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传统银行理财方式范文

传统银行理财方式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4:4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传统银行理财方式,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传统银行理财方式

篇1

关键词:网络理财产品;传统金融产品;异同;冲击;措施

一、前言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入,理财产品的多样化是一个重要特征。在传统金融产品之外,网络理财产品的快速兴起既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来,金融产品只有传统金融机构才有权利销售,其整体收益率和赎回方式都受到金融机构的严格控制,对用户的实际需求考虑不足。并且受到投资方向的影响,传统金融产品的收益率相对较低。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电商在积累了大量的客户群之后,在实际支付领域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为其进军理财产品提供了有力的契机。为了能赢得市场,网络理财产品在收益率和赎回方式上都比传统金融产品灵活,由此带来的竞争势必是相当激烈。

二、新形势网络理财产品与传统金融产品的异同点

网络理财产品的出现,既是对传统金融产品的补充,同时也是传统金融产品有力的竞争对手之一。从目前网络理财产品和传统金融产品的推出来看,网络理财产品与传统金融产品的异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理财产品与传统金融产品的盈利模式相同。目前网络理财产品以阿里巴巴的余额宝、腾讯的理财宝和百度的百赚理财者几种产品为主。从网络理财产品的本质来看,虽然购买方式不同,但是在盈利模式方面与传统金融产品是一样的,都是将用户的资金用于购买短期和长期的投资产品,例如债券和期权等。

(2)网络理财产品与传统金融产品的客户群体相同。在客户群体方面,网络理财产品与传统金融产品一样,都是将潜在的银行储户作为主要的客户群体,主要是有目的性的将储户存在银行的钱吸引到理财产品中来,从而在保证客户收益的前提下,使整体资金获得较高的收益,满足投资需要。

(3)网络理财产品在整体收益率上要比传统金融产品略高。从目前网络理财产品的整体收益率上,由于网络理财产品投资方向多元化,整体收益更有保障,同时基于吸引客户的需求,网络理财产品的整体收益率要比传统金融产品略高,其中在单日收益和年收益上都要优于传统金融产品。

(4)网络理财产品在赎回机制上要比传统金融产品灵活。在传统金融产品中,多数金融产品都是封闭式的,在封闭期内难以赎回,如果赎回就要承担违约责任和较大的经济损失。而网络理财产品充分考虑到了客户的实际需要,设定了灵活的赎回机制,保证了客户的理财产品能够做到随时赎回,如余额宝,极大地方便了客户。

三、网络理财产品对传统金融产品的冲击

网络理财产品的出现,不仅增加了传统金融产品的竞争,而且使传统金融产品面临更多的挑战。以余额宝为例,短短的半年时间,整体资金额突破了5000亿元人民币,在吸引储蓄方面的能力超过了一般的商业银行。由此对传统金融产品的冲击可见一斑。从收益率和竞争力来看,网络理财产品对传统金融产品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对业务的冲击。基金、保险等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直销比例的上升将降低银行代销渠道的收入,导致银行业务手续费收入的下降。一般银行代销基金的费率在0.5%~1%,代销保险的费率在2%~3%;然而若采用第三方平台线上直销的方式,银行仅能获得0.2%~0.5%的在线支付手续费收入。两相比较,银行代销业务手续费收入的下降大幅超过支付结算业务手续费收入的增加。由于网络理财产品多数都采用了第三方平台支付的购买方式,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的手续费直线下降,银行的利润受到的危害。同时,多数资金都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流向网络理财公司,对银行的储蓄额也势必产生严重影响。在银行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业务的收费是银行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任何形式的理财产品,按照国家要求都需要以银行为媒介进行上市销售,转给银行的利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网络理财产品的出现,使得银行的传统优势受到了削弱,改变了银行一家独大的局面。在目前网络理财产品的销售过程中,许多网络公司为了保证销售的及时性和快速性,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支付平台,虽然这些平台也受到了银行的监管,并且也要经过银行的支付系统。但是由此给银行缴纳的手续费率则下降了70%左右,有些甚至更多。在这种形势下,网络理财产品对银行业务的影响将会是较大,换言之,网络理财产品的上市销售,削弱了银行的盈利能力。

篇2

随着老百姓手中持有货币的增加,投资理财的“热衷度”与日俱增;各金融机构也在不断的增加各种理财服务,丰富理财产品种类吸引民间资本。

调查形式:

数字100市场研究有限公司与搜狐理财频道合作,针对普通消费者,对银行、保险、基金三种投资理财渠道进行了投资理财的网上调查。

调查目的:

为大众投资者在挑选理财产品及理财服务机构提供依据;

为各金融机构理财服务和产品的改进与调整提供依据。

一、大众投资理财意识强烈,但理财方式趋于保守

■大众投资者表现出来的理财意识已经非常强烈(87.6%)。

■其中中青年群体:投资理财意识最为强烈,有一定的经济基础,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强,是各种投资理财服务的主要消费群体。

■老年群体:虽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但思想较传统,低风险是这部分人群主要的理财方式。

■青少年群体: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理财意识较淡薄,是理财服务的潜在消费群体。

■目前大众投资理财方式仍以传统、稳健的方式为主,存银行(78.4%)凭借其传统的低风险优势仍然是大众投资者的首选。

二、银行服务与产品

银行普遍服务有差距

招商银行(24.8%)在消费者心目中满意率最高。

中国银行的综合表现最好。

根据用户使用量统计得出的用户相对满意率(满意率/使用率)排名前6名的是:招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中信实业银行。

大众对银行卡的期望多失望大

消费者在银行卡的选择上会更多的考虑网点多少(16.5%),跨行手续费(11.3%),24小时自助服务(10.9%)等提高现金支取方便与效率的因素。

存提款网点有限(10.6%),查询服务不到位(8.4%),提款机经常发生故障(7.9%)等低效率障碍在用户不满意因素中非常突出,而申请过程繁琐(10.5%),职员服务态度恶劣,效率低(16.39%)等服务的低效率更加使银行卡用户感到失望。

本次银行卡满意率调查中招商银行一卡通成为用户评选的最满意的银行卡(23.7%),另外根据用户使用量统计得出的用户相对满意率(满意率/使用率)排名前六名的是:招商银行一卡通、浦东发展银行东方卡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广东发展银行广发卡、中国银行长城卡、中国建设银行龙卡。

三、保险业服务与产品

■大众对投资型险种兴趣低,保险业回归本质。

■消费者在选择保险产品时更多关注的是公司的实力(31.4%)和服务质量(30.6%)。

■用户对保险公司的评价。

四、基金服务与产品

■基金产品品种繁多、缺乏有效营销,投资者认知度低。

■通过调查发现大众投资者认为最优秀的开放型基金排名中,所有基金的得票率都在16%以下,除排名前两位易方达平稳增长(15.96%)和博时价值增长(11.89%)其余基金得票率均在10%以下。

同时在最优秀的基金公司的评选中除了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得票率超过10%,其他基金公司的得票率均在10%以下。这也说明目前的基金市场群雄逐鹿缺乏领导性的品牌,而优秀品牌的建立还须经过业绩与时间的考验。

■最优秀的基金产品

■最优秀的基金公司

■基金销售渠道待完善

■基金投资风险初显,投资者回避风险

■最优秀的货币市场基金

五、目前大众投资理财行为表现特征及问题

■首先,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各机构的理财产品因差异化小而造成的投资者选择疲劳,金融机构应该加强自身理财产品的创新。

■其次,大众投资者对各种投资理财产品认知度不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金融市场中各金融机构应加强对自身理财产品的有效营销。

■再有,大众投资者的投资理财心理趋于平和,开始正视风险的存在,投资理财更加专业化、理性化。

篇3

“空中理财师是一种独特的服务模式,既保证了服务的快捷性,又能够以互动交流的方式给客户带来更舒适的服务体验。”深圳发展银行零售银行部副总经理、客户服务中心主管苏敏如是道来。

深发展以电话银行为平台所打造的“空中理财师”项目正在试点之中,本刊记者近日针对这一新业务进行了专访。

打造“空中理财师”

《理财周刊》:“空中理财师”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您能谈一谈“空中理财师”的服务模式吗?

苏敏:“空中理财师”是深发展去年开始进行的一次新型服务试点,我们的主要模式是:利用深发展的电话银行平台,为尚未达到贵宾客户级别的客户提供“一对一”的电话理财服务。“空中理财师”项目实际上是对传统银行柜面理财业务的拓展和延伸。一般来说,受到银行理财经理数量的限制,贵宾理财业务主要向具备一定资产金额的客户提供,如深发展“天玑财富”贵宾理财业务主要向资产高于50万元的客户提供服务。“空中理财师”则是以差异化定位,弥补深发展理财业务的缺口。我们通过在全国范围内8家分行的试点,以“电话理财”的模式向尚未达到这一业务门槛的客户提供理财服务。

在服务内容上,“空中理财师”一方面通过与客户的沟通,了解他们的理财需求,了解他们关注哪些方面的服务与产品;另外一方面,利用客服中心的服务渠道,以多种方式将最新的理财信息传达给客户,并帮助客户与分行建立沟通和联系。

《理财周刊》:我们很关心的是,“空中理财师”项目实际达到的效果如何?如何避免“主动外呼”的方式给客户造成不愉悦的使用感受?

苏敏:事实证明,“空中理财师”的服务拥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可以透露的一个数据是,全国8个分行试点中,通过“空中理财师”服务的普通客户中,有将近1/4升级成为了我们的贵宾理财客户。这就说明,这个服务模式受到了很大一部分客户的认可,市场空间是非常可观的。

我认为“空中理财师”项目与目前银行客户的理财需求旺盛有着密切的关系。电话银行其实是提供了一个纽带,为客户们带来充分、及时的信息。与此同时,我们也致力于提高客户的服务体验,让他们感受到电话银行的细致与周到。比如“空中理财师”的第一流程是通过电话来“认识客户”,只有客户表示愿意接受“空中理财师”的服务后,客户经理才会继续提供更多的服务与信息。同时,就和柜面理财的“一对一”服务一样,我们通过定向服务的方式,为客户提供固定的“空中理财师”。在我们的系统中,通过人性化设置,当客户呼叫电话银行时,也会由日常跟进自己的电话银行客户经理进行电话的接听。这些细微之处,都使客户们获得了更佳的使用体验。

以技术手段提高热线质量

《理财周刊》:电话银行的基本职能在于为客户提供24×7的全天候咨询服务。前不久媒体针对“国内银行热线存在的六大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报道,六大问题包括接通率、菜单的设置、插播广告、持线时间、客服人员的服务态度和客服人员解决问题的正确率。深发展是如何解决与统筹这些问题的?

苏敏:一直以来,深发展客服中心都是把“客户体验”放在了第一位。在一项对深发展95501客户服务热线的第三方调查结果显示,95501接通所用时间最短、人工服务最好找、挂失业务放在一级菜单,为客户提供最便捷的服务。

我们也一直坚持以技术手段提高电话银行的服务质量。例如我们每年都会对电话银行服务的菜单进行一次梳理,根据客户调查的结果、员工的自我体验、电话银行统计的流量等判断出不符合客户习惯的环节并予以改进和调整。

在提高客服人员解决问题的正确率方面,深发展也建立起了多重机制。一是加强客服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二是以“知识库”的方式将相关要点进行提炼和总结以供客服人员随时查询,同时我们还强化了“质检”的环节,通过抽样的方式检查客服解决问题的正确率。对于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客服中心还将迅速与相关业务部门取得联系,获得他们的支持。

《理财周刊》:作为一家股份制银行,深发展采用的是全国统一客服中心的方式,那么对服务中各地分行业务差异如何进行区分?

苏敏:相对来说,深发展所采用的业务模式是以总行开发为主,再推广到各地的分行,因此绝大部分业务在各地的差异并不大,全国统一客服中心的工作也是顺应这一业务模式而展开。而针对具有差异化的部分业务,我们的做法是加强信息沟通、制定标准化流程并定期与分行举办服务交流会议。另外,我们对服务“知识库”的内容也加以地区性差异的标志,配合来电信息识别的技术手段为全国各地客户提供准确信息。

电话银行发挥双重优势

《理财周刊》:这几年网上银行经历了迅猛发展的过程,提供的功能越来越多。您觉得与之相比电话银行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苏敏:银行不同的服务渠道有着各自的优势。比如网点柜面服务的优势在于通过面对面交流,让客户感到很强的互动沟通性;网上银行的优势在于它的便利和快捷。电话银行则身兼两者的优势:一方面,电话银行以24×7的全天候服务方式保证了客户随时随地与银行的便捷沟通,不像网点柜面服务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更不用长时间排队等候,省时省心;另一方面,相对于网上银行系统化、规范化的操作,电话银行通过客服人员与客户互动交流,使客户一些十分个性化的问题也能得到迅速有效的沟通和解决。

《理财周刊》:很多电话银行中心都开始实施“服务变营销”的业务转型,深发展在拓展电话银行服务上有哪些计划?

篇4

关键词:银行理财业务;问卷调查;现状及建议

本文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研究项目:“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现状及问题调查研究――以宁波银行为例”(编号:201611149025)阶段成果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月20日

20世纪末,互联网飞速崛起,在随后的十年,互联网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并渗透到各个领域,这其中也包括经济学,于是出现了“互联网金融”这个热门概念。“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影响金融业发展的新引擎,也成为银行业转型升级,提高服务效率的新技术因素。互联网金融打破了传统金融的藩篱,近几年来,由各种宝类理财产品、P2P理财产品、众筹平台组成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骤然兴起,给商业银行传统个人理财业务带来的冲击与日俱增。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现状,并结合当下客户对理财产品的具体需求,进而提出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针对性建议。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商业银行在我国已经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它发展到今天,与其当时因发放基于商业行为的自偿性贷款从而获得“商业银行”的称谓相比,已相去甚远。今天的商业银行已被赋予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放松管制、金融自由化背景条件下,银行业的竞争空前激化,银行存贷款的利差收益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银行开始将目光从表内业务转向表外业务,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多功能、综合性的“金融百货公司”。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下应运而生,它为商业银行注入了新的盈利源泉。可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和理财业务开始逐渐趋同化,当前若一个银行开办了新的业务,其他银行不久就会竞相开办相同的或相似的业务,银行业务在不断地创新,而又不断地趋同。到21世纪,互联网金融从支付、理财、信贷等银行基本业务领域向传统商业银行发起冲击,创新而生的互联网上各式各样的“宝”类理财产品、P2P理财产品凭借其特有的低门槛、高流动性、购买方便等特点不断吸引着理财人群,给商业银行传统理财业务经营造成了压力。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便是基于此背景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并为它们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二)研究目的。互联网技术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给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服务理念均已造成了一定冲击,所以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商业银行该如何积极应对,努力转型,是值得深思的。本文研究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理财对商业银行传统个人理财业务的影响,提出有效应对的办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使商业银行转变观念,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和创新产品种类,以提高商业银行的自身竞争力,以宁波银行为例,我们解析商业银行理财市场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三)研究意义。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个人理财也开始被更多的人认识与了解。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本文通过参考国内外研究文献,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创新策略,为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提供参考借鉴,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具体有以下几点:对在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进行研究分析可有效减缓商业银行受到的冲击;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的建议可以推进商业银行在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以比时代变化更快的预知能力调整自己的行为,可以使得商业银行更好地适应市场。

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问卷调查

为更好地了解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我们以宁波银行北京分行为调查单位,随机抽样的方式,在银行内选择银行职员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针对银行开展的个人理财业务进行研究。

宁波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包括以下三大类:现金管理类产品、固定收益类产品、权益投资类。在这其中,比较受欢迎和热门的主要是理财产品的“活期化”系列、“惠添利”、“惠安心”系列、“E点通”系列,债券型和混合型基金系列、分红险和万能险保险系列、“智汇金”贵金属交易业务。(表1)

宁波银行目前还成立了针对高端理财客户的惠财客户部,主要针对一些中高端客户,以“白领融”、“白领通”等特色金融产品为载体,为这类目标客户提供融资服务,经过多年经营,宁波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得到了一个较好的发展。

根据数据显示,被调查的银行职员普遍认为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确实受到了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影响,其中有32%的银行职员认为他们受到了来自互联网金融的较大冲击。

调查数据显示,商业银行推出的个人理财产品中,信托型理财产品占比为63.16%,其他种类的产品所占比例较低。由此可见,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品种单一,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在理财增值、消费贷款和便捷高效的结算服务方面存在不足。

有68.42%的被调查银行职员认为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比较完善,基本可以满足客粜枨螅然而通过我们对客户需求调查中发现,在“是否能找到非常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的问题上,65.22%的客户认为他们在商业银行无法找到合适的理财产品,这说明目前商业银行对自己理财产品的认知和客户需求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商业银行为应对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冲击,首先需要明确客户需求。随即我们向银行的客户群进行了调查,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整合。

同时,我们在北京市随机选择市民调查银行理财需求情况。在对金融产品选择的侧重点上,调查客户着重考虑“预期收益率”的比例高达69.75%,在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服务的期望上,“理财增值服务”占56.52%,超过一半的客户都希望银行提供理财升值服务。这说明大多数客户都很重视收益,而与收益相对应的风险问题上大家的要求略低,这说明,30岁以下的年轻人对风险厌恶程度较低,他们更加重视收益,而对风险问题略微忽略;其次,被调查者比较看重产品的流动性,占被调查者的43.48%。相比于规避风险,他们更倾向选择风险比较高的投资产品,同时对产品的流动性又有较高的期望。

通过从客户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认可程度的调查来看,虽然客户们目前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认可度已经大大提升,但是并没有超过对银行的认可程度,银行理财产品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影响并不是毁灭性的,虽然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存在诸多不足,但高达65.22%的客户还是选择偏向于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说明银行理财产品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偏向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客户大多数看中的是银行的信誉、资金安全性高,其次是银行资金链优势及专业的理财模式,而选择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客户看中的多是其较高的流动性、收益率、低门槛及便捷的购买方式。两者优缺点也十分明显,那么银行为应对这种冲击,可以在明确不同客户理财投资需求与侧重点情况下制定较完善的应对策略。

通过对问卷一系列的分析和实地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商业银行传统个人理财业务和其个人理财产品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各商业银行推出的个人理财产品大同小异,产品形式单一,趋同明显,并且大多存在收益率低、门槛高的弊端,不能很好地迎合顾客的需求;(2)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促销模式仍比较单一,基本通过营业推广的方式向客户进行,但是商业银行的员工进行的多为无差异营销,难以使客户对金融产品形成长期的品牌偏好;(3)大多商业银行过分注重金融专业的人才,而忽略对金融、营销、互联网结合型人才的培养。

三、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理财产品创新。在我们发放的针对客户的调查问卷中,就“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存在的不足之处”这一问题,客户表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不明显、产品单一、门槛较高所占比例非常大。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较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收益低很多,产品类型也并不丰富,而我们调查的客户中多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年轻人资金积累少,有时候难以达到银行理财产品门槛。长此以往,商业银行如果任这种形势发展下去,而且不针对客户需求加强理财产品的创新,商业银行的经济利润将会遭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基于此,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下的理财产品创新方面要强化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这种原则的应用,我们针对其创新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具体建议:第一,商业银行可以加强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或资源整合,从而完善个人理财产品体系。比如商业银行可以与保险、基金、证券、信托、金融租赁等其他金融企业相合作,将保险产品、基金产品、证券投资产品、信托产品等与银行理财产品相融合,形成“大理财”的概念,来完善其个人理财产品体系,增加其个人理财产品的类型;第二,商业银行可以将原有理财产品进行结构化改造,比如将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与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进行结合,使客户的资产一部分投资于可以享受固定收益的项目,另一部分投资于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以满足客户对理财增值和保本两方面的需求。或将定期理财产品与活期理财产品相结合,以满足客户对资金流动性的需求;第三,在理财产品渐趋同质化时,商业银行可以考虑不同于银行理财产品传统投资对象,如以往的股票、债券、基金、票据等品种,而创新出以新颖的、稀少的物品为投资标的的理财产品,同时降低投资起点,如稀缺收藏品投资、奢侈品投资。也可推出“涨跌双赢”型理财产品,设有牛熊双盈机制,使投资者在市场涨和跌的过程中都能获利,即使市场出现调整,只要其下跌幅度不超过某一界限,产品同样可以获得一个不错的收益率,这种理财产品从一定意义上可以满足投资者对理财盈利的需求。

(二)运用互联网平台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虚心地向互联网金融学习,实现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商业银行可以在保持传统业务优势的基础上,运用互联网平台在线上开展理财产品业务,坚持开放、共享、普惠的互联网理念,实现与互联网金融的相互融合,从而形成一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为客户服务的服务模式。比如:银行可以通过拓展运用手机银行平台来开展理财业务的能力,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目前国家在推广的4G网络,手机银行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因此,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技术改革,推出手机移动终端的理财软件,提升客户消费体验,增强渠道竞争力。实现与互联网金融的相互融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建设:第一,应在硬件上多下工夫。商业银行应该更多地对金融网络的开发和建设投入关注,加强各银行之间的联动,同时也要丰富并升级自身的网络环境和条件,让业务的监管和流动更加顺畅和无风险;第二,我们应该对电子化系统的建设投入更多精力。因为随着电子化系统集成的不断提高,银行在管理个人理财业务的时候能够更好地衔接各个具体的环节,使得客户在移动终端能体会到更便捷高效的理财服务;第三,要通过完备商业银行自身的数据库来达到对客户信息的全面管理,更好地为客户的需求提供支持,为银行发展保驾护航。

(三)加大技能培训,发掘和培养复合型人才。互联网金融能够迅速发展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抓住了互联网科技迅速发展的机遇,商业银行想要在这场技术冲击中抓住这个发展机遇,就必须培养和挖掘既懂得数据建模又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而且熟悉银行业务运行和管理决策的复合型人才。第一,在招聘人才时,偏重于复合型人才。银行招聘时,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停留在熟悉银行业务的单因素人才,应该综合考虑招聘人员的各方面能力,尤其要求在互联网技术方面也应该能够有较强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向客户推销介绍商业银行推出的新型理财产品,有利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开展;第二,也要加强对金融专业人才的科技知识培训以及科技专业人才的金融业务培训,大力培养多种知识技能于一身的互联网金融复合型人才。商业银行应该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能力,为应对商业银行理财创新下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准备。

四、宁波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策略

近年来,宁波银行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持续加大对电子渠道建设的投入力度,借助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便捷性,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覆盖面,向更广泛的社会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和个人理财产品。

(一)培养创新人才,提高银行竞争力。宁波银行在总部有专门的业务管理部和对应的公司部、零售部、个人部共同负责新产品的研发,每年派出员工去新加坡华侨银行参加五年百人计划,通过此人才计划,归国的员工能为银行带来不同的创新动力。宁波银行应精心培育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咨询、业务专家,提高银行的委托、咨询业务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实力,并提升理财业务的服务水平。

(二)顺应互联网发展形势,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宁波银行在近年投入大量资金到科技部,通过自行研发和购买加改造的方式,对网银进行了多次升级,并且开发了先进的手机银行,对信贷系统进行了升级。从目前软件的可操作性、界面友好、先进程度来讲,宁波银行的网银、手机银行、信贷系统等处于区域内银行水平的前端,这为宁波银行带来了一批忠诚的客户群。在搜索页面输入宁波银行,便可完成宁波银行手机银行的整个安装过程,上手十分简单。掌上理财不仅可以查询已持有或预约的产品,而且可以购买理财产品,且无金额上限规定。这对宁波银行理财产品的新推销途径有很大的意义,大大方便了理财产品的购买。宁波银行必须加大对个人理财服务营销渠道的创新,加快对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以及手机银行的改进及开发,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吸引了众多目光,应运而生的各类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崛起和迅速发展,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投资理财习惯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他们的传统金融业务也都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同时迎来了新的挑战。商业银行应该学习掌握互联网金融的思维模式,并且强化自身服务、加强技术创新,实现与传统金融业务模式的优势互补,只有这样,商业银行才能更好地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实现更好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马青.浅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7.

[2]陈海强.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1.

[3]线明.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传统业务的冲击[J].金融经济,2014.8.

篇5

关键词:银行;理财;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 D922.2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3-61-3

0 引言

自2004年2月,中国光大银行发行我国第一款理财产品“阳光理财A计划”以来,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实现了快速发展;尽管面临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债券市场打破刚兑,金融脱媒现象加剧显现的严峻挑战,银行传统行产品持续萎缩,但银行理财产品规模持续增长,理财产品市场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截至2015年年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达23.5万亿元,较10年前增长超过100倍,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比例达17.01%;全年共发行理财产品18.68万款,比上年多发行6300款,同比增长3.48%;累计募集理财资金158.41万亿元,比上年多募集44.44万亿元,同比增长38.99%;其中:有15.88万亿元的理财资金通过配置债券、非标资产、权益类资产等方式投向实体经济,占理财资金投资各类资产余额的67.09%,同比增幅48.27%。伴随着理财产品市场的日趋稳定,理财业务带来的中间业务收入也水涨船高,已成为商业银行主要的增收项目;在优化银行业务结构和收益结构的同时,银行理财业务也成为支持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为有效预防和规避风险,关于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督管理也越发严格和规范,2014年12月以来搁置的银行理财业务监管新规征求意见已于2016年7月重启。为适应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变化、满足日趋严格的外部监管,如何快速识别和防范理财业务中的法律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在内控管理中关注的重点。

1 银行理财业务的概念

理财业务最初起源于工业革命后期,瑞士金融机构的“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服务,业内通常会把理财服务对象为个人的称为“财富管理”业务,为企事业法人的称为“资产管理”业务;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银行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利用自身所处的经济枢纽地位、先进的信息技术系统和成熟完善的营销理念,为目标客户提供的财务状况分析、投资咨询顾问、资金委托,理财产品发售等专业化的设计方案和服务活动,以期为客户实现最佳投资回报率的综合性业务。在整个业务过程中,银行仅在客户授权下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承担或者由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承担。

2 商业银行发展理财业务的动因

理财业务与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有着完全不同的运作规律和功能定位,商业银行之所以大力发展理财业务的原因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2.1 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

当前,我国正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供给侧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银行业的发展环境也正处在剧烈而深刻的变动过程中,与此同时,随着相关监管规定不断对银行的资产构成提出新的要求,银行资本补充压力越来越大,银行必须保证资产的比例和规模,以满足这些监管规定。

新时期商业银行可通过发展理财产品等“轻资本”的业务,逐渐实现由粗放式增量扩张迈向精细化存量管理的“新常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了增加收益,确保利润不断增长,在受限于自有资本的条件下,以及在依赖资产、负债规模扩张越加困难和依靠内部利润增长方式补充资本的速度放缓情况下,银行更加必须通过理财产品等表外业务增加业务收入,同时以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因此,发展理财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主动调整经营战略的重要着力点。

2.2 息差收益的内在驱动

与国外先进银行相比,我国的银行业盈利中息差收益占比仍然较高。传统资产负债业务产品单一、质量低下,息差收益提高困难,靠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维持生存发展越加困难,商业银行作为营利性的法人组织,必然会通过拓展理财业务等创新业务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通过高于银行存款收益的理财产品来吸引客户,赢得更多的短期资金,改善资产负债结构、分散风险,并借此通过增强服务,创造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已成为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重要来源。

2.3 整合现有资源维持客户关系的需要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客户理财意识的增强,各家银行均面临客户流失至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压力,维护客户的难度和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所拥有的雄厚资本、数据资源、物理渠道、信用和风控能力等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挖掘潜力巨大。

银行可以凭借其积累的客户群体,辅以综合化的数据处理与分析,不断创新理财产品业务模式,强化信用风险管理能力,不仅顺应金融脱媒的大趋势,为客户提供综合化的融资服务以及多元化的服务模式,还为银行培植客户群体,抢抓金融市场拓宽了新的业务模式与盈利模式。

3 银行理财业务分类及法律关系分析

从投资领域的角度划分,理财产品可分为债权型、信托型、挂钩型及QDII型等产品;但从法律关系以及风险收益的角度划分,可以将其划分为四种类型:

篇6

监管层发力

回顾近两年来的监管动作,从2013年8号文对非标资产的规范,到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试点,再到独立的理财事业部制改革,最近是商业银行法的启动修订,都为银行理财业务指向了一个关键发展方向――回归资产管理本质。虽然银行理财市场已经发展了十年之久,但法律关系一直未被厘清,到底是委托关系、资产负债关系还是信托关系一直都是市场争议的焦点。以上一系列的监管动作以及市场对打破刚性兑付的呼声,无疑都表明了银行理财产品应该是信托性质。信托关系从法理和制度安排上帮助银行理财产品确立长久缺失的法律地位,从而促进银行理财业务逐步回归资产管理本质。

只有回归资产管理本质,银行理财产品才有可能打破刚性兑付文化。回归资产管理本质后,银行与投资者之间为受托人与委托人的关系,从而打破目前类存款产品下的资产负债关系,风险和收益都应归投资者所有,投资者在承担风险的情况下理应获得更高的风险溢价。参照国内外较为成熟的模式,基金化运作、结构性投资将是银行理财产品回归资产管理本质的出路。从基金化运作模式来看,产品所投资的资产可定期估值,产品净值随资产的估值而定期波动,投资者以净值为标准进行申购与赎回,银行在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后的投资回报均归投资者所有。从结构性投资模式来看,银行将债券、存款等低风险投资品种以及股票、期货、期权等高风险投资品种相互组合,使得产品风险处于高低之间,帮助风险承受能力适中的投资者获得适中的投资收益。

监管层推动的银行理财管理计划采用的是基金化运作模式,该项试点工作发起于2013年10月,由10余家大中型银行首先开展业务。如今,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试点机构再次扩容,中信银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已经获批此项试点资格,试点银行数量提升至16家。此外,包括南京银行、大连银行、徽商银行等大型城商行,已向当地银监局上报或正在上报试点方案,正式获批指日可待,可见银行理财资产管理业务的开展主体已经从国有行、股份制银行逐步向城商行延伸。

城商行积极参与试点的原因,一方面是跟随理财产品向开放式、基金化转型之潮流;另一方面则是希望得到理财直接融资工具这一标准化产品的发行资格。在原有的债券、货币市场工具等品种的基础上,新增的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也成了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对应的投资资产之一,单个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对应单个企业的债权,这就相当于银行通过理财管理计划发行债权融资的“受益凭证”,同时向理财管理计划投资者募集资金,然后投向对应的融资企业。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一方面按照份额发行,使得理财产品基础资产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转变为标准化品种;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二级市场进行交易,使得市场能够对其价格充分发现,便于产品净值的估算。

四方面差异

银行理财管理计划与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之间主要存在四方面差异。

投资资产 为了便于产品估值,银行理财管理计划所投资的资产除原有的债券以及货币市场工具以外,增加了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且绝大部分计划用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替代了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中的各类非标准化债权资产。

投资期限 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以封闭式运作,存续期限多在1年之内,如1个月、3个月或6个月,而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存续期普遍超过1年,多为2年或3年,但其以开放式运作,两个相邻的开放日之间的间隔期一般为1个月或1个季度。

投资收益 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以预期收益率形式公布,绝大部分产品的到期收益率与预期收益率相等,而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剔除了预期收益率形式下的刚性兑付做法,转而对所投资资产进行定期估值形成产品净值,投资者于开放日以净值申购或赎回理财管理计划,由于净值存在波动性,因此投资者获得的收益存在不确定性。

篇7

银行理财业务资产配置的状况

对于资产管理机构而言,大类资产的配置能力是其核心能力。国内外的很多研究已经得出结论,在资产配置、择时和择券这三个影响投资组合收益的因素中,资产配置的重要性最为突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资产配置大致分为战略性资产配置和策略性资产配置两个步骤。前者是根据投资收益目标、风险管控、流动性管理和政策要求等,确定理财资金在主要大类资产间的配比,包括非标资产和标准化资产。后者需要银行根据自身对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理解,对投资组合进行管理,实施再平衡操作。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资产配置具有一些特有的逻辑关系。

整体配置风格趋于审慎,固定收益类与权益类资产配比失衡

考察一下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资产端,同存、货币市场工具、债券和非标资产在内的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据了主流地位,即便是权益类资产的配置也大多采取明股实债的交易结构。实际上,国内银行理财资产的90%以上配置于固定收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成为点缀。长期以来,商业银行理财强调高收益固收和类固收资产的配置,尤其是债券和融资类债权资产。虽然这与银行传统信贷业务特点和信用风险管理优势一脉相承,但毕竟不是资产管理的真正内涵。过于注重债券和非标资产的配置,容易受到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导致理财业务规模出现增长乏力。从另一方面而言,固定收益类资产本质上增加企业资产负债表压力,推动造成企业、政府、金融市场加杠杆,与国家降低经济整体杠杆的政策不符,也难以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另外,监管层从政策层面鼓励净值型产品研发,提倡平衡预期收益率产品与预期收益率产品的发行结构,要求商业银行理财资管业务回归本源,将投资产生的风险过手给投资者。从远期来看银行理财业务面临摆脱表外信贷属性,回归资产管理本质的压力,需要在资产配置上创新理财资金的投资方式,合理摆布固定收益和权益投资的比例。

固收类标准化资产投资视野局限,投资策略以被动式组合式为主

银行理财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当中,标准化的债券资产是主要投向。目前,部分银行审批风控部门对债券投资施加不少限制。例如投资某些特定类型债券需要占用企业授信,要求配置券种持有期限定位于中短期限,以及行业和集中度限制等。往往债券中的ABS、项目收益券、私募债、非公开公司债、可转债等面临这类限制。银行理财普遍对配置这些券种要求较严格,例如ABS只能购买优先档,项目收益债限制特定行业和客户选择等,投资范围受到较大限制。目前债券市场正处于2015年债券牛市以来的相对低潮时期,普通信用债收益偏低和信用风险事件多发并存,增加了投资获取高收益的难度。银行理财应拓宽债券的投资视野,减少标准化固定收益资产的各种限制,把具有投资价值的标的作为补充投资品种,增厚投资收益。

此外,国内银行理财在固收类标准化资产投资策略方面,主要以被动组合策略为主,债券类资产普遍持有资产到期为,借以追求长期相对稳定的收益。而对于利用市场波段性机会进行交易则较少涉足,主动性投资策略不足。银行理财应积极把握货币政策的松紧节奏和市场交易情绪,探索交易型组合投资。具体而言,理财资金进行债券配置,应在完善投资研究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五湖四海精选个券,研判市场变化,预测未来收益率波动情况,主动进行投资组合管理,盘活存量债券资产池,以便提高组合收益。

资本市场类资产配置处于起步阶段,主动型风险管控手段缺乏

篇8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产品;银行理财产品;经济活动;创新;对比

一、引言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必定会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增长,因此我们要不断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广普及应用到各个领域中,以金融理财业为例,从2013年开始,我国互联网理财业有了极大的发展,阿里巴巴推出的“余额宝”以及腾讯推出的“理财通”这两个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诞生了,它们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就有了几千亿资金的大规模。由于这两款新兴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将受众对象范围扩大到具备闲置财产额度不高的普遍大众,这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传统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2014年,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发展更是爆发性的,这两款互联网理财产品的使用者数量高达6383万人次。这就表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出现,改变了人民群众的理财行为习惯,也让更多的大众有了理财意识,和传统银行理财产品相比,互联网金融理财技术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网络营销,它还需要在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中逐渐探索、完善、创新。

二、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之对比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出现也是社会的必然趋势,它不仅仅改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财方式、生活方式,还对传统金融理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营销模式方面

当今互联网时代的营销理念坚持着“用户为王,产品优先”的理念,从传统的“产品思维”转向为“用户思维”,由于目前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和需求都在不断提升,他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体验和感受,传统的产品思维营销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以“余额宝”这一互联网金融产品为例,它的营销模式就是让用户每天都直观地观察到自己的收益,真正实现所见即所得。这和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相比,更加重视用户的感受,传统银行理财产品中,存在着大量的专业术语,用户有些根本不了解,只能凭借职员的讲解产生大致了解。此外,银行理财产品的购买过程中,客户需要按照银行工作人员的指令,一步步地完成操作,但是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就是靠用户自己操作,而且是简单的几步操作就能完成。总的说来,对于使用者来说,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使用,操作过程极其简单,收益效应也是直观明显的,赎回过程也不受到任何限制,这种营销模式符合大多受众的需求。

2.营销渠道方面

和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相比较,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获取用户的能力更强大,也就是说营销渠道更为广泛。由于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具有大量的用户,人们通过互联网技术也能互相交流,这就是余额宝这种新型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在短时间内收获大量用户的原因,互联网技术可以将一条信息在平台上,瞬间就会有大量的阅读量。而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的营销渠道只有在银行等着用户,用户无法即时获取信息,在当今生存压力如此大的社会形势下,人们的时间观念越来越重。因此,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高效率、易操作等特点,吸引了更多的用户。

3.投资门槛

传统银行理财产品的专业性都比较强,人们对于那些专业术语很迷茫,而且投资门槛过高,收益效率却很低,此外,银行理财产品一般都是让投放一定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自己的资金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在这方面则具有更大的优势,它凭借公开、透明的交易特点,颠覆了传统银行理财产品的形式,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操作极其简单,不存在专业水平的限制,普通人民群众能够随时随地完成网上支付,而且互谅网金融理财产品的投资门槛极低,只要有钱就可以随时存放,没有传统银行理财产品中的等级差别,不受资金投放量大小的限制。总之,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对投资门槛的放低,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4.服务范围

以银行理财产品为例,它的服务范围仅仅是银行附近区域的人们,无法普及到一些边缘死角地区,农村用户群体极少,此外还有一些资金额度少的人们也往往无法参与到银行理财产品中,这就使得服务范围很小。而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出现,其服务范围极其广泛,用户地区不再受到限制,只要有网络普及就能够使用。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拓宽了服务范围,为各个阶层的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

三、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发展

以“余额宝”这一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为例,它从出现到现在已经具备了极其大规模的用户量,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也不只是一方面的,由于它的投资门槛低,只要有闲置资金就能随时投放,这对一些年轻人来说是十分合适的,此外收益高而且直观明显,用户能够查询自己每天的收益状况。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它也应不断实现创新,符合社会市场的需求,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总结

总的说来,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理财习惯,在不断更新换代的社会中,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也应不断实现创新,提高自身竞争力,才能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形势下得以立足。

参考文献:

[1]郑秋霞.基于互联网理财的风险分析.《中国商论》.2015年30期.

[2]于寒.互联网理财投资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南方金融》. 2014年8期.

[3]陈倩文.基于GRACH-VAR模型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市场风险管理研究.《价值工程》.2015年20期.

[4]吕乔,朱治豪.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政府监管研究――以余额宝为例.《中国商贸》.2015年7期.

篇9

一、西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

在西方国家,个人理财几乎深入到每一个家庭。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成为西方商业银行业务领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西方商业银行自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金融创新浪潮的冲击下,个人理财业务获得了快速发展。如,在过去的几年里,美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每年的平均利润率已高达35%,年平均盈利增长率12%~15%。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一)以客户为核心,突出人性化服务。比如在美国,个人理财的市场层次细分,服务对象范围十分广泛,特别强调将以前只能有少数人享受的部分私人银行业务推向大众,使更多的人在获取财富增值的同时享受生活的便利。个人理财方案侧重于个性化设计,重视人性化理念,认为个人理财就是要将金融产品从批发向零售方向转移。美国著名的个人理财专家苏茜・欧曼指出:在个人理财领域,人是第一位的,其次是金钱,然后才是事情本身;要关注人的精神和情感,这是理财观念的核心。因此,个人理财方案的设计必须以人为本,针对每一个人的人生阶段的特点,规划不同的财务目标,设计与此相适应的合理的储蓄计划、保险计划、投资计划、退休计划、置业计划、税务计划,帮助客户减少投资与消费的盲目性,规避财务风险,保证他们享有高品质的人生。

(二)多渠道、全能型的服务

1、多渠道零售银行业务的形成。随着银行服务方式的增加和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面临着由单纯“买卖”关系向服务关系的急剧转变。国外银行业为了应对这种改变及其所带来的挑战,重新整合原有的业务渠道,构建了一个多种形式、多种手段的客户服务体系――多渠道零售银行业务。这种多渠道零售银行业务主要通过三种渠道与客户接触:一是电子渠道,主要指网上银行;二是电话渠道;三是物理渠道,或者说网点。

2、服务内容全能化。除了银行传统的存取款与资金结算业务外,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的业务可以说囊括了所有个人理财的业务领域,具体包括:第一,投资领域,无论是证券交易、外汇交易、黄金交易、彩票交易,还是保险业务、基金业务,只要客户有投资需求,银行都可以代办。在银行任何一个网点都可看到其提供的数十种全球证券投资基金任客户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如北美投资基金、大陆投资基金、台湾投资基金、科技股投资基金、纳斯达克投资基金,等等;第二,领域。任何与个人理财有关的业务,银行都可代办,包括房产过户、双方交易、商业担保、缴纳费用、代收债务,等等;第三,顾问领域。国外商业银行把科技、知识作为为客户高质量、个性化服务的主要手段,通过客户经理、理财经理、基金经理、互联网、电话、CALL CENTER、理财杂志等打造一个全方位的私人顾问理财服务体系,任何一个银行的客户都可以获得专业理财服务。

(三)重视加强网点员工培训。为了更加便捷地为客户服务,国外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视加强对网点的员工进行培训。我们知道,即使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如果用户不去使用它,这仍是一个失败。因此,作为与客户接触的窗口,网点员工的素质至关重要。为此,国外商业银行在员工的培训上花费了很多的时间。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不足

(一)“门槛”过高。我国个人理财定位于少数高端优质客户,服务门槛过高,造成客源稀少。如外资银行一般“门槛”在5万美元以上,国内四大银行一般“门槛”在20万元以上。而绝大多数股份制商业银行推出的1万元起步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今后将可能提升至5万元。银监会正在制定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穴征求意见稿?雪》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穴征求意见稿?雪》已经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在征求意见稿里表明将要大幅上调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门槛,今后起点金额将设置在人民币5万元以上和外币5000美元以上。笔者认为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总体上高收入客户占比较低,从现有品牌看,门槛偏高,能满足这一条件的客户又相当有限,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害怕风险而提高门槛,那样很有可能造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瓶颈”。

(二)个人理财业务品种单一,创新缓慢,基本局限于传统业务范围内。(表1)国内商业银行开办的个人理财品种,其共同特点表现为银行的理财服务产品以结算类为主,层次低、品种少。只是在储蓄新产品上进行功能扩张,把存、贷产品组合起来,通过结算工具帮助客户保值、增值。而这对国外银行而言,仅是最基本的结算服务产品;理财服务也仅是为客户咨询,提供理财建议书。对于国际上主流的个人信托业务涉足少;侧重于推销银行现有产品,对客户的个性化服务不够;国内各银行所提供的理财产品基本上同质,缺乏品牌。

而国外商业银行可提供的个人理财业务品种有?押货币兑换、贵重物品保管、传统信托、金融咨询、现金管理、出售保单、出售退休计划、人寿保险信托、住宅贷款、债券信托、证券经纪投资、共同基金等。其特点表现为:突出价值管理,技术含量高。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既简化业务处理程序,又可缩减人力成本,使信息及时传递成为可能;以信托业为主,银行信托是一种灵活的业务方式,信托财产管理、处理方式完全可以根据委托人的意愿设定。银行在技术和信息等方面拥有信托人自己管理财产所不具有的优势,信托能使财产得到合理、有效利用,为受益人带来更多的利益。因此,西方银行个人理财涉及证券保险等金融各业,其丰富多彩的形式主要是通过信托业务来实现;证券投资业务是发展最快的品种。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直接融资比重快速上升,资本市场规模日益扩大,证券投资占经济生活比重随之增大。同时,经济虚拟程度越来越高,投资风险控制专业化,使银行在证券经济和共同基金管理中的作用更为突出。

(三)相关人才匮乏。任何新业务的开展都离不开相关人才的支持。经办人员素质的高低更是理财业务能否拓展的关键。对一名合格、优秀的理财员不能要求他是各金融业务领域的专家,但最起码要熟悉银行业务和证券、保险等其他金融业务。但长期的分业经营使我国的银行人才没有在其他金融业务领域锻炼的机会。据了解,相当多的理财人员来自会计、储蓄、出纳等岗位,缺乏基本的证券、外汇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而,我国银行普遍缺乏优秀的理财员,真所谓“专才易得,通才难觅。”

三、建议

通过以上中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与国外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还有很大差距,急需改进。

(一)面对市场,合理定位。由于各家银行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经济环境不同,应结合实际,合理进行定位。可采用差别化竞争策略,在特定的领域或区域,集中力量,形成优势。同时,要紧密结合当地市场,细分市场,锁定市场目标,针对目标客户提供更符合客户需求的、能凸显自身特色的金融服务。从目前情况看,商业银行的目标客户群可细分为高端和低端两种。对于高端客户,理财中心除根据客户收支情况量身定制理财方案外,还可利用银行专业优势,提供利率及汇市、股市等相关行业产品的信息资料和实时行情的咨询服务,部分业务可适当减免手续费或提供其他优惠,让客户真正体会到一对一、面对面、一站式的感受。对于低端客户,可以提供口头建议或咨询,树立平民化银行形象。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客户群范围更大,更贴近普通群众。

篇10

与2010年度相比,短期化成为2011年最主要的市场特征。遗憾的是,这样的格局似乎面临终结。这其中可能存在变相高息揽存的目的,于是很快引起了监管层注意。

2011年6月底,银监会以召开座谈会的方式明确了不得通过短期化和违规提高收益率等手段变相高息揽存。9月30日,银监会再发《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再次禁止以高息揽存的方式调节监管指标。11月11日,在第四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上,银监会再次强调“严禁通过发行短期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规避监管要求、进行监管套利”。

产品发行情况相差甚远

监管措施一出,银行理财市场的超短期产品发行量应声而落。普益财富数据监测显示,2011年10月,1个月以下期限产品发行量环比减少233款,该期限产品占月度总发行数的比重也由之前最高的40%下降到26%,11月超短期产品下滑趋势仍在继续蔓延。

无疑,受这次监管影响最大的是中资银行。在所有超短期产品中,中资银行的发行数占据99%。同时中资银行发行的产品中超短期产品占比达34%,而外资银行这一比例仅为3%。

洋和尚更会念经?

严厉的监管措施直接导致中资银行超短期产品发行数骤降,而外资银行基本不受影响。从这一现象出发,可以分析中外资银行在理财业务上的差别。

中资银行多“另有目的”

中资银行在2004年推出理财业务,主要是为了应对外资行的冲击,留住客户;在2008~2009年,发展理财业务主要是为了转移自身表内信贷资产,为贷款挪腾出额度;2011年主要是为了保住存款,应对存贷比考核过关。虽然从效果上看,中资银行的理财产品总体上比较稳健,为客户的资产增值保值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由于其发行理财产品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为了配合传统存贷业务的开展,如此的发展过程受到监管较多,产品系列上缺乏连续性,难以达到为客户长期管理资产的目的。

外资银行传承“信托”理念

在产品设计中,外资银行基本以结构性产品和QDII产品为主打,多样的挂钩标的、收益结构和基金投向丰富了理财产品的种类,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像中资银行理财产品那样同质化的现象。

在理财服务方面,外资银行更加注重对财富管理的长远规划,而不是单纯地销售理财产品。例如恒生银行倡导“关心、贴心、良心”理财业务待客之道,在对客户的资产背景、财务需求、风险偏好、投资经验等方面的背景资料进行了多层次深入分析后,结合不同生命周期的理财视角,由专业的投资顾问团队与专属的客户经理、专享的产品研发团队一起,共同为客户制定、实施值得信赖的财富管理解决方案,并在落实执行过程中持续地定期监视。又如渣打银行在理财服务中,推出财富管理系统,包含理财规划,投资组合构建以及财富保障建议等组合。另外,汇丰银行也是针对各个年龄段的理财客户群体,提出不同的理财方案。与中资银行以短信、电话、互联网宣传为主相比,这些外资银行的综合理财服务显然更能贴合投资者的长远理财规划的需求。

在理财业务的开展过程中,外资银行更加注重通过品牌建设来树立自身的市场形象。如花旗的睿智理财、恒生的优越理财等对投资者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中资银行在理财品牌建设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较成熟的、投资者耳熟能详的品牌较少,除“金葵花”、“得利宝”、“利添利”这些具有相当口碑的中资理财品牌,大多数中资行都还处于依靠自身广泛的实体营业网点来推介理财产品的阶段。

篇11

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内国外的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收入增加了,也使得人们个人理财的意识越来越强。因为个人理财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避免个人财务风险,还能保障我们的生活。同时,科技的进步带动了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与金融行业的融合逐渐形成了互联网金融产业,对传统的金融理财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这种冲击是不可避免的,优胜劣汰。在目前看来,旧的理财方式依旧占据着很大一部分,但是和其相比,以互联网为主的新的金融理财模式在支付方式、资源配备、信息处理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所以互联网金融理财模式将是现在以及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更加符合人们生活的需要,也即将是未来个人理财的主流模式。

一、传统理财模式

在互联网技术发展以前,人们一直利用着传统的理财方式规划自己的钱财,可供选择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至今还占据着人们生活的很大一部分,包括银行储蓄、债券、信托、保险、股票、基金、期货等11种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理财方式。银行储蓄顾名思义就是将自己的钱存入银行里,进行活期或定期的存款,以本金、利率和存款时间来计算收益,收益较低,但安全性高。债券是政府、金融、工商等机构为筹集资金向投资者发放的,收益比银行略高。信托是指资产的委托人把他的财产交给受托人,让其对他的资产进行投资或管理,并取得利益的行为。保险则是财产的有力保障,当自身遇到意外伤害或天灾等不确定因素时,保险可以提供一定的补偿,维持基本生活质量。股票作为股份公司为筹建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有价证券,伴随着高风险、高收益。基金就是让基金公司经理人帮你打理钱财,从而赚取利润。期货的交易是指买卖交易的双方在期货交易所内,采用公开竟价方式,买进或卖出在未来某一日期按协议的价格交割标准数量商品的合约的交易。外汇就是用人民币兑换外国货币,赚取差价。黄金作为最佳的保值工具,从古至今一直是人们理财的首选,更是财富的象征。收藏艺术品也是一条致富的途径,对于懂行情的收藏爱好者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理财方式。房地产除了满足人们家庭居住外,还具有保值增值的功效,是防止通货膨胀的良好投资工具。

目前投资渠道越来越多,银行传统理财方式的优势已经渐渐衰落。长期收益趋势下滑,发行数量及规模虽在增加,但是速度减缓。非保本浮动类理财产品成市场主流,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量上升,在股市吸收资金的效应下,银行提高了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力度,风险开始凸显。

二、互联网金融理财模式

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互联网技术深深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购物、营销、娱乐等方面,令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自由、开放。而这种影响也在近几年,悄然进入了金融邻域,并形成了一种新的金融模式,即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具有创新性的金融模式,它被越来越多的客户所接受,作为其个人理财方式的首选,并逐渐有超越传统金融理财模式的趋势。

第三方支付是指具备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企业和国内外的各大银行签约,为买方和卖方提供的信用增强。买卖双方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交易,买方先把物品的价款打给中介,在收到物品后,再通知中介将价款打到卖方账户,这无疑增强了买卖的安全性。在目前的市场上,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运营模式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独立第三方支付模式,另一种是以支付宝、财付通为首的依托于自有B2C、C2C电子商务网站提供担保功能的第三方支付模式。随着第三方支付业务的越来越成熟以及完善,使得它对商业银行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两者从一开始的共同合作、共同进步,变成现在的竞争与合作共存。比如,余额宝在2013年6月13日上线,从最初的66.01亿元到2014年3月份为止,达到了5413亿元。(详见图一)

图一2013年6月――2014 年3月余额宝规模图

P2P网贷是指通过P2P公司搭建的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进行资金借、贷双方的匹配,是一种“个人对个人”的直接信贷模式,其盈利主要是从借款人收取一次性费用以及向投资人收取评估和管理费用。根据借贷的流程不同,可分成纯平台模式和债权转让模式。根据客户开发、信用审核、合同签订到贷款催收等整个业务流程对互联网的运用程度,可分为纯线上模式和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根据是否提供担保,可分为无担保模式和有担保模式。因为其门槛低、成本低,拓宽了社会融资渠道。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年底网贷运营平台已经达到1575家,而且选择P2P网贷进行投资理财的人数正飞速上升,就像2015年选择陆金所的投资人数从8月份的8785人,在9月份就突破了20000人,以及其他一些P2P投资平台,收益率也是逐月递增。(详见图二)

2015年P2P投资平台数据分析表

图二

大数据顾名思义其重点在于数据,从大量数据中快速获取有用的信息,从大数据资产中快速变现,它的信息处理以云计算为基础。在这个理财方式的发展中,可以分为平台金融和供应链金融两种。在平台金融模式中,阿里的小额信贷最为突出,京东、苏宁则可以作为供应链金融模式中的典型。在大数据金融的冲击下,金融产品和服务都得到了不小的扩展,扩大了客户范围,缩小了成本,对其服务更加专业化和个性化。

众筹的精髓在于小额和大量,在各种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传播一则消息给广大群众知晓是十分便捷的,项目的发起人就是利用这一方式来发动群众,为个人或某一项目筹集资金。可是这种方式也存在一些限制的条件,就像每一个项目都要规定多长时间内筹集完毕,还有筹集多少资金,在规定的时间里筹集到规定的资金才算成功,否则就要把筹集到的资金全部还给投资者,对于投资者的付出,还要给予相应的回报。在2014年的前3个季度,众筹规模都达到了成倍增长的势头,股权众筹从4725万元上升到了20284万元,奖励众筹从520万元上升到了7302万元。(详见图三)

图三2014Q1-2014Q3中国众筹市场融资规模

信息化金融机构的重点就在于“信息”这两个字,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利用新技术对传统的运营方式和理财产品进行信息化改造,让各种金融机构都实现信息化的经营和管理。目前市场上的主要方式有传统金融业务电子化模式、基于互联网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金融电商模式。通过金融机构的信息化,可以使我们的理财更加方便快捷,通过网络进行汇款、炒股、购买保险等,信息化体系将会越来越完善。

互联网金融门户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它的渠道越来越多,丰富多样,范围广。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在互联网上进行金融商品交易,方便快捷,并且平台广,选择性多。互联网金融门户的出现,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一种全面的提升。它使得资金被更加快速的使用和流通,大大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成本,改善了社会的金融交易模式,为基金、证券、保险等公司带来了新的机遇。

三、互联网金融理财模式的优缺点

在过去,可供人们选择的理财方式少之又少,人们基本上都选择银行理财,因为银行理财有着很高的威望和实力,风险较小。近几年,随着互联网金融理财的迅速发展,各种互联网理财平台层出不穷,虽然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但它的优越性也是十分显著的。

互联网金融理财的投资起点低,期限灵活,收益高。传统的银行理财往往动辄就需要上万元的起投资金,而互联网理财有很多可以选择百元起投或者千元起投。投资者可以在低投入和低成本的条件下,提高收益利润。投资者受到的时空限制也较小,只要有一个好的网络环境及设备,就可以足不出户完成自己的理财投资,而且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得到的金融信息也十分广泛和准确,可以及时进行正确的投资分析和判断。互联网金融理财的产品也是多种多样,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和条件进行选择,可以同时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理财,不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而且互联网金融理财更加公开透明,安全系数高。投资者可以对资金去向、用途了如指掌,不再是盲投。

虽然互联网理财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但它的缺陷也不容忽视。因为近几年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发展过于迅猛,导致我国还未来及时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造成了一些监管盲区,征信体系不完全,有很大的道德风险。而且互联网理财的虚拟性较强,如果出现网络故障或者被黑客攻击,将会造成数据的丢失以及资料的泄露,给投资者造成巨大的损失。虽然相对于传统的理财方式而言,互联网理财突破了传统方式,实现了创新,但就他自身而言,产品结构还是相对单一,需要进行突破。

篇12

【关键词】 理财产品 创新 产品创新 服务创新

引言

随着收入的提高,理财成为人们把剩余资金进行合理配置的一个去向,理财产品成为投资者的重要投资品种,它拓宽了投资者的投资渠道。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尤其是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银行市场,外资银行的进入程度越来越大,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1年报》得知,2011年外资进入程度①已增长到2%。外资银行给中资银行造成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银行理财产品拓展了银行的业务模式,也为银行开辟了新的盈利渠道。从2004年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第一款银行理财产品以来,我国的银行理财市场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银行理财产品作为重要的投资品种[1]。对于银行而言,随着金融“脱媒”现象的加剧,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的收益率持续下降,传统盈利模式的优势逐渐丧失,迫使商业银行寻找新的利润来源,转变盈利模式。理财业务由于资本消耗低、风险分散、盈利空间大,银行理财业务逐步成为商业银行优化收入结构、增加利润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而增强理财产品的创新则是提高商业银行利润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理财通常包括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两方面含义,银行等金融中介是投资者与理财产品的纽带,投资者进行风险交易和管理,大大降低了投资者的参与成本。纵观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形势,虽然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展迅速,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从开发到售后等环节存在的一些重要问题,比如理财产品种类较少、不丰富,产品与产品之间差异性较小、同质化问题较严重,跟外资银行相比创新力度不够,风险揭示不完整,理财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本文从理财产品本身创新和理财产品服务创新两方面出发,研究如何进行理财产品的创新,这对商业银行甚至监管者而言都是急需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对理财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1. 文献回顾

金融创新的定义在学术界目前有许多种,一直还没有唯一的界定。最早的一种定义来自经济学家熊彼特,他将金融创新界定为在金融领域内建立“新的生产函数”,从而实现金融领域各种要素,包括金融产品、交易方式、金融组织、金融市场的重新优化组合和金融资源的重新配置,进而达到金融风险规避和经济发展稳健的目的[1]。熊皮特的定义主要强调要素的重新组合和资源的重新配置。理财产品是金融创新的一种。周麟(2006)[2]认为,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是指运用新思维、新方式和新技术,进行理财产品或服务、交易方式、交易手段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创造性活动,从而实现经营利润最大化与经营风险最小化的一系列经济行为和过程。金融创新按形式可分为金融理论创新、金融市场创新、金融业务创新、管理方式创新和服务手段创新;按功能可分为风险转移创新、增强流动性创新、信用创造创新和股权创造创新。

另外,学者们研究了银行进行理财产品创新的动因,发现主要有降低成本、追求利润,以及重视理财产品创新等方面原因。Greenbaum和Haywood(1973)[4]认为社会财富的增长直接导致人们对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金融机构只有通过金融创新活动才能满足市场的新需求,进而才能参与分享社会财富增长带来的好处,实现利润的持续增长。Niehans(1983)[5]认为利用新技术降低交易成本是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王现增(2005)认为银行要注重产品的创新,全面增强经营能力[6]。魏敏和田蕾(2006)[7]通过实证分析,提出商业银行应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不同层次的服务水平和建立不同层次的客户关系。江华峰,姜志敏和李玉娥(2006)[8]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研究,也提出商业银行应提供差异化的理财服务。凌江怀(2004)[9]指出理财产品的创新重点是适应资本市场的发展。

2. 理财产品创新研究

2003年,各家商业银行基本都具备了理财中心,是理财产品问世的一个开端;2004年是试水阶段,各银行进军理财市场的尝试;2005年是理财产品真正发展壮大的一年,从那年开始,理财市场上的产品变得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目前,有很多理财产品出现在理财市场,如中行的“汇市通”、“债市通”、“日积月累”,工行的“工银财富”、“灵通快线”,农行的“本利丰”、“汇利丰”、“安心快线”,建行的“利得盈”、“汇得盈”,交行的“得利宝”,招行的“金葵花”等多种理财品牌。我国银行理财产品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快、力量强,其主导地位已不可替代。但部分银行推出的产品实质上大同小异,互相效仿,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整体技术含量较低,营销的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也基本一致,不能根据客户的需求有差别、有选择地进行产品设计和客户服务。

制约理财产品发展的有外部因素,比如分业经营的金融政策、人们理财意识薄弱、理财知识欠缺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比如缺乏优质的理财服务团队和营销团队、理财产品创新不足等内部因素。针对目前我国制约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的因素,本文从理财产品本身的创新和理财服务的创新两方面出发,开展对理财产品创新的研究。

一是理财产品的创新。现有理财产品设计上更多的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重新整合,较少针对客户需求来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设计,各家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逐渐趋同,仅在期限、收益率上略有差异。怎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设计呢?一方面,商业银行要加强持续创新能力的建设。由于金融产品复制能力很强,真正考验银行创新能力往往是其创新产品推出的频率。只有高频率、高效率地推出有创新的理财产品,才能真正吸引住客户。如果能做到第一个高频率地推出一系列有吸引力的理财产品,即使某些款产品进入市场后很快被竞争者模仿了,他会因为快速推出新产品而吸引到更多的客户。另一方面,要做到高频率推出新的理财产品,银行应加强产品创新的开发设计能力,银行内部应该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批技术过硬、创新能力强的开发人员,还要培养一批对市场需求高度敏感的市场人员,提高对市场的敏感度。将市场人员的市场洞察力融入到理财产品中,开发出投资者喜好的、迎合市场的理财产品,从而使创新产品能真正反映市场的需求。

理财产品开发出来后,推向市场时,要注意信息披露的完整和方式,避免使用过于笼统、概括的语言,尽量避免使用复杂条款、过于专业化的术语,使披露的信息简洁、简单、通俗易懂、完整,加强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理解,同样这将有助于提高投资者的理财意识和理财知识,也是完善理财市场的一部分。

二是理财服务的创新。加大银行理财人员的业务培训,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理财意识。

理财产品本身的吸引力对于投资者而言很重要,同样优秀的服务不仅会吸引投资者,更能留住投资者。目前,很多银行网点的理财人员是一线营销人员,他们面临考核指标的压力,面临激烈的竞争,面对客户,首先想到的是推销对自己利益最大的产品,而并非一定是投资者真正需要或者适合投资者的产品,从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另外,部分理财人员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不能正确解读与投资相关的经济指标,不能或者较难独立为投资者制定个性化理财规划和遴选恰当的理财产品,难以适应日益专业化、复杂化理财市场发展的需要。银行应加大理财人员的培养,一方面加大人才的引进,另一方面对营销队伍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及考核,提高业务水平。另外,在新产品推向市场前,银行应组织专项培训,对新产品进行突击,使营销人员熟悉产品的各种信息,尤其是资金投向、风险大小、收益大小等重要要素。最后,培养营销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其服务水平。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网上银行发展迅速,除了银行网点销售理财产品外,通过网站销售理财产品已成为银行的重要营销手段。由于在银行官方网站购买,没有营销人员的参与,网站的信息是投资者加强对产品了解的唯一来源。首先是信息的展示,展示一定要醒目,展示的内容一定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几个要素;其次,信息披露的完整性更尤为重要,除罗列各种信息、协议之外,也可通过字体、颜色的差异等个性化的方式对重点信息进行提示;最后,网上认购,一是要注意操作的简洁,二是要注意网络安全,防止密码被盗取。

除了加强对银行营销队伍的建设之外,提高投资者理财意识也至关重要。银行或相关机构应开展理财讲座或在网站设置理财知识专栏,普及理财知识,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理财意识。

结论

纵观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历程,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不仅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本文从内部因素出发,从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两方面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进行了研究。一是产品创新,银行应加强产品开发人员和营销人员队伍建设,加强两类人马的整合,以便开发出适应市场、适合投资者口味的有创新性的理财产品。二是服务创新,银行应加强营销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的培养,重视网站营销,提高营销、服务水平;另外,开展理财讲座或网站设置理财知识专栏,普及理财知识,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理财意识。

注释:

① 采用Claessens(2001)[3]以外资银行资产占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例作为衡量外资银行进入程度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徐志高.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影响因素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 2009.

[2] 周麟.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有效性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 2006.

[3] Christian E.Weller, Mark J. Scher. Multinational banks and development finance. ZEI Working paper, 1999.

[4] S.I.Greenbaum,C.F.Haywood.Secular

change in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 Banking, 1973, 3(2):571-589.

[5] J.Niehans.Financial innovation, multinational banking, and monetary policy.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1983, 7(4):537-551.

[6] 王现增.人民币理财产品创新的影响与启示,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5, (5): 34-35.

[7] 魏敏, 田蕾.个人理财市场细分及客户群差异性分析. 金融论坛, 2006, (10): 42-47.

篇13

尽管从客户的角度来看,只需要签订协议,到期后即可自动收回本金,操作简单,而且还能获得相对较为丰厚的收益。实际上由于理财产品涉及到设计、发起、销售、资金归集、投资、投资后管理、到期后资金清算等多个环节,涉及到多个法律主体,一旦出现问题,其间复杂的关系极易引发法律纠纷。例如信贷型理财产品就至少涉及购买客户、银行、信托公司、实际借款人等一系列的当事人;理财资金先通过银行的销售渠道从客户群中集中到特定的帐户,然后划拨给信托公司,再由信托公司以委托贷款的方式委托银行向实际借款人发放资金,这种融资方式与传统的贷款相比,除了增加操作环节外,并无实际意义上的创新,而随着当事人的增加,各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趋于复杂化。在理财产品的购买客户角度看来,整个运作不够透明,不能掌握理财产品的各类情况特别是风险情况,而只能出于对银行商业信誉的信任进行投资决策,在这种环境下,一旦再遇上个别销售人员为了完成业绩,采取隐瞒、欺骗等方式推销理财产品,购买客户就很有可能在不知情之下受到损失。现在很多银行都在采取资产池的方式运作理财产品,资产池原本运作式是将同系列或者类型不时期发行的各款理财产品所募集资金统一到个池中进投资管理,整体投资收益作为确定各款理财产品收益的依据。但这种运营方式也易导致多个理财产品同时对应笔资金,背离监管政策和法规;部分银行凭借滚动发行、动态管理以及信息透明度低等特点,做高该类理财产品的收益,并将其发行和到期时间集收益,发行和到期时间集中安排在存贷比考核时点,使得此类理财产品演变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吸纳工具和资负债调节工具。

近年来,银监会作为银行业的监管部门一直在加强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规范和指导,特别是2011年先后颁发了《关于修改<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的通知》、《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转表围及方式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落实各银行法人机构信理财合作业务转表计划有情况的通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办法》,并召开了一次理财业务监管座谈会,通报了部分理财业务中的违规现象。总的来说,监管部门已经针对银行理财产品目前出现的部分不良现象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规范措施,如对于银信合作理财业务提出了纳入表内管理的要求,明令禁止通过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存等现象,并对银行销售理财产品提出了一系列的明确要求,杜绝以各类错误引导销售的行为。但由于银行理财产品一直在高速发展,在发展中为了配合银行自身的经营目标和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必然会不断的创新运作方式,但创新往往是与规避监管相联系,新兴业务在业务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会缺少对监管要求的考虑,这就为今后业务发展留下了隐患,甚至会对整个经济稳定造成一定冲击。银监会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目前的各类违规现象尽管提出了不少监管要求,但大多数仍停留在针对具体问题的规范上,缺少从大局出发的整体监管要求。因此本人认为,为了让银行理财业务能在今后更健康的发展,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监管部门应该提出更明晰的监管要求,自2005年银监会制定颁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后,银行理财业务已经发展多年,部分监管要求已经不能适应现行情况,如信贷类理财产品,本来就有绕开国家货币政策对信贷发放规模的要求,但实际监管操作中又无据可循,无法依据相关法规制止此类现象。因此,监管应对根据银行理财产品自身的特点,结合银行自身创新的要求,制定更具有前瞻的监管办法。二是应该建立更为细致的准入条件,由于理财产品投资渠道的多样性,实际上不同类型的理财产品对银行的风险管理要求是不一样的,对于投资到衍生品、大宗商品以及一些复杂结构的投资品的理财产品,必然要求银行具有更高的风险管理能力。因此建议应针对不同类型的理财产品设定不同的准入条件,避免因条件范围太广、准入门槛过低而失去了实际监管意义。三是应该进一步明确银行理财产品中各当事人的法律关系,银行在理财协议中一般都会声明自己只是受托人的角色,本身不对实际收益负任何责任,但这种声明实际上是否有法律效力值得怀疑,一旦发生纠纷,更容易为当事人之间互相推诿责任的借口。因此,如果明确理财产品中各当事人的法律权利和义务,是立法部门必须思考的问题。

本文作者:梁韬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广西区分行

篇14

关键词:银行;理财业务

一、银行理财业务的市场定位

银行理财业务的兴起和发展是在有充分市场需求的前提下,银行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进行业务和产品创新的结果:在资金募集端,银行的渠道优势和客户资源优势为银行理财产品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在资产配置端,银行相对完善的风控体系与客户资源,使得银行在风险识别、客户选择与产品存续期跟踪管理等方面风险控制更为可靠;同时,信用――银行长期经营中形成的“核心资产”在理财业务发展中发挥了根本作用,投资者和资金需求方均愿意将需求信息汇集到银行来进行沟通解决。在理财业务发展中,银行运用了传统银行经营中最熟悉的运作模式,即“预期收益、滚动发行、期限错配和定向投资”。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够较快吸收较低成本的投资,为资金需求方提供的资金成本也处于较低水平,同时银行也能获得一定比例的管理收入;缺点是银行陷入“隐性担保、刚性兑付”的处境,理财产品被认为成为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存款替代品,偏离了投行业务的轨道;但不可否认,“隐性担保、刚性兑付”也正是银行理财业务的特色与快速发展的主要市场动因。

作为银行持续创新的理财业务,经过10年快速发展,其作用和功能发挥如何评价?总体来说,能更好地满足企业、银行、投资者和社会需要的金融创新应该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可以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更好、更直接地满足于企业的融资需求,从而有利于经济增长;二是风险可控,不会给金融体系带来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三是充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能真正为投资人创造价值;四是金融创新主体具有与开展金融创新相匹配的能力和资源。如果以上标准都符合了,那么这样的金融创新就是我们想要的金融创新,就能更好地满足于企业、银行、投资者和社会的需要。显然,目前银行理财业务已较好满足了一、三项条件,社会功能发挥较好;第二、四项条件则反映银行自身的经营能力,与各银行机构自身的经营水平相关。

银行发展理财业务中,基于银行“信用中介”的传统定位,方便了银行募集资金,也形成了银行对理财产品“隐性担保”的“投资人共识”;银行理财产品的运作模式、控制风险能力和重视声誉的做法,也助推了社会对银行理财产品“刚性兑付”期许。银行理财业务在满足社会和自身发展需求的同时也积累了风险,这些风险要通过制度治理来调整,但是更重要的通过银行提升风控与经营水平来控制,银行必须运用自身经营优势给予一般投资人(区别于专业投资人)一定的信心,否则,将风险识别全部转嫁给投资人的做法,将丧失客户资源并进一步动摇发展起来的理财市场。

二、当前理财业务发展中的问题

2014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加上经济新常态、存贷款利率进入下行通道等交织叠加,银行理财业务发展逐步放缓,市场表现为发行量和收益的双降。而银行方面,在筹资端面临投资人较高的收益预期,在资产配置端面临基准利率比较劣势,理财管理收益降低,资产质量有所下降。造成目前局面存在主客观方面的原因。

客观方面主要是利率市场化与市场结构。利率市场化的主要内容将是利率由市场主体的风险利率定价机制、央行利率传导机制、各期限利率曲线的形成,而我国当前有效融资需求主体中,一是当前利率不敏感资金需求主体的显著存在,所谓利率不敏感,即因为非市场化的原因,能够承受较高的价格,这一主体当前主要为政府融资平台。二是金融机构对国企、央企采用了简单的“最低价”定价方式进行处理。这两类客户和资金在银行的资产端比例较高,严重地制约了银行收益、风险、期限、流动性定价的精细化程度。

主观方面。一是行业选择,经济进入新常态,而银行尚未完成服务能力的转型,其主要的服务能力依然集中在传统制造业、重资产行业上。二是产品结构,银行理财产品资产配置方面受信贷经营影响较深,主要以信贷替代类产品为主,期限短、品种单一。三是风险文化,审慎经营一直是商业银行必须秉承的原则之一,对待风险往往以被动防御方式为主,而投行在风险观上则更加主动,强调通过创新来分散和控制风险,以赚取超额收益。如何在统一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下,建立能够适应理财投资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是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当前银行理财业务转型发展

银行面临的理财业务发展压力需要加快转型发展,但转型发展的关键依然是发挥银行综合优势,在制度框架内,进一步开拓资产配置的市场需求,全面提高风险管控水平,打造银行系品牌的理财平台。

1.投资管理模式转型。投资管理模式转型需要紧紧围绕核心投研能力建设,坚持大类资产配置,推进全市场投资覆盖,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2.风险管理模式转型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模式脱胎于表内信贷业务,体现了信用风险管理优势;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模式转型需要以管控实质性风险为核心,在银行传统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综合采用投资结构设计、期限管理、系统控制等手段,更加注重对市场风险的识别、计量与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