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34:4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智能化工程重难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 言:在圆满完成的济南奥体中心智能化工程、圆满完成的全运会赛事保障与服务等工作中,我们始终紧紧围绕建设智能化“精品工程、效益工程、形象工程”、争创鲁班奖的目标,大力弘扬“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精神,科学组织,周密安排,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经受了检验与考验,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给予了济南奥体智能化系统三个零:“零故障、零差错、零投诉”的高度评价。受到济南市政府、业主单位的多次通报表扬和奖励;全组委、中央及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好评,向全国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并获得了全组委授予的第十一届全运会特别贡献奖证书;荣获了鲁班奖。智能化系统是济南奥体中心的“神经系统”,成功率必须为100% 。
济南奥体智能化系统由20多个子系统组成,是赛时的神经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传输技术、采集与控制技术、智能化的软件系统,集成了声音、图像、多媒体数据采集与传输,通过扩声系统、广播系统、网络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记时记分系统、摄录像系统、赛时电视转播系统等,保障将最清楚地声音、最清晰的画面、最流畅的数据,及时的真实的把全运会开幕式盛况、现场比赛实况等信息,通过电视广播和数据网络发送到世界各地;通过楼宇自控系统提供节能而舒适的比赛环境;通过高度可靠的系统集成,保障各场馆、各子系统既独立运行又集中控制、联动控制;通过安保系统、消防系统、安检系统、售检票系统等,保障要人流、媒体流、裁判员流、运动员流、观众流、工作人员流等有序和安全,充分体现科技全运。
济南奥体智能化工程特点:
1、 影响大。是大型、重点全运会工程,其政治影响远大于工程本身。
2、 投资大。智能化系统总投资1.2亿元。
3 、技术复杂、集成度高。
4 、质量要求高。鲁班奖
5 、工期紧、任务重、压力大
7、 复杂性 :建筑智能化是高新技术的综合运用,再加上奥体场馆全运会高标准的体育工艺要求,使得奥体场馆智能化工程比一般建筑智能化工程更加复杂。这就要求智能化系统必须满足全运会开闭幕式、重大活动、训练、比赛,以及赛后运营的要求。
8、群体建筑:建筑面积大,场馆多,结构复杂。
9、子系统多:每个子系统既相对独立, 20多个子系统构成的智能化系统,又要整体协调、整体联动和高度集成。
10、协调难度大:技术接口多,施工群体与群体施工、参建单位多、主管部门多等独有的特点。
一注重智能化总包管理,充分发挥业主助手作用
济南奥体智能化系统总投资额达1.2亿元,智能化系统参建单位达30余家,做好智能化总承包管理尤为重要。作为济南奥体智能化系统总承包,作为业主助手,我们提供专业技术与应用相结合的专业化服务的同时,更多的承担了责任和压力。智能化系统展现了:
“管理专业化、技术专业化、服务专业化、责任明确化”,面对当时的严峻形势,奥体项目班子不畏艰难,坚强领导,统一思想统一认识。“认识决定行动 方法服从目标”、“有思路就有出路有想法就有办法”等鼓励大家,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提出了:智能化总包管理八项要求:
编制了:总包管理方案、分包管理办法、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系统集成方案、智能化系统调试方案、全运会赛时保障方案等。
实施过程中:组织弱电系统专题会,及时审查批复各种工作联系单,组织现场检查,加强协调加强调度。
事实证明:“四个到位”:思想认识到位、标准规范到位、技术应用到位、总包管理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时的总体管理思路:项目部制订并明确了“认清形势、理顺思路、狠抓落实、决战奥体”的战斗口号,在四层项目管理结构横向推动纵向推进下,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涵盖智能化体系三层结构”的进度节点控制下,在“5+2”“白加黑”工作时间模式下,发扬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以“敬业 创新 务实 严谨”的工作作风,全过程全方位项目管理思想,“三控两管一协调”项目管理思路,解决项目重点难点为着力点,“做好做大做强”放大公司形象深入拓展市场,“做深做细做实”扎实工作方法,求真务实,团结协作,顽强拼搏,迎难而上,建设一流智能化工程。
1、我们全面负责对济南奥体中心整个智能化系统进行总包管理,提供满足要求的智能系统优化设计,在施工技术、质量、安全、进度、文明施工等方面进行全面管理,并对各子系统的专业分包商进行技术监督、质量把关和工程实施的全面协调管理。全面掌握工程技术要点,全面掌握各子系统每个专业、及相互间关系的各工程界面,对工程的实施做到全面控制和掌握,多次组织各个系统技术对接专题会,努力使整个智能化系统的质量、进度和投资达到业主要求。与分包单位签订了三方合同、签订了安全管理协议,明确了责任主体,避免了责任不清、相互推诿现象。
2、协助招标起草招标技术文件,较好的协助业主进行其他智能化子系统的采购招标。完成标前与标后深化设计,及时与设计院对接。
3、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积极与土建单位、设备安装单位、装饰施工单位、幕墙施工单位、钢结构施工单位及其它专业施工单位之间进行协调,尤其对“施工接口”、“工程界面”等问题的处理,制订了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4、积极的配合了全组委、公安机关、武警、交警、消防、质监、安监等主管部门工作。
组织赛时保障工作。
实践证明:济南奥体采用的“1+N”智能化总承包管理模式,体现出了以下优势:
明确了责任
减少了业主技术管理压力
有利于系统的整体规划
有利于项目的开展和协调
保证了项目的成功
节省了项目投资
做到了让业主:省心、放心、安心
二全过程全方位智能化项目管理
建筑智能化工程能否成功实施,项目管理是关键。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效果等。包括:组织管理、设计管理、技术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施工管理、合同管理、材料管理、安全管理、信息管理等项目全过程全方位管理。
(1)组织结构重要性:随着项目推进,不断调整、充实、完善技术管理人员,确保项目班子高效有序运转。
(2)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把奥体智能化系统的重要性放到思想上最高境界。
全运会的胜利召开,是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瞩目的大事,是党和政府关心的大事,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弘扬民族精神的重大活动,是带动举办城市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发展的亮点与窗口工程,是对奥体建设者们辛勤劳动的检验。能够承担全运会建设光荣而自豪。
智能化系统技术复杂程度高,施工为“一场三馆一中心”群体建筑的特点,交叉作业面复杂,技术对接难度大,系统功能要求高,参建队伍水平不一样,各场馆各子系统建设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智能化系统建设本身存在多种类型的供货与安装单位,12家监理单位、6家土建总承包单位、60多家安装单位、100多家供货单位、12家协审单位、2家设计单位、多家分包单位,组委会、业主、管理公司、质监站、安监站、公安、以及政府多头管理的实际情况,管理单位多,参建单位多,关系复杂协调难度大,施工群体和群体施工的特点,充分认识协调难度和复杂性,服从管理接受监督的信心和决心一定要充足。毫不放松,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清晰的思路、坚强的斗志、良好的形象、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更是项目部每位员工必备的基本素质。
管理难点是协调。强化全过程全方位项目管理,提高团队作战能力,锻炼一支本领过硬的智能化团队,为全运会的胜利召开做好有力的保障。建立健全组织结构,狠抓团队建设,注重发挥个人优势与团队作战相结合:建立健全完善的组织结构是团队有序高效运行的关键。面对奥体智能化系统建设任务异常艰巨,时间异常紧迫,形势非常严峻的局面,形成了四层组织结构,解决了总包管理和承担施工任务两个层面的现场需要。
通过施工层交底会、技术专题会、弱电专题会、安全专题会、监理例会、总承包例会、综合调度会,特别是本部周例会,加强沟通与协调,解决难点重点,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全面提升团队素质和项目管理水平。通过周报、月报,特别是通过提高周报质量充实周报内容,及时的客观真实的反映和梳理了工作要点及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通过项目经理函、报告、请示,以及大量的工作联系单,快速有效的解决了工程建设中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积极主动与各参建单位沟通与协调、和谐推进,加快解决了大量的制约和矛盾,如:进口设备到货慢的制约、交叉作业面制约、配管工序制约、机房和弱电间配电接地制约、装修制约、综合管线制约、成品保护制约、管理面制约、技术面制约、资金面制约等。管理的难点是协调,不断解决遇到的制约,有力的推进项目进展。这些做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团队综合作战能力。
(4)进度管理工作流程:按照智能化系统建设的“五大工序六项内容”,采用先进的project项目进度管理软件,编制智能化系统进度控制节点计划,并落实到月度计划、周计划、天计划中。不断提高预控预判能力,加强动态控制措施。为防止发生进度风险,当进度滞后时,采用多方会签进度反馈单,为工期控制提供了依据。
质量管理:坚持“质量第一”,强化“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理念。注重过程控制,狠抓现场质量控制。注重“操作按流程、施工按规范、验收按标准”的工作方法。本着“样板先行”的原则,制作出样板间、样板段、样板箱、样板机柜等,请业主、监理、总承包、质检站等单位确认后,组织技术培训,对技术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现场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然后展开大面积安装施工,避免返工现象。编写系统调试方案、系统检测方案、质量控制文件,如:依据规范,编写了PDS布线技术要求、DDC控制箱安装技术要求、HUS平台技术要求、BMS技术要求等,及时采取组织隐蔽验收、分部分项验收、设备材料验收等质量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处在受控中。
(6)安全管理:编写安全文明施工手册,下发施工队,强化末端管理,加大教育和现场检查力度,制订了仓库、用电、高空作业、三宝四口等安全措施,加强现场安全管理,认真排查梳理安全隐患、质量隐患、管理隐患,重复巡查有效遏制了事故发生,保障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7)合同管理: 合同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的依据。按合同对成本严格控制。按合同对工期严格控制。按合同对质量严格控制。
(8)材料管理:材料的分类管理;材料计划管理;材料采购供应管理;材料进场管理;材料质量控制管理; 材质证明管理、自供材料质量控制、对分包单位采购材料的质量控制、对甲供材的质量控制、甲供材的领取等。材料仓库管理;材料消耗管理;工程剩余、废旧材料管理;材料成本管理;材料资金管理;材料的统计工作;材料系统文件管理。
三 规范化的现场安装
施工过程中的指导思想:“施工按规范验收按标准” 。包括:1 前端设备安装,2 桥架排布,3 管线敷设,4 中心设备安装,5 系统供电接地,6 机房布置与管理等规范化的设计、施工、验收。
四权威检验:第三方系统检测全部合格
注重工程外部质量,更注重内在质量。由山东赛宝实验室进行的第三方系统检测,历经近60天的现场检测,济南奥体智能化系统均顺利通过检测,全部合格。并通过济南市质检站现场抽验,全部合格。
五 系统培训与管理移交
通过第三方检测后,编制了详细的系统培训手册,组织济南奥体物业管理人员进行了两周的系统培训,培训内容从整个智能化系统的驾构到各个系统的系统原理,从软件的使用到现场设备的分布,系统操作与维护等等,培训结束后,各场馆物业人员对我部培训一致好评。 系统培训结束后,组织业主、体育局、监理、土建总包、物业等各相关单位进行了竣工验收和管理移交。
六 竣工资料
1、竣工资料是施工过程的记录,也是竣工验收的依据。
2、受质检站委托,我部编制了《济南奥体智能化系统竣工资料编制方案》。
3、竣工资料全部依据国家及地方相关规范编制。
4、我项目部编制的智能化竣工资料受到鲁班奖专家、质检站、档案馆、业主等各方的高度好评。
七 济南奥体中心大型重点智能化工程创优管理的模式,取得的成绩:
1 专业化服务的智能化总包管理模式
2 完善、高效、有力的智能化项目管理
3 稳定可靠、经济适用、创新理念、创新管理,开发和应用了多项新技术:
①“ SDLG-HUS3.0综合安防集成管理平台”的深度开发与应用;
② “全运安保指挥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③BMS系统集成技术的可靠应用;
④BA系统辅助能源管理的应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建筑 智能化 项目管理 要点分析
1 方案设计阶段的管理要点
(1)进行合理的智能化需求分析。所谓的合理的智能化需求分析,其实可以简单看成是设计师根据甲方的建筑的建设要求再根据其投资金额最后结合自身的智能化建筑设计经验,从建筑整体的智能化需求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较为适宜的建筑智能化设计方案。现如今,随着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到如今变成了集楼宇设备监控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电子信息查询系统、中央集成管理系统等为一体的整体建筑多方面智能化。当然,这些智能化功能还是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进行有目的的安装组合,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充分熟悉建筑智能化所要求的方面的功能与工作原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应用自如。才能为建设方提供更加合理经济的智能化建筑方案。(2)智能化建筑方案设计需考虑以后的发展趋势。在目前来说,在国内外各种技术设备的发展越来越快。设备的更新速度完全可以让目前所谓的顶级设备在几年后淘汰。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项目编制时,可以多将目光放的长远些,在进行智能化建筑的设备配置时,可以考虑预留一些空地,在保证目前的需求量的同时,为将来可能出现的新型技术的冲击做好准备,这其中最为直观的就是通信介质的变化,比如说从铜线到光缆。(3)再进行建筑智能化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建筑本身其实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民众,所以在设计时,要尽可能的考虑智能化系统人性化方面的设计工作。这些就需要设计人员具有一定的智能化建筑设计经验,从建筑使用者的舒适性与便捷性考虑。只有这样的方案,才能称之为一个成功的设计。(4)虽然作为一个较为新型的方面,但行业还是有一批经验较为丰富的专家。所以组织一批业内专家对智能化方案进行评审是设计方案得到充分优化的途径,毕竟专家在现场施工、设备材料应用都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设计人员可以根据专家的意见再结合实际的建筑智能化需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出更为经济合理的设计施工方案。
2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招标中的管理要点
(1)建筑智能化招标时,投标方所提供的招标图纸必须达到建筑智能化要求的招标的深度才行,主要表现在图纸除要具有较为详细的设计说明、系统图、平面图、信息点表、监控点表外。还要附加一些智能化所需的设备、线缆、管材的规格型号与相应的参数等,这些都能提高智能化建筑招标的规范性与合理性。(2)在我国,智能化建筑的投标时除了要求施工具有相对于普通建筑的智能化建筑施工资质外。一般还要要求投标单位能够具备相应的智能化设计资质,所以在进行智能化建筑招标项目管理时要多加注意好投标方的企业能力。不过,随着智能化建筑的发展,我国具有相应实力的企业已经在慢慢增加。
3 具体设计阶段的项目管理要点
(1)说道具体的建筑智能化设计,因为涉及的方面实在较多,像消防、空调、给排水、供配电、等专业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安装,所以,在进行智能化建筑具体设计阶段项目的管理人员可以将这些人员与智能化专业设计人员进行一定的会议协。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解决智能化系统与相应专业间的接口与联动控制问题,还能确保现代化楼宇控制功能自动化的实现。(2)在建筑智能化过程中,弱电设备的造价成为整个智能化工程的总造价中的大头,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具体的深化设计阶段。就要在充分考虑到设备造价的同时,尽可能的选取设备技术更强、服务更加完善的设备提供商。这样既能保证建筑弱电设备的合理运行,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以后的设备的保养与维护。(3)在深化设计阶段还需注意的方面就是,不同专业对建筑智能化的干扰作用,所以,这就要求设计单位在智能化建筑管线密集部位绘制相应的剖面图与平面图。这样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各专业与建筑智能化设计的冲突,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建筑的装修要求。(4)所谓的智能化建筑的系统集成其实是指将若干个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系统集成到统一、协调的系统中。主要包括像通信网络(CNS)、信息网络(INS)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火警自动报警系统(FAS)、安全防范系统(SAS)。作为智能化设计、安装、调试的重难点,工程技术人员除了要多多对其它成功的智能化建筑进行考察学习外,还要根据系统的组合形式,根据其原理达到满足用户基本使用与管理要求的目的。
4 智能化建筑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要点
(1)建设方在进行施工项目管理时除了督促相关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外,还要根据智能化建筑的特点,对整个智能系统进行梳理与优化,最后就是要做好施工时的隐蔽工程的技术交底工作。(2)相应的项目管理人员在进行智能化建筑施工时,最好列出较为详细的施工计划与设备供货时间。提前对各专业提出相应的智能化配合要求。并对相应的材料进场进行验收,确保设备质量的合格性。(3)还有就是因为智能建筑的系统较多,所以也导致相应的管线系统也将变得复杂起来,所以,提前对建筑中的各个管线进行施工顺序的协调工作就变得尤为重要。还有就是建筑的智能化设备因为自身造价相对较高。所以在安装时,要督促管理人员认真负责。(4)最后就是因为智能化建筑是各种不同系统的组合。所以进行联合调试与专业系统的独立调试也将变得必不可少。只有确保调试结果符合设计要求,才能保证建筑达到预期的智能化效果。
5 结语
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促使着智能建筑出现更多的发展机遇,特别是近代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所形成的的高新技术集合体,但由于我国的建筑智能化领域起步较晚,现如今的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还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本文简单通过项目管理的几个阶段应注意的要点简单分析。供同行交流。
参考文献:
【关键词】配网建设;智能化;信息化
1.序言
从目前国内智能化电网的发展规划来看,配网智能化将是整个智能化电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智能化电网的建设核心在于特高压输变电技术,在于智能化调度,那么,配网智能化建设的最大作用就在于为电网终端用户的服务,在于为核心电网和调度智能化提供最基本的供电分析数据,在于分布式能源的有效接入。
2.何谓智能化配网
配网智能化要不要建设?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从目前国家电网公司智能化电网建设中远期规划来看,近期建设重点是特高压和区域电网调度智能化,输电网智能化和配网智能化将在中后期展开。但是,这并不表明配网智能化建设就可以放缓步伐,恰恰相反,智能化配网需及早着手,因为智能化配网建设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当前,应提高对配网智能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要从科学发展配网的高度上来认识配网智能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两个转变”就是要求各级供电企业从坚持科学发展上来认识智能化配网建设的重要性。
如何建设配网智能化?虽然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从我国配网直接服务于用户的现状来说,智能化配网建设的重点无外乎在于保证不间断可靠供电,向用户提供优质电能和优质服务及配网事故的自动隔离这几个方面。不间断可靠供电:应该说是配网智能化的终极目标,也是配网经济效益之基础。
提供优质电能:提供合格优质电能是配网服务用户的主要指标。提供优质服务:是供电企业的基本社会服务责任。
配网事故自动隔离:尽可能降低自然灾害、外力事故对配网稳定的影响。那么,建设智能化配网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和要求?重点需要解决的是配网建设的硬件和运行管理中的软件两个部分。
硬件:包括输变电自动化设施,城镇配电的环网工程和农村配网的手拉手工程,变电的N-1工程,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信息采集和传输设施。
软件:需要一个涵盖配网实时数据分析和预警系统。其实,国家电网公司推出的SG186工程系统,已经涵盖了这些软件系统。
3.建设难点所在
我国农村电网虽然经过“两改一同价”改造及近年推出的电气化县建设,但要按智能化配网要求的那样,做到不间断供电和提供优质电能的路还很长。从全国来看户户通电工程尚在建设之中,而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前些年受电源性缺电和经济快速增长的双重压力,配网建设跟不上经济发展对用电需求现象十分普遍,农村电气化工程的重点还是以解决低电压和网络“瓶颈”为主。因此,想在短时期内实现配网智能化不太现实。
农村配网不间断供电因受地理条件和用电负荷限制,从目前我国国情来说村村都实现多电源供电也是不可能的。由于农村配网分布点多面广线长,数据的采集相比高等级输变电系统繁杂得多,无论是防御自然灾害和抗击外力事故,在技术设计标准上根本不能同特高压或超高压输变电系统相比。因此,事实上配网智能化建设的难度和投入之大均不能小视。
当然,随着近年来配网高科技产品的不断推出和应用,已为今后的智能化配网建设在硬件设施上打下了部分基础。目前,这些高新配电技术设施因没有配套的管理系统而闲置的现象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其实,智能化配网建设可以因地而异,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只要有条件就上,有部分条件的部分先上。在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大的情况下不失是一种明智选择。
4.智能化配网的基础在信息化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SG186工程建设以来,各地供电企业的调度自动化开发和应用已在全面实施,SIG配网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为提高配网稳定性、增加效益已在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这些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仅仅是智能化配网建设的一部分,离真正的配网智能化要求还有相当长的距离。随着高新科技的不断推出和在配网中大量应用,如何相互协调和最大效能发挥高新科技辅助作用,将是今后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智能化配网的基础在于配网信息化,而配网信息化的基础则在于配网建设和管理的基本数据的准确性。为此,江苏省赣榆供电局近年来针对电网新一轮建设,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坚强电网的要求,以实现“两个转变”为指导,结合信息化建设需要,重视和强化了配网的基础信息管理。从“两改一同价”那时起,公司已要求所有新建配网数据必须输入准确,新建配网工程全部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事实上新建配网信息化管理系统并不难,难的是原有配网数据采集的准确及常态运行管理信息采集。为此,公司在配网日常运行管理中提出了“健康配网”的管理理念,做到既重建又重管。在新建项目上实施“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工艺、统一验收”的“四统一”管理制度,不仅为这些项目今后增容发展打下了基础,同时也为抵御抗击台风、冰雪等自然灾害在技术上做好了保障。
5.实现路径在于管理创新
随着电网的日益强大,管理人手不足是各县供电企业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创新管理向科技要效益”是近年来供电系统内流行的一句时髦口号。如何创新管理?如何向科技要效益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需要根据各地配网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创新配网运行管理,实施管理信息化是解决管理人手不足的一条捷径。
智能化配网建设当前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切忌“病急乱投医”。目前,我国的配网自动化覆盖范围不足9%,大部分配网自动化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智能化电网建设是科学发展电网实践的一项终极目标,也是史无前例的一项电网输配技术革命,配网智能化建设作为整个智能化电网的组成部分,其规划和建设必须是一个系列化和逐步实施的过程,各地供电企业的配网智能化建设也势必依循和遵守这一系列的游戏规则。在现有配网信息化建设时,各自为政盲目开发各种管理软件,今后势必会涉及与整体系列技术衔接的问题,因此,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蓝本是配网智能化开发建设的基础,过多地各自开发或将可能会形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6.结束语
“安全、稳定、可靠供电”是服务经济发展进程中供电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也是智能化配网建设的最终目的。国家电网公司“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为奉化供电局在迈向智能化配网建设上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将在实践电网科学发展继续加快电网建设的同时,不断创新电网运行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以“一强三优”作为企业管理文化一个永恒的追求目标,不断探索和积累智能化配网建设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刘振亚.智能电网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关键词:智能楼宇;弱电系统;施工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到网络时代,智能化系统已经逐渐成为现代建筑的主要功能之一,其配套的弱电项目也越来越多。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的项目控制重点在于各个子系统的环节,针对智能楼宇弱电系统项目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1、智能楼宇弱电系统项目工程管理
1.1 弱电系统施工界面管理
弱电工程开工前,要以合同和设计方案为依据,制定并确认弱电系统施工设计的各个子系统和土建工程、机电安装和装饰工程等专业之间的工程界面,明确各专业在施工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责和施工范围,并对已经讨论并确认通过的工程界面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贯彻执行。
1.2弱电系统施工技术协调管理
弱电施工技术人员要对招标的需求说明和技术要求在进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拿出初步方案,组织各施工单位召开协调会议,确实施工界面和交叉界面,在充分讨论的前提下,确实施工方案,确保各个系统协调交流推进。在系统调试前,要根据设计、规范、合同的要求制定调试大纲,并在审查确认后组织实施,对实施的全过程的各项测试数据要做好记录、检查,如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1.3施工方案的落实
对电气设计图纸和有关的技术文件已经讨论审核并一致通过,那么在弱电系统的现场施工过程中就要严格遵照执行,同时在施工方案的落实过程中还要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电气工程施工和验收规范以及地方相关的建设法规、文件等。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化操作程序进行施工,平时要及时收集和整理关于施工过程方面的资料,特别是隐蔽工程的验收资料及隐蔽签证等,隐蔽工程施工的工序衔接中,必须由相关人员在隐蔽验收表上签字确认才能进入下一工序。
2、智能楼宇弱电系统的控制措施
2.1 施工控制
建筑弱电工程的施工是一项综合性强、难度大的控制措施,关键在于组织与协调作用以及施工进度控制。施工组织管理是将合理的安排整个项目工作人员的进场时间,确保管理、技术、安装与调试等方面的人员合理化的作业,防止混乱造成工程进度。而且这些控制措施还需要与施工进度相互结合,安排组织能力较强的施工队进行施工,保证质量能达标。另一个就是施工进度的控制,整个过程需要对整个工程时间做好统筹安排,制定施工进度表,严格按照进度进行。施工中施工界面控制是一项重要环节,其中包括线管槽敷设、设备安装、设备调试等方面的施工,而且整个环节中涉及到的内容也是相当多,因此针对与这一部分需要加强控制,制定项目负责人,同时做好文字记录。最后就是施工安全控制,整个施工必须重视安全问题,文明施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定进行。
2.2 质量控制
现场施工需要配合土建工程以及其他工程,加大协调与组织。控制质量主要从设计、材料采购、施工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一)图纸方案设计。针对于整个弱电系统的设计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规定进行合理化的设计,而且对于图纸殊图形,图例进行说明。其中包括系统图、平面管线图、室外管线综合图、弱电井图等等都需要完整和合理化。(二)材料采购。所有工程的用料严格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进行采购,不可偷工减料或者减少用料要求,决不可用其他类似材料代替和更换,需保证所有用料规格。(三)工程施工。合理施工是保证质量的必要条件,严格按照规范和设计方案要求进行施工,加强施工人员的各个方面素质的培养,做好与工程中其他工程良好协调,做好现场监督与后期验收的规范性。
2.3 技术控制
整个弱电系统项目控制中,技术控制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确保整个工程质量和减少返工,弱电系统必须对各个方面做好技术交底,其中包括对图纸、资料进行严格的审核,保证合同中所有的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与图纸设计要吻合。同时明确系统中所有牵涉的协议与计算机应用方式、接口、联动类型,针对于所有涉及到的技术参数需要明确标示出来。同时对于工程中与土建、装饰、安装等工程做好协调和必要的技术配合。整个技术管理中必须对设备、线材规格、设备安装方式、调试步骤以及验收标准都做好技术监督和管理。尤其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技术标准与规范。弱电系统中所有涉及到的规范和标准都很
多,针对于所有需要注意的环节一定要做好审查和监督管理。(二)技术的监督。弱电系统中关于所有技术问题不仅要做好技术交底记录,同时还要加强现场技术指导和督促管理。(三)技术资料的整理。在整个弱电工程中,技术文件是整个实施的依据,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文件,其中包括施工图纸、设计方案说明、设计验收标准以及产品的相关说明。这些文件都需要合理化、科学化的管理。
3、加强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管理的措施
3.1 加强质量管理的措施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弱电系统施工必须与土建工程等其他工程相配合、协调,自觉遵循施工的规律。建设单位应该配合和督促监理人员采用巡视、旁站等形式,对每一个分部工程认真检查,对现场的设备和材料严格的把关,所有使用的材料必须取得国家质量认证,使用之前应经过甲方的现场代表和监理的认证。工程使用的电缆标志、标签内容必须齐全,并且具有出厂检验的合格证和本批电缆的相关技术指标。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对绞线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的要求。
3.2加强技术的管理
在施工之前,要了解智能化工程和各种设备的市场行情,对设计中存在的不合理不经济之处与设计的一方共同讨论,一起选出最优的方案,会审图纸以后要形成纪要,并且由建设、施工、设计三方签字,将其作为施工图的补充性技术文件。电话、电视、数据传输等应该分开进行预算,而且列出设备的材料清单,包括数量、品牌、单价、厂家、产地、规格等,还要弄清楚工程的报价和相关说明,在终端点必须有相应的视频、音频、图像信号、数据,且要达到有关的技术标准要求。
3.3强化弱电工程施工的管理
智能化建筑的弱电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工作,施工的协调和组织对于弱电工程的施工的管理至关重要。弱电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主要内容是施工的界面协调管理、进度管理、组织管理。施工的组织设计是用以指导施工现场的全部生产活动的文件,它能够处理主体与辅助、人与物、专业与协作、工艺与设备、维修与使用、生产与储存、供应与消耗等要素,以及这些要素在时间安排、空间布置之间的关系。施工的组织管理要合理的安排弱电工程施工期间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安装人员、调试工程师的数量以及这些人员进场的时间,防止不必要的劳动力浪费发生,从而降低了人工成本。还应对安装和调试的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
结束语:
随着现代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尤其智能化建筑的发展是近几年整个建筑行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由于整个智能建筑中弱电系统不再是简单的子系统的相互累加,而是具有集成度高、关联性的综合楼宇智能化系统,因此在加强智能楼宇弱电系统项目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尤为重
要也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参看文献:
[1]徐娇.现代智能化住宅工程管理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6).
[2] 吴天恒.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施工管理[J]. 广东科技,2011(03)
[3]黄鸣.浅论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的项目管理[J].广西城镇建设,2012(9).
[4]孟宪全.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实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9)
关键词:ASON总体结构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应用演进策略
引言
随着IP业务的持续快速增长,对网络带宽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高,同时由于IP业务流量和流向的不确定性,对网络带宽的动态分配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为了适应IP业务的特点,光传输网络开始向支持带宽动态灵活分配的智能光网络方向发展。在这种趋势下,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应运而生。ASON网络是由信令控制实现光传输网内链路的连接/拆线、交换、传送等一系列功能的新一代光网络。ASON使得光网络具有了智能性,代表了下一代光网络的发展方向。
ASON的主要优点有:动态地分配网络资源,实现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快速的在光层直接提供用户需求的各种业务;降低了运营维护费用;高效的网络管理和保护技术;便于引入新业务。
一、ASON的总体结构及关键技术
在ASON得分层体系结构中,ASON由传送平面(TP)、控制平面(CP)、管理平面(MP)组成。三个平面分别完成不同的功能。传送平面负责在管理平面和控制平面的作用下传送业务;控制平面根据业务层提出的带宽需求,控制传送平面提供动态自动的路由;管理平面负责对传送平面和控制平面进行管理。
ASON的最大特色是引入了控制平面。控制平面是ASON的核心,主要包括信令协议、路由协议和链路资源管理等。其中信令协议用于分布式连接的建立、维护和拆除等管理;路由协议为连接的建立提供选路服务;链路资源管理用于链路管理,包括控制信道和传送链路的验证和维护。
控制平面的核心功能是连接控制功能。在ASON中,连接不再是全部由管理层控制实现的固定连接了。它有三种类型的连接:交换式连接(SC),永久连接(PC)和软永久性连接(SPC)。控制平面的另一关键技术是网络拓扑和资源的自动发现。主要包括自动邻居发现(NDISC)和自动业务发现(SDISC)。自动邻居发现协议是要解决光网络中对新增节点的自动发现以及处理问题。而自动业务发现是要解决对新发现的节点的业务功能的确认问题,通过业务发现,相邻网元能够了解每个网元提供的业务和确定可选的接口。
信令、路由和资源发现是实现ASON的三大关键技术,而这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可以说是实现光网络智能化的重点和难点之所在,一旦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光网络智能化的进程将向前迈出关键的一步。
二、ASON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ASON技术的标准化工作和实际应用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目前国际和国内的ASON标准化方面有了显著进展,ASON产品逐步趋于完善和成熟,电信运营商已经开始了ASON网络的试验和建设。
负责ASON标准化工作的主要国际标准组织包括国际电信联盟(ITU-T)、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以及光互联论坛(OIF)。ITU-T是从整体结构的角度研究智能光网络。它提出了ASON的体系结构和总体要求,以及信令、路由、自动发现等系列建议,还对保护恢复、连接允许控制、管理平面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目前,ITU-T的研究方向是继续加强G.8080,逐步解决多层的呼叫和处理问题,解决多层情况下的路由和信令问题;在信令方面,主要针对呼叫和连接分离情况下的信令流程,研究信令流程对控制平面的可靠性、业务优先级、重路由、保护和恢复等方面的支持;在路由方面,主要考虑控制平面对路由互联的策略、路由和保护恢复方面的问题以及多层的路由问题;在自动发现方面,对ECC发现消息格式进行扩展,提供层邻接发现的附加程序。IETF的主要工作是定义用于智能光网络的控制协议。它提出了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GMPLS)的一系列标准草案,包括信令协议(RSVP-TE/CR-LDP)、路由协议(OSPF)、链路管理协议(LMP)等。目前,IETF正在讨论有关链路管理(LMP)、基于GMPLS的网络保护恢复以及域间路由等方面的标准草案。OIF主要关注的是IP客户端,OIF已经规范了智能光网络的用户接口(UNI),用于各光网络节点互连的网络接口(NNI)尚在进行当中,E-NNI有了一个初步的定义。目前,OIF一方面主要是进一步完善UNI2.0,包括连接和控制的分离问题、多样性路由的双归属问题、无中断的连接调整操作、1:N的信令保护、对以太网业务的支持、对G.709接口的支持以及UNI接口的发现程序等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OIF还将进一步完善NNI1.0,完善E-NNI接口的标准化工作。
我国的主要电信运营商对ASON技术投入了极大的关注,积极开展了相关技术研究和经济性分析,并着手ASON网络的规划和建设。目前,ASON组网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接口规范不完善,无法实现多厂商设备的混合组网;域间保护恢复技术还不成熟;支持UNI的客户设备较少等。这些问题有赖于标准的不断完善和产品的不断成熟。
三、智能光网络的演进策略
智能光网络具有先进的技术和突出的优势,是构建新一代光网络的核心技术之一。根据自身业务和网络发展需要,合理的引入和开展新业务新运营模式,逐步向智能光网络演进;要保证与原有网络设备的良好兼容和业务的平滑过渡。
目前我国已经投入巨资建立起了规模庞大的SDH和WDM网络,它们承担着的骨干网络的信息传送任务,这些网络不具有智能。鉴于此种情况,在发展ASON网络的策略方面,可以采取分两步走的方式::
第一步:在现有网络中引入智能光网络集中控制系统,向外提供标准的UNI接口,实现流量工程和带宽按需自动配置。可以在现有光传输网的层面选择几个核心大节点配置大型交叉连接系统,这种方式可以首先屏蔽现有网络的多厂商环境,构建一个基于网格状网的灵活、强大的智能核心层,或者保持现有传输网不做变动。第二步:待智能光网络技术,特别是NNI信令协议最终实现标准化,例如GMPLS/G.ason等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可以在网络中建立信令机制。对于传统网络的带宽配置仍可以继续由集中控制系统来实现。可以说未来两种方式将并存,只有这样才可能保证全网的端到端配置。如果最终全网实现了GMPLS/G.ason,网管系统将演变成网络资源的管理监控系统和业务的政策服务器,提供诸如网络性能,故障处理和资源监控等功能,将继续在未来智能光网络中发挥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
四、结束语
市场的迫切需求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ASON技术应运而生,它的出现深刻地改变了光传输网的体系和功能,为光网络的发展带来一个质的飞跃。然而,ASON从一个概念发展到成熟应用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需要相关组织加快研究,尽快完善ASON标准,需要设备厂商生产出成熟可靠的产品,需要运营商谨慎、积极地探索网络的应用。随着ASON标准化进展的加快和ASON设备的进一步成熟,ASON即将步入实用化阶段。现有光传输网向ASON网络演进是光网络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成熟,ASON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健学,智能光网络及其研究进展.
[2]徐云斌.ASON标准化研究进展.
[3]王丽霞.2005年ASON技术发展总结.
[4]智能光网络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关键词:ASON 总体结构 关键技术 研究进展 应用 演进策略
0 引言
随着IP业务的持续快速增长,对网络带宽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高,同时由于IP业务流量和流向的不确定性,对网络带宽的动态分配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为了适应IP业务的特点,光传输网络开始向支持带宽动态灵活分配的智能光网络方向发展。在这种趋势下,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应运而生。ASON网络是由信令控制实现光传输网内链路的连接/拆线、交换、传送等一系列功能的新一代光网络。ASON使得光网络具有了智能性,代表了下一代光网络的发展方向。
ASON的主要优点有:动态地分配网络资源,实现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快速的在光层直接提供用户需求的各种业务;降低了运营维护费用;高效的网络管理和保护技术;便于引入新业务。
1 ASON的总体结构及关键技术
在ASON得分层体系结构中,ASON由传送平面(TP)、控制平面(CP)、管理平面(MP)组成。三个平面分别完成不同的功能。传送平面负责在管理平面和控制平面的作用下传送业务;控制平面根据业务层提出的带宽需求,控制传送平面提供动态自动的路由;管理平面负责对传送平面和控制平面进行管理。
ASON的最大特色是引入了控制平面。控制平面是ASON的核心,主要包括信令协议、路由协议和链路资源管理等。其中信令协议用于分布式连接的建立、维护和拆除等管理;路由协议为连接的建立提供选路服务;链路资源管理用于链路管理,包括控制信道和传送链路的验证和维护。
控制平面的核心功能是连接控制功能。在ASON中,连接不再是全部由管理层控制实现的固定连接了。它有三种类型的连接:交换式连接(SC),永久连接(PC)和软永久性连接(SPC)。控制平面的另一关键技术是网络拓扑和资源的自动发现。主要包括自动邻居发现(NDISC)和自动业务发现(SDISC)。自动邻居发现协议是要解决光网络中对新增节点的自动发现以及处理问题。而自动业务发现是要解决对新发现的节点的业务功能的确认问题,通过业务发现,相邻网元能够了解每个网元提供的业务和确定可选的接口。
信令、路由和资源发现是实现ASON的三大关键技术,而这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可以说是实现光网络智能化的重点和难点之所在,一旦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光网络智能化的进程将向前迈出关键的一步。
2 ASON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ASON技术的标准化工作和实际应用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目前国际和国内的ASON标准化方面有了显著进展,ASON产品逐步趋于完善和成熟,电信运营商已经开始了ASON网络的试验和建设。
负责ASON标准化工作的主要国际标准组织包括国际电信联盟(ITU-T)、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以及光互联论坛(OIF)。ITU-T是从整体结构的角度研究智能光网络。它提出了ASON的体系结构和总体要求,以及信令、路由、自动发现等系列建议,还对保护恢复、连接允许控制、管理平面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目前,ITU-T的研究方向是继续加强G.8080,逐步解决多层的呼叫和处理问题,解决多层情况下的路由和信令问题;在信令方面,主要针对呼叫和连接分离情况下的信令流程,研究信令流程对控制平面的可靠性、业务优先级、重路由、保护和恢复等方面的支持;在路由方面,主要考虑控制平面对路由互联的策略、路由和保护恢复方面的问题以及多层的路由问题;在自动发现方面,对ECC发现消息格式进行扩展,提供层邻接发现的附加程序。IETF的主要工作是定义用于智能光网络的控制协议。它提出了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GMPLS)的一系列标准草案,包括信令协议(RSVP-TE/CR-LDP)、路由协议(OSPF)、链路管理协议(LMP)等。目前,IETF正在讨论有关链路管理(LMP)、基于GMPLS的网络保护恢复以及域间路由等方面的标准草案。OIF主要关注的是IP客户端,OIF已经规范了智能光网络的用户接口(UNI),用于各光网络节点互连的网络接口(NNI)尚在进行当中,E-NNI有了一个初步的定义。目前,OIF一方面主要是进一步完善UNI2.0,包括连接和控制的分离问题、多样性路由的双归属问题、无中断的连接调整操作、1:N的信令保护、对以太网业务的支持、对G.709接口的支持以及UNI接口的发现程序等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OIF还将进一步完善NNI1.0,完善E-NNI接口的标准化工作。
我国的主要电信运营商对ASON技术投入了极大的关注,积极开展了相关技术研究和经济性分析,并着手ASON网络的规划和建设。目前,ASON组网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接口规范不完善,无法实现多厂商设备的混合组网;域间保护恢复技术还不成熟;支持UNI的客户设备较少等。这些问题有赖于标准的不断完善和产品的不断成熟。
3 智能光网络的演进策略
关键词: 配网自动化实现技术 问题
中图分类号: C931.9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目前电力系统都十分重视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实施配网自动化工程项目,配电网自动化表现为一种集成化自动化系统,它在在线(实时)状态下,能够监控、协调、管理配电网各环节设备与整个配电网优化运行。以10kV干线馈线自动化为主,覆盖了400V低压配电台区自动化,延伸到用户集中抄表系统。配网自动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完整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主要包含:供电网络、远动系统、通信系统、主站网络四个环节。
1、实施配网自动化的技术原则
)可靠性原则:实施配网自动化的首要目标是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实现高度可靠的配网自动化系统要遵循以下原则:①具有可靠的电源点(双电源进线、备自投、变电所自动化)。②具有可靠的配电网网架(规划、布局、线路)。③具有可靠的设备(一次智能化开关、二次户外FTU、TTU)。④具有可靠的通信系统(通信介质、设备)。⑤具有可靠的主站系统(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
2)分散性原则:①由于配电网的地域分布性特点,建立配网自动化系统希望功能分散、危险分散,采用具有智能的一次设备(如重合器),故障就地解决。对于县级规模的配电网,复杂性并不高,提高可靠性供电,通常双电源即能满足实际要求,推荐重合器方案,并且在10kV干线适当配置开关数量,使保护配合能够实现。②为进一步提高整体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主站软件功能分散,以SCADA为主体的实时监控功能独立运行,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为主体的在线管理功能独立运行,电网分析计算功能独立运行,各功能间内核(数据库、微内核调度等)一体化设计,保证信息的可靠、高效、优质共享。
在实施配网自动化工程中,存在着一个误区:以GIS代SCADA(如ARCINFO),实时处理图形,增加了计算机工作负担,人为地降低了系统安全可靠性。以提高供电可靠性为第一目标的架空网,SCADA实时监控为重点,确保主站信息处理及时,GIS在线管理为次;而以运行管理为主要目标的电缆网,应区别对待。
2 配网自动化的实现技术
1)供电方式及一次设备:
受地域与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我国的配电网在管理上划分为城市电网(大中城市)与农村电网(乡村、县城),城市电网以电缆网方式为主,农村电网以架空线方式为主。
配电网的供电方式由电源点、线路开关设备、网架(线路联结)三部分决定,电源点、网架的不同方式组合,架构了多种多样的供电方式,如单电源辐射状供电、双(多)电源互备供电、双(多)电源环网供电、网格状供电等,而线路开关设备如环网柜、重合器、分段器、断路器、负荷开关等提供了功能各异的供电配合方案。城市电缆网多采用环网柜(配负荷开关、真空断路器、SF6断路器等)作为配电线路主设备,农电架空线网多采用重合器、分段器、断路器、负荷开关等作为配电线路主设备。
以线路开关设备区分的供电方案主要有:电缆环网柜方案、架空重合器方案、分段器(自动配电开关)方案、断路器方案、负荷开关方案等。下面说明几个重要问题:
①评价架空网配网自动化供电方案优劣的首要依据是供电可靠性,包括故障下停电范围、停电次数、停电时间、恢复供电时间。
②在架空线网中,重合器方案具有现实的和技术的优点:实际中,架空线路故障的80%是瞬间故障,采用重合器隔离瞬间故障,能大幅度提高供电可靠性;由于强电的危险性,线路发生故障时,希望现场问题就地解决,不宜扩大,减少人为复杂化;重合器的智能化程度高,使供电网络能独立运行,不依赖于通信系统、主站系统,同时可以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由于故障多发生在分支线低压台区,支线可以用智能分段器与干线重合器保护配合。
③县级城市配电网的特点是架空线网、供电半径在5km以内,推荐双电源环网供电,并采用三开关四分段重合器方案。
④无论是依靠智能开关设备保护配合隔离故障还是通过通信、主站软件隔离故障,均希望简化电网联结的复杂性,对一般的城区和农网,采用双电源环网供电,完全能满足用户的供电可靠性要求。
2)远动系统及二次设备: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远动主要实现FTU、TTU对线路开关、配电台区(变压器)的监控。远动系统及设备的可靠主要包括保护动作、环网控制、远方控制、就地手动等四方面。配电自动化远动系统的主要问题是线路电源(仪表与操作电源)和传输规约,设计适用于户外环境的、可靠的不间断电源是实现配电自动化的一个难题。由于配电线路设备的地理分布性,目前变电所采用的CDT、POLLING规约,均不适用于配电自动化系统,新的101规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它能否作为配电自动化远动传输标准,尚难评定,目前IEC正在制定新的传输协议标准。
3)通信方案及设备
配电自动化的通信方案包括主站对子站、主站对现场单元、子站对现场单元、子站之间、现场单元之间的通信等广义的范围。目前实施的完整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系统的通信方案指主站对子站、主站对现场单元的通信。通信是配电网自动化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区域不同、条件不同,通信方案也多种多样:光纤、电力载波、有线电缆、微波、扩频等,但总的来看,采用混合通信方案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原则,通信干线(指10kV线路)用光纤(城市供电半径较短,同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支线(指低压配电台区)采用别的通信方式(根据距离干线远近、传输要求高低决定),远距离孤立点采用无线传输。
配网自动化光纤通信通常传输一路数据,带宽在几十K即可,需采用专用光端机。配电载波技术是有着巨大前景的配电网通信技术,目前尚未达到实用化。
4)主站网络与软件功能:
配电网自动化的主站功能包括SCADA实时监控、GIS(地理信息系统)在线管理、电网经济运行分析等,主站框架要突破传统的单一调度自动化系统C/S模式,以P-P-C/S-B/S一体化架构,充分体现分布式网络的管控一体的综合集成系统特点,计算机网络与软件平台技术充分体现功能与开放,并提供与异构系统跨平台接口,与调度、负控、MIS、CIS等自动化子系统实现无缝集成。
从供电局的实际需要和发展需求出发,目前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应该实现配(网)调(度)合一的设计,技术上统一平台,管理上易于维护(考虑到尤其是县级供电局自动化技术力量不足的实际困难),经济上节约资金(包括节约建设资金和维护费用),同时也奠定了将来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在做法上,重视已有的调度自动化的升级改造与建设配网自动化统一考虑,新上调度自动化与建设配网自动化统一考虑。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实现监控与管理一体化,在技术上体现在信息的高效共享,而不仅是通过数据转换的松散联网。GIS应与CIS、CRM管理密切结合,设计要分布式、网络化,引入GPS定位系统,提高供用电维护、检修等自动化水平,提供优质服务。
3、实施模式
为提高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效率、降低技术难度,依据配电网规模的大小,配网自动化的实施模式主要区分为县级城市、大中城市两种情况:县级城市等小规模配电网可以集中管控,一个配网主站、一级通信网络;而对大中城市,以小区化建设,类似调度自动化方式,以小区设备群为单元,实施"单元化终端-分布式结构-分层网络-功能集成-多级管控"的配电调度系统模式,解决信息瓶颈,提高系统总体监控/管理效率。
4、突出问题
1)户外运行:配电线路设备的户外运行环境,对开关主设备、远动设备、通信终端设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是保证温度、湿度、抗凝露、抗老化、抗风沙等指标,在开关的外绝缘材料、电子设备的设计、元器件筛选等方面特殊考虑。
2)通信可靠性: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主要担负着实时监控配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职能,电网的供电可靠性首先由供电方案决定,在线路开关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低的配电网中,整个系统性能对主站与通信的依赖性强,而配电网的广域地理分布性,使通信传输的可靠性成为建设可靠的配电网自动化的难点之一。对于供电网络采用重合器方案,解决了对通信的强依赖性问题。
3)电源:配电线路上的电源用于提供开关、监控单元的工作动力,其来源有二:在线路正常供电条件下,由电源变压器从线路取电;线路失电时,启动后备电源(UPS)供电,对于操作开关的大电流可通过大电容储能放电提供动力。存在的难题是不间断电源(UPS)户外运行问题,尤其高低温对蓄电池工作的影响。
5、结语
近几年来,我国不断加快城区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以满足现代化建设的供电需求。因此,我们应该及早规划建设适应现代化需求的城区配网自动化系统。在实施配网自动化后,不仅可以降低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使运行人员对网络的运行状况掌握得更全面更快捷,而且还会为供电企业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建峰: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分析[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说起刚刚过去的奥运会,这些IT企业既为其间经受的巨大压力感到后怕,又为奥运会给自己能力的提升感到庆幸。对他们来说,奥运会更像是一块试金石,很多企业原来并不知道自己能跳多高、能跑多远,而奥运项目让他们体会了“我能”的快乐。
正如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淮松所说的,“参与奥运会使中国IT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而这些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提升的具体体现,就是在技术实力、服务水平和项目管理能力等方面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稳定、创新两难
技术实力闯关
技术能力更像是一个抽象的名词,但用户所感受到的产品的易用、便捷,其实就是技术能力的具体体现。奥运会也给了这些IT企业一个改造、提升自己产品的最好机会。
奥运会并不是新技术的展示舞台,因为技术的成熟度与稳定性压倒了一切。对IT产品来说,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就意味着更高的技术实力;对信息系统开发者来说,客户满意度、产品成熟度、项目实施质量就是技术实力的表现。
都灵冬奥会上,联想提供的服务器采用的还是RISC架构; 北京奥运会上,联想则用IA架构取而代之,为北京奥运信息系统提供了更强劲的“心脏”。IA架构具有标准化程度高、稳定性高、易用性强等优点,但是,作为首次出现在奥运会上的新面孔,IA架构服务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究竟如何?大家心里都没底儿。联想、源讯以及北京奥组委技术部联合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测试,其间也经过了“好运北京”测试赛、多次第三方测试的严格检验,IA架构的服务器才最终用于奥运会,并顶住了压力。
搜狐的技术能力则在服务奥运会官网和搜狐自身的奥运报道中得到了切实的提高。北京奥运会上,可以独家接入奥运会官方信息系统(INFO2008)和比赛评论员系统(CIS)的奥运赛事信息系统,成为搜狐人的骄傲。这个赛事信息系统是奥运会的INFO系统首次外接,普通网民可以在搜狐的网站上,第一时间看到最权威的官方比赛数据,整个数据过程不存在任何的人工干预。
对搜狐来说,更难的是他们在这套系统之上开发出来的文字直播系统。比分直播就是一个大表格和一些冷冰冰的数字,如果是篮球项目,就有10个人的名字,谁进了一个球,就在他的名字下面加两分。搜狐却开发出了一套文字直播系统,它可以把姚明、投篮、2分等独立的字段信息连接起来,组成一段通畅的文字。北京奥运会上,能够自动生成文字直播的项目大约有10多个。
挑战是显而易见的。之前,搜狐做得最多的体育直播项目是篮球,而奥运会却有28个大项,很多体育项目的直播都是搜狐所不熟悉的。此外,在比赛的数据转换成互联网语言的过程中,哪些东西该表述、哪些不该表述,也是一大困难点。更难的是,直到比赛正式开始前48小时,各个代表团才把完整的官员和运动员的信息输入系统中,这些信息包括姓名、生日、号码、简历等,还要进行中英文的匹配,留给搜狐进行测试的时间就更短了。
说起这些技术上的挑战,搜狐公司副总裁兼奥运事业部总经理陈陆明却相当平静,因为技术创新已经融入了搜狐的血液。4年前,搜狐就开始研发P2P技术、压缩技术、传输技术等,保证了此次奥运视频节目的播放质量。在陈陆明看来,搜狐每一天都在进行技术创新,只不过这些平日里积累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成果,在奥运会上集中地展现在了人们面前。
搜狐的例子说明,成功没有偶然。技术能力更像是一个抽象的名词,但用户所感受到的产品的易用、便捷,其实就是技术能力的具体体现。
奥运会也给了这些IT企业一个改造、提升自己产品的最好机会。网御神州就是通过奥运会,形成了对安全产品和服务的新认识。2008年6月,网御神州和北京奥组委正式签约,为后者提供防火墙、IDS(入侵检测系统)等从软件到硬件的全系列产品。这个资格的获得并不容易。之前,虽然对自己的产品也很有信心,但是奥运会和奥组委的要求更加严格,网御神州也是经过严格的选型和测试之后,才获得这张奥运安保服务的入场券的。
严格的客户要求让他们获益匪浅。网御神州的底气,来自他们所有的产品都是自主研发的,他们可以更自如地对奥运产品加强研发、测试,元器件也经历了比以往更严格的检测程序。奥运之前,IT产品的划分最多就是军品和民品两大类,针对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的等级划分几乎没有。奥运却让网御神州意识到,他们可以给银行、民航等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客户提供相应高安全级别的产品和服务,这类产品的元器件挑选更严格、产品检测标准更高、运行保障体系更完善。
巨细靡遗的服务
百分之百的安全
万无一失的背后,是IT企业为奥运会所构建起来的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尽可能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机制,甚至是技术服务团队靠加班加点做到的快速响应。
“奥运会没有第二次机会”,这是来自源讯的北京奥运会信息系统首席集成师办公室墙上挂着的一幅标语。对于参与奥运会的IT企业来说,“100%”的安全恰恰是让他们感觉最难的地方。毕竟,安全只能做到无限接近完美,却没人敢保证做到100%的安全。
这个近乎严苛的标准,并没有难住中国的IT企业。北京奥组委技术部有关领导表示,此前几届奥运会的信息系统都出现过或大或小的问题,如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就曾因为系统问题导致一场比赛的比分不能及时地传送出去。这位领导表示,“奥运会信息系统有小毛病是正常的,而北京奥运会几乎连小毛病都没有”。
万无一失的背后,是IT企业为奥运会所构建起来的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尽可能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机制,甚至是技术服务团队靠加班加点做到的快速响应。
做好应急预案是确保万无一失的第一步。奥运会前的一两周,包括北京奥运会官方网站在内的北京奥运会信息系统就开始经受严峻的考验,经常受到黑客的攻击。搜狐的陈陆明表示,面对这些“敌人”的攻击,他们只能争取100%地做好应急预案。除了按照与北京奥组委的合同约定,采用了相应的物理防火墙和安全软件外,搜狐还准备了包括上百条流程的预案,对哪些情况自己处理即可、哪些情况需要向上汇报等都有划分。
真枪实弹的奥运会还促进了应急预案的由虚变实,这也是网御神州科技有限公司安全服务顾问卢青体会最深的一点。奥运之前,网御神州也会给自己的客户做应急预案,然而,当奥运的挑战真正摆在面前的时候,他们却发现以前的预案一点儿都派不上用场,“太空了,流于形式”。
他们只得将预案不断细化,针对蠕虫病毒、DDoS进攻、非法访问、破坏完整性等几种情况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应急预案,对人员安排、处理流程以及各种应急措施也进行了部署。新预案的详细程度超乎我们的想象。以蠕虫病毒为例,一般会经过发现特征、进一步采集源头、定位等若干步骤,在发现特征这一条下面,就会详细列出现场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比如CPU使用率超过多少、采用什么命令去查看,并把相应提示框的截屏图放到预案文档中。细化后的预案,更像是一本教材,指导性非常强。
接下来,就要按照预案进行多次的攻防演练,并在演练中进一步完善预案。网御神州的一个客户,就曾经故意在系统里放了一个病毒,然后向毫不知情的网御神州求救。他们想知道,网御神州的技术人员能在多长时间内到达现场?能在多长时间内发现问题?又能够多快地解决问题?客户的这些“刁难”,极大地锻炼了网御神州的队伍。
然而,预案的最终执行者是人,构建一支能吃苦、能战斗、会战斗的服务团队,就成为确保万无一失的重要一环。奥运前,网御神州就对客户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针对发现的风险点加强控制措施。从7月20日开始,之前的7×8小时的服务支持也被加强为7×24小时的本地值守服务,更有一些服务人员在客户附近租了房子,以便问题发生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北京奥运会已经是联想奥运技术总指挥王磊参加的第二次奥运会了。两年前,他就和联想100多名工程师一起,支持了都灵冬奥会的“零故障”运行。如今,他又和580名联想工程师一起,服务了北京奥运会。北京奥运会上,联想一共提供了3万件设备,包括笔记本电脑、台式机、打印机、服务器以及存储等,还为运动员搭设了7个网吧和1个多品牌电脑服务中心。
“我们服务北京奥运会的过程不无紧张,但是我们的团队并没有太大的压力。” 王磊说。经过都灵冬奥会的洗礼,联想的工程师比其他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IT企业的服务团队多了几分自信与沉稳。
联想为北京奥运会的产品安全建立了四重保障体系,确保设备和系统的万无一失:第一层是现场工程师巡检;第二层是技术运行指挥中心专家团队远程监控;第三层是后台研发系统通过热线和绿色通道对前方遇到问题进行支持;第四层是联想为奥运建立的备机、备件更换系统。“事实证明,我们的设备经受住了水立方的潮湿环境、露天场馆的高温酷暑等艰难条件的考验,运转非常顺利。”王磊自豪地说。
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北京奥运会的严苛要求,逼迫IT企业拿出了最好的水平。这就是军事演习和真正战争的最大区别,在战场上,只有发挥出最大的潜力,才能赢得更漂亮。这使得记者对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淮松反复讲到的一句话深有体会,他说,“太极的团队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团队。”
这种吃苦和奉献精神,也是一支高水平的技术服务团队不可或缺的。通过竞标,太极直接参与了近30多个奥运信息系统项目的建设或监理,前后共200多人参与其中。这200多人里,有从2005年中标起就长年驻扎在青岛奥帆中心的有家室的项目经理,也有在空气流通不畅的鸟巢地下室进行开幕式导播监控系统现场值守服务的技术人员。他们用行动诠释了“服务”二字。
系统纷繁庞杂
项目管理随需应变
奥运会的重要性和其需求随时间不断变化的特点,使得奥运IT项目的风险更是难以把控,这对参与奥运企业的项目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事实上,奥运会本身就是一个超大规模的复杂工程,其背后的每一个IT项目更是涉及子项目种类繁多、各子项目间关联密切、项目联系人众多的系统工程;而由于奥运会的重要性和其需求随时间不断变化的特点,使得奥运IT项目的风险更是难以把控,这对参与奥运企业的项目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蓝色的地球在鸟巢中升起时,可能不会有人想到还有多名工程师坚守在闷热的地坑中进行设备监控和保障。空前盛大的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IT技术在其幕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据参与了鸟巢“开闭幕式指挥监控系统” 建设的太极公司科技奥运工程研究中心的江军红介绍,北京奥运会的开闭幕式是奥运历史上第一次运用IT技术实现了信息化导播监控的开闭幕式,不仅如此,开闭幕式指挥监控系统的实施也因为奥运工程的特殊性而成为有史以来工程管理难度最大、最复杂的一个IT项目。
据了解,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指挥监控系统是全方位的,从地坑、场地,到观众席、通道、环廊,只要人能到的地方就要安装摄像头。这就使得这套系统成了与鸟巢中其他系统关联最广的系统之一。
实际上,由于奥运工程的复杂性,使得其背后的IT系统也变得浩繁庞杂。除指挥监控系统外,如投影控制系统、声音控制系统、LED系统等等,各种IT系统不胜其繁,仅光系统总包商就有3家。
“项目的工程管理难度远大于技术难度。2008年4月,当我们进入鸟巢要开始项目实施的时候才发现,鸟巢里同时有上百个单位在施工。”江军红感慨道,在工程实施中需要与多方协调,有时租用一段路由也要找多家方案商,甚至在其他方案商工期紧时,他们还要暂停施工。
到了临近奥运开幕的施工后期,鸟巢内的很多IT项目的实施还要与开闭幕式的彩排“抢”时间,IT工程师常常站在彩排现场地不远处,一旦彩排有间隙,工程师就会马上冲上去赶工期。“像这样零碎的施工时间和紧张的周期,我们在以往的项目中是从来没有碰到过的。” 江军红称,在这种复杂的施工条件下,系统建设花了3个月才完工。
同样遇到复杂难题的还有负责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智能化工程的太极公司员工。
“以前接触较多的是单一建筑的智能化系统,而青岛奥帆中心项目建设遍布整个园区。整个智能化系统集成关系复杂,系统由10多个子系统组成。”据参与了这项工程的太极公司楼宇科技与数字社区事业本部的陶蕾蕾介绍说,青岛奥帆中心智能化工程从中标、到实施、再到运维历时3年,其范围之大,功能之复杂,涉及技术之广,实属罕见。
据了解,由于青岛奥帆中心总用地面积45公顷,赛时用地面积约30公顷,使得太极承担的青岛奥帆中心工程的智能化工程,成为北京奥运会工期最长、面积最大的IT项目。
此外,陶蕾蕾还透露,奥运项目随时间不断变化的需求也给她们带来了不小的麻烦,“第一次测试赛的时候,奥组委需要我们临时装9个摄像头,第二次测试赛又需要再装4个摄像头,而且正在比赛期间要求我们非常紧的任务,等于留给我们的时间就两三天。而且,短短时间内,整个系统还要因更新而调整,以往按照惯例,IT项目都是计划好后,按部就班地实施,但在此次奥运项目中由于赛事需要导致的临时改动非常频繁,这对我们的管理和实施能力确实是个考验。”
事实上,项目管理是基于被接受的管理原则的一套技术方法,这些技术或方法用于计划、评估、控制工作活动,以按时、按预算、依据规范达到理想的最终效果。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参与奥运会的企业纷纷在项目管理上做了调整。太极公司为了应对复杂的实施环境,将项目管理尽量做细。
面对鸟巢5月风沙大,6月份雨多,7 月要彩排,施工必须抽空的问题,太极公司的管理人员将零散的时间做了系统的分析,并把施工计划打散灵活分配,并及时反馈,做出快速调整;针对鸟巢结构的特殊性和每一处施工环境与具体要求的差异性,太极公司项目管理人员还为每一处子项目,甚至是每一处摄像头的安装都制定了各自的详细计划;而为了应对不时发生的不同施工方协调的问题和不可预知的需求调整,太极还建立了快速响应机制。这种精细化的管理在鸟巢、青岛奥帆中心和太极的各项奥运项目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字:分析仪、工业生产、应用、自动化控制系统、环境保护
分析仪的应用
1、智能新仪表的应用
伴随着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和工业生产设备的广泛深入和应用,自动化系统在工业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内外仪表系统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的发展,使石化企业提高了自动检测仪的应用水平。由于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环保仪表应用也增多,如在烟气分析,综合水质分析仪、在线COD分析仪、DO分析仪及PH分析仪等。目前,石化企业在线分析仪的需求很大,国产在线分析仪与国外产品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现在应用的大多数分析仪表是进口产品。
石化对工厂维护工作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对预测维护保养问题更感兴趣。有些公司要求提供在线联机和实时传感系统,用于监控热交换器和加热炉的效率,振动和腐蚀剂评估“健康”状况的指示器。采用具有诊断和预测维护保养能力的仪表与系统,可是现有设备的生产潜力增长1%~3%,同时非计划维护保养费用可降低10%~30%.
2、安全自动管理系统
国外推出了最新的SIS智能安全仪表管理方案,将传感数字智能和诊断技术运用到逻辑控制器中事实最终控制,也是首次通过采用整体安全回路的方式来进行控制。使得因仪表控制系统故障引起非计划停车减至最少。
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在危险场所伸直了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检测与报警系统,全场还应设置火警报警控制系统,并与可燃气体报警系统集成综合安全检测与报警系统。对于重要的工艺装置也开展了控制与检测的安全等级评估工作。
现代石化企业中的安全控制系统将向着仪表控制、安全仪表及信息管理系统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智能化安全仪表控制系统将会得到广泛应用
自动化控制管理系统
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将先进的工艺装备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以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将企业的生产过程控制、优化、运行、计划与管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控制与管理,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以实现企业的优化运行、优化控制与优化管理,从而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核心高技术。
根据国内外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技术的总体结构可以分成3层结构。
(1)以PCS(过程控制系统)为代表的基础自动化层。主要内容包括先进控制软件、软测量技术、实时数据库技术、可靠性技术、数据融合与数据处理技术、集散控制系统(DCS)、现场控制系统(FCS)、多总线网络化控制系统、基于高速以太网和无线技术的现场控制设备、传感器技术、特种执行机构等等。(2).以MES(生产过程制造执行系统)为代表的生产过程运行优化层。主要内容包括先进建模与流程模拟技术(AMT:Advanced Modeling Technologies)、先进计划与调度技术(APS:Advanced Planning and Scheduling)、实时优化技术(RTO:Real-time Optimization)、故障诊断与健康维护技术、数据挖掘与数据校正技术、动态质量控制与管理技术、动态成本控制与管理技术等等。(3)以ERP(企业资源管理)为代表的企业生产经营优化层。主要内容包括企业资源管理(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产品质量数据管理(PqDM)、数据仓库技术、设备资源管理、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等等。通过研究生产过程制造执行系统(MES)及相关技术,可以实现在线成本的预测、控制和反馈校正,以形成生产成本控制中心,保证生产过程的优化运行;可以实施生产全过程的优化调度、统一指挥,以形成生产指挥中心,保证生产过程的优化控制;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质量跟踪、安全监控,以形成质量管理体系和设备健康保障体系,保证生产过程的优化管理。
三、企业综合自动化所需要的关键技术
1、信息的集成、挖掘和增值。信息集成是综合自动化的核心,而数据库管理系统则是信息集成的基础。由于流程工业的特点,有大量的反映生产过程状态的实时海量数据需要处理、管理和有效地应用,因此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是采用实时数据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与控制,对生产状态进行分析与评价的基础。因而流程工业信息集成环境中需要同时设置关系数据库和实时数据库系统,作为整个系统信息的集散地。这两个数据库既可独立地操作,又可协同动作,及时并行或交叉地处理来自全厂的各种信息,真正做到信息集成与共享。信息挖掘和增值的目的是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2、科学的决策支持。生产经营决策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但是,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还处于经验决策、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而科学的决策支持则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 成本效益分析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应用财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评价、以得到全企业综合经济指标的过程。在炼油企业综合自动化中,成本效益分析是炼油企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炼油企业生产经营决策中的必需步骤。
盈亏平衡分析是指利用财务分析方法和数学工具,对生产经营方案或计划进行分析,得出实现利润目标的原油最高采购价格(保利点)和保证不亏损经营(利润为0)的原油最高采购价格(保本点)。盈亏平衡分析对于原油采购、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制定合理生产计划时的重要环节,对于控制生产成本、扩大利润,从而保证利润目标的实现,指导全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进行流程模拟,建立过程模型。实现过程优化操作进行流程模拟,建立过程模型、实现过程优化操作是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的又一关键技术。生产计划/调度的科学化是炼油生产过程实现一定限度的生产柔性的关键、是被学术界和工业界广泛重视的研究课题。由于炼油生产具有高度复杂性的特点,必须将生产工艺机理建模与系统工程理论紧密结合起来,去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实践结果表明,基于全流程模拟,结合应用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或动态规划的办法建立计算机辅助生产计划/调度系统、是实现优化排产/优化调度的有效途径。 过程操作优化是炼油工业适应市场原料和产品需求变化,使生产具有柔性的另一关键。技术难点首先是建立过程稳态数学模型。由于工艺技术复杂,不同的装置机理不同,有些复杂的反应过程机理尚不清楚,而且建模涉及到工艺机理和信息处理技术、是跨学科的,因此建立工业应用的模型是极为困难的。将现场总线技术、信息技术应用于石油化工,发展综合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及集成技术,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是今后石油化工工业自动化技术发展与应用的趋势。
四、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
对环境保护的认识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如何把握“发展”与“保护”的关系问题。企业发展是硬道理,环境保护是硬要求,我们要承认发展与保护之间客观上存在一定矛盾,但更要相信发展与保护能够取得双赢。促进发展是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环境保护也是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必须坚持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加强保护。
因此,我们既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第一要务”。同时必须明确,我们所追求的发展,应当是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全面协调科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油化工自动化设备与控制系统的应用》
围绕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战略部署,本《指南》针对我省四个传统支柱产业(煤炭、焦炭、电力、冶金)、四个新的支柱产业(煤化工、材料、装备制造、旅游)和“四个新兴产业”(高新技术、文化、农产品加工和现代物流商贸服务)发展的现状,着眼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科技进步的原则,确定了我省“*”期间十二个相关产业的科技发展方向及重点领域,旨在通过相关科技项目的实施,为我省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一、煤炭产业
(一)综述
“*”期间我省煤炭行业大力关闭小煤矿,推进采煤方法改革,发展高产高效矿井,提高煤炭洗选率,有效整合煤炭资源,有效提高了经济效益。到“*”末,全省煤矿单井规模由“九五”时期的3万吨大幅提高到15万吨。在一半以上的矿井实行了采煤方法改革,使全省煤炭资源回采率由“九五”时期的30.8%提高到48.0%,每采1吨煤耗用的煤炭资源减少1.2吨,全省因此一年即节约煤炭资源6.5亿吨,煤炭洗选率由36.0%提高到58.0%,煤炭行业百万吨死亡人数由1.85人下降为0.902人,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2.1%,20*年我省煤炭实现销售收入1670亿元,比上年增长25.2%。目前我省大型煤炭企业已成功应用综放技术、大采高综采关键技术、锚式支护技术、高产高效矿井开采技术等高水平的重大关键技术,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科技贡献率达到40%,有力地推动了我省的经济发展。
但是,我省虽然煤炭产量大,就总体而言,生产效率仍然偏低,成本较高,市场竞争力明显不足。生产矿井在生产能力、机械化水平、安全程度、技术基础等方面差异较大,发展极不均衡。我省煤炭行业目前面临的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突出表现在提高资源回收率及资源综合利用、安全生产以及提高企业的机械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等三个方面。因此,“*”期间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企业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企业的总体技术水平是我们抓住机遇、应对市场挑战的唯一出路。具体布局为大企业大集团以提高企业效率为根本出发点,中小企业重点提高企业的机械化水平和回采率,同时抓好整个煤炭产业的安全投入和安全管理。
(二)主要扶持方向
“*”期间,我省将以煤炭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安全生产、信息化改造为主要方向,支持煤炭洁净生产技术及装备、煤炭高效安全生产技术及装备、煤炭绿色生产技术、煤炭深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洗中煤、煤矸石发电及其他利用的研究开发,伴生矿物、矿井水和煤层气的开发利用,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等方向及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等方面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1.煤、电、热、化多联产技术;
2.煤炭高效集约开采装备与工艺技术、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
3.矿井瓦斯监测预警和安全生产技术;
4.先进的煤炭洗选装置、煤炭产品综合加工利用技术、型煤加工与利用设备等;
5.以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为目标的综合技术;
6.煤层气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7.矿山修复及环境治理;
8.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
二、焦炭产业
(一)综述
*是全国最大的焦炭生产基地,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焦炭出口基地。“*”时期,全省对焦炭行业实施了专项清理整顿,累计取缔土焦1万余坑次,淘汰改良焦生产企业1241家,关闭炭化室在2.5米以下的小机焦生产企业近60家,削减高污染焦炭生产能力3000多万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机焦比重由“九五”时期的52.0%提高到“*”末的95.0%,炭化室高度4.3米以上的大机焦(含3.2米及以上捣固焦和清洁型焦炭)比重由15%提高到75%,年产量20万吨以上企业的产量占规模以上企业焦炭总产量的比重达到72%。20*年全省焦炭实现销售收入724.5亿元,比上年增长22.6%。涌现出一批符合国际焦炭发展趋势的清洁型热回收机焦企业。新上了一批煤焦油综合加工和焦炉煤气制甲醇项目,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结束了*“有焦无化"的历史。
*焦炭生产量大,焦化企业分布广,多年以来,由于炼焦化产回收设施不健全,造成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目前全省焦炭行业的煤焦油回收率仅有60%,年损失煤焦油约100万吨。在机械炼焦生产中,大约有45%~50%左右的焦炉煤气可作为优质的能源外供,作为还原气和合成气的原料,但目前大量的焦炉煤气得不到有效利用,全省焦炭行业焦炉煤气回收利用率仅33%,损失高热值焦炉煤气80亿立方米。同时,焦炭行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负荷大,对大气和水的污染负荷占到全省污染总负荷的30%和40%。未来几年,我省焦化产业发展需要克服的关键技术问题集中在控制环境污染、焦炉气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延伸产业链等三个方面。
(二)主要扶持方向
“*”期间,我省将支持研究开发高效节能和低污染的先进焦化工艺、技术、设备,延伸焦化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鼓励对煤焦油进行精加工;鼓励利用粗苯生产环乙酮乙二酸、苯胺、丁二醇等化产品;鼓励焦化企业利用焦炉剩余煤气生产甲醇、二甲醚等化产品;鼓励焦化企业使用先进的焦炉配套机械设备、煤气净化及废水处理工艺和设备;鼓励在化学产品回收环节,推进焦化副产品回收和综合利用,提高煤焦油加工利用水平,实现焦油、粗苯、焦炉剩余煤气完全回收利用,同时要大力开展污染防治重点应用技术的研究,鼓励焦化企业采用干煤焦等新工艺提高焦炭强度和节能效果。
1.高效、节能、清洁的焦炉煤气净化及加工技术;
2.有效提高焦炉煤气回收利用率技术;
3.炼焦污染物逸散控制技术;
4.焦化废水净化回收技术;
5.清洁型热回收炼焦技术;
6.焦化生产及污染控制技术;
7.焦化延伸产品;
8.焦炉气利用技术以及其他节能、节水技术,其中重点在于废水净化、废气脱硫、消烟除尘。三、冶金产业
(一)综述
20*年,我省冶金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577.5亿元,比上年增长30.3%。“*”时期是*省冶金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第一,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工艺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第二,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在冶金行业中,有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约占全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10%,分布在钢铁、铝、镁、铜等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第三,产业布局趋向合理,生产的集中度有所改善。第四,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成效明显。第五,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效果。
但是,我省冶金工业目前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污染严重,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冶金工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生铁普钢的无序扩张,对我省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目前,冶金工业是全省10大行业中,污染物排放总量排在煤焦和电力之后的第三大行业。二是产品结构初级化,市场竞争能力不足。我省冶金工业除不锈钢、硅钢等少数几个优质品种外,相当大一部分是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初级产品,深加工程度不足。
(二)主要扶持方向
“*”期间,我省冶金工业要以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延伸加工为主攻方向,支持重大装备与工艺技术升级和深加工产品技术开发。主要扶持以下内容:
1.大型、连续、紧凑、节能、清洁冶铸装备及工艺新技术;
2.不锈钢、合金钢、优质钢生产装备和工艺新技术;
3.氧化铝、电解铝生产装备和工艺新技术;
4.铝镁合金开发新技术、铝材深度加工新技术;
5.钢铁工业污染物或废弃物的再资源化、再能源化及社会大宗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技术。
四、电力产业
(一)综述
“*”时期我省电力行业紧紧围绕电网的安全稳定、节能降耗、保护和改善环境,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到“*”末,全省装机容量达到2303万千瓦,其中,有600多万千瓦采用了大容量、高参数的现代化发电机组和空冷节水新技术,并配套安装先进、高效的除尘脱硫设施,脱硫率达到95%以上,节水效率达到75%以上,每年可节水1亿立方米,相当于全省工业用水量的7%,减排二氧化硫24万吨,相当于全省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20%。改造了一批10万千瓦以下的小电厂,发展了一批资源综合利用电厂,有效促进了资源节约和污染治理。到“*”期末,全省30万千瓦以上大机组比重达到50%以上,火力发电厂供电煤耗降到387克/千瓦时,比“九五”时期下降27克/千瓦时。20*年全省实现销售收入597.1亿元,比上年增长21%。经过多年的努力,对引进的20万、35万、50万千瓦机组设备和技术进行消化、吸收、改造和提高取得明显成效,采用空冷技术和设备,为我国北方缺水地区发展火力发电厂开辟了节水途径,电子计算机在电网调度和管理上的应用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我省电力工业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电站结构不合理,10万千瓦以下小火电机组比例较大,比耗高,环保设施不完善;500kV网架薄弱,存在落不下、送不出的问题;220kV电网容载比偏低,结构性矛盾突出;110kV及以下电网供电能力不足,互供能力不强;老旧设备大量存在,运行维护压力巨大;环境污染和节约能源问题。
(二)主要扶持方向
“*”期间,要充分利用我省的煤炭资源优势,以发展火电为主,在能源基地积极开发和建设大容量、高参数的大型坑口电厂,优先选取用煤矸石、中煤为燃料;充分利用有限的水利资源,有规划、有节制的开发黄河干流的常规水电;积极开发煤层气、风能、生物能、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发电项目,要突出发展循环经济,优先采用回用废物量大、环境污染少、可循环利用的先进工艺和技术,应积极发展空冷机组,减少用水量,逐步向“新型能源、工业基地”发展转变。
1.风能发电技术及装备;
2.煤层气发电技术及装备;
3.IGCC发电技术及装备;
4.大容量远距离直流输电技术和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与装备;
5.间歇式电源并网及输配技术;
6.电能质量监测与控制技术;
7.大规模互联电网的安全保障技术;
8.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
9.高效安全配电与供电管理信息系统;
10.*电网接入特高压电网的运行协调及控制方式、对下一级电网短路电流要求和电压控制要求;
11.电网灾害防治及治理技术;
12.输变电设备实行状态检修关键技术;
13.开发大型风力发电设备关键技术;
14.风能资源密集区建设技术与装备;
15.不同浓度瓦斯发电技术及低浓度瓦斯专用发电技术。
五、煤化工产业
(一)综述
煤化工是我省依托资源和能源工业发展的优势产业,具有较大的产业集聚,企业多,产业方向全,技术基础好,研究力量雄厚,具有较强的开发实力。已形成煤气化、液化、碳化、烃类化工、精细化工、化肥、专用化学品及发电、发动机燃料等二次清洁能源的能源化工生产体系。煤化工由于煤的特性造成加工过程长、投资大、污染重等问题,更适宜采用新技术,实施大型化。但是,*省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主体仍局限于传统领域,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水平较差,煤加工转化技术还比较落后。未来几年,我省煤化工产业需要加快产品、工艺、技术、设备的技术进步,提高技术含量,增加附加值高的产品在煤化工中的比重,加速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领域,大幅度地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通过链式开发,实现原料、产品互联、能量统筹利用,提高技术密集度和附加值,建立多联产能源化工系统。
(二)主要扶持方向
“*”将重点研究解决作为城市煤气、发电、化工原料的共性技术,尤其是解决发电关键技术,为产业化奠定坚实基础。重点支持焦炉煤气发电技术项目和煤基多联产系统关键技术项目。开展对焦炉煤气和CO2高温炭催化共重整特性研究以及与之匹配的脱硫净化技术基础研究,开发焦、焦油、合成气联产新工艺。通过关键技术攻关,将大量排空的焦炉煤气用于发电和制甲醇,用二到三年时间使焦炉煤气全部得到综合利用。完成环保型焦化苯精制新工艺与顺酐生产工艺的组合试验。开展连续焦化基础和连续封闭式三段焦化新技术研究,开发炭催化焦炉煤气CH4和CO2重整制合成气技术、浆态床催化剂新型液相合成技术、高温焦炭显热发电和污染物控制技术,以及综合上述焦化技术与合成气技术的多联产系统集成体系。
1.煤基合成油技术
(1)煤基合成油示范厂方案的优化和系统集成;
(2)浆态床合成反应器大规模化设计技术;
(3)合成油相关配套技术。
2.耐硫合成低碳混合醇醚技术
(1)耐硫合成催化剂及其催化剂颗粒与反应器的优化设计;
(2)催化剂制备的规模生产关键技术;
(3)耐硫合成低碳混合醇工艺技术方案的优化和系统集成。
3.先进煤气化及相关配套技术
(1)加压煤气化过程中的流动和反应模拟优化技术;
(2)加压煤气化的工程放大技术;
(3)基于无机透氧膜的高效制氧技术;
(4)煤气的高温脱硫技术;
(5)煤气化相关关键技术。
4.燃料灵活、低污染燃烧技术
(1)为解决高氢燃料贫燃料预混燃烧室的燃料分级和空气分级及控制系统;
(2)高氢燃料贫燃料预混燃烧室防回火设计的关键技术;
(3)为解决高氢燃料的变组分、变热值问题的燃烧室燃料分级和空气分级技术及控制系统。
5.苯精制工艺技术
(1)可替代传统的酸洗工艺,减少苯烃加工损耗,提高产品回收率的关键技术及设备;
(2)回收化工原料噻吩,消除工业废渣污染技术;
(3)利用顺酐生产中氧化过程所产生的反应热,采用熔盐换热的方式移出并在余热锅炉中产生高压蒸汽,供顺酐生产和粗苯精制使用相关技术。
6.延伸甲醇和二甲醚产业链技术
7.煤焦油深度加工、粗苯深加工技术
六、装备制造业
(一)综述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国家科技水平、创新能力、工业实力的综合反映。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不仅决定了相关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高低,而且是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基础和手段。我省要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必须大力推进优势装备产业发展,整合提升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为能源、冶金、化工等行业提供先进装备。近年来,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我省通过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开发了30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在国内同行业中居领先水平的产品,如:超大型起重机、油膜轴承、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内燃机牵引电机、火车轴、细纱机、高技术液压系统等。目前,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了仅次于煤炭、冶金、电力的第四大产业。但是,我省装备制造业目前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行业自主知识产权少、技术创新能力弱;技术资源分散、不能成套供给;设计的观念陈旧、水平落后以及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特色等,这些问题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我省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
(二)主要扶持方向
“*”期间要围绕“重点突破重汽整车和煤机成套两大难点,巩固提升重型机械、铁路机械、纺织机械、基础机械、电子信息等五大领域优势产品,整合培育铸件、锻件、汽车零部件、铝镁合金压铸件及深加工、磁性材料及深加工五大产业集群”的思路进行发展。加强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的主体,通过移植改造国际先进技术,加快研究开发速度,走出一条适合我省企业特点的技术跨越之路,力争在装备制造业领域的重点技术研发上率先突破。
1.高产高效工作面采煤设备技术
(1)开发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掘进机、无轨运输设备、刮板输送机、带式输送机、大型液压支架、井下提升机、干熄焦装置专用提升机、清洁型煤炭深加工设备等煤机成套设备;
(2)开发短臂机械化开采设备和无轨运输设备及EBJ系列掘进机;
(3)开发大型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带式输送机、转载机、提升机等煤矿井下综采综掘设备。
2.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
(1)数字化设计制造集成技术;
(2)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智能化创新设计方法及技术;
(3)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与工艺设计技术,设计、制造和管理的集成技术。
3.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化及装备
(1)绿色流程制造技术;
(2)高效清洁并充分利用资源的工艺、流程和设备,相应的工艺流程放大技术;
(3)基于生态工业概念的系统集成和自动化技术;
(4)流程工业需要的传感器、智能化检测控制技术、装备和调控系统;
(5)大型焦炉、大型冶金技术及装备、大型化工生产节能工艺流程与装备。
4.重型装备制造工艺及技术
(1)智能化、高效采煤设备和工艺技术;
(2)铁路机械和专用机械生产工艺技术;
(3)重型汽车及零部件生产技术;
(4)铸锻造设备及工艺技术。
5.精密高效加工和成形设备
(1)精密零部件(如精密轴承、高速齿轮)成套加工技术;
(2)近净成形加工技术(如精密铸造、精密锻压、超塑性成形、精密焊接);
(3)自动化成形装备及集成系统,相关工艺过程分析、模拟和优化软件;
(4)模具加工技术及设备。
6.其他
(1)重型机械、铁路机械、纺织机械、基础机械等四大领域优势产品在升级换代中的设计制造技术;
(2)满足我省基础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性能复合材料及大型、超大型复合结构部件的制造技术;
(3)不锈钢、合金钢、优质钢、氧化铝、电解铝、铝镁合金生产装备和工艺技术;
(4)纳米材料、钕铁硼磁性材料、高岭土系列材料和半导体材料的装备技术;
(5)离心铸造、消失模铸造、低砂铸造、电炉、双联等新工艺、新技术。
七、新材料产业
(一)综述
新材料是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省材料工业目前形成产业规模的主要有建筑材料、耐火材料、陶瓷材料、钕铁硼磁性材料、纳米材料、煤系高岭土以及新型纤维等材料。“*”末,我省材料工业销售收入118亿元,占全部工业的2.6%。其中,钕铁硼磁体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0%,纳米二氧化硅产量占到全国的1/3以上,纳米材料销售收入达到2亿元。在“*”期间,我省新材料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镁及镁合金、纳米材料和钕铁硼磁材这几个领域在国内同行业占有重要地位,成为重要的新材料精细原料供应基地。另外在光电子材料等方面也形成了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研发成果,出现了一批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的企业,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目前我省新材料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基础研究相对薄弱、材料制备技术与装备落后、材料产业资源和能源效率较低、环境负担过重和缺乏高性能、高附加值材料产品等。新材料产业虽然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但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我省新材料产业整体规模小,技术创新能力弱,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不高,存在较大差距。
(二)主要扶持方向
“*”期间,我省材料领域将重点发展特种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环保节能材料等,建立和完善新材料创新体系,形成一批具有重要推广应用价值的技术及装备,提高新材料行业的整体水平。
1.优质冷轧、热轧、不锈钢薄板、涂镀层板技术
(1)资源节约型不锈钢和低碳贝氏体钢冶炼技术;
(2)优质合金钢连铸及热轧技术;
(3)冶炼、连铸、精磨、热轧连续稳定生产工艺技术;
(4)钢质纯净度技术;
(5)连铸坯等轴晶比例与控制铸坯横裂技术;
(6)热卷表面粗糙度、热卷无氧化退火、热卷、冷卷酸洗热处理工艺铸坯纯净化和细晶化控制技术;
(7)铸坯的控轧和控冷技术、控制组织转变和性能技术、控轧代替成品板热处理技术;
(8)铁水予处理—K-OBM-S—VOD—连铸—热连轧—20辊森吉米尔轧机、采用预处理+转炉吹炼+LF钢包精炼+RH真空精炼+连铸完成冶炼、热连轧控轧、控冷成材的生产工艺。
2.纳米材料、永磁材料制备技术
(1)先进的钕铁硼表面处理技术、机械成型技术、钕铁硼烧结工艺自动化和半自动化操作技术;
(2)N50以上高档烧结磁体大批量稳定生产技术;
(3)纳米晶复合永磁体生产技术;
(4)耐高温、高矫顽力磁体生产技术;
(5)微特电机、磁疗设备、永磁传感器件等磁材终端产品产业化技术;
(6)N53系列产品、纳米磁材制备技术、高温磁性材料、钕铁硼材料再生利用技术。
3.镁及镁合金材料
(1)硅热法炼镁工艺环保节能技术;
(2)硅热法炼镁工艺装备机械化、自动化控制技术;
(3)废镁回收、再生、利用技术;
(4)镁及镁合金关键共性技术;
(5)铝镁合金材料。
4.半导体照明材料
(1)高量子效率GaN发光薄膜体系;
(2)新型固体光源;
(3)高亮度蓝、绿LED用复合高散热率热沉基材制备技术;
(4)新型化合物半导体发光材料;
(5)大功率白光LED用全色荧光粉。
5.其他新材料技术
(1)煤系高岭土深加工产品技术;
(2)加大对生物医用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新型炭素制品、耐火保温材料、高性能合金、粉末冶金、高性能陶瓷材料、新型纤维等材料、可降解聚合物材料、环保节能建材、表面涂、镀层材料等方面的高技术材料的研究;
(3)加快骨组织库、医用明胶纤维、动植物再生蛋白纤维、分子筛、可降解塑料、无磷洗涤助剂、净水剂、绿色包装材料、高性能铝合金、钛合金、新型铁氧体磁性材料、非晶合金材料、碳纤维材料、重交通道路沥青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研发。
八、旅游产业
(一)综述
*是旅游大省,多年来已形成了以五台山为代表的晋北佛教文化旅游区、以大院文化为主的晋中晋商文化旅游区和以关帝庙、大槐树、尧庙为代表的晋南根祖文化旅游区,以及众多的、各具特色的自然旅游景点。20*年旅游产业收入428.39亿元,比上年增加46.7%,占全省当年GDP的9%。丰富的资源给我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到目前,我省很多景区、景点的管理仍然停留在较为原始的、粗放的层面,部分重点景区的资源、环境开发与保护工作也亟待加强,系统性的、具有我省特色的旅游产品的开发水平也有待提高。“*”期间,我省要构成大运、太长、石太铁路的“大”字形旅游对外干线通道。提升太原和大同作为全省旅游中心城市的地位,重点培育大运、太行、黄河三个旅游经济带,重点打造古建、宗教、晋商文化、寻根觅祖、太行山水、黄河文明、红色经典六大旅游精品线路。
(二)主要扶持方向
发展旅游科技,不仅要高度重视旅游基础科学的研究,而且要广泛吸纳现代科技在各个领域的最新成果,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的旅游生产力,形成全方位、多领域,科技、文化、旅游相互结合的旅游科技发展体系。
1.景区和博物馆等专用电子导游系统;
2.基于网络平台、短信平台、电话平台等的旅游综合服务平台;
3.通过运用虚拟现实、幻影成像等现代技术构建的数字网络旅游平台;
4.景区综合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5.*重点旅游区环境治理与保护技术;
6.*省重点景区资源开发与保护技术;
7.*省优质旅游产品开发;
8.*省科技旅游产业发展战略与技术。
九、高新技术产业
(一)综述
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先导性产业,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高新技术已成为跨世纪竞争的制高点和经济增长及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走新兴工业化道路,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抉择。
“*”以来,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和质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20*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九五”末期的23.3亿元增加到240亿元,年均增长42.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4%提高到5.05%,全省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723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速度和规模都超过规划预期目标。目前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总体规模偏小,仅相当于全国1%左右,竞争实力不足,对地区产业结构影响有限;高技术成分仅占全部高新技术产业的17.1%、全部工业的2.34%;结构水平低下,高技术边缘化趋势明显;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60%分布在太原,区位过于集中,影响带动作用的广泛发挥等。“*”期间,将继续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以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为目标,以创造产业聚集优势为突破口,突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行业。
(二)主要扶持方向
1.电子信息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应用广泛、高度渗透的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发展信息产业是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战略任务。根据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总体趋势,要大力增强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目前,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规模,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研发创新能力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多数产品附加值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信息技术应用不广泛、产业化水平不高等。
(1)电子装备
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电子元气件关键生产设备实施技术升级,并实现批量生产,替代进口,参与国际竞争。
——TFT-LCD液晶显示器件生产技术;
——LCM液晶显示模块薄膜电容器生产技术;
——卡式元器件、LED半导体照明技术;
——太阳能光伏电池等专用生产设备的生产技术。
(2)集成电路技术
优先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增强关键芯片自主开发能力。
——提升集成电路封装和测试能力技术;
——半导体专用设备、仪器及材料的研发;
——网络设备、光传输系统、接入网系统设备、计算机产品、计算机外部设备及相关产品、电子专用设备、新型显示器件、交通智能产品研发相关技术。
(3)高可信网络与软件技术
——发展高可信网络技术与网络软件平台,以及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及相关产品,建立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相关技术,网络资源整合技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支持现代服务业的应用支撑软件、中间件、嵌入式软件等;
——支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网格计算平台与基础设施的技术、软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
(4)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技术
——支撑管理咨询、会展、广告、会计服务、建筑及房地产、设计装饰、法律服务和社区服务以及技术推广、技术服务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公共平台建设的技术、软件和产品;
——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支撑技术、专用软件和整体解决方案;
——面向专业批发市场、物流园区和联运物流网络体系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综合集成技术。
(5)传感器开发及智能信息处理系统
——重点开发适用于能源、化工、冶金领域的多种新型传感器;
——开发基于多种传感信息的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发展低成本的传感器网络和适时信息处理系统,提供更方便、功能更强大的信息服务平台和环境。
(6)面向应用的信息安全系统
——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中的安全保障技术;
——复杂系统下的网络生存、主动适时防护、安全存储、网络病毒防范、恶意攻击防范、网络信任体系与新的密码技术等。
2.生物医药
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新的主导产业。“*”期间,我省的医药企业显现出了品牌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势头,形成了以大同、太原、晋中、运城、晋东南等医药工业园为核心,相对集中和规模化发展的医药工业为产业集群,显示出了企业优势互补、联合兼并、做大做强的趋势,品牌和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但是目前仍然还存在科技研究与开发投入不足,行业人才匮乏、医药企业规模偏小,大型龙头企业缺乏、缺乏拳头特色品种,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制剂生产能力过剩,制剂技术水平低下等问题。
“*”期间,要充分发挥我省特有的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研究开发新型药物制剂、基因工程新药物等,实现生物医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1)高效生物反应器;
(2)高密度表达系统技术;
(3)大规模高效分离技术、介质和设备;
(4)大型分离系统及在线检测控制装置;
(5)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产品专用分离设备;
(6)生物过程参数传感器和自控系统;
(7)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艾滋病、血友病等重大疾病以及单基因遗传病治疗的基因工程药物、基因治疗药物、靶向药物;
(8)重组人血白蛋白制品。
3.现代农业
以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重要性状功能基因的发掘利用为重点,重点发展重要农艺和抗逆性状改良的基因叠加与聚合技术,农作物与畜禽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培育高产、优质、抗病虫、抗旱、抗除草剂的农作物和林、草新品种;优良畜禽品种体细胞克隆、动植物生物反应器的关键技术;开发重组微生物农药、肥料、食品、饲料用酶制剂等。
(1)动植物资源核心种质构建,重要基因保护、发掘、克隆与利用;
(2)以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为主的动植物分子育种技术;
(3)农作物、牧草与林木的转基因育种技术;
(4)生防、环保、食品与饲料用酶制剂的农业微生物基因工程技术;
(5)高效节水与抗旱农作物转基因品种的选育;
(6)优良畜禽品种的体细胞克隆;
(7)动植物生物反应器技术;
(8)新型可再生生物能源及生物材料。
4.农业信息技术
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决策和市场的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成为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和应用的主要形式,促进信息技术成为农村教育的主要手段和农业科研的基本方法。
(1)构建覆盖我省主要农林植物、畜牧养殖动物的生物生长数字模型关键技术;
(2)不同层次、不同农业产业类型的农业系统数字模型关键技术;
(3)种植、养殖管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
(4)建设农情(含资源和生态)监测与决策支持系统平台关键技术;
(5)开展农业资源和农情数字化监测及决策技术研究,建立以地面、航空和航天平台为基础,以3S技术为支撑、立体交叉的农业数字化监测体系,为实现对农业生产及重大植物病害、畜禽疫病、森林灾害的实时监测和预报,为提高农业宏观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提供支持。
十、农产品加工产业
(一)综述
农产品加工是农业生产的继续、发展和深化,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进而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协调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战略性的积极作用和意义。我省盛产小宗粮豆、干鲜林果品以及畜牧业产品,特色十分明显。近年来在特色农产品加工方面初步形成一定优势,在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缓解“三农”问题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与全国相比,*农产品加工产业规模和整体水平还比较低,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少,特别是精、深加工的科技成果明显不足,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偏低,亟待加强。
我省今后一段时期农产品加工业要以发展精深加工为突破口,推进技术创新,进一步优化布局,主攻加工增值,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提高质量安全水平。针对我省粮油食品、果蔬食品、畜禽食品等重大新产品研制与产业化技术开发能力弱等“瓶颈”问题,立足技术集成创新结合原始创新,重点突破农产品加工、贮藏、物流等关键技术,开发功能性食品、生物制剂等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支撑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产业发展,为培植新兴农业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供支撑,促进农产品增值。
(二)主要扶持方向
1.大宗粮食作物深加工技术
(1)小麦:
——专用粉、营养强化面粉、预配粉工业化生产及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
——麦胚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技术。
(2)玉米:
——专用变性淀粉、玉米淀粉糖、多元醇、乳酸和聚乳酸、淀粉基生物材料等精深加工技术;
——胚芽、蛋白粉和玉米纤维等副产物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及产业化技术。
2.特色杂粮加工技术
(1)燕麦、荞麦、小米,以及红小豆、绿豆、蚕豆等食用豆类等特色杂粮加工特性研究;
(2)功能性、营养型早餐类食品加工技术、传统食品的改造和工业化生产技术;
(3)开展燕麦β-葡聚糖、荞麦黄酮等高附加值成分的研究,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特色食品;
(4)开发燕麦早餐食品、荞麦传统食品、大麦茶、小米饮料、豆类食品馅料等产品。
3.薯类加工及产业化技术
(1)高淀粉型、油炸型、高蛋白型等马铃薯加工专用品种的贮运技术;
(2)薯类淀粉和变性淀粉技术;
(3)加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发展配合饲料生产,解决薯类加工厂废弃物污染问题。
4.肉、蛋、奶制品生产关键技术
(1)肉制品加工关键工艺、理化因素以及辅料对产品品质的影响,优化低、中温肉制品加工工艺配方和关键技术;
(2)猪、禽、牛、羊等动物器官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和药物提取技术;
(3)蛋制品重点解决从传统的食用方法向分级包装、蛋清蛋黄分离提取、加工蛋清蛋黄粉、生产各类具有蛋类营养的食品方向发展的技术;
(4)乳制品加工包括功能性液态乳、发酵乳制品加工新技术、乳中生物活性成分的分离提取等技术;
(5)奶制品要加强品种开发,并加强产品的分级、分类包装技术研究。
5.果蔬加工关键技术与新产品研发
(1)苹果、梨等水果类深加工关键技术;
(2)红枣、核桃等干果加工新技术和关键装备;
(3)常温低成本干果贮运和货架期延长技术;
(4)果类功能性生物活性物质的评价与开发利用技术;
(5)低温脱水蔬菜、冷冻或速冻菜、保鲜菜、蔬菜粉、净配菜、调味及调理蔬菜、蔬菜汁及蔬菜罐头等系列产品生产技术。
6.农产品贮运保鲜工程技术
(1)无公害、环保型粮食储藏关键技术与设备;
(2)粮食快速检测设备和储粮专用仪器设备;
(3)果品贮藏保鲜技术标准与无公害防腐保鲜技术,果蔬冷链流通贮运技术与关键装备;
(4)果蔬贮运及保鲜过程中质量(褐变、腐败)控制技术和体系;
(5)果蔬品质无损检测技术及设备开发;
(6)高通量果蔬采后自动化成套机械和设备(预冷、分级、包装、贮运);
(7)高效、低成本通用型果蔬专用设施与保鲜材料;
(8)干果类及其制品在保鲜贮运加工中的品质败坏及控制技术;
(9)禽蛋膜保鲜技术;
(10)冷却肉安全生产及流通技术体系和关键设备。
7.农产品发酵工程技术
(1)发酵产品关键技术;
(2)酶工程关键技术;
(3)生物分离关键技术及装备;
(4)生物酶制剂生产技术;
(5)生物转化饲料技术。
8.主要农畜产品加工全程质量控制与质量安全检测技术
(1)研究农产品加工品检测技术标准和安全限量标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2)研究农产品加工过程的质量安全危害因素和关键控制点实施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GMP(良好生产规范)、HACCP和ISO体系;
(3)现代农产品质量及安全检验,如在线、快速检测技术。
十一、文化产业
(一)综述
*是黄河文化的发祥地,是我国传统的文化大省之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转变我省经济增长方式的一条重要途径。近年来,我省文化产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已逐渐形成了一批强势文化品牌,生产出一批优秀的文化产品,培育出一批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主体,通过举办一系列强势文化活动,*文化的影响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得以显著的提升。到20*年底,全省已有文化馆119个,博物馆86个,广播电台107座,电视台10座。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22个,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6.3%,有线电视用户320.9万户,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2处,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已经逼近房地产业。但是,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部分文化产业比重偏低,文化产业相关层相对落后;二是产业发展区域分布不均衡;三是人才严重短缺;四是具备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不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倡导科技创新,运用高科技手段去改造与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开发新兴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运用高新技术,加强对文化产业的管理和引导,打造高水平的文化科技产业,是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
(二)主要扶持方向
1.数字、网络化新闻、出版系统平台
(1)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电子报纸等新的新闻载体的制作加工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逐步实现产品化和产业化;
(2)大型书刊出版资料综合信息数据库建设技术;
(3)覆盖全省的新闻出版行业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2.开发面向文化消费市场和广播电视事业,以视、音频信息服务为主体的数字媒体内容处理关键技术,引进开发易于交互和交换、具有版权保护功能和便于管理的现代传媒信息综合平台。
(1)构建海量广播影视内容资源管理系统技术;
(2)广播影视内容历史资料的数字化转换和保存相关技术;
(3)构建高质高效、开放集成、资源共享、版权保护的内容集成分发与节目信息交换系统的关键技术;
(4)能适应多种终端、多种格式需求,向用户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广播影视内容服务和信息服务的关键技术;
(5)媒体安全技术。
3.数字内容和动漫互动平台
(1)动漫制作新技术;
(2)数字内容压缩技术;
(3)构建以网络为核心,结合电影电视媒体,手机通信媒体于一体的动漫互动平台建设关键技术。
4.文化、教育及文物保护
(1)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关键技术及其技术规范;
(2)大型土质古遗址保护及大型石质文物风化防治技术;
(3)金属文物防锈蚀技术;
(4)戏剧、民间工艺民族文化等数字化、网络化整理保护技术。
十二、现代物流商贸服务业
(一)综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日渐完善,物流商贸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期间,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273.6亿元,比“九五”增长78.04%,物流商贸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上升到50%,同时,物流商贸服务业已成为吸纳社会劳动力的重要领域,到“*”末,全省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472.7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31.5%,比“九五”时期提高了4.5个百分点。以大运高速公路为经济带,以大同、太原、侯马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三大物流园区,奠定了我省物流业发展的基础。同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服务业总体上比较滞后:服务业规模偏小,比重偏低、服务业内部结构仍然不够合理、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集中度差、区域和城乡发展仍不平衡。
“*”期间,我省物流服务业科技创新的发展重点是:用科技手段构建物流设施、信息、配送平台,用科技创新培育现代物流企业、优化工商企业物流管理、构建物流企业信用评估体系、规范物流服务市场。促进服务企业内部结构和组织方式不断优化,使服务业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二)主要扶持方向
1.物流设施平台构筑技术
(1)智能化数字交通物流管理关键技术;
(2)数字化交通运营管理关键技术;
(3)交通数字化管理标准研究。
2.物流交通科学决策支持技术
(1)物流交通电子政务、决策评价方法和技术;
(2)现代物流交通规划、统计技术;
(3)为有效提高交通管理部门决策的质量、效率和水平的相关数字化、可视化关键技术。
3.物流信息平台与电子商务相关技术
(1)围绕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的相关关键技术;
(2)围绕电子信息网络的物流信息与商务平台的应用,加快推进网络的光纤化、数字化、宽带化和智能化的关键技术;
(3)建设以宽带传输和交换为主的信息主干网,构建高水平宽带高速多媒体综合业务应用平台的关键技术;
(4)促进电信、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相互沟通、相互兼容,达到功能融合互补,应用高效统一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技术。
4.电子商务与网络系统
(1)网络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中心(EDI)建设的关键技术;
(2)网上交易关键技术。
5.其他相关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机电安装;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机电安装的起源是由于自动化机械设备的大规模使用,一般是指在工业项目工程、民用项目工程中的各种设备、管道的安装,限制电压强度下的电站工程设备安装,以及部分钢构件的安装。随着人们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对机电安装的施工技术要求也就越来越严格,目前建筑市场存在大量的施工质量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管理问题,另一方面是技术问题,下面就建筑工程中机电安装的施工技术问题进行研究。
一、建筑工程中机电安装部分的特性
机电安装工程涵盖范围广,涉及了很多方面,例如工民建工程中的设备安装,给排水、暖通等设备安装,还有电气自动化等设备安装,施工流程包括采购、安装、调整、运行、竣工验收几个阶段,其最终目标是满足使用功能。机电安装工程对整个建筑工程的工期有很大影响,通常在结构工程即主体施工完毕后进行,但要求要在装饰工程之前结束,机电安装工程不仅仅只是施工时要保证质量,在竣工后还存在售后服务,这是机电安装工程与其他工程不同的一点。建筑的使用功能变化很快,机电设备的新材料、新工艺更新速度快,对工人的施工技术要求逐渐变高,另外设备生产商也陆续进入机电安装领域,使生产安装一体化,各行各业都开始提倡环保,机电安装工程也力求绿色节能化、智能化。机电安装工程工程量大,覆盖面广,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还要配备良好的管理系统。
二、机电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若小区的开发建设是分期交付使用时,应考虑建筑管道、电气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消防工程、电梯工程、智能化工程等各专业工程之间的施工工期合理交叉安排,相应地按分期交付验收进行工期安排,以确保工期,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交工。
2、高层住宅因高度大,层数多,沉降量大,安装给水排水及室内雨水落管道时,要避免出地下室的管道承受沉降的剪力而损坏。应在结构封顶并经初沉后进行施工,如因赶工需要同步进行安装,则应先安装建筑物内的管道,等结构封顶初沉后再穿外墙做出户管道。地下室或构筑物外墙有管道穿过往往设置有套管,是高层建筑出现渗水最多的部位,管道安装后要有可靠的防水措施。
3、在防排烟系统或风管输送高温气体、易燃、易爆气体或穿越易燃、易爆环境的镀锌钢板风管施工时,技术人员应及时交底,且操作人员应由合格的设置接地,否则一旦静电产生,将导致管道内的气体或易燃环境产生爆炸,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4、电气工程施工计划的安排,要与土建施工计划衔接好,不致发生缺少预留预埋,从而使装饰装修工程与电气照明灯具安装线路敷设产生相互干扰而失去统一的和谐美感。
5、消防工程在施工单位安装结束后,以施工单位为主,必要时会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设备供应商,对固定灭火系统进行自检性质的调试检验,鉴定固定灭火系统的功能是否符合设计与其要求,发现安装缺陷,及时整改,为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消防验收做好准备。
6、要确定卫生间排气扇的预留洞口是设置在墙上还是窗户上。如果设计要求设置在墙上,则要注意预留洞口的位置是否合理及是否有相应尺寸的排气扇。
7、户门及防火门必须及时采购并安装门框,以便外墙和楼梯问部位的涂料或饰面砖收口,同时也可以保证电梯机房设备安装后的防盗安全及电梯的质监验收。
8、安全防范系统需要检测防范部位和要害部门的设防情况,有无防范盲区。安全防范设备的运行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各防范子系统之间的报警联动是否达到安全防范的要求。监控图像的记录和保存时间是否达到设计和规范标准要求。
三、建筑工程机电安装的施工技术要点
首先,建筑机电施工基本上是在建筑基础结构完工结束时开始,所以施工前的准备阶段很重要,对整个施工工程起引导作用。电气工程在施工前要做好非常充分的劳动力、工程材料设备、施工机械、场地、施工图纸等等各方面的准备。
其次,在建筑施工前期,机电施工就要配合土建专业人员对预埋线管、孔洞等进行预留预埋的前期工作的洽商。在土建进行结构底板安装时,配合进行预留预埋工作,主要包括电线、电缆线槽、线管的预埋、桥架穿越楼板、剪力墙处的孔洞预埋,照明、动力和监控系统电气管线预埋,防雷地线的焊接等。预埋线管的工作须在楼板第一层钢筋网之后进行,因此在第二层钢筋网编扎之前完成预埋工作是最好的。
在土建进行墙壁的砌体时,机电施工就要在相应的墙壁内做好墙壁内、从楼板引上或引下的管线的铺设,并做好终端线盒的定位工作。因为土建进行墙壁的砌体后,线盒的位置、尺寸就不能修改,因此管线和线盒的安装必须一次到位且符合标准。
最后,在机电施工的放线阶段,应该特别注意将不同电压登记,不同回路的导线不能放在一个管线内。电缆井内敷设线路,必须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防火材料作每层楼板处的防火分隔。
四、建筑工程机电安装的施工技术的应用
1、给排水及采暖系统
给排水系统包括:给水系统、热水系统、排水系统、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工程重点和难点分析:
(1)消防水泵与稳压装置为消防系统的动力装置,它能否正常工作是扑灭火灾的重要保证。在安装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安装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第二,设备的所有参数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的要求,必须有合格证、质保书等质保资料;第三,施工人员必须根据施工图纸及生产厂家设备安装大样图合理安排施工。
(2)喷淋系统水力报警装置的安装报警装置安装位置必须合理;阀门安装水流方向正确;安装后有明显的标志。
(3)消防系统安装难点为建筑的穿梁套管的预埋。图纸上说明部分喷淋管穿梁安装,施工人员预埋套管时必须严格按照图纸施工。由于有钢构梁,管道在穿越预埋套管时,严禁现场气割开孔。施工技术人员在套管预埋结束、土建未浇筑前必须根据图纸逐一检查、复核,以保证套管的定位尺寸符合图纸的要求。
(4)泵房内排水管要注意安装完的管口的封闭。
2、建筑电气系统
在建筑电气安装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由电气设计人员对建筑项目安装设计提出相关技术要求。例如,开关柜的基础型钢预埋、电气设备安装和线路的固定件的预埋,这些要求应在电气安装结构施工图中得到反映。电气安装施工前,需要详细的了解电气安装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法,尤其是梁、柱、地面、屋面的做法和相互间的连接方式,并仔细地校核自己准备采用的电气安装方法能否和这一项目的电气安装施工相适应。电气安装人员应与施工技术人员审核安装和施工的图纸,以防遗漏和发生差错的现象,电气安装工人应学会看懂相关的施工图纸。在安装施工前,还必须加工制作和备齐电气安装施工阶段中的预埋件、预埋管道和零配件等基本设备。
施工工艺:预留预埋支架制安线槽、桥架安装防雷接地安装动力配电盘柜安装配管、管内穿线、电缆敷设基础槽钢安装配电盘柜安装用电设备的安装各层插座安装送电系统调试、验收、开通动力系统单机试运行、验收、开通竣工验收。
3、空调及通风系统
(1)系统噪音对舒适度的影响
为保证在末端消声器之后的风管系统不再出现过高的气流噪声,在管道拐弯处应采用曲率半径大的弯头。
消声器、消声弯头应单独设置支、吊架,不能使风管承受消声器或消声弯头的重量,且有利于单独检查、拆卸、维修和更换。
为避免噪声和振动沿着管道向围护结构传递,各种传动设备的进出口管均应设柔性连接管,风管的支架、吊架及风道穿过围护结构处,均应有弹性材料垫层,在风管穿过围护结构处,其孔洞四周的缝隙应用不燃纤维材料填充密实。
为便于现场对设备减振基础进行平衡调整,在设备安装时应在减振器上带有可调整的校平螺栓。
(2)保温材料粘合不好引起的结露问题,采取以下措施
保温材料的材质、厚度、平整度都应符合技术文件及设计施工规范要求。粘接保温钉前确保粘接物表面清洁,同时要在粘接胶的适用条件下(温、湿度,操作时间等)进行,且要选用性能好的胶水,保温钉的间隔符合规范要求。敷板时,应保证胶水的凝固时间,接口处必须涂抹胶水。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自己生活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建筑功能方面,人民对于建筑的实际功能的要求提高。由于电气在建筑中的重要性,建筑机电安装工程在建筑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加强建筑工程中的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十分重要,必须引起人们的注意。
参考文献
[1] 陈泽灵.建筑机电安装施工质量技术[J].质量论,2008,(7).
关键词:机电安装;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机电安装工程涉及的工程类别和工程项目非常多。一般工业、民用、公用建设工程的机电安装工程涵盖了机电安装、管道、通风空调、智能化、消防、自动控制、防腐保温、动力照明、变配电、非标设备制作安装等工程项目。其施工活动从设备采购开始、涉及到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竣工验收各个阶段,直至满足使用功能或正常生产为止。机电安装施工过程中,涉及施工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新兴技术。目前工业规模日益扩大,安装工程也越来越复杂,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注意加强机电安装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协调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机电安装工程的主要特点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是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个大的概念,涉及到的学科和专业较多,包括工业、民用、公用工程中的各类设备、给排水、电气、采暖、通风、消防、通信及自动化控制等系统的安装。虽有它的固有特征,但其通用性也很强。 其施工活动从设备采购开始、涉及到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竣工验收各个阶段,最终是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目标。
机电安装工程的主要特点有:
1.施工周期长
施工活动从设备采购开始、涉及到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竣工验收各个阶段,直至满足使用功能或正常生产为止。
2.涉及面广
机电安装工程涵盖了机械设备工程电器工程、电子工程、自动化、仪表、建筑智能化、消防、电梯、管道、动力、通用、环保工程等等。其施工活动从设备采购开始、涉及到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竣工验收各个阶段,直至满足使用功能或正常生产为止。
3.技术要求高
机电安装施工过程中,涉及施工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新兴技术。加之工业规模日益扩大,安装工程也越来越大。大型工程对吊装、装配、检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4.协调管理工作多
机电安装工程涉及到多个专业,因此工程各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如进度安排、工作面交接、工序衔接、各专业管线的综合布局应符合机电安装工艺的工程设计要求, 相互间创造施工条件以保证工程质量及投产使用的各个方面。机电安装工程还要与工程本身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外部或个人协调与配合,如材料供应、市政公用设施的引入、以及进口机械设备的检验部门、工程设计单位等。
三、机电安装工程中常见问题
1.安装不规范,造成安全事故,关于变配电所位置的选择问题
相关设计规范都明确提出应考虑“设备吊装及运输方便”,这是保证可用性及维修性的基本要求。近年来我们负责施工的不少高层建筑工程项目,其设置在地下层的变配电所及柴油发电机房的配置大多违背了这个要求。比如某高层住楼地下变配电所及发电机房,其运输通路完全被冷水机组及地下水箱阻挡。施工安装顺序只能是先将变、配电设备及发电组安装就位后,再安装冷水机组及水箱,而根本未考虑运行之后发变电设备检修、更换的运输问题。
2.设计深度不够,可用性差
改革开改以来,我国电工产品市场异彩纷呈,国内外各种型号规格的产品琳琅满目,国家不可能对各类电气设备及材料规定统一的型号。设计标明各种设备材料的型号规格参数便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业主或施工单位进行设备订货及采购的依据。然而近年来电气设计文件中普遍习惯于只在系统图的设备符号旁标注该设备的型号或厂家产品编号,使设备订货无所适从,往往造成很多困难。
3.缺乏协调配合,导致施工错误
目前普遍利用建筑物结构钢筋作为防雷接闪器、引下线及接地与等电位联结装置,按规定应在电气施工图中标出联接点、预埋件,说明敷设方式及技术措施(如焊接要求等);并在土建施工图中有相关的预埋件详图及相关的标注与说明。而实际上多数施工图仅在电气图中有防雷接地图,且标注与说明相当简略,土建施工图中则常无任何相关的说明与标注。这给工程施工都带来很大困难,若施工单位经验不足则极易因工种(序)配合不当而造成施工错漏。最常见的是接地钢筋网的连接点的错、漏焊和作为外引接地联结点或检测点预埋件的漏设。尤其是建筑结构转换层,因柱(墙)内主钢筋调整、防雷引下线钢筋错接错焊的情况更易发生。
四、做好机电安装设计与安装施工的协调管理对策
1、搞好机电安装的深化设计协调工作
为保证工程安装质量,使安装工程顺利进行,严抓工程安装深化设计环节非常重要,注意把握流程,即:
图1深化设计工作流程
具体从以下工作入手:
(1)复核建筑物内系统设置的合理性,完善其功能。
(2)核实系统设置的缺略。
(3)结合建筑领域机电系统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开发和应用等建筑技术优化工程机电系统。
(4)在遵守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设计规范、施工规范等的基础上考虑美观需求,合理排布机电设备、管线、末端装置。
2、做好安装设计与安装施工间的协调协调管理工作
机电工程安装所涉及专业的自主性、专业性都相当强,同一作业地点通常由几家设计院共同承担不同专业的施工设计任务,设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专业设计方案息息相关。由于设计方案中任何细微的改变都可能对机电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必须确保各个专业之间的协调一致性。但是,由于协调工作量相当大且繁重,很难避免协调疏漏的情况发生。为了避免发生以上情况,各专业、部门除做好本专业设计交底外,还要做好专业之间的接底工作,共同对设计资料进行认真核对,有效地防止接口遗漏、错误等问题的发生。
3、严格按照安装设计进行安装施工
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管理,必须有一个健全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从工程实体形成阶段、施工层次和影响的施工流程、施工工艺、施工方法、人员素质、机具设备、施工环境、材料进场和使用等方面,对质量控制进行全面策划和控制。因此,有必要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主, 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工体系,严格按照安装设计进行安装施工,切实做好协调协调管理工作。
工程协调管理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处理
在机电安装设计与安装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协调土建、采暖、给排水等专业的遗留问题,如:渗、漏水问题;设备安装工程物理接口(孔洞预留)、设备安装必需的管线、吊钩、基础预埋遗漏或施工质量存在问题;土建存在遗漏、错误;未完工程对设备安装的影响以及设备所需环境条件达不到要求等。总体设计可能因种种原因对专业、工点设计单位的联控、平衡、协调能力等方面考虑不到位,导致土建设计、装修深化设计与机电设备系统设计接口存在严重偏差。此外,各专业设计变更频繁导致缺漏项较多,造成综合管线设计布局紊乱,甚至出现各专业设备布置相互干涉、影响使用功能、不便维修等现象。其次,需要重点协调的难点多为机电设备各专业交叉施工存在的问题,如:施工交叉作业多,例如通风空调、给排水、低压照明、装饰装修、电梯、通信、供电、综合监控、防灾报警等众多专业的施工,各专业施工干扰较大,对施工组织不利,半成品、成品保护问题也更加突出,在不同专业不同系统的交叉施工中,最容易发生后续施工工序破坏先前工序的成品或半成品。此类问题由于机电安装施工专业多、工期紧等原因在设备安装过程中一直存在,协调不利将给设备质量和建设工期带来严重影响,甚至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投资。
五、结束语
机电安装工程做为建筑施工项目中一个重要部分,与人民生活和国家发展息息相关。提高建筑物的舒适性、安全性、高效性,使用性等方面要求。这样机电安装就显得至关重要,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机电安装工程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在整个过程中还要对工程材料、设备采购、特种设备及作业、施工机具、技术档案资料,以及回访保修有大量的数据和信息需要处理,因此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机电安装工程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做好安装设计与安装施工间的协调协调管理工作,以保障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莫伸杰.建筑机电设备安装项目管理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 2011,(19).
[2]赵世新,向军.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技术[J].山西建筑 , 2012,(02) .
[3]李永恒.对建筑机电安装施工技术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0(10) .
2010年8月25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推进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工作。会议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其别强调:要加快船舶运力结构调整,优化船舶运输组织,提高水运科技与管理水平,构建航道、港口、船舶和支持保障系统协调发展、运转高效W的内河水运体系;要严格执行和逐步提高船舶排放标准,加快淘汰老旧船舶。珠江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水运大动脉,货运量约占全国内河运输的20%,集装箱运量居全国内河运输第一位。笔者从我国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现状出发,结合国际国内一些做法,就如何推进珠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工作中,如何发挥其“公共服务”的应有作用,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作一些思考和探索。
2.影响珠江船型标准化的相关因素
2.1珠江船型标准化的内涵
所谓标准船型,就是以标准形式公布的船型。内河标准化船型,就是由政府组织开发或政府与民间联合开发并经有关交通主管部门认可公布的内河船型,具有比非标准船型更经济合理、具有竞争力的优势。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是内河航运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其实也是一项“民生工程”,通俗地说就类似城市中的“旧城改造”。随着《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发展纲要》(2006年2月由交通部印发)的逐步实施,对推动内河运输船舶技术进步,提高内河运输船舶技术水平,优化内河运输船舶结构,提高航道和船闸等通航设施利用率,减少船舶污染,保障水上交通运输安全,降低内河船舶运输成本,提高内河航运竞争力,促进内河水运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推进珠江船型标准化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对现有船型的认定、标准船型的研发和推广、现有非标准船型的管理等方面。
2.2与珠江船型标准化的相关要素
一般来说,影响内河船型标准化的推进工作相关因素较多,既有自然因素(如:港口、航道、船闸、桥梁等限制性条件),有历史因素(如船舶所有人——船东、船舶经营人——船公司和船员的习惯作法),也有经济社会发展因素(如沿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船舶技术发展状况、航运企业的经营状况等),还有政府的职能因素。船型标准化涉及各个相关利益方,从国家或区域利益来说,作为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以及交通港航等主管部门(如:船检、海事和运政等部门),要统筹协调和维护管理公共利益,让公益性的航道、船闸等发挥其最大效益,同时,引导和推行节能、环保和安全性能好的船型,使水运事业可持续发展;作为与船舶相关的产业和从业人员,如船舶设计单位、船厂、船东、船公司和船民等,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他们生产的目标应该追求的是尽可能高的利润,必须考量投入和产出;作为珠江干线所处的流域,沿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既有经济较发达的改革开发的前沿地区,也有西部欠发达地区,航运市场需求差别较大。推进船型标准化工作,事实上也是解决民生问题、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以及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因此,如何平衡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是推进船型标准化工作的的重点和难点。
3.珠江船型标准化的必要性
3.1有助于提高珠江航道资源利用效率
珠江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四部分组成,总通航里程1.55万公里,等级以上航道6300公里。珠江干线包括西江南宁、柳州、来宾以下,北江韶关以下,东江河源以下航运干线及珠江三角洲珠航道。珠江干线航道总体规划是:至2010年建成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提高西江航运干线、北江、东江通航标准。至2020年西江航运干线实现航道现代化;建成三个通向云贵的西南水运出海通道。目前,在珠江干线上,由于航道等级较低,船闸、桥梁较多,船舶普遍存在载重吨位小、船型复杂、船型标准化程度低、技术经济性能差等问题。珠江干线货运船型标准化率偏低,导致船闸等资源利用率下降,如西江桂平和长洲船闸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闸室常常出现1/4的空置面积,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有必要推出标准船型,来适应这些制约条件。
3.2有助于促进珠江干线船型有序发展
目前,珠江船型标准化现状落后于时展的需要,与旺盛的珠江水运需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船型杂乱,影响航道、船闸等基础设施利用率。珠江内河现有船舶船型杂乱,机型复杂,不利于提高航道、船闸等基础设施的利用率,从而影响内河航道效益的发挥,成为珠江水运竞争力提高的瓶颈之一。二是部分船舶技术状况落后,存在安全隐患。内河船舶总体技术水平不高,部分地区还存在水泥质船等落后船型,船龄大,操作性能差,航运安全存在隐患。船舶平均吨位较小,能耗高,营运效率低。三是落后船型对环境存在污染。随着国家对水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视,社会各界对船舶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现存的某些落后船型,对油污水和生活污水没有专门的回收或储存装置,肆意排放,严重污染水质。推进船型标准化工作,能较好地从技术层面上保障珠江船型的有序发展。
3.3有助于加快珠江水运现代化进程
珠江水运现代化是一个美好愿景,其内涵丰富,笔者认为,主要应包括港口智能化、航道数字化、船型标准化和管理科学化等方面。珠江不仅是云南、贵州和广西等省(区)与珠江三角洲沟通联系的水运大动脉,也是沟通我国大陆与东盟、港澳的天然经济纽带,对促进地区间物资交流,实现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互补,推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珠江水系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开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上游的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则是我国能源、有色金属资源富集地区,也是西南地区水泥等建筑材料的主要生产基地,成为承载珠三角地区经济向内陆转移的有利地区,为珠三角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珠江水运量发展势头良好,推进船型标准化,则可加快珠江水运现代化进程。
4.珠江船型标准化的可行性
4.1珠江水运已纳入国家战略
近年来,内河水运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已纳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国家战略。总理在2010年8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2009年12月,张德江副总理到长江考察调研并把内河水运提升到国家战略加以部署;2009年11月,交通运输部李盛霖部长于考察调研珠江水运发展情况,指导珠江水运建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政府和群众热切期盼珠江水运的快速发展。因此,有国家的重视和沿江地方政府的支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加大了投入,珠江水运的发展便指日可待。而作为珠江水运发展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推进船型标准化,也就有了组织保障和坚强后盾。
4.2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支持
新公共管理是上世界80年代开始在西方发达国家掀起的一场政府改革运动,它对西方整个公共管理特别是政府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新公共管理以市场为取向,重塑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政府是以人为本的服务提供者,要把经济资源从生产效率较低的地方转移到效率较高的地方,以此产出高效的公共服务。确立政府有限责任,由“划好桨”(即做好具体的服务性工作)转为“掌好舵”(即做好决策),政府通过重新塑造市场,在政策和资金方面,施加各种可行和有力的影响。我国政府的职能定位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对我国政府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推进珠江船型标准化工作中,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掌好舵”,可运用新公共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在新公共管理视角下审时度势,把更多的财力和精力投入到组织基本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供给方面,有效实现最大的公共利益。
4.3国内外船型标准化经验借鉴
国外主要是欧美国家(欧洲的莱茵河和美国的密西西比河)的船型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他们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使船型的系列化和标准化达到了较高的程度,各国政府主要采取引导、推荐的手段,通过市场力量来调节。一是制定法律法规,保证航运发展;二是建立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标准统一的高等级航道网;三是国家航运政策的支持和优惠。国内的京杭大运河和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工作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推动落后船型提前退出市场方面,京杭运河和长江的主要经验是综合运用了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是研究、修订、出台和实施相应的规范,提供法律依据;行政手段是依靠地方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命令去实现,如对于违反行动计划的船舶,不予签证放行或不予安排过船闸等;经济手段提供非标准船舶拆解、改造的补贴等。这些经验和做法,可结合珠江干线的实际和特点,在推进船型标准化的过程中加以借鉴和吸收。
5.推进珠江船型标准化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推进珠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工作,是一个庞大的公共服务的系统工程,需要硬件、软件的支持以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在实施规划、管理机制和经济政策等主要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有效整合和利用公共资源,以便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5.1把握面临的实际困难
目前,珠江船型标准化工作面临的困难较多:一是对标准船型认识上的差异。水运市场对标准船型的接受程度与政府的推广工作存在差异,船东对船型标准化认识不足,导致标准船型需求不强。二是标准船型开发机制不健全。标准船型的开发滞后于市场的需求,使船东用户无法得到想要的标准船型,未形成超前开发。三是标准船型尚未系列化。标准船型覆盖面不广,未形成系列化,许多船型还属空白地带。四是政策、法规不完善。标准船型从开发到推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许多政策和法规来做指导,将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作为一项长期行业政策的法规尚未颁布。五是配套措施不到位。推进船型标准化工作,必须要有相应配套的措施和有效的手段,如行政措施、经济措施以及贷款造船优惠政策等。多年来,由于缺乏有力的配套措施,船型标准化工作推进难度大。六是监控力度不够。虽然制订和颁布了不少船型标准(如2004年颁布的珠江干线船型主尺度系列仅为推荐标准),但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有力的监控手段,使得船型标准工作很难推广。
5.2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
船型标准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逐步推进,因此,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编制实施方案的目的,是在总结和分析推进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以珠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基础,以航道和船闸等通航设施为条件,以内河航运和港口发展需求为依据,主要采用“关后门、开前门、调存量”的推进方式,以2020年我国内河船型基本实现标准化为目标,确定珠江船型标准化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提出实现船型标准化的分阶段目标,制定相关政策与措施。通过实施经济补贴政策淘汰落后船型和开展珠江干线示范船型工程,实现珠江干线船舶的大型化和标准化;进行节能减排、防污染、智能综合船桥系统、航运安全等关键技术研究,提高标准船型的科技含量和船舶智能化水平。确保船型标准化率(标准船型的艘数与船舶总艘数之百分比)、船舶平均吨位(船舶总运力与船舶总艘数之比)、船龄(船舶自建造检验完成日到目前的年数)、航道与船闸等通航设施利用率(指实际通过量与设计通过能力之比)达到合理的标准。珠江干线上游地区经济欠发达,技术水平落后,推广船型标准化有利于促进当地船舶技术进步;珠江干线中下游及三角洲航道网航道条件良好,经济发达,政府可采取引导、推荐的方式促进船型技术进步。实施方案出台前,要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听取各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他们的参与和支持。
5.3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
推进船型标准化的联动管理,形成工作合力。一是建立研发机制,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标准船型研究与开发,加强协作,联合攻关。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和宏观管理、社会中介组织、科研单位研发、运输业户经办运作、船民自主经营的管理体制。二是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建立相关管理部门(地方政府和船检、海事、运政等)定期会议制度和重点水运企业联系制度;探索和建立运输市场联合稽查制度;完善和落实公示、投诉、举报监督制度;完善相关管理部门之间信息定期通报、制度。三是广泛宣传。各有关省区应要结合本地实际,利用各种媒体和其它有效形式,切实做好内河船型标准化的宣传工作,要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船民熟悉了解船型标准化的意义、分阶段行动计划和具体措施,使珠江船型标准化工作得到广大船民的配合与支持。
5.4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
发展珠江水运,提高珠江干线船舶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加快落后船型的淘汰和老旧船舶的更新,推广应用技术性能好、安全环保的标准船型,是实现珠江水运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当然,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扶持。要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补贴机制,明确补贴资金渠道、补贴标准和补贴对象,保证补贴基金专用账户,专款专用。实行差别规费、优先过闸等措施,通过行政手段和经济措施鼓励和推广标准船型,加快淘汰非标准船型。研究符合珠江干线实际情况的新造船贷款融资政策,积极发挥地方政府的协调作用,为航运业主贷款建造标准船型提供便利条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和标准船型的研究开发给予资金支持;地方政府对落后船型的淘汰和退出市场工作给予资金支持。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安全总监刘功臣曾建议: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从成品油消费税税收增量资金中筹集部分资金,建立全国内河船舶运力结构调整专项资金,重点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由国家每年安排内河船型标准化专项经费,对内河现有非标准船提前退出市场给予经济补贴,对标准船型相关科研给予经费支持。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可行的选择,期待形成一项长效的政策措施。
我国报业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是什么?进一步发展的难点在哪里?对新媒体、新技术应采取怎样的态度? 近日本刊记者就这些问题专访了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简称中国新闻技联)名誉理事长,原新华社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通信技术局局长孙宝传先生。
青年记者:您认为我国报业技术的发展进程是怎样的?当前处在怎样的阶段?
孙宝传:如从1974年748工程(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研制项目)立项算起,中国报业信息化至今已有30多年了。
开始的10多年是以748工程为中心的技术准备阶段。以王选院士为代表的科研、生产、使用三结合的研制团队,潜心研究汉字信息压缩和精密照排技术,一直到1987年,《经济日报》采用计算机激光系统排印中文日报成功;与此同时,新华社也完成了用计算机播发中文新闻稿的技术改造,我国报业信息化开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在全面建设阶段,按照急用先上、分步建设的原则,报业首先实现了照排系统的推广应用,告别了铅与火;紧接着进行了采编系统的开发应用,甩掉了纸和笔;后来又相继实施了广告、发行、财务等经营管理系统的开发建设,提高了经营管理的水平。这个阶段的信息化建设,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很明显,大大提高了报社的传播力和竞争力。但是,由于各信息系统是逐项分散建设的,加上缺少统一技术标准,也留下了系统分割、资源分散的弊端,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影响了整体效能的发挥。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当一些报社的信息化建设正准备或刚开始转入资源整合阶段,以解决“信息孤岛”现象时,互联网出现了,报业遭遇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挑战,于是仓促应战,在自身条件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跨入了向数字化转型的阶段。
青年记者:您认为我国报业资源整合阶段的任务没有完成得很好?
孙宝传:是这样。报业在初步实现报纸生产流程的主要作业环节的数字化之后,理应有一个资源整合阶段,解决上一阶段遗留下来的“信息孤岛”问题,并为下一阶段做必要的准备。
这个阶段的基本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系统的整合,将相互分割的信息系统整合成一体化的技术平台;二是内容资源的整合,将互相孤立的内容资源通过规范、整合,实现信息交流和共享;三是技术标准的整合,采用统一的开放的信息技术标准,这是上述两个整合的基础;四是人力资源的整合,加强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配置,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应该说,不少报社根据各自的情况做了一些整合、改造和优化的工作,但从报业信息化的总体来说,资源整合阶段的任务没有完成得很好,说得重一点是做了“夹生饭”。
青年记者:报业在资源整合阶段做了“夹生饭”,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孙宝传:资源整合阶段的任务,是通过整合、优化,将信息化的基础打扎实,如果没有完成好,不仅会影响传统报纸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会影响向数字化转型的顺利推进。
由于一体化的技术平台没有搭建好,在实施单一出版向多元出版转变时,就无法做到“一次生成,多次”,而需要有多个平台、多次转换、多次生成、多套人马,这样就会增加多元出版的运行成本。
由于内容资源的整合共享没有实现好,在拓展新的出版渠道和方式时,就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资源优势,更无法整合调用社会的信息资源,形成丰富而有特色的信息内容和服务,势必会影响新媒体内容的吸引力。
由于高素质、复合型的专业团队没有组织好,在开辟新的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时,就会受习惯思维模式的束缚和单一技能的制约,很容易用办报纸那套传统模式来办新的数字媒体,这就会削弱新兴媒体的活力和竞争力。
青年记者:您认为造成这一历史性缺憾的原因有哪些?
孙宝传:我们不能要求什么都准备好了,才去应对新媒体的挑战,但应该承认我们在内容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工作没有准备好,特别是像标准化这样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没有打扎实。
究其原因,从客观上讲,互联网发展实在太迅猛了,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想。我记得,有人在上世纪90年代初曾预测过未来10年信息技术的发展,回过头来看,估计最不足的就是网络技术的发展。由于思想准备不足,面对互联网的严峻挑战,一些同志的注意力被吸引到如何应对互联网的挑战上来,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或放松了自身的基础性建设。
从主观上讲,一些同志对资源整合阶段任务的认识不够到位,没有把它当作一个重要阶段去认真对待;再者,资源整合、标准化等是一些费钱又费力、繁琐而见效慢的工作,不像建一个照排系统或采编系统那样立竿见影、效果明显,因而也影响了投入的决心和工作的力度。
青年记者:下一步如何补上“资源整合”这一课?
孙宝传:缺下的课,该补的一定要设法补上,晚补不如早补;在发展新媒体时,一定不要放松基础性的工作。实际上,许多报社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正在做补课、打基础的工作。
就拿标准化的工作来说,无论是信息系统一体化的实现,还是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无论是信息智能化处理,还是“一次生成,多次”,都离不开标准的统一。因此,某种意义上说,标准化工作是基础的基础。
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已经了“中文新闻分类和代码”和“中文新闻标识语言”这两个基础性的国家标准,尽管这两个标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是各通讯社、各级各类报社及相关的主管部门都应该以积极的姿态,认真推广应用,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
与国际新闻媒体相比,我国新闻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工作起步已经晚了,应急起直追。动手越晚,包袱就越重,将来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
青年记者:您对原汁原味的数字报纸怎么看?
孙宝传:从报纸的网络版到原汁原味的数字报纸是一大进步,它的优点:一是将纸质报纸的版面原汁原味地再现,适应许多人的读报习惯;二是便于保存和搜索;三是成本低廉;四是有利于报网互动。
但是,我认为这种原汁原味的数字报纸不是终极形态,也不是最佳表现形态,因为尽管纸质报纸的优势在网络上得到表现,但网络本身的互动、个性化和多媒体特性并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因此,数字报纸要走出叫好不叫座的困窘,必须研究如何将网络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青年记者:您认为电子纸报纸的发展前景如何?
孙宝传:电子纸作为一种新型的超薄、可折叠的显示器,应该说是有发展前景的,但目前技术还不太成熟,因此,用它作新的传媒载体,在实用性方面还有相当的差距,价格也不被一般人所接受。少数有条件的报社愿意做点探索,尝尝螃蟹的滋味,是可以的、有益的,即使没有成功,也是付了学费,取得了经验。但现在不是大力提倡、大范围推广的时候。
电子纸与报纸的融合,最终是否会以电子纸报纸阅读器这样一种独立的终端形态出现,也还有待市场的认可、实践的检验。电子纸既然可以用作报纸的阅读器,当然也可以用作手机的显示屏,到时也许会出现一种可折叠的电子纸手机,而阅读报纸只是这种手机的一种功能。人们宁可将通信、读报等多种功能集于一体,也不愿随身携带手机、报纸阅读器等多个移动终端。
青年记者:发展新媒体、应用新技术投入大,有时回报又很慢。在这种情况下,对新媒体、新技术应持怎样的态度?
孙宝传:发展新媒体,目前还在探索中,但它是报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应持积极而又务实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