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范文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4:3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

篇1

【关键词】农村公共卫生;管理;问题;建议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改革也日渐深入,但与此同时也导致我国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愈发明显。对此本文将通过对农村公共事业管理为起点,来就其中所出现的具体问题与应对措施展开了深入的探究工作,现具体阐述如下。

1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问题分析

1.1公共卫生意识淡薄

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许多农民本身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对公共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公共卫生管理就是生病吃药,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患病初期常常不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最佳治疗时机被耽误。

1.2区域规划不合理

受到我国经济水平与行政体制的影响,我国在对卫生事业区域进行划分时是按照行政区域实施的。而因地域本身的局限性,以及全方面发展规划的缺陷,导致了我国的公共卫生资源普遍集中在了大中型城市当中,而农村的公共卫生资源则严重稀缺,出现了严重的资源与需求不对等的情况,一方面是城市公共卫生资源的过剩而造成的浪费,另一方面是农村公共卫生资源的极度稀缺,由此也就造成了我国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业管理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1.3医保补偿制度及监管不到位

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是一项惠民工程,尽管目前我国农村居民参与新型合作医疗的人数比例已经很高,然而受制于农村地区本身卫生服务资源的稀缺性,造成了农村居民所能够享受到的卫生服务项目较为不足,因此许多农村居民只有在患上重大病症时才选择就医。而即使是到了医院接受治疗,农民往往又对合作医疗的保障程序不了解,从而导致了延时支付亦或是无法补偿情况的出现。此外,由于有医保补偿制度的存在,许多定点医疗机构额外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检查项目,亦或是采取虚报住院天数等方式来套取国家的医疗补偿金,这一方面的问题便集中体现了医保补偿制度在监管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之处。

2改进建议

2.1加强行政管理

为促进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得以良性、健康的发展,有关的政府部门应当由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考虑,出台一些符合当地群众切实需求的政策,依据行政管理方式来开展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工作。另外,在管理的过程之中还可依据群众的需求改变来对公共卫生事业产品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2.2建立健全农村医疗网络

积极推行乡镇一体化管理,构建从就诊、收费、开药、及出院等一系列环节的记录工作,针对人员配置、行政管理、药品调配、基本设施与财务管理加强统一化管理,从而以此来建立起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新模式。要想扭转农村医疗服务的失控、无序乱象,就必须要依据有关的法律规定要求做好药品管理工作,针对药品价格及其他相关收费项目进行严格监管,保障药品的安全性与价格的合理性。

2.3给予适当政策倾斜

针对以农村合作医疗为代表的相关农村公共卫生事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以参加合作医疗的人数作为一项参照依据来对参加合作医疗的资金补偿进行一定比例的分配,并针对部分较为贫困的地区,可适当降低合作医疗定点单位的纳入门槛。并且,扩大对农村基本医疗定点机构及管理机构的日常监管力度,以确保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群众能够得到更加公正、合理的补偿。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开展成效关乎着广大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目前我国在这一方面仍存在有诸多的问题与不足,其中主要体现在农民的公共卫生意识淡薄、区域规划不合理、医保补偿制度与监管不到位等多个方面。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就提出了加强行政管理、建立健全农村医疗网络、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等措施,以期能够为改进我国农村的公共卫生事业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春晖.农村公共卫生管理职能优化措施探究[J].管理观察,2016,(29):67-69.

[2]陈康民.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养生,2016,(18):280.

[3]徐凤波.农村公共卫生监督管理现状与对策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6,(08):187.

[4]赵根明,赵琦,张俊婕,张朝阳.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绩效评价指标在农村卫生改革中的实践[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5,(11):15-20.

[5]詹祥,周绿林,陈羲.农村公共卫生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卫生经济,2015,(10):51-53.

篇2

摘要:

在总结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做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启示,为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启示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是培养具有广博的知识、能在医药卫生领域有效从事各类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1]。由于医药卫生领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灵活性,所以卫生事业管理需要具有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创新型应用人才。我国正处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对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方面的应用型人才需求更为突出。但是,由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在我国还是一个年轻的学科,大多数高校中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仍旧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以讲授为主,注重知识的传播,忽略实践和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且获得的知识与实际脱节,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不足,无法有效从事卫生事业管理的具体工作,导致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卫生事业管理发展的严重不适应。因此,推进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教学改革,建立卫生事业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大量适应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卫生管理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高校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我校从2009年开始,探索建立了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一些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1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为了培养适合我国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卫生管理应用型人才,我校积极推进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探索构建了以创新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1优化和完善卫生事业管理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只有构建完善的、符合应用型人才特点的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我校在充分调研国内医药院校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含公共事业管理(医药卫生方向)专业]课程设置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不足,并通过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科学分析卫生管理方面的能力需求状况,据此构建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在以往基础平台课+专业平台课+通识平台课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卫生事业管理知识面广、实践性强、行业准入要求高等特点,增加了人文课程模块、专业创新课程模块、专业实践应用课程模块和认证课程模块,使得课程体系更完善,更符合培养适合专业发展的创新型适用人才。同时新课程体系改变了原有的大课设置模式,实施多课程、小课时的课程设置构架,有利于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1.2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建立完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度,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卫生事业管理具体工作有效感知,同时还能塑造和锻炼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我校在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将有利于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全面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中。具体做法是根据课程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改革方法,并将教学改革与课程绑定,持续实施。如:公共事业管理实行讨论式教学、医院管理实施参与式教学、管理学原理实行案例教学、医药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施模拟教学法、药事管理实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等。通过将这些现代教学方法全面融入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中,从而全面持续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和学生的专业素养。

1.3强化实训及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实训和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重要抓手,也是培养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方式。我校十分重视实训、实践教学,一方面建成了专门的实训室,配设了7套课程实训软件,课后通过实训强化专业知识的应用;另一方面通过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丰富知识体系和人生阅历,从而提高其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

1.4将科研融入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知识的应用不是简单地将所掌握的知识作为使用对象,而是要将获得的知识作为工具来指导实践,是创造性地开发、利用知识。科学研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效运用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重要措施。为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我校积极将科学研究纳入学生教学内容中,一方面,通过导师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学研究活动中;另一方面,将学生科研作为素质拓展的一个必须环节,列出专项经费用于学生科研立项,并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科学研究和学术研讨,同时学校还支持学生申请相关课题研究。通过一系列措施提高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扩大学生科研覆盖领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5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注重知识应用

考核评价是教学的最后环节,主要是检验学习效果,但是考核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以及获取知识的方式具有引导作用。注重能力的考核方式往往会引导学生在能力提升方面下更多的工夫,注重实践的考核将促使学生强化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我校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改变了注重知识考核的传统考试模式,将创新能力考核、实践动手能力考核和知识应用能力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全面考查学生知识获取和知识应用能力。同时,还将课堂参与、平时科研、实践、实训等也纳入到考核中,并恰当地提高其成绩比例,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也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2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

通过几年的探索,我校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日趋成熟,整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考试成绩方面来分析,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后,2011—2015届毕业生平均成绩绩点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其中2011届毕业生平均成绩绩点比2010届毕业生提高了16.3个百分点,2015届毕业生比2010届毕业生提高了19.17个百分点(数据来源于甘肃中医药大学教务系统学生成绩统计)。从学生学习效果来分析,每年的跟踪调查均显示,学生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极大的认可度。其中,2015年调查结果显示:94.30%的学生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能大幅度提高自身能力,93.23%的学生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能大幅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91.41%的学生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效,82.67%学生认为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获得了更为丰富的知识,92.51%的学生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塑造和提高了创新思维,89.46%的学生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压力机制和动力机制,有利于推进学生自主学习。从就业状况来分析,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后,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率从2010年的73.64%增加到2015年的93.36%,其中研究生升学率从2010年的6.32%增长到2015年的17.96%,并且考入“211”和“985”大学的研究生比例大幅提高,2015年83.15%考研学生考入“985”或“211”高校。这充分证明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数据来源于2015年课题组调查)。

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经验总结及启示

顺应时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打破传统知识灌输式的教学体系,建立现代的以创新为指导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有效的启示。

3.1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本质还是一种传播知识和能力的过程,其始终是以课程体系为基础和前提,因为所有教学都是根据课程设置而进行教学安排的,所以有效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的知识应用能力,必须首先要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必须体现实践性、知识复合性,同时还要有利于综合能力提升和课程教学实施,我校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也是从课程体系建设开设实施的,良好的课程体系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3.2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多种途径进行持续培养和塑造。不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到不同的作用,如案例分析法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景模拟有利于培养和塑造学生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实训和现场实践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亲验式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PBL教学法则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2]。应用型人才培养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必须是多种现代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同时要将这些教学方法贯穿于本科教学全过程,实现能力和知识的持续提升,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最终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3.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注重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

知识是能力提高的基础,也是创新的前提。学生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做支撑,其综合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创新性也就得不到明显体现[3]。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也必须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播,全面提高学生知识面和文化素养。在很多教学改革中,单纯认为应用型人才就是掌握某种技能操作或某项技术的技术人员,因此只是注重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使得学生虽然掌握了某种技术或工作程序,但是由于缺乏理论功底,综合能力得不到提升,创新不足,学生最终成为一个简单的执行者或者机械的技术操作者,知识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都不强,更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强化基础知识教育,在课程设置上也要充分考虑基础课程的比例,从而让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拓展知识面,然后才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型人才。

3.4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创新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塑造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而不是简单赋予学生某一种技术、技能[4]。所以,应用型人才不能简单地通过实践、实训或者技能知识传播来让学生掌握某种工作技术即可,而应该通过创造性思维的塑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推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工作、学习中面临的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专业的发展、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不至于出现职业生涯短期性和专业领域的狭窄性。基于此,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是以创新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提高创新能力。

3.5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完善培养体系

应用型教学模式不仅要完善课程体系、实施多元的教学方法,同时还需要对教学过程、教学具体实施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要对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进行合理的安排和优化,对教学程序、教学环节、任务分配、考核和评价方式等进行协调,促使各课程、各环节、各模块能相互支持,形成有机统一体和全面的实施体系,这样才能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各种教学活动全面开展,防止出现随意性,降低教学效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还要注重发挥学生在培养体系中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其参与性。

参考文献:

[1]钱怡.高等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就业环境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1):7-8.

[2]罗中华.亲验式教学法在我校医院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4,31(2):105-107.

[3]张维,杨敬宇.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3(4):656-658.

篇3

摘 要 从目前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管理设置来看,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资金多数来自政府财政拨款,总体资金量受到一定的限制,要想提高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发挥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重要作用,就要结合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实际,重点做好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满足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基于这一认识,在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应分析财务管理工作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区别,根据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实际,制定具体的财务管理措施,提高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 公共卫生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工作质量

一、前言

考虑到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性质,其资金来源主要为财政拨款。受到政府资金的限制,公共卫生事业单位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就要对现有资金进行综合利用,应对财务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采取具体的财务管理方法,达到提高整体财务管理水平,促进财务管理发展的目标。从目前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来看,要想提高工作质量,就要建立完善的资金预算管理制度,规范财务会计行为,同时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充分满足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应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完善预算外资金的管理规定

从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来看,只有严格按照预算制度执行,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才能保证财务管理取得积极效果。通过分析可知,公共卫生事业单位要想有效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就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在支出管理上,事业单位支出管理的核心是国家拨入的财政资金,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编报预算,经核实后,按进度拨款和使用,应按财政规定的项目使用,不允许超支、透支和有任何形式的浪费。对于预算外资金,只有规范资金使用程序,提高资金监管力度,提升资金使用的有效性,才能满足财务管理的实际需要,才能达到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发展的目的。

二是在收入管理上,应将财政拨入资金与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严格区分,在管理的力度上要有不同的层次,但首先要管好用好国家资金。考虑到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国家资金额度的限制,在资金实际使用过程中,必须对国家资金的使用进行全程监管,保证国家资金能够使用好,并发挥积极作用。

三、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应严格规范财务会计行为,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机制

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也是财政性资金,是事业单位依靠行政手段或强制措施所取得的收费。对预算外资金进行管理应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国家财政预算完整性原则,将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统一管理,保证政府资金收支活动的完整性。对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管理应按“统一性、完整性、效率性、公开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管理。除此之外,为了取得公共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预期效果,还应对财务会计行为进行规范,并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机制,主要可以采取以下两项措施:

1、严肃财务工作纪律,对财务会计的行为进行规范

考虑到财务工作的特殊性,要想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取得实效,就要重视财务会计的重要性,应从工作实际出发,明确财务工作纪律,规范财务会计行为。

2、结合单位财务管理实际,建立健全高效的财务管理机制

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属于财政拨款单位,要想提高财务管理效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就要从制度建设入手,应努力构建健全高效的财务管理机制,满足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实际。

四、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应加强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在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财务人员是推动财务管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想保证财务管理的整体效果满足实际要求,就要注意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在财务队伍中普及法律知识

考虑到财务工作的特殊性,财务人员要对法律法规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应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能够在工作中遵守法律法规要求,正确行使会计职能,正确报税纳税。

2、加强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从业门槛

在财务管理中,会计人员的素质关系到整体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为此,应以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对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进行重点教育,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从业门槛。

3、加强会计核算,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

在公共卫生事业单位中,应夯实财务管理基础,不断加强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全面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使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得到持续提高。

4、实现会计电算化

考虑到财务管理技术和手段的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应采用会计电算化技术,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满足财务管理的实际需要。所以,实现会计电算化是提升公共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公共卫生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整个单位是否能够有效运行以及职能是否能正常发挥。因此,我们应对财务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结合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实际,认真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席佳;面向企业内部管理者的财务报告研究.青岛大学.2010年.

[2]秦;信息质量特征视角的财务报告改进研究.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

[3]陈明海;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研究.厦门大学.2007年.

[4]仇学农.浅析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不足与完善.现代商业.2008(10).

篇4

关键词公共卫生管理;科学发展;教育;信息化

公共卫生管理是通过有组织的社会行动,改善环境卫生、控制区域性疾病、传播关于个人卫生的知识,组织医务力量对流行性疾病早期诊断和及早预防,建立一套社会保障体制,维护社会每一个成员的身心健康。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科学发展一方面离不开公共卫生管理体系中各组织机构的协调并进,另一方面,要从源头即公共卫生管理的教育事业抓起,为公共卫生管理事业不断注入新的生命力,本文将对公共卫生管理事业如何科学发展做一探讨。

1我国公共卫生管理的现状

早在秦汉时期,伴随着中医药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峰,我国最早的卫生管理思想随之应运而生,此时的卫生管理思想受到统治阶级政治管理思想的影响,表现出封建性、保守型、强制性、等级性等特征[1]。进入近现代以来,公共卫生管理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大了对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并且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设定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基础性的、长期的制度安排[2]。但是,改革开放带来的飞速发展以及现代卫生环境的快速变化给公共卫生管理事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在我国部分省市的暴发流行,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恐慌,暴露出了我国公共卫生系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公共卫生管理的传统思维模式导致应对突发公共卫生问题时,信息交接不对称,播报不完全,沟通不深入;第二,我国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尚不健全,特别是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危机的预警机制和处理办法;第三,公共卫生管理法制尚不够健全,对民众进行的公共卫生管理法制教育力度不够;第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人力资源、物资储备不足,其中,专业的卫生管理人才的缺乏是出现以上问题的根源。

2公共卫生管理人才的需求及教育现状

公共卫生管理人才是我国卫生事业管理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融合知识、能力、素质于一身的应用型公共卫生管理人才是提高我国卫生管理行业整体绩效和促进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3]。但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突发疾病事件和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得到了更多民众的关注,并且人口老龄化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必将推动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食品药品监督所和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对专业卫生管理人才的需求[4-5]。但是,我国却仍存在着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相矛盾的问题,且这种矛盾正愈发突出,主要表现为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专业设置不能满足需求、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分离、公共卫生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知识结构单一、教学内容陈旧、师资构成不合理等问题,另外,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进一步推进,公共卫生管理事业也必将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如何做好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等问题也都加剧了对高层次、高应变能力、高素质的综合性公共卫生管理人才的需求。虽然,我国卫生管理人力的拥有量已达到甚至超过一些发达国家,但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够高,专业人才缺乏,特别是公共卫生、医疗和卫生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对于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尚不能有条不紊地应对。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人才建设和培养。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检测和监督管理、基层和社区卫生服务的技能,能在区(县)级卫生机构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卫生保健、社区卫生服务等工作的综合型人才[6-7]。

3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科学发展

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科学发展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办法,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问题归根结底要服务于人,着眼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等方面的需要。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我们也同样需要用科学发展思想指导卫生管理事业的科学发展。

3.1以人为本,注重公共卫生管理事业人才的培养人才是发展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但是鉴于我国目前存在的卫生管理事业人才中所存在的问题,必须紧扣实际、立足实践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3.2树立合乎时展的培养目标国外的大学在培养卫生管理人才时注重层次培养,各个层次树立相应的培养目标,比如在美国,卫生管理教育基地设在各州的大学里,一般是设在大学的商学院、医学院或公共卫生学院,不同学历层次培养的目标清晰分明:本科卫生管理教育主要是通过四年的教育培养各种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一般和中层卫生管理人才;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为各种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服务组织、医疗保险公司、社会福利组织与机构、政府等卫生管理部门培养中级或高级的专门管理人才;而博士研究生教育则以为大学培养专业教师为主,同时为独立的社会研究机构、政府直属的研究部门以及相关的社会科学研究单位培养专业研究人员,也为卫生服务机构培养少量的高级管理人才[8]。通过不同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的卫生管理人才的组合和搭配及其在卫生管理机构中的协调配置,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时候,各种人才可以各司其职,较为协调、完善地化解危机。而国内目前在人才培养方面,层次不够分明,且高学历卫生管理人才缺乏,导致在组织机构的设置上存在一职多司、多职一司的管理缺陷。

3.3配备合理的课程及教育方法卫生管理人才是融合管理学知识、医学卫生知识以及卫生法学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才,课程设置是培养卫生管理人才的重要环节,应把社会心理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也融入卫生管理人才的教学内容中。对于各个层次的人才培养,这些知识的学习程度应是有所偏重的,并且不同的组织机构对于知识能力的需求程度也应是有所不同的。在公共卫生教学中应突破封闭式模式,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到基层疾病预防工作实践中。可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现场讨论模式,增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使其在科学实践中更好地运用和进一步学习所学知识。

3.4服务于人,加强公共卫生的宣传教育公共卫生管理的核心是人,同时公共卫生管理的对象也是人,不同的是公共卫生管理者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才,懂得何为公共卫生问题,遇到公共卫生问题时该采取怎样的措施。但是民众对于公共问题的认识由于接触的局限性,认知程度还比较抵,在遇到公共卫生问题时常显得束手无措。为了卫生管理事业的科学发展,一方面要发展合格的卫生事业管理者,另一方面公共卫生事业的管理者也要对民众的公共卫生教育负责,扫除公共卫生认知的盲点,让群众树立正确的公共卫生理念。作为民众获取公共卫生知识最便捷的场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卫生管理者应树立及时为群众普及卫生安全知识的理念,定期为群众灌输公共卫生知识,夯实群众基础,同时也要做好预警工作,而更多懂得公共卫生知识的民众无疑能够为公共卫生事业的管理者们更早地发现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更及时有效地排查公共卫生安全问题。

3.5全面发展,提高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信息化程度信息技术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核心,完成信息的生产、传递、存储、加工、再生和利用的一门综合技术。信息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分别呈现两次飞跃性的发展。而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大力推进信息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决策,我国信息化的总体目标是:在国家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与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信息化时代具有智能性、综合性、全球性、开放性、快速性等特点。而在发生公共卫生事件时,需要的就是及时地、快速地信息传播与沟通,公共卫生管理的信息化是公共卫生管理自身特点发展最终的产物。提高整个卫生管理事业的信息化程度,首先需要管理者挖掘或新建群众可接触的信息平台。第二,需要权威的、专业的卫生管理人才对突发的卫生安全事故进行严格的定性及评估其危害程度,并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方法,并将这些信息通过信息平台发送给群众。第三,需要群众在平时积累卫生安全相关的知识,保证其能有效地接收到卫生管理者所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通知,便于在突发安全事件发生时做出正确的反应。

参考文献

1蔡亮.秦汉时期卫生管理思想的特征及形成因素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

2陈竺.中国公共卫生管理的历史和未来[R].中美公共卫生管理高层学术论坛,2003.

3王柳行,任丽平,郑楷,等.新时期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2012,33(1):56-58.

4赵韶韵,郑建中,董魁,等.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29(6):400-402.

5庞肖梦,唐开源,沈文娟,等.公共卫生管理高职专业人才需求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2):22-23.

6刘宪亮,孔雪峰,张丽萍,等.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社会需求情况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8):504-506.

7朱辛奕,吴巍.新形势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知识能力需求与对策分析[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2,33(1):56-58.

篇5

【关键词】 公共卫生事业;存在问题;社会;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493-01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传染性疾病威胁人类的健康,这就使得社会大众将更多的关注放在了公共卫生管理事业之上。目前,我国已经加大了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管理力度,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着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使得我国的公共卫生一直有另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社会大众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促使其加强了对公共卫生条件的要求。因此,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提高公共卫生质量已经成为了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关于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研究是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的。

一 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事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因此,本国的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直接关系着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但是,我国的公共卫生管理事业在其发展道路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相关法律法规存在局限性

在十多年之前,我国已经制定了关于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法律法规的局限性却成为了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事业发展的障碍。在这些法规当中,应当管理的公共场所的范围与具体的管理项目多有重叠之处,大大降低了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工作效率。还有一些特殊的人流量很大的场所没有在公共卫生管理的范围之内,比如说证券交易大厅等等。其次,这些法规对于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高,对于使用不规范,比如一厅多用的公共场所没有明确的惩罚手法。这就使得我国的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之时,很难建立威信,难以下手。

2、相关管理机构的工作区域不明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出现在我国的社会当中。公共卫生管理机构虽然是为社会与人民服务的机构,但是其也有自身的经济利益追求。这就使得不同的公共卫生管理机构之前存在一定的经济利益冲突。为了保全或者提高自己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共卫生管理机构互相推诿管理责任。近些年来,因管理机构的工作区域不明确,职责不清而产生的无人管的公共场所略有增加。这样的现象使得我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做不到位,降低管理标准的事件也随处可见。这不仅极大了损害了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名誉,更使百姓的日常生活受到干扰。

3、公共卫生管理标准的宣传工作不足

在我国,有许多公共场所的使用者与管理者、经营者对于公共卫生管理条例的了解并不够深入,甚至不曾了解。因此,这些人在对公共场所进行管理之时,很难用正确的手段与方法进行卫生方面的管理工作,对于相关手续的办理,设施的采购更是一窍不通。对于不同的公共场所,有着不同的管理办法。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许多公共场所经营者很难采用适当的管理策略实现公共场所卫生的管理。

二 加强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对策分析

公共卫生管理水平与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相关单位与个人必须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力度。下面,是本人就加强公共卫生管理事业所提出的几点建议:

1、健全我国公共卫生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的刺激之下,服务业,作为经济结构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更为深入的发展。这就使得我国的公共场所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公共场所的各类与数量都在不断更新。因此,我国的相关部门应当对此加大统计力度,合理扩充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管理范围,使更多的公共场所纳入到公共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当中来。另外,还要加强违背公共卫生管理行为的惩罚力度,对于经济发达的地区更是要如此,不然会造成更为泛滥的公共场所的不合理运用。只有不断地扩大公共卫生管理范围,提高公共卫生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才能使我国的公共卫生管理事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加强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宣传力度

公共卫生管理事业当中问题的存在,是因为相关人员没有对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给予相应的重视,没有了解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重要性。因此,相关部门与机构要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普及,使公共场所的使用者与经营者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了解公共卫生管理存在的意义。另外,要加大其宣传力度,可以先从周宣传做起,在人们的公共卫生管理意识提高之后,进行月宣传,使公共卫生管理的概念一直存在于社会大众的脑海之中。并且,要加大对相关法律条文的运用,以此约束人们在公共场所的行为。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公共卫生管理事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为题,对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事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了几点见解。希望以此引起我国公共卫生相关人员对其工作的重视,加强公共卫生的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 朱敏洁,金明娟,陈坤.公共卫生体系与公共卫生教育探讨[J].浙江预防医学.2004(06)

[2]. 谷献旦.加强公共卫生建设 保障人民身体健康[J].卫生经济研究.2003(10)

[3]. 陈宁姗,李建.各国政府卫生投入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卫生经济研究.2003(07)

[4]. 谷献旦.加强公共卫生建设 保障人民身体健康[J].卫生经济研究.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