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班级德育活动范文

班级德育活动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4:3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班级德育活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班级德育活动

篇1

在班主任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开展一系列让学生自行筹划、组织、分工和合作的班级活动,使学生们进一步亲身体会到自己的思想言行对周围同学的影响,从而增进班级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逐步认识到个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别人负责,进而逐步提高对班集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并树立或重构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自由与纪律、民主与集中、权利与义务等各方面关系的意识。继而营造和谐融洽的集体氛围,逐渐将众多的个体思想情感和目标聚集为班集体共同的思想情感和目标,变生活图享受、学习不刻苦、组织散漫、纪律松懈、不关心他人、狭隘自私、甚至个人主义的思想意识为自觉地关心集体、爱护集体,并把自己的言行与集体荣誉联系起来,把自己融合于集体之中,最终把集体目标内化为个体的成长目标,从而达到集体与个人同步发展。

二、开展班级活动,有利于拓展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当前高速发展、高度竞争的社会对人才方面的需求,不仅仅是对其专业知识的认同,还是对其综合知识结构的考量,而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更是要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此,大学生要具备广泛的知识范畴,除其自身的努力奋斗外,还需外界力量给予其学习的机会与场所。班级活动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广泛,可以在活动过程中使大学生主动或者被动地去接触新事物,感受新领域,传递新信息,并从中获取立足社会、开拓事业所需的多行业知识与经验。从而使大学生不但能够巩固课堂所学并加以深化,还能更多地了解社会生活的不同层面,弥补课堂所学之不足。又能使同学之间进行必要的探讨切磋,互相启发,弥补个人先前所学的不足,从而丰富个人的知识领域,拓宽知识面,进而增强他们感知和适应现代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使之最终成为促进社会发展所需的“后备人才”。

三、开展班级活动,有利于优化大学生的个性与特长

不同于枯燥的政治说教,也不同于传统的课堂讲解,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真实生活,更加贴近他们的内心世界,更加能够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这就使我们能够引导他们的成长路径,促使他们得到良性发展。由于当前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其个性夸张且迥异,又因其家长的高度重视和自身努力,使之具备了一种乃至多种特长。因此,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既能避免那些忍受不了院校里清规戒律的学生逃到缺乏温暖、缺少引导的歧途上去,又能使他们各自找对自己的“位置”,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作用;既能使那些爱文学、好体育、善书画、嗜科技的不同兴趣爱好者和懂管理、善组织的能力特长生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又能使老师们较清楚地了解到每个人的长处与短板,从而可以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既能使那些外向的、善于展示的大学生们得到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与舞台,又能使那些内向的、不善交往的大学生们走出自己的“圈子”,步入班集体的“洪流”中;既能促使大学生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及个体特长得到进一步发挥,身心得到愉悦与发展,又能达成教育之最终目的———素质教育。

四、开展班级活动,有利于大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提升,其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往往比任何外来力量的干预都来得更为直接、更为有效。这是因为他不但获取了所需的知识与经验,更懂得和掌握了如何使自己进步的方法。为此,通过开展班级活动,进一步锻造大学生的自主能力是可行的,也是必需的。当大学生个体把自己置身于班级活动时,他会切实感受到活动所营造的和谐与进步氛围,会深刻体会到自身与他人的差距,会自然地把活动中的表现与自身的利益、自身的荣辱以及自身能力的提高联系在一起,同时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给予主动的关心和积极的参与,以体现自身在班集体或者活动中的价值。这就促使大学生自觉与不自觉地在活动中加强了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学习乃至自我管理的能力,并且也能激发他们在下次活动中自主地参与制定并努力完成班级活动计划,进而达到缩小与他人差距或进一步提升自身能力的目的,最终“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当然,良好的自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还需在众多的、有意义的班级活动中及在班主任的引导和激励下逐渐得到培养与加强。

五、开展班级活动,有利于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和发展

篇2

一、根据年龄特点及知识掌握程度,制定各学年段学生的实践活动项目

各学年段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因此各学年段学生的德育实践活动项目也会有所侧重。

低年段学生想象力丰富,词汇以及书写能力较薄弱,可考虑以下活动:“今天我是小当家”“我是小侦探――同伴诚实守信事迹侦查”“我们家的那些合照”“说说我的动物朋友”“我的服装我设计”“剪纸与折纸作品展”。

中年段学生积累了一些词汇,有一定的书写能力,而且口头表达较顺畅,可以安排以下活动:“看表演,懂礼仪”“原来生命是这样孕育”“植物成长,我来护航”“寻找跨地区的笔友”“魔力色彩搭配”“制花灯,猜灯谜”。

高年段学生个人自理能力与生活技能有所提高,也能为他人提供帮助,他们开始去了解自己,了解周围的人群,因此设计以下项目:“为自己画‘像’,展现个人特色”“我心中的勇者演讲会”“编辑大自然的声音”“请让我和你一起玩(社区义工服务)”“美食的设计与制作”“我来给家乡(祖籍)当导游”。

二、德育实践活动模式的特点鲜明,培养“真善美”三项活动方案操作方法明确

本文所指的德育实践活动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也不同于综合社会实践课,它有以下几个特点需要注意:

在时间上,活动时长不局限一节课,需提前做准备,有时准备周期可持续几个月。一个学期完成一两个活动即可,不可过多。

在内容上,全是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类的活动,不设灌输类主题活动。活动内容广泛,包括热爱自然、热爱动植物、热爱生命,勇于面对挫折、乐于接纳自己,关心他人、关心动植物,勤于动脑、放飞想象等多个方面。

在活动对象上,活动的主要筹备和参与者是学生,而不是老师。有些活动需要团体合作,有些需要家长帮辅,可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

这些活动的安排都体现培养学生“真善美”的道德品质,在此分享以“求真,悦纳自己”为目标的德育实践活动“为自己画‘像’”; 以“存善,关心植物,热爱生命”为目标的德育实践活动“植物成长,我来护航”;以“创美,放飞想象”为目标的德育实践活动“我的服装我设计”。由于文章篇幅影响,本文主要介绍“植物成长,我来护航”活动方案,而另外两个项目的活动方案只选取活动内容及评价。

方案一植物成长,我来护航(简要版)

一、活动目标:观察和记录植物从栽种、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生命历程,爱护植物,爱护自然,爱护生命。

二、活动时间:2014年9月至2015年4月

三、活动参加对象:三(2)班全体学生

四、活动内容:

步骤一: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购买植物的种子;

步骤二:在管理盆栽的同学那里登记好自己准备栽种的植物及栽种时间;

步骤三:在家里准备好花盆及泥土,播下种子,并经常观察与记录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等过程,写上自己的心得。

步骤四:举行植物欣赏日活动,每位学生把自己种植的盆栽带到教室,并在每一棵植物上写上植物品种及主人,并在附近放上植物观察记录本。全体同学评选出最受欢迎的植物。请相关的设计者分享植物观察记录及心得。班主任及家委会成员为获奖者颁奖。

五、活动要求:

参赛者必须亲自挑选植物种子,照顾植物,并记录植物的成长历程。家长可以协助学生栽培植物,但不可没有学生的参与。另外,不可弄虚作假,购买已经长好的植物。

六、评分细则:

1. 认真照顾植物,成功栽培植物。(50分)

2. 详细记录植物的成长历程。(40分)

3. 有自己的心得体会。(10分)

七、成果展现方式:举行植物栽培观赏会

方案二:我的服装我设计(节选)

活动内容:

步骤一:报纸、塑料、气球时装欣赏与借鉴,学生草拟自己的服装,并写明所用材料。

步骤二: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与帮助下,制作自己设计的服装。

步骤三:举行服装秀,在动感的音乐中学生穿上自己设计的服装,男女搭配,两两登台,展示自己的服装。邀请自愿者分享设计心得及制作要领。

说明:无评分细则,服装秀以成果展示来检查实践活动完成情况,自愿者分享心得,不需要评比。

方案三:为自己画“像”(节选)

活动内容:

步骤一:布置任务,学生通过询问长辈及同学和自我感觉来发展自己的特色;

步骤二:拍摄照片或通过镜子来观察自己,并周末在家里打好草稿;

步骤三:自我画“像”现场绘制,全班同学在规定时间空间内完成绘画,并标记上所突现的特点。

步骤四:优秀作品在班级墙报上展示。

评分细则:

1. 基本能画出自己的样子。(50分)

2. 能突现自己认为最好的特点,有几分神似。(30分)

3. 标记贴近作品,并有独到见解。(20分)

方案一以育“善”为本,鼓励学生栽培植物,呵护生命,并学会观察与记录。从中可见活动持续时间为9个月,活动对象为初步具有自我照顾能力的三年级学生,活动参与者主要是学生,家长起到支持的作用,而班主任不是本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充当的是调控与统筹安排的作用。从三个活动的步骤可看出,整个活动不进行灌输、说教,而以学生动手实践活动为主。

篇3

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强调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精神力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的独特过程。这一过程的完成,更依赖于受教育者作为主体的自我认识、自我选择、自我认同和自我发展。因此,在中小学班级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和辅导教师应该根据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组织班级德育活动,努力挖掘学生内在的能动因素,发挥活动、交往、实践的教育潜能.让学生在亲身活动所获得的经历、体验、感受和领悟等直接经验中发展道德素质。

立足素质教育的主体性,组织班级德育活动,在具体操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活动目标的针对性

班级德育活动应该有明确、可行的目标作为导向。这一目标,既要符合学校总体德育序列要求,又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讲求针对性。因此,班主任在制订德育目标时应注意:

1.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体现科学性、层次性。

2.要着眼于学生全面道德素质的提高,把目标定位于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上。

3.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生活,使教育目标直接触及教育主体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实际问题,以便引起学生的认同,被学生接受。

有位六年级班主任在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太尊敬家长,认为家长思想保守,对他们不理解,甚至对家长发脾气、顶嘴,闹得家庭很不愉快。针对这一现象,班主任认为要消除学生与家长之间的隔阂,首先要使学生懂得孝敬父母,学会体贴父母,于是在新学期里制订了“懂得孝敬父母,学会关心体贴父母”的教育目标,通过“我的名字——父辈的期望”、“你对父母知多少?”、“中秋家庭联欢会”等系列班会活动开展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事实证明,德育目标的针对性越强,越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就越能激起教育主体积极的情绪体验,使目标落到实处。

二、活动组织的自主性

独立性、自主性是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德育心理研究指出,道德品质是个人意志的凝结,是一种基于自觉自愿选择的行动过程。特别是现在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服从、依赖意识弱了,自立、自治的意识强了,在学习、生活中都希望有选择的自由。根据这一情况,组织班级德育活动时应做到:

1.要让学生自己当家做主,从确定内容到设计形式,从活动准备、实施到评价小结,都要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即使是小学低年级儿童,班主任也要善于指导,敢于放手,不包办代替。

2.要让班级人人参与,防止出现“教师忙得团团转,学生干部靠边站,其他同学没事干”的现象。

从班级本身的组织特点来说,实现德育活动的自主性,也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班集体的相对稳定性,使学习对象个体之间彼此熟悉,便于相互交流;对班集体的向心力和荣誉感,使学生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约束,愿意尽力把活动搞得成功;集体生活中学生愿意展现自己的优良才能和品质,易于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总之,活动自主性改变了过去德育过程中仅仅把学生看作道德客体的做法,成为主体性班级德育活动的重要特征。

三、活动过程的践行性

人只有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才会显现并发展其素质。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丰富,要转化为内在品质,必须经过道德实践的过程,朱熹日:“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要想在班级德育中取得实效,就要保证德育活动的践行性,使教育主体参与到道德活动的过程中去,既完成德育目标的学习任务,又学会道德活动的本领。在操作中要注意:

1.每次班级德育活动都必须突出实践环节的设计,并考虑全体学生都能有条件参加;

2.践行的主题要集中,行为要求简明易行,但又要给学生留有发挥创造才能的余地:

3.教师要不断激发教育主体的道德需要,注意帮助学生克服践行过程中的内部心理障碍和外部干扰,强化他们践行的意志力,顺利完成活动设计的道德践行任务。

四、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班级德育活动在形式的选择上,既要面向全班,适应整体的需要,又要着眼个体,兼顾个别差异;既要有活泼生动的主题教育,又要使活动表现出多渠道、多层次的特点。

集体活动主题鲜明,内容集中,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设计集体德育活动,班主任应根据时展的特点和学生品德行为学习的实际,不断开拓新意性、多样性,以吸引少年儿童的主动参与。如为向学生进行责任心教育,一位班主任组织了以集体活动为主的系列德育班会:“我是谁?”、“帮帮小马虎”、“家乡小镇的设计师”、“2020年的我”。这些活动动脑动手,有动有静,情景交融,知行结合,达到了教育目的。

小组活动形式不拘一格,能保证学生人人参加,便于学生充分交流,互相促进,发挥能动作用。另外,将活动能力差的学生分散在小组中,还可以让他们得到有效的帮助和锻炼,从而取得进步。

个体为主的独立活动形式,适用于某些践行周期较长,重在行为养成的内容。如学生意志品格的锤炼,日常行为规范中各种习惯的养成等。这可以和培养学生有益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因势利导,以利于学生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

五、活动指导的民主性

班级德育活动要立足于教育主体的能动性,还需要民主的、和谐愉快的教育氛围,需要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班主任和辅导教师作为德育工作者,应该实现观念的转变,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师生观,充分认识坚持德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意义,改变以往那种以施教者的主观愿望和需要来进行德育的做法,把尊重人、理解人、激励人,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能动性作为班级德育的重要原则,建立人性化的道德观。教师在活动的指导和参与中,应注重与学生的平等交往,双向交流,注重学生心理需要和感情认同。在具体德育方法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说理、情感陶冶、榜样示范、暗示等方法,减少直接地灌输和生硬地命令。要让学生敢于讲心里话,敢于说出不同看法、允许学生在认识水平有限的情况下暂时。只有在民主和谐的德育氛围中,教师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培养学生活跃的道德思维、正确的道德判断和独立的道德行为能力。当然,教师指导的民主性并不否定教师在班级德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相反,只有坚持了指导的民主性,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得更好。

六、活动评价的激励性

篇4

二、“给一点阳光就灿烂”——学会去关爱学生。没有爱生的意识,就不会对教育职业投入极大的热情,就不会去了解学生,更谈不上什么理解,也就无所谓德育。只有装着一颗爱心,你才会去发现、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去鼓励他们上进,去指导他们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才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才会达到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和谐与沟通。才会产生最佳的教学意境与教学效果。也才会发现他们是如此可爱,并不难教,给一点阳光就灿烂,就这么简单。

如何关爱,怎样关爱?关注学生的学习是应当的,学生时代正是学习知识的大好时机,对学生学习中的进步、退步、挫折、困难、忧虑、苦恼等我们均应时刻关注,在上课时留意,课下观察,找学生谈心,和任课教师交流,找班干部了解。了解意味着关注,关注则意味着爱心的体现。然后去指导学生:进步时不要骄傲,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挫折时不要气馁,人生处处有坎坷,要勇于迎接挑战;退步时不要灰心,要查找原因,吸取教训。这是学习方面,但当今影响最大的应是生活中的关爱,关注天气变化时的着装,关注日常的饮食,关注平时学生情绪的变化,关注学生的行为异常与否。一个微笑,一声问候,或许对我们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对学生可能意味着一片阳光,一股春风,意味着鼓励、赞赏,意味着爱。

三、旧瓶必须装新酒——真正学会教育学生。不可否认现代班级德育工作的内容是滞后的,落后于时代,而且沉闷,压抑个性,不具备说服力,带有早期军事化色彩,做法、方式都比较粗暴,对于新时代充满幻想、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中学生来说,确实不合时宜,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方式和内容上有所改革,跟上时代的变化。

篇5

中职生学习基础差,思想和行为习惯上存在一些问题,加强中职生的德育工作,探索正确有效的途径已成为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重视班级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德育修养,是开展中职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

1 建立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

中职学生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通过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兰州市商贸职业学校班级量化考核办法》《班级文明公约》等,引导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建设价值取向,通过规范的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

2 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

实行岗位轮换制度,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班级实行值周班长制,每周由一名学生担任,在其负责期间,要从各个方面协助班主任参与班级管理,每天及时将好人好事、卫生状况、纪律情况等如实记录到教室日志上,交由班主任批阅,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对好人好事要及时进行表扬。每月全班进行班委评议,介绍成功的经验,总结不足之处,研究改进方法,评选出月优秀班干部。

3 创设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环境

搞好班级环境建设,寓思想教育于生动活泼的情景和丰富多彩的形式之中。让学生从踏入班级的第一天起,就对班级产生愉悦感,逐渐形成认同感。班级设有荣誉墙,张贴班级在学校各项活动中获得的奖状;设有责任墙,张贴班干部工作职责及学期工作计划;设有学习墙,根据任课老师要求张贴中国与世界地图;设有文体墙,张贴老师和学生们参加文体活动的照片,内容丰富多彩。德育是营造班级文化氛围的主旋律。

4 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4.1 精心策划主题班会

每月设置不同的班会主题,如植树节、世界节水日以环保为主题,国庆节和新年以爱国为主题,母亲节则以尊老爱幼为主题,学雷锋日则和社区合作进行学雷锋社会实践活动。主题班会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参与性于一体,寓教于乐,陶冶学生的情操,转变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通过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和宽容,强化学生安全意识、健康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不断提升人文素养。

4.2 进行每周读报活动,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热点问题

读报内容丰富多彩、积极向上,既让学生增长了各方面知识,又提高了其文化素养。笔者还将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多注意关注电视新闻、网络上相关的就业信息,总结大中专毕业生在求职、就业方面的相关经验,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当前社会就业的新形势,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和训练,并根据学生需求,利用读报时间及时向学生反馈一些高考及就业信息。此外,笔者还设计不同主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在读报时间曾做了一个“老人摔倒了该不该扶”的主题系列,通过报纸、新闻的阅读、讨论,最后进行了一项调查,班级19人中除一人犹豫不定外,其余18名学生一致认为要理性看待这个问题,要扶摔倒的老人,但同时要保留目击者的电话,或者多人一起共同做好事,这样既不违背道德,也不会使自己受到伤害。这个系列的开展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4.3 开展“每周一歌”活动

每到“七一”和国庆节,学校都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做到了常态化。利用晨会,学生学唱《红梅赞》《天路》《英雄赞歌》《映山红》《一个妈妈的女儿》《歌唱祖国》等歌曲,同学们在受教育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活跃了班级气氛。

篇6

一、认识生命,知情交融,创设班级和谐的氛围

1.强化生命质量意识,言传身教

以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预防性心理辅导为重点,并对有潜在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进行生命质量的提升和渗透。具体操作中,可以班级心理辅导课、班会课作为生命质量提升的重要载体,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生命、悦纳自我,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比如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我选择了毕淑敏的《我很重要》,让学生们一次次读着“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我们就是无比重要地生活着。让我们昂起头,对着我们这颗美丽星球上无数的生灵,响亮地宣布――我很重要。”令人激情澎湃的句子、铿锵的语言,令学生们的生命力量汹涌,敬畏生命将在幸福的人生起跑线上书写。

当然,学生生命意识的加强与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几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就能改变。但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以自身文化行为的影响、自我生命意识的传承,一定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例如,每天以整洁的形象出现在教室里,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批改作文,让学生能从老师的身上读出那种朝气、那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感受到那种生命的力量美。

2.传授生命科学知识,积极引导

爱惜生命,从我做起。即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爱惜自己的生命开始,扩展到关爱自然、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在让学生了解有关生命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的情感态度。然后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真切的活动情景,增强学生对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体验。

比如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学生问卷调查等形式传授生命科学知识,调查分析学生对自身生命成长的需要,提高学生对生命质量的意识,以使学生了解生命的来源、组成、特点、规律、价值和真谛,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感性刺激里提高认识,懂得尊重生命,学习并掌握应对灾害的技能。

二、热爱生命,完善个性,培育学生和谐的人格

1.重视传统美德的教育

传统美德教育可从学生的知耻心、感恩心和责任心的培养做起,以此促成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优化,奠定学生浑厚的精神底子与和谐的人格操行,最终提升学生生命的质量。如“感恩十二月”就是一个侧重于学生道德践行活动的载体。具体如下:

一月主题为“体悟成长,明确责任”;二月主题为“感恩长辈,点亮亲情”;三月主题为“爱驻我心,情暖人间”;四月主题为“缅怀先烈,警钟长鸣”;五月主题为“继承传统,劳动为荣”;六月主题为“告别童年,扛起责任”;七月、八月主题为“带爱出发,服务社会”;九月主题为“沐浴师爱,永铭师恩”;十月、十一月主题为“歌颂祖国,报效国家”;十二月主题为“铭记历史,祝福未来”。

2.注重班会课的生命教育渗透

班会课是德育的重要实施载体。为此,我经常以班会课为主阵地,开展生命教育活动,使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体会到了生命的珍贵,从而懂得珍惜生命。例如,为了体会生命的脆弱和珍贵,我组织学生到本地医院去采访肿瘤科医生,通过医生的介绍,学生们知道了人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对生命的极度渴望,以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还有,母亲节到来之际,我及时召开了“感恩父母・点亮亲情”主题班会,使学生得到彻底的精神洗礼,引导学生重拾感恩知耻之心。

三、提升生命,体验成功,激发学生发展的动力

构建多角度的展现学生生命质量的真实生活,是生命主题教育的关键。在实践中,为了增强学生的生命体验,必须统筹安排班级育人活动,及时开通多种形式的生命质量提升渠道,为学生的生命成长保驾护航。

1.开展专题教育,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整合健康教育、预防爱滋病教育、预防教育、环境教育、青春期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各项活动,实现生命教育的“多样化”。如“五心”系列教育的实施(忠心献祖国,爱心献社会,关心献他人,孝心献父母,信心留自己);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三月份“创先争优展风采,激扬青春作奉献”活动;四月份举行的清明祭扫烈士墓暨新团员入团仪式;五月份的“热血?青春”演讲比赛;六月份的“今天我十四岁”离队入团仪式;七月份的“党在我心中”系列活动;十月份的“十月放歌颂祖国”系列活动,以及参加声势浩大的秋季田径运动会等等。通过此类活动,极大地鼓励了特长学生脱颖而出,并在寓教于乐中提升了生命质量。

2.提供多样平台,展示良好的精神风貌

结合学校的评比,班级里也相应组织开展“十佳小歌手”、“十佳小演奏家”、“十佳体育健将”、“十佳小书法家”、“十佳小画家”、“十佳小作家”“十佳团员”、“十佳少先队员”等评比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以“扬民主精神,展青春风采”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包括网页制作、新世纪读书活动、绿色行环保采访暨手抄报比赛、青年志愿者小时服务、创卫宣传、文明进社区活动等。

四、开展生命教育主题育人活动的成效与反思

1.学生生命质量显著提升

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每个生命体都获得了新生,并且融入到更广阔、更有生机的生命场中。在班级文化创建活动中,学生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社会适应能力得到了彰显,优良的道德品质业已形成。同时,群体的生命质量也得到和谐的提升。

2.生命主题教育任重道远

篇7

关键词:班级文化 校园 开放教育

基金项目:获得2010年度浙江省现代远程教育学会科学研究的规划课题立项,课题编号:DES-10G25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校园亚文化,是指某一个班级大多数学员在学校特定的环境中,由于相互沟通而产生并认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它既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心理平台,也是学校文化的根本载体。作为班级文化的载体—班级活动是提高班集体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一、开放教育班级活动概述

(一)班级活动设计的基本理念

开放教育班级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社会资源,提高学习、工作质量,将活动目标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班级活动开发者应具备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及坚持学生亲历活动过程的理念。班级活动的主题就是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发现问题;或者是学生终身发展必需的,班主任将其提炼成问题,通过学生个体和班级集体活动进行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活动中要寓教于生活,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感同身受,从而达到自悟、自我教育、同伴相互激发感情的教育目的。

(二)班级活动组织的理论与模式:人际关系与角色调整法

人际关系与角色调整的主要方法有以下3种:

1.组织调整法。班集体中的正式组织有班委会,党小组或团小组,学习组等多种,每个集体成员在组织网络中承担一定角色。改变人在组织中的位置,可以改变人的角色地位,从而改善人际关系与角色体验。在组织调整中,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责任调整法。责任调整有多种情况:一是结合组织调整进行责任调整;二是在活动中进行调整,使集体成员在活动中获得满意的角色,从而在活动中发挥潜能,同时改善人际关系;三是在集体中开辟新的责任领域,由合适的人选承担。班主任经常运用责任调整法,其实效高低取决于对人际关系和成员角色状况的把握程度。

3.心理调整法。许多时候,班集体中人际关系出现的不和谐音符,成员出现的角色不适应,这就需要进行心理调整。心理调整有多种方法,如改变认知、情感交流、理解关注、真诚交友等,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二、组织班级活动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组织班级活动的基本方法

组织开放教育班级活动的成败,与是否能选择最佳活动项目主持人、最佳活动形式、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等紧密相关。

1、班级活动项目主持人的选择。主持人的基本素质:首先仪表端庄,举止大方,有主持好班级活动的热情与信心;二是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且语言幽默、诙谐;三是要求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四是有一定的处事不惊的应变能力。班级活动的主持人,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有数个。

2、班级活动形式的选择。班级活动形式要注意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要与活动内容相适应。另一方面考虑活动形式的吸引力和为学生提供的积极参与面。

3、班级活动情境的创设。班级活动情境的创设,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利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游览名山大川,参观与专业相关的实践场所等;二是创造环境,如搞模似法庭、晚会现场布置等。

(二)组织班级活动的注意事项

组织班级活动,应坚持以下原则:①坚持方向性原则;②坚持"自主性"原则;③坚持创造性原则;④坚持整体性原则。具体到组织每种类型活动应该注意的事项:(1)组织学习活动,班主任要注意学习目的与态度以及考试纪律的教育,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2)组织文体活动,要有充分准备,节目应事先安排,会场应预先布置,班主任要及时检查把关,注意各个环节的安排。(3)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要注意:确定社会实践的目标,对每项社会实践,班主任要使每个学生明确具体的要求,了解活动的意义和达到的目的;在活动中要教育学生听从指挥、严守纪律、虚心学习、会合作、会交流;活动以后要认真总结反思,组织交流。(4)组织班级活动,要做到:①目标适宜,即一次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不要定得太多,1-2个即可。②主题集中,即一次确定一个主题,力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③过程简洁,即活动组织的程序要清楚、明了,场面不宜过大。④收费公开。开放教育班级活动的费用可根据自愿参加、自愿交纳的原则,根据我们对全校67名不同专业、不同年龄、不同工作单位的学生抽样调查结果,一般的活动收费在100--300元之间合适,活动结束后将经费的使用情况公开。

三、成效与评价

(一)解决了过去的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保证了班级次级文化的连贯和稳定性,优良传统得以保存和发扬。如我校成立了开放教育学生会,把每个班的主要干部加入到该组织中,使班级组织工作更加严密和规范。第二,促进了班级间的交流,传帮带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在交互中实现促进提高。第三,有利于班级间的横向比较和均衡发展。为班级工作深入细致的开展创造了相对有利的条件,激发了各班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班级文化品牌特色独树一帜

成立以专业为依托的班级文化品牌,形成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的亚组织文化,由于组织文化的稳定性,能有效保持班级逐年形成的特色和品牌,实现班级组织工作创新与发展。在班级组织内部建设、班级生活形式、与社会共建等各个方面都能在有效性和长效性工作方面进行探索。如走出校园,与社区共建就是其中一个优秀项目,共建的社区和居委会对我校的班级活动模式表示热烈欢迎,希望与我们长期共建“阳光家教”、“社区活动”等活动,并进一步拓展共建领域,校园文化工作也在互动中得到了良性发展。

(三)创新活动和实践的平台——“QQ群”

我们把“学生班级QQ群”设置作为班级文化工作创新的开端,通过教师、班级、学生共同的专业、学科背景,搭建起“班级QQ群”的活动和实践平台。这一模式在组织结构上形成了绳索构造,进一步强化纵向的径向力;在组织活动内容改变了学生生活单一、枯燥、缺少专业背景支撑的尴尬局面。这种班级组织生活形式和活动平台加强了开放教育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思想和学术交流,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次级文化氛围。

(四)调研的情况反馈效果好

最近我校作了一次问卷调研,学生们对开放班级组织活动有很高的期待,96.89%的学生认为在班级组织文化建设工作中,师生应该共建、互动,96.37%的学生希望教师在就业、课外科技创新、学习等方面对自己有所指导或有所帮助。调研数据反映出班级组织活动形式非常符合大学生们成才的要求和愿望,实现了班级文化建设与学校办学中心工作的一致性。

班级文化的差别,是衡量高校实现教育目标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开放教育要突出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优势,引领成人教育走向辉煌,班级文化的建设是不能忽视的。因此,必须把班级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作为重点予以特别重视,同时树立全员共建意识,发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努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从而达到潜移默化,增长智慧,陶冶情操,完善自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周学高.试论远程开放教育的亚文化建设.中国远程教育.2007,(6)

[2] 周礼良.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论.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1).

[3] 韦钰.努力培育基于互联网学习的先进文化.中国远程教育,2002,(11)

篇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B-

0053-02

基于小组合作的活动式班级管理模式以小组为单位,以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形式开展多样有效的班级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按照一定的规则,通过成员的共同努力实现小组目标的同时也获得个人目标的实现,从而达到学生品德、智力、能力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它不仅有利于优秀班集体的形成,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挖掘学生的个体潜能,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小组的组建:民主选举出四位小组长,小组长协同班主任将全班分为四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并由小组讨论决定本组组名、组号及自勉格言警句。在此基础上,构建活动式班级管理体系。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一、设计侧重智育和德育的各项活动,通过活动达成目标,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

各活动之间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如图1所示:

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德育活动,潜移默化,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一)班队课活动

每学期初安排好本学期的班队课内容并落实到各小组,使班会课程化,使班会时间、内容明朗化,从而取得教育学生、创建良好班风学风的实效。班队课形式除常见的主题班会外,还可开设仿照央视《百家讲坛》节目的“众生讲坛”活动、生日派对活动等。

(二)反思活动(分思想反思和实践反思)

思想反思以小组为单位,从组员的每日一思、每周自我评价,到每周小组反思点评,再到每月小组反思总结,由此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每日一思:每天放学前十分钟,学生闭目反思自己一天的所作所为,如表1,通过每日七问给自己合理的评价,再根据图表下方的说明得出当日综合分:优、良、一般、较差。

学生在每日一思的基础上进行每周自我评价,评价标准、评价等级和每日一思一致。如表2,让学生亲自写下自己的每周评价,不断反观自己的每周表现,从而激发改正决心,并落实行动。

每周小组反思点评: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价,组长或成员之间进行适当点评,能起到警醒、督促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自我教育。

每月小组反思总结:各小组长每月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对组员当月的学习、纪律、卫生方面的表现进行互评和反思,表扬先进,肯定进步,指出还存在的问题和缺点,讨论改进的方法,对问题较多的成员制定改正措施,并由专人专项监督。

实践反思以小组为单位,推荐本组成员参与值周班长竞选,在动态的值周班长活动中引导更多的学生了解班级工作的细节,体会班级管理的难点,反思自己作为班级一员的所作所为,培养为他人、为集体着想的观念,从而约束自我,促进自我的发展。

(三)月度之星评选活动

每月评选当月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做出了值得他人学习、借鉴或令人感动、敬佩的事情的学生,候选人由每组推荐产生并附上推荐理由,再由全班投票产生八名班级“月度之星”,未入选的候选人被授予“月度之星提名奖”。当选学生的照片将被贴上月度之星榜,下附同学所写的颁奖词,连同获“提名奖”的学生被载入班级电子光盘,同时,这些班级“月度之星”当选者将自动成为班级“年度之星”的候选人,参与每学年度一次的“年度之星”评选。这样的评选就变成了一个系列活动,能把学生的心紧紧地拢在一个集体中。

(四)量化考核活动

即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个人量化考核,到期末评选量化考核先进个人,并根据小组成员的量化考核累计加分,评选量化考核先进小组,在个人竞争的基础上形成小组的良性竞争。

(五)三项红旗竞赛活动

以四小组为单位,每组负责一周的班级教室、包干区的卫生打扫工作,如果班级获得红旗,则组员每人次加1分,如果因卫生打扫未做到位而导致无红旗则不加分,因其他不可控因素扣分则组员每人次加0?郾5分。

三、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智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一)“强强相遇勤者胜”学习竞赛活动

四组内学业成绩大致相等的四人(每组一人)组成一个竞赛小组,每周各项考试成绩总分排1、2、3、4名者,分获3、2、1、0分,分数加入相应的个人考核分和所在组得分,这样学生不仅为个人,也为小组争得分数和荣誉,能有效推动小组的发展,而组员的真心赞美和激励又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二)小组知识竞赛活动

即各小组长轮流负责,针对近期所学内容举办知识竞赛活动。内容包括必答题、抢答题和提高题。必答题指定每组组员回答,提高题则全员参与,以每组中做对的人数累计加分。小组总分排1、2、3、4名的,则分别得8、6、4、2分,计入小组总得分。此活动使学生在娱乐的氛围中,督促自己主动学习,从而为自己和小组争分。

(三)每周好问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提问活动,每周累加分数,对分数高的小组进行表扬,有利于激发学生形成勇于探究、乐于钻研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目标展望活动

小组通过制定小组目标,实现目标牵引,引导小组内全体成员共同为之努力。

篇9

班级活动的开展正是培养学生品德和挖掘学生潜能的教育活动,作为老师,要做到德、智、体、美等并重,既要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又要注重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要让学生各方面都很突出,即使是学习成绩不好的,也能在其它方面有一技之长。这才是我们当代教育的共栖,也是我们当代教师的天职。因此,我们不仅要开展班级活动,而且还要把它开在刀刃上,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自己,表现自己,使之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对于“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班级活动开展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一些家长和学校领导、教师都认为活动与学习必将陷入非此即彼的矛盾中。对此,我反对这种观点。

因为这是这些家长和学校领导、教师对教育的认识不足。教育的本质就是要让受教育者接受全方位的学习,而“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都是片面的。并且针对这些片面现象,国家又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其目的就是要将教育中偏重于应试教育的现象转变过来,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此,“应试教育”只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部分,其它各方面的教育如:审美能力、劳动技能、体育技能以及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领域的专业技能等,和应试教育一样同等重要。如果我们只注重“智育”而忽略“德育”和其它方面潜力的挖掘,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人将是“危险品”。

然而,班级活动开展得好坏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我是一个小学教师,我深知小学生好动,活跃,容易情绪化。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及时的帮助他们,及时调整班级的管理方式,需要开展较多的活动,活动内容要丰富,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对学生有促进作用。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有利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别人,学会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活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总之,班级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是非此即彼,而是相辅相成的。班级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当今的一位教师要努力开展好班级活动,并在班级活动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篇10

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组织健康向上的班级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提高综合素质。

第一,班级开展户外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家长如果有条件可以带孩子游遍祖国的美好山川;没有条件的也没关系,在家附近也能让孩子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班主任可带学生到野外春游或秋游。

活动主题:春游

活动方式:野炊(请生活委员分组,确定各组生活组长,各组调配自带炊具、粮、菜等)

活动地点:森林公园

活动时间:星期天

活动人员:高一(4)班

当单调重复的校园生活变成新鲜、多彩的户外活动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哪怕是平时学习表现懒惰、情绪消极的学生此时都表现得非常踊跃。

进入森林公园,同学们情不自禁发出了“哇”的声音,好像发泄、释放出平时单调重复生活的沉闷、低落、失意的情感。

野炊开始,每组同学有序地进行活动,分工合作恰当。瞧:满山洒满同学们青春矫健的身影,犹如春天生机勃勃滋长的万物;听:山上传来愉悦的笑声,犹如春天花开的声音。那柴火照亮了同学的脸庞,也照亮了同学清纯的心灵,那柴火燃烧的吱吱声,炒菜声,笑声仿佛变成了人间最美的音乐,飘荡在蓝天白云中,飞跃在孩子们的心里。它如友谊的暖流,集体的清泉潺潺的流淌。

春游拍照,定格了青春,定格了时间,定格了欢笑,也定格了回忆。体会青春的美好,自然的深邃。

第二,开展班级主题班会活动,把孩子的自私惰性错误装进信封,点亮孩子宽容、自信的明灯

小娇同学平时学习表现不错,但性格不合群。经了解,小娇同学平时仗着学习好,在同学面前表现自高自大,容不下别人的一点缺点,只要发现别人的一点缺点就要无限放大贬斥人家,经常让人难堪,以致同学看到她纷纷绕道躲开。针对此问题,开展了主题班会活动。

活动主题:把孩子的自私惰性错误装进信封,点亮孩子宽容、自信的明灯

把孩子的错误装进信封,并不是迁就孩子,而是收藏孩子的错误、缩小孩子的缺点。教育,有时并不需要明察秋毫,而需要一种尊重与接纳。教育的方向和效果更多地取决于我们的信念和期待,而不是单纯地去惩罚学生。

引用俗语:“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引用实例(1):用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里的教父宽容小偷冉阿让的故事,说明宽容可增加生命的厚度,也可延伸生命的长度。

引用实例(2):袁隆平——我国杂交水稻之父,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害怕别人的诋毁,还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水稻协作攻关的步伐。说明,生命因宽容,因超越而增加人生的高度。

反面事例(3):三国时期吴国的周瑜气量狭小,容不下诸葛亮才华,而被活活气死的故事。说明只有学会宽容别人,也才会延伸自己生命的长度。

讨论:(1)班上有人在背后说你的坏话,你是否要宽容他。

讨论(2)当别人比你强或弱的时候,你是否能够做到以平常心来宽容。

总结:高山因不弃沙尘而成其高,大海因不弃水流而成其大。

其它: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培养学生为社会奉献爱心,体会集体力量的强大和温暖;劳动技能大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剪纸活动,培养学生爱美审美能力;唱歌、古诗朗诵,培养学生大胆开口、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欣赏诗歌的能力并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感;或者作某一方面的专题演讲活动,以培养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内心细腻、微妙的情绪和情感的波动,学会用自己的观点语言说服人、感染人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提高学习氛围。呵护孩子的梦,从而全面地了解孩子,关心孩子,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阳光”——爱的普照。

篇11

关键词“幼儿教育;数学教育;游戏教学;生活教育;教学方法

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用”,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各种疑难问题。幼儿学习数学的前提是让幼儿对数学感兴趣;最好办法是让幼儿从生活实践中去理解、去学习、去掌握。正如《纲要》所说:“数学学习扎根于儿童的生活与经验,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学习数学要让儿童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一、利用趣味游戏,促进幼儿“想学”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联系起来,有助于激发幼儿自发地主动地去感知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

[案例1]:

按规律排序在小班孩子学习按规律(红黄两种颜色)排序时,李老师和孩子们玩起了“小兔造房子”的游戏。李老师先进行语言引导加上简单的示范,让幼儿直观的感知排序的规律,再把“小兔造房子”的任务交给幼儿,请孩子们继续把房子搭下去。

“按规律排序” 这样的角色游戏,虽然简便易行,却蕴含着深刻的数学道理。不仅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又激发小班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非常认真地完成李老手布置的游戏,而且情绪始终非常高涨。在游戏中幼儿不知不觉就掌握了排序的规律。数学源于生活和生产,又运用于生活和生产。幼儿最早对数学的认识,往往是从游戏开始的。教师只要运用得当,就能把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游戏化、生活化,便于幼儿理解、掌握。

二、整合学科领域,诱导幼儿“想说”

幼儿园各项教学内容以幼儿为主体,相互融入一体。教师既是活动的引导者,又是活动的合作者。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激发幼儿学习的情趣。在教学过程应创设各种有利于幼儿学习的情境,把数学教学渗透到幼儿园的各项教学内容中,使幼儿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既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幼儿的数感,陶冶儿的情操。

例如,有的孩子很喜欢画画,教师就可以先从他们的画着手:首先要对他们的画做出肯定的评价,并进行试探性的提问:“你都画了些什么? 可以告诉我吗? ”“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你一共画了多少样东西、用了哪些颜色,同一种颜色用了几次等”。这样即认识了颜色,又学会了数数。

[案例 2]:

《五只猴子》音乐教学《五只猴子》这个活动中,根据教材的分析,音乐素材分 A 段和 B 段,A 段通过边唱(开心的表情)边演示(五只猴子逐一爬到树上吃香蕉)的方法使幼儿理解1 到 5 的数量递增关系;B 段通过边唱(伤心的表情)边演示(五只猴子逐一从树上掉落下来)的方法使幼儿理解 5 到 1 的数量递减关系。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不能单纯的说教,应将其充分的与各领域整合,将原本枯燥的数学教育渗透到其他各领域中去,并在各领域中通过教师有目的的提问,提高幼儿“说”的欲望。

三、融入真实生活,带动幼儿“会说”

《纲要》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整个世界就是孩子的课堂”的思想,而数学反映的是客观事实与现实之间的形式,在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里,任何物体、任何现象都与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区角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让幼儿收拾卡片等玩具并进行分类摆放,发展其分类比较能力。午餐时间更是随机渗透的绝好时机,值日生分碗勺时,可让他们数一数每桌有几位小朋友,需要几把勺子,几个碗,然后再分碗勺,然后送到每组小朋友手里时,幼儿点数、掌握一一对应关系的能力自然得到锻炼与提高。平时还可以请孩子说一说自己家在哪里,是几幢几单元、需要爬多少级楼梯;家里的电话号码是多少,有几个人,都几岁了等,以此增强孩子对数学的理解。节假日,休闲时光,大人们在玩扑克牌时,小孩也往往表现出很有兴趣的样子,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首先得认识牌上的数字和花样;再教他玩接龙游戏、比大小等。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渗透能使幼儿在 “浑然不觉”中学到数学知识。此类生活中的随机教育数不胜数,只要教师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和把握教育的契机,幼儿学起数学既简单又方便。

四、巧设数学环境,引导幼儿“爱说”

数学教育实际上就是数与形的教育,幼儿日常生活的环境中到处都隐含着数与形。幼儿园的门窗、墙壁、桌椅、架橱、楼梯、各种电器;室外的树木、花草、小动物;活动室墙饰上数量不同的各种小动物……教师可随机利用这些材料引导幼儿发现、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

环境是幼儿的老师,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对幼儿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通过一系列的环境创设,教室的每一处都洋溢着新鲜,吸引着孩子的眼球。班级环境需要整体的布局和把握,体现幼儿的主动参与,班级的墙面充分的“说”起来,这样的环境才能被幼儿理解和喜爱。正如案例中提到的这个简单的墙面布置,增加了幼儿说数字的机会,从会说到想说,最后到喜欢说,真正把数学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去,让幼儿快乐的说数学。

五、优化户外活动,促进幼儿“善学”

篇12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无疑是遵循并落实课标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让学生在更加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有效训练和发展。

在年七八十人多的大班额教学中,要说做到《课标》中要求的面向全体,人人参与的教学建议,小组合作学习是我每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进来,特别是在五六年级已出现的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中,让学困生不至于掉队。通过一年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开展,我所教班级的许多学困生学习态度有了明显改善,从不带英语书的开始知道带书了,从不背单词的开始记了几个单词,从不爱发言举手的开始变得积极主动了,还有许多惊喜正在发生…….。我常常抓住孩子们的点滴小进步进行表扬鼓励,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觉得英语学习原来这么简单有趣。

一、小组竞赛  奖惩并举

在课堂中,总会有一些同学思想游离,无精打采,但只要一说开始小组活动,就立马来了精神,那是因为他们知道,有他们展露的机会来了,而且不能因为自己一个人的不敬业连累本组队员受罚。采用奖励与惩罚的小组竞赛活动,是有效激励他们参与进去的方法。比如,教完一段Let’s talk 后,我不会让他们互相机械性的对话操练,我会把任务分到各个小组中去,限定好几分钟的时间,要求各小组汇报表演。当然,我会根据课文内容的难易程度来作出要求,比如,这段对话我的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用,我会让表演的时候每个同学都有句子说,考虑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要求,可以不看书能说的就不拿书(针对优生),至少每个同学练一句(针对学困生,可以看书说),中间层次的学生可以熟读多句,这样,照顾到了不同需求的个体。在表演中,哪一组不看书又说得流畅的自然会获得奖励。评价方式多样化,可以是获得操行分来兑换期末的测评加分,可以是我准备的小卡片,也可以是同学们最真诚热烈的掌声。获胜组有时还可以有权决定如何惩罚失败组。因此同学们的兴致特别高,就连平时从不张口的同学也会为了集体荣誉而努力一把!而上台不能流畅表达或不能顺利完成对话活动的小组就会接受惩罚,这里的惩罚也不过是老师或者获胜者的代表让他们按老师说的指令做事。比如,老师说dance,同学们就要扭扭身体,说sing,就要哼一哼歌曲,说touch your nose,就要摸摸自己的鼻子等等。这样的惩罚既可以让有表演天赋的同学显露,又无意中复习了所学习过的一些单词和句子,课堂气氛又特别轻松快乐,让同学们劳逸结合,一举多得,这种表演式的“惩罚”,看样子他们也乐意受罚。被惩罚组也不能就此作罢,在下节课课前三分钟必须要给大家重新作汇报表演,这样也给了他们重新练习的机会和一些压力,促使他们课后互相帮助,巩固知识。当然,评价的方式一定要常换常新,以满足小学生新鲜好奇的年龄性格特点。

二、自主学习  培养创新

篇13

【关键词】综合教育课程;主题活动;区域活动;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07/08-0065-03

【作者简介】丛敏(1976-),女,山东威海人,南京市实验幼儿园教师,幼儿园一级教师。

上世纪80年代,我园开始进行“综合教育课程”的研究,形成了以主题为框架来建构经验的课程模式。综合教育课程强调“一日生活都是课程”和“各因素之间的整体性和联合性”。如何使幼儿教育真正具有整体性,这要求我们具有系统、整体的思想,形成幼儿教育的整体观。区域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幼儿在不同的区域中,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操作和学习。在区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开始关注环境的开放性和内容的层次性。但是在区域活动内容的选择上,仍然存在着随意、无序等问题。我们应将区域活动看做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将区域活动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其他活动紧密结合、有机联系,充分发挥这些活动间的互补作用,使幼儿在依存于综合教育课程背景下的区域活动中,获得完整的经验和全面的发展。

一、区域活动与主题目标的整合

综合教育课程主题活动目标具有多方位、综合性的特点。实施这些目标的途径是多样的,比如集体教育活动、游戏活动、户外活动、散步活动、餐前活动、区域活动,甚至环境创设都是主题目标实施途径之一。因此,作为主题活动之一的区域活动,也需要与主题目标相整合。

(一)区域活动是主题目标落实的主要途径之一

主题目标的落实有多种途径,相对于集体活动来说,区域活动在时间和材料上更能满足幼儿的需要,从而有助于主题目标的顺利达成。主题目标中的某些关键经验在集体教育活动中不容易显现出来,比如在大班主题活动“可爱的动物”中,主题目标中有一条是“运用多种材料和形式进行表现”,这样的主题目标仅仅依靠单个的集体教育活动是无法实现的,但如果我们在区域活动中提供材料和时机,就可以在几周的主题活动时间内,帮助幼儿实现这一目标。如,区域活动“我喜欢的小动物”,就是鼓励幼儿用折纸、泥工、自由绘画、添画、纸盘造型等多种形式表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幼儿可连续几天进入这个区域,进行自己选择的活动,这保证了他们能充分地实施这一活动,从而有助于主题目标的实现。再如“分工协作”这一关键经验的习得,仅仅依靠一个集体活动是不可能很好达成的。而在“我能记住小动物”“斗兽棋”等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机会,让幼儿在操作和游戏中学习到与同伴分工合作的方法,体验到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二)区域活动是主题目标多样化落实的方式之一

区域活动具有自由性、自主性、个性化和指导间接性等基本特点。与其他活动相比,区域活动更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学习为目的。主题目标在通过集体教学、餐前活动等途径实施时,因控制性较强而对幼儿的个别差异关注不够,而区域活动则可以弥补这一缺憾。如,在大班上学期“中国娃”主题活动中,我们将集体活动“国画熊猫”延伸到区域活动中,活动的主要目标并不是要幼儿学会画国画的方法,而是让幼儿通过这样的美术形式感受中国文化。由于感受中国文化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我们还在区域活动中增加了“青花瓷”“剪纸”“画龙”等美工活动,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活动,不但实现了主题目标,又满足了幼儿不同的需求。

二、区域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的整合

集体教学活动与区域活动都是主题目标实施的主要途径,区域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相整合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幼儿教育的原则。

(一)区域活动是集体活动经验的延展

有的教师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选择区域活动的内容,显得比较随意。其实,主题活动中很多潜在的素材,都是拓展教师的思路、创设丰富区域活动的来源和基础。如,在集体教学活动“老鼠进笼”中,幼儿初步了解了动画原理,但在活动中,幼儿基本是通过观看教师演示进行学习的,这样的经验习得过程不符合幼儿的学习习惯。且由于集体活动的时间有限、幼儿人数多、教师关注不够等因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投放了相应的材料,鼓励幼儿在“老鼠进笼”动画的启发下,制作自己喜欢的小动画,探索将小动物“关进笼子”的方法。让幼儿在了解线条的粗细、笼子的位置、动物的大小等因素与动画制作成功与否之间关系的过程中,满足他们亲身参与、亲手操作、亲自体验的需要,并让孩子获得属于自己的经验。

(二)区域活动是集体活动生成的现实依据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放松和自然的,教师可以观察到幼儿真实的自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容易发现幼儿喜欢的活动、感兴趣的话题、个体间的差异等。而这些恰恰都可以成为集体活动生成和再构的题材和来源。由此生成的活动是建立在幼儿已有经验基础上的,是符合幼儿成长需要的。如,在大班下学期主题活动“神秘的天空”的区域中,教师发现有些幼儿在寻找有关外星人的书籍,还有些幼儿在画外星人。据此,教师生成了有关外星人的系列活动:语言活动“我的奶奶真麻烦”、科学活动“外星人长什么样”、综合活动“我是外星人”等等。这些活动符合幼儿的兴趣,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几乎每个幼儿都在积极寻找资料、积极表达意见。

三、区域活动与区域活动之间的整合

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是粗浅、表面的,幼儿的概括能力也比较弱。因此,对幼儿教育来说,应尽可能地加强教育的整体性,以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和需要。

(一)打破空间上的局限,从格局上整合区域活动

以往,教室里的每个区域都有相对集中的位置,教师会要求幼儿在一段时间里,只能选择在某个区域内进行操作,并且不能随意离开这个区域。现在,教师对区域的格局进行了调整,虽然仍会有“美工区”“益智区”“生活区”这样的划分,但是在空间布局上,不再对教室进行相对集中的分隔,而是充分利用班级的空间,包括桌面、地面、墙面、空中、拐角等等,将各种区域活动内容设置在适合的位置上。如,同样是生活区的“拧毛巾”“整理文具盒”两个活动,教师将“拧毛巾”设置在卫生间里,而将“整理文具盒”设置在远离卫生间的楼梯上,从而避免幼儿受“科学区”“数学区”名字的限制,局限于某个区域中操作,这样能促进幼儿选择自己喜欢和需要的内容。

(二)跨区域材料的共享,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大班的幼儿,教师应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但是在过程中需注意两个原则:一是活动结束后要将借用的物品归还到原位,二是要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在区域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跨区域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但需要征得他人的同意。这样不但可以最大化地利用材料,还可以提高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如,幼儿在美工区绘制了娃娃头像,为了能将头像粘在画纸上,他到科学活动区中取了一些海绵,将其剪成小块,贴在娃娃头像后面,再将其贴到画纸上,做成了一张立体感十足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通过操作和探索,不仅完成了美工作品,还通过思考解决了困难,实现了自主成长。

四、整合性的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一)满足幼儿已有经验的延续

幼儿园活动要重视幼儿的已有经验,区域活动的内容也必须建立在幼儿的已有经验基础上,与幼儿已有的经验建立一定的联系。在综合教育课程背景下,主题活动具有不断推进、不断发展的特点,依托于这样的背景,重视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之间相关经验的整合,符合综合教育课程的主旨。如,在大班下学期“我是小小兵”主题活动中,教师将区域活动中原有的 “叠被子”步骤图换成了幼儿在参观军营时看到的叔叔折叠被子的过程图。由于这个过程图是幼儿亲眼看到和经历的,当他们看到这些照片时,自然而然地就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既可以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也能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使得幼儿在区域中的“被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可见,主题教育活动的区域活动为幼儿已有经验的延续提供了发展机会。

(二)符合幼儿个性化的发展

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需要,区域活动的最大价值正是要为幼儿提供彰显个性的机会和环境。在开放的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创造性地使用工具和材料解决各种问题,呈现出不同的作品。如下图所示,图1是《简笔画册》中的一页,图2是幼儿对其的模仿创作。虽然两幅画的大体轮廓一样,但是从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幼儿的再加工和创造,比如发型的改变、两脚姿势的变化等。图3和图4是幼儿受画册启发自制的简笔画册,有封面和目录,有模仿的汉字,也有不会写而用简单的图标代替的名字。这一组作品虽然谈不上华美和精致,但是却从中看到了孩子的童真和个性特点。由此可见,整合性的区域活动充分给予了幼儿表达自我的机会。

(三)提高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幼儿天生是学习者,创设开放的区域活动,目的就在于鼓励幼儿探索和探究,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和思考,为幼儿将来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图5、图6所示,这是幼儿自制的画框,幼儿为了让自己的作品能够像小画架一样立在桌上,利用铅画纸制作了一个支撑点。从画面上可以看出,幼儿的绘画能力比较一般,但在制作的过程中,孩子通过操作不同的纸张、尝试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难得的经验。

在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主题活动背景下,挖掘各个教育因素之间的联系,有机整合各教育因素,创设符合幼儿发展需要及身心发展规律的区域活动,促进幼儿全方面的发展,并为幼儿将来的生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美]谢弗.发展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篇14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关系着人才培养质量,关系着学校社会声誉,影响着学生就业。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交流的主要基地,辅导员是学生最熟悉、最亲近、最信赖的人。因此,学生教育和班级活动开展,显得十分重要,辅导员责无旁贷。

【关键词】

高职;班级;学生;教育;活动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职院校的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们教育者就是要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1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原则

1.1 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是学生的自身体验活动,教师只能是引导者、组织者。没有学生的参与、体验、自省、感悟,光靠老师的说教、灌输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的。班级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主,以阅读、艺术欣赏、调查、讨论、演讲、写心得体会、编演节目等各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感动式学习、研究式学习,在体验、反思、自省中提高对道德知识的认知,内化为道德情感、道德素养,外化为自觉行动,养成道德习惯,升华为道德品格、道德情操。

1.2 贴近学生实际原则

思想道德教育应尽量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和高不可攀的目标要求,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从学生实现成功人生的愿望出发,用学生喜欢的语言,以拉家常话的方式,谈学生最关心的话题,解决学生面临的最实际的问题,才能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吸引力。

1.3 尊重鼓励学生原则

人都是有尊严的,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平等对待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心灵的园丁,就业的参谋,人生的导游,切忌居高临下,态度生硬,凶狠训斥。有些教师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学习差、道德差、行为差、家庭教育差的学生,从心中反感他们,歧视他们,态度严厉甚至冷嘲热讽,这就把学生推向了对立面,拉开了与学生的距离,很难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老师要多看学生的优点、长处,以朋友的身份、欣赏的口吻、聊天的方式与学生对话,谈自己人生中的经验教训,谈自己的人生感悟,与学生谈知心话、掏心窝子的话,让学生感到亲近、信赖,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可通过让学生写心得体会老师写评语的方式与学生进行笔谈、对话,对学生的每一点思想火花、每一点进步予以肯定、鼓励、赞赏,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不失为拉近师生距离、增进师生感情的一个途径。

1.4 身教重于言教原则

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是“身教重于言教”。大多数学生是尊重老师的,老师的一言一行,经常被学生学习、模仿。因此,老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检点自己的行为,一举一动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如果教师自身格调低下,行为不检点,就会让学生看不起,失去威信。“你在台上说他,他在台下说你”,就失去了教育力量,无法取得教育效果。

2 高职院校班级活动的设计

高职院校班级活动应密切联系高职院校实际,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根据当前时代特点和目前高职院校大多数学生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2.1 树立个人自信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是高考、中考的失意者,在过去的学校里文化学习成绩大都不太理想。不少人认为高职院校低人一等,总觉得抬不起头来。家长的埋怨及社会的歧视让他们非常自卑,没有自信,没有希望,没有进取心。我们班级活动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找准自己的特长、优势,挖掘自己的潜力,昂起头来做人,挺起胸来前进。同时也要严肃指出他们身上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帮助他们分析原因,使其下决心改掉坏毛病,养成良好习惯。从入学教育开始,让他们遵纪守法,让他们了解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了解目前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了解目前人才现状,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出路、前途,满怀信心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

可组织以“天生我才必有用”、“我很棒”、“职业教育助我成才”等为主题的讲座、讨论或演讲赛,让大家树立信心,鼓起勇气。还可通过新生联谊会、趣味运动会、广播操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对学校的感情,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2.2 树立职业理想

要想让学生的积极性持久、稳定,必须让学生有理想、有目标、有计划。现在很多国家都很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国一些教育家也提出以规划职业生涯为德育的抓手。职业生涯设计可以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调整自我、提高自我,学习有目标、有动力、有计划。因此,引导高职生树立职业理想、规划职业生涯是非常重要的一课。一定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认识到职业无高低贵贱,只要对人民、对社会有益,就都是好的,只要作得好,都是有前途的。

职业生涯设计围绕个人的职业理想和发展的核心,由分析发展条件、确立发展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制定发展措施四个环节组成。路要一步一步地走,理想要艰苦攀登才能实现。要引导学生设想三步四步甚至更多步的发展台阶,如在校学习期间重点学好哪些知识、本领,收集哪些资料,研究一些什么问题;实习期间在技术、技能方面达到怎样的要求,什么时候拿上什么等级的资格证书;毕业后第一步先在什么岗位上锻炼自己;在继续学习上有什么想法;在职称、职务晋升或技术、技能提高上有什么想法,分几步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等等。可从报纸、杂志上找一些好的范例给学生做参考,也可请个成功人士谈谈个人的体会,让学生得到启发。同学之间可以通过演讲、讨论,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2.3 学会学习求知

学生到学校是来学习的,目前我们所处的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因此,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要让学生懂得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读书,把课本上的理论、专业知识学深学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习掌握技能,这是立身之本。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养成学习兴趣,学会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要让学生懂得在知识经济时代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的重要性,认识未来的社会将不再是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竞争,而是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竞争。只有学会求知,终身学习,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享受学习的乐趣,体验学习的幸福;要教会学生善于学习,善于积累,珍惜时间,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在学习内容上,首先要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兴趣,让读书成为精神生活的第一需要;要引导学生读好书,学会思考,学会扬弃,学会创新;同时要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可学习,除了在书本上学习以外,还应该向社会学习,向他人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后者是更重要的学习;更要让学生懂得不但要学习知识,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学习技术、技能,学习为人处世,学习研究、创新,要到实践中去学习真本事,提高真本领。

2.4 学会为人处世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教育学生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靠天,不靠地,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开创美好的明天。要通过多种形式、活动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让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要让学生认真学习、模范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牢记和恪守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做一个知荣辱、道德高尚的人。教会学生学会共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是实现幸福快乐人生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人生的重要保障。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和系里举办的各种活动和团体,在活动中克服胆怯心理、冲动心理和封闭心理,学会交往,学会共处。

要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平等待人、互助合作教育。让学生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赞赏,学会微笑;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通过感恩节,手拉手、社会服务等活动进行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和以人性呼唤人性的人性教育,可以使学生胸怀宽容,感受关爱,常思回报之心,学会关爱他人,学会团结互助。学会与家长和谐相处,与老师和谐相处,与同学和谐相处,走到社会后,与领导、与同事、与服务对象和谐相处。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少抱怨,多帮助;少索取,多奉献,做和谐社会的和谐人。

3 结语

高职院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们要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勤工俭学、扶贫帮困等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及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等优秀品质。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劳动。班级活动要让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把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