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心理疾病患者的治疗范文

心理疾病患者的治疗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09:0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心理疾病患者的治疗,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心理疾病患者的治疗

篇1

【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 心理治疗; 护理

Psychological care for patients with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ZHANG Liling

Jianli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Jianli 433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s: To explore on the role of psychological car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STD). Methods: Doctor and patients should build up mutual trust and dependence. Proper psychological care should be provid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atients’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should combine effectively with physical care. Results: Psychological care to STD patients showed good effects in clinical practice.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state of STD patient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providing proper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treatment for the patients’ early recovery.

【Key words】 Patients with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Psychological care; Nursing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的增加,性传播疾病已成为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它不仅给患者造成躯体上的痛苦,而且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因素也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我们性传播疾病诊疗人员若处理不当可能会使患者产生某些心理障碍,甚至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笔者在对性传播疾病患者的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注重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并进行心理疏导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性传播疾病患者主要的不良心理状态

1.1隐讳心理

性传播疾病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疾病,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多数中国人视为万恶之首,认为性传播疾病多与有关,性传播疾病患者往往羞于以病示人,不愿自己的隐私被别人发现。

1.2负罪心理

目前性传播疾病多数是由不洁所引起的,患者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深感对不起家人,一些人因此而产生负罪感。

1.3恐惧心理

许多性传播疾病患者对性传播疾病本身并不了解,社会上某些宣传过分夸大了性传播疾病的危害,使一些性传播疾病患者担心性传播疾病难以治愈或易复发,担心传染给家人,也担心熟人知道自己的病情后造成身败名裂的后果。

1.4悲观心理

有些性传播疾病病情较顽固,治疗时间较长,还有些患者由于各种原因而致病情复发,长期难以根治,这样会使一些患者产生悲观情绪。

1.5自卑心理

很多性传播疾病患者曾涉足婚外,而社会上也普遍存在对性传播疾病患者的歧视,认为性传播疾病患者道德败坏、下流,使患者觉得被社会遗弃,孤独无助,产生自卑心理。

1.6疑病心理

现在进行性传播疾病体检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有一部分人虽经多次检查排除性传播疾病后仍将信将疑,并整日担惊受怕,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心理专家表示,这类人群很可能是因性传播疾病疑病症所产生的心理作用。

1.7享乐心理

有些人性道德观念淡薄,或追求性享乐,或追求金钱,性生活不检点,过于放纵,与传统的性观念相背离,虽多次染上性传播疾病仍或不止。这些人对目前性传播疾病的流行蔓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心理状态对性传播疾病患者治疗的影响

性传播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治疗和康复。据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患者长期不良的心理状况会导致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影响到疾病的痊愈,性传播疾病患者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正确缓解心理压力,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

隐讳心理状态使性传播疾病患者不愿意自己的病情被别人知晓,往往心里都很压抑,也不让配偶同时接受治疗,这样会形成双方相互传染的局面。负罪和恐惧心理状态导致患者机体长期处于警觉紧张状态,机体抵抗力下降,不利于性传播疾病患者的康复。悲观和自卑心理状态会导致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下降,有些人对疾病绝望而放弃治疗,部分患者会因此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疑病心理状态是一种心理疾病患者心灵敏感脆弱,如处理不当会使其心理状态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心理障碍。而享乐心理状态可使患者沉湎于危险的方式不能自拔,导致反复发生性传播疾病,并在社会上传播。

3对性传播疾病患者的心理治疗

3.1尊重患者的人格

要尊重患者的人格,理解患者的心理处境,不能挖苦和歧视,要持有同情和帮助的态度,帮助患者走出心理误区,消除或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问题,以解除患者不必要的疑虑和恐惧,有利于患者对治疗的配合。

3.2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

要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使其缓解压力,排除紧张情绪,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并强调要对患者的病情保密,使患者能放心地讲述病史、接受检查,以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

3.3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耐心详细地向患者客观正确地讲解其患性传播疾病的情况及注意事项,使患者了解所患疾病以及具体治疗的方法,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

3.4合理治疗

严格按正规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做到合理检查、合理诊断、合理治疗,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能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3.5做好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

使其掌握一定的自我防护知识,使他们认识到性传播疾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自觉抵制放纵思想,杜绝再次感染性传播疾病。

综上所述,我们应在诊疗性传播疾病患者时,要重视他们的心理表现,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以适当的心理疏导,将躯体性治疗和心理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在医患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和依赖的关系,保证各项治疗得到规范执行。事实证明,诊疗人员的暗示疗法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治疗方法,要使患者相信所患的性传播疾病通过正规治疗是完全可以获得痊愈的,这就要建立在医患关系相互信任和依赖的基础上。其实疾病本身并不可怕,怕的是思虑过多,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只有消除了患者不良的心理状况,才有益于患者的早日康复,也有益于患者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参考文献

1 赵生魁,吕恒毅.性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和治疗[J].基层医学论坛,2008,31(14):45.

2 徐美娜,王大光.性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1(25):23-24.

篇2

【关键词】 抑郁;焦虑;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理治疗

已有研究证明很多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合并心理疾病,而心理疾病对各型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会造成不良影响〔1~3〕。因此对该类病人进行心理评估,进而对存在心理障碍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病人进行妥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心理评估,并对仍有焦虑或抑郁症状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治疗。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WH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在2006至2008年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干部病房以冠心病心律失常为主要疾病住院的患者中,排除功能性窦性心动过速、过缓及偶发早搏,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认知功能障碍及有精神障碍个人史及家族史患者,选择359例为观察对象。男311例,女48例,年龄 60~89〔平均(74.51±3.74)〕岁。

上述患者中无心脏频率及节律异常的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除外完全性三束支阻滞)确定为心律失常组57例;其余为对照组302例。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先给予内科治疗,包括对冠心病进行基本治疗,对心律失常进行纠正、控制复发、防治合并症等一系列治疗,从而基本达到心律失常的治疗目的后,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进行心理评定〔4〕,HAMA (14项) 评分>14分,确定患者具有焦虑症状;HAMD(17项) 评分>17分确定患者具有抑郁症状。同时具有焦虑及抑郁症状者以相对严重症状为准。将有焦虑及抑郁症状患者确定为心理治疗组,进行心理治疗。治疗1 w后再次用HAMA和HAMD对患者进行心理评定。以心理治疗后HAMA、HAMD的减分率为指标,将疗效分为临床痊愈(减分率>75%)、进步(75%≥减分率>25%)、无效(减分率≤25%)3级。减分率=(治疗前HAMA或HAMD 分数-治疗后分数)/治疗前分数×100%。

1.3 心理治疗方法

1.3.1 认知疗法

多次与病人交谈,细致观察,向病人讲解疾病知识,纠正患者一些错误认识(如多数患者都认为出现心律不齐就会有生命危险,基于此向患者解释不是所有心律失常都有高危险性,既使危险性高的心律失常经过有效治疗,可明显降低危险性,并且焦虑、紧张可加重及诱发疾病发作及使病情加重)。使患者树立积极的人生观,能够达观地对待疾病。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老年人集体活动,把注意力从自身疾病上转移到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上。

1.3.2 松静疗法

主要做法为患者坐或躺在床上,休息10 min,播放松静语言音乐诱导磁带,每次30 min,每日1次,连续7 d为1个疗程。使患者出现松弛反应,做到肌肉放松,内脏放松,精神心理放松。

1.4 统计学方法

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1.5 结果

对照组302例老年患者中,有焦虑症状者104例,有抑郁症状者95例,二者总发病率为66%。心律失常组57例老年患者中,有焦虑症状者7例,抑郁症状者4例,二者总发病率为19%。两组焦虑及抑郁症状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心理治疗组210例病人进行治疗后,59例痊愈,100例进步,51例无效,总有效率76%。

2 讨 论

在对照组病人中焦虑及抑郁症状的总发病率为66%,说明在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焦虑或抑郁症状较普遍。其原因考虑为对照组患者中,存在由心律失常引起的不同程度的心悸等自觉症状。尽管症状本身危害不大或已得到控制,但因由于病因及病理改变存在,临床上难以彻底治愈或完全控制不复发,病程呈慢性,有时反复,导致患者产生恐惧和担忧进而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但在无心脏频率及节律异常的心律失常组中,焦虑或抑郁症状的发病率为19%,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原因考虑为心律失常组患者因无心脏频率及节律异常,亦无明显自觉症状及体征,自我感觉病情轻微,心理负担轻,因而焦虑或抑郁症状发病率亦低。心理障碍往往造成躯体疾病的反复或加重〔5,6〕,因此对心律失常合并焦虑或抑郁症状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是极其重要的。因操作较为复杂,本研究未对心理评定后有焦虑或抑郁症状患者进行病因诊断。故这些患者中可能包括轻重程度不等的各种心理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疑病症等,也可能存在初次发作心律失常导致的反应性心理障碍。但无论何种病因引起的焦虑或抑郁症状,对其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无疑是有益的,可以缩短反应性心理障碍患者不正常心理状态持续时间,防止其向心理疾病方向转化,对原有心理障碍患者也能起到初步的基础治疗作用。本研究有针对性地对心理治疗组患者进行了心理治疗。针对患者对自身疾病有过分担心,进行认知治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行为疗法,实施放松训练,该组患者经1 w心理治疗后,心理障碍患者明显好转,总有效率达到76%。说明经过一定程度的心理治疗,能够促使患者身心的全面恢复,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健康程度和生活质量。对于心理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可请心理专科医生进一步诊断和进行心理及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 Friedman M.Type A behavior:a frequently misdiagnosed and rarely treated medical disorder〔J〕.Am Heart J,1988;115(4):9306.

2 Penninx BW,Beekman AT,Honig A,et al.Depression and cardiac mortality:results from a communitybased longitudinal study〔J〕.Arch Gen Psychiatry,2001;58(3):2217.

3 Appels A,Mulder P.Type A behavior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A 9.5year followup of a small cohort〔J〕.Int J Cardiol,1985;8(4):46573.

4 王晓慧,孙家华.现代精神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71849.

篇3

关键词:小儿心血管疾病;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近几年发现,小儿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在我国,心血管疾病是所有疾病中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一类疾病,也是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的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病症[1]。因此,本文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3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50例例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儿童,并对上述患者的综合治疗开展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成果,现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2年10月~2013年3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儿中选出50例作为观察对象。所选取的患者均符合下列条件:(1)上述患者的年龄均在5岁到10岁岁之间,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2)疾病类型:心力衰竭10例,心肌梗死21例,心律失常9例,冠心病10例;(3)所有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协议书。

1.2 方法

对本研究中所选取的50例心血管疾病患儿开展综合治疗,主要分为对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健康宣教三个方面内容[2]。

第一,对症药物治疗。对不同病症的患者采取对症药物治疗,同时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情况。在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洋地黄等药物时,若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停药并进行相关处理。

第二,手术治疗。对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危急的患者,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方法,并根据患者的病情与耐受程度制定针对性的手术方案。

第三,健康宣教。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在治疗期间的相关注意事项以及与疾病的防治与预后相关的知识,同时做好饮食方面的宣教。嘱咐患者在用药期间的注意内容,如发现心律失常等现象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3]。告知患者饮食与心血管疾病的密切关系,嘱咐其进清淡不油腻的饮食,并戒烟戒酒,忌刺激性食物。另外,对出院患者也应进行相关指导工作,在发现病情变化时应及时就医。

1.3 判定指标

选择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作为判定指标,从患者体征减轻程度以及临床辅助检查结果的变化情况来分级,可分为有显著效果、一般有效和无效三种等级[4]。有显著效果:患者体征明显减轻且临床辅助检查结果提示有明显好转;一般有效:患者体征与临床辅助检查结果均提示有一定程度好转;无效:患者体征无明显变化或出现恶化,且临床辅助检查结果提示无好转。

1.4 统计学分析

根据所选取的50例患儿的治疗情况,对比上述患者治疗前后病情恢复情况,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X2和t值进行检验,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具有差异性,则统计学有意义(P

2. 结果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所选取的50例患儿病情变化情况与治疗前有着显著的区别,详细情况见表一。

根据上表所述,所选取的5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接受综合治疗之后,病情变化情况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

3. 讨论

小儿心血管疾病是循环系统疾病的别称,在临床上,通常是指发生在心脏及供血循环系统中的一类病变的总称,包括发生在心脏和血管(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及微细血管)中的任何机急性或慢性疾病。这类疾病的病因一般与动脉硬化有关,通常表现为局部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疼痛或功能障碍,在针对这些疾病的治疗方面,大多拥有较为类似的治疗手段。

综合治疗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患病情况和病情的发展趋势,如具体情况、病理类型、病变范围以及病理分期等,而制定的合理、高效、安全可行的一系列现代化治疗手段[5]。在临床上应用综合治疗法对心血管疾病开展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这类疾病的治愈率和预后恢复率,同时,在延长患者的生命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也有着正面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心血管疾病的综合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健康宣教等三个层面的内容,通过对本研究中的50例小儿心血管疾病患者开展综合治疗法的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全面的分析探讨,发现这种方法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治疗与恢复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吕宗霞,徐文利. 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 中国保健营养,2013,08:1856.

[2]黄帮华. 心血管内科临床药师工作的特点及切入点[A]. 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2010年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2010:5.

[3]薛华. 论心血管内科的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9:265-266.

篇4

【关键词】 康复期;精神病;认知心理治疗;护理干预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61-02

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往往会出现多种心理问题,会对患者的康复产生严重的影响,能够减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对于患者的认知疗法是临床康复期精神病常用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在认知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患者错误认知和观念进行改变,使不良情绪与行为得到纠正,能够使患者正常的进行各种心理活动,最终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笔者现将康复期精神病患者认知心理治疗的护理观察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康复期精神病患者90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在23-59岁,平均年龄为35.18±2.39岁。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缓解或已经消失,自知力已经恢复或部分已经恢复,病情处于稳定状态,但还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这种心理问题不是精神病的疾病状态。其中:双向情感障碍患者2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47例,神经症患者18例,应激性精神障碍患者2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实施认知心理治疗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精神症状、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社会支持、家庭支持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工作能力、学习情况等进行收集总结。

1.2.1 治疗阶段 将进行治疗的康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认知心理治疗及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相关的药物进行治疗,在此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进行认知心理治疗方法。每周进行认知心理治疗1次,每次治疗时间为40-60min。对于此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3个月。

1.2.2 认知心理治疗方法 由我科有资历的心理咨询医师开展认知心理治疗。

1.2.2.1 准备治疗阶段 收集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各方面资料,其主要包括诱发精神病的社会心理因素、家庭社会背景、人际环境关系、婚姻恋爱史、性格复期精神病患者在安静的房间内并由咨询师与患者进行有关心理治疗的交谈与交流。注意对患者求诊的目的要耐心倾听,并鼓励患者对自己内心存在的问题进行倾述,在交流中一定取得患者的信任,对于患者所存在的心理问题要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解释,帮助患者能够找出问题所在,对患者的错误认识进行纠正,并对患者所提出的问题给予有效的解决的方法。

1.2.2.2 巩固治疗阶段 对于康复期精神病患者进行反复的认知治疗训练。尤其是针对病情反复的精神病患者,应耐心细致的进行有效的心理分析,对错误认知及时进行纠正,鼓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自我进行锻炼,以巩固认知心理治疗的疗效。

1.3 效果评定 对于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分别由心理医生用SGL-90[3]进行检测治疗结果,该评定表共有90个条目,其中主要分为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度、强迫、焦虑、抑郁、敌对、偏执、恐怖以及精神病性等症状因子,每一项主要按5级评分进行评定,得分越高证明心理症状越明显。问卷由心理医生监督发下并同意回收。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统计分析使用SPSS11.3软件包完成,P

2 结 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GL-90评分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各个项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3 讨 论

精神病患者在急性期发病时,由于受精神症状和自我缺乏认知力的影响,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是进入康复期后,患者的精神症状逐渐的消失或者缓解,自知能力能够恢复,因此,在对于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应适时认知心理治疗方法,并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这对临床康复治疗有重大的意义。从以上报道可以证明,对于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认知心理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提高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期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认知力,对日后生活质量以及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雅坤.认知行为疗法在疼痛治疗中的运用现状及展望[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0,91(3):120.

篇5

1 资料与方法

本文共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我院274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205例,女性69例;年龄37-72岁,平均57.8岁。临床表现为不同类型或时段的心肌梗死或心绞痛,并参照《内科学》[4]冠心病介入治疗适应症的参考标准,排除不宜PCI治疗患者。此274例患者均以股静脉为入路,其中单纯行PTCA治疗者33例,单纯行IS治疗者14例,其余行PTCA联合IS治疗。经过精心护理,274例冠心病PCI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胸痛症状缓解,复查心电图较之术前明显改善。其中66例出现手术后并发症,21例出现低血压,20例出现腰部疼痛,13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12例发生尿潴留。因发现及时,积极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无1例因发生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术后住院8-15 天,随访1-3个月,均无血小板减少症、心力衰竭或猝死发生。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不同病情、个性特点、文化背景等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予以个性化心理干预。让患者明白良好的心理状态在疾病治疗和恢复中占有重要地位,自我防御意识、积极配合治疗和自信心,可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

2.2 术前观察护理 与患者和家属沟通,签订介入治疗手术同意书及紧急抢救同意书;训练患者床上平卧排尿及有效咳嗽方法,以避免术后因不习惯导致尿潴留和不能及时排出废物引起感染,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完善术前相关生化、胸片、心电图等检查,常规术前备皮,进行碘过敏及青霉素试验,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口服;检查记录患者双侧股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便术中术后对照;术前1天饮食清淡,术前4小时禁食,进入导管室前排空大小便;协助患者平躺于×线诊断床上(为确保各个角度均能清晰呈现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心电监护电极需避开心影部位),建立静脉通路。

2.3 术中观察护理 术中安慰鼓励患者,耐心倾听患者述说;观察记录心电监护及患者生命体征,对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血压急剧下降、心率减慢甚至室颤等异常表现,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完成相应处理;嘱患者适时有效咳嗽,促进造影剂排泄;详细记录术中所用药物、剂量、时间、PTCA压力及扩展时间,每次处理应提醒医生注意。

2.4 术后观察护理 术毕患者平卧24小时,检查生命体征,并根据患者术后情况酌情心电监护;穿刺部位沙袋压迫12小时,穿刺肢体制动呈伸直位,嘱患者尽量避免用力咳嗽、大小便或憋尿等增加腹压达到动作;拔除动脉鞘管时行心电监护,患者主诉不适或心电监护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紧急处理;鞘管拔出后行加压包扎止血,并注意足背动脉搏动及局部皮温情况;每30分钟触摸足背动脉搏动1次,防止血栓形成;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或血肿,以便及时对症处理;包扎解除是出现出血或渗血,用手指压迫穿刺点近心端,并通知医生对症处理;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防止穿刺部位感染;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排泄,少食多餐,以进食一些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宜消化的半流质,并辅以静脉营养。

2.5 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低血压是PCI术后极易发生的并发症之一,为避免其发生,患者无需术前常规禁食,一般术前禁食4小时即可;术后鼓励患者多饮水;进行严密的血压监测,早期可每半小时测血压1次,待连续4次测压均稳定后改为每2小时测压;拔除动脉鞘管时,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加强心理护理,拔出后行压迫止血。为避免穿刺部位出血,术前应常规检查凝血时间及血小板功能,肢体制动,正确压迫穿刺点部位;同时观察血压与神志,估计出血量,予以止血、保暖、扩容、升压等治疗。由于长时间卧床,患者可出现腰骶部疼痛,可在腰部铺垫柔软棉织品并进行按摩减轻疼痛。术前就进行床上排尿训练,以便患者适应术后床上排尿,安慰患者,消除其紧张情绪,达到预防排尿困难的目的。

总之,PCI治疗冠心病过程相对简单,避免了开胸手术造成的巨大损失,也缩短了康复时间。但其存在一些并发症,临床可通过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床上减少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术后延续治疗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梁青,黄凤仙.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4):1696-1697.

[2] 许晓云,刘丽敏.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9):70-71.

篇6

【关键词】 心力衰竭;丙种球蛋白;IgG抗体;心功能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0.103

在慢性心力衰竭中患者出现死亡的常见原因在于扩张型心肌病, 相关研究发现这一疾病会受到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影响, 因此提升患者自身免疫力、改善心功能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重点[1]。丙种球蛋白可调节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粘附, 减少心脏细胞凋亡, 对心功能起到改善作用, 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本院基于这一背景, 研究了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共64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A与观察组B, 每组32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A中男20例, 女12例;年龄41~76岁, 平均年龄(59.3±6.2)岁;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 19例患者处于Ⅲ级, 13例患者处于Ⅵ级。观察组B中男18例, 女14例;年龄43~77岁, 平均年龄(58.7±6.4)岁;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 18例患者处于Ⅲ级, 14例患者处于Ⅳ级。三组患者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观察组A采用传统模式治疗, 通过利尿剂、强心苷、多巴胺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治疗。观察组B在上述基础上另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 具体操作如下:对患者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 根据患者体质量每千克静脉滴注400 mg, 连续滴注5 d。治疗3个月之后检测患者IgG抗体情况。

每位研究对象均取其肘静脉血样, 将3 ml血氧按照每分钟3000转的速度离心15 min将血清分离, 静置在-70℃冷柜中保存待测。在患者入院24 h内检测其超声心动图, 对患者心功能予以评估并测量患者心脏大小。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患者IgG抗体研究 统计两组研究对象IgG抗体情况, 组间对比治疗前后观察组与健康对照组数值差异, 详情如下:对照组研究对象IgG检测平均值为(0.0299±0.0152), 观察组A IgG检测平均值为(0.0953±0.0455), 观察组B IgG检测平均值为(0.0303±0.0203)。

观察组A在治疗后与对照组IgG抗体诊断数值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心功能研究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情况, 对比组间LVEDD与LVEF诊断数值, 心功能变化情况如下:观察组A治疗前LVEDD为(58.81±9.99)mm、LVEF为(36.77±11.05)%, 治疗后LVEDD为(53.31±9.44)mm、LVEF为(38.06±10.77)%;观察组B治疗前LVEDD为(59.69±9.61)mm、LVEF为(36.13±9.97)%, 治疗后LVEDD为(50.06±10.21)mm、LVEF为(46.16±12.19)%。观察组A与观察组B在治疗前两项诊断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均有改善, 但观察组B的LVEDD与LVEF诊断数值改善程度更大, 两组治疗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 临床研究上进一步证明了患者自身免疫抗体对疾病的影响, 包含抗肌球蛋白抗体、β-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ATP载体抗体、ADP载体抗体等, 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 对扩张型心肌患者者密切相关[2]。因此, 在临床治疗上发病机制的研究与病因、免疫等方面的干预成为了早期治疗疾病的新靶点。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 在治疗后观察组AIgG抗体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但观察组B治疗后IgG抗体已经明显低于观察组A, 且与正常对照组差异较小。心功能方面, 观察组A与观察组B在治疗前LVEDD与LVEF诊断数值差异并不大,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情况均有明显改善, 但相对之下加用了丙种球蛋白的观察组B改善程度更大。

IgG抗体亲和力较强, 广泛存在于人体血液中, 在免疫球蛋白中属于二次免疫应答的重要参与部分, 能够参与心室重构与心肌损伤, 对机体免疫反应产生诱发作用, 从而加大心力衰竭程度, 因此治疗上应抑制IgG抗体程度[3]。丙种球蛋白能够对β-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产生中和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心脏细胞凋亡程度, 对IgG抗体免疫吸附直至清除, 改善心肌重塑及心功能状态[4]。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能够通过对患者免疫机制的调节达到提升心功能的效果, 干预患者IgG抗体, 让患者可得到更安全的治疗, 并在短时间内心功能得到更佳改善, 对患者后期治疗及预后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莫新玲, 谢福生, 侯广道.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免疫研究.重庆医学, 2013, 42(27):3249-3250.

[2] 陈惠香, 刁志英, 李明, 等.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B型利钠肽及心功能的影响. 现代医药卫生, 2012, 28(18):2743-2744.

[3] 莫新玲, 谢福生, 严冬雪, 等.抗心肌肌凝蛋白重链自身抗体IgG亚类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广东医学, 2009, 30(6):856-858.

篇7

【关键词】香疗法;心血管疾病患者;便秘;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7-0179-02

Nursing exploration of aroma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Liao Mingyun Huang Kaiqun

【Abstract】Objective:Explore aromatherapy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cense and remove the nursing methods of constipation. Methods:This research is to usearomatherapy (including cinnamon oil, ginger oil, orange oil 2∶1∶1) according to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drug therapy, aromatherapy exists for the group of 60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onstipation for nursing intervention. Traditional drug therapy for control of existence has constipa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60 patients drug purge, Comparison of the two group. Results Aromatherapy, painless, simple operation, easy to operate, effective patient easy to accept. Traditional drug therapy exist certain adverse side. Conclusions In clinical use aromatherapy to avoid drug abuse occurs due to the side effects. And convenient, economical and practical, effective, in clinical, communities, families can be widely used.

【Key words】Constipatio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romatherapy; Nursing intervention

在心血管疾病中较常见的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梗塞、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各种应激源导致的应激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便秘引起的腹压增加,其可使人的大脑皮质受到强烈、持久的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肌对血液的血求量增加,进而出现供血不足,引起心绞痛的发生[1]。有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病人,其早期专业的护理干预可以预防其并发症,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康复[2]。在护理工作中,为了寻找适合心血管疾病患者解除便秘和预防便秘的护理方法,我们在临床上对香疗法进行研究,验证临床效果,对比探讨香疗法与传统药物疗法解决病人便秘的护理效果和不良反应,进一步论证香疗法的有效性、可行性和实用性,为便秘的预防和减轻效果等提供依据。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09年1-12月确诊为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3天内未排大便者120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42例,年龄在65-89岁之间,高血压病20例,急性心肌梗死38例,心力衰竭29例,风湿性心脏病15例,冠心病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8例。

1.2 方法:对120例存在有便秘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实验期间为5天,对照组对便秘的患者采用传统药物疗法解除便秘,常用药物有酚酞口服每晚2#,开塞露肛注,灌肠液灌肠,口服四磨汤、番泻叶等药,观察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实验组是采用香疗法,用香油(含桂皮油、生姜油、桔子油按2∶1∶1)替代传统药物疗法,对存在有便秘的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进行护理干预,用香油按肠蠕动方向,自右向左做环形按摩,则由升结肠向横结肠、降结肠向乙状结肠作环形按摩,力度以病人感觉无不适为宜,每次20分钟,每日1次,观察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

1.3 判断标准。(1)排出大便。(2)排便的舒适感和满足感:以排便时腹痛腹泻、肛周不适、里急后重为阳性。

1.4 数据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在实验期间对照组使用传统药物疗法解除便秘效果观察见表1。表1示采用传统药物疗法解除心血管疾病患者便秘有一定疗效,对60人使用药物疗法共119人次,排便率50%,解决便秘数60人。

3.2 组病人排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见表3。表3示对照组排便不良反应显著高于实验组, 说明实验组排便的舒适感和满足感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便秘目前现代医学领域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曾有文献报道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便秘发生率为40%-72.9%[3],行为心脏病学(Behaviorl Cardiology,2005纽约RozansKi等)提倡要及时发现心血管疾病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早期进行干预可以减少甚至阻止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发展[4],因此,本研究对患有便秘的心血管病人进行香疗法,佳在寻找一种减少心脏不良应激源的理想的解决便秘的方法,研究反映,传统的药物疗法对便秘的患者同样可以减轻排便困难,但其不良反应较多,病人排便的同时伴有里急后重、腹痛腹泻等反应,病人的舒适感和满足感得不到满足,同时这些不良反应也可能作为一个心脏不良的应激源而导致病人的病情发生变化。而香疗法中的桂皮油、生姜油、桔子油其香精可通过腹部的按摩被皮下粘膜所吸收,其起到促进肠蠕动,使大便在通过大肠时的性增加等作用,而减轻患者的排便困难,且排便时无里急后重、腹痛腹泻、肛周不适等不适感,能使病人的舒适感和满足感得到满足。在临床上,心血管病大多为慢性病,病程长,病情重,老年人居多,在病情早期多要求卧床休息,进食少,使肠蠕动减弱;又由于心肌损伤,心功能不良,心排血量减少,往往伴有消化功能低下,另因不习惯卧床中使用便盆等等许多诱发便秘的潜在因素,所以可以说香疗法是为解决心血管病人便秘问题,在临床上可以应用的护理干预措施,其可以减少心脏不良应激源,提高心血管病人的治疗质量。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认为香疗法对心血管的便秘患者是一种经济、非侵袭性的、无痛苦的,舒适感和满足感良好,心脏不良应激源少、对护理工作者也容易掌握的操作技术,并且容易得到患者的同意和配合,是一种理想的护理干预方法,可以在临床、社区、家庭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靖,刘庆彬,于清华.对应激源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护理干预.中国实用医药,2009,4(4):191-192

[2] 刘玉英,杨淑梅.心血管患者发生抑郁症的潜在因素及护理干预.现代护理,2009,6(24):86-87

篇8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综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112-01

心血管疾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致死率高。因此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同时做出相应的诊疗非常重要。除生命体征外,心血管内科还应注意检查患者面容、口唇颜色、颈静脉有无怒张、颈动脉有无血管杂音、肺部有无哕音等。心脏查体包括心界大小、心前区有无隆起、心尖搏动是否弥散、有无抬举性心尖搏动、触诊有无震颧、听诊心律是否有异常等。同时检查腹部有无膨隆,肝脾是否肿大,有无腹水,双下肢有无水肿等。因此,本文2011年5月~2012年7月选取我院3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现报告如下[1]。 

1临床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7月3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诊断为心血管疾病,其中男患者20例,女患者16例,年龄在18~75岁,平均年龄42.8岁,患者的病程最短12d,最长28年。 

2综合治疗方法

2.1营养治疗

(1)限制总热量的摄入。心血管内科患者应该保持正常的体重,如果超过正常的体重,患者应该通过减少体内热量从而降低体重。其中三大比较高的营养素中热量比较高的依次是糖类65%左右,脂肪约20%,蛋白质约13%-15%。(2)脂肪的质量。脂肪摄入量以占总热量的20%以下为宜,在膳食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P/S)小于2,有降血脂的作用。多不饱和脂肪酸,有促进粪便中类固醇与胆酸排泄的作用,治疗膳食中P/S比值以大于1.5、小于2为佳。(3)膳食中的胆固醇,每日摄入量在150~300mg是适宜的。(4)蛋白质的质量。冠心病患者提倡食用混合蛋白质食物,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要平衡,蛋白质的摄入量按每日1.29/kg体重,或蛋白质热比15%。

2.2药物治疗:心血管患者,尤其是AMI后存在频发复杂性室早或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抗心律失常治疗首选β受体阻断剂或胺碘酮。这种病人不宜使用 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尤其是 I 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虽能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但与对照组比较,却使猝死的发生率增加,这早已被 CAST试验所证实;这种矛盾现象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可能与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抑制心肌收缩力和其致心律失常作用有关。β受体阻断剂或胺碘酮均能显着减少心血管患者的猝死发生率,而不论患者是否为心肌梗死或是否合并心功能不全。目前主张,全部心血管患者,除非为变异型心绞痛或患者不能耐受,均应给予β受体阻断剂治疗。对β受体阻断剂治疗效果不好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应使用胺碘酮治疗[2]。

2.3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在心导管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治疗技术,创伤小疗效显著。目前主要用于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办膜病及某些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介入治疗是不开刀做手术,即通过体外操纵导管或其他介入器械对体内的病变进行治疗,其特点是创伤小、痛苦少、安全可靠、疗效明显。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部分,即(1)冠心病介入治疗;(2)心脏瓣膜介入治疗;(3)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4)心律失常介入治疗;(5)大血管病介入治疗及外周血管病介入治疗等。另外,随着医学技术的提高和高科技医疗器械的不断开发,介入治疗的范围亦将越来越广泛。

2.4外科手术治疗:对先天性心脏病、心办膜病、大血管疾病、冠心病及心脏肿瘤和心包疾病,外科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手术方式和时机的选择,围手术期的处理常常需要内科医生参与。

3结果

采用临床综合治疗两周后观察,18例治愈,12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44%。

4讨论

4.1心血管内科的主要病症:(1)急性心肌梗死。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伴有粥样斑块出血、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所至管腔急性闭死,血流中断引起严重持久的心肌缺血所发生的局部心肌坏死。坏死心肌收缩力减弱和不协调,心搏量减少所引起的低血压、心源性休克以及心肌电生理不稳定等变化。 (2)充血性右心衰竭。当充血性右心衰竭(又称“瘀血性心衰”)存在了相当长的时期时,过量的血液就从毛细血管渗出至组织间隙,此时体循环发生瘀血,静脉充盈过度并伴有肝肿大和周围性水肿。 (3)胸痛。心源性胸痛的主要原因有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及心包炎等。在问诊过程中,应对疼痛的性质、部位和放射部位、诱因、缓解因素、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情况进行详细询问,以此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4)气促。气促是心力衰竭的一个敏感症状,但缺乏特异性。对于主诉气促的患者,应询问是否合并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这是诊断有无左心衰的关键。(5)水肿。心源性水肿常为性,指凹陷水肿,易出现在双足、踝等身体下垂部位。(6)心悸。心悸是临床常见症状,多由心律失常引起。询问时要注意心悸发作的诱因、时间、开始和终止方式以及是否伴有头晕和晕厥等症状[3]。

4.2临床疗效:近年来大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较多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为非保护性(ON理性)的血栓形成提供了条件。且一旦血栓形成,有时可使病情急剧恶化甚至导致死亡,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血栓形成而致急性心肌梗死;又如在慢性心房颤动时,心房内的血液淤滞形成血栓,在一定条件下可沿血流前行造成心外的器官栓塞,如脑梗死。因此,溶栓和防止血栓形成已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4]。本研究资料显示,采用临床综合治疗两周后观察,3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18例治愈,12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44%。

综上所述,通过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疗效显着,值得推广。 

参考文献

[1]黄怀宇,高绪胜,王建民等主编. 实用临床急救诊断治疗学[M].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04

[2]唐路宁,段斐主编. 如何成功走上内科岗位[M].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

篇9

【关键词】 冠心病;心理护理干预;治疗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3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387-02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冠状动脉供应心脏自身血液,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塞的一种心脏病。在护理工作中,通过对患者及家属传授所患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护理知识,调动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医疗护理活动,认真分析患者患病后的心理反应,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保健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住院的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43-80岁,平均年龄(62.10 4.88)岁,行常规护理。实验组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4-79岁,平均年龄(61.90 4.79)岁,行心理护理干预。2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包括常规核对患者的信息,根据医嘱按时按量给患者服药或输液,做好出院指导。实验组病人入院后,评估病人基本情况及生活习惯、家庭、社会状况及病人性格、兴趣、信仰,入院后最担心的事情等项目,以利于更好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人性化护理。医护人员以热情亲切的态度主动与患者沟通,介绍病房及周围的环境,用稳重娴熟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运用暗示、说服、示范、诱导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因素,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耐心解释其内心存在的疑问,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②情绪疏导。护士针对每位患者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针对性疏导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应向患者强调心理因素在冠心病治疗中的重要性,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焦虑的患者,应耐心讲解冠心病的知识,使其正确理解本病,稳定情绪,消除疑虑,自觉配合治疗与护理。对于忧虑的患者,采用鼓励性言语进行交流沟通,解除其负面影响,同时结合临床上一些成功救治的病例,告知患者只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就能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纠正其恐惧、抑郁心理。

1.3 判定标准 2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根据病情进展进行随访2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状态特制问卷(ST-AI)其中包括状态焦虑(S-AI)和特质焦虑(T-AI),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评分数据以 S表示,P

2 结 果

2组的患者各项心理指标变化见表1。心理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4项指标评分均优于同期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3.1 冠心病目前是临床上公认的身心疾病,也是现在的常见病之一,在得到明确诊断时,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心理变化,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因此,治疗冠心病不能局限在药物治疗上,应从病因着手做好心理护理,心理因素的心理效应能产生致病和治疗,减轻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可减轻心理应激反应及并发症。应指导病人加强自我修养,保持乐观情绪,学会对自己健康有益的保健方法,消除社会心里紧张刺激,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达到治疗的预期效果。

3.2 心理护理干预的优点。相对于常规护理,心理护理从人性化护理、适当的心理情绪疏导和患者家属的心理指导着手,对提高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更胜一筹。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内支架植入术;并发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60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55-01

冠心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是人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作为临床上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以及主要的诊断方法,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并发症,因此在手术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的观察护理将对其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1]。介入治疗术是一种心脏导管技术,主要是经手腕上的桡动脉或大腿根部的股动脉,临床上大部分进行桡动脉,极少数为股动脉;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就是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它的优点就是相对安全、创伤小及疗效好等,并可改善患者心肌缺血、减少冠心病的死亡率、缓解胸痛症状以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介入治疗的护理工作影响介入治疗的成功及预防,并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本文主要对我院12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的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皮腔内冠状动脉的成形术以及支架的植入手术,其中男性患者96例,女性患者24例,入组患者的年龄在30-80岁,平均年龄为587岁。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9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急性心肌梗死24例,;内支架植入术82例,冠脉造影38例。

2术后观察

术后观察患者(HR、R、Bp、SpO2)生命特征,主要观察患者有无并发症(迷走神经发射、出血血肿及血栓)。及时做好预防及护理措施。

3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31出血的预防与护理出血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操作太急或手术时间过长、穿刺部位不当、较大号血管鞘、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压迫止血不充分及血压太高等。雷利华等[2]通过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处理中报道,如果发现患者穿刺点出血,应迅速重新压迫,停止使用抗凝药物,经停用抗凝药及对症止血治疗后出血可停止。直至无出血后用绷带加压包扎,并嘱咐患者大小便或咳嗽时注意保护压迫穿刺点,减轻手术部位的张力。叶任高[3]通过内科学的研究中报道,导致出血的原因包括呕血、咳血、皮下血肿、便血、血尿及无皮肤黏膜瘀斑。由于以上各种原因,因此对于患者出血的预防与护理必须密切观察术后患者的面色有无变化,脉搏的跳动是否规律,血压是否正常,更换敷料时要注意观察有无渗血或者伤口是否有出血的情况发生,以防患者由于穿刺口处的出血量过多而引发患者出现低血容性的休克。

32局部皮下血肿预防及护理引起局部皮下血肿的主要原因就是动脉压迫止血的方法不正确。王苹等[4]通过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中报道,经桡动脉途径穿刺可减少出血及血肿的发生率。孙莹等[5]通过冠脉造影及支架术后低血压的原因及护理中指出,局部皮下血肿不用特殊治疗手段,一般可自行吸收,面积大者可在手术后24-48h辅以热敷或频谱仪局部照射,均可自行吸收,较大的皮下血肿需手术取出,穿刺点拔针后局部加压包扎,术后24h内观察患者局部情况,嘱咐患者不能剧烈活动,15-30min观察1次,足背动脉搏动是否降低或消失,皮色是否苍白及皮温高低,穿刺侧有无疼痛及感觉障碍。上述若有异常应该及时告知医生。

33血栓形成预防及护理冠心病介入治疗后造成血栓形成的原因可能是长时间或过紧压迫患者的穿刺部位局及患肢制动时间等因素有关,因此为了防止患者血栓的形成,护理人员必须及时地观察患者的意识是否清醒、四肢末梢的颜色是否有改变、足背动脉搏动性有没有出现不足、以及患者的活动情况及患者体温等。罗培等[6]通过对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中报道,支架内血栓的早期危险因素包括中断抗血小板治疗、钙化病变、低射血分数、肾功能不全、长支架及胰岛素依赖的糖尿病等有关。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减少患肢活动,防止栓子脱落,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促进静脉回流。对手术后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对其凝血功能密切观察,让患者在可承受的范围内逐步下床进行活动,做到劳逸结合;同时在植入支架的24小时或者14天之内是血栓形成的高发阶段,在该时期内更应该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心绞痛等症状,若有此症状出现,应立即引起重视。

34尿潴留的预防及护理尿潴留是手术后及麻醉后的常见病。卢瑞华等[7]通过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尿潴留的相关因素研究报道,经介入治疗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穿刺处用砂袋压迫、制动,患者不习惯床上排尿,导致排尿困难而出现尿潴留。姜风华等[8]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中报道,在介入治疗前应对患者指导并训练患者床上排尿,术后排尿困难者可诱导排尿,如会阴冲洗,必要时给予导尿。王光祥[9]通过对急性尿潴留的诊治及护理中报道,排尿困难患者,也可进行热敷及按摩膀胱,促进尿液流出。

35迷走神经反射性低血压预防及护理主迷走神经反射性低血压发生的可能原因是由于各种刺激因素作用于皮层中枢和下丘脑,使胆碱能植物神经的张力突然上升,引起内脏、肌肉、小血管强烈反射性扩张,导致血压急剧下降,心率迅速减慢[10]。出现迷走神经反射性低血压时主要有以下症状:血压下降,出冷汗、脉搏细弱、心率

36拔管综合症的预防和护理拔管时按压伤口力度要适宜,以能接触到足背动脉搏动为标准准,如果两侧股动脉有伤口时,禁止同时拔管按压,对痛感阈值较低的患者可在伤口皮下注射利多卡因60-90mg局部镇痛。拔管过程中,应及时做好护理工作,掌握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特征,使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拔管后30min内,应密切观察心电图及血压心率的变化。

4结论

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越来越成熟,特点是疗效好,恢复快、损伤小、患者易于接受。但介入治疗术后的并发症应密切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各种并发症,从而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尽快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钱学贤,戴玉华,孔华宇现代心血管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580

[2]雷利华,邱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处理[J]中国综合临床,2002,18(9):786-787

[3]叶任高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68

[4]王苹,王青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2,11(5):465

[5]孙莹冠脉造影及支架术后低血压的原因及护理[J]现代护理,2005,11(9):706

[6]罗培,王齐兵,徐世坤,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0,17(6):789-790

[7]卢瑞华,牟小军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尿潴留的相关因素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0):13-14

[8]姜风华,金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山东医药,2002,44(20):41-42

篇11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急性心肌梗死 并发症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215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vel of blood glucose and complications and case fatality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bined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and to summarize the nursing experiences.Methods:48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bined with AMI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according to level of blood glucose.Level of blood glucose in A group was 4.4~8.0mmol/L,18 cases.Level of blood glucose in B group was 6.1~10mmol/L,30 cases.Results:Hypoglycemia in A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P

Keywordstype 2 diabetes mellitus;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complications;nursing

我们对48例2型糖尿病(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并发症、病死率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总结DM合并AMI患者的护理经验。

资料与方法

1999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资料较完整、确诊为DM合并AMI患者48例,且发病时均为单支冠脉病变,Killip分级为Ⅰ级,采用AMI的常规药物治疗方案及胰岛素降糖治疗。根据美国ADA血糖控制目标,空腹血糖4.4~6.1mmol/L,非空腹血糖4.4~8.0mmol/L为标准;空腹血糖6.1~7.0mmol/L,非空腹血糖8.0~10.0mmol/L为较好。将血糖达标的18例定为A组,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50~67岁,平均62.1岁,平均血糖16.9mmol/L,HbA1c>7.5%;血糖控制较好的30例为B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5~70岁,平均61.6岁,平均血糖18mmol/L,HbA1c>8%。

观察指标:主要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并发症、病死率的关系。

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密监测血糖、心律、血压,严格控制饮食,加强皮肤、口腔护理。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X2检验。

结 果

血糖控制正常组与血糖控制较好组并发症的比较,见表1。

篇12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其并发房室传导阻滞(Atrial ventricular block, AVB)多是由于右冠状动脉阻塞所致[1],患者死亡率极高。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应用机械方法直接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血管,恢复冠脉血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效果可靠的优点[2,3],能有效挽救濒死心肌,改善房室传导,降低死亡率。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06年3月至2010年12月行直接PCI治疗的28例急性心梗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从术前术后及出院指导等3方面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和措施,均治疗护理后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3月至2010年12月,入住我科AMI合并AVB直接行PCI术患者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37~68岁,平均年龄50岁,下壁AMI15例,下壁正后壁5例,下壁右室8例。Ⅰ度AVB 20例,Ⅱ度Ⅰ型5例,Ⅱ度Ⅱ型3例。合并心源性休克4例,均符合以下条件:①缺血性胸痛≥30 min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②ST段在2个或2个以上肢体导联抬高>0.1 mv或在相邻2个以上胸导联抬高>0.2 mv。③肌钙蛋白T≥0.1。④胸痛发作至入院时间<12 h。

1.2 方法 。制定术前急救流程,术后严密监测观察并发症,做好细致的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①启动急救流程,将患者安置于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CCU),绝对卧床休息,持续吸氧,心电、血压、呼吸、氧饱和度监测,建立静脉通路。对Ⅱ度AVB患者按医嘱应用异丙肾上腺素维持心律,急检心肌酶、肌钙蛋白、血凝,一旦确诊并符合手术要求者,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氯吡格雷和(或)拜阿司匹林,碘剂过敏试验,观察实验结果阴性后,肌内注射地西泮、异丙嗪镇定,送导管室行PCI。②心理护理。护士在实施急救的过程中,应运用鼓励的言语和肢体语言鼓励患者,稳定患者情绪,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避免患者情绪过分激动。

2.2 术后护理

①术后持续心电、血压监测至少24 h,如患者主诉胸痛、胸闷、心悸或有心电监测ST-T的改变,应提高警惕急性冠脉闭塞的发生;观察有无频发室早的发生;观察AVB的演变;观察术肢情况,避免血栓形成。②应用临时起搏器患者,术后应注意观察心率和起搏频率是否一致,每天更换穿刺处敷料,观察有无渗血。③抗凝治疗的护理,术后为防止支架再狭窄,应给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口服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治疗[4],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时应捏起皮肤,垂直进针,拔针后按压针眼5~10 min,以免发生局部出血。应用抗凝剂期间,要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④饮食应清淡,少食多餐,多饮水,以加速造影剂排出,不进豆浆牛奶等易引起胀气食物。

2.3 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做好饮食、活动、心理指导。出院后1、3、6个月定期复查。

3 结果

28例患者均均顺利完成PCI术,2例患者术中安放了临时起搏器。21例患者恢复窦性心律,4例患者由Ⅱ度AVB转为Ⅰ度AVB直至出院。

4 讨论

右冠状动脉阻塞容易引起房室结缺血导致AVB,越早治疗损伤的心肌恢复越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有效方法,AMI合并AVB患者病情进展快,心电活动不稳定,存活心肌与坏死心肌区域易产生有利于折返激动形成的边缘地带,是导致心律失常的原因之一,及使Ⅰ度AVB也不能忽视,应严密监护,特别警惕心律血压变化。CCU护士应做好患者急救准备,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让其感受医护人员的支持,增加安全感,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生活方式,避免心梗复发。

参 考 文 献

[1] 赵靓鸽,张桂荣.急性心肌梗死的心律失常与护理.护士进修杂志,1998,13(8):4-6.

[2] 顾晴.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肺心脏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9A):29-30.

篇13

[关键词] 康复心理治疗;冠心病;心功能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3(a)-0171-03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1]。冠心病患者的不良情绪以及心理应激反应对于病情的控制至关重要。心理康复、规范药物治疗、外科介入治疗、中医治疗和各种运动康复治疗等治疗方法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减少医疗费用,降低死亡率[2]。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4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康复心理治疗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及心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的46例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分级[3]≥Ⅱ级,心绞痛严重程度分级为Ⅱ~Ⅲ级,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14例,女9例;年龄31~62岁,平均(50.74±5.21)岁;病程1.5~12年,平均(7.84±1.72)年;心功能分级:Ⅱ级12例,Ⅲ级5例,Ⅳ级6例;心绞痛严重度分级:Ⅱ级13例,Ⅲ级10例。观察组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32~65岁,平均(50.27±5.36)岁;病程1~13年,平均(7.81±1.74)年;心功能分级:Ⅱ级11例,Ⅲ级6例,Ⅳ级6例;心绞痛严重度分级:Ⅱ级12例,Ⅲ级1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硝酸酯类、血小板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运动康复联合药物治疗,具体如下。

1.2.1 心理康复 冠心病患者多有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医护人员应帮助患者消除心理障碍,稳定患者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教育和营养康复 指导患者选择正确的生活行为方式,避免肥胖、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并给予低盐和低脂清淡饮食。

1.2.3 药物康复 依据患者病情给予硝酸酯类、血小板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长期治疗,预防并及时处理并发症。

1.2.4 运动康复 制订个体化的运动计划,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以步行为主,结合慢跑、太极拳以及骑自行车等。在活动强度不引起临床症状的情况下,心率增加10~20/min为靶心率,逐步增加活动强度。在运动能力达4~6代谢当量时循序渐进,每次30~60 min,每周3次。

1.3 临床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心功能改善情况的差异。心功能改善标准,参考文献[4-5]制订。显效:心力衰竭基本控制或心功能提高>2级者;有效:心功能提高1~2级者;无效:心功能提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控制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硝酸甘油的用量为(1.2±0.2)片/周,显著少于对照组的(3.3±1.8)片/周(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生发展同生物、心理以及社会因素等综合作用关系密切。肥胖、吸烟、高血压、高血脂及体力活动减少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心理及社会因素在促进冠心病病程的进展中作用巨大[6]。冠心病患者焦虑、恐惧、抑郁及紧张等不良情绪可引起交感-肾上腺系统的兴奋性增高,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等发生,大面积心肌缺血引发传导致命性紊乱时,可导致患者心脏猝死[7]。

运动康复联合药物治疗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积极作用已被证实[8]。运动康复锻炼可显著促进冠心病患者的康复,通过增加肌力,改善运动能力,延缓或者逆转冠状动脉硬化进程,促进冠脉侧支循环建立,增加葡萄糖耐量以及胰岛素敏感性等[9]。恐惧及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能显著增加心排血量及心脏负荷,加上长期卧床休息会增加患者的心脏负担和心肌耗氧量。长期康复心理治疗可降低冠心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概率,改善身体功能,控制危险因素,有效改善心血管功能[10]。同时,长期的康复运动训练可有效降低血中儿茶酚胺水平,降低外周血管的张力,从而减轻心脏后负荷,改善心功能,减轻、防止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生[11]。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心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

综上所述,康复心理治疗用于冠心病患者安全有效,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功能、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宾,倪隽,沈光宇.综合康复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症状及运动能力改善的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2,21(3):231-233.

[2] 孙阳,张敏杰.超声波治疗联合运动康复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 35(09):730-732.

[3] 陈贵廷,薛赛琴.最新国内外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2:115-119.

[4] 周亚莉.运动疗法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运动能力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1):1389-1390.

[5] 周恒,耿亚飞,任小强,等.心康口服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 2007,29(7):590-591.

[6] 李琪.健康教育对冠心病病人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全科护理,2010,8(9):2355-2356.

[7] 马跃文,刘畅,朱佳琪,等.心脏康复促进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体能恢复及不良情绪改善[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2,20(6):536-540.

[8] 李琪琳,杜金行.冠心病介入术后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1):105-106.

[9] 汤鸿鹰,吴玲晓,曹雪.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2,11(3):211-213.

[10] 陆晓,郑瑜.冠心病康复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32(9):656-659.

篇1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8月至2008年1月本院对因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IABP 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68~85岁,平均76.5岁;10例患者均为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其中7例在导管室做介入时置入,3例在病床前直接置入。应用IABP天数最短1 d,最长20 d。

1.2 方法 绝大多数患者导管室在做介入治疗时进行IABP穿刺术,将球囊导管送到降主动脉上部,其顶端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2~3 cm,用丝线固定穿刺部位的导管和鞘管,X线确定其位置后,抽出空气,将球囊尾部导管连接反搏仪。根据病情选择压力触发或心电图触发的模式,通常以心电图触发方式为主,选择心电图R波高尖,T波低平的导联触发反搏,使之与心动周期同步[2]。

2 结果

本组10例患者中痊愈出院6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3例,2例为拔出IABP导管后合并多脏器衰竭死亡,1例为室间隔穿孔导致死亡,IABP治疗成功率60%~70%。

3 护理

3.1 做好解释工作

向患者及家属简单、概括性的解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相关问题,如治疗的目的、反搏的原理以及注意事项,以消除他们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恐惧,了解和习惯主机发出的声音和报警的声音。

3.2 绝对卧床休息 采取正确的是确保反搏效果的关键,最好采取平卧位或床头略抬高,一般床头抬高

3.3 密切观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每30~60 min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心排血量、动脉及静脉血氧饱和度,记录每小时出入量。 注意将持续有创测压与IABP主机测压进行结果比较。注意观察有无治疗改善的表现。如果血压逐渐回升,平均动脉压>70 mm Hg,脉压>35 mm Hg,正性肌力药物的用量逐渐减少,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用量30%,PCWP及肺动脉压降低;尿量>2 ml/(kg・min),四肢末梢循环改善,手脚皮温变暖,则可以考虑停用IABP。

3.4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IABP的主要并发症有下肢缺血、动脉损伤、局部感染、出血、气囊破裂等,发生率达25%。正确、熟练的穿刺及置管技术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同时注意比较左、右上肢远端的血运情况,以便正确了解和调整球囊位置。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下肢足背动脉血流搏动情况以及皮肤温度、颜色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下肢缺血,同时给予适当抗凝,以防止发生下肢血拴栓塞。严格无菌操作,所有三通接头都必须用肝素冒封闭,每天定时更换,预防感染。

3.5 保持测压管的通畅

中心动脉内腔定时用肝素水冲洗,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全过程中要设置连续预警监测动脉压力,以便及时发现动脉压力变化并预警,从而避免连接管脱落事件的发生。

3.6 撤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

撤除IABP导管前停止反搏的观察时间不宜超过1 h,以防主动脉内球囊周围形成血栓,同时注意在拔除球囊导管时,应少量发血以便冲出球囊周围偶尔形成的血栓。

3.7 心理护理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情重,同时在使用IABP过程中要求绝对卧床,肢体制动,患者担心预后,产生焦虑情绪,严重时不配合治疗,因此应及时为患者解答相关问题,解除其疑虑,取得诊治上的合作。关心体贴患者,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以利于患者康复。

4 讨论

IABP是治疗心脏泵衰竭的一项新技术,在国际上已获得广泛认可,是目前心脏外科围手术期治疗泵衰竭的标准之一。应用IABP可降低收缩压、左室舒张末压、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输出量和冠状动脉血流,改善严重的低心排,是危重心脏病患者围手术期有效的机械辅助循环方法。要提高IABP治疗的成功率,选择恰当的反搏时机非常重要,必须在患者的心功能发生不可逆之前进行,否则往往不能奏效。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加强病情监护,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稳定,密切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并及时调整非常重要。正确、及时的处理各种并发症,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加强营养以纠正机体负氮平衡,预防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综合治疗,也是提高IABP治疗成功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 王晓荣,蒋洪燕,杨燕宁. IABP辅助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监测与护理. 护士进修杂志,2004,9(19):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