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34:4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工程审计的意义和价值,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字】:建筑工程;审核结算;造价;控制;
正文:
1. 建筑工程审核结算中总造价的影响因素分析
建筑工程审核结算过程,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对造价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总造价的合理性,对于保障建设方的利益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建筑工程审核结算中,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通常包括:工程验收记录的不真实,建筑施工材料的报价过高,工程量的不合理记录以及审核结算程序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最终工程总造价通常较高,影响到了建设方的利益,不利于建筑领域的发展。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建筑工程总造价进行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工程审核结算中建筑工程总造价的控制措施
2.1规范验收记录
规范验收记录,对于保障工程审核结算过程中总造价的合理性具有重要的作用。验收记录是保证工程审核结算有效、准确的重要前提,只有合理、真实的验收记录才能保证结算工作的准确性。目前,在建筑工程审核结算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由于验收记录不规范造成的总造价过高现象。许多验收记录准确性和规范性不强,尤其是在一些隐蔽工程中。为了提高验收记录的准确性,切实避免建筑工程中出现的不真实记录或者是事后临时补办记录的情况。相关人员要完善验收记录的审核程序。首先,在工程造价结算过程之前,对相关手续要进行严格的审查,检验其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法律上的各个程序。其次,相关核算人员在具体的核算过程前,要逐一验收记录上各项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其中包括验收记录中是否存在有效的建设单位公章,相关法定签字人员的签字是否真实,相关记记录日期和条款是否标清等。此外,为了有效的防止建筑工程审核结算过程中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相关人员要切实加强验收记录审核工作的法律化和程序化。只有科学的落实好上述措施,使审核程序科学化、严谨化、规范化,才能真正有效避免工程造价不合理提高现象的发生,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保证建设单位的利益。
2.2确保建筑施工材料报价的合理性
施工材料是建筑工程所必备的要素。在建筑工程的总造价中,施工材料所占的费用是总造价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结算的过程中,施工材料的价格是否科学、准确,对于保证最终造价的合理性意义重大。有效而合理的材料价格能有效的控制好工程造价。目前,我国建筑项目在审核结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施工材料的价格的不合理造成的纠纷问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施工单位过高的上报工程所用材料价格。
结算过程中,材料价格过高,通常包括两种原因:
(1)施工单位为了获得较大的经济收益,而对建筑工程所用材料的价格,进行了不合理提高。为了有效的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最大程度的保证施工材料在价格上的合理性,在进行工程审核结算前,建设单位的相关人员要对主要材料的价格进行严格的调查和审核,确保施工单位所报价格的合理性。
(2)建筑工程材料的价格,通常会受到购买时间、购买地点和购买数量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存在,经常会使得工程材料的价格产生差异。相关管理人员要进行市场调查,充分考虑施工材料价格受到时间、销售地点以及材料一次购买量等方面的影响,并根据市场材料价格的变化趋势以及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汇总。同时,相关管理人员还要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情况下合理的对材料价位差进行调整,进而保证工程材料价格的合理性。
2.3确保工程量和工程造价的一致性
确保工程量和工程造价的一致性是确保最终工程造价科学、准确的前提。工程量也是影响建筑工程总造价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经常会看到,施工方为了提高收益而多记工程量的现象,使得工程总造价提高。为了有效的防止由于工程量多记或者漏记现象,所带来的工程造价的不合理性的问题,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派审计人员去施工现场进行认真、细致的勘察工作,并记录一些重要的施工信息以及相关情况。对于规模比较大的工程项目,建设方要实行分级、多层次质量审计的方法,把各项重要的施工项目分别分配给相应审核人员,使审核人员在明确分工的情况下,更好的进行工作质量的审查,形成有效的、规范化的机制。最后,审核人员把信息进行一定的汇总,通过对比和计算等方法,对工程的具体设计以及施工有个比较深入和系统的把握。这样就可以更清晰的看到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量,合理的控制工程总造价。
2.4确保审核结算程序规范化
在工程审核结算中,我们要保证程序规范化,使工程总造价科学、准确性。许多工程审核结算程序目前还不是很完善,在工程结算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由于各个审核结算人员的能力参差不齐,工程结算中经常出现了一些施工项目的漏记或者是重复多记现象,从而使得工程最终的总造价出现问题。同时,许多审核结算人员由于审核计算程序化意识不是很强,对于一些验收记录的盖章以及相关签证不是很重视,审查的力度不够,使得许多不合理的验收记录没有被检查出来,造成总工程造价的提高。因此,在工程审核结算前,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审核程序的教育和指导,并在思想方面提高他们对此类问题的重视程度,从根本上减少结算人员主观因素对工程总造价产生的影响。
2.5提高费用计取和计算的合理
工程审核结算的过程中,取费和计费的准确、合理,是保证工程总造价合理性的重要环节。在工程核算过程中,建设单位要根据国家以及地方的相关调整结算文件中的一些规定,来进行合理的结算并记取费用,进而保证工程总造价的准确。在具体的审核过程中,要按费用核实的相关计算程序来进行审查,防止不该计费时却进行了计费。在确定取费标准时,相关管理人员要使其与地区分类的工程类别相一致,并保证取费定额和使用的预算定额想匹配。
2.6根据工程质量合理套用定额
在建筑工程审核结算过程中,为了有效的保证工程总造价的合理性,建设单位还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施工质量,进行合理的套用定额。目前,许多施工单位在结算时,经常出现高套定额的现象,大多就高不就低,这样造成了最终的工程总造价明显偏高,造成诸多的分歧。因此,在对套定额进行审核时,我们一定要依据经过建设方签证同意的施工图纸以及建设单位的现场签证记录等,进行合理、准确的套用定额。此外,对于一些实际建筑工程质量不高的工程,应当根据建设方的相关管理人员的建议,对套用定额进行适当调整,不能仅仅依据原有的相关约定。要做到科学、有效的套用定额,建设方应考虑建筑工程的实际质量情况,不能单纯的由施工单位随意取用较高套用定额。
总之,在建筑工程审核结算工作中,合理的控制好影响最终工程造价的各个因素,才能有效的控制好工程造价,减少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双方的经济纠纷,维护好各自的利益。在具体的造价控制工作中,施工单位、监理工程师以及建设单位三方人员要进行良好的沟通。此外,建筑工程中相关的审核人员要有较高的工作素质和丰富的审核经验,在具体审核工作中要有较强的责任心,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使建筑工程最终造价审核工作更加完善,促进我国建筑领域方面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学工;提高工程造价的审核质量策略[J].科技资讯, 2007.
[2] 吴丽莉: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方法的研究[D]. 吉林大学,2008.
1 开展工程项目审计工作的目的
工程项目审计工作包含很多环节,设计工作包含的范围很广,工程项目的招标环节、施工设计图纸完善、工程施工工作和工程财务支出状况、工程后期处理工作等都在整个工程的审计范围内。对这些环节进行审计可以提升每一个工程环节操作的规范性,对整体工程施工效果及工程质量增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人们对国家及城市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工程项目施工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审计计工作在工程中的地位也日益提升,同时也使在项目工程施工操作的过程中开展审计工作成为必然趋势。这是为了使得项目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案结构得到合理优化、促进工程建设的效率提高、推动我国工程建设行业发展,同时增强我国工程建筑行业施工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在结构上实现对项目工程优化,从而促使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提高,进而为我国国家建设成果完善奠定制度基础,为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及国际地位持续提升提供充足的动力。
2 工程项目审计工作的具体措施
2.1 措施之-跟踪审计工作中的事前控制
第一点是制定科学的审计方案,它不仅是实现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目标所需要的审计方法与需要注意的事项,而且是强化跟踪审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要根据建设项目的规模、投资资金以及项目发起人的级别明确跟踪审计项目的总负责人、财务审计工作人员。
第二点是做好审前调查工作,首先要了解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并做好分析工作,其内容包括工程建设的依据、工程建设的资金来源、工程建设的土地征迁;其次是采取措施收集和建设项目相关的资料,这包括跟踪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与建设技术资料。
2.2 措施之二-跟踪审计工作中的事中控制
第一点是事中控制的设计阶段,在这一阶段,要注重设计的优化以及细化,坚持在费用相同的情况下,达到功能最齐全,功能相同时成本最低效果的原则。因此,要做好事中控制中的设计工作,需要采取的措施包括:一是运用技术分析或者多种方案相比较的方式来确定事中控制的设计方案;二是可以运用招投标的方法选择最优质的设计机构,从而降低因设计而导致建设项目造价的风险。
第二点是事中控制中的决策阶段,在这一阶段,要做好工程项目的审计工作、投资资金额审核工作以及决策的落实情况。其中需要注意地是要调查该决策是不是符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审计的法律法规。
第三点是事中控制中的土地征迁阶段,在这一阶段,需要采取的措施包括:一是要严格审查该土地征迁是不是符合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的规定,其中的补偿标准是不是符合规定,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是不是真正得到保障;二是要严格地审查建设项目的征地与征地面积是不是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
3 开展工程项目审计工作的意义
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和人员审查和评价被审计项目的投入、产出全过程经济活动及共刘社会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评定共合理性、有效性,从而促进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一种独立经济监督和评价活动。
在一个工程项目开始之前,相关管理员和审计人员需要首先对项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要保证对项目投资的具体情况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知及掌握。大多数工程项目投资以国家对工程建设成本的财政投入数量、以国家财政规范为基础向国内外各银行申请融资业务、通过民间法人或海外商人投资等形式向银行申请贷款业务所获得的项目资金、运用债券融资方式获得的资金还有采取转让项目收费及经营权的方式向国内外各类融资机构及银行申请融资业务都是工程项目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通过实行上述几种融资行为项目建设企业可以完成对工程项目中涵盖的各工程要素进行占用及控制管理。另外,换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从项目的经济收益结果来对审计工作的意义进行分析,通过具体项目工程劳动可以形成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有形资产成果,而有形资产的使用性能发挥效果和资金投入占所有项目效益总额的占比。而工程项目所形成的无形资产也是体现审计工作价值的重要依据,所谓无形资产指的是依靠实物资产取得的经营权,而这种经营权需要经过相关政策允许和政府审核通过后才能得到。
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审计,可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创新能力,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完善项目投资管理,提高建设和经营管理水平,控制决策失误率及经营风险,保障建设速度,质量和效果,实现预定的经济效益指标,增加工程项目价值;促进项目沿线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合理布局及交通网络建设,提高工程项目的社会价值;增强反腐倡廉力度。易杜绝有此上管领导及有关人员的腐败行为。
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正是在工程项目产生价值人于其投入价值的意义上实现的。即工程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其大小主要取决于对投入建设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运用,让所建成之项目通行能力实现的数量多、质量好,而消耗小,占用资金少。再是工程项目所带动或促进的社会经济效益,其大小主要体现在项目通过建设与运行所带动的间接的经济效益的盈亏。
一、构建内部审计文化
1.内部审计文化的基本含义
内部审计文化是指在长期审计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并为大家认可、遵循,带有审计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审计作风、审计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和思想意识等因素的总和,其核心内容是审计人员的群体价值观。内部审计文化与审计事业相伴而生,并为审计事业的发展提供方向指引、智力支持和精神激励。审计文化建设对审计监督的长期效应有着重大的作用,是审计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2.内部审计文化的基本特征
内部审计文化的特征概括起来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
2.1 内部性。内部审计组织是一个内部管理机构,尽管在开展工作的同时,要保持它的相对独立性,但是它的经费来源,组织管理都隶属于组织,它开展审计工作的方式同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有本质上的不同,带有明显的内部性。
2.2 强制性。作为一种行业文化,它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积累,为组织大部分成员所认同的。这些积累作为一种行业文化确定下来后,就需要全体组织成员都共同遵守,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应。
2.3 创造性。内部审计工作者既是实践工作者,也同时是理论研究者,在发展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把两者有机的结合了起来。
3.建设内部审计文化的必要性
首先,这是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实践证明,审计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审计物质文化是基础,审计制度文化是保障,审计精神文化是动力。加强内部审计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审计文化的培育与构建。
其次,内部审计文化是内部审计组织的灵魂,对其发展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内部审计文化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一种持久的精神动力,是内部审计机构不断发展与创新的力量源泉与不竭的动力,对提高组织的凝聚力、竞争力以及增加组织价值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三,它具有扩张力,能对包括管理层、各职能部门等在内的企业群体施加影响,对内部审计人员自身起着凝聚、导向、约束、激励作用,对提高内部审计的执行力有着显著的作用。
二、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1.审计价值观
审计价值观是审计组织对所期求的目标做出的价值选择,对自身存在的意义的认识,确定审计组织行为合理性原则以及指导审计组织健康发展的价值取向等。因此,审计价值观在审计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对于我国,新时期的审计价值观表现为:独立、谨慎、依法、公正、公共责任、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崇尚理性与证据、主张证明与公开、建设性等。
2.审计精神
审计精神是指审计组织在为实现自己的价值体系和社会责任所进行的审计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为广大审计人员所认同的一种正向心理定式、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审计精神是审计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审计文化的灵魂。审计组织只有明朗、清晰的职业精神才能形成强烈的凝聚力,从而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形成促进审计组织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3.审计心理
审计心理,是审计实践中审计主、客体心理活动的总称。审计心理从其性质和功能的角度可分为审计认识过程、审计情感过程和审计意志过程。审计心理对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审计客体、审计目标等都有重要的影响,如能对此展开深入研究,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在审计实践中加以运用,自然有利于高质量地完成审计工作。
4.审计道德
审计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活动的总和。它包括审计组织道德和审计职业道德两方面。它是针对职业行为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并通过审计人员的职业活动、职业关系、职业态度、职业作风及其社会效果表现出来。加强审计道德教育,有利于审计文化的建设和审计部门精神文明的建设,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三、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1.要取得领导的重视
领导重视是搞好审计文化的前提,它的作用贯穿于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主要表现在协调、组织、领导与激励几个方面。
2.深入调查、研究,紧密联系所在行业的实际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深入调查与研究才能发现和解决内部审计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结合实际情况,准确把握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矛盾,结合实际,有重点的分层次稳步推进。
3.要加以科学的、系统的设计
内部审计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是一种大科学文化建设,它需要我们在建设之前加以精心设计,科学归纳。通过对历史的、国外的一些先进的经验加以归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模式方案。
4.要加强文化建设的管理
在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以下二方面。
第一要回归人性。它突出体现“以人为本”、“以心为本”和“以人性为本”的管理新思路。文化管理本身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它给人类带来的最大成效莫过于管理过程中人性的复活。
第二要回归和谐。现代人的发展、管理、竞争最终归结为一个“和”字。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彭齐亚斯所说,人类在经历过“数量时代”、“质量时代”以后,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必将进入“和谐时代”。
四、关于中国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1.审计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继承和发展是相互依存的,不讲继承,审计精神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强调发展,继承也就失去了意义。必须结合审计工作者的业务实践,才能创造具有时代感和实用性的现代审计文化,传承和发展同样重要。在传统的精神文化基础上创造新型的审计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二者相互补充,互相带动,不断地给审计文化的创新提供动力和源泉。
2.关于制度层面的审计文化建设
[关键词]银行内部审计 职能 意义 途径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目前国际内部审计正在从管理审计向着提高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发展;而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则处于从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的方向发展,在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
银行内部审计作为银行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内部审计的专业手段和方法,防范各种风险,以保证资金安全、资产高效运行,因而是公司治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目前各家银行高度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积极借鉴国际现代商业银行运作模式,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行了各种形式的内部审计职能提升工程,使其原有的监督职能得以扩展,通过服务支持和流程管理等新型职能,为银行的业务发展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标志着银行内部审计正在从管理审计向着提高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职能转化,向国际内部审计方向迈出了关键而又重要的一步。
一、银行内部职能提升工程的意义
首先,银行内部职能提升工程是银行建立卓越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体系的迫切要求。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的目标是一致的,可以说内部审计是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重要手段。银行内部职能提升工程是银行高级管理层为实现公司治理目标而针对现行内部审计体系进行的全面改革。主要包含: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设计基于数据分析的内审模型,提高风险识别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整合监管资源,实行流程导向和风险导向的审计;开发定量计量工具,形成精干高效的业务运营内部审计体系,推动风险的科学管理,增强银行风险管理能力。
其次内部审计职能提升工程也是构建现代商业银行价值型管理体系的内在要求。价值型管理体系要求内审体系具备更好的内审效果、更高的内审效率和更低的内审成本。因此,通过改革、创新,推动内审体系向更高阶段发展。
最后,内部审计职能提升工程亦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的必然选择。内部审计由沿袭多年的传统业务简单复审模式向风险模型智能识别控制目标的战略转型,顺应了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全新视角,通过对现有业务流程的颠覆式改造,优化人力资源、凭证和影像资源、提高内审质量和效率,更好地实现银行内部审计的职能。
二、银行内部审计的职能
银行内部审计通过对银行内部经济活动的监督评价,帮助银行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银行内部审计的职能由原来的简单复审,扩展到帮助组织改进管理,增加价值,实现目标。主要履行以下职能:
(一)监督职能
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最基本的职能。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产生于银行自我约束的内在需要。
1、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是内部风险管理的需要。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对风险定义为:“风险是指可能发生的不利于组织实现其目标的事情的不确定性。对待风险关键在于监控。监控得力,措施得当,风险就可能防止或减轻。反之,风险就可能变成现实的损失。银行作为高风险行业,其业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在银行的不同部门和不同专业的成因及表现是不同的,因此进行总体业务风险的控制,需要根据风险的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风险管理手段。内部审计职能提升工程的导向之一就是风险导向,即主动发现风险、识别风险对象,并根据风险程度,投入与风险程度相匹配的审计资源、采用不同的审计流程和管理措施。银行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就在于针对各种业务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2、评价管理
银行内部审计部门以人民银行总行、各家商业银行总、省行下发的各种制度和规定为评价依据,运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独立、客观地对各专业的业务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价,以衡量和确定会计资料及其他资料是否正确、真实,其反映的收付及经济活动是否合法、有效,检查被审对象是否履行职业责任,从而督促被审对象纠错防弊,遵守制度和规定。
(二)服务职能。
监督是检查和审核的过程,并不是最终目的,运用内审方法和手段促进全行系统流程、操作流程、服务手段、服务措施的不断优化是当前国际、国内银行内部审计力求具备的重要职能。
1、流程管理
随着信息和科技的发展,各家金融机构的产品渐趋于同质化,商业银行之间的激烈竞争已从金融产品的竞争,发展成为对业务流程管理的竞争。银行内部审计职能提升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风险控制为主线的业务和管理流程再造的核心思路。提升工程导向之二就是流程导向,即从业务流程的视角审视业务风险,以实现产品和服务价值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内部审计手段,推动业务流程的持续改进,实现业务办理流程的统一性、规范性、畅通性、实用性和科学性。银行内部审计拥有独立地位、独特视角,这为其提出比较全面、中肯、可行的建议提供了有利条件。内部审计流程管理职能的重要性已被各家金融机构高度重视,并采取多项措施进行优化和完善。
2、服务支持
银行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和评价基础上,按照质量与效率并重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提出纠正错弊、防范风险、肯定和推广优良管理的建议,将各项金融产品转化为金融服务并提供业务支持。比如:风险事件流水下挂电话外拨功能,由客户确认其交易行为的真实性,通过电话银行平台等手段延伸优化了服务范围,相关风险得以及时控制。内部审计产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和最本质的目的就是通过审计行为,不断改善银行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改进和完善的手段和途经
笔者从自身多年银行内审工作的角度出发,认为加强和改进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人员管理方面
1、开拓分析型人才培训
银行内审部门涉及银行各个部门、各个岗位,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一定要知识广泛、业务精通、且善于思考、总结和分析。围绕着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展开对内审人员的培训活动,要突出多样化,旨在提高内审人员业务素质和研究分析能力,包括但不限于最新制度、流程操作要求、工作技巧等,使之视野开阔,学习积极主动,实践能力强,敢于面对挑战,打破常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公正的业绩考核评价
内审部门要建立业绩考核与行为能力评价相结合的员工考评机制,提高员工业绩表现和能力素质,促进组织绩效和个人价值的协调发展;突出工作质量、制度执行、团队协作、培训宣传等方面考核,对员工的绩效改进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3、透明的职级晋升通道
内审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中体现在工作成果上的敬业、能力和潜力,是比学历更重要的评价能力的公正标准。内审人员职级晋升通道力求透明化、规范化,为每位内审人员的发展,提供公平的机会与条件,使员工能够依靠自身的努力与才干,创造性地完成和改进本职工作,成就自身职业愿望。
(二)业务管理方面
1、坚持四个工作原则
(1)真实性原则:报告内容应与事实相符,准确、客观地反映实际审计结果。
(2)完整性原则:审计结果、报告内容应全面,不得少报、漏报。
(3)及时性原则:检查、报告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保证风险管理的时效性。
(4)保密性原则:内审人员应遵守保密纪律,不得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向当事人和无关人员透露相关信息。
2、坚持四项基本制度
(1)内部审计范围实行严格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2)内部审计人员轮岗制度。
(3)风险事件核查实行回避制度。
(4)风险处理异常情况报告制度。
3、优化审计方式方法
内部审计的重点包括但不限于资金的来龙去脉、凭证的完整性、有效性,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等方面。主要采取现场审查与非现场审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调阅凭证、清单、报表或业务发生时段录像等资料,综合运用数据分析、现场询问、行内核查等途径进行有效审计。
4、扩展内部审计模型
内部审计模型是依据风险特征,基于数据分析而设计的风险管理模型。通过不断增加扩展审计模型,前移风险控制时间,融事前、事中、事后机制于一体,实现全方位的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目标。
5、发挥风险评估作用
通过对被审计对象面临的风险状况及其变化等进行数据挖掘分析,评估确定导致风险发生的关键因素,揭示业务风险在不同范围内的特征、发生几率及演变趋势,研究风险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为管理者加强风险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决策依据。
6、健全考评指标体系
不断研究、细化包括风险暴露水平等总括指标、内部风险暴露水平等分项指标以及内部风险度,外部风险度等结构指标在内的风险计量指标体系;并通过纵横对比分析,全面客观地反映被审计对象业绩评价结果,提升风险管理的主动性、针对性,进一步强化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一、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之意义
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和人员审查和评价被审计公路项目的投入、产出全过程经济活动及其对社会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评定其合理性、有效性,从而促进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一种独立经济监督和评价活动。开展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前,有必要了解这些项目投资的基本状况,首先从公路工程项目的投资来看,主要来源为:国家财政投入的交通建设资本金;根据“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向国内外银行吸纳的债权融资;外商、民间法人投入的资本金及其向银行申请取得的贷款;公路债券融资;通过转让公路收费经营权向国内外融资。以上几项投、融资活动,便可以向公路工程项目全过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消耗及资金占用。再从公路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的产出来看,劳动成果主要是有形的公路资产,包括公路、桥梁、涵洞及其附属设施等,其价值取决于公路“通行能力的形成”及其资产投入的比例。其次是无形的公路资产,指依赖于公路实物资产上的公路经营权,包括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对过往车辆收取通行费的收费权等,其价值取决于公路“通行能力的实现”及其政策取向。开展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审计,可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创新能力,保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完善项目投资管理,提高建设和经营管理水平,控制决策失误率及经营风险,保障建设速度,质量和效果,实现预定的经济效益指标,增加公路工程项目价值;促进项目沿线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合理布局及交通网络建设,提高公路工程项目的社会价值;增强反腐倡廉力度。易杜绝有些主管领导及有关人员的腐败行为。公路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正是在公路工程项目产生价值大于其投入价值的意义上实现的。即公路工程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其大小主要取决于对投入建设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运用,让所建成之项目通行能力实现的数量多、质量好,而消耗小,占用资金少。再是公路工程项目所带动或促进的社会经济效益,其大小主要体现在公路项目通过建设与运行所带动的间接的经济效益的盈亏。
二、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之特点
随着审计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地位和作用的日益重要,审计已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各行各业审计中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公路工程项目方面除了其他方面的审计外,还有最重要的一项的是经济效益方面的审计,其特点概知为:
1、审计对象广泛性,除对建设单位、公路收费站等单位审计外,还要审计或调查设计、施工、监理、供货等相关单位以及公路沿途与这条公路有密切关系的单位、部门。诸如占用的农田、要拆迁的房舍及其他设施与经济活动有关的内容。
2、审计标准复杂性,因公路工程项目评估标准复杂,诸如用料、工期交付使用期等无法以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这就增加了审计的力度和难度。
3、审计目的明确性,提高公路工程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控制投资风险。以审计的行为来促进和协助公路项目达到预期经济利益和质量指标。
4、审计方法合理性,对公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全方位的审计,要广泛运用现代化审计技术方法,才能达到有效的审计效果。
三、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之内容
为了保障工程项目建设前、建设中、建设后不出现任何经济上的问题,或尽量少出问题故需重点从如次方面来确立审计的内容。
1、投资定项决策的审计。即是否按规定编制,是否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决策程序是否合理、审查工程可行性报告是否切实可行等。
2、工程建设成本的审计。重点审查工程造价是否按规定计算工程量、合理套用定额及取费标准,有无采用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及高套取费标准等手法弄虚作假等。
3、运行收入的审计。重点审查车流量和通行费收入是否达到工程可行性论证所要求的设计通行能力,审查和分析车流量、通行费收入的增、减状况等。
4、运行成本费用的审计。重点审查公路养护费用是否合理、合规,审查管理费用是否合规、合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