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的,建筑的首要标准就是舒适,建筑的设计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舒适,而是要通过设计者和施工人员的多方配合,寻求到二者的一个均衡点。生态建筑的空间时间属性决定的,避免建筑过早废弃 使其能够得到再次利用或多次利用,适应变化的设计策略主要有四种:适应性改变、灵活性设计概念、长寿多适概念和合理废弃概念。

2.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2.1地热能等新型能源的利用方法

生态建筑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节约能源,我们在建筑设计中节约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同时, 应当重视新的能源利用方式,目前应用于生态建筑中的可再生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等,以太阳能和地热能的利用最为广泛,技术也最为成熟。

2.2双层中空玻璃的保温方法

建筑的保温与隔热是长久以来建筑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具体方法包括争取良好的朝向、南面大面积开窗等 。但对于分析建筑所在地的气象数据,研究利用太阳能的潜力,建筑节能问题等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目前,生态建筑采取的一种保温隔热方法,是采用双层中空玻璃来进行,在生态环保和节约能源上非常有作用。为了最大限度的吸收太阳辐射热,建筑形体应该在东南和西南方向暴露尽可能大的面积,以对角线南北方向放置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方面的要求。

2.3过渡空间和通风系统的遮阳方法

生态建筑需要阳光来照明取暖,但设计不当夏季进入建筑的阳光过多,因此进入建筑内部的阳光是需要控制的。建筑遮阳的目标在于防止阳光过分照射和加热建筑围护结构,可以采用过渡空间和通风系统的设计来进行遮阳。过渡空间是一个凹进开敞的空间,有通高的玻璃门可以从室内这一空间敞开,对该部分建筑具有遮阳作用之外,还有绿化和景观设计。通风系统是在风洞测试的点式高层中,风会沿着高层建筑的表面螺旋上升。因此,要想在高层建筑中利用自然通风,就需要在不同的高度设置“调节装置”,可以将楼层局部架空形成可供人们活动、休闲的空中平台,改善高层建筑环境和通风,实现遮阳、节能和生态建筑的一体化。

3.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建筑材料的应用的建筑的主要部分,建材的节约就成为了建筑节约的关键。一方面营造了建筑的空间和立体感,增强建筑物的美感,另一方面节省了材料,节约了资金。轻的、节能的、灵活的适应性强的生态建筑是主要生态建筑发展趋势,同时还要考虑在达到生态适应性强的同时,必须尽可能节约资源。世界的总体能源储量紧缺,建筑的节能主要体现在节能建材的利用方面。太阳能成本低、无污染、能源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的条件。资源的再利用也是节能的一个方面,循环利用成为目前环保的一个重要课题。建筑师将这一理念引入到建筑业中立来,出现了许多成功值得借鉴的案例。在结合一定程度的新资源进行城市建筑,既有环保的功效,又能节省人力、物力、财力,降低成本,迎合我国和谐发展的理念。

4.总结

综上所述,生态建筑是引导人们进入一种更加健康、更加无害、更加生态化、更加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生态系统应保持一种良性状态,不随时间而恶化。在环境承载力内我们要满足当代需求,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已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人们从长远的发展角度出发,生态观念已经深入到诸多领域。生态建筑既要符合生态环境和人类未来发展的趋势,也要迎合了市民需求和心理。从理论的倡导发展到实际的运用当中,涉及的领域也不断地拓宽,生态建筑的新理念引发人们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刘振,迭勇,王少强.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J].陕西建筑,2008,(10):16-19.

[2]马可乐,李超.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方向[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2.

[3]何庆华,梁智雄.浅谈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研究现状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06,(03):142-143.

篇6

关键词:建筑设计;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 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体量增大、建筑复杂性提高,传统的凭经验、直觉的设计方法已无法适应建筑发展的需要。如何改进设计方法,适应不断发展的建筑需求已经成为摆在建筑设计师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当代建筑设计方法的特征

1、柔性设计

由于使用起来比较灵活,因而柔性可做为物品来适应不同场合的使用特性,此外还可经过不断的改良,换代更新来保证其具有的使用周期达到理想值,这也符合资源环保的理念。建筑材料在所有物品中算是比较符合上述所说特点的物品,也深受大众的欢迎,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这是因为它是柔性的理念来构建的,成为一种柔性产品。

2、虚拟建造

如今计算机应用技术快速更新,新功能层出不穷,计算机软件在建筑上的应用也非常广泛,CAD便是其中使用较广泛的一种。通常大家在虚拟的软件环境下构建自己所想像的空间立体结果,即所谓的虚拟构建。这种新的软件应用可有交效提高人们的空间想像能力,与人机友好界面、具有编程思想等特点使虚拟建造技术快速发展。

3、功能仿真

其实也可以事先设定一些边界值,再利用CAE技术来实现功能的实现或研究,从不确定到确定,从抽象到具体,这些都是新时期计算机技术与设计方法的融合产生的特点。由于电脑的性能越来越好,在机器上进行模拟或仿真越来越容易实现,功能与容易完善,特别是PC机平台下就能较好的实现虚拟构造的模型,并对其进行研究或仿真。

二、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1、秉持环保科学的建筑设计理念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建筑师应该充分考虑建筑物周围的社会与生态环境,努力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力求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协调与融合。此外,在建筑设计中,应该积极发掘建筑周围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资源利用设计,减少建筑资源消耗。

2、不断追求建筑物功能的多样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们意识的提升,人们对建筑的多重功能的需求日益提升。在建筑设计与施工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建筑师应该积极利用新型的建筑材料与先进的建筑理念,满足人们日趋增加的多功能需求。特别是多媒体技术以及现代智能技术的进步,更是带来了现代建筑设计的新革命。

3、探索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的方法

建筑物的建造是工人使用的,虽然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各异,但是多数建筑物都有着相同的命运,即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老化与损伤,据统计传统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一般为五十到七十年。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建筑师不断使用经久耐用的建筑材料,摸索建设建筑物损失的建筑技术,来增强建筑物的耐用性与坚固性,从而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4、积极追求建筑结构的合理设计

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师普遍使用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快速、高效地利用质量较高、材质轻盈的建筑材料,设计出抗震性强、耐久性高的新型建筑机构。这种新型的建筑结构一方面可以减轻建筑物的重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空间利用率,降低相关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保证整体建筑设计的科学与合理。

三、建筑设计的方法

1、平面功能法

平面功能法是解决绝大部分建筑功能的重要方法,在对建筑物的功能分析时就会对建筑平面进行具体分析,平面处理的好坏将直接作用于建筑的使用功能。所以我们所要研究的是怎样通过使用科学的设计方法,设计出合理的建筑使用功能。平面功能法主要使用方法是:先分析用地之间的关系,通过了解建筑物使用的性质,从建筑的使用功能出发进行平面的合理组合,并且考虑建筑的空间设计。

2、结构法

结构法是结构主义的建筑设计方法,其表达的宗旨是通过建筑的结构形式来表达建筑的设计。建筑空间与结构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可以通过结构设计的表达来诠释建筑物的性质和形式。

3、构图法

搞清楚建筑师是怎样对其所设计的建筑进行定位是使用构图法进行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前提。建筑设计通过构图的几个重要因素来分析几何形体之间的关系,从中分析出形体之间的主从、比例、对比、均衡、韵律等形式美的具体规律。

4、建筑沿革法

建筑沿革法主要是通过我们要系统的对以往的建筑设计进行分析,从中研究和提炼自然的法则、历史、文化与人类的生活习惯及思想,以这些来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从而进行相关的建筑设计,极力想通过设计的建筑去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及行为习惯。这个方法对于建筑师是非常难掌握的。

5、符号象征法

符号象征法是我们把约定俗成的符号使用在建筑表面或内部的装饰部位,或是用符号来演绎建筑平面和空间体量。虽然很多的建筑在设计时生硬的照搬这一特定的符号并不一定能很好的体现建筑的文化,但是这个方法还是大量的运用在一些对建筑形象有特殊要求的建筑中,例如企业可能想通过企业符号在建筑设计时很好的融入其中来展示企业的形象等。

6、综合法

这个方法是以上几种方法的综合。在很多的群体建筑设计中,将不同的个体建筑分析为不同的几何形体来作为总体设计的一个大方向,使每个建筑单体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这种手法通常是运用到大型的综合建筑设计中。

四、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

1、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相融合

众所周知, 建筑的存在不是孤立的, 外部空间环境与场所不仅赋予建筑创作构思的某种特质, 而且包容着建筑形式、空间因素所不能揭示的丰富的美学形式要素。即建筑形态设计与环境形态之间存在内在的统一及和谐的逻辑规律。尊重环境的整体性、多样性, 是创造整体艺术形象,表现现代建筑新美学观念的重要因素;更能反映出建筑设计艺术的本体特征, 以及对城市文脉、环境文理的尊重和认同。

2、加强逻辑思维在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创新的运用

所谓加强逻辑思维的运用是指积极运用归纳、演绎的逻辑思维方法进行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和途径。通常来说逻辑思维设计两个方面:

2.1 归纳方法主要是指建筑师对于个别建筑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比较,从而上升为一般适用的建筑设计方法与理念。运用归纳的方法,可以帮助建筑师将不同时间或者空间的个别建筑设计方式总结成可以普遍适用的建筑设计林与方法。

2.2 演绎方法就是指建筑师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对于一般的建筑设计方法进行检验与改进,并实事求是地利用到个别的建筑设计中。运用演绎的方法,可以减少建筑师的工作量,帮助建筑师之间交流经验,从而提高建筑设计方法创新的水平。

3、加强现代建筑科技在建筑设计方法创新中的运用

现代建筑技术主要包括建筑材料与建筑设备两个方面。一方面,材料技术式方法是指建筑师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运用新型、节能材料,谋求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另一方面,设备技术方法是指建筑师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积极引进与考虑先进建筑设备的使用,从而推进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

结束语

建筑设计涉及到多学科多方面的知识,建筑设计师要在满足建筑功能需要的基础上,加强对设计质量的把握,遵循建筑设计的相关原则,设计出舒适实用的建筑,满足人们的居住物质和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1]黄华明.现代景观建筑设计[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01-01

[2]许启洪.现代建筑设计方法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0(24).

[3]赖运强.现代建筑设计的研究与应用[J].城市建设,2010(14).

篇7

实行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利用太阳能供热,不仅能降低成本,减少能源损耗,也有利于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研究

我国建筑能耗量中,采暖、空调与通风能耗占三分之二以上,不仅影响我国的能源供应安全,也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们身体健康。因此,被动式太阳建筑设计课题是具有重大研究价值。

1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的原理

利用太阳能的建筑中,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主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另外一种是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被动式太阳能是利用太阳能提供的室内热能,不需要任何机械设备提供能源,仅仅依靠传导、对流和辐射的自然热转换。加上通过建筑物的布置、内外构造及材料选择有效地采集、储存和分配太阳能,提高建筑的温度和光线。一般而言,被动式太阳能与主动式太阳能相比,具有投资成本低、节能环保的优点,生活中常见的有温室与太阳能,就是有效利用了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的原理。

2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的意义

从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原理可以看出,被动式太阳能能利用外部能源太阳能实现自我调节,能充分利用太阳热能源,满足建筑“冬暖夏凉”的要求。被动式太阳能建筑通过建筑朝向,集取与吸收太阳热能,起到保暖效果;利用建筑的合理布局、内部空间加强空气对流,使室内温度得到下降;利用节能环保材料对太阳热能进行蓄存,有利于能源的转化。总而言之,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能降低建筑保暖空调等设备的投资成本,减少能源浪费,有利于环境保护。

3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3.1选址、朝向和间距

选择合理的地址,设计正确朝向的房子,可以使冬季房子接收很多直射阳光,夏季照入室内的阳光又最少。冬季太阳高度角小,南向垂直表面接受太阳辐射的时间最长,所以朝南的方向为太阳能建筑最佳朝向,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正是利用南向窗、墙,以获得太阳能实现冬季暖和的温度。同时,房子南面不应该有山坡或者浓密的树木遮挡,适宜种植落叶植物,这样才有充足的太阳照射进房子内,起到“冬暖夏凉”的效果。研究证明,建筑物的方位在三十度以内是最合适的,南向偏东或偏西十五度以内最为理想。例如,冬季采暖期间,从上午9时至下午3时,其他建筑物对太阳能建筑物的南面遮挡不能超过百分之十五。此外,根据各地太阳高度角度不同和建筑高度的差异,建筑之间应该有一个合适的距离,最小距离一般不小于相邻南向建筑的高度的1.1倍。

3.2建筑构造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需要注重建筑构造,因为好的构造设计不仅能丰富建筑外观,还能给建筑添加独特性和美感。被动式太阳能建筑,主要通过向南和透明屋来实现取暖。向阳面积越大,获取的热量越多,但是也要尽量少开不能吸收到热量的窗户,减少太阳热能力的损失。对于深度较大的房子,内部很难自然采光,可以通过安装导光板、散射板等将太阳光引入室内,保证整个房子都能透入太阳光。透明屋的设计能增加进入房子的太阳光,但是在夏天过多的太阳光直射房子,房子的温度过高,不适宜人类居住。这时应该改用中空玻璃和遮阳型玻璃,以及通过促进通风来改善房子的温度。此外,还要注意屋面的形式,坡屋面接受太阳辐射的时间和面积多于平面屋,穹顶屋面为最佳屋面形式。

3.3建筑材料

太阳短波辐射容易被吸收,它能穿过窗户到达室内,可能会被内墙、地板和家具等吸收。太阳长波容易被密度大的外墙直接吸收和储存,再把部分向外辐射。因此,通过不同热容量和导热系数的储热材料组合,或者增加储热材料的厚度,可以延长储热体向室内散热的时间,避免夏季太阳辐射房子,导致室内温度过高。例如,普通白玻璃是采暖窗较好的选择,但是也要注意保温隔热;中空玻璃是对可见光有高投射率,具有极强的保暖性;热变色玻璃是一种以塑料薄膜夹着聚合物水色溶剂,在低温和高温的环境下分别呈透明状和不透明的乳白色,它能在低温的环境中,吸收与储存日光的热能,环境温度升高时,能阻挡日光的热能,以此对室内起到调节室内温度的作用。此外,对于建筑材料尤为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材料的颜色和质地,建筑材料的颜色和质地与太阳能的收集有关,浅颜色光滑的建筑材料较为容易反射太阳光,相反,深色粗糙的建筑材料较为容易吸收太阳光热量。因此,在对建筑设计时,应该根据建筑的功能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颜色和质地。

3.4建筑体型系数

建筑体型系数由建筑在地面以上的表面积总和占建筑体积的比重,所占比重越大,对建筑节能不利影响就越大。因此,设计时应该找到一个平衡点,一般要求建筑体型系数应该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条式居住建筑的体型系数不应该超过0.35,点式居住建筑不超过0.4。因此,房子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建筑外表面积越大,接受的太阳辐射热能则越多,但是建筑内部的热量也会比较容易散发。只有有效控制建筑的体型系数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并且尽可能增加南向面积,减少向东、向西、向北的房间面积,才能使整个建筑采暖节能效果更显著。例如,可以把主要用房布局在建筑的南面,而将辅助用房卫生间和厨房等布置在靠北一面。再在北面房子和南面房子之间采用贮热性能好的重质材料作隔墙,并且保证白天的阳光能照射到,这样可以利用这面隔墙来贮藏白天吸收的太阳光,晚上再把贮藏的热能散发出来,提高房子夜间温度。

3.5室内气流通道

为了获得一个冬暖夏凉的太阳能建筑,还可以通过室内气流通道的设计,在夏季改善室内的热环境,减弱室外的热作用。室内气流通道不仅能满足室内外气流的流通,而且应该尽量减少室外热量传入室内,还能使室内的热量散发出室外。因此,需要协调好室内外气流通道的方位,即进风口要求置于顺风背阳、低气温的位置,有效控制夏季房间内的温度,减少室内温度波动。

4结束语

总而言之,被动式太阳能建筑作为新时代的发展需求,符合节能环保的理念,应该得以广大应用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能源的消耗、环境的污染,为人类提供健康宜居的环境。因此,在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中应该考虑房屋建筑的选址、朝向与间距,合理布局建筑构造,选择科学的建筑材料,控制合理的建筑体型系数,保持房子的室内气流流通。最大限度地采集太阳能,将其保持和贮存在建筑物内,并在需要时释放供给人们,以实现“冬暖夏凉”要求。

作者:李欣 单位:河北晶程建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8

本文以建筑设计作品的分析的分析技术视角出发,分别从图示技术、图解技术和语言技术三个方面逐一研究,目的是使建筑初学者在进行作品分析过程中清晰思维和操作方式,并以课程实例练习为例展开论证说明。

关键词:

作品分析,图示,图解,语言

建筑设计作品分析是以建筑设计的结果或已有的建筑设计为对象,并反推其设计思维逻辑的分析。最终分析结果的呈现是否能清晰直接的表达设计作品,这取决于分析技术的合理运用,包括理论知识、操作经验及技巧,如工艺、工具、设备、设施、标准等。设计工具正是将无法直接传达的信息,如思想、想法和观点以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而这里的“工具”也可以说是“技术”,不仅仅在设计过程中体现,在作品分析中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作者旨在将分析技术在三年级《建筑构造》课程中对于经典建筑大师作品的分析环节进行实战练习,以此提高学生对于经典建筑再解读的精确性认识。

1图示技术

图纸所具有的几何上的精确性是任何其他设计工具所不能比拟的。精确的图纸还可以用作认知分析的工具。用精确的数学表现一个项目的过程中,图纸作为“工程语言”,是理性的、功能至上的,而不是强调氛围的绘画。设计草图抓住了设计师在设计构思的引导下产生的第一个手势,这些手势在最初的设计中具备了几何学上的精确性;按比例绘制的设计图纸将建设一栋房子所需要的所有方面联系在一起,而模型又把所有的图纸汇总成一个完整的对象。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俗称“平立剖”,是图纸的最基础且最常见的表达方式。在缩小比例的同时去掉了第三个维度,从而提高了清晰度,使得图纸成为一个非常有效而又很难掌握的工具。平面图,是水平方向上的设计表达,“是一种完全脱离建筑物实际效果的抽象图案。平面图不管如何有缺陷,在确定建筑物的艺术价值时,它却占着突出的首位。”立面图,是建筑物在垂直投影上所得的抽象图形。“剖面图显示的是物体的剖切侧面所看到的景象,如同物体就在我们面前。剖面图不仅显示了水平尺寸,同时还显示了垂直尺寸。”1992年埃森曼提出“所有与三维现实无关的东西都应能在计算机上绘制……平面、剖面和立面回归到了图中的空间、透视的空间。这就是我为什么不再画图的原因。”为此,计算机、显示器和打印机就取代了图板在建筑实践中的地位。传统的二维图纸真正具备了无限的维度,并那能够随意地与其他数据相结合并且用各种方式。轴测图、透视图——轴测图示在设计分析中用来帮助理解建筑内部构造,以弥补平面图在传达建筑信息上的不足。透视图是把平面、立面和剖面图中的几何信息结合成一个整体,并且将它转化成一个生动的三维图像。它是用与统一的三维系统有关的所有要素来表现空间环境,更倾向于反映包括环境在内的整体效果:一方面是理论的图形结构,另一方面是空间环境实用的、艺术的描绘。透视图迫使观察者必须按照作者所选定的时间、光线、视角和距离去看一个环境。模型——克里斯蒂安•根斯希特的《创意工具——建设设计初步》中对模型一词的定义,“物体三维的、经过简化的、按比例缩小的表现形式,既可以用于形式推敲——就像图纸那样——也可以用作表现将要完成的一件作品的样本。”奥托•艾歇尔也说过“设计就是建构模型”,“一种由陈述、概念和概念化的操作组成的结构”。而模型图示更多的是与图纸表达一样,都具有抽象的技巧和比例的缩小。模型图示比二维图纸更具有三维的表达能力,这使它变得生动而形象化。它对材料的选择自由,不像样板或者原型那样要用与实际完成的作品一样的材料。模型可以用简单、柔软的材料来表现建筑,正是它们实际建筑材料不同的区别体现了这种设计工具的理论一面。

2图解技术

“伯纳德•屈米将根据运作机制将图解作为可以操作的图形分为四个类别:概念图解、转录、变形序列、可互换量图。前三种针对图解对象运作逻辑的分析,后一种是依据前三种图解方式做一个全面概括类的分析方法。”以屈米的操作图解为基础,这里把分析性图解表达方法分为概念图解和转译图解。一方面区别于设计中图解的主观生成性,另一方面区别与常用的平、立、剖面的图示表达,必须是对本质关系的描述。概念图解——倾向于一种快捷方式的表达,是将分析对象大量的和不同类型的信息转变成一个精炼的概念。概念分析图解通常是在平面图的基础表达方式上进行的,因为平面图是最传统的表达方式,利用比例尺、图纸可以包涵大范围的相关区域和大量的信息。如,对博物馆功能关系的分析图解表达。立面图解和剖面图解虽然表示的范围和规模不如平面图解那么大,但是却可以弥补平面图解在垂直方向上表达的不足。图解可以是二维的,可以是三维的,可以使静态的,可以是动态的。随着计算机三维建模方式的普及,轴测技术在表达方式上得到了技术支持,表现力度大大增加。较之于二维的平、立、剖面基础上的图解更能直观反映分析结果。基于三维轴测的概念图解更能立体化的分析建筑作品设计意图。如,对空间三线分析表达。转译图解——指用特殊的推论方式把分析对象转化成建筑学内在性范畴中的纯粹几何关系。转译,顾名思义是对抽象的再抽象,目的在于从设计中产生概念。在批判传统分析图解的同时,是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体现。如对于环境的认知,从航拍图中文脉的转形,让分析背景和条件变得清晰可见。以图解的方式作为过程的初始点介入整个分析中。这种图解的清晰性是指图解的内容简单明晰,使观者一眼就能看出所表达的内容。要求每一幅图解仅反映一个核心内容,而不传达多余的信息。另外,图解通常是用来反映变化、发展和进程,因此在表达上具有系统性。

3语言技术

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如何描述设计分析结果,在于对分析思想进行解释和抽象,然后再用别人能够理解的词或句表达出来。语言这种媒介正是用来检验设计作品分析结果理念的确切性和可理解性。成果分析——旨在针对分析结果各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的分析一样,都是对整个分析过程进行的一个抽象性语言表达。通常以因果关系的方式呈现,即任何一项分析结果必然是由另外一项分析结果所引起,而它又必然引起再另外一项分析结果。成果总结——评价首先是对一种判断的语言表达,正如上述的图纸是分析思想的表达一样。分析结果的得出大多以图表结合的方式表达,绘图和模型,包括手工与计算机制作的。对建筑基地、空间、及其他诸多方面条件的分析和综合,首先要学习分析建筑设计作品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同时也需要获得对材料、结构、人体姿态运用及人的时空经验的基本认识。但是,这里所得出的分析结果是在没有通过模拟实践的情况下完成的,实际上并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详细解释和分析,如对空间组织平面功能的图解表达。事实上,绘图类的表达手段对研究材料、结构、建造方式来说从来不是完善的工具。研究推敲建造,则有必要直接进行材料、结构建造方式的实验。

4总结

分析技术不仅是能够产生图像的视觉工具,而且可以用视觉的形式表达内在的想法,以使这些想法能够被看到并且传递给其他人,而产生文字的语言工具能够对设计想法进行描述、分析和评论。

作者:蒲阳 鲁杨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坡地建筑;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坡地建筑是指建于地面起伏较大处的建筑物,坡地是自然界的原生态资源,坡地建筑应该是景观建筑、原生态建筑和人文建筑。坡地建筑设计的基本理念应该是充分利用自然与坡地资源,服从坡地自然形态,使坡地建筑有别于其他建筑,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创造丰富的建筑空间,使建筑成为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坡地建筑设计的有利条件

1、高度和空间:早在远古时代, 人们就知道“择高处而居”, 以抵御外敌和防洪涝侵袭。坡地建筑的利用空间分布在不同的高度上,甚至相差数十米,空间活动范围较大,空间感比较空旷,从而使心境更加开敞舒畅。另外,坡地建筑的利用空间是发散的,多方向的,动态的,而平地建筑的利用空间则处在同一标高,空间感相对静止,缺少灵活性及空间想象力。坡地建筑设计拥有地形高度及空间的优势,这是平地建筑所无法比拟的。

2、景观和视线:坡地建筑拥有原生态的山林水榭,“山、水、风、光”是坡地建筑特有的四大元素自然景观,这些是平地建筑所无法比拟的。坡地建筑布局能依山造势,显山露水,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的自然生态居住环境。坡地建筑能追求与自然环境融合,“水随山而行, 山界水而止”、“背山面水”、“藏风聚气”的布局原则。坡地建筑布局能错落有致,空间分布在不同的高度上,视线开阔,阳光充足,私密性较平地建筑好。

二、坡地建筑设计的几个重点

坡地建筑需服从坡地自然形态而进行创造,由于建筑是建于地面起伏较大的坡地上,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平地建筑设计复杂,坡地建筑设计需要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

1、总体布局:坡地建筑布局需依山造势,服从坡地自然形态,随着等高线起伏层级而上。坡地规划方式与平地不同,建筑群体因处于不同的标高上,是三维立体的空间概念,而且平坡地、缓坡地较少,陡坡地及急坡地又不宜开发,这就限制了坡地建筑不能像平地建筑那样拥有更广阔的创作平台。坡地建筑群体的布置方式和平地类似,有自由式、平行式和组团式三种形式。

2、建筑形体:坡地建筑需尊重自然,并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坡地建筑的建筑风格、立面设计、外形选材需融合到坡地自然环境里面,不能太喧宾夺主,尽量发挥坡地的优势。坡地地形环境的多样性,制约了建筑的创作及表现方式,建筑师不能简单地套用平地建筑的设计思路去进行坡地建筑的创作,坡地建筑的创作既要保持原有地形和植被,避免大挖大填,又要合理利用地形高差,使建筑形体与自然环境共融。

3、道路交通:按建筑规范要求,基地机动车道及步行道的道路纵坡一般不应大于8%,供消防车停留的位置,其坡度不应大于3%,而且坡地地形起伏较大,平坡、缓坡、中坡地面较少,这给道路设计带来了极大限制。坡地道路需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形、地貌特点设计,尽量不做过多的挖土和填土,也不做太高的挡土墙,使车行道路蜿蜒在不同高度的坡地上,符合等高线的走向和高差要求。人行道则以缓坡与台阶形式出现在建筑群体之间。坡地道路除受限于坡地地形外,还与坡地建筑群体布局、空间构成以及建筑形象表现密切相关。坡地建筑的路网一般做成自由的路网,有两方面原因,一个方面是地形的限制,第二个是成本的原因。一般坡地建筑路网组织主要采用主干道加支路的方式,即是从主干线上发出若干的尽端式道路深入到组团,有条件的可将尽端式的道路互相连通,形成环路。

4、成本控制:在坡地上面做住宅,最大的挑战就是成本问题,开发商都非常重视成本控制,并对建筑设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从而限制了建筑的的布局及创作。坡地与平地不同,坡地的地形优势明显,劣势也明显,建筑创作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形的优势,而最大限度地抑制地形的劣势,这样可有效地降低成本,坡地建筑成本控制包括以下四点。

(1)土方的控制

总图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形、建筑、道路的相互关系,综合平衡每栋建筑的标高、道路的标高和道路的坡度,确定填挖比例和坡度大小,尽量减少开挖量,避免大挖大填,尽量做到土方综合平衡。

(2)挡土墙的设置

挡土墙本身的造价非常高,挡土墙有重力式挡土墙、钢筋混凝土挡土墙等,当高度在5米以下时,宜采用重力式挡土墙,重力式挡土墙构造简单、施工方便、易于就地取材。挡土墙一般高度越高,造价越贵,所以挡土墙最好就是控制其高度,可采用分台、顶部放坡等方法降低挡墙高度。

(3)道路

坡地建筑和平地建筑一样,道路占工程成本很重要的一部分,一般道路越短,成本就越低,所以应对道路的总长度和宽度进行严格的控制,采用适合场地特点的路网结构和断面设计。另外,路基应尽量放在挖方地带。自由式的路网应与总体布局和场地相结合,采取合理的布置方式控制道路的总长度。

总的来说,坡地的自然景观,若没有经过人工细致的视景组织、建筑群体的点缀等设施的营造,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坡地建筑依山就势的布局确有一定难度,但建筑布局错落别致,与坡地环境更加相得益彰,坡地环境的制约也只能是相对的。建筑形体虽然受限于地形,但能使空间设计更有发挥的余地。坡地建筑结合地势高差设计,创造出架空层、半地下室、退台等多样空间,丰富了居住形式,同时也为建筑创造了更好的通风、采光及视线环境条件。道路交通设计虽受限于地形及建筑群体,但是蜿蜒曲折的道路交通,既是满足功能及形态组织的客观合理性要求, 又可为建筑师的主观创作欲望提供更为丰富的表现素材。

三、结语

坡地建筑是充分发挥土地最大利用价值以及创造别致建筑风格的理想方案,通过科学的设计构想,研究如何将实际的建筑功能需要跟坡地环境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如何有效地利用坡地独有的地形分部创造出具有价值的符合地形的建筑作品随着当代社会经济起飞,我国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对坡地的开发日趋受到重视,开发及合理利用坡地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占用耕地,为人类开拓新的生存空间也更是为人们创造一个健康、生态友好型的居住生活环境。

[1] 郭红雨. 山地建筑意义的探寻[J]. 华中建筑. 2000(03)

篇10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对策

引言

随着经济的大力发展,能源需求越来越多,建筑行业的耗能量相当大,由于能源利用率低,不但浪费资源,还对环境造成污染。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需有机融入生态策略,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达到节能减排、绿色安全的要求,这也是今后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在提倡保护环境的同时,需牢记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体现人与自然相互协调、有机统一的空间环境。

1. 生态建筑的概念及特点

1.1生态建筑的概念

作为一种全新的建筑形式,生态建筑有着许多不同的解释,总体上是将建筑视为一个生态系统,通过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使物质、能源实现秩序地循环转化,获得一种无污染、高效及低能的生态平衡系统。这个概念的落脚点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提供健康的建筑环境,并向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生存活动空间;二是减少能耗,保护环境、尊重自然,使建筑和自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1.2生态建筑特征

在生态建筑的建筑设计上,要考虑选取不同的绿化方式来提高建筑周围的小气候,通过选取大跨度和轻型的建筑结构来提升建筑空间的适应能力。设计生态建筑还要从生态建筑的特征着手,要整体而系统地考虑到建筑设计区域内外环境的相应关系。

2 .生态建筑设计的内容

2.1尊重环境属性

根据生态学的进化论,生态建筑设计包含着资源的经济利用问题,其中首要的是土地的利用问题。今后城市的发展,势必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展开,为了节省有限的土地,必须建立高效的空间体系,如在地面上建立亲和大自然、充满人情味的低层高密度建筑;利用生态技术建立起巨构城市,向地上空间要效益;充分开展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研究等,使城市地面、地下、空中连接为有机协调的立体网络。生态建筑设计强调与环境具有最佳关系,对环境破坏最小,一并充分发挥环境效益。与环境互选共生共同增长是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筑的选择做到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与周围的环境特点以及当地的地理与气候特征相适应,做到“因地制宜”。

2.2保护生态平衡

生态建筑外部与自然相呼应,内部空间的设计也应绿色化,即通过精心的室内设计,将室外的绿色引人室内环境。绿色植物可以制造氧气,吸收各种有害气体、虑尘、调节湿度、温度、减少噪音等。生态建筑的兴起为绿化环境开辟了广阔天地。通过建筑设计,可以使室内空间室外化,运用绿化、水面等划分空间,这些设计手法在建筑创作上最为常见。如建筑物内的共享大厅、内庭院,在其上部加一个可调节的开启式屋顶,根据时间季节的变化,由计算机或人工控制,达到室内温湿度的调节,又可使室内外空间连成一体。另一种设计手法也被建筑师经常应用:屋面绿化。不仅美化了环境,获得了良好的景观,而且对屋面刚性防水有维护作用。生态建筑在保护生态平衡、提高人居的自然度方面大有作为。

2.3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

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十四次会议宣言指出:“经济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当是探索并满足人的各种需求”。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不仅是建筑发展的最终目标而且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在未来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关系,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在城市空间的创造中,以适应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2.4与自然环境的结合

建筑物作为联系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桥梁,应尽可能多地将自然的元素引人使用者身边,这也是生态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人是自然环境的一分子,人的活动必须建立在生态化的基础上,必须与环境建立起一种新的结合和协调关系。从建筑设计到建筑建造、使用、报废的全过程中,生态建筑对环境的破坏影响最小。与以往建筑设计相同,生态建筑应致力于为人类提供品质最佳的空间和环境,即使建筑本身对环境污染很小,极为节能,但如果人们的各项活动无法在建筑空间中顺利展开,其空间的存在与人的功能需求格格不人,这样的建筑无疑是失败的。生态建筑的功能应更趋合理,空间更加宜人,更有助于使用者与自然环境间的交流。它应该具备更良好的物理环境,尽可能地采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并具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 完善生态建筑设计的有效对策

3.1积极采用新技术新理念

在对生态建筑进行设计时,应当积极发挥设计人员的创新精神,采用最新的设计理念,将节能环保的新技术应用到生态建筑的建设当中,不断完善生态建筑的使用功能,完善生态建筑的生态功能,提高生态建筑的科技含量,使生态建筑的设计更加科学、节能、环保,同时进一步降低生态建筑的建设成本,减少生态建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全面的提高生态建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3.2科学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生态建筑的建设势必会占用一定的空间,并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因而,生态建筑的设计应当尽可能的缩减而胃的土地占用面积,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并使用可以循环利用的可再生材料进行建设,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的处理,最大限度地保证周围的环境不受影响,达到生态建筑与环境和喈发展的目的。

3.3提高生态建筑的自身节能效果

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建筑物内部的通风、降温、取暖、采光等过程均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是建筑物运行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建筑的设计应当充分利用环境中的有力条件,提高自然采光在建筑物采光中所占的比重,并使用恰当的围护结构,如保温材料、节能门窗、遮阳挡板及双层通风玻璃幕墙等,实现建筑物的自然降温与保暖,并利用风力和风向的特点,降低建筑物通风过程对机械的依靠。

3.4实现生态建筑的智能化

将智能化的设计引入到生态建筑的设计当中,能够进一步完善生态建筑%的使用功能,并体现出生态建筑人性化的设计特点,实现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例如,在生态建筑中采用光电材料,能够令生态建筑根据环境光照强弱的不同调节阳光的摄人量,同时利用光照进行发电,在实现生态建筑智能采光的同时,也降低了生态建筑对能源的消耗,为使用者创造出健康舒适节能环保的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

3.5注重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当地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与文化条件的特点,灵活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实现生态建筑使用功能的同时,注重生态建筑的外观设计,完善生态建筑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审美功能,使生态建筑能够完美的融入到周遭的环境当中,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生态建筑的设汁还应当具有良好的前瞻陛,将生态建筑的设计与城市发展的需要完美的结合起来,从而为实现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总之,发展绿色建筑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利用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行绿色建筑,为人类营造健康舒适的环境,大力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念雄.欧洲新建筑的遮阳[J].世界建筑.2002(12)

[2] 邓风.以城市雨水为水源的中水回用途径初探[J].节能.2002(07)

篇11

【关键词】建筑设计 建筑策划 建筑工程

在日常的建筑工作中,建筑师通过建筑策划在来建筑设计提供一个整体的设计框架,就像人体必须需要骨骼碇С偶∪庾橹的运转,建筑策划可以为建筑设计提供一个明确的建筑方向,帮助建筑师设计出合理的适宜人类居住的建筑。当然对于建筑策划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不仅需要我们从建筑策划以及建筑设计本身的内涵基础上进行理解,还需要我们从两者的辩证关系上进行研究,指出建筑策划在建筑设计中的重大意义。只有充分发挥建筑策划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才能让建筑工程做到内外的协调统一。

一、建筑策划与建筑设计的内涵

现代建筑工程要体现的是一种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统一的建筑理念,人的居住诉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是必要的,因此在涉及了人、自然环境、社会关系等众多因素在内的建筑工程中,我们需要进行谨慎且全面的策划,以设计出最适宜人类生存发展的建筑。

建筑策划,简单来讲就是为让复杂的建筑系统顺利运行起来,人类提前将各种可能影响建筑工程的一系列因素,如,人、世间、气候、地理环境、经济背景等进行有效地分析,从而整理出一个既能满足居住者诉求又能满足投资者诉求的有效方案。

建筑设计本身就是要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将人类的建筑理念融入其中的一种实践过程。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同样需要考虑到人类的居住诉求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与建筑策划不同的是,建筑设计还要考虑到人类学、艺术设计、统计学等其他学科的因素,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建筑设计的地位可见一斑。

二、建筑策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建筑策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密切,属于整个建筑工程中的有机整体。建筑设计可以将建筑策划所得出的抽象性的结论具象化为图纸、模型等,降低建筑工程实施的难度,而具象化的事务在制作过程中也可以对建筑策划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有效检验,从而得出建筑实施的可行性的系数,经过不断改建得出可行性的建筑方案。因此可以说建筑设计对检验建筑策划的可行性有着重要作用,两者在建筑工程的实施中是一种共同促进与互相完善的过程。

建筑策划与建筑设计都是人类不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由于两者都是服务于人类最终的建筑诉求,因此这也为二者的有机协调提供了可能。建筑策划让建筑设计趋于完善,而在这一过程中,建筑策划也会根据建筑设计的整体框架的丰满而发生改变,让自身不断地趋向于完美的建筑目标。

三、建筑策划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从建筑策划与建筑设计的内涵以及两者的关系上可以看出,建筑策划在建筑设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积极发挥建筑策划额先导性与预测性作用对于顺利推进建筑工程的实施有着重大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建筑工程的复杂性就决定了建筑设计需要建筑策划工作来做先导,对于建筑工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和状况进行有效预测,从而制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和解决方案,让建筑工程得以顺利地实施。

首先是,建筑策划为建筑设计预测出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因为建筑策划中包含了建筑投资者提出的各种要求以及建中工程单位的施工计划等,涉及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等的预算在内,所以可以为建筑策划提供一个较为详细的参考标准。由于气候、人为等不确定因素在内,因此这种前期的投资预算也会随之而改变,从而会延迟建筑工程的进度,这时在正式施工之前的建筑策划就为建筑工程的正常进行上了一道保险,通过预测各种可能出现的困境,从而让建筑设计方案趋向于完善,增强建筑方案的可操作性。这种可操作性的建筑方案正是建立在建筑策划的抽象预测与评估的基础之上,让建筑师做出具象化的设计方案和模型,让设计方案不断地丰满起来。

其次,建筑策划能够为建筑设计提供一个较为清晰的建筑方向。建筑策划的第一步就是考虑建筑工程的最终目标,针对于投资者的经济目标、消费者的居住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定建筑工程的终极目标。在具体的建筑设计中,施工单位就可以根据终极目标不断地对建筑过程中的细节进行完善,让建筑活动紧紧围绕着这一目标,不至于偏离主题,降低建筑工程的返工率。降低返工率实际上已经对建筑工程本身的质量上提供有力的保障,这也是让建筑设计远离“亚健康”状态重要表现。

再次,建筑策划还对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协调统一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每一项建筑的设计方案都关乎着城市整体规划,一座建筑会直接影响着城市形象,因此在建筑工程实施之前的建筑策划显得尤为重要。建筑策划可以在综合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包括城市的形象、文化、经济等更因素之上,设计出更加符合城市发展规划的建筑,从而对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锦上添花,同时也可以让建筑工程与城市人文浑然融为一体,让建筑设计真正实现尊重自然规律以及以人为本的理想建筑效果。

四、结束语

通过分析建筑策划与建筑设计的辩证关系,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建筑策划在建筑设计中基础性与前瞻性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施工单位要更加重视建筑策划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为建筑工程的实施打牢基础,打好基础,努力提升我国建筑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韩刚.建筑策划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6.

[2]张璇.房地产项目中建筑策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篇12

在我国的市政建筑施工中,专业设计与电气专业息息相关。从整体上看,楼宇内部的供电、机械设备运转等都离不开电气专业的配合与支持。在在市政建筑施工前期,同样也与电气专业发生着密切联系。比如当建设项目的平面设计图设计完以后,需要与电气专业进行协商,根据实际的用电需求,从而对建筑内部的整体结构布局进行科学化安排,以此来保证建筑结构内部能够有广阔的空间来满足电力设备的需求。如果特殊情况下,需要设置单独的配电间,需要把电气专业提供的建议和要求作为基础,从而增设具有多种功能性的房间。在对市政建筑进行设计时,如果电气专业与其他专业发生冲突时,尤其是给排水专业,此时需要沟通协商,根据建筑设计的实际情况,各自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提升市政建筑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对于电气专业而言,其所需要的配电间设置,应该严格按照电气专业的有关规定,对门、窗等细节部位进行合理调整,使建筑设计更具科学性。正常情况下,高压配电间门窗的高度具有严格要求,其高度要比室外的底面高出大约1.8m,而在对控制室进行设置时,其地面往往需要安装一些具有抗静电性能的地板,如果配电间需要安装吊顶,此时则应该选用防火吊顶,保证建筑物安全,使其符合建筑施工标准。

二、建筑设计与给排水专业相互协调

在市政建筑施工中,给排水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给排水专业是给排水工程中的关键性工艺专业,不仅对给排水工程产生总要影响,同时也对建筑施工中的成本预算、结算等方面产生影响。在市政项目的建设前期,需要对给排水专业的提出的工艺条条件,对工程建设项目作出初步规划,并要控制建筑施工的高度,准备好相关机械设备。建筑设计与给排水专业相互协调,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首先,要对市政建筑平面进行合理设计。为了使市政建筑施工设计与给排水专业的协调性更加明显,需要对建筑平面设计给予高度重视。当市政建筑设计专业得到施工工艺的图纸以后,应该对图纸中与建筑设计相关的部分进行认真分析,在图纸预读过程中,要进行仔细观察,如果发现问题,需要及时反馈,并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解决。通过对建筑工艺了图纸进行分析以后,需要对建筑的外部尺寸进行精准确定,并结合实际建筑情况,对功能性房间进行调整与拼接,在此基础上,绘制出建筑施工的平面图。之后,站在建筑设计角度,对轴网间距与隔墙布置等进行再次调整,使其得到完善。其次,要科学选择与布置建筑门窗位置。对建筑门窗的选择与布置也体现出了给排水专业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同样需要对建筑工艺图纸进行认真分析,建筑项目的房门、门窗等一定要满足设计标准要求,长宽高要符合实际应用要求。一般情况下,门外还需要设置一个坡道,以方便机械设备等进入。而对于人行疏散门,则一定要按照防火标准进行设计。窗户的位置则需要进行合理调整,防止屋外建筑挡住窗口的视线。在设计规划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于一些具有功能的房间,则需要进行特殊化处理。例如对于储存高锰酸钾的实验室,由于这种化学物品具有其特殊性,即不可见光性,因而在设计时,要对避光因素进行全面考虑。而对于机械生产的鼓风机房间,则需要进行排风窗的设置。总之,在对建筑的门窗设计时,需要对建筑的安全等级进行分析,并根据安全等级,选择合适的门窗,使其防火和防爆功能符合建筑施工要求。最后,要精准确定建筑物的高度。通常强情况下,在对建筑物啊高度进行确定时,需要分两种情况来分析。一种情况是建筑物内部有吊车存在,此时要根据工字钢底部高度来确定,并根据柱网间的跨度来估算出梁柱的高度,进而将整个建筑的高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另外,如果建筑物内部不存在吊车,则需要保证建筑内部工艺设备高度的精准性,满足各个机械设备的工作需求,当估算出整个建筑物的高度以后,进而精准的绘制出市政建筑的平面、立体及剖面图。

三、建筑设计与结构专业相互协调

在对市政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与多个专业进行协调,这样才能保证市政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当市政建筑设计与电气专业、排供水等专业协调好以后,就会将建筑物的平面、立体及剖面图确定了下来,此时就可以把设计图纸提交建筑结构专业的手中。建筑结构专业需要对工艺图纸进行仔细分析与研究,进而提出改进意见。市政建筑设计需要对结构专业的反馈意见进行分析,对设计工艺图纸进一步进行优化。当建筑设计专业与结构专业的反馈意见达成一致时,就要及时对设计工艺图纸进行完善,对其进行科学化的修改与调整。在正常情况下,此时设计工艺图纸就已可以满足了到施工标准要求,也不会存在较大的问题。为了保正图纸设计工艺的科学性,提高建筑施工质量,需要再次将修改后的图纸反馈给电气与排给水专业,按照实际施工标准要求,他们能够对其进行相应的细化处理,使其更具合理性。最后在专业会签时,应该对各个专业的图纸进行核实对比,保证图纸的准确性。

四、结论与展望

篇13

论文摘要:随着高层建筑的自身发展,人们对高层建筑中建筑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首先对高层建筑中的总体设计进行概述,对高层建筑分类设计进行分析,同时从建筑防火、电气以及防雷击等三个方面的内容,浅谈高层建筑中安全保护设计。 

 

随着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结构理论和建筑技术也不断得到提高,高层建筑结构形式也开始趋于多样化发展,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但是也随之出现了很多在高层建筑设计方面的问题。在作为城市风景线的同时,高层建筑还面临着如何搞好高层建筑设计的问题,如何多方面实现高层建筑设计的完善是目前高层建筑设计所追求的主要理念。 

一、高层建筑整体设计 

(一)主体设计 

高层建筑设计中的一个全新的要求就是要实现建筑本身的生态节能。首先对于高层建筑主体的下部分裙房而言,虽然其裙房的建设对整个城市影响较小,但是对街道的尺度以及人性化空间的创造等方面的影响都很大。高层建筑的下部门裙房在立面设计上一般跟高层建筑的上部立面不同,在建筑设计当中需要比较细致的设计,要将下部裙房设计的比较多样化,以免显得过于苍白。同时裙房还要进行一定的人性化处理,原因在于群众的视觉一般接触到的都是高层建筑的裙房部分,同时裙房对人们所产生的街道空间感的影响以较大。而对于高层建筑的中的楼顶对整个高层建筑的设计形象又起到了个性化体现的作用,虽然对生态环境的意想不到,但是它们体现的是高层建筑的标志性和独特性,因此在楼顶的设计上也不是不容忽视的。 

(二)处理手法上的巧妙运用 

在实际的建筑设计过程中,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塔楼部分虽然在设计上没有很大的变化余地,但是在高层建筑的底层部分可以通过一些巧妙的处理来实现对空间形式上的丰富,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一般都是采用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的处理方法。 

二、高层建筑中的分类建筑设计 

1.底层入口 

首先高层住宅的底层入口处一定要避免设在当地冬季主导风的迎风面,而在我国的南方地区,由于比较炎热,因此底层入口可以全部或者是局部架空,避免对夏季通风的妨碍。 

2.建筑围护 

由于人们在高层建筑商居住多半都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在高层建筑设计中一定要注重建筑维护的安装,从而给居民提供一定的安全感。同时在高层住宅的窗户设计上,由于高层的风压过大,一方面会对外窗开关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对人们擦玻璃的同时产生不安全因素,因此在外窗的设计上应该设计为推拉的启闭方式。 

3.服务设施 

高层住宅建筑在设计上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建筑的服务设施,要在建筑底层入口处设置大楼管理人员的值班室,在值班室中配置夜间电梯紧急呼叫装置、公用电话以及值班人员必要的生活用品;同时还要在大楼内外设计分户信箱以及车辆的存放处,在具体的分户信箱的尺寸安排上,应该大于300mm,同时要保证对墙面面积占用较小的基础上与墙面垂直。 

三、高层建筑设计所必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一)防火的问题 

总体布局要保证畅通安全。在楼道的设计上要保证人员的流动畅通,便于紧急情况时人员的疏散。有采光设施或者照明系统,使居住人员在疏散中能保证安全快速的撤离,从而避免发生踩踏等其他伤害。 

合理进行防火分区。在高层建筑的楼道内消防器械、疏散通道必须合理的分区,做到在火灾发生时,可以及时的采用灭火措施和进行人员疏散。消火栓的位置应保证同层的任何部分都可以实现两个消防栓的水枪同时到达。 

(二)电气的问题 

1.消防电源与配电 

高层建筑要求供电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第一种是供电电源必须是来自于两个不同的发电厂,保证一个要是遇到问题或者突发事件无法正常工作时另一个也可以正常工作,从而确保建筑的正常运行;第二种是供电电源来自于两个不同的区域变电站;第三种是一个电源来自于区域变电所而另一个是自备的发电设备。目前在一般大多数设计中都是采用了第三种方案,经济合理。 

2.应急照明 

应急照明就是指当高层发生火灾及其它灾害、故障时,导致正常照明系统中断而启用的照明,也称事故照明。应急照明的安装要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应急照明主要安装在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前室、消防控制室、自备电源室、变配电室、消防水泵房、防排烟机房的墙面上或者顶棚上。当电源断电时,应该能清晰地看到。 

3.电梯 

电梯在设计中要保证位置合理,让电梯在运行中的噪音不会打扰用户的正常生活。电梯的最大载荷也要根据居住结构作相应的调整,保证居住者平时出行上的方便和快捷。电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要有方便快捷的方法使人迅速撤离。为了保证电梯正常而安全的运行,便于在发生事故的时候进行救人和灭火。 

(三)防雷击的问题 

高层建筑防雷系统应该按照“综合治理,整体防御,突出重点,多重保护”的原则,充分利用高层建筑物的结构,做好防雷措施,进行防雷击问题上的治理。在高层建筑物的顶端以及其他容易受雷击的部位装设避雷针或者避雷带、避雷网。利用结构中的主钢筋作引下线,利用整个钢筋混凝土基础作接地装置。在建筑物周围用扁钢做避雷带。为了防止静电感应产生火花,建筑物内的金属物体和突出屋面的金属物均要接地。 

 

参考文献: 

[1]李世权.高层建筑设计的可持续性理念[j].山西建筑,2009,(01). 

[2]李峰.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j].山西建筑,2009,(23) . 

[3]陶任重,秦海福.基于城市空间的高层建筑设计理论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06). 

[4]刘勇,马腾飞,宓学民.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j].科技致富向导,2009, (10). 

篇14

关键词:环保建筑;建筑材料;绿色能源;隔热保温

Abstract: green building refers to using the recycling resources, new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minimize the energy,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waste gas, waste water, solid waste emissions and the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living in the building at the maximum amplitude. Based on the building materials, green resources, heat insulation, as well as the structure and body building etc., to discuss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sign of buildings.

Keywords: green building; building materials; green energy; heat insulation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节能减排是我国当前的重大国策,而建筑耗能占到了我国总耗能近三分之一。在这种大背景下,环保建筑应运而生。它是指通过采用循环再生资源、新型技术和科学的设计来尽量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的排放以及对环境的破坏,并在最大幅度上提高居住品质的建筑。而如何真正做到环保,则是建筑设计中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建筑材料的选用、绿色资源的利用、隔热保温以及建筑的构造和体型的设计等方面对建筑的环保设计展开讨论。

2 使用绿色建筑材料

在我国,通过建筑外墙发生的热能损失量是发达国家的数倍以上,所以解决外墙热能损耗的问题是节能环保的重中之重。在这方面,采用新型的建筑节能环保材料,如倒置式隔热保温屋面、保温砂浆、中空玻璃、外墙挤塑板等新产品在一定幅度上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改善建筑热工环境。

再生混凝土和高渗透率地面材料也可实现节能环保。再生混凝土是指将废弃的混凝土块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部分或全部代替砂石等天然集料的混凝土生产工艺,在一定程度可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二次污染。透水地面由于减少雨水在地面的滞留,降低了对老旧排水系统和供水系统的压力,减少对能源的消耗。

装饰材料对降低能源消耗也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可以通过使用节能灯具和采用浅色墙纸来减少对照明用电的使用。LED光电板作为一种全新的节能光源,具有发光温和,能耗低的特点,和太阳能光电板联合使用,可以把白天的能量储存后晚上使用的效果。并可以通过电灯控制配合天然光使用。同时,通过传感器充分考虑到对应日光和使用者的位置来调整外部光线的角度。

从水质保证的角度分析,通过使用以塑料管为主体的优质绿色管材料,解决自来水系统中的锈迹、腐蚀、污垢等的二次污染问题,而且绿色管材的使用还能降低金属方面的耗费,做到既节能又环保。

3 利用绿色能源

太阳能是一种绿色的可再生的清洁资源,而且在我国多数地区都具有丰富的的太阳能资源,如能在建筑中充分利用这种资源则可大幅度减少建筑能耗,提供资源保证。太阳能热水器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太阳能利用装置,它能够给住户提供热水服务。但目前太阳能不再单纯用于太阳能热水器,而是大量用于建筑楼体上,建筑楼体采用太阳能光板吸收热量然后转换成电能,让屋内的家电通上电,满足日常家居用电,达到节能减排之功效。太阳能作为一种天然的洁净能源,是居住建筑设计上广泛推广的有效节能设计。太阳能正在由“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过度。

目前,太阳能的利用途径主要有两种,一为主动式太阳能建筑,它需要配合资源使用的太阳能使用系统。在这种体系中,光电系统是重要部分,它的能量转换直接影响太阳能的利用效率;二为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是指在阳面使用储蓄热能的装置来吸收储备热量的一种形式,目前应用广泛且使用成本较低。在我国,2012年太阳能电池板等多项清洁能源工程投入了总计651亿美元的资本,总额较上一年提升了近20%,我国也成为了清洁能源的全球顶级投资地。

此外,采用地热能产生的热水作为日常生活热水也是重要的环保途径。地热资源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资源,这些储存于土壤中的能量通过日照、地下水和地热等途径不断得以更新。通过换热器实现地能与建筑物的能量交换,形成一种地能开发利用的新型能源体系。同时,采用海水源和河水源热泵,通过热交换通风口,在高温天气通过海水或者河水降低室内温度,在低温天气可用作预热空气而获得热量的一种全新的能源利用技术。

用燃气代替电力作为动力也是的环保节能的有力措施,如在建筑住宅在设计时就将燃气作为电力能源的考虑进去,则大幅度的节省电力资源。同时,液化天然气清洁且安全,可成为燃气空调的首选能源。随着液化天然气工程的引入,我国许多地方都将具备运用这种环保能源的条件。

另外,可通过对新能源的攻关,尝试将水热、风能等自然能源的应用到建筑的建造和使用上,真正实现天然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的问题。

4 采用先进隔热保温措施

建筑墙体节能技术的发展是建筑环保节能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发展外墙保温措施和技术是环保节能的主要实现途径。隔热保温措施不仅适用于新建建筑,也适用于旧建筑的改造,适用范围广且技术含量高。外墙的保温措施主要针对结构外侧进行施工,不仅可以保护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的寿命,还可以消除冷凝,提高了建筑物的舒适程度,并通过有效减低建筑物的热桥,增加建筑的有效使用空间。

带有电子传感器且使用Low-e玻璃的玻璃幕墙系统可以有效的解决温室效应。另外,在夏天阳光直射时遮阳百叶依然是较好的遮阳方式,通过高科技的电子传感器根据阳光的阳光强度和入射角,自动调节控制百叶,保持室内良好的光照环境,起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同时,通过在屋顶植草,能够产生氧气并额外增加了防水层,改善了小气候,防止过快的屋顶排水,使周围的空气更加湿润凉爽,以此来降低温度。

5 完善建筑的构造和体型设计

(1)构造设计

通过改善建筑门窗、墙体、楼板、屋顶等的设计,来提高建筑在舒适程度的同时,起到建筑节能的作用。例如,采用新型节能墙设计,降低能耗;采用双层玻璃形成外壁来形成屋顶中庭的采光顶,从而降低环境的影响;将吊顶设计成折线形,利用物理的光学原理来更充分地利用太阳光;将循环水管设置在楼板处的装修空间内,实现冬天时热水取暖,而夏天时可通过冷水降低室内温度。

(2)体形系数

体形系数系,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建筑体积之比。随着体形系数的增大,建筑分担的热消散面积变大,能量消耗增多。研究表明,体形系数每增加0.01,耗热能指标大约增加2.5%左右,因此,体形系数一般不应超过0.30。此外,建筑物的体形规整程度和建筑物的体积也影响到建筑体形系数。一般而言,可以通过降低建筑面宽,增大建筑物的进深,增加建筑物的层数和高度,增加建筑物的组合或加大长度,以及采用简单的建筑体形,来控制或降低体形系数。

(3)控制表面面积系数

表面面积系数越小,则可获取更多的日照,从而最大幅度的降低能耗。长轴东西朝向的长方形体形的建筑节能效果最好,正方形次之,而南北方向的长方体型的建筑节能效果最差。

6 结论和启发

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建筑材料、绿色资源、隔热保温、以及建筑的构造和体型等方面,对建筑的环保设计展开讨论,从而达到人、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凯、秦红媚.节能建筑设计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08(34).

[2]赵文、李军.可持续发展的节能环保建筑设计初探[J].住宅科技,2009(3).

[3]罗玲玲.面向21世纪的环境一行为研究国际会议回顾[J].建筑学报, 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