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语文教学常用的方法范文

语文教学常用的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4:3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语文教学常用的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语文教学常用的方法

篇1

一、情境导入法

这是新课程大力提倡的一种导入方法,情境导入法是给学生创设一个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真实情境,让学生进入某种情境去体会文章,进而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意图。例如,在学习江河的《星星变奏曲》一课中,首先用多媒体展示星空的图片并配乐克莱德曼的《星空》,让学生诗意地描绘星空的画面和聆听音乐的联想,创设夜晚看星空的一种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星空能给人带来静谧和心灵澄净的感觉,明确星星可以给人以希望的作用,这就为理解这首诗歌的主题奠定了基础。再比如,在《再塑生命》这一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完成把课桌上的文具整理好,放进书包的一系列动作,然后让他们谈一谈在黑暗中进行日常行为的感受,这样就创设了一个盲人做任何事情都比正常人艰难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主人公海伦·凯勒所创造的奇迹。

二、写作背景导入法

孟子提出“知人论世”的主张,意思是说了解一个人要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写作背景导入方法就是这种思想的很好体现。在课前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和文章的写作背景,可以让学生通过了解作者去体会文章。

比如,在教授《我的母亲》这一课时,先介绍作者,向学生说明这位大师的背后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从而引出课题。再比如,学习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一课时,导入时先让学生根据提前预习的内容介绍写作背景,即柳宗元当时政治上不得志,被贬为永州司马的经历,用这个经历先让学生感知他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情感,然后再看看这种情感在小石潭优美并且凄清的景色中的体现。

三、设置悬念导入法

即在开始设置一个有吸引力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学习文章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种导入方法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比如,在《藤野先生》一课的学习中,首先应该说明鲁迅曾经说过:“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然后向学生提问:“一位日本教师为何对鲁迅先生的影响如此之大呢?让我们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来寻找答案吧。”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自主地去寻找一些藤野身上的闪光点来说明他对鲁迅先生的重大影响力。再如,教授《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先讲述:生活在哈佛尔的菲利普一家每逢星期日,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去散步。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船驶进港口来,菲利普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然后导入课题:于勒到底是谁呢?为什么全家人那么热切地期盼他回来呢?这样设置悬念的提问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热切希望找到问题答案的兴趣。

四、学生参与式导入法

这种导入方法是课程一开始就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以全班参与为主。比如,在教授《孤独之旅》一课时,先让学生合唱《阳光总在风雨后》,然后教师引导:“只有经历了风雨,才能感受到阳光的明媚、彩虹的绚丽,人生并非一帆风顺,有人在欢乐、幸福中成长,也有人在孤独、艰辛中长大,让我们和曹文轩一起去体验少年杜小康孤独的放鸭生活吧。”以合唱歌曲的形式导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将歌曲主题和课文主题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昂扬的斗志中开始对文章的体验之旅。

五、名人名言导入法

即通过一句名人名言来引出课题,加深学生对课题的理解,为感知文章主题做铺垫。例如,在教授《我的第一本书》一课时,用高尔基的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来引出书的话题,然后说明人的一生都离不开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在你的记忆中,哪一本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例如,在学习《我的母亲》一课时,也可以使用莫泊桑的名言“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来引出先生一生深受母亲影响的话题。这样既帮助学生积累了名言,又可以说明母亲的影响力之大。

六、积累知识应用导入法

即通过提问学生以往积累的文学知识来引入课题。如,在教授《水调歌头》一课时,由于原来讲述过词和苏轼的有关知识,可以直接让学生介绍词以及作者的生平,然后引出课题。又如,在学习《雨说》一文时,向学生提问:“古往今来,描写雨的诗歌很多,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积累的有关雨的诗句。”然后说明雨是一种特殊的意象,看看本课的“雨”向我们诉说了什么。这样的导入方法不仅与课题紧密结合,而且让学生积累的文学知识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巩固了旧知识。

篇2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依据这些教育理念,教师采用怎样的阅读教学方法与学生获得怎样的学习效果是密切联系的,因为每一种阅读教学方法都应由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1 “读、思、议、导”结合法

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现成的教材,那样学生的阅读量会太少,阅读面太狭窄,学生的视野放不开。但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材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在一般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力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是让学生先把课文“读一读”,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做到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一个大概意思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再“议一议”,不仅要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还要“议一议”你对哪些问题或哪个句段、人物、环节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不仅能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思路,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会感觉轻松许多。我特别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多读、多看、多想。例如,在学习了《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故事之后,同学们主动找来许多童话故事进行阅读。《大灰狼》、《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许多童话故事和故事集纷纷在同学们中传阅。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扩大了学生们的阅读量,还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可喜的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2 “读、写”结合法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课文,而是从大语文教学观来考虑。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兴趣的激发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特点,灵活变换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例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之前,老师先布置学生观察家乡的景物,使学生明确了作者按四季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赞美之情。借此让学生用文中学到的方法,按一定顺序写一处家乡的景物。所写的有家乡的小河、家乡的柳树、家乡的果园等,他们不仅写出了景物特点,而且写作顺序也很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真挚感情。这样持之以恒地教学,使学生做到读写结合,课课有练笔。久而久之,老师不布置他们也会自己找素材,捕捉信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稳步上升。

篇3

1 方法育途径

1.1 让学生通过审美教学,最终学会独立审美

独立审美是美育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所以,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激励就显得弥足珍贵,教师的讲授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自学更是对教学效果影响最为重要的因素。教学相长说的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得到提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因为所有能有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学习,基本都是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方法。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都适合合作学习这样的模式,对于学习新知识是如此,对于领悟“美”的真谛也是如此,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传统的教学都是简单的“授--受”的转换,教师只管宣扬自己的观念和主张,学生只管被动的接受,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教学效果差。

1.2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审美情操

新形势下的教学工作带有很多的科技因素,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教学手段和工具层出不穷,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时机,认真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在课件制作中,都要充分运用录像机、投影仪、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将声、图、信息以多样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把学生的视觉、听觉调动起来,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增强审美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从而真正的走入文章深入,去体会作者情感的波澜,愉快的学习,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注意的问题

教师要重视自身形象。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要处处注重自身修养,从穿戴,到言谈举止,举手投足之间,都要做到模范,板书要书写规范,美观大方,朗读用语规范,带有感情,语言艺术运用充分,风趣幽默,以身示范。尤其是个人的道德修养一定要加强,因为一个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势必影响学生观念的形成,教师一定要站在为学生负责的高度,塑造2.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熏陶,也要延伸到课堂之外,进行良好的课外教育。学生的学习生涯很漫长也很短暂,要充分利用课内课外两个时间段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理论是实践结合,美学与文学结合,在文字的激扬当中,更加深刻的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进而可以更好的融入社会,融入生活。

篇4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特点;原则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时所运用一系列的措施和办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讲授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手段。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过程,教学方法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方式,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接受和反馈信息的主要方法,没有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学生的能力培养更会成为一句空话。

一、教学方法的特点

一是相对性。不论是哪一种教学方法,都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例外,其中不存在绝对好的方法。就唯物主义的观点而言,不管是何种教学方法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只是教师在运用这些教学方法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用这种方法解决什么问题,要做好利与弊之间的平衡。

二是针对性。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为了使教学过程更为顺畅自然,教师一般会采用自己比较熟悉和擅长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和研究各种教学方法,并将这些教学方法灵活运用,针对各种综合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三是综合性。教学方法应该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来综合选择,才能提高教学有效性。所以,教师既要重视示范、引导和点拨,又要培养学生观察、运用和创造的能力。只有有助于发挥两方面作用的教学方法才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四是多样性。语文教材当中的内容丰富多彩,教学目标也不尽相同,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比如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观察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二、使用教学方法的原则

一是坚持启发性。新课程改革理念中明确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要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激发学生探索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本质上都应该对学生具有启发性。教师既要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又不能放任学生自流,需通过正确引导和启发,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勇于探索新知的精神。

二是坚持培养三维目标。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学工作应该实现对学生三个方面的培养目标:学习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对于教师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语文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具体的教学目标,合理优化教学方法,使它们更具启发性和针对性,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是坚持因材施教。学生和学生之间是存在着差异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在教学过程中从不同学生的特点出发,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语文课堂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进步。因材施教就是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快乐、主动地获得知识。

三、常用的语文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语文教师们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创造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果把这些教学方法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话,可以从以教为主、以学为主、教学结合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

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以教师的语言讲解为主,传递语文知识信息,使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讲授法。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向学生讲授本堂课的语文知识,包括课堂导入、课程引导、介绍背景分析课文、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各个环节。这种教学方法使语文知识更加系统化,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把握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目前讲授法还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一堂语文课,教师适当的讲解和示范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不能为了避免“满堂灌”的嫌疑而不敢开口讲,该讲则讲,而且还要讲透彻讲到位。

2.串讲法。串讲法一般是指教师把文章中的内容从字、词、句、段、篇章全部连贯起来进行系统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文章进行概括,巩固和深化知识的理解。串讲法的运用更加突出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课堂教学由教师单一的讲解转变为师生的双边互动,帮助学生抓住学习重点,使学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二)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

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讨论法。讨论法主要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通过自己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集体讨论交流的方式来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实现思想的碰撞,提高语文教学效益。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学习的主动权交到了学生的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2.研究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形式,根据已经掌握的语文知识探索新知识、提高语文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改变了传统教法中重视教师的教、轻视学生的学的局限性,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

(三)常见教学结合的教学方法

1.问答法。这是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学生设计一些与之相关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回答问题,或者学生提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或者疑问,在小组内或者班内互动交流、共同解决。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境教学法。这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创设适当的情境来讲解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以美感染人、以情感动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不断提高,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不管是哪种教学方法,只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具体情况等因素,合理选择并妥善实施,都会对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还需要努力探索,创新更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毛森梅.初中语文教学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21):125-126.

[2]苏敏.探索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6):76.

[3]万云.做好高初中语文教学衔接――积极探索高中语文教学新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2,(28):132.

篇5

《大纲》已经明确告诉我们,语文教学是培养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这四个方面是紧密联结、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四方面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为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师,我认为就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言,读的作用尤为重要,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读,狠抓读,提高学生读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提高其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一、以听促读,重视朗读

用听来促进读,主要是从朗读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学习语文的兴趣的,以听促读是当今语文教学中重视读用得比较多的手段。如果学生有较好的朗读能力,那么自然就有了较高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在现代资源日益广泛的今天,即使是偏远的山区,简单的教学媒体应该是有的(因为我工作的学校就是偏远的村校)。我们可以用收录机、VCD之类简单的教学媒体,可以通过观听碟片,听尺带,这是很标准的范读。师生共听录音后,老师再范读一下,让同学们评价老师读的效果,看与录音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最后,抽同学朗读,读后让学生自评和互评,老师在其评后加以点评指导。这样,就可以将简单枯燥的朗读变成了有生命力的竞争性的读书活动。

二、用写评价读的质量效果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里的“作”就是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评价读的质量:一是从记忆方面,比如教学中常用的默写与听写,这是从记忆方面检查读的效果的惯用方法、常用方法,同时也是较有效的手段。二是从创造性方面评价读的效果,这是较高层次的评价方法,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就是属于创造性的评价。老师一定要用恰当的方法,把握和利用好创造性评价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语文学科在生活中涉及的面非常广,内容也相当广泛,所以光靠课堂上那点时间是不够的。同时,本学科也是一门见效相当慢的学科,由于见效慢,就可能会让很多学生乃至家长对此学科失去信心,认为此科在考试中没有数理化那么好区分,从而让学生缺少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就冲击到了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与兴趣,严重影响到了语文教学的效果。在电视遍及所有家庭的今天,学生更热爱图像和声音给视觉带来的刺激效果,而不喜欢阅读纸质文本。然而,从记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来说,阅读纸质文本远比图像的效果明显。针对这些现实,老师更应当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给学生推荐优秀的文本材料,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促进语文教学。

篇6

关键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兴趣;灵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057-01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_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中职学校中大部分学生的语文水平与能力相对较差,他们进入中职学校读书,是为了学习一技之长,为了顺利就业。大部分中职学校对基础课教学的态度也不是很明确,由于基础课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针对以上现象,本人在教学过程当中,对语文教学进行了思考,现把这些问题总结如下。

1.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服务的。中职语文教师必须要优化教学方法,利用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逐步转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的现状,为课堂教学提供有力支撑。以常用文书的教学为例。中职教师不再对着教材进行大量的讲解,不再对学生进行说教。为了增加课堂的生动性,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使用过的文书形式,也可以分享现实生活中常用的文书。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将课堂转变为学生合作交流的平台,使课堂充满活力。同时,学生在小组中可以更自由的进行交流与分享,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快乐,让学生获得足够的兴趣。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法、自主探究法等方法开展教学,让课堂变得不再枯燥,让学生在高效学习的同时获得乐趣。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讨论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其应用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课堂宽松气氛的营造,否则就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读的兴趣,使学生愿意读。让精力充沛的中职生充分理解、感受作品的内涵,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作品的教学需求,采用图文对照想象、教师范读、多媒体课件、质疑问难等各种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激活学生与所学内容有关的生活阅历、情感体验,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让学生在欣赏美妙音乐、优美风景的情感浸润中产生读的欲望。教学,在任何时候都是双向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是教师发出信息和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是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而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引导和激发学生有效学习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作用。合理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职语文课堂上合理利用多媒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调节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多媒体课件具有集文字、动画、声音、图像于一体的特点,能够将抽象的文字转化成为生动形象的图画,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并且富于色彩,为语文教学创新出一个更新的教学审美背景,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加高效的理解课堂知识,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3.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能对人的情感、志趣、理想、品格等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能滋润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操。如学习《废墟》一课时,我通过播放电影《》的片段,让学生真实地看到英法联军在我们北京城飞扬跋扈、烧杀抢掠的种种恶行,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圆明园在熊熊烈火中的哭泣,感受民族的耻辱和悲哀。不少学生会义愤填膺,更加深刻地体味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达到了既能让学生产生对侵略者的仇恨,又能激发起他们的爱国之情的教学效果。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职语文教学所具有的双重职能--既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又要为学生学习专业服务。中职学生大多重视专业而往往忽略公共文化课,因此语文教师就要以专业为突破口,巧妙地把语文学习同学生所学专业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语文是一种工具,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从而喜欢并重视语文学科。

参考文献:

[1] 谭蒙革.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办法.成功教育. 2008(8)

篇7

关键词:语文;短文教学;技能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2-0135-01

为了配合课文进行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学语文课本中编有语文知识短文,学好语文知识短文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语文知识短文是分散在整个教材中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综述和概括,是集中进行双基教学的凭借。它是以短文的形式比较有系统的讲述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语音、文字、语法、逻辑、修辞、标点符号、写作知识、文学常识等等。

一、语文知识短文教学的意义

语文知识短文教学,是语文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短文分别编入各册课本的有关单元中,以便和这个单元的课本知识配合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语文知识,并通过练习,变为读写技能。由于考虑到作文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都涉及到语法=逻辑、修辞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进行语文知识短文的教学,目的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写作能力,使学生通过复习、整理、归纳,把原来从讲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学习到的分散的语文知识,变成有条理、有系统的知识,给阅读和作文实践以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并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使之变成技能、技巧。因此,对于语文短文知识的教学,应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既不应轻视它,也不能夸大它的作用,把短文的知识内容任意膨胀,讲得过多,占去大量的教学时间。语文短文知识教学,要适合中学生的学习实际,要尽量做到精要、好懂、有用,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二、语文知识短文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基于上述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在进行语文知识短文教学时,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力求学懂、会用、熟记。语文知识短文教学,要求抓住重点,要言不烦,把各项只是种最关紧要的、切合实用的东西教给学生,使学生懂得语文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例如讲《形声字》,要使学生懂得什么叫做形声字,懂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基本规律;又如讲《立论和驳论》,要使学生懂得议论文一般由论点、论据和论证构成,由于写作目的和论证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懂得立论和驳论的概念,以及写立论和驳论文章的一般方法。

要使学生性董得语文知识短文,就要讲究教学方式方法。一般应从具体语言材料人手,先举例子,后讲理论,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概括,使学生懂得基本概念,掌握基本规律。总之,进行语文知识短文的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尽可能使学生易理解、好掌握、切记在理论上兜圈子,从概念到概念。讲授语文知识,目的在使学生学了会用。学是为了用,会用才是真理。因此,学习各项语文知识,在弄懂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要着重练习,学会运用。或者先练后讲,或者先讲后练,或者边讲边练。这些都是为使知识和实际运用紧密结合,使所学知识在用的过程中懂得更透。

在学懂的基础上,在使用的过程中,要熟记一些必要的定义、原则或方法要点。例如讲《形容和限制》,应该让学生记住,凡是名词前面加的词语叫做定语,定语后边有的加助词“的”;动词形容词前面加的词语叫做状语,状语后边有的加助词“地”;动词,形容词后边可以有形容或限制的成分,叫做补语,说明程度或情况的补语常用助词“得”来连接。这样,把主要的和常用的知识记住,就便于运用;而学懂了的,用的多了,也容易记住。学懂、会用、熟记是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的。

(二)同课文教学、作文教学相结合。语文知识是从具体的语文现象中总结出来的。要学习掌握它,最好的办法是同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把知识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教、去学;另一方面,把学的语文知识用来指导课文学习和作文、这样才能掌握得牢固,更有效地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语文一般是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而且适合于教学的。语文里有许多生动、具体的材料,可供语文知识短文教学引用。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对两者起了沟通的作用。这样安排为语文知识短文教学和课文教学的结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语文知识短文教学还应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短文中的各种知识,结合课文的范例指导学生作文,使学生的语言实践得到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同时,在语文知识短文教学中也要结合学生作文中的正反两方面的例子,从理论和方法上予以分析,这样,对语文知识短文教学与语文教学都有好处。另外,在在作文时,还可以要求学生练习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这样,学以致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高一些。

(三)要注意各项知识互相结合。根据汉语的特点,把语法、逻辑、修辞的有关知识尽可能结合起来教学,使三者互相补充和发挥,这既符合语言运用的客观实际,又可以避免头绪繁多,难以掌握的毛病,收到简便易懂的效果。事实上,一些知识短文也是按这一要求来编写的。例如《形容和限制》,便体现了这一特点。文章从具体的例句讲起,说明什么是形容和限制,指出定语、状语、补语在句子中的作用。把语法中的复句和逻辑上的判断、推理结合起来讲,对学生学会运用复句来准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思想是有帮助的。如果只要求学生背复句的分类,是不能很好地解决读写中的具体问题的。

篇8

关键词:修辞教学 修辞方法 修辞能力 教学方法

叶圣陶说过:“不善于使用语言这个工具,就无法工作和生活,甚至即可以说就不能做人。”所以说,语言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居于核心地位,而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国古代人说话讲究辞令,写文章讲究文采。子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是十分中肯的意见。《论语》的语言之精炼、优美、含蓄,堪称古文学典范。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也说:“言以文远。”大意是说,文章因有文采,才能流传千古。这些都说明了文采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但是,现在有些人写文章不太重视文采,他们的笔下只有抽象的到底,缺少具体的形象;只有甲乙丙丁的描述,没有鲜明生动的论证,效果当然不会好。俗话说:“三分姿质,七分打扮。”写作文也是如此,只要经过“事事四五通”的装扮,何愁它不“精妙世无双”?装扮的手段很多,而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使用辞格。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就是走上修辞学、风格学的道路。”由此观之,中学的语文教学只有重视修辞教学,才能顺乎学术潮流,顺应时展的需要。

那么,什么是修辞?吕叔湘先生在《漫谈语法研究》一文中说:“修辞好比穿衣服。人体有高矮肥瘦,衣服要称身;季节有春夏秋冬,衣服要当令;男女老少,衣服的材料、花色不尽相同。总之各有所宜。修辞就是讲究这个各有所宜。”换而言之,修辞就是人们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进行交际时,运用语言手段加强言语表达效果得言语现象。修辞在我们的言语活动中普遍存在,只要你写点什么或者说点什么,其中就像必定有语音、词汇和语法一样,也一定有修辞。语文教师有必要加强修辞教学,让学生接受修辞的熏陶,使之循序渐进地转化为语言运用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修辞教学提出的目标是: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他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这一句话非常明确地对修辞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修辞放在首位。在语文教学中借鉴修辞学的分析手段,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进入围观,有利用学生提高语言分析和语言运用的能力。

在修辞教学中,要注重修辞教学的系统性。一般语文教材中修辞教学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一般来说,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问、设问等的特点;再注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修辞能力;还要注重修辞教学的趣味性,要让学生学得有兴趣。

一、比较法

比较法是修辞教学中常用的一种传统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启发学生赏析修辞的妙处,体味修辞效果的有效方法。运用比较法,我们就像建立了一个修辞实验室,在各种表达方式的相互比较中,通过词语、句子等各种语言材料的增、删、改、换灯,各种不同表达方式的不同表达效果就是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地呈现出来,从而使学生获得了清晰而鲜明的印象。如《春》中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句,可将“偷偷地”删去,用“长”字来替换“钻”字,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到原句更生动,“偷偷地”修饰“钻”,表现小草不知不觉,贪婪地享受春天的恩赐,写出小草具有人的灵性。

二、切境法

语境是判断修辞效果好坏的主要依据和凭证,语言材料选用得好与不好,主要就是看选用的语言材料是不是切合于具体的语境,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从修辞的角度看,语句无绝对的好坏之别,一切决定于对象、场合、目的。”因此,我们在修辞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结合语言环境来阅读理解语文的能力和依据语境遣词造句的能力。运用切境法进行修辞教学,一方面,就是在课文教学中要讲解题旨情景是如何制约语言材料的选用和修辞手法的选择的。另一方面,就是在课文教学中讲解各种语言材料和修辞手法的选用事如何为表达主题思想服务的。语言是思想的表现形式,运用切境法进行修辞教学,一定要注意语言形式是如何为思想内容服务的。特别是作家着意加工、匠心独运的地方,正式表达思想内容的关键之处,如果我们结合作品的题旨情景,对语言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明湖居听说》中“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服帖;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利用通感表现王小玉一开始演唱时那种“不甚大”的声音的甜润使人舒畅。这种通感的运用只有在这样的具体环境中才有这样的效果,才能让人理解那种沁人心脾的美好感觉。

三、表情朗读法

经典作家作品的语言,往往不但表意精确,而且语言形式优美生动,学生通过对精彩语段的反复诵读,可以感受语言的丰富性,发展语言的连贯性,领悟语言表达的规律性,增强对语言的规范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如《天山景物记》中的“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这密密层层成丈高的野花,朵儿赛八寸的玛瑙盘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写出了天山美丽的自然风光。在修辞分析的同时,反复的吟诵,使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体会文章的情趣;要指导学生进行表情朗读,让他们在表情朗读中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美的感染。

四、类比联想法

修辞教学时一个比较抽象的课题,特别是对修辞效果和租用的讲解,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现代化的辅助教学工具,通过类比联想法来加深对一些修辞手法的理解。如《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通过多媒体的播放,引导学生分析排比的特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捕捉词中所描绘的美妙的境界,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那一幅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秋野图。

篇9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思考

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内容,以学生为本的进行创新教学。这里所说的创新教学不但包括从理论上掌握教学方法,还包括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同时还善于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就素质教育前提下探讨语文教学方法问题进行以下说明。

一、素质教育下的创新教学方法使用的原则

1、启发式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激发其思维活动,主动探求知识,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启发式不是具体的教学方式或方法,而是教学方法使用的原则。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欲望、探索的精神。

2、最佳组合的原则。语文教学方法的特征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目的和内容所决定的,对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起作用的是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充分顾及到具体教学目标的规定。对教学方法的优选和组合应注意它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实践性和迁移性。

3、因材施教原则。素质教育下的教学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的教学,提倡因材施教的方法。因为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进行教学时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以便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

二、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种类探析

1、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靠教师的讲述和讲解,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一是讲授法。它主要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语文知识的一种基本教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具体教学中,我们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该讲则讲,而且要讲到位。教师的讲解和示范目的是为了传授知识,并让学生了解方法,不要因为担心背上“满堂灌”的嫌疑而忽视对知识的系统传授。二是串讲法。串讲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翻译式串讲,一种是概括式串讲。翻译式串讲,就是以今语释古语,从现在注释的角度说,就是把古文译成白话。概括式串讲,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其意义加以概括,用自己的话解释出来,而不用语词对译的方式。串讲法的应用有利于发挥教师“讲”的主导作用,保持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变单方面的教师讲为师生双边活动,避免繁锁,兴之所至,信口开河,而有利于提高讲的艺术性,抓住重点,以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要防止教师唱独角戏,主观注入,平铺直叙。

2、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努力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一是它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互学形式,进行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常用教法。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民主教学思想。二是研究法。它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研究的方式,借以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一种有效教法。它突破了传统教法重教轻学的局限,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的转变。

3、教、学兼重的教学方法。一是是在语文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教法---问答法。主要通过教师提问,学生答问,或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引导学生解疑辩难的对话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强调要进行情感教育,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充分发掘语文课的教育功能。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审美特性,强调了教学中要以美去激发爱,以美感染人,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优化了语文教学效果。

三、素质教育下的创新教学方法的研究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我们就应该研究新形势下切实可行的新方法,以便逐渐形成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体系。

1、处理好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关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互为对象和前提的。现代语文教学严格区别于传统语文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师无论是对教法的选择和运用,还是对学法的指导与实践,无不贯穿着这种统一。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里“教”是前提,“不教”是目的;要想达到“不需要教”,必须先教。教的过程既传授知识又教给方法,特别是方法的传授必须讲解。这是现代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方法的最大特点,渗透着学法指导的因素,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表明了现代语文教学观念的更新,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篇10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方法;角色转化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活动的教学内容是汉语言,而汉语言作为我们日常使用的母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的重要地位。可以说,只有学好语文,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实现更好的沟通和表达,只有学好语文,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科目。然而语文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语文教学内容为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知识,所以很多学生对于语文学习都不够重视,认为语文学习没有必要;另一方面,有些语文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无味,所以很难吸引学生兴趣,这些都直接导致了语文教学效果不理想。也正因如此,今天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在不断尝试创新,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在努力实现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是现代高中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那么,从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具体应该如何实现呢?

一、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实现教学方法创新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之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绝对主导者,而课堂教学模式也是基本的教学模式,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就是要打破这些理念的束缚,形成一种不一样的教学方式。1.角色转化式教学语文教学内容本身可能会比较枯燥,所以学生会对语文学习产生排斥心理。而角色转化式教学,就是转变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由学生讲课,而教师则负责听课,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相反要主动地去讲授教学内容,所以就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高中生的表现欲比较强,在渴望认同的心理下他们会提前准备所要讲授的内容,如此一来,就会主动地学习,其学习效果自然会提高。选择角色转化式教学,一方面是因为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多是理解性内容,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能够掌握一二,另一方面是因为高中生经过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形成了自己相对成熟的思维方式,对于讲课活动能够有一个合理的把握。2.小组讨论式教学小组讨论教学,就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组内进行讨论教学,这是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学习别人的思维方式。语文教学本身在教学目标上就包含提高沟通和交流能力,而小组讨论的过程,本身也是沟通交流的过程,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这样对于语文的学习,包括写作学习和阅读的学习等,同样都是非常有帮助的。而在小组讨论教学的应用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对小组讨论活动的把握,要保证小组内部成员认真参与讨论,并且全部参与讨论,这样小组讨论的价值才能实现。

二、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的特色,实现教学方法创新

教学方法的创新不是盲目的,更不是随便照抄照搬已有的教学方式,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创新教学方法需要充分结合高中语文的特色开展,既要考虑高中生本身的实际情况,更要考虑到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所以,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的特色,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主要就是确定情境模拟式教学方法。所谓情境模拟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对于一些记叙类文章的学习,特别是一些古典名著的学习,可以由学生对文中内容进行情境模拟,通过表演的形式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展现出来。我们知道,高中生本身学习任务重,各个科目的学习压力都比较大,所以面对繁重的学习负担,如果在语文课学习中能够有一个可以参与其中的学习过程,并且内容丰富,具有趣味性,那么高中生自然是愿意接受的,语文教学的效果自然也会有所提高。另外,语文教学中的很多内容本身就是情节性较强的内容,如果单纯地通过讲课的形式讲授,学生对其中人物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可能就会存在问题,而通过这样的表演形式,让学生置身于某种特定的环境之中,那么很多情感的产生是自发的,这就有利于学生对于人物和人物情感的把握。高中生也相对比较成熟,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所以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可以将个人对人物的理解融入表演中,这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中,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的特色同样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张良田,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9).

篇11

写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新课程强调要把写好字,写对字要作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去抓,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总认为字要慢慢去练,写字练字是长期的事,在小学低年级并不重视学生的写字练习。

一、把“30+10”课堂写字教学制度化

“30+10”课堂写字教学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语文课堂分解成“30+10”的模式,专门预留10分钟的时间用来给学生练习写字,规定在课堂上,有新学的字课堂上要写10分钟,没有新学的生字也要写10分钟,主要是练习和巩固。把10分钟写字规定变成课堂十分钟写字制度。

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写字教学,然而在现代社会,由于电脑的广泛使用,许多人开始忽视写字教学,认为在信息技术时代,写字对于语文学习已经不是很重要了,电脑已经代替了人的写字活动。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中国的汉字是一门艺术,写字作为社会交往的基本技能,在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电脑永远代替不了人的书写活动。

把写字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语文新课程的要求,也是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结合课文中的优美词语,采用连词成句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写字练习,由浅人深,层层深入,把写字作为语文学习的起点和基础,要求学生写好字。如: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中,有不少关于秋天的优美词语,如“秋高气爽、云淡风轻、五谷丰登”等,我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词语,进行口头造句。随后,从文中抽出几个常用的词语,让学生从中选出三四个词语,加上自己的语言进行重新组合,进行段落练习。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秋天,感受秋天,进行说话练习,也可以用自己平常积累的词语进行段落练习,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对所学语言的运用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有效利用“十分钟写字”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每天写字的习惯,让学生知道学会写字才能学好语文。同时,语文课堂写字10分钟还可以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30+10”课堂有效写字教学的主要方法

语文教学中,应专门安排10分钟作为学生的写字时间,可以是学写生字,也可以是写字的巩固和练习,应重视对学生写字方法的指导。小学低年级写字的学习方法主要有集中写字和分散写字两种方法。

分散学字又称为“随文识字”,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去学习生字,在一定的时间里可以只写课堂中学习的生字。如一节新课中学习了3个生字,在这节课的10分钟里就专门写这3个字和相关的字,如学习了“见”字,就可以让学生写见到、看见、听见等词语。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认识拼音,然后在不断运用中熟练掌握拼音,在教了一部分独体字之后,让学生随课文识字和写字,有些词要联系上下文才能懂得它的含义,可以采用随课文识字的办法,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教学,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集中写字是指在经过了一个单元或一个阶段的学习后,集中复习这个单元或阶段学习过的重点字词,集中写字是学生巩固生字词的一种有效练习方式。具体操作方法为:先学100个最常用的汉字后,对学生进行一次检测,在检测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写字练习。

10分钟写字训练一定要注重写字效果,不能流于形式,在一节语文课的40分钟里,专门用10分钟来写字,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在实际训练中,要提高写字练习的效果,就要把写字的标准教给学生,一是会写;二是写对,写熟;三是不能有错笔画;四是要写好看,特别是要写得美。这个标准定下来后,老师在评价时就要做到按标准去评价,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篇12

【关键词】高职语文 信息化 教学环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0129-03

现代教育技术推动语文课堂更加高效、开放、多样,其实现的场所由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本文就高职语文信息化教学环节进行论述。高职语文信息化教学主要包含备课、授课以及高职学生的第二课堂学习。

一、备课

一堂课的优劣与备课密不可分。对于备课,刘淼在《当代语文教学》里提出“备高职生、备教材、备方法”。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备课方式还需要进行补充。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特点,以服务为宗旨是职业教育的特色,而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来展开,备课除了传统的“备高职生、备教材、备方法”,还要补充“备人才培养目标”。

(一)备高职学生

高职学生既是学习对象,又是学习主体,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专业特点、年龄心理特点进行备课,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了解高职学生的基础及需求是课堂成功的前提,了解高职学生的方法与传统的调查有所不同,传统调查大多采用印制纸质问卷或访谈法进行调查,这些方法虽然有各自的优点,但费时费力。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调查,如利用电子问卷进行调查研究。

第一,教师要备高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现在的高职学生多为“90后”,他们注重自我感受、个性张扬、容易情绪化也爱搞小团体。信息化时代,他们热衷于追求新鲜事物,对信息化设备更了解,也更容易接受信息化教学。

第二,教师要备高职学生的地域文化特点。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省地域文化不同,高职学生所受的区域文化影响也会不一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地域文化特点进行备课。例如,在广西,除了桂林、资源、贺州等地区会下雪外,其他大部分地区终年无雪。教师在讲授的《沁园春・雪》之前,要考虑到高职学生不能体会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象,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模拟北方下雪的动态景观,使学生受到视觉冲击,体会到鹅毛大雪的壮阔景象,从而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教师要备高职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高职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其中,高职学生在句子分类、修辞、古代汉语、阅读鉴赏、文学鉴赏等方面基础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既兼顾“点”,也要顾“面”,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提升高职学生的应用能力。

第四,教师要备高职学生的专业职业需求。不同专业的高职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都有不同的侧重点,而教师就要找准高职学生学习基础与职业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有的放矢地发现问题。例如学前教育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前者侧重于教师口语、读写能力,后者侧重于沟通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运用。

(二)备教材

教材是落实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基本载体。在大数据背景下,高职语文教师借助信息化备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调查发现,广西9所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所用的三套教材都是面向全国编写并发行。其中两本配有与原书配套的教学光碟,但承载的内容远不如网络资源提供的翔实、丰富。互联网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有一网的电脑或者智能手机就能轻松获取想要的资料。

第一,可以下载观摩教学名师的PPT和教案,理解他们的教学设计思路,通过教学实录了解他们如何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为自己的教学提供参考。其中知名的语文学习网站就有语文学习网、中国语文论坛等,这些网站资料翔实、内容丰富。

第二,网上有各种学习语文的网站,借助网站可以共享教材分析,以及同行提供的教材分析和设计思路,取长补短。

第三,利用网上丰富的视频公开课,完善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这些资料可以让教师以另一种视角来分析教材,感悟重难点,提高语文教学能力。例如,“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由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组成,以高校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三)备方法

教学方法是语文教师为了完成课程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法,它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与学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高职语文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参观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近年来,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模块化教学法等。

教师备课时可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高职学生情况、学校硬件水平等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并按照教学效果的达成对其内容进行丰富,并创设职业化的教学情境,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为高职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在备方法上,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参考专家学者的教学方法,在面对种类繁多的教学方法时,可以与同行及时讨论,以使教学方法发挥最好的作用。

(四)备人才培养目标

潘懋元先生说:“教育质量标准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一般的基本质量要求,另一个是具体的人才合格标准。”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纲领性文件,它决定了教育的性质,对教育改革和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课程的开设和实施都应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来实现和展开。

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而传统的语文课程在教学观念、内容、方法、模式上都与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差距较远,这导致课堂效率低下,高职学生厌学的情绪进一步蔓延。在这种背景下,语文课程的信息化改革势在必行。

二、授课

高职语文教学要发挥“大语文”的功能,满足语文的基础性、工具性和审美性等方面要求,培养高职学生的写作、口语、精读文章和实用写作能力。传统语文教学注重“灌输”,现代语文教学注重“自主学习”。

(一)教学软件在高职语文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

1.办公软件。在高职语文信息化教学中,常用的软件主要有金山和微软两大办公软件,其中又以微软办公软件最为常用。

金山公司的WPS作为一款国产软件在高职语文信息化教学中有其独到的优势。WPS兼容性较强,并且占用内存空间小,节省磁盘空间,运行速度快,页面简洁明快,尤其是WPS具有稿纸模板以及数字转化成大写汉字等功能,更适合语文教学需求,使语文课更高效、清晰、明了。

微软的Office软件虽然占用内存空间大,占用磁盘空间多,但它功能强大,在功能上拥有许多中式风格的模板,适合于语文教学的不同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PPT(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应用与传统语文教学的“教案+板书”截然不同,PPT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是以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投影、电脑等媒介的有机结合,可以调动高职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促进高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高职学生学习的可视性、直观性和概括性,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笔者在上诗歌鉴赏课《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时,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在诗歌中感悟祖国伟大的情怀并体会诗人对祖国深切的感情”,在第一环节“整体感知”中,用PPT将图片、文字、音乐相融合,其中图片中包含中国各地的优美风景以及各领域取得成就的图片,以图片激发高职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在相应的图片侧边有用黑体字加粗的诗歌文本,给高职学生视觉冲击;该诗歌用的是《红旗颂》作为背景音乐,高职学生能从节奏、节拍、力度、速度、旋律、情感中感受爱国主义情怀。

高职学生通过“看”(图片文字)了解了中国的地大物博、中华民族精神的博大精深;通过“听”(背景音乐)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诵读”(配合背景音乐及图片、文字)感悟诗歌中诗人在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浓浓的爱国情感,使高职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熏陶。通过PPT教学,刺激了高职学生的多重感官,使高职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激发他们的情感,进而使他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清晰。

2.视频软件。视频以其直观性和趣味性在高职语文信息化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而视频软件包含了动画视频、录制视频、微课等多种门类。动画视频主要以Macromedia Flash 8为主要制作软件;近年来,蓬勃兴起了花样繁多、各式各样的微课。

互联网世界有各种各样的视频教育资源,其中以FLV(FLASH VIDEO)格式频最为常见,其特点是视频文件小、加载速度快、视频清晰,常用的视频网站(土豆、优酷)大多为FLV格式。它的下载软件有维棠FLV以及硕鼠FLVCD下载软件,它们的特点是下载速度快、可下载的范围广、不收取下载费用,使用者只需在浏览器中搜索需要使用的视频,然后将搜索到的视频点击打开,将该视频的网址复制粘贴到维棠FLV或硕鼠FLVCD的搜索栏中,再点击搜索就会出现相应的下载地址,设置好保存路径后就可以进行相应的资源下载。硕鼠FLVCD的另一个优点是提供视频下载临时解码器,这是针对有的使用者不想安装此软件,下载临时解码器方便、绿色、快捷。

3.视频制作软件。PPT制作视频法 将所需的图像、音乐、文字大小等要素用PPT制作方法设置,然后再设置动作路径和投影的先后序列,完成后使用微软的Office2010版本中的“文件”中的“另存为”,在相应的窗口设置文件名称以及保存的位置,把保存格式设为windows media视频,之后按“保存”键将视频进行保存,最后文件为wmv格式。

屏幕录像专家有两种方式录制视频,即直接录制生成方式和先录制再生成方式。第一种录制方式操作简单,计算机运行较快,播放流畅,生成的AVI格式文件小。第二种录制方式录制时占用内存空间多,先生成一个临时文件,而后可以选择生成EXE文件或者AVI文件,这种生成方式的优点是视频清晰且流畅,后期可选择生成的视频格式较多,缺点是占用硬盘较大。

(二)教学设备在高职语文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教学设备是学校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平台。在高职语文教育中,教学设备的应用不仅涉及信息技术,还涉及语文教育规律、教学课程目标、教师信息水平、教育教学体制、设备资金投入、设备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投入资金以满足教师对教学设备的需求,其次教育部门要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培训。

高职语文信息化教学的支撑设备有以下几类:

1.主体设备:计算机、综合操作平台。

2.显示设备:投影仪、幕布。

3.音响设备:录音设备、音响。

4.交互式设备:黑板、电子白板。

三、第二课堂学习

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它是高职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外的时间进行语文学习等活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语文教学注重提高高职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素质,学生不但要灵活运用语文知识,还要提高具有实践性和职业性的语文知识及素养,由于高职语文课时的紧缺,高职学生更需要充分利用其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第二课堂的学习更加注重内容上的多元性、形式上的便捷性和实现的易操作性。教师在引导高职学生进行第二课堂学习时,要注重两点:一是充分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二是根据高职学生所掌握的设备条件,引导他们进行学习,为他们提供信息化环境的建立,形成有效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和氛围。

互联网的信息内容浩如烟海,高职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做知识海洋里的掌舵手。其中最便捷的方式就是教师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平台,该平台由自主学习资源(文字、图片、PPT、视频)、自我测评、作业、作业提交等模块组成,自主学习资源包括精读课文的扩展阅读模块、泛读课文的多维解读模块;自我测评包括各学习单元的知识点试题、相关热点问题的解答;作业包括教师课后的作业、预习内容公告;作业提交包括视频作业、PPT作业及公文写作作业的提交。

总之,语文教师应将信息化教学设备及技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革新传统语文教学理念,依托学校信息化硬件设施,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借鉴信息化技术所带来的直观性、便捷性、可视性,帮助高职学生进一步提升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综合能力,在内容上突出实用性价值,增加专业技能知识的补充。

【参考文献】

[1]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编写组.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大出版社,2008:103

[2]李芒,陈维超.信息化学习方式的理论阐释[J].开放教育研究,2006(2)

篇13

【关键词】准确定位;突出专业实用性;淡化分数;形成职业综合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职学生多数为中考落榜者,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较低,在课堂上一问三不知,对语文课不感兴趣,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已成为许多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共识。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我认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生现状,体现职业特点,突出实用性,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上做好文章。

一、教学目标准确定位,正视现状,和专业结合

目前,大多数职高语文教学过程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探究,重结论轻过程,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与当今专业课改革相距甚远。在传统教学观念长期影响下的语文教师,一时很难摒弃旧观念,致使语文教学脱离社会生活,脱离职高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进一步滋长了学生对语文的轻视和厌学情绪。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内涵是职业教育,而非基础教育。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决定了这一点:他们不可能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深入兼顾,因此扎扎实实掌握职业技能是他们面向未来的合理选择。这是职校区别于普通高中而赖以生存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性

和专业结合,教材先行。内容力求做到时代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统一。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中职生就业、从业的需要,以及认知特点和情感心理,实现课本学本化。让课文内容和专业贴近,专业互融,口语、写作为就业铺垫。

我们应把中职语文课程定位于一门为专业技术理论课服务的基础课。有了为专业课服务的定位,中职语文教学就应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尽量与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对现行教材中某些名家杂文或议论文,不妨大胆“忍痛割爱”。如果在工作中不擅于沟通,将如何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如果求职者捧着字迹潦草、错字连篇的自荐信,将如何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中职语文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两种语文能力的提高:

(一)口语交际训练

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面临就业,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是必备的。中职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见识不广,胆小怯弱;另一方面是中职语文教学忽视了对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口语训练的第一步要让学生建立自信心,建立一种乐观向上、主动好学、富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克服精神不集中、不爱思考、不肯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现象。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入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讲话,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地讲述和朗读,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再就是让学生复述课文,在课堂上提问交流,逐步做到表达准确。

(二)应用文写作训练

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必需必备的基本技能。请假条、计划、总结、合同、通知、启事、广告、自我介绍、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能为中职生走向社会后,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直接服务。在教学中开展一些诗文朗诵、主题班会、演讲会等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形成能力。

三、教学方法应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

(一)学生的手和口动起来。在课堂上,我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针对职专学生不愿主动发言的状况,可采用小组讨论、班内交流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每一次讨论交流中得到锻炼。诵读也是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但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我们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站起来得到锻炼。

(二)学生的脑动起来。在语文课堂,必须首先让学生成为自己抉择的主人,鼓励学生沉思、认真反思、大胆质疑,在质疑中引导学生从“知其然”进入到“知其所以然”;启发学生从“浮光掠影”的浅层理解进入到“静影沉璧”的深层破译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进一步养成分析、判断、推理、演绎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从事某一职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教学评价应淡化分数,强调形成职业综合能力

对直接面临就业的学生,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没有形成统一的评价方法。不能客观上判断学生通过两年的语文学习是否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很难从成绩表面判断谁的语文水平高些,谁的语文基础好些,谁的语文能力强些,当然更难判断学生毕业时,语文知识掌握是否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所以根据目前职校学生的特点,我认为应强化语文职业能力的应用,简化知识理论的考查,强调形成职业综合能力的评价,淡化分数量化。可以尝试这样的考查方法:把考查内容分四块:语文基础知识测试、阅读能力、口语交际、专业有关文体写作测试。分阶段考查,在期中进行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的测试;期末进行与专业有关的文体写作考试,平时进行口头交际的考查;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教学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面充分体现职业特点,增强实用性,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上下大功夫,才能为学生接受,让家长放心。

参考文献:

[1]苏占元《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篇14

【关键词】教学思维 教学方法 选择 运用

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研究和分析各种教学方法,笔者认为每一种语文课堂教学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功效,方法本身没有什么优劣高下之分。我们常看到很多文章对一些教学方法予以褒贬,似乎总要把一些教学方法分出个三六九等,这种单纯就方法而论方法的优劣,是一种认识的误区。方法只是我们为实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工具和手段而已,它们的优劣不是取决于它们本身,而是取决于使用者如何去使用?使用者有怎样的教学思维?又会在什么情境中去运用?

语文教学思维不同、情境不同,就会选用不同的方法,事实上即使选用同一种方法,因为教学思维不同在具体运用时也会有很大差异。

一、教语文教学思维支配下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1.教语文教学思维下较多运用“讲授法”和“串讲法”

教语文教学为“教”而教,以传递固有的知识体系为教学的基本任务。教语文教学思维下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出发点是便于“教”。正是基于此,教语文教学思维下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是“讲授法”和“串讲法”。

讲授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讲授法能使知识系统化,在较短的时间内教给学生以全面而准确的知识。而串讲法是在课堂教学中有“讲”有“串”的一种方法。“讲”即讲解,“串”即串连,就是把上下文串通起来,实质也是“讲”,但讲的特征是“串”,即把词、句、语段、段落、全篇连贯起来系统讲解。讲授法和串讲法本身各有其优点,但同时也有缺陷,如果在教语文教学思维的指导下,教师整节课都滔滔不绝的“讲”,单一去运用这两者中的某一种教学方法去组织教学,就很容易使课堂教学走向了“满堂灌”的泥淖之中。

2.教语文教学思维下讨论法的运用分析

随着课改推进,教语文教学思维下课堂教学方法也有很多变式。譬如,时下很多教师采用的讨论法。讨论法本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互学形式,进行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教法。但在教语文教学思维下,教师对讨论法的运用却常常走样。笔者观察很多语文讨论课,一节课先由老师给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少则几次讨论,多则十几次,小组讨论后教师依次让学生代表发言,发言结束后,教师给出“权威”答案,然后宣布整个讨论结束。

这种模式的讨论有两个特点,其一所讨论问题的结果几乎是不用讨论的,因为不论学生怎么讨论交流,教师最终所给的结论才是问题唯一正确的答案。其二讨论过程机械,教师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讨论,学生就开始了,而不论学生是否思考好,交流好,教师设置的时间一到,学生就被叫起来回答问题。

这种讨论法只是为了把教师要讲给学生的问题,换了个形式去“灌”给学生。与讨论法的宗旨不相符合,学生讨论不是为了能动的去探究和钻研他们觉得有疑难和有碰撞的问题,不是为了让学生合作学习,交流意见,只是一个形式,一个新的程序。这种教学方法看似比满堂灌的讲授法有了进步,实际可能还不如讲授法,因为讨论本身是无效的,只是浪费了教学时间。

3.教语文教学思维下问答法的运用与分析

问答法本是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教法。主要通过教师提问,学生答问;或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引导学生解疑辩难的对话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教语文教学思维下,很多教师把问答法当作辅助自己“讲”的一个手段,如:提问本身并不是为了辩难,解决问题。这样的问答往往造成了表面热闹的课堂气氛,问题本身却被忽略和掩盖。

4.教语文教学思维下课堂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的总体特征

纵观教语文教学思维下,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呈现两个比较鲜明的特点,

其一,方法的选择有明显的倾向性,侧重于教师的“教”;

其二,因“教”定法,任何方法都是为了便于教师的“教”与“讲”,重方法的形式,而忽视方法的内在功用。

二、学语文教学思维下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1.学语文教学思维下教学方法选择灵活

学语文教学着力于学生的学,因学而教,以学定教,由学知教,依学执教,所以,教师课堂教学方法选择的出发点是便于“学”。学语文教学因学情而定课堂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自学辅导法、练习法、情境教学法、范例法等等教学方法,在学语文教学思维下可以灵活地选择运用。

学语文教学思维下,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学生的学情而定,这种教学思维下组织课堂教学的基础是:在研究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的前提下来研究“教师怎样指导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所以课堂教学方法选择的根本趋向是: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什么,怎样学;有利于老师明确指导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语文教学思维下的课堂教学方法侧重于“自学式和自悟式”的学习方法,侧重于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2.预习法在学语文教学思维中的运用与分析

预习法是语文学习中自学式学习方法,学生从朴素的阅读文本开始,教师从研究学生学情,诱发学生持续学习动力着手。预习的首要问题,不是简单地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而是引导学生接触文本,让学生自觉的去阅读感知,自主的去学习,并力求使自主阅读和自觉感知成为一种学习习惯。

就语文学科而言,“教书千法,以读为本”,学生不阅读,没有自觉自主的学习,仅靠教师“讲”,是不可能在语文学习上有很大作为的。基于此,学语文教学思维下的预习,首先要激发学生主动地去阅读,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后,依据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感知进行进一步的学法指导,从学生的质疑中感知学生学情,从学生的问题中把握学生的求知动机和求知方向,从而顺向引导,引导的目的是使他们有更强的求知欲望和更理性的求知动机。

3.讨论法在学语文教学思维下的运用与分析

讨论法在学语文教学思维下的运用与在教语文教学思维下的运用有很大不同。学语文教学思维下的课堂教学中讨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适应性等特点。学语文教学思维下的课堂讨论中教师是讨论的参与者和调控者,而绝不仅仅是问题答案的终结者。学语文教学思维下的课堂讨论是教学方法而不是课堂教学的目的,课堂教学的目的在“学”,所以,讨论应该建立在沉心静气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不是简单地就出问题进行讨论,而是每一个学习个体都有独立的阅读思考,然后带着自己的思考结果进行交流,通过讨论交流不仅丰富了对问题的认识,而且审视自己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修正个体对相应知识的认知,锻炼了个体的思维品质。

4.问答法在学语文教学思维下的运用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