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环境污染的解决方法范文

环境污染的解决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4:4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环境污染的解决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环境污染的解决方法

篇1

关键词:节能减排;途径与对策;可持续发展;立法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11-0022-02

1 引 言

环境污染已经危害到居民健康,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名基层的环保工作者,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比较了解。在此对这些问题作一定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2 目前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

2.1 垃圾污染

垃圾主要包括工业垃圾和居民生活垃圾,随着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垃圾数量越来越多。我国传统的垃圾倾倒方式只是将污染物转移,大部分地区都未实现垃圾有效分类和回收,不仅造成环境严重污染,而且不利于资源有效回收利用。

2.2 大气污染

空气污染源主要有三:以煤炭、生物能、石油产品为主的能源消耗是大气中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机动车尾气是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汽车排放的铅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

2.3 水质污染

缺水和水污染是我国环境的主要问题之一,水体有机污染严重。我国周边的水域污染与工业分布密切相关。在有钢铁、石油、化工、造纸、焦化等工业的地区,水域往往受到酚和氰化物的污染;有制药工业的地方,水中的COD量必高;砷、汞、铬、铅、镍等重金属污染物一般来源于冶炼、电镀等工业。湖泊由于生活污水的排入,普遍有富营养化趋势。许多的饮用水源常常由于附近工业废水的排入而被污染,从而失去使用价值,导致水源缺乏。

2.4 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目前已成为一种新的公害。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997年,我国多数噪声处于中等污染水平,其中生活噪声影响范围广并呈扩大趋势,交通噪声对生活环境干扰最大,施工噪声扰民现象严重。

2.5 电磁污染

随着电视、电冰箱、电脑、手机的普及,由此产生的电磁辐射无处不在,过量的电磁辐射造成了电磁污染。电磁污染的主要区域有:①居室中电视机、音响等家电比较集中的地方;②电脑0.6~1.5m的距离内;③广播电视发射塔周围;④各种微波塔周围。

3 造成目前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

3.1 环境意识薄弱

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可贵资源,大气环境资源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恢复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要比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防治大气污染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但这种观念长期以来并没有被充分理解和认识。

3.2 能源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

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严重浪费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如下:①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5%,而用于发电的煤量仅占总煤量的35%,其他煤炭则用于工业及民用燃烧,有84%的煤炭直接燃烧,这种煤炭消费构成是很不合理的。②我国煤炭生产过分注重产量的增加,对控制高硫煤问题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煤炭的洗选率低和高硫煤地区的煤炭产量增长过快。目前,我国煤炭入洗率为22%,发达国家一般多在60%~80%。动力煤洗选厂的洗选设备利用率仅为69%。③大气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全国污染治理和用于污染防治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这与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历史欠账太多和经济快速发展对环保投资的需求相比,严重不足。

3.3 缺乏实用的治理技术

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推广和使用方面,与大气污染控制的需求差距还较大,资金、人力的投入以及实用技术商品化的程度远不如发达国家。比较薄弱的领域是:洁净煤技术;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工业窑炉和生产设施排放污染的治理技术;机动车机内净化技术。实用技术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大气污染治理的进程和效果。

4 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4.1 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变落后面貌,提高环境质量的首要措施。因此在的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中,要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努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特别是在新的经济开发区、居民小区的规划建设中,应当将集中供热、燃气化、供排水系统、地面绿化、垃圾收集和处理等同时规划、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4.2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的进一步加剧,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提高科技贡献率,降低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污染产生水平,严格控制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做到“增产不增污”和“增产减污”。为此,对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而治理价值不大的企业,要予以关、停、并、转;对积压滞销、污染环境的产品实行限产和转产;对能耗高、污染重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不予审批,坚决制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淘汰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和设备;大力加快技术进步,提高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及产品的科技含量,依靠科技进步,最大限度地消减污染物排放,组织清洁生产,改善环境质量。

4.3 更新观念确保正确决策

更新领导干部环保观念,提高领导干部的环境保护意识是环境保护与整治的根本前提。领导干部应树立战略观念,切实增强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以对党、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4.4 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从最大化地发挥整体功能出发,来协调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运用综合的对策、措施来整治、保护和塑造环境,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保证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顺利进行,需要把环境保护纳入建设总体规划。通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发展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的同步规划、同步实施。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排水管网,建立污水处理厂,提高环境保护设施的水平。通过园林绿化、整治水系及旧城改造等途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的自净能力,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5 结语

以上论述分析了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及其发生的原因,并且提出了防治措施。但如果要加强两源污染控制,则必须建立起法律机制。

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社会各界对于环境问题的不断重视以及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制定并完善我国面源污染控制的立法工作,将会在不久的将来被有关部门提上议事日程,也将会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面源污染控制立法的问题,并且参与其中,共同完善面源污染控制的相关法律建设。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恶臭污染 危害 调查 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 X508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8-264-20前言

恶臭是各种气味(异味)的总称,大气、水、废弃物中的异味通过空气介质,作用于人的嗅觉思维而被感知。我国《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将恶臭污染物定义为: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害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迄今凭人的嗅觉即能感觉到的恶臭物质有4000多种,其中对健康危害较大的有硫醇类、氨、硫化氢、甲基硫、三甲胺、甲醛、苯乙烯、酪酸、酚类等几十种[1-5]。

恶臭物质分布广影响范围大。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环境意识的日益提高,恶臭污染问题逐渐凸现出来。大中城市市民关于恶臭污染的投诉占整个环境污染投诉的25%以上,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科学调查恶臭环境污染状况,解决恶臭污染问题已成为环境保护管理的当务之急。

1恶臭的危害

恶臭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人体的影响,给人们带来不愉快的感觉。常见的症状有恶心、头痛、食欲不振、嗅觉失调、情绪不稳定、失眠、诱发哮喘等。高浓度恶臭可引起人体重要的生理机理发生障碍和病变,使人产生慢性病并缩短寿命,甚至使受污染的人群发生急性病并引死亡,如吸人高浓度的硫化氢气体,可造成人体短时间神志不清、呼吸停止而死亡。恶臭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6-9]:

(1)危害呼吸系统。人们突然闻到恶臭,就会产生反射性的抑制吸气,使呼吸次数减少,深度变浅,甚至完全停止吸气,即所谓“闭气”,妨碍正常呼吸功能。

(2)危害循环系统。随着呼吸的变化,会出现脉搏和血压的变化。如氨等刺激性臭气会使血压出现先下降后上升,脉搏先减慢后加快的现象。

(3)危害消化系统。经常接触恶臭,会使人厌食、恶心,甚至呕吐,进而发展为消化功能减退。

(4)危害内分泌系统。经常受恶臭刺激,会使内分泌系统的分泌功能紊乱,影响机体的代谢活动。

(5)危害神经系统。长期受到一种或几种低浓度恶臭物质的刺激,会引起嗅觉脱失、嗅觉疲劳等障碍。“久闻而不知其臭”,使嗅觉丧失了第一道防御功能,但脑神经仍不断受到刺激和损伤,最后导致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调节功能失调。

(6)对精神的影响。恶臭使人精神烦躁不安,思想不集中,工作效率减低,判断力和记忆力下降,影响大脑的思考活动。

2恶臭污染源类别

恶臭污染源可分为人为源和自然发生源两大类。人为源泛指因人类生产、生活过程而存在,将恶臭物质排入大气的污染源,常见的污染源有污水处理厂、化工厂、垃圾填埋场、骨粉厂、畜牧养殖基地、制药厂等;自然源指因富集、生物降解等自然因素形成的恶臭排放源,主要有严重富营养化的河流、烂泥塘、垃圾堆等。

3恶臭污染源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由于恶臭污染物种类繁多,来源多种多样,因此发生恶臭污染事故时很难凭借现场情况确定事故成因,给后续防治工作带来困难。这就需要掌握科学合理的恶臭污染源调查方法,尽快掌握目标区域基本信息和现场情况,对比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在第一时间确定恶臭来源和污染物种类,为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一般情况下,污染源调查的目的是建立污染源基本信息库,从而掌握目标区域内的潜在风险因素和危险级别,为建立污染扩散模型、排查事故原因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调查内容包括污染源位置、源强、污染物类型、排放方式等。调查前可以先调阅目标区域内企业生产工艺、公众举报资料、环境监测数据等信息,初步筛选出潜在的污染源,确定目标后再进行深入调查。

4恶臭污染源调查内容

4.1人为源的调查

人为源调查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现场监测等途径完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1地理信息的调查

由于人为源大多以企业形式存在,因此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地理位置、厂区面积、各个污染源的GPS坐标等,一般通过查看地图、实地测量、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得,其目的是掌握污染源空间分布情况。

4.1.2污染源形态的调查

污染源形态主要包括点源、面源、线源、体源4大类,其中点源指通过某种装置集中排放的固定点状源,如烟囱、集气筒等;面源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低矮密集的方式自地面或近地面的高度排放污染物的源,如工艺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储存堆、渣场等排放源;线源指污染物呈线状排放或者由移动源构成线状排放的源,如城市道路的机动车排放源等;体源指由源本身或附近建筑物的空气动力学作用使污染物呈一定体积向大气排放的源, 如焦炉炉体、屋顶天窗等。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污染源形态调查内容主要用于建立数学模型,而建模过程中不同的空间尺度拥有不同的假设条件,因此调查结果通常需要二次判别。例如:在厂区周边几百米范围内焦炉炉体、屋顶天窗等污染源需要按体源对待,但在环境功能区数十公里的尺度上就可以视为面源;如果多个企业相对集中在某个区域,在环境功能区数十公里的尺度上,这些企业内部的各个点源就需要整体视为一个大面源处理。

4.1.3污染物排放情况的调查

污染物排放情况包括污染物种类、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速率、排放时间、排放方式等,其中污染物种类的调查内容又可细分为污染物气味类型、污染物名称、分子式、理化性质等,可以通过分析生产工艺、查阅环评资料、现场监测等方式获得;污染物排放浓度包括排气筒内污染物浓度、污染源边界处环境空气中污染物浓度;污染物排放速率指单位时间内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总量;排放时间包括污染源什么时刻排污、每次排污多久、连续排放还是间歇排放等信息;排放方式包括污染源属于有组织排放还是无组织排放,高空排放还是地面排放,排放有无规律,连续还是间歇排放等信息。

4.1.4排污高度的调查

排污高度指经过假设条件限定,可以带入数学模型的污染源高度,例如:对于排放热烟气的高架点源,由于烟气排出烟囱后还有一个热力抬升过程,因此其排污高度为排气筒高度与热力抬升高度之和。

由于不同模型拥有不同的假设条件,因此调查过程中不仅要调查排气筒高度、线源长度、面源面积、体源高度及宽度等基础信息,还需要根据模型需求调查烟气温度、污染物扩散系数等其它信息,最终确定排污高度。

4.1.5污染源影响范围及周边敏感点分布情况的调查

污染源影响范围指污染源周边污染物浓度超过人体嗅阈值的区域,其地面边界可以通过数学模型估算,也可以通过走访当地居民、嗅辨员实地嗅辨等方式确定,区域高度则只能通过数学模型估算。敏感点指学校、居民区、医院、疗养所、自然保护区等容易受到危害的区域、场所,调查内容包括各个污染源周边有哪些敏感点、属于哪类敏感点、敏感点至污染源的直线距离、敏感点处于污染源的哪个方位等。将这些内容结合源强、气象参数、功能区类型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就能初步估算污染源的规模和危险级别。

4.2自然发生源的调查

与人为源不同,自然源由于缺乏类似生产工艺、建设参数等基础信息,其污染物排放速率等数据极难获得,并且自然源大多属于无组织排放,几乎不存在高架点源,因此其调查方法与调查内容也有所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2.1地理信息的调查

由于自然源的不规则性,该调查工作的重点是确定污染源的边界线和地理位置,其次是掌握污染源面积、长度、走向、特征点(如河流起点、终点、湖泊中心点等)的GPS坐标等信息,一般通过查看地图、实地测量、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得,其目的是掌握污染源空间分布情况。

4.2.2污染源形态的调查

自然源的形态主要为面源和线源,面源主要包括臭水坑等位于局部区域,长宽比比较小的污染源,线源主要指排污河等呈线状的排放源。由于自然源边界的不规则性,有时难以对面源和线源进行明确划分,因此需要结合模型假设条件、研究尺度等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4.2.3污染物排放情况的调查

受基础资料缺乏、监测手段有限等因素制约,一般情况下只能调查到气味类型、排污时刻、持续时间、臭气强度4个方面的信息,如果具备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仪器,还能进一步监测到污染物种类、边界处环境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单位时间内释放的污染物数量等,至于找出自然源产生的原因及污染物产生过程,除一些常见污染源外,大多需要单独立项研究。由于自然源的产生大多决定于气象参数和气候条件,因此统计调查结果时需要结合当时的气象参数和气候条件进行综合分析。

4.2.4排污高度的调查

由于自然源几乎全部为无组织排放,通常情况下其排污高度可以视为0,即地表排放。

4.2.5污染源影响范围及周边敏感点分布情况的调查

与人为源相同,自然源影响范围指污染源周边污染物浓度超过人体嗅阈值的区域,但由于建模困难,区域范围只能通过走访当地居民、嗅辨员实地嗅辨等实地调查方式确定。周边敏感点同样指学校、居民区、医院、疗养所、自然保护区等容易受到危害的区域、场所,调查内容包括各个污染源周边有哪些敏感点、属于哪类敏感点、敏感点至污染源的直线距离、敏感点处于污染源的哪个方位等。

5恶臭问题的解决方法

确定恶臭污染源的类型和地点后,就可以根据污染源特征和实际需要选择治理方法,制定治理方案。由于恶臭污染属于感官性污染,因此只要使恶臭物质不能刺激到人的嗅觉器官,即可解决污染问题。按作用机理不同,解决方法可以分为密封法、稀释法、掩蔽法、净化法4大类[10-12]:

5.1密封法

用固体、无臭气体或液体隔断恶臭物质扩散来源,使恶臭物质不可能进入或只允许不可避免的极少量进入空气。例如对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格栅、初沉池进行加盖处理。

5.2稀释法

用大量无臭气体将含恶臭物质的废气稀释,降低恶臭物质的浓度,从而降低臭气的强度。例如居室内气味异常时进行通风。

5.3掩蔽法

在一定范围内施放其他芳香物质以遮盖恶臭物质的臭味。例如在汽车内放置空气清新剂。

5.4净化法

建立脱臭装置,在恶臭物质排放前,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或者生物的方法(吸附、吸收、燃烧等方法)将恶臭物质捕集起来,使之不能在空气中扩散与传输;或者将恶臭物质转化成无臭物质。该方法多用于恶臭污染源的治理。

各种方法中,净化法能削减恶臭物质的排放量,是解决恶臭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方法,也是科学研究的重点。目前常见的恶臭污染治理方法主要有:燃烧法、吸附法、淋洗法、生物法几大类,每一大类又分成若干具体的方法,如燃烧法包括直接燃烧法、蓄热燃烧法、催化燃烧法,近年来又出现了臭氧氧化、等离子体电离、生物滤池、非热氧化技术、光催化分解等新型的脱臭方法。由于恶臭物质种类极多,性质各异,而不同的脱臭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恶臭物质和臭气浓度,因而在选择治理方法之前,必须全面掌握恶臭物质种类、物理和化学性质、浓度,并据现场情况具体选择,既要消除恶臭污染,又要尽量减少净化费用,确保治理设施能够长期稳定运行。而且由于恶臭污染的复杂性,往往需要将几种方法组合起来进行多级处理。

6结论

恶臭污染物种类繁多,来源多种多样,只有掌握了科学合理的恶臭污染源调查方法,才能在第一时间内确定恶臭来源和污染物种类,为恶臭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 1994年1月15日.

[2] 孙立明, 王克 虹. 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垃圾填埋场恶臭物的抑制[J]. 上海建设科技, 2004(2): 60-62.

[3] Dincer F, Muezzinoglu A. 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Odors Due to Some Industrial and Urban Facilities in Izmir, Turkey[J]. Atmos Environ, 2006, 40 (22): 4210-4219.

篇3

关键词城镇化进程;生态环境治理;解决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2-0130-01

如今,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质上也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但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了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尽管农村经济建设和基础建设取得了繁荣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生态问题也影响了我国现代化的建设进程。生态破坏日趋严重,不仅影响到人民的身心健康,而实质上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如果对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够重视,不仅与我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背离,同时也会制约我国城镇化建设。而为了更好推动城镇化建设进程,就必须借鉴世界各国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理论,同时要结合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治理问题提出更有效的发展途径,同时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治理问题。探索一条有效解决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治理问题的道路。

1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概述

生态环境实质是一个有机系统,伴随人类的介入,物质与能量实现输入、输出平衡。在城镇化进程中,由于人类的过分集中,使得大量资源集聚,而资源的集聚带来的是生态系统平衡的被打破,在现阶段城镇化进程中,大量环境问题凸显,在某些地方甚至影响了城镇化发展进程。而环境问题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具体如下。

1.1 土地资源的污染和浪费问题

城镇化建设实质上是立体化、多元化过程,在这一建设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土地资源的利用问题,在现实建设中,我国许多城镇在土地利用方面上存在许多问题,土地浪费现象严重。由于土地资源利用结构不合理,不能够从土地实际应用出发,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污染严重。在城镇化建设中,往往误解城镇化的实质和内涵,单一将城镇化理解为建筑设施建设,这使得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城镇化建设水平和当地经济发展阶段明显脱节,造成大量公共资源浪费。同时,许多城镇在建设过程中,成本过高,原有城镇土地没有被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同时不切实际的规划方案、不合理的用地结构、凌乱的建设布局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低,从而大量空闲土地荒废。

1.2 新城镇规划布局不合理、水源、空气污染严重

新城镇建设往往使大量农村人口聚集到新的城镇当中,人口的大量聚集对水、土地等消耗需求巨大,同时人口大量集中会产生大量废弃物,而废弃物过分集中使得自然排污系统无法消耗,从而不能有效分解。进而造成了生态恶化、环境污染。人口急速集中在新城镇之中,就需要我们对新城镇进行合理规划,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完善排污系统。同时大量人口集中在有限的新城镇之中,使得汽车等交通工具使用不断增加,大量废弃被排放。

2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2.1 环境管理力度不足、体系建设不到位

我国目前在环境管理方面,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一个环境问题关系到多个部门,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而在具体环境管理方面,政府投入力度往往不足。伴随城镇化发展的还有工业化,政府部门由于受到不合理政绩观的影响,往往以GDP来衡量自身发展,而忽视对环境治理的投入和财政支出。而对企业来说,因为环境污染所遭受的惩罚和代价较低,相对于自身所得来说,破坏环境所得收入往往高于处罚金额,环境部门的不作为往往给环境污染企业带来一定发展漏洞,环境保护工作进展困难。

2.2 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力度不足

法制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向和指导,然而事实上,我国环境法法规建设远远不到位,不能够对经济社会环境起到保护作用。法律法规的不足,就为违法环境活动助长了气焰,同时也无法做到有法可依。而有些违法行为尽管有所涉及,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各部门缺乏有机协调性,使得执法力度不足,不能对违法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同时我国的立法范围主要集中在重要的环保领域,存在界定不明晰的问题,在惩治具体违法企业时,执法难度大。同时,我国目前具备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多为较早时期制定的,缺乏行之有效的指导和管理约束。

2.3 政府及公民环境保护意识的不足

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公民及政府部门环境保护意识往往不强,政府部门不重视环境保护建设,而公民对环保知识的熟知度更是有限。政府在实际过程中,只顾经济发展,对违反环境保护的企业大多纵容,是的整个环境治理困难加剧。

3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治理解决方法研究

3.1 完善和发挥政府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主导作用

政府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主导者,要重视普及环保教育,提高公民的生态环境意识。较为低下的环境保护意识势必会影响到公民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只有大力推动公民生态环境意识的培养,将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坚持实施生态环境治理。

3.2 加强环境保护执行能力建设、提升城镇生态管理水平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环保队伍建设不足严重无法解决生态环境治理,因此要加大环境治理资金投入,建设能有效解决环境污染的环境监管单位。同时要不断学习,用最新知识武装实践,提升环境监管部门城镇生态管理水平。

3.3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不合理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法,要改变传统的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经济发展,走新型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从根本上改变生态环境质量。同时结合最新科学文化水平,创造和发展环保产业。

参考文献

篇4

本文所指环境污染纠纷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关于环境污染的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而产生的纠纷。

(一)我国目前解决环境污染纠纷的方法

协商。这是由纠纷双方针对已经发生的环境污染,自行协商,通过达成和解协议,解决纠纷。因为许多污染者不愿主动承担环境污染的责任,实践中纠纷双方很难达成和解协议。

调解。根据调解人的不同,分为民间调解和行政调解。行政调解是由环境行政机关主持,对环境污染纠纷双方进行调解,以促成纠纷双方在自愿的原则下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与之相对应,是民间调解。我国目前主要由人民调解委员会作为民间调解人,也可由较权威的民间调解人居间调解,促成纠纷解决。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达成协议后又反悔的,任何一方都可以请求环境行政部门处理,也可以向法院。

行政处理。环境污染纠纷的行政处理是指环境行政机关对社会成员(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由于环境污染产生的纠纷进行处理的制度。“因环境污染引起的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属于民事纠纷,当事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不能以作出处理决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因而,我国环境污染纠纷的行政处理,性质上属于行政调解,其处理决定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仲裁。仲裁是指环境污染纠纷的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进行裁决,解决纠纷。我国现行环境立法,缺乏关于环境污染纠纷仲裁的特别规定。实践中通过仲裁解决环境纠纷的情况较少。

民事诉讼。即环境污染受害者依法向司法机关,请求法院判令污染者停止侵害、排除妨害、赔偿损失。实践中,环境污染纠纷的诉讼解决方法耗时长、取证难、费用高;由于现行法律对于环境污染纠纷的资格、因果关系的确定、污染损害赔偿等问题都欠缺明确具体的规定,从而阻碍了污染受害者寻求司法诉讼的救济途径。

(二)环境污染纠纷行政处理制度的优势

环境污染纠纷的复杂性、多样性和损害性决定了解决环境污染纠纷的方法应当灵活、及时、专业。实践中环境污染受害者选择行政处理方式寻求救济,与其他解决方法相比,行政处理环境污染纠纷的优势在于:

专业性。环境污染纠纷涉及很强的技术性,因而对于污染损害的证明要求较强的专业性。环境污染事故一旦发生,环保部门负有监管和保护环境的法定职责,而且环保部门设有环境监测机构,这有助于及时、准确地确定污染责任。

及时性。环境污染发生后,环保部门负有及时有效地调查处理污染事故的法定职责,这有利于纠纷双方在最短时间内澄清事实,明确责任;同时,鉴于环保部门对排污企业享有监管的权力,因而,排污企业对于环保部门的处理意见愿意采纳并及时执行。这些因素都有助于环境污染纠纷的及时解决。

成本低。救济费用的高低直接决定当事人对于救济方式的选择。由环保行政部门对环境污染纠纷进行处理,是环保部门在执行法定职责的过程所进行的。因而,相对于诉讼和仲裁,行政处理方法成本低廉,且效率较高。而国家也在环境污染纠纷的行政处理过程中实现了诉讼资源的节约。

完善西部环境保护行政处理制度的法律问题思考

作为一种权利救济制度,其内部的具体救济规范的安排应当统一、协调,并且有相关的制度予以支持,才能实现对于缺损权利的有效救济,进而最大可能地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效率等价值。环境污染纠纷行政处理制度至少应具有以下功能:及时、迅速地解决纠纷,救济缺损权利;损害赔偿制度的安排应当有利于提高污染削减的效果;能够促进和加强环境行政管理,即发挥环境污染纠纷行政处理制度与环境行政管理的协同效应。

在环境污染纠纷行政处理领域,日、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理论和实践都较成熟,我国应当呼应当前社会实践对于行政处理制度的迫切需要,完善环境污染纠纷行政处理的相关立法。

(一)行政处理机构的设置

独立且中立的环境污染纠纷处理机构是公正、有效地解决纠纷的前提。因而,首先应当设立在财政和人事上都能保持独立性的纠纷行政处理机构,以保证有效、及时地处理环境污染纠纷。具体到西部地区,立法中则应当关注到跨行政区域环境污染纠纷的行政处理机构的设置。

(二)完善行政处理程序

考察我国《环境保护法》和各环境污染单行法,对于环境污染纠纷的行政处理仅仅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不仅起不到解决纷争的作用,而且会使环境行政部门由于缺乏具体的法律规定,而产生权责不清、权力滥用、等违法行政行为,从而起不到程序法应有的法律作用。环境污染纠纷的行政处理制度应当对于行政处理程序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

1.环境污染纠纷的投诉制度。日本《公害纠纷处理法》中最有成效、最受关注的制度就是公害纠纷的投诉制度。该法规定都道府县及市区町村的公害课设置公害意见调解员。其职责,作为公害意见投诉和咨询的窗口,根据市民的意见,提供给当事人有关公害的知识和信息;调解员本人就公害的实情进行调查,给当事人和有关人员出主意,进行中介调解和指导等工作。同时,把有关公害意见的信息迅速准确地向有关部门报告,协调和促进问题的解决。

污染纠纷行政处理制度应当设立一个促进公众与环境行政部门之间的信息窗口:污染纠纷投诉机构。同时,该机构人员的配备应当是具备相当完善的环境法和环境科学的知识,并且行政能力较强,以切实保障环境污染受害者投诉有效。

2.污染纠纷的处理办法。一个富有活力的救济制度应包含一种合理、节俭利用救济资源的机制,以保证所利用的救济方式与特定救济需要相符合;同时一个富有活力的救济制度中所包含的权利救济方式也必须能满足不同缺损权利的救济需要,并且相关主体有权选择自己认为最“合算”的救济方式(即各类救济方式之间有替代性)。

我国现行法律关于环境行政部门的污染纠纷处理方法并没有具体的规定;而且行政部门对于环境污染纠纷的处理实质上属于行政调解,不具有法律强制力,从而使救济结果处于不确定状态。在徽县血铅事件中,当受害者寻求行政部门的救济时,污染事件已呈严重化状态,对于此类严重的、影响恶劣的企业违规排污行为,作为执法部门应当依法主动、强制进行调解,以充分发挥纠纷的行政处理方法的优势。

据此,完善西部地区污染纠纷的行政处理办法,应当明确规定多种行政处理方法,以供不同的权利缺损者选择;比如,斡旋、调解、裁定等;应当赋予行政调解以法律强制力,使救济结果确定,给当事人提供一个合理的预期;应当规定行政处理部门对于特定情形(比如严重违法排污事件、社会影响广泛的污染事件等)的强制调解职能。

(三)建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

1.一种救济制度如果得不到执行,其有效性是令人质疑的。权利人寻求救济的最终目的就是使缺损的权利获得补救。合理有效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机制,应当至少对以下重要内容作出设计安排:

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目前,各国的立法和理论界都确立了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无过错责任原则:不论环境污染者主观上有无过错,即无论是环境不当行为还是法律所不禁止的环境行为,只要其污染行为对他人客观上造成了财产损害或人身损害,就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受害人群的确定。对于受害人群众多的环境污染事件,比如大气污染和水质污染事件等,首先应当规定确定受害人群的方法,即确定谁有权获得损害赔偿。比如日本的公健制度中关于公害患者的认定,就规定了认定条件的三要素和认定有效期限(根据指定疾病的种类分为2年和3年)。

赔偿范围的确定。即确定赔偿金额。合理确定损害赔偿范围有利于有效救济受害者,同时制裁排污企业,抑制排污行为。依我国现行立法及司法实践,环境损害赔偿范围包括:直接损失、间接损失以及可能造成的受害人精神损害。

赔偿金额的来源。环境污染纠纷产生的巨额赔偿金是污染纠纷案执行困难的根本原因。实践中,我国许多企业经济效益并不好,巨额的环境损害赔偿金令企业无力负担,严重者导致企业破产,社会失业人口增多,引起社会不稳定。

2.借鉴各发达国家在理论和立法上较成熟的经验以及我国部分地区的试点性实践,都可以为我国的相关立法提供经验。

适用污染者负担的原则。即污染环境造成的损害及治理污染的费用应当由排污者承担。该原则能够通过经济手段,实现环境污染的外部费用(即环境污染损害及治理污染的费用)内部化,以实现污染削减。各国立法实践证明了该原则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建立污染损害赔偿基金。一般地,排污企业不愿意主动承担污染赔偿责任;同时,突发的、严重的污染损害所产生的巨额赔偿金往往令排污企业难以维系正常的生产经营,企业衰落、破产带来的众多失业人口可能引起社会不稳定。鉴于此,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建立污染损害赔偿基金,即通过对污染企业征收有关税、费(如排污费/税、自然资源开发费/税、生态补偿费/税、石油税等),构成污染损害赔偿基金。我国可以充分考虑各地的经济和环境条件,通过征收各种环境税/费来建立各地的污染损害赔偿基金,以分摊企业的部分污染损害赔偿金额。

环境污染损害责任的社会化。建立环境污染损害责任保险制度,使环境污染损害的责任社会化,被各发达国家普遍采纳并成为其通过社会化途径解决环境损害赔偿责任问题的主要方式之一。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分为强制环境责任保险和自愿环境责任保险。在保险责任的适用范围方面,承保的风险范围经历了由小到大的演变过程。

我国已经进入环境风险的高发期,部分地区曾通过试点推进自愿性环境污染赔偿责任保险制度,但许多试点因无企业投保而处于停顿状态。鉴于我国一些企业经营效益不良以及其为利润所驱,不愿承担污染损害风险的现实情况,我国应当通过立法,结合自愿与强制保险的方式建立我国环境污染赔偿责任的保险制度。

参考文献:

1.周林彬著.法律经济学论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王灿发主编.环境纠纷处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3.周珂著.环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篇5

提到牧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典型问题,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产品问题,因为近些年牧业企业不良事件大多都是产品问题,这是由牧业企业产品性质决定的。其实,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牧业企业存在的典型问题中,除了产品问题,比较典型的还有的决策问题、信誉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对这些典型问题进行分析。

1、决策方面存在的问题。

决策问题是高层在制定企业经营战略、进行经营决策时,由于对企业内外环境变化不敏感、或对企业内外情况分析不到位,导致企业重大决策失误或战略定位错位,从而使企业难以为继甚至走向绝路。有组织就有管理,有管理就有决策,经营决策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和基础,任何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必须建立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之上,同时企业管理活动中的每一个具体环节都是大小不同的决策,因此,决策贯穿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决策正确,全盘皆赢,决策失误全盘皆输,企业管理也是如此。目前,我国部分牧业企业普遍存在的决策机制不健全、手段不科学、依据不客观、程序不完善等问题,是导致决策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2、产品方面存在的问题。

牧业企业的产品问题是牧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为对产品质量重视不够、把关不严或存在侥幸心理,使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损害消费者及社会公众的利益,给消费者造成人身伤害,甚至导致消费者伤亡,由此引发消费者心理恐慌,要求追究企业的责任而产生的。牧业企业的产品,尤其是肉、蛋、奶等关系国民食品安全的产品质量问题,具有发生方式直接,波及主体多,影响传播快,对企业损害程度强等特点。近几年来,牧业企业的不良产品事件层出不穷,无论对社会还是企业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当今时代,公众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对食品安全问题十分重视,维权意识也日益提高,牧业企业产品一旦出现问题,对企业的影响是致命的。

3、信誉方面存在的问题。

企业通过产品和劳务满足市场需求,企业信誉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公众对其提供给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产品质量及服务质量的整体性评价。信誉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企业在提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没有履行事先签订的合同内容、与合同内容不一致,或者没有保质保量兑现其对消费者的承诺,使消费者和企业之间产生纠纷,企业信誉下降,失去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信任和支持而造成的。企业一旦出现信誉问题,将直接影响企业在消费者及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认可度,影响企业的社会效益,对企业造成的后续不良影响隐性且深刻。

4、环境污染问题。

牧业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指由于牧业企业的污染物、废弃物随意排放、丢弃,而造成水质、空气被污染,或者导致病菌传播、危害农田农作物的生长,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产生的。养殖类企业产生的污水,排入水中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如果进入地下水,可导致水溶解氧含量减少,丧失水体的使用功能。养殖或加工企业产生的恶臭气体,会污染养殖场或加工厂周围的空气,影响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畜禽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传染病的传播。空气、水及土壤的污染,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危害人类的生存及健康,环境污染问题必须引起牧业企业的高度重视。

二、解决牧业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典型问题的创新思考

在新经济条件下,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性的解决牧业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为牧业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1、决策问题的解决方法。

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前景,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牧业企业应对决策问题,要做到以下几点:企业要建立健全决策机制,要明确企业内部的权力结构,使权力均衡并使权力之间能相互制衡,以保证决策的民主性,要明确企业内部各层级的决策主体,明确各级决策主体的责权利关系,在此基础之上,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考虑利用智囊团、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决策中心等为企业决策服务。同时,决策时要采取科学的方法,针对具体问题的具体特性,采取定性决策方法或是定量决策方法进行决策。在实施过程中要及时进行监督和评估,并不断地进行修正,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产品问题的解决方法。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根本,畜产品养殖、加工及生产企业的产品更是直接关系到国民的食品安全,关系到国泰民安。牧业企业应对产品问题事件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保全企业信誉。企业处理由产品引起的问题,首先应考虑保全企业整体的信誉,同时迅速将存在问题的产品移出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视野,同时向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声明,存在问题的产品是个别问题,从而与企业整体形象分开。其次,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出现问题产品时,对待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不满要耐心地解释,要勇敢面对问题产品并承认错误,积极表达传递承担责任的决心,对消费者提出的合理赔偿要求要尽快解决,把对企业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把损失降到最低。最后,要总结经验,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信誉问题的解决方法。

信誉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誉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认可和接纳程度。牧业企业应对信誉问题应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积极进行提升企业信誉的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是企业管理理念的沉淀和外在反映,企业管理者要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对于预防和解决企业信誉危机的重要性,积极进行企业信誉预警管理,不断完善企业信誉危机的管理机制,构建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信誉文化建设。其次,要加强企业信誉的体制建设。首先企业管理者要意识到企业信誉建设的重要性,可以考虑在企业经营管理部门内成立信誉管理中心,具体企业信誉建设及信誉事件的处理及应对。最后,要加强企业信誉的机制建设。企业的信誉机制包括信誉问题监测与预警机制,信誉问题启动与应对机制、信誉问题终止与奖惩机制及评价机制。企业可在信誉管理中心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并完善信誉危机机制。

4、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法。

牧业企业应对环境污染问题,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牧业企业要服从政府安排,积极行动,减少、降低环境污染。牧业企业的环境污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到政府、畜牧、农业、环保等各个部门。因此,首先政府部门要对当地的牧业企业污染问题有总体规划,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并布置落实。牧业企业要执行相关政策,服从政府安排,使政府政策落到实处,减少、降低环境污染。牧业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规模大小,把环境管理内容纳入日常生产管理中,逐渐建立起立足于生态文明的现代科学技术管理体系和生产环境。

其次,制定企业经营战略,制定无害化综合治理规划,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现代意义的清洁生产不仅仅指清洁的产品,还包括清洁的生产过程,二者缺一不可。清洁产品是指产品无论是在使用过程中还是在最终报废后都不会对环境造成损害,清洁生产过程是指牧业企业在生产过程对环境无污染或少污染。对于现代化程度较低的牧业企业来讲,只有不断提高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才能保证清洁生产的落实,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及消费者消费品质的提高,不断地提出新的生产目标,生产出更符合现代居民消费水平的绿色环保产品。

第三,对企业产生的污染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再利用。牧业企业要按照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和要求,对污染物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置和利用。规模化养殖牧业企业可以考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资源化利用,投资建设综合利用和污物处理设施,可以考虑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沼气,可企业自用或为当地居民集中供气,解决生活用气问题,如果产能仍有剩余,可用于发电,沼渣沼液还可以作为灌溉农田得有机肥使用。

篇6

[关键词] 原子荧光光度计;矿物;砷;锑;汞

中图分类号:TQ617.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目前,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卫生检验、农业、冶金、地质、环保、医学等多个领域,本次研究选择矿物样品中进行原子荧光光度计的测试,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

1研究的化验方法及仪器和试剂

1.1研究化验方法

本次研究试样经过王水分解,在HCL(1+9)介质中,用硫脲-抗坏血酸将五价As、Sb还原为三价,再用KBH4,还原为氢化物,在HCI(1+4)介质中,与KBH4作用生成As2H3、SbH3、BiH3和Hg。以空心阴极灯为光源,用双道无色散AFS-230E型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荧光强度,本次研究只测定As、Sb、Hg的荧光强度,并针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加入铁盐消除共存元素的干扰。

1.2仪器和试剂

本次研究使用AFS-2202E型原子荧光光度计。化验所用化学试剂盐酸为优级纯其余均为分析纯试剂,所用水为蒸馏水。主要是因为盐酸中常含有砷,所用使用之前必须看一下试剂里面各种杂质的含量,避免杂物影响化验结论[2]。

2矿物测试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1仪器测定空白不稳定

2.1.1问题如果在仪器电路畅通、待测元素空心阴极灯光源正常、灯电流选择适当的情况下,选择合适条件的空白判别数值后,测定空白多次仍不能通过;即使空白通过后,重新再测定,前后测定空白值差别较大。这种情况下,不能准确反映空白的真实情况,从而影响测定数据的准确性。

2.1.2检查及解决方法针对这一问题,应先检查仪器的稳定性,这就需要做一下As、Sb的精密度测定。列出检测浓度配制As、Sb的混合标准溶液(单位ng·m L-1),溶液酸度应保持5%左右(v/v),为使As、Sb预还原至三价,溶液中应加入少量的硫脲和抗坏血酸(最终浓度为2%左右)。使用5号混合标准溶液测定仪器的精密度。如果RSD≤2%,仪器稳定性好,然后进行以下检查。(1)仪器空运行检查。用黑纸胶布挡住光电倍增管的检测窗口,启动蠕动泵,不进液,进行空白值检测,双道检测荧光强度应在30~50格,或更低。去掉黑纸胶布进行检测,因有炉温热光(石英原子炉正常升温),空运行荧光强度在70~80格(小于100格即可)。Hg元素的空白检测荧光强度值可能要大于100格。(2)石英原子化炉检查。首先查看炉芯内是否掉进明显的异物,若有,则将异物取出,用空白液调试,如还是不稳定,关机,待炉温下降、石英炉芯冷却后,取出炉芯,采用热的稀王水浸泡,除去附着的脏物,晾干石英炉芯,或更换新的石英炉芯。这是因为测定一段时间后,炉芯容易粘上残留的氢化物污染物,特别是现在使用的双层炉芯,若载气口较小,最容易出现载气口附着脏物,影响气流和元素的原子化,产生被测元素自熄,测定时出现没有荧光强度或荧光强度很小(条件正常情况下)。此时将炉芯卸下,稀酸浸泡清洗后,重新安上炉芯,调整好炉芯的高度,再测定空白,仪器会很稳定,空白荧光强度可以控制在100格左右。(3)载气流量检查。载气流量出厂时均已调好,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变化;但出现以下情况会发生改变。由于出厂运输的颠簸,使调整好的阀门螺丝松动,出现变化;也有可能长期使用后气流冲动引起变化,使得气流量变化。曾经发生过使用的仪器出现测定荧光强度变小的情况,经检查发现,设置的屏蔽气流量900mL·min-1,实测仅300 mL·min-1。载气流量的变化,可经校正使其恢复原流量水平,测定空白时的数值的稳定性明显提高;当设定的空白判别值较小时,也能顺利通过。

2.2样品制备

样品制备是保证测试结果准确性和稳定性的重要环节,既要保证样品分解完全,又要保证As、Sb、Hg不因水解、挥发而损失。

2.2.1问题样品测定时,一般采用王水溶矿,在王水介质中测定Hg,需分取部分试液,在HCI介质中,用硫脲一抗坏血酸作预还原剂,将As(V)、Sb(V)还原成三价后,进行氢化反应测定。由于硫脲-抗坏血酸作预还原剂不影响Hg的测定,目前多采用王水介质中直接用硫脲-抗坏血酸进行预还原,实现同一份溶液3个元素的测定,提高工作效率;但如果酸度过大,由于HNO3,的氧化作用使得溶液出现棕黑色,易出现还原不彻底,导致砷、锑的结果偏低。

2.2.2解决方法用王水溶矿后,先测定Hg,然后直接加硫脲-抗坏血酸固体试剂(先将试剂研细,必须加足够量的还原剂)还原As、Sb后再测定,既可实现同一份溶液3个元素的测定,又不会出现还原不彻底的现象。As、Sb还原还受温度的影响,气温太低时,也容易出现还原不彻底而影响测定,所以注意工作间保持一定的温度,最好不要低于18℃,还原的时间不能少于30min。

2.3高含量样品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2.3.1问题环境样品分析,一般元素含量在地球背景值附近。对于含量较高的元素含量,一般也不会超出检测范围;即使有极少的样品超出检测范围,稀释后也能测定。在实际分析工作中,偶尔遇到过含量特高的样品,经化学分析,质量分数达到了百分之几,仅一个样品就出现了污染仪器的情况。当时即出现空白溶液荧光强度溢出,使测定无法进行。由于记忆效应,虽然用1.2mol·L-1 HCI直接清洗了很长时间,但空白溶液荧光强度仍降不下来,只有把仪器的毛细管、石英炉芯、气-液分离器等均用20%HNO3,和KMnO4。溶液进行浸泡处理后,再用HCI浸泡几天,空白值才下降,恢复正常。其中Hg的污染要特别注意,管路一旦被污染,短时间内很难清除。化验室的环境对仪器也有较大影响,分析人员曾发现,在刚装修过的实验室进行测量,环境残余的汞蒸气造成汞的空白猛增,给测量带来很大的影响。化验室其他仪器也可能带来的影响,如测汞仪。

2.3.2解决方法对这类样品,在接收样品时,对该样品的采样情况要有所了解。如是矿区剖面样,最好先用光谱分析进行筛选,含量特高的样品用化学分析法进行测定。对化学分析法不能检测的样品,先进行稀释后再测定,这样可以减少样品对仪器的污染,避免仪器损坏。环境污染后大约要一个星期来消除,为免耽误分析周期影响野外施工,必要时可以更换仪器部件。同时原子荧光光度计和测汞仪最好不存放在同个楼层,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篇7

【关键词】资源环境;浪费严重;解决对策

近段时间的雾霾天气给我国的环境问题敲响了严重警钟,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浪费严重。同时,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空气污染和水资源污染问题,成为我国现阶段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使我国在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方面做到协调统一发展,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1.我国资源环境现状

在对全球污染最为严重的20个城市调查中,我国占了近3/4的比例,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环境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尤其是在水资源、矿产资源、煤炭资源等方面的消耗,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1.1水资源方面

我国的水资源丰富,但是分布不均,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存在着严重的浪费,尤其是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据统计,在北方400多座城市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其中较严重的有110多座城市,并且伴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的缺水问题日益严重。

1.2矿产资源方面

在我国矿产资源的供需方面,煤炭、天然气的供需大体平衡,但是石油资源方面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的建设需求,我国石油资源的进口量逐年增加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并且我国的有色金属严重匮乏,其中铜、铅、铝、锌的矿产储量均严重短缺,同时又以地质勘查后备不足,严重制约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

1.3环境污染问题

从近段时间一直持续不段的雾霾天气中,就已经说明目前我国环境问题的污染程度,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迅速发展时期,各种工业气体和汽车尾气的排放严重污染着我国的大气环境,同时黄淮海等河流的水污染问题也相当严重:75%的湖波出现富营养化,30%的重点城市的饮水质量不能达标,90%流经城市河段的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62%的断面达不到标准等,这些都是目前我国存在的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

1.4能源利用率低下的问题

我国煤炭等矿产资源的能源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据统计,我国工业燃煤锅炉效率低且污染严重,每年都会消耗原煤4亿多吨,排放烟尘200万吨,二氧化硫的排放约为600万吨,是一重大的烟煤型污染源。同时我国60%以上的电机产品效率比国外发达国家的水平低2-5个百分点,如不能切实改变我国生产和消费模式这一现状,必然会加剧我国资源环境的浪费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2.解决方法与对策

针对目前我国资源环境短缺且污染、浪费严重问题,本文提出了几点具体的解决方法和对策。

2.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目前我国经济的增长方式,正在努力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粗放型”是过去的经济发展方式,这种发展方式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且破坏环境,而“集约型”的发展方式能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目前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为给我国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同时我国大力发展“科教兴国”战略,提高了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同时健全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比究,对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企业和地方绝不手软,保证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顺利转变。

2.2依靠科技解决资源环境问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依靠科技才能更好的解决目前存在的资源环境问题。

2.2.1进行煤转化技术的研发

煤转化技术是节能减排的关键,在煤转化技术开发的过程中,以提高煤炭的利用率、减少水消耗和废水排放的污染程度做为技术开发的关键,着重处理煤化工废渣和污水处理加工的综合利用率,同时进行清洁高效煤转化的研究和开发,进一步实现煤转化的清洁高效利用。

2.2.2进行清洁车用燃料的研发

目前,世界各地都在积极研发清洁车用燃料,清洁车用燃料的研发是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清洁油品的生产还存在着原料和化工等方面的问题,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加剧,几乎所有的石化企业都在增加油品质量,我国的石化企业也迎难而上,成功的开发了多项包括降低汽油烯烃含量的催化技术和柴油超深度脱硫技术。同时中国石化还根据市场的供需情况和产品质量的要求,加快油品的开发和技术改造,对炼油装置进行结构改造,以更好的降低硫和烯烃在提炼过程中的损失,自主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重整催化技术。

2.3依靠循环经济解决资源环境问题

任何资源的循环利用才是对资源的最大开发。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开辟新的资源,可以有效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有效的提供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循环经济就是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要求,在整个的生产和流通领域都进行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减量化就是在工业节水节油和城市节约等方面做出控制,再利用和资源化就是对工业废弃物和余热余压的综合利用。

要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首先做好循环经济的制度规划,对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提前规划保证后续程序的顺利进行;其次是抑制各种资源的浪费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发展循环经济首先就是抑制过度消耗,积极主动的实现节水节地和节能减排;再次是建立循环经济的评价考核制度,只有一套合理规范的评价考核制度才能更好的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第四,建立以生产者为主要对象的责任延伸指导,使每一项责任都能具体到各个企业和各个生产主体。第五,对高能耗企业的管理。我国正处在一个工业化高速发展的事情,各种水资源、煤炭资源、有色金属、电力、化工和建筑等方面都造成了资源的高消耗,极强对这类企业的管理,可以更好的保证节能减排等各项指标的实现。

3.结语

当前我国的资源环境形势相当恶劣,我们现在必须抓紧时间积极的采取措施应对我国当前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各种问题,只有解决好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问题,才能真正的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赶顺.发展战略与循环经济[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篇8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问题;方法;

Abstract: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is gradually accelerated, with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people increasingly high requirements on the living environment.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modern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s well as three aspect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sues and the solutions.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problem;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

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中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人们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源,还提供了生活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规模逐渐扩大,这在很多方面给城市规划带来了困难,工业废料的排放也给城市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于是,在当今社会,城市规划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本文针对一些主要问题加以讨论。

一、生态保护问题及解决方法

1、生态规划问题

现在,全球都在提倡城市生态型景观设计,以减轻水环境恶化、水资源耗竭、热岛效应以及温室效应等环境方面的影响。生态型景观包括很多方面:生物活力、地理格局、美学方面的和谐度等等。现代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要创造出一个舒适、干净、美观、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但是,目前我国的现状是,从景观大道到城市的广场、从五一花坛到十一花坛,从自然公园到小区园林,都是非生态型的规划设计,并且都是不可持续的景观。

2、解决方法

现代城市规划设计在生态方面要引入天人合一的观念,将经济和以人为本完美的结合到一起,具体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把空间的需求提升到对生活质量的需求;

不要单纯的考虑污染治理,而是首要考虑人们的心理以及生理健康方面的需求;

把城市生态服务作为设计的宗旨,而不是盲目的进行绿化;

在注重城市形象的同时,更多的考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素。

二、景观设计问题及解决方法

1、景观设计问题

现在,我国的城市规划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景观设计主要体现为绿化环境的艺术性和功能性不能合理结合,也就是说城市规划中对于环境的设计有很多时候会影响到居住环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起的物种单一

在我国的城市规划中,香樟和法国梧桐是主要绿化树种,也有个别的城市为了美化环境从山区购进一些已经成型的老树或者大树。但是设计人员忽略了植物之间生存依附的关系,导致一些树种因为生存环境的影响而发育不良,城市生态系统变得更加脆弱。

(2)盲目引用稀有树种

一些设计人员对植物的特性不熟悉,为了突出设计成果的艺术性,盲目的引用外地的一些珍稀树种,这不仅增加了成本,还使城市失去了本来的特色,而且我国也有句老话“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引进的树种经常因为不适合本地的气候和环境而枯萎甚至死亡,这都会给城市规划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不仅没有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不良生长的树木还会使城市看起来更加沉闷,同时还浪费了自然资源以及经济成本。

2、解决方法

(1)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以当地环境为依托,结合地方特色,充分体现地域特征,保留原有环境以及文化特点,大量采用本地资源,对一些材料可以循环利用,减少成本。

(2)要考虑物种的生存条件和生长环境的要求,对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并配合周围建筑物的整体建筑特征,使城市中任何一个部分都有其独有的特点,但是从整体上看,又体现出同一个主题。

三、环境保护问题及解决方法

近些年,我国的城市建设不断扩大,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污染的速度也在迅速增长。过度的城市扩张给城市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直接威胁城市的发展和规划,所以解决城市环境保护问题迫在眉睫。

1、环境保护问题

(1)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废气、硫氧化物、碳氧化物以及臭氧等。一旦这些有害物质被排入到空气中,空气的质量就会严重恶化。甚至会让整个城市烟雾缭绕,而居民呼吸着受到严重污染的空气之后,也会影响健康。而硫化物以及氮氧化物在下雨时,和雨水一起降临到地面,还会腐蚀城市的生态环境,对建筑物、桥梁、铁路起到腐蚀和破损作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废水污染

根据我国环境部门的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城市每天大概有l亿吨污水在没有经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出。我国的七大水系之中有一半以上的河段水质已经受到严重污染,三分之一的水体不适合鱼类生存,四分之一的水体不能用于灌溉,城市中90%的水域污染比较严重,以上数据明显说明,解决废水污染问题刻不容缓,如果我们还对水污染的发生不够关注,那么水资源就会越来越短缺,尤其是2011年我国云南地区已经出现了供水危机。

(3)固体污染

固体废物污染按照来源可分三种:生活垃圾、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另外,还有一部分来源于建筑废料和弃土以及农业固体废物。对于这些固体废物,如果不及时妥善收集、处理就会给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甚至危害人体的健康。

解决方法

(1)工业合理布局

工厂不能过分集中设置,控制一个地区的污染排放量。把可以供应原料的化工厂建设在一起,这样可以对废气加以利用,减少排放量。

绿化造林

茂密的林丛可以降低风速,控制空气携带的大粒灰尘四处飘荡污染。树叶表面有绒毛或者能够分泌粘液以及油脂,能够吸附大量的飘尘。蒙尘的叶子经过雨水的冲洗之后,能够继续吸附空气中的飘尘。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减少交通废气的排放

控制汽车尾气污染的关键就是要提高汽油的燃烧效率并改进发动机的燃烧设计,使汽油能够充分燃烧,进而减少有害废气的排放。

(4)提倡节约用水,鼓励废水利用

在城市的各个重点区域建设相应的废水处理厂,使用新的科技净化污水,控制污水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之中。同时积极推广中水利用,节约城市用水。

(6)填埋和焚烧垃圾

现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正处在稳步发展的阶段,在建设的时候,要注意有效节约国家土地资源、尽量降低填埋场的污染、大力加强填埋气体的回收再利用。对于垃圾的焚烧处理方式,只针对可燃垃圾适用,在土地资源相对比较宝贵的东部沿海地区,垃圾的焚烧处理是一种重要的处理措施。

结束语: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划建设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形象代表,直接体现了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也有了新的要求。这都给现代城市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端的要求。而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一些城市的规划不仅没有美化环境,相反的,还危害了城市的生态平衡,耗费了大量的资金。本文从生态环境、环境污染以及环境保护三个方面对我国城市规划现状作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在以后的城市规划设计中,可以充分考虑上述问题,创造出宜居、舒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李丰春,浅析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2期;

吴丁杰,徐聪,夏圆圆,关于新时期城市规划发展趋势的两点探讨,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05期;

孙伟,浅析现代城市新区建设中景观的规划设计,城市建设,2011年14期;

周颖,现代城市新城区空间结构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优化措施探讨,中外建筑,2009年11期,

朱海东,关于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几个问题的分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33期,

篇9

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巨大,导致了庞大数字的塑料袋使用量,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袋生产和消费国家。巨大的塑料袋消耗量也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对塑料袋的合理使用问题也被提上日程。

 

一、国家为什么要出台“限塑令”

 

常被我们称作“白色污染”的塑料袋,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中国兴起的,因为廉价、重量轻、容积大等优点广受消费者的喜欢。但塑料袋的被埋在土壤中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被降解,处理起来较为困难,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塑料袋的成分是聚乙烯,其本身是无害的,但由于要制成聚乙烯薄膜,需要在聚乙烯的基础上添加诸多有害的添加剂,故对人体产生了伤害。

 

根据中国塑料协会的测算数据显示,在国家的“限塑令”之前,每天中国人仅用于买菜就可消耗掉10亿个塑料袋,除此外用于其他用途的塑料袋量在 20亿个,总量可达160万T,废弃的塑料购物袋所产生的垃圾占需要清理的垃圾总量的3%-5%。由于塑料袋的降解过程非常的缓慢,所以会对环境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对此国家各级政府都出台过相应限制使用塑料袋的政策,但由于法规的区域性限制,导致法规实行的效果欠佳。2007年12月,国务院开始集结各级政府对塑料袋污染问题做研讨,并制定了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限塑令”。并于2008年6月1日开始,各大超市商城实行塑料购物袋收费制度,以此来降低塑料袋的消耗数量,同时也进一步提高塑料购物袋的回收利用工作。

 

二、“限塑令”的短期成效如何

 

2.1 “限塑令”的短期效果

 

2008年6月“限塑令”开始正式实施,各大超市、商店都不再提供免费的塑料袋。根据统计表明,政策的出台导致了塑料袋的使用量急速的下降,我们来看一组详细的数据:

 

(1)单次购物中消费塑料袋的人数从“限塑令”前的99%,减少至43%,数据非常客观,也就是说有6成的消费人群已经不会再购买新的塑料袋;

 

(2)消费的塑料袋个数极具下降。“限塑令”之前,消费者单次购物平均新塑料袋个数是2.517个,政策后的数量为0.535个,缩减的幅度接近80%;

 

(3)新的塑料袋使用量在下滑,提高了塑料袋的重复使用,根据统计显示,”限塑令“之后塑料袋的重复使用次数增幅达到70%,由之前的不足1次到现今的1.5次,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

 

(4)塑料袋替代品的使用概率增加,由于“限塑令”的出台,消费者在购物时,会根据所购买的物品的容量,按需购买新的塑料袋,同时增加了消费者对布袋、篮子等代替塑料袋容器的使用概率。

 

根据多方的数据可以看出,“限塑令”的顺利实施,促进了消费者对塑料袋的使用率,减低了消费者购买新塑料袋的概率,同时增加了塑料袋代替品的使用几率,因此,塑料袋的使用量得到大幅的减低。

 

2.2 “限塑令”在不同类型超市有不同的效果

 

根据“限塑令”的规定是针对各省市为消费者提供塑料袋的超市、商店等消费场所,由于消费场所和商铺的类别不同,所以在“限塑令”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正规的大型消费场所,“限塑令”的执行率高达98.6%,消费者对塑料袋的购买也变得十分理性,新塑料的购买力在逐渐的减少;但在某些小规模超市、市场性的农贸市场,“限塑令”的执行力就有些差强人意,仅有33.8%占前者的1/3。大量的商贩仍然向消费者提供免费塑料袋,而且这些塑料袋的质量大都不符合国家的标准,属于超薄塑料袋,对环境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限塑令”政策的出台对该类型消费场所没有产生相应的影响,塑料袋的使用量仍然处在高位。

 

2.3 “限塑令”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效果

 

在“限塑令”的实施上,还存在地域的差异。在实施政策后,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新塑料袋的购买力呈下滑状态,塑料袋的重复利用率则是直线上升,相比较之下,经济欠佳的地区,新塑料袋的购买力出现了大比例的下滑,超过经济发达地区,在塑料袋的重复利用率上则不及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是人民的素质问题,从该项政策的实施也可以看的出不同地区的人文素质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三、超市塑料袋有偿使用政策的不足及解决方法

 

3.1 超市塑料袋有偿使用政策的不足

 

3.1.1 “限塑令”的执行力度不够

 

根据“限塑令”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规范的大型超市、商城和小规模的商铺在政策实行力上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而且两者所使用的塑料袋的质量也没有统一,后者所使用的不符合规定的超薄塑料袋对环境污染十分严重。

 

3.1.2 定价机制不统一

 

目前针对塑料袋有偿消费,定价是商家自行决定的,大型超市针对塑料袋的容量大小,给出0.2元、0.5元不等的有偿塑料袋,具有较强的执行力,但对于小型商铺来讲,塑料袋的价格则是乱象,没用统一的定价。

 

3.1.3 塑料袋的质量有待提升

 

不同成分的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情况也不同,超薄的塑料袋污染情况最为严重。现在市面上的塑料袋型号、大小各不相同,材质也不一样,导致消费者在选购使用时会出现是否等价的顾虑。

 

3.2 超市塑料袋有偿使用政策的解决方法

 

3.2.1 加强对商家的监控力度

 

调动工商力量对商家的“限塑令”执行情况做统计分析,同时利用市场进行有“奖励”的监管,商家们在自省的同时还可以监督别人,打造有序的塑料袋消费市场。

 

3.2.2 加大塑料袋生产环节的监控

 

塑料袋的质量是环境污染的源头,所以解决环境问题,就需要对塑料袋的制作环节进行把控。相关的执法部门需要严格把控塑料袋的生产商家的产品质量,对于没有任何牌照的塑料袋小作坊要严惩。

 

3.2.3 树立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

 

通过社区的环保宣传,加深广大群众对塑料袋有偿消费的概念,同时明确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绿色消费的理念。可以分发一些可多次利用的购物袋,减少大家对塑料购物袋的需求。

 

【总结】2008年6月1日开始“限塑令”,控制了我国的塑料袋使用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环境,减缓了环境污染的速度。但现有的塑料袋有偿消费市场,仍然存在“限塑令”的执行力度不够、定价机制不统一、塑料袋的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针对此也提出了加强对商家的监控力度、加大塑料袋生产环节的监控、树立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的解决办法。在“限塑令”的环境保护的道路上,我国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篇10

人类所处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整个外部世界都可称之为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包括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环境系统内的各个要素互相联系和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时环境的容量是有限的,环境容量是指一定时期内,环境资源所能允许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大小,即环境所能允许的人类需求的最大限度。

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当人们排放的废弃物在环境能承受的范围之内时,环境能够通过自己的净化功能清除这些污染,但是当人们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承受能力,环境就无法彻底地净化人类造成的污染,从而威胁到人的生存,因而人类进行的排污行为也要考虑环境的承受能力,在环境的有限容量内进行,这种情况就会造成人们之间的竞争,争夺有限的污染排放资格。

自然环境具有明显的公共物品属性。所谓公共物品,根据萨缪尔森定义,是指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私人物品确定了所有权之后就限制了其他人对于此物品的占有和消费,而公共物品无法将某个人排除在外,或者可以排除但需要巨大的成本,产生极大的不经济。自然环境就有明显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正是这一特性决定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负外部性,进而导致现实生活中污染问题严重。所谓外部性(或溢出效应)是指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所强加的成本或效益。斯蒂格利茨指出:“只要一个人或一家厂商实施了某种有影响其他人的行为,而且对此既不用赔偿,也不用得到赔偿的时候,就出现了外部性。”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指那些给其他人带来了效益的行为;负外部性则是指给别人造成了损失,从而把成本强加给别人的行为。环境污染具有典型的负外部性。

外部不经济是环境违法的内因。市场主体可以通过任意无偿地开发共有资源或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获得全部正效益,从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而产生的负效应则分摊给其他开发利用者以及后来人。在获利动机的驱使下,每个市场主体都会无节制地开发、利用环境资源,这就是环境的外部不经济造成的“共有物的悲剧”。

在经济学中,对于稀缺资源和外部性问题的解决,经济学家有多角度的论述,形成了相关的理论观点,其中著名的有庇古有关税收的理论和科斯产权定理。正是在这样的经济学理论论述的基础上,才形成了当前对污染问题最有效、最能形成长期制度的解决方法——环境经济政策,也产生了一项当前备受关注的环境政策——排污权和排污权交易。

经济学家阿瑟•塞西尔•庇古最早提出通过税收或补贴的方式解决外部性问题,称为“庇古税”,其理论内容是通过政府征税或补贴,矫正经济活动中私人成本,使之与社会成本相一致,从而使私人的最优等于社会最优。与之不同的是,经济学家罗纳德•哈里•科斯认为,外部不经济从根本上是产权界定不够明确或界定不当引起的,他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指出只要产权已经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那么,交易的任何一方将拥有产权带来同样的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这可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实现,产权赋予不同的人只会带来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同。科斯定理阐述了一种外部成本内部化的方法。产权界定明确使得企业或个人在产生外部性,特别是负外部性时,会受到产权所有者的追究,从而把外在的成本作为内在的考虑,支付一定的赔偿,进而使个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

基于以上经济学理论分析,在环境污染问题上,各国广泛采取排污收费或排污税的方式控制企业的排污行为,目前,关于排污权和排污权交易的研究也在各国深入发展。

传统的排污收费或排污税只是对于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事先或事后收取一定的费用,属行政手段。而这种费用一般不与企业的污染排放相挂钩,在一定程度上可被看做是认可了企业的污染行为,企业缴纳一定的污染费用就得到了污染的许可,就不会顾及污染的产量。如果企业所需缴纳的污染费用与治理污染所需的投入相比较少的话,企业还是会选择缴纳费用获得污染的许可,这样并不能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的初衷。因此,需要加大污染费的力度,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而如果是加大执法的力度,则会相应地增加行政执法的成本,同时也会增加权力寻租的机会,社会成本过高。目前,在很多国家和地区,排污收费已逐渐被新的形式所取代,即排污权。

排污权和排污权交易理论能有效地解决环境污染的内部原因,但是作为一种市场行为也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排污总量的确定。排污权和排污权交易是建立在环境一定的容量性的基础上的,排污总量的确定就成为排污权和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前提。但是区域内环境自身所能允许的人类需求的最大限度的确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数据资料,而且也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水土、气候、植被、物种等环境的各个方面。另外,一个地区环境的容量还要取决于本地产生污染的种类和性质,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往往需要多年的资料积累才能有微妙的效果,难以准确界定。

篇11

关键词: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现状;治理

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因为集中饲养等问题,导致畜牧养殖行业粪污排放量急剧增加。粪污中一般都含有各种毒素以及有毒有害物质。畜禽粪便当中的污染物质不仅包含了悬浮物、有机物,同时也有沉积物、气体以及细菌、病毒等[1]。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在收集、运输、储存过程中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处理,很有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的家畜粪便产量每年大约为1.73×1011t,如此庞大的粪便产量已经明显超过中国工业行业的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所以必须要对畜牧养殖环境污染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法。

1畜牧养殖污染现状

我国畜禽每年的粪便产量比较大,而粪便中的氮、磷等物质含量都较高。畜禽粪便总体土地负荷警戒值已经超过了最大额度,显现出环境胁迫与环境压力问题。

1.1水质污染问题

水质污染一直以来都是畜禽粪便污染的主要体现形式之一,因为如果粪便的浓度比较高,而且还没有经过专业化的处理就直接排入到江湖当中,会严重影响水质。以上海地区为例,上海市郊地区的集约化畜禽粪便每年流失率约为50%,而这些流失掉的粪便会直接流放到周围环境中,导致周围环境恶化,并影响当地地下水水质。不光是上海,其余地区的污染也比较严重,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广州市、北京市情况也不容乐观。

1.2大气污染问题

畜禽的粪便在发酵之后,会产生较多的粪臭素等气体,这些气体会直接挥发到周围环境中,不仅会使动物应激,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对人类的健康水平产生影响。在规模化养殖的过程中,因为养殖场的高层管理人员一般比较轻视这一环节的问题,所以对粪便的处理比较随意,导致养殖场时刻都在散发较为难闻的味道[2]。这种味道会直接影响到周围环境居民的日常生活质量,提升了空气污染指数。而且在恶臭的物质当中,包含了一些对人类影响较大的物质,这些物质会直接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并促使酸雨的产生。所以近年来各国的专家都在努力研究畜禽粪便当中存在的CH4以及NH3。

2治理措施

2.1好氧处理方式

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使用好氧技术的方式来处理各种畜禽粪尿,将这些粪尿通过生物处理的方式,结合序批式活性污泥法进行处理。序批式的反应器,是一种与Fill系统相对应的,在该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间歇性的活性污泥生产工艺。国内专家学者使用序批式反应器来处理粪便的实例比较多,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工作经验丰富。但是这种处理方法很难单独使用,需要结合其他的方式来进行综合性处理。利用活性污泥膜分离技术来处理家畜日常产物带来的污水,利用膜取代前些年常用的二沉池,这种方法可以提升出水的稳定性,还可以提升活性污泥的浓度,让其抗冲击负荷能力不断变强,剩余下的污泥量也会逐渐变少,装置结构更加紧凑的同时,占地面积也变小[3]。报道称,使用SBR来处理宰鸡场排出的废水,可以有效提升沸水当中CODcr的含量,而且整体去除率可以达到95%左右。一般情况下,屠宰厂废水都必须要经过预沉池、厌氧以及SBR等诸多工艺环节,在满足一级排放标准之后再排出。好氧处理也可以使用在畜禽粪便进入到污水之前,或者也可以将其单独和其余物质放在一起进行堆肥处理。对这些家畜的粪便先进行脱水处理,等到这些粪便完全干燥以后,再将其生产成有机肥来使用。

2.2厌氧处理方式

厌氧处理是能量需求比较低,可以产生新的能源沼气,对温度、对环境都比较敏感,所以可以当成具有高有机物负荷潜力的物质来使用,部分好氧的微生物如果不能降解有机物,则可以使用厌氧的方式来产生沼气。

3小结

畜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是近年来比较严重的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着中国的整体环境,提出了常见的问题以及问题解决方式,希望可以为日后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提升工作质量。

作者:林建和 单位: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彭家军,张韶林,陈妮琳,等.畜牧养殖过程中针对环境污染的对策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6(24):240.

篇12

关键词:城市化环保问题解决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环境保护问题及科技需求城市化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过程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引导下的发展战略。在现代科学技术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持续加速的推动作用之下,城市数量及城市规模将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增藏区是,由此也导致环境保护及治理工作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很明显,造成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出现环保问题的原因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城市化聚集效益的显著性与生态环境承载作用力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突出;②.较大的资源需求量与资源利用不合理之间的矛盾突出;③.政府政策执行方向存在一定偏向性的问题,由此导致了包括空气污染、水质污染以及垃圾污染在内的诸多环境问题进一步滋生与蔓延,有待解决。本文试针对以上问题做详细分析与说明。

一、城市化进程中的环保问题分析

(一)城市化进程中的空气污染问题分析:空气污染是城市化进程过度膨胀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超负荷运转的最终产物。对于我国而言,整个国家的空气质量污染水平始终维持在较高等级,并且较发达地区(东南部沿海)以及工业化地区(东北地区)的空气质量污染水平所处等级明显高于西部内陆地区。

(二)城市化进程中的水质污染问题分析:城市化进程过度膨胀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超负荷运转不仅仅导致了可利用水资源的大范围减少,同时还使得水资源污染问题尤为严重。城市建设过程中地下水的大量开采势必会导致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严重的水质恶化问题尤为突出。

(三)城市化进程中的垃圾污染问题分析:城市化进程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带动着城市人口的激增,大量的资源消耗势必也导致了城市垃圾总量的持续激增。包括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弃物以及废旧物资在内的城市垃圾污染与现阶段的城市垃圾处理相适应,由此导致垃圾污染问题不断凸显。

二、环保问题的解决方法分析

(一)政府应当认知并积极引导城市化、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关系:无可厚非的一点是:城市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均是生产力发展状态下社会进步的最关键表现,但并非和谐社会发展的全部内容与主旨,和谐社会的发展还应当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的有效性与完整性。存在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首先,城市化建设与现代经济发展不得以生态自然环境任何形式及任何部位的牺牲为代价。城市化进程中的建设规划应当以长远发展眼光来看,从政府引导角度入手,积极推进绿色环保经济与生态城市建设;②.城市化进程应当坚持适度化原则,经济增长速度应当充分衡量环境保护相关问题,发展速度适当放缓,在此基础之上注重环境保护作业力度。

(二)依照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及城市化进程实际需求,加大环保基础性设施投入力度:环保基础性设施的投入应当以多元化筹资方式为主体,有效拓宽社会发展资金的筹措渠道,实现民间投资行为与政府举债行为的优化建设,将其应用于环保基础性设施的购入当中,以此种方式为环境保护提供实施基础与载体。

(三)加速城乡一体化植被保护及绿地建设作业:城市化进程过程中大面积的绿化活动能够发挥其相对于城市环境改善的关键意义,借助于绿地建设与植被保护作业,相应区域的水土涵养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在确保生态发展平衡关系稳定的基础之上,实现对城市化境的改善目的。与此同时,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当中还应当重视对河道的综合治理与保护,保护河堤、净化水体以及河岸绿化均不失为有效的实施方式。

(四)针对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应当依托于科学技术的进步,针对传统产业予以合理改造及升级,着眼于传统产业科技含量的提升,重点需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①.实现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转变;②.实现由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的转变;③.实现由附加产值低向附加产值高的转变。

三、结束语

就我国而言,基于“十一五”期间城市化建设发展所取得的积极成效,“十二五”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社会优化速度是最为显著的,这种发展的显著性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及工业发展速度,但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却需要引起各方工作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借助于本文所阐述的几个方面解决方法,合理控制城市进程中的各类环境问题,确保环境保护作业的有效性与及时性是尤为关键的,以上问题需要引起各方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 徐海贤.邹军.在高速增长中寻求健康发展——江苏城市化的理性选择. [J].城市规划.2007.(03).35-39.

[2] 张文龙.邓伟根.余锦龙等.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发展的PSR机理与政策研究. [J].广西社会科学.2012.(01).70-72.

篇13

关键词:玻璃钢管;漏失原因;防治措施;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J5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原因分析

玻璃钢管道是一种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管道,碎性大承受外界冲击能力较弱,使用中受内外因素的影响,易出现漏失(渗漏、爆裂),严重污染了环境,影响了注水时率及原油产量。经过现场调查与分析,漏失主要有以下原因。

1.1玻璃钢性能影响

由于玻璃钢是一种复合材料,在材料、工艺受外界条件影响严重,主要有以下影响因素:

(1)合成树脂的种类和固化度的影响,主要是树脂的质量,树脂稀释剂和固化剂,玻璃钢胶料配方等。

(2)玻璃钢构件的结构和玻璃纤维材料的影响,玻璃钢构件的复杂程度,直接影响加工工艺质量,材料不同, 介质要求不同,也会引起加工工艺复杂化。

(3)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生产介质、大气温度、湿度环境影响等。

(4)加工方案的影响,加工工艺方案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施工质量。

由于材料、人员操作、环境影响和检测手段等方面的因素,玻璃钢性能下降,会出现管壁局部不达标,内外螺丝有暗裂纹等现象,在检查中难以发现,只有在使用过程中才会显露出来,它属产品质量问题。

1.2外部损伤

由于施工埋深不够,施工或取土时,造成玻璃钢管线断裂。

1.3设计问题

高压注水及油井热洗管线压力高、振动大,玻璃钢管布管交错(如:55016#间),在轴向和横向突然变化而产生推力,使丝扣脱节和爆裂。此外在钢制转换接头、计量间、配水间、井口等处玻璃钢管连接部分,常因振动导致玻璃钢管发生断裂,造成漏失。

1.4施工质量问题

玻璃钢管线施工直接影响使用寿命。施工质量主要表现在埋深达不到设计要求,跨越公路、排水渠等不穿保护套管,套管内不按规范加扶正器、止推座、固定支座、减工减料等,这些都是造成玻璃钢管漏失的原因。

1.5外部因素

玻璃钢管线经过地域广,我矿大多数在低洼地或者是排水沟渠附近,未有标志桩或标志桩使用年限长丢失。

1.6操作失误

洗井(注水)压力高、冲击性大,玻璃钢管不能受载荷的冲击。在投入使用后,操作人员错倒流程憋压,操作不平衡,这些都会造成玻璃钢管线漏失。

二、玻璃钢管线断裂后处理方法

玻璃钢管线发生漏失后,要立即采取措施,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及影响原油产量。特别是冬季管线一旦断裂,更要快速粘补,时间一长,容易造成其它部位冻堵(管线低洼段)。目前常见处理方法有两种:

2.1螺纹接箍连接

该方法为专用玻璃钢材质内锥接头粘接组件,用玻璃钢螺纹套连接,需将原管线进行现场造锥,由于专用玻璃钢材质内锥接头采用标准型号,因此此方法适用于标准型号管线连接,而我厂所铺设的玻璃钢管线均为非标,现场粘接难度较大,其粘接剂需静态稳定24小时后方可投入使用,冬季易造成管线冻堵,每次粘补后需用热洗泵通管线,一旦冻堵时间过长,压力升高往往将其接头打掉。

2.2自制转换接头

我们的施工方法是自制钢制转换接头连接。将∮89mm×53mm×12mm钢管进行切削,截成260mm管段后与现场玻璃钢管线进行粘接,从两年的施工实践看,效果比较好,表1为2012年玻璃钢管线修补一览表。将对玻璃钢管线参数进行统计,并继续摸索提高修补技术,减少了影响原油产量的因素及环境污染,延长了管线的使用寿命,节约生产运行成本。

表12012年玻璃钢管线修补一览表

下一步我们

三、结束语

分析了玻璃钢管线漏失的主要原因,并采取措施和修补方法,可减少了影响原油产量的因素及环境污染,延长了管线的使用寿命,节约生产运行成本。玻璃钢管具有质量轻、承受压力高、耐腐蚀、不易结垢、施工简便、使用寿命长的优点。A油田将玻璃钢管线广泛应用于注水系统和油井生产系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篇14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化学 绿色化学 教育理念

新课改进一步提升了“绿色化学”教育理念的地位。面对绿色化学新理念、新要求,如何结合当前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把绿色化学理念贯穿于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1.剖析教材内容(知识点),寻找结合点,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载体。在我们目前所用教材中,涉及了许多有关环境保护、绿色化学的知识点,比如环境污染、三废、大气污染物、酸雨、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固体废弃物、重金属污染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强调走绿色化学之路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2.结合绿色化工原理,正反对比,凸显绿色化学理念。化学教师的绿色意识是绿色化学走进课堂,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的前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目标物质在化工生产中的某一作用为切入点,通过寻找替代物质,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比,用事实凸显绿色工艺的优势。例如在介绍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时,可以对比双氧水,在造纸工业中对于纸浆的漂白,双氧水等绿色氧化剂将逐渐取代氯气。因为使用双氧水做漂白剂,不会产生一些含氯的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比较有益。

二、在化学实验中践行绿色化学理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化学实验往往存在“三废”的问题,面对绿色化学的新理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化学实验微型化。化学实验微型化是在满足获取化学信息目标的前提下,对化学实验进行重新设计与探索,使其尽可能减少化学试剂的用量。仪器装置小、化学试剂用量少是微型化学实验的两个基本特点。微型化学实验的试剂用量一般只为常规实验用量的几十分之一乃至几千分之一,能改善实验室环境,大幅度减少实验室空气和水体的排放污染,具有操作方便、节约药品、减少污染的优点,代表了绿色实验发展的方向。对氯气的性质实验进行改进后,可以将氯气的制备通过漂白液与稀硫酸在培养皿中反应制得,此反应生成的氯气迅速扩散到培养皿中的其他液滴里进行反应,具有生成的氯气量少、环境污染小、实验效果明显,且可同时验证多个性质的优点。

2.化学实验操作规范化。化学实验操作有非常严格的标准,比如药品的称量、试剂的取用、三废的处理等等,各个操作步骤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来进行,否则,不但会造成药品、能源的浪费,污染环境,有时候还可能会发生比较严重的实验事故,给师生的人身安全及生活环境造成比较大的伤害。比如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实验“三废”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无害化处理后排放。通过规范化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绿色化学意识。

3.化学实验药品无害化。进行化学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更直观地将一些实验现象或实验原理展示给学生,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索科学、获取知识的兴趣。能展示同一实验原理或实验现象的化学试剂可能并不唯一,通过对实验步骤或反应途径进行设计,尽可能选择一些对环境友好的原料、催化剂等。比如我们常用白磷来展示“自燃”这个实验现象,但有很多缺点,白磷毒性较大,且产物对环境污染也比较严重,此时我们可以用Mg2Si水解产生的SiH4在水面上自燃代替白磷,实验过程无毒无污染,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

4.“三废”处理标准化。“三废”处理是化学实验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三废”种类的不同,处理方法多种多样,但“无害化”是共同的标准。在实验过程中,作为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将各种废液、废渣按照处理方法不同,分门别类倒入各自的回收容器内,然后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比如中和、分解、吸收、燃烧、回收循环利用等对其进行处理。

5.计算机辅助模拟高危实验。个别化学实验在操作过程中涉及到的有毒有害物质比较多,或危险系数比较大(易燃、易爆等),既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比较大,又给师生身体安全及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这些与绿色化学的目标和原则相违背,在这种情况下,采用计算机模拟就显得尤为重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实验原理、实验设备、工艺流程进行模拟,使学生在仿真操作过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又减少了“三废”污染。

三、在课外实践中延伸绿色化学理念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科学,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化学知识融入到生活当中,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发现、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利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来延伸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

1.设计实践性调研课题,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利用假期时间,带领学生调查本地区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及循环利用的问题。比如废旧电池是如何处理的,如果处理不当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危害;家用洗衣粉的常用品牌、主要化学成分、对环境有何影响;“白色污染”的来源及可行的解决方法等,通过这些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生活现象,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解决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树立正确的、绿色的化学理念。

2.开展绿色化学专题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意识。邀请相关专家进入校园举办有关绿色化学的知识讲座、科普宣传等,并结合化学竞赛、化学板报,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意识,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对身边的一些污染现象进行调查,比如生活垃圾、造纸废水等,明确这些污染物的产生、危害及处理方法,使学生在课堂所学的化学知识进一步得到深化,培养其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增强实践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

四、结束语

总之,绿色化学是未来化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人类生存、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保证,而高中教育是围绕全民族素质提高进行的教育,在高中化学教育中引入绿色化学的理念,使学生树立牢固的绿色化学观,引导他们成为有责任感的新时期社会主义接班人,对于中华民族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思思.基于绿色化学理念的实验改进[J].成功(教育).2011(10)

[2]冷平.浅谈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教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