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34:2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护理延伸服务的意义,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护理模式也随之不断创新,当今护理方式已经不再局限于医院内部,而是向院外拓展延续,成为延伸护理服务模式。孕产妇延伸护理服务模式集预防、保健、康复和专科护理为一体,其主要目的为院外孕产妇提供人性化、专业化的优质护理服务。为详细探究基层医院开展延伸护理服务模式及其应用效果,于2013年6月~2014年2月,对居住县城及其附近乡镇农村的150例孕产妇,实施延伸护理模式尝试,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3年6月~2014年2月监测并收治的150例孕产妇,按医学伦理学要求,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自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5例,年龄22~32岁,平均(27.0±4.5)岁;对照组75例,年龄23~33岁,平均(28.0±4.2)岁。孕妇均为孕周14~40w,产妇均为单胎,活产,无产科并发症及内科合并症等。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施予系统的传统常规护理,孕期常规建档、产前检查、产后出院前向产妇及家属讲解新生儿护理和喂养方面的知识,指导产妇进行乳房护理,说明复查时间。
观察组:给予观察组产妇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添加延伸护理服务。①孕期个性化护理:基于人文关怀的理念,给予孕期延伸护理服务,进行孕期生活指导、营养指导、婴儿胎教辅导等等;②产后康复:这阶段主要针对产褥期产妇的产后护理服务,通常产妇在生产时会损伤盆底或阴道,康复治疗则是利用现代医疗科技手段修复产妇子宫、阴道等生殖器官,一定程度上还可解决产后尿潴留、泌乳不足等问题;③心理疏导;本文研究的150例产妇中,有147例为初产妇,缺乏育儿方面的经验,常常会表现出抑郁、焦虑等产后负面心理症状,所以,应对产妇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加强与产妇沟通,联合家属给予心理上的关怀和安慰,纠正产妇的负面心理;④建立电子档案;根据产妇入院信息来建立个人档案,其中包括姓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出入院诊断、分娩方式、术后诊断及出院日期等,采取孕期电话指导,以此及时更新产妇信息,便于后续正确知道;⑤健康宣教;对孕妇及家属及时补充关于产后护理及新生儿保健知识,有利于康复。第二阶段是新生儿护理;在新生儿出生后24h由智力训练师根据新生儿大脑发育各方面的潜能及病理特点进行智力训练,早期以医院专业护理和训练,出院后以家庭护理为主,护士定期回访情况。最后实施产后家庭访视;主要目的帮助产妇解决现有问题以及对新生儿护理回馈情况。
1.3观察指标 采取出院后家庭回访或电话回访方式了解产妇及新生儿情况,并在最后一次回访时让产妇填写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包括产褥期感染情况和母婴保健知识掌握程度[1]。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统计所得的具体数据进行分析,所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如果P
2 结果
观察组产妇满意度、产妇对产褥期保健及母婴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关键词:护理延伸服务;慢性胃炎;遵医行为;影响观察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载膜慢性炎症。长久病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使其睡眠质量和生活满意度下降[1]。药物治疗固然需要,但是平常生活中的调理和保养也非常十分重要。为了使出院慢性胃炎患者得到持续的护理服务,本院自2011年1月开始对出院慢性胃炎患者的服务向家庭延伸,帮助他们加强自我管理,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20例,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其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28~73岁,平均(44.8±12.1)岁;病程3~14年,平均(6.4±2.7 )年。疾病类型:慢性浅表性胃炎8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8例,慢性肥厚性胃炎8例。采用掷硬币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治疗、护理相同,并进行常规住院教育及出院指导,出院时为患者建众个人资料档案(除患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住址、联系电话、既往史、过敏史、疾病情况等资料外,还包括家庭成员、陪同患者居住人员情况、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用药情况,实验组在出院后进行出院后护理延伸服务。
1.2.1服务人员选择 选择责任心强,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主管护师4名,经相关知识技能培训考核合格后承担护理延伸服务工作。
1.2.2延伸服务方法和时间 ①利用手机短信服务,每周向患者发送相关健康知识。②电话随访,出院后第1个月随访1次/w,以后1次/月。③上门随访,出院后前3个月1次/月,以后每季度1次。④每半年集中授课1次,时间为1年。
1.2.3延伸服务内容 ①短信提示:按时服药、规律饮食、禁忌抽烟饮酒、保持良好心态等[2]。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是否按照医嘱定时服药;近期是否按照要求规律饮食,休息活动是否有规律;是否戒烟酒;有无不良情绪,是否能自行排解;是否定期到医院定期体检,并针对患者以上方面存在问题,进行健康指导。③上门随访:除了电话随访内容外,实际观察患者自我管理(包括规范用药、合理膳食、戒烟戒酒、情绪调节等情况)的落实情况,同时为患者做常规体格检查。④集中授课:讲授慢性胃炎的基础知识、诊断新进展、危害和自我管理方法及重要性等。
1.3评价方法与标准 ①由专人负责统计两组患者1年内再入院情况。②自行设计遵医行为调查表,于患者出院后1年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规范用药、定期体检、合理膳食、戒烟戒酒、情绪调节。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12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专业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1年内再住院率比较 两组患者1年内再住院率比较,见表1。两组患者再住院率比较,P
2.2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均P
3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健康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3],在健康问题上人们不仅关心住院期间是否得到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更注重出院后能否继续得到来自医院方面的关心和照顾,特别是在用药、饮食、生活常识等健康教育方面尤为突出。护理延伸服务是指除常规的医院内护理服务外,还给予患者健康教育、指导及家庭指导等多项延伸式服务,其对于疾病的复发、预防及后期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有积极的意义[4]。
综上所述,慢性胃炎患者出院后,通过护理延伸服务使患者经常接受到来自医院的健康指导,能够及时、有效地改善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从而对慢性胃炎的控制、预防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有效减少患者病情复发,降低患者再入院率。
参考文献:
[1]张素超.护理延伸服务对慢性胃炎患者遵医行为及再住院率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4,(1):46-48.
[2]蒋菊芳,张紫娟,蔡燕,等.护理延伸服务降低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复饮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5):556-559.
精神病患者的大脑功能具有一定的紊乱现象,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自伤自杀、伤人、破坏物品等行为,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必须结合患者病情给予科学而合理的针对性护理,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的有效治疗,并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到一定提高,本研究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主要就优质护理服务对精神病患者疗效及满意度的影响作以下相关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中的资料均选自我院2012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精神病患者,全部患者均符合CCMD-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且排除以下病例:①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②严重的肝、肾、心疾病,合并他重大内、外科合并症以及合并恶性肿瘤等其它严重疾病者;③排除有脑部肿瘤、无意识障碍者。其中男48例,女性32例;年龄15-78岁,平均(46±5.1)岁;病程1-12年;平均(7±1.5)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2例,初中24例,高中16例,大学及以上文化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8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较强。
1.2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以下为具体措施:
1.2.1学习阶段让护理人员在试点病房深入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的相关内容,以使她们转变服务理念,明确护理目标,并学会使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来为患者提供持续、全程而全面的护理服务。
1.2.2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结合各病区的特点,使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在病区门口设置相应的告示栏,以使患者家属前来探望时能够对相关的注意事项有一定了解,此外,还在醒目位置公示主治医生及护理人员的照片、姓名等资料,以使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有更多的了解,并便于联系,从而使护理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进而有效促进护患之间的沟通。
1.2.3落实责任制,开展优质护理护理人员分成两个组,每个组设2名责任组长(由高年资护士担任),责任组长每天需负责6-8名患者护理工作的管理,并需对本组的护理质量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则及时进行有效整改。每名责任护士需负责护理4-7名患者,主要内容包括患者在入院、住院及出院中的各个环节,并使用专业技术知识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及康复程度等进行相关护理与观察。
1.2.4安全管理精神疾病患者通常都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为了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护理人员每天早上及晚上都对患者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并做好相应记录,如在节假日、夜间及患者服药、用餐时,适当增加护理人员,并结合患者的特点安排进餐,对于年老体弱具有噎食风险的患者则由专人看护,以使饮食治疗更加有效,并保证患者的安全性。此外,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以及有噎食和跌伤风险的患者,还为他们制定详细的护理安全标识,以使患者及护理人员都能对护理要点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1.2.5人性化服务在宣传栏中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理念、服务项目等情况进行公示,并把本病区的情况、疾病的相关知识、医护人员的个人信息、意见栏等向患者作大概介绍,为患者提供扑克牌、麻将、象棋、报刊杂志等,每周为患者剃须、理发、剪指甲,每天组织患者做广播体操、拍打操、手指操等,患者出院后,提醒患者所需注意的事项,并让患者认识到定期检查的重要性,以使患者感觉到温暖,并从护理人员的服务中感到愉悦。
1.3评价指标①康复效果:使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对患者的社会兴趣、社会能力、激惹、抑郁和精神病等进行考察,各条目均以0-4分的5级评分法评分;②满意度:让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包括住院环境、技术水平、工作主动性、关爱患者、服务态度等)情况进行评价,评分标准分为不满意、尚可、满意、很满意四个等级。
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0.0软件对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P
2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社会兴趣、社会能力、激惹、抑郁和精神病等方面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延伸护理服务;脑卒中;偏瘫;康复指导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3.180
脑卒中为突发性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病症, 其发病率及致残率较高, 且病情恢复较慢, 康复周期较长, 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脑卒中康复治疗是一个持久、连续的过程, 需要专业医师治疗与指导的同时, 还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偏瘫为脑卒中主要临床症状, 因患者行动不便或长期卧床, 易产生悲观、抗拒等负面情绪, 治疗配合度不高, 不利于康复治疗。因此, 选择一种合理有效的护理方式对脑卒中伴偏瘫患者康复指导尤为重要[2]。本研究在脑卒中伴偏瘫患者康复指导中开展延伸护理服务, 取得效果颇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出院的56例脑卒中伴偏瘫患者, 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 各28例。常规组男15例, 女13例, 年龄43~82岁, 平均年龄(61.89±8.65)岁;研究组男16例, 女12例, 年龄44~83岁, 平均年龄(61.96±8.2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予以常规护理、康复指导, 出院时进行健康教育宣传, 包括疾病相关知识、康复训练知识、并发症预防、饮食指导及服药指导等。常规组出院后由患者家属进行疾病护理及康复训练。研究组出院后开展延伸护理服务, 包括:①建立护理档案, 于患者出院前, 收集其临床资料, 包含姓名、年龄、性别、地址、联系方式、家庭情况、文化程度、诊断结果、出院时间、责任医师等。②建立延伸护理服务小组, 由专科医师及护理人员组成, 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对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及考核。③制定服务计划, 依据患者出院时自我护理能力及功能障碍评估情况, 制定针对性康复训练计划及个体化锻炼目标。④随访与心理指导, 随访3个月, 第1个月电话随访1次/周, 第2个月短信健康教育1次/周。偏瘫患者多存在较大心理压力, 易情绪激动, 此时应及时予以患者人性化关怀, 尽量满足其提出的合理需求, 随访中, 应用沟通技巧, 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变化, 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服务中, 消除患者负面情绪, 使其以积极心态面对治疗及护理。护理人员通过电话随访, 及时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宣传, 并指导、纠正患者康复训练, 讲解正规康复训练方法, 要求家属从旁监督, 定期提醒患者实施正规化训练, 并被动活动肢体关节, 促进其功能恢复。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由责任护士于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收集数据, 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采用ADL、FMA评价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其中ADL由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表和躯体生活自理量表组成, 得分越低说明日常生活能力越高。FMA评分越高, 说明患者恢复越好。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延伸护理服务开展3个月后, 比较两组患者ADL、FMA评分, 出院时两组患者ADL、FMA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27, t2=0.038, P>0.05);出院后3个月, 研究组ADL、FMA评分均优于常规组,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63, t2=3.134, P
3 讨论
脑卒中为神经系统常见、多发病, 可引起失语、偏瘫等功能, 其中偏瘫对患者危害较大。脑卒中伴偏瘫经过临床治疗后, 可一定程度的提高其生存率, 但部分患者仍存在语言、运动功能障碍。目前, 多数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后, 回到家中无专业医师及护理人员的指导, 且康复过程漫长, 康复任务艰巨, 易导致患者及其家属失去信心[3]。
延伸护理服务由康复护理人员执行, 其在住院期间已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保证患者康复指导连续、完整, 不受环境转换的影响。在脑卒中伴偏瘫患者康复指导中开展延伸护理服务, 可明显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这可能是由于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变化, 消除其不良情绪, 使其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在专业护理人员的康复指导下, 患者始终保持正规化康复训练, 避免训练错误, 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恢复及造成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 延伸护理服务可保证脑卒中伴偏瘫患者得到系统康复指导, 可保持其住院期间取得康复治疗的同时, 进一步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参考文献
[1] 彭立伟, 谢仁明, 曹红桂, 等.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5(8): 2040-2041.
[2] 赵亮, 胡亚军, 朱江, 等.老年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介入与并发症的关系.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5(3):801-802.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8(b)-017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extension mode applied to obstetrics. Methods 180 puerperants admitted in the Obstetrical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3 to July 2013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90 cases in each. Conventional perinatal health and nursing was given to all the puerperants. In addition, the puerpera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he service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extension mode.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level, puerperal health level, life quality and the level of 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level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04±0.36), (1.20±0.25), respectively,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1.61±0.41), (1.94±0.37), respectively, the level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High quality nursing; Extension nursing; Obstetrical department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护理范围的扩大[1]。现代护理模式要求不仅要对产妇在住院期间进行护理,还要对产妇出院后进行护理指导[2]。产科面对的服务对象,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患者,而是正处在一个特殊生理时期的正常女性,所以其相较于其他科室,尤其特殊的护理要求[3]。产褥期是产妇分娩后身体各器官复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也是进行延伸护理的重点[4]。为探讨优质护理延伸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该研究以该院2013年5月―2013年7月间,收入的180名产妇为研究对象,就在产科工作中开展优质护理延伸模式的效果做一分析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对象为该院收入的180名产妇,为保证研究对象同质性,该研究要求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产前检查未见分娩高危因素,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90名产妇平均年龄(25.48±3.28)岁,在分娩方式上,顺产74例,剖宫产16例。对照组90名产妇平均年龄(26.10±3.17)岁,在分娩方式上,顺产70例,剖宫产20例。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产妇只进行常规围产期保健及护理,包括整个围产期的基础护理项目及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增加延伸护理服务。具体包括产褥期延伸护理和新生儿延伸护理两部分。在产褥期延伸护理中,首先应做好的是产后康复护理,要告诉产妇在分娩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帮助产妇催奶,预防产妇发生尿潴留,同时鼓励产妇产后进行力所能及的锻炼。在产妇出院时,应嘱家属督促产妇进行早期运动康复,不可过分强调休息和营养,应注意合理饮食,避免产后肥胖的发生。心理护理也是产妇延伸护理的重要部分,在此部分中,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指导,这种指导不仅应在产妇住院期间进行,还用在产妇整个产褥期持续下去,具体的措施可以根据产妇的接受能力和习惯,使用电话访视、书面宣传、定期参加活动等形式,务必帮助产妇克服产后可能出现的抑郁情况,帮助产妇尽快完成向新的社会角色转变的心理过程。在新生儿延伸护理中,在产妇出院前,教会产妇及家属如何抚摸新生儿,如何给新生儿洗澡等问题,同时使用自制频度卡,督促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的吃奶量、睡眠量及运动量等进行记录,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变化。在随访方面,对所有产妇在产褥期中,都进行了最少两次的随访。如实在存在困难,可改为电话随访,在随访中着重解决产妇及家属在抚育新生儿及照顾产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3 研究指标及评价方法
1.3.1 两组产妇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比较 主要包括焦虑与抑郁两部分。
1.3.2 产妇进行产褥期保健能力的比较 主要包括产妇的自我护理知识、意识及产妇的新生儿护理知识与意识4部分,使用该研究自制的产妇产褥期护理问卷进行调查。比较两组产妇研究结束时产褥期保健情况的差异。
1.3.3 两组产妇的产褥期生活质量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比较 生活质量的比较使用WHOQOL-100量表进行评价,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采用该研究自制的《护理服务满意卡》进行比较,此两项得分满分皆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结果越积极。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经Epidata1.10双向核查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组间各指标比较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α=0.05。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心理健康情况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在分娩后,两组产妇焦虑与抑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在产褥期结束后,两组产妇焦虑与抑郁得分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产褥期是产妇分娩后身体各器官复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5-6],就我国目前的医疗环境来看,产妇不可能在医院中度过产褥期,也没有必要在医院中度过产褥期,所以,如何保证产妇得到持续的优质护理,是摆在产科护理人员面前的一个问题[7-8]。延伸护理是优质护理的一种,其强调在产妇出院后,依旧可以享受到优质的产妇康复环境[9]。在该研究中,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就优质护理延伸模式在产科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证明了优质护理延伸模式是具有积极作用的。